时间:2023-07-10 17:34: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专科毕业设计要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报名对象
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职业、学历、身体健康状况及居住地的限制,均可报名参加自学考试。
劳.改、劳.教人员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也可申请报考。
报考条件
1、报考自学考试专科专业的条件
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只接受具备相关条件的应考者报考,其他专业不受任何条件限制。考生可根据本人的具体情况自由选择专业。提倡在职人员按学用一致的原则报考,提倡残疾者报考适合自己身体条件的专业。
2、报考自学考试本科段专业的条件
凡具备国家承认学历(指国民教育系列的学历)的专科以上的毕业生均可直接报考自学考试本科段专业,提倡专科毕业生报考相同或相应的本科段专业;报考非同类专业本科段的专科毕业生,具体要求按专业考试计划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3、考生的本科论文答辩、毕业设计、临床实习等考核,必须在所报考专业的全部理论课程考试合格后方可报考。
报名时间
2018年4月份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将于4月14日至15日举行,我省报名报考时间定于3月5日至3月15日。
报名流程
协议选择考生类型考试地点选择信息填写选择考试课程
报名时间
海南2018年4月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将于4月14日至15日举行,海南2018年4月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时间定于3月5日至3月15日。
报名流程
报名对象
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职业、学历、身体健康状况及居住地的限制,均可报名参加自学考试。
劳.改、劳.教人员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也可申请报考。
报名地点
1、理论考试课程报名地点
考生通过登陆海南省考试局网站上的“自学考试报名系统”选择报名地点并进行网上报名、网上缴费。
2、实践性环节考核报名地点
报考实践性环节考核的考生到各主考学校的成教学院(或继续教育学院)报名。
报考程序
我省实行网上报名、网上缴费的方式,考生在上网报名前应到中国工商银行办理网上支付手续,以便通过网络缴纳考试费用。考生登录报名网站后,按报名流程的指引,选择报名地点、选择考生类型、填写考生信息、选择报考专业及考试课程,认真核对本人所填写的基本信息,确认无误后,通过网上缴纳考试费用。网上报名截止后,系统自动关闭,考生的信息不能自行更改。
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系统会自动弹出考生本人的《海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报名登记表》供考生备查,对新生的准考证号码,系统会自动生成并记录在报名信息表上。新生自行打印《海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报名登记表》并签名确认,凭该表于报名成功三天内到报名点照像,报名点保存该表备查。凡在报名时间截止后三天内未采集相片信息的考生,将视为自动放弃报考,不予安排考试和退还考试费用。
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在退出报名系统之前,必须记住本人的准考证号和网上支付定单号及报考密码。
考生在考试前五天自行登陆我局网页打印《XX年海南自考准考证和考试通知单》。考生凭本人正式《身份证》和《XX年海南自考准考证和考试通知单》进考场参加考试。
考生在报名期间可凭准考证号和报考密码登陆我局主页上的自学考试门户站,查询本人的报名、网上支付结果、应试通知单、考试成绩等有关信息。新生可在报名截止前登陆自学考试门户站修改本人信息。
报考条件
1、报考自学考试专科专业的条件
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只接受具备相关条件的应考者报考,其他专业不受任何条件限制。考生可根据本人的具体情况自由选择专业。提倡在职人员按学用一致的原则报考,提倡残疾者报考适合自己身体条件的专业。
2、报考自学考试本科段专业的条件
凡具备国家承认学历(指国民教育系列的学历)的专科以上的毕业生均可直接报考自学考试本科段专业,提倡专科毕业生报考相同或相应的本科段专业;报考非同类专业本科段的专科毕业生,具体要求按专业考试计划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一条为了完善高等教育教育考试制度,加强对开考专业的宏观管理,促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事业健康发展,根据《高等暂行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必须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办考条件的实际可能开考专业,注重开考社会急需的专业。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数量与质量、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
第三条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考委”)负责制定全国开考专业的规划和专业考试标准及其有关规定,负责各地开考专业的审批与备案工作。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实行归口管理。凡颁发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的自学考试专业开考必须在全国考委指导下组织实施。
第四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以下简称“省级考委”)根据全国考委开考专业的规划,结合当地实际确定开考专业和拟定专业考试计划。
第五条省级考委开考专业可直接面向社会,也可接受行业或企事业单位业务主管部门的委托。提倡和鼓励省际协作或区域协作开考。
未经有关省级考委准许,不得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开考。
第二章开考专业
第六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应以专科为主,适当发展本科。根据专业特点和实际需要,可拓宽专业服务范围,增设选考课或设置专业方向,以增强适应性。
开考本科专业,应以独立设置的本科段(即以专科毕业为起点)为主。
第七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荆考专业,一般应在普通高等学校的专业目录中选择确定。如需开考专业目录中未有的专业,必须在严格论证的基础上,科学确定专业名称,规范专业知识结构。
第八条全国考委各专业委员会负责全国有关专业的设置和专业考试标准的拟定,对各地开考本专业的考试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质量评估。
全国考委各专业委员会未分管的专业,全国考委可视情况组成临时专业设置评议小组进行论证、审查或评估工作。
第九条为主支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全国考委要定期审查、调整改造已有的专业,制定并公布各地普遍适用于的专业考试计划。
第十条全国考委审批的开考专业,是指全国未颁布或批转的、各省级考委准备开考的专业,审批开考专业,一般应在两个月内批复。暂不批准开考专业的,应及时说明原因。
省级考委按照全国颁布或批转各地的专业考试计划开考专业的,应在开考条件和课程是否有所调整等方面作出必要的说明,并在开考前七个月报全国考委备案。
第十一条省级考委拟开考专业,必须按规定程序至少在开考前十个月向全国考委申报,经批准后方可开考。未经批准,一律不得自行开考。
第十二条省级考委申报开考专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健全的工作机构,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专职人员以及必要的经费保证;
(二)有专业师资力量较强的普通高等学校担任主考学校,主考学校应有自学考试的办事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
(三)有较科学、规范、完整的专业考试计划;
(四)有保证实践性环节考核的必要条件和措施。
第十三条省级考委申报开考专业,应报送以下材料;
(一)开考专业的申请报告;
(二)开考专业的论证材料;
(三)专业考试计划以及其他必要的说明。
第十四条省级考委根据当地开考专业各社会需求的实际情况,可决定停考专业。对决定停考的专业,须报全国考委备案,并认真做好停考的善后工作。
部门委托全国考委协调开考专业的停考,双方应共同协商,做好停考的善后工作,并提前一年通知各地。个别地区要求提前停考的须经全国考委同意。
第三章专业考试计划
第十五条专业考试计划从总体上确定专业考试标准,是开考专业和实施考试的依据,体现造就和选拔专业人才的规格与要求。
第十六条制定专业考试计划,必须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正确处理好政治与业务、理论与实践、当前与长远三方面的关系。
第十七条专业考试计划由全国考委或省级考委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制定或拟定。各省级考委拟定的专业考试计划应报全国考委审批后,方可公布实施。
第十八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有专科、本科两个学历层次,专业考试计划分为专科、本科(含本科分段)、独立本科段三种类型。
第十九条专业考试计划的内容应包括:指导思想、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学历层次与规格、考试课程与学分、实践性环节学习考核要求、主要课程说明、指定或推荐教材及参二书、其他必要的说明等。
第二十条专业考试计划实行课程学分制。学分表明课程内容的分量及其在专业考试计划中的地位。
学分数以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计划相应课程授课总时数计算,一般为18学时计1学分;实验、学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其他专门技能等实践性环节的学分数据具体情况确定。
第二十一条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各实践性环节四类。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类课程的学分比例大致为3:4:3或2:5:3。
第二十二条专科专业在总体上与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同类专业水平相一致。各专业总学分数不得低于70学分;考课程不得少于15门,其中理论考试课程门数不得少于14门。
根据业务部门、行业或企事业单位的实际需要,可以制定专业证书的考试标准,确定考试课程。其总学分数不低于40学分,理论考试课程门数不得少于8门。
第二十三条本科专业在总体上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同类专业的水平一致。本科可分为两段,即基础科段和本科段。基础科段可直接与本科相衔接。本科累计总学分数(不包括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学分数)不得低于125学分,理论考试课程门数不得少于20门;其中基础科段的学分数不得低于70学分,理论考试课程一般不得少于12门。
第二十四条独立本科段是为各类高等教育形式专科毕业继续学习而设置的,在总体上应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同类专业本科的水平相一致。各专业的总学分数(不包括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学分数)不得低于70学分,理论考试课程门数不得少于10门。
第二十五条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专门技能等实践性环节是专业考试计划的组成部分,其设置和考核方式应根据有关规定以及专业和自学考试的特点,具体确定。
第二十六条全国颁布或批转的专业考试计划,各地可根据当地实际需要,调整或增加专业方向、增设选考课程。调整的课程门数专科专业最多不得超过4门,本科专业不得超过6门,学分数不得超过总学分的30%,并在向社会性公布前报全国考委备案。
第四章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
第二十七条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在专业考试计划的基础上,按照自学考试的特点,明确课程内容和规定考试标准的文件,是具体指导个人自学社会助学、课程命题、编写教材和自学指导书的依据。
第二十八条各门考试课程必须编制课程自学考试大纲。全国考委制定、国家教委颁布的课程自学考试大纲,各地必须贯彻执行。全国考委未制定、国家教委未颁布的课程自学考试大纲,省级考委应按有关规定组织编写,并报送全国考委备案。
省级考委编制的课程自学考试大纲,全国考委可组织专家进行评估,以利于统一课程考试标准、确保考试质量。
第二十九条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应与普通高等学校同类专业专科或本科相应课程的基本要求相一致。
第三十条课程自学考试大纲内容包括:课程性质与学习目的、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指定或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等。并根据课程的特点,列出题型示例。
第三十一条课程自学考试大纲的编写应按照专业考试计划和课程的基本要求,规定课程的基础内容和考核目标;着重说明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要求自学应考必须掌握的浓度和熟练度。要强调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学习与考核要求。
第三十二条课程自学考试大纲的编写,应体现科学性、系统性,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引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以培养应考者的自学能力,树立良好的学风。
第三十三条编写课程自学考试大纲,应按照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学分及其课程特点篇幅。做到注重基础,精选内容;观点明确,层次清楚,语言精炼,文字易懂。
实践性强的课程,应另行编写实践环节考核大纲或社会调整提纲。
第三十四条课程自学考试大纲至少应在课程考试前半年向社会公布。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一经公布,应保持相对稳定;无特殊情况,不得变动。
第三十五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使用的教材是课程考试标准和内容的具体体现,一般应从全国考委和省级考委组织编写的教材中选用,也可选择一些正式出版且质量较好、符合课程自学考试大纲要求并适合自学的普通高等学校教材。
第三十六条编写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教材,应按照课程自学考试大纲的要求和有关文件规定进行。教材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适用性,体现自学的特点。
全国考委可省级考委负责组织编写或审查选用教材工作。
第五章监督与检查
第三十七条全国考委对各省级考委开考的专业实行指导、监督检查和质量评估。
第三十八条对不具备开考条件、考试管理混乱且领导不力的省级考试机构,全国考委将视具体情况,予以通报批评或取消部分专业颁发毕业证书的权限。在整顿调整前不得开考新的专业。
第三十九条对违反本办法擅自开考专业、跨省开考专业、调整课程设置的,以及考试质量得不到保证、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全国考委和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可视具体情况令其限期整顿、改正或停考有关专业,并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者的责任。
二、报名
(一)网上报名:全省自学考试(不包括中英合作专业考试、应用型专业考试、义务教育专业考试),全部实行网上报名。考生持二代身份证(18位身份证号)、银行卡登录甘肃自考报名网(网址nm.zxks.cn/gszk/)或甘肃自考对外服务信息网(网址gsee.edu.cn)报名。
(二)报名流程(略)
(三)报名时间
2012年11月5日至7日进行2013年1月中英合作专业自学考试课程报名(考点仅设兰州);2012年12月1日至10日进行2013年4月自学考试、全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课程考试网上报名,2013年3月3日至7日进行补报。
(四)报名条件: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等条件的限制(特殊专业限定报考对象除外),均可依照本简章规定,报名参加自学考试。
在押劳教劳改人员经司法劳改管理部门同意后方可报考。
(五)报名手续及相关要求
1、首次报考者,须登录报名网站,填写本人自然信息和手机号,确认照相地点和考试地点,支付电子注册费后,到当地自考办确定的报名点进行现场照相,然后通过网络填报课程,在线支付报考费用,完成报名过程。
首次报考本科段或独立本科段专业的考生,照相时须交验专科毕业证书原件或相应专业中级以上职称证书原件。高职高专在校生或自学考试专科在读考生也可同时报考本科段或独立本科段相关专业,但在申请本科论文答辩和办理毕业有关手续时,须交验专科毕业证书。
2、老考生报考时,登录报名网站后先输入准考证号和密码(首次报名密码是身份证号),完善考生信息,重设密码,然后通过网络填报课程,在线支付报考费用,完成报名过程。
3、考生报名时先确定所学专业,并查对该专业的设置课程及代码、学分,选择课程报考,每次可报考开考课程中的一至四门课程。2011年10月起自学考试长线专业与教资专业实行分库报考,在考生报考界面下,长线专业和教资专业将不能互相报考,如确需报考两个专业的,按新生重新注册。
4、公安管理(本科、专科)首次报考者须持本人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开具的报名介绍信到当地自考办报名;老考生可直接到网上报名。义务教育专业为委托开考专业,只接受集体报名,不实行网上报名,考生可到各县学习与考试服务中心报名。
5、停考专业不接受新生报名,未毕业考生参照《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免考(顶替)课程实施办法》(修订)中有关规定执行。
6、护理学专业只接受已经取得卫生类执业资格的在职人员报考。卫生类专业在校学生也可报名参加护理学专业考试,但只能在取得相关资格证书之后,才能申请颁发毕业证书。
7、小学教育专业(专科、独立本科段)面向在职小学教师开考,其报名资格由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查。学前教育(独立本科段)专业已面向全省开考,考生可直接在网上报名。
8、全省必须使用本简章的统一专业和课程代码,不得更改。
9、专科毕业生(含高职)报考非本专业本科不再加考专科段的基础课程。不考英语(二)课程的考生可在本科专业计划中任意选考三门专业课,考试合格成绩可以顶替“英语(二)”。不考“英语(二)”的考生只能获得学历而没有申请学士学位的资格。
10、考生可凭准考证在本省内跨考区报考。
三、实践性环节考核
(一)实践性环节考核报名、考核时间(见附表三)。
(二)实践性环节考核报名条件
1、课程实验:凡本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实践课程的理论部分成绩合格后,考生凭准考证即可报名。
2、综合实践(综合作业、临床考核):凡本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含课程实践)成绩合格的考生,凭准考证报名。
3、论文答辩(毕业设计):本科段或独立本科段各专业考生,取得本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含课程实践)合格成绩后,凭甘肃自考信息网(网址gsee.edu.cn)合格成绩查询打印单、准考证报名。自2009年起,论文成绩有效期为两年。
四、非学历教育考试成绩与相关自考课程之间的顶替
“计算机应用基础”、“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以及“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中、高级)等自学考试专、本科各专业中的带有计算机上机考试的课程,可由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一级、二级VISUAL FOXPRO或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中“计算机操作基础模块”、“管理系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模块”顶替,不再单独组织课程考试和实践性环节考核。考生可在设点的院校就近报考【详见《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免考(顶替)课程实施办法》(修订)中的“附表”】。
五、收费
报名、考试等相关收费根据《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理顺规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相关收费的通知》(甘价费[2009]204号)和《甘肃省发展和政策委员会、甘肃省财政厅关于核定教师资格考试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通知》(甘发改收费[2010]1157号)规定执行。
(一)报名考试费每人每科次40元(不分本、专科)。
(二)免考、转档手续费每人每次按一科次40元标准收取。
(三)毕业考核(设计)报名费每人每次10元;课程实践考核报名费每人每科次10元,考核费由考生按规定直接向主考学校缴纳。
(四)办理准考证电子注册费每人20元。
(五)教师资格证《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考试费每人每科次40元。
六、注意事项
(一)凡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或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合格证顶替相关课程,以及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合格证顶替英语(一)和英语(二)者,不再办理免考手续。由市(州)自考办审验合格证原件,并在复印件上签章后装入考生考籍档案(不再另行收费)。
(二)根据《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免考(顶替)课程实施办法》(修订),申请免试课程者在取得一门课程合格成绩后,向市(州)自考办申请办理有关免考手续。
(三)全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课程考试实行网上报名,考生可选择教师资格专业进行课程报考。兰州市、张掖市教师资格证《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课程考试报名前,须进行资格审查,具体事宜请咨询兰州市自考办电话:0931-8344213、张掖市自考办电话:0936-8228753。
(四)非学历证书考试 项 目
联系单位
联系电话
业务负责
物流职业经理
省交通运输协会物流职业考试服务中心
0931-4941491
证书考试报名
调查分析师
省统计局
0931-8512678
咨询、组织报考等
销售管理
兰州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0931-4674362
助学、论文答辩等
中国市场学会驻甘肃办事处
13909317396
证书考试报名
中英合作商务管理
兰州市自考办、兰州现代管理专修学院
0931-8344450
0931-6100383
学历课程考试报名
助学、证书考试报名
餐饮业职业经理人
2013年停考
(五)丢失准考证的考生,可在网上报名期间登录甘肃自考报名网申请补办,并网上支付相应费用后,于考前到本次考试地自考办领取。
(六)考生在选择报名地点和考试地点时应慎重检查,原则上报名地点就是考生的毕业地区,考生如要在省内跨地区考试,需着重注意是否选择了正确的考试地点,考试地点选定后当次考试不能再做修改。
(七)考生在完成网上报名后,要不定期到网上了解自学考试信息,于考前10日内登录报名网自行打印考试座号通知单。
(八)考生必须凭“两证一单”即准考证、身份证(含军人或武警人员证件)、考场座号通知单参加考试。自2011年10月开始,我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所有科目一律实行网上评卷,考生须准备2B铅笔、橡皮和黑色签字笔,按题号顺序依次在答题卡规定区域内作答,并写明题号,考生不按规定答题,坐错座位,故意损坏试卷和答题卡,其成绩以零分计。
本文作者:许俊鸽、刘德明 单位: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这对高等院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教学模式改革
从近几年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的反馈信息来看,社会对从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人员的需求呈上升趋势(据住建部统计,2010年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全国排名第四),且要求具备较宽的相关专业知识.笔者所在的土木工程学院,根据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特点,要求学生在该课程学习之前构筑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学习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之前,除学完基础课程之外,需要先修建筑概论、给水排水工程结构、给水排水工程CAD制图、水力学、泵与泵站等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建筑概论、给水排水工程结构、给水排水工程CAD制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建筑构造与其他相关专业的协调关系,掌握建筑识图、制图和建筑防火分区的基本知识,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理论和设计原理奠定基础[1].通过水力学、泵与泵站的学习,为建筑内部和居住小区的给水排水系统、建筑消防系统、建筑热水系统等管道水力计算的理论与方法打下坚实基础.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教学中宜补充有关防排烟、供热、通风、空调、供电和燃气等设备系统的基本知识.在我校近10年的教学实践中,增设了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选修课,如建筑消防设备工程、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建筑节水技术、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工业通风、建筑电气、燃气输配等,实施效果良好.
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第六版)》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虽然吸收了部分院校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和近年来国内外给水排水的一些新技术,但与该学科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相比,教材的部分内容建筑滞后于行业技术的发展[2],如绿色消防技术、雨水利用新技术和新型管材方面.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经常跟不上与之相关的设计规范、规程、标准、措施、手册、图集等,如游泳池和水上乐园给水排水设计的内容未按最新的《游泳池给水排水设计规程》(CJJ122-2008)修改.任课教师利用业余时间,除了参加省里一年一度的“给排水年会”、“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外,还要经常参加给水排水信息网与土木建筑学会给排水分会等组织的研讨会、专家讲座等.笔者去年参加的“雨洪利用新技术”、“绿色消防技术”等讲座,不仅学习到一些新理念,而且可以跟踪前沿的科技信息知识,及时充实教材内容.通过典型工程实例介绍,如住宅、商住楼、宾馆等,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建筑思考某部分内容,通过思考逐渐消化抽象的理论,体悟到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对人们生活质量的高低有直接影响,消除学生对专业知识的陌生感,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随着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学术研究迅速发展,与之直接相关的工程设计规范、规程有十多本,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建筑中水设计规范》、《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等.这些规范规程不断修订改版,专业教师应及时对照修订前后内容,把其中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将改版的最新进展融入课堂教学中[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比2003版加入了不少新技术、新内容,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合理把握增删的尺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用到的内容需要详细介绍,如生活饮用水管道防回流污染措施的使用条件、居住小区给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通气条件下排水立管最大设计排水能力的调整内容、热水供应设计小时耗热量设计参数的修改、叠压供水、太阳能和热泵供应等节能技术原则规定等.《游泳池给水排水设计规程》(CJJ122-2008)比旧版的规程修订了部分内容,如池水循环部分,在授课过程中要及时补充.随着节水减排技术的普及,教师授课过程中必须把《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等规范标准的部分内容穿插到课堂中,学生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才能熟练掌握,为今后实际工程设计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堂教学一般为40~50学时,现场实践教学4学时,不少内容未能接触.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补充增加该学科的新技术、新知识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我专业近年来坚持课内、课外结合,课内教学注重问题引出、案例讲解.任课教师在认真学习外购课件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学生的学习情况,编写和应用信息量大、界面丰富、适合自身发展的多媒体课件,解决有限课时传递大量信息的难题.如课堂上讲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排水立管中水流状态、固定消防炮系统等内容,学生觉得很抽象,利用flas演示,学生则会恍然大悟.在研讨会、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收集新产品厂家专业团队开发的动画短片,使学生感受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学科知识的应用无处不在,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课外教学将课内教学延伸,构建了建筑给水排水课程网络教学网站并将多媒体课件上传,方便学生查阅课内教学内容[4].网站设置课程作业、模拟试题库等栏目,课程作业有课内各章节习题和课外开放型作业,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练习各章节习题,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开放性作业引导学生提出多种设计或施工方案,技术经济可行条件下优化方案,锻炼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学期末学生可以在线随机抽取模拟试题.心得体会和互动交流栏目提供了在线答疑与交流的平台,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科研成果栏目传递本学科前沿知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有经验的任课教师经过多年教学积累,编写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习题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供学生课外配套使用,效果甚佳.
加强教师梯队建设
目前,大多数青年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博士、硕士,在教学和实践上还不够成熟,难以保证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教学质量[4].为此,学院延聘资深而有专长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授,协同任课的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实际工程设计,传授多年积累的工程经验,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梯队,并编写了《快速识读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图》作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辅助资料.青年教师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成长,丰富教学内容,密切关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另外,还聘请有丰富工程实际经验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来校交流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设计.
结语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作为水工程与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工程应用类课程,必将随着本学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出现而迅猛发展.在土木工程建设的大背景下,应不断探索和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为宗旨,培养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工程素质,应用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是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必然要求。但多年以来,由于受重理论、轻实践,重系统知识传授、轻实际能力培养的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受”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陈旧教学方式的束缚,受院外实践基地建设难的困扰,实践教学始终存在着难以推进的困难局面,成为我国大学培养人才的软肋。”[1]
按照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有关规定,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综合发展及实践能力能力,近几年来许多高校十分重视学生实践环节的培养,除了常规的实验课程教学内容,高校更加关注的便是生产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一方面注重强化学生的实践训练,另一方面则要依靠企业对学校的支持协作加大合作。但由于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以及学校实习经费的相对短缺,企业与学校利益共同点等原因,使学生的实习内容和实习时间不能够得到切实的保障,实习、实践效果也显得差强人意、大打折扣。[2]为此,许多高校都在研究一些新的解决实习时间环节落实不到位的办法,黑龙江东方学院紧紧抓住培养“应用型”、“职业性”、“开放式”的人才培养定位,全力创建以校内实训基地为基础,稳定和扩大院外实践基地,院内院外共建相互结合,走出去、请进来相互促进的全方位、多功能的实践教学基地,不断丰富完善学院的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3]
1994年,黑龙江东方学院成立了黑龙江省第一个乳品工艺专业,并与国家乳品工业技术研究中心、龙丹、贝因美、飞鹤、完达山、万家宝等大型乳品企业合作办学,采取产学紧密结合的“2+1”、“3+1”办学模式,充分利用双方的专业技术力量与仪器、设备等资源,以培养乳品专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培养了一批应用型专门人才。与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提出“双师”型人才培养方案。聘请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造诣深、实践经验丰富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担任学院主任教授,领办乳品专业,请省内外大型乳品企业工程师担任实践教学环节指导教师;自2007年3月开始,提出并实施“青年教师下厂充电工程”,推动和鼓励青年教师深入工厂企业锻炼,丰富专业生产经验,提高生产实践能力,使学院在乳品专业教学,尤其是专业能力培养上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保障;同时,学院参照国内外同类高校建设了高水平的乳品专业实验室,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按照丹麦达鲁姆学院教学和实训标准建设了实训生产线;乳品专业学生保证在企业半年左右的时间专业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这一切措施保证了乳品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质量。自1994年创办乳品专业以来,共培养14届764名专科毕业生、8届403名本科毕业生,合计1167名,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他们绝大多数走上了乳品企业开发和生产岗位。全国70%乳品企业,省内100%乳品企业都有黑龙江东方学院乳品专业的毕业生,已经成为黑龙江省乃至其他兄弟省乳品行业的精英和骨干力量,其中有1/4已走上生产与技术管理岗位,成为乳品工业的一支新的主力军。他们以较强的理论基础,较熟练的专业技能,心态好、肯吃苦、动手强、善创新,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应用的贡献。
1.健全校内实验室,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具有良好的培养研究生的实验、实习条件。黑龙江东方学院现有价值6000万元仪器设备。其中有设备先进、达到培养硕士研究生要求的乳品实验室;学院还将为本项目投入1000万元,建设设备齐全、工艺先进的校内乳品专业实训基地,其中300万元用于建设1000平方米中试基地用房,700万元用于购买专业仪器设备;学院具有稳定校外的实训基地和合作办学企业。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有参照丹麦达鲁姆学院教学模式建设的工艺先进、符合生产全过程要求的实训生产线;该中心作为全国乳业联盟会长单位,可联系全国46家成员单位中的大型乳品企业,建立稳定的新产品研发、新工艺研究、疑难问题攻关等实训基地和合作办学单位,学院以课题项目研究带动专业研究生的教学,一定会在创新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模式上走出一条新路子。
在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方面,黑龙江东方学院自1994年起即与国家乳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订联合作办学协议,国乳中心作为国际乳品联合会(IDF)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处,是与国外乳品行业进行信息交流的权威机构,拥有丹麦援建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实验厂。黑龙江东方学院借助这一平台,学生可以随时掌握国内外乳业发展信息,提高实验、实训技能。2010年我院与国乳中心合作成立了乳品应用技术研究所,在科学研究方面继续开展深度合作,针对乳品企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项目研究。
2.实行产学研联合办学体制,强化实践、突出能力培养
实行产学研联合办学体制,强化实践、突出能力培养是东方学院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特色之一。在乳品工艺专业创办之初,就注重“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十七年来产学研联合办学不断加强,形式多样,效果显著。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994年开始,乳品工艺专科层次与国家乳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采取独具特色的“2+1”产学联合办学模式。二是2000年起,学院经批准开始试办本科专业,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了乳品工程方向,继续与国乳中心合作,进一步优化提升人才培养方案。实行“3+1”的本科教学模式。2003年,学院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后,进一步加大了产学研合作力度,拓宽合作领域,除与国乳中心合作外,先后与完达山乳业集团、飞鹤乳业集团、黑龙江贝因业公司、龙丹乳业集团等10家国内知名乳品企业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成立了相应的实习实训基地。三是2010年起,我院与国家乳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成立了乳品应用技术研究所,在科学研究方面继续开展深度合作,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使产学研联合办学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3.突破传统教学观念、构建以培养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链
乳品工艺专业突破传统教学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培养专业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五点一线式”实践教学链,即实验教学─技能实训─生产实习─就业实习─毕业设计紧密衔接,创新应用能力培养体系。[4]实验教学突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课堂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技能实训在乳品工艺学授课期间进行,学生进入国乳中心实验厂,在专业教师指导下,亲自动手生产各种乳制品,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融合。毕业设计选题全部来源于生产实习和就业实习,以乳品厂设计和乳品生产工艺设计为主。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提高了专业技能,实现了实践教学与就业“无缝对接”。逐步加大了产学研合作力度,拓宽合作领域,除与国乳中心合作外,先后与完达山乳业集团、飞鹤乳业集团、黑龙江贝因业公司、龙丹乳业集团等10家国内知名乳品企业签定了合作办学协议,成立了相应的实习实训基地。在与龙丹乳业集团的合作中,依托其具有设备齐全的生产实验厂,学生动手制作各种乳制品,学习产品的质量监控,掌握各种不同设备的操作及维护,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管理能力切实得到了加强;在与黑龙江贝因业有限公司的合作中,采用顶岗实习方式,将学生毕业课题与公司生产建设及项目改造相结合,着力打造学生的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使培养的人才“有用、能用、实用、好用”,逐步形成“工学结合,产学研用”一体化培养模式;在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中,遵循互利共赢原则,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实习实训时间和内容,不拘泥于单一模式来提高学生自身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这些灵活做法在实践中收获了良好效果。
乳品专业的教学模式是黑龙江东方学院“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典型,始终坚持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突出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创新应用能力培养体系。实验教学突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课堂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实行产学研联合办学体制,强化实践、突出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不断提高学生工程素质和应用能力,全力打造应用性人才。
4.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切实落实人才培养目标
多年来,学院一直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提出“双师”型人才培养方案。聘请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造诣深、实践经验丰富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担任学院主任教授,领办乳品专业,请省内外大型乳品企业工程师担任实践教学环节指导教师;自2007年3月开始,提出并实施“青年教师下厂充电工程”,推动和鼓励青年教师深入工厂企业锻炼,丰富专业生产经验,提高生产实践能力,使学院在乳品专业教学,尤其是专业能力培养上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保障;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学人员所占比例较高,教学经验丰富,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的融为一体,有力的保证了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同时,学校采取专业教师下厂充电,攻读学位、做访问学者等措施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和指导实践能力。同时,学院还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院任教,这些专家型教师在教学中能紧密结合现场实际,给学校带来了生产、科研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就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深受学生欢迎。由于政策到位,措施有力,学院“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逐年提高,为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基本保证。[5]
实践证明,依托校企合作办学,抓好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及应用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育人标准,彰显显办学特色的必然选择,更是学校、教师、学生、企业(行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我们将进行长期的、坚持不懈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赵元勤,满立勇,崔正旭等.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基地着力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J].现代教育科学,2008,3:144-146.
[2] 罗毅等,加强工程实践基地建设,全面提高学生创新素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12.
[3] 姜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J].科技资讯,2011,21:(2):95-98.
[4] 赵奇.民办院校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教育报,2011.7.11.
一、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及意义
撰写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之-。
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经济管理科学、财务管理理论、会计及审计理论和方法,独立分析解决企业事业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以巩固和深化所学专业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培养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独立调查研究企业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技能,初步掌握解决企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审计等方面问题的方法步骤;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检查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
二、撰写毕业论文程序
撰写毕业论文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选题(选题可按照附件一中所列的题目选定)
毕业论文作为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在选题上应理论结合实际,注重实证研究,以反映出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符合培养目标,达到会计学专业专科层次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⒈选题的范围应根据市场营销专业要求,尽可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难易适当,避免过于宏观的论题。
⒉要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选题应尽可能与实践有机结合。
⒊要有丰富的参考资料来源。
⒋自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须经过指导教师审查、确认。
(二)撰写开题报告
选题结束后,学生应按要求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写作格式见附件二。
(三)撰写提纲、收集资料阶段
在做好毕业论文准备的基础上,拟定论文大纲,即论文写作提纲。其实质是安排全文的结构,明确论文中心论点,对所论述问题大体安排顺序,形成论文轮廓,注意结构的完整性。论文大纲经论文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后再撰写初稿。根据论文大纲收集必要的论文素材,为论文写作做好充分准备。收集的素材可以是文字、数字,也可以是图表、报表、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写作阶段
撰写论文,修改定稿,是论文的完成阶段。这一阶段,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是调整结构,推敲论点,润饰语言和论文援引材料。最后按毕业论文格式要求,打印、装订,提交论文。
三、撰写论文要求(论文统一用A4纸打印)
撰写毕业论文要求,即是本教学环节应达到的规格,也是考核学生毕业实践环节的基本依据。
(一)论文质量
1、科学性——指论文内容应反映客观事物发展规律。
2、创造性——指论文应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是简单重复前人的观点。
3、现实性——指论文选题和提出的理论观点,应反映企业现实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
(二)论文结构
1、引言——提出论文主题,阐述论文写作意义。
2、正文——提出论点、论据,阐述原理、概念,计算绘图,论证分析,以揭示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审计等某一课题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正文可分段论述。
3、结论——全文总结。根据对主题的分析论证,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三)论文表达
1、观点正确,分析透彻,重点突出,论据充分。
2、层次清晰,文字通顺,计算准确,打印规范。
(四)论文字数:8000字左右。
(五)论文格式:
第一页:封面
第二页:扉页
第三页:论文提纲
第四页:正文
论文题目:黑体,2号字
班级学号姓名(五号字)
内容摘要:*************(五号字)
关键字:***************(五号字)
一、题目(首行缩进2个字符,黑体,4号字)
(一)子标题(首行缩进2个字符,黑体,小4)
*****************************************************************。
1.小标题(首行缩进2个字符,小4)
*************************************************************************。
参考文献:按引用文献的顺序,编号列后。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作者、文章标题、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页码;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月、页码;互联网资料:作者.文章标题,完整网址,年代
四、论文成绩评定
按照学院统一要求,由论文指导组的指导老师、评审老师及论文答辩组的老师就写作过程、写作论文的质量及答辩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档给出毕业论文成绩。
五、毕业论文撰写应注意的问题
㈠、学生选题应慎重,充分考虑自身的驾驭能力。论文方向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随
意更改者,取消答辩资格。
㈡、毕业论文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及毕业实习的总结,应由学生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有抄
袭者一经发现,取消答辩资格。
㈢、论文要求概念清楚、内容正确、条理分明、语言流畅、结构严谨,符合专业规范。
㈣、按质按量按期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并做好答辩的准备工作。如未按时间及指导老师的相关要求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取消答辩资格。
六、毕业论文撰写的时间安排
㈠、毕业论文动员及布置
时间:2006年9月17日上午9:00,由成人教育学院教务科在成人教育学院教学楼410教室布置相关内容。
㈡、毕业论文的选题
自2006年9月18日开始进行选题,2006年10月15日前将选定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及时交给班长,未按时上交“开题报告”的视为自动放弃论文答辩资格。
班长将学生填写好的“开题报告”于2006年10月22前务必交给至成人教育学院教学楼224或222房间,由成人教育学院教务科按照选题指定论文指导老师。
㈢、完成毕业论文写作提纲
2006年11月4日上午9:00整,各毕业生准时到成人教育学院教学楼410教室与指导老师见面,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写作提纲。
㈣、论文初稿的写作
在毕业设计期间,学生应紧密与指导老师联系,并结合所选题目及实习内容进行毕业论文的初稿写作。论文初稿必须于2006年11月15日前完成并交给指导老师。(可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进行)
㈤、论文修改
论文最后的修改应在11月26日前完成并交给指导老师。毕业论文的修改至少要有三稿。指导老师可根据学生完成论文的质量自行确定修改次数,学生应按照指导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论文的修改工作。
㈥、论文定稿及上交
论文定稿并完成装订时间为2006年12月1日前。在进行论文装订之前,必须经指导老师同意,才能定稿及装订。装订完毕的毕业论文必须于2006年12月3日前交到指导教师处。
㈦、毕业论文答辩时间及地点
时间:2006年12月16日、17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30。
地点:成人教育学院教学楼410教室。
七、毕业论文题目审批表、论文封面、评阅书、答辩委员会记录可以从成人教育学院的网上下载
网址:
成人教育学院教务科
2006年9月2日
附件一: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附件二:毕业论文题目审批表
附件录一: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学生可根据以下为毕业论文的参考选题范围拟定论文题目,也可超出选题范围自定论文题目,但须事先与指导老师联系,经过指导老师同意后才能予以确认。)
一:会计类
1.财务报表附注问题研究
2.上市公司会计制度设计问题探讨
3.分部会计报表问题探讨
4.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信息披露问题探讨
5.会计调整问题探讨
6.转换债券的会计处理
7.合并会计报表问题探讨
8.企业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9.证券市场中的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10.外币会计问题探讨
11.技术进步对会计的影响
12.环境会计探讨
13.期货会计探讨
14.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
15.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
16.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17.企业管理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18.企业会计信息与市场信息的关系
19.上市公司财务会计特点
20.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要求与特点
21.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管理问题探讨
22.质量成本会计探讨
23.人力资源会计探讨
24.股东权益稀释会计探讨
25.现金流量会计探讨
26.资本成本会计探讨
27.高新技术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28.无形资产核算的若干问题研究
29.企业兼并重组会计问题探讨
30.建筑合同会计问题探讨
31.财务报告改进问题研究
32.非货币易会计问题探讨
33.会计报表问题探讨
34.投资的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35.财务会计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出路
36.管理会计的控制理论与方法探讨
37.管理会计核算系统探讨
38.战略管理会计问题探讨
39.管理会计规范化问题探讨
40.企业业绩评价问题探讨
41.工业企业成本核算问题探讨
42.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影响
43.全面收益会计问题探讨
44.金融会计制度问题探讨
45.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46.税务调整后的会计处理问题
47.现金流量表的理论与实务
48.会计管理体制问题探讨
49.作业成本会计的原理与应用前景
50.信息资源会计问题探讨
51.互联网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
52.会计信息系统的新思路
53.中国特色的会计问题研究
54.《会计法》责任主体问题研究
55.成本会计发展趋势问题研究
56.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模式
57.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规范体系研究
58.会计监督体系的研究
59.稳健原则和会计中的不确定性
60.会计模式问题研究
61.中国的会计环境分析
62.中美投资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分析
63.非货币交易会计处理的中美比较
64.稳健原则在我国上市公司运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65.无形资产会计的国际比较与分析
66.行为会计问题研究
67.税务会计问题研究
68.收入确认问题探讨
69.论每股收益会计
70.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研究
71.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分析
72.会计造假与会计政策
73.如何加强政府对会计政策的监督
74.会计政策的国际国内比较
75.会计政策内涵的研究
76.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研究
77.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诚信问题探讨
78.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环境分析
79.我国《财务报告条例》和《会计准则》对会计的影响分析
80.责任会计问题探讨
81.责任成本与产品成本的异同研究
82.预算会计改革问题探讨
83.事业单位成本核算问题研究
84.关联方交易的会计处理问题研究
85.长期投资差异处理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86.所得税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87.借款利息处理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二、财务管理及财务分析类
1.跨国公司的外汇交易风险及其管理
2.股份公司理财问题研究
3.集团公司财务管理问题探索
4.企业流动资产管理方法探讨
5.流动资产投资总额和结构问题探讨
6.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研究
7.企业直接筹资的环境问题探讨
8.公司筹资策略
9.我国公司筹资现状调查与分析
10.我国公司筹资成本调查与分析
11.我国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与分析
12.我国公司筹资过程中最关心的问题研究
13.公司投资策略
14.我国公司投资决策现状与分析
15.我国公司投资结构现状与分析
16.我国公司分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分析
17.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利用和控制问题
18.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的重心及其体系问题探讨
19.公司成长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探讨
20.企业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及其利用和控制问题
21.企业失败预测问题探讨
22.企业风险控制问题探讨
23.公司理财目的与理财方法间的关系问题研究
24.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
25.我国控股公司的实践及问题
26.资产经营与资本经营间关系问题研究
27.财务管理创新问题研究
28.财务总监制度问题研究
29.论企业资金结构的优化问题
30.负债经营对公司价值的影响问题分析
31.企业分立的财务问题研究
32.我国公司在国内和国外上市的利弊分析
33.我国企业债券发行的实证分析
34.资本运营与公司重组问题探讨
35.全面预算管理研究
36.公司业绩考评指标研究
37.财务预算的新方法与理论
38.财务预算的激励原理研究
39.财务制度设计的理论与方
40.公司购并的财务分析问题
41.我国公司收购中存在的问题
42.我国公司分立中存在的问题
43.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的关系问题研究
44.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与方法
45.我国公司财务目标的实证研究
46.我国可转换债券的实践与存在问题研究
47.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实证研究
三、审计类
1.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探讨
2.试论社会审计的风险及控制
3.论审计监督的地位及对策
4.或有负债及其审计
5.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审计的问题及其对策
6.论审计职业风险
7.内部控制的制度化与程序化
8.现代企业制度与审计监督
9.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
10.关于企业注册资本登记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1.会计监督与注册会计师
12.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13.论审计职业道德
14.论审计会计信息联网共享
15.论注册会计师合伙制的法律责任
16.中立审计准则之比较
17.审计程序与法律责任
18.论会计信息失真对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影响
19.国有企业年度审计问题
20.审计工作底稿及其生命力
21.资产评估的合法性及应用
22.论审计重要性水平
23.论审计期后事项的处理及审计人员相应的责任
24.论审计信息内涵
25.持续经营能力及其审计
26.审计准则的国际比较
27.利用计算机审计的问题探讨
28.上市公司审计意见实证分析
29.会计估计审计
30.注册会计师权利与义务的平衡问题研究
31.我国上市公司审计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32.或有事项及其审计
33.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审计
34.审计责任界定问题探讨
35.内部审计问题探讨
36.管理审计理论与实务问题探讨
37.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探讨
38.离任审计问题探讨
四、税务筹划类
1.增值税纳税筹划的研究
2.营业税纳税筹划的研究
3.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研究
4.消费税纳税筹划的研究
5.税务筹划理论问题的研究
附件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006届专科毕业生论文题目审批表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论文(设计)题目
选题内容:
开题报告情况及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教研室审查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
论文关键词:职教师资;培养模式;“3+2”模式;构建
当前职业教育师资虽然通过各种渠道得到了一些补充,全国也建立了专门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一些高校和师范院校下设了职业教育学院承担着专业技术教师的培养,但总体上来说还是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的要求。因此,构建开放式的“3+2”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是顺应教师教育的潮流,符合教师教育要求的改革。
一、“3+2”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一)可整合“技术性”、“专业性”和“师范性”的职业技术教师教育发展要求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此,职业学校应十分注重采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核心来组织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同时还要具备教育教学的技能,要有相关组织教学、管理学生等的能力。前两者是在高职院校三年内培养的,以专业技能为主,突出“技术性”与“专业性”,后者是两年内在师范院校以教师教育为目标的理论和实践教育,突出其“师范性”。将二者进行整合,可以解决当前职业教育师资中专业知识不扎实或教学能力薄弱的矛盾。做到了专业技术教育和教育专业教育二者并重,实现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技术性”、“专业性”和“师范性”相统一。
(二)符合“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建设的要求
“3+2”职教师资培养中,通过前3年的高职教育,优秀毕业生一般已经掌握了某一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发展的前沿知识,并熟练掌握专业操作技能,取得相关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在以后专业素质上有继续发展的潜能,同时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的个人素养。高校或师范院校的两年他们要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必须了解现代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论、课程论和学习论等教育科学的各个门类,要具有精湛的教艺,严谨的治学态度,清晰的教学思路,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能力上必须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教学能力、教学管理、教学科研和创新等各种能力素质。同时要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中职业教育教师,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就包含了“双师型”教师的多重含义,也就符合了当前对“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建设的要求。
(三)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经历了由政策机遇期向政策调整期的过渡,目前正将进入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这一时期与政策机遇期的最大差别在于坚持科学发展观与统筹发展的迫切需求。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成为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迫切需要。在职业教育规模发展的行进中,提高质量和效益是发展职业教育规模的重要保障, 而要真正提高质量和效益,除必须从优化职业教育结构入手外,关键的一环是要着力提高职业教育师资素质和加快培养急需的职业教育教师。
“3+2”模式,正是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而提出的,是力求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一种创造性的尝试。通过三年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技能锻炼后,再进行为期两年的系统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专门学习与训练,既能使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能使他们具备良好的教育理论素养,科学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科研能力,能以科学的、艺术的教育理念来统摄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创造性地进行职业教育工作,以适应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四)培养方式资源利用率高
“3+2”培养模式可利用现有的师范院校、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里的一切教育资源。专业学科的学习在高职院校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在高职实训基地或企业工厂完成,教育学科知识在师范院校学习,教学实践可在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这样就使三个层次的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且更趋合理,基本上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浪费。在已有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师资培养,还可以节省办学过程花费的大量时间,培养周期短,教育学科学习时间集中、高效,教育实践时间充足。充分发挥了高职优秀人才的作用,避免了人才和技术浪费。
(五)有广泛的需求市场
我国现有职业学校教师从数量上看,远远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要求。从质量上看,虽然目前的在职职业教育教师大多是从高校和师范院校毕业的,但由于许多师范院校不重视师范性,师范生学习教育理论的时间少且脱离实际,导致师范生毕业后难以把理论运用于实际。而且,随着教师地位的不断提高,许多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也愿意从事教师这一职业,但他们缺乏教育专业知识。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一定教育科研能力并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具有发展潜力的“专家型”教师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另外,目前大多数的中等职业学校,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在素质结构、学历层次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不尽合理,学历偏低、专业不对口、队伍不稳定等现象较为严重,这些都极大地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提出“3+2”模式,希望能通过这种模式为我国职业教育培养出合格的教师来,以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二、“3+2”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方案设计
(一)师资培养机构设置模式
1.培养机构。3+2”模式主要进行的是职前培养,培养机构前3年是高等职业学校进行专业技术教育,后2年教师教育主要由高等师范院校教育院系或高校下设的职业教育学院承担,普通高校的师资班或教育系也可以进行后2年的教育学科培养。
2.培养层次。培养的层次分为两层,第一层次为前3年在高等职业院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化知识,获得专科学历,同时进行技能培养和实践训练、实习,通过职业资格考试获取相关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第二层次为后2年的第一年在师资培养机构进行教育类课程学习,第二年以进行教育见习和实习为主,同时应获得中职或高职专业教师任职资格证书,进行毕业设计,合格者获取教育学学士学位。
3.主办主体高职、中职和师范学院或综合性高校的关系。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师范大学或综合性高等学校都将成为这种培养模式的主办主体。其中高等职业院校主要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教师教育则应以高等师范大学或综合性高等学校为主;中等职业学校是教师培养的重要基地,教师的教育实习、见习必须在相关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三者之间应该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和合作,以实现优秀人才的合理流动,整合并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
(二)培养机构的内部办学模式
1.培养目标。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指培养人才所要达到的一定质量和规格的要求,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先导。按照党的教育方针要求及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需要,“3+2”培养模式目标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富有创造力和开拓精神、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双师型”师资。
具体培养规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思想品德素质。它包括政治素质、思想观念、道德修养等方面;
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它对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业务素质。要求达到“双师”要求,这是对职业学校教师的主体要求,我们认为,职业学校教师业务素质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宽口径的专业素质,既掌握和精通某一专业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最新工艺、材料、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情况,又熟悉相关、相近专业的知识,了解科学技术相互渗透、相互综合的发展趋势。第二是专业技能素质,必须掌握和精通某一专业领域、工种的操作技能,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第三是教育科学素质,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理论知识、教学能力及教学研究能力、职业指导能力;
身体心理素质。心理上,能承受挫折和失败,勇于接受挑战,能适应各种环境,具有健康的体魄,具有良好的生活规律和卫生习惯。
2.修业年限和修业方式。“3+2”模式即总修业年限为5年,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高职修业3年,第二阶段教育学院学习2年。根据教育学专业在师范院校的课程结构体系来看,教育学专业课程应该占到总课程的20—30%,按四年制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学制,教育学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3+2”模式中的后两年即可安排一个学年学习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第二年进行教育实习、见习以及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撰写。
3.专业配置及课程设置。根据这种模式的特殊性,前3年专业以高等职业学校所设专业为标准。后2年主修教育学专业,按照职业教育教师的要求,应增设职业教育学科专业课程及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法。
教师在教育专业方面的基本素质与其作为教师而必须具备的整体基本素质一样,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应该为未来教师提供以下领域的课程组合:教育教学理论领域;教育教学技能领域;教育教学管理领域;教育教学实践领域;教育教学科研领域。
按照“3+2”模式培养目标,专业教师教育课程应开设相应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有: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法、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法、微格教学、教育实习、专业实习指导等。还应该选修教育史、职业教育心理学、比较教育学、心理学及其他普通文化等课程,适当开设活动课程。具体课程结构和学分、课时比例需要制定职业教育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三、实施“3+2”师资培养模式的相关保障措施
(一)“3+2”职教教师培养模式的政策保障
政府要明确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师范院校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制定相关政策,强化舆论宣传,争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工作,扩大培养模式的社会影响,争取社会的广泛认可与支持。构建该培养模式与其他师资培养途径公平竞争的平台,打破垄断,加强合作,促进师资人才市场的开放与完善。重视对这种师资培养模式的质量评估,以此来调动各级学校参与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工作的积极性,并提高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二)建立有利于职教师资培养的管理制度
“3+2”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实施,必须得到学制、学位等管理部门的认可才能顺利实行。尤其是后两年在高等师范院校两年制学习后获得学士学位及教师资格证书,相应的学历证书或学位证书必须以相关的管理制度为依据,得到管理部门的允许才能实施。因此,应在管理制度上尽快打通各教育层次之间的沟通途径。
在学校层面,也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来保障这种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顺利运利。由于是实行不同级别的分阶段培养,后期培养学校要对他们在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所修学业进行学分认可,这样才能使他们达到大学本科规定修满的学分,并能获得学士学位和教师资格证书。学校还应有相关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切实可行实施方案及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保证培养计划的顺利进行。
(三)保障各高校参与职教师资培养工作的物质条件
高校参与“3+2”模式师资培养,需要增加资金投入,主要用于教学设施建设。除了高校自投一部分资金外,需要政府一定程度的经费支持。建议将综合性高校参与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工作纳入国家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统一体系,给予专项经费资助,以此促进高校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提高教师教育的综合水平,发挥自身的优势;确保教师教育有一支业务精、水平高、师德高尚的师资队伍,切实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确保教师教育的办学条件,完善教师教育需要的教学实习基地、各类实验室和图书资料建设等。
(四)给予高校参与职教师资培养工作的相关权力
政府在政策上应给予高校一定的权利,实现高校在政府指导下自主开展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工作。对于获得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资格的高校,政府应赋予其相关权力,如招生权、培养权、教师资格认定权等等,给参与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工作的所有办学机构创造竞争的平台。这会在很大程度上调动综合性高校举办教师教育的积极性。其实权力下放并不会必然导致培养质量下降,相反各校为了创出特色和品牌,获得社会认可,会想方设法提高培养质量,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五)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虽然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中有相应的规定,但都是做了原则性粗略的解释,还缺乏较为细化的具体实施操作条例,提出的教师资格认定条件也显得过于简单,这样难免使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更多地流于形式,难以真正起到其应有的积极作用。从保障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模式的顺利进行角度出发,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是建议要细化现有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认定条件。我国现行的《〈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中对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提出了教育教学能力、普通话及身心素质的要求。但对于教育教学能力的审查各省大多采用由资格专家审查委员会对申请人进行面试、试讲等测试方式,而对如何促使学生进步、制定教学规划和课堂管理等潜在的教学技能缺乏相应的审查手段。二是建议在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认定时分别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基本教育教学能力和特殊教育教学能力(主要是专业技能教学)作相应的规定,以此提高职业教育师资的“入口质量”。现有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除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认定条件等同于普通中学教师资格认定条件、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归属高校教师系列的认定方法都过于笼统,没有突出职业教育师资的特点。
(六)规范职业教育教师的聘用制度
世界发达国家普遍实行严格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不仅对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得有明确的条件和评价标准,同时规定任用没有资格证书教师的学校要承担法律责任,任何一位应聘的教师必须持有效证书才能任教,否则也要负法律责任。
相对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教师聘用现状而言,教师资格证书制度还没有得以严格执行,聘用教师较随意。众多职业学校在招聘教师时只注重学历,而对教师素质包括教育教学能力的考查极为有限,甚至根本不予考查;对非师范类毕业的新任教师只是在其上岗前短期培训教育教学方面的几门课程,简单考核通过即向教育部门申请颁发教师资格证书;更有甚者,有些职业院校为了节约人力、物力,连短期培训都没有实施,仅依赖教师的自我摸索来指导教学。因此,为了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和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必须规范职业教育教师的聘用制度。“3+2”师资培养模式为有志于从事职业教育的人士提供了修学教师教育类课程的途径和机会,也为所有教师在上岗前获得职业准入资格创造了条件。
面临答辩了,借杂烩版的人气发帖,希望大家看了能有所收获
【转】博士硕士要想顺利通过答辩,并在答辩时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除了在答辩前充分作好准备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答辩的要领和答辩的艺术。
(一)携带必要的资料和用品
首先,学员参加答辩会,要携带论文的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如前所述,有的高等学校规定:在答辩会上,主答辩老师提出问题后,学员可以准备一定时间后再当面回答,在这种情况下,携带论文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的必要性是不言自明的。即使像中央党校函授学院那样,老师提出问题后,不给学员准备时间,要求当场作答。但在回答过程中,也是允许翻看自己的论文和有关参考资料的,答辩时虽然不能依赖这些资料,但带上这些资料,当遇到一时记不起来时,稍微翻阅一下有关资料,就可以避免出现答不上来的尴尬和慌乱。其次,还应带上笔和笔记本,以便把主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通过记录,不仅可以减缓紧张心理,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师所提问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同时还可以边记边思考,使思考的过程变得很自然。
(二)要有自信心,不要紧张
在作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大可不必紧张,要有自信心。树立信心,消除紧张慌乱心理很重要,因为过度的紧张会使本来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也答不上来。只有充满自信,沉着冷静,才会在答辩时有良好的表现。而自信心主要来自事先的充分准备。
(三)听清问题后经过思考再作回答
主答辩老师在提问题时,学员要集中注意力认真聆听,并将问题回答略记在本子上,仔细推敲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要害和本质是什么?切忌未弄清题意就匆忙作答。如果对所提问题没有断清楚,可以请提问老师再说一遍。如果对问题中有些概念不太理解,可以请提问老师做些解释,或者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说出来,并问清是不是这个意思,等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再作回答。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答所非问。答到点子上。
(四)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层次分明
在弄清了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确切涵义后,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要充满自信地以流畅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讲述出来,不要犹犹豫豫。回答问题,一要抓住要害,简明扼要,不要东拉西扯,使人听后不得要领;二要力求客观、全面、辩证,留有余地,切忌把话说“死”;三要条分缕析,层次分明。此外还要注意吐词清晰,声音适中等等。
(五)对回答不出的问题,不可强辩
有时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答辩人所作的回答不太满意,还会进一步提出问题,以求了解论文作者是否切实搞清和掌握了这个问题。遇到这种情况,答辩人如果有把握讲清,就可以申明理由进行答辩;如果不太有把握,可以审慎地试着回答,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即使讲得不很确切也不要紧,只要是同问题有所关联,老师会引导和启发你切入正题;如果确是自己没有搞清的问题,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表示今后一定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切不可强词夺理,进行狡辩。因为,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这个问题有可能有过专门研究,再高明的也不可能蒙骗他。这里我们应该明白:学员在答辩会上,某个问题被问住是不奇怪的,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一般是本学科的专家。他们提出来的某个问题答不上来是很自然的。当然,所有问题都答不上来,一问三不知就不正常了。
(六)当论文中的主要观点与主答辩老师的观点相左时,可以与之展开辩论
答辩中,有时主答辩老师会提出与你的论文中基本观点不同的观点,然后请你谈谈看法,此时就应全力为自己观点辩护,反驳与自己观点相对立的思想。主答辩老师在提问的问题中,有的是基础知识性的问题,有的是学术探讨性的问题,对于前一类问题,是要你作出正确、全面地回答,不具有商讨性。而后一类问题,是非正误并未定论,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可以互相切磋商讨。如果你所写的论文的基本观点是经过自己深思熟虑,又是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能自圆其说的,就不要因为答辩委员会成员提出不同的见解,就随声附和,放弃自己的观点。否则,就等于是你自己否定了自己辛辛苦苦写成的论文。要知道,有的答辩老师提出的与你论文相左的观点,并不是他本人的观点,他提出来无非是想听听你对这种观点的评价和看法,或者是考考你的答辩能力或你对自己观点的坚定程度。退一步说,即使是提问老师自己的观点,你也应该抱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据理力争,与之展开辩论。不过,与答辩老师展开辩论要注意分寸,运用适当的辩术。一般说,应以维护自己的观点为主,反驳对方的论点要尽可能采用委婉的语言,请教的口气,用旁说、暗说、绕着说的办法,不露痕迹地把自己的观点输入对方,让他们明理而诚服或暗服。让提问老师感受到虽接受你的意见,但自己的自尊并没受到伤害。
(七)要讲文明礼貌
论文答辩的过程也是学术思想交流的过程。答辩人应把它看成是向答辩老师和专家学习,请求指导,讨教问题的好机会。因此,在整个答辩过程中,答辩人应该尊重答辩委员会的老师,言行举止要讲文明、有礼貌,尤其是在主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难以回答,或答辩老师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相左时,更应该注意如此。答辩结束,无论答辩情况如何,都要从容、有礼貌地退场。
此外,毕业论文答辩之后,作者应该认真听取答辩委员会的评判,进一步分析、思考答辩老师提出的意见,总结论文写作的经验教训。一方面,要搞清楚通过这次毕业论文写作,自己学习和掌握了哪些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科研能力上得到了提高。还存在哪些不足,作为今后研究其他课题时的借鉴。另一方面,要认真思索论文答辩会上,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修改自己的论文,加深研究,精心修改自己的论文,求得纵深发展,取得更大的战果。使自己在知识上、能力上有所提高。毕业论文(作业)答辩是审查毕业论文(作业)的一种补充形式。一般来讲,专科毕业论文不参加答辩,其论文成绩就是毕业设计的成绩;本科以上(含本科)毕业生都要参加答辩。所以其毕业设计的成绩,是由文章成绩和答辩成绩组成。最后由评审小组、评审委员会鉴别评定。
论文答辩小组一般由三至五名教师、有关专家组成,对文章中不清楚、不详细、不完备、不恰当之处,在答辩会上提出来。
一般说,教师、专家所提出的问题,仅涉及该文的学术范围或文章所阐述问题之内,而不是对整个学科的全面知识的考试和考查。
毕业论文答辩的主要目的,是审查文章的真伪、审查写作者知识掌握的深度,审查文章是否符合体裁格式,以求进一步提高。学生通过答辩,让教师、专家进一步了解文章立论的依据,处理课题的实际能力。这是学生可以获得锻炼和提高的难得机会,应把它看作,治学的“起点”。
(一)答辩的准备工作
学生可以从下列问题(第4~10题)中,根据自己实际,选取二三个问题,作好汇报准备,(第1~3题必选)。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内容最好烂熟于心中,不看稿纸,语言简明流畅。
1.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或题目),研究、写作它有什么学术价值或现实意义。
2.说明这个课题的历史和现状,即前人做过哪些研究,取得哪些成果,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自己有什么新的看法,提出并解决了哪些问题。
3.文章的基本观点和立论的基本依据。
4.学术界和社会上对某些问题的具体争论,自己的倾向性观点。
5.重要引文的具体出处。
6.本应涉及或解决但因力不从心而未接触的问题;因认为与本文中心关系不大而未写入的新见解。
7.本文提出的见解的可行性。
8.定稿交出后,自己重读审查新发现的缺陷。
9.写作毕业论文(作业)的体会。
10.本文的优缺点。
总之,要作好口头表述的准备。不是宣读论文,也不是宣读写作提纲和朗读内容提要。
(二)答辩会程序
1.学生作说明性汇报。(5~10分钟)
2.毕业答辩小组提问。
3.学生答辩。(一定要正面回答或辩解,一般允许准备10至20分钟)。
4.评定成绩。(答辩会后答辩小组商定,交系、院学位委员会审定小组审定。)
(三)学生答辩注意事项
1.带上自己的论文、资料和笔记本。
2.注意开场白、结束语的礼仪。
3.坦然镇定,声音要大而准确,使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听到。
4.听取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精神要高度集中,同时,将提问的问题――记在本上。
5.对提出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以自信而流畅的语言,肯定的语气,不慌不忙地―一回答每个问题。
6.对提出的疑问,要审慎地回答,对有把握的疑问要回答或辩解、申明理由;对拿不准的问题,可不进行辩解,而实事求是地回答,态度要谦虚。
7.回答问题要注意的几点:
(1)正确、准确。正面回答问题,不转换论题,更不要答非所问。
(2)重点突出。抓住主题、要领,抓住关键词语,言简意赅。
(3)清晰明白。开门见山,直接入题,不绕圈子。
(4)有答有辩。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既敢于阐发自己独到的新观点、真知灼见,维护自己正确观点,反驳错误观点,又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修正失误。
(5)辩才技巧。讲普通话,用词准确,讲究逻辑,吐词清楚,声音洪亮,抑扬顿挫,助以手势说明问题;力求深刻生动;对答如流,说服力、感染力强,给教师和听众留下良好的印象。1.准备工作要充分,PPT一定要简洁明了.
2.首先要讲清课题的研究背景,说明你的研究的目的、价值以及要解决的问题.
3.对于文献综述,言简意赅,挑重点地讲就可以了.说明研究思路和方法和研究的结果。
4.报告时精神状态要好,对自己的研究要有信心。
5.回答问题反应要敏捷,要理解提问老师的要点,针对性要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切记不要不懂装懂。
6.对于答辩老师提出的建议要虚心接受,即使老师的建议不好,也要回答地比较婉转。
7.整过过程中面部表情很重要,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
我还有点体会再发表一下。我在看别人的论文及答辩幻灯时,发现一个小细节是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的:幻灯中出现的英文和数字,正规场合下应该用TimesNewRoma,看起来比较舒服些。很多人只注意中文字体的统一,却忽视了英文字体,整个论文或幻灯片里的英文用什么字体的都有,乱七八糟,看起来非常怪异。最常见的就是中文、英文都用宋体,而不知道把英文改成新罗马字体,呵呵。还有一些特殊字符的插入等,也很不正规。可能你认为这些小处不影响全局,但据我所知有些教授还是比较重视这方面的,我硕士时的老板就对此很专业,他一眼能看出你论文里的哪个字母不符合要求。嘿嘿,当时搞得我直冒汗!
所以劝大家特别是在答辩幻灯里,一定要注意这些英文字体的编辑!
另外如果是女士答辩,个人认为一定要把外表收拾好,就算不能光彩照人,也至少要爽心悦目呀。如果对化妆和服饰搭配没有经验,不妨在事前请教高人,实在不行去形象设计店化个合适的淡妆,做个发型吧,一生也许就这一次,花几十元钱还是值得的!反正我看到有些师姐们穿得象家庭主妇似的、清汤挂面的来答辩,我就在想评委们会不会也在想:她连自己都收拾不好了,课题还能做得好吗?
每年的学生论文答辩之前,总有学生对于答辩的内容和技巧一无所知,惴惴不安地询问怎么去准备答辩。这和平时不去参加高年级的答辩、不去积极主动地认真准备论文答辩是直接相关的。
让学生进行论文答辩的目的绝对不是故意刁难学生,以显示老师水平多高。论文答辩的目的只有一个,检查学生对所写论文题目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参加论文答辩的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般不会少于三个,但所提出的问题全部是论文所涉及的学术范围之内的问题,一般不会、也不能提出与论文内容毫无关系的问题,这是答辩老师拟题的大范围。
在这个大范围内,主答辩老师一般是从检验真伪、探测能力和弥补不足这三个方面提出问题。
(1)检验真伪题,就是围绕毕业论文的真实性拟题提问。
(2)探测水平题,这是指与毕业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探测学生水平高低、基础知识是否扎实,以及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如何等方面来提出问题的题目,主要是论文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运用基本原理等方面的问题。
(3)弥补不足题,这是指围绕毕业论文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如对论文中论述不清楚、不详细、不周全、不确切以及相互矛盾之处拟题提问,请作者在答辩中补充阐述或提出解释。
针对论文答辩的目的和内容,学生在论文答辩前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对自己所写论文的观点、关键问题、解决思路和创新点等要了然于胸。尽量用言简意赅的语言陈述出以上问题,这是你陈述论文时的必备技巧。这里也是答辩老师检验真伪最容易出题的范围。
2、对论文中出现的基本概念、专业词汇、引用的文献要明白其涵义。这里往往是答辩老师检验真伪和探测你水平的一些地方。
3、对自己论文中的相关的观点和理论要进行一定的涉猎,这是论文答辩得高分的技巧。大多数论文仅仅知道自己文章的单方面观点,对于其它观点要么知之甚少,要么一无所知,如果能对相关的理论进行了解,那么在答辩中基本上不会遇到答不上来的尴尬场面。
4、心情尽量放松,语速不要太快。放松的心情可以使得思维活跃,不会出现语言重复、答非所问等现象。适当的语速,有利于你的表达被听众清晰得接受。
当然,以上答辩技巧仅仅是一种应对手段,如果想在答辩中得到高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认真、独立地完成自己的论文。只有这样,你才能让论文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成为展示自己观点和水平的载体。
首先是作幻灯:
第一稿,把自己想讲的内容都做出来,总体顺序符合自己的表达习惯,我喜欢喜欢简洁,喜欢把整个答辩比作一个故事。每张幻灯间都是有机相连的。叫人很容易知道,你做了什么,结果是什么,你强调的是什么。不要过于花里胡哨。要记住这并不是演讲,最重要的是把该说的说清楚,这应该不难。如果有些怯场,尽量减少临场发挥的内容,把需要讲的都以图在幻灯上。
答辩提问:
一般的,最不满意,最担心的地方也就是专家提问,最爱问的,一定小心准备
还有是在不会的不要乱说,要是模糊知道的,就说得圆滑一些,特别了解的,一定抓住机会好好表现自己,答辩-答辩,一定是要看到研究生本人的口才和知识面的,占的比例很大的。
最重要一点:一定要突出论文的创新点,有的时候不是没有创新而是表述的不够突出。仔细考虑自己的课题的新意,不要怕,敢讲~~特别是博士,没有创新点基本就是失败的!
答辩之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把老师们可能会提的问题列出来,答辩过程中,语言的逻辑性很重要,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切记:不知道答案的问题,千万别瞎说,不仅会贻笑大方,还会使自己下不了台。
我觉得答辩时还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答辩时一定要反应敏捷,不知道的问题甚至可以向提问题的老师请教,但是最好不要出现冷场的局面,那样的话你的老板最尴尬。
2,对于自己提出的”新“的东西一定特别留意,因为很多老师总喜欢问你”新“在什么地方。我们一个师姐前几天答辩时就因为说发现了一个”新“基因而被问的很惨!
3,答辩时一定要谦虚,即使工作做的非常出色!因为论文上的很多成果都是暂时性的、没有获得认可的、没有定论的东西!
幻灯片制作
1.最好用示意图说明自己的研究背景,文字不要太多;
2.研究的技术路线最好也用示意图表示;
3.研究的materialsandmethods可以非常简要的说明,因为论文中已经非常详细了,教授们都是高手,不要为一个很常规的实验解释很多,除非有你独到之处;
4.实验的结果是重点,要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说清楚;
5.讨论中突出你的研究结果的意义,不要引用太多别人的相关文献;
6.幻灯作好了一定要好好检查,千万不要犯把文字打错啊之类的低级错误,这样很不好的。
7.忌讳大量文字与数字堆砌:幻灯最好采用标题式,讲解时按照标题发挥。将表格转换为统计图(如直方图)更为直观。每页幻灯文字不宜多于10行,正文字号不宜小于5号。
8.忌讳铺天盖地不留余地:幻灯片应适当留出边缘,忌讳每页幻灯片内容都塞得满满地,看了头也大了。
9.忌讳过于单调与过分花哨:一个人穿上一身的朴素衣服显得单调,浑身上下都穿上花衣服也未必好看。幻灯的生动体现在背景与文字的颜色搭配、图片与动画的适当应用等诸多方面,关键是两个字--“和谐”!
10.忌讳讨论漫无边际:由于课题是自己知识的强项,一个特别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讨论时毫无收敛,漫无边际,结果非但有“说教”之嫌疑(要知道自己是学生,不是老师作报告!),而且往往是内容复杂化,过多暴露疑点难点,给提问部分留下隐患!一个聪明的学生应该“就事论事”,仅围绕自己的结果进行简单讨论,尽量简单讨论,这样提问的问题往往更为简单,回答更为顺畅。一句话,把你说知道的留下来回答问题吧!
11、除了要注意深底浅字的格式,我觉得还可以在一些阐述性的文字段落中,将你要重点突出的关键词keywords用醒目的红色或者菊黄色(有别于普通文字)表示出来,这样非常醒目,让人一下抓住重点。但是建议最好用这种加色,慎用下划线等其他方式突出,这样版面更整洁。
12、图文的适当结合,这个大家虽然都说过了,但我还是想强调一下。因为答辩一般都不止一个人,而是数位研究生一起进行,评委难免会感到倦怠,如果能出现制作漂亮又明了的图,会让人有眼前一亮的好效果。
13、致谢的问题:最后肯定要安排致谢的页面,这次我们医院有位女博士答辩,就用了一首散文诗,情真意切,泪流满面,导师和评委都深受感动。的确,导师为研究生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心血,在答辩这种关键时刻,对导师表示正式而真诚的感谢,体现了对导师的尊重,这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建议大家一定要全文念出对导师致谢的段落,其他的致谢段落可以简要提一下。关于致谢页面的制作,我的建议是:鉴于正文一般都用深色偏冷的底色,应该在致谢页面用偏暖的底色,比如橘红色。这样一下把严谨的论述转换为富有人情味的调子,符合心理学的常理。
毕业论文答辩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通过几年来作为答辩委员会成员的实践和观察,我认为进行毕业论文答辩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对提高成绩是有益的。
一、熟悉内容
作为将要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同学,首先而且必须对自己所著的论文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比较全面的熟悉。所谓“深刻的理解”是对论文有横向的把握。这两方面是为回答答辩委员会成员就有关论文的深度及相关知识面而提出的问题所做的准备。否则,就会出现尴尬局面
二、图表穿插
任何毕业论文,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用图表表达论文观点的可能,故我认为应该有此准备。图表不仅是一种直观的表达观点的方法,更是一种调节答辩会气氛的手段,特别是对私人答辩委员会成员来讲,长时间地听述,听觉难免会有排斥性,不再对你论述的内容接纳吸收,这样,秘然对你的毕业论文答辩成绩有所影响。所以,应该在答辩过程事适当穿插图表或类似图表的其它媒介以提高你的答辩成绩。
三、语流适中
进行毕业论文答辩的同学一般都是首次。无数事实证明,他们在众多的都是和同学面前答辩时,说话速度往往越来越快,以致答辩委员会听不清楚,影响了答辩成绩。故答辩学生一定要注意在答辩过程中的语流速度,要有急有缓,有轻有重,不能像连珠炮似的轰向听众。
四、目光移动
毕业生在论文答辩时,一般可脱稿,也可半脱稿,也可完全不脱稿。但不管哪种开工,都应注意自己的目光,使目光时常地瞟向答辩委员会成员及会场上的同学们。这是你用目光与听众进行心灵的接触,使听众对你的论题产生兴趣的一种手段。在毕业论文答辩会上,由于听时间过长,委员们难免会有分神现象,这时,你用目光的投射会很礼貌地将他们的神“拉”回来,使委员们的思路跟你的思路走。
五、体态语辅助
虽然毕业论文答辩同其它答辩一样以口语为主,但适当的体态语运用会辅助你的答辩,使答辩效果更好。特别是手势语言的恰当运用会显得自信、有力、不容辩驳。相反,如果你在答辩过程中始终如一地直挺挺地站着,或者始终如一地低头俯视,即使你的论文结构再合理,主题再新颖,结论再正确,答辩效果也会大受影响。所以在毕业论文答辩时,一定要注意使用态语。
六、时间控制
一般在比较正规的答辩会上,都对辩手有时间要求,因此,毕业学生在进行论文答辩时应重视时间的掌握。对时间的控制要有力度,到该截止的时间立即结束,这样,显得有准备,对内容的掌握和控制也轻车熟路,容易给答辩委员会成员一个良好的印象。故在答辩前应该对将要答辩的内容有时间上的估计。当然在答辩过程中灵活地减少或增加也是对时间控制的一种表现,应该重视的。
七、紧扣主题
在校园中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往往辩手较多,因此,对于答辩委员会成员来说,他们不可能对每一位的论文内容有全面的了解,有的甚至连题目也不一定熟悉。因此,在整个答辩过程中能否围绕主题进行,能否最后扣题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另外,委员们一般也容易就题目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提问,如果能自始至终地以论文题目为中心展开论述就会使评委思维明朗化,对你的论文加以首肯。
八、人称使用
在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中必然涉及人称使用问题,我建议尽量多地使用第一人称,如“我”“我们”,即使论文中的材料是引用他人的,用“我们引用”了哪儿哪儿的数据或材料,特别是毕业论文大多是你自己作的,所以要更多使用而且是果断地、大胆地使用第一人称“我”和“我们”。如果是这样,会使答辩委员会成员有这样的印象:东西是你的,工作做了不少。
成功答辩的几个要素:
1精心的准备主要指作一个精美的幻灯片。相信大家答辩时都会用到POWERPOINT,制作一个巨花的幻灯会为你的论文增色不少,尤其对那些论文实质内容比较苍白的论文来说,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PP,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论文本身的不足。
2演讲时间上的准确的把握毕设答辩各组时间不同但基本上每人讲10-15分钟,提问5分钟。演讲时时间概念很重要,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讲完,否则会被老师强行制止。正式演讲前最好自己预讲一下,自己心里有个数。讲的时候,尽量讲一些重要的、结论性的东西,中间的一些不重要的最好忽略。
3灵活的应变个人讲演完闭后接着就是提问。回答问题时一定要沉着冷静,相信自己是自己课题方面的大牛(实际上也是这样,一般你做的课题别的老师并不十分清楚,你在做什么只有你自己知道),对待老师的提问一般多是有惊无险,只要沉着应战一般均可轻松拿下!如果万一遇上一个棘手问题不能回答,有一个方法可使你涉险过关,那就是以50Hz的频率向你的导师发ogle,直到他为你出头为止,此着十分有效屡试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