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的统计学

高中的统计学

时间:2023-07-10 17:34: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的统计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的统计学

第1篇

【中图分类号】 R 512.6+2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9-0846-02

【关键词】 肝炎病毒,乙型;感染;学生

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一种危害较大的传染病,在我国流行较广,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学校人群聚集,特别是住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密切接触,是乙肝的易感人群。为预防乙肝在广大学生中的传播流行,笔者于2002-2006年对扬州市邗江区中学新生中的住宿生进行了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测,2007年调查对象扩大到全体新生。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扬州市邗江区2002-2006年的初一、高一新生中的住宿生以及2007年全体新生共41 800名,其中初中男生7 874名,女生5 947名;高中男生16 368名,女生11 611名。

1.2 方法 调查于每年3月进行。采集调查对象手臂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用酶标法进行测试,试剂为上海科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乙肝表面抗原试剂盒,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和判断。

2 结果与分析

2.1 HBsAg阳性率 2002-2007年共检测男生24 242名,女生17 558名。检出男生HBsAg阳性991人,阳性率为4.09%;女生HBsAg阳性419人,阳性率为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44,P<0.01)。由表1可以看出,各年度高中生HBsAg阳性率均高于初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02年初中新生与2005年高中新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38,P<0.01);2003年初中新生与2006年高中新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79,P>0.05);2004年初中新生与2007年高中新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66,P>0.05)。

2.2 2002-2006年住宿生与2007年全体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比较 2002-2006年住宿新生共29 341人,HBsAg阳性1 151人,感染率为3.92%;2007年全体新生共12 459人,HBsAg阳性259人,感染率为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53,P<0.01)。

2.3 不同性别学生乙肝病毒感染模式比较 男生乙肝表抗阳性991人,“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430人,占43.39%;女生乙肝表抗阳性419人,“大三阳”214人,占5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65,P<0.01)。

初中生乙肝表抗阳性271人,“大三阳”155人,占57.20%;高中生乙肝表抗阳性1 139人,“大三阳”489人,占42.93%,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24,P<0.01)。见表2。

3 讨论

扬州市邗江区2002-2007年新生HBsAg阳性率为3.37%,低于全国普通人群阳性率(10.09%)[1],以及全国学生阳性率(9.79%)[2]。可能与邗江区地处苏中地区,经济较发达,群众对接种乙肝疫苗比较重视以及卫生习惯较好等有关。

2002-2006年住宿生乙肝病毒感染率高于2007年全体新生。究其原因,可能与住宿生在一起吃住,接触密切,如不注意个人卫生,较易相互感染有关。因此,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尤其是“大三阳”的学生进行住宿集中管理非常重要。初中生与高中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比较,高中生始终高于初中生,可能与邗江区20世纪80年代末动员家长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有很大关系。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学生中,“大三阳”比例女生高于男生,初中生高于高中生。提示女生和初中生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更具有传染性。

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重要手段,同时应在中小学生中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共用餐具、毛巾、牙具、剃须刀、茶杯等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加强对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大三阳”学生的住宿集中管理,餐饮具集中消毒处理,对杜绝乙肝病毒在学生中的互相传染非常重要;定期对学生进行HBsAg检测、乙肝疫苗加强或全程接种,要作为制度来执行;对HBsAg阳性且肝功能异常的学生,要动员其暂时休学治疗。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与控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的理解、关注、重视和支持,是全社会的责任。

4 参考文献

[1] 连志浩.流行病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30-237.

第2篇

1.1对象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每个城市根据发展状况及地理位置,随机抽取4个行政辖区,在每个辖区随机抽取初中、高中及职业学校。以各城市不同类型学校学生数及辖区学生数做权重,随机抽取5~21所学校,每个年级抽取一个班,每个班的所有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每所学校至少调查100人。本次共计抽取学校135所,共发放问卷14473份,回收问卷14473份,回收率为100%。

1.2方法采用自填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HealthTest,MHT)量表,该量表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周步成和其他心理学科研人员研制,适用于我国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学生,量表有100道是非题,根据8个内容量表得分之和得到总心理问题的标准分,总得分在65分及以上,判定为有心理障碍。量表由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8个内容量表和1个效度量表组成。内容量表得分高于8分则认为测试者在该方面存在相应的心理问题。由受过培训的调查员到抽样选中的学校进行调查。介绍调查表的填写方法后,选中的受试者根据实际情况填写问卷,当场收回。本研究方案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伦理委员会审查,所有参与调查的学生均知情同意。

1.3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采用SAS9.2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通过问卷中效度量表检测,13286份问卷结果有效,有效率为91.8%。其中男生6055人(47.7%),女生6646人(52.3%),性别缺失585人。学校共135所,其中初中6314人(47.5%),普通高中3599人(27.1%),职业高中3373人(25.4%)。北京市4249人(32.0%),上海市3373人(25.4%),广州市5664人(42.6%)。

2.2中学生心理障碍情况有效问卷中显示出有心理障碍的学生272人,占总人数的2.1%,总分均值为36.5±17.3分。存在心理障碍的女生占2.1%(142人),高于男生1.9%(114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心理障碍的上海市学生有2.5%(84人),北京占2.3%(99人),均高于广州市1.6%(89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心理障碍的初中生占2.0%(129人),普通高中生占1.9%(67人),职业中学生占2.3%(76人),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2.3中学生MHT量表各因子异常情况

2.3.1中学生MHT量表各因子异常总体情况有效问卷中,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等各项心理因子得分均正常的学生有51.1%(6787人),存在至少l项心理问题的学生占48.9%(6499名),存在1项心理问题的学生占29.5%(3922名),存在2~4项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8.0%(2398名),存在5~7项心理问题的学生占1.4%(179人),并无同时存在8项心理问题的学生。

2.3.2不同性别中学生各因子的心理异常情况检出率最高的因子是学习焦虑(42.6%),平均得分为7.6±3.8分,其次分别为身体症状(11.0%)、自责倾向(9.8%)及过敏倾向(9.3%)等,检出率最低的是冲动倾向(1.4%)。女生学习焦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及冲动倾向的异常检出率均高于男生,对人焦虑、孤独倾向则是男生高于女生,男女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3不同学校类型各因子的心理异常情况学习焦虑、过敏倾向、对人焦虑及恐怖倾向因子在不同学校类型间的异常分布有统计学差异,其余因子无差异。职业高中学生学习焦虑比例(36.8%)低于初中(44.7%)及普通高中学生(44.2%)。职业高中学生得分为7.0±3.9分,而初中生、普通高中学生学习焦虑得分分别为7.8±3.6分、7.7±3.9分。初中学生过敏倾向因子异常情况(7.8%)低于普通高中及职业高中(10.6%,10.8%)。对人焦虑方面职业高中学生(4.4%)高于初中(3.4%)和普通高中(3.3%)学生。职业高中学生恐怖倾向(2.9%)高于另外两种学校类型的学生(1.7%,1.4%)

3讨论

第3篇

【关键词】 因特网;行为,成瘾;教育;方法;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163 R 395.6 G 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4-0340-02

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不仅给人们的工作、生活与学习带来了便利,但过多地使用互联网导致用户与家人的交流减少,交际范围缩小,抑郁和孤独感增强[1]。产生“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即由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上网所带来的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2]。

有研究表明:网络成瘾者具备特定的人格特质,且父母养育方式对子女形成健康人格的影响很大[3-4]。有研究表明,网络上瘾者主要是青少年和有技术趋向的人[5]。笔者研究探讨高中生网络成瘾者父母养育方式的特征,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新乡市第一中学、第三中学的高二年级学生452名,从中筛选有网络成瘾倾向的高中生32名,其中男生26名,女生6名。并随机抽取与研究组性别相匹配的32名非网络成瘾倾向高中生作为对照组。年龄为16~18岁,平均(16.79±0.61)岁。

1.2 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和修订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修订版团体集体施测。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所测数据用x±s表示,并进行t检验。

1.3 工具

1.3.1 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EMBU) 由岳冬梅[4]翻译和修订,有4个等级,记为1~4分,1为从不,2为偶尔,3为经常,4为总是。由被试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养育方式,选择最确切的等级数字。此量表包含11个因子,其中父亲养育方式6个因子,母亲养育方式5个因子,由66道题目组成。

1.3.2 修订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 由白羽等[6]于2005年修订而成,包含19个题目。由网络成瘾核心症状分量表和网络成瘾相关问题分量表组成,采用4级记分制。用此量表界定正常群体、网络依赖群体和网络成瘾群体的3个群体划分标准。该研究将其整合为正常群体和网络依赖及成瘾群体,只做两群体记分。

2 结果

如表1所示,网络成瘾高中生与非网络成瘾高中生在母亲过分干涉保护、惩罚严厉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拒绝否认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显示,网络成瘾高中生与非网络成瘾高中生在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3 讨论

研究表明,网络成瘾与非网络成瘾高中生的父母养育方式存有较大差异。有研究表明[7-8]:父母的情感温暖以及对孩子的理解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得到来自父母的支持,有助于消除他们的负面情绪,避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产生。笔者研究显示,网络成瘾高中生与非网络成瘾高中生在父母养育方式中的过干涉、过保护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网络成瘾高中生的父母使用过分干涉保护手段的强度显然大于非网络成瘾的父母。父母的过分干涉易使子女形成缺乏自信和依赖等不良人格特点,当孩子独自面对社会时,更多体会到的是自我效能感低下,易诱发负性情绪和行为问题[9-10]。所以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形成与不恰当的家庭养育方式有一定关系。

第4篇

在当今社会,统计学知识被应用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大量数据等待分析处理,譬如统计全国人口情况、经济收入情况、农业收成情况等数据,对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做统计行的研究与调查,这些工作都需要有统计学的知识作为支撑才能够完成。所以统计学知识在当代社会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数据处理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也已然成为人们的生活常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统计学知识在中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例如在进行数据收集整理以达到既定目的的时候,收集数据以后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也就是对数据进行分析,于是人们发明了统计图表——报表、直方图、柱状图、扇形图等等。

二、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统计学知识

统计学,这既是一个很具有趣味的学科,也是一门十分贴近人们生活的学科,从平常的百姓到研究技术人员,没有人不在使用着这门学科。它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统计学是一门贯穿于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的一门学科,它一般出现在教材的后几个章节,重视程度往往没有其它章节深刻。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与深入,统计学知识正在慢慢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出现了统计图表以及平均数的简单介绍以及应用,让学生不断接触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数据信息。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开始更加深入的对统计学的知识进行介绍以及应用,增加了一些统计图表种类的应用,增加了众数、方差、极差等统计学名字的介绍,对于学生来讲,更多的是对于统计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三、统计学知识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发展趋势

统计学知识在中小学数学的教材内容中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修订,正在不断增加所占章节的比重,知识内容也更加的深入。在我们的生活中,统计学知识往往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而且统计学也正向着更好地方向发展:

1.整体化。在过去的中小学数学课堂上,尽管有统计学知识的出现,但多数以零散形式出现,知识点不能穿成一条线,这不仅对于教师讲课有难度,学生进行理解消化记忆,也成了困难。对学生在统计学方面的长久研究是一个难以跨越的困难。近些年来,教育理念进步,教育体制进行改革,中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也越来越多样化,教材的改革将统计学知识进行统一,虽然统一的不够完善,但相对以往,已经进步了很多。这对于统计学知识在中小学的传播学习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也推进了统计学更加深刻化的进程。

2.实际化。近些年来,教育者越来越崇尚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里,解决社会生活的问题。统计学知识成为了首选。首先,基础的统计学知识简明易懂,适合所有类型的学生学习。基础的统计学知识可以被应用到各行各业,这促进了基础统计学的推广。稍微复杂的统计学知识在高中进行学习,这些知识可应用到更深刻的领域。

3.数量化。在过去,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一些知识不能被吸收采纳,被剔出。如:回归分析中方程形式过于复杂,而被一些省剔出高考范围,这是统计学的学习缺失。但近年来,教育水平进步,教学工具全面,学生学习工具更多,如可使用计算器,对回归分析问题的解决是一种有效手段。

4.娱乐化。以往学习统计学时候,全部是课堂上进行,学习单一枯燥,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实际应用。在教育理念的进步下,提倡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这为统计学的学习提供了充分条件。学生可以在生活中理解学习,寻找与统计学知识有关的生活问题。这既达到了将知识融合进生活的目的,也促进了统计学知识的发展,同时,学生的学习也不会像以往一般枯燥,可以在学习的时候寻找快乐,使学习的过程更加娱乐化。结束语在现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统计学知识的学习依旧停留在书本上、课堂内这样一个阶段,但是在不久的将来,对于统计学知识的学习将会走出课堂,不断地进行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实践调查,这也对于培养学生们的自我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们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与他人沟通的技巧都有一定的帮助,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可以在舒适的氛围中,轻松愉悦的学习统计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李春国.小学数学统计知识教学初探.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10).

[2]马玉林,邹军文.初中数学统计知识及教学探讨.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4).

[3]杨亦荐,张柔棉.谈中小学里的统计学知识新课程研究,2009年7月,总第155期.

[4]张敬书.对中小学概率统计教学的再认识中学数学月刊,2002年9月,17-19.

[5]史宁中,孔凡哲,秦德生,杨述春.中小学统计及期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6月,第25卷第6期.

第5篇

【关键词】 烟草;知识;态度;效果评价;学生

【中图分类号】 G 479 R 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8-0769-04

大量研究证实,烟草烟雾中含有4 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很多是带有毒性的,有些是带放射性的,已确知有40多种能致癌。从青少年就开始吸烟的人,将有50%的机会因吸烟引起的疾病而早死[1]。1998年Liu等的烟草致死研究显示,如果中国保持现时的烟草使用水平,在现处于0~29岁的3亿人中将有1亿人因吸烟而死亡[2]。

2005年北京市学生烟草使用状况调查显示,北京市学生的现在吸烟率为8.26%,尝试吸烟率为22.16%[3]。2005-2008年,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等组织开展了多项基于校园的青少年控烟活动。为评估北京市中小学校烟草控制活动的效果,进一步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的烟草知、信、行情况,笔者于2008年4月进行了此次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根据北京市中小学校的分类及其组成作为抽样框架,抽取其中11个区县,通过多阶段分层(按地区、经济状况、学校类型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共抽取学校87所,学生16 700名。删去关键变量缺失的308人,得到有效样本16 392人,有效率为98.21%。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13.12±3.47)岁,其中男生8 249名(50.32%),女生8 143名(49.68%);小学生6 859名(41.84%),普通初中生4 845名(29.56%),普通高中生3 670名(22.39%),职业高中生1 018名(6.21%)。

1.2 方法 采用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以2005年调查问卷为基础,进行了部分修改,并加入了被动吸烟与校园无烟环境建设的内容。

问卷主要内容:(1)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住宿情况等;(2)吸烟相关行为,包括尝试吸烟、现在吸烟、主要吸烟场所等;(3)烟草危害相关知识,包括知识来源、吸烟所致疾病、烟草有毒成分等;(4)对吸烟行为的态度,包括对于父母、教师、同学及自己吸烟的态度等;(5)烟草暴露情况,包括居住房间、交通工具以及公共场所内等烟草暴露情况;(6)校园无烟环境概况,包括学校的烟草危害课程、控烟活动等;(7)戒烟相关情况,包括是否戒烟、戒烟原因、获得戒烟帮助的途径。

1.3 分析指标 包括:尝试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尝试吸烟年龄、烟草危害知识了解情况、对吸烟者的态度、被动吸烟状况和学校控烟活动情况等。

指标定义:尝试吸烟为到调查时为止,至少吸过1口烟;现在吸烟为在最近的30 d内,至少有1 d吸过烟;被动吸烟为不吸烟者每周至少1 d内有15 min以上暴露于吸烟者呼出的烟雾中。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调查的不同性别、区域、学校类型间学生的烟草使用状况进行描述,并与2005年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各题均以有效回答人数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EpiData 3.1录入,使用SPSS 14.0进行分析。由于2008年的有效样本学校类型构成比与2005年有所不同,为避免学校类型的影响,分析时根据总体分布进行了加权。

2 结果

2.1 烟草使用状况

2.1.1 尝试吸烟率 2008年的调研结果显示,北京市中小学生的尝试吸烟率为17.02%,其中男生为23.39%,女生为1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7.632,P=0.000)。2008年不同学校类型学生的尝试吸烟率不同,且随着学习阶段的提高,尝试吸烟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546.850,P=0.000)。

由于2008年的学校类型构成与2005年不同,用整体数据进行标化后,2008年的尝试吸烟率为16.93%,与2005年(16.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49,P=0.104)。在不同学校类型间,职业高中学生2008年的尝试吸烟率比2005年提高了11.33个百分点,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789,P=0.000)。其余学校类型尝试吸烟率2年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1.2 现在吸烟率 2008年调研结果显示,北京市中小学生的现在吸烟率为7.05%,其中男生为10.96%,女生为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1.442,P=0.000)。且随着学习阶段的提高,现在吸烟率也呈不断上升趋势。

用整体标化后,2008年中小学生的现在吸烟率为6.12%,高于2005年(5.3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45,P=0.004)。但在不同类型学校间,职业高中学生的现在吸烟率2008年达到了32.70%,比2005年提高了8.20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83,P=0.000)。其余类型学校现在吸烟率2年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1.3 烟草使用相关情况 在对于尝试吸烟年龄的2 867个有效回答中,有748个(26.09%)回答尝试吸烟年龄为“6岁及以下”,“7~9岁”的占17.16%,分别排列前2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35,P=0.000)。此结果与钱玲、田本淳[4-5]等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控烟教育干预活动应注重在低学习阶段开展。

在“近30 d,您的主要烟草获取途径”的2 614个有效回答中,“别人给的”和“自己买的”分别占前2位(34.54%和33.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70,P=0.279)。

在拒烟教育问题上,2008年中有64.12%的学生表示获得过教师或家长的拒烟教育,高于2005年(6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91,P=0.000)。此次调查中“有因年龄小而不卖烟给他”的学生比例占5.84%,与2005年(5.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没有买过烟”的学生比例由36.84%上升为50.89%,说明学校控烟教育有一定效果。

2.2 烟草危害知识了解情况

2.2.1 烟草危害知识 2008年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有关吸烟与健康的知识来源前5位分别为电视(82.9%)、教师(69.9%)、家长(65.3%)、宣传画(56.9%)、报纸杂志(56.2%),但仍有5.7%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听到或看到过有关吸烟与健康的知识。

有95.7%和91.9%的学生明确表示吸烟和被动吸烟对人体有害,但在现在吸烟者中分别只有77.1%和79.0%的学生认为吸烟和被动吸烟对健康有害,低于非现在吸烟者的认识率(97.3%和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056.115,288.777,P值均=0.000)。

在对烟草与健康相关问题的认识上,除“吸烟会影响一个人的肺活量及运动表现”外,女生对于其他保护因素的正确认知率都高于男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2.2 对烟草有害成分和吸烟所致疾病的了解 调查对象正确认识烟草燃烧可产生的有害成分依次为尼古丁(91.66%)>烟焦油(79.62.%)>致癌物质苯胺类(56.52%)>一氧化碳(50.76%)>放射性物质(12.85%)。其认知率均高于2005年,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整体上对放射性物质的认知率仅12.85%,说明学生在对某些有毒成分的认知上还存在盲点。见表3。

调查对象对吸烟可致疾病认识依次为肺癌(88.02%)>气管炎(65.02%)>冠心病(33.16%)>高血压(30.94%)>脑血管病(28.60%)>胃癌(23.87%)。2008年与2005年结果比较显示,学生的认知在高血压、冠心病和脑血管病方面增长幅度最大,可能与近年来社会大环境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广泛关注有关。从整体上看,除“不知道”项下降外,其他认知率都高于2005年的结果,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3 对吸烟的相关态度

2.3.1 对父母、教师及同学吸烟的看法 在对待父母吸烟的看法上,2008年的结果中对厌恶、污染家庭环境以及影响学习的肯定率明显高于200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903,29.919,P值均=0.000)。但2008年认为吸烟可解乏、是成人的正常行为的学生比例也高于200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99,80.403,P值均=0.000)。见表4。

在对教师吸烟的看法上,有40.43%的学生表示教师吸烟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30.71%的学生表示教师吸烟形象不好,在反对同学吸烟方面2008年的结果不如2005年强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08年对“吸烟可以有更多朋友”、“是成熟的表现”及“与我无关”等都比2005年更为肯定。见表4。

2.3.2 吸烟与非吸烟学生对吸烟的看法 200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现在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对烟草使用的看法存在较大差异。现在吸烟者对吸烟的诸多“好处”都较非吸烟者更为赞成。有42.03%的现在吸烟者对“吸烟可以表现成熟”表示肯定,明显高于非吸烟者(9.19%)。分别有45.57%和40.77%的现在吸烟者表示“既然成人可以吸烟,青少年就可以吸”和“美好的烟草广告会使自己更想尝试吸烟”,其比例明显高于非吸烟者,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在禁止公共场所吸烟、禁止未成年人吸烟、吸烟可破坏形象以及学校应帮助戒烟等有利于控烟的方面,尽管现在吸烟者的赞同率明显低于非吸烟者,但他们中仍有超过50%的人同意上述看法。

结果还显示,有94.17%的学生表示公共交通工具应禁止吸烟,有87.95%的学生表示公共场所(如商场、影院、俱乐部、餐馆等)也应不允许吸烟。

2.4 学生被动吸烟及校园控烟工作状况

2.4.1 被动吸烟情况 有45.31%的学生表示在近30 d内每周至少有1 d暴露于吸烟者呼出的烟雾中15 min以上,有51.14%的学生表示在近6个月内存在被动吸烟暴露。

不同地区学生的被动吸烟暴露不同,城市、县镇和农村学生的近30 d被动吸烟暴露率分别为44.59%,45.24%和4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825,P=0.002)。城市、县镇和农村学生的近6个月被动吸烟暴露分别为50.23%,51.21%和55.84%,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6.070,P=0.000)。均为农村学生被动吸烟暴露率最高。

2.4.2 校园控烟工作状况 在对学校控烟活动的调查中,有93.67%的学生表示学校举办过控烟活动,对每项活动的肯定情况为:控烟健康教育课(62.73%)>在“拒吸第一支烟”签名册上签名(30.85%)>控烟知识竞赛(27.36%)>控烟绘画活动(24.18%)>控烟小品、相声等(16.59%)。学生对上述活动的喜爱程度依次为:控烟小品和相声表演、控烟绘画活动、在“拒吸第一支烟”签名册上签名、控烟健康教育课、控烟知识竞赛。

分别有76.13%和70.83%的学生明确表示学校讲解过控烟法规中关于青少年的部分和学校课程中有关于烟草危害的内容。不同类型学校学生对上述2个问题的肯定回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620,1430.799,P值均=0.000)。

在对学校对学生进行戒烟辅导、学校提供烟草危害信息以及学校与小区合作举办活动问题的回答上,同样表现出了随着学习阶段的提高,学生肯定回答率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普通高中生的结果普遍低于职高学生,可能与普通高中学校的教学任务更重有关;除学校与小区合作举办活动项外,其余2项间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χ2=85.943,P=0.000;χ2=4.215,P=0.040)。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中小学生的尝试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均为男生高于女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我国在重庆、广东、山东和天津[6]结果较一致。

与2005年的结果相比,学生尝试吸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现在吸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对现在吸烟率进行不同学校类型间比较发现,除职业高中外,其余学校类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2008年现在吸烟率的上升与职业高中生现在吸烟率的上升有很大关系。在对尝试吸烟率分析时也发现,2年间职高学生的尝试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结果与杨功焕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

对于尝试吸烟年龄的回答中,占第1位的是“6岁及以下”,学生的烟草主要获取途径主要为“别人给的”和“自己买的”。结果与2005年郭欣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此次研究显示,2008年北京市中小学生烟草使用状况与2005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在对烟草危害的认识上,现在吸烟者对“吸烟和被动吸烟对人体有害”的认识率低于非吸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对于烟草危害的正确认知率多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对烟草危害的正确认识是防止青少年吸烟的有效保护因素之一。同时提示控烟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现在吸烟男生对烟草危害树立正确的认识,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远离烟草。

此次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对烟草的有害成分和吸烟所致疾病的正确认知均优于2005年王星火等[8]的研究结果,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2008年北京市中小学生烟草使用状况与2005年间并无明显差异。由此可以推断,北京市中小学生对烟草的知识和行为间可能存在分离现象。这也符合健康教育的知信行模式,即首先个体的烟草危害知识提高,然后信念随之改变、社会氛围也逐渐变化,最终人群的吸烟行为才会发生变化。

上述结果明确肯定了近3 a来北京市中小学校控烟工作的成绩,但学生在对某些有毒成分的认知上还存在盲点,如对放射性物质的正确认知率仅为12.85%。提示学校在开展控烟工作中,应适当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并合理利用医药系统的资源,积极获取医务人员的帮助。有研究显示,学生对医务人员宣传的烟草有害健康知识的可信程度最高[9]。

在对父母、教师及同学吸烟的看法上,学生对父母吸烟的否定比2005年更为强烈。同时,现在吸烟者对吸烟的诸多“好处”都较非吸烟者更为赞成,如吸烟对异性有吸引力、有助于社交等,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现阶段学生在拒烟信念上仍未达到较好的程度,北京市学校控烟工作应继续加强,同时注重对现在吸烟者的针对性,防止现在吸烟者对非吸烟同伴产生不利影响。

在被动吸烟方面,分别有45.31%和51.14%的学生表示在近30 d内和近6个月内存在被动吸烟暴露。此结果与我国参与的“全球青少年烟草调查”[10]的结果相吻合。不同地区学生报告的被动吸烟暴露结果显示,农村学生的被动吸烟暴露率高于城市学生和县镇学生,与杨功焕等[7]报告的结果类似。城市和农村人群报告的被动吸烟暴露率分别为49.7%和54.0%。提示经济欠发达地区学生存在更高的被动吸烟暴露,控烟工作应注重在该类地区的宣传。

学校控烟活动的数据显示,北京市对学生人群的控烟活动覆盖率很高,目前开展的活动中位于前3位的分别为控烟健康教育课在“拒吸第一支烟”签名册上签名、控烟知识竞赛。在众多控烟活动中,学生们比较喜欢一些喜闻乐见的活动,如控烟小品和相声表演、控烟绘画活动等。

学生对校园控烟工作的肯定回答率总体上随着学校的上升而递减趋势,差异多有统计学意义;但普通高中的学生肯定率稍低于职业高中,可能与普通高中学校的教学任务更重有关。提示控烟力度在高学习阶段以及繁忙学习阶段相对较弱,而这些阶段的学生往往存在着很多的烟草使用的高危人群。

综合上述情况,笔者认为青少年控烟工作应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学校控烟工作。学校是青少年的主要活动场所,理应成为开展青少年预防吸烟教育活动的主要依托,而学校内严格的校纪校规也为更好地落实学校控烟政策提供了一定的强制力。(2)争取家长及社区参与控烟。家长和社区参与学校的控烟活动不仅有利于更好地控制学生吸烟,而且对家长的吸烟行为也形成了一定的抑制作用。(3)发展同伴控烟教育。Suzanne等[11]对英国10 730名中学生的研究结果显示,曾不规律吸烟的学生经过1 a的同伴教育后,每周吸烟率下降了18.2%。由于同伴间文化背景和阅历相同,彼此易于沟通,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因而干预效果显著。(4)获取大众传媒支持。Worden等[12]报告了针对女性青少年的为期4 a的大众传媒干预研究,结果干预组的吸烟率比对照组的吸烟率低40%,并且干预效果一直保持了5 a。利用大众传媒进行烟草危害知识宣传以及利用名人效应来传播健康信息,都将获得很好的效果。

4 参考文献

[1] SIR JC, DAVID S. Tobacco: A Global Threat. Macmillan Education 2002:7-49.

[2] LIU BQ, PETO R, CHEN ZM,et al. Emerging tobacco hazards in China 1:Retrospective proportional mortality study of one million deaths. BMJ,1998,317:1 411-1 422.

[3] 郭欣,曹若湘,陶立元,等.北京市2005年学生烟草使用情况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08,29(5):417-419.

[4] 钱玲,易厚广,田本淳,等.我国六城市小学生烟草与健康知识信念和行为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06,27(4):297-299.

[5] 田本淳,钱玲,张巍,等.我国六城市中学生烟草与健康方面的知信行状况分析.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4):363-366.

[6] The Global Youth Tobacco survey collaborative group. Differences in worldwide tobacco use by gender: Finding from the global youth tobacco survey. J

Sch Health,2003,73:207-215.

[7] 杨功焕,马杰民,刘娜,等.中国人群2002年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现状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2):77-83.

[8] 王星火,郭欣,张檬兮.北京市2005年学生烟草相关知识态度现状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8,29(5):402-403.

[9] 文孝忠,陈维清. 初中生有关吸烟与健康知识和需求调查.中国公共卫生,2006,22(5):638-640.

[10]The GYTS Collaborative Group. A cross country comparison of exposure to second hand smoke among young. Tob Control,2006,14 (Suppl II): ii4-ii19.

[11]SUZANNE A. It is good to talk: Adolescent perspectives of an informal, peer-led intervention to reduce smoking. Soc Scien Med,2006,63:320-334.

第6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8例骨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组)和观察组(Orem自理模式组)各39例。对照组男27例,女12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42.5±5.1)岁,骨折部位:胫骨骨折15例,手部骨折5例,股骨骨折10例,足部骨折4例,其他部位骨折5例;学历:大专及以上17例,高中和中专16例,初中及以下17例。观察组男28例,女11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43.0±4.8)岁,骨折部位:胫骨骨折16例,手部骨折6例,股骨骨折9例,足部骨折4例,其他部位骨折2例;学历:大专及以上16例,高中和中专16例,初中及以下18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部位及文化程度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包括健康宣教、饮食[2]、、治疗及康复训练等,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情况等给予相应的护理,同时给予康复过程中注意点的告知,并嘱家属进行相应的辅助护理,循序渐进地进行综合护理。研究组采用Orem自理模式进行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指导患者进行自理,充分调动患者的自理能力[3],同时骨折患者因骨折的存在多影响机体的活动度,从而影响其活动,但是正因如此其对于自理的需求更为强烈,以肯定其在自身角色中的作用,在护理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的这种心理,针对性沟通和护理,达到最佳的护理循环模式,最后达到尽快康复的目的。

1.3观察指标

将2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及护理前后的SF-36生活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及比较。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4]共包括两大类8个评估小项目,分别为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对患者每个项目分别进行评估。治疗护理效果分为痊愈、有效和无效3个层次,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有效率的总和。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患者治疗护理效果比较(表1)表1显示,研究组的治疗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表2)表2显示,护理前2组患者的SF-36各个项目评分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护理后研究组SF-36各个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第7篇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健康;B超检查;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3.184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以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为核心的质量效益型医疗管理模式, 其通过不断的优化护理工作流程, 有效提升了护理管理质量[1, 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本院180例体检者的临床资料,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本院180例体检者的临床资料, 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80例)。观察组男女比例59∶41, 年龄23~86岁, 平均年龄(43.78±26.86)岁, 高中以上62例, 高中以下38例;对照组男女比例41∶39, 年龄23~87岁, 平均年龄(44.57±26.49)岁, 高中以上51例, 高中以下29例。两组体检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体检方法, 具体包括:体检前准备工作、具体体检项目安排、体检后材料归档(不固定医护人员);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体检, 具体包括:成立专业的接待组、准备组、医疗组等管理小组, 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 严格培训管理小组人员;体检前7 d安排接待组告知体检具体日期及体检相关要求, 并进行体检知识的宣教;体检前5 d安排准备组进行体检者信息录入并准备体检所需物品, 继续加强宣教;体检当天安排医疗组认真核对相关信息并进行耐心引导;体检后1 d核对体检各项目并分析结果, 发放问卷调查表。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的平均受检时间、体检知识掌握程度、体检质量及满意度评分;并比较两组漏检、未及时收集结果及未及时发放报告等体检缺陷发生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体检效果比较 观察组平均受检时间、体检知识掌握程度、体检质量及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8.63±26.84)min、

(8.94±2.65)分、(9.49±2.23)分、(9.12±1.42)分, 对照组分别为(85.43±31.79)min、(5.23±2.16)分、(7.56±2.34)分、(7.71±

2.43)分,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体检缺陷发生情况 观察组漏检、未及时收集结果及未及时发放报告情况分别为2例(2.00%)、1例(1.00%)及2例(2.00%), 总发生5例(5.00%);对照组分别为4例(5.00%)、3例(3.75%)及4例(5.00%), 总发生11例(13.75%);观察组体检缺陷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少,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大部分体检者对体检程序及医院体检环境较为陌生, 且由于体检者人数较多, 易造成混乱及体检者不满等情况, 因此全程化细致的临床护理路径对于体检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意义[3, 4]。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平均受检时间、体检知识掌握程度、体检质量及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漏检、未及时收集结果及未及时发放报告等体检缺陷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75%(P

综上所述, 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措施对改善体检效率具重要作用, 有利于减少体检缺陷的发生并可有效缩短体检时间, 提高体检者的满意度,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超, 李杨, 姚春, 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健康体检B超检查中的探讨.河北医学, 2013, 19(7):1092-1094.

[2] 谢月琴.临床护理路径在健康体检工作中的应用分析.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35):88-89.

[3] 毛琦.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模式对团体人群健康体检的应用效果.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4, 22(4):565-567.

[4] 沈莉.健康体检路径在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 中外医疗, 2015, (6):158, 170.

第8篇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患者不仅仅要求医疗质量的提高,还对医疗环境、心理健康提出更高的需求。分娩是女性人生中一次自然、重要而特殊的经历。导乐陪同分娩是指医护人员或经过培训的护工对产妇分娩时的全程陪护,以减低产妇的焦虑、提高分娩的安全性,但是由于目前全国对此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的导乐服务并不相同,我院总结全国各地的不同经验和我院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制订了考核导乐人员的标准,在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患者来源:所有106例患者均来自我院产科选择自然分娩的初次分娩患者,年龄20-40岁。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组53人,平均年龄25.2±11.9岁,平均孕周38.5±1.7,平均体重74.5±11.2kg,文化程度按照高中以下/高中/高中以上为10/20/23导乐组53人,平均年龄28.3±11.5岁,平均孕周39.3±2.1,平均体重73.5±12.3kg,文化程度按照高中以下/高中/高中以上为9/20/24;,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

1.2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责任护士给予入院宣教,指导产妇的分娩常识、饮食知识等。按照常规护理模式给予定期测听胎心、查宫缩及宫口情况。

导乐组实行导乐陪同分娩,陪同人员为助产士(均接受为其2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制定统一的分娩知识、饮食、产后按摩宣教,在患者宫口开打3cm后开始全程陪护,直至患者出院。包括入院干预、产程干预和产后干预。

1.3导乐陪同分娩:最早在美国20世纪发起,我国近10年刚刚兴起。导乐陪护分娩可以通过分娩知识的宣教、医护人员贴身的陪同、交流减少产妇的分娩前的焦虑和恐惧,保持产妇的精力和体力,取得产妇的信任;第二产程中产妇更愿意配合,保证正确运用腹压,顺利分娩,缩短产程;在分娩后愉快的与新生儿接触,正确哺乳,自刺激泌乳,促进宫缩,并减少分娩后产妇的抑郁心境。

导乐人员为助产士,通过专业知识考试,并于心理门诊学习1月。

对照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产程时间的差异。

1.4统计学方法:统计学软件使用SPSS13.0,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并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对照两组产妇分娩情况,导乐组顺产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

2.2 对照两组间的产程时间,第1、2产程、总产程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我国独生子女政策都导致了家庭对孕妇的过度关注及对分娩的更高要求。孕妇怀孕期间活动量减少以及各种补钙、补营养方法也都导致自然分娩率的下降。新生儿剖腹产的增加也导致孩子的平衡能力、运动协调性、抗压能力等等的下降。另外,对分娩的错误认知也导致了产妇的过多焦虑,分娩过程中过于紧张,不能有效配合医师,过早消耗体力也导致了不良分娩。

导乐的实施大大降低了产妇的焦虑情绪,让产妇面临分娩时感到安全可靠,愿意配合医师的指导顺利分娩。另外,近年来的医患关系紧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产妇对医院不信任,不听从医院安排,对医师及护理人员的不信任增加了医疗风险和纠纷隐患,导乐增加了医患沟通的可能,患者进入产程后助产士的陪伴与关心减少了产妇及家属的不信任,对分娩的更加了解也减少了心中的疑虑,对提高易患关系、减低医患纠纷隐患大有帮助。

我科室与心理门诊合作,对导乐人员进行心理卫生知识培训和实践,使得导乐人员提高了心理护理的水平,有助于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症的风险,对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帮助。

参考文献:

[1] 史玉勤.全程护理陪护伴分娩对于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3):270-271

[2] 黎雪梅.分娩全程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疗,2013,1:4-5

第9篇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1-03--01

在结肠粘膜处形成后能够进入肠腔内的息肉状病变被称为结肠息肉,结肠息肉在我国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结肠息肉是消化道类的常见疾病,一旦形成容易发生癌变,需在早期进行切除。在临床上,切除结肠息肉的方法通常是通过结肠镜下的肠息肉切除术,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方法简单、减轻患者疼痛等优势,临床效果显著,但是患者术后容易复发,因此采用延续性的护理方式对结肠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患者进行护理,旨在通科学的护理方式提高患者自身对疾病的认识并且能够遵照护理方式进行遵医嘱行为,利于恢复健康[2-3]。本文筛选我院收治的结肠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通过对相关因素的分析,找到对延续性护理影响的关键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结肠镜下肠息肉切除术后患者264例进行延续性护理,在264例患者中,女性组有患者136例,男性组有患者128例;患者年龄大于等于60岁的组中有患者127例,患者年龄小于60岁的组中有患者137例;患者学历水平在高中及以上者有129例,患者学历水平在高中以下者有135例。患者其他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264例患者进行6个月的延续性护理。首先,给每一位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回访记录本,在住院期间给予每位患者相应的治疗与护理,在患者出院时,将患者的详细信息记录在册;其次,建立患者交流群,可以采用微信或者其他患者能够接受的沟通方式进行,定期进行康复过程的讨论,并且回访每一位患者情况;再次,提前制定好定期回访的时间及内容,包括对患者遵医嘱用药情况的记录,对患者平时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的记录,继续讲解结肠息肉的相关知识,再次嘱咐患者按时用药,注意饮食,避免剧烈运动防止不良情况的发生;最后,相关的医护人员应定期组织走访结肠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切实了解患者康复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在患者情绪及心理上给予安抚和鼓励,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给予患者以人文本的关怀。

1.3 评价指标 详细记录264例患者的各项数据,通过对患者的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以及依从性方面,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及学历的相关影响因素对结肠镜下肠息肉切除术患者延续性护理的影响。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0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百分率为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通过数据分析264例患者相关因素,对结肠镜下肠息肉切除术后延续性护理的影响,见表2-1,女性患者组,年龄在60岁以下的患者,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患者在定期复诊、遵医嘱用药、依从性方面都优于与之相对应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第10篇

[关键词]饮食营养;健康宣教;2型糖尿病;生活质量;遵医行为

糖尿病是继肿瘤、心血管病之后的第三大非感染性流行病。随着病程延长、病情发展,如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2型糖尿病患者后期可出现眼、肾、心脏等重要器官功能缺陷及衰竭等并发症。采用恰当的药物、饮食、运动等治疗措施是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有研究表明,全程系统的健康宣教可指导患者正确的使用药物、合理的糖尿病饮食,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以2013年2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4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饮食营养护理结合健康宣教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并取得较好成果,现整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4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并排除伴有严重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其中观察组男31例,女26例,平均年龄(51.8±5.9)岁,平均病程(9.8±4.2)年,文化水平:高中以下17例,高中及以上40例;对照组男33例,女24例,平均年龄(50.7±6.2)岁,平均病程(8.7±4.7)年,文化水平:高中以下14例,高中及以上43例;统计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纳入标准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强化饮食营养管理、个性化健康宣教等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1)健康宣教。以集体或一对一讲授、定期举行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糖尿病及其相关的基本知识,结合患者文化程度及生活环境等进行针对性指导。(2)心理辅导。由于糖尿病具有终身性,患者常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关注,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使其了解不良心理对糖尿病治疗的危害,对于心理问题严重或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抗抑郁或抗焦虑药物进行治疗。(3)饮食及运动。控制饮食和运动疗法作为辅助治疗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健康情况,尤其饮食控制是防治高血糖的最基本的治疗措施,遵照医嘱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建议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走路、慢步跑、羽毛球、乒乓球等强度适中的运动项目,每周运动1~2次,每次30min。(4)自我监测。使患者了解尿糖与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嘱患者每周至少做1次血糖测定,预防出现低血糖的方法及发生时相应处理措施。

1.3观察指标

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发放及回收调查问卷,由患者自行或家属协助填写,由专人统计。

1.3.1营养治疗依从性评价采用以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Ⅱ,HPIS)为基础的“健康促进生活量表中文修订版”进行评价。

1.3.2生活质量评定根据《生活质量指数调查量表》制订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量表,主要包括患者活动能力、日常生活情况、身心健康情况、患者社会关系及生活认知5方面,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3.3遵医行为评定

自制《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患者用药情况、适量运动、饮食合理性、定期复查、自我监测5个方面,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遵医行为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取x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营养治疗依从性比较

两组护理后营养治疗依从性均显著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显著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比较

与护理前相比,两组出院时及出院180天后遵医行为得分均有显著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2型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患者的遗传、生活环境及自身不良日常生活习惯有关,缺乏营养治疗和患者自身缺乏糖尿病认识常导致糖尿病治疗效果不理想。而在糖尿病发病因素中,肥胖、高热量食物摄入等因素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给予患者饮食营养护理,指导患者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对患者血糖控制及提供患者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有文献报道,加强患者糖尿病知识的健康宣教能够有效辅助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从而有助于降低或延缓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临床治疗效果,上述研究我们可以看出饮食营养护理及健康宣教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又对饮食营养护理与健康宣教在护理中进行细化,发现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饮食营养护理与健康宣教结合应用于2型糖尿病即可将饮食营养理论知识作为健康宣教中的重要部分,通过通过一对一讲授或定期举行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加强患者及家属对饮食营养护理的重视,又可将健康宣教中的饮食、运动、自我检测等内容通过饮食营养护理付诸于实践,二者相辅相成,以期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第11篇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4(a)-0166-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different nursing modes in the patients with insulin resistance underwent gastric bypass surgery. Methods 50 patients insulin resistance underwent gastric bypass surgery in Shengji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une 2013 to October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with 25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group A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patients in group B were given personalized nursing. Then the treatment and nursing cognition, treatment and nursing compliance, general self-efficacy and life quality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nursing and at different time after nursing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treatment and nursing cognition, treatment and nursing compliance, general self-efficacy and life quality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nursing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ll P > 0.05), while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treatment and nursing cognition, treatment and nursing compliance, general self-efficacy and life quality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1, 2, 4 weeks after nursing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nursing, and which in group B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all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personalized nursing in the patients with insulin resistance underwent gastric bypass surgery is higher than conventional nursing, it has activ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Conventional nursing; Personalized nursing; Gastric bypass surgery complicated with insulin resistance

胃旁路手术是临床中近年来应用率较高的一类手术,而其中较多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情况。研究显示,胃旁路手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情况[1-2],因此,临床对于此类手术治疗的重视程度较高,相关研究也较多[3-4]。护理作为胃旁路手术围术期的重要干预方式,对其进行干预效果的研究极为必要。本研究比较不同护理模式在胃旁路手术伴胰岛素抵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此类手术的护理干预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0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进行胃旁路手术治疗且伴胰岛素抵抗的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5例。A组中,男9例,女16例;年龄22~42岁,平均(34.3±6.7)岁;体重指数(BMI)为32.0~52.0 kg/m2,平均(39.0±1.7)kg/m2;文化程度:小学、初中10例,中专、高中8例,大专及以上7例。B组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21~43岁,平均(34.5±6.4)岁;BMI值为32.1~52.2 kg/m2,平均(39.1±1.5)kg/m2;文化程度:小学、初中10例,中专、高中8例,大专及以上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值及文化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患者采用常规胃旁路手术护理,主要为术前对患者进行住院相关知识及手术相关知识的宣教,另进行常规术前准备,术后进行对症护理及心理疏导等护理干预。B组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主要为对每例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通过患者及家属了解其基础需求及现存疑问,然后在常规疾病及治疗知识宣教的基础上将上述需求及疑问知识融入其中,在宣教的过程中即将患者的个性化问题及疑问进行解决,并注意进行一对一宣教的过程中持续进行疑问的解答及需求的满足。另外,对患者进行基础生活护理,术前根据医师的医嘱及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饮食指导、环境舒适度干预及其他针对性的护理,同时进行术前准备时给予个性化问题解决并与患者沟通,术后进行创口及其他对症护理,并于整个围术期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首先了解患者的心理及情绪状态,然后针对患者的性格特点及接受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并于每次疏导后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疏导效果,再次进行评估及解决。

1.3 评价标准

各项指标均于护理前、护理后1、2、4周分别进行评价。①治疗护理认知度:采用自编问卷评估,问卷内容均为手术及胰岛素抵抗相关治疗及护理知识,问卷总分为100分,以0~60分、>60~80分、>80~90分及>90分分别表示较差、一般、良好及优秀,总优良=良好+优秀。②治疗护理依从性:采用Morisky问卷[5]进行评估,问卷分值以8、6~7及30分分别表示较低、偏低、偏高及较高[6]。④生存质量:采用WHO QOL-100量表[7]进行评价,主要包括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情绪状态及环境影响6个方面,分值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 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不同时间的治疗护理认知度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认知度总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不同时间两组认知度总优良率均高于同组护理前(P < 0.05),且B组总优良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不同时间的治疗护理依从性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较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不同时间两组治疗护理依从性较好率均高于同组护理前(P < 0.05),且B组治疗护理依从性较好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不同时间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较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不同时间两组一般自我效能感较高率均高于同组护理前(P < 0.05),且B组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较高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不同时间的生存质量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各项目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护理后不同时间两组生存质量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同组护理前(P < 0.05),且B组生存质量各项目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3 讨论

胃旁路手术是临床一类用于肠道结构改变及关闭胃部部分功能的手术,在临床的应用率较高,与本术式相关的各方面研究较多[8-9]。研究显示,胃旁路手术患者中常存在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且有研究认为,此类手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情况[10-12],因此,笔者认为对于旁路手术伴胰岛素抵抗患者的研究价值较高。研究显示,护理对于胃旁路手术伴胰岛素抵抗的各方面干预及改善效果突出,其不仅与患者术前的情绪状态有关,且对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康复效果等也有极大影响[13-15],因此,对此类手术患者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应重视护理模式的选取。个性化护理是在临床中应用率极高的一类护理模式,其对于患者的护理问题具有针对性解决的特点,且解决效果较好,患者对其认可及依赖程度相对较高[16-18]。临床中对胃旁路手术伴胰岛素抵抗患者护理模式应用价值的研究相对不足,因此进行深入探讨极为必要。

第12篇

【关键词】 应对方式;自我和谐;高中生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harmony and Coping Style of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u Ying, Wang Dan. Schoo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4,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Coping Style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harmony and coping styles. Methods Two hundred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self-harmony scale an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one or two of coping styles in gender and the state of their home, the using of coping style has no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tudents whose father working in their own city or other city, also their mother; Scores of copying styles were correlated with self-harmony. Conclusion The use of solving problem and seeking help has advantage to self-harmony, and the use of fantasy, avoiding and rationalizing has disadvantage to self-harmony.

【Key words】 Coping style; Self-harmony;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自我和谐(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是Rogers人格理论中的概念,是指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根据Rogers的观点,自我是个体的现象领域(包括个体对外界及自己的知觉)与自身有关的知觉和意义。同时,个体有着维持各种自我知觉之间的一致性,以及协调自我与经验之间的机能,而且个体所采取的行为大多数都与其自我概念相一致。如果个体体验到自我与经验之间存在差距,就会出现内心的紧张和纷扰,为了维持自我和谐,个体会采取各种应对方式,这样就为心理问题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应对方式(coping style)是个体摆脱精神紧张的自我心理适应和心理支持机制,可简单理解为人们为对付内外环境要求及其有关的情绪困扰而采用的方法、手段或策略。应对方式是心理应激与压力影响个体心理健康和自我和谐的重要调节变量或中间变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压力的后果和严重性,对个体的自我和谐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探讨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的研究较多[1,2],但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的却不多[3]。探讨高中生面临生活压力的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对于促进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提高我国的基础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河南省某高级中学一年级2个班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94份,其中男生98人,女生96人;来自农村家庭的有155人,城市的有39人;父亲在外地打工的有53人,母亲在外地打工的有17人;平均年龄为17岁。

1.2 方法

1.2.1 自我和谐量表 采用根据Rogers有关自我和谐概念的阐述而编制的自我和谐量表(self consistency and congruence scale,SCCS)[4]。该量表共有35个项目,采用5级记分制,包括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自我的刻板性3个分量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包括对能力和情感的自我评价、自我一致性、无助感等,主要反映对经验的不合理期望;自我的刻板性主要反映个人较为古板、僵化,不能根据事件的变化做出一定的改变;自我的灵活性则与自我的刻板性相反。

1.2.2 应付方式问卷 肖计划编制修订,由62个项目组成,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6个因子。此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4]。

1.2.3 施测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对被试进行团体施测,使用统一的指导语控制情境,要求被试仔细阅读指导语,然后按指导语的要求完成整个问卷。问卷填写均采用无记名方式,要求做出独立的、不受任何影响的自我评定。

1.2.4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5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高中生应对方式情况 不同性别高中生只在解决问题因子上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2,P=0.016);不同家庭所在地高中生在求助和合理化因子上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72,P=0.043和t=-2.418,P=0.019);其父亲是否在外地打工的高中生在应对方式各因子上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母亲是否在外地打工的高中生只在求助因子上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

2.2 高中生自我和谐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到,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解决问题、自责与求助呈显著负相关(P

2.3 高中生自我和谐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个体应对方式对自我和谐的预测程度,运用逐步多元回归,以自我和谐总分和分量表得分为因变量,考察6种应对方式的回归效应。见表2。自责对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和自我和谐总分有正向预测作用;解决问题对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和自我和谐总分有负向预测作用,对自我的灵活性有正向预测作用;幻想对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有负向预测作用,对自我的刻板性和自我和谐总分有正向预测作用。

3 讨 论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高中生其应对方式只在解决问题因子上有显著性差异,这与李彦章等人(2004)的研究[5]基本一致。来自农村和城市的高中生其应对方式在求助和合理化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来自城市的高中生比来自农村的高中生更倾向于使用成熟型和混合型的应对方式。父亲在外打工对高中生的应对方式无显著影响,而母亲在外打工只对高中生在求助方面有显著影响,这与母亲是孩子的主要扶养人,孩子遇到问题倾向于向母亲求助、寻求母亲的理解和安慰有关。应对方式和自我和谐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应对方式和自我和谐的相关显著,应对方式能有效地预测个体的自我和谐程度,其中进入回归方程的预测因子主要有解决问题、自责和幻想。解决问题对自我的灵活性有较大的正向预测作用,而对自我和谐总分、自我的刻板性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有较大的负向预测作用;自责和幻想对自我和谐总分也有较大的正向预测作用。这是因为成熟型应对方式的使用能使人们以积极的心态缓解内心冲突、调节行为以适应外界环境、有助于心身健康。而不成熟型或混合型应对方式虽能暂时抑制引起内心矛盾冲突的念头、情绪或冲动,将这些矛盾与冲突或抑制、存放在潜意识中,或加以否认、回避,以暂时缓解内心的不平衡与焦虑,但仍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们的行为,影响其身心健康。这提醒人们在应激状态下要多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等成熟型的应对方式,尽量少使用自责和幻想等不成熟型应对方式。

4 参考文献

[1]李莉,陈水平.女中专生自我和谐性与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2)

[2]李志凯,崔冠宇,等.本科大学生自我和谐及其与应付方式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4)

[3]刁俊荣,范玉霞,等.250名高中生自我和谐量表测查分析.山东精神医学,2001,14(4)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09-115,314-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