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优化企业经营管理

优化企业经营管理

时间:2023-07-10 17:34: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优化企业经营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优化企业经营管理

第1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优化

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首先,集权式管理模式的弊端。大多数的民营企业采取集权式管理组织形式,这种形式的主要特征是,经营权与所有权是结合在一起的,一旦企业的规模扩大,就会暴露出很多的缺陷与问题,导致很多企业管理者个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管理者自身的知识更新速度较慢,仅依靠管理者个人力量,是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企业也发展;其次当前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缺乏系统规划发展战略与目标,很多民营企业没有与企业的产业的特点与优势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与目标,把发展目标局限于某一阶段的产值、销售收入以及利润等经济指标范围内,很少分析当前市场的发展形势以及竞争对手实际情况等,从而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再次,当前民营企业的信用度较低,融资较为困难。在经营过程中,民营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主要向银行借贷,受银行贷的审核速度以及企业的资金需求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大多企业又会选择短期借贷,但是由于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存在弊端,财务报表不完整且有没有合适的抵押物等,导致民营企业信用度低,银行贷款审核较为严格,给民营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最后,企业主素质水平不高。民营企业中的大多数企业主素质不高,虽他们有经济运作积累方面的经验,但却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对市场的运行规律缺少理性的判断与分析,仅是凭着经验进行决断,可能会由于失误,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阻碍民营企业的发展。

二、当前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优化策略

(一)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优化。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现有管理体系与流程也会有所改变,相关部门在新业务管控模式发生变更时应该及时制定符合新业务变更的先关制度以及流程,并在每年年底修订民营企业管理制度,避免出现实际操作与规定不一致的情况,在更新制度时应该由综合管理部门牵头统一规划,其他部门辅助完成,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矛盾由综合管理部门进行裁判与决定。

(二)对民营企业融资管理进行优化。当前民营企业外部融资环境相对较差,同时又缺乏科学理性的融资管理,导致企业资金使用率很低,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有必要对企业的融资管理进行优化,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率以及扩大内部盈余积累等方式对融资管理进行优化。民营企业应给根据企业未来长期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充分且全面的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最佳融资结构,首先可以根据融资来源结构与数量入手进行分析,从而预测出企业未来的融资能力;其次,科学合理规划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的投资方案;再次,以各个项目资金需求、项目需求特性及融资来源资金成本为依据,更好的解决融资分配的问题,使资金成本、财务风险以及创造价值之间达到平衡,从而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

(三)民营企业组织结构优化。首先,要完善激励机制,可以采用股权激励员工,可以有效的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想象,有助于企业管理短腿与技术团队的稳定,也可以更好的吸引优秀人才。股权激励可以促使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捆绑在一起,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其次,民营企业根据各部门职能不同设置不同的管理团队,并要加强各团队部门的协作与分工,从而提高管理效率。除此之外,企业要利用先进技术需要构建新型组织结构,促进员工之间的合作交流与知识共享,增强企业主管以及员工的知识水平与素质。企业要坚强管理创新手段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员工从精神上受到熏陶,引导日常经营行为,提高诚信意识,推动企业健康开速发展。

总之: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必须优化当前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改变当前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现状,促使民营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会计信息质量现状

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满足需求者的程度和会计信息产品符合会计准则(制度)规定要求的程度。

目前,由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导致了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现状,即会计信息失真。并且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现状波及到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各个环节,可见现状不容乐观。

(二)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

1.会计信息可靠性不强。企业为了达到包装上市、扩大信贷规模等不同的目的,很可能通过虚报总资产和利润等来修饰财务报表,导致会计信息可靠性不强。

2.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对于一些新型的业务,相关的法律规范还是存在滞后现象,导致会计信息在进行披露的时候往往存在较大的主观性,极容易造成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的问题。

3.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企业为了自身利益,总是喜欢报喜不报忧。因此,企业在关联方交易的披露、重大人动的披露方面往往并不充分。

二、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一)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计划过程的影响

1.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投资方式的选择会产生影响。以企业证券投资方式为例,证券投资可以分为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等。若财务报表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较低,使经营管理者错误的投资于股票,将有可能造成无法收回本金的情况,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或者是错误的投资于债券,当公司不具有偿债能力时,同样会使企业造成损失。

2.会计信息质量会对企业投资规模大小的确定产生影响。因为会计信息质量较低可能造成企业投资的规模过大或过小。若过大,则有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负担加大,甚至导致现金流断裂,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若过小,则会使企业的资源发生闲置,影响到企业赚取利润。

云南绿大地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绿大地公司),是上市公司。2008年财务报表显示企业营业收入3.42亿元,营业利润0.85亿元,2009年营业收入更是达到6.52亿元,营业利润0.96亿元。营业收入增长90.56%,营业利润也达到13.22%的增幅。然而,在后来公布的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书中的法院认定,云南绿大地公司财务报表造假,其中2008年虚增收入0.86亿元,2009年虚增收入0.69亿元。因此,公司在2010年12月中,连续四个交易日内,公司股票市值蒸发了12.2亿元。使大量的投资者损失惨重。可见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投资决策影响十分重大。

(二)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生产过程的影响

1.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产生影响。若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较低则会导致企业生产的产品品种选择错误。如财务报表中提供的主营业务收入与企业其他业务收入的数据的质量较低,则会导致与该企业存在上下游关系的企业生产错误的产品品种,从而导致企业产品滞销,大量的资金占用,无法回款等严重问题。

2.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产生影响。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以销量定产量,用后续的程序向前面的程序下订单,尽可能的保证各个生产程序实现零库存,以此来消除成本的增加。若想达到零库存的状态,必须有相应的数据支持,需要了解各个程序所需要的原材料的数量,甚至是原材料的运送时间等许多方面都需要进行精确,而这往往是企业降低成本的重要方式之一。若财务报表提供的会计信息质量较低,则会导致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出现偏颇。因此,有可能导致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多或少。若过多,会导致企业产品滞销等情况产生。若过少,则会导致企业缺货,丧失赚取更多利润的机会。

(三)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销售过程的影响

会计信息质量在对企业销售过程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定价决策上。产品成本和相关费用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价格的因素,因为卖出商品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成本和各项费用,从而赚取利润,如果价格偏低,将对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企业必须取得准确的有关产品成本费用的会计信息,产品的价格不仅要满足产品成本,还需要弥补期间费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利润加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有利可图,获得长远的发展。

此外,比如国家对农产品实行价格补贴,对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税费的减免时,对于农产品补贴的金额以及研发产品时税费减免的金额和比例,这样的会计信息都会对定价产生较大影响。

与此同时,同行业的公司,对相类似产品的定价,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对其他公司产品定价进行参考,进行定价决策。

(四)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人事管理的影响

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人事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薪酬管理上。会计信息作为企业人员绩效考核的依据之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薪酬分配的准确性,同时也是调动企业员工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的有效途径,较高的会计信息质量有利于建立较为公平的企业制度和员工的工作环境,而较低的会计信息质量则有可能滋生腐败,导致企业员工失去工作热情,降低工作效率。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的良好运转。

(五)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

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战略管理中有着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企业战略的方式转变具有很大的影响。企业的战略方式既包括多元化战略,又包括专门化战略,而企业管理人员在决定两者之间的转变时,受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很大影响。多元化经营具有可分散风险、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的优点,然而却会丧失规模经济的效益,使经营管理费用增加,增加管理的复杂度。专门化经营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优点,但是经营风险较大。因此,管理人员若想在这两种战略中进行决策时,必须通过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支持。

三、改善会计信息质量优化对企业经营管理影响的对策

(一)改善会计信息质量优化对企业经营管理影响的宏观对策

1.建立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级系统。为了改善会计信息质量,政府部门可以对各地政府所在地的企业建立会计信息质量评级系统。定期(如按年度、季度等)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做出评价,并及时进行公布。对影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披露的规范性、披露的充分性等方面的因素,设定成相应的变量,按照影响的程度设定相应的权重。通过对企业进行定期的调查和分析,进行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评级。然后再借助互联网等传媒工具向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列示,从而可以对其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以此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企业的会计信息,优化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2.加强会计政策选择约束条件。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可能是由会计政策的错用所导致。因此,必须通过对会计准则和法规中的各项会计政策的选择进行严格的限制,减少因准则中模糊性的语言使得会计政策发生错用。

在对资产成本的计量、收入的确认等会计政策的选择,必须有严谨的、准确的相应准则和法规进行约束。压缩会计人员对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从而减少因不同政策的选择导致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降低,发生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现象。

(二)改善会计信息质量优化对企业经营管理影响的微观对策

1.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会导致会计信息质量降低,因此,必须加强建设企业内控制度。在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的控制中,通过独立复核和职责分工的方式,对数据准确性进行约束,使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增强;通过监督和审批的方式,对编制的财务报表的披露的规范性进行保证,使会计信息披露规范性增强;通过健全凭证记录和内容的方式,防止报表编制时发生疏漏,可以充分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

第3篇

第一,物质激励。企业制定的经营管理激励机制中的物质激励涵盖工资、福利、奖金以及其他形式的薪资条件等多方面内容。企业制定的经营管理激励机制中的物质激励效果直观、明显,被目前大多数企业制定的经营管理激励机制所采纳。然而从双因素理论层面分析,企业制定经营管理激励机制中的物质激励仅能消除员工的不慢,无法实现激励最大化。

第二,工作本身。企业制定经营管理激励机制的工作本身因素主要由工作内容、工作目标以及工作安全内容组成。企业工作目标明确、工作内容操作简单,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相对较高,反之员工便会对工作感到厌恶。工作安全是从员工安心工作的基础条件,只有确保员工工作安全,员工才能全心全意开展工作。

第三,工作环境。工作环境主要由企业文化、团队合作、人际关系、领导关系以及员工归属感等内容组成。企业生产经营中,工作环境相对抽象,看不见、摸不着,然而却渗透在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工作中,能够对员工心理产生重要影响。员工只有在对其所处的工作环境认同之后,才能对工作产生热情,调动工作积极性。

第四,员工发展。员工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核心要素,对于其他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员工对企业的物质激励、工作本身以及工作环境逐渐满足后,员工会更加关注个人的发展、晋升的机会,或是企业是否有潜力、能够给予其培训与成长的机会、荣誉等。员工发展激励因素是企业经营管理激励机制中的最高层次激励,当企业满足员工发展需求时,员工会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与热情,从而推动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企业经营管理激励机制优化途径

(一)注重员工个性特征和心理需求

企业在制定经营管理激励机制时,应当在注重员工个性特征和心理需求,全面考虑企业员工的实际个性特征和心理需求,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激励机制的针对性,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激励机制实施效果。企业在制定经营管理激励机制时,应当采用企业实际经营管理中常见的激励机制方式和类型,全面分析和了解员工的个性特征,确定企业激励方式与决策,同时针对制定的相应的方式,制定具体的实施标准和制度,全面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二)科学制定经营管理激励机制

企业在制定经营管理激励机制时,应当科学制定经营管理激励机制,确保激励措施本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确保制定的经营管理激励机制在企业经营管理应用中提升和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发展,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促进提升。企业在制定经营管理激励机制前,应当注重相关信息的收集工作,以便企业开展经营管理激励机制的行研究和分析,通过分析员工实际特征和工作情况,不断完善科学经营管理激励机制。同时,企业也应当注重激励机制实施前后企业经营管理情况的对比,对企业经营管理激励机制的实际作用效果和应用可行性进行科学分析,以便企业对经营管理激励措施及时优化和改进。

(三)有机结合企业管理制度

企业在制定经营管理激励机制时,为了确保经营管理激励机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企业应当有机结合企业先行的各项管理制度,全面考虑企业的长期经营管理发展目标,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和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企业在制定经营管理激励机制时,应当坚持全面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原则,以能够推动企业的长期有利发展为目的,及时优化和改进经营管理激励机制中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产生不利的作用和影响的内容,采用多种激励方式,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经营管理激励机制的实际效果,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三、结束语

第4篇

随着我国经济和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的压力逐渐增大,人民群众对于优质产品、优质服务和优质企业的要求也逐年提升。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能让现代企业在时代的洪流中脱颖而出,能够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中占稳脚跟,也能够更加迅速地适应当今激烈的竞争,从而优化自己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方向。因此,我们需要针对当今企业经营管理问题和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进行有效性的途径优化探讨,从企业经营管理的制度改革、企业经营管理的人力调配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方向这几个大点论述当今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有效性提升办法,从而加深、加快企业经营能力提升的改革步伐。

关键词:

企业经营能力;有效途径分析

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是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增强企业实力的重要途径。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脱颖而出,更能帮助企业实现自我定位和快速发展。但是当今的企业大部分都存在制度不完善,发展规划不切实际,人员调整制度存在缺陷的问题。我们应该对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强化企业的整体实力,从而间接地加快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企业建设的时代步伐。

1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时代意义

企业的成长进步就犹如大树一般,要经历诞生、成长、鼎盛等重要的时期,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就有如加固了大树之根,方便大树在生长发育的同时更快更好地汲取能量。经营管理能力是贯穿于企业发展和企业生存的主要线索,没有管理便不成方圆,而有了经营管理制度,却不符合当今企业的发展要求和公司实情,也有碍于企业的整体发展。当今的时代潮流之下,全球经济化已经成为时展的重要趋势。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加深,企业的实力竞技便成为了当今我国企业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而良好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经营管理制度,能够帮助我国的企业在时代的竞争中做领跑者,也可以明确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让企业做到精细化发展和有效性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就需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途径进行有效的分析,结合当今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和优秀的国外管理理念,对我国企业的管理现状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从制度—执行力—监督—再创新几方面进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改革与探索,从而提升我国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

2从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分析问题

2.1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缺陷问题

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是维持企业发展的重要辅助工具,与当今的市场和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息息相关。但是,当今企业部分的制度制定者和管理者仍然呈现出与时代脱轨、固步自封的状态,缺乏长远的发展眼光。部分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从小部分人的利益入手,以维护部分小团体的经济与权力利益为目标;部分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过于陈旧老套,没有完整的监督系统和第三方的督查系统,缺乏执行力;部分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未进行人性化的思考,为企业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反而降低了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企业的发展速度。这样的制度不仅不能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也让企业的经营管理成为形式化的流水工作,流于形式的制度,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当今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应该结合企业的现状和人力调配、调整情况进行,制度不仅仅要满足员工的需求,更要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不仅要从提升企业工作效率和发展速度的大方向出发,也要结合人性化的制定标准和具有企业特色的制度制定方面进行思考。制度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也是管理和调配的标准。

2.2企业组织管理模式的问题

制度的制定是为了企业具有更加优化的管理调配模式,而当今的企业在管理模式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部分企业习惯于单向式的传统管理模式,缺乏与时代相关联的创新思想,也未曾进行双向管理、双向监督的管理调配尝试。这样的管理模式不仅不能够利用当今经济市场的经济讯息,也造成了企业员工工作能动性低下、企业间部门分工和责任分担不明确的企业管理缺陷问题。单方面的管理模式,也造成了企业中部分不公平现象的产生,对企业高层和管理层缺乏监督和督查效力。先进的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应该能够给员工提供更加公平的竞争机会和更多的优质学习培训条件,应该对企业整体的上下层都进行有力的调配。公平的企业管理模式,应该以责任分担和企业效益为量杆,为企业员工创造出一个公平自由、和谐积极的工作大环境。

2.3监督机制的缺失

当今我国的大部分企业都缺乏明确的责任,完善的制度和经营管理的监督团体。要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实现具有创新性的经营能力改革,我们就必须要从监督机制的建立和监督团体的塑造开始。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建立监督督查系统,树立员工工作标准、明确责任分担、建立明确的奖惩规范。当今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监督机制的缺失不仅为极少部分人提供了不公平竞争的条件,也造成企业工作效力低下的情况。

3具体的企业经营管理途径优化的想法

3.1制度化与规范化

进行企业内部制度的建立,规范企业内部的责任分担制度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重要方面。企业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核心,也是企业管理的关键,而制度的制定最终目标也是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规范化与制度化的管理办法,应该从日常考勤、工作态度、工作质量、最终效益的个人角度出发,讨论公司的部门配合、未来发展和企业整体形象的问题。要从细节入手,在把握公司整体发展目标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前提下进行有效性的制定和讨论。

3.2多培训与竞争性培养计划

优化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就应该从企业员工训练计划的制定和企业员工竞争环境的改良入手。我们只有加强了对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只有从改良员工的工作环境,提升企业员工的公平环境入手,才能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我们应该从人性化的工作方案改革入手,对员工进行差异性评价。我们要为员工制定出统一的效益评价标准,也要谅解员工的能力短板,对他们进行特色化和差异性的个人培训。

3.3结合国外优秀模型进行改革

我国的经营管理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营管理能力而言,仍然处于落后的现状。当今国际上比较常见的EPC模式和BOT模式,对于我国企业的整体管理和效益提升都有促进的作用。这两种经营管理模式,从市场调查和市场经济入手,讨论了当今的经济市场与企业生存发展之间的重要关系,对员工的效益贡献进行了具体的量化性标准评价。而我们国家企业缺乏的正是这种与经济市场相关联的经营管理途径的建立,我们必须要在了解市场、了解民众需求、了解经济发展方向的前提之下,为我们企业制定出整体的经营管理方案和发展方向,进行人性化的效益化管理,才能进一步深化我们企业的发展。多结合国外的经验进行总结及借鉴国外的管理模式,进行反思和学习,也有利于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

4总结

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与企业的效益增长速度和企业发展息息相关。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也与企业内部的人员调动效益评价和奖惩制度的制定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我们在思考企业经营管理路径提升的同时,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企业员工的工作情况,将市场经济的评估作为企业发展目标的影响因素之一,从而深化我国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岳伟兵.当今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探讨[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10).

第5篇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措施

引言

对于企业来说,经营管理是一项基本能力,它将企业经营作为导向,以实现企业管理、生产、财务、劳动力的协调发展为目的,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维持企业稳定前行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企业经营管理所遭遇的阻碍也更多,想要有效提升经营管理能力,首先要客观认识当前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之后有针对性的完善和改革经营管理理念和方式,才能够以最大的速度达到优化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经营能力的目的。

1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的意义

经营管理能力是企业的一项基本能力,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对企业更好应对挑战,提高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

1.1更好应对企业而临的挑战

市场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而临来自各方而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更好应对各种挑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促进企业更好运行和发展。

1.2促进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

提高市场竟争力是每个企业的重要仟务,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售后服务水平,创建品牌等。其中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是一项重要策略。这样能有效应对来自各方而的挑战,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力中占据优势,促进企业生产效益提升和市场竟争力提高。

2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部分的企业对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的重要性都有所认识,但是却认识得不够全面,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等问题依旧普遍存在,下面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

2.1人力资源管理不合理

人力资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力资源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对企业经营管理会带来很大的难度,当然也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中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人力资源管理不合理的问题,从而无法很好的保持企业人力资源的稳定性,影响企业综合竞争力提高。奖惩激励机制不完善,难以调动员工工作热情,制约员工为企业做出更大贡献。

2.2组织管理模式不科学

沿用传统管理模式,或者照搬其他企业管理模式,忽视考虑本企业实际情况,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存在不足,导致管理模式落后,信息化水平较低,制约企业发展和进步。

2.3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口前管理制度不足体现在以下几点:管理者思想落后,沿用以前管理制度对企业开展管理工作,管理方式过于保守。一些管理制度不健全,难以有效规范和约束企业经营管理日常工作,管理部门设置不合理,管理责任不明确,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

3.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对策探讨

3.1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优化配置

企业想要实现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首先,做为企业的领导者应该转变经营管理的思想,为培养企业的高水平人才,使得企业能够实现在经营管理上的改变,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和利润;其次,企业要针对自身经营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来引进一些先进的人才,来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的高效,政府也应该出台相应的规定为经营管理人才营造一个宽松规范的环境;最后,企业对于先进的高水平的人才引进之后要加以利用,不能让人才闲置,同时要有关于人才管理的准则,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人员流动,避免由于人员流动带来的企业的相关职责不能够及时完成给企业带来利益的损失。

3.2努力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企业中的员工整体学历都较之前有所提高,但是这样的水平与国际的平均水平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要认清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的整体素质,并加以重视。第一,应该对企业的管理层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来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的能力和一些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完成其责任范围内的工作;第二,应该对经营管理者树立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使得经营管理者能够在公司之外进行自身的水平提高的学习,学习一些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发展,进而应用到企业中,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不断的提高。

3.3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能力素质培训

为了企业能够实行良好的经营管理,进而企业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拉动GDP的增长,政府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也应该发挥自己的职能,政府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以及条件为企业的经济管理人员制定相应的企业的经营管理培训。调动相应的职能部门以及一些经营管理的优秀企业和一些经营管理类专业的院校,为企业提供一个能够学习经营管理的场所,也可以组织一个讲师团专门为企业答疑解惑,当然这部分出资应该由政府来拿,为了增强我国企业的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也是值得的,因为这不仅仅是单纯的公共事业投资,这项投资会换来经济的增长和GDP的上升。

3.4合理确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薪酬

在企业中除了职位能够确定一个人的价值之外,薪酬也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价值的,所以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管理的有效也可以通过薪酬来激励员工努力尽心的工作,因为薪酬的激励能够让员工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当然企业在对员工进行激励的时候不能只注重在金钱上的激励,还应该辅助一些其他的激励,例如精神上的激励,这些有助于经营管理人员工作。

结束语

企业经营管理是企业实现自身价值,创造经济效益的途径,通过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凝聚力以及品牌效应都会得到提升,本文针对我国目前大部分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经营管理对策,希望能够相关的经营管理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祖成韬. 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措施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4,19:80-81.

第6篇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企业经营管理挑战对策

一、大数据时代背景分析

(一)大数据时代的特征

大数据是信息时代的特殊产物,不同领域对大数据的定义不同,但总体而言,“大数据”就是海量与复杂数据的结合体,且传统IT技术和数据库软件无法对其进行处理。虽大数据有着明显的信息特征,且不同于互联网上的其他信息,首先,大数据量大,且在不断增长,各种各样的数据不断地由源头产生,各种方式会聚在一起,形成海量的数据集,其规模不断扩大;其次,大数据结构、类型多,非结构性数据日益增加,单一的数据处理系统很难对大数据进行分析;第三,大数据具有更快的流动性,实时、高速的产生,具有时效性强的特点,大数据的价值并不稳定,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应用,才能使其价值充分展示出来。

(二)大数据时代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关系

企业经营管理与时代背景有巨大的关系,时代背景决定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思想,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在影响着企业管理思想,进而导致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变化。在大数据时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各种活动都会产生轨迹,这些轨迹能够转化成数据,进而可以根据数据对企业经营现状进行分析。这是从更为宏观和客观的角度对企业活动进行的总结,不仅能够从企业发展方向上给予指引,还能够有效解决企业经营方面的细节问题。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企业经营管理必须对数据加以利用,才能使企业发展更为稳健。

二、大数据时代企业经营管理面对的挑战

(一)企业管理理念落后

企业经营管理随着时代背景变化,但总是落后于时代背景的变化,时代特征作为企业管理的工具和手段,经常产生于管理本身与时代背景的冲突之后。在大数据时代,企业经营管理同样面临着时代特征的挑战,首先就表现在企业管理理念方面。管理理念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大多数产生于企业管理者的人格特征和管理风格,表现为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我国企业核心是国有企业,大型私营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不断壮大,中小企业以及外资企业也在抢占市场份额。国有企业虽然在不断改制但仍然受到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私营企业有着明显的家族管理风格,外资企业在努力适应中国文化环境和市场环境。在管理理念方面,各类企业对大数据背景的感受性都比较低,总体而言,对企业数据来源关注度不够,对企业经营数据的利用度不够,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影响了企业对大数据的利用,长此以往,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企业管理模式需要创新

企业管理模式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框架,由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路径构成。不同类型的企业管理模式不一样,但是,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管理路径的选择都需要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判定。对市场的掌握以及对企业内部员工行为的判断,是企业制度建设以及管理路径发展的指标。在大数据时代,这两个指标的来源更多地是对数据的客观分析而非管理者或者人力资源部门对企业经营的主观观察。但是,有很多企业并不重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仍然保持着传统的管理模式。但是企业经营环境以及企业员工的行为数据是客观存在的,管理模式创新需要也是客观存在的,如何利用大数据协调管理模式,是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挑战之一。

(三)信息技术对传统企业管理方法的冲击

管理方法是直接作用于企业活动的,对企业发展有最直接的影响,也是从细节入手实施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主要形式。传统的企业管理方法基本依靠人工,无论是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还是营销管理等,人力是第一管理要素。但是在大数据时代,能够实现企业高效管理的方法,是以数据处理为基础的,需要企业管理工作者的工作能力提升,同时还需要改变多项企业管理方法,涉及到企业很多部门工作者职业能力结构的变化。这意味着,企业要适应大数据时代,就必须从企业员工能力角度入手,从企业管理工具入手进行改革,这样的改革对很多企业来说负担很重,因此,面对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方法的冲击,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选择了回避,但这种方式不利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长期发展。

三、大数据时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对策

(一)抓住大数据时代特征转变管理思想

在大数据模式下寻求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和发展,关键在于全面数据大数据化的管理思想,即企业管理者和企业领导,要接受、认同并且对大数据化的企业管理形成深刻的认知,将其纳入到现有的管理思路当中,这是应用大数据实施企业管理的基础。首先,企业管理者要重视培养自身对大数据的深入认识,强化自身数据和信息能力的优化,紧跟时展节奏,增强大数据思维,为企业管理模式创新与大数据优势的结合奠定基础。其次,管理者要正确认识大数据环境对企业整体管理效率提升的价值,强化数据意识的提升。在关注大数据为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重视其在管理模式创新过程中的价值体现,为企业内部管理改革提供保障;再次,管理者要重视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大数据的利用,从多个角度提取数据并分析数据,学习利用数据了解企业动态和经营情况,发展自身的数据管理能力。只有这样,企业管理思想才能够真正实现转变。

(二)建立数据库寻求管理模式创新

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驱动因素大多是问题驱动,而在云计算、数据挖掘等技术的提高前提下,基于大数据下的企业管理更多的是利用数据驱动来解决创新问题,可见,大数据虽然对企业管理模式提出挑战,但同时也是刺激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要素。要通过大数据寻求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建立数据库,形成企业管理数据平台。企业首先要做到的是在内部建设一个经营信息轨迹收集系统,用于员工上传工作细节,凭据以及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事件,作为企业活动的轨迹数据;其次,企业要做到的是对数据平台上的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和分析,将分析的结果纳入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例如,通过销售和采购工作的数据分析市场,通过会计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数据分析员工行为等;最后,数据管理平台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同行业企业对市场数据信息的公开和披露,能够使企业数据库资料更加完整,企业对市场的分析更客观更具体。而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可建立微博和微信等非结构化的数据平台,企业可通过推送相关文章、调查问卷及相应活动间接获取数据,不仅可丰富“数据源”,还可随时监测有效数据的变化,做出实时的活动推荐,相比于传统固定的管理模式,依此制定的企业管理模式更柔性化。

(三)引进人才和技术实现管理方法优化发展

优化管理方法是企业在大数据背景下实现经营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经之途,也是管理思想发展和管理模式创新的最终体现。具体来讲,企业需要引进与大数据时代特征相符合的人才,各个岗位上都应该有对大数据敏感,对能够充分掌握并利用信息技术的人才。我国各高校能够为企业提供这些人才,企业也应该为新生代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其次,企业应该通引进技术实现管理方法的优化发展,例如,与软件公司达成合作,致力于开拓一套适用于本企业的专门的管理软件,这不仅是企业管理专业化发展之必须,也是大数据模式下,企业管理寻求个性化和精确化发展之必须。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对企业经营管理提出挑战,但同时也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具体的管理方法都应该有所变革,只有这样,企业管理工作才能健康有序地进行。

参考文献

[1]温爽.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6):126-127.

[2]单晓晴.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J].中国商论,2018(04):105-106.

[3]翁恺.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的五种方式[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01):112-114.

[4]王兴华.刍议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策略探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06):121-122.

第7篇

[论文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文章从企业文化的独特作用入手,提出建设企业文化,推动经营管理;完善企业文化,优化经营管理;深化企业文化,创新经营管理等措施,进一步促进企业管理的全面升级。

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会有一些企业倒下去,但也有一些企业反而获得了新生。经营管理学家们考证,原因在于管理水平不同。管理水平高的企业总是能及时规避市场风险、管理困境,走出危机阴霾。并进一步考证出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所不可缺少的核心环节是建立了独特的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社会功能把企业建设成一个具有战斗力的坚强堡垒,极大地增强了企业抗风险、抗打击的能力。随着我国逐步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中,企业的经营形势、竞争对手、投资策略等都在发生变化。如何借用企业文化开展管理升级成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解决的课题。

一、建设企业文化推动经营管理

在西方经典企业管理理论看来,市场、设备、技术、资金、利润等直接资源要素才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并没有把文化列入企业管理的范畴。但事实上企业文化的特殊性使它具有了与设备、技术等直接资源要素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1.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经营管理哲学思想的形成。本质上讲,企业是通过生产与销售的经济活动贡献于社会,就如同人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企业也有经营观、市场观和销售观。虽然名称不同,但意义相同,都是围绕求生存、谋发展的基本思路对未来进行指导和帮助。日本企业就是采用了企业文化的特殊作用,形成了“最廉价的商品并不是最好的商品,消费者最喜欢的商品才是最好的商品”等独特的经营哲学,很快打开了世界市场,成为了企业文化促进经营管理的典范。建立了这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哲学:一是有助于把握市场规律,做好经营决策;二是在尊重人才、使用人才、开发人才上更能显示出文化的优势,有助于人尽其才。

2.企业文化有助于经营目标的实现。要实现经营目标,也就是说在把生产要素做成产品并转化为利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生产技术和要素的简单投入,也离不开企业员工凝心聚力的努力奋斗。如果把企业当成一个集合来看,生产要素只是其中的一项,员工才是把资源要素组装成产品的关键环节。常言道,事都是人干出来的。这里面就涉及到文化的作用。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向、凝聚等特殊作用,使企业员工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标准下形成合力,自觉地把企业的经营目标转化为员工的奋斗目标,员工们自然就会努力把企业的资源要素生产成一件件社会需求的产品,通过市场把经营目标由书面的预算变为现实的利润。

二、完善企业文化优化经营管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表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一些百年大企一样难逃破产的命运。只有不断地优化企业经营管理,才是战胜危机的正确选择。

1.用企业文化弥补制度管理的不足。泰罗的“科学管理”重心是一种硬性的制度管理。这种模式虽然有刚性,体现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现代管理理念,但却没有弹性,缺乏柔性,有的时候还会产生劳资矛盾,引发员工与管理层的冲突,所谓过于刚性往往容易折断。这就需要文化的力量。借助企业文化,充分利用制度的理性与文化的非线性结合,实施“人性化”管理。在平等与尊重、感情与工作、贡献与奉献中,把“我被管理”变成“我要管理”,并通过身教重于言传,表扬重于批评,激励重于处罚等相关的文化理念,用真情、爱心、诚实等有血有肉的柔性管理,让员工在自由、愉快、和谐的氛围里把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把压力变成动力,把紧张变成和谐,把个力化成合力,起到了解决制度缺损和优化管理的双重效果。

2.企业文化能够更好发挥团体的作用。企业在社会是一个细胞,在内部却是一个团体。团体讲究的是集体、凝聚和整体的作用。自然法则中的狮群依靠团体的力量,把捕猎成功率由个体的20%提升到群体的70%,不仅规避了种群濒临灭绝的危险,而且还得到了较好的延续。与狮群同一级别的老虎们则依靠单打独斗,即使本领无敌,如今却与狮群的状况大相径庭。如果企业采用了老虎的生存方式,在市场竞争中的日子不会比自然法则中的老虎强到哪去。通过文化的力量,在不断地宣传、培养和引导中建立起员工认可的、接受的、愿意遵行的市场观、价值观,形成了一股劲,在困难面前,员工与企业同心协力渡难关;在危机来时,相互抱团谋进退,而不是树倒猢狲散,大难来时各自逃。同时,企业文化还能够调节内部人际关系,减少内耗,创造公平公正的和谐环境,起到深化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

三、深化企业文化创新经营管理

企业的经营管理如同一个人的习惯一样,一旦形成固化的模式,就会满足于现伏,放慢了节奏,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对于时刻处在动态市场竞争的企业来说,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因为环境在变,市场在变,机会也在变。如果停滞,风险加大,困难加重,严重的还会导致突然破产。

1.企业文化能够带动经营理念的创新。企业需要一个正确的理念,没有正确的理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思路和方法。而经营理念的形成和创新离不开文化的作用。更何况先进的企业文化本身就是时代的精华,是先进理念和生产力的代表。通过企业文化的潜默移化、启发向上的作用,把当前进步的、积极的、未来可能发生影响的企业经营理念植入到企业,以时间换空间,促进企业在发展中更新理念,在管理中创新理念,从而进一步促进和实现管理创新。

2.企业文化能够推动经营管理的内容和技术创新。长期以来,企业经营管理的理论、方法、内容和技术主要是来自西方欧美国家,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是现代公司制度的发明者和建设者,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注重的是对资产、技术等“物”的管理,甚至把人也当成了“会说话的工具”。日本企业则打破了西方欧美的思维观念,把正义、感恩、诚信、忠诚等人性的知识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中,用企业文化充实、发展、丰富了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容、思路、方法和手段,形成了独特的企业经营管理理论和技术创新,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战胜了西方欧美企业,创造了日本经济奇迹。所以,企业文化不是虚的、假的,而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抓住“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和要素的特点,充分利用人的主观能性,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地补充新知识,吸纳新技术,拓展新方法,使企业在管理中灵活地应对市场,在竞争中找寻获胜的时机,在决策中降低经营的风险,在创新中一步一步地把企业经营管理推到一个新水平,实现企业的管理升级。

[参考文献]

第8篇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对资产的管理就是对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的管理。在企业财务活动中,投资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与资产的形成和使用紧密相关;经营活动中的成本和收入也与资产的消耗和增值相关。因此,资产经营管理对有效组织财务活动、正确处理财务关系、搞好企业财务管理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另外,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与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采购管理关系紧密,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与企业的营销管理直接相关,无形资产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密切关联,因此,搞好企业资产经营管理,对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也有重要价值。

企业资产经营管理几乎涉及企业所有的成员和活动,但是不同成员在资产经营管理中的职责却是不同的,作为CEO在企业决策中的重要伙伴、独立和客观的战略与策略分析家、提供决策支持信息的革新者,CFO在企业资产经营管理中的职责是什么呢?

一、CFO在企业资产经营管理中的职能

(一)立足企业整体经营进行资产经营管理

1.基于企业目标的资产经营管理。企业的根本目标是资本增值,但不同行业的企业、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其具体目标可能有所不同,有时以“做大”为目标,有时以“做强”为目标,有时以“做富”为目标,相应地这些不同目标下的企业资产经营管理思路是不同的。

在“做大”目标下,企业资产经营管理追求的目标是收入的最大化。实现此目标的途径很多,但从资产经营管理的角度来增加收入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扩大资产投入规模,靠外延扩大再生产增加企业收入;二是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加快资产周转速度,通过内含扩大再生产提高效率、增加企业收入。

在“做强”目标下,企业资产经营管理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从资产经营管理角度追求利润最大化,除了可通过资产经营管理增加收入外,可从以下角度增加利润:一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二是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销售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

在“做富”目标下,企业资产经营管理追求的目标是资本增值或股东财富最大化。从资产经营管理角度追求资本增值,除可通过上述“做大”、“做强”的途径外,主要还应结合资本经营与资产经营:一是优化资本结构,加强风险管理,用尽可能少的股东投入资本,支配与控制尽可能多的资产,提高资本增值效率;二是优化资产结构,搞好企业资产重组,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2.基于企业战略的资产经营管理。企业战略通常包括整体战略和组织内部单位战略两个层次。整体战略关注企业是否处于合适的行业组合,什么样的行业是企业正确的选择;组织内部单位战略关注企业应扩张还是收缩,是采取低成本竞争策略还是产品差异化策略。企业资产管理必须以企业的战略与策略选择为前提,并据此进行资产管理。

首先,应进行企业战略分析,通常包括行业分析和企业竞争策略分析。行业分析的目的在于分析行业的盈利水平与盈利潜力,因为不同行业的竞争程度、市场谈判或议价能力不同,其盈利能力和潜力大小可能不同。企业竞争策略分析的目的在于根据行业分析的结果,正确选择竞争策略,使企业保持持久竞争优势和高盈利能力,其中最重要的竞争策略有两种,即低成本竞争策略和产品差异化策略。

其次,企业资产管理要依据企业整体战略,决定企业在各行业的资产投向、资产规模、资产结构;依据企业内部战略,决定企业资产是保持规模、扩张规模,还是缩减规模;依据企业的竞争策略选择,决定企业资产的具体投向和资产使用情况。

(二)通过资产经营管理提升企业整体经营管理

1.基于现金流管理的企业经营管理。企业不应只将现金看成是普通资产,而应将其与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结合起来。一是将现金流管理与企业价值创造结合起来,通过增加经营现金净流量,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二是将现金流管理与企业资金管理结合起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将现金管理与企业风险管理和支付能力管理相结合,保证企业经营持续、健康发展。2.基于资产规模扩张的企业经营管理。资产规模通常决定着企业规模,在当今大部分企业追求规模扩张的时代,如何通过资产规模扩张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是CFO面临的重要任务。一是通过资产规模扩张管理,进行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提升技术进步对企业产出的贡献;二是通过资产规模扩张管理,优化企业规模,降低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三是通过资产规模扩张管理,搞好资本经营,用较少的资本控制较多的资产,提高净资产收益率。

3.基于资产配置优化的企业经营管理。资产配置状况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对风险的偏好程度,如企业自营资产与对外投资的结构状况、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结构状况、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的结构状况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CFO应通过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正确权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4.基于资产使用效率提升的企业经营管理。提升资产使用效率是资产经营管理的核心与关键。CFO要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一是要提高资产使用率,避免资产的闲置与浪费;二是要提高资产利用率,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资产。由于企业资产使用与利用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如存货管理水平及效率与企业销管理水平紧密相关,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及效率与企业投资管理、技术管理和资金管理水平紧密相关,速动资产、对外投资、无形资产的使用效率都可反映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因此通过对企业资产使用效率的管理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是CFO的重要职责。

二、CFO如何搞好企业资产经营管理

(一)提升资产经营管理理念

1.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理念。企业资本增值的核心是价值创造,而价值创造的基础和直接体现都与资产相关。因此,CFO在资产经营管理中必须始终树立价值创造理念,以是否有利于企业价值创造作为资产经营管理的标准。但由于企业创造的价值与实现的价值并不总是一致,因此CFO不仅要重视资产的价值创造,还要通过正确处理企业与投资者、客户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实现企业价值或使企业价值在市场上得到更大幅度的实现。

2.资产经营理念。在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理念的指引下,CFO在资产管理中一定要突出经营资产的理念,在资产存量经营中,要树立充分有效利用资产,避免资产闲置、浪费的理念;在资产增量经营中,要树立规模经济效益和技术进步经济效益的理念;在资产配置经营中,要树立资产结构优化及风险与收益均衡理念。

3.管理控制理念。要实现上述资产经营目标与理念,CFO必须加强对资产经营的管理控制。具体体现在:各个层次上的管理控制,如从战略层面、经营层面到作业层面的控制;各个环节或资产管理全过程的控制;利用各种职能进行的控制,如制度控制、预算控制、报告控制、评价控制等。

(二)掌握资产经营管理技术

1.资产经营技术。凡是进行资产经营决策的方法都可划归到资产经营技术范畴。从整体看,资产经营技术可分为资产扩张和资产收缩经营技术;从经营内容看,可分为资产存量、资产增量和资产配置经营技术;从具体资产看,可分为现金、存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经营技术等。

2.管理控制技术。从程序上说,管理控制技术包括战略目标分解、控制标准制定、控制报告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控制者激励等环节;从具体方法上说,包括预算控制、反馈控制、适时控制、评价控制和报告控制技术等。

第9篇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它发展的好与不好,主要是受到其管理的水平的高低的影响,所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加强其经营管理水平尤为重要。而在当代很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效率低下,观念匮乏,缺少人才培养机制等等问题,这对于当代企业的发展都是非常致命的问题。本文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问题;对策

一、引言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它发展的好与不好,加强经营管理水平尤为重要。而在当代很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比如效率低下,观念匮乏,缺少人才培养机制等等问题,这对于当代企业的发展都是非常致命的问题。

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经营管理观念匮乏

在当代的所有企业中都存在很多的部门,但是很多企业无法实现部门之间的协同效应。按照企业管理中的原则,一个公司不是某个部门可以全盘做完的,所以需要进行分工,每个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负责部门的工作内容,实现各自部门的工作目标,这是很切合实际,也是效率最高的。在现在很多的企业当中,企业分完工,分完部门之后,就完事大吉了,好像每个部门只要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使这个企业运行的很好,从而带动企业走向巅峰。成功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不仅仅需要把公司内部进行部门分工,而且需要引导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作,这样才能使得公司的大小事务能够被更加有效率的完成。从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来看,有效引导各部门的协作,使之达成协同效应在公司管理层面是非常奇缺的。不单单是表现在高层面的管理阶层,在各个部门之间也同样存在。企业想要发展,就需要各个部门协作,而不是单打独斗。

(二)当前企业经济管理过程缺乏对优秀的培养机制

人才是第一发展力,特别是高端人才力,这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同样也非常适用。很多企业非常注重人才的招聘,到各大高校去不断筛选,经过初试、一面、二面、三面、终面,最终确实招到了大量有潜力,优秀的人才进入公司。但是一个人的成长是需要培养的,不是拥有优秀潜能的员工,最终就能够发展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这还是要靠环境来进行培养的。往往很多企业把人招进去,不注重对人才的全方位的培养,新人可能刚开始会进步很快,但是当遇到了一个瓶颈之后,人就会产生畏难情绪,综合素质难以再提高。而往往在这个时候,企业也不会想办法去帮助、促进员工跨过瓶颈,同时也不会去招进一些有经验的外部优秀人才来增加内部人员的危机感,故而循环下去,公司永远会停留在当下。

(三)经营管理过程中缺少核心竞争能力

当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就像赛跑一样,你不进步,后面的人就会赶上来超过你。现在很多企业被一些新的企业所淘汰,就是因为它没有竞争的意识,缺乏竞争的实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面临的竞争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创新能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网络的竞争、成本的竞争、品牌的竞争、服务水平的竞争。这六方面的竞争做的好,企业就会不断往前跑,把别人甩在后面,这六方面做的不好,就会被别人反超过去。而这六个竞争恰恰与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水平是相关的,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水平高,则这六个竞争力就会提高,反之,则会比不上别人。目前很多当代企业的管理,就是因为管理水平低下,引起竞争力的低下,使得很多老的企业不断被新的企业所淘汰。

三、加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几点办法

(一)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进行优化

首先,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方法之一,应该是对企业经营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所谓的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是指提高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管理水平,能够做到全局掌控,能够对公司的远景有深刻的认识,能够促进各个部门间的协作,将公司拧成一股绳。同样也要使下面各个部门的管理者有管理意识,不仅加强自己部门的管理,也从全局出发来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做到优化,要使得公司能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自己公司的最大潜能。因为毕竟对于一个公司来说,管理水平的提高,最终目的还是在于公司业绩的提高。

(二)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

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企业,要不断优化企业结构和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的风险控制,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能使企业内部人员像一盘散沙,也不能使企业内部出现不同的漏洞,使大家不停的钻公司的漏洞去为自己谋私利。

(三)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也是不可或缺的。对于企业来说,不仅要学会如何选拔招进人才,也要学会如何留住人才。要不断提高员工的福利,能够使得员工有留下来的意愿,特别是对于综合素质非常高的人才。企业同时也要学会如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能够以最大的热情和潜能去完成工作。一个斗志满满的员工和一个死气沉沉的员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哪个更加有价值呢?我们谁都知道答案。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对于现代企业,特别是对于我国正处于转型中的国企来说非常重要。作为企业管理者,应该非常乐意地去学习和接受企业管理的观念,将企业不断做强做大。

参考文献

[1]陈霞,杨昌仁.浅析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1(10):12-13.

第10篇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尽快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当前经营管理的首要问题。然而,由于目前很多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完善,特别是内部控制流于形式,风险控制管理不到位,造成了内部控制的效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这就要求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管理,特别是基于风险管理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促进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规范高效。

一、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概念与关系分析

内部控制主要是为了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可靠,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真实准确,企业经济活动合法合规,企业经营管理高效有序,而在企业内部开展的一系列控制管理活动,最终以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了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活动、风险评估管理、内部信息沟通、内部监督管理等几大要素。风险管理主要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运用各种风险管理策略以及方法,在企业经营活动中通过风险的识别分析、控制管理等管理活动确保经营管理的稳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都涵盖着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目标和合法合规目标要求,在整体框架上分析,企业的风险管理涵盖着内部控制。企业的风险管理需要以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作为基础,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支撑企业风险管理的开展。而内部控制由于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因此需要以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作为指导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建设。

二、基于风险管理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流于形式

虽然很多企业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但是内部控制管理环境有待优化,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够健全,造成了内部控制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对于企业内部的管控能力非常弱。

(二)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风险导向性不强

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关键还应该以风险管理作为导向,但是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开展实施过程中没有充分体现这一点,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造成了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风险隐患问题。

(三)内部监督管理不到位

确保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需要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这就需要通过内部审计来实现。但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相对较为薄弱,尤其是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较差,内部审计结果可信度不高,内部审计整改落实不到位,造成了内部控制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

三、基于风险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措施

(一)按照相应的原则开展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

基于风险控制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应该明确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全面性的原则,内部控制管理应该涵盖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并应该组织企业内部员工共同参与。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管理应该突出重点,围绕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高风险环节有侧重的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约束性的原则,内部控制管理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合理的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确保达到责权利的平衡。适应性的原则,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应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地改进完善,确保与企业的经营规模、业务范围以及风险管理需要不断改进完善。

(二)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管理基础,基于风险控制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前提就是应该完善内部控制管理环境。一方面,企业应该进一步改进内部的公司治理结构,特别是要对企业董事会、经营层以及股东会的权限进行明确,并充分明确企业监事会的具体职能,通过对各自职能的明确,避免出现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应该注重以完善内部控制管理的组织机构,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规模以及内部组织框架等情况,成立单独的内部控制管理部门开展内部控制管理,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三)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管理体系

基于风险导向完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完善风险评估管理环节。首先,应该明确企业风险评估的主要目标,主要是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战略发展风险、财务管理风险、资金运作风险、投资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一系列风险问题的控制应对。在具体的风险评估应对阶段,首要工作是全面的识别分析企业经营面临的主要风险问题,并深入的分析企业经营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各项财务会计信息,根据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研究,对风险影响以及风险发生概率进行评估,进而依据评估结果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应对,以有效规避企业风险问题对企业运营的冲击。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风险也有所不同,因此在风险评估管理方面应该有所侧重,根据风险发生概率的不同及时的调险应对策略。

(四)加强内部控制活动执行管理

确保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真正发挥作用,有效防范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各种风险问题,应该加强内部控制活动执行,尤其是确保各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得到有力的执行。关键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对于企业内部不相容职务全面梳理,确保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防范重要岗位出现风险问题。完善内部授权审批管理制度,对于审批的主要程序、权限范围、资金额度标准等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进行明确。实施利益冲突回避制度,对于内部可能存在影响履职或者是其他违规行为的,应该落实利益冲突回避。加强绩效考评管理,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与企业员工的工作绩效挂钩,定期开展绩效考核。落实经营活动分析制度,定期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生产经营、投资以及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加强防范管理。强化重大风险预警管理,对于潜在隐患较大的风险问题,制定风险应急预案,加强风险预警管理,防范风险问题发生。

(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

对于企业内部监督,应该将工作的主要精力和重点放在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力度上。首先,应该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特别是强化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不会受到各个方面的干扰,并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进行明确。其次,应该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集中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加强企业内部监督等方面发挥作用等方面,不断改进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第三,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开展过程中,应该注意全面准确的掌握企业的经营和内部管理状况,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参考依据。同时还应该积极探索把审计内容从财务审计向业务经营活动扩展,使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结束语

基于风险控制改进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应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完善风险管理的控制环境建设,加强风险管理评估以及内部控制活动实施,并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监督,以防范企业内部风险问题,并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作者:高鹏 单位:山东圣泰农村合作银行

参考文献:

[1]袁蓉丽,陈黎明,文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自愿披露的经济效果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

[2]樊行健,肖光红.关于企业内部控制本质与概念的理论反思[J].会计研究,2014

第11篇

关键词:统计信息;企业经营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01

一、企业经营管理中统计信息的应用趋势及存在的不足问题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令各类大型跨国企业强化了统计信息合作,在国际层面实现了统计比较进而解决各国经济合作与交往进程中呈现的不良矛盾问题。同时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进程必然要求企业各项统计信息管理与国际制度全面接轨。再者,国民经济新核算体系的全面实施要求统计制度的更新发展。因此为合理适应我国改革开放进程需求,促进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我们只有完善统计信息指标体系、规范统计信息管理、明晰其科学作用并在实践中科学利用,才能真正与国际市场缩短距离,提升企业综合发展水平。

随着统计信息管理工作的实践发展,在汲取先进经验、获取实践成果的同时我国各类企业同样还存在一定缺陷问题,具体体现在时效性、针对性不足、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升等。实践统计信息管理中许多企业或多或少包含一定层次的滞后性,主体原因在于计算过程相对复杂、搜集信息进程相对冗长、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由于许多从业人员对于企业相关业务了解不深刻,因而导致了针对性有限、工作效率下降等问题。基于统计信息工作涵盖大量数字运算与数学方法运用,因而令手工传统统计方式常常伴随错误出现,令相关统计报告缺乏准确性,进而无法保障企业决策的合理实施。

二、企业经营管理中统计信息重要作用

统计信息在社会经济信息中发挥着主体作用,相关统计部门则掌握着大量价值化信息,为企业决策机构供给了重要的宏观信息参考,并映射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比例、速度、效益以及社会再生产运动规律与内在联系,不仅可提供及时的宏观经济发展新问题、新状况、新趋势,还可承担可操作、有针对性的决策咨询服务职能,由此可见统计信息在企业经营、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企业统计信息还具有双重职能,即参与信息市场及宏观服务决策职能,前者为辅助职能而后者为主体职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政府想要全面更新服务职能,转变对企业的直接管理干预到有效的政治法律干预与经济杠杆调控,就必须借助全面、准确与可靠优质的宏观统计信息,通过合理的反馈收集进而有效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以信息为引导基于配套、系统及完善的网络信息深化社会保障与分配制度改革,兼顾效率与公平,有效杜绝两级分化进而确保社会的稳定快速发展。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企业统计信息在经营管理中是各生产环节的核心枢纽、是各类决策管理的基础条件、可有效保障自身经营管理质量、明晰市场发展状态特征、洞悉竞争对手状况并制定科学有效的经营发展策略。

三、企业经营管理中科学应用统计信息

1.树立科学方法观、充分认识统计信息重要作用

统计信息的重要作用决定我们只有树立科学方法观,进行有效信息的整理、搜集、分析、计算并充分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现象特征,令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基础,充分发挥主体优势作用,才能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我们应基于全面收集的各类统计信息进行企业实践管理经营的科学评价,提出有效实践管理对策,强化监督管理效能、提升企业守法遵纪观念、全面贯彻落实相关法规制度与方针政策、优化经济核算管理,进而有效节约、增产、扬长避短、发挥管理经营优势并提升企业综合经济效益。企业决策管理中我们应基于重要的统计信息实施有效的引导鼓励,对各类经营方案的实用经济效果展开全面比较分析、权衡得失利弊,进而优化选择决策方案。

2.全面改革企业统计信息,提升综合发展水平

(1)改革企业统计信息工作

基于企业统计信息工作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应全面改革实践管理、变被动为主动,由战略化视角出发遵循企业发展特征及需求扩充职能、实施微观经济管理、面对充满风险与竞争的市场不确定因素,强化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的统计信息管理、转变工作职能,更新传统报告统计观念为经济管理统计、知识统计理念,进而全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走创新发展之路。

(2)更新企业统计信息管理方式、工作内容与实践手段方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经营管理必须以统计信息为主体,服务于微观经济令其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充信息数量、提升信息质量水平,注重对统计报表的科学填报,丰富统计内容,不仅限于对企业产量、产值与消耗成本等经营生产指标的统计,或进行简单片面的数字说明,应通过深层次的系统分析、确定与不确定性分析科学合理的细化推断、明确进行定量预测分析,进而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具有远见与参考价值的合理化建议,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工作优势功能,通过更新统计信息工作方法、内容、手段全面推进企业统计管理改革,优化统计信息监督咨询能效进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四、结语

总之,基于企业统计信息在其经营管理阶段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实践应用中存在的不足问题,我们只有创设科学、合理的实践策略,才能全面激发统计信息优势功能,令企业在统计信息工作的有效辅助引导下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 内部控制 纺织企业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条件的不断完善,纺织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传统行业在新的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下面临着更大的机遇与挑战。目前我国规模以上的纺织企业已经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500亿元以上,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2920亿美元,纺织化学纤维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这样的发展现状不仅标志着我国纺织企业发展实力的增强,也体现了国家纺织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发展脚步正在进一步的加快。如何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发展大环境下实现纺织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以及加强纺织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在外部市场环境中的竞争优势成为了当前纺织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最终目的。内部控制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对规范纺织企业经营管理基础工作、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和保障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下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纺织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不高

目前,由于纺织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导致了企业管理效率持续下降,难以满足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纺织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纺织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等方面,一些纺织企业还重复着以业务部门销售计划为准的传统生产经营管理模式。这种计划模式的生产经营管理由于决策信息和生产实际上产生的滞后性导致了企业市场敏感度降低,产品从开始计划投产到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在慢慢增长,不利于企业在同类型产品市场中竞争实力的综合提升。

(二)企业管理人才专业能力偏低

纺织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不高的问题一直是困扰着我国纺织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难题。当前依旧有些纺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在管理中实行“凭经验、靠借鉴”的管理方针和决策,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这种管理现状导致了部分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管理缺乏必要的战略性与前瞻性,具体表现在企业的管理工作集中在企业刚性管理上,缺乏必要的统筹规划与安排。因此,纺织企业目前的经营管理活动中需要建立起一个能够维持企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管理机制,才能保障企业在未来市场环境中的生存与发展。

二、纺织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现状

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立与实施的程度是当前经济环境中用于衡量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客观要求。2008年国家颁布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来,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体制逐渐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目标。内部控制作为一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自控手段,对企业的规范经营管理、保障资产安全、提高经营效率、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和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的纺织企业切实面临着内需增长放缓和出口形势严峻等市场问题,加快实现纺织企业在市场环境下的自身转型发展是当前纺织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根据市场定位实现企业内资源整合成为了当前保障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在纺织企业内不断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体系,将有助于实现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和效率的提高,推动企业在严峻的市场形势考验下持续发展,并不断挖掘企业的自身价值。

三、纺织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对经营管理活动的影响

(一)内控制度的建立优化了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结构

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不断完善,纺织企业可以改变过去 “凭经验、靠借鉴”的传统管理方法,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的相关内容在企业中架构多层次的管理组织,将企业涉及的各项业务内容和管理事项纳入到内部控制决策与管理的程序中去。不断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治理结构、职位设置和责权分配以及业务流程管理中的作用,实现纺织企业发展实际同企业运营效率相协调的发展模式,实现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有效运用。

(二)内控机制的建立在企业内形成了有效的制衡机制

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的建立要求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引入不兼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轮岗制度以及授权审批控制。通过这些内部控制手段,一方面能够实现企业岗位职责明晰、切实做到职责落实到岗、到人的管理;另一方面能够在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在企业的岗位和职务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管理机制,从而形成内部控制制度下企业有效的制衡机制的形成,继而防范企业内部出现营私舞弊等经济事件发生,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创造更加安全有效的环境。

(三)内部会计控制实现了企业资产保护与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信息的真实完整程度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企业会计信息实现内部管理与内部控制,可以为企业的决策者和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决策上的必要信息,帮助纺织企业在国内内需增速趋缓、企业产能向国际市场发展、纺织原材料市场紧缺、功能性与机能型高科技面料研发技术落后、企业竞争淘汰趋于紧张的宏观市场环境中求得更加稳定的发展。同时,内部会计控制不断加强对企业的财产记录管理、定期盘点、账目核实和授权审批等方面工作的监督与管理,从而实现对企业资产的管理与控制的目的,防止危害企业资产的风险产生与影响。

(四)全面预算管理控制制度得以实现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提高当前纺织企业管理能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管理手段之一。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纺织企业可以实现对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控制,加强企业预算管理推行的监督。通过科学编制、监督落实、加强管理、理性分析等手段,对企业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管,同时对未完成预算产生的不良后果在责任落实到岗的基础上,采取必要的改M措施,从而保证企业各项预算内容的顺利执行。

(五)绩效考评控制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必要的保障

企业的绩效考核与评价工作是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下,结合内部控制管理的要求,对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员工进行工作业绩考核与评价工作,能够更加有效地反映出员工在岗期间的表现情况。同时,将绩效考核的结果反映在员工薪酬、岗位晋升和辞退依据等方面,其决策将更加公正和公平。

(六)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提升了经营管理效益

内部控制制度通过风险识别、预警与评核,对生产管理系统、质量及环境等管理体系、作业流程制度的执行操作实施监控和评价,提高了企业经营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效率。同时,运用系统有效的方法促使企业经营运作得以增值、改进与保障,持续改善提升生产效率,帮助企业实现最终的经营管理目标。

四、结束语

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为了不断提高纺织企业在经营中的经济效益,加强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综合竞争实力,不断建立与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加强内部控制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成为了当前决定纺织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成败的关键。内部控制管理在纺织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会计信息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加快纺织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是现阶段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防范企业风险发生的重要保障。只有坚持实现纺织企业的内部控制与管理,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保证纺织企业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姬海华,王恒斌.纺织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及对策[J].广西纺织科技,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