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端农业发展的思考

高端农业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3-07-10 17:34:31

高端农业发展的思考

第1篇

关键词:金融服务;农村市场;金融营销

文章编号:1003-4625(2006)06-0016-03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传统的理论认为,金融服务与金融产品是提供给富人的“奢侈品”,由此得出的推论是,金融业是“嫌贫爱富”的。金融机构只要是以商业利益为目标,就应当远离落后地区、远离贫困地区而向中心城市聚集。在改革开放的中期以来,伴随着四大国有银行被定位于商业银行,在网点布局调整过程当中,都大幅度地裁减撤并县城以下机构,以追求更高的效益。这便是媒体上所描述的“工行回城,农行进城”现象。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分析问题,此举也无可指责,因为这是市场法则作用的必然结果。但一般之中有特殊,而正是这不被人看好的特殊之中还孕育着成功的商机。以下我们通过一个金融营销案例的分析,引出若干分析与思考,特别是大型金融机构在未来农村市场定位的思考。

一、某银行一个成功营销案例简介

Z县是河南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县区,该县无论从经济规模、财政收入、存贷款总量、个人储蓄总量等均位于河南省县域经济当中较为靠后位置。正是因为上述原因,近年来,四大国有银行的分支机构纷纷撤离该县。J商业银行原来在该县的一家支行也被降格为分理处(以下该分理处简称为Z分理处)。该支行在被降格为分理处之后,重点拓展了个人金融业务,其结果是业务规模及其绩效并没有随机构级别的降低而下降,反而不断提升,最后成为该县一家在个人金融业务方面业绩最为突出的金融机构,令其他金融机构刮目相看。以下是该分支机构2003-2005年6月份个人银行业务营销与该银行在同一地区其他分支机构的数据对比:

从以上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出,在2003年,该机构降格为分理处之时,个人存款余额在分行所辖的所有分支机构当中排名倒数第2,正是因为这一格局,该分支机构难逃被降格的命运,但从以后两年的相关数据变动过程中可以看出,尽管该机构被降格,个人储蓄存款业务规模却呈快速上升之势。到2005年上半年,该分理处的个人储蓄存款余额已上升至第7位,同期新增额占第3位,超计划完成率占第一位。正是因为该机构有如此的业绩,因而该机构所在县的银行份额占比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见表2:

从上表数据变化可以看出,2003年Z分理处所在银行的在该地区的个人储蓄存款余额占比为15.3%,到2005年,余额占比上升为19%,值得一提的是新增额占比到2005年一举成为第一名,如果按这样的趋势发展,将来该银行无疑会在该县的个人储蓄存款市场当中占据支配地位。正是因为如此,2005年,J银行在该地区个人业务的利润额上升至第一位。见表3:

二、案例成功的背景分析

该分支机构在降格之后 ,能够在不被其他银行看好的“鱼腩”市场环境当中脱颖而出,取得令人意外的业绩,这其中除了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强化服务质量管理,提高员工服务技能,建立企业文化等一般性的经营管理措施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即该分理处的经营思路顺应了经济欠发达区在某个阶段会对金融服务产生特殊的需求这样一个背景。前面已经提到,按照传统的观点,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是相对较弱的,因为经济不发达,意味着投资规模小,投资规模小则信用规模就小,由此与之相关一系列金融服务需求也就处于“压抑”状态。这正是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对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的状况的研究,得出的所谓“金融压抑”的观点。然而,正如本文开头所述:一般之中有特殊,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不总是处于均衡的态势。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自由度与开放度越来越大,经济落后地区往往成为劳务输出的地区,越是劳动力密集的欠发达地区,劳务输出的数量越大。农民成为劳务输出的主体之后,不仅是劳动的组织形式、劳动对象发生了变化,农民的收入来源及其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产生之后,必然导致农民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变化,原来仅仅以靠种地获得微薄收入的农民,其积累货币余额不足以使之产生金融服务的需求,自然也就很少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发生来往;当农民以打工者的身份获得数倍于务农的收入之后,在其可支配收入的份额当中,大部分要回流农民的家庭所在地(供养家庭生计、支付子女教育费用、盖房等等),此时,如果离开了现代金融业提供的服务,农民的这种需求就无法实现。自然,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强烈。前面已经提及,Z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年财政收入仅在1亿元左右徘徊,全县没有什么工业基础,自然也就缺乏拓展传统金融业务的空间,但近年来,该县外出打工的农民越来越多,截至2005年,外出务工人数超过25万,获得的劳务总收入达到15.4亿元,超出全县财政收入的10倍以上。正是由于劳务收入的异军突起,导致该县个人金融服务需求规模迅速增长。这正是J银行Z分理处在降格之后能够营销成功的宏观背景。

三、若干启示

第一,拓展市场要善于从“不一般”的规律当中发现商机。按照金融发展的一般规律,在金融资本的密集区才是拓展金融业务黄金区域,这一点从中外金融发展的历史当中很容易找到例证。无论是美国的华尔街还是英国的伦敦城,都是富人的聚居区,因而在那些地方慢慢演变为金融中心,然后成为金融家们的必争之地。但作为特殊规律,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可能会产生在非富裕、非发达地区,从根本上讲这是由于金融非均衡发展的结果。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当前一个阶段导致我国金融非均衡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的改革开放走的是一条跨越式发展的道路。既然是跨越式发展,就必然有其特殊性。目前,对于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而言,尚属于资本原始积累初期,根据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这一阶段尚未形成金融资本主导社会经济运行的态势,金融业在中西部地区还没有进入黄金发育期。如果仅仅着眼于考察一般规律来定位金融市场与金融业务的开拓,自然是应当对县域以下的市场采取“绝对收缩”的战略,即大银行应当远离农村市场。如果考察我国原始积累时期的特殊规律,就会得出不一致的结论。本文列举的营销案例正是在其他银行纷纷放弃该县个人业务的时候,该分理处采取了主动出击的战略,结果大获全胜。这正是抓住了特殊规律当中孕育的商机。这个特殊规律就是,尽管农民外出务工是以“一无所有的劳动者”而不是以商人资本家的形式融入市场经济大潮,然而与古典原始积累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农民是以“离土不离乡”的方式加入城市产业大军群体的,这一模式至今依然在延续,这就是中国经济改革的特殊性,正是因为这种特殊性,当农民外出务工时,他们的“根”依然在农村,他们与农村的“家”依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导致每年数以千亿计的资金在城乡之间流动,由此,必然催生广大农民对便捷而高效的金融服务的需求。因此,在特殊规律之下,金融服务不再是富人的“奢侈品”,同时也可以成为贫民的“必需品”。作为一个企业,只有善于发现各种特殊规律,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制胜武器。

第二,辩证看待高端客户与低端客户。金融业是否应当将平民阶层视为自己的主要客户群体,历来存在着争议。如果从金融伦理的角度看问题,金融业不应当抛弃平民阶层,但着眼于金融机构追求利润最大化,则必然首选“高端客户”为主要服务对象。根据“二八定律”,即企业80%的利润是由20%的客户带来的,这20%的客户就是所谓的“黄金客户”或“高端客户”,对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而言,农村地区的客户无疑属于“低端客户”,着眼于短期的成本与利润核算,服务于低端客户的投入产出并不是一件很合算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讲,四大国有银行纷纷撤离农村市场,是一个理性选择。然而,转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就会得出不同的看法。“低端客户”与“高端客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互转化的,任何一个高端客户都是由低端客户发展而来,高端客户在特定的条件下也会变成低端客户。在我国目前城市金融的领域当中,各金融机构对高端客户的竞争已经进入“超白热化”阶段,服务于高端客户的边际成本正在大幅度上升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依然紧盯既有的高端客户群体,不仅会使自身的市场范围越来越狭窄,也会使“大银行”的根基越来越不稳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主动介入低端客户群体,在低端客户群体当中发现并主动培养未来的高端客户,则是一个更为理性的选择。众所周知,中国的农村市场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潜在市场,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格局的形成,在目前这个低端客户群体当中必然会涌现出来一大批优质客户。

第三,金融企业应当从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来定位长远发展目标。根据当代金融功能理论研究的结果,金融具有动员储蓄、配置资本、分散风险等功能,金融发展在培养企业家精神和增强市场竞争等方面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一个金融企业家而言,这些理论似乎距离企业营销管理实务十分遥远,然而对于有远见的企业家而言,则要善于运用本行业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为企业长远发展服务。充分发挥现代金融功能,以此来促进经济发展,是一个属于国家宏观制度安排范畴的问题,但国家的每一项宏观制度安排,都必然会对微观企业的经营行为及其决策产生深远的影响。重构我国的农村金融制度,将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整个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这些改革也必将影响与制约我国整个微观金融的运行,在宏观制度安排不断发生变化的条件下,金融企业如果能主动顺应改革潮流,超前分析农村金融市场的新格局和新特征,并以此为依据来制定自身在开拓农村金融服务当中的中长期定位,则是一个高屋建瓴之举。本文所列举的案例,应当说其营销策略是有超前意识的,其中的经验,很值得总结。

参考文献:

[1](美)罗纳德・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上海三联书店,1988.

[2]方华,余杰,吴迪.谁掀开了农村金融市场竞争帷幕[N].金融时报,2005-9-20.

[3]人民网.河南视窗:劳务收入达全县财政收入10倍以上[EB/OL].

第2篇

关键词:农业供水 水价改革 措施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按照促进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的原则,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要求,切实加强小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理,确保工程正常发挥效益并长期运行,完善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体制,我国必须深化农业供水水价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促进节约用水。

一、我国水价制度改革概述

1.水价分类及管理。我国水利工程水价的改革发展,由最初的无偿供水过渡到水利工程水费作为行政事业性收费,最后发展到水利工程水价作为商品价格管理的规范性,逐步走向规范化道路。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按对象划分可分为:农业用水价格和非农业用水价格。其中农业用水定价原则是按补偿供水生产成本、费用的原则核定,不计利润和税金。2.深化农业供水水价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随着政府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推动了水利工程水费计收工作的全面展开,使水利工程有无偿服务转向有偿服务,对水利工程正常运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农业供水水价改革的原则

一是坚持兼顾效率和公平原则。建立有利于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差别水价机制,促进节约用水、科学用水和高效用水;二是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实施基础设施改造、末级渠系管理、农业水价调整“三位一体”的综合改革;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各地水资源禀赋、水利工程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一政策,分级负责;四是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握好水价调整的节奏和力度,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水价制度,促进水价改革;五是坚持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排灌工程良性运行的原则。

三、农业水价成本测算分析

1.国有水利工程水价核算。国有水利工程水价核算内容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折旧原则上按各类资产价值、折旧年限,分类核算,采用平均年限法分类计提。①固定资产大修费。固定资产大修理费原则上按照审核后固定资产价值的1.4%核算。②日常维护费用据实核算,计入当期供水生产成本、费用。③供水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其他生产成本、费用,原则上按照财务制度和政策规定的标准据实核算。④供水量的确定。农业用水年平均供水量一般按照最近5年平均实际供水量确定。如果最近几年连续出现干旱或洪涝灾害,供水结构发生变化,年平均供水量的计算期可以适当延长。新建水利工程,采用供水计量点的年设计供水量并适当考虑3-5年内预计实际供水量计算。⑤水价的确定。国有水利工程农业供水价格按下式计算:

国有水利工程农业水价=国有水利工程农业供水生产成本、费用/农业供水量

2.末级渠系水价测算。①管理费用测算。农民用水户协会成立3年以上的,可按近3年平均实际合理支出测算。新组建或正在筹备组建中的,可依据灌区实际情况据实测定或参考当地同类供水规模的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支出水平确定,农民用水户协会日常管理人员原则上控制在5人以下。②配水人员劳务费测算。供水期内聘用的配水人员劳务费用可按当地农村劳动力价格和配水工作量合理确定。③维修养护费用的测算。维修养护费用按农民用水户协会所管理的末级渠系固定资产的一定比例确定。一般控制在1.0%~1.5%范围内。④终端供水量的确定。按照国有水利工程供水计量点近5年平均年供水量乘于工程改造完成后末级渠道平均水利用系数确定。即:终端供水量=国有水利工程用水量/末级渠道水利用系数。⑤末级渠系水价测算。末级渠系水价按照末级渠系供水费用除以终端供水量计算。即末级渠系水价=末级渠系供水费用/终端供水量

3.终端水价测算。终端水价=国有水利工程水价/末级渠道水利用系数+末级渠系水价。经初步测算:田东县农业灌溉区终端水价一般在0.006-0.01元/m?左右。其他管理形式水价成本分析参考上述计算方法进行成本核算。

四、水费计收及使用管理

1.水费计收。水费计收方式主要取决于农业供水管理体制,为规范灌区水费计收行为,实行国有供水管理单位+农民用水户协会+农户的供水管理为主的模式。因此,未实现土地流转灌片必须采用由农民用水户协会统一收取,然后将国有水利工程水费交付国有水管单位的计收方式。实现土地流转灌片由承包商直接向国有水利工程水管单位缴纳水费。

2.水费使用管理。水管单位要建立健全水费使用管理制度,加强水费支出管理。农民用水户协会要制定具体的水费使用管理办法,末级渠系供水费用的使用必须公开、透明,坚持“一事一议”制度,重大开支项目要由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及时将支出情况向会员进行公示。

五、水价改革的保障措施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为了保证我县农村灌溉水价改革的顺利进行,以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水利局、编制办、扶贫办、物价局、国土局、发改局、农业局、财政局等主要领导及各乡镇长为成员的水价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处理日常工作,负责做好体制改革中的协调、监督和考核。各受益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把水价改革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抓实抓好抓出成效。(2)高度重视,密切配合。水费改革工作任务艰巨,涉及面广,不是水利部门一家能够做好的事。因此,各有关部门、各镇村必须高度重视,密切配合,切实做好思想发动、政策宣传和各项安排,努力形成由广大用水户积极参与,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良好氛围。(3)完善配套灌区水利工程设施。要结合加快现代节水型灌区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并多渠道筹措资金,按照灌区工程设施现状,因地制宜,整合各部门水利建设资金有,计划地进行灌区工程设施改造,着力发展高标准农田及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努力实现科学计量,合理收费,公平负担,为推行终端水价制度奠定基础。

六、结语

水价改革是新旧管理体制交替的过程,也是解放思想,摒弃旧观念的过程,在改革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但应始终坚持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正确对待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同时还要坚持群众利益至上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第3篇

思考之一,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保定市县多人多,农村人口多,城镇化水平低。如何加快城镇化步伐,尽快赶上全省平均水平,不拖全省后腿,唯一的选择就是把城镇做大、做多、做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加快工业化进程,没有工业化就不会有城镇化。而要实现工业化,必须从抓项目入手,促进产业集聚。

思考之二,如何确定城市的产业定位。保定市地处“京津冀经济圈”的核心位置,怎样真正融入其中,借势发展,关键是选好产业定位。当前的目标应是努力实现由“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转变,长远的目标应是努力争取由“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转变,工作着力点应是由被动接受京津吸引向主动承接产业转移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

思考之三,如何彰显城市魅力。保定是历史文化名城。在加快城市建设、实现“三年大变样”中,必须突出历史文化特色。应当采取科学态度,保护和恢复古迹,留住历史记忆,彰显历史魅力;应当增强“名城”意识,传承历史文明,弘扬传统文化,彰显文化魅力。

思考之四,如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目前城市管理中,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最突出的是“硬件不硬、软件不优”。硬件包括基础设施、基本功能、外在形象等,都需加大力度。软件包括政务环境、城市文化、服务水平等,都要大力提升。

思考之五,如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就全国而言,现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但在不少地方,比如保定西部贫困山区,“工”和“城”都还很弱小,以工补农的“补”力不强,以城带乡的“带”力不足,农村的落后状况变化不大。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切不可忽视“三农”工作和新农村建设。

今后,我们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推进城镇化建设:

一是大力实施“一主三次”城市发展战略。主要内容是,做大做强保定中心城市,加快发展定州、涿州、“白沟・白洋淀温泉城”三个次中心城市,培育城市群,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工作中,我们坚持先起步、后完善,分阶段、有步骤推进,实行领导力量、机构编制、规划指导、用地指标、项目布局、政策支持六个倾斜,力争到2020年,保定市中心城市人口达到170万左右,定州、涿州和“白沟・白洋淀温泉城”三个次中心城市人口分别达到40万左右。“一主三次”城市重点在产业兴城、完善功能、开发区建设上谋求大的突破,立足超常规、跨越式率先发展。

二是大力推进文化名城建设。保定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有不可移动文物景点600余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9处,是河北省第一文物大市、全国地级市中拥有省以上文保单位最多的市。在“三年大变样”活动中,我们把文化内涵真正注入城市发展,确定了20项重点工程。目前,历史文化名人苑、关汉卿大剧院已完成选址和前期规划设计等工作;投资10亿元的河北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已经开工;直隶总督署、淮军公所、光园等古建筑正在保护修缮,古莲花池“十二景”复建正在紧张施工。我们决心下大力量做好彰显保定历史文化这篇文章。

三是规划实施保定市“大水系”建设。为把保定市建成西依太行山、东傍白洋淀、中间水相连的依山傍水宜居城市,我们制定了“大水系”建设规划。“大水系”工程主要是:“两库连通、引水济市、穿府补淀”,构筑“两环、四河、五湖十园,青绿交映、水城一体”的水系景观格局。

第4篇

关键词:转型升级;工业;农业;物流业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国际竞争历来就是时间和速度的竞争,谁动作快,谁就能抢占先机,掌控制高点和主动权;谁动作慢,谁就会丢失机会,被别人甩在后边。"在2013年12月考察广东省工作时的这段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极端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在贵州考察时对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必须坚守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两条底线的要求,这对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的我市来说,既是要求,更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路径。

1 我市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紧迫性

党的十在深入研判国际、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把推动经济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经济发展要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互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对照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总体部署和省委要求,我市的经济发展差距很大,任务很重。2020年全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0美元,农村人均纯收入要达1000美元。比较而言,2014年我市的经济发展情况是地方生产总值645亿元,财政总收入104.4亿元,三次产业25.3:29.0:45.7,农民人均纯收入5397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8366元,与同步小康的标准差距很大。

我市的经济增长整体来看,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产业低端,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形势较为严峻。从经济内部构成来看,总量小,质量不高。我市两烟、锰汞加工、冶金、石材等主导产业属于传统资源型高载能产业,对资源的依赖性强且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强。同时,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且聚合度不高;从产业园区看,园区的建设等级不高,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仍然不够健全,没有国家级的产业园区,在承接东部产业方面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不够强;引进入驻的企业数量不多,大项目少,引进的项目特色不突出,科技含量比较低等等。

2 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利因素

(一)经济发展的平台更加完善。产业园区化发展是我国很多发达地方的成功经验总结。从2011年省委实施工业强省以来,我市抓住机遇在全部8县2区设立了至少一个以上的产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目前,全市共有10个产业园区已经达到省级产业园区的标准,其中大龙开发区正在全力争取升级为国家级产业园区。随着产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对各类产业项目的引进入园与过去相比有了极大地改观,这为有力承接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提高了更加坚实的平台。

(二)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针对我市工业、农业等经济总量小,企业少、规模小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我市提出了"两区一走廊"经济发展战略。工业发展上突出"聚"的思维,将我市最适合工业发展和工业发展基础最好的玉屏县、碧江区和松桃县设计为黔东工业集聚区,由黔东工业集聚区管委会统一安排、调度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壮大经济总量规模,集聚配套企业延展产业链条和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等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农业发展上构建乌江经济走廊,抓住用活"乌江特色"文章。目前贵州省被纳入国家层面长江经济带建设,乌江是铜仁市搭乘长江经济带这列国家经济发展快车的契机,做活"乌江水经济"可能是铜仁未来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兼得的最佳途径。一方面可以借助于长江经济带把铜仁的特色品牌树起来。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于长江旅游品牌效应极化桃园铜仁乌江旅游。

(三)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在不断优化。特别是去年以来杭瑞高速铜仁端和思剑高速的正式贯通以及贵州省"678"网高速公路松铜高速的快速建设等,长期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正在发生着变化。交通格局的改变对我市的"轮子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催化作用,市委正在积极研究和部署如何发展我市的"轮子经济"。可以预见,随着我市"道口经济、临空经济和码头经济"等"轮子经济"的先期发展,必将对整个铜仁市经济的后发赶超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3 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考

(一)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载体,壮大规模、凸显特色、集约发展,促进农业生产高效特色发展。调整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向现代转型,以土地流转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抓手,推进农业经营市场化、标准化建设。

①全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提升农业发展的现代性手段。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发展的方向,必须在建设规模,体量和科技要求等方面作示范,为我市农业转型发展提供借鉴和发挥导向作用。

第5篇

为提高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党中央同意,从*年下半年开始,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

一、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党的建设工作。近年来,随着农村“*”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得到明显加强,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从*年4月至*年底,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在12个省(自治区)分两批开展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经过3年多的努力,在试点地区基本完成了建成一批终端站点、开发一批教学资源、建成一个教学平台、建立一支骨干队伍、建立一套工作机制的工作任务,积累了工作经验,达到了预期目的,受到了试点地区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从目前的技术手段和已具备的其他条件看,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

实践证明,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新形势下造福亿万农民群众的一项富民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创新工程,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一项基础工程,它有利于建立健全让农村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的工作机制,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意识和本领,更好地发挥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带头作用;有利于推进信息技术进村入户,不断满足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各类信息需求,培养造就大批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具有创业致富本领的新型农民;有利于创新农村基层组织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开辟农村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新途径,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各级党组织一定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指导原则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和保持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为重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大规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大幅度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目标要求是:

——农村党员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学习实践“*”重要思想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进一步增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进一步增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农村干部能力不断增强。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科学管理的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农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培养造就一大批掌握先进适用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具有创业致富本领的实用人才和新型农民,使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有知识的文化人、讲道德的文明人、懂技术的内行人、会经营的明白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农村基层组织得到加强。推动大多数农村基层党组织实现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目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巩固。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指导原则是:

——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充分整合利用各系统各部门现有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管理队伍、师资力量、站点场所、技术和资金等资源,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各种资源,共同建设,多方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情况,量力而行,逐步推进,把工作的力度、推进的速度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统一起来,不增加农民负担。

——建管结合,学用结合。把教学平台建设、终端站点建设、教学资源开发与教学组织管理结合起来,把教育培训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确保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发挥最大效益。

——以人为本,务求实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既要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开展学习,又要鼓励欢迎广大农民群众收看。根据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和潜能,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创造人人皆受教育、人人皆可成才的条件。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规律,改进方式,更新内容,不断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三、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总体安排和主要任务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总体安排是:用3至4年的时间,力争到2010年底,在全国基本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先期试点的3个省,进一步巩固提高已建站点的管理使用水平。扩大试点的9个省(自治区)在现有基础上,加快建设进度,力争到2008年底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在乡镇、村基本实现站点全覆盖。没有进行试点的其他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力争到2010年底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在乡镇、村基本实现站点全覆盖。东部地区可适当加快建设步伐,中西部地区根据本地实际,稳步推进站点建设。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平台。中央和试点省(自治区)要做好资源库、前端播出平台、资源传输系统和辅助教学中心网站的升级完善工作;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做好省级资源库、省级辅助教学中心网站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逐步实现省级资源库和中心资源库的互联互通,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有条件的地方要建设省级辅助教学前端播出平台。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要创造条件逐步建设可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前端播出平台。加强对各级各类教学平台的管理,做好协调和分工,保质保量地传输各类教学资源和信息资源,充分发挥教学服务和信息服务功能。

(二)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建设方案。既可以借鉴试点地区利用卫星传送、有线电视网传送、宽带互联网传送等站点建设模式,也可以从实际出发,探索选择适合当地实际的其他模式。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发挥专家组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做好工程评估验收,确保按计划、高质量完成站点建设任务。加强终端站点管理,认真组织学习培训,加强教学辅导,促进学用成果转化。坚持一站多用,共建共享,不断满足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集中学习、个性化学习和信息服务的需要,努力使终端站点成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培训点、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切入点、农村信息化的示范点、农民群众学习科技知识的致富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学习职业技能的传授点和丰富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娱乐点。

(三)开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加强教学资源开发制作,注重教学资源应用,强化教学资源质量和安全管理。科学制定教学资源建设规划,培植教学资源建设基地,丰富教学资源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资源建设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以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国防建设、思想道德、科学素质、文化素养和技能培训等为主要内容,加大教学资源整合开发力度,充分利用党校、教育、司法、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文化、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广电、新闻出版、社科研究、科协以及部队等有关方面现有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并积极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建立健全教学资源制作部门、教学资源管理部门和远程教育主管部门层层把关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责任体系,确保教学资源的质量和安全。公共科目和通用教材以中央单位制作为主,实用技术和地方特色教材以地方单位制作为主。少数民族语言教材的制作和译制要纳入各地教学资源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安排。

(四)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骨干队伍。加强对骨干队伍的选配、培训和管理。依托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党员电化教育干部队伍,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职干部队伍;依托乡镇村干部、电教播放员、中小学教师等,建立远程教育站点管理队伍;依托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党员电化教育机构、领导协调小组成员单位、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现有教学资源制作力量,建立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开发队伍;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农业、科技、科协组织的专业人才、科普志愿者以及当地农村实用人才,建立远程教育教学辅导队伍;依托广电、信息通信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远程教育技术服务队伍。加强对骨干队伍的培训工作,分级负责、分层培训,不断提高骨干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落实相关优惠政策,采取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等方式,鼓励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以及社会志愿者参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引导他们在服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就业创业。

(五)建立科学规范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机制。加强宏观管理和工作指导,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前端播出平台、辅助教学网站、终端站点等网络体系的科学运行机制;建立健全通用教材与地方教材相配套、教学资源开发与教学资源整合相促进、行政手段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教学资源建设机制;建立健全专职干部队伍、站点管理队伍、教学辅导队伍、技术服务队伍相配套,选拔、培训、管理、考核等相统一的骨干队伍建设机制;建立健全组织学习与辅助教学互补、学习培训与效果评估衔接、掌握知识与实践运用贯通的教学组织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党费适当补充、社会力量支持的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持续健康有序开展。

四、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要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定期研究,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明确领导机构。中央决定,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协调小组更名为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负责领导、指导和协调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成员单位有: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党校、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信息产业部、农业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科协等。领导协调小组办事机构依托中央组织部党员电化教育中心开展工作。地方各级党委也要明确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三)加强协调配合。领导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既要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又要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对各自承担的基础设施建设立项、教学资源开发、骨干队伍培训、技术标准制定、系统运行维护和经费保障等工作,要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组织部门要在党委的领导下,搞好组织协调,抓好工作落实。

第6篇

一、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党的建设工作。近年来,随着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得到明显加强,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从20*年4月至20*年底,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在12个省(自治区)分两批开展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经过3年多的努力,在试点地区基本完成了建成一批终端站点、开发一批教学资源、建成一个教学平台、建立一支骨干队伍、建立一套工作机制的工作任务,积累了工作经验,达到了预期目的,受到了试点地区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从目前的技术手段和已具备的其他条件看,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

实践证明,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新形势下造福亿万农民群众的一项富民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创新工程,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一项基础工程,它有利于建立健全让农村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的工作机制,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意识和本领,更好地发挥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带头作用;有利于推进信息技术进村入户,不断满足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各类信息需求,培养造就大批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具有创业致富本领的新型农民;有利于创新农村基层组织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开辟农村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新途径,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各级党组织一定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指导原则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和保持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为重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大规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大幅度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目标要求是:

━━农村党员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进一步增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进一步增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农村干部能力不断增强。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科学管理的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农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培养造就一大批掌握先进适用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具有创业致富本领的实用人才和新型农民,使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有知识的文化人、讲道德的文明人、懂技术的内行人、会经营的明白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农村基层组织得到加强。推动大多数农村基层党组织实现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目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巩固。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指导原则是:

━━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充分整合利用各系统各部门现有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管理队伍、师资力量、站点场所、技术和资金等资源,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各种资源,共同建设,多方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情况,量力而行,逐步推进,把工作的力度、推进的速度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统一起来,不增加农民负担。

━━建管结合,学用结合。把教学平台建设、终端站点建设、教学资源开发与教学组织管理结合起来,把教育培训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确保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发挥最大效益。

━━以人为本,务求实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既要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开展学习,又要鼓励欢迎广大农民群众收看。根据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和潜能,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创造人人皆受教育、人人皆可成才的条件。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规律,改进方式,更新内容,不断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三、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总体安排和主要任务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总体安排是:用3至4年的时间,力争到2010年底,在全国基本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先期试点的3个省,进一步巩固提高已建站点的管理使用水平。扩大试点的9个省(自治区)在现有基础上,加快建设进度,力争到2008年底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在乡镇、村基本实现站点全覆盖。没有进行试点的其他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力争到2010年底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在乡镇、村基本实现站点全覆盖。东部地区可适当加快建设步伐,中西部地区根据本地实际,稳步推进站点建设。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平台。中央和试点省(自治区)要做好资源库、前端播出平台、资源传输系统和辅助教学中心网站的升级完善工作;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做好省级资源库、省级辅助教学中心网站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逐步实现省级资源库和中心资源库的互联互通,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有条件的地方要建设省级辅助教学前端播出平台。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要创造条件逐步建设可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前端播出平台。加强对各级各类教学平台的管理,做好协调和分工,保质保量地传输各类教学资源和信息资源,充分发挥教学服务和信息服务功能。

(二)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建设方案。既可以借鉴试点地区利用卫星传送、有线电视网传送、宽带互联网传送等站点建设模式,也可以从实际出发,探索选择适合当地实际的其他模式。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发挥专家组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做好工程评估验收,确保按计划、高质量完成站点建设任务。加强终端站点管理,认真组织学习培训,加强教学辅导,促进学用成果转化。坚持一站多用,共建共享,不断满足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集中学习、个性化学习和信息服务的需要,努力使终端站点成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培训点、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切入点、农村信息化的示范点、农民群众学习科技知识的致富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学习职业技能的传授点和丰富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娱乐点。

(三)开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加强教学资源开发制作,注重教学资源应用,强化教学资源质量和安全管理。科学制定教学资源建设规划,培植教学资源建设基地,丰富教学资源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资源建设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以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国防建设、思想道德、科学素质、文化素养和技能培训等为主要内容,加大教学资源整合开发力度,充分利用党校、教育、司法、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文化、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广电、新闻出版、社科研究、科协以及部队等有关方面现有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并积极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建立健全教学资源制作部门、教学资源管理部门和远程教育主管部门层层把关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责任体系,确保教学资源的质量和安全。公共科目和通用教材以中央单位制作为主,实用技术和地方特色教材以地方单位制作为主。少数民族语言教材的制作和译制要纳入各地教学资源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安排。

(四)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骨干队伍。加强对骨干队伍的选配、培训和管理。依托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党员电化教育干部队伍,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职干部队伍;依托乡镇村干部、电教播放员、中小学教师等,建立远程教育站点管理队伍;依托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党员电化教育机构、领导协调小组成员单位、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现有教学资源制作力量,建立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开发队伍;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农业、科技、科协组织的专业人才、科普志愿者以及当地农村实用人才,建立远程教育教学辅导队伍;依托广电、信息通信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远程教育技术服务队伍。加强对骨干队伍的培训工作,分级负责、分层培训,不断提高骨干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落实相关优惠政策,采取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等方式,鼓励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以及社会志愿者参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引导他们在服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就业创业。

(五)建立科学规范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机制。加强宏观管理和工作指导,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前端播出平台、辅助教学网站、终端站点等网络体系的科学运行机制;建立健全通用教材与地方教材相配套、教学资源开发与教学资源整合相促进、行政手段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教学资源建设机制;建立健全专职干部队伍、站点管理队伍、教学辅导队伍、技术服务队伍相配套,选拔、培训、管理、考核等相统一的骨干队伍建设机制;建立健全组织学习与辅助教学互补、学习培训与效果评估衔接、掌握知识与实践运用贯通的教学组织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党费适当补充、社会力量支持的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持续健康有序开展。

四、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要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定期研究,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明确领导机构。中央决定,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协调小组更名为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负责领导、指导和协调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成员单位有: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党校、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信息产业部、农业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科协等。领导协调小组办事机构依托中央组织部党员电化教育中心开展工作。地方各级党委也要明确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三)加强协调配合。领导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既要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又要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对各自承担的基础设施建设立项、教学资源开发、骨干队伍培训、技术标准制定、系统运行维护和经费保障等工作,要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组织部门要在党委的领导下,搞好组织协调,抓好工作落实。

第7篇

一、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党的建设工作。近年来,随着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得到明显加强,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从**年4月至**年底,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在12个省(自治区)分两批开展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经过3年多的努力,在试点地区基本完成了建成一批终端站点、开发一批教学资源、建成一个教学平台、建立一支骨干队伍、建立一套工作机制的工作任务,积累了工作经验,达到了预期目的,受到了试点地区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从目前的技术手段和已具备的其他条件看,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

实践证明,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新形势下造福亿万农民群众的一项富民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创新工程,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一项基础工程,它有利于建立健全让农村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的工作机制,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意识和本领,更好地发挥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带头作用;有利于推进信息技术进村入户,不断满足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各类信息需求,培养造就大批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具有创业致富本领的新型农民;有利于创新农村基层组织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开辟农村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新途径,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各级党组织一定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指导原则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和保持农村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为重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大规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大幅度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目标要求是:

——农村党员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进一步增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进一步增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农村干部能力不断增强。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科学管理的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农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培养造就一大批掌握先进适用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具有创业致富本领的实用人才和新型农民,使越来越多的农民成为有知识的文化人、讲道德的文明人、懂技术的内行人、会经营的明白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农村基层组织得到加强。推动大多数农村基层党组织实现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目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巩固。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指导原则是:

——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充分整合利用各系统各部门现有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管理队伍、师资力量、站点场所、技术和资金等资源,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各种资源,共同建设,多方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情况,量力而行,逐步推进,把工作的力度、推进的速度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统一起来,不增加农民负担。

——建管结合,学用结合。把教学平台建设、终端站点建设、教学资源开发与教学组织管理结合起来,把教育培训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确保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发挥最大效益。

——以人为本,务求实效。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既要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开展学习,又要鼓励欢迎广大农民群众收看。根据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和潜能,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创造人人皆受教育、人人皆可成才的条件。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规律,改进方式,更新内容,不断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三、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总体安排和主要任务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总体安排是:用3至4年的时间,力争到2010年底,在全国基本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先期试点的3个省,进一步巩固提高已建站点的管理使用水平。扩大试点的9个省(自治区)在现有基础上,加快建设进度,力争到2008年底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在乡镇、村基本实现站点全覆盖。没有进行试点的其他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力争到2010年底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在乡镇、村基本实现站点全覆盖。东部地区可适当加快建设步伐,中西部地区根据本地实际,稳步推进站点建设。

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平台。中央和试点省(自治区)要做好资源库、前端播出平台、资源传输系统和辅助教学中心网站的升级完善工作;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做好省级资源库、省级辅助教学中心网站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逐步实现省级资源库和中心资源库的互联互通,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有条件的地方要建设省级辅助教学前端播出平台。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要创造条件逐步建设可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前端播出平台。加强对各级各类教学平台的管理,做好协调和分工,保质保量地传输各类教学资源和信息资源,充分发挥教学服务和信息服务功能。

(二)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建设方案。既可以借鉴试点地区利用卫星传送、有线电视网传送、宽带互联网传送等站点建设模式,也可以从实际出发,探索选择适合当地实际的其他模式。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发挥专家组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做好工程评估验收,确保按计划、高质量完成站点建设任务。加强终端站点管理,认真组织学习培训,加强教学辅导,促进学用成果转化。坚持一站多用,共建共享,不断满足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集中学习、个性化学习和信息服务的需要,努力使终端站点成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培训点、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切入点、农村信息化的示范点、农民群众学习科技知识的致富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学习职业技能的传授点和丰富农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娱乐点。

(三)开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加强教学资源开发制作,注重教学资源应用,强化教学资源质量和安全管理。科学制定教学资源建设规划,培植教学资源建设基地,丰富教学资源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资源建设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以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国防建设、思想道德、科学素质、文化素养和技能培训等为主要内容,加大教学资源整合开发力度,充分利用党校、教育、司法、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文化、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广电、新闻出版、社科研究、科协以及部队等有关方面现有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并积极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建立健全教学资源制作部门、教学资源管理部门和远程教育主管部门层层把关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责任体系,确保教学资源的质量和安全。公共科目和通用教材以中央单位制作为主,实用技术和地方特色教材以地方单位制作为主。少数民族语言教材的制作和译制要纳入各地教学资源建设总体规划,统筹安排。

(四)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骨干队伍。加强对骨干队伍的选配、培训和管理。依托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党员电化教育干部队伍,建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职干部队伍;依托乡镇村干部、电教播放员、中小学教师等,建立远程教育站点管理队伍;依托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党员电化教育机构、领导协调小组成员单位、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现有教学资源制作力量,建立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开发队伍;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农业、科技、科协组织的专业人才、科普志愿者以及当地农村实用人才,建立远程教育教学辅导队伍;依托广电、信息通信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远程教育技术服务队伍。加强对骨干队伍的培训工作,分级负责、分层培训,不断提高骨干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落实相关优惠政策,采取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等方式,鼓励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以及社会志愿者参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引导他们在服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就业创业。

(五)建立科学规范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机制。加强宏观管理和工作指导,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前端播出平台、辅助教学网站、终端站点等网络体系的科学运行机制;建立健全通用教材与地方教材相配套、教学资源开发与教学资源整合相促进、行政手段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教学资源建设机制;建立健全专职干部队伍、站点管理队伍、教学辅导队伍、技术服务队伍相配套,选拔、培训、管理、考核等相统一的骨干队伍建设机制;建立健全组织学习与辅助教学互补、学习培训与效果评估衔接、掌握知识与实践运用贯通的教学组织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党费适当补充、社会力量支持的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持续健康有序开展。

四、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要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定期研究,切实解决实际问题,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明确领导机构。中央决定,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领导协调小组更名为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负责领导、指导和协调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成员单位有: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央党校、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信息产业部、农业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科协等。领导协调小组办事机构依托中央组织部党员电化教育中心开展工作。地方各级党委也要明确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

(三)加强协调配合。领导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既要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又要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对各自承担的基础设施建设立项、教学资源开发、骨干队伍培训、技术标准制定、系统运行维护和经费保障等工作,要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组织部门要在党委的领导下,搞好组织协调,抓好工作落实。

第8篇

同志们:

经过精心筹备,全县农技人员培训班今天正式开班了。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全县农技人员培训班的顺利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农技推广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刚才,县农业局局长作了很好的动员讲话,讲的很全面、很到位。下面,我就办好这次培训班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培训的重要意义

举办这次培训班,是落实县委扩大会议精神,打造新型农业技术人才队伍的需要。新农村建设需要一支眼界宽、思路宽、致富途径宽的“三宽型”农技人员队伍。举办这次培训班,就是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更新知识,抢抓机遇,寻求发展,带领广大农民共同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进步的新型农技人员。

举办这次培训班,是加速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提高农技队伍综合素质的需要。农村基层农技人员是农业系统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农技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党的各项农业农村政策的实施效果和政府决策的落实。在今后多年内,大家要担负着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加强基层农技组织建设的重任。能不能得到上级的信任、农民的认可,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汗水、具备更高的素质。

二、端正态度、严明纪律,确保学习培训取得实效

学习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对大家来说,这次培训机会难得,一定要好好珍惜,以端正的态度投入培训,以严明的纪律维护学风,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一是要端正态度,提高学习效果。这次培训班是经过精心筹备后才举办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培训内容十分丰富,既有政策理论、又有工作实务,既有专家领导讲解、又安排学员相互交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大家平时工作较忙,在一起集中起来认真学习的机会很少。要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大家一定要静下心来,集中精力,专心听讲,认真记录,力求学得更多一点、更实一些。力争通过这次学习培训,使自己在思想、业务和工作能力上都有所提高,掌握更多的理论和业务知识,用以指导实践,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努力推动我县农业生产更好更快发展。

二是要严守培训纪律,妥善处理好工学矛盾。作为培训班的学员,一切活动都必须服从于学习,学习期间要严格遵守培训班的各项纪律。县农业局要加强对培训班的管理,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严肃考勤纪律,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培训活动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是要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结合本乡镇的工作实际,有目的、有重点地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争取有更多更大的收获。

同志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广大农技人员担负着重任,

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团结进取,真抓实干,不断开创我县农

技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最后,预祝这次培训班取得圆满成功,祝同志们学有所获、

第9篇

【关键词】银行;便民金融服务;管理

一、前言

当前,银行业面临着其他金融机构的强势竞争,以网商银行和货币基金的为主的竞争对手已经开始对银行的群众客户基础进行冲击。在这种形势下,银行必须进行改革和转变。改变以往等客上门的服务理念,增加主动发展客户的经营能力以及便民化的网点开设方式。尤其是在当前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银行的便民服务开展应受到更多的关注。

二、 银行便民金融服务概述

1.银行便民金融服务概念

银行便民金融服务是一种面向城乡居民的金融服务业务,主要是通过开设便民金融服务点来增加金融业务的办理渠道,提升金融业务办理速度,拓展业务发展能力,扩大客户群体,增加金融机构的知名度。

便民金融服务的对象,大多是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由于地域经济程度、文化程度和金融历史习惯等原因,农村居民的便民服务点市场潜力超过城市居民,因此,本文着重对银行金融机构的农村的便民金融服务开展与管理进行研究。

2.银行便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当前银行对农村居民的金融便民服务点已经开始了建设,经过笔者的实际调查研究,便民金融服务点的设置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扩展了银行的营业范围,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场所硬件管理问题

①不少便民服务点均安装了视频监控设备、建立了封闭操作区,封闭区外环境、出入口和客户位、管理员操作位纳入监控范围;也配备保险柜、灭火器等基本防护器具和验钞机供村民使用。但缺少指引村民使用方式的工作人员使用说明,导致服务点设施经常闲置。

②有些地区的农村金融自助服务便民点建设施工质量较差,存在插板线问题,周边堆放的大量杂物有可能引发火灾,导致人身及财产安全受到威胁。而且灭火器过期导致火灾发生时不能及时灭火。

③各接入分理处均能按规定设置业务参数,但部分网点未指定专人作为现场检查专员,对自助终端管理员进行现场道德教育培训。

(2)场所运营管理面

经过实际的考考察,笔者发现了农村金融便民服务点的运营管理也确实离设想有很大的距离,管理并不规范。比如:客户办理缴费业务时,终端管理员未按规定使用客户本人借记卡为其办理缴费。如终端管理员将客户的现金存入自己尾号为9877账户,再用自己的借记卡为客户缴纳话费,业务凭条由终端管理员签字确认。终端管理员家属为客户办理业务,业务凭条保管不到位,存在遗失行为。先进支取行为不规范,存在错账可能。接入分理处未定期上收便民服务点交易流水凭条,时间长了以后,可能导致丢失和曝光,存在一定的风险。

三、农村金融便民服务项目的开展及管理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结合农村金融服务的开设范围以及开设目的提出了以下改进建议和应对措施:

1.完善农村金融业务体系

对于当前农村金融便民服务业务,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农村金融服务业务体系过于单一,功能配置不完善。银行的领导层要积极深入研究农村经济状况,分析农村金融形势,探索农村居民、乡镇企业对金融产品的需求数量和需求类型。依托城市金融机构实力,根植广大农村金融市场潜力,加大对农村金融便民服务点的服务纵深建设,加大政策性金融、辅金融、理财型金融、保险型金融以及监管型金融的开发力度,形成功能相对完善、布局相对合理、管理相对严格、产品相对丰富的现代化农村金融业务体系。

2.加大信贷支农力度,搞活农村经济活力

作为农村金融便民服务点要进一步开发农村金融的渠道。我们要从农村信贷业务入手,加强农村居民与金融便民服务点之间的联系,创新以小额信贷和联户联保为代表的农村金融信贷模式。加大对农村经济尤其是农村个体经的扶持力度,拓展信贷业务扶持的领域。解决便民服务点存在的体制僵化问题,增加对有潜力的市场资源、经济资源和政策方向的扶持,做到充分支持地方优势产品的信贷发展目标,进一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搞活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3.提升安全防护意识,加强金融风险管理

农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信贷,但是信贷的发展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对此,作为农村金融便民服务点,要结合国家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根据地区经济情况适当完善安全管理与金融风险防范能力。要根据农村市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信贷的利息和金额,做到既有余力支持经济发展,有不能给予农村经济过重负担。第二,要提高对不法金融类型的防范与宣传,尤其是对民间借贷、高利贷等违法金融行为的防范和打击。

4.加强农村金融便民服务点的管理与建设

加强农村金融便民服务点的整体服务能力,不仅要从宏观层面不断完善,还需要制定相应的微观管理措施,提升办事员工的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并且结合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改进。

首先,便民服务点不仅要对业务员进行操作培训,还要对思想上及安全意识进行培训,提高终端管理员的合规意识和安全意识,要求各终端管理员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我行规章制度操作,合法、合规办理每一笔业务。

第二,银行各职能部门间加强沟通与配合。一是认真做好现场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整改;二是做好培训工作,对终端管理员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和培训,规范到位。

第三,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各条线部门应及时下发事实确认书,落实专人、落实责任、强化问题整改,再次检查时若发现同质同类问题将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四、结束语

通过对农村便民金融服务点的调研和分析,我行农村金融已经逐渐走入正轨。农村金融便民服务是银行主动扩展业务的重要举措,也是银行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起点。相信不断地改进和发展,我行的农村金融将会成为我行的利润的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 刘永华,中国农业银行互联网金融服务优化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

第10篇

【关键词】物联网;数据采集与传输;自动控制

1现有农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中国社会中,农业一直是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的一个民生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要想发展好农业,“三农问题”成为了一个必须要解决的矛盾节点。“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随着当今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技术以及人性化的农业系统能够更好的帮助农民解决许多劳作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升劳动的效率,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以及“三农“问题的解决。而现今物联网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已经相当成熟。结合具体的农业生产,我们考虑通过实现该生产模式中多个子农业系统的智能协调工作并配备上电脑端应用软件,来提高生产效率,节省劳动力,简化操作流程。

2关键技术

ZigBee通信协议:Zigbee是一种新兴的短距离、低速率的无线网络技术。主要用于近距离无线连接。它有自己的协议标准,在数千个微小的传感器之间相互协调实现通信。这些传感器只需要很少的能量,以接力的方式通过无线电波将数据从一个传感器传到另一个传感器,所以它们的通信效率非常高。Zigbee是一个由可多到65000个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十分类似现有的移动通信的CDMA网或GSM网。

3系统总体设计

3.1系统设计思路

针对系统控制的需求,考虑到系统内人员流动信号干扰等,综合考虑温室动态信息的采集处理与传输以及通信的可靠性,实现环境参数无死角、无盲采集和传送,实现对控制对象的精确无误的调节控制,并针对用户群体设计一个易操作、简单明了的应用服务端,故系统研制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安全性;②易操作性和可维护性;③灵活性和扩展性;④精确性和实时性;⑤先进性。本系统由三个终端节点,一个网络中心协调器,客户端主机组成。

3.2无线传感器节点硬件设计

ZigBee终端节点是智能化系统硬件的基本单元,需要具备环境因子采集、数据处理、无线通信等功能。农业上的具体应用下,此次设计的无线终端节点硬件设计重点考虑了低成本、低功耗、稳定、可靠等因素。三个终端节点分别安置在温室大棚、畜舍、沼气池子系统内,用于定时启动传感器采集环境因子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发动至网络中心协调器,网络中心协调器收集到三个终端节点采集的数据之后通过串口将三组数据逐一发送至协调器,三个ZigBee终端节点与协调器之间遵从ZigeBee协议进行数据的传输;而协调器通过有线串口通信方式将数据打包发送至客户端主机。

3.3本地客户端设计

客户端主机作为监控的中心,将协调器节点接收到的数据通过有线串口发送到本地主机并将数据存储到本地主机的后台数据库中和客户端上显示;通过上位机软件设置打开畜舍和温室之间通风口的阈值。连接远程服务器,将获取的数据通过Http协议发送至服务器,通过定时发送Http请求获取服务器端的命令。

3.4系统特点

温室控制从环境因素控制可分为:单因子控制和多因子综合控制。单因子控制就是在控制过程中只对某一因素进行控制调节,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这种控制技术比较简单,可操作性比较好,但是存在控制过程动态波动较大,控制逻辑冲突等问题,多因子综合控制是相对于单因子控制而言的,这种控制系统在考虑某一环境要素变化时还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变化情况,自动的做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能最大限度的优化环境组合条件,是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而在本系统内即采用,多因子综合控制:不仅考虑了CO2浓度同时还附加考虑了光照强度和温度等因素来调节系统到最佳状态。

4系统性能测试

4.1无线传感网络性能测试

系统上电后,中心节点的ZigBee模块作为协调器建立网络,采集节点的ZigBee模块作为终端节点搜索并加入网络;网络建立后,中心节点启动一个定时器,轮流向各个采集节点发送指令,采集节点接收到指令后利用携带的传感器采集数据并发送给中心节点,其余时刻采集节点处于休眠状态。中心节点收到所有采集节点发送的数据后,将这些数据通过有线串口发送至本地服务器。

4.2本地客户端性能测试

启动运行上位机软件后即进入等待接收数据状态,每来一组数据则调用相应事件接收数据,将数据存入本地数据库以便农户进行查询并通过因特网发送到远程服务器端。测试部署环境阈值,本软件响应速度快速能够满足系统需求。

5结论

第11篇

一、流程银行的基本特征

流程银行最早可以追溯到迈克尔・哈默的企业流程重塑理论,后引入银行业形成银行流程重塑理论,即“银行为了获取在成本、质量、反应速度等绩效方面的巨大改变,以流程为核心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流程银行通过重新构造银行的业务流程、组织流程、管理流程以及文化理念,促使资源配置、组织管理及经营目标专注于满足核心客户需求,颠覆性地改造原有的部门银行模式,形成以流程为核心的全新的银行模式,实现服务、效率、成本和风险四大维度的动态平衡。

二、河南农信流程银行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部门银行的思维模式长期主导着河南农信机构业务流程的设置,导致农信机构产品和服务的管理归属于不同的业务条线和职能部门,流程的设计是为了适应既有的组织框架和管理模式的需要。

河南农信机构现有流程从客户服务的角度来看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是服务流程以部门内控需要为导向,客户满意度不高。服务流程设计是以内部风险控制为导向的,部分业务流程中客户提供资料复杂,填写信息、签字及授权环节太多,流程冗长,效率不高,无法满足客户便捷、高效的需求,导致客户满意度不高。

2、是服务流程过于单一,不利于增强客户体验。部门间的职能分工没有面向客户,员工遇事总是从自己部门角度考虑问题,让领导满意,而很少考虑如何让顾客满意。这种以上级为导向,不是以顾客为导向的思想,最终会使网点失去更多的客户。

3、“官本位”思想一时难以改变,虽然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但把横贯组织内部的流程割裂成若干部分,很容易产生“各自为政”的现象,导致正常的业务流程在同级之间衔接困难,“金字塔”状的组织暴露出管理层次增加、信息传递扭曲、响应速度缓慢等习气,严重影响了组织对复杂多变市场的适应能力。

三、加快河南农信流程银行建设的建议

1、要以业务发展需求为核心梳理设计业务流程。要坚持业务流程体现客户需求,以客户满意度为衡量指标进行梳理设计,注重客户意见反馈,虚心征求客户建议,认真分析现有流程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和再造;坚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三农”为主阵地。是必须要考虑目前客户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选择空间弹性化的综合因素,要以客户为中心再造业务流程,从与客户最贴近、最敏感的环节切入,时刻围绕顾客价值考虑“客户想买什么”而不是“银行要卖什么”, 真正做到了解客户的需要和偏好,最终在市场末端和决策高端实施为客户“量体裁衣”且“一票直达”的业务和服务流程。

2、坚持业务流程体现价值创造,以价值贡献度为标准进行梳理设计,多角度权衡每项流程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贡献度,坚持从核心业务着手,将其作为流程优化再造的重点和突破口,要坚持业务流程体现财务成本核算和精细化管理,加强成本收入分析和核算,确保农信社流程银行建设不脱离实际,实现农信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3、要以各条线相互协调促进为目标构建流程银行组织体系,实现组织机构扁平化。纵向压缩管理层级,横向集成部门职责,减少部门间、层级间、岗位间的交接和协调活动,提升流程运转的效率;重新规划网点结构;构建梯次性网点结构,按照综合型和专业型网点相结合、销售型和服务型网点相结合、物理网点和自助型网点相结合的原则,部门银行的各版块之间之所以相互割裂、各自为政、部门主义观念较重,关键是协调机制不健全,没有把自己的职责使命定位于服务业务发展。要通过流程的连接和制衡,将各个部门统一于业务发展的主渠道上来,彻底根除以部门利益为重、相互推诿扯皮、自我分割封闭、不考虑业务发展的部门主义弊端,调动各个部门的力量,围绕业务凝聚合力,共同促进业务发展。按照矩阵结构形式进行垂直化、扁平化改造,加强业务管理活动的纵横作效果和组织效率。

流程银行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急于求成。河南农信在流程银行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整体设计、分步推进,通过连续性的改进,实现各项业务流程的整合与优化。只有切实解决了流程建设的问题,才能达到转型的根本目的,进而推进河南农信整体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明康.从部门银行到流程银行[Z].在“上海银行业首届合规年会(2006)”上的讲话稿.

第12篇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网点转型 服务营销

一、农村商业银行网点现状分析

(一)金融机构覆盖率较低

我国农村地区银行网点布局依然存在着空白区和薄弱环节,农村地区具有人口密度低、居住分散、市场化程度低等实际情况,在青岛市乃至全国,行政村中很少存在金融机构甚至空白,金融机构普遍存在于乡镇一级及以上,每个乡镇的有效金融机构(含金融便利店、代办站等)平均不足5个,而存在的金融机构如金融便利店或代办站等常以线路不通、网络不好为由拒绝受理业务。

(二)金融机构业务质量较低

由于农村地区的客户群体大多年纪较大、文化素质较低,他们对金融常识了解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存在金融便利店和代办站的客户群体不多,大量的客户群体挤压在乡镇上仅有的几个支行中,造成开立的低质量账户过多、低质量业务较多,因而造成账户成本较大、柜面压力较大、十分容易造成柜台排队、拥挤等现象。类似于普通存取款、定期存款转存等大量的低质量业务存在使得柜员无法为高端客户办理业务,造成了黄金客户的流失。

(三)网点服务功能单一

在农村中的银行网点尤其是农商银行及邮储银行网点,绝大多数属于支付结算型网点,低质量业务的占比过高及专业营销人员匮乏、服务产品单一、网点功能不全等等,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及理财产品等认可度及推广度较低,甚至银行卡推广普及度也不尽理想。客户对网银、理财等认知程度较低,认知的客户认可程度也普遍不高,加之营销能力的匮乏,造成了网银等重要空白凭证的积压,开立的网银也很快成为不动户。

二、农村商业银行转型的方向

(一)轻型化

银行网点的数量和质量体现出一家银行的竞争力,传统营业网点具有面积大、人员多、运营成本高等缺点,物理网点方面,应当从“大而全”转向“小而密”,提高银行网点的质量,增加自助渠道分流快速业务,使银行面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从而解放出更多的成本和人力,轻型银行应当具有面积小、人员少、成本低、业态灵活、多渠道融合等特点,使网点更容易凸显其营销功能。

(二)社区化

近几年,“社区银行”在国内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这一方面来自于美国富国银行的经营模式在金融危机中的优异表现;另一方面归因于面对愈加激烈的竞争。社区银行与社区居民联系紧密,为银行深度挖掘社区居民的金融需求,为开拓小微市场开拓了巨大的空间。由于我国城镇化率仍位于54%-60%的快速发展区间,未来城镇人口会进一步积聚,金融需求会不断增加,社区化具有贴近“社区”的人缘和地缘优势,可以为不同的人群“量体裁衣”。如为不同的客户群体提供理财咨询,为小微企业主提供金融便利等等。

(三)智能化

随着互联网、移动支付、大数据、社交网络等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极大的冲击了金融的支付、理财、渠道等银行业务,也促使了金融推进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革。面对全新的客户需求以及日趋激烈的同业竞争、与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各银行迫切需要通过智能化服务升级寻求精细化运作。通过网络技术、终端、大数据等分析提高客户营销精准度,以智能银行替代现有网点,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四)精细化

商业银行作为窗口服务行业,应当以客户为中心,网点应该改善内外环境,改进管理手段,对每一个管理内容和细节进行细致的规划和设计实施科学和严格的管理,控制、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创新管理能力实施产品策略多样化、客户管理精细化、日常管理精细化、队伍体系精细化,提高经营效益。

三、网点转型的思考与建议

(一)分流客户,提高快速业务处理效率

1.推进农村居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由于现阶段农村居民以老年群体居多,由于年龄及文化素质等原因,大多数居民对金融知识了解甚少,因而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低质量业务,类似于月月存电费、年年取利息等,这些低质量业务极大的增加了柜面压力。推进农村居民金融知识是一项系统工程常抓不懈,大力推进金融下乡,创新金融普及方式方法,细分教育群体,持续开展层次分明的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从根本上减轻低质量业务压力。

2.优化调整网点布局,持续推进村村通工程,打通金融最后一公里。优化网点布局,大力推进建设支行-二级支行-分理处-金融便利店(代办站)工作,优化支行、二级支行、分理处职能,将快速业务分流给金融便利店,促使村民办理快速存取款、定期、转存等快速业务足不出村,助力分理处及以上金融机构完成网点转型工作。优化网点布局,促使其根据地理位置、客户群体等明确网点职能定位,做具有全面金融服务能力、完成对公对私营销的全功能综合型网点或办理结算服务个人金融零售业务多功能普通型网点或其他特性性网点。

3.推进自助机具升级,全力打造智慧银行。

(二)推进中间业务,提高客户粘性

在目前的商业银行竞争中,农村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起步晚、发展慢,品种少、收益低。加之体制较为落后、业务管理不规范、重视程度不够、人才保障体系跟不上,严重制约了农村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发展。在已开展的中间业务中以汇兑、代收付、银行卡业务居多,对于代客理财、代销保险、基金等高附加值中间业务开展较少。在网点转型中,支行行长、会计主管等应当提高对中间业务的重视程度,增强柜员的营销意识,鼓励柜员营销高附加值中间业务产品。

(三)抓取高端客户,打好资金保卫战

银行业的竞争的“战火”早已蔓延出其传统领域,银行之间的竞争重点在于高端客户的竞争,二八定律告诉我们,80%的利润是由20%的高端客户创造的,只有赢得了客户的满意度,留得住高端客户,才赢得了银行间的竞争。如何策反吸引新的高端客户,留得住老高端客户是银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银行应当组建专业的客户经理团队,以客户为中心,了解客户的需求,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客户进行专业的评价从而进行细分,根据不同的需求量身定做经营方案,提供差化、个性化服务。针对高端客户大力推广银行的白金卡或钻石卡,为其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完善员工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