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0 17:35: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银行行业趋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金融时报》1月10日报道,2017年1月9日,一则北京中关村银行(筹)招聘信息出现在某大行软件开发部门员工微信群聊中,引起广泛关注。据记者了解,此前,该部门一负责人已跳槽至中关村银行。记者查询公开资料后发现,除黄浩外,天津金城银行行长吴小平此前为中信银行上海分行行长;上海华瑞银行行长朱韬此前是中行苏州分行行长;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行长李南青曾供职于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温州民商银行行长侯年东此前曾担任工行温州分行行长。除商业银行外,政策性银行也在被挖角。开业一年后,我国首批正式开业的民营银行迎来了首位女董事长――曾任职于中国进出口银行浙江省分行行长的陈筱敏。陈筱敏也是继原进出口银行副行长曹彤后第二位跳槽至民营银行的重量级人物。
点评:随着民营银行扩张,或出现新一轮“抢人”热潮。据悉,截至2016年12月31日,银监会已相继批准重庆富民银行、四川新网银行、湖南三湘银行、安徽新安银行、福建华通银行、武汉众邦银行、江苏苏宁银行、威海蓝海银行、吉林亿联银行、辽宁振兴银行、北京中关村银行、梅州客商银行12家民营银行筹建。其中开业的仅3家。根据监管部门“批复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筹建工作”的要求,这也就意味着,其余9家民营银行必须在今年6月份前完成招聘计划,挖角或将出现白热化趋势。
民营银行能抢到人,薪酬福利方面是重要因素,很多民营银行能为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与传统银行相比,民营银行薪酬方面的优势明显,如现有年薪20万元左右,跳槽后能达到翻倍。除工资外,一些民营银行还给出股权或期权的奖励。目前,传统商业银行实施股权激励的银行仍是少数,这也令民营银行的股权激励策略更具吸引力。
毫无疑问,民营银行的挖角加速了传统银行人才的流失,从短期看,这对传统银行或许不利。但是从长远看,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民营银行“抢人”倒逼传统银行加快薪酬改革步伐,比如加快为各类金融人才量身定制一整套保障和激励机制等。另一方面,金融人才市场充分竞争对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也有好处,在民营银行,一些高管将被赋予较高的自,这将有助于他们实现职业理想;而对于员工而言,畅通的晋升通道,能让其中的部分人在短期内存在升职的可能,从而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的目的。
邮储银行上线国内首个区块链资产托管系统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正在从“纸上谈兵”进入到业务实践。1月1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联合IBM(中国)有限公司推出基于区块链的资产托管系统。这是中国银行业首次将区块链技术公开应用于银行核心业务实践。邮储银行方面介绍,这一系统在真实的业务环境中已经顺利执行了上百笔交易。通过与IBM的合作,邮储银行采用超级账本架构将区块链技术成功应用于真实的生产环境。
互联网金融监管首提技术驱动
《21世纪经济报道》1月10日消息,关于创新互联网金融监管,监管部门日前首度提出应树立技术驱动型监管的思维。一是重点关注金融企业持续运营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二是关注企业的技术基础设施监管;三是关注企业其他技术风险。
在当今世界金融证券化、一体化发展趋势的格局下,完全隔离资本与货币两个市场,只会严重束缚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窒息我国年轻的保险业和证券业,不利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积极培育和健康发展。要改变现有的两难局面,必须在分业经营的模式框架下,积极探索行业合作的有效途径。
一、市场竞争促使银行业与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合作
目前,由于受分业经营制度的约束,传统的银行业务相对萎缩,而我国银行业仍以传统的存贷业务为主,中间业务还没有成为银行利润的主体。同时,许多外资银行原来实行的就是混业经营,且外资银行业务经营主要集中在低风险、低成本、高利润的中间业务及外汇业务上。我国的《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中,也允许外资银行从事外币投资业务,于是许多外资银行在华经营时会继续实行混业经营,这就形成了在华外资银行的混业经营与中资银行的分业经营的格局。在竞争力上的差别表现为:混业经营能为客户提供较全面的服务;混业经营能加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将各种金融业务进行有效的组合,从而大大降低成本。随着可以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增加,国内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将逐渐增大,加之外资银行相对国内金融机构而言,其具有规模经济和多元化经营的优势,这更是国内金融机构难以比拟的。
我国的银行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生存空间的延续,必然需要金融创新,大胆探索行业合作。我国银行业在进行行业合作后,不仅获得了资金积累、增加了存款,还给国内银行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国内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在互相、互相服务当中扩大了业务量,尤其是中间业务收入这一块。同时,国内银行还可以在合作过程中分享券商和保险公司的信息资源,这就使得我国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等金融各行业之间的依存关系越来越强。可见,加快发展行业合作是提高我国金融业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二、资本市场的发展推动了金融行业合作
近几年来,国内经济在积极进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国有经济进一步缩减,私有经济、民营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这些经济实体规模相对较小、经营灵活,在资金运作方面越来越注重直接投融资,加上国内经济发展呈现的高科技化趋势,其带来的高风险性也需要风险投资,而不是传统的银行贷款。产业经济的成长和转型,促使我国资本市场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得到了超常的发展,并对国内银行的业务全能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一些原来依靠银行贷款解决长期资金需求的优质企业也开始转向资本市场筹资,银行的负债规模、资本结构和客户结构因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因此,我国银行业迫切要求与相关的金融机构进行行业合作。另外,银行、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都是稳定和规范的市场主体,是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没有这些机构投资者的参与,光靠散户投资者支撑的资本市场是没有多大的发展前途的。
三、金融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加速了行业合作的进程
顺应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加入WTO的中国金融市场终将全面开放,为适应金融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我国金融业必须深化改革、不断探索行业合作的新途径。
分业经营同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存在一定的矛盾,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分业经营限制了我国金融新产品的开发和新业务的开展;②分业经营限制了我国金融机构跨行业的并购,而金融创新和跨行业合并是提高我国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法宝。
我国金融业开放以后,且不说到国际市场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进行竞争,就是在我们自己的国土上,外资金融机构能够利用新型金融工具提供多方面的服务,而我国金融机构由于实行分业经营,明显缺乏优势。因为这些新的金融产品都是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交叉融合的结果,是三种行业的杂交产品。例如,我国银行为了开拓除存贷利差收入之外的新的利润来源,除了进行表内业务的创新之外,更重要的是开展表外业务,而表外业务多是与证券业、保险业的衍生金融产品相关。比如:保险证券化就是根据不同的保险险种,借助股票、债券、衍生金融工具等将保险业务同证券业务结合起来的过程;资产证券化也需要多个金融机构提供配套性金融服务。这在分业经营的条件下是很难做到的,我们必须对这方面进行调整,才可以提高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业的并购风起云涌,跨行业兼并浪潮迭起,主要原因是对全球金融业竞争中的规模优势的认同。通过并购,国际银行业越来越多地涉及证券、保险和共同基金管理,如巴黎国民银行对百富勤证券公司部分资产的收购开始涉及亚洲资本市场;同旅行者集团合并形成的花旗集团,其业务广泛涉及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业等领域。再如1998年12月,德意志银行收购信孚银行,主要是为了扩大规模,占领市场,优势互补,实现协同收益。而在我国的几大银行中,仅有中国银行的国际化程度较高,但与国际大银行相比,它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为了提高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可避免地要扩大业务范围,走行业并购之路,但分业经营制度限制了我国跨行业并购。
分业经营在WTO的框架下容易引起服务贸易摩擦。我国加入WTO后,如果仍然坚持分业经营,服务贸易摩擦是难以幸免的。以银行为例,进入我国的外资银行大多在其母国实行的是混业经营,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将面临两难选择:如果它们在华享受“国民待遇”——不能从事证券、保险和信托业务,那么按照对等互惠原则,国内银行在它们的国家也不能经营这些业务,就不能与其他国家的银行在该国公平地竞争,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必将大大被削弱。如果允许外资银行在我国经营证券、保险和信托业务,那么对国内银行是不公平的。外资银行在这种情况下就享受了“超国民待遇”,这必将影响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创造条件促进我国金融业的行业合作。
四、金融行业的具体实践加快了行业合作的发展
自1999年下半年以来,金融业的管理层逐步推出一系列以市场深化和放松管制为基调的改革措施。比如:保险资金(资产总额为5%)和三类企业可以间接或直接投资股市;证券公司可以从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按净资产的一定比率拆借资金,可以进行股票质押贷款,还可以直接上市融资。2000年初,央行与证监会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以自营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券作抵押,向商业银行贷款。2001年,中国保监会又批准平安等4家保险公司入市购买证券及证券基金的比率从1999年底总资产的5%提升至10%。无论是保险资金或其他形式的资金进入货币市场,还是券商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货币市场,都预示着行业合作巨大的发展前景。
近几年来,我国金融机构资源整合与并购重组接连不断,先有光大集团入主申银万国证券公司,形成以银行、证券、保险和资产管理为支柱产业的金融集团;之后中国工商银行收购香港友联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与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达成全方位合作协议以及新近成立的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这些资源整合与并购重组过程,为我国金融业在分业经营的框架下进行行业合作提供了大量的实践基础,也有助于完善我国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
严峻的市场环境要求银行进行根本的转型,从交易银行、财富管理和消费信贷、中小企业信贷等高潜力业务中获得盈利
从中报数据来看,国有大行的零售业务占比高于股份制银行。是以这一轮零售银行转型,对股份制银行更有迫切性
在麦肯锡看来,零售银行突破高资金成本困局的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做卓越的“交易银行”;二是做卓越的“高收益信贷银行”
要想在竞争中获胜,银行要不断开发新产品,还要积极介入新领域
只有以客户为导向的、具备差异化竞争能力和卓越的组织执行力的新一代银行,才能成为中国零售银行业下个十年的赢家。
在利率市场化的大势所趋和互联网金融冲击的作用下,中国银行业的资金成本水涨船高。未来,这一困局将持续困扰银行业。
雪上加霜的是,在经济下行周期,企业的信用风险在加大,各地企业破产的消息不绝于耳。银行以公司业务为重心的经营模式遭遇重大挑战,尤其是近年来,很多银行大力发展的小微信贷,坏账风险加大。严峻的市场环境要求银行进行根本的转型。
事实上,国内银行家们已经认识到了转型的迫切。平安银行行长邵平此前曾表示,利率市场化后,要想生存发展,必须实现差异化,形成自己的商业模式,未来3-5年将是商业银行经营分化的转折点。
未来的出路在哪里?业界已成共识:“得零售业务者,得天下,得未来。”原招商银行行长,现任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执行理事长、永隆银行董事长马蔚华说,在当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商业银行中,零售银行业务的比重通常都在50%以上。零售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增长点。
有鉴于此,以零售业务转型为重点,各家商业银行纷纷构建“大零售”的发展格局。大零售体现了银行由产品导向向客户导向的转变,意味着银行对现有资源的高效整合,对业务格局的重新构建,为个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化服务。
虽然转型已经是势不可挡,过去也出现过几家成功者,但是对中国的银行家来说,由于要在巨大的短期业务压力――尤其是存款指标压力下――进行战略转型,犹如给高速奔驰的赛车换轮胎,对于任何组织都是一个巨大挑战。
面对这样的挑战,“选手”们必须不断自问:新一轮零售银行业务转型的重点在哪里?银行构建的“大零售”究竟大在何处?银行零售业务将走向何方?
重重困局压顶
尽管银行盈利能力尚好,每年的增长幅度仍然是所有行业中令人羡慕的,但是由于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导致的存款流失、资金成本上升成为其不可回避的问题,经营压力与日俱增。
《投资者报》记者注意到,自2012年央行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后,银行存款成本就明显上升。
麦肯锡在7月份推出的《2014年中国零售银行转型趋势及发展动态》的报告显示,在央行基准存款利率稳中有降的情况下,银行的平均存款成本自2010年以来的1.38%上升到了2014年上半年的2.1%,上涨超过了70个基点。同时,体现市场实际利率水平的中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利率也迅速攀升。2010年,银行理财的平均利率仅有2.5%,到今年上半年上升到了5.3%,上升幅度高达112%。
银行不仅面临资金成本高企的局面,而且还面临存款大搬家的窘境。央行数据显示,今年8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080亿元,同比少增699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2305亿元。此前7月,国内人民币存款已经大幅减少1.98万亿元,同比多减1.73万亿元。
存款大搬家的成因复杂,但各类“宝宝”、P2P互联网金融这些新金融形态对资金的大挪移作用不可忽视。其中,各类“宝宝”对活期存款的冲击显而易见,央行上海总部数据显示,受互联网理财直接冲击的活期存款下滑幅度最大。尽管余额宝等收益率已将近“破4”,但各类理财“宝宝”争相出世,形式也从单一挂钩货币基金进化出更多版本,主要涵盖货币基金、保险、票据等,受到了广大民众的青睐。
近期最热的P2P,由于平均综合利率超过20%,给投资人的回报相当可观,其规模不断膨胀,也分流了不少储户资金。
过去5年中,尽管国内银行大多完成了零售专业化、条线化管理,并实施了多次转型,但是由于存贷款利差仍然是银行的立身之本和最重要的利润来源,银行对于储蓄的追求非但没有减弱,反而越来越厉害。此次利率市场化的冲击,将会动摇银行最重要的收入大树,银行背负压力重大。
除了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金融脱媒的进程也对银行产生了重大冲击。
金融脱媒,就是社会融资可以通过银行以外的途径进行,比如债券、私募、融资租赁等,在满足不同层次融资需求的同时促进融资体系的多元化。目前银行信贷在社会总体融资规模中的比重已经开始逐步下降。去年一季度,人民币信贷占社会融资总额的比重达到了历史最低为44.7%。
在本轮金融改革中,银行还将受到民营资本的冲击。继石化、铁路、通信之后,银行有望成为下一个面向民营资本开放的行业。当前,首批三家民营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和天津金城银行正在筹备中。按照筹备期推测,这三家银行有望于明年初开业。
麦肯锡预计,未来10年整个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将受到很大的冲击。到2020年,中国银行业的平均客户资产回报率将受到显著压缩,由2012年的2.3%下降到1.7%。与之相对应,零售银行的整体利润率也会面临挑战,与2012年约2.5%的水平相比,平均客户资产回报率可能在2020年下降到1.7%。
股份制银行领头转型
对国内银行而言,批发业务一直是主体业务,通常占到整个业务收入的五成以上,而零售业务一直是短板,不但占比小,产品和服务的种类也相当单一。在向零售业务倾斜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了一些成功的先行者。在已经披露数据的上市银行中报中,招商银行的零售利润占比为37.58%,领跑同业。
耐人寻味的是,从中报数据来看,零售业务收入占比排名前列的是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光大银行、中国银行,分别是35.8%、35.27%、34.83%、30.49%以及30.28%。股份制银行零售业务占比多数低于30%,也就是说国有大行的零售业务占比高于股份制银行。因此,这一轮零售银行转型,对股份制银行更迫切。
股份制银行中,北京银行上半年零售业务收入增长最快,达到29%。据记者了解,新一轮北京银行组织架构调整,遵循了大批发、大零售、大资管的思路,将北京银行前台利润中心整合为公司、零售、金融市场、直销银行等四个业务总部。
构建“大零售”平台服务能力依然最为关键,物理渠道和电子渠道的整合,金融产品的交叉销售、线上线下的一体化,依然是北京银行大零售战略的课题所在。
其次是民生银行,上半年零售业务收入增长了26%。民生银行一度以深耕小微业务成为银行这一领域发展的领头羊,2012年曾超过招行。但是新形势逼人,民生银行如今重心重回零售业务。
今年6月10日的股东大会上,民生银行行长洪崎表示,该行战略重心将转移到零售业务,包括高端的私人银行业务。洪崎指出,民生银行在高速发展期,将战略重心转向“两小”(即小区金融和小微金融),将公司业务做事业部改革,如今从小微业务又转移到零售业务,都是为了应对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
平安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等股份制银行虽然没有公布零售业务的总体收入,但是其个人存贷款、银行卡业务、财富管理、私人银行以及其他服务增长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总资产规模已近4万亿元的浦发银行,正处于从中小型银行迈向大型银行的关键阶段,而传统弱项“零售”的改善,被认为是其战略布局的下一步。
此前在9月9日上交所举办的中期业绩会议上,浦发银行行长朱玉辰就曾对零售业务结构做出设想:“我们的目标是优化对公、资金、零售三大业务结构,使三者比例从70:15:15左右逐步调整为60:20:20。今年上半年,这一比例已经初步优化为65:16:19。
值得一提的是,在浦发银行的零售战略布局里,计划将小微业务纳入进来,实现与零售业务的交叉销售。
曾以对公业务见长的中信银行,从2013年就提出零售战略转型,目前已经初见成效,如推出全新的家庭财富管理体系;布局首家零售旗舰店;与我爱我家、链家地产和庞大汽贸集团合作进军消费金融;小企业金融部68家专业支行的改造计划等等。
中信银行零售银行践行的策略是以“家庭财富实际控制人”为业务切入点,采用“双延”策略,延续经营现有的“两卡一金”,即女性、老年和出国金融三个客户群,并逐步延展经营白领、中小企业主、职业经理人等贡献度高的客户群,推进零售渠道建设和整合。
中信银行行长李庆萍认为,零售业务是当年投入两年后才有产出,而不是今年投入今年就会产出,但是一旦产出就会如源源流水。
从民生银行副行长转战平安银行行长的邵平也表达了平安银行将主要发力零售业务的战略意图。他说,逆周期的消费领域发展势头持续,在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中,零售业务已经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的“必争之地”。
平安银行的市场定位是衣、食、住、行、玩等消费领域,消费领域是抗周期行业,将会持续发展,会给其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两条道路破局
现在,零售业务已成“兵家必争之地”,但是,进入这一领域,就能解决令银行头痛的利率市场化后收益下降的难题吗?
答案并不十分肯定。有市场人士以理财产品为例说,虽然财务报表因此好看,但目前的理财产品只是把贷款变成表外资产,把贷款收益变成了银行的手续费和客户收益。对于银行来说,打造零售业务,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例如靠财富管理,而不是简单的销售银行理财。
麦肯锡表示,从国际经验来看,零售银行突破高资金成本困局的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做卓越的“交易银行”,打造优异的交易结算平台和客户体验,强化类产品的交叉销售,提升客户黏度拉动客户与银行建立主办银行关系,通过交易结算业务带来的资金沉淀,降低平均资金成本,通过产品产生的中间业务,弥补利差收益的萎缩。在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的今天,真正优秀的交易银行必须拥有体验优越、功能强大的电子银行渠道,并做到电子渠道和物理渠道的无缝衔接整合。
二是做卓越的“高收益信贷银行”,以优秀的零售信贷产品拉动和绑定客户,并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不断优化贷款结构,提升贷款收益,弥补资金成本高涨带来的盈利压力。的确,这两个业务领域,即现金管理/财富管理和零售及中小企业贷款,将成为未来10年中国零售银行业收入的增长引擎。只有主动捕捉这两大机会,做好客户的深耕和价值的挖掘,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胜出。
靠创新产品取胜
解决了道路的问题,就需要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了。
在零售业务竞争中,银行卡业务是重中之重,通过收取逾期罚金、循环利息以及年费,银行卡业务能够获得远远高于传统业务的利息收入和中间业务的收入。
如今各大银行在银行卡业务上也是促销花样繁多。例如最近热门的话题――京津冀一体化,多家银行也瞄准机遇推出了“大同城”金融服务。记者了解到,不少银行都成立了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关的部门,专门研究如何整合京津冀三地的业务资源,推动三地“同城”业务融合发展。
华夏银行在总行的协调下,京津冀三地的客户依托一张银行卡――华夏京津冀协同卡就可在异地存款、取款、转账等方面享受同城待遇,不收取手续费。以这张卡为载体,华夏银行力图为京、津、冀三地的客户打造“大同城”金融服务圈,即三地的异地客户可以享受到与同城客户完全相同的金融服务。同时,华夏银行还提出将于年内实现京津冀三地异地个人贷款。
建设银行则与多部门合作,顺势推出了“京津冀旅游一卡通”,不仅便利了游客在餐饮、住宿、交通、购物等方面的消费结算,也大大提升了银行的金融服务。
而为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银行也推出了类似余额宝的“宝宝”类产品。最新进军“宝宝”军团的是渤海银行,新推出的“添金宝”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该产品是与诺安基金合作推出的,也是一分钱起购、无快速取现限额、申购赎回全自动,可直接在ATM机上取现和POS机消费。
加上渤海银行,目前推出“宝宝”的银行已有10家,其他几家分别是工行“薪金宝”、中行“活期宝”、交行“快溢通”、平安银行“平安盈”、兴业银行“掌柜钱包”、民生银行“如意宝”、中信银行“薪金宝”、广发银行“智能金账户”等。
除了新产品,还要进一步介入新领域。
在零售银行中,财富管理、消费信贷和小微企业业务将引领零售银行收入增长,到2020年占零售银行总收入超过70%。波士顿咨询公司认为,未来几年内,消费信贷将成为另一个竞争激烈的重点创新领域。预计中国消费信贷市场将呈现爆炸式增长。去年,中国消费贷款余额(包括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分期付款以及其他一般性消费贷款)规模约13万亿元,其中一般性消费贷款规模为0.4万亿元。尽管目前在银行信贷规模里仅占到3%,但是未来发展空间巨大,预计到2017年,国内消费贷款余额将增长至30万亿-40万亿,一般性消费贷款余额将达到约3万亿-4万亿元。
诸多新型零售银行初见成效
和产品同样重要的,是对客户的服务。虽然零售银行转型有多种可能性,但无论定位和战略选择如何,要想得到客户的认同,银行零售业务必须以客户为导向谋划转型发展。
社区银行由于能够在物理上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金融服务问题,且立足居民金融需求提供服务,不仅成为商业银行大量低成本资金的有力“抓手”,还是零售业务转型的重要战场。
社区银行的概念来自美国等金融发达的西方国家,凡是资产规模较小、主要为经营区域内中小企业和居民家庭服务的地方性小型商业银行,都可称之为社区银行。目前,这一形态已成为监管部门大力倡导的发展方向。去年12月,银监会发文,明确表示支持社区银行发展,并简化了社区支行的审批流程。
如今各大银行都积极尝试,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等多家银行的社区银行业务已经初见成效。以国内最早践行社区银行的民生银行为例,它提出了“3年1万家”的规划目标。
社区银行目前已经给银行带来利润。民生银行行长助理林云山曾表示,在社区银行的拉动下,今年以来民生银行个人客户数量增长21%,到年底有可能增长超过40%,这将是民生银行历史上增长态势最好的一年。
不过,国内的社区银行目前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首先,此类银行缺少对不同社区以及服务群体的进一步细分和差异化对待,也没有建立客户细分服务必需的内部系统保障;其次,国内社区银行的业态较为单一;再者,社区银行的销售仍为普通银行的产品和服务,与传统银行网点相比并不具备差异化优势。根据国际最佳实践,真正的社区银行应该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而不仅仅是传统银行的“网点进社区”。
相比于社区银行,构建数字化金融服务体系则突破了银行网点服务物理上的限制。
正如大家所看到的,中国的数字化进程十分迅速。2007年到2012年期间,中国互联网渗透率已从16%逐步增至42%,预计到2016年中国互联网用户将突破7.3亿。这一趋势现在已经迅速蔓延到数字化金融领域。
银行服务借力数字化金融,首先从建设让用户有良好体验的渠道开始,在这方面,股份制银行走到了前面。去年7月份,艾瑞的《中国网上银行年度监测报告》数据显示,股份制银行电子替代率普遍达到80%,高于国有银行水平。
在电子渠道的建设上,目前已形成普遍的趋势是构建涵盖移动银行、移动支付、移动电子商务、移动数据与信息服务的综合服务体系,加强与电商、第三方支付机构及电信运营商合作,打造以“金融+电商+社交”的在线金融生态圈。
银行打造强势零售业务,除了渠道上需要接触网络外,业务上也频频触网,例如直销银行的设立。
2014年以来,设立直销银行的热潮逐渐升温。截至目前,已有11家银行上线直销银行,包括民生银行、华润银行、兴业银行、南京银行、包商银行、重庆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平安银行、南粤银行等。业内人士称,到明年年中,直销银行数量或将超过30家。
直销银行是互联网时代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银行运作模式。在这一经营模式下,银行没有营业网点,不发放实体银行卡,客户主要通过电脑、电子邮件、手机、电话等远程渠道获取银行产品和服务。由于没有网点经营费用,直销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存贷款价格及更低的手续费。
最典型的是民生银行,今年2月正式推出国内首家直销银行。经过半年的发展,民生直销银行的客户数已突破100万,资产保有量超180亿元。
《投资者报》统计发现,16家上市行354名高管共赚得4亿元(税前,下同)的薪酬,平均每位高管有116万元。
在银行不断喊缺钱、制造再融资潮的环境下,不少银行高管的薪酬却是不断上涨,其中兴业银行和工行高管薪酬的涨幅还超过了净利润的同期涨幅。
兴业银行大涨45%
房地产调控、提高监管标准,使得各银行资本金日益捉襟见肘,银行使出各种办法补充资本金。发债、资本市场圈钱等方式发挥到极致。
《投资者报》记者粗略统计,去年银行再融资规模超5000亿元,仅工中建交四家国有大行去年再融资计划就高达2644亿元。而今年伊始,资本市场还未缓过气,不少上市行又开始抛出新一轮再融资计划,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银行再融资计划规模已达3000亿元。
但是资本金告急不影响银行高管薪酬上涨,2010年银行高管薪酬上涨了3%,因农行和光大上市,无可比数据,未列入计算。
13家上市行中,9家高管薪酬都呈上涨趋势,分别是兴业、工行、华夏、招行、交通、中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和中信,其中兴业银行涨幅最高,涨幅竟然高达45%。2009年兴业银行高管薪酬总计为1973万元,2010年涨至2858万元。这一涨幅甚至超过了该行2010年的利润增幅,该行2010年实现净利润185.21亿元,同比增长39%,高管薪酬涨幅比净利润增长还要高出6个百分点。
高管薪酬涨幅超过净利润增幅的还有工行,工行2010年净利润增长28%,高管薪酬增长了32%,高出4个百分点。
此外,涨幅在20%以上的银行还有华夏和招行,分别是22%和21.6%。
有4家银行的高管薪酬2010年下降,深发展下降最多,降幅达31%,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深发展是节约资本,主要在于两点:一是从去年开始至今正忙于“平深恋”,薪酬设计需多方考虑,二是“天价”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法兰克・纽曼的离任,直接拉低了深发展高管的总薪酬。
另外3家银行也是略降。具体情况是,建行下降5%、民生下降3%、宁波银行下降2%。
民生总额居首
位列高管薪酬总额前5位的银行分别是民生、中信、招行、北京银行和深发展。去年前5位也是这5家银行,只是次序发生微调。深发展由去年的第2落到第5,中信、招行和北京银行名次各进一位。
在去年的高管薪酬总额榜中,民生银行就以7039万元冠居上市行之首,今年尽管民生高管薪酬整体微降3%,但绝对值依然位列榜首,30位高管薪酬总额为6829万元,平均高管薪酬水平为228万元。处于第二名的中信银行22位高管薪酬总额为4687万元,平均水平为213万元,比民生的平均水平低15万元。
而同期两行的净利润水平却与薪酬水平相反,民生2010年实现净利润176亿元,同比增幅45%,中信2010年则实现净利润215亿元,同比增幅50%,无论绝对值还是相对值,民生净利润指标都要稍逊中信。
从现有数据来看,国有行次序排列靠后,但仅依据此现在还不能说股份制行和城商行比国有行高管薪酬高。
“有国企背景的银行年报的薪酬数据并不是最终数据,有一部分薪酬要经过国家相关部门审核完成后才能。”东海证券研究员李文告诉记者。目前工农中建交这五大行和光大、浦发都尚未披露完整数据,在其完补充公告后,这几家银行高管薪酬的真实面貌就能得以展现。
在16家上市行的354名高管中,2010年薪酬排在前10名的分别是深发展董事长肖遂宁、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和行长洪崎、中行信贷风险总监詹伟坚、民生银行监事会主席乔志敏、宁波银行副行长邱少众、民生银行副行长梁玉堂、深发展行长理查德?杰克逊、招行行长马蔚华和深发展副行长胡跃飞。
“大当家”薪资普遍较高
各行各业,“大当家”们薪资水平通常都比较高。
《投资者报》对比了除农行、光大、浦发之外的13家银行“大当家”(包括董事长和行长)们薪酬涨幅情况,多数涨幅在10%上下。
这里首先要特别提一下深发展现任董事长肖遂宁和行长理查德?杰克逊的对比依据,肖遂宁2009年时任行长,薪酬为486万元,2010年接任法兰克?纽曼职位任董事长后,薪酬涨至825万元,但我们这里对比的是针对职位的薪酬涨幅,不是个人职位升降薪酬涨幅,所以肖遂宁薪酬对比基础是前任的薪酬水平,理查德?杰克逊对比基础则是2009年肖遂宁任行长时的薪酬。
由此对比可以看出,在银行业内任职的“外脑”高管薪资水平比国内同级别高管高很多,撇开肖遂宁和理查德?杰克逊的名字,我们可以说:“深发展2010年董事长薪酬比2009年下降了52%,行长薪酬却比2009年增长了14%。”这一变化也恰恰是2010年深发展整体高管薪酬下降的原因。
“招行业绩超预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成本收入比下降、生息资产规模扩张和净息差(NIM)反弹。”宏源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张继袖说。
数据背后,是招行为了控制成本而奉行的贯穿全行的“节俭经营文化”。上半年,招行奉行“零增长”人力战略:有“出”才有“进”。只有在员工离职的情况下,外部的求职者才有机会进入招行。
“虽然员工数量严格控制,但是网点扩张的步伐并没有停下来。”招行某分行行长表示。上半年,招行新增的分行级营业机构就有10家。
“节俭经营”所能带来的业绩释放是一次性的。“相比二次转型的其他目标,节俭经营降低成本收入比是最容易做到的。招行把好做的事情先做了,下半年要想释放同样靓丽的业绩就没这么容易了。”某银行业研究员表示。
成本收入比下降
上半年,中报业绩显示,招行净利润同比增长59.80%,而同一日公布业绩的交通银行(SH.601328,HK.3328)净利润同比增长为30.39%。
其中,成本收入相比2009年末下降7.33%至35%,拉动净利润增长23.61个百分点;生息资产规模,即贷款规模相比2009年末增长16.1%,拉动净利润增长22个百分点;净息差(NIM,未年化)拉动净利润增长17.03个百分点;手续费收入增速32.3%,拉动净利润增长6.6个百分点。
对利润超预期增长贡献最大的是成本收入比的下降。
“考虑到下半年监管当局对省级以下二线城市的新设网点放松,招行每年有近100个网点的扩张速度,招募员工及网店费用相应较高。我们判断下半年成本收入比继续下降的空间不大。”中信证券银行业研究员朱琰说。
也就是说,成本收入下降比对净利润的正向贡献在2010年终业绩中将很难持续。2010年上半年,马蔚华倡导的节俭经营氛围贯穿全行,在业务费用和员工福利等多方面加大了费用管控力度。
招行某客户经理表示,2009年的优秀客户经理出国旅行已经改成了省内旅游。而记者在苏州小贷中心采访时也了解到,2010年为了压缩成本,招行控制了新增员工的名额。
在存款业务增速需大幅提高的压力下,下半年如此低的成本收入比是有其瓶颈的。
招行某分行零售银行负责人表示,上半年该分行存款增幅相比2009年末仅为5%,远低于历史平均水平。中报显示,截至6月30日,招行全行新增存款相比年初仅增加了8.97%,低于行业平均4.6个百分点。
“业务经费的压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存款增量。”上述负责人表示,“其他各家银行在拉存款上都加大了投入,比较明显的像民生银行送米送油、农业银行存款免部分房贷利息等等。
存贷比的压力将是招行下半年资产业务扩张的又一道“红线”。截至6月30日,招行人民币业务贷存比为73.75%,已经接近75%的监管红线。
“存款的缓慢增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招行总资产的扩张速度。”国泰君安银行业研究员伍永刚表示。
上述零售银行负责人说:“下半年,贷款拉动型存款减缓的趋势不会发生逆转,储蓄存款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多。招行存款业务的费用必须要放开,不然无法支持下半年资产业务的扩张。”
精细考核
2010年,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提出未来3~5年的“二次转型”目标被正式提上日程:降低资本消耗、提高贷款定价、控制运营成本、增加价值客户以及确保风险可控。
除去上半年已经做得很好的“控制运营成本”,“降低资本消耗”则需要细致的工具支撑。“降低资本消耗的核心在于提高资本的运用效率。”招商银行公司银行部总经理张健说。
“我们都讲以客户为核心,提高营销能力,管理能力,但是实际上它是需要工具的,需要系统支撑,对于40万客户,几千个客户经理,几百个团队,没有一个强大的IT系统作为工具,无论是提高资本使用效率还是以客户为中心的精准营销,都是浮于表面的。”张健对记者表示。
二次转型要求变规模导向为价值导向,实际是管理方法的提升和改革。
上半年,招行在零售银行和公司银行业务前线进行了绩效考核指标改革,通过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的相关指标引入绩效考核的“筐”里来贯彻精细化的资本管理。
CRM系统是一个贯穿全行的IT系统。在CRM系统正式上线之前,银行客户的数据是分散于前、中、后台的各个业务流程的。在CRM系统建立之后,原本分散的客户数据和操作记录都集中起来,并且通过系统分析工具,可以清楚计算出每一个客户的价值贡献和资本占用情况等。
“系统的全行上线是在2009年6月,今年我们正式将CRM系统中的资本量化指标引入绩效考核。”招行公司银行部某中层表示。
在新增的绩效考核框中,“价值客户”数量成为重要的考核依据。按照公司银行部内部的指标,年利润贡献在10万元以上的客户被称作“价值客户”。公司银行部目标是在3年之内实现“价值客户”倍增计划。
引入精细化的绩效考核指标是完成二次转型的基础性工作。相比控制运营成本,降低资本消耗是更长远的工作。
招行现在所做的是,首先算清楚资本消耗,能够实现从分行、支行到单个客户经理的精细化资本管理。对此,CRM系统能够精细到每一个客户所消耗的资本和成本,“目前做到这么精细管理的银行并不多。”张健说。
应对利率市场化
上半年,招行零售银行取得税前利润42.26亿元,占总营业利润的24.82%;公司银行业务税前利润126.83亿元,占总营业利润的74.47%。同口径比较,2010年上半年零售银行占全行营业利润的比例同比提高了67%。
为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公司业务和零售业务的比例调整,也是招行二次转型的调整内容。
根据招行测算,如果利率市场化,有20%~30%的客户有较大的议价能力,利率市场化之后这部分客户的贷款利率可能在现行利率的基础上再降15%~20%。所以,招行希望零售业务和中小企业信贷占比能够多一点,对公业务大客户的占比能够少一点,这样一旦利率市场化,对招行的冲击小一点。
张健说:“金融危机减慢了利率市场化的趋势,但是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必然的方向。”
在这样的逻辑基础下,2010年中报,招行零售银行终于一改2009年“70%的贷款是住房按揭贷款,30%是个人经营性贷款和消费贷款,而后者却贡献了个人银行利润的70%”的格局。2010年上半年,招行新增零售贷款中,住房按揭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包括个人经营性贷款)已经平分秋色,各占一半。
关键词:商业银行业务 信贷资源配置 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11)09-033-04
信贷资源的行业配置指商业银行将所拥有的资金资源以有效的方式在不同行业间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实现预定目标的行为过程。客观、准确地对各个行业进行评价,是信贷资源行业有效配置的基础,是制定信贷政策执行细则的前提,是满足实体经济有效需求、持续发展有各商业银行特色信贷业务的有力保障。
一、影响信贷资源行业配置的主要因素
(一)宏观经济金融形势
2011年上半年我国CPI同比上涨5.4%,6月份的CPI更是同比上涨6.4%,创下35个月新高,管理通货膨胀成为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的重点。为此,央行将采取汇率、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三率齐动的方式,三种手段对抗通货膨胀的着力点不同,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抑制内需,而人民币升值则主要是降低原材料的进口价格。由于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较大,为减缓国内经济面临的压力,人民币升值未来将扮演重要角色。此外,2010年全球经济体复苏疲弱、失业率高企、美国等国实施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可能持续较长时间,这也成为人民币升值的国际推动因素。
人民币升值对某一行业的总体影响取决于两个因素:出口依存度(出口在总产出中的比重)和国内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出口依存度和国内成本比重均较高的行业可能由于人民币升值而蒙受损失;而出口依存度较低、原材料进口依赖性强的行业将从人民币升值中受益更多。人民币升值的赢家是依赖大宗商品进口的重工业,如石油加工和天然气生产行业、金属加工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和金属采矿业;办公设备行业和纺织服装行业将受损,主要由于这些行业更依赖于出口或其供应链主要在国内;电子产品制造业、电气设备行业和通用、特种设备行业小幅受益于人民币升值,这是因为其使用的原材料较大部分来自进口,国内销售受益程度大于出口受损程度。
(二)我国产业发展政策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产业和区域发展、收入分配改革是“十二五”期间的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消费业、服务业是未来持续高成长的行业,具有战略投资价值。
2010年10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将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决定》明确将从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到2015年,力争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左右。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收入分配改革将对消费行业带来长期的和实质性的利好。一方面,通过收入增长和财税改革扩大消费总量并实现公平分配,促进消费升级和消费普及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完善社保体系,改善居民预期,推动居民消费需求的有效释放。
服务业是我国经济的战略发展方向,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将为服务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十二五”期间,可从以下三个角度选择服务业的投资方向:从人们生活方式转变、消费结构变迁的角度(如医疗服务、旅游等);从生产业的转型创新角度(如银行、保险、信托、证券等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等);从政策推动的角度(如社区商业、文化娱乐等)。
(三)商业银行行业发展战略
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商业银行的专业色彩越来越少,同质化趋势严重。如建设银行,截至2010年底,其信贷主要分布的前10大行业与工商银行几乎完全一致,主要分布在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传统信贷偏好行业,这加剧了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并没有将信贷资源配置于实体经济最需要的行业。根据建设银行2007~2010年数据显示,平均62%左右的贷款余额集中在排名前10大行业,78%左右的贷款余额集中在排名前20大行业,这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其余行业的发展空间。另外,2007~2010年间建设银行持续贷款余额增速高于行业平均增速的行业有畜牧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黑色金属采选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以及金属制品业,共六大行业,这些行业部分在贷款余额中占比极小,部分是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行业,并没有体现出建设银行的行业发展前瞻性。
要想成为国际领先银行,各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全面发展基础上,应该形成具有行业发展特色与优势的信贷业务,改善银行之间业务日益趋同,竞争日趋严峻的形势,将有限信贷资源配置到符合各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行业中,保证其持续、健康发展。
(四)行业景气水平
有些行业虽然符合我国的产业发展政策,如新能源、新技术等,但由于目前配套设施等的不足,未来将会出现低效和低附加值的风险,因此还需从行业本身的景气程度加以把握。行业景气指当行业处于不同的周期节点时呈现的不同市场景象。银行信贷资源只有投放到那些景气向好的行业,银行本息才有保障。
对于生产性行业,反映行业景气的指标首先应是利润指标,毛利率反映了产品销售的初始获利能力,净利率反映了销售、管理、财务费用控制情况;原料价格指数代表了行业生产成本的变化;成品价格指数和销售收入反映了行业需求变化状况;总产值说明行业的生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量是判别产品供应量的总量指标;产能利用率和库存率反映的是行业生产和销售状况。因此,毛利率、净利率、原料价格指数、成品价格指数、销售收入、总产值、产能利用率、固定资产投资量和库存率等因素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出生产性行业的景气程度。服务性行业与生产性行业指标的差异在于无原料价格指数、成品价格指数和库存率,但多了服务价格。
(五)行业贷款风险
除了满足实体经济有效需求外,收回本息、获得利润是商业银行贷出资金的主要目的。近几年,商业银行总体信贷业务实现了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双降”。根据年报数据显示,建设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从2008年的838.82亿元,下降为2010年的647.12亿元,年均下降12.17%;不良贷款率从2.21%降为1.14%,信贷质量持续改善。然而,研究仍发现有个别行业的不良贷款率高于行业平均增速,其下一年的行业贷款余额增速仍然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因此,未来仍需把好行业贷款风险关口,从贷款资产质量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贷款资源在行业间的配置。
二、“三维”行业综合评价法
信贷资源的行业配置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符合宏观形势与政策的需要、引领未来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而且要将信贷资源投入到发展良好,能满足银行盈利性需求的行业,因此需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一)“第一维”:行业发展战略评价体系,突出商业银行行业发展优势和前瞻性视野
这一评价体系是为了满足商业银行行业发展战略的需要,使我国商业银行能与国际先进银行竞争而建立的。将所有行业分为两组:一组为商业银行战略发展行业;一组为商业银行非战略发展行业。行业的选择应与各商业银行长期定位相结合,两组行业在数量上不要求相等。
(二)“第二维”:行业吸引力评价体系,体现行业发展现状与潜力
行业吸引力评价包括宏观经济金融形势、我国产业发展政策以及行业景气水平三个方面。行业景气水平提供的信息相对比较静态与局部,大多数情况下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产业发展政策在不断的变化中,并给行业带来机会与挑战,为行业吸引力评价体系带来动态与宏观的信息。
行业吸引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如下:首先,由于这一评价体系中涉及到定性与定量的指标,为了量纲的一致性,对所有指标均采用评分的方法,分值为1~5。对于定性指标,如“十二五”规划强调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按照这一政策对每一行业的利好程度分为五级,非常有利为5,有利为4,无利害为3,不利为2,非常不利为1。对于定量指标,如净利率、总产值等,在全行业排名前20%的行业,分值为5,以此类推,排名后20%的行业,分值为1。其次,根据所有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确定各自的权重,权重相加为1。最后,加权评分结果就是行业吸引力评价的最终得分,以此为基础将所有行业划分为两组。
(三)“第三维”:行业贷款风险评价体系,强调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本质特征
这一评价体系主要是以各个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为基础进行评价的,方法如下: (i=1, 2, …… n-1, n),其中,Ai为行业i的贷款风险指数,Yi为行业i的贷款余额,Li为行业i的不良贷款余额,行业共有n个。
可以看出,如果Ai>1,说明该行业的贷款质量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贷款风险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贷款资产质量较好,贷款风险较小;反之,则说明该行业的贷款资产质量较差,贷款风险较大。
(四)基于以上评价体系,建立“三维”行业分类模型
“三维”行业分类模型综合考虑以上三方面评价,建立了立体的行业评价体系,以此为基础,划分行业区域(如图1所示)。
图中的1、2、3分别代表行业发展战略评价体系、行业吸引力评价体系和行业贷款风险评价体系,每一评价体系根据评价结果将所有行业分为两个组合,如行业发展战略评价体系将所有行业分为战略发展行业和非战略发展行业两个组合。以此类推,“三维”行业分类模型将所有行业分为八个组合:A表示三项评价都较好的区域,仅占一个行业组合,这一行业组合符合商业银行未来战略发展需要、行业吸引力强且行业贷款风险低,是信贷资源应当优先配置的行业;B为两项评价较好、一项评价较差的区域,包含三个行业组合;C为一项评价较好、两项评价较差的区域,也包含三个行业组合;图中无法显示的D在A的对角线,是三项评价都较差的区域,仅占一个行业组合,是应当逐步压缩的行业。
三、“三维”行业综合评价法的优点与灵活运用
(一)解决了行业评价中的众多难点问题
在行业评价中,经常会遇到以下问题:行业影响指标众多,很难对行业进行全面评价;某些指标评价较好的行业,采用其他指标评价结果较差,无法对行业进行综合评价;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的量纲不同,无法对行业进行统一评价。在“三维”行业评价法中将影响行业信贷资源配置的指标归纳为有代表性的三类,几乎涵盖了所有可能的影响因子;由于采用的三种评价体系落脚点不同,在对行业组合进行排序时,只存在评价体系侧重点的选择,不存在其相互矛盾的情况;采用加权评分法,将定性与定量指标统一在行业吸引力评价体系中。
(二)突出了商业银行行业发展战略重要性
在行业评价中将商业银行行业发展战略单独作为一个重要维度考虑,这不仅是银行竞争加剧的现实需要,也是各商业银行未来特色化经营、长久保持国际领先地位的必要举措。
(三)部分行业组合可灵活排序,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
在八个行业组合中,除最优(A区域)和最差(D区域)行业组合,B区域和C区域各三个行业组合之间可根据需要灵活排序,更重要的是应当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如行业贷款风险评价较低,在贷款审查过程中应更加注重还款来源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可靠性等;如行业发展战略评价较低,则应更加关注战略与盈利之间的平衡取舍。
(四)综合评价体系可根据建设银行业务发展需要动态调整
指标选择。可根据宏观形势、产业政策、行业影响因素等的变化不断增减评价体系中的指标,将其归入相应的维度。
权数确定。在行业吸引力评价体系中,不同指标的权数可根据各商业银行认定的重要程度适时调整。
行业分布。在三个评价体系中都不要求将所有行业平均分组,即较好与较差的行业各占50%。在行业吸引力评价中可将加权评分结果中前10%的行业认为是行业吸引力较大的,在行业贷款风险评价中也可以将贷款风险指数较大的前10%的行业认为是贷款风险较小的,此时综合评价后处于区域A的行业组合比平均分组得到的行业组合更优。在信贷业务具体审批中可以减少此类行业的审批流程,不仅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还保证了行业信贷资源配置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的一致性。
评价体系精细化。本文介绍的“三维”行业综合评价法是将所有行业划分为八个行业组合,如果在每个维度的评价中将所有行业分为三组,则最后产生的行业组合为27个,行业分类更加精细化。
参考文献:
1.中金公司. 大多数行业会从人民币升值中获益[R/OL]. 网易财经, 2010-06-21.
2.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R/OL].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10-10-18.
3.李正豪. 产业政策刺激行业景气指数[J]. 通信世界, 2010(13): 15-19.
4.荣杰. 从科学发展观视角探究信贷资源配置失衡问题[J]. 经济与金融, 2008(12): 27-30.
5.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营业管理部课题组. 金融危机背景下“保增长、调结构”的信贷资源配置研究. 金融观察, 2009(9): 63-66.
关键词:日本;金融自由化;银行行为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5-0118-01
1 金融自由化使得日本建立新的金融运行机制
金融自由化的实施打破了人为的低利率,也使借款过多、超贷资金、资金偏向、间接金融优势发生根本变化。即:(1)金融自由化丰富了银行资产的选择性;(2)金融自由化使得直接金融发展迅速;(3)日本企业自有资金比重日益提高,外部资金依赖下降。这三点使得过去的金融政策的传导机制无法再有效。从而迫使政府对金融政策的运行机制作大的变革。
变革简要概括为:(1):日本政府逐渐消弱长期采用的三大金融政策手段,窗口指导的作用在1991年7月废除。(2):政府开始通过政策手段提高或降低同业拆放市场和公开市场利率进行操作。(3):改变货币供应量指标。日本银行选择M2+CD作为货币供应量指标。
2 金融自由化对银行影响
金融资产流向发生变化。第一,在日本金融体制中占绝对优势的民间存款银行比重下降。第二,公共金融中介(邮政储蓄机构-资金运用部-政府系统金融机构)以及民间非银行比重上升,从资金循环的渠道看,两者合计的比例达到40%,和民间银行的比例相抗衡。
银行业与证券业开始协作。由于银行业与证券业开始的业务界限变得模糊,使得银行业与证券业之间不仅只有对立,而且开始产生了协作。这种协作推动了日本的金融改革。1984年银行方面的结算账户与证券公司方面的收益性高的投资账户(中期国债基金和国债基金)相结合,在两者之间,资金可以自动而且频繁地相互转账,这种趋势的发展,提高了资金在金融市场的流通速度和利用效率,极大的促进了证券业的发展。
金融机构负债管理复杂化。在1983年前,日本处于推进金融自由化发展的萌芽时期,在金融机构的负债中,自由利率的负债所占比例,在1983年末有16.2%。从企业和个人的资产运用方面来看,非金融法人部门1983年末保有的金融资产中,自由利率的金融机构负债的大额定期存单和外币存款比重,合计只不过6.8%,个人方面还不足1%。由于利率被分为了自由利率和规定利率,那么负债的管理变得复杂化。1983年止的负债账户有:综合账户、指定日期的定期存款、新型的贷款信托、新型的金融债券、国债定期账户、国债信托账户等。这些账户的转账、结算、活期透支、支付利息、日期管理、中途解约定处理使得负债方面的管理更加复杂。
银行收益结构发生变化,利率自由变动的市场业务收益和费用均比重上升。在银行的经常收益中,贷款利息和有价证券利息、分红款的比重下降,相反,有价证券利息分红、短期同业拆放市场、同业存款利息等利率自由变动的收入比重上升。
在银行的经常费用中,存款利息、可转让的定期存款利息、拆借款、票据支付利息在1980年以后现出相当程度的上升,债券利息的比重从1977年的64.4%大幅度地上升到1983年的73.6%。
银行以外币计价的运用账户比重,从1977年的11%上升到1983年的29.4%,由于业务向国际化进展,而外币计价的营业毛利比重,也在同一时期中从7.8%上升到12.1%
银行经营环境发生变化。金融自由化后,管制利率的废除影响着银行的收益,业务分开管制的放宽又使银行面临来自其他金融机关的激烈竞争;国际化得过程不仅引入海外金融机关的竞争,而且还带来汇率变动的风险。同时银行面临的选择机会也增多。
银行面临风险增加。(1)信用风险。利率自由化并未引起信用风险的增大,但为补偿存款成本的上升,银行必然追求高利率的贷款,而对借款者的信用要求有所降低,再加之有担保原则的放宽,结果信用风险增大。同时,银行业务在国际领域的展开,就有可能产生新的信用风险问题。(2)利率风险。(3)流动性风险。
银行收益减少。同1983年以前分析的类似,金融自由化使得银行领域的价格竞争激烈。存贷利率差变小,从而存贷收益下降。在放款业务领域中,企业金融结构发生变化,有实力的大企业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下降,也导致银行收益减少。
银行面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比重增加。日本高速增长时期,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属于边缘融资对象。但由于金融自由化的发展,使得金融更加市场化,在银行逐渐失去大企业的同时,作为替代者的中小企业,银行开始重视,以填补其失去的收益。
银行贷款流向不动产领域。上世纪80年代、特别是80年代末,日本的银行把大多数的贷款提供给了不动产领域,银行向不动产贷款从50年代的0.5%,达到了1990年的11.6%。银行甚至向与不动产融资有密切关系的住宅金融公司提供了大量的资金融通。其结果是,银行置身于极大规模的不动产价格变动的风险中。
银行期限结构变化:银行资产长期化,债务长期化,风险负担加大。同1983年以前银行负债和资产结构变化类似,短期贷款占银行融资总额的比重,从1985年的55%下降到1990年的31%,资产的长期化有所发展。同时,最短期存款债务占总存款比重,从1985年极小的百分比,急升到1988年的25%、1989年的40%,银行资产、债务长期化得趋势明显,从而导致肩负更大的流动性风险。
参考文献
汇丰银行近日开始大量招聘人才,花旗银行、渣打银行、荷兰银行等外资银行也紧随其后,在国内各大招聘网站上招聘信息,一时间,外资银行人才争夺战狼烟四起。随着银行业从去年底全面开放,金融人才随之升温。据来自上海翰德人力资源公司在2006年年底的一份报告显示,有64%的金融企业计划在2007年春季扩充人手。
据了解,境外金融机构当前急需的人才有金融投资分析师、信贷专业负责人、基金分析、风险管理人才、理财产品销售人才和个人投资顾问等。
人才需求升温
从近期各外资银行的招聘情况来看,外资银行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急剧升温。
各外资银行已经明显加快了国内营业网点的布局节奏。据悉,汇丰银行目前在中国内地共有30个营业网点,包括位于北京、成都、重庆、大连、广州、杭州、青岛、上海、深圳、苏州、天津、武汉、厦门及西安的14家分行,以及分布于北京、大连、广州、上海、深圳和天津的16家支行。正是如此,随着加快在国内的营业网点建设,该银行对人才的需求也近似“渴求”。记者了解到,汇丰银行在2007年1月5日就在“前程无忧”网上了100条招聘信息。而这仅仅是汇丰银行在国内招聘员工的一部分,据悉,从2006年底至2007年,汇丰银行要在全国招聘1000人。
记者同时了解到,目前包括花旗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恒生银行、荷兰银行等众多外资银行已经开始在国内招聘人才,一场人才抢夺战已经拉开。
薪资水平上涨
来自据上海银监局统计显示,截至2006年9月末,上海市外资银行营业性分支机构增加至93家,其中,外资银行分行增加至63家,同城支行增加至30家。另外,还有2家外资银行分行和7家外资银行支行处于筹建状态。
据科锐咨询机构监测的结果显示,外资银行除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等重点城市建设营业网点之外,开始向二线城市扩张,如西安、成都、青岛、大连等城市也可见到外资银行的身影,而这意味着对人才的需求量更大。科锐机构预计,未来两年内,外资银行对人才需求保持50%的增长率。
科锐咨询金融行业人力资源顾问傅立科告诉记者,随着外资银行对人才需求的增加,人才竞争的加剧导致工资水平的上涨,他预计平均工资水平将上涨30%。就上海的情形来看,外资银行普通职员月薪从几千到1万元人民币不等,经理级别可达2万到3万元。
七类人才紧缺
根据科锐咨询统计分析,目前国内金融市场几乎需要所有环节的人才,而紧缺的人才包括金融分析师、金融工程师、特许财富管理师、投资管理、产品开发人员、后台工作人员(在财务、结算、税务方面有经验)等。
一、金融分析师(CFA):自1963年在美国首度开考以来,全球至今有仅有3.55万人通过考试。中国内地目前只有50人拥有CFA资格,以上海为例,未来3年对CFA的需求量是3000人,而目前.只有30人。
二、特许财富管理师:必须要在金融机构工作5年以上,拥有良好的经济学基础和至少精通两个投资领域,也许正是因为门槛过高,所以目前国内很少有人能够满足雇主的要求。
三、金融工程师:注重金融市场交易与金融工具的可操作性,将最新的科技手段、规模化处理方式(工程方法)应用到金融市场上,创造出新的金融产品、交易方式,从而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赢取利润、规避风险或完善服务。
四、信息主管:信息主管走俏,归因于银行只有依靠现代技术才能走上快车道。
五、投资管理人才:市场急需大量的投资管理人才。其中四类人才前景最为看好:风险投资人才、融资租赁人才、金融业务代表、个人投资顾问。
六、产品研发人才:将境外的理财产品本土化,尽最大可能与中国国情对接,同时还会不断推出理财新品,因此需要大量的研发人才,如理财产品研发主管、研发人员等。
七、理财产品销售人才:银行业的开放,意味着大量金融理财产品的涌入。为了让这些产品为中国消费者所接受,销售人才必不可少。因此销售主管、销售人员将是近期招聘热点。
“外行”也有机会
记者了解到,虽然外资银行对绝大多数职位具有很高的要求,如招聘的标准是具有专业背景,同时拥有一定的外企工作经验,但目前随着对人才需求的放大,致使招聘标准也有所放宽。
据国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公关经理冯丽娟介绍,目前大多数外资银行对高端人才的要求较高,如要求所需人才年龄不能超过45岁,至少有8年国内银行工作经验,其中在高级管理职位上的经验年限不得少于5年,熟悉国内银行的运作,从事过批发银行、零售银行、甚至是投资银行的相关业务,同时还需谙熟金融业的国际规则,有6个月以上境外银行工作经历,英语要求更不在话下。这样的人才担任的职位为银行分行行长、银行支行行长、银行助理总裁等。目前国内能满足这些要求的人才寥寥无几。
但是对于专业背景要求不高的职位,目前也有外资银行开始招揽“外行”。傅立科告诉记者,目前外资金融机构开始从别的行业,如消费品或快速消费品行业中招揽人才,或者具有奢侈品销售经验的人才,也能进入外资金融机构的揽才计划中。
分析个中原因,傅立科认为,随着对金融人才需求的放大,要求已经有所降低。傅立科同时认为,由于外资银行的培训制度比较完善,招进“外行”之后,能够通过自己的培训来改变没有行业工作经验的劣势。此外,外资银行也开始招聘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这跟以前相比也有所不同。
关键词:网上银行发展战略选择
一、我国现阶段网上银行的发展状况
2006年,我国网上银行发展迅速,网上银行的交易额和交易笔数大幅增长,企业网上银行仍然占据市场主体,但个人网上银行市场潜力巨大。2005年企业网上银行的交易额占了总交易额的96.7%,达70.2万亿元,较2004年增长21.3万亿元。2005年中国个人网上银行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个人用户增长率都超过50%。个人网上银行市场规模增长速度很快,增长率已达到300%。个人网上银行用户增长速度更快,截至到2005年底个人网上银行用户已达3460万户,较2004年增长103.5%,占互联网用户的38.7%,交易额也从2004年6000亿元增长到2.4万亿,增长率在300%。未来四年内,企业网上银行市场将呈平稳增长态势,而个人网上银行市场将继续快速增长,在2007年-2008年之间,市场交易额将接近成倍地增长,之后有所平缓,到2010年个人网上银行交易额预计有望超30万亿。
面对竞争与市场的变化和挑战,赛迪顾问的《2006-2007年中国网上银行行业研究年度报告》,将从以下方面帮助业界厂商、投资者、产业链条更精确地把握中国网上银行行业发展应用价值变迁轨迹——精炼主要银行2006年竞争分析,从各网上银行功能、竞争格局、竞争策略评述等多个维度总结网上银行成败得失,评点市场领先要素。
二、我国现阶段网上银行的技术模式和实现方式
从纯技术角度看,目前国内网上银行基本技术形式有两种:一是由一家银行总行统一提供一个网址,所有交易均由总行的服务器来完成,分支机构只是起到接受现场开户申请及发放有关软硬件工作;二是是以各分行为单位设有网址,并互相联接,客户交易均由当地服务器完成,数据通过银行内部网络联接到总行,总行再将有关数据传送到其他分支机构服务器,完成交易过程。第一种模式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中信实业银行为代表;第二种模式则被建行、招商银行所采用。从实现方式看,网上银行与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电话银行的交易原理几乎一样,无非是借助的媒体不同。银行将客户端口直接铺设到政府、企业、个人手中,实现了交易便利,客户无需再到银行。
三、我国网上银行发展策略选择
由于银行之间的不同差异,特别是网络状况、技术条件相差很大,我国商业银行选择网上银行的发展策略应该在不同的时期有所为又有所不为。
国有银行由于其众多的经营网点,占有市场80%左右的市场金额,对传统经营依赖很强,长期以来与客户建立的合作关系和信用评价体系需要银行与客户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这些是无法用计算机代替的,因此短期看国有银行网上银行发展的重点宜在涉及面不大的支付结算领域。从另一方面讲,国有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问题较多,如股份制改造、不良资产过高、减员增效等,当务之急是近几年内先解决制度弊端,其次才是技术问题。
实际情况也基本如此,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其网上银行业务主要有:对公对私的查询、对私同城行内转账,手机电话缴费、结售汇等,服务内容仅限柜台业务。据报道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每日交易量已超过40亿元,绝对量在所有商业银行中排名第一,但相对量恐怕不足工行全天交易金额的1%,很显然,目前网上银行仅做为国有银行业务品种的一种补充,是为客户提供差别服务的一种手段,增强与客户接触渠道,旨在适应网络化发展趋势,树立银行科技形象。
相比较而言,中小商业银行由于没有历史包袱和较多的共性特点,推行网上服务无论深度和广度都应较为可行,关键是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模式,在什么时机将网上银行服务做大。有资料显示,招商银行45%的对私业务和15%的对公结算业务已成为非柜台业务,并且形成了网上支付的系列产品,在应用新技术和开发新业务方面走在了各家商业银行前列。中信实业银行已开始开发较高级的网上银行服务,不久可推出网上贷款和委托理财的服务。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对其网站进行了改造,希望网上银行做为其主要竞争手段。浦发银行、深发展银行网上银行正在建设中,相比较而言,上海作为正在崛起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率先在国内建立起区域性的认证中心,因此浦发银行有较大的经营优势和客户发展潜力。
无论国有银行、中小银行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思路,最终有两点是不能回避的,一是银行内部支付系统的建设,二是银行数据集中,这两点处理不好会形成规模不经济,在新经济模式下重新走高扩张低效率的老路。
数据显示,由于燃油和食品价格迅速上升,英国5月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3.3%,创下16年来的新高,该通货膨胀率也是自1997年工党执政以来的最高点。
6月18日,英国央行行长默文。金致信财政大臣达林,在信中暗示,央行将维持5.0%的利率水平不变,以抑制住强于预期的通货膨胀。
全球投资者青睐亚洲房地产
由毕马威(KPMG)、亚太地区房地产协会以及指数提供商富时指数日前共同的房地产业报告显示,由于美国陷入信贷危机,外部资金流入亚洲房地产市场正在加速。报告称,亚洲房地产投资2007年增长27%,达到1210亿关元,并且还在继续增加。亚洲房地产投资在去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均匀分布,与欧洲和北美的投资下半年大幅放缓不同。
保监会批准京沪高铁股权投资计划
京沪高速铁路股权投资计划6月20日获保监会批准。该计划由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太平洋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和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募集资金160亿元,投资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股权。
2008第一届银行理财高峰论坛召开:
6月25日,“探讨新形势下的中国银行业理财趋势――2008第一届银行理财高峰论坛”在浦东香格里拉酒店成功举办,论坛由东方财富网与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联合主办。
资料显示,2007年,中国银行理财市场取得爆炸式增长,全国银行理财产品销售总额逼近一万亿元大关。但自去年下半年开始,美国次贷危机、国陆续出台的紧缩货币政策和接连下跌的A股市场,却不断考验着银行理财市场的整体成长:部分理财产品收益不尽如人意,投资者对此产生了一些误解,银行的信息披露也正面临诸多挑战。论坛为政府、专家及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对话平台。
国际粮价暴涨走私粮食成风
受世界主要产粮国粮食减产、生物燃料需求旺盛以及全球粮食库存量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国际粮价大幅攀升,世界粮食价格上涨9%。极大的国内外差价诱惑,使粮食成为新的走私品种。我国深圳、拱北、昆明、南宁、杭州等多个海关陆续查获粮食走私出口案件,如深圳文锦渡海关、蛇口海关连续查发了16起涉嫌逃证逃税出口面粉案件。分析人士称,粮食违规出口势必对国内的粮食供给产生负面影响,对不断攀升的粮食及其制成品价格无疑是火上浇油,同时这种伪报出口还存在骗退税、逃避许可证监管等连带问题。
广州日报称,尽管发现了粮食走私,我国正常的粮食进出口贸易仍在继续。
日本考虑允许海外基金收购日本银行20%以上股份
据日本媒体6月17日报道,日前,日本金融大臣渡边喜美向媒体表达了允许有海外政府背景的基金收购日本银行20%以上股份的设想。渡边表示,收购股票虽然需要依据银行法进行批准,但是“只要遵守规则(批准条件),(我们)就表示欢迎”。金融厅对收购日本银行20%以上股份的申请进行批准的制度称为“主要股东规定”。作为批准条件,收购方需要确保银行财务健全,并拥有足够的“社会信用”。渡边表示,只要遵守这些条件,“就可以进行收购”。
国房景气指数连续6个月环比回落
国家统计局6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国房景气指数为103.34,比4月份回落0.73点,连续第6个月环比回落。截至5月底,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为1.2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0.1%,是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同比回升。此前,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连续9个月保持同比下降。
四银行获准参股保险公司
沉寂半年之后,近日银监会基本确定首批试点参股保险公司的银行名单,并已将相关文件送达保监会。据悉,此次获批的4家银行分别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与北京银行,
证监会全面监管券商股东变更行为
中国证监会6月19日《证券公司变更持有5%以下股权股东报备工作指引》和《证券公司行政许可审核工作指引第10号――证券公司增资扩股和变更持有5%以上股权的股东、实际控制人的审核要求》两项指引,从而使监管全面覆盖了券商变更持股5%以上和以下股东的行为。其中, 变更持有5%以下股权股东,或增资扩股和变更持有5%以上股权的股东、实际控制人,需区分股权受让方的不同情况,设定3年、4年、5年的持股期限。
证券金融公司酝酿设立
随着备受关注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日益,临近,有关部门正在研究酝酿设立证券金融公司,作为未来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中介机构,日前的《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规定,证券公司向客户融资,应当使用自有资金或依法筹集的资金;向客户融券,应当使用自有证券或依法取得处分权的证券。
国资委规范国企职工持股
6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正式向社会公布《关于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的意见》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限定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母公司管理层将不得持有参股的子企业的股权。相关人员表示,本《意见》主要是针对上下持股的问题,即董事长等管理人员不能对子公司持股的问题。
保监会择机推进保险参股基金
保监会正与国务院相关部门探讨保险公司投资基金公司股权事宜,同时正积极探讨保险公司投资信托公司和证券公司股权问题,目前监管层已达成一致,将选择时机向前推进。
香港黄金期货交易10月推出
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周文耀近日指出,该所将于7月份向市场公布有关发展黄金期货吏易市场的细节,届时会给予交易商等机构3个月时间做准备及熟悉系统,预计黄金期货交易市场将于10月份正式推出。
中澳铁矿石谈判落定
6月23日,中澳铁矿石价格谈判终于达成一致:2008财年力拓的PB粉矿、杨迪粉矿、PB块矿将在2007年基础上分别上涨79.88%、79.88%、96.5%。
六成公司中期业绩预告报喜
据初步统计,目前已中期业绩预告的453家上市公司(不含ST企业),其中有275家企业预告上半年业绩预增,占比超过六成。其中电气设备、煤炭行业整体预增明显,房地产行业有微弱分化趋势。
另有28家企业实现预盈,有62家上市公司业绩预降,53家为预亏,28家预平,6家预警。
油价电价齐上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6月19日宣布,自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自7月1日起,将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分钱。液化气、天然气价格不作调整。
导语:工行北京分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对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政策倾斜和资源投入力度。年内北京分行将再成立3家小企业金融业务中心,总量将达到10家,专职客户经理队伍将达到100人,贷款余额突破80亿元,客户突破1000户。
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已发展成为推动首都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
近日,记者就小企业金融业务发展问题,专访了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行长王珍军。
转型助力小企业发展
“发展小企业金融业务,既是商业银行优化资产结构、提高收益水平、分散业务风险的内在需要,也是商业银行贯彻国家调控政策、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履行企业公民义务的社会责任”,王珍军表示。
近年来,针对外部市场环境的迅速变化,特别是适应国家经济工作大局和产业升级发展趋势,工行北京分行积极谋划经营转型,首先从调整客户结构和业务结构着手,提出了“无大不强,无小不稳”和“双轮行车,双腿走路”的发展理念,确立了“梯度推进,稳步发展”的经营策略,从根本上为发展小企业金融业务、支持小企业成长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发展方向。
工行北京分行近来成立小企业金融业务部,制定出台《2009年-2011年小企业金融业务发展规划》,明确小企业信贷业务三年发展目标,同时在体制机制、服务模式、产品供给、业务流程等各个方面的研究和尝试不断取得新突破,许多方面甚至领先市场同业,形成了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服务品牌,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坚持专业化经营思路与模式
“我行小企业业务的健康发展,主要得益于我们对小企业业务专业化经营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工行北京分行行长王珍军表示。
工行北京分行在小企业金融业务开办初期,受自身经营特点和发展基础的制约,采取了与大中型企业同样的政策,但事与愿违,业务开展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我们摸着石头过河,严酷的现实逼迫我们转变思路,最终落脚到专业化经营上来。事实证明,这一选择是正确的。”王珍军说。
“随着小企业客户规模的不断壮大,我们进一步优化了业务流程,取消了派驻审批人,在分行成立了审批中心,实施了小企业信贷业务审批的集中上收,既保证了小企业服务效率,又有效控制了信贷风险。近年来我行的小企业贷款不良率始终控制在1%左右。”王珍军行长补充道。
全方位满足小企业融资需求
近年来,工行北京分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对小企业信贷业务的政策倾斜和资源投入力度。
一是优先保证贷款规模。只要小企业客户有融资需求,并且符合小企业贷款的准入标准,就优先保障其贷款提用。特别是今年,在信贷规模和投放受到严格控制的形势下,工行北京分行还特别为小企业设立了50亿元的专项信贷规模,并能够根据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情况随时调增,最大程度地保障小企业客户的资金需求。
二是设立服务绿色通道。根据小企业融资“短、小、频、急”的特点,工行北京分行设立了小企业贷款审批的绿色通道,对小企业服务中心给予充分授权,实行“双人调查、一人审查、双人签批”的五人签批制度,大幅缩短了贷款审批流程,提高了贷款办理效率。
打造小企业特色服务品牌
小企业具有生产经营周期短、经营利润空间窄、抵押物不足等特点,而不同行业的小企业经营也各有特点,这些都是商业银行对小企业金融业务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只要找到症结所在,问题就容易解决。关键是能抓住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和现实需求,以客户为中心,顺势而为,加大创新。”王珍军行长表示。
为准确掌握各类小企业的经营特点,工行北京分行按照行业分类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并挑选具有典型行业特性的小企业实施麻雀解剖,涉及北京市重点发展的汽车、医药、批发零售、物流等各个重点行业,逐一寻找银行与小企业在服务供需上的契合点。
在市场实证的基础上,工行北京分行针对性地创新传统的小企业融资产品模式,相继推出了符合小企业实际需求的融资产品,既提供基于扩大再生产的流动资金贷款,也提供匹配具体债项的应收账款融资、商品融资等新产品。
整合优势进军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企业与其它领域的小企业相比,具有更为明显的轻资产、规模小、抵押资产少的特点。作为较早进入该领域的商业银行,工行北京分行依托资金、产品、科技、人才、网络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加大与市政府、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的合作力度,逐步确立了市场领
先地位。
工行北京分行积极扩大文化创意产业服务触角。目前,工行北京分行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文化创意企业产品体系。除传统的项目贷款、流动资金贷款、贸易融资和并购贷款外,该行能够为各类文化创意企业提供理财、结算、投资银行、财务顾问等一揽子灵活丰富的金融服务方案,全面满足企业多层次、宽领域、高品质的金融需求。2009年,工行北京分行共为110余户不同规模的文化创意产业客户提供了信贷支持,贷款余额达到40多亿元。
张建国,2001年进入交行,曾担任交行分管国际部、海外部、电子银行部、外事部、科技部等部门的副行长。2004年5月起任交通银行行长、副董事长。
战略转型:不仅仅是顺应潮流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监管环境。入世过渡期即将结束,各类银行将与外资行在本土正面交锋;此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商业银行正面临“脱媒化”的挑战,传统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受到冲击。若要在变化莫测的新形势下生存和发展,各商业银行只能以思变寻求突破,以变革、转型寻求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名国际公众持股银行的行长,张建国经常思考交通银行的发展战略,并曾就商业银行战略问题与国外的同行经常进行探讨与交流。张建国非常清醒地看到,从国内银行业的现状以及交行自身的情况出发,当务之急是要完成战略转型。
在张建国眼中,交行的战略转型应该包含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在经营理念和服务观念上。总体来说,中资银行的服务水平还是较低的,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观念在某些方面还只停留在口头上,商业银行在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推进。张建国非常赞同追求市值最大化和高市值这一国际先进银行的经营理念,并在交通银行的战略转型中付诸实践。市值最大化是银行财务表现、品牌和服务的综合体现,既要求做大,更要求做强。具体到指标上,就是要围绕ROA和ROE的可持续增长,用经济资本约束和推动业务发展的理念来实现价值创造最大化,用正确的经营风险理念来处理加快发展和控制风险的关系,既重量又重质,不断提升交行的市值。
第二层次是融入全球的金融体系。张建国对交行的战略伙伴――汇丰集团的历史沿革了如指掌。20年前,汇丰集团还只是一家区域性银行,其资本、规模和市场影响力都很一般。如今汇丰集团被公认为世界顶级的商业银行之一,原因主要在于汇丰银行通过并购,发展壮大了实力、取得了优势。张建国预言,从现在到未来的10年间,中国会进入类似全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发展期。这个时期有两个特点:一是金融企业通过不断并购,壮大规模,发挥规模效应;二是呈现出“deregulation”(市场化、自由化或者放松管制)趋势。2005年以来,我国监管层和有关部门,在市场准入、监管创新等方面为适应新的形势,在政策上已经有了很多变化。商业银行必须具备国际视野,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先机。
第三层次就是银行内部的创新。2005年以来,国内各行业在制度、政策和产品上创新不断。银行如果不在机制上有所创新,一定会在经营上败下阵来。尤其是2006年12月31日对外资银行开放大限的日益临近,银行自身的创新成为严肃和紧迫的课题。
张建国始终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应在充分剖析自身条件和同业竞争状况的基础上,确立较长时期(如十年)的主导战略。国内商业银行要学习国际商业银行战略调整和变革的经验,掌握国际银行业战略变革的趋势,确定并实施顺应国际发展趋势、符合自身特征的战略变革。交通银行的战略转型将围绕国际一流公众持股银行这一战略目标来开展。不仅仅是为了顺应发展潮流而行,更是为了远景目标而主动出击。
零售业务:业务转型重中之重
业务转型是银行实施战略转型的必经之路,向零售业务转型是交通银行业务转型的重要内容。
提及零售业务,张建国侃侃而谈:“从国际银行业的历史进程来看,发展零售业务是顺天应时……”。他认为,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公司客户逐步将融资的渠道和投资的重点转向资本市场,以大型公司业务为主的批发银行普遍面临生存危机,推动着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经营重心由批发型公司信贷领域逐步向零售型消费信贷和信用卡领域过渡。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与社会财富和个人财富的迅速增长是分不开的。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已超过14万亿元,人均储蓄额已超过1万元。随着个人财富的增长、中产阶层的崛起及其金融意识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趋向以住房、交通、通讯、教育为主,而零售银行业务涉及到居民的生活、消费、投资等方方面面,与证券、保险、基金等多个金融市场有着非常强的交叉性和互补性。因此,张建国与他的同事们深刻地认识到,在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与发展过程中,零售银行业务的重要性将会与日俱增,零售银行业务将成为最具活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而为了加快向零售银行的战略转型,张建国认为交行应该从架构、渠道、系统、产品、营销、队伍、服务、风险等八个方面入手。
张建国向记者详细介绍了交行在上述八个方面已经完成或者正在进行的具体的工作。在组织架构建设方面,交行顺应零售业务板块专业化、垂直化、扁平化管理的要求,将原先的私人金融业务部改组成个人金融规划部、个人金融销售服务部、个人金融产品管理部和个人金融风险管理部等四个独立的运作部门。新的组织架构强化了规划管理、产品管理和销售服务,是从部门银行到流程银行的大胆尝试。
目前,交行也正在加快建设新型零售网点,加大零售支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以及电话银行等零售业务渠道的建设力度,并积极完善和推广客户分析系统,以进一步加强对不同价值层次客户的差异化营销和精细化管理。比如,运用客户分析系统整合全行VIP客户资源,提高了对VIP客户的服务水平,使交行资金量在10万元以上的客户数量增加了38.5%。
在零售业务产品建设方面,交行将重点放在零售产品的整合与创新上,旨在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将加快发展消费信贷、个人理财、银行卡和零售类中间业务,形成有交通银行特色的零售品牌系列。
此外,在零售业务营销体系、零售队伍建设以及零售业务风险控制等方面,交通银行正在加紧变革,以便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贡献度。
张建国特别强调,在向零售银行转型的过程中,作为交行战略合作伙伴的汇丰银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他们协助交通银行制定零售银行战略,发展零售银行业务,并派出一名经验丰富的高级管理人员来交行担任副行长,直接负责交行零售银行战略的实施。
张建国信心十足地向记者描绘着交通银行成功迈出转型第一步后的美好愿景:“我们将充分利用我国银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充分借鉴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经验,举全行之力推进我行向一流零售银行的转型。”
综合经营、国际化:市场战略布局新篇
目前,国家“十一五规划”已明确提出要“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金融业的综合经营趋势已十分明朗,张建国对此充满信心:“中国金融综合化经营时代即将来临,我国商业银行未来一段时期必将呈现国际化、标准化、市场化、综合化的趋势,并将像上世纪90年代的欧美银行业一样兴起新一轮的战略变革。”为此,他认为交行需要在市场战略布局方面进行调整。
在综合经营方面,交行原来就有优势,海通证券、太平洋保险都曾是交行的家庭成员;2005年,交行与施罗德资产管理公司合资建立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获得了企业年金业务的经营权;正在探索涉足证券业的各种途径;向保监会递交了开设新保险公司的申请和可行性报告,希望在CEPA框架下设立新保险公司……这一系列项目的成功开展,更加坚定了张建国带领交通银行走综合经营之道的信心和决心。
张建国具有十分丰富的境内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经验,曾经担任工商银行总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交通银行副行长。在工商银行工作期间,张建国成功组织推动设立了香港分行、东京分行、法兰克福分行、卢森堡分行,以及纽约、伦敦、悉尼三个代表处。在担任交通银行副行长期间,张建国积极组织推进“国际业务占优”的战略,促进海外机构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经过精心筹备,2005年8月交通银行首尔分行开业。同时,交通银行正加紧海外经营的重要“桥头堡”――香港分行的建设。
张建国坦言,交通银行曾经拥有的几个优势并未得到很好的发展,如本外币一起经营,海内外共同发展。如今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中资银行和企业集团越来越多融入国际市场的趋势下,应当推进跨国经营战略,才能实现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目标。
激励约束机制:战略转型的动力源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科学、高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商业银行竞争制胜的法宝之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在选聘、考核、激励、约束等各方面仍相对滞后,吸引人才、稳定骨干、激励员工、鞭策落后的作用仍不够突出。
张建国介绍说,为进一步适应银行战略转型的要求,交行将激励约束机制改革作为切入点,树立人本理念,实施人才战略,落实“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目标是建立与国际接轨、符合交行实际、具有竞争力的激励约束体系。
对于高层人员的激励方面,目前,经过股东大会批准,交行已经通过了股票增值权方案,将对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与银行市值的稳步增长紧密挂钩,以促使交行的长效发展和股东长期利益的提升。
2005年,交行以人力资源管理改革、考核体系优化、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制度规范入手,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适应公司发展战略要求的、责任风险收益相统一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例如启动人力资源管理改革项目。以职位管理、薪酬制度、绩效考核体系改革为切入点,突出“以岗定级,体现差异”、“以级定薪,拉开差距”、“以绩定奖,突出贡献”和“以才定迁,双向增值”的特征,建立了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培育与使用相结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张建国认为,实现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的有机平衡,能更好地吸引人才和激励员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力,为实施战略转型和提升银行价值提供智力支持。
分行是商业银行的重要基层经营单元,也是银行绩效考核的难点之一。经过多年的探索,交行目前是将经济利润和经济资本回报率等指标作为对分行考核的重要内容。张建国介绍说,考核体系的完善,既是一种约束和督促,又是一种引导和激励,其目的是为了让分行的经营活动与长期的银行价值和股东回报更加一致。
在对省分行、直属分行领导班子和高级管理人员实施综合考核时,交行以战略发展目标和年度任务为主要依据,运用平衡计分卡工具,确定关键经营管理指标,完善经常性绩效管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省、直分行领导班子综合能力及高级管理人员履职表现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