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农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时间:2023-07-10 17:35: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第1篇

[关键词] 农业技术 推广运行 农业经济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019-01

一、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农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农业发展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也逐渐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条件。很多地方已经加快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环境也逐步得到改善,服务方式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已经初步形成。但是目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还不健全,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下面我们进行具体阐述:

第一,农业技术推广现有的基础实施建设相对比较薄弱。虽然近些年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的投资力度,但是总体的投资规模不能满足现实中农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一些财政困难的地区,对于这方面的投资力度太小,导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运行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比较少,制约着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第二,农业技术推广的主渠道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据相关资料调查研究,农户现有技术的主要来源是亲朋好友和种田高手,而农业技术推广站却处于闲置状态。按照常规来说,农业技术推广站与其他推广来源更加具备科学可靠性,但是目前却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站提供的内容、方式以及频率不能满足广大农户的实际需要;

第三,在推广内容方面,与农户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偏差。经过调查资料显示,良种、防病防疫和高效化肥是农户所需技术中的首要内容。这三个方面技术的推广运作效果直接影响到农业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粮食产量和农民增收的民生问题;

第四,农业技术推广站点在数量上和服务频率方面不能满足农户的实际需要。在我国人口稀少的地区,由于农户住的比较分散,受资金、人员等方面的限制,农业技术推广站点的数量严重缺乏,不能满足现有农户的种田需要。另外,除了推广站点之外,服务频率的大小也直接影响着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农民在推广农业技术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的困难,而仅仅依靠自身的能力是不能解决这些难题的,因此,配备齐全的人员、连续性的频繁指导是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第五,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和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一般来说,农户学习农业技术的方式主要由现场示范、专业咨询、技术资料和技术承包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户对于农业技术推广途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户更加青睐于现场示范和技术承包这两种推广方式,提高农户学习农业技术的效率和应用水平。另外,农业技术推广的服务质量也需要进一步改善,特别是技术人员本身的科技素质和服务态度要更加注意改善。

二、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对于目前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及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通过认真分析其原因,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加大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完善其经费保障政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运行体系本质上是一种公益性和服务性事业,因此政府应该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资、福利和工作经费上做好充分的保障工作。遵循我国相关的农业发展政策,建议各地方应尽早扩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条件的建设范围,提高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水平,从而为提高服务质量水平奠定基础。国家和各地方还应该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预算制度,进一步加大农业技术推广的投资力度。只有政府建立稳定的投资增长机制,才能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二,进一步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现服务体系的多层次和多元化。政府通过对一些功能相同、职能相近的一些机构进行适当调整和合并,组成专业团队,到乡村中去帮助农户切实解决遇到的难题。同时,建立统一的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实现农业技术推广的网络化和信息化。针对一些跨区域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根据当地农业资源优势和生产结构的特点,对于农业种植实施科学的、有效的指导和农业技术推广。政府还可以在农业技术推广站点设立专家咨询室,每天安排专业的农业科技人员接受农户咨询,进一步提高农业种植水平,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收;

第三,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适当建立村级服务站,做好农业科技示范户的培育工作。在现有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基础上,村级服务站的依托是区域中心,开展直接面对农民的农资连锁经营,不仅可以为农民提供良种和有机化肥,还可以为农民提供一些必要的市场信息和政策咨询,更重要的是为农民提供专业的技术培训,促进粮食产量的逐步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站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培养一些农业技术推广最先进的推广员作为农业科技示范户,实现农业技术真正的为民所用,彻底帮助农民解决农业技术应用难的问题;

第四,不断建立健全相关的农业技术推广法律法规,实现农业技术推广运行体系的多元化。随着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的不断运行,可能会出现一些法律纠纷,这要求国家应该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可以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分为公益性和商业性两种,把公益机构作为国家行使推广农业技术的主要机构,从根本上减少人为因素对国家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的干扰。政府通过充分发挥好自身的作用,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力度,从而更好的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多元化体系的形成,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我国通过构建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运行机制及体系,进一步增强我国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服务能力,提高农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作用,实现通过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

参考文献

[1] 宫同瑶;王蔚;;关于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问题研究的文献述评[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3年01期.

第2篇

关键词:农村;农业推广体系;改革;发展

1我国农村基层农业推广体系现状及相关问题

1.1我国农村基层现状

农村综合生产能力近年来持续稳定地增长。我国农村担负着国家粮食的供给重任,一方面持续增加食物产出总量,一方面增加农产品数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农村基层发展过程中中一度出现过过度开发、占用耕地、污染加重、基础设施不足等诸多问题。农民整体文化水平较原来有所提高,农村人口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农村人口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农村基层农业发展逐步趋于向产业化、生态化,可持续发展是基层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多年努力,国家合理安排产业结构和布局,使得农村基层经济管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提高了对自然资源合理使用,农村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形成逐个示范点、模范村等标杠乡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我国农村基层也逐步市场化改革为农民提供更大的收益。

1.2农村基层农业推广体系现状

农村基层农业推广体系是政府对农业进行支持的重要部分,以行政手段为主,教育及其他方法为辅。建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除专业技术推广体系外,还包括群众性农技推广组织,其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农村基层农业推广体系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创建良好生态环境,保护了农业资源防止资源浪费,带动农村社会进步。农村基层农业推广体系贯穿农村发展的各个方面对促进农业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必须加以重视。

1.3农村基层农业推广体系的相关问题

目前的农村基层农业推广体系注重行政管理和实用技术推广,对农民整体文化素质提高工作还应加强,以后要把提高农民生活综合水平作为重点。现有农村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已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和农业发展,技术成果转化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同时还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以保护自然资源为基础,其发展是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通过转变增长形式,使得农村基层生产经营活动尽可能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处理好人类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才是搞好基层农业推广体系的基础。农村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生态问题,科技技术发展问题,剩余劳动力问题,资源浪费问题,要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客观地解决。

2未来农村基层农业推广体系的改革和发展方向

2.1重视技术创新

未来农村基层农业推广体系的改革侧重点在于科技创新,必须合理地进行科学技术创新,农村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为了促进农村基层科学技术的进步,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正确认农村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农村基层农业技术创新包括对科技成果的研发、利用、提高的过程。科技成果有效运用在农村生产经营过程当中,势必会为企农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回报。

2.2需要政府加大扶植力度

未来农村基层农业推广体系需要政府加大扶植力度。由于农民大多没有富裕的资金用于进行产业化经营,政府部门组织农村基层农业推广就需要多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资金问题。解决农民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建议与各大银行制定相关农业贷款的政策。只有有了这样的基础资金保障,才能加快农村基层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更大限度地实现农民增收。政府要加大农村基层农村推广体系基地建设,加强农民培训帮扶内容,重视人口素质的培养教育,提高人口的科学文化水平。加强对偏远山区的实地考察,根据不同地区农村经济管理发展情况制定相关的扶植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农用机械的维护,便于农民更好地进行农业劳作,制定合理的农产品收购政策,为农民解决后顾之虑。

2.3重视环境保护发展生态农业

未来农村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建设要做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农村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发展除了与科学技术有关,核心的基础在种植或养殖环境。土壤污染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逐年增多。土壤作为生物和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环境,基层农业推广要大力宣传土壤保护。农村土壤污染主要表现在肥料元素积累、多种重金属污染严重、农药和有机污染物残留量高等方面。土壤污染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全国耕地受到农药污染约占全国耕地的10%以上。污水灌溉污染耕地、固体废弃物占地和毁田,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直接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农村经济管理共走必须提高对农药化肥使用率的控制,只有对相关土壤、水源进行改善,有效保护耕地,才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4重视互联网络建设

未来农村基层农业推广体系发展要有全局观,协作观念和动态适应观念。同时也需要每个参与者都要以良性发展的态势发展企业,杜绝恶性竞争。当今互连网产业发展迅速消费者网上购物大大增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质量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服务性消费也有所增加。势必随之产生新的契机和问题。可以利用网络建立农产品交流平台,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满足市场需求,也可以通过网络宣传绿色农业、生态农庄等等,还可以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农民创造更多的收益。农村基层农业推广体系通过建设互联网能够让农民了解农业发展动态,让农民掌握最新的信息,获取最及时的数据,突破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更好地把自己的农产品推广到更大的市场范围。

参考文献

[1]方萌.浅议新形势下农业推广体系改革方法[J].新农村(黑龙江),2015(12):64~65.

[2]李金.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5,35(24):225.

[3]伍英.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J].大科技,2015(4):23.

[4]任博.对构建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思考[J].青春岁月,2014(18):35.

第3篇

1信息管理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分析

1.1在作物精准种植技术中的应用

精准种植技术主要是指作物在播种过程当中,通过卫星导航技术、计算机模拟技术结合作物播种的农艺要求等,依据作物的实际生产能力、季节性市场要求、作物的生理特点,进一步对播种量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实现精量播种的目的。此外,精量播种技术在农业种植当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节约了种子及成本,还可以为作物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生长环境,进而全面提高农作物的总体产量与效益。

1.2在精准施肥技术当中的应用

精准施肥技术在农业种植领域的应用,主要通过电子地图当中的土壤微粒结构、类型,以及其养分的实际供需能力情况,并对作物的类型进行分析与计算,建立适合农作物需要的施肥信息管理系统,并通过信息系统加强对施肥进行量化管理。此外,在对土壤进行肥力检测的过程当中,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加强对农作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微量元素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根据作物的实际生长需要,进行有针对性地采用缓、控、释“配方施肥”,进而有效的降低生产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1.3在精准灌溉技术当中的应用

在农业种植过程当中,水是一切作物的生命之源。为了有效实现科学、节约的灌溉需要,要不断的加强对水资源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在保证自动化的基础上,通过远程监控技术加强对物联网中的灌溉器件的管理与运用,特别是喷、滴灌技术的全程自动化推广运用,进而有效的提升灌溉的时效性和精准度。采用精确灌溉技术,不但可以保证农作物的生理、生长需求,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节约水资源的目的。此外,在集约化灌溉的基础上,传统的灌溉技术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灌溉的精准要求。因此,精准灌溉技术在农机当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农作物的总体产量。例如,在我国北方地区,干旱天气时常发生,对农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针对当前北方干旱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农作物田间的灌溉建设与管理,利用大型机械与微型喷滴灌相结合,对田间作物进行大面积灌溉与局部微灌有机配合作业,适当的调整灌溉的密度、频率、面积、范围,强化灌溉技术的覆盖面,进而提高电气化、机械化的灌溉档次与水平,保证农作物的生长需要,进而提高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

1.4在精准收获技术中的应用

精准收获技术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地理信息、气象信息系统,对农作物的实际生长、成熟情况作出全面的科学的总体分析,并制定、预测收获的相关信息,对农业机械进行科学调度、收获与管理。此外,农户在实际的生产当中,加强对产量分布图的进一步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的种植信息,为下一季农作物的种植提供数据基础。

2农机技术的推广的相关合理化建议

2.1科学规划农机技术的推广

在农机技术的实际推广过程当中,农业机械化与信息管理化的有机整合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要不断加强对二者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与此同时,不断加强农业管理部门、农机用户、农机生产商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政府相关单位要利用特有的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加强对农机信息搜集、处理,并及时对有价值的农机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甄别、,根据其数据资源进行科学地规划,有效提高信息管理技术在农机发展当中的应用。

2.2加大农机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在农机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政府需要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以“以奖代补”的形式,激励社会资本的合理参与,搭建多方建设平台,实现多方共同努力、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助机制;切实加快农机技术的宣传推广工作,积极构建信息化网络体系。此外,相关部门要始终坚持节能环保的原则,不断探索出适合我国当前及今后农机发展机械化的中国特色之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理念,加强对农业作物的田间管理,例如精准播种、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等,进而有效地提升农业作物的总体产量与效益,努力推进农机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推广面,实现信息管理在农机技术推广当中的应用。

第4篇

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必须符合农业生产组织的发展要求

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在满足了自给自足的条件下,逐渐向经济合作性发展,特别是新农村改造后,广大土地和房屋构建由传统的分散型变成了集约、高容积型,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家禽类的饲养逐渐实现了专业化和机械化,这就决定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必须符合农业生产组织的发展要求,改变过去科研项目与技术指导的脱节问题,将先进科技成果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出现问题及时咨询,进一步将技术推广服务落实到实处。其次先进农业技术的使用和信息传播推广深入人心,使得农业经济逐渐与市场接轨,适应了新型生产组织的发展需要,出现了农、林、牧、副、渔各个领域硕果累累的繁荣景象。

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先进的科学生产力为发展依托

目前,我国正处于新农村建设初期阶段,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还不成熟,再加上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环境不同,使得农业技术的研发、示范具有局域性和针对性,所以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先进的科学生产力为发展依托,重视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加强对农户的科技培训,有效的实现技术的科学化和管理的自动化,农业技术得到及时沟通、及时协调解决,努力提高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完善科技推广制度,实现农业经济的全面技术革新和技术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

3.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市场经济为导航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农业技术推广要以人为本,以先进的市场经济为导航,实现农业技术的全面提高和农业经济的大幅度提升。现阶段,我国实行的农业技术服务是由政府直接推广模式构成,它具有以偏概全和实施不彻底性,使得农业经济发展不均衡,贫富两极分化;其次,纵观市场发展规律,传统的农业技术体系正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这就奠定了农业市场经济的地位和价值;再次,随着经济的增长,社会中农业推广的无偿服务逐渐向有偿服务转变,实现了人人平等,勤劳致富的局面。综上所述,在这三者的推动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必须要以市场经济为导航,遵循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顺应市场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们的安居乐业,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

二、构建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模式的合理化建议

在分析了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原则,了解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概念和服务对象后,我们逐渐找到了新型农业经济的发展运行关系,从而明确了农业市场方向和创新供给内容。所以,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构建首先要以人为本,以生产经营者的需要为基础,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农业生产组织的体系模式;其次重视人才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把技术推广落实到实处,杜绝咨询服务和先进技术的脱节;再次将政府的直接推广向国家宏观调控倾斜,以市场经济为导航,努力促进农业经济的市场化、专业化;最后加强农民知识化,从而促进生产高效化,带动经济的社会化,使得农机技术推广更积极、主动的适应时展需要,进一步带动农村企业经济的增长。

三、结束语

第5篇

[关键词]水资源 消费结构 承载能力 恩格尔定律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国民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的紧缺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国家面临的严重问题。本文将引入恩格尔定律,对我国当前水资源消费结构进行分析,结合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影响因素,改善不合理的水资源消费结构。

一、我国水资源消费结构分析

(一)恩格尔定律的引入

消费结构指的是人们的各种消费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比例的大小。根据消费结构由生存需要―发展需要―享受需要的发展规律,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提出:一个家庭的收入越少,家庭收入或家庭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就越大:一个国家或地区越穷,其国民平均收入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这一比例会下降。这就是著名的恩格尔定律。

(二)我国水资源消费结构分析

水资源消费结构根据经济和社会需求一般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基本型消费结构,即满足生存需要。也就是通常所指的农业用水资源,一般主要应用于生存和生产资料的消费,主要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用水;第二种是发展型消费结构,即满足发展需要。主要指工业用水,指的是发展型资源所需用水,在保证满足衣食住行的基础上,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第三种类型指的是生活用水,即满足享受需要,通常指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对水资源的消费。

如果将水资源看成是一种社会消费品,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内,其消费比例是不同的。以地域作为划分单位,通过对当地的工农业发展情况进行比对分析。由于不同地区的地貌地质不同,导致当地工农业发展不均,耕地较多的地区,基本型消费结构所占比重较大;经济和工业发达地区,则发展类型消费结构所占比重较大、但是应该看到的是,有些耕地资源有限的地区,对农业格外重视,会引起基本消费类型与发展消费类型的失重。

二、影响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因素

1、水资源的总量

水资源总量指的是河流循环过程中可以更新和恢复的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总和。确定水资源的总量是研究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决定某一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关键。在研究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过程中,水质是需要和水量同时考虑的因素。确定水资源总量的因素有:在环境变化过程中所不变的水量,水利水电工程所储备和增加的水量,跨流域调水过程中引起的增减;以及包含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资源资源总量。

2、生态环境所需的用水

生态环境所需水指的是为了维持生态平衡以及各种生物的生存对水资源的基本需求以及对水质的要求。生态环境所需水的耗水量包括自然生态用水与人工生态建设所需的水量与水质。另外,计算生态所需水时还应当考虑到水体的流速与流量。

3、可供人们使用水资源的总量

可供人们使用水资源的总量是包括农业用水,工业用水以及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水资源的总量。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可供使用水资源指的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可供人类使用和开发利用的水资源的最大量,这个量也是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的基础线。在实际计算中,一般要扣除生态环境所需水量以及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同时,由于各地区生产力水平不一致,以及节水技术与社会经济消费水平不一,影响了对水量以及水质的计算,因此这些因素也不予计算在内。

4、水体的自我清洁能力

通常情况下,污染物进入水体之后,在水体流动过程中,会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使污染程度降低,这就是水体的自我清洁能力。针对不同流域水质,不同程度污染,水体的自净能力不同,这也是在计算水资源承载能力时重要的影响因素。

三、优化水资源结构、缓解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建议

1、转变水资源消费类型

在水资源依赖较强的地区,农业是当地的生产支柱,但是水产业的产值却不多,因此,在这类地区,应该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基础上,由农业向畜牧业和林业转化,调整水资源消费结构,使水资源结构逐渐由基本型消费结构向发展型消费结构转变。

2、优化水利建设工程配置

为了满足优化水资源配置需要,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相关的水利建设工程的实际需要,同时要尽最大限度减少消耗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配置。在规划中要未雨绸缪,提前计划好节水工程以及治污工程的调控手段和支出费用等等。

3、节约用水,保证城市用水的补给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在考虑节水以及治污手段的同时,需要建立相应的检测系统,替代传统的不科学手段,以保证居民生活用水的供给,以及生态和水体的平衡。当前很多城市在表面看来,水资源丰富,完全能够满足居民生活用水,但是在实际上是以生态用水和农业用水的严重透支作为代价的,因此,应当确定生态目标,恢复生态水的平衡,保证水资源持续发展。

四、总结:

水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我国乃至全球都面临的巨大问题,通过对水资源消费结果以及承载能力的分析,客观认识当前水资源开发现状,为研究水资源承载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

参考文献:

[1]郝端文,卢世煜,王东辉.加快节水型社会创建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河北水利,2009;11

[2]李玉荣.加强水资源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2

[3]张满银,张虎元,孙志忠,高全全.基于PLS的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影响因子分析.人民黄河,2008;4

第6篇

为开展好这次民主生活会,我乡在会前确定了会议主题,制定了民主生活会方案,按要求进行了相关篇目的学习,并就查找班子和个人存在的不足作了具体安排。在此之前,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广泛开展谈心活动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使班子和个人找到了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班子成员进行了认真准备,撰写了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为开好这次民主生活会打好基础。

二、精心组织,成效显著。

会上,我乡党委书记**同志切实履行了第一责任人职责,率先垂范,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带头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首先从自身查找不足、剖析自我,他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联系本乡发展实际和履行职能的情况,认真查找了思想观念、管理机制、履行职责、实际工作、发展思路等多方面存在的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的问题,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刻剖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初步提出了整改措施和今后努力的方向。其余同志的发言,都能站在切实推进本乡科学发展大局的高度,站在维护好广大群众利益的高度,直言不讳,坦诚相见,对每位同志个人和全乡的经济发展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营造了开诚布公,坦诚交流的良好氛围。县委崔莹书记对本次会议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此次民主生活会准备充分、主题突出、气氛浓厚,真正达到了找准问题、分析原因、明确方向的预期目的,是一次高质量的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三、存在的问题

经过大家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共梳理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经济发展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等三方面12条问题需要整改,主要归纳为:1、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一是个别党员干部对学习活动认识不够深、科学发展理念树立得不够牢。二是乡干部队伍来源面窄,乡、村干部后备人材不足。三是个别党员干部中的工作作风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相适应,责任意识、表率意识、服务意识不够强,工作作风、精神状态、纪律要求不过硬。2、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西部发展较快,东部发展相对迟缓。二是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农民增收渠道不多。三是农业发展面临四难:向农民推广技术难,农业基础设施工程投入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难,农民收入增加难。3、农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是新农村建设中,投入不平衡问题。二是农民子女入学难、看病难、养老难等老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四、整改措施

针对现阶段查摆和梳理出来的问题,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广纳谏言,用新理念、新方法和新举措解决实际问题。一是解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我们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先后调整5名村后备干部走上村副职岗位,并组织干部外出考察学习32人次。其次,在全乡推行“一线工作法”,即干部到一线调研、问题在一线解决、典型在一线发现、经验在一线总结,在干部中坚持用最“实”的办法解决最“难”的问题,把“用成果说话,让群众来评”作为衡量干部工作的重要标准。截止目前,全乡干部为基层办实事23件,提合理化建议8条,为群众解决生产资金230多万元。二是解决我乡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们制定了东部村依托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的整改措施。利用环乡路、通村屯路的交通优势,把**村、五星村、东升村规划为绿色瓜菜生产区,把五星村、红星村、建设村规划为杂粮、杂豆生产区,把**村、五星村规划为工业项目小区,重点发展金禾冷藏、大庆市北方果蔬有限公司、华泰水泥制品厂等多个加工项目,做好富宏达木材加工厂和海达纸业的进驻准备工作。三是解决群众反映的农业发展方面的难问题。我们积极采取措施:1、开展“科技优质服务”行动。2、实施水田开发工程。投资1,000万元的**乡建国泵站水田扩建项目通过省发改委专家论证正式立项,建成后可增稻田面积3万亩,增加农民收入3,000万元以上。3、成立专业合作社。4、提升畜牧生产水平。庆丰、红星两个村党支部分别建设面积达10万平方米和8.6万平方米的奶牛广场,土建部分已全面开工,预计明年五月份将全部投入使用。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继续将学习贯穿始终。保证中心组的学习继续深入开展,领导要继续带头参加学习和讨论,用理论武装头脑,提高理论素质和党性修养,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深入开展调研,继续查找问题与不足。各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密切联系本单位实际和分管工作,针对应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方面广泛征求广大党员干部意见,并及时予以解决和改善。

第7篇

农村经济发展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全局。“十二五”计划纲要提出,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千方百计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做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

“靠天吃饭”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祖祖辈辈唯一的谋生手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这个时代的需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业生产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市场风险增加。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高峰镇的农业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镇党委.镇政府在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上做文章。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带领全镇人民走上致富的道路,在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对农产品的品种结构进行调整,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进一步加强优质品种的引进、选育、繁育和推广工作,尽快淘汰和压缩劣质品种,全面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根据不同村里土质,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种植不同的品种,形成一村“一品”。比如太山村多是沙壤土,种植高产、优质的天府花生;东风村土质肥沃疏松,可种植反季节蔬菜;红星村的田块大.田也比较肥沃,而且农民也有蓄留再生稻的习惯,在品种上选择优质、高产、再生能力强的品种,充分利用高峰米业,加工优质、绿色、无公害的再生稻,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居委利用在场镇地理位置的优势,搞好服务业、饮食业、商贸流通业;民主村利用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交通方便,种植高产优质水果;建新村搞好土地流转,引进业主种植药材和马铃薯,剩余的劳动力还可以在业主那里打工找钱;大井村引进业主搞水稻,玉米制种,同时农民也既能在业主那里打工找钱,还能学习到制种技术;界尺村利用场镇优势,发展商贸,服务,饮食业;关荣村利用地多,坡砍大种植经济林,发展畜牧业。我清楚地知道,地也就种成这样了,要想再发展农村经济,还是要想办法,上项目。经过调查了解,我们觉得要想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还要在以下四点上想办法:

(一)组织农业专家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由于现在农村大多数在家务农的是老弱病残及妇女,劳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新技术推广难度很大,因此加强对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和提高农民素质显得特别重要。

(二)搞好农业服务,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引导农民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户,及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推进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

1、鼓励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要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从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为龙头企业搞好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和科研单位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2、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农产品的转化主要是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目前,高峰镇农产品加工业水平还很低,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实行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还可以为农产品的增长提供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要加快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积极促进初级农产品的转化和加工,不断开发名、优、特、新品种。

(四)积极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从种植业向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转移,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必由之路,也是使农村丰富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1、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引导农民更多地从事非农产业,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行业,加快改造传统工业,积极发展商业、运输、饮食服务。

2、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充分调动投资者、经营者的积极性,引导乡镇企业加快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快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名、优、特、新产品,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乡镇企业的科技水平和竞争能力。

3、鼓励、支持和组织农民开展劳务输出。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把农村富余劳动力组织起来,同时搞好技能培训到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务工经商,加快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步伐。

第8篇

关键词:农机技术推广;现代农业;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4-49-1

1 如何有效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

1.1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要有目的性

在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的新技术、新机具,主要是根据地形地貌以及种植结构选择农机技术推广的重点。例如,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地区,并且种植面积较大的,就应该在水稻的种植管理收获上下功夫,有针对性地推广有利于水稻生产的新技术、新机具。同时也要把农户多年来在水稻种植中的一些发明创造,好的经验加以总结,介绍推广给其他的种植户,这是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比如,对农机具的改进、创新,只要它适合农业的发展且安全有效,我们就帮助他们完善,给予支持和鼓励,甚至推广,还要通过调查研究选择适合本地区推广的项目,拿出可行性报告给上级推广部门,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

1.2 转变农机技术推广观念

一是由过去企业生产什么就推广什么转变为农业生产需要什么就推广什么;二是不但要推广上级科研单位的新技术新成果,还要把生产实践中好的发明创造加以推广;三是转变推广单一的增产技术为推广综合配套技术,实现农机与农艺新技术的结合;四是改变过去重点推广粮食增产技术为全面推广;五是改变只追求数量、数字上的推广,为切实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农民养机户的经济效益。

1.3 积极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是服务于农业发展的公益事业,作为农机技术推广部门也要积极主动的给政府当好参谋,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有为才有位为指导思想,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立足本职工作,把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搞好,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同时也要多多联合相关部门,以利于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不断完善推广服务功能,为农业实现现代化增加正能量。

1.4 将农机大户作为推广工作的突破口

农机大户是农机发展的先锋队,因此,在进行农机推广工作时一定要重视农机大户。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人员要与农机大户常联系,了解农机大户的需求,把适合于他们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及时推广给他们,这样他们就能起到模范带动作用,从而为推广普及工作奠定基础。扶持农机大户引进新技术、新机具,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争取实现在农机大户的田里搞新技术、新机具的试验示范,组织农民参观。以开现场会、培训班的形式宣传推广。请当地新闻媒体参与录像制作科技宣传片,也可以制作成光盘免费发给农民。试验示范是最好的推广方式,农民能够真真切切的看到实效,这样推广工作就非常好开展了。

2 农机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少建设资金

在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各级政府也很重视,但苦于财政十分困难,没有资金可投,致使农机推广服务机构无设备和资金进行全方位的服务,没有下乡经费及服务工具,很难适应当前农机化发展的需求。由于缺少资金影响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农机技术推广的职能作用难以发挥。为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服务条件势在必行。

2.2 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知识老化,知识更新较慢。 目前很多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人员都是较早一代的大中专毕业生。新生力量注入很少,甚至一些地区10年来没进过新人,因此,知识老化严重,对新技术、新机具知之甚少,缺少学习提高的机会。致使所需要的具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短缺,推广队伍整体知识水平低,主要是知识老化。因此,应该加大对农机推广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公共服务能力。要搞好推广工作先要建设好推广队伍,上级部门应组织对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定期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提高人员服务水平,强化服务功能。

3 结语

做好新时期的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要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的服务素质,从根本上改变观念,多多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使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稳步健康发展,为三农工作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周萍,张贺增.浅谈农机推广工作中的几点看法[J].农机推广与安全,2003(6).

[2]王先龙.浅谈农机推广工作者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在农机推广工作中的重要性[J].贵州农机化,2006(5).

[3]金长平,于海涛.基层农机推广工作需要加强和完善[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9(3).

第9篇

关键词: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行政执法

中图分类号: 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1-0077-02

畜牧业是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畜牧业的发展对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来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改变畜牧业传统发展方式,推动畜牧业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促进畜牧产业从数量型到质量型转变,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新形势下对畜牧业行政执法机构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要努力把畜牧业行政执法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成效,为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 新形势下畜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1]

近几年以来,我国畜牧业及其相关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2006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以下简称《畜牧法》)及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实行之后,从源头上有了较好的法律保护。畜牧业进入法制化发展轨道,使得我国畜牧业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畜牧业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成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畜牧业发展进程的加快,一系列相关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成为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上的绊脚石。

1.1 传统养殖方式的大量存在所带来的问题

由于传统养殖在技术上没有过高的强制要求,通常采用最基本的养殖方式,对可能出现的疾病等动物健康问题无法做出早期预警,所以一旦出现疫情则会大面积传播,导致农户遭受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极大损害了本地区畜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给动物疾病防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诸如没有按照规定合理使用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也不同程度造成了畜产品质量问题的出现。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动物排泄物容易造成污染,对人和动物都有不利影响。

1.2 畜牧业行政执法存在薄弱环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畜牧业行政执法队伍的自身建设有待加强。由于地方上的动物检疫监察队伍的建设差距较大,且机构亦不够完善,彼此之间的职能分工存在模糊,经常容易导致相关的行政监督工作难以开展。另外,畜牧业行政执法队伍中,各人员间的专业技能素质总是或多或少存在不到位或缺失的现象,对畜牧业行政执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在认识上也存在偏差。第二,在畜牧业行政执法过程中与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力度不足,往往造成执法软弱等问题。所以,在畜牧业行政执法过程中应有效地联合工商、环保、公安等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使畜牧业行政执法做得更好、更有效。

此外,畜牧业用地不足以及对畜牧业相关配套设施的投入不够,畜牧产业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力度不足等诸多问题,也是制约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2 加强新形势下畜牧业行政执法建设的重要意义

作为畜牧业行政执法队伍中的一员,应加强对畜牧业行政执法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2]。

(1)加强畜牧业行政执法建设是事关我国农业发展全局的重要内容。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畜牧业亦在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畜牧业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问题。作为保障畜牧业规范合理运行的畜牧业行政执法单位,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应提高自身认识,从大局出发,着眼细微,为保证我国畜牧业有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加强畜牧业行政执法建设,是贯彻《畜牧法》相关要求,实现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离不开法制化、规范化的运行轨道,要切实保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弘扬《畜牧法》及其相关法律的精神,保证法律尊严,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3)加强畜牧业行政执法建设,也是保证人民生活,创造良好生活环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不断出现的“瘦肉精”、“健美猪”等食品安全事件越来越严重地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益,更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畜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更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

3 加强新形势下畜牧业行政执法建设的主要手段

针对我国畜牧业及其相关产业在发展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必须要找出对策加以妥善解决,这事关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也事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的大局。

3.1 坚决贯彻《畜牧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规定

坚决贯彻《畜牧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要规定,实现畜牧业发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畜牧法》及其配套的相关法律法规是保证我国畜牧业积极健康发展的根本大法。要实现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引导畜牧业朝着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方向前进,就必须认真学习和贯彻《畜牧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加强整体规划,使畜牧业与其他农业项目实现协调发展,实现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并以提高畜牧业整体质量为中心,大力扶持和发展大规模、高效益的相关产业,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并依托现代科学技术,使畜牧业从整体上有一个质的提升。加强对动物疾病防控的监管力度,更加高效地保护和利用优质畜禽种质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并进一步提高畜产品的加工能力和市场占有率。

3.2 提高对《畜牧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认识

提高对《畜牧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认识,打造一支完善的畜牧业行政执法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律认知水平。首先,各级畜牧行政执法部门要认真学习《畜牧法》的相关内容,领会《畜牧法》的精神要旨。采取多种手段和途径,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广大养殖户宣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引导养殖户正确适用法律,维护自身的相关权利并履行相关义务。另外,还要实行执法责任制。对行政执法机构实行执法人员责任制,建立健全错案追究制度。

3.3 确保畜牧业行政执法行动行之有效

为克服畜牧业行政执法存在的软弱性问题,应积极联合相关执法单位,开展一种行之有效的执法行动。以往的畜牧业行政执法由于是单一部门执法,会或多或少存在力度不足等问题,且畜牧业是事关经济运行大局的重要经济部门,进行联合执法没有必要。在执法过程中,畜牧业的主管单位畜牧局应发挥执法的核心作用,再联合工商、公安、质检等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多管齐下,使畜牧业行政执法开展得更好、更有成效,有针对性的采取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立案调查并下达书面整改通知书、对违规经营产品进行查扣等手段,净化畜牧业发展环境,确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4 建立“阳光执法”体系

建立“阳光执法”体系,积极接受监督,虚心接受合理建议,切实推动行政权力规范、透明、公开、有效运行。畜牧业行政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作为保护畜牧业健康发展的相关执法单位,应该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使权力在阳光之下运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取信于民,避免盲目执法,粗暴执法行为的发生。要虚心接受来自社会和群众的合理化建议,积极改正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使利用职务犯罪损害民生的现象得到进一步遏制,使畜牧业的行政执法从源头上得到纯洁,进一步提高履行畜牧业执法任务的能力。

3.5 积极开展疾病防治、技术辅导、畜牧产业信息共享等工作

畜牧局和动检所等相关畜牧业执法单位要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深入养殖业主之中,积极开展疾病防治、技术辅导、畜牧产业信息共享等工作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引导畜牧业向高技术水平迈进。

总之,畜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在发展之中,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绊脚石”。但发展的中遇到的问题必须依靠发展来解决,只有大力推进现代畜牧业技术进步,认真贯彻落实《畜牧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才能实现我国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畜牧业行政执法的良性开展。

参考文献:

第10篇

为贯彻落实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区经济暨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和谐稳定发展。经研究,现将年全区农业工作重点指标量化分解,请各单位明确责任,强化措施,抓好落实,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全力开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年全区农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围绕一个目标,抓住一个关键,提升两大基础,实施五大行动”:

一、紧紧围绕一个目标

即以农业产业化为龙头,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增强全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1、高产创建抓万亩。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与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项目相结合,重点抓好小麦、玉米万亩示范片建设,提升万亩粮食综合产能,进一步巩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地位。全区粮食生产年度总体指导性计划是: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10万亩,总产保持在58万吨,单产增幅达到3.5%;粮食高产创建整区推进,10亩小麦亩产达到700公斤,万亩小麦单产达到620公斤,整建制平均单产超过500公斤的乡镇达到8个。10亩玉米亩产达到950公斤,万亩玉米单产达到750公斤,整建制平均单产超过600公斤的乡镇达到7个。小麦播种面积2万亩以上的乡镇各建立1个千亩规模连片高产示范片。小麦良种补贴统一供种面积实现全覆盖,坚决防止品种多、乱、杂现象的发生,小麦、玉米生长关键期,各乡镇配合农业局举办技术培训班2-3次,每个乡镇培训农民600人次。

2、产业化经营抓规模。深入实施以商招商、地缘招商、产业招商、定向招商战略,重点在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引进和培育上下功夫,壮大农产品精细加工龙头企业群体,增强对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用足用活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加快推进种养加、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努力实现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市场品牌化、农民组织化、服务社会化、经营集约化的发展目标。

3、产业布局抓特色。积极引导各乡镇立足实际大力发展以设施种植、有机蔬菜、特色种养为主的高效农业,形成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前景的特色农产品种养基地。重点打造蔬菜加工、畜产品加工、林果加工、饲料加工、桑蚕养殖、生态观光、保鲜冷藏、物流配送“产业群体”。年内全区新增高值田面积2.6万亩,新增设施大棚面积1.6万亩,引进农作物新品种9个,重点推广“一田多用、一年多茬、一熟多收”种植模式,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和种植效益。以房村邹家庄、西良甫村为样板,大力实施整建制村旧棚改造工程,全区重点改造设施旧棚5000座,提升全区设施农业发展水平。

二、牢牢抓住一个关键

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按照“标准化创品牌、市场准入促管理、体系建设强基础”的思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监管各项工作任务,确保全年无重大农产品中毒事件发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消费。

1、强化组织领导体系建设。各乡镇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指定专人专职从事此项工作;科学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和农产品抽样检测方案,按规定程序与要求及时处理事故并报告信息;按照保工作运转的要求,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

2、严把农业投入品使用关。纵深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规范建立农资经营业户档案和销售台帐,加大对假冒伪劣农资的查处力度,净化农业生产投入品源头。严格控制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和重金属超标;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例行监测制度,每个乡镇确定3个例行监测点,年内完成4次委托检测任务。

3、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全区新增有机食品认证面积1万亩,其中新增有机蔬菜0.6万亩;新增绿色食品认证面积1.8万亩,新增无公害产品认证面积1.8万亩。各乡镇要建立规模集中连片、核心面积1000亩以上的农业标准化基地3个,规模设立基地标识牌,建立健全生产管理档案和检测记录。

4、全面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各乡镇要突出抓好基地与市场产销对接工作,全面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积极开展农产品条形码标识化流通工作;农产品批发市场严格落实市场准入制度,强化抽样检测工作,上市农产品必须要进行抽样检测,并规范建立抽检检测档案,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落实到位。

三、全面提升两大基础

即突出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和植保统防统治两大公益职能,增强全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科技装备水平。

1、深入实施沃土工程。充分整合新增千亿斤粮食、高产创建、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等项目,加快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步伐,优化肥料施用结构,减少不科学的化肥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提高耕地土壤肥力。进一步完善到村、到户、到地块,测、配、供、施一条龙的塔形服务体系,优化土壤肥力结构,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力争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70万亩以上,推广配方肥4700吨以上。

2、大力推行绿色控害。稳步发展镇三个基层测报点,加快推进镇基层测报点建设。重点在镇分别建立5000亩以杀虫灯为主的绿色控害示范基地。强化新型测报工具运用等技术培训工作,做到病虫监测工作的规范化、精确化,全面提升病虫监控水平。加快统防统治队伍建设,以规范管理、强化服务为突破口,重点对镇等有规范运行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农作物病虫专业化服务组织进行扶持,不断拓宽病虫专业化防治的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在小麦、玉米大田作物作为主要实施作物的基础上,扩大蔬菜、桑茶服务面积,计划实施专业化防治面积16万亩以上,统防统治面积40万亩次以上。大力推广植保绿色控害技术。以镇等蔬菜种植区为重点,以推广绿色控害新技术为载体,有效减少农药用量,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保证先进实用植保技术深入千家万户,为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作出应有贡献。继续做好有关新技术、新药剂的试验示范工作,为植保新技术推广提供依据。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物资储备和装备建设,为防控工作提供必需的物资和技术保障。

四、深入实施五大行动

(一)政策惠农行动

年全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适应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围绕一个中心,落实两大政策,完善三项管理,达到四个促进,全面提升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水平,促进全区经济和谐稳定发展。#p#分页标题#e#

1、围绕一个中心。按照中央、省、市、区的要求,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发展这个中心,搞好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调查研究,针对我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实际,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我区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当好参谋,搞好服务。

2、落实两大政策。农村土地承包工作要达到依法管理、规范有序的要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和省《实施办法》,彻底纠正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违法行为,坚持土地承包期30年不变和平均分包到户的原则,坚决杜绝违反法律和政策的现象发生。继续搞好经营权证书换发补发工作,每季召开1次调度会,力争年发放5万份。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流转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对农村土地承包进行2次专项检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要坚持重点监督、标本兼治的原则,以治重、治乱为重点,依法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对农民建房、农村义务教育、修建道路、自来水、电费等乱收费情况,进行2次专项检查。规范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认真检查落实年“一事一议”奖补项目,并积极争取年“一事一议”奖补项目;严格审核程序,严查借“一事一议”名义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严格执行农民负担“一票否决”制度,严格监督政策的执行情况,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3、完善三项管理。主要是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实现深层次、高水平的工作目标。进一步规范完善农村集体“三资”委托制,对中心管理人员和农村报账员各培训1次,提高政治和业务素质,增强内部管理、内部控制职能。充分利用区监控中心这个平台,全面掌握农村集体“三资”的运行情况,搞好债权债务化解,常年跟踪的村保持在120个以上。强化审计监督,民主管理机制,指导17个乡级经管站建立健全审计承诺、复核、报告三项制度,坚持依法审计,注重民主监督,力争健全区、乡、村三级管理网络体系,提升全区“三资”管理水平。

4、实现四个促进。一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力宣传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省《条例》,年拟进行专题调研、座谈会议4-5次,依法规范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0个。二是促进农村民主管理进程。全区农村政策落实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等工作要达到“决策公开化、理财民主化、管理规范化、监督制度化”的标准,最大限度地防范和杜绝资产、资源管理和处置中的暗箱操作、、摊占挪用等现象,确保农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全区农村财务公开率、群众的满意率全部达到95%以上。三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依法及时处理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处结率、满意率均达到100%,从政治和大局的高度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四是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健全农村民主监督和科学管理体系,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从源头上遏制农村党员干部我行我素、等现象的发生,增强村级干部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二)科技强农行动

1、奋力实现学历招生新突破。年内每乡镇完成中专招生15人以上,力争中专招生超过200人;全日制中专班办学上实现新突破,大陡山全日制教学班打造成全省亮点;加大农民创业培训指导力度,每乡镇选拔10名已经创业或想创业的农民参加创业培训,力争培训创业农民150人,并搞好对已培训农民的后续指导服务工作;力争新增区级优胜学校3所。

2、奋力实现科技培训新突破。紧紧围绕“农村政策落实、粮食高产创建、高效农业发展、农民技能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测土配方施肥、植保绿色控害”等工作重点,区分不同农时,扎实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年内重点组织科技培训活动50场次以上,直接间接受益农民3万人次。充分借鉴农民科技培训的成功经验,全力抓好农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

(三)生态富民行动

1、全力抓好年沼气项目扫尾工作。进度慢的项目村要再动员、再发动,3月底前突击完成沼气池建设任务;对标准低、质量不达标的沼气池集中进行完善,确保达到建设标准;搞好项目档案的分类整理工作,力争一次通过省级验收。

2、高标准完成年沼气项目建设任务。年国家沼气项目建设规模为“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3000个,建设时限为年12月底。项目建设要以整建制村或街道为主体组织实施,成片规划,成片建设,不搞分散建设。年内全区新增农村户用沼气池1200个,各乡镇要选择村级班子强、农民积极性高的村组织实施,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同时,农村沼气项目要与其它项目结合起来建设,可与交通、改水、生态、卫生、农业结构调整等项目结合起来实施,除改圈、改厕、改厨外,要注重把改路、改房、改水结合起来,确保项目建设有规模、有特色、有亮点。

3、确保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安全。沼气建设项目技术性强,标准要求高,质量监管责任重大,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建设标准,严格落实“一池三改”技术标准,对建设中出现的不规范工程要坚决进行整改;坚持职业准入制度,从事沼气池施工的人员必须取得国家沼气生产工职业资格证书。区、乡两级要在强化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指导的基础上,重点加大农村沼气安全检查工作,充分发挥沼气服务网点的吸附作用,建立起与沼气群体相配套、相适应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沼气质量安全。

(四)打假护农行动

进一步强化责任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加强农业执法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切实提高农业执法能力和水平,为农业持续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继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暨执法年、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实行农资市场专项检查与日常巡查相结合的管理制度,逐级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建立各类管理档案和执法文书,规范农资经营秩序,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11篇

关键词:畜牧业;家庭牧场;建设;鄂州市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5-0082-02

近年来,鄂州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及2013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目标,以都市农业建设为抓手,举全市之力,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地支持家庭牧场建设,形成了以畜禽养殖为核心,连带种植业、水产业、林果业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了我市畜牧业生产结构的全面优化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1 鄂州市家庭牧场建设的基本态势

(1)发展速度十分迅猛。自2010年以来,在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激励下,城乡居民发展家庭牧场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形成了家庭牧场的建设热潮。仅2013年上半年,全市家庭牧场新增加64家,建设标准化150模式猪舍78栋,标准化153模式鸡舍127栋,标准化鸭舍36栋,配套种养面积达2 000 hm2,增加生猪饲养量3.2万头,蛋鸡存栏增加87万只,蛋鸭存栏增加86万只,占鄂州市畜牧经济增加量的90%。

(2)建设标准逐步提高。近年来,鄂州市不断总结家庭牧场的建设模式,加大了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促进了家庭牧场建设档次的不断提升。与2010年相比,鄂州市畜禽养殖场布局越来越科学,畜禽舍越来越标准,硬件投入越来越大,管理水平越来越高,涌现出了潘友华、李俊、程新胜等多个家庭牧场建设标兵。据统计,全市家庭牧场畜舍标准化率达80%、沼气入户率达100%、种养配套率达100%、环境整治率达85%以上。

(3)区域特色日益明显。通过三年来的培育,鄂州市家庭牧场建设工作实现了从零星发展到规模集成方向转变,初步形成了百里长港生态牧业示范区和蒲团樊寺线家庭牧场精品展示区。在百里长港“两型”牧业示范区拥有家庭牧场53个,生猪出栏近10万头。在华容区10公里樊寺线家庭牧场展示区,我们相继建设了家庭牧场8户,配套种养面积达100 hm2。家庭牧场的建设,推动了高效立体种养模式的普及,畜牧业生产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综合经济效益得到大幅提升,有效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现在,鄂州市“猪-沼-菜(果)”、“林-草-鸡”等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普及率达80%以上,基本实现了粪污处理资源化、无害化,形成了一批以家庭牧场为主体,以种养配套为特色的禽养殖场(小区)。

2 鄂州市家庭牧场建设的主要作法

2010年以来,鄂州市按照“种养配套、立体发展、优势互补、综合利用”的原则,采取经济、行政、技术等综合措施,大力支持家庭牧场建设。

(1)加大政策宣传。2011年元月15 日,鄂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以鄂州办发[2011]1号文,颁发了《关于鼓励发展家庭农场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8月12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以鄂州办发[2011]23号文,颁发了《关于加快都市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建设家庭农场作为加快发展都市农业的一个重要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家庭农场建设的激励政策。为了把家庭牧场建设工作推向,鄂州日报社、鄂州电视台、鄂州人民广播电台等单位开展“记者夜宿农家”活动,对家庭牧场建设过程中涌现的新典型、新做法、新思路进行深度报道。先后在报纸、电视、广播上报道家庭牧场26次,真正实现了报纸有文、电视有影、广播有声。同时,我市还将家庭牧场建设资金奖励和畜牧项目建设情况在鄂州日报上进行公示,进一步激发城乡居民建设家庭牧场的工作热情。

(2)加大示范引导。一方面,鄂州市通过招商引资、项目捆绑、政策引导等措施,按照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思路,重点加大对樊湖沿线(樊口至梁子湖)畜禽养殖场的建设和改造,并将该地区作为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的教学基地,增加电脑、投影仪、课桌等教学设备,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养、种、管相配套的高效生态牧业示范区。另一方面,鄂州市在华容区蒲团乡樊寺线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基础条件、完善配套功能,优化投资环境,重点扶持标准化家庭牧场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技术验收补贴的工作思路,先后培植了61个家庭牧场,形成了百里长港“两型”牧业示范区、樊寺线10 km家庭牧场精品展示区。为了扩大示范效应,我局还多次组织乡镇干部、私营业主到该地区参观学习,加速家庭牧场建设模式的普及。

(3)加大技术服务。一是推行家庭牧场建设工作预审制。对于各区、乡镇、街办申报拟建设的家庭牧场,市畜牧兽医局组织技术人员第一时间到现场进行规划指导,对场址选择、栏舍建设、发展目标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防止盲目上马和低水平建设造成不应有的后果。二是组建家庭牧场建设技术工作组。鄂州市组织经验丰富的畜牧兽医专家成立家庭牧场技术服务组,按照"五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养殖设施化、畜禽良种化、粪便处理无害化)的要求,对家庭牧场建设规划、生产管理、疫病防控和环境整治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三是积极推广相关配套技术。针对家庭牧场建设工程中出现的问题,鄂州市组织技术力量制定家庭牧场建设标准,并将畜禽场建设、程序化免疫、药物保健、模式配套等操作性、实用性强的技术编制成册,及时发放到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和养殖户手中。

(4)加大资金扶持。一是实行项目捆绑。为了加大硬件建设投入,培育一批建设水平高的家庭牧场,鄂州市将菜篮子工程项目、标准化改扩建项目、板块基地建设项目、生猪调出大县(市)等项目资金重点投放在家庭牧场建设方面,先后改造、建设家庭牧场87个,总资金投放量达1 600万元。二是加强资金奖励。2011年初,鄂州我市实施家庭牧场建设工程,制定了详细的验收方案,及时下发到各区、乡镇、街办。年终,鄂州市按照文件要求,组织市、区两级财政、农业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联合检查组,对100余个家庭牧场进行检查验收,奖励资金近200万元。2013年,鄂州市实施“三创”活动(创市级示范场、优秀家庭牧场、规范化养殖合作社),在全市范围内创建20个优秀家庭牧场,计划拿出100万元资金进行奖励。三是实行良种配送。为了解决家庭牧场生猪养殖户种猪不优的问题,2012年,鄂州市拿出专项资金63万元,购买良种公、母猪129头,及时发放到各家庭牧场,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四是拓宽融资渠道。2011年市政府注入资金3 000万元,成立了鄂州市农业投资公司,通过担保、入股等形式,引导社会资本流向家庭牧场建设领域。

3 鄂州市家庭牧场建设存在的不足

(1)土地流转困难较多。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形式,土地集约是家庭牧场建设的先决条件。当前,农村社会经济的现实状况阻碍了土地的集中和流转。由于较短的时间内土地流转存在居多困难,致使家庭牧场建设的规模难以扩大,档次难以提升。

(2)牧场融资渠道不畅。尽管市政府在信贷方面做出了较多努力,但因大部分农村家庭牧场不具备贷款抵押和担保条件,无法申请办理较多额度的信用贷款。有些农户由于受资金短缺,后续生产发展受阻,无法扩大生产规模。降低信贷门槛,解决资金投入问题,备受家庭牧场主的关注。

(3)建设标准有待提高。近年来,鄂州市在家庭牧场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讲,还是处在起步阶段,部分家庭牧场建设还不够规范,种养配套比例还不够科学,综合经济效益难以凸显。

4 推动家庭牧场建设的三点建议

党的“十”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不断推进农场生产方式的变革。笔者认为,现阶段发展家庭牧场应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国家应从土地、资金、技术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家庭牧场的建设,把家庭牧场建设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极。

第12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

一、前言

作为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保障,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近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研究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能够更好地提升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的实践水平,从而对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本文从介绍其施工技术特点着手本课题研究。

二、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

通过对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可以使工程中的各项工序进行科学有序的交叉施工,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施工成本,还可以有效缩短施工的工期。相对于其他工程项目而言,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具有单独特性的特点。第一,施工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水利工程项目一般都是在河流、湖等地附近,水流会对工程施工产生一定影响,这就要求水利工程施工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有效控制施工地点的水流,确保水流不会对工程项目实体进行冲刷而影响工程质量和工作进度。第二,易受自然气候变化的影响。因为农田水利工程的性质决定了施工项目要露天施工,暴雨、强风等恶劣天气对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提前做好应对预案,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关键环节分析

1.路基工程

(一)做好准备工作

在进行路基施工时,应该先做好各项与之相关的准备工作,之后再进行施工。在进行路基工程的施工时,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注意把基边沿给压实,才可进行施工;第二,要先用推土机给初步的推平,之后再用平面机进行细致的整平工作;第三,要注意使用强烈震动来中进行中速的碾压。

(二)放样施工

一般来说,在进行路基施工之前,除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外,还要先对路面进行放样施工,并且按照图纸的指示来确定路基边缘和坡脚的位置。

(三)路基填筑

在进行填筑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水平分层的方法来进行。要注意的是在分层的时候根据横断面的宽的大小来分,保证在填筑的时候一直是保持水平向上的。

(四)压实

在给路面进行填筑的工作的时候,一般而言,我们是根据施工的距离的远近来填筑的,也就是说,如果施工距离较短,在100m以内的话,我们就可以只用推土机来进行推土工作,但是如果距离远的话,就要用挖土机和推土机合作进行工作,那么对于每一层进行填土的时候,大部分是利用压路机来进行压实的。如果压实后的路面没有出现参差不齐,翻浆等情况的话,说明这是正常通过可以继续进行的,但是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的话,就要及时的进行补救。

2.砌筑工程

在进行砌筑石体时,要选用通过验证的砂浆,砂浆强度一定要过关,而且在砌筑开始之前就应该把泥垢清理好,让所砌石的表面保持光滑且湿润,如果在砌筑的时候间歇时间过长,则应该等砂浆强度保持在2.5Mpa时再次进行砌筑,而同时还要清除掉表面的残渣。相邻的石头应该是上下互相交错的衔接,内外协调,防止采用外面用石块在一旁立着,而在中间用填心的方法来砌筑。而且在砌筑时如果发现石块之间有较大缝隙的话,可以先用砂浆进行填补之后再用碎石块等物质填满,如果反之的话就造成了石块与石块的直接接触。

3.钢筋工程及混凝土工程施工

钢筋工程施工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以确保用于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的钢筋质量满足使用要求为前提条件下进行。一般采取人工绑扎与焊接接头。控制的重点是钢筋保护层的厚度要够,钢筋的型号要符合工作设计标准要求,钢筋的焊接质量要确保过关,各项控制指标经验收合格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作业,现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混凝土部分施工重点检查模板的强度、刚度是否达到要求,表面平整度和稳定性是否满足设计以及规范要求,要严格控制这几项数据值以确保立模质量。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业要水平分层、一次整体浇筑以确保工程质量,在浇筑过程中要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密实作业,浇筑完成并初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期间应保持浇筑面湿润,加强成型砼的养护,强化养护是砼强度增长的必要条件,坚持按规范要求进行养护。按规定留设同条件的养护试块和标准养护试块,以同条件养护试块的强度来确定拆模时间,同时要做好浇筑体防护工作,防止雨林、日晒和受冻,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给工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四、提高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几点建议

1.做好前期工作,严格方案审查

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项目,必须按照严格的立项程序,经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进行招投标工作,避免不合理的水利项目以及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对于符合规划的农田水利工程项目,设计单位的资质要予以严格审查,保证工程的设计水平。同时对于工程前期的调研工作,有关部门要安排足够的人力和资金,做好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调查勘测工作,确保工程设计的数据和资料的准确可靠,为设计方案的编制做好前期工作。

2.强人才培养,提高技术水平

抓好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人员以及工程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水利工程人员的业务水平。水利工程技术人才非常缺乏,基层水利部门可以采取各种有效方法,例如可以将技术人员派出去学习先进的施工管理技术和经验,或者去请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入到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中来,还可以采取短期培训的办法,解决技术人才短缺的状况。

3.实施技术监管,确保工程质量

在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监理,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工程设计标准,确保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符合质量要求。考虑到农田水利工程在经济、技术、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优化策略,要做到工程规划布局合理,施工管理技术先进,施工过程科学高效,并广泛采纳各类可操作性强的合理化建议,使农田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

4.采取节能技术,加大资金投入。

在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应做好总体的规划工作,利用区域环境以及人文特色去推动地区水利工程的发展。一是大量利用地区的自然资源,例如新疆阿尔河以及和田河、河谷平原组成河漫滩地、河心滩地等诸多地形环境,加之古河道较多的特点,非常适合发展湿地灌溉技术,这些人工的小型湿地将非常有利于新疆地区的农田水利管理。二是采用管灌、喷灌以及滴灌技术代替农田漫灌的方式。漫灌是农村农田灌溉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既原始又落后,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技术含量也很低。一般是从水源处开挖渠道直到农田,通常渠道较长并且输送渠道多为土质渠道,给水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农田灌溉效果还不好。

五、结束语

通过对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赖于对多项影响环节的充分掌控,有关人员应该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客观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利用既有优势,研究制定最为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

参考文献:

[1] 杨鹏年.刍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07):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