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常用统计学方法分析

常用统计学方法分析

时间:2023-07-10 17:35: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常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常用统计学方法分析

第1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生物统计学;专业认知;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000-00

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实施和教育部本科专业审批权限的下放,越来越多的本科高等医学院校,开始跨越本校的分类属性,开办非医学类专业,少数医学院校非医学类专业数目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医学类专业数目,他们的建设目标是把学校建设成为“多科性的大学”。[1]但是随着招生规模日益扩大,高等人才培养问题逐渐升温,特别是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的培养工作成了摆在医学高等教育面前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选取了某医学院校生物统计学专业在校本科生为样本,对其专业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为医学院校生物统计学专业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并对医学院生物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1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以某医学院校生物统计学专业全日制本科在校生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由调查员统一发放问卷,问卷由被调查者本人填写,研究者审核后回收问卷。本次共发放问卷113份,收回有效问卷101份。有效回收率为89.38%。

1.3 数据处理:调查结果全部数据用Epidata3.1进行数据的录入和校验,用SPSS 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年龄为19~25岁,平均年龄(21.19±1.12)岁。男性41人,占40.6%。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大二(2012级)40人,占39.6%;大三(2011级)40人,占36.9%;大四(2010级)21人,占20.8%。

2.2常用统计方法认知情况:

其中常用统计方法认知情况的调查中14种统计方法(见表1.1),其中基本方法9种,高级统计方法5种。

结果显示,在基本统计方法中,大二学生除均数标准差等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47.5%)、方差分析(62.5%)、常用概率分布(52.5%)、直线回归与相关(60%)以了解为主,其他均以不知道为主;大三学生除生存分析(62.5%)、meta分析(82.5%)、聚类分析(82.5%)等高级方法以不知道为主,其他统计方法均以了解为主;大四学生所有高级统计方法均以了解为主,基本统计方法以熟悉为主。详细结果见下表1.1

4 将认知情况采用三分级评分,0=不知道,1=了解,2=熟悉,分别赋分0,1,2,得分越高,表明认知情况越好。取各年级学生每项统计方法认知得分情况,按年级分组进行多相关样本的的非参数检验。Friedman 检验,在α=0.05水平下, =26.143,P

取每位学生每项统计方法认知得分之和得到该学生统计方法认知总得分,按性别分组,进行两独立样本非参数Mann-Whitney检验,在α=0.05水平下,Z=-0.897,P>0.001,即性别因素对专业认知的影响不显著。

2.3 常用统计软件使用情况:

在全体有效问卷中,平时主要使用SAS软件分析数据的有3人(3.0%),SPSS软件的有44人(43.6%)Excel软件的有42人(41.6%),使用其他软件4人(4.0%),从未使用软件的有8人(7.9%)。

在分年级统计中,大二年级中有23人(57.5%)选择使用Excel软件,为最常用软件;另外还有7人(17.5%)不使用任何软件。大三年级主要使用SPSS软件,30人(75.0%);还有9人(22.5%),使用Excel。大四年级中,有11人(52.4%)使用SPSS软件,10人(47.6%)使用Excel。详见下表1.2

对各年级学生选择的常用统计软件进行交叉列联表分析, =128.803,P

3 讨论与建议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统计学的思维与理念已经渗透到医学科学研究的每一个角落。[2]该部分人才培养工作的好坏关系着医学院校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成败,对高等医学院校顺利进行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针对目前医学院校生物统计学专业学生的认知现状, 相关高校的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改进。

3.1优化课程结构,重视基础理论的教授和专业思维能力的培养。

基本统计方法是医学统计学的基础, 掌握基本统计方法的基本原理、计算过程和结果解释是学习高级统计方法的基本功。[3]学校在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中应该加强专业基础课的教授,加大基础课的课时比例,删除陈旧和重复的课程为学生以后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重视不同课程之间、高级技能与基础知识在教学中的相互渗透,加强各知识之间的衔接与联系。建立知识理论框架,提高学生总体把握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开设专业讲座,介绍本专业的前沿理论和发展现状,提高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

3.2 加强统计软件使用的训练,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在重视理论与书本教学的同时,注意理论讲授与软件应用的结合。有关高校应当较强统计软件应用课时在总课时中的比例。在低年级中开设Excel与统计应用等选修课程,在中高年级中开设以SPSS和SAS为主干的专业统计软件应用课程。重视学生统计应用软件使用的培养,在统计软件的使用教学中使抽象的统计理论形象化,使学生能合理使用、愿意使用相关的统计软件。加强统计软件使用的训练,使统计软件使用的教学与现实问题结合,着重加强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和创新能力培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3.3转变教学模式,构建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生物统计学人才培养体系。

面对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医学院校专业设置不断多元化的现状。我们应当主动改变教学模式,在加强以往教学实践中重视课堂教学、重视专业技能传授的同时,应当借鉴国内外高校的先进经验。以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核心,以提高专业技能为重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不断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通识教育”,促进统计理论与医疗卫生教育的结合。创建综合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生物统计学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崔光成,刘吉成.本科医学院校开办非医学类专业的现状调查.中国高等医学教育[J].2007,7:31~32

第2篇

1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工具,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采用图文并重的方法,将各级各层的主题关系用相互隶属的层级图形表现出来,把关键词和图形、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利用人脑的机能,利用记忆、思维等规律,协助人们对问题进行学习和理解,可以将其广泛地应用于统计学的教学工作中。

2 思维导图在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很多高等医学院校都采用了PPT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比较直观,能通过生动的图像、声音等方法,调动学生的情绪,提高学习效率。但是,由于其同样具有大信息量、大容量性的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时感觉吃力,跟不上授课的进度。而且,多数幻灯片对于学习内容的排列方式是线式的,不符合人脑的发散性思维模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统计学与一般的理科学科有所不同,它的知识自成体系,有逻辑,有层次,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及创新。

2.1 思维导图在统计描述中的应用

统计描述是统计学中最基本的内容,也是统计分析中重要的一部分。在统计学中,经常用统计指标和统计图表来揭示和反映原始资料的数量特征和信息。在药学营销问题中,如果需要对理论问题加以验证,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实验数据来说明。经过严谨的统计设计,将实验中收集的数据进行筛查或转换,然后就可以通过统计描述的方法来总结这组数据的一些重要的特征,使得实验得到的数据表达清晰,便于做进一步的分析。

在统计学中,对数据的描述可以是直观的图表,也可以是客观定量的计算,无论是何种方式,都需要根据数据的类型及分布的类型等因素进行适当的选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方法选择的不准确。如果计算的指标是错的,那么得到的结论以及后面的所有与之有关的分析都是没有意义的。如何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选择方法的技巧呢?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将统计描述的主要知识及关键点通过思维导图描述出来,具体的图形如图1所示。有了这张图形后,同学们在复习及以后的科研活动中,就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特点,做出正确的选择。

2.2 思维导图在统计推断中的作用

统计推断是指由样本数据的特征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简单来说,统计推断指的是经由上面的统计描述,无论是图表还是指标,我们都可以得到与数据有关的一些特征和特点,但是,这些特征和特点针对的仅仅是样本数据,即总体数据中的一部分,对于总体而言,是否具有相同的特征和特点呢?这需要统计推断来回答。

参数估计是指由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主要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两种。其中点估计由于误差较大,所以在实际中应用较少,主要以区间估计为主。区间估计即按照预先给定的置信度计算置信区间,使得要估计的总体参数有较大可能落在所计算得到的置信区间内。在应用中可以根据数据类型的不同选择适当的区间计算方法,相关的思维导图如图2所示。

假设检验是统计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大多数药物制剂与营销问题都需要与假设检验相结合,才能得出更为科学的结论。假设检验亦称为显著性检验,是先对总体的参数或分布作出某种假设,然后用适当的方法,根据样本对总体提供的信息,推断此假设应当被接受或被拒绝。这种方法主要是建立在反证法和小概率思想的基础上,当然,所得到的结论并不是完全准确的,有一定的犯错误的概率,但由于概率较小,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比一般直观的判断要准确合理得多。假设检验方法的选择需要结合数据的类型、分布的类型、实验设计的类型等因素进行选择,相对较复杂,我们同样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展示各种方法的特点,通过这种层级关系的展示,使得这些常用的统计方法更加清晰易懂。

除了前面几种常见统计方法的思维导图外,统计学中一些其他的统计方法如相关与回归,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展示,这种图示的方式更利于学生对技术的掌握及进一步的应用。

第3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经管类专业 统计学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0.041

Research 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tatistics Teaching Reform

SHAN Qinq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iwu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ollege, Yiwu, Zhejiang 322000)

Abstract Statistics courses are vocational colleges professional courses a professional basis.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and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course, for students of statistical knowledge and statistical skills, improve their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s very important. Currently, there are students low interest, ignore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teaching tools and methods is relatively backwar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eachers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so on Teaching Statistics. Higher College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reality, to build statistical science teaching system,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use statistical theor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tatistics; course teaching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的方法论学科,因此统计学课程是经管类专业必须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性课程。我校从2010年开始,在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等经管类专业中开设了统计学课程,并进行了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 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1)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树立统计思想,培养统计意识。高职院校应根据经管类专业就业的特点,根据就业需求确定统计学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难度适中。既要注意基本概念和基本理念的讲解,又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统计观念。

(2)培养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技能。高职院校的特点就是要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在统计学中我们可以设置实验、实训、调查等实践性环节,培养学生统计的基本技能。如利用EXCEL、MINITAB、SPSS等常用统计软件进行上机操作,使学生掌握绘制统计图和统计表,编制统计指数,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对变量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基本技能;通过统计调查环节,培养学生设计调查方案,实施统计调查,搜集和整理统计数据等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应用统计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管理等实际问题的能力。统计学课程是一门方法论学科,结合专业的特点,可以设置综合性训练项目,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大学生兴趣调查,新产品市场调查,顾客满意度调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等。

2 统计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较差,学生学习兴趣较低。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质量不高,经管类的学生以文科为主,统计学又是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基础,有大量的数学公式和计算,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部分学生对学习统计学有畏难情绪,学习兴趣较低,学习动力不足。

(2)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学生应用能力较差。由于某些客观原因,在人才培养计划中未设置实践教学环节或实践教学课时偏少。如缺少实际操作课程,学生在课堂学到的知识难以消化和巩固。另外,在经管类其他课程教学中也不重视学生统计技能的培养和统计学知识的具体应用。

(3)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教学效果不佳。部分教师采取传统教学形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讲授满堂灌,没有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

(4)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部分教师所学的专业不是统计学专业,自身统计学的功底较差。有些教师不熟悉EXCEL、MINITAB、SPSS等统计软件,不能正确指导学生上机操作。有些教师组织能力较差,不能合理地安排和控制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

3 统计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应根据课程教学目的,岗课结合,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出发,构建统计学课程教学体系。统计学课程教学体系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

3.1 理论教学

(1)教学内容。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内容适宜,难度适中,以岗位应用为导向,适当选取学术前沿内容。主要内容可包括:绪论,统计数据的收集,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度量,时间序列分析,统计指数分析,抽样与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教学课时60~80课时,其中理论教学40~50课时,实践教学20~30课时。

(2)教学方法。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比较适用的有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统计学课堂教学中,除了讲授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外,必须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从社会经济生活中选择或编辑适合的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教师最后总结评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度量一章中,可以以一个网店为例,对商品的销售量或顾客进行分组,通过频数分布表或直方图,对商品的销售趋势或顾客的偏好进行分析和预测。任务教学法又称任务驱动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因此,在统计学各章中,可以设计一个特定的任务,让学生分组完成。如在统计数据的收集一章中,可以让学生去收集高职生日常消费数据,兴趣爱好数据等。互动式教学法,指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成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在统计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具体情景,通过设问,与学生展开双向交流。如在假设检验一章中,可以对统计决策究竟是确定性决策还是非确定性决策进行分析讨论。

(3)教学手段。目前统计学的运用一般是基于常用的EXCEL、MINITAB、SPSS等统计软件,因此统计学课程教学应选择多媒体教学系统,如电子白板教学系统。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统计软件的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提供教学视频、教学案例等。

3.2 实践教学

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实践教学课时的比例较大(高职院校一般为40%~50%)。统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一般采用以下形式:

(1)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统计调查的步骤包括确定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设计调查方案,实施调查,对调查数据分类整理,数据分析和预测,并写出调查总结报告。如在学校内部,可以进行学校环境调查、学生食堂调查、学生网购情况调查等。另外,在其他的专业课程(如市场调查)、社会实践、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中,学生也可以进行统计调查。

(2)实验。统计学课程实验一般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有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等实验类型。常用的计算机软件有EXCEL、MINITAB、SPSS等,EXCEL 是微软办公套装软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进行各种基本的统计计算和统计分析,在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MINITAB软件和SPSS软件的功能较EXCEL强大,但MINITAB软件相对来说操作简单,深受非统计学专业人员喜爱。统计学课程实验的项目较多,主要包括:数据的整理与显示、数据特征的度量、统计指数的计算和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3)大作业。统计学课程在讲完某一个章节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大作业,让学生主动完成,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某些大作业可以由一个小组完成,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协调能力和合作能力。如让学生小组进行某一个统计调查,再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统计结论,并提出改进建议。

4 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1)紧跟社会需求,构建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高职院校应根据经管类专业的就业需求和岗位需要,分析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确定统计学课程教学体系。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合理确定课程的总课时(包括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和开设时间,二是编制课程教学大纲及实验(实训)教学大纲,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

(2)加强多媒体和实验室等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学水平。一是采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如电子白板教学系统),提高教学效果;二是建设高水平实验室,配置先进的统计学教学软件和计算机设备,满足统计学实验的需求,并为统计调查分析等提供服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一些开放性实验项目,由学生自主进行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加强统计学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一是采取进修和培训等手段,提高统计学教师的知识水平;二是统计学教师应掌握多媒体教学系统和统计学软件的操作,提高操作水平;三是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是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生动有趣,善于提问,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三是教师要有责任心,对学生要求要严格。

5 结论

统计学是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必须依据岗位需求确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和主要教学内容,构建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等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满足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 罗金华等.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文教资料,2015(1).

第4篇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护理;营养不良-炎症评分

[中图分类号] R459.5;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04-0133-02

The effect of nutritional nursing on nutritional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ZHAN Haixia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Wenling City, Wenling 3175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know the efficacy of nutritional nursing on nutritional status in patients o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ethods A total of 128 patients came from the hemo-purified center of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ed group and the compared group. The observed group received the intensive nutritional nursing care and routine nursing care, but the compared group received the routine nursing care only. The nutritional paramete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6 months. Results After 6 months of intensive nutritional nursing, MIS and MQSGA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P < 0.05); BUT serum albumi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observed group than that of compared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Nutritional nursing is a good method to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MHD patients.

[Key words] Hemodialysis; Malnutrition; Nutritional nursing; Malnutrition-inflammation score

营养不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高住院率和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1]。然而,缺乏有效的营养治疗方法、营养元素摄入不足是MHD患者营养不良的首要原因[2]。本研究对我院行MHD患者进行强化营养护理,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5月~2010年5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4例。干预组在监测生命体征、指导起居饮食、血透通路护理等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强化营养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半年后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

1.2 强化营养护理方法

1.2.1 确定营养摄入目标 蛋白质摄入(1.2~1.3)g/(kg・d)[3];热量摄入(138.07~146.44)kJ/(kg・d)[4];糖摄入(5~6)g/(kg・d);脂肪摄入(1.3~1.7)g/(kg・d)。

1.2.2 患者常用食物的调查 每位患者罗列出20种以上最常用的食物,按照最常吃在先、次常吃在后的顺序排列,并邀请至少两位患者家属检查和监督内容是否属实。即患者和家属共同确定食物名称。

1.2.3 制定个性化食谱 营养师根据患者最常用食物制定个性化食谱,需按照荤素搭配原则,根据患者喜好,制定出10种以上食物搭配方案,并指定食物的具体量,嘱患者按照营养师的指导进行每日或每餐膳食。护士和患者家属进行监督。

1.3 营养状态评价方法 采用改良主观营养评分(modified quantitative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MQSGA)[5]、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alnutrition-inflammation score,MIS)[6]和血白蛋白作为营养评价指标。MIS和MQSGA评分越高说明营养状况越差,血白蛋白水平越低说明营养状况越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及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的两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干预组64例,男31例,女33例,平均年龄(55.19±8.26)岁,透析龄(55.65±9.69)个月;对照组64例,男30例,女34例,平均年龄(53.47±8.03)岁,透析龄(57.03±10.80)个月。两组在性别构成、年龄、透析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入选时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营养状况

入选时MIS评分、MQSGA评分和血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3 强化营养护理后半年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营养状况

强化营养护理半年以后,干预组MIS和MQSG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干预组血白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2。

3 讨论

膳食结构不合理是MHD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比例不合理、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比例不合理、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不合理等。调整膳食结构是改善营养状况的常用方法。

2001年Kalantar-Zadeh K等[6]首次提出了MIS评分,它是在MQSGA基础上发展而来,增加了体重指数、白蛋白和总铁结合力三项指标。Kalantar-Zadeh K等[7]分析了MIS、MQSGA、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结合力、肌酐、总胆固醇、规范化蛋白氮表现等11项营养指标,认为MIS可持续性地预测MHD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率,优于白蛋白。因此,本试验将MIS作为主要的营养评价指标。本研究发现,虽然入选试验时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营养状况、透析龄、年龄等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但经过半年的强化营养护理,干预组主要营养指标MIS评分为(5.88±3.54),对照组为(8.12±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强化护理以后营养状况明显改善。白蛋白的半衰期大约20 d,可以反映患者相对较长时间的营养状况;本研究干预组血白蛋白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可见强化营养护理确实能够改善MHD患者的长期营养状况。

综上所述,营养不良是MHD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强化营养护理可以改善MHD患者的营养状况,应贯穿于MHD患者治疗的始终。

[参考文献]

[1] Stenvinkel P,Heimburger O,Paultre F,et al. Strong association between malnutrition,inflammation,and atherosclerosis in chronic renal failure[J]. Kidney Int,1999,55(5):1899-1911.

[2] 王会,赵长峰. 维持性血液透析98例营养状况分析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5):71-73.

[3] 李燕,肖观清,林丽华.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3):111-112.

[4] 孙素芝. 浅谈血透病人饮食[J]. 医学信息,2011,24(1):129-130.

[5] Kalantar-Zadeh K,Kleiner M,Dunne E,et al. A modified quantitative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of nutrition for dialysis patients[J]. Nephrol Dial Transplant,1999,14(7):1732-1738.

[6] Kalantar-Zadeh K,Kopple JD,Block G,et al. A malnutrition-inflammation score is correlated wit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J]. Am J Kidney Dis,2001,38(6):1251-1263.

第5篇

关键词:统计学方法 调查实践 SPSS软件

1.采用的一个调查实践

调查对象和内容:某大学在校学生的消费情况:月支出是多少?月支出分别用于:吃饭、购买日常用品、购买学习用品、手机费、上网费、购置衣物及其他各是多少?(分性别;分年级)

抽样调查方法:分层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

调查目的:了解某大学在校本科学生的消费情况,通过月支出的分配了解其消费结构,并通过分性别和分年级的比较发现是否存在消费差异。

2.把统计学系列方法运用于实践的过程分析

通过调查得到第一手数据,进行整理后运用SPSS软件逐步做如下分析:

2.1对大学生月消费情况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大学生月消费进行描述性分析,见下表1。

从表1来看,××大学学生月消费平均值为673,67,其中饭费最多,占52.82%;月支出的标准差为199.59,月消费情况的离散趋势比较大,表示大学生的月消费不均匀,其中饭费、日常用品和购衣物的方差偏大,是消费产生差异的主要项目;从最小值和最大值也能看出此情况。

2.2对男生和女生月消费情况的均值估计和假设检验

对男生和女生月消费均值进行假设检验,首先提出假设:

原假设H0:?滋1=?滋2;备择假设H1:?滋1≠?滋2

由于总体服从正态分布但是总体方差未知,采用t检验法,得表2:

从上表2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月总支出均值差的95%置信区间为(-56.742,88.076),P值为0.669,大于显著性水平0.05,表示月总支出在性别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体消费项目的P值均小于0.05的显著性水平,即在具体项目上男生和女生的月支出存在显著性差异。

2.3对不同年级大学生月消费情况的方差分析和均值差估计

对不同年级月消费均值进行假设检验,首先提出假设:

原假设H0:?滋1=?滋2=?滋3=?滋4;备择假设H1:?滋1、?滋2、?滋3、?滋4不完全相等

由于是对四个总体的均值进行假设检验,故采用F检验法,得下表3:

从上表3可以看出,不同年级月消费只有学习用品的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0.05,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不同年级在学习用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项目均无显著差异。

2.4对大学生月消费情况的回归分析

进一步对大学生月消费情况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下表:

表5中调整的判定系数0.995,接近1,因此认为拟合优度较高,被解释变量可以被模型解释的部分较多,不能被解释的部分较少。Durbin-Watson检验值为2.24,接近2,表示残差与自变量互为独立。

表6中的F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4269.630,对应的概率P值为0,因此拟合的模型是有统计学意义的。

从表7来看,常数项的P值为0.009,有统计学意义,各自变量的P值均为0,均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可以建立如下线性方程:

Y=-16.768+1.074X1+0.964X2+1.106X3

+0.952X4+1.180X5+1.011X6

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残差分析,得学生化残差介于-2和+2之间,故可以接受模型的误差项服从正态分布的假定。通过此模型可进一步对某大学在校学生月消费进行预测分析。

3.总结

通过对以上在校大学生月消费的由简单到复杂,由浅显到深入的一系列分析,使统计学中最重要的描述性统计、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及回归分析几种分析方法灵活地得到运用。

研究某一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往往运用到统计学的各种方法,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反映了问题的特征和规律。所以在统计学教学中应该结合实例,在熟练掌握各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把它们和实际灵活地相结合,达到综合运用,是我们教学需要把握的重点环节,也是学以致用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宇传华.SPSS与统计分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2

[2]徐建邦,李培军.统计学[M].第2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7

作者简介:

李梅芳(1969.11-),女,山东冠县人,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统计学教学改革。

第6篇

为了提高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质量,一直以来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着反复摸索,不断进行新的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教学方法的不断摸索

1.1 关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授课方法:医学统计学的许多概念、原理比较抽象,在讲授时多举一些实例,寓抽象的概念于实例中,使学生不觉得的枯燥、乏味。另外,通过电脑模拟实验可以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具体。

在每讲一种新的统计学方法时(例如t检验、χ2检验、F检验等),先抛出1份实际的需要大家去处理的数据,先使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思考起来,然后引出新的知识点,这样既复习了以前的知识点又引出了新的方法,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每一章的内容都通过实例来学习,本章节结束后,安排案例讨论,通过讨论同学们更加清楚哪些知识点容易出错。

1.2 合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调动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理利用网络的教学资源,在讲授一种统计方法后,要求同学们查阅关于该方法的文献,明白这些方法在实际中如何使用,这样既复习了相关的统计原理与方法,又会发现新问题,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对知识加深了理解,也逐渐产生了兴趣。

1.3 开展双语教学:我们自己编了英文教材,在一些班级进行了双语教学的尝试,通过双语教学同学们不但掌握了本专业的常用术语,而且为他们今后在工作与学习中阅读、查阅外文资料,掌握本专业最新动态提供了帮助。

医学统计学是应用性的学科,关键是理解和运用,学习方法后可以正确地使用,因此讲课时不过多强调数学证明,不要求学生记忆公式,重点培养学生掌握采用何种统计方法处理数据及能正确、合理地解释结果。每个知识点的讲授通过提出实际问题-引出新的知识点-练习-案例讨论-实际数据的处理,这样的一个循环,学生感到统计学也是非常生动有趣的,是非常实用的。

2 将统计方法的介绍与统计软件的讲授紧密结合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广泛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也逐渐被应用到医学领域中的各个学科。目前掌握一定的统计软件的应用已经成为高校学生与科研工作者必备的技能。我们教研室根据不同的专业开设了SPSS、SAS统计软件的实验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1 统计软件强大的绘图功能使基本概念直观化、形象化:SAS、SPSS统计软件有很强的图形功能,可以产生条形图、圆图、线图等多种图形,统计图简单明了、形象具体的特点使基本概念直观化、形象化,易于学生形象与掌握。例如:箱式图(boxplot)通过5个基本数字(最小值、最大值、中位数、P25、P75)直观地呈现数据分布的中位位置、变异范围、近似的分布形状、异常值。图1是甲状腺功能低下婴儿不同病情组甲状腺素含量的箱式图,从图中直观地观察到轻度组甲状腺素含量高于中度与重度组,每组的变异度大致相同,近似正态分布。借助统计软件强大的绘图功能,聚类分析中树状聚类图、因子分析中的因子图等都使得在讲授一些基本概念、原理时变得简单,易于被同学接受。

2.2 统计软件快捷、准确地处理数据使我们能做到“所讲所见”:很多统计方法的计算量大,例如方差分析、正态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多重线性相关与回归,Logistic回归,生存分析等,以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手工计算,教师花费很多时间在黑板上演算,学生在学习时觉得计算繁杂,现在在统计软件的帮助下,老师一边讲解理论,一边可以把结果做出来让学生看,老师可以把重点放在讲解基本原理、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最终结果的解释方面。例如多元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Cox回归等常用回归模型在自变量筛选时,使用统计软件的可以使学生很直观地看到变量的入选与剔除过程,理论的讲授不再枯燥乏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许多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被逐渐应用到医学领域中,多变量统计分析涉及理论复杂,计算量大,要求学生能正确地使用统计方法并对结果作出合理、正确的解释,具体的运算可以交给统计软件去做。

统计软件的教学要加强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SAS、SPSS等软件的帮助菜单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掌握常用的统计分析功能。当然,掌握基本的统计原理与方法是正确应用统计软件的前提和基础,在统计软件的使用过程中,尤其是SPSS软件,只知道点击菜单而不知道原因,经常会造成统计软件的滥用。

3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际处理数据的能力

医学统计学是应用性的学科,为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与实际动手能力,安排学生在机房上实习课,学生上机独立完成布置的作业,使他们能够真正利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尽量找一些实际数据给学生分析,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分析与逻辑思维能力。毕业实习时,学生可以独立查阅文献,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独立分析处理数据。

第7篇

关键词:不同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临床应用价值

血常规检验是诊断疾病的基本检查方法之一,其对体内的多种疾病均具有重要诊断价值。血常规检验的项目较多,其中以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检验更为常见,通过血常规检验,不仅能了解患者体内血细胞的形态及分布,同时也能对疾病进行初步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1]。血液采集是血液常规检验的初始步骤,其直接影响着临床检验结果及后续的相关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采血方法有两种,一种为静脉血采集,另一种为末梢血采集,其中末梢血的应用更为广泛,因为其疼痛感轻,患者更易接受。然而,目前有相关研究报道静脉血采集方法临床应用价值更高,检验准确性更好[2]。为了对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本文对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116例患者实施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16例,根据采血方法的差异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各58例,对照组中包括35例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其最小年龄为18岁,最大年龄为74岁,平均年龄(42.3±10.6)岁;实验组中包括36例男性,22例女性,其最小年龄为19岁,最大年龄为72岁,平均年龄(41.9±11.4)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采血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血,其中对照组患者采集末梢血:采血部位在左手的食指或者无名指的内侧,首先对患者采血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其后利用1次性采血针进行针刺采血,采集血液放置在肝素抗凝管中,摇匀备用。

实验组患者采集静脉血:采血部位在肘部,首先对患者的采血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其后利用1次性采血针进行针刺采血,采集血液放置在肝素抗凝管中,摇匀备用[3]。

采用血液分析仪对两组的血液标本进行常规检验,包括WBC(白细胞)、RBC(红细胞)及PLT(血小板)数量、Hb(血红蛋白)及HCT(红细胞比容),采血至检验时间不应超过2个小时。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其中采用t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X±s)表示,P

2结果

经过检验发现,两组患者的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其中实验组的检验结果稳定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血液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包括血浆、各种血细胞、细胞因子等,身体组织器官的病变都可通过血液成分的异常改变予以反应,故血常规检查能为疾病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对于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血常规检查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采血方法是其中比较关键的因素,因此,选择适宜的血样采集方法显得十分必要[4]。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两种采血方法为静脉采血及末梢采血,其中末梢采血采集的是患者耳垂或者手指的末梢血液,其疼痛较轻,操作简单快捷,能避免反复采血,因而临床应用较普遍。但末梢采血也有一定缺陷,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①在同等条件下,温度过低的末梢血更易发生溶血,导致检测结果偏低,使检测结果不准;②末梢血采集血管较细,出血速度减慢,因为需较长的采血时间;③末梢血采集血管出血较少,需对采血部位反复挤压,导致其他成分混入,稀释血标本[5]。因此,末梢血不能十分准确、完全的显示患者的血液情况,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事件。

随着临床检验技术的发展,全自动化的血液分析仪普遍被应用,使末梢血采集法逐渐被静脉血采集法所替代。与末梢血采集法比较,静脉血采集法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①血液分析仪的样本量较大,静脉采血能满足需求,能重复进行穿刺取血;②静脉采血能避免血液其他成分的干扰,提高血液的检测纯度;③静脉血一般在肘部静脉取血,该部位血液成分更加稳定,能更客观、真实的对患者的血液情况进行反映。④静脉采血能够避免血小板减少,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比容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其中实验组的检验结果稳定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4结语

综上所述,静脉血采集方法对血常规检验影响较小,结果更加客观、准确,更利于临床医生判断病情,做出科学诊断,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山峰.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01:201+339.

[2]刘建枝.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3):3068-3069.

[3]袁艳伟.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03):47-48.

[4]高梅,张凌峰,付永航.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价值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4):46-48.

第8篇

【关键词】子宫肌瘤;米非司酮;宫瘤消胶囊;应用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5.32.101

在临床上 , 子宫肌瘤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 , 其发病原因主要是子宫平滑肌细胞出现增生表现 , 这一疾病以育龄妇女为高发人群[1]。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白带异常、子宫出血、疼痛、贫血等 , 且多数患者均伴有腹部包块 , 并存在压迫症状[2]。在以往治疗子宫肌瘤时 , 米非司酮属于常用药物 , 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患者的肌瘤体积 , 但是治疗效果难以令人满意。本研究选取 10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 重点在于观察宫瘤消胶囊及米非司酮联合疗法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取 2012年 5月 ~2014年 5月本院收治的 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 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 每组 5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 31~57岁 , 平均年龄 (45.2±4.2)岁 , 病程 7个月 ~12年 , 平均病程

(6.2±2.2)年;观察组患者年龄 33~59岁, 平均年龄 (45.5±5.4)岁 , 病程 6个月 ~13年 , 平均病程 (6.5±2.5)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两组患者均使用 10 mg的米非司酮片 (北京市科益丰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国药准字 H20084624)进行口服治疗 , 1次/d。在此基础上 , 观察组加用宫瘤消胶囊 (山东步长神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 Z20055635)进行口服治疗 , 3次 /d, 3粒 /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 3个月。

1. 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肌瘤体积。对两组患者行 B超检查 ,以对其子宫肌瘤的体积进行计算 ,肌瘤体积为 4/3π与子宫肌瘤的三维径线半径的乘积[3]。

1. 4疗效判定标准痊愈:患者的肌瘤均已经彻底消失;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缓解 , 且其肌瘤体积有 50%及以上的缩小;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 , 且其肌瘤体积有 20% ~49%的缩小;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肌瘤体积均不存在任何明显变化。治疗总有效率 =(痊愈 +显效 +好转 )/总例数×100%。

1. 5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 采用 χ2检验。 P

体积为 (60.4±21.5)cm , 对照组的肌瘤体积为 (62.6±21.8)cm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治疗后 ,观察组的肌 ,瘤()体积为 (33.3±15.3)cm 3, 对照组的肌瘤体积为 (53.2±15.3)cm 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2. 2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痊愈 22例 , 显效 10例, 好转15例, 无效3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痊愈9例, 显效8例, 好转23例, 无效10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3讨论

在临床上 , 子宫肌瘤的致病因素主要是遗传因素、雌孕激素和受体因素等。在以往治疗子宫肌瘤时 , 手术疗法如子宫切除术等比较常用 , 虽然能够有效地切除患者的瘤体 , 但

是治疗后会对患者的生育能力产生严重影响 , 也不利于其心理的健康[4]。近年来药物保守疗法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 其中米非司酮属于常用的治疗药物 , 该药物属于激素类药物, 对于孕激素受体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 , 因此有助于缩小患者的肌瘤体积, 但是该药物的半衰期较短 , 药效短暂[5]。

中医研究认为 , 子宫肌瘤应该属于“症瘕”的范畴 , 因此临床治疗的原则应是扶正祛邪、活血化瘀以及软坚散结[6]。

本研究中 , 观察组在使用米非司酮的同时加用宫瘤消胶囊治疗 , 这一药物对于血小板聚集现象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 , 并能够对血液的黏稠度进行调节 , 因此有助于改善患者子宫内膜的血液循环现象, 能够促进肌瘤的吸收。有研究人员指出 , 将宫瘤消胶囊与米非司酮合用时 , 能够有效地弥补米非司酮药效短暂的不足 , 优化治疗效果[7]。本研究中 , 治疗后 , 观察组的肌瘤体积和治疗总有效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参考文献

[1]孙俊峰 , 石峰 .宫瘤消胶囊联合米非司酮与单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对照研究 .中国现代医生 , 2012, 50(7):125-126,

128.

[2]李环 .宫瘤消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观察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 2014, 36(9):853-854.

[3]杨秀菊 .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与单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对比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 2013, 21(9):56-57.

[4]陈素芬 .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观察 .中外女性健康 (下半月 ), 2013(1):106, 131.

[5]岳笑菲 .米非司酮独用及与宫瘤消胶囊合用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分析 .北方药学 , 2015(5):55.

[6]杨静 , 杨苏安 , 李毅 , 等 . 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清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 2015(5):33-35.

[7]周萍 , 倪思玲 , 李凡 , 等 .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红金消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研究 , 2014(4):175-177.

第9篇

一、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生物统计”这门课程比较抽象,以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枯燥难懂、学习兴趣不高。要想让学生喜欢这门课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任课老师,从而对这门课感兴趣。“教者乐其教,学者乐其学”,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生物统计”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和保证。只有师生之间确立一种朋友关系,课堂教学的效果才会事半功倍。“生物统计”课堂教学在规范管理、形成良好学风的前提下,应该营造轻松、民主与和谐的氛围,教师要放下架子,有缺点和错误要敢于承认,与学生像朋友一样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师生互动,心灵沟通,引起共鸣;让课堂充满笑声,一句笑话,一句简单风趣的语言,都可以激活课堂,学生在轻松、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氛围下按照老师的思路和要求,不知不觉地学到和掌握知识,达到教学的目的。此外,教师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引入要突出趣味性。加入一些和讲授内容有关的耐人寻味、引人入胜的情节,这为激发学生认知动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如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在讲授“显著水平”时,就以“天宫一号”的研制和发射、中国航天器空间对接技术为例,说明显著水平的依据和重要性;又如在讲授第四章“显著性检验的配对设计”时,以佳洁士牙膏为例:“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宝洁公司推出了佳洁士牙膏,这是第一个带有氟化物的牙膏。为检验佳洁士在检验减少蛀牙方面的效果,研究者对多对双胞胎进行了实验,每对双胞胎之中的一个使用了含氟化物的佳洁士牙膏,而另一个则继续使用不含氟化物普通牙膏。”这时提出问题,即将双胞体作为非独立样本使用的目的是什么。通过这个例子既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又能让学生轻松地明白什么样的设计属于配对设计,直观地体现了有关知识的客观背景,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再现知识发生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把握好每个概念,善于挖掘教材的内在魅力,精心选择一个个有趣的实例,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触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趣味性中掌握生物统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老师要认真对待学生提的每一个问题,有思考、研究价值的,教师要及时予以充分的肯定,让他们享受到质疑的成就感;浅显幼稚甚至不太合适的,要选择不同角度给予评价鼓励(鼓励其有所发现,表扬敢于质疑的勇气、勇于探索的精神)。这样,才能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的热情,提高他们质疑的勇气,从而增强其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针对不同专业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实例

笔者所在生物统计教研室给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所有学生讲授“生物统计”课程。农学院农学、植保、林学、园艺、资环五个系使用的生物统计教材都是四川农业大学明道绪主编的《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专业实际、选取和专业相近的例子,分清重点难点,对现有内容进行合理取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3]我们在讲清基本原理、思路和方法后,在举例时尽量结合专业,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专业实际。如给林学系的学生上课时,参考了续九如、黄智慧主编的《林业试验设计》,所举例题均与林木遗传育种、栽培、生理生化和森林资源调查等有关。对资环系则尽量采用农业资源调查、植物营养与施肥、环境监测与评价、生态效益分析、气象观测等方面的例子,有时即使将植保或者农学类的例题仅在文字上变动一下而数据不变也能取得较好效果。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同一章节的应用问题也有所侧重。如在讲“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时,不同的系在理论联系实际时侧重点也不同。如给农学系上课时,参考童一中主编的《作物育种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重点讲授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在作物遗传育种和栽培上的应用;在给植保系上课时,参考山东省农作物病虫测报站主编的《农业病虫数理统计预报》,重点讲授根据害虫发生发展规律及影响的有关环境因素预测害虫未来的发生发展趋势,为害虫综合治理提供决策依据等应用。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们明白了统计方法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总之,通过课堂讲授、作业和上机操作,使学生学完该课程后不仅仅学到一些统计学的常用术语和公式,而且要意识到他们所接触的统计学比单纯地计算平均数以及用彩色图表示出来复杂得多,它是一个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对各个系都要讲授“生物统计”的基本知识,内容涉及到实验方案的实施、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等,即“田间试验”、“资料的整理与描述“、“常用概率分布”、“假设检验”、“方差分析”、“X2测验”和“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对于有些章节如“百分数资料的假设检验”,因为数据涉及到有两个属性类别的质量性状和利用统计次数法得来的次数资料,农学系和植保系学生用的较多,因此只对这两个系讲授。对于“两因素系统分组试验资料的方差分析”,因为植保和资环专业用的比较多,因此只对植保系和资环系的学生讲授;对有些难度较大的章节,如“方差分析处理效应分类与期望均方”等一般只对农学系学生讲授;“样本平均数抽样分布与标准误”一节虽然最难懂,但它是生物统计思想方法的重心所在,是重要基础知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要仔细、耐心地给学生讲清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熟练制定实验方案、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并作出科学的结论。

三、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1.将统计方法的讲授与统计软件的介绍紧密结合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广泛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统计软件的应用已经成为高校学生与科研工作者必备的技能。生物统计教研室根据不同的专业开设了Excel和SPSS等统计软件的实验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在介绍Excel、SPSS等软件基本操作的基础上,结合统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实例,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地讲解利用Excel、SPSS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从而达到将抽象统计理论与直观现象操作相结合的目的。很多统计方法的计算量大,例如方差分析、直线回归等,以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手工计算,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在黑板上逐步计算,学生学习时觉得计算繁杂。现在我们在讲课时一边讲解理论,一边把实例的处理结果做出来让学生分析。把重点放在讲授基本原理、思路、方法的适用条件和统计结果的解释上面,要求学生能根据不同的实验设计选择相应的统计方法用统计软件处理,并能做出科学、正确的解释。

2.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物统计学是生物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分析工具,对将来从事农业和生物科技工作的学生来说是一门有重要实用价值的课程,与数理统计学不同的是,这门课程重在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和强调“用”这个特点,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要会应用。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统计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与实际动手能力,教研室积极开展第二课堂,让学生根据自己申报的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项目和本科毕业论文进行讨论和交流,每个学生给大家介绍自己的试验设计和实验方案,并说明自己的项目或者毕业论文用是什么统计方法来分析。此外还安排上机实习,并且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试验数据独立处理,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分析与逻辑思维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这样使学生能够真正利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针对课程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生物统计”的特点是内容抽象、枯燥,理论性、逻辑性较强。而且该课程内容多、公式多、图表多、计算量大,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涣散,产生视觉、听觉和思维疲劳,因此,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由于多媒体教学加快了教学进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多媒体教学应用广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来讲授。就拿“方差分析”这一章来举例。在讲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步骤时建议用板书讲解,因为这部分内容比较难,教师在黑板上一步步进行讲解和分析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满足大多数学生的要求;在讲不同试验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时,用板书讲解该试验设计的田间试验设计图、资料整理表及方差分析三步骤中涉及的公式,而讲具体实例时应采用多媒体。这种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时和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还为启发式教学提供了时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老师的引导下活跃思维,积极思考,及时理解和消化知识。针对“生物统计”逻辑性较强的特点,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应“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我们在讲课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因此,我们采用最多的就是启发式教学法。在课堂上,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发现问题并着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

第10篇

关键词 SPSS软件;成绩分析;数据统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8-0038-03

1 高校成绩分析方法介绍

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是每所学校期末对教学常规管理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教学成绩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随着IT技术的发展,各高校分别采用不同的应用软件对成绩进行质量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目前各高校采用的应用统计软件有很多,在文中介绍以SPSS统计软件为主的相关分析及应用,并选取大连财经学院成绩统计分析与试卷分析作为研究样本,建立成绩分析模型,并给出对学生考试成绩进行分析的SPSS软件操作方法。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学生成绩的处理和分析,学生成绩的各项指标等数据变量都很直观地反映出来。

SPSS作为一款数据统计的专业性软件,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运用该软件进行成绩分析,随着不断地更新和改进,SPSS统计软件数据录入、数据管理、统计分析、资料编辑、报表制作、图形绘制也变得愈发容易操作。在教学管理中,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学生成绩等各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更加直观科学高效,后面将通过大连财经学院营销2班和营销4班的统计学成绩比较,更加细致地反映这一点。

2 构建数学模型

学生的成绩分析是一项比较烦琐的工作,需要计算平均值、标准差以及各项指标,并绘出学生成绩分布的直方图,用统计软件SPSS来进行这类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在数学模型中,通过现实数据建立模型,通常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回归分析是通过规定因变量和自变量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以此建立回归模型,然后根据参数来评价该模型的拟合情况,并可根据自变量做进一步预测。

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在其变化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样,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与其他事物之间有着联系,而该事物的变化也会对其他事物产生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相关分析法就是研究事物之间线性相关,并且以统计指标表来表现相关程度强弱的统计分析方法。在实际的分析过程中,由于不同的研究目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研究变量,因此,选用的研究分析方法也不相同。二元变量相关分析法是常用的相关分析方法,包括二元定距变量、二元定序变量等多种相关分析方法。

3 数据收集和内容分析

数据的收集 在所取得的大连财经学院成绩统计分析与试卷分析样本中,将该班级学生成绩情况作为分析对象。研究该班学生成绩的显著性,以及男生和女生成绩之间的差异,分析过程主要涉及的相关变量有平均成绩、参加考试人数、及格率、最低分及最高分、标准差及成绩分布是否符合正态分布。

操作步骤 先将该班级成绩输入Excel,然后将数据导入SPSS,为了直观分析该班级学生的成绩情况,以编号、姓名、性别、班级、成绩等作为描述变量。

第一步:根据班级学生的分数情况,将学生的成绩分为0~59、60~69、70~79、80~89、90~100五个分数段。

第二步:选用转换(Transform)重新定义不同变量(Recode Into Different Variables),不同的变量需要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重新进行设定,将编号、姓名等变量输入到输出变量(Output Variable)对话框中。

第三步:在不同的变量栏下输入“分数段”,单击改变(Change)。

第四步:单击旧的和新的值(Old and New value),选择不同分数段范围,并在相应的栏目中输入,统计学科目及格分为60分,科目总分为100分。

学生成绩分析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绘制成绩Q-Q概率图及分布直方图,对本次的考试成绩进行正态分布研究,具体步骤:单击分析统计学描述频数分析(AnalyzeDescriptive StatisticsFrequencies)。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统计学”和“分数段”两个变量导入变量(Variable)

中,单击统计(Statistics)选项,在弹出的频数分析对话框中,选中Mean(平均分)、标准差、最高分、最低分等常用指标。返回主对话框,单击绘图(Charts)按钮,在弹出的频数分析对话框中选中柱状图和其下的正态分布曲线。点击Continue(继续)返回主界面,单击OK按钮,即可获得学生人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以及百分比直方图。

Correlation Analysis(相关分析)是对不同现象之间是否存在依存关系进行研究,如果存在依存关系,则研究其相关方向及程度,通过上述操作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得到的相关数据如表2、表3所示。

为了验证样本班级学生的期初平均分是否符合正态分布情况,综合分析该班级的学生成绩,同样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检验,采用Q-Q概率图分析学生考试成绩的正态分布,操作步骤:执行图表(Graphs)Q-Q Polts。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期初平均分”输入变量对话框,其他设置不改变,单击OK便可以得到图1所示正态分布Q-Q概率图。

第11篇

关键词:生物统计;R语言;软件教学;教学研讨

生命科学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内容决定了生物统计学课程是此领域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但与生命科学领域其他专业课程相比,生物统计学理论性强、内容抽象、计算公式繁多。生命科学专业学生由于受形象思维方式的影响,较难接受和理解生物统计学的抽象概念和逻辑推理。课堂调查显示学生在心理上对本课程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好。随着近年来本科教育目标及培养方案的不断调整,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生物统计学教学课时不断被压缩。但与此同时,生物统计学领域的新概念和新方法不断出现,学生由于进一步深造和工作对生物统计学知识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我们也必须不断增加和调整生物统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不断膨胀和发展需求与教学学时压缩之间的矛盾是摆在国内众多任课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因此,在学生认知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如何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高质量地完成生物统计学课程的教学,为学生奠定一个坚实的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的基础,是摆在每位从事生物统计课程教学教师面前的巨大挑战。

不同于传统的生物统计学教学对统计理论的过多强调,现代生物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需对计算机技术在统计计算中应用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鉴于现在大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普遍较好且有兴趣的特点,在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引入计算机教学为该课程改革提供了契机。运用计算机教学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统计分析软件,与常用的Excel和SAS软件相比,R语言既是一款更适合在生命科学相关专业本科生教学中进行使用的统计分析软件。

一、R语言的特点及应用现状

R语言早期由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Ross Ihaka和Robert Gentleman开发,现在则由“R开发核心团队”负责开发。R语言免费的软件,可从R网站(http://)及其分布于世界各地的镜像网站上自由下载,具有丰富的统计函数及强大的画图功能,而且用户还可以通过安装新的套件(Packages)进一步增强其功能。R语言的代码是公开的,用户既可以查看函数的源代码学习统计编程,也可以通过修改源代码实现新的功能。鉴于其强大的统计计算与图形展示功能,且完全免费和源代码开放的特点,其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国外众多大学统计相关课程及笔者较为了解的动物科学专业相关课程都将R作为教学工具软件。然而,目前国内高校统计相关课程教学中统计软件的使用虽种类繁多,有SPSS,SAS,Matlab,Minitab,Stata,Origin,MS xcel等,据笔者了解将R软件运用于大学统计教学的案例还非常少。因此,如何将R软件应用于大学生物统计学教学还需更多的研究和探讨。

二、R语言的基本功能

R语言在统计描述、统计作图、统计分布及统计检验等方面丰富的函数为生物统计教学提供了便利的资源。这些函数可分类总结如下:

统计描述:常用的统计描述函数有算术平均数mean,标准差sd,方差var,极差range,中位数median,和sum,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同时,还可以用summary对不同类型数据进行简单统计描述,用table对多变量分类数据进行统计,用frequency对频数资料进行整理。统计作图:简单统计作图函数包括柱状图barplot、饼图pie、直方图hist、茎叶图stem、箱线图boxplot、散点图plot等图示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lattice程序包制作更为复杂的多变量、多数据集的组合图形,及3D图形。统计分布:在统计教学中统计分布是重要的一部分函数,R中常用的统计分布有正态分布normal,二项式分布binom,卡方分布chisq,指数分布exp,F分布f,泊松分布pois,t分布t,及均匀分布unif。将这些统计分布名称前面分别加上字母d、q和p即可获得这些统计分布的分布密度density,分位数quantile,概率函数probability。如dnorm(),即为正态分布密度函数。统计检验:R中常见的统计检验函数有t检验t.test,方差分析aov,卡方检验chisq.test,及相关检验cor.test。需要注意的是,在调用相关函数时,需提供正确的数据变量及参数选项。

三、生物统计教学实例分析

生物统计学的教学内容包括很多理论内容,例如各种统计分布、种统计检验的原理等。这些内容往往比较抽象,以口头讲解的方式通常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传递这些信息,学生接受程度较低,教学效果不理想。生物统计学课程中讲解标准误时涉及到的“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分布”即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此时可以使用R语言的数据模拟及图形演示功能演示样本平均数的生成过程及其分布。具体实现过程如下:(1)设定包括群体大小、样本大小、抽样次数、总体均数、总体方差等群体参数,使用rnorm()函数模拟生成服从正态分布的群体数据。(2)使用hist()函数作总体频数分布图。(3)用sample()函数对总体进行抽样,计算并记录样本均数,使用plot()函数和point()函数演示抽样过程及样本平均数。(4)使用hist()函数制作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分布频数图,使用sd(),mean()等函数统计输出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分布。

第12篇

【关键词】 尿促卵泡素;人重组促卵泡激素;国产;不孕症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9.121

我国已婚夫妇不孕不育发生率在10%~15%, 其中女性黄体功能不全或无排卵为重要原因, 临床通常采取促排卵治疗[1]。国产尿促卵泡素(uFSH)及瑞士产人重组促卵泡激素(rFSH)均为常用药物, 前者为从绝经期妇女尿液中提取高纯度促卵泡激素, 黄体生成素及杂质含量不超过5%[2], 后者为瑞士进口药物, 价格昂贵。为观察两种药物在诱导卵泡发育及排卵方面疗效与安全性, 本文以本院收治的不孕症患者展开研究, 比较uFSH与rFSH治疗不孕症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2年4月~2014年12月所收治107例不孕症患者展开研究, 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①已婚, 2年不避孕后未能妊娠;②泌乳素正常, 基础血清卵泡刺激素低于7 U/L;③配偶检查正常;④生殖器官发育正常, 输卵管无堵塞;⑤临床表现为原发性或继发性月经不规则或闭经。排除不明原因妇科出血、卵巢增大或有囊肿、原发性卵巢功能衰竭、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病、糖尿病及1个月内应用过类似药物及过敏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 A组54例, 年龄25~34岁, 平均年龄(29.6±3.5)岁。病程1~7年, 平均病程(3.2±1.0)年。B组53例, 年龄26~35岁, 平均年龄(29.7±3.4)岁。病程1~6年, 平均病程(3.0±1.1)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A组应用uFSH治疗, B组应用rFSH, 患者均于撤退性出血或者经期第3~5天开始用药, 肌内注射75 IU, 1次/d。优势卵泡平均直径≥14 mm时, 每天Insler法行宫颈黏液评分, 阴道B超监测卵巢及优势卵泡大小、子宫内膜形态与厚度。至少1个优势卵泡直径≥18 mm或2个≥16 mm时, 停止用药, 查排卵前血雌二醇(E2)、孕激素(P)并测定子宫内膜厚度。酌情肌内注射 1次人绒毛膜促性腺素(HCG), 剂量在5000~10000 IU。之后B超复查是否排卵。开始排卵后每3天肌内注射2000 IU HCG, 共注射4次。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治疗有效率, 判定标准:B超监测优势卵泡直径≥18 mm且宫颈黏液Insler评分≥8分, 为显效;用药后优势卵泡平均直径13~18 mm、Insler评分≥4分或用药后月经来潮, 为有效;用药后卵泡发育, 但直径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有效率的比较 A、B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8.1%、100.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排卵率、妊娠率、OHSS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排卵率、妊娠率、OHSS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我国不孕症患者中, 排卵障碍为重要原因, 诱发排卵是治疗关键, FSH为常用药物。随着技术发展, FSH制剂经历了尿源低纯FSH制剂、高纯FSH制剂及人重组FSH制剂等阶段[3]。国产高纯uFSH杂质少, 不良反应、OHSS发生率明显降低。瑞士人重组尿促卵泡素在国外临床上已经应用多年, 但由于价格昂贵, 其在国内不孕患者中应用受到限制[4]。

本组研究将uFSH、rFSH在不孕症患者中疗效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 两组治疗有效率、排卵率、妊娠率、OHSS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促卵泡素可在卵泡发生过程中增强卵泡募集、生长作用, 刺激其成熟, 让颗粒细胞中芳香化酶活性获得提高, 促进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化, 促进子宫内膜增殖[5], 为诱发不孕症患者排卵的常用药物。A、B两组有效率、妊娠率、排卵率分别为98.1% VS 100.0%、18.5% VS 20.8%、92.6% VS 96.2%, 同时OHSS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安全性均较高, 患者耐受良好。说明uFSH、rFSH临床疗效相当, 但uFSH价格相对较低, 因此经济性更高。

综上所述, 国产尿促卵泡素为理想促排卵药, 效果与瑞士产人重组促卵泡激素相当, 但更加实惠, 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谭玉彬, 刘奇志, 陈碧辉, 等.两种促卵泡素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比较.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13):2435-2437.

[2] 孙淑杰, 孙鹏达, 任海琴, 等.国产尿卵泡刺激素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超促排卵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生殖医学杂志, 2010, 19(1):257-259.

[3] 刘丽, 赵君利.不同性别不孕症患者的情绪和应对方式.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1, 25(11):806-809.

[4] 黄江涛, 王奇玲, 唐运革, 等.广东汉、瑶、壮族新婚人群不孕症现况调查.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2, 20(10):687-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