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

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

时间:2023-07-11 17:35: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

第1篇

【关键词】 装配式住宅 采暖 节能

中图分类号:TU8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之中,住房建设蓬勃发展着,在全球关注可持续发展和环保问题的今天,住宅建设的工业化成为必然的趋势,在不久的未来装配式住宅将成为我国住宅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北方冬季采暖地区的采暖管线的设计与施工敷设因结构体系的改变而与传统住宅的做法有所不同。

所谓装配式住宅是指不同于传统的全手工操作建筑的工业化建筑,是建筑工业化的产物。建筑工业化是将建筑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业化,因此组成建筑的构件都在建筑工厂里完成;然后通过物流运输到施工现场,再根据科学的管理方式进行现场安装,即减少施工现场的作业以降低人力资本和建筑垃圾。目前我国供暖事业也迅速的发展,从节能及供暖质量出发住宅常用的采暖方式有两种,散热器采暖和低温地板辐射采暖。这两种采暖方式在装配式住宅中的设计和敷设方式都有区别于传统住宅。那么对于装配式住宅暖通专业如何将自己专业设计的相关部分加入到装配式住宅的标准构件中成为设计过程中一项新的工作。

首先装配式住宅采用散热器采暖。房间的热负荷计算方法不变,因此散热器片数的计算方法不变。但是采暖管线从分户热计量装置出来后就不能像传统住宅那样敷设于建筑面层内。因为装配式住宅的楼板为叠合楼板。

叠合楼板示意图

叠合楼板分两部分,下部为预制板上部为现浇板,楼板上面只做20mm的找平层,因此采暖管线没有条件敷设于建筑面层内。也因楼板的现浇层内有钢筋,及电器的预留管线,预留管线交叉垂直方向上不能超过两次,所以采暖管线预埋于楼板现浇层内不可行。那么采暖管线从分户热计量装置出来后,对于高层,采暖管线可以在管线位于的暖井内就引至梁下,在公共空间设置吊顶,将采暖管线敷设于公共空间的吊顶内然后引至所需用户户内。用户户内的采暖管线同样不能暗敷,只能明敷采暖管线;因此采暖管线尽量沿墙角,墙根敷设。若要实现管线的暗敷只能通过后期的室内装修。对于多层,采暖管线经过分户热计量装置后直接进入户内,户内做法同高层住宅一样。

在采用散热器采暖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做到经济性与安全性的统一,追求热舒适度。一般而言,需要将供水的温度控制在95℃以内,避免热媒的气化,还要计算系统的设计,确保相应条件的传媒温度的降低。要想装配式住宅的采暖达到一定的舒适度,还需要增加散热器的数量。将95/70℃作为基础进行比较,当热媒的平均温度降低10℃,就需要增加20%的散热器。当然热媒的温度不能任意的降低,必须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在采暖设计的过程中,必须结合装配式住宅的特点,收集热媒设计的参数,确保同一热源的建筑物的散热器数量差别不大,降低采暖系统的失调度。鉴于

装配式住宅的实际配置的散热器面积大于理论需要的散热器面积,需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将实际的散热器面积大于理论面积控制在10%一30%内。

其次装配式住宅采用低温地板辐射采暖。地板辐射采暖已经成为装配式住宅的重要采暖方式之一,具有温度适宜和节约能量的优势。首先,合理控制室内的温度。室内的平均辐射温度决定着人的舒适感,地板辐射采暖的设计中,室内的围护结构的温度较高,导致平均辐射温度加大,在室内的设计温度降低1~3℃,可以有效的提高人的舒适度。研究表明,室内设计温度每降低1℃可节约燃料10%,可见地板辐射采暖在给人带来舒适感的同时,很大程度的节约了能量,节能效果大增。其次,室内温度分布均匀。在地板辐射采暖的设计中,地板表面的温度是控制在30℃,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降低,很大程度的减少了上部空间向室外的热损失。另外,地板辐射的采暖可以减少对室内空间的破坏,加热管埋在地下,增加了建筑面积,保护了室内环境,减少了能源与资金的浪费。地板辐射采暖在节约能源,提高舒适度的同时,还简单方便,一方面便于对采暖设计的调节和控制,有效的对采暖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在热计量装置的帮助下,简化了用户热计量的计算,为用户提供了优质的供暖服务。

为了有效的进行地板辐射采暖设计,需要借助一定的材料,金属管道已经逐步被抗老化和耐高温的塑料管取代。利用地板辐射采暖时,对于盘管间距的计算方式按照《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即可。分集水器之前的管道设计及敷设和散热器采暖方式入户前的管道敷设方式是一致的。但是对于只有20mm的建筑面层来说是不可能敷设地热盘管的,因此采用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方式可以根据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10月发行的规范《CSI住宅建设技术导则(试行)》的采暖篇来实施,即在住宅套内楼板上设置架空地板,采暖管线入户后连接分集水器,分集水器的各环地热盘管敷设在架空地板内。但设置架空地板对应的是户内层高的净高会降低。

上述两种采暖方式,在传统住宅建筑中是普及使用的,在设计过程中也较为熟悉,热源系统也不变,仍是主要城市集中供热、锅炉供热或小型燃气锅炉房为其热源,输配系统也是一样的,因此用于装配式住宅是完全可行。但是在做采暖系统的设计时,采暖管线穿墙是无可避免的,而装配式住宅的墙及楼板等构件都是在工厂里完成生产的标准构件,不能再像传统手工操作那样边施工边预留,或着对于非承重的墙可以在设备专业进场施工时根据需要现凿,或是因为修改而重新开洞。构件生产工业化后,暖通专业的洞口不能有现凿的情况,否则破坏构件的完整性,必须在构件上进行预留。因此要配合建筑构件的标准化就需要有构件的工艺设计,在传统的设计结束后暖通专业要配合工艺设计,将采暖所需的洞口或套管的位置及尺寸体现在墙体和楼板的工艺图纸上,以保证工厂生产的各个构件的正确性。且预留洞口尺寸的大小应有合理的富裕量及可施工的操作空间以确保采暖管线现场安装的可行性和准确性。这也变相增加设计人的工作量。因此需要更快捷的制图应用软件。目前热门的三维制图软件Revit就可以在标注平面的同时确定立面,还可以很好的解决管线碰撞问题。

总之,不管是传统的建筑形式,还是工业化的装配式,采暖的方式都可以沿用传统的好的方式。无论改变系统形式,还是使用新的采暖方式都是为了使居住环境更加的舒适。在对装配式住宅进行采暖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装配式住宅的特点,不仅要考虑供暖的效果,还要考虑采暖设计对住宅整体环境的影响。结合住宅的独特性,根据各个采暖设计的优缺点,进行有效的选择。在装配式住宅采暖设计的发展中,需要不断创新采暖方式,做到采暖方式与建筑结构的结合,将采暖设计和建筑设计紧密的结合。总而言之,对于装配式住宅的采暖设计需要结合住宅的具体情况,抓住问题的关键,综合考虑,优化技术,同时积极的相应国家的政策,减少投资和费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142-200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第2篇

[关键词] 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分类号】:TU-80

预制装配式建筑是建筑工业化的产物,给人们的印象是粗糙、简陋、冰冷。只是为了满足特殊或是基本功能而建造,很少考虑到建筑的精致、美观以及与环境的关系等因素。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预制装配式建筑成为了工业化建筑的多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要求不止于最基本的使用功能,同时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使现代的预制装配式建筑必须考虑形式、功能、环境等因素的平衡。现代工业化建筑进入了多元化的时代。人们价值观,审美观的多元化直接导致了预制装配式建筑“百花齐放”的格局。

1.国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在过去的几年中,欧、美、日等建筑工业化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了一个实验区,把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概念延伸到极限,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来面对不同的挑战。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技术有了很大的演变,在强大的技术支撑下,预制装配系统几乎可以满足任何类型的建筑。也可以说预制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建筑形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国内研究及应用现状

从二十世纪50到60年代,我国开始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并形成了一系列相应建筑类型的体系。到20世纪80年代,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全国范围内的应用进入到了全盛时期,许多地方都逐渐形成了设计、制作、安装的工业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一体化生产模式。但是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研发水平还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也跟不上建筑技术发展的变化,究其原因是因为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物理性能和功能还有许多局限和不足之处。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现浇式混凝土建筑体系几经逐渐取代了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目前装配式建筑体系除了在单层工业厂房中有较多的应用外,在其他类型的建筑中很少能见到。

3.预制装配式建筑基本设计原则

1)成本控制

预制比传统的现场施工方法在成本控制上更加有效,这是因为预制概念中的成本有三个方面:材料、劳动力和时间,从理论上讲,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减少,成本也降低了,但这并不意味着预制减少了整个项目的预算。材料也是一个控制成本很重要的因素。在传统的施工现场很难精确的计算出需要多少材料,所以常常会订购过量的材料以确保工程用量。这样往往就会产生浪费,无谓的增加成本。而在预制建筑项目,可以通过前期设计对材料用量做出准确判断,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采购。

2)进度安排

可以说预制装配式建筑最大的优点是缩短了现场施工的工期。预制装配式建筑的项目能够节省时间源自工厂制造和现场施工可以同时进行。在建筑工程中很少使用预制基础,因此现场在建造基础的同时工厂加工生产结构、构造构件以及服务系统和室内集成模块。

3)质量控制

质量的定义是双重的:不仅仅是生产质量和设计质量,往往更依赖于建筑师的工作质量。为了能够使建筑的预制取得成功,以上两点都必须要考虑周全。这些原则看上去是对立的。只要生产质量提高,建筑就会变得更加标准化、平淡无奇,而高质量的设计就会不可避免的地表明了生产效率的匮乏。

4)人性化工作

依靠着空调以及干燥的室内环境,工人的安全系数有所提高。现场施工不仅要求工人需要面对暴露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处在道路两侧比较危险的位置、面对有危险的突出物等,还可能需要工人们长途跋涉。而预制能给提供一个短途通勤的机会,这就减少了成本也降低了工人们在长时间工作之后因为疲劳而导致他们在往返于工地和家中的路上发生危险的几率。

4.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1)设计多样化

目前,住宅设计和住房要求严重脱节,承重墙多、开间小、分隔死、房间的空间无法灵活分割。而装配式房屋则采用大开间,用户根据需要可灵活地利用组合式墙体分割成“随心所欲”的空间环境。

2)功能现代化

传统的建筑能源利用率很低。装配式建筑的地面、屋顶、墙体、门窗框架等都采用各种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房屋采用新型的供热、制冷技术,如太阳能的储存和利用;工厂化的建筑构件精确度高,可以提高墙体和门窗的密封功能。

3)制造工厂化

智能化的住宅应该无论是墙体结构材料,还是内部装饰材料都选用绿色的优质材料,而工厂化的生产正是住宅现代化的最优生产方式。如传统的建筑物要使其美丽的外表面涂料久不退色是十分困难的。但工厂化生产的建筑外墙板不但质轻、高强,而且在工厂经过模具、机构化喷涂、烘烤等工艺就可使建筑物美丽的色彩久不退色。

4)施工装配化

由于装配式建筑比传统的建筑自重减轻约一半,因此,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也随之降低,地基的施工也会简化很多。工厂预制好的建筑构件运到施工场地后,立刻可按设计要求安装施工。

5)时间最优化

预制建筑最大的优点是缩短了现场施工的时间,对工期有更高的可预测性。预制建筑的项目能够节省时间源自工厂制造和现场施工可以同时进行。在建筑工程中很少使用预制基础,因此现场在建造基础的同时工厂加工生产结构、构造构件以及服务系统和室内集成模块。

6)技术可持续化

尽管在建造过程中,使用集成构件早已经被提上了设计师和技术专家的议程,但是装配式建造理论体系中并没有和环境保护理论体系发生交叉。如今,人们已意识到建筑垃圾造成的严重环境破坏。在诸如木材加工、砌砖、粉刷和装饰的过程中的切割和原料混合工序中由于没有集成装配的过程,也会产生多余而造成浪费,这种在建造过程中产生的浪费份额巨大。

5.未来中国的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趋势

展望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未来发展,大到整体空间布局,小到建筑细部的每一个预制构件,将建筑群与环境雕琢的如此细腻。在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正处于向工业化发达国家学习的起步阶段,设计、生产、运输、安装各环节的技术是实践过程中首要攻克的难题,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在环境、功能及美观等建筑设计方面的因素并无有针对性的深入探讨。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起步晚,建设量极大时间又非常集中,建筑工业化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虽然目前在预制建筑在住宅的发展上有了一些新气象,但是还没有形成规模和气候,产业链也不是很完善,还需要进一步的支持和推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种公共建筑开始在各个城市中不断出现,很多建筑由于功能和形式的需求采用了异形的结构形式,无法用传统的建造方法实现,也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预制构件装配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小红. 当代国外轻型建筑设计【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周燕珉. 住宅精细化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李湘洲,李南. 国外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现状【J】. 国外建材科技, 1995(04).

第3篇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建筑设计;设计实践

1 引言

从建国以来,我国在建筑建设方面发展的很快,大量的混凝土建筑拔地而起。S着施工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施工技术的不断革新,我们发现混凝土现场浇注的产生的一些问题,如下:①需要大量劳动力且施工工期长。比如韩国三星在西安建设的一个工厂,采用了预制装配技术,工期仅需三个月,若采用非装配技术,工期至少一年,并且所耗劳动力总量只有非装配建筑技术的1/20。②部分部位如果采用现场浇注的做法,施工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如坡屋顶与天沟/的接触部位受振捣条件的影响质量差异很大,现场基本无其他作业手段,因此该部位漏水现象普遍,工厂化生产就可避免这一问题。③现场浇注混凝土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如噪声污染、建筑垃圾污染等。比如,混凝土施工为避免过多施工缝的形成,通常会连夜施工,噪声会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作息。又如,河道护坡项目施工如果采用现场浇注混凝土,将对河流造成污染,而若使用预制桩就不会有此污染问题。④施工现场作业在露天进行,工人的施工环境受气候影响较大。让从业工人在恶劣的工作条件下工作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还存在安全风险。随着从业工人对作业环境有了更高要求,他们已经不愿意在恶劣的条件下工作了。基于上述问题,产生了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目前预制装配技术已经在工业厂房、大型公共建筑、多高层住宅、别墅等各个类型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更加完善预制装配技术,我们应该对其在设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2 预制装配式建筑存在的技术难题

预制装配式建筑在设计理论上和传统现场浇注建筑没有不同,但在施工思路上完全不一样。预制装配式建筑是将原本是一个整体的剪力墙、梁、柱等建筑构件拆分,在工厂中预制生产后,通过运输到现场,吊装进行组装的方式施工建设,从而满足设计要求的受力性能的。虽然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工业化生产模式可以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质量,但因受到运输和吊装条件的限制,在实践中也会存在一些技术问题:

(1)平面不规则与构件数量限制的矛盾。每个建筑平面都是根据对地形、使用功能和建筑外观等因素的综合考量确定的,因此每个建筑项目的平面千差万别。在实践过程中如果按照每个建筑平面生产相应的模具,那么成本将会过高,导致项目夭折。因此,我们需要结合预制装配式建筑与非装配式建筑的优点,对于平面形状中不规则的部分可以采用非装配式建筑现场浇注的做法,或者采用钢结构的做法。

(2)接缝、节点处的耐久性、抗震性能、安全性和防水处理。因为装配式建筑在组装建筑构件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节点和接缝,这些是结构受力和建筑防水的薄弱环节,如果不能处理好节点和接缝,建筑的安全性就会受到影响。通常的处理方法是将拆分构件的预留钢筋焊接好后,再用一个比被连接构件高一等级的混凝土加微膨胀剂浇筑,然后再振捣密实即可。众多实际工程案例证明,这种做法能够满足耐久性、抗震性、防水等建设要求。但需注意的是,由于构件拆分组装过程质量具有离散性,所以拆分构件的预留连接钢筋应适当加大。

(3)预防构件运输、吊装过程中的开裂:由于拆分构件由于运输、吊装的需要会设置四个或多个吊装点,通过模拟运输、吊装过程中拆分构件的受力情况,如果实际受力情况同设计模拟时相同或相近,那么将不会发生开裂的情况。但实际情况是,在运输和吊装过程中很难做到不开裂。考虑到吊装和运输方式的不确定性,通常工程中预防构件开裂的方式是加大被拆分构件的构造配筋。

特别说明的是,对于高层建筑的核心筒、剪力墙的约束边缘构件、转换梁、框支柱等抗地震力的建筑构件适宜采用现浇混凝土的施工方式,增强建筑构件的抗震性。

3 采用BIM技术实现预制装配式建筑

目前,二维图纸表达设计的工作方法仍是主流,但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来讲,由于其对节点连接、管线预埋位置等要求准确,传统的二维表达方式很难直观的表述,给沟通带来困难。这就需要我们采用三维的表述,BIM技术就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更好地协同各个专业一起解决设计实践问题。

3.1 结构专业协同

为了满足抗震设计的原则和需求,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体形、平面和构造都有一定的要求。为了满足工业化制造的要求,预制建筑构件在设计上应符合受力合理、连接简单、施工方便、规格少、组合多的原则,制定合理的预制构件尺寸和重量,便于加工和运输,提高工程质量的同时也要控制建设成本。承重墙和柱应注意上下连续,门窗洞口尽量上下对齐,不宜使用转角窗。门窗洞口的设置应满足结构受力要求和预制构件的设计要求,另外管线留洞位置和尺寸应保证准确。

3.2 给排水专业协同

预制装配式建筑需要考虑公共空间竖向管井留洞位置和大小,竖向管线应相对集中,水平管线应减少交叉。穿过预制楼板的管道应预留洞,穿过预制梁的管道应预埋套管,要保证管井和吊顶内部的管线安装牢固并方便检修和更换。住宅套内优先采用同层排水的方式,并要做好防水构造。整体卫浴和整体厨房的安装需要和厂家配合预留好管道接口位置及尺寸,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器与储水罐也需要与建筑整体配合,做好预留和预埋。

3.3 暖通专业协同

供暖系统的主立管和分户控制阀门等应布置在公共空间竖向管井内,户内供暖管线则是做成独立环路。在采用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时,分、集水器应结合地面垫层构造布置,便于检修管理。在采用散热器供暖时,应做好合理分布散热器位置,管线走向的工作。在采用分体式空调机时,应满足卧室和起居室空调安装的位置和预留预埋条件。在采用集中新风系统时,应预先确定风道的布置、住宅中厨房和卫生间排气道的布置。

3.4 电气电讯专业协同

在布置分户配电箱位置时,要保证分户墙两侧暗装电气设备不连通。预制构件需考虑内装要求,确定好插座、灯具、有线电视接口、电话和网络接口等位置。还需将线路布置与建筑构件综合考虑。在预制墙体或叠合板内暗敷设时,需要用线管保护。在预制墙体相应位置还需预留预埋,为了将来安装电气开关、插座、连接管线等。另外,在外墙板、内墙板的门窗过梁和锚固区不宜埋设设备管线。

4 结语

为了能够实现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需要在设计实践中结合具体建设项目的设计要求,综合考量各方需求,在熟悉预制构件的拆分、生产、加工、运输和安装等各道工序技术要点的前提下,对预制装配建筑进行整体分析和研究,并尽力协同各专业工种,不断积累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经验,整合各项资源,提高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和建设的水平,本文期盼能为做出微薄贡献,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樊则森.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要点【J】.住宅产业,2015(8):56.

[2]胥晓睿.预制装配式高层住宅设计与绿色施工【J】.建筑施工,2016,38(1):97-99

第4篇

关键词:工业化住宅、装配式、预制构件、住宅产业化

1、工业化住宅设计的研究背景

国外住宅建筑工业化主要是二战后发展起来的,近年来预制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原因:一方面由于住宅需求巨大,劳动力短缺;另一方面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的推动,所有这些为住宅产业化和预制构件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我国上世纪80年代受当时标准化、工厂化生产的要求,预制混凝土产品应用较为广泛,主要有预制梁柱、预制楼板、预制叠合楼板及预制混凝土墙板等。在80年代中达到鼎盛时期。进入90年代由于预制构件技术自身原因及现浇混凝±技术的突飞猛进,预制梁、柱、墙板逐步被取代。究其原因预制混凝土构件之所以衰退主要还是技术上的问题。首先是设计原因,构件跨度太小,形式陈旧,不能发挥预制混凝土的优势,缺乏对预制拼装房屋结构的认知;例如大板多层和高层公寓建筑,就由于开间太小,承重墙过多,加之预制构件间连结困难,用钢量大等原因,缺乏市场竞争力。其次是加工制作和装配技术的原因,当时预制构件加工精度和生产工艺的落后影响建筑质量。

鉴于传统建筑方式以上的弊端所在,各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都感受到今后建筑生产方式改变的压力。因此,为解决上述传统建筑方式带来的弊端,适应将来建筑市场的变化,国内一些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大力推行工业化住宅。预制装配式建筑生产和工业化住宅设计是我国建筑业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是建筑领域贯彻实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政策的重要科技支撑技术,对企业和政府应对建筑业形势的变化、推进技术进步、提高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传统住宅与工业化住宅的对比

2、1传统住宅存在的弱点

如:(1)住宅质量及安全性能差;(2)大部分地区的住宅都是毛坯房直接进入市场;(3)保温隔热性能差;(4)施工以户外施工为主.

2、2工业化住宅的优势

如:(1)建筑设计标准化;(2)构配件生产工厂化;(3)现场施工装配化;(4)装饰装修一体化;(5)专业配送物流化减;(6)其次工业化方式建造房屋能够减少资源和能源投入量;减少环境污染、削减环境负荷;有效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对施工场地条件的需求;减少建筑垃圾和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减少现场劳动力需求;提高建筑结构性能和质量;实现“四节一环保”的绿色发展要求。

3、工业化住宅设计的社会效益

预制装配式住宅是以预制构件为主要构件,经装配、连接、部分现浇而成的混凝土结构。与传统的全部在施工现场完成的工艺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施工进度快,可在短期内交付使用。(2)施工现场劳动力减少,交叉作业方便有序。(3)每道工序都可以像设备安装那样检查精度,保证质量。

4、工业化住宅设计的关键技术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4、1工业化住宅设计的关键技术

通过我们公司住宅产业化发展中心对从事工业化住宅设计单位的调研和研究。同时通过对80-90年代的预制构件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分析,我们认为预制装配式住宅工程的设计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以下几方面的处理:(1)预制墙板功能设计,包括墙扳的围护和防雨功能、隔声功能及保温隔热功能等是否能达到相关要求。(2)结构连接采用的体系形式。(3)节点防水,包括材料密封防水、构造防水等。(4)预制墙扳在各种工况的受力分析及配筋设计。(5)叠台楼板和阳台板以及悬挑构件的设计。(6)合理构件拆分设计。

4、2需要解决的问题

主要是:(1)结构体系选择与模数化、标准化设计:我国的住宅建筑工业化结构体系还没有完全确立,通用结构体系和专用结构体系的协调配合还没有解决,标准化概念和设计技术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导致目前工业化住宅设计方案实施成本高、周期长,最大的原因是缺乏有经验的设计咨询人员。(2)构件及装配节点的深化设计:工业化住宅的关键是要解决构配件的标准化定型和装配节点的构造详图设计。(3)工业化专用三维设计软件开发:由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构造的自身特点,要求设计方案必须在施工前检查复核,确保各专业的交叉重复在设计阶段解决,提高工业化设计的准确性。

目前,中国二十二冶集团考虑到装配式住宅的设计特点,制定了工业化图纸设计流程、装配式住宅详图制图要求和预制构件加工详图作图规则等一系列图纸管理规定。具体内容详见下表1:

5、结束语

目前,根据我公司对于工业化住宅的研究,一方面预制装配式住宅的设计节点控制、抗震性能已有很大改善,并且我单位也参与编制了《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技术规程》和预制构件相关的标准规范,从技术体系上具备了推广的基础。

随着国家鼓励政策日益明朗,工业化住宅建筑的法规和规程逐步健全和完善,政府也积极的推广工业化住宅的房屋,大面积搞试点工程,工业化住宅设计作为产业化的重要环节,仍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经验,总结提高,为推动工业化住宅更快,更好的发展持续助力。

参考文献

[1]纪颖波.建筑工业化发展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社.2011.

[2]吴东航、小见康夫.日本住宅建设与产业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社.2011.

第5篇

关键词:装配式结构;变电站;节约

1.装配式建筑简介

装配式建筑体系是多年来国外开发成功的建筑科技成果。目前这种建筑体系在国外得到了迅速发展,例如德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广泛采用装配式建筑体系中预制混凝土构件。作为一套完整的建筑技术正是因为适应建筑产业化的要求,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建筑业的关注和重视。万科在中国住宅建造方式上,采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建造形式,进行了尝试性的革命。如万科已在全国推广使用新里程预制装配式产业化住宅楼,作为新兴的绿色环保节能型建筑。随着建筑工业化的要求,世界发达国家都把建筑部件工厂化预制和装配化施工作为住宅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致。

那么,什么是装配式建筑呢?工地现场的建筑材料完全是由工厂半成品(预制构件),施工队在现场对地基做一定处理后,对半成品进行房屋的组装。建筑工地不再把瓦工、木工、钢筋工等工种分得那么细,建筑工人由过去那种复杂的多工种角色,转变为单一的背着射钉枪,电钻等专用工具的装配工角色。这种装配化制造房屋完全避免了传统建房的缺点,施工速度非常快,可在短期内竣工。房屋制造对企业来说,工作劳动强度大幅度减少,交叉作业方便有序;房屋装配中的每道工序都可以像设备安装那样检查其精度,以确保房屋制造的质量;施工时的噪音降低,物料堆放场地减少,有利于环境的保护;由于工厂化的生产和现场的标准化装配,使房屋制造成本降低,并容易满足室内设备安装和装饰装修的要求。因此,装配式制造房屋的许多优点是传统房屋建造方法无法比拟的。

2007年12月国家电网公司下达文件,要求变电站在通用设计的基础上,全面推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化”(简称“两型一化”)变电站建设工作。装配式变电站的建设符合了“两型一化”变电站建设的要求。装配式变电站的建设采用可回收利用材料,减少了混凝土、水泥砂浆等材料用量,节水、节材,减少变电站施工对环境的影响。装配式变电站大部分构件采用工厂加工、现场组装,减少了现场湿作业,简化施工、规范施工工艺、保障施工质量。基础施工与建筑构件加工可同时进行,有效缩短了变电站的建设周期。2007年装配式变电站在江苏省电网公司建设试点,2008年各省市电力公司陆续开展装配式变电站试点建设。

2.装配式结构变电站特点

装配式变电站改变了变电站传统的电气系统布局、土建设计和施工模式,通过工厂生产预制、现场安装两大阶段来建设变电站。其标准化设计、模块化组合、工业化生产、集约化施工,使变电站建设走向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精细化建设的道路。

1)在土建方面:改变传统的电气系统布局,贯彻建筑节能、节材、节水、节地方针,力求使建筑结构轻型化,利用现场快速拼装工艺,变施工串联流程为并联流程来缩短施工周期。

2)电气方面:划分为进线模块、主变压器模块、出线模块、综合自动化模块、无功补偿和消弧线圈模块。其中各模块之间的现场连接、不同设备厂家控制软件互相兼容是技术难点。此外,需制定变电站通用设计、部件加工详图、工厂生产工艺、现场拼装工艺、建筑取费定额、装配式建造管控六大标准体系。

3)装配式变电站建造模式需要现代预制件、钢构件工厂作支撑,需要对传统土建工程招标及标段划分作调整,需要对采购方式与施工组织重新定义。

3.500kV祯州变电站装配式变电站实施情况

3.1工程概况

500kV祯州变电站站址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稔山镇园岗村东北面的台地上,距离惠东县城约16.6km,距离稔山镇约3.4km。围墙内占地面积42530m3,站内总建筑面积1367.48m2。本期变电站新建1*1000MVA主变压器,500kV出线6回、220kV出线6回、电容器组3*60Mvar、电抗器组2*60Mvar。最终建设规模4*1000MVA主变压器,500kV出线10回、220KV出线14回、电容器组4*(3*60Mvar)、电抗器组4*(2*60Mvar)。

主要的土建工程项目:主控通信楼;中央配电室;警传室;消防泵房及水池;围墙及大门;主变及500kV高抗基础及防火墙;500kV、220kV及35kV构支架基础;500kVHGIS、200kVGIS基础;防雷接地;电缆沟道;站区供排水管道;站区道路;消防;照明、通风、空调、绿化等。本工程主要特点:根据省公司要求,突出新工艺特点,500kV祯州变电站工程主控通信楼、380V中央配电室、泵房、防火墙和围墙均改为装配式结构,也是首次广东省内500kV变电站的一个创新。

3.2装配式工程施工

3.2.1施工工艺

本工程NALC板材均采用150mm厚度板,由墙板生产厂家根据设计院提供的图纸进行专门排版设计和生产,并由厂家提供专用加固配件(管板和钩头螺栓等)和接缝材料。水平运输:到货材料按使用部位就近堆放;如需搬运,现场运输采用一个手推定制滑轮车,将板平放在滑轮车上,每头一人扶稳推运到吊装点。安装形式:NALC板安装分为竖向安装法(主控通信楼)和横向安装法(防火墙及围墙)。吊装方式:可采用移动式脚手架加卷扬机、或采用汽车吊吊装安装。

NALC板是采用水泥、石灰、砂为原料制作的高性能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板,板内配置防腐处理的钢筋网,板面可根据设计要求做刮腻子、涂墙漆、贴瓷砖等装饰;NALC板可锯、切、刨、钻,板上可以开槽,动力照明管线可以暗敷于板内,配电箱可以部分嵌入板内(配电箱厚度超过50时)。纵向开槽深度不大于1/3板厚(即50);横向开槽时,内墙板深度不大于1/3板厚,外墙板横向开槽深度不大于20mm,槽长不大于1/2板宽,槽宽不大于30mm。

3.2.2采用装配式建筑物

建筑物采用现场装配。除基础采用现浇混凝土条基外,上部结构都由工厂制作,运到现场装配。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是门式钢架结构,工字型钢梁柱;屋面采用预制大型发泡水泥复合板,屋面防水采用平屋面上做卷材防水层,外檐沟排水;外墙板采用工厂预制木纤维混凝土复合墙体。所用的材料都是建筑市场上的成熟产品,并有公开出版的标准图集供设计选用。

建筑物材料选择环保节能产品,有较好的防水隔热性能。墙上开设的固定窗采用断桥隔热铝合金窗框,玻璃采用中空玻璃。

变电站的建筑物所用材料为不燃体,钢结构涂刷防火涂料。室内布置有火灾报警系统和监视器。主变压器和建筑物之间墙体按防火墙设计,中间加设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墙板(NALC板),整体耐火超过4 h。

变电站采用装配式的建筑是缩短工期的关键。该工程的主控楼承重采用钢框架结构,主要受力构件梁柱为钢结构,现场直接吊装,楼屋面板采用钢桁架支撑体系,减去模板支撑及拆模占用的周期。墙体采用NALC板围护,大大缩短施工工期,同时保证施工质量。因为如常规采用砌体结构,砂浆需要沉实时间才能批挡。

3.2.3采用装配式构架、围墙

配电装置的构架采用工厂预制钢结构,构支架梁和柱采用法兰螺栓连接,安装现场无焊接作业。围墙柱采用混凝土工厂预制,围墙板采用ALC板。现场施工时将预制柱吊装插入柱基础固定,围墙板插入柱间。整个变电站施工零米以上均直接装配完成。

3.3装配式施工效益

变电站的设备、材料按施工进度要求实现定时、定点配送,有效地解决了以往设备、材料占用非建设场地的问题。该施工方式节约了水资源以及污水、废水的排放。整个变电站承重结构采用螺栓连接的钢结构,减少了施工现场的噪声、废气的排放,减少了对施工作业人员健康的不良影响。

同等规模的常规变电站建筑主体施工工期约为180 d(不包括地基处理)。祯州变电站建筑主体施工工期仅为90 d,工期仅为同等规模常规变电站工期的50%。减少管理费用,可提前投产多送出电量,:该变电站社会经济效益与同等规模的常规变电站相比均大幅提高。

4工程经验总结

装配式建筑物的耐久性能。传统变电站的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 a,而装配式变电站的

建筑设计使用年限能否达到传统建筑水平,使用周期中维护费用是否经济等问题缺少实践验证。为此,装配式变电站在设计时,采用了建筑行业已广泛应用的材料,材料本身的耐用性能超过50 a,计算的标准也是按50 a标准规范设计;其使用周期中维护费用仅为屋面卷材的更新和钢结构表面的防锈漆更新处理。

装配式变电站在设计时,采用可回收利用材料,且复合材料的防水、保温等各项性能都优于普通的混凝土建筑。

从500kV祯州变电站运行至今的情况看,建筑物保温、防水、防潮效果较好,屋内恒温干燥,屋面没有渗漏水。

由于本站在广东省内第一个采用NALC板,省内还没有厂家生产,相应增加运输成本和造价。此站作了一个造价对比(未考虑环境、社会成本以及后期维护费用等),装配式造价高于标准常规设计20%。综合考虑构造措施、材料、半成品加工能力等因素,建议拓宽设计思路,推广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做到广东本地配套材料供应和技术工艺水平提高运用,以降低工程造价。

总之,通过500kV祯州变电站装配式结构的实践探索,有效验证了其特点和优越性,明显缩短了施工工期,节约了资源,填补了广东电网在装配式变电站建设方面的空白,在同类工程的推广运用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为广东电网公司深入贯彻南方电网建设“3C绿色”电网指引方向。

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与推广,使建筑科技进步对建筑产业发展的贡献率取得新成效,技术创新体系和工业化生产方式达到新水平,新型工业化建筑体系和通用部品体系实现新突破,建筑产业结构实现全面升级,争取到2020年基本实现系统完备和技术领先的现代建筑产业体系,全面实现现代建筑产业化。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预制装配;住宅产业化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信息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筑信息模型作为建筑中的一种革命性技术,具有分析、计算、模拟以及统计等功能,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同时还可以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住宅产业化是我国新兴的一个课题,主要目的是提高住宅建筑的质量,降低住宅建设成本,减少能源消耗,由此可以看出住宅产业化与建筑新型模型技术的目标是相近的,因此应加强建筑信息模型在住宅产业化中的应用,这也是我国相关工作者研究的主题。

1 PC住宅产业化

预制装配式建筑也可以有英文简称PC来代替,PC住宅产业化的含义是指通过工业化方式生产预制装配式住宅,从而促进住宅生产现代化,在生产PC住宅时,首先在工厂对PC住宅构件进行生产和加工,其次利用运输工具将加工好的PC住宅构件运送到施工现场,并在施工现场进行拼装,最后利用拼装好的PC住宅构件建设成完整的建筑,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强度、品质以及耐久性好。由于PC住宅构件采用的是工业化生产方式,因此在生产工艺、质量管理等方面更加的标准化、精细化,因此可以保证住宅建筑的质量;而且由于需要高空作业的构件,如门窗、外饰面等,事先都已经安装完成,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空作业的危险,另外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预制混凝土住宅构件的耐久性、品质以及抗震性能也相对较好。(2)建造速度快。由于PC住宅构件已经制作完成,因此只需要进行现场拼装即可,而且还可以实现结构施工、内装修和外装修同时进行施工,改变了传统的施工工艺,因此大大提高了建造速度,据有关资料显示,与传统施工工艺相比,采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建造速度可以提高30%-50%左右。

2 BIM技术在PC住宅产业化中的应用

2.1 BIM技术在PC住宅产业化中的优势

目前,我国许多建筑业都在使用BIM软件,它主要来源于制造业的生命周期管理理论,其英文简称为PDM,最早的制造业,如航空、机械以及造船等都采用了PDM软件,其主要管理的是单个“零件”,而预制装配式建筑将柱、梁、板等构件作为“零件”进行生产,因此PC住宅产业化和制造业的生产方式非常相近,而且采用BIM软件对住宅产业化能够产生重要作用。

工业住宅的外观较为简单,模块化特点较为显著,因此非常适合采用BIM技术,可以实现工业住宅的模块化设计,降低BIM建模工作的难度,另外BIM技术能够满足住宅产业化的实际需求,减少住宅设计过程中的错误,加强对项目建设成本的控制,提高对住宅产业化建设的管理水平,从而使住宅产业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2 BIM技术在PC住宅产业化的实际应用

BIM技术在贯穿于装配式住宅中的各个环节(图1),下面主要探讨了BIM技术在住宅设计、深化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应用。

2.2.1 BIM在PC住宅设计、深化设计的应用

在住宅设计阶段,可采用BIM技术进行PC住宅设计,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以设备设计等,BIM建筑模型具有计算、分析等功能,因此可以对建筑的日照性能、能耗性能以及结构性进行分析,提高住宅建设的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在深化设计阶段,由于PC住宅的是在所有构件制作完成后,才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因此这就要求住宅构件一定要精确,否则构件无法安装到位,影响施工质量,还会延长施工工期,增加企业的建造成本,但是这对于单靠工人筛选检查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可以通过BIM模型,消除在施工现场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并且加强建筑模型的碰撞检测,及时发现构件之间、构件的预埋钢筋之间存在冲突和问题,并根据检测结果,深化设计图纸,对存在问题的设计构件进行相应的调整。

2.2.2 BIM技术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工程建设管理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利用BIM技术可以建立一个建筑管理集成平台,将参与到工程中的不同组织联系起来,如业主、设计方、施工方等,并及时的进行交流和沟通,共同做好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促进PC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建筑管理集成平台包括一个中心数据库和四大子系统:一个中心数据库为BIM模型中心数据库,主要用于存放BIM模型数据;四大子系统主要有PC构件深化设计子系统、生产阶段管理子系统、现场施工管理子系统以及工程远程监控子系统(如图2),其中深化设计系统主要用于数据的传输,生产管理阶段子系统主要用于读取构件的相关设计数据,并将PC构件的相关信息返回记录在中心数据中,现场施工管理系统主要用于掌握构件的生产情况,如进度、质量等,并在中心数据库中记录构件的安装情况,工程远程监控子系统可以实现PC工程建设进度的动态显示。

3 BIM技术在PC住宅产业化中的应用的进一步拓展

BI技术在PC住宅产业化中的应用还有很广阔的拓展空间,因此笔者认为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

3.1 4D/5D仿真模拟

BIM模型可以根据现实中的建筑,建设一个虚拟建筑,因此工程现场出现的问题,可以在实验室内利用计算机进行分析和解决,4D主要优点在于增加了时间的维度,因此可以利用仿真模拟技术,对不同建筑施工方案优缺点进行检验和分析,并对其进行比较,最终选择出一个最优方案,5D主要优点在于增加成本的维度,可以通过BIM模型使工程预算和项目成本可视化、精细化,而且5D仿真模拟可以对多个成本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了解各个成本方案之间的差别,从而选择最为科学合理的成本方案。

3.2 数字化制造

PC住宅的采用是工业化生产方式,因此利用BIM模型,一些住宅构件可以实现自动化和数字化制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模具设计自动化。利用BIM模型为模具设计提供三维几何数据,从而实现模具设计的自动化。(2)钢筋加工自动化。BIM模型中的钢筋加工相关数据,可以实现钢筋加工的自动化,同时也使得钢筋的用料更加的科学合理。(3)构件检测自动化。充分利用BIM模型中的尺寸数据可以实现预制构件检测的自动化。(4)现场自动定位放样。可以利用BIM模型中的空间信息,实现施工现场自动定位放样。

总结:

总之,BIM技术在PC住宅产业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国的建筑企业应不断加强BIM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BIM模型中的分析、模拟、计算以及统计等功能,提高建筑企业的施工质量,降低企业的成本,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促进住宅产业的现代化,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熊诚. BIM技术在PC住宅产业化中的应用[J]. 住宅产业,2012,06:17+19-20.

[2]龙玉峰,焦杨,丁宏. BIM技术在住宅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J]. 住宅产业,2012,09:79-82.

[3]夏海兵,辛佐先,熊诚,刘立慧. BIM技术在PC住宅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J]. 施工技术,2013,S2:157-160.

第7篇

【关键词】南方住宅设计;细部问题;探讨

住宅设计是建筑工程建设施工的前提,专业科学的住宅设计对于建筑工程的顺利高效施工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住宅设计要求也在不断变化着。人们除了关注住宅的整体环境,安全性和适应性之外,对住宅内的细部问题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

在住宅设计过程中针对细部问题的设置是重要内容,住宅细部问题对于提升建筑物本身的性能,保证住宅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南方地区的住宅设计中的细部问题具有典型意义。我国南方地区住宅设计主要表现在空调,卫生间,厨房,过道,采光等方面。

一、空调设计

在南方住宅设计中空调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传统的住宅设计中对空调设计没有专门独立地设计。因而在空调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从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过去对空调的设计,一个最为显著的弊病就是安装位置不科学,安装方法有待改善。过去在安装空调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建筑物的整体效果。在设计过程中为了降低安装成本而随便安装,导致整栋住宅的立面美观受到了严重影响,同时由于空调排水问题也无形中激化了邻里矛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住宅设计中空调的安装位置与安装方式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针对空调的安装位置,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不仅要考虑空调的实用性,同时还要考虑住宅整体的美观程度。目前在南方地区空调安装的最常见的位置是窗台下的楼板处。在楼板处进行安装的时候一般要选择长度规格合适的楼板,楼板净空如果小于400mm时,则不利于室外机的安装;当楼板净空过大时又会影响到住宅本身的效果。因而选择合适的楼板就显得非常重要。

(1)空调设计

在空调安装过程中空调安装方式也是一个重要内容,在棚板安装过程中一般要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围栏。一是采用铁艺围栏来进行保护,铁艺围栏的造型多种多样,利用铁艺围栏进行保护,住宅本身的立面效果也将会有显著改善。但是铁艺围栏本身造价很高,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二是选择仿百叶窗式围栏来进行保护,采用这种方式经济划算,但是容易老化。在传统的大型住宅设计过程中往往采用的是窗式和分体式空调。这两种安装方式对于墙体和楼的损坏是很大的,两种方式都需要在墙体预留各种孔洞,而墙体中预留的孔洞会严重影响到住宅的美观程度。小型中央空调是一款先进的空调,小型中央空调不需要在墙体种预留多个孔洞。只需要设立一个室外机,室外机的安装主要是要结合阳台以及凹槽来进行确定。小型中央空调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可以对每个房间内的空气可以灵活调整。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小型中央空调现在造价还很高,不过相信在将来小型中央空调将得到广泛应用。

二、卫生间设计

南方住宅设计中卫生间的科学设计也是一个重要内容,在过去传统的设计理念中由于住宅面积的限制,卫生间设计普遍不合理,卫生间没有前室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由于卫生间没有前室,出门之后直接面向起居室和厨房,这就会给人们带来视觉干扰。现代卫生间设计理念中对这个问题尤为重视。

现代卫生间设计理念实现了卫生间各装置的科学布置。在现代设计理念中主人房间中的卫生间与洗脸台分开。洗衣机一般设置在卫生间外面,或者是室外阳台附近。另外卫生间设计的时候有一个问题值得高度重视那就是各种管道的安装问题,管道暗装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安装方式不合理最终也会影响到住宅本身的美观。在对住宅卫生间的管道安装一般是由主人二次装修的时候自己来装,但是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要事先预留好位置和空间。

三、厨房设计

厨房电器化是未来厨房发展的方向,当前在对厨房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这一趋势。传统的住宅设计中针对厨房的设计有两个最为典型的问题:一是厨房排烟方式不合理;二是厨房各种设备的布置不科学。目前大多数住宅都采用抽油烟机来进行排烟的,可是这种排烟方式的效果却值得商榷。抽油烟机排出的烟会轻而易举地进入到邻近住户的家里,给人造成影响。同时住宅外墙会留下很多的油污,大大降低了住宅的美观程度。厨房设备布置不科学主要指的是在布置过程中对双洗池,油烟机等设备的位置布置不科学。

(2)厨房设计模型图

现代住宅设计理念很好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针对油烟机污染问题,主要是通过采取新一代装配式排烟道来解决。装配式排烟系统施工非常方便,占用空间也很小,在设计过程中只需要预留洞口就可以了。装配式排烟系统与抽油烟式排烟系统相比,排烟效果更好,同时对建筑物也不会造成一定的损害。针对厨房各种设备布置不科学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是严格按照住宅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布置。针对双洗池的布置,笔者认为一般要把双洗池设置在开窗位置或者是面向餐厅的位置,设置在开窗位置,可以使得住户在繁忙的家务活动中能够有一种舒适心情的感觉;把双洗池设置在面向起居室的位置可以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

第8篇

【关键词】中国建筑节能;现状

引言

建筑节能,一开始的定义是减少建筑中能量的损耗,但是目前普遍比较接受的是增强建筑中能量的运用率,换句话说既要保持建筑的舒适度,也要保证能源的合理运用,以此争抢能源的充分利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节能也有了全范围的介绍,在建筑物初始设计、建设和使用的中,都需要按照建筑节能的标准以及政策,确保在材料、器具和产品上面选用的都是节能的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建筑物隔热、抵寒、气密性等上面确保能源的运用,从而达到节能的效用。

1中国建筑节能现状分析

1.1建筑使用的寿命比实际使用的期限小,这也造成资源上的浪费

在中国,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实际使用的时间有特定的规定,比方说普通的居住房的时间为50年,比较特殊的建筑为100年,然而,由于一些外在原因的影响,在20世纪70、80年代城市拆迁房屋的比例居高不下,据统计,这些拆迁的房屋平均使用的期限都在30年。在一些欧美国家,其房屋使用的年限以及建筑规范都是和我国类似,但是在使用寿命上要比我国高很多,比方说美国建筑的年限是80年、法国建筑的年限是85年、英国的建筑年限高达125年。我国建筑使用的寿命短,且大规模的拆迁导致资源、能源和建筑垃圾上面的浪费。

1.2住宅产业化的进程缓慢

资源的消耗比较大住宅产业化的进程比较慢,住宅的施工方式主要采取的是手工现场操作,且建设的模式也比较粗放,因此,在能源上面消耗比较高。通常状况下,中国住宅建设使用的钢量预计每一个平方消耗55kg,这和欧美的国家相比高出10~25%,水泥预计每平方消耗221.5kg,相比而言还是高出80kg的量。在卫生洁具消耗水量上面也要高达30%。现在市场上提供比较多的是毛坯房,这些建筑还需要二次多次的装修,这些装修所需要的费用是相当惊人的,据了解,一般情况下二次装修所产生的水泥废弃物重量可以达到120万t,可以资源浪费之大,经济损失之严重。

1.3北方建筑取暖的耗能比较高

北方地区建筑物的要求都需要能够采暖,但是取暖的材料所消耗的能量比较高,据统计,取暖材料所占社会耗能的1/4,可以说是建筑节能重点关注的对象。大多数的情况下建筑物要采取取暖的功效,就需要有专门的保温隔热的材料,且对于材料的性能上面要求比较高。在中国北方冬天和夏天的时候温度比较极端,因此,对于制冷和制热的要求会比较高,且消耗的能量也比普通的地区要高出50%。所以,北方的建筑需要在节能上面有所改进,只有提升供暖供热的体系,比方说利用地热,才能推动整个北部地区建筑节能。

1.4农村建筑还未起步

目前,虽然我国在建筑节能上面有所号召,但是其主要还是集中在一些城市当中,要知道农村的生活水平普遍比较底下,其生活上消耗的能量要远远的高于生产所产生的衡量,虽然在商品能源消耗上面一直在稳定的上涨,但是现在农村的建筑还是沿用传统的模式,很多时候建筑物的要求没有按照政府的要求,没有组织,没有规划,且技术含量比较低,因此,可以说质量上面略有欠缺,节能工作还为时太早。

2中国建筑节能机制的发展

建筑节能问题已经受到我国高级管理部门的关注。在1986年的时候,中国就已经逐步开始建筑节能设计上面的标准要求,特别是在1999年,将我国北方地区的建筑节能工作规划到强制任务的行列中。到了2008年4月的时候,国家又了了《节约资源法》,此法律政策中有明确的规定,节约资源是国家发展的基本国策。国家需要实施节约,需要充分合理的运用这些资源,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或者长期之内都需要将能源的节约放在首要的发展任务中。可以说该部法规有效的规定了能源的节约要合理、科学,此外,还针对节约提出了相应的激励机制,以及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对于建筑节能也有相关的制定,它指出,建筑节能需要有一个具体的参照标准,此标准贯彻整个建筑建设、设计、工程施工和监管上面。如果建筑节能不达标,那么建设主管部门有权驳回此方案;对于已经施工的建筑,也应当立即停止施工;对于已经完成的建筑,勒令其停止销售。建设主管部门可以说是建筑节能的监管部门。2017年3月,住建部发面《“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并确定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达到20%以上,积极推进地区达到15%以上,鼓励推进地区达到10%以上,鼓励各地制定更高的发展目标。2016年9月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绿色建筑和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2017年1月1日起,杭州市、宁波市和绍兴市中心城区出让或划拨土地上的新建项目,全部实施装配式建造;到2020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意见》还提出,2016年10月1日起,全省各市、县中心城区出让或划拨土地上的新建住宅,全部实行全装修和成品交付,鼓励在建住宅积极实施全装修。”以上这些,表明我国各地区的房屋建设必须符合建筑节能的要求。

3中国建筑节能相关措施

3.1科学的规划建筑实际使用的寿命,注重建筑的质量

科学的规划工作可以有效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当然这也是建造高品质建筑的基础。加强规划编制的意义具有前瞻性、合理性、科学性,是保证规划严谨、科学、高效,其维护的工作也要遵从以上几点,严格的按照要求来执行,加强责任制的要求,争取做到公平、公开,特别是在城市的规划工作上面,要建设居住、商业、办公一体化的建筑,推动城市综合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降低交通上面能源的消耗。

3.2加快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

加快装配式住宅产业化发展,这样的好处就是节能上面的重大突破,装配式施工和传统施工相比其材料的运用要比以前少20%,在水资源利用上面也只有以前的65%,在工作效率上面也上升了5倍。其核心要求是建立健全装配式建筑政策体系、规划体系、标准体系、技术体系、产品体系和监管体系,形成一批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部品部件规模化生产企业和工程总承包企业,形成装配式建筑专业化队伍,全面提升装配式建筑质量、效益和品质,实现装配式建筑全面发展。

3.3增加建筑维护和改造任务

在建筑节能和建筑功能,以及城市环境的要求上面三者联系到一起,要避免大规模的拆迁或者重建工作。北方地区建筑多需要有采暖的功效,因此,可以加强采暖上面的补贴工作,其实也就是将暗补转换明补,此外,还要建设个人的收费账户,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供热价格的透明化,以便确保其热量和计量收费上面的标准化。在公用建筑上面,也要从空调、照明、水、电等系统上面入手,只有合理根据政府的要求,才能有效完成旧建筑的维护以及节能上面的改造工作。

3.4增强建筑节能的意识

有一些地区上到管理部门下到个人都还没有形成正确的科学发展观,这让有一些企业找到了躲避政府监管的途径。要实行建筑节能的目标,不仅要制定合理的节能标准,还要加强节能教育,对相关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逐步提高节能科研和管理队伍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仇保兴.在全国节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建筑节能,2006(1).

[2]井海玲,麻晓明.关于对建筑节能现状的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

第9篇

关键词:当代住宅建筑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小康社会步伐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居住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已不再单纯的追求住房面积大小和房间数量,而要求质量重于数量、功能与环境并重,有原先的“住的下”升级到“住的好”。合理的室内设计对人们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都具有着重要的引导意义,它能够满足居住者私密性、舒适性和实用性的要求,能够使自己的房间呈现出多标准、多层次、高品质和多功能的特点。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住房问题的日益紧迫,如何通过室内设计来满足人们既舒适又安全,同时又能符合人们物质、精神要求的住宅已成为室内设计人员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室内设计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国内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室内的设计观念存在误区。尤其是在室内设计时,与室内设计师的沟通欠妥,导致室内布局的最终设计结果与户主的意愿不符。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楼体设计师在室内布局的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用户将来的室内空间布局,使得室内设计在空间定形的情况下,更改的难度增大,甚至更改楼体的内部结构;另一方面,室内设计师没有充分理解楼体设计师的原有设计思想,对用户室内设计要求的沟通存在误差,加上室内设计师加入了许多自己的审美观、设计思想。于是,室的内设计风格、理念、手法与用户的意愿大相径庭。因此,设计师根据户主的室内布局要求、建筑设计师的楼体设计理念,才能得出符合户主的室内布局设计方案。

二、住宅建筑的优化设计

(一)动静分区明确,主次分明

动与静的区分是要采取物理手段和必要的分隔措施加以解决的。然而,动静区域的合理分布显得更加重要,经过推敲的平面交通流线图,可以有效避免混杂斜穿,以保证动与静的分离。卧室的门直接朝向客厅,会令主客均感不适;卫生间的门直接朝向客厅,也会使人感到尴尬。所以,在原平面图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形成顺畅又科学的平面布局。居住建筑的室内尽管空间有限,但从功能合理、使用方便、视觉愉悦以及节省投资等几方面综合考虑,仍然需要突出装饰的重点,主次分明。尽管玄关或走道面积不大,却常常给人以第一印象。也是首先接触的空间,应适当从视角和选材方面予以细致设计。起居室是家庭团聚、会客等使用最为频繁的、内外接触较多的空间,也是家庭活动的中心。从实际使用效果来衡量资金的投入应重点保证厨房及卫浴间的设施采用易于清洁和防潮的面层材料,抽排油烟机、热水器是防污和卫生所必需的设施,它们可有效地提高居住的生活质量。主次分明的设计概念要体现在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之中。空间无论大小,层次无论是丰富还是简单都有一个核心部分,即一个家庭的中心――起居室。它既起着凝聚家庭的作用,又负担着联系外界的功能,空间常常是开放的,平面与立面将着重体现主人的物质层次和精神层次及其审美观。因而起着统领全局作用,理应加以浓墨重彩的设计。其地面、墙面和顶面的色彩和选材均应重点推敲并进行细节处理其他空间也应与其保持设计风格的统一。

(二)住宅室内设计优化

过去的住宅,大都是粗装修的毛坯房,消费者人住后都要进行二次装修,改水,改电,改墙,打洞,把好好的房子折腾个不亦乐乎,但不如此就要忍耐日后漫长岁月使用不便、功能缺陷等问题,因此尽管装修遭遇如此多的麻烦,大多数人还是抱着长痛不如短痛的原则装修,造成许多材料和人工的无端浪费,由此产生的垃圾、噪音等也对环境形成一定污染,而且因为拆改带来的安全隐患也不容忽视。目前商品住宅生产销售中的这一现象也已引起专家的重视,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限制和禁止毛坯房的上市,提倡销售精装修住宅。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又可以节省消费者的投资。设计人员也应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更加主观的努力。不仅在精装修房内合理布置水电,合理装修,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而且在目前还尚未退出历史舞台的粗装修住宅的设计中,充分发挥建筑师的能动性,以精装修的设计理念优化设计,不是将一切不完善的地方推给二次装修,而是充分考虑功能需求,提供良好的装修基础,比如设计家具摆放的可能性,灯具、插座的位置与家具摆放统一设计,插座的数量充分考虑家用电器的多样性,水、煤气管路的走向、位置充分考虑装修的便利性等等,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拆改浪费。

(三)装配式装修模式下的互动设计

装配式的住宅装修是指进行住宅装修的主要部件在工厂里预制完成,现场只是对其进行简单拼装的住宅装修过程。它不仅是住宅装修的施工过程,同时包含它的设计、部件生产、现场装配的整个过程。具体地说,装配式住宅装修以住宅装修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建材、轻工等行业为依托,以工业化生产各种住宅装修构配件、部品,然后现场装配为基础,以人才科技为手段,通过将住宅装修生产全过程的设计、构配件生产、施工制造等诸多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从而实现住宅装修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模式。住宅建筑的结构体分为支撑体与填充体,支撑体是不可改动的永久结构,而填充体则可更新。

三、结论

住宅建设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一个国家文明程度,而且,它会随着国家的文明程度、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生新的需求,良好住宅的优秀表现肯定离不开合理的室内设计。当前,住宅建筑作为一种长久性而又灵活性的商品,我们必须考虑其使用原则、技术条件和未来发展空间,采取有效的实际的途径,做到住宅的物质寿命和精神寿命一致,使居住者能享受到方便性、健康性与舒适地生活。在新型或新建住宅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住宅与环境“和谐相处”,这样我国的住宅建设才会不断地创新、发展、前进。

参考文献:

[1] 王茜.浅议室内设计与现代生活的有机结合[J]. 现代装饰(理论). 2012(01)

[2] 贺春辉.室内设计的人性化[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7(10)

[3] 张志红.简论以人为本的住宅设计理念[J].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1)

第10篇

整栋房子在工厂流水线上“生产”、钢筋混凝土建筑变身“拼插住宅”……在9月举办的中国住宅博览会上,这些看似建筑业的“童话”正在成为现实。

未来住宅:能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吗?

利用工厂里事先“生产”的墙体、地板、承重墙、屋顶、卫生间等预制构件和模块,3个小时现场搭建完成一栋两层精装修别墅、4个小时完工一栋70平方米的木结构样板房……本届住博会上,当参观者亲眼见证这些奇迹时,很多人感叹“造房子也能像造汽车一样在工厂流水线生产。”

“这看起来像童话,但实际在中国已经发生。”聚焦住宅产业化的中国住博会上,展厅四套现场搭建的样板房展示着中国建筑的未来“合家欢”主题瞄准老龄化、空巢、留守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整合技术;钢结构集成住宅打出“抗震性能优越”的特色牌;工业化装配式集成房屋展示不同方式的“搭积木”盖房模式;被动式低能耗房屋处处展现“节能舒适”的住房理念……

居住安全:工厂里“生产”的房子敢住吗?

“搭积木”式盖房子,一个不可忽视的技术是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引入。简单说就是将房屋分解为多个模块在工厂加工成半成品,运到工地现场像搭积木一样安装成高度稳固的房子。但很多人担心,拼插起来的房子安全吗?能建成高楼吗?

在住博会现场有很多展台展现的试点模型都有高楼大厦,业内人士说,相比传统现场浇筑混凝土的湿作业模式,工业化生产的住宅施工速度快,品质也有保障,能彻底解决空鼓裂缝等常见质量通病,而且在形成产业链之后人工成本更低。

全面推开:住上这样的房子还要多久?

虽然我国产业化生产的建筑面积增长很快,但在全部建筑面积中的占比仍仅为个位数,相比发达国家高达6(%到70%的产业化建筑比重,全面推开“搭积木”式盖房子在我国依然任重道远。

“产业化人才队伍能力严重不足。”住建部副部长王宁说,会做产业化项目设计的建筑设计单位很少,有技能、懂装配的建造工人比例更少。此外,相对于一些试点项目的发展,我国现有与产业化相关的标准规范也有待完善,市场监管体制也亟须跟上。同时,也需加强科技创新,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质量追溯体系。

(据《新华每日电讯》)

第11篇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BIM技术;实施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极大的带动了建筑工程行业的迅速增长。尤其是在住宅建筑方面,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其住宅建筑也越来越向舒适、高层、智能、环保、美观等现代化、科技化方向发展,这也使得建筑施工的工程内容、技术要求和资料信息越来越繁杂[1]。而BIM技术正是基于这一行业现状发展起来的,并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各类建筑工程当中,不仅极大的减轻了设计人员的任务量,也有效提升了建筑设计的效率和质量。下面,文章就BIM技术以及其在住宅建筑设计的具体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一、BIM技术的概述

1、BIM技术的定义

BIM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的简称,中文译为建筑信息模型。它是二十世纪末美国建筑与计算机博士查克・伊斯曼所提出的[2],其涵义主要指的是将各种建筑几何模型的功能、信息、性能等进行综合、统一的整合建模,且包括工程项目在设计、施工、使用等过程中的全部信息的一种建筑模型。如:建筑分析、方案设计、施工图预算、施工进度、运作建造、管理维护等等[3]。

2、BIM技术的实施原理

BIM 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原理即是利用CAD 技术,将建筑工程的各阶段、各环节中的全部信息进行数字描述,并将其全部存储于同一个电子模型当中进行统一的计算、统筹和调阅[4]。

3、BIM技术的优势

在建筑工程的设计建造中,应用BIM技术能够有效的整合工程项目在研究决策阶段、图纸设计阶段、施工验收阶段、使用维护阶段以及销毁阶段的各类资料信息,并进行统一、科学、有效的运算、规划和设计,使工程的各个阶段情况均能在3D模型中得到准确、完整、切实的体现,加强了对繁杂信息的运作处理,明确了各环节的分工协作,提高了建筑工程统筹协调的效果和设计施工的质量,从而更好的提高了工程设计建造的效率和水平[5]。

二、BIM技术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住宅建筑设计的现状

目前,我国住宅建筑在设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具体表现为:1)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2)缺乏系统、规范的设计标准体系;3)设计规划技术体系的高、新科技性严重缺乏;4)绿色节能住宅的设计意识严重不足;5)相关设计新技术、新科技的交流推广平台严重不足;6)城市中能源结构的分布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7)缺乏严密、有效的行政监管机制。

2、BIM技术的应用实施

目前,在我国的住宅建筑设计中,对BIM技术的应用实施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具体包括有:

1)建筑空间规划方面的应用实施

一般来讲,住宅建筑的空间特征主要包括三点,即交通流线、住宅造型以及周围景观。因而,在应用BIM技术进行空间设计规划时,要运用3D可视度分析法以及地形分析法对住宅建筑的交通流线、外观造型以及周围景观进行科学、综合、统一的设计。设计人员要实现勘察好施工现场的详细地形,并在此基础上借助相应的分析软件对土层结构、起伏变化、承重情况以及与住宅间的体量关系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判断,规划和确定住宅外部的环境规划,从而为住宅建筑的整体3D信息模型的构建奠定科学、良好、正确的基础。简单来说,BIM技术对住宅建筑的空间规划步骤和内容为:地形分析和3D可视化分析(室内视野分析、规划可视度分析、道路可视度分析等)。

2)建筑节能环保方面的应用实施

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人们对住宅建筑也增加了绿色、节能、低碳、环保方面的要求,因而,在利用BIM 技术进行住宅建筑设计时,必须要着重突出节能、低碳的设计理念,加强节能技术的设计应用。通常情况下,住宅建筑BIM模型的节能设计方法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实现:①单体节能,即在整个建筑中大量的运用现代节能科技,将建筑物室内室外的各方面信息数据进行汇总整合,并按照特定程序进行模拟设置,使之形成一个系统、循环、综合的智能节能体系,包括充分利用太阳能、墙体储能、被动式致凉、喷淋屋面、绿化降温等等;②总平面节能,即利用相关分析软件对住宅建筑的实际外部环境进行智能分析和预测,并进行建筑平面设计的调整,以达到节能效果。如:规避风影区、开敞南空间、植土降温、规避恶性风流、充分利用树木屏障效应等;③基地规划设计节能,即在BIM模型中导入相应的环境分析软件(如GBS软件等),通过对住宅周围的阳光、风向、气温、树木等环境信息进行智能定位,模拟和设计出最佳的节能、低耗方案。

3)建筑模型构件制作方面的应用实施

在建筑信息模型中,模型构件是保证其构建成功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因此,设计人员在运用BIM技术进行设计时,要对各类建筑模型构件进行正确、精准、标准的数字化转变,实现从传统三维建模到信息建模的优化发展。目前,BIM技术对建筑模型构件制作的设计主要采用参数化模型技术,即将住宅建筑的体系结构按照不同的功能和性质划分为不同的模型图元(视图图元、模型图元、注释符号图元),而后分别对各类图元进行全面、详细、正确的参数设置(包括结构参数、材质参数、标高参数、施工参数等等),并结构住宅建筑项目的实际施工情况进行及时的参数修正,从而有效构建起建筑工程的给类整体图形信息(如住宅三维视图、楼顶平视图、楼层剖面图等),并明确各种非图形信息(如荷载标注、尺寸标注、符号、文字标注等),使住宅建筑的构造设计更加趋于立体化、直观化和真实化,进而更加保障和提高住宅建筑整体设计的切实性和质量性。

结语:

BIM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高科技建筑建模方法,在住宅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要积极的利用BIM技术进行建模,充分发挥BIM模型在整个建筑设计中的优势,简化和优化设计内容,不断提高工程设计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加强建筑节能设计,从而使住宅设计更加的直观、真实,有效推动和促进BIM技术在住宅建筑领域上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良丽,方婉蓉,吴子昊等.浅析BIM技术在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优势[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3(01)

[2] 宋翔宇.论BIM技术在未来建筑设计应用中的技术难题与解决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3(08)

[3] 姬丽苗,管瑜,韩进宇等.基于BIM技术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初探[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3(01)

第12篇

关键词:住宅产业化;保障性住房;公共租赁住房

中图分类号:[F2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黄帝宅经》有言:宅者,人之本。可见住宅乃是人们满足其生活需要的基本要素。随着房价的节节攀升,保障性住房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总理在两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我国将进一步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逐步使其成为保障性住房的主体。可以预见, 满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的公共租赁住房将会大规模的推广建设,如何转变传统粗放型生产方式,更有效率的建设高品质公租房,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而目前正悄然兴起的住宅产业化则为传统生产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契机。如何实现住宅产业化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有机结合,通过产业化的建设方式,提升公共租赁住房的整体水平,已成为目前面临的迫切任务。

1.公共租赁住房与住宅产业化

1.1我国公共租赁住房的发展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夹心层群体的住房问题也益发显著,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09年适时调整了保障性住房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作为保障性住房的类型之一,将公租房放在与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并列的位置。至此,公租房建设开始在我国拉开帷幕。随后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指出要重点发展公租房,使其成为保障性住房的主体。可以预见,公租房的大面积开发建设势在必行。

1.2住宅产业化与公共租赁住房的关系

1.2.1住宅产业化

住宅产业化(housing industrialization)定义为让住宅纳入社会化大生产范畴,以住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成型的住宅建筑体系和与之相配套的住宅部品为基础,以科学的组织和现代化的管理为手段,通过将住宅生产全过程的开发、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管理和服务等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从而实现住宅的生产、供给、销售和服务一体化的生产组织形式。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深入普及,住宅产业化的概念又引入“信息化”的技术手段以及“绿色化”的价值理念。可以预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住宅产业化的概念将不断丰富、完善。

1.2.2住宅产业化与公共租赁住房的关系

公租房建设比重日益曾大;同时,住宅产业化从理念到实践也一步步走向成熟。一个是有着数量和质量要求的建设成果,一个是先进高效的技术手段,二者的有效结合,无疑会促进共同发展。其关系如下图所示。

住宅产业化与公租房的关系

2.产业化方式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必要性

2.1.1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面对建筑能耗所占比重的节节攀升,建筑节能已成为国家“十二五”期间的重点课题。因此,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大规模建设的公租房首先要成为节能房,满足“四节一环保”的要求;而住宅产业化的内在含义,即住宅体系标准化、住宅部品化、住宅生产工业化、住宅生产经营一体化、住宅协作服务社会化,每一方面都与“四节一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以产业化的方式建造的公租房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1.2打造百年住宅的要求

城市住宅寿命周期的长短不仅关系到社会资源节约与否,而且关系到社会和谐、环境污染和产业的可持续、每个个体的财富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而关系到民生大计的公租房更是有打造百年住宅的要求,无疑给住宅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这就需要从建设技术手段上寻求新的突破。而住宅产业化方式将大量的湿作业转移到工厂内,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进行整体设计、标准生产、装配式施工,提高住宅的建筑质量,更易于实现百年住宅的目标。

2.1.3降低成本的需求

公租房的大规模建设必然引发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国家财政拨款有限,市场融资困难,必然要求节约成本。

而住宅产业化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工厂化预制、现场装配、机械化施工,可减少大量的劳动力,节约人工成本;同时工厂化生产可大大缩短建设周期,减少时间成本;而针对公租房面积较小,户型相对简单的特点,进行标准化设计、系列化生产、一体化装修,加之公租房的大量需求,可实现规模化生产,批量供应,形成规模效益,降低工程成本。

2.2可行性

2.2.1 政策扶持

国家为了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住宅产业化的产业政策,对推动我国住宅产业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2010年以来,上海、天津、山东、江苏、安徽、深圳等不少地方都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有效地推动了住宅产业化工作。北京市更是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进本市住宅产业化的指导意见》和《关于产业化住宅项目实施面积奖励等优惠措施的暂行办法》等鼓励政策,要大力推进住宅工业化建造方式。

在公租房的建设方面,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建保[2010]87号),从政策上支持公租房的发展。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纷纷出台《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从用地、税收、资金等方面支持公租房的投资建设、运营。

2.2.2需求保障

从公租房的定义知道,公租房不是归个人所有,而是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所有,消费者只是以一定价格租住。因此在政府的支持下,以公租房探索产业化建造方式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同时,因其惠及大量的中等偏下收入的夹心层群体,可形成大量的市场需求,从而使产业化方式建造的公租房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3.公共租赁住房的产业化建造方式

3.1产业化方式建造公租房的制约因素

以产业化模式建造公租房的制约因素也可以说是住宅产业化在我国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技术落后、标准缺失、部品不完善、产业链不成熟、工业化水平低、成本高居不下等几个方面。

3.2产业化方式建造公租房的途径

(1)树立公租房建设新理念

与“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一样,想要成功发展住宅产业化建造模式,首先需要树立公租房建设的新理念,使政府部门、企业乃至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产业化模式建造公租房可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全民动员,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实施、群众消费拉动的全民参与模式,更有力的促进住宅产业化发展,快速高效建设高品质住房。

(2)完善住宅产业链

公租房的建设不同于一般商品房,因此需要针对公租房自身的特点建立涵盖建筑全寿命周期的产业链条,形成一体化生产经营的住宅产业化模式,保证产业链节点之间形成有效需求,促进公租房的有序建设。

住宅产业链

(3)发展与公租房相适应的住宅产业化关键技术

针对公租房建设特点,发展符合其要求的住宅产业化关键技术,以实现高效、低耗、省地、节能、环保、健康的建设目标。

标准化设计技术: 更新设计理念,改变传统住宅设计方法,考虑住宅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研究包括标准化生产、绿色施工、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在内的整体设计技术,编制标准化设计图集,进行组合选用;

工厂化生产技术:各地根据当地条件及公租房特点编制标准化住宅部品、构件推广目录,重点针对住宅构件的建构形式、节点构造等形成标准化体系,进行住宅部品、构件的工厂化系列生产;

装配式施工技术:针对PC构件运输、存放、吊装、就位、节点连接等环节展开研究,培育专业化施工队伍,形成规模化PC施工;

一体化装修技术:通过全装修的标准化、模块化的精细化设计,提高套型使用效率,保障工程质量,并提高居住舒适度。

3.2.4完善政策体系

为提高实施主体的积极性,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建议对于采用产业化建造方案的住宅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

税收与金融鼓励政策,包括财政补贴、容积率补贴、土地优惠、税收优惠等;

标准制定,标准修订和新标准规范,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编制住宅产业化推行规划,在PC建筑的设计、构配件生产、施工和质量验收、标准化图集等方面编制地方性规程,指导工程的建设;

示范工程:以保障房的建设为契机,指定试点项目,通过试点示范带动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戚影.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建筑发展[J].建筑学报,1998(6):19-21;

[2] 甄兰平. 面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方法研究[J]. 建筑学报, 2003(3):56-57;

[3] 王建廷,肖忠钰,李旸.基于绿色建筑理念的工程管理创新研究[J].施工企业管理,2008.11;

[4] 李忠富.住宅产业化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