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新农村市场发展前景

新农村市场发展前景

时间:2023-07-11 17:35: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新农村市场发展前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新农村市场发展前景

第1篇

这次会议的策划方和主办方是冰箱行业中正处于厚积薄发阶段的国内最知名的家电制造商——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自四川长虹入驻美菱以来,成功实现了“两个翻一番”:“销售收入从2005年的20亿元上升到了2007年的近40亿元,翻了一番;国内冰箱销量由2005年的102万台上升到2007年的超过200万台,翻了一番”的骄人业绩。

本人作为本次会议策划者之一以及会议全程的参与者,现就其中一些突出的亮点进行总结与广大读者共同分享。

精心策划 严密组织

会议安排在2008年1月28日在绵阳召开,公司安排在绵阳召开此次会议有两个主要目的,第一、绵阳是美菱在国内的第二制造基地所在地,也是美菱最大的股东——四川长虹大本营所在地;第二、四川省作为中国最大的人口所在省份,市场潜力巨大,是公司2008年战略市场之一,美菱在安徽的市场占有率高于其他品牌在本土省份的占有率,借助本次会议加强安徽、四川两地客户的交流和学习,将四川打造成第二个根据地市场。

会议的安排却存在着巨大的困难,首先,会议确定的召开时间,1月28日离春节仅剩8天时间,而春节前的冰箱市场是销售高峰阶段,年末岁初,大部分客户都在忙过年!忙销售;其次,春节前是春运的高峰阶段,此时出行是个巨大的困难。为了确保客户能按时参加会议,公司特地要求各地分部在请柬发出之后的一周内将确定的参会代表的机票和火车票复印件传真回总部,采取人盯人的战术!但人算不如人算。即便公司组织再严密,考虑再周全,更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

从2008年1月中旬开始,湖南、湖北、安徽、江西、贵州等省份遭遇百年不遇的雪灾,雪在灾给企业的生产和百姓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然而,此时,美菱已经将邀请全国核心经销商于1月28日参加在四川绵阳召开“涪城会,安天下”经销商年会的请柬已经发出,突如起来的雪灾无疑为此次会议的如期召开设置了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1月26日上午各种坏消息不断传来:从合肥到各地级市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相继封闭、机场也被迫封闭,然而,请柬就向离开弓的利箭,俗话说,开弓没有回头箭!收回请柬?取消会议?都是不可能的假设。当载满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安徽省内150位客户代表的“美菱”号飞机呼啸着离开合肥骆岗机场时,升向天空时,品牌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在那一刻得到了最有效的验证。此时,许多客户代表从早上离家出发到飞机起飞经历了整整一天的时间,许多客户因为车辆堵在合肥进城的各路口,是下车踏着厚厚的雪走了2-3个小时路程才到达市区的!

奇迹不断在创造,从1月24日开始到1月29日顺利返回合肥,整整一个星期,合肥骆岗机场只开放了两天即1月26日下午、1月29日下午,没有任何先知,也没有做任何调整,一切的安排都在雪灾来临之前就已经确定,无独有偶,美菱非常巧合地顺利往返。能说不是一个奇迹吗?如果说此次会议成功的取得源自“天时、地利、人和”,那么,雪灾给本次带来的唯一结果是失去了“天时”,如果要说“天时”,那么在往返两天机场恰好大雪暂停,机场开通可以算得上“天时”,会议中心设在绵阳,并非美菱大本营所在地,可以说也没有任何“地利”可言,惟有的是“人和”,也正因为“人和”成就了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达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境界!

面临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有人曾预测说,本次会议只要邀约参会的人员能有一半人员到场就算成功了,事实上,除了长沙、衡阳、南昌等少数区域的客户由于机场不具备飞机起飞条件而未能参加会议外,其他所有邀请的客户均克服了巨大的困难如期到达,空前的雪灾没有丝毫影响到本次会议的效果,相反,由于受及其恶劣天气的影响反而考验了美菱品牌的号召力,品牌的影响力!考验了本次会议的组织能力!“精心策划,严密组织”为本次会议的成功赢得机会!

形式创新 内容丰富

本次会议的另外一个亮点体现在会议的形式创新上,众所周知,家电制造商在每年岁末或者新年伊始时期都会召开全国性的经销商年会,一般的年会均以年度经营总结、新品上市推荐、经销商旅游参观等为主要会议内容,经销商在年会期间除了吃吃喝喝外,基本上没有实质性的收获。正因为如此,这种会议的组织就会流于形式,成为例行惯例一个流程,开吧,没有意义,不开吧,会引起同行以及经销商的怀疑,企业是不是出问题了?这种会议的最后结果是投入很大、效果很差,成为地道的“鸡肋”型会议,“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而此次美菱在绵阳召开的以“涪城会 安天下”为会议主题的07年度会议中,把“打造金三角 布局新农村——家电下乡渠道论坛”做为会议的核心内容,以论坛的形式来传递美菱的经营目标、营销策略,通过与经销商面对面的对话来总结经验、分析市场、制定策略,以达统一思想的目的,因为论坛是与经销商面对面进行的沟通,成功的市场运作方法是通过部分优秀经销商献身说法来传递的,所以与会客户的参与意识很强,500人的会场座无虚席,论坛期间,整个会场除了台上论坛嘉宾之间的风趣、形象的对话外,剩下的就是台下所有与会客户持久而热烈的掌声。

主题新颖 亮点纷呈

本次会议的主题直接吸引了与会经销商的眼球,“打造金三角 布局新农村——家电下乡渠道论坛”的会议主题包含有以下几点内容:家电下乡、金三角、新农村,上述关键字全是目前社会热点话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关键词。

“家电下乡”是国家财政部、商务部组织实施的一项利国、利企的惠民项目,“家电下乡”不仅是家电行业所有制造商、流通商共同关心的话题,同时也是相关省份政府和农民关注的一项重大事件。因为关注所以专心。“家电下乡”有广义上的,也有狭义上的,狭义上的“家电下乡”指商务部、财政部组织实施的“家电下乡”。

“新农村”是国务院近年来提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旨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美菱作为国内最大的冰箱生产制造企业适应国家宏观政策,勇于承担也乐于承担社会责任,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金三角”是美菱在2006年底就开展的一项针对农村市场的渠道工程,早在2006年,美菱就凭借对市场的敏锐把握,看准了中国农村市场的增长拐点,并布局三、四级农村市场,果断开展“金三角工程”,实施家电下乡,从渠道、产品、服务、物流等多方面拓展三、四级市场,在三、四级市场取得了稳健的增长。通过“金三角工程”,确保了美菱与经销商、消费者之间稳定的沟通,也建立了美菱与商、分销商三方共赢的渠道关系,保证了美菱渠道的稳定、持久,在农村市场上“精耕细作”,扎实发展。为此许多经销商一提到金三角就如雷贯耳,在该渠道策略的推进下,许多经销商2007年的销售额同2006年相比,增长率超过100%。正因为从该项工程中受益所以关注!

资深专家 论坛渠道

再次,参与论坛的嘉宾也是本次论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论坛确定的与会嘉宾由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行业专家、经销商代表等组成,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勇先生和营销总监秦塘宗先生在论坛现场以企业的身份与嘉宾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答疑。同时还邀请了帕勒咨询资深董事、并兼任多家跨国家电企业的中国营销顾问的罗清启为会议特约嘉宾,邀请了具有中国商业财经第一主持人称号和中国唯一同时横跨财经主持界和企业界的“双栖”专家的张会亭先生为会议主持人。具有家电行业资深专家称号特约嘉宾和重量级的论坛主持人为本次论坛增添了无尽的光彩。使得本次论坛光彩夺目!

本次论坛讨论的的话题是家电下乡,并非某一企业的思路,讨论的是家电制造业更是家电行业的前景,讨论的是家电流通渠道面对目前的市场拐点如何把握时机?如何紧跟行业的步伐实现自身企业的发展,无论是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的王勇总裁、还是行业资深专家罗清启老师,他们都通过系统而深度的分析、精辟而犀利的观点为家电制造业行业的发展前景指明了方向、为家电流通渠道的发展及时指点迷津。与时俱进、系统提升、实现共赢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环节跌宕 衔接巧妙

最后,论坛话题间的情节设计跌宕起伏,上下衔接天衣无缝,也正因为如此,虽然论坛历时长达120分钟的论坛,但整个会场无人提前离场。

一场气势磅礴的旗舞拉开了论坛的序幕,战鼓声声、战旗飞扬,虽然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没有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没有血流成河的撕杀,但从不缺乏智慧、不少残酷,这里依然是一场实力与智慧并存的战争!我们每个在商海中飘荡的人都是一个战士、一员大将或者是一方诸侯!所以论坛一开始就震撼着所有与会嘉宾的心灵!就注定了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论坛。

从商务部、财政部在烟台召开的家电下乡试点工作会议以及在绵阳召开的启动仪式视频引出商务部、财政部组织的“家电下乡”, 将狭义上的“家电下乡”扩大到家电产品如何销售给乡下农民这个广义上的家电下乡。

国家推行试点“家电下乡”是建立国家相关部门在对农村市场进行了长达2年左右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的,农村市场存在着巨大家电消费需求,存在巨大的行业商机,就此引发对家电市场进入一个新的拐点时期的讨论,生产企业、经销商、行业专家分别从不同视野进行分析讨论,美菱作为在冰箱行业时间最长的国内最知名品牌代表家电制造业,在论坛现场深度谈论了作为生产厂家是如何保障“家电下乡”项目?如何在一年前就启动“金三角”工程?如何谋取三四级农村市场?

由家电下乡推出“金三角”工程的话题,就美菱开展的金三角工程是如何打造工商双赢的合作模式 ,如何营造家电行业诚信经营的行业氛围,如何谋取农村市场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第2篇

一、金融建设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目前,制约我国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资金,而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中不仅发挥着资金配置的作用,而且还为农村的企业农户提供投资和中介服务。因此金融建设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新农村下的农业产业化对农村金融的需求

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产业化是重要的内容。而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实质上是农村资源如劳动力、生产力、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及其他生产资源在各产业之间的重新组合,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就是物资运动的过程。一般来说,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原有的资金被物资所占用,因此,开始调整需要启动资金。如发展“一优双高”农业需要引进技术、购置优良品种;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建立农产品加工厂,需要购买设备,聘请技术人才;开办农产品批发市场,需要市场基础建设和流动资金。这些资金的来源,首先是企业筹集自有资金,但数额一般较少,因此需要农村金融部门的贷款支持。同时农业企业化过程中,首先要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的资本边际生产率高于单个农户的资本边际生产率,其对资金投入的需求大大增加。而许多有发展前景的龙头项目受资金制约不能上马,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农业产业结构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很大程度下就取决于资金的分配规模和增长速度。

2、新农村下的农村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对农村金融的需求

我国进行新农村建设,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是其重要的目标,而以上这些都离不开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我国乡镇企业从一开始就得到农村金融的信贷扶持。当时,许多乡镇企业几乎没有资本金,也没有担保,从金融机构取得的都是信用贷款。企业利用银行资金建筑厂房、购置设备,买进原料。银行还为这些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和资金结算服务,使得乡镇企业能够迅速成长,有些还成长为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公司。很显然,没有农村金融的资金投入,乡镇企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目前,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乡镇企业需要二次创业,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走规模化发展的路子,由分散走向集中,以获得规模效益,这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同时乡镇企业要适应市场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需求,必领改制和升级,投资主体要多元化和股份化,企业发展要集团化和集约化,这些都要以资本为纽带来完成。

此外农村小城镇建设也拉动金融需求。在公用项目投资领域,水利、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在农村原本不完善,农村城镇化对这些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建设现代化的小城镇,必须在较长时间内,大量地、集中地投放资金。小城镇建设还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二、三产业将不断增加,逐步取代农业现在的主导地位。还有随着农民进驻小城镇,将会拉动房地产、乡镇企业、医疗,、文化、旅游、体育等产业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这些也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和服务。

3、新农村下的农民需要更多的农村金融服务

新农村下的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金融服务。一是农民生产要购买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具和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一部分资金可自行解决,还有一大部分需要向金融机构借款。二是农民为扩大生产、改良土壤、发展林业、养殖业乃至个体经商都需要购买大量配套生产资料,这就需要前期资金投入。三是农民生活中盖房、成亲、甚至是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缺钱,以前主要依靠民间亲戚借贷,要逐步转向依靠农村金融提供消费贷款。这项业务发展迅速,是农村个人贷款的主要形式,能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拉动农村消费市场。

总之,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迫切需要农村金融机构提供更加完善和优质的金融服务,而农村金融作用发挥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二、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建设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显露出与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问题,特别是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的退出、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收缩及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滞后,使得我国农村金融整体功能受到削弱,农村金融体系远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制约了了农村经济发展。

1、农村信用社支农作用不够

随着国有银行信贷支农功能和业务的委缩,信贷支农的重任落在了农村信用社身上。农村信用社以服务和支持“三农”为宗旨,但农村信用社由于长期的超负荷经营,积累的困难和问题较多,加上农村信贷经营边际业务成本高,使农村信用社发展受到很大制约,支农明显不够。

一是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沉重,抗风险能力较差。这几年农信社承担了我国农村经济金融变迁的部分经济成本、政治成本和社会稳定成本。如承担了支持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性贷款;农村保值储蓄贴补挂帐,清理整顿信托公司、农村基金会、农村储金会以及城市信用社过程中投入的巨额风险资产;行社脱钩时转入的不良资产;对国有银行实施资产剥离和债转股所引发的新一轮逃废债的改革成本;以及由于地方政府长期行政干预造成的资产损失等等,沉重的历史包袱严重削弱了农信社的抗风险能力。

二是以合作制为基础的农信社在市场竞争中明显存在体制上的劣势。主要表现在:(1)资本实力和经营规模难以扩大。在合作制下.社员分散造成资本实力弱小,社员可自由入社和退社,这就使得农信社增资扩股困难,资木实力和经营规模不能扩大。(2)服务对象受制约。按照我国政策规定,其贷款应优先满足种养业和农户生产资金需要.资金有余,再支持非社员和农村其他产业。这样就把各类经营机制灵活、经营业绩良好的非农工商企业排除在贷款范围之外。(3)服务功能有限。农村信用社业务范围和业务品种受到限制,不具有现代银行的全部功能,尤其不能适应规模较大的工商企业、外资企业对融资、结算等金融服务的需要。

三是信贷管理体制僵化,筹资能力较差,市场创新能力不足。信贷管理体制僵化以及信贷资金长期供不应求,加之职工素质普遍偏低,金融经济理论知识缺乏,使得农村信用社缺乏主动开发市场的压力、动力和能力。在吸收存款方而.农村信用社一直未能建立起自身的联行清算系统.电算化建设滞后.资金汇兑与结算迟缓,使得存款业务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在发放贷款方而,农村信用社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更是暴露无遗,不少贷款方式、种类己明显不能满足农村市场发展的需要。

2、农业发展银行支农能力不足

农业发展银行是我国专门从事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的机构,一般地政策性金融并不以赢利为目标,主要是对商业性金融起引导和补充作用,其资金投放领域主要是那些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和区域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具有较好社会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的项日。近年来农业发展银行根据国务院的决策,主要从事粮、棉、油收购资金封闭管理业务。在有效保护农民利益、确保农业增收、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为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随着粮棉购销市场化进程加快,粮棉流通领域政策性经营空间缩小,农业发展银行粮棉收购贷款业务量出现大幅下降。而且由于政策性以及自身体制性原因,农发行不良贷款比例较高,信贷资产质量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都直接影响农发行继续向农业投入政策性资金的能力。

首先,农发行成立初期,全部信贷资产是由商业银行划转过来的,一开始就承接了一些不良资产。加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农发行的业务由商业银行,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使农发行不良资产继续增加。

其次,长期以来,粮棉企业执行国家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棉)政策,由于各级政府确定的保护价一般都高于市场价,致使粮食企业形成了大量的高价位粮食库存,贷款无法从物质形态转为货币形态,资金无法实现良性循环和增值。

再次,农发行自身经营机制不完善,部分干部员工对政策性银行的立行宗旨、职能认识不清,对加强收购资金管理和实现封闭运行任务不够重视,未能真正建立保本微利的经营机制,也没有建立健全完备的贷款质量监控和风险防范制度。

三、新农村建设环境下金融建设的主要对策

新农村建设战略确定后,必将会有大量资金投向农村建设。一是财政转移支付和国债资金将大量投向农村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农村教育和生态建设;二是受农村经济发展预期“利好”以及农村投资环境的不断完善、城市和东部投资边际效益的不断下降的影响,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到农村找出路。因而,金融机构应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实行信贷资金的战略性转移,积极支持新农村搞建设。

一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建,一方面必须调整现有金融交叉的结构,对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农村合作金融重新进行功能定位和调整,建立合理有效的运行机制:另一方面要根抓实际情况,引导和发展民间金融,使非正式的金融安排能够有效发挥补充和辅助作用。

二是新农村建设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网点的利学合理布局,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金融机构应具有长远和战略眼光,不能一味收缩,而是有选

择性地、有针对性地适度扩张人员和网点,把金融触角延伸到小城镇和村落。同时,要加大创新金融产品力度,不断满足“新农民”日益丰富的金融需求。

第3篇

一、服务的现状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号召之下,服务机构得到了不断的深化和发展,比如在2008年10月9日,三明市永安小陶镇成立了第一家村镇银行(永安汇丰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永安汇丰村镇银行)。根据该行财务报告数据,截至2011年12月末,永安汇丰村镇银行各项贷款余额19750.48万元,比年初增长了61.4%[1],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永安市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但也不能否认的是,经济工作一直存在着向城中心偏倚,资源过度向城镇地区、经济繁荣的区域转移,造成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速度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偏慢,金融抑制现象明显,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体现出来。

(一)从供给方的角度分析1998年以后,在商业化改革和经营范围改变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为了缩小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控制风险,减少甚至撤离其在农村地区的营业网点。有些乡镇以下的地区甚至没有金融服务机构,缺乏农户或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资金供求方范围的局限性,使得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为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提供的资金就少了。同时,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对正规金融部门的资金需求也是受到限制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对农户及农村中小企业贷款主要以联保互保和抵押质押方式为主。在联保互保贷款发放中,出于借款人和贷款人考虑,往往是富裕户一起互保联保。即便是小额信用贷款的信用评级,也是以经济因素为主要依据的,导致贫困线以下的农户和已成为农村经济活动有生力量的正在脱贫致富的从事个体经营的大批种植、养殖农户得不到有效的金融支持。这种农村金融制度的安排存在缺陷的现象是产生金融抑制的最主要原因。

(二)从需求方的角度分析三明市作为一个丘陵地貌的农业地区,农村金融服务应该满足那些规模不大、资金需求较小的农户或农村的中小企业,应该尽量提供方便灵活、无抵押无担保的金融服务,不以经济能力作为信用等级评定依据的小额信用贷款。[2](P8-14)再者农户或农村的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是浅层次的,基本只有存款需求和贷款需求。大多数的农户和农村企业的资金需求数额也比较小,但是这些资金需求少的农户或农村中小企业的数量较多,满足他们的需求才是村镇银行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意义所在。村镇银行首先是为农村最贫困、最需要扶助的人提供帮助。比如永安有大量的林农,其中中低收入的家庭居多,他们都希望能够在小额贷款融资方面,得到更多的保障性支持,而永安汇丰村镇银行的设立正好为他们解决了这方面的困难。由此可见,村镇银行能更及时地满足小额资金需求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需要,这就是发展村镇银行需要解决的现状和需求特点。

二、三明市创建和发展村镇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村镇银行是新兴的农村金融机构,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其自身不断的自我完善、增强竞争力,需要社会广大媒体的有效宣传,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在某些方面给予特殊的优惠,才能让村镇银行更加在当今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以下从几个方面来阐述三明市在发展村镇银行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经营规模小,业务系统不畅,资金实力不强首先,村镇银行是新型的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很稀少,经营规模小,三明市至今只有永安汇丰村镇银行一家。根据该行财务报告数据,截至2011年12月末,永安汇丰村镇银行存款余额为21991.28万元,比年初增加4628.59万元;贷款余额19750.48万元,比年初增加7513.06万元。[1]虽然业务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进步,但从永安当地金融市场的总量来看,其目前所占的市场份额还比较小,对当地金融市场的规模和结构性影响仍然有限。其次,永安汇丰村镇银行由于经营时间较短,其业务系统不畅,导致一些业务也受到了限制性的发展。该行运营至今,只能通过兴业银行以间接接入的方式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导致客户办理转账业务时,需先转到当地合作银行或汇丰银行厦门分行,然后再转账到收款人,这样一来增加了客户的汇款成本,因此人们在综合多方面的考虑,大多数都会选择方便自己的金融机构进行存贷或转账业务。再次,农户或农村企业对村镇银行的认知度还不高,人们更愿意把钱存入农村信用社或国有银行。而且,三明市地势以山地为主,耕地面积少,交通不够发达,农民和农村企业的闲置资金不多,从客观上也就限制了村镇银行的存款规模。这些因素导致了“村镇银行贷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却在农村解决不了资金来源的问题”局面的出现。

(二)后发劣势,知名度低,信誉不足首先,与当地原有的金融机构相比村镇银行有明显的后发劣势。比如,企业知名度、稳定的存款来源、机构营业网点的布局等与原有的金融机构都存在明显的差距。[3](P31-34)其次,村镇银行是新型的金融机构,它的知名度低、信誉不足,甚至有的人还不知道村镇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区别,为什么还要建立村镇银行等。例如,在永安市的林权改革中,与当地同为“三农”服务的农村信用社来看,永安市林业和永安市农村信用社走向了互惠共赢的良性发展道路,更多的林农在已经选择了通过农村信用社来融资的渠道后,就很少会再考虑到村镇银行。因此在同样利率水平的条件下,林农还是会选择较早进入农村市场、较早被认知、有较高信誉度的农村信用社作为林户的融资渠道。截止到2011年年初,永安汇丰村镇银行共发放林权抵押贷款余额670万元,占市场的份额较小。

(三)盈利能力不足农村金融机构的网点,大多数设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方,这些地区基本上是以传统农业为主,没有形成有规模的、有影响力的、有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在这种情况之下,村镇银行想要发展,却没有高效益项目支持,盈利空间较小。另外,农民居住的地区大多都较偏远,而且不集中,这样导致了村镇银行业务经营成本高,影响村镇银行的经济效益。[4](P84-85)2010年,永安汇丰村镇银行实现成立以来的首次盈利,全年实现利润8.91万元,利润较少,其他的汇丰村镇银行投资甚至还未实现回报。2011年,该行实现利润473.47万元[1],增幅较大,但是相对于同地区的其他农村合作金融,其运营成本较高。

(四)专业人才匮乏,金融服务的创新性不足村镇银行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提升产品的创新能力,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金融产品,提高其竞争能力。虽然在2011年永安村镇银行加大了产品的研发力度,推出了新的产品和服务,但是,相比其他金融机构而言,其金融服务的创新略显不足。比如,永安汇丰村镇银行营业网点的业务主要以存贷为主,只有少量的收费业务,其他中间业务发展不快。在村镇银行中,部分的从业人员是从其他金融机构中招聘,易于把原来的观念带入村镇银行中,但是农村金融市场有其自身的特色,如果沿用原来的老路子,村镇银行很难实现为“三农”服务的目标。而且,由于村镇银行主要为农村市场服务,所以很多营业网点均设立在经济不够发达的农村地区,很难吸引优秀的人才,以致于村镇银行的新生力量不足,创新后劲不大。

三、三明市实现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而金融要得到发展更加需要农村市场的支持。最近两年,永安汇丰村镇银行的运行,让人们看到其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它在农村市场的广大发展前景。但从上面的分析,也能看出三明村镇银行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三明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拓宽融资渠道,扩大存款来源由于村镇银行是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而且三明市村镇银行正处于创建初期,社会上对它的认知度并不高,对它的具体职能和服务对象范围等都不明确,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就要利用各种媒体对村镇银行进行宣传,让农户和农村企业对村镇银行有基本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到,村镇银行的建立对新农村经济的建设会带来更加方便、灵活的服务。甚至深入到农村基层,宣传村镇银行性质、服务宗旨和自身特点,经常拜访客户提高影响力和美誉度。另外,可以与当地的商会、协会进行合作,挖掘有价值的客户资源,寻求合作空间,走银企双赢、共同发展之路。最后,通过大力宣传,让更多的企业了解三明、知道三明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引导有实力的投资者注入资本,为村镇银行的正常经营运转提供了资本基础,从而获得了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其能够健康地发展,使其能够更加周到地为“三农”提供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贡献。

(二)协调内外发展,完善农村金融环境一方面,随着村镇银行贷款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信用评价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永安汇丰村镇银行的征信系统尚不能与人总行正常联网,无法对贷款人征信进行直接查询,影响信贷业务的开展。同时也影响了人总行征信系统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所以,有必要对当地的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信用状态进行调查评级,建立银行信贷信用登记咨询系统,早日与人总行的征信系统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共同合作。[5](P61-64)另一方面,尽早开通银行卡、网银等业务,启用TM设备,方便客户存取款,扩大业务的覆盖面,拓宽客户群。

第4篇

 

“城镇化”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镇型转化的历史过程,其标志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城镇不断的发展扩张。“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业人口不断转移,农业经济结构不断的调整,“三农”问题的侧重点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银行等金融机构是服务“三农”的重要力量,城镇化背景下,面对农业经济的转型发展,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对于金融的需求更大,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更多新的要求。

 

1城镇化背景下金融服务对于“三农”的作用

 

1.1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以家庭为主的农业生产活动逐渐转变为土地集约模式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产业化发展驱使下,农业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对于资金的需求不断的增加,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不断地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和服务方式,提高对于农业经济的支持力度,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求。

 

1.2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城镇化的发展正推动者农村的各项建设。仅2015年中央财政就投入资金2万多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农村的人居环境、村容村貌、生活水平等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但是,仅仅依靠有限的财政投入无法满足众多的建设发展需要,60%以上的农村发展项目由于缺少资金投入无法启动实施,加强金融服务迫在眉睫。

 

1.3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

 

解决农业、农村问题,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农民问题。城镇化背景下,农业经济结构不断的调整,新的农业技术、农业项目层出不穷。但是,由于农民经济基础薄弱,资金有限,抗风险能力差,持续性投入不足,必须依靠金融机构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是解决农民资金困境。

 

2城镇化背景下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获得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渠道不畅通。与各种企业、大型项目相比,农业生产项目要想从银行获得贷款渠道依然不畅通。办理程序复杂、时间长、所需条件严格,很多农民不愿意到银行贷款。(2)金融服务方式落后。在农业产业集约化发展的趋势下,银行现有的金融服务已经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3)信用评估制度不完善。由于针对农民的信用管理制度还不健全,银行无法通过信用档案对进行快速的评估,导致涉农金融服务手续冗杂。

 

3城镇化背景下提升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策略

 

3.1加强对涉农服务产品研发全面深化金融服务

 

城镇化背景下,全面深化银行的金融服务水平,是做好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方面。各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信贷产品的研发,根据农村对资金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找准信贷管理制度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切合点,研发针对农村贷款精品业务,并以此为引擎,不断延伸营销链条,强化农村信贷市场,培埴潜在优质客户。

 

3.2借助国家倾斜政策扩大农村金融服务领域

 

十以来,中央对此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随着鼓励农业经济集约化、产业化发展政策的出台,农村对于金融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商业银行要主动抓住这些政策机遇,多渠道抢占农村市场份额。(1)要根据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趋势,制定切实可行的金融服务政策,减少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体制障碍。(2)根据国家涉农政策加强重点领域投入。要明确市场重点,优中选优,重点投放产业政策导向明确、发展前景好、贷款收益高的农业项目,尽可能的降低市场风险。(3)要借助政策支持降低农业产业的融资成本。在农业经济集约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要积极争取国家各种财政补贴、优惠政策,进一步减免农业产业融资费用,降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将国家的政策优势,转化为银行的发展优势。

 

3.3完善内控制度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提高风险防控水平,是确保银行健康运营,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保证。(1)进一步优化内控环境。加强外部和内部的稽核、监督组织,完善银行稽核负责制度,建设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2)充分利用政府部门作为第三方担保机构,建立农村、农民、涉农企业信用档案,严格按信贷新规则要求进行评级授信,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强化贷后管理。(3)进一步完善基层经营权监督机制。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对于金融需求增加,但资金投入领域比较复杂,容易出现混乱。这就要在不断扩大银行授权的同时,也要坚持授权有限的原则,严格执行法人授权制度,根据各农业项目的资金需求状况,采用差别授权、转授权等制度,将经营行为放置在制度监管之内。

 

3.4通过互联网金融等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

 

在互联网普及的情况下,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式,是降低涉农金融服务成本的重要措施。(1)要简化农村金融服务流程。要针对农村金融需求,通过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普遍建立农村金融服务管理中心等方式,为农民提供更为专业、便捷化的金融服务。(2)抓重点客户的维护。农业的集约化发展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时候,要科学评估,建立潜力户档案,建立农业金融服务项目库,抢占优良客户市场。(3)推动主动服务。要通过通过互联网金融等新金融服务模式,助推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搭建农业、电子商务、银行之间联系的桥梁,以此,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提高服务“三农”能力。

第5篇

畜牧业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标志,大力发展畜牧业,充分发挥畜牧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力军作用,无疑是一个战略选择。畜牧业与种植业相比,具有发展潜力大、经济增长快、经济效益好等诸多优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中,其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

一、畜牧业在我市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畜牧业是我市农业经济的传统主导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动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农业循环经济的“突破口”,加快特色畜牧业发展,对促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畜牧业是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的朝阳产业。首先,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的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畜牧业占农业的比重一般为60%,高的达90%,而我市目前仅为48.5%,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其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畜禽产品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畜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第三,畜牧业受地域、耕地、气候、规模等制约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各种非耕地得以发展,而且能够借用饲料等大量外部资源为我所用,创造出成倍甚至数倍于自有耕地承载力的产值和效益,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和重要增长极。

(二)畜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生活宽裕的优势产业。首先,畜牧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畜牧业投入少、周期短、见效快、比较效益高,其生产效益远远高于传统种植业,而且适合千家万户发展,覆盖面广,是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源。其次,畜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长,对劳动力吸纳能力强。发展畜牧业不仅能推动农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促进二、三产业发展,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可以使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三,增加畜产品的供给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伴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活跃和消费理念的转变,人们的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吃饱”的同时更注重健康、营养和品味,大力发展特色畜牧业,生产大量优质生态的畜产品,是丰富城乡人民“菜篮子”、满足消费需求的现实需要。

(三)畜牧业是发展生态农业、实现村容村貌整洁的重要途径。首先,畜牧业是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环节。畜牧业不仅可以转化粮食,而且能够将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约占农作物产量3/4的农作物秸秆、青饲料、谷实类、农副产品(糟渣、饼粕、糠麸等),以最简单的方式实现最大限度的转化增值,生产有机肥料反哺种植业,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农业生产实现良性循环。其次,畜牧业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市“猪-沼-果”、“猪-沼-粮”等循环种养模式迅速起步并快速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增加了农业生产效益,而且有效解决了农村能源短缺问题,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以畜牧业为基础,以沼气为纽带,促进种植、养殖、能源等各产业循环互动发展,实现了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实践证明,畜牧业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前提和支撑,其发展水平决定着生态农业的进程。

二、我市畜牧业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地处山区适于发展特色畜牧业的优势,紧紧围绕“面向市场调结构,依靠科技强品质,科学布局突特色,夯实基础促规模,创新机制增效益”的思路,大力发展旧院黑鸡、板角山羊、优质肉牛、生猪等特色畜牧产业,实现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2009年,全市猪、牛、羊、禽出栏分别达到66万头、3.7万头、21.8万只、382万只(其中旧院黑鸡出栏210万只),肉、蛋总产量分别达到67930吨、3120吨,畜牧业总产值实现16.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8.5%,农民当年人均牧业增收100元以上。

(二)制约因素。通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万源畜牧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畜牧业产业化进程有所加快,但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规模经营水平低,一方面仍然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导致生产经营粗放,水平低,规模小;一方面还没有把农户连结成群体,不能发挥群体规模效应,从而限制了生产专业化、社会化、集约化、商品化的发展。二是畜产品科技含量低,科技普及不够广泛,生产手段落后,管理水平粗放,良种良法推广不强,畜牧业总量大但质量不优。三是畜牧业内部结构不优,未能按照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品质优良的旧院黑鸡、板角山羊、优质肉牛等地方特色品种尚未形成规模。四是市场体系不健全,特别是信息市场、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滞后,畜牧业市场化程度低。五是产业化经营滞后,龙头企业尚未真正形成,辐射带动力不强,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少,附加值极其低下,整体效益不高,同时全市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推进我市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措施

我市畜牧业正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最大的实际是千家万户分散小生产的比例大大超过规模养殖,最大的问题是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不同步,最大的风险是动物疫病和市场波动。要推动全市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笔者认为要促进“六大转变”。

(一)以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为重点,加强畜禽养殖基地建设。“十一五”期间,要把畜禽养殖基地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与农民集中居住、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实现统筹规划和建设。大力推进畜牧业“一村一品”和“一乡一业”,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基地建设,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畜牧业,提高规模化水平,为促进农业生产大发展做贡献。以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为手段,加强对新建基地的规划把关,确保完成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新建畜禽养殖基地建设任务。实现生产方式与畜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相适应,畜牧业发展与人类健康要求相和谐。当前,要特别关注生猪生产,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防止出现大的波动,稳定发展畜禽生产,确保畜产品有效供给。

(二)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重点,加强畜牧龙头企业建设。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不仅能为财政创收,还可以带动农民致富。所以,发展畜牧产业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应大力扶持。深入贯彻落实市政府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按照龙头基地一体化、城乡与工农对接、一二三产业联动的路子,构筑更加完善的产业化经营体系,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畜牧业,提高产业化水平,为农民生活富裕做贡献。力争多引进几家规模以上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重点对旧院黑鸡、生猪精深加工进行开发。通过对畜产品精深加工,逐步形成产品优势。

(三)以转变畜产品监管方式为重点,加强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一是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确保动物卫生、安全。及时掌握、科学分析国内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努力降低重大动物疫病风险,切实落实动物防疫责任,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不断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努力做好免疫、检疫、监督、监测、预警、疫情报告和应急处理等工作,确保重大动物疫病清净无疫。二是加快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心向基层转移,切实加强县、乡两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加大畜牧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逐步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以转变畜牧业资源利用方式为重点,加强生态畜牧业建设。一是广泛推广农作物秸秆、青饲料、谷实类、农副产品(糟渣,饼粕、糠麸等)养畜综合配套技术,在全市扩大种植专用青黄贮饲料玉米及优质牧草面积,科学建造贮制设施,全面推广“三贮一化”(青贮、黄贮、微贮、氨化)和牛羊季节性圈养技术,加大农作物“过腹还田”力度,提高资源利用率。二是狠抓畜禽养殖污染的综合治理。要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目标,坚持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有机结合,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实行雨污分流、清洁生产、干湿分离,加快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污染治理。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池,与农户“改厕、改圈、改厨”相结合,推广“猪-沼-作物”等能源生态农业模式。努力打造“能源清洁化、人居环境卫生化、村容村貌整洁化”的新农村形象。

(五)以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为重点,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优良品种和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是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的根本途径。要统筹规划,加大畜禽良种引进力度,加强旧院黑鸡、板角山羊等地方良种保护和开发,强化自主育种能力,健立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畜牧业,提高科学化水平。要突出抓好科技培训,普及标准化饲养管理技术,力争畜禽标准化饲养普及率由35%提高到60%。在进行畜牧业科技培训的同时,加强精神文明方面的宣传引导,使广大农民崇尚科学,依靠科技,文明生产,促进乡风更加文明。

第6篇

关键词:高职生;新农村建设;就业导向

一、引言

就业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历来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温总理在2011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别指出:要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同志也谈到,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要着眼长远创新思路,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就业发展战略,强调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个“优先”,一个“更加突出”,不难体会出就业在国家发展中的位置和份量,事实上它关系着发展和民生,关系改革发展稳定之大局,关系着党执政兴国之要务。因此,无论大学生还是高等学校都应顺应国家发展的需要,积极主动为国家为社会分忧解难,创新更多就业途径和模式。农业高职院校在这方面有强大优势:一是学生来源多自农村;二是专业设置可与农村需求对接,而且很多涉农专业也不影响学生在城市就业,所以只要做好办学定位和专业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做好就业导向,就能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在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农业高职院校做好学生就业导向的重要意义

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关系国家现代化实现的一项重要举措。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谁,作为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高职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理应积极担当。到农村去寻找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当属利于社会和大学生个人的双赢之举。

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看,“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大学生到农村就业可以通过自身才华的发挥从农村物质、精神、文化、制度等层面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因此,农业高职院校是否能做好学生就业的有效引导,能否起到一个很好的桥梁作用,对于社会和大学生个人还有学校自身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为新农村建设准备一支后备军,推动农村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现代化进程

建设新农村,经济发展是核心,但同时也涉及到农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以及农村基层民主、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的和谐与稳定。这样的一个过程没有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根本就没有办法推进和实现。当前农村人才资本净流出态势仍然有愈演愈烈之势,农村普遍存在的人员老化现象严重,农技推广力量薄弱。虽然有些地方有些能人留在农村建设,有些地方还有农民专业合作社这样的组织,但由于文化知识的欠缺和视野的局限,不知道怎样管理和运营合作社,缺乏管理人员、财会人员、营销人员,培训学习跟不上,直接影响合作社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大户和生产经营小区,经营者虽然初步掌握了一般的种植、养殖技术,但生产技术含量高的新品种、新模式等还缺乏技术和设施,种子生产技术和畜禽养殖疫病防控、管理等方面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农村法治方面,整个乡村生态方面,政治民主的推进方面更是处于缓慢发展状态,急需掌握信息化、现代化的人才引领,这样的一支人才队伍正需要农业高职院校去孕育和培养。

(二)解决当前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就业难,缓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

当前我们正致力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在这样一个社会里的成员应当各有其职,各获其岗,享受工作的快乐和事业的美好。但就业难问题这么多年仍然没能很好解决。据2012年最新统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80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教育部于2011年11月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这表明国家的政策导向依然是将这些人力资源向农村和基层倾斜。教育部要求,各地要根据地方城乡建设需求,在城市社区及农村教育、卫生、科技等方面积极设立地方项目。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岗位就业。因此,无论从就业形势,从农村的现实需求到国家的现行政策以及大学生的就业实际,学校做好就业引导是其办学或者说是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一环。

(三)有利于大学生及早规划自己,以新农村为舞台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在农业高职院校经过系统专业学习的高职生将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新技术的推广者,现代信息的使用者,绿色家园的守护者,文化文明传播者;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主力军。比如当前农业耕作劳动强度,生产效率低下情况普遍存在,大学生则可以根据现代农业规模发展、集约发展的新情况,引进多种新型农业机械,通过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去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还可以利用自己的学业资源创业公司,大胆实践,比如传授新种植技术、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推广应用先进的农技知识。可成立小型读书室,将专家教授的总结和公司的实践结合,编写一些相关的指导书,供农民们借阅参考。通过推广技术,吸引和带动更多的农户充实规模化生产。

“生态良好”是新农村建设目标的要求之一,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科学发展是全社会共有的建设理念。未来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中,需要一批具有生态文明价值观的建设者。可以说,掌握先进文化知识的大学生已经建立起了生态文明的新思维,构建了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文明进步方式等新理念。此外,在乡风文明,法治农村、民主农村方面大学生同样能展示才华以实现价值。

三、就业导向工作的路径及方法

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未实现优质就业。从普遍情况看,大多高职院校没有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的理念。由于学校过分强调就业率,导致就业存在盲目性,短期性。表象是学生跳槽频繁,成为社会上的跳蚤族。这既对企业发展不利,也不能很好地保证学生就业质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就农业高职院校来讲,为新农村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其应有的职责和使命,学校在办学定位和专业设置上应适应国家整体建设需要,特别考虑农村市场对大学生的广大需求,做好调研,为学生的当下生存和未来发展做好整体规划和设计,全方位做好就业导向工作。

(一)就业导向工作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领域实现全程化

1.入学就业方向教育。“去哪里?”,“干什么?”,这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方向问题,学院应就培养什么人才、人才层次、今后大致从事的领域,相关专业的发展前景等对学生全面阐释,让学生在进入大学第一时间就清楚明了。从对大学生的理想与事业教育、主体责任教育、献身理想教育、成功教育等多方面全程展开。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可借鉴美国。美国的机构多层且指导深入细致,其就业指导就是职业指导,机构包括职业生涯中心、学生生涯咨询辅导部,辅导部实行职业生涯一对一辅导。美国的就业指导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开设职业生涯发展课,由受过专门培训的高年级同学给低年级的学生讲如何写简历、如何寻找工作机会,如何应对面试等,请杰出校友回校分享成功的经验,学生选修这门课还可以得学分;二是开展一对一的辅导,比如通过专门的软件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测试,对于职业兴趣与所学专业相距甚远的,建议学生转系或转专业。对于高年级学生,除了帮助他们修改简历外,还提供模拟面试练习等。

3.人生价值实现教育。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主客观条件。从大学生自身看,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要有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特别是奋斗精神,要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要有正确的奋斗目标。从客观条件看,就是要顺应社会需要,将个人需求和社会需要相结合,通过教育让学生懂得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性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和途径,激发学生从“小我”中跳出来追求“大我”价值的实现,做一个推动社会进步的人。

4.新农村的情感养成教育。首先,让大学生思想扎根解决精神支柱问题。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从家门到校门,缺乏对农村情况的深入了解,即使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很多也没有参加农村生产劳动的经历。学校教育中要求学生关注家乡发展变化,增加学生对自己家乡的责任感,以新农村的美好前景激励学生,催生出他们在农村就业的意识和情感。从现在农村就业的大学生来讲,扎根意识还相对淡薄,缺少对农村的热爱和对土地的深情。学校教育就要从学生对“三农”的认识和认同方面,唤起他们对乡村与土地、农业与农民的思考和关怀,促进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意义,从而带着情感、带着热爱、带着责任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洪流中去;其次,进行比较教育,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大学生了解农村、融入农村做好铺垫。社会上存在大量啃老族、校漂族、蚁族,在强大的物质社会面前,他们生存感不够,少有快乐,物质与精神方面容易感到窘迫与尴尬。如果让大学生在农村的实践中受到触动并展开思考,特别是利用一些大学生农村创业的成功案例加以激励,他们就会感受到在农村就业和发展的空间和价值,如此情形,这种就业导向就发生了根本的意义。

(二)学校亟需加强的工作及可尝试的实践

1.改变现有狭隘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观念与做法。以美国等先进经验为借鉴,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观念。改变过去为就业率而就业的思想和做法,以职业生涯与发展理论为基础进行全方位指导,重视从学生自我认识、专业推荐、专业选择、职业准备到求职就业的各个环节,把社会职业教育和指导作为大学一、二年级的必修课,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建立职业理想,制定职业规划。

2.健全就业指导体系。许多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体系相对滞后.就业指导不到位,不深入。虽然许多院校都已经为学生就业成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并没有真正做到系统、合理安排学生就业。就业指导老师的业务能力相对欠缺,不能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因此,今后农业高职院校应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从就业经费、机构编制等方面给予保证。宽裕的经费能保证使用先进的信息和手段,人员配备方面,要有讲授就业指导课的专职教师和相当数量的兼职人员;还要建立起一支专家指导队伍,保证有专家定期指导教育,做好学生就业创业方面的引导和帮扶工作。

3.以新农村建设需求为依据,创新教育内容和培养模式。学院应适应新农村现实发展需要,科学合理设置涉农专业,学校要和农村的用人单位一起参与这些专业设置论证、教学计划开发等教育管理,共同把握专业培养方向。改革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设与新农村建设相关的专业及专业选修课程,围绕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如农村社会调解问题、农村民主管理问题、农村基层建设问题、农村计划生育问题和农村治安问题等,为大学生到农村就业量身定做一些专业和研究方向。

4.共建农村实践基地模式,建立长期定点的实践实习平台。高职院校强调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时应有意识地、主动积极地多跟新农村开展合作,或把校企合作点设在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新农村。让学生在这里实现就业意识、情感、职业能力的累积与提升,这种模式下高职院校的就业导向就会水到渠成,一是学生就业质量发生根本改观;二是为其持续发展获得了更广阔的领域和空间。

参考文献:

1.让生态文明价值观扎根大学生思想[DB/OL].光明网,2011-12-11.

2.美国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职业生涯课一对一辅导[DB/OL].中国新闻网,2007-07-24.

3.高凯.中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比较与启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2).

4.沈延兵.建设社会主义农村视野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8(11).

第7篇

一、现代营销理念内涵

营销的目的是更加了解和认识产品面向的顾客,并且根据顾客的需要不断的优化产品和服务,最终实现产品的自我销售。现代营销理念是在营销内涵上发展起来的,根据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实际形成的企业产品营销观念,是一个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根据企业的实际和产品的特点选择的营销经营思想。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现代营销理念也随之不断改变,当前常见的现代营销理念主要有三种,即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的的4P理念,以顾客满意度为主要目的的4C营销理念以及以建立顾客忠诚度为主要目的的4R理念,这三种现代营销理念在汽车企业的发展中起到不同的作用,有的汽车企业追求市场占有率,有的汽车企业追求顾客满意度,有的汽车企业追求顾客忠诚度的维系,汽车企业不同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选择不同的营销理念,现代营销理念对企业行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现代营销理念对汽车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现代营销理念能够优化汽车企业发展的市场结构

不论是哪一种现代营销理念,都蕴含着一条十分重要的营销原则,那就是要不断的丰富产品服务内容和服务项目,不断提高顾客对产品的信赖和支持,培养企业顾客的忠诚度。汽车产品具有较高的耐用性和高技术特点,加上汽车消费市场发展的不断成熟和汽车消费群体对产品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采取现代营销理念能够有效地优化汽车产品的市场结构,为汽车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汽车产品具有其独特性,在营销过程中,必须将有形的产品营销手段与无形的服务营销手段进行紧密的结合,延伸汽车营销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其次,现代营销理念还能够有效地实现汽车企业发展战略的个性化,满足消费群体的个性要求,进而在整体上全方位的优化汽车服务营销体系。汽车的服务产品种类繁多,类型多样,信贷、保险、维修保养、技术指导以及评估转让等等都可以纳入到汽车营销服务体系当中,强化顾客对汽车企业依赖,不断优化市场结构,增加市场竞争力。

(二)现代营销理念对企业发展战略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代营销理念对企业竞争战略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汽车服务营销的目的是在汽车企业和汽车消费者之间建立互相依赖、互相信任的关系,由于汽车产品的特殊性,这种相互依赖、相互信任的关系应当长期的,并且要在这种长期的关系下保证合作双方的共同利益。汽车企业要从顾客终身价值的角度出发开展营销服务,要明确在长期的合作关系中能够在顾客身上获得多少利润,汽车企业的利润服务应当建立在顾客价值体现的基础上,从双赢角度出发,确定汽车企业和顾客之前的长期伙伴合作关系,在这种营销思想下,汽车企业要从长远角度出发进行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企业经营的目的不在是一次性价格的获得,而是顾客忠诚度培养和满意度提高方面制定企业发展战略。

(三)现代营销理念对企业发展价值取向产生积极影响

现代营销理念尤其是随着4C营销理念和4R营销理念的发展,对汽车企业发展的价值取向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汽车企业更加注重汽车产品的售后服务,并且建立了以诚心和耐心建立全方位顾客服务的营销文化理念,为顾客提供超值服务。为顾客提供超值服务,就是汽车企业提供的服务能够超出消费者的预期,不论是通过汽车产品的利益折让,还是为顾客提供超常规服务,要在保证基本经济利益的基础上为顾客提供超越心理预期的营销服务产品,然后基于这一价值取向确定汽车企业的发展战略。

三、现代营销理念下的汽车企业发展战略和对策

(一)买断式汽车企业发展战略

买断式汽车企业发展战略当前很多汽车经销商企业选择的一种营销发展方式,通过高额的费用一次性买断某一批次在某一个区域确定时间内产品安全销售权,在这种发展战略下,汽车经销商能够根据市场和顾客的实际灵活把握汽车销售的价格,科学的控制销售计划,另外还能够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的客户资源,为产品顾客忠诚度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当前汽车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买断式发展战略能够促使企业获得较好发展,目前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

(二)汽车企业的俱乐部营销模式

随着价格战的不断升级,汽车销售带来的经济利润逐渐降低,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利益,汽车企业正在不断延伸产业链,朝着汽车售后服务市场不断延伸,俱乐部营销方式成为汽车企业关注的焦点。俱乐部营销方式不仅更好地满足顾客对汽车产品人性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的要求,而且还能够增进同类产品顾客之间的情感交流,对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网络营销与实体店营销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网络营销手段成为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利用电子商务手段和网络手段进行汽车产品营销已经成为未来汽车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网络营销具有手段多样化、营销手段低廉等优点,对汽车品牌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由于汽车产品的特殊性,网络营销和实体店营销相结合是未来汽车企业产品销售的最优方式,顾客通过网络平台了解汽车产品相关信息,在实体店内看车,实现个性化、便利化和高效化的购车。

(四)坚持以顾客利益为中心

不论选择哪一种产品营销方式,都始终要将顾客利益放在首位,这既是现代营销理念对汽车企业发展提出的要求,也是汽车企业顺应市场规律和时展的重要措施。在与顾客进行接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对顾客信息进行挖掘和分析,要不断的强化顾客对汽车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只有赢得了顾客,才能赢得市场。另外,在顾客群体的发展方面,随着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汽车产品的新农村市场发展前景较为广阔,汽车企业要注重农村顾客消费群体的发展和培养,优化相关发展战略。

结语:

第8篇

【关键词】农村;金融;问题;现状

金融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广义上而言,良好的金融工作局面十分有利于社会的问题妥善解决,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狭义上而言,良好的金融工作局面有利于市场繁荣,生产力发展。为了探究农村金融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首先需要分析农村金融工作的内容与特点。

1农村金融工作的内容与特点

1.1农村金融工作的内容

金融工作简单而言就是指货币的一切行为,货币的流通以及存款,借款等一系列的经济货币行为都可以称之为金融,说的更为通俗一点就是一些和钱相关的活动均可以称之为金融工作。农村金融工作的含义就是给金融工作增加了一个地域限制[1],也就是说发生在农村以及与农村相关的金融工作均可以称为农村金融工作。

1.2农村金融工作的特点

农村金融工作比较于金融工作,由于有了地域的限制,农村金融工作便有了属于其自身的特点,在分析了农村金融工作内容的基础之上,经过研究和分析,可知农村金融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1)工作涉及面小:农村金融工作的涉及面小,主要是从农村金融工作的体量上来分析,可以说是农村金融工作最为主要的特征与特点。农村金融工作涉及面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农村金融工作覆盖经济人群少。农村金融工作所涉及的经济人群较小,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经济人群少并不是指农村的人群少,而是指农村中参与金融活动的人群少,这就使得农村金融工作的涉及面小。其二,农村金融工作涉及的产业单一,具体表现在农村的金融活动围绕的经济活动基本不外乎农业生产以及劳务所得[2],所以说农村金融工作的涉及面小。2)金融活动形式单一:农村金融工作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金融活动形式单一。金融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通俗意义上而言,就是有关于钱的一切活动,既然是有关于钱的一切活动,那么这里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例如,存款,取款,投资等一切流通与运作形式。而在农村金融工作中,最大的特点就是金融活动形式单一,所涉及的部门较少,而金融活动最多的便是存款取款,农村金融活动形式单一,一方面十分有利于相关部门对农村金融进行监管,另一方面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为只有货币在市场中流通起来才能对市场繁荣产生积极地影响,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活动形式单一,自然而然就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此外农村金融活动单一忽视了货币的时间价值,总的来说,就是一种经济意义上亏损[3]。3)金融工作所依附的市场较小:金融与市场是一组密不可分的概念,主要是指金融活动必须依附于相应的市场才能进行。例如国家的金融主要依附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市场,并且受国际市场的影响。而农村金融工作所以依附的市场较小,这与农村经济人群的规模小也有关系,即农村的经济市场小。良好的经济市场应当是具有较大的规模,丰富的经济产业链条,以及较强的抗干扰与抗风险的能力,只有具备以上条件,才有利于金融的发展[4],在经济学的学术层面而言,就是繁荣的市场经济促进金融的活跃,活跃的金融促进市场的繁荣。总的来说农村的经济市场通常是不具有上述有利因素去促进金融的发展,也就是说农村的金融工作需要更多的政府干预机制,即宏观调控,和更多的经济政策,在保证其正常运转的情况之下,促进其发展,进而促进农村市场经济的繁荣。

2当前农村金融工作的问题

农村经济虽然在整个国家的经济体量中所占的份额较少,但也不能忽视农村经济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农村虽然涉及的经济人群少,但覆盖的群体对于农村的稳定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农村经济存在着巨大的潜力,随着全面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前景与优势显而易见。因此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强农村金融工作建设,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好方式。当前农村金融工作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规范性不强

农村金融工作存在的最大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农村金融工作存在着巨大的不规范性。农村金融活动中规范性的缺失[4],这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制约作用,大大增加了农村经济纠纷,十分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以及金融经济工作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其一,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金融活动不规范。如两人之间的借款行为,在借款之初,由于个人之间关系良好,并没有写下任何凭据以及没有留下任何证据,后来往往因为某些原因,使得这笔借款就存在了争议与纠纷。这就是一定典型的不规范行为,要是在借款之初就立下凭据,或者有中间人作证,就会避免这种纠纷产生。其二,个体向金融机构借款时存在不规范的行为。由于农村经济人群对相关的金融常识与规则了解不清就导致了向机构借款时偶有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通过笔者的调查,农民向金融机构借款,吃拿卡现象在部分地区大量出现。以上均体现了农村金融中规范性不强的特点。

2.2金融意识薄弱

农村金融工作中还存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金融意识薄弱,这里所说的金融意识薄弱主要是指农村金融工作中的经济人群。金融意识薄弱。金融意识薄弱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很强的制约作用,尤其对于农村经济市场的发展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农经经济人群金融意识的薄弱主要体现为,没有清楚地认到货币的时间价值,于是导致金融活动仅仅集中在存款和取款之间,投资的经营意识淡薄,以至于导致了经济意义上的货币亏损。这种现象广泛存在于农村的金融工作中,主要跟农村经济人群所受教育的程度有关,由于其缺乏这方面的相关知识,就导致了上述问题的存在。

2.3依赖性强

农村金融工作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农村金融工作的发展直接取决于政府的金融政策,也就是说农村金融工作的发展缺乏自主性,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短期来看,依赖于政策层面的支持有利于农村金融工作的开展,可是长期来看,这对于农村金融工作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限制。这是由于,国家金融政策的制定,是在宏观层面上考量得出的具体结果,但是并不一定适应于确定的某个地方。如果农村金融长期依赖于国家的金融政策,没有形成自己的结构与特色,就很难对于所处的农村经济市场起到推动作用。因此,提升农村金融工作的地域自主性,减少政策层面的控制,使其自主发展,就会有力的促进农村经济市场的发展,同样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4抗风险与抗干扰能力不强

农村金融工作另重要的特点就是抗干扰与抗风险能力不强,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短期内基本无法解决,只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弱化这种限制条件。抗干扰与抗风险能力不强的原因在于农村金融活动形式单一,这就使得其中的某一金融活动形式受到了不可抗因素的干扰,就会使得整个金融工作出现风险。另外一个原因是农村金融工作所依附的农村经济市场较小,这也使得了较小的市场不足以抵抗较大的金融风险。第三个原因就是农村经济结构单一,正如俗语‘将鸡蛋放入一个篮子’所言,农村经济结构单一的后果显而易见——农村金融工作缺乏抗风险能力与抗干扰能力。

3浅析农村金融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3.1加强农村金融工作的监管

要改善农村金融工作中的问题,首先就应该加强农村金融工作的监管,杜绝农村金融工作出现的不规范与不合理的行为。这里的监管主体主要是指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可以减少农村金融工作中的纠纷,规范农村金融工作的活动,使得农村金融工作都在合理合法的背景下开展。

3.2提升农村经济人群的经济意识

要对农村的经济人群进行经济意识的培养,主要任务在于使其认识到一般的市场经济的规律,这样可以丰富农村金融活动的形式,同时也丰富了农村的经济产业结构,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提升农村经济人群的经济意识,仍然需要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组织和教育,应当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去抓。

3.3大力扶持农村经济的发展

促进农村金融工作的发展,最大的目的就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换一种思路而言,大力扶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样会对农村金融工作发展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因此大力扶持农村经济,使其向产业化与规模化发展,从而完善农村金融工作的发展,这对于提升农村金融的抗干扰与抗风险能力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4结语

总的来说,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时代背景之下,思考一切有利于经济繁荣的措施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农村经济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众多的人口,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说是农村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条件。

作者:李闯 单位:葫芦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武国柱.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2]佘传奇,韦永忠,刘军.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教育研究,2008,(02).16-18.

第9篇

关键词:吕梁市 小额贷款公司 现状 调查

小额贷款作为引导资金流向农村和中小微企业,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促进“三农”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种信贷方式,以其快捷、高效、简便的特色,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资金紧张局面,改善了辖区“三农”信贷投入结构,同时为规范民间借贷、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但在运行实践中,作为小额贷款主体的小贷公司受诸多因素影响,生存环境相对卑劣,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为了解和掌握小额贷款公司当前发展情况,我们对辖区内的小贷公司进行了全面调查。

一、近三年来的总体表现

一是机构发展快。截止2012年底,吕梁市辖区共批准设立的小贷公司有46家,较2009年底增加32家。正式开业运营21家,较2009年底增加7家;从业人员173人,较2009年底增加108人。二是注册资本足。批准设立的46家小贷公司注册资本足30.25亿元,较2009年底增加19.34亿元;三是内控机制全。普遍设立了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建立了内控监督考核制度等,法人治理架构齐全。投资人管理层和公司业务管理层分层管理机制建立,一般贷款投放由业务管理层负责审核,投资人不干涉贷款管理机制基本形成;四是运营效果好。2012年底,21家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合计达到159821万元,经营利润达8486.683万元。

二、业务发展特点

(一)资金来源渠道相对集中。据调查,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股东投资,少则每股金额2000万元,多则每股金额达15000万元。主要集中在煤、焦、铁、铸造、房地产等地方经济主导产业晰出资金,不完全统计,煤焦业投入占80%以上。

(二)资金运用主体较为单纯。据调查,吕梁市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的主要对象是个人和小微企业,资金运用较为简单。截至2012年12月底,个人贷款余额86518万元,占全部贷款的54%(农户贷款41000.4万元,占个人贷款的47%),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3303万元,占全部贷款的46%。

(三)贷款发放以非信用为主。截至2012年12月底,吕梁市小额贷款公司发放非信用贷款106652.3万元,占比67%,信用贷款53168.7万元,占比33%。

(四)贷款投放向有大额、短期倾向。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原则上坚持“小额、分散”,但在贷款实际发放过程中,贷款投放大额化趋势明显。截至2012年12月底,吕梁市小额贷款公司发放50万元(含)以下的贷款18692.5万元,占比12%,50万元以上的贷款141128.5万元,占比88%,其中单户最高余额6700万元,占其资本净额的35.8%。在发放的各类贷款中主要为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较少。截至2012年12月底,短期贷款119057万元,占全部贷款的75%,长期贷款40764万元,占全部贷款的25%。

(五)第三产业是贷款主要投向。从贷款用途上看,主要投向第三产业。其中,第一产业38262.7万元,占比24%,第二产业49258.53万元,占比31%,第三产业72299.77,占比45%。

三、存在的问题

(一)经常模式单一。从经营品种上看,只经营单一品种贷款,贷款仍然采用担保、抵押等形式,不能经营票据业务、资产转让业务、委托贷款业务等低风险业务。

(二)抗风险能力弱。一方面,小额贷款公司暂时还不能接入央行的征信系统,导致其对客户的风险识别能力较低,业务开拓和服务客户的功能相对较差,加大了贷款的风险;另一方面,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的业务品种本身就具有高风险,而农村市场贷款经营成本和管理难度大的现状很难形成自身积累,且员工素质普遍不够专业,业务能力差,不知如何掌控风险,一切风险均靠公司自我消化。

(三)融资能力不足,缺乏主动性。一是借贷供给能力有限。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主要是股东缴纳的资本金、少量捐赠资金以及不超过两个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因此贷款规模非常有限。二是融资渠道少,没有主动权。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又取决于金融机构,调查显示,吕梁市辖区的小贷公司很少有取得银行贷款的,已经开业的21家小额贷款公司公司中仅有一家取得银行贷款,金额为3000万元,占资本金的2%。

(四)发展前景不明朗,归属渺茫。2009年6月银监会《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明确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要改制为村镇银行,就必须将控股权拱手让给商业银行,使得许多小额贷款公司对公司改制顾虑较多,担心改制后丧失经营主导权,影响公司运营。

四、 建议和对策

(一)严格市场定位,有序扩充资本。小额贷款公司要立足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三农”,针对中小微企业和农民的贷款需求,提供“小额、分散”的贷款,严格控制大额放贷,扩大客户数量和服务覆盖面。在进行充分市场调研、论证可行的基础上,按照小额贷款公司创建的要求增扩股本,从而扩大公司规模。

第10篇

一、鱼台县贸易业发展现状

1.消费品市场增长较上年趋缓,但平稳增长的态势保持不变。1-11月份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54675.5万元,同比增长14.9%,比去年同期增幅降低1个百分点,今年消费市场增长较上年趋缓。

2.批发和零售业主导市场。1-11月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21395.00万元,同比增长15.4%,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4%,成为我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99996.5万元,同比增长18.3%,占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总零售额的95.3%。

3.限额以上贸易法人企业数量较少。截至2012年11月鱼台县共有限额以上法人企业35家,占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法人企业数量的2.8%,在全市各县区中数量较少,其中限额以上批发业12家,零售业22家,住宿业1家,餐饮业0家。

4.限额以上贸易法人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较小。2012年1-11月,鱼台县限额以上法人企业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725万元,仅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9.3%,限额以上贸易法人企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较小。

5.限额以上贸易企业规模小,经济效益欠佳。鱼台县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普遍规模不大,缺乏一批大规模、高层次、有品牌的龙头企业,制约了鱼台县消费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二、限额以上企业发展障碍分析

通过比较分析,制约鱼台县贸易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贸易企业发展重视不够。近年来,相较于工业,对贸易企业发展重视程度还不够,投入不足,消费品市场发展仍然落后于整体消费趋势和结构变化要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数量较少,不利于全县消费品市场的拓展。

2.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过慢,预期支出增加。2012年1-9月鱼台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841.4元,同比增长12.2%,增长速度低于济宁市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7845元,同比增长19%。但是近些年来,物价上涨,特别是医疗、住房、养老、教育压力越来越大,部分居民的预期消费支出增加,使得部分居民不敢消费。

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不同收入的人群有着不同的消费需求。高收入者有着强大的购买力但是他们的消费需求倾向低,占全县大多数的中低层收入群体想消费但消费能力不高,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消费需求。2012年1-9月,鱼台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41.4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84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多5996.4元。这种分化的消费需求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

4.消费观念保守。鱼台县历史渊远,传统的鱼台文化中崇尚节俭。“轻消费、重储蓄”、“量入为出”、“无债一身轻”等观念影响着一代代鱼台人。

5.消费环境不完善。一方面超市出现定价过高行为,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情绪,不利于消费品市场拓展。另一方面,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地沟油”、“毒奶粉”事件、“塑化剂”风波等负面事件在消费者心里留下阴影,消费者在消费时有所顾忌,不敢大胆消费、放心消费,从而扰乱了正常的消费品市场秩序。

三、发展前景及对策

最近一段时期,鱼台县消费品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鱼台县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国家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政策,在医疗、卫生、教育、住房、养老等方面实施改革,有效地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负担,为激发消费品市场活力奠定了物质基础。

1.新增限额以上单位,提高限上零售额比重。在全县范围内对贸易企业进行集中清查,摸清达到标准的商贸企业户数,争取做到应统尽统。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和政府扶持力度,为我县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大型的商贸、餐饮企业到我县投资,不断提升我县商贸业整体发展水平。继续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做大做强我县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企业。

3.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居民收入是促进消费品市场活跃的基础。鱼台县要狠抓富民工程,坚持办实事,讲实效,着力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多渠道解决人民的“腰包”问题,提高群众的消费意愿,使人民群众敢消费,愿意消费,大胆消费,释放消费潜力。

第11篇

关键词:物流;农村快递物流;灰色关联度

中图分类号:

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0-0060-02

1 引言

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得到飞速发展,但是其发展并不平衡,城市物流远远超过县镇及农村物流,并且目前农村物流主要倾向于单向输出,因而随着县镇及农村对物流的需求增大,有效地实现双向物流体系的建设成为必然趋势。

农村物流是相对于城市物流而产生的,主要包括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及其相关的一切活动。与城市物流比较,农村物流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物流需求量大,发展前景广阔,其次,服务对象小而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最后,交通不发达,使得物流成本相对较高。目前,我国农村物流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物流需求市场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具有建立完善物流系统的基础。然而,我国偏远地区物流尚未体系化,需要进一步的发展与建设。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国物流产业起步较晚,缺乏总体规划,物流网点覆盖率低;其次,政府对乡镇地区物流的支持程度对农村物流硬件的建设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第三,物流人才资源匮乏,综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最后,互联网的覆盖率对农村物流的发展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随着农村物流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国内学者对乡镇物流体系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乡镇物流体系的内涵——乡镇物流体系的构建——乡镇物流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及其优化”三个阶段。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内容主要立足于解决农产品“进城”物流及农村输出物流问题,提出了以农产品供应链为主导、以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平台为手段的农村物流体系。

然而,从研究方向上来看,现在对于农村物流体系的研究多从农产品输出物流方面着手;从研究的方法来看,偏重于规范分析,主观经验因素强,实证分析不足。乡镇地区双向物流体系注重流通链条整体效益,因此必须通过建立农村双向物流体系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选择标准,充分了解城乡物流一体化,实现农村物流输入和输出的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才可以更好地促进与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建设。

2 实证分析

本文分析的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农村物流覆盖率A0用每千户居民所拥有的物流网点个数表示;农村教育投入A1用平均每户每年花在教育上的支出衡量;农村物流从业A2情况包括与快递物流相关的交通运输业以及快递行业的从业人数判定;政府政策支持A3以政府对农村物流硬软件的投资来测算;农村互联网覆盖率A5用每百人所拥有的电脑台数衡量。

求得A0与Ai之间的关联度R1=0.83;R2=0.99 R3=0.99;R4=0.96;R5=0.86;R6=0.95;一般而言,关联度越大,我们就可以肯定Ai与A0越发相关,也就是Ai在影响A0的变化过程中所占的权重越大。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物流从业状况A2、政府政策支持A3、居民纯收入A4和农村城市化程度A6是影响农村快递服务的主要因素。

3 政策建议

首先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经济决定社会物资的生产方式、流通方式、消费方式。农村经济与农村物流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农村经济的不发达直接制约了农村物流的发展。而当农村经济水平提高,农民增收,消费能力增强,自然推动商品在农村市场的流通,从而推动农村物流的发展。因此,我国仍应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以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促进消费需求增长,推动农村现代物流业稳步向前发展。

其次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速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当地的交通、信息通达度和服务水平直接制约着农村物流的发展,而政府在以上方面都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首先,在农村的经济水平尚不发达的条件下,物流环节的大笔资金投入需要政府的统筹。政府可鼓励乡镇企业加大投资,实现政府、企业和农民的有机联合。其次,要建设各种形式的流通加工中心,分门别类对物流对象进行处理。第三,充分利用现有的农村客运网络资源,依托乡镇客运站建立货源集散中心,发展连锁经营、快速配送和专用运输。

同时要完善农村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一是加强网络,中介服务,加大电视、电台等传统信息资源整合,形成与网络互补的信息传播新模式,实现农业信息载体多元化、手段多样化、服务产业化。二是结合全国农业科技人户工程的推进,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满足现代农民快捷获取各类农业信息的需求。三是大力实施“农业上网”工程,积极引导农村工业企业、农村合作组织和种养大户等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农产品流通与销售。

最后要鼓励物流人才到农村发展物流人才是发展农村物流的关键,可以从多方面着手,鼓励物流人才到农村发展。如,动员高校学生到农村物流部门实习;有关部门可以开办物流专业培训,培养具备物流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另外,农村的社会经济条件不如城市,需要政府和企业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引导物流专业人才到农村发展。

总之,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农村物流的发展水平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发展农村现代物流,是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如何以现代物流方式,构筑起现代农村物流体系,提升农村物流水平,成为重要研究的课题。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物流信息平台,引进农村物流人才是今后农村物流发展的重点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胡愈,许红莲.现代农村物流与其主要影响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2007,34(12):85-88.

[3]胡愈.农村现代物流与农村消费增长相关性研究[J].消费经济,2007,23(2):38-42.

第12篇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全省供销社工作电视会议精神,总结全市供销社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供销社工作。会议开始,3个单位作了典型发言,介绍了各自的经验做法,听了之后很受启发。县供销社积极推进“农超对接”,有效促进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民增收;区六合供销社作为恢复启动的基层社,坚持立足“三农”服务“三农”,在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同时,供销社自身也走出了困境,不断发展壮大;县树青生资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服务方式,在农资经营方面走出了成功路子。对于这些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宝贵经验,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借鉴。刚才,主任通报了供销社工作情况,对下步工作讲了很好的意见,请各级各部门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新形势下供销社工作大有可为

供销社在计划经济时期是连接城乡的主渠道,为城乡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供销社逐步丧失了原有的优势,遭受了严重挫折,市、县两级供销社直属企业全部改制,基层供销社除垦利县外也全部破产改制,服务“三农”的阵地丢失,手段缺乏,能力弱化,成为无企业、无基层社、无资产的“三无”供销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供销社改革发展,年召开了全市供销社改革发展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加快供销社改革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设立了供销社改革发展专项资金,并将供销社承担的“放心农资”连锁配送经营服务网络列为市委、市政府为民办的实事之一。近几年来,全市供销社系统干部职工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改革创新,努力在困境中奋起,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供销社服务领域正由单纯服务生产向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转变;由传统的农产品营销向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农产品品牌、推进“农超对接”、建立农产品一体化经营服务体系转变;由单一的农资供应向建设市级农资物流园区、整合经营网点、完善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系列化农资服务转变。供销社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新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在服务“三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赢得了越来越好的发展条件和环境。对全市供销社系统的工作,市委、市政府是满意的。

供销社改革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是供销社工作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关键时期。首先,“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实施为供销社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同时肩负着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和蓝色经济区两大战略任务,两大战略同时赋予,两大优势同时拥有,这是其他城市无法相比的。随着两大战略的推进实施,各级对的倾斜支持力度将不断加大,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供销社将面临着更为有利的发展条件和更为宽松的环境。供销社系统要抓住用好机遇,在全市大局中找准定位,选准突破点、着力点,不断创造新业绩,以改革发展成果推动两大战略实施。第二,“三农”发展为供销社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近年来,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实现长足发展,我们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培育起了畜牧、水产等五大主导产业,肉蛋奶、水产品、蔬菜等人均占有量居全省前三位,农产品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数量达到16个;培育起了508家农业龙头企业和5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70%以上的农户进入产业化链条经营;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去年达到8427元。“十二五”时期,我市将继续把增加农民收入摆上重要位置来抓,充分挖掘增收潜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粮棉生产的同时,落实畜牧、渔业、林果、蔬菜、花卉、休闲观光农业六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提升农业优势产业发展水平,特别是提升渔业、畜牧业两大优势产业在大农业产值中的比重;大力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快发展以农产品加工、流通为重点的二三产业,打造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抓好现代渔业示范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和现代畜牧业示范区三大农业园区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品牌化、园区化水平,带动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作为沟通城市与乡村,联系工业与农业,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供销社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熟悉农村市场,了解农民需求,拥有比较完整的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网络,在组织农民、服务农民等方面的优势独特,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供销社系统要坚持立足“三农”、服务“三农”不动摇,更好地发挥农村现代流通的骨干力量、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推动力量、农民合作经济的促进力量,在“三农”发展中再立新功。第三,供销社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供销社的发展经历了曲折,正逐步走出困境,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这主要表现在供销社靠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表现在供销社从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已经探索出了经验,走出了成功的路子,抓出了一批象县供销社那样有说服力、有带动力的典型;表现在供销社系统上下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过去的等靠要变为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由过去的被动适应变为主动出击,工作越做越实,路子越走越宽,广大干部职工思想统一,精神振奋,对供销社的前景充满希望,信心倍增。全市供销社系统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好局面,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服务“三农”中发挥更大作用,努力实现供销社工作的新跨越。

二、开创供销合作事业新局面需要积极作为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实施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供销社工作,对于巩固扩大供销社改革发展成果、开创供销合作事业发展新局面意义重大。对“十二五”和今年供销社工作该怎么抓、重点抓什么,主任已作了全面部署。全市供销社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根在农村、本在流通、质在合作的指导原则和服务“三农”的办社宗旨,以不断深化和密切与农民的关系为永久追求的目标,以直接组织和服务农民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地推进供销社经营、服务和组织创新,在服务“三农”中积极作为、再立新功。重点要完善“两大体系”,突出抓好“三个重点”:#p#分页标题#e#

完善“两大体系”:一是完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体系。突出抓好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再生资源经营服务体系、日用品经营服务体系、农村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在发展现代农业、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二是完善供销社组织体系。突出抓好新型基层组织建设,加快搭建起以联合社为核心、以基层组织为基础、以社有企业为龙头“三位一体”、直接组织服务“三农”的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平台。通过完善“两大体系”,加快形成供销社为农服务的“一张网”、“一条龙”。所谓“一张网”,就是要围绕改善农村民生、把各类经营服务网点布局到每一个县、每一个镇、每一个农村社区,形成上下贯通、横向联合、遍布乡村的综合性网络。这就要求供销社发挥网络优势,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通过开展“农超对接”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通过开展化肥直供和技术服务彻底变革农资经营方式,通过巩固扩大“两进工程”(超市进乡镇、放心店进村)成果、完善日用品连锁经营网络,把标准化、科技化、规范化的服务真正送到农民身边。所谓“一条龙”,就是要围绕产业化经营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从生产、加工、储藏、营销、融资、保险等方面形成一条龙服务。这就要求供销社加快建设从生产一直到市场终端的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组织农民实施标准化生产,努力拓宽农产品进入市场渠道,搭建融资服务平台,积极探索互助合作保险,建立起支撑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营服务体系。

抓好“三个重点”:

一是抓农产品物流。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产品物流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从我市情况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市培育起了黄大闸蟹、黄大米、黄冬枣等系列农产品品牌,市政府每年都举行大规模的宣传推介活动,供销社组建成立了黄大闸蟹有限公司,组织实施了“农超对接”和“三进一建”(进超市、进酒店、进市场,建专营店)工程,初步形成了产品销售网络,收到了良好效果。但总体上看,农产品的品牌优势还不够明显,市场占有率还不够高,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就必须认真研究农产品物流问题,研究如何打响黄系列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让更多的农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以此来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供销社根植农村,在引领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同时又拥有较为完善的农产品经营服务网络,是开拓市场、搞活农村流通的重要力量。供销社要从大农业、大服务、大发展上来定位,科学编制农产品物流发展规划,通过加强市场信息研判、整合网络资源、组织产销对接等措施,做好做活农产品物流这篇文章。第一,要加大优势农产品营销力度。供销社要认真总结黄大闸蟹营销经验,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把营销的对象扩展到粮棉油、瓜菜果、肉蛋奶、虾蟹贝等各类农产品。要在组织好农产品品牌创建和宣传推介、提升品牌形象的同时,积极培育一大批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搭建起农产品营销服务平台,使更多的黄系列农产品进入国内外大市场、大超市。市农业局、供销社要搞好协作,共同办好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会。第二,要继续推进“农超对接”。“农超对接”是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有效措施,是农户、商家和城市消费者多方受益的共赢之举。通过“农超对接”,既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为商家提供稳定可靠的货源,又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扩大了商家利润空间。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商家对农产品的质量检测把关,促使农户自觉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提高了农产品质量。供销社系统要加大“农超对接”推进力度,为更多的商家和农产品生产基地搭建起合作平台,畅通农产品进城的“绿色通道”。

二是抓农村商品流通服务网络建设。重点是搞好“放心农资”网络建设,为农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农资服务。市供销社要抓好市级农资物流园区建设项目,争取年内建成投用,尽快形成市有农资物流园区、县有农资配送中心、乡有农资超市、村有农资直营店的四级农资物流体系。要积极推动实施“沃土工程”,创新农资经营服务方式,把农资经营与技术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农资服务性经营,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建立远程视频庄稼医院等,指导农民科学施肥用药。当前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类农资的需求旺季。供销社系统要深入开展“放心农资惠万家”活动,搞好农资调剂供应,与农业、工商等部门联合开展好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把放心农资送到农民手中,确保春季农业生产之需。抓好“放心农资”网络建设的同时,供销社系统要积极参与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巩固提升“两进”工程成果,进一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方便农村居民生活。

三是抓基层供销社建设。基层社是供销社工作的基本力量。近年来,我市供销社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涌现出了一批经济效益明显、发展前景好的基层社,为供销合作事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也为基层供销社建设提供了经验。但也应当看到,各县区基层供销社发展不够平衡,有的基层社管理体制、经营机制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经营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今年,省里确定把供销社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重点任务来抓。各县区要结合各自实际,加强政策引导和分类指导,抓好供销社基层组织建设。对已破产改制的基层社,各县区要尽快研究意见,明确产权关系,妥善处理好职工安置等后续问题;对进入破产程序的,要依法实施破产,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对存续的基层社,要采取有力措施,帮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支持基层社加快发展,同时要严格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确保社有土地、资产完整和保值增值;对恢复启动的基层社,要协调解决好工商注册登记等问题,依托产业优势,落实激励措施,促其不断发展壮大。市供销社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支持力度,力争今年在基层组织体系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三、做好新形势下的供销社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合力而为

供销社的改革发展,事关新形势下“三农”工作大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配合,凝聚起加快供销社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p#分页标题#e#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当前供销社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供销合作事业加快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需要各级各部门更加重视和关心供销社的工作。各县区要把供销社改革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供销社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领导同志要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心支持供销社工作,主要领导要经常过问,分管领导要靠上抓好,及时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供销社改革发展顺利进行。

二要加大资金投入。国务院、省政府多次下发文件,明确了扶持供销社改革发展的具体措施。市里从年起设立了供销社改革发展专项资金,加大了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对供销合作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各县区也要认真落实文件精神,还没有设立改革发展专项资金的要抓紧设立,同时要制定落实具体的政策措施,支持供销社改革发展。市、县两级供销社要用好专项资金,规划论证好项目,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要把农产品物流企业纳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范围,与其他农业龙头企业享受同等扶持政策。各级要在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的同时,完善政策措施,广泛吸纳金融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形成推动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多元投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