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疗知识科普的重要性

医疗知识科普的重要性

时间:2023-07-11 17:36: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疗知识科普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疗知识科普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 糖尿病;社区管理;血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逐年上升。有人随访了98658例成年人,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男性12.1%,女性11.0%,城市居民的患病率14.3%,农村居民10.3%,而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明显偏低,约3/4的糖尿病患者未能得到及时诊治,糖尿病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与疾病管理,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寿命至关重要。2010年随机抽取辖区内糖尿病患者280例进行现场调查和社区管理的探讨,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辖区内8个村委会和4个居委会的>40岁糖尿病患者280例,男108例(38.6%),女172例(61.4%);年龄40~49岁41例(14.6%),50~59岁103例(36.8%),60~69岁74例(26.4%),>70岁62例(22.2%);文化程度:文盲25例(8.9%),小学79例(28.2%),初中119例(42.5%),中专以上57例(20.4%)。

方法:课题组成员集中培训,确定调查时间节点,使用自制调查表,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0份(93-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结果

生活习惯:有吸烟嗜好79例(28.2)%,饮酒嗜好66例(23.5%),烟酒嗜好69例(24.6%),喜欢甜食133例(47.5%),重口味76例(27.1%),喜欢运动57例(2013%)。

糖尿病程:1~4年68例(24.3%),5~9年121例(43.2%),>10年91例(32.5%)。

遗传史:有明显遗传史39例(13.9%),无遗传史46例(16.4%),不清楚195例(69.7%)。

合并症:高血压82例(29.2%),冠心病53例(18.9%),糖尿病足7例(2.5%),白内障33例(11.7%),肾功能不全29例(10.3%),脑卒中33例(11.7%)。

治疗情况:口服1种药物101例(36.1%),≥2种179例(63.9%);血糖检测:控制不佳123例(43.9%),反复多变74例(26.5%),基本稳定28例(10%),正常55例(19.6%)。

治疗依从性与相关知识的调查分析:治疗依从性普遍较低,女性比男性更低,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农村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普遍低,特别是治疗的依从性较低,其优良率29.6%,女性更低。58.2%的患者对血糖的正常值不清楚,30.7%的患者回答模糊不清,仅11.1%的患者回答正确;63.2%的患者不了解低血糖的症状。67.9%的患者不知道低血糖的自我急救方法。统计发现,本组调查对象的糖尿病并发症的比例较高。

第2篇

一、切实提高对防雷减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做好防雷减灾工作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防雷减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对防雷减灾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和认真落实防雷减灾责任制,切实做好防雷减灾工作。

二、认真落实各项防雷减灾措施

(一)加强防雷减灾科普知识传工作。传、气象部门要加大防雷科普知识的传力度,结合典型案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类媒体,向公众广泛传防雷知识,特别要加强农村、学校、旅游景区的雷电科普、雷电防护、灾害应急处置等防雷知识的传工作,努力提高全民防雷减灾意识。

(二)切实做好雷电监测预报服务工作。气象部门要积极开展雷电天气、雷击落区和危害等级等雷电监测分析和预报警报业务,加强雷电监测、短时和临近预警预报。各新闻媒体、通信单位要积极配合气象部门及时雷电灾害预警信息,为广大人民群众增强防雷意识、采取避险措施提供帮助。

(三)认真做好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和定期检测工作。气象部门要重点抓好建筑、石油化工、交通、教育、旅游、文物、金融、广播电视、医疗卫生、邮电通信等重点行业的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防雷装置定期检测工作。防雷装置的设计、施工,应当由具有防雷装置专业设计、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气象部门要按照规定将雷击风险评估纳入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条件,充分发挥雷击风险评估在防雷减灾工作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各级政府要加大农村防雷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农村地区防雷装置的普及使用。

(四)全力做好雷电灾害应急处置。各单位要建立完善雷电灾害应急处置预案,切实增强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出现雷击灾害,相关单位要按照职责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积极稳妥地予以处置。遭受雷电灾害的单位和个人要及时向地方政府及气象部门报告灾情,并协助气象部门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评估工作。

(五)严格落实雷击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各单位要严格雷击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依法加大对防雷安全责任事故的查处力度。对不按规定安装防雷装置、拒不接受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监督、拒不接受防雷装置检测等导致雷击责任事故或因灾害应急处置不力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第3篇

每年11月的第三周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提高抗菌药物认识周”。为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号召,进一步落实《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xx-2020年)》及上级有关要求,提高社会大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和水平。

1月16日,德江县人民医院组织医务科、药学部、社会服务部、宣教科等多部门合作,在城中步行街积极开展“xx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周”现场活动及在院内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专题知识讲座,大力宣传抗菌药物的基本知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等相关知识。

在活动现场,德江县人民医院药学部工作人员采取现场咨询、宣传展架展示、发放科普读物等方式,向群众介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如何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纠正常见的错误用法,普及社会大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观念。还为前来咨询的广大群众免费测量血压。

同时,院内进行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专题知识讲座也通过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概述、如何选择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特点、重视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等方面内容的详细介绍,积极地促进医务人员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全院未当班医务人员150余人参加。

医院是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的机构,所以加强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成为重中之重,为了更好的促进德江县人民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要求全院上下要充分认识此次宣传活动的重要性,大力开展宣传活动,并强调要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以“慎重对待抗菌药物”为主题,广泛宣传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对细菌耐药危机的认识,牢固树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观念,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良好氛围。

范文二

今年10月31日,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关于开展“xx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周”活动的通知,活动时间为11月13日至19日,13日与who同步启动。为提高公众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知晓率和配合率、提高我院各级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能力、降低耐药细菌的流行率,我院积极配合国家卫计委的活动要求,xx科和药学部进行了系列宣传活动。总结如下:

一是11月16日下午举办xx省人民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周学术研讨会暨xx年第四季度ams协作组工作会议。医务处段降龙副处长强调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求大家加强抗菌药物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并注意密切关注抗菌药物领域的新进展,加强ams体系下各科室之间的合作。会议由医务处刘鹏处长助理主持。药学部、xx科、检验科三位专家分别进行了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

二是举办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义诊宣传活动。11月15日上午,药学部联合xx科在我院门诊大厅进行了火热的义诊宣传活动。药学部提前张贴了多张宣传彩页以配合此次活动。义诊咨询宣传活动持续2个多小时,前来咨询的病人和家属络绎不绝,xx科还为大家发放了自行印制的精美的宣传材料,大家争相领取。通过专家的讲解和宣传材料的浏览,大家认识到了谨慎对待抗菌药物的重要性。

三是举办社区科普宣传活动。11月15日下午,xx科张鸿主任在中海华庭国际幼儿园为大约100余名幼儿家长及园长、园医进行了科普讲座,强调了抗菌药物不能治疗感冒和流感等病毒性疾病,告知大家抗菌药物不是越高档、越贵越好,并指导大家遵守我国抗菌药物管理的规定,不自行购买、使用抗菌药物。

四是建立“xx省人民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联盟”公众号。我院有关部门及科室深知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仅凭一时、一周的几次活动很难起到长久作用,为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工作常态化,由医务处牵头、xx科具体负责,建立了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联盟”公众号,拟将抗菌药物的相关、视频、科普知识进行推送,满足因繁忙的临床工作不能在上班时间参加院内相关培训的工作人员的要求,以期提高广大医师抗菌药物使用能力,并使患者及家属提高配合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自觉性。

通过一系列宣传活动及新媒体宣传平台的建立,提高医务人员和社会公众对细菌耐药危机的认识,牢固树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观念,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营造全院、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良好氛围。

范文三

xx省卫计委在xx13所社区服务中心开展了xx年抗菌药

物合理使用宣传周活动,xx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韩晓雯作关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宣讲,xx省人民医院专家为现场老人进行义诊,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良好氛围。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现象非常严重,xx省卫计委于11月13日-19日,宣讲后,每次都参加社区医院举办的讲座。

今年宣传周活动以“慎重对待抗菌药物”为主题,没有一个人药物是全耐药菌的,之后越打越没效果,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0.9%(国家标准要求低于60%),如何正确使用抗菌药物,据统计,在日常会诊的时候,近年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取得明显成效,明确了各级医院院长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第一责任人,全部是抗菌药物,xx省卫计委高度重视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学习一些医学专业知识,上述数据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国青年网xx11月18日电(张秋红记者姜文山)每年11月的第三周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提高抗菌药物认识周”,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都有好处,为了提高全社会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和水平,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均强化了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责任。

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周活动,按照严明责任、严格管理、严密监测、严肃督导的“四严”原则,11月17日,他表示对抗菌药物很反感,旨在通过广泛宣传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为现场70余位市民讲解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知识并进行了专家义诊,发烧打青霉素第一次见效快,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宣传周活动向群众介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据悉,,参加这种讲座。

第4篇

【关键词】医护人员 医患沟通 调查分析

在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的七个领域中,“沟通技能”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这说明医学生沟通技能水平对其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自2002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国内医学院校日益重视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在理论上也提出了较多培养模式的设想。笔者期望能够探索出适合中国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培养的可行性方案,而这必须要建立于对医疗情境中医生的医患沟通技能现状的了解。为此,笔者对220名临床医生的医患沟通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笔者随机抽取江西省赣州市二所医院(二甲和三甲医院各一所)220名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20份。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编调查问卷。根据医患沟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编制调查问卷,包含12个题目。以科室为单位,随机选取被试进行测试,现场匿名独立填写,当场收回。应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1.3 统计方法

描述性统计

2 调查结果

在受访群体中,有93.8%的医护人员表示在医疗工作中存在着不同层次和不同程度的人际沟通问题。其中,73.6%的调查对象表示与患者家属沟通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沟通障碍;39.6%的调查对象认为医生与患者的沟通会存在问题;另外,有17%的调查对象表示在与同事、上级领导的沟通中存在着沟通问题。谈及在与患者易出现的沟通问题环节方面,51%的调查对象认为患者对疾病的看法与医生不一致容易造成沟通障碍;38%的调查对象认为患者是否能够理解自身疾病的状况是产生沟通问题的原因;20%的调查对象认为患者应对疾病的情绪和态度会影响沟通。

在易出现沟通障碍的环节,有63.9%的调查对象认为在治疗阶段最易发生医患沟通障碍,28.9%的调查对象认为在诊断阶段容易发生医患沟通障碍,56.7%的调查对象表示自己会经常遇到患者家属对疾病的看法与自己不一致的情况。导致不一致的原因,6%的调查对象表示主要是因为患者家属不愿意承认亲人有病;79%的人表示是因为患者家属的医学知识匮乏;16%的调查对象表示沟通困难可能与医生的表述较难让家属理解有关;15%的调查对象认为与患者家属对医生群体的不信任或者对疾病的高期望有关。对于医患沟通的改善措施方面,51%的调查对象表示加强科普知识教育是基础;29%的调查对象认为可以在医院科室设置专职沟通人员来应对医患沟通问题;46%的调查对象认为要适当加强医生自身的沟通技能。

3 讨论

大部分的调查对象表示在医疗工作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沟通障碍,而主要的沟通障碍正是来自于医患沟通过程,这再次强调,在医学生学习阶段必须要加强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如何有效地加强沟通技能,根据研究调查的结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3.1 在校期间,学校应当开设医患沟通的相关课程。大部分医护人员认为在诊治阶段容易出现沟通障碍,主要是与医患双方对患者疾病的认识、理解和态度不同造成的。其中,46%的人认为当加强医护人员自身的沟通技能。

在校学习阶段,要开设诸如《与病人沟通》、《医患沟通的艺术》、《情商教育》等相关的沟通技能课程。帮助学生认识到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性;认识到在具体沟通过程不仅重视疾病,更要重视病人,以病人为中心;在具体关系处理中,能运用换位思考、主动倾听、语言技巧等有效沟通技巧,并能提升沟通控制能力。

3.2 重视临床沟通带教。

临床实习是培养实习医生处理好医患关系,使其成为合格医生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实习期间,临床带教医生可以通过示范教学帮助医学生理解并锻炼其医患沟通能力。

3.3 在教学阶段和实习阶段,要帮助学生习得较好的言语技巧,能用通俗的解释性语言向患者解释疾病,避免出现沟通信息的不顺畅。

3.4 建议医院方面需要加强卫生知识的科普宣传,帮助提升广大百姓对疾病的基础认识。建议医院成立独立的疾病解释小组,协助医生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更好地向患者及患者家属解释疾病。

参考文献

[1] 刘慧,徐步敏,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年02期

第5篇

“三下乡”活动,犹如一股春风,把农村科技信息、健康知识、医疗服务和文化大餐送进农村,温暖千家万户。作为宁夏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重要一份子,每个新春,宁夏科协人都在忙碌着。2013年 “三下乡”活动,宁夏科协组织通过各种形式的科技服务和科普活动,让公众了解、参与、体验科技进步,推动科技成果应用、共享,有效提升了公民的科学素质。

千名科技专家惠及生态移民新村

2013年1月10日, 宁夏2013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在盐池县花马池镇北塘移民新村举行,标志着宁夏2013年“三下乡”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宁夏科协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服务活动,在活动现场,区市县 “科普大篷车” 三级联动,进行联展,吸引了众多群众动手操作。此次活动,宁夏科协向北塘移民新村捐赠了价值约3万元的物资,其中捐赠电脑2台、《食品安全重于泰山》、《节能环保》、《节约能源从我做起》展板3套60块和生态移民工程农村实用技术系列科普宣传资料、农村反警示教育宣传资料3.6万份(册),同时还开展了咨询服务。除现场集中服务活动外,区、市、县科技人员还深入花马池镇十六堡生态移民新村滩羊养殖园区,现场为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

利用“三下乡”活动,为生态移民村开展科普服务,只是宁夏科协开展科普工作一个缩影。结合生态移民工程等自治区重大战略部署,宁夏科协先后举办了以“科技惠及民生、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的科技周等活动,组织近千名科技专家走进生态移民新村,通过举办科技讲座、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科技服务活动,解决生态移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以实际行动促进生态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宁夏科协坚持以心贴心的科普活动,使各类科技知识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深入百姓心中,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能力,促进了公众科学素养不断提升。

“三下乡”小分队温暖农民心窝

2月4日至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宣传、文化、科研“三下乡”小分队先后到红寺堡、西吉、隆德,把文化和科技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在西吉县将台堡、隆德县文化广场和沙塘镇光联村,文艺工作者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和当地群众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赢得了阵阵掌声。在隆德县神林乡绿鲜花卉产业园区,农技人员现场为农民传授农业科技技术,耐心解答村民种植、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沙塘镇光联村刘大爷说:“还是党的政策好,让俺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好看的节目,还能享受免费的种植技术指导,俺村里人打心眼里高兴呀。”

宁夏南部山区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科学普及、科技推广对该地区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固原市科协创新工作方法,推行“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方式,使该市“三下乡”活动呈现出参与范围广、服务内容新、工作领域宽的特点。服务内容由以往送文化、送科技、送卫生、送法律等,向送理论、送政策、送物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等层面延伸,解决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中的一系列实际困难。

同心县2013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解民难、办实事,科技服务提高百姓幸福指数

在永宁县李俊镇集市上,参加“三下乡”活动的有机水稻种植大户曹东说:“为了助农增收,县里科技、农业部门长年派人深入田间地头给俺们进行技术指导,让瓜果、蔬菜、有机大米等农产品,在市场上卖上了好价钱。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我刚刚咨询了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还领了一堆农业科技资料,这趟来得挺值。”

永宁县开展“三下乡”集中活动时,县科协与各部门一起,发放了价值6万多元的图书、音像制品、药品、涉农宣传册和春联;向15户贫困农户赠送了玉米良种;县科技局农业科技攻关服务组与4家农业种植基地签订结对帮扶协议。今年的“三下乡”活动,永宁县科协联合相关部门,把满足农民物质文化需求作为立足点,通过农技知识普及讲座、“幸福家庭和谐人口”百场培训、移民政策宣传教育等多项活动,在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着力解民难、办实事,推动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第6篇

关键词:科普 流动科技馆 青少年 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3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a)-0249-02

今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由全国科技活动周组委会办公室联合几个省市举办的重大示范活动之一“流动科技馆进基层活动”,于5月17日―6月4日在河北、山西、河南的7个县(市、区)进行巡回展览开展科普活动。这支由中国消防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北京自然博物馆等6辆科普大篷车和流动科技馆组成的科普服务车队,把首都的优质科普资源和科普服务送到基层百姓身边,让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亲身参与和体验大城市的科普活动。

在这20多天里,流动科技馆受到了当地群众尤其中小学生的热烈欢迎,始终人气旺盛。几乎每一个展览日,我们都要接待3000多名参观者,其中大部分是青少年朋友。在一些县城举办展览的时候,我们发现绝大多数观众从未观看过球幕科普电影,没有去过大城市的科技馆,甚至不知恐龙为何物。因此,来自首都的流动科技馆奉上的优质科普资源,令他们大开眼界。然而,流动科技馆到基层深受欢迎,恰恰反映出中国科普资源的匮乏,分布严重不均。在中小城镇和更为偏远的农村,人们能够享受到的科普资源非常少,几乎没有。以至于对大城市居民来说已是司空见惯的恐龙化石、物理互动展具和天体模型,在这些地方也是难得一见的“奇观”。鉴于此,该文将对我国目前的流动科技馆事业进行一些探讨,首先梳理我国流动科技馆发展的现状,然后对组织流动科技馆为基层服务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最后对未来流动科技馆发展提出一些思考。

1 目前我国流动科技馆发展现状

1.1 发展现状

“科普大篷车”是目前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一类流动科技馆。据悉,中国科协于2000年启动了科普大篷车项目,目前已成功研制4种车型,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建设兵团配发了607辆科普大篷车。据统计,科普大篷车累计行驶里程达1800多万公里,开展活动9万余次,受益人数1.1亿人次,各级媒体报道3万余次[1]。2011年,“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试点工作在全国9个省(自治区)展开。截止2012年9月,已开发中国流动科技馆展览13套,巡展试点已达到62个(市)县,共接待观众212万人次,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2]。

北京的流动天文馆行程40万公里,足迹遍及澳门在内全国24个省(市、区),普及人数100万人次以上;吐鲁番的科普大篷车配置5年来,发送汉、维文图书11万册,播放科技录像和电教片400场次,累计直接受教育人数达35万人,占到该地人口的50%[3]。

山东省自2009年起在山东省内实施“山东省流动科技馆县县通”巡展工程,每个县(市、区)将固定巡展两个月。该项工程由“立体科技展品互动”、“平面科普知识展览”、“山东省数字科技馆体验”等3大板块组成,共包括54件互动式科技展品、146块科普展板以及部分网络、计算机设备等[4]。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科普大篷车以30件车载展品和80块科普展板为依托,充分发挥流动的科技馆、农村实用技术传播站和科普宣传车的功能,从2003年3月起开展至今,活动范围已遍及全市8区5县(市),行程累计十万公里,开展了60多场科普宣传活动,接待观众达20万多人次[6]。

可以看出,目前全国各地的流动科技馆服务基层活动已经初具规模,开展了较为丰富的活动,受到了广大基层民众的普遍欢迎。

1.2 存在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的流动科技馆事业开展的有声有色,每年全国有几百辆科普大篷车投入使用,但是相对于我国庞大的农村人口和偏远山区,仍显得远远不够。况且,科普大篷车自身也暴露了很多问题。

(1)国家层面缺乏统筹规划和扶持。最近几年,各地科技馆的建设如火如荼,但流动科技馆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没有一部国家级的规划中对流动科技馆有明确描述,对流动科技馆未来发展给出明确目标。此外,缺少稳定的资金来源,目前基本是靠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

(2)科普车上固定配置的可供开展活动用的科普资源太少,车内只配载有几十件青少年科普展具和车载声像播放设备,再无其它可用的科普资源。因此目前流动科技馆的设施配置只适于组织以在校中小学生为对象的活动,而下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入广场等以成人为主要对象的科普活动却难以组织,且缺乏内容,一定程度限制了工作的开展。

(3)开展活动不够生动活泼。目前我们的活动更多还是展板展示和知识讲解,形式较为单一。而国外流动科技馆一般都有明确的主题,如探索宇宙、火灾教育、环境保护等,多学科综合展示的较少,但是活动形式多样。除了传统的操作科普展品外,也可以是动手参与科学实验,也可以通过野外测量分析设备进行专门活动。此外,有的还配备了流动木偶剧、杂技和科学表演等多种形式和主题的宣传活动。

(4)巡展的目标不明确,公众需求考虑不多。目前,我们更多的是把能送下去的资源一股脑送下去,不考虑基层百姓和青少年的需求。比如说,我们要去一个城市的中心广场,那么参观展览的大多数为中老年人,这个群体对医疗、健康等方面的需求比较多,对科技活动、科学实验等就不甚感兴趣。我们在配置流动科技馆资源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2 流动科技馆为基层服务的重要性

流动科技馆以其鲜明的形象、功能强大的科普宣传教育手段以及互动式的参与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公众参与科普、走近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成为科普宣传的一面流动旗帜,对于提高基层百姓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1 是科技资源向基层民众特别是广大农村青少年倾斜的有效举措

我国的人口众多,其中有几亿农民生活在广大农村中,很大一部分居住在偏远的乡村。但是,由于交通不便,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亲自到科技馆参观科普展品,接受科普教育,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梦想。科普大篷车利用大篷车的流动性把科普展品送到边远地区和山区的孩子们家门口,让他们亲手操作,来学习科技知识,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激发他们走近科学、熟悉科学、爱好科学的热情,启发他们更好地学习科学。这一活动的实施,对固定的是科技馆常设展览是有效补充,给广大农村青少年带来了福音,使他们足不出村就能够实现参观科普展览的愿望,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意义重大。

2.2 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科技场馆等科普设施空间分布不均的缺陷,增加了公众获得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机会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经济实力强,拥有科技馆、科技活动中心等专业科普场所和设施;相对于农村,城市里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发达,各种科技教育手段先进,可以为城市公众提供多样化的获取各类科技知识、科技信息的渠道。但是,广大农村、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由于地处偏僻,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公众获取科技知识、科技信息的手段和渠道相对贫乏。尽管国家各有关单位和社会组织在这些地区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科普活动,但经常受到时间、空间、经费、适应性以及受众接受能力等因素的制约,连续性不够,覆盖面不广,针对性不强,科普手段和条件落后,难以满足广大公众高涨的科普需求。流动科技馆体现出科普的流动性,把科技知识送到公众身边,使边远地区的公众像城市的公众一样也能感受科技馆展品的魅力,接受现代的科学知识的熏陶。

2.3 是带动科普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近几年,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发展正孕育巨大的社会需求。据专家预测,到 2020年,国家将陆续投入400亿元用于建设科技馆;青少年、农民和农民工、城镇居民和公务员等群体在科普音像制品领域的消费可达600亿元;我国科普玩具市场销售总额为548亿元。据估算,科普基础设施每年对科普产业贡献的市场规模至少150亿元[7]。

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的展教具设计开发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也有非常大的需求,将为科技馆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市场增长点。目前我国展览展品设计制作机构已从2000年前不到10家发展到上百家,年产值由2000年前不到5000万元发展到目前的5亿元以上。2000年前几乎没有一家企业的科技馆产品年产值达到1000万元,目前已有一些科技馆相关企业的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2]。

2.4 锻炼了科普队伍,促进科普队伍建设

应该说,目前大多数科普服务者基本都在科技馆工作,很少到基层参与科普活动。跟随流动科技馆深入基层开展活动,对科普服务者来说是一个挑战。首先,目的地一般为偏僻山区或者较为落后的县、乡镇,交通不发达,物质条件较大城市差了许多。其次,基层百姓科学知识相对较少,因此为他们服务、讲解、沟通起来比较辛苦,需要比在平时更加耐心。最后,每次巡展少则十几天,多则一个月,而且一年下来在家没几天,无法和家人长期相聚。因此,对广大科普服务人员来说是一种意志的磨练。为使流动科技馆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支高素质、能力强的专业科普队伍必不可少。各地为了用好流动科技馆,都相应加强了科普工作队伍建设。

3 对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

流动科技馆对于提升基层青少年的科学兴趣,提高基层公民科学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已经陆续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流动馆,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但相对于几亿农民的需求量,仍显得杯水车薪,加强流动科技馆事业迫在眉睫。在这里,我们梳理了几条政策建议,供国家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部委制定决策时参考。

3.1 国家层面加大支持的力度,制定规划,建立长效机制

我们认为,国家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应该联合相关部委,就流动科技馆在全国展开调研、论证,出台相关发展规划,对流动科技馆事业的发展做出部署,建立流动科技馆发展的长效机制。同时,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应该合力开辟经费渠道,积极吸引社会资金,用于支持流动科技馆的研发、制作和巡展,使流动科技馆下乡入村、进校园,成为科技下乡服务活动的重要内容,形成扶持和考核的工作机制。

3.2 重视展品策划设计,设计更加适合基层的展品

目前,在科技馆展览的全部设计制作经费中,策划、设计费用所占的比例,北美占25%左右,日本占15%左右,而我国普遍仅占6%~8%,有的地方甚至更低。之所以美国、加拿大会出现像洛德公司这样只做策划设计方案、不做展品只做和展览施工的专业策划设计公司,并且其策划设计方案水平高、有新意,就是他们有尊重知识、尊重智力的制度安排。因此,我国要鼓励、引导企业提高研发水平和创新,就要完善展教资源的开发和采购制度,高度重视创意、策划、设计等方面的智力因素,调高在项目设计制作采购费用中策划、设计费用的比例,优化创新环境。

相对于固化的展板和实验器材,公众更喜欢流动球幕影院、迷宫这样视觉效果强烈、参与性强的展品。因此,在展品设计上,加强科普展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拓展科普教育的形式,既要通过展示以物理为中心的传统的、经典的科普展品,又要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展示以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信息技术、新能源材料等反映的高新技术和前沿科学。

第7篇

[关键词] 孕产妇死亡; 孕期健康教育; 分析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5-118-02

Analysis of Maternal Mortality and Health Education of Pregnant Women in Longquanyi District,Chengdu(2004~2008)

HUANG Lijia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enter,Longquanyi District,Chengdu 610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dent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uses of maternal mortality and health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past five years in this area,to put forward it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MethodsAccording to the medical and health units in our region and towns,9 cases of maternal deaths reported and 15 cases of safe delivered pregnant women randomly selected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The maternal age,education,motherhood of death,safe pregnant women and economic conditions,the difference were significant(P

[Key words]Maternal mortality; Health educat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母婴安全的重要指标。它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美满与社会的安定团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对成都市龙泉驿区2004~2008年的9例死亡孕产妇的资料统计,并随机抽取该区相同年度安全分娩的15名孕产妇的资料作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2004~2008年死亡的孕产妇情况

9例死亡的孕产妇的年龄27~38岁,平均年龄32.7 岁,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有8例,户籍为城镇2例;生活处于贫困状态有7例;孕产次数>2次有 7例,而≤2次为2例;产前检查次数≥5次有2 例,

在孕期健康教育方面,未参加孕妇学校有8例,参加仅有1例;订阅保健报1例,1例家中无电视,未接受乡村妇幼保健宣教7例。见表1。

1.2 2004~2008年安全生产的孕产妇情况

15例安全生产的孕产妇的年龄21~29岁,平均年龄 24.5岁,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有10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有5例;住城镇4例;经济状况处于一般及以上12例;孕产次数>2次4例,≤2次为11例;产前检查次数≥5次13例,

1.3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和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层分项对2004~2008年死亡的孕产妇资料进行统计,并随机抽出同年度安全分娩的孕产妇资料,仍采用分层分项统计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重点查找孕期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

1.4 统计方法

对相关资料进行SPSS14.0处理,计数资料进行连续校正χ2检验。

2 结果

我们发现9例死亡的孕产妇的年龄多数在30岁以上;文化程度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占死亡孕产妇的88.9%,死亡的孕产妇多数为经产妇,产前检查次数普遍少,≥5次2 例,占22.2%,余均未达到孕产妇系统管理产前检查次数的最低要求(5次及5次以上),与随机抽取该地区同年度安全分娩的15名孕产妇情况相比,在孕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孕产次数和经济状况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通过统计资料的分析,我们发现孕产妇的死亡与孕产妇的年龄、孕产次、文化程度、经济状况、产前检查次数和孕期并发症有密切关系,而与孕产妇的户籍和居住地无明确关系。

而从孕期健康教育方面分析,我们还发现是否参加孕妇学校和接受乡村妇幼保健宣教等专题教育与死亡有相关性,而与家中有无电视和是否订阅了保健报刊等大众传媒方法教育则没有直接关系。

对此,我们提出以下的建议及对策:①提高全民教育素质,让广大妇女从小接受系统的、正规的教育,提高妇女整体的文化知识水平,提高接受健康教育的硬件条件,从而增强孕妇接受孕期健康教育的主动性,让其认识到孕期保健的重要性和怀孕及生产的风险性,自觉参与孕产妇系统管理,增强保健意识和能力。②要加强宣传、提高妇幼保健队伍水平,充分发挥三级妇幼保健网络的作用,大力宣传孕期保健的重要性,宣传家庭接生的危害性和住院分娩的安全性[1]。③要使孕期健康教育的方式多样化,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开展健康教育,充分发挥乡村级保健人员在妇幼保健宣传中的作用。通过乡村保健人员深入基层、深入孕妇家中面对面地宣传和开展人际交流,讲解孕期保健、住院分娩和妊娠合并症与怀孕的关系。特别是强调孕妇学校的作用,充分利用孕妇学校向孕妇讲解孕期保健的重要性。同时通过举办孕期专题培训班,对孕妇及其家属讲解孕期保健专题知识,以提高群众对孕期保健知识的获取,从而提高孕期健康教育的覆盖率、普及率、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④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特别是针对文化程度低、经产妇、妊娠期有合并症、经济状况差的人群,重点进行妇幼保健相关科普知识教育,包括产前检查、住院分娩的好处、分娩的最佳年龄、危险症状的识别、出现危险症状时就近的医疗保健机构及联系方式教育[2],可采取对贫困孕产妇出台贫困救助的对策,以改变不良的生育观念和态度,激发其生育健康责任感,提高其对孕期保健的重要性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蒋兴华,刘素碧. 26例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与产科急救能力探讨[J].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11):1461.

第8篇

1 调配处方及用药交代

处方调配是社区药房实施药学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联系、沟通医药患三者最重要的纽带[1]。准确调配处方,并提供用药指导是药物治疗最基础的保证,药师应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要求,严格规范化操作,实行双人核对、发药制度,降低调配差错率。严格做到“四查十对”,即: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规格、数量、标签;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检查和监督临床医师合理用药,遇到问题及时与医师联系,并提出建议。发药过程中耐心地告知患者药品的用法、用量、用药时间及注意事项等,药师应告知患者一些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以消除患者的疑虑和惊慌,不擅自停药或自行加药、减药,确保患者能自觉执行医嘱,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对于特殊人群(如老人、儿童、孕妇等)进行重点指导,对特殊药品进行特别交代,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经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2 开展药物咨询,提供用药指导社区门诊开设药学咨询窗口,由经验丰富或资深药师专门

负责,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和指导,用深入浅出、简单易懂、大众化、科普化的语言帮助患者解读药品使用说明书、正确认识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指导患者正确掌握药品的服用方法、用药时间、用药次数、时间间隔、用药特殊提示、新剂型和特殊剂型的应用特点等,指导患者根据药物理化特性、剂型特征与季节气温变化的关系正确贮藏、保管药品。通过用药咨询和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可以降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节约医疗服务费用。同时,药物咨询让药师接触和了解更多的患者、病情、病因和诊断、治疗及用药,是药师获得第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让药师积累丰富的用药实践经验,监测和发现药物新的不良反应[2]。药师给予患者耐心、详实的解释和答疑,可以充分消除患者的疑虑,同时,药师在交流中所表现的专业素质可以增强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信心,一方面患者的咨询促进了药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药师可以为患者提供更优秀的药学服务。

3 宣传讲座,普及基本药物知识

社区门诊服务对象中老年病患者和慢性病患者占有很大比例,这类患者体质特殊,用药相对复杂,药品知识相对薄弱,在社区加强用药知识的宣传,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用药依从性[3]。药师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通过开展讲座、出版药讯及发放合理用药手册,向社区患者进行用药知识宣传,例如:“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常用药品的正确储存方法”等药物相关知识。药学服务应深入社区、家庭,直接面向需要服务的人群,为病人提供有关药物的信息及指导, 向患者说明按时、按量、按疗程用药对治疗疾病的重要性和突然停药的危害性以及用药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简单的处置技巧,促使居民增强健康意识,加强合理用药和规范用药的基本常识。

4 建立用药档案,加强用药回访

药师应为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建立用药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单位及住址、联系电话)、疾病名称、家族史、过敏史、历次用药情况及药品不良反应记录等。通过电话或上门服务加强联系,指导和监督他们全程、足量、正规的使用药物,并对其所用药物的情况进行反馈,及时发现用药问题和药物潜在的不良反应,并随时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服务,与临床医师形成专业优势互补,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承受最低的治疗风险。

药学服务是现代医药学服务模式的新观念,不断提高药师的业务素质是做好社区药学服务的根本保证。随着我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 “小病不出社区,大病才上医院”的新型医疗保健理念正逐渐为公众认同,社区药学服务将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药师不但要具备良好的教育背景、广泛扎实的专业知识、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而且要掌握一定的临床医学知识和较高的交流沟通能力,向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药学服务,真正体现 “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药师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

参 考 文 献

[1] 徐致芳.社区药学服务实践与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2010, 3(22 ):92-93.

第9篇

关键词 医务社工 医患关系 作用

中图分类号:R-0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0.092

Investigation of the Role of Medical Social Workers in Medical Dispute

HE Yikang, XU Fangxing

(School Attached to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103)

Abstract Objective: By understanding patients and clinicians for MSWs recognition and needs survey to explore the important role of social workers in improving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Method: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in 2014 for a top three hospital hospitalized 100 patients and clinicians conduct random sampling. Results: Patients and clinicians high level of acceptance of medical social workers, strong demand for social workers to improv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Conclusion: The medical social workers to intervene as a third party clinical work, effectively easing tensions in reality constituted a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regardless of the clinician or the patient is very important.

Key words medical social worker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role

近年来,医疗纠纷不断增多,患者投诉案件逐年增多,投诉内容不仅包括对服务态度、医疗质量、医疗作风的不满,同时也涉及医疗费用、人格尊严等患者权利方面的诉求,打砸医院、侮辱、伤害医务人员事件经常发生,医疗纠纷演化为上访等恶性案件屡见不鲜,医患纠纷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据郑雪倩等①调查的326所医院中,321所医院存在着被医疗纠纷问题困扰,其发生率为98.47%。引发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医疗质量,而更多在于医患沟通、相互信任、责任心和工作态度等因素。②近几年,我国部分医院建立医务社工岗位,希望通过社工作为第三方介入调解医患关系。医务社工作为一类“特殊”的白衣使者,能否在改善医患关系中起到重要作用。 针对该问题,2014年我们对某三甲专科医院住院的100名患者和临床工作者进行随机调查,了解患者及临床工作者对社工工作的认同及需求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

2014年,随机调查了某三甲专科医院住院的100名患者(家属)和临床工作者。其中,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资料详见表1。

2 方法

2.1调查方法

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的开放式答卷,问卷经过专家评议。问卷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般资料,包括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第二部分为患者对医务社工工作需求的评价(适应医院环境的需求、患者资料信息传递的需求、治疗信息传递的需求、疾病科普知识的需求、心理疏导需求、经济困难的需求);第三部分为临床工作者对医务社工工作需求的评价(医患纠纷发生前的需求、医患纠纷发生时的需求、医患纠纷发生后的需求、特殊病人治疗期间的需求)。从需要到不需要采用3级评分法计分,3分=需要 ,2分=不分需要,1=不需要。

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形式呈现,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患者和临床工作者对医务社工的认同情况

表2中,1%的患者和临床工作者认为,有无医务社工都一样,不需要社工参与医院的工作;16%的患者和临床工作者认为医务社工的作用还不确定;83%的患者和临床工作者对于社工的认同度均较高,两组人群对于社工的认同率较一致。

3.2 患者在住院期间对医务社工的需求情况

表3分析,患者对于医务社工各方面需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10.309 P = 0.589>0.005)。通过得分换算,经济困难、治疗信息传递、疾病科普知识宣教、医疗政策了解的平均分较高,这几个项目的需求比较强烈;对于资料信息传递需求平均分最低位36.7分,但得分差异较小。

3.3 临床工作者在医患纠纷前后对医务社工的需求情况

表4中,临床工作者在医患纠纷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对于医务社工的需求分别是72%、80%、76%,在医患纠纷中对医务社工介入不需求仅是2%。在医患纠纷发生时,临床工作者对社工的需求为80%,高于纠纷前及纠纷后,但是统计学检验表明,临床工作者在医患纠纷发生不同时间段对于医务社工的需求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 2.611 P=0.625>0.005)。

4 讨论与建议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医务社工作为一类“特殊”的白衣使者,被医患双方共同认可。医务社工在医院医疗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纠纷发生前,社工充分发挥其角色的重要性,补充、传递相关资料,平衡医患双方不对称的信息;给予家属和病人心理支持,帮助他们进行良好的情绪管理;努力解决病人与家庭和社会的交往障碍;在化解各种误会与矛盾,有效缓和紧张的医患关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医师协会的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超过70%的医师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将近50%的医师认为当前医师执业环境较差,13%的医师认为当前的执业环境极为恶劣。③根据表4分析临床工作者在医患纠纷的任何时间段都需要社工的介入。在处理纠纷过程中,医务社工扮演“调解员”角色,通过创造良好的协商氛围,促进医患双方的沟通和理解,努力让问题得到解决;当遇有医患纠纷时社工可以为患者提供投诉途径、医疗鉴定等,让他们通过正式的维权途径维护切身的利益,避免患者及家属采取非法途径和手段处理医患纠纷。医务社工作为“医生的助手”,“护士的伙伴”,“患者的朋友”,在医疗纠纷不断增多,医患矛盾不断加深的今天,为医生和患者的关系注入“剂”和“修复液”,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

医务社工在医疗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推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方面,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④在我国,社工模式才刚刚起步,有些医院对社工的角色定位不太准确,社工的价值也没有得到社会的认知和认同,导致我国目前医务社工工作发展迟缓。建议政府加大对医务社工工作的支持,增强社会认同感,加强社工专业人才的培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这样才能推动医务社工工作的顺利发展。

注释

① 马樊.从医患关系现状看医务社工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下),2013(3):10.

第10篇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甬党〔*〕16号)、市政府《关于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甬政发〔*〕136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经研究就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卫生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预防保健网络不断健全,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一些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妇女病和职业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建立和健全了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十分钟服务圈”,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主要健康指标保持在全市先进水平。但是,随着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提高,特别是在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其它传染病防治过程中,暴露了我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方面的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不够健全,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尚需进一步理顺,辖区卫生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公共卫生队伍整体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全面加快公共卫生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实践;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府管理社会事务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是维护良好社会秩序,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举措。因此,各街道办事处及区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全面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主动地抓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面提高我区公共卫生的服务水平

我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重要思想和党的*大、*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加强公共卫生建设,推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增加投入、健全体系、改革体制、整合资源、城乡兼顾、重在农村”的原则,结合我区实际,以提高医疗保健水平和群众健康素质为目的,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面加强社区卫生工作,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整体提升全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常态运行机制和应急运行机制有效结合的公共卫生体系。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健全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报告信息体系,使公共卫生和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必要的技术装备水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变与控制能力、公共卫生服务队伍的素质和能力、社会公共参与公共卫生事务的程度与能力均有明显提高。同时深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起“网络健全、方便快捷、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网。

(一)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按照“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反应灵敏、运转协调”的要求,全面建立区、街道两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组织领导机构及日常办事机构,统一领导、指挥、协调、督查本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应急的各项工作,整合辖区医疗卫生资源,强化属地管理。

(二)进一步完善卫生监督执法体系。以转变职能和理顺关系为核心,强化卫生行政执法和依法实施行政管理职能,充分发挥现有卫生执法机构及队伍的作用,按照人口、服务对象的分布情况,合理设置区域性卫生监督机构,逐步建立起区卫生监督所为中心,二级卫生监督分所为支撑,部门配合协调,街道、社区参与协管的、与中心城区地位和要求相符合的综合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强化卫生综合执法,拓宽卫生执法领域。加强对公共卫生、健康相关产品和场所的监督、检测,建立公共产品的卫生安全预警机制。全面实现卫生监督量化分级和长效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卫生、职业卫生、传染病防治以及医疗机构等的卫生监督执法力度,维护公共卫生秩序,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三)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要进一步完善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院为核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基础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危险因素监测和现场流行病学工作,提高现场快速反应处置能力和各项基础性工作实施水平;区妇幼保健院要加强减少新生儿缺陷和妇女病保健工作;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剥离与疾病预防控制职能无关的业务。继续推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改革。要强化传染病日报和普及网络直报制度,加强信息收集、分析,提高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预警能力,在保障传染病控制和突发事件处理的同时,疾病控制逐步转向慢病防治和行为干预上,为创建健康城区打下扎实的基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区慢病和综合防治网络,加强对慢病综合防治工作的管理和考核评估,不断拓展新的工作内容和领域。健康教育工作以健康科普讲座、健康科普资料、健康科普活动进社区,创建“星级健康家庭”、“星级健康教育单位”、“五星级健康教育社区”等“三进三创建”活动为载体,以网络健康教育为平台,积极争取部门配合,整合社会资源,营造健康的环境,培育健康的理念,优化健康的设施,完善健康的服务。

(四)大力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社区为平台,整合资源,大力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与可及性,高度关注弱势人群,逐步解决“看病难”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促进全区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三年内,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个,全面建成社区卫生“十分钟服务圈”,居民健康建档率达90%,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系统管理率90%以上,并实行动态化管理。全科医学培训率95%,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率达100%,通过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考核验收,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基本达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目标。各街道办事处在社区建设中,要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房屋等各方面的便利。

三、加强领导,完善措施,切实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加强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领导。各街道办事处和区有关职能部门,要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认真研究解决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切实把卫生工作的中心转移到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执法、加强社区卫生工作上来。要建立公共卫生工作责任制,强化督查和考核,把公共卫生工作完成情况列入有关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区发展计划、卫生、经济发展、财政、人事、体改、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科技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齐抓共管,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认真履行各部门的职责,形成层层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共同做好公共卫生工作。

(二)抓好“二个重点”,促进“三大工程”建设,确保公共卫生体系发挥应有效能。强化区卫生监督所和疾控中心“二个重点”的建设。根据卫生监督重心下移的工作要求,按中心城区商贸为主的区情,加强人员的配置,与此同时逐步改善装备设施,每个卫生监督分所配置一台工作用车和一套现场监督取证装备,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工作效率;提升区疾控中心现场处置、危险因素监测和流行病学流调能力,紧紧依托市疾控中心实验室,优势互补,差异性发展。要抓好卫生信息化工程。构建区、街道、社会医疗机构计算机通讯网络,全部实行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和个案管理,建立海曙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年完成以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为中心,包括监测预警系统、突发事件报告系统、应急处置系统、资源保障系统、公众交流服务系统等6大应用系统和相互关联,资源共享的人口信息、卫生资源、医疗服务、疾病监测、卫生监测、医学情报等6大数据库。要加强卫生人才建设工程。进一步深化人事改革,大力培养和引进各类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逐步改善现有人员结构,到*年,全区要培养和引进若干名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具有高级职称的,一批大专学历以上的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确保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1—2名公卫专业人员。建立一支20人左右规模的,由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及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各有关学科业务骨干组成的区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队伍,全面提高我区公共卫生队伍的整体水平。根据国家、省制定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组织编制标准,区编委应会同区卫生局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具体实施意见。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控制机构实行定编定岗,严格实施公共卫生医师和卫生监督员准入制度。要充分发挥社会支持工程的作用。在街道建立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发动辖区居民开展爱国卫生、群众性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群防群治。同时在社区组织一支由卫生部门培训的卫生监督、疾病预防志愿者队伍,不断提高居民卫生意识和防病能力。

第11篇

【摘要】宫颈癌呈高发态势,开展宫颈病变筛查至关重要,本文根据一个小县数据来展现。

【关键词】基层 宫颈病变筛查 重要性

近年来,宫颈癌发病率仍呈高发态势,梅艳芳、李媛媛等众多明星罹患宫颈癌逝去,引发社会各界对宫颈癌的关注。

宫颈癌作为感染性可预防疾病,是目前唯一可早期发现并治愈的癌症。对珍爱生命的女性朋友来说,早期筛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县自从2002年启动妇女健康工程以来宫颈癌的死亡率明显降低,而其筛查率明显升高,现报告如下。

资料

对象 我县农村妇女18-65岁

方法 分两组,一组为1978~1980年前未实施妇女病普查数据;二组为2008年~2010年开展宫颈病变筛查后数据。

结果 第一组总人数7万,每年死于宫颈癌人数为7人,为10万分之10,筛查率几乎为零;第二组总人数为6.8万, 每年死于宫颈癌人数为2人,为10万分之2.94,筛查人数为5.3万,筛查率最高达80%以上,宫颈病变筛查阳性人数2740人,阳性率为5.17%。由此可见,宫颈癌的死亡率下降了70%,而筛查率却明显升高了。

讨论

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全球女性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与死亡率仅次于乳腺癌。它不仅是发展中国家最常见的癌症,也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全世界约有50万新发子宫颈癌,我国约13万[1],居女性生殖道肿瘤首位。其死亡率为11.34%,居女性癌症死亡率第二位。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增长使其迅速增加。据估计,全球子宫颈癌高度癌前病变的妇女有1000万例,低度子宫颈病变的有3000万例。我国城市妇女由于缺乏有组织的筛查计划和医学知识,同样面临着子宫颈癌的严重威胁。特别是我国农村,由于缺乏资金和医疗技术,子宫颈癌是妇女的主要卫生问题之一。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妇女死于子宫颈癌。故在基层医院推广宫颈病变筛查的重要性是无可厚非的。

虽然宫颈癌的发病率高,但其治愈率非常高。那么如何对宫颈癌筛查?医学统计表明:早期宫颈癌如能及时治疗,治愈率可达90%以上。有报道说,即使到了晚期,如果能恰当治疗,其5年存活率也能达到80%。专家强调:? 通常情况下,多数子宫颈上皮内病变发展缓慢,且有一定的渐进性,甚至消退或可逆。从CINⅠCINⅡCINⅢCC(浸润癌) , 要经历几年,或十余年。CIN发展为CC的总的风险几率是15%,CINⅠ、CINⅡ、CINⅢ进展的几率分别是15%、30%和45%;其持续稳定状态的几率分别是37%、35%和56%;消退的可能性则分别是47%、43%和32%。这说明,CIN的级别越高,其消退和逆转的机会越小,明显地提示早诊早治的重要性。影响子宫颈病变的重要因素是HPV感染的状态。HPV的感染通常是“一过性”的,多数可以清除,平均时间是8个月。只有持续地HPV感染才会发生CIN或CC。平均感染8~24个月,可发生CINⅠ、CINⅡ、CINⅢ;再经过平均8~12年可发生浸润癌。所以,要重视HPV感染和消退状态。总之, 可以认为, 医生和病人都有大约10年的时间可以发现、治疗CIN, 以阻止其发展为浸润癌,因此坚持常规妇科普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这对预防宫颈癌和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比较高,如何经济有效地在基层医院开展子宫颈癌的筛查,仍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子宫颈癌防治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医患沟通;问卷调查;现场访谈

医患关系是医疗服务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为了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在诊疗过程中进行的一种互动与交流。医患沟通的效果不仅与患者密切相关,也受医务人员等的影响。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近乎白热化,这己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如何处理好医患关系至关重要。但是由于医患双方在沟通过程中认知差异、缺乏信任,再加上各色的社会因素的影响,双方一旦产生分歧,极易影响沟通效果,甚至导致医疗冲突。而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冲突的发生,建立一个和谐温馨的现代医患关系是医、患共同追求和向往的目标[3],本研究通过对某三甲医院深入调查和现场访谈,从患方角度分析此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对策,从而有助于改善医患沟通。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1月~2015年3月,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调查在南京市某三甲医院就诊的患者及其家属,家属为患者的父母或配偶等。

1.2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相结合的模式,调查者在取得科室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发放调查问卷,说明填写方法。问卷主要包括医患关系类型、患者对医方首要要求、影响医患沟通的医患双方因素等几方面内容。所有问卷当场填写并由调查者核查无误后回收,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385份,回收有效问卷1385份,有效率100%。

现场访谈作为本次调查的辅助手段,由调查者在调查过程中随机进行,访谈内容是基于问卷所述问题的进一步追问或补充,并对访谈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1.3统计学方法 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经核查无误后,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简单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2.1医患关系类型 在医患关系类型中,合作关系占70.0%,是消费关系和权威型关系分别占15.0%、15.0%,见表1。

2.2 患者对医方首要要求 患者对医方首要要求中,改善服务态度占39.3%,提高业务水平占30.8%,希望医生能够理解患者心理状态、使用简单语言交流的分别占22.7%、7.1%,见表2。

2.3患者认为影响医患沟通的医方因素 患者认为影响医患沟通的医方因素中,工作繁忙,没时间和精力占62.4%,服务态度占26.5%,沟通技巧和医疗技术水平有限分别占9.7%、1.4%,见表3。

2.4患者认为影响医患沟通的患方因素 患者认为影响医患沟通的自身因素中,对医疗知识的不了解占60.4%,不理解不信任医务人员占总选择次数的28.0%,而沟通愿望不强、文化层次分别占1.4%、10.2%,见表4。

2.5 访谈 作为对问卷所述问题的进一步追问或补充,本研究对患者进行了现场访谈。结果表明,患者最希望医生能够改善沟通态度、沟通方式与效率,其次是建立起相互间的理解与信任。患者在描述期望的医生态度时,有耐心、责任心、换位思考等位列其中,同时也有部分患者提及自身态度有待提高。并且患者期望双方在沟通方式、时间上有所改善,医患比例失衡,医生接诊量大等,造成沟通方式欠佳和交流时间有限。而沟通过程中,双方所持立场不同,往往不能够建立相互间的信任与理解,造成心理落差较大。另外,还有部分患者希望医生在沟通过程中避免使用大量医学术语、放缓语速、告知大型检查的原因、普及相关医学知识等。

3 讨论

3.1医患关系的类型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70%的患者选择了合作型医患关系模式,提示医生意识到旧的医患关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医患关系的变化[1],在沟通过程中注重引导患者的主动参与意识,共同进行医疗协商与决策。也说明大部分患者在沟通过程中,已经认识到了医患间的交流的重要性,互动意识较强。还有15%的患者选择了权威型关系,提示一方面与医患双方对医疗知识掌握不对称有关,导致医生在沟通过程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具有权威性;另一方面也提示患者在沟通过程中对医生的信任与依赖。但是,仍然有15%的患者选择了消费型关系模式,片面的把医患关系理解为商业活动中的消费行为模式,甚至是强调消费权利,而医疗纠纷往往在此类人群中产生,提醒医务人员在沟通过程中,对此类患者提高关注。

3.2患者对医方首要要求 结果显示,约39.3%和22.7%的患者认为在沟通过程中医方需要服务态度好、理解患者很重要。究其原因,与医务人员在沟通过程中对患者注入人文关怀有关。在沟通过程中,尊重患者的心理感受和医疗权利,把“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给患者所需”的要求落实到医疗服务体系的每一个环节,缓解患者对病情的不了解所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4]。因此提醒医生在沟通过程中,重视细节工作,做好口头交代的同时完善书面医嘱交代,同时主动换位思考,关注患者的心理层面的需求并给予帮助与心理疏导,使患者在沟通过程中获得更多情感上的慰藉[6]。结果还显示,30.8%患者希望医生业务水平高,7.1%希望医生能使用简单语言交流。考虑到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充满着未知与变数,加上患者对医疗知识知之甚少,无法较好的理解专业性较强的医学知识,导致沟通障碍。再者,患者对于网络渠道中所传播的相关医疗信息缺乏甄别能力,于是在沟通过程中更加依赖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力。因此,提醒医疗管理层适当增设一些科普园地、开展讲座等,提高患者对医疗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3.3患者认为影响医患沟通的医方因素 调查结果表明,影响医患沟通的医方因素中,医生工作繁忙占62.4%,服务态度不好占26.5%,缺乏沟通技巧和医疗技术有限分别约占9.7%和1.4%。分析该现象的原因,考虑到①医患比例失衡,医务人员高强度甚至超负荷的工作,严重的工作压力,以至于和患者沟通时间有限,在沟通技巧的使用上也相对不足,无法满足患者的所有要求与目的。②与患者对医疗行业的认识较为浅显有关,医学领域的局限性,加之复杂的患者个体差异性,即使在医学高速发展的今天[2],仍然无法达到患者所有的预期值,过高的医疗期望与目前不够完善的医疗水平相矛盾。此外,还考虑到由于某些不负责任、片面甚至不实报道,不断地向社会传达负面的信息,导致患者对医疗行业产生偏见或错误认识,提醒医疗行业可主动与媒体沟通,促进医疗与媒体合作,做出恰当的医疗舆论导向。

3.4患者认为影响医患沟通的患方因素 在对患者的调查过程中,患者认为自身某些因素会影响医患沟通效果,其中60.4%是对医疗知识的不了解,以至于对医疗服务期望值过高,对于不良预后难以接受,医患间对疾病本身及预后难以达到共识[5]。28%是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提示可能与社会对医疗行业的诚信危机有关,导致医疗行业整体形象在众心目中下降。而沟通意愿不强、文化层次低分别占10.2%、1.4%。提醒医疗管理层加强对社会大众的医疗知识的科普,如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作为传播渠道,改善患者对医疗知识的了解状况,缓解医患间交流困难。同时提醒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提高沟通技巧,调动患者的沟通积极性,关注不同人群,采取更为恰当的沟通方式,不仅是语言,医生的情感流露、行为方式等都是沟通的媒介[2],以此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4 结论

综上所述,为促进医患关系,缓解医患矛盾,需改善医患间的认知,促进医患间的交流,加强社会宣传教育,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从而构建和谐的医患沟通环境。

参考文献:

[1]程海霞.医疗体制改革下新型医患关系模式的探讨[J].求医问药,2011,09(11):773-773.

[2]燕娟,王洪奇,连婕,陈晓阳,医疗剧之于医患沟通[J].医学与哲学,2014,35(1):62-64.

[3]吕宜灵,周尚成.我国现代医患关系的模式及形成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1,28(5):305-306.

[4]朱力,袁迎春.现阶段我国医患矛盾的类型、特征与对策[J].社会科学研究,2014,(6):10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