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水利事业的发展

水利事业的发展

时间:2023-07-11 17:36: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水利事业的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水利事业的发展

第1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 问题 必要性

原州区位于宁夏南部山区黄土高原西部的黄河上中游,清水河上游的六盘山东北部,属清水河、葫芦河和泾河三大河系的发源地。灌区植被稀疏,林带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春季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由于地处内陆,地势高,又受欧亚大陆及青藏高原气团控制,形成冬季漫长寒冷,春季气温多变,夏季短暂凉爽,秋季降温迅速,春、夏季降水量偏少,灾害性天气多,区域降水差异大等气候特点。

一、农田水利现状

原州区境内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有水库灌区、小型井灌区、小型井灌区、小型扬水灌区、高效节水补灌区五种类型的灌区,现状灌溉面积为19.05万亩。

原州区现有中小型水库共计33座,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19座,小(二)型水库11座;总设计库容3.2亿m3,因多年运行淤积,有效库容0.99亿m3。水库水源工程截止2008年,已有寺口子、冬至河、沈家河等3座中型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完成,同时完成了张易、二营、杨达沟、黑洞沟、康沟、上店子等6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建贺家湾、西梁小(一)型水库2座。

清水河流域有水库26座,包括寺口子、冬至河、沈家河等3座中型水库;贺家湾、青石峡、郭庙、陈家沟、毛家沟、海子峡、上店子、大马庄、潘家庄、杨达沟、黑洞沟、二营、清溪沟、吴庄、蒋河等15座小(一)型水库和蒋口、曹河、马庄、陕庄、杨庄、饮马河、上饮河、杨郎南门等8座小(二)型水库。至2008年已完成二营、杨达沟、黑洞沟等3座小(一)型水库的除险加固。

葫芦河流域有水库4座,包括张易、雨洛沟等小(一)型水库2座,宋洼、驼隆沟等小(二)型水库2座。截止2008年张易水库已完成除险加固。

茹河流域有水库3座,包括康沟、崾岘等2座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即小湾水库。

1.水库灌区

原州区境内现有水库灌区15处,主要包括有自流灌溉条件的沈家河、冬至河、二营、张易、康沟、上店子、郭庙、大马庄、陈家沟、毛家沟、青石峡、潘家庄、曹河、雨洛沟和陀隆沟等15座水库。这15座水库总的集水面积为948.1km2,年均来水量为5921.2万m3,总库容为1.27亿m3,已淤积0.57亿m3,现有效库容为0.7亿m3,水库灌区可灌面积9.44万亩,现效灌溉面积5.45万亩,库灌区已建设干渠总长128km,已砌护106km,完好率26.1%;支渠151km,已砌护93km,完好率36.5%。水库灌区工程老化失修,渠道衬砌少而且标准低,冻胀破坏严重。灌区现有干支渠279km,已砌护199km,衬砌完好率不足50%;衬砌后的渠道也都因冻胀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建筑物配套较差,缺少必要的测水量水设施,由于工程建设标准低,先天不足,加之运行时间长,维修资金缺乏,老化损失严重,工程带病运行,渠道供水极不安全。同时,由于畦灌面积大,土地不够平整,渠道及田间渗漏严重,大量水资源消耗于无效蒸发;造成灌区水资源的极大浪费。目前,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只有0.36~0.48,单方水的粮食生产率不足1.0kg,处于较低水平。各水库的基本情况及灌区的基本情况见表3-1。

2.扬黄灌区

包括固海扬黄十二干渠的七~二十五支渠的19条支渠,和固扩十二干渠的一~六支渠、十八~二十四支渠11条支渠,共计30条支渠,支渠全长41.385Km,斗渠长60.54Km,涉及原州区三营、头营、彭堡三个乡镇,截止2008年设计灌溉面积为5.53万亩,实际灌溉面积为5.05万亩(包括寺口子及冬至河库灌区)。

3.小型井灌区

井灌区主要分布在清水河流域,有清河镇、中河乡、彭堡镇、头营镇、三营镇井灌区。目前项目区有机井538眼,清河镇14眼、中河乡26眼,彭堡镇137眼,头营镇189眼,三营镇152眼,开城镇4眼,张易镇13眼(其中分布在沈家河灌区及固海扩灌区做为补充水源的机井127眼),大口井121眼(其中清河镇10眼,开城镇3眼,张易104眼,河川4眼)。机井主要分布在原州区境内清水河流域的中河乡、彭堡镇、清河镇、头营镇和三营镇,井深在100~180米之间,单井出水量为30~50m3/h,大口井主要分布在葫芦河流域和南部山区的张易镇、开城镇,单井出水量为30m3/h。项目区可灌面积7.52万亩,实灌面积5.73万亩。灌区现有渠道77.47km,已砌护57.4km,配套低压管道27.16km,其余均采用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灌溉水利用率为50~60%,水资源浪费严重。

4.小型扬水灌区

主要包括沟道扬水和骨干坝扬水灌区。小扬水灌区主要分布在清水河和茹河沿岸,目前共有小型扬水站8处,设计灌溉面积0.145万亩,现实际灌溉面积为0.12万亩。骨干坝62座,设计灌溉面积2.05万亩,由于后期配套工程无资金来源,现实际灌溉面积仅0.15万亩。

5.高效节水补灌区

主要分布在寨科、炭山、官厅、河川等原州区东部干旱片区,共建成生产窖36030眼,设计灌溉面积7.206万亩,由于干旱少雨,现有效灌溉面积仅2.37万亩,

二、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必要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搞好农田水利是关系到我区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社会问题,是实现农民增收快富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只有农业得到了发展,国民经济的其它部门才能具备最基本的发展条件。尤其是在目前水资源日趋短缺的情况下,加快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十分必要。

1.现有灌区水源无保障,渠道老化失修严重,不能正常运行,减少了有效的灌溉面积已建成以水库为水源的灌区中,项目区内大多数水利工程建于六七十年代,由于受地形条件影响和当时历史特殊原因,设计标准偏低,工程不配套,加之长期以来管理体制陈旧,管理粗放,手段落后,经费不足,缺乏工程良性运行机制,致使许多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目前,项目区的工程完好30%左右,各级渠道大多以土渠输水,缺乏末级农渠,在此之前,全部为土渠;斗渠全部以土渠输水,渠道淤积、滑塌现象十分严重,渠系配套设施简陋,输水、控水、调水能力较差,造成输水不畅。缩小了有效的灌溉面积。

2.渠道灌溉保证率低,灌溉水浪费严重

目前,在库灌区中,斗渠以下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0.40左右,亩均灌溉用水量高达400m3,水分生产率仅为0.25kg/m3。在井灌区中,配套渠系更加少的可怜,大多数都是土渠,渠道渗漏严重,造成农业种植成本大,农民收入徘徊不前,灌溉效益低下。

3.产权不明确,体制陈旧,机制不活,管理粗放的现象使水源不能更好的利用

在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上,多年来主要以乡村集体投资建设和国家补助形式为主,产权大多属集体所有,工程的管护工作由乡村承担,存在着产权不明确,体制陈旧,机制不活,管理粗放的现象。近年来,灌区推行了以支斗渠承包经营和农民用水协会为主要形式的体制改革,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没有建立完善规范的末级渠道管理,在管理运行中尚存在着体制不顺,中间环节多,协调衔接不够。

4.原建渠道配套率低,量水设施不全,调控水能力差

第2篇

关键词: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问题与解决方案

一、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重要性

水利事业单位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且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我国水利事业单位也面临着更大的危机以及挑战。对水利事业单位实行精细化管理,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中国水利是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让中国水利事业单位可以更好的为中国服务[1]。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可以使事业单位在对员工以及工程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更加的细致,管理的水平也会有较大的提升。有利于对事业单位的全局把控,让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更好更快的进行发展。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可以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结构更加合理。财务管理的合理就可以在较大的程度上减少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造成的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较大的程度上实现事业单位对于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2]。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可以使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有更强的业务能力。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资金的精准化控制,可以减少事业单位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数据不准确的情况的出现,有助于事业单位将资金合理的利用以及资金合理分配,在最大的程度上保证事业单位业务管理水平以及资金利用率。保证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在我国水利事业部门在发展的过程中,实行财务的精细化管理可以从各个方面综合性的提升事业单位的质量。保证事业单位在市场的竞争之中更具有竞争力。

二、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进入新时代后,中国水利事业单位紧跟时代的潮流,将财务精准化管理运用到水利事业单位的运作中,帮助事业单位可以更好更快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国在财务精细化管理方面的经验不足,导致事业单位在对财务精细化管理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而这些不足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财务精细化管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没有起到理想效果,影响到事业单位的发展[3]。

(一)财务精细化管理经验较少,措施单一由于财务精细化管理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为短暂,且我国水利事业单位使用财务精细化管理对财务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是比较少的,所以我国水利事业单位在财务精细化管理上的经验是十分缺乏的。而在我国水利事业单位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需要面对的数据量是相当庞大且复杂的。在这种情况之下,水利事业单位要加强的对财务进行管理的精确度,更加具体的财务精细化管理方案。而由于我国水利事业单位在财务精细化管理方面的经验过少,导致水利事业单位在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会借鉴其他事业单位的经验。其他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与水利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区别,造成其他事业单位的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无法在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实践中有较好的成果。而若水利事业单位并未对自身情况加以考虑,只是照搬其他单位的经验来开展财务精细化管理时,受各单位经营特点的影响,新管理制度的应用效果达不到预期,甚至还会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水利事业单位发展受阻。

(二)财务精细化管理不到位在我国的水利事业单位之中,有一部分的水利事业单位已经采取财务精细化管理。由于我国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经验不足,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有一定的漏洞。水利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较为全面以及仔细的分析才能够保证水利事业单位可以更好的为人们服务。对于财务方面的数据的管理是水利事业单位领导团体做出决策的重要依据。水利事业单位在运行的过程之中,所需要面对的数据量是十分的庞大的,需要一个完整且精细的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作为支撑。财务精细化管理上的漏洞影响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在于对事业单位进行精细的财务管理,而中国现在的水利事业单位所运行的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漏洞,造成财务精细化管理在我国水利事业单位的实践中无法起到良好的财务管理效果。也就难以在最大的程度上为人们依着这个社会提供便利。

(三)后续服务不到位在我国水利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部分的事业单位以及探索到一些较为有效的对水利项目进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方案。但是在现在我国水利实业单位的财务精细化管理中,会忽视对于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实施后的跟踪服务。造成我国水利实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精细化的实践中出现空白区域。也就是说,我国的水利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在后续服务方面的数据的收集不够准确。我国水利事业单位在对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对策略实施后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对数据进行较为仔细的收集以及分析。才能够保证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三、财务经济化管理之中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提高财务管理人员质量,优化管理措施事业单位在发展的过程之中,财务人员的质量普遍不高。在事业单位之中的财务人员基本上是一个职位干到老的情况,所以在财务人员中人员老龄化以及财务人员整体专业技术水平不足的情况较为严重。且事业单位之中很多的财务人员仅仅是能够对财务数据进行记录与核算,而不能够利用数据对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预测与分析。所以在事业单位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之中首先需要引进高技术财务管理人员,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技术以及财务管理水平进行提升,并对事业单位之中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对数据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与判断。且高技术的财务管理人员可以针对于事业单位在实行财务精细化管理之中的不足进行改进,使财务部门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更加的符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该技术财务人员能在日常的工作之中找出更加符合于事业单位发展的财务管理措施。

(二)优化财务结构将财务精细化管理应用到水利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营中,发现部分较明显的管理以及结构上的不足,影响事业单位的发展。面对财务精细化管理管理结构上的不足时,水利事业单位需要寻找相关行业的专业人士,在对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后,根据水利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对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管理结构进行设计。这样可以再最短的时间里面,找出较为适合事业单位发展的财务精细化管理方案。也能够保证事业单位在对财务精细化管理结构进行探索的过程中走弯路的可能性。

(三)完善回馈系统水利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精细化管理时,对于财务管理策略的实际应用效果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也就难以保证事业单位的资源能够更多的应用于事业单位的发展之中,更好的为社会服务。保证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提升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需要事业单位建立相对完整的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反馈体系。这样可以保证在事业单位发展的过程之中,能够更好的收集到外界对于财务精细化管理实施后对事业单位的评价以及事业单位内部员工对于事业单位的评价。而财务管理人员可以针对于数据以及人们在策略实施之后的评价对财务精细化管理措施进行改善。让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可以帮助事业单位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第3篇

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水利事业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水利事业费是用于发展水利事业的经费,包括水利事业单位机构经费和专项经费。

第三条凡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和地方水利事业单位,执行本办法。

第二章水利事业费的来源和分类

第四条水利事业费的来源:

(一)各级财政部门核拨的财政补助收入。

(二)从财政专户核拨以及经财政部门批准留用的预算外资金。

(三)上级主管部门核拨的补助收入和所属单位的上缴收入。

(四)水利事业单位开展有偿服务和综合经营取得的收入用于弥补水利事业费不足部分。

(五)水利事业单位取得的其他方面收入。

第五条水利事业费按支出性质分为水利事业单位机构经费和水利事业专项经费。

第六条水利事业单位机构经费是指为维持水利事业单位正常运转而支出的费用。

第七条水利事业专项经费是指为支持水利事业发展而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的经费。

第八条各级财政部门和水利主管部门应根据水利事业单位的职能,合理确定水利事业费支出范围。水利事业单位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积极组织收入,逐步增强经费自给能力。

第三章水利事业费支出范围

第九条水利事业单位机构经费支出范围:

(一)人员经费:水利事业单位用于在职职工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等支出。

(二)业务经费:水利事业单位用于开展正常业务所需的消耗性费用开支和购置的低值易耗品。

(三)公用经费:水利事业单位维持正常运转所发生的公务费、修缮费和设备购置费等支出。

(四)社会保障费:没有纳入社会保障统一管理的水利事业单位开支的公费医疗经费、离退休人员费用;按国家规定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职工住房公积金等费用。

(五)其他费用:水利事业单位用于其他必要的人员机构开支。

第十条水利事业专项经费支出范围:

(一)防汛费:用于汛期防汛抢险后的堵口复堤补助费(特大防汛补助费按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1防汛和抢险用工器具、专用设备、物料的采购、运输、管护以及防汛仓库维修的费用;

2防汛抢险期间发生的调用民工补助以及防汛专职人员劳保用品补助;

3防汛检查、宣传、演习、培训、防汛会议所发生的费用;

4防汛专用车、船及照明设施的运行、养护、维修、租赁和水情报汛费用;

5防汛通信设施、设备的运行、养护、维修、租赁费用;

6防汛通讯、水文测报设施(含站房)、预警系统以及防洪工程设施的水毁修复;

7蓄、滞洪区防汛设备、设施的运行、维护费用;

8水库、大坝及河道监测费用;

9防汛决策指挥系统及配套设施的运行、维持费用;

10防洪预案编制费用等。

(二)岁修费:用于水利部门管理的河道、堤防、泵站和水库、闸坝维修养护的费用。

1堤防工程的检查、维修、绿化养护以及隐患清除、险点(段)处理、路口硬化所发生的费用;

2险工、控导、护滩工程、水库大坝整修所发生的人工、材料、机构使用、赔偿费用;

3防洪用涵闸、泵站以及专用码头的检修、加固费用;

4防洪工程养护专用工器具、设备的购置、租赁费用;

5为防洪工程岁修而进行的勘测、设计等的费用。

(三)水文专项经费:用于开展水文测报、水文信息传输、测报车船及设施的运行维护、水文仪器设备购置等的费用。

(四)水资源保护和水质监测费:用于水利系统开展水资源保护、水质监测所需的专用仪器设备、车船运行维护、水质公报、用品材料等的费用。

(五)水土保持专项经费:用于水土保持的预防监测、综合治理开发技术的示范推广、宣传培训和监督执法等的费用。

(六)水政水资源管理费:用于水政执法监督、管理、宣传培训、水事纠纷协调以及水资源管理、规划、调度等的费用。

(七)勘测设计费:用于未纳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的公益性水利项目前期规划、勘测、设计等的费用。

(八)技术推广费:用于国内外先进水利技术的引进、推广、应用、宣传培训等的费用。

(九)其他专项费用:用于以上项目中未包括的长程水道地形观测费、水利设施补助费、乡镇水利员补助费以及其他水利专项业务费用。

第四章水利事业费预算的申报和审批

第十一条各级财政和水利主管部门要在合理划分财权事权的基础上,认真编制本级水利事业费预算。水利事业费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

第十二条水利事业单位要结合本单位职责、任务和事业发展计划,于每年第三季度以前提出下年度预算建议数报水利主管部门,水利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于规定日期以前报同级财政部门审定。预算确定后,财政部门和水利主管部门要及时批复,并监督执行。

第十三条预算执行过程中,国家对水利事业单位的财政补助收入和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一般不予调整,如有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由水利事业单位报水利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请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第十四条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水利事业任务和用款计划合理调度并及时下拨水利事业费;水利主管部门收到财政贷款后要将资金及时拨付到用款单位,用款单位要严格按照下达的支出预算合理使用资金。

第五章水利事业费的管理

第十五条水利事业费的收入、支出都要纳入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不得切块分割,不得脱离单位的财务管理和监督。水利事业费的使用要贯彻“分类分项管理”和“专款专用”的原则,严格划清人员机构经费与专项经费的界限,不得相互挤占挪用。

第十六条各级财政部门应根据水利事业的需要和财产状况,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制度规定及预算管理要求确定水利事业费开支范围和支出标准。水利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财政部门确定的事业费开支范围和支出标准,对超标准、超范围的支出,财政部门不予核销并予以追缴。

第十七条水利专项经费要实行项目管理,逐步推行项目成本核算。有条件的可按有关规定组织实行政府采购。

第十八条水利事业专项经费的结余,可结转下年按照有关规定继续使用。

第十九条水利事业单位要按时向水利主管部门报送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水利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按有关规定严格审批。

第4篇

一、水利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特点分析

水利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将单位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以及流程进行了目标量化,让资金流向更加精准和明确,有效杜绝了资源浪费,也能够让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水利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强调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对单位资金运行周期进行事前管理、事中控制以及事后考核,最大程度上激发财务发展的潜力,并杜绝了以往传统的多部门各自为政的弊端。水利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对单位的活动进行全盘统筹安排,既包括财务资金的流向,同时也对财务执行结果进行有效预测,预算管理强调单位的目标整体化与权力集中化,并分级制定各自的责任与目标。

二、水利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预算管理可以更好的分析水利行政事业单位当前的形势,并制定科学化的目标,这种目标的制定区别于以往的自主预测形式,有着更加细化的资金分配依据。预算管理可以对水利行政事业单位目标的制定进行分步骤完成,对于每一个步骤所完成的时间节点都有明确的规定,可以确保单位的财政收支平衡,降低了资金风险,同时也对资金风险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实时控制着单位内部的资金流动,提升了水利行政事业单位的自我管理能力。预算管理在制定目标后,还可以为水利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制定绩效考核标准,让单位职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岗位职责,为强化单位的绩效考核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并充分的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水利行政事业单位在完成财务管理的优化后,可以摒弃原有的松散式的财务管理模式,实现财务管理的集中统一,使得单位各部门都参与到预算管理工作的各个步骤中,实现数据的动态化管理,有利于水利资金的合理配置,为推进水利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水利行政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管理的路径探讨

(一)强化思想认识,提高预算管理层级提高水利行政事业单位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必须在思想层面上提高认识。建议管理者首先提高预算管理的客观认知,并将其作为水利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文化之一,管理层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将这种思想自上而下的进行传递,才能让预算管理贯彻到单位的各项业务中。其次,相关管理层人员要将预算管理的精神思想进行有效传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聘请相关的专家来单位进行讲座,以更加专业的表达方式向职工传递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让职工对自身的岗位职责更加明确,也使得预算管理能够充分的细化。最后,管理者要将水利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与职工利益分析清楚,将预算管理纳入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多措并举保障职工利益,使得预算管理开展更加平稳顺畅。

(二)构建制度体系,保障预算管理开展预算管理是一种动态的管理措施和手段,需要结合水利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及特点建立相应的预算执行制度。构建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可以调动各个部门配合的积极性,让预算管理部门人员与各部门其他工作人员建立紧密的工作联系,使得预算编制更具全面性。构建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可以更好的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对以往的历史信息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在预算编制的细节处,其他部门主动参与,针对资金开支以及节流措施充分发表意见,给预算编制提供更明确的意见和建议,使得预算编制更具科学性。构建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可以对资金量大、专业性强的水利重点基本建设项目的预算编制,提供更专业的数据依据,保证基本建设项目的预算管理全面、真实、有效,使得预算编制更具依据性。构建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使制度贯穿单位的整个运营阶段,使得各部门针对自身的细化任务进行协作,对于在时间点内没能按照预算编制内容完成相应的任务,能够及时分析总结经验,使得预算编制更具真实性。

(三)明确发展目标,形成良好的财务氛围水利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以及未来规划应作为预算管理总体方向并选取可行性的指标,才能有效推动水利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平稳发展。水利行政事业单位都有着自身的经营特点,要充分考虑预算中的固定管理费用,其中的固定管理费用也要设定一定的弹性,要充分发挥水利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充分调动外部资源。另外预算管理涉及到单位内部的所有部门,因此需要全体职工积极配合并建立良性的内部控制环境。良好的财务环境,需要水利行政事业单位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由管理层组成预算管理部门,可以更好的对各部门的资金运营和使用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并能建立相关的责任制度,对于提升预算管理质量具有积极性作用。其次,单位要注重基层人员的岗位培训,加强全员预算管理工作的参与意识,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时将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以及后期考核方面,实行与业绩挂钩的责任制度,对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及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纳入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为完成预算目标提供保障。最后,单位要大力引进人才,吸纳自身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数字化预算管理系统的优秀人才,为单位注入新生力量,更好的实现预算管理目标。

(四)保障财务安全,夯实事业单位发展基础水利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是保证国计民生工作任务的重要基础与前提,因此水利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定中远期战略目标后,需要对自身的资金实力以及资金管理能力进行综合性分析。通过预算管理,可以帮助水利行政事业单位完成发展目标,能够查清实际资金流动的循环缺口,有效针对问题进行合理布局,调整战略方案或措施,为各项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优质保障。水利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不断压缩运营成本,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水利行政事业单位往往忽视了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性,部门各自执政的问题较为凸显,在预算管理中可以进一步做好单位整体性的统一部署思想,将节约成本作为单位的整体战略目标,让各个部门加强沟通和联系,减少部门衔接过程中资金浪费的问题,同时还能对具体的资金流动计划做出细化方案,让各部门统一战略目标,促进水利行政事业单位总体发展效能的提升。

(五)运用先进技术,优化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水利行政事业单位由机关部门及多个二级事业单位构成,下属二级单位涉及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及公益三类,涉及的资金性质有财政资金及水费资金,具有机构庞大、业务繁杂、资金量大等特点。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水利行政事业单位的需求,在当前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形势下,更加需要优化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建议优化升级单位原有的财务管理系统软件,建立财务云中心,将财务预算管理系统、财务报销系统、财务记账系统、财务决算系统相关联,把预算管理内容细化之后,对各个下属事业单位实行动态控制。这样单位财务主管部门就可以获得真实的预算执行数据,可以随时比对预算指标数据,进行预算大数据分析,及时向管理层反馈,从而更加精准及时的调节年中预算。还可以掌控各个基层单位的业务特点,把复杂的业务简单化、数据化,从下往上推动,便于管理层更加合理科学的制定以后的预算,使水利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得到优化配置。优化预算管理模式,使前期预算方案与中期资金监督及后期数据评价贯穿在一起,还能与各个部门业务节点相对接,对各个下属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统一要求、执行统一标准,将原有的分散型财务管理模式优化成凝聚型财务管理模式,从而实现水利行政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

第5篇

(一)国家财政经费不足,资金控制缺乏保障性

在国家的财政经费分配中,虽然大部分水利事业单位都会接收到专门针对性的经费拨款,如水利基金、防汛费或公共管理补贴等。但是,水利事业单位的主要工作是在日常的管理中遵守国家的相关财经规章制度、行政的管理安排和日常管理的基本资金使用等,从而在相关政策规定的范围内收到相对比较合理的部分水利资金补贴。虽然大部分水利事业单位都能受到不同程度、不同方面或不同领域的水利资金补贴,但客观而言,水利事业单位在管理和实施相关活动时都要注意单位对外界的形象———公共性、社会性和服务性。因此,很多时候水利事业单位的资金分配中都无法得到足够的国家财政补贴经费,从而使水利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部门在进行资金拨款时不得不学会有预知性、计划性和选择性地安排公共活动,从而弥补国家的资金补贴可能造成的多种问题。

(二)项目施工效率低,资金流动的不明确

水利事业单位的主要工作是安排、组织和实施水利建设工程的相关项目活动。然而,由于水利事业在进行实施和建设时往往要在周期漫长的施工时间下,运用大批的施工人员,并结合各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影响因素,从而开展大规模的施工活动。正是这些多种因素的变量,往往很容易在工作中拖慢了施工的发展速度,从而降低了项目施工效率。同时,在实施相关活动时,大部分的施工人员都是结合开展水利工程当地的相关以农民为代表的自由职业者,水利事业单位在管理工作人员时要在不同程度上考虑相关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需求,从而实施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工作人员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资金、财政或精神上的补偿。另外,部分工作人员在开展活动时无法及时提交资金流动的合理证明,容易造成会计资金统计的模糊性,从而造成项目施工过程中资金流动的不明确性。所以,如何合理、正常、客观地使用项目施工就成为重要的考虑方向。

(三)资金管理风险意识薄弱,空谈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活动

作为事业单位中的一员,水利事业单位也要在日常的资金管理中客观地分析出会计资金的控制。但是,在相对客观的条件中,我国很多的水利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风险控制和预防方面是有待加强的。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在进行对相关水利工程的资金预算和宏观控制时,往往会缺乏提高风险意识的觉悟,从而在对预算进行管理的实施中造成不够严格。因此,大部分的水利事业单位在开展单位项目时,部分工作人员可能在不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条件中将一些无关的开支列入预算项目经费,从而经常造成了预算轻度、中度或严重等不同程度地超出了资金正常预算的范畴。同时,在水利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业务管理中,单位内部没有建立和实施合理、公平、客观的报销的规则制定,在安排工作和事后检查中也没有明确细分与核对具体开支的财力资源,从而导致水利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和控制是仅仅局限于表面形式,缺乏客观的控制力度。

二、加强水利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

(一)加强单位内部会计预防系统的实施与维护

从当今大部分的水利事业单位的管理形态中看,很多水利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的会计控制是往往只重视对资金的使用环节的策划、操控和跟踪,很多时候会片面地、盲目地、缺乏针对性地忽视了自己的基本使用效率和会计内部应有的控制力度。所以,为了最大范围地结合拨款实际资金与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运动到的日常财务,运用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水平的管理模式,合理地建立、组织和发展单位内部的会计预防系统。如果想全面地实施和维护好水利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中的具体效果,单位会计内部可以适当地开展随机性地抽查,从而在单位各个部门相互独立,相互合作的基础中,争取工作交接的高效率,从而建立、开展和完善内部会计和审计机关的评分规律、跟踪制度和实施方案等,保证水利事业单位能够在预防系统的统一管理下正常运行。

(二)灵活结合水利事业单位的特点,保证会计控制监督中的可用性

假如要避免水利事业单位在进行内部会计管理和控制中出现多种安全隐患,各个不同主题的水利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管理时要结合单位自身的实际成本、政府补贴和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中的主要目标,从而在宏观和微观中灵活、真实、完整地建立和完善水利事业单位的在资金会计流动时所需要面对的综合问题。同时,由于不同的水利事业单位在开展和实施相关活动时可能会联系到不同领域的会计活动、资金业务与财政关系等,因此,水利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内控制度的构建和完善的过程中,需要全面地结合各自不同规模的大小不一的实际资金分配,并根据单位内部的规模、目的和效率等开展合理的分配,从而结合国家的相关法规制度,客观地建立起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可用性的会计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和责任制度等。

(三)适当培训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升会计单位的责任感

水利事业单位在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时,其中最主要、最重要的控制点是要控制好单位内部的付款、收款等相关财务流动。在日常的工作实施中,会计机构就是开展相关活动的主要实施部门,在部门内部,其最重要的工作人员就是水利事业单位内部中进行财务管理的会计人员。由于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往往在客观上是控制着水利事业单位的基本会计控制,因此,水利事业单位应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好相关培训。会计机构,是作为水利事业单位的基本部门分支之一,所以,在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素质和能力培训是,事业单位应该及时、合理、客观地构建和完善水利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制度。同时,不仅要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加强责任意识,也要使会计人员衡量好内部会计控制的原则、法规和方法等,在实施中充分利用内部会计控制的责任感,并在日常单位出现问题时能及时核对和修改,从而协助单位做到最小程度的经济损失。

三、结束语

第6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工程问题;控制措施;安全管理

一、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发展的现状即遇到的问题

水利工程建设一直是我国进行工业现代化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尤其是在党的“十”进入“改革深水期”后,根式成为发展国际民生和基础建设事业的重头戏。同农业发展一样,水利建设事业也是影响到国计民生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于我国是否能成为世界强国,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需要认识到的是,影响水利工程建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必要对几个重要的因素进行分析,以便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首先,建筑材料的选取可能会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产生影响。施工原料是进行工程施工的基础,原材料能否达到安全施工标准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工程的基础质量。因此,有必要在建筑材料的选取、采购、监察等方面做出严密额部署,以保证工程前期准备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从业技能优劣也会对水利施工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水利工程施工离不开顺利工程额的从业人员,不论在技术、管理和现场等多个方面,水利工程的各阶段的参与人员就已经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施工人员负责完成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尤其需要层层把关,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从业人员进行统一的安全管理和技术培训,以保证水利建设事业各个环节的质量和安全问题。

最后,施工技术也会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水利工程具有复杂繁多的施工流程,并且施工技术多种多样,具有参差不等、良善不齐的特点,因此,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的影响将会产生许许多多的不确定性。如此,就需要严密关注施工技术,提高质量。

二、就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问题提出的控制措施

影响水利工程事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环境可能对工程产生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控制的,但是对于主观因素而言,依旧可以尽最大努力将主观因素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因此,针对以上在水利工程事业中存在的可能会影响施工质量及安全的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

1.对建筑材料进行严格监测,严把前期质量关。在水利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中,原材料的准备工作就是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这将直接关系到日后工程的基本质量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对配件、建筑材料、机器等的质量检测,严格选取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建筑材料,对于不合格的材料,尤其要注意不可以降低使用标准。

2.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打造优良的建设队伍。首先,需要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问题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积极参与到安全生产的事业中。其次,要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不但要让他们适应岗位属性,更要培养其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3.严格把控施工过程,提高施工技术及质量。水利施工过程主要依赖大型器械进行,可以在利用这些器械的同时,将诸如挤压混凝土等技术与之相融合。这样一来,人力与机械的融合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也可以让工程的质量得到保证。因此,在具体的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不仅要在工程的技术层面进行向对应的把关,更需要在负责监督人员的配合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制定合理的安全规范和监测条例来保证水利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小结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水利事业施工过程中,考虑到原材料、施工设备、自然环境等可以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产生影响的主、客观因素,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一直是几代解决的问题。为了大幅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延长工程寿命,提高水利设施的耐用度,施工单位在进行水利事业建设时要在施工前期、中期和后期都严把质量关,做到“预防为主、应对及时、严密核查、事后反思”这几个关键步骤。在现代科技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可以为我国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应有的保证,不仅如此,只有依靠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才能够从根本上控制施工质量、保证水利工程的稳定实施,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海进.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243-244.

[2]张泽民.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措施研究[J].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2014(10):282-291.

第7篇

关键词:水利单位 人员结构 现状 人才发展

拥有水利人才,对于实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随着水利改革的深入,水利职工素质需求随之发生改变。通过对水利单位人员结构现状及人才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为水利事业人才发展提出解决策略。

一、水利单位人员结构现状分析

首先,人才配置不合理。一是在职人员所涉及的专业比较复杂,水利专业人才所占比重较小;二是特别是偏远地区的水利单位,其在专业人才需求方面十分匮乏,且现有从业人员还存在年龄偏大、学历不高及技能不强等状况;三是不同类型单位在人才配置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比如在灌区管理单位、流域机构等单位其从业人员较多,而在防汛抗旱及水土保持等单位相关从业人员则较少。

其次,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作为水利事业的基础力量的水利专业人才,其对水利事业的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长期以来,我国水利单位存在着“两多两少”状况,即在管理人员及单位职工方面多,而相关技术人员及有用人才少。在引进人才方面,水利单位人才引进需经相关人事部门给与审批,自身缺乏决定权,导致在正规途径招入的人才,往往不是自身所急需的人才,因此,就造成水利单位各类型人才十分短缺的状况。

再次,人才培训不到位。一些水利单位对人才培训不够重视,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对其无相应培训及合理配置,造成所引进人才与效力发挥出现脱轨。由于新引进人才往往存在理论知识丰富而实践经验缺乏状况,如若培训工作不到位,则会引起操作失误和难以快速融入工作的状况。最后,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一些水利单位自身还未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单位内部人才缺乏相应竞争环境,导致职工积极性降低;此外一些专业技能较高的职工,由于日常工作往往在农村偏远一线,工作环境相对艰苦,比别人付出要多,而在待遇方面却与他人同等,容易造成心理不平衡状况,之所谓“政治上没希望,经济上无保障”最终导致人员的流失。

二、水利单位人才发展的具体对策

人才是水利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的实践者和推动者,积极适应水利改革发展新要求,全面提升水利系统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大力推进人才兴水战略,是保证水利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础,为此,建议如下:

首先,深化制度改革。水利单位应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作为改革的关键环节,应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实现人员招聘制度的公开化,应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对招聘计划及方案进行科学合理的认真编制,将招聘考试组织工作做好。第二,依据本单位实际工作任务及发展目标,对岗位职责予以合理确定。第三,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并将其结果作为人员升降及解、续聘的重要内容,同时还必须保证考核的公平性及科学性。第四,对工资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可以实行定岗定薪及业绩定酬,从而实现调动职工积极性目的。

其次,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水利单位当前急需要一大批具有较高专业知识及技术能力的人才队伍,因此水利单位领导应对人才培养高度重视,始终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及爱岗敬业精神,鼓励职工在岗成才。可根据实际状况,制定一套长远培养高技能人才计划,在水利单位上下要形成“珍惜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还可开展个人技能大赛活动,让专业人才尽情展示自身才华。

再次,对人才培训制度予以完善。根据单位职工相关业务能力、道德素养及专业水平等状况,采取针对性及多样化的培训工作,诸如专业知识、任职及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培训。还应加强针对中、高级专业人才的培训,通过实践工作、学术交流及在职自学等方式予以开展,实现继续教育及人才快速培养的目的,最终形成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及素质优异的人才队伍。

最后,通过实施人才激励机制,促进人才才能的发展,实现水利事业的长足发展。水利单位应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弹性奖励策略,并将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予以结合,对工作及贡献突出人员,给与一定的鼓励和表彰,特别是将相关科学技术转变为实际工作成果的技术人员,应对其奖励措施予以加大,实现技术人才进取意识增强的目的,为人才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综上所述,水利人才队伍作为实现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素,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我国水利单位应对人才建设给与足够重视,相关领导始终树立完备的、科学的人才发展观,并通过对人事管理制度的深化改革,对人才培训制度的不断完善,对人才激励制度的积极落实,最终实现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完备及数量可观的水利事业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 水利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问题 对策

预算管理是以数量化的方式来管理工作,对行动进行度量和纠正偏差,属于财务管理的关键环节。合理有效地实施预算管理,水利事业单位能够建立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良好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单位效益。目前,我国多数水利事业单位缺乏预算管理观念、预算管理敷衍了事、预算执行效果低下,因此,亟需提高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增强管理水平,以促进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水利事业单位的基本特征

水利事业单位是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生产性事业单位。其业务活动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一方面,需保证水利工程设施正常运转,在维护企业生产、居民生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水利事业单位提供的供水、灌溉、发电、旅游等产品和服务,多数都具有商品属性,可以实行企业化经营,获取收入以补偿运行维护费用。

由于上述特殊性的存在,使得水利事业单位体制复杂,既有公益性的行政事业单位,又有生产经营性的企业单位,大部分基层水利事业单位系二者于一身。由于水利事业单位执行的财务制度各异,财务管理体制、运行方式各不相同,尤其是事企不分的事业单位,产权不明晰、事权不清楚,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二、水利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预算管理的作用日益凸显,在实际执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第一,预算管理意识薄弱。

目前一些水利事业单位缺乏预算管理理念,单位领导对预算管理不重视,虽然编制了年度预算,但编制不合理,不符合单位实际,实际支出经常偏离预算,预算管理工作浮于形式。例如:有的单位没有将应纳入预算管理的预算外资金统一管理、统一核算;有的单位违反国家财政规定,巧立名目乱收费;有的单位随意更改资金用途,扩大开支范围,额外费用挤占正常支出等等。

第二,预算编制尚不科学。

水利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多数都是简单地以上期数据为基础,进行相应的调整而编制本期的预算数据,往往是重视预算金额,而忽视了部门、人员、项目的实际情况。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并不能系统地考虑各个项目的实际需要和单位工作的整体规划,预算项目不详细,支出不明确,如果年度内增加新项目或者突然开展计划外工作,经常会陷入资金短缺的困境。

第三,预算执行监督不力。

很多单位往往重视资金预算分配和使用,而轻视预算执行监督。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预算编制之后,资金支出的审批权限不严格,缺乏资金使用效果的跟踪检查,缺乏强有力的激励和惩罚机制,致使预算执行效果不佳,未能真正发挥预算的效用。

第四,全面预算未能实施。

预算编制工作尚未在单位内全面展开,很多部门都认为预算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本部门无关,而财务部门也只是简单地对各部门提出的专项经费进行汇总,缺乏深入研究。财务部门与各业务部门和项目小组之间的沟通不到位,无法对资金的使用方向和金额做出合理的预算和有效的调整。

三、水利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第一,提高预算管理的意识。

水利事业单位的领导应加强预算管理意识,要高度重视本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从技术上、组织上、人员上给予大力支持,在财务部门内部成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组织单位内各部门人员尤其是工程技术人员参与预算的编制工作,并在实际执行中严格按照预算编制使用资金,避免无正当理由随意更改资金用途。

第二,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财务部门要广泛收集资料,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详细论证、充分研究,并在实际工作中适时修改、不断完善,使预算编制更加趋于合理、符合实际。编制预算前应与各部门及时沟通,综合总结、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掌握当年财务收支和业务活动及有关资料的变化情况,找出影响预算的各种因素,客观分析各部门事业发展对预算的要求,结合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政策对预算的影响,合理编制预算。

第三,加大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

预算的编制在于科学的管理和执行。水利事业单位须完善系统内组织管理体系,健全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和遵循科学的管理流程,制定合理的预算效果奖惩机制,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严格监督,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合理评价。相关领导应按照财务预算的要求,合理审批各项开支,保证正常经费支出,杜绝挥霍浪费现象。而单位内审计、业务等各部门都应参与到预算执行监督活动中来,对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

第四,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

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强化经营管理、增强竞争力,提高自身效益的一项长期任务。水利事业单位需建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各部门上下配合、相互沟通,全员参与到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预算反馈等全部过程,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安全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古军: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江苏水利,2009(11):43-46。

[2] 武永霞:水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 张怡:对水务部门提高预算管理的思考。金融经济,159-160。

[4] 孙向阳,李艳:加强部门预算管理,推动水利事业发展。安徽水利财会,2010(4):12-14。

第9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 资源水利 侧重问题

一、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水利工程的质量要求也在逐步的提高,水利发展的新模式—资源水利这种模式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后代造福谋利,通过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提升水资源的利用质量,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水利工程的产生有两个目的,消除水害和利用水资源。从水资源的利用来讲,其可用的范围非常的广泛,涵盖防洪、发电、供水等多种服务。其建设也是多方面的,坝。堤等不同类型的建筑物,每一项服务都是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二、水利工程想资源水利侧重的必要性

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没有了水其他一切便没有了意义。二十世纪以后,由于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水利工程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因此人们对于水资源质量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第二,随着大批农民工进城,城市生活用水急剧增加,超出了地区供水的能力范围;第三、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和工业污水也在不断增加,人类可以利用的水资源不断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在这些形势影响之下,既使大力兴建水利工程也无法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只有向资源水利侧重,重视研究和科学开发水资源,从而满足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用水需求。这种做法也顺应了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有利于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资源水利的特点

1、经济节约

资源型水利就是在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上产生的。大体上有三种途径:对现有资源的合理分配;节约用水和加强水的再利用;在水利工程的基础上合理增加淡水的供给。

2、采用新制度、新体系

与传统的水利资源管理不同,新的资源水利提出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强调资源的管理和优化,不再以工程措施为主,现在是资源优化为主要措施创建新的体制。

3、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当前,环境问题是最具焦点性的问题,资源水利的提出也得到各界的认同。提出资源水利的观点就是为了满足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强调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重要性。

四、水力资源向资源水利侧重的主要内容

1、首先要大力扭转人们对传统水利工程的观点,宣传资源水利的优点

传统的水利工程观念就是大力修建水利工程,从自然中获取人类所需要的水资源,同时也为了解决和预防洪涝灾害。我们现在要向资源水利侧重,就是为了弥补在解决洪涝灾害中造成水资源浪费的失误,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大力推进资源水利的发展进程,更加明确水利工程的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

传统的水利工程主要是解决洪涝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而资源水利主要是通过研究社会经济经济和水资源的关系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为水利事业制定一个经济合理的水利工程方案,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同时,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资源水利主要侧重于水资源的调查分析、科学开发、节约和保护来解决水资源的污染和分配不均的问题。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只是资源水利工作的一部分,而且在资源水利的工作中,对它们的要求层次更多,更加注重各个工程的科学合理性,从而使水利工程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资源水利完善了传统水利工程中的不足,对社会各部门的水资源的利用和排放进行科学的管理

相关的水利部门应该对于社会各部门的用水要进行合理计划,以解决城市用水的供不应求和无限制使用等问题。另一方面要注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适当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当前的水利工作要注意以下四点

1、水利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2、解决我们面临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要注意综合治理、统一管理,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3、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六个方面,当前要特别重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问题。

4、水利一定要认真研究经济问题,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六、如何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进程发展

资源水利是一种新观念,是在传统水利工程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深入,不断完善水利工程体制。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如何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发展进程。第一,对广大的水利工作者进行宣传教育,强化他们对资源水利的认识和了解,让他们树立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以方面推动资源水利的发展进程;第二,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以促进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工作的全面进行。对于水资源的净化要严把质量关,实行统一的管理,并且不断的完善水利工程的法律法规,实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政府应该做好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工作,转变市民用水观念。如在农业发面大力推广滴灌技术,以节约水资源。在工业方面把那些高耗水产业安排在河流下游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第四,政府要不断壮大自己的队伍,培养一批高素质水利技术人员,不断建立健全相应的水资源管理机构,从而提高水利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加强对水资源统一管理,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发展进程。

七、结语

第10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 资源水利 合理开发利用 优化配置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水利工程质量的要求也在逐步的提高,为此,我们提出了水利发展的新模式——资源水利。这种模式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后代人造福利,通过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提升水资源的利用质量,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 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必然性  

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没有了水也就无所谓人类社会。二十世纪以后,由于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水平的快速发展,从而引起水利工程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因此人们对水资源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第二,随着大批农民工进入城市高峰期的到来,使得城市生产生活用水急剧增加,超出了地区供水的能力范围;第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和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水也在不断增加,有些水资源是因为工业生产排出的废气、废物被污染,从而使人们可以利用的水资源在不断减少,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由于上述原因的出现,水资源短缺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在这种局势下,我们就算大力修建水利工程也不能解决缺水问题,水库再好也没有水,这就要求水利工作者必须要向资源水利侧重,重视研究和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从而满足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用水需求,这也顺应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具体内容  

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并不是说水利工作不再重视修建水利工程而专门去管理水资源,我们主要是通过水利工程来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我们要想做好水利工程向水资源侧重工作,就必须做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资源的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具体内容:  

2.1 大力扭转人们以前对传统水利工程的看法,宣传资源水利的优势  

传统的水利工程观念就是大力修建水利工程,从自然中获取人类所需的水资源,同时也为了解决和预防洪涝灾害问题,在处理洪涝灾害问题时我们没有考虑到把水位定的低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我们现在向资源水利侧重,就是为了弥补在解决洪涝灾害中造成水资源浪费的失误,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水资源生态平衡的目标。  

2.2 大力推进资源水利的发展进程,使得水利工程的工作对象和内容更加的详细、具体  

传统的水利工程主要是解决洪涝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而资源水利主要是通过研究社会经济和水资源的关系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为水利事业制定一个经济合理的水利工程方案,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同时,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资源水利主要侧重于水资源的调查分析、科学开发、节约和保护来解决水资源的污染和分配不均的问题。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只是资源水利工作的一部分,而且在资源水利的工作中,对它们的要求层次更多,更加注重各个工程的科学合理性,从而使水利工程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3 是资源水利完善了传统水利工程中的不足,对社会各部门的水资源的利用和排放进行科学的管理  

相关的水利部门应该对于社会各部门的用水要进行合理计划,以解决城市用水的供不应求和无限制使用等问题。另一方面要注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适当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如何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进程发展  

资源水利是一种新观念,是在传统水利工程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深入,不断完善水利工程体制。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如何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发展进程。第一,对广大的水利工作者进行宣传教育,强化他们对资源水利的认识和了解,让他们树立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以方面推动资源水利的发展进程;第二,加强对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以促进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工作的全面进行。对于水资源的净化要严把质量关,实行统一的管理,并且不

断的完善水利工程的法律法规,实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政府应该做好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工作,转变市民用水观念。如在农业发面大力推广滴灌技术,以节约水资源。在工业方面把那些高耗水产业安排在河流下游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第四,政府要不断壮大自己的队伍,培养一批高素质水利技术人员,不断建立健全相应的水资源管理机构,从而提高水利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加强对水资源统一管理,推动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发展进程。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大力倡导节约水资源,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快水利工程向资源水利侧重的发展步伐,促进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汪恕诚.实现由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的转变 做好面向21世纪中国水利这篇大文章[j].水利经济,1999,(04).  

第11篇

关键词:水利事业单位;会计改革;设想分析

一、转变思想观念,明确会计改革的指导思想

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家对水利投入逐年增加,水利职工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水利行业内部改革速度要加快,机制要改变,思想观念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要在事业单位中树立竞争的意识,这就将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提上了议事日程。

水利事业单位会计改革是整个水利事业单位转轨变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改革搞好了会推动和促进水利事业单位转轨变型下作的进行。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会计的作用就是根据国家制定的会计制度做好记帐、算帐、报帐工作,核算方式简陋,理论落后。水利事业单位是依靠国家拨款生存,为社会效益提供无偿服务的职能部门,它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按国家的规定和上级的指示运行。

现在,水利事业单位要转轨变型,会计的观念也应随之改革。会计已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工具,它还要引用会计提供的经济信息资料和其他资料,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指导、调节、参与经营管理和决策。强化经济管理工作,为提高单位的经济利益服务,就要将预算会计核算模式向企业会计核算模式转变。在实施这个转变过程中,要大胆吸收企业会计改革成功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搞好事业单位的会计改革工作,使会计工作从为上级服务的报帐型改变为经营管理型,由主要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的职能改变为主要为单位的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职能。

二、水利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主要任务

1.改革现行水利事业单位会计管理体制,按不同类型执行不同的会计制度,建立新的水利财务分类管理新机制。

2.按“一制两法”的原则,尽快修订水管单位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使其成为具有兼容公益服务和生产经营管理、核算的能完全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水管单位需求的极具水利行业特征的新制度。其修订的主要内容为:

(1)面对现实,在公益耗费补偿不可能一步金额到位的客观情况下,应制订对公益耗费补偿、亏蚀的管理和核算方法;(2)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水利工程投资结构也明显起了变化,必须正确地对待农民用积累工投向水利工程形成的农民投劳折资(和以资代劳)资本金的核算体系,并注重恢复和尊重1994年3月30日以前农民投劳资本金的权益;(3)增加有关“清算”的管理和核算内容,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水管单位经营性业务和项目出现资产重组或单位撤并等相关的经济活动的管理和账务处置;(4)按照财政部颁发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规定的财务管理形式结合水管单位的特点,修订水管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条款,借鉴西方非赢利组织的会计制度,力求使水管单位会计制度更灵活一点;(5)随着国家投资体制的改革,水管单位应接受其影响,补充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管理和相关规定,以利更规范运作“三多”的水利投资;(6)适应水利投资多元化和社会对公益支出监督意识增强的趋势,修改水管单位会计报表使之更简化,使之具备能接近西方会计报表中满足公众需要的信息。

3.适应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强化业主负责制。要在水管单位财会制度中强调、丰富和充实基本建设的资金管理和核算方法,使水管单位能以真正的业主的身份取代现行无明显产权代表性质的各级和各类水利工程建设指挥部或其他临时建设机构。

三、对改革水利事业会计制度的几点设想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水利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基本上是一种投入支出式的直线运动。随着水利改革五大体系的建立,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将发生显著的变化,具体表现在资金来源渠道多,资金使用也有多种去向,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趋向于企业的资金运动规律,这就迫使我们对现行的水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总的设想是:

(1)应遵循国际公认的会计假设与一般原则。水利事业单位不再划分为全额预算单位;差额预算单位和自收自支管理三种形式,而改为一种管理模式,制定一套通用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2)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的界定和确认,必须向国际惯例靠拢,与企业会计准则统一起来,但又有所区别,以体现预算会计的特殊性;(3)使用借贷记帐法,使会计业务处理方法更严密、科学、简便、适用,也更符合国际惯例,适应市场经济资金运动员的新要求;(4)充分反映预算会计的职能作用,促进事业单位积极创收,加强经营管理;(5)采用资本保全的原则和企业的“制造成本法”核算水利害业单位的成本;(6)规范会计科目相会计报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搞活的需要及会计体系发展的自身受求。会计科目的设置,要充分考虑预算会计自身的特点,会计报表的构成可以有“资产负匮乏”,用来反映水利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财务状况;“收入支出情况表,用来反映水利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的收支情况、结余构成;“财务状况变动表”用来反映单位在一定时期资金来源、运用及增减情况等。

四、充分发挥会计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发挥会计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就要研究筹集资金的渠道和方法,资金耗费的节约补偿方法,资金增值的分配方法以及单位内部资金运用的调度和协调方法,实现最大限度的资金增值,并发挥会计在经营管理中的决策作用,增强会计人员参与意识及自身业务素质,扩大财务人员知识面,开扩眼界,推动会计工作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第12篇

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把综合经济部门改组为宏观调控部门,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加强执法监督部门,要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水利社团在加快水利改革和促进水利事业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水利企业协会、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中国水利教育协会,中国水利文协和其他的社团,是水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水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特别是这些社团中的一批老专家,他们在行业管理、经济政策、法规研究、理论探讨、学术交流、科普宣传以及促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二、水利部社会团体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社团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统一

由于认识不统一,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多年来,水利社团一直处于管理不力的状态。有人甚至认为社团是可有可无的。本该由社团承担的一些行业协调、培训、咨询等职能均由行政部门所代行,社团难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2.社团管理体制不顺。

长期以来,水利社团管理体制不顺,职能不够明确,管理不够规范。《水利部社团管理办法》尚未颁发,诸如社团怎样开展工作,社团管理部门、业务主管部门的职责、权限都没有明确的界定。

3.社团经费困难,影响社团工作的顺利开展。

水利部社团自身创收条件很有限,尽管个别社团有一些会费收入但会费很少,经费仍十分困难。

三、对水利社团管理及其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1.提高认识,充分发挥社团的桥梁、纽带作用。

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社团的桥梁、纽带和信息功能,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业中介协调的作用。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社团这条渠道,向群众和企业宣传党、国家和部党组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社团可以将企业和社会的愿望和要求,及时地反映给政府,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2.加强领导,理顺体制,进一步加强社团工作。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社团清理整顿的精神,尽快制订出《水利部社团管理办法》。

3.社团委进一步积极主动开展工作。

(1)社团要以水利改革和发展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扩展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职能,努力成为沟通政府与社会的桥梁、纽带。

社团要围绕水利改革和发展的中心任务,努力为会员服务,为全行业服务。要主动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配合政府部门的工作,当好参谋和助手。要团结好企事业单位,进一步扩展“双向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职能,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要团结广大水利工作者,积极开展学术研讨,加强水利科技教育研究,努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要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科技交流。水利社团还要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比如思想政治、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2)社团应集中一大批学术上有造诣、技术上有专长、管理上有经验、社会上有影响的专家学者,给他们出题目,如水资源统一管理、以水养水、“五小”工程产权制度改造、水利股份制、优化水利产业结构等问题,为他们提供良好条件,使他们在理论探讨、政策研究、行业规划等方面作出更大的成绩。

4.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筹集经费。

(1)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有关单位的赞助。政府部门也应对社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社团也可寻求企业的支持和赞助,按国家规定收取中介服务费。

(2)建立水利社团活动基金、软科学研究基金。为保证水利部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建议建立水利社团活动基金,用于社团的正常活动开支。基金来源:会员单位赞助;从事业经费中拨付一部分;从水利建设基金或水利基建投资中拿出一定的投资额度投到经济效益比较好的项目,如发电、供水等项目,用其所得回报建立社团活动基金。

建议由国际合作与科技司牵头建立水利软科学研究基金。基金来源:部水利技术开发基金中安排一部分;向财政部和国家科委申请专项基金;水利建设基金或水利基建投资前期工作中安排一部分。

(3)围绕中心工作,积极开展培训、咨询等有偿服务。社团应围绕水利改革与发展的中心任务,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一些培训、咨询等有偿服务,以补充经费的不足。

(4)根据会员不同情况,收取会费。企业性会员,会费额度可适当高一些;学术性社团,因为它主要是为政

府部门和企事业,尤其是为行政部门做一些前瞻性的基础研究,自己没有钱,甚至靠行政拨款来进行研究,会

费可少收一些;公益性社团大都是为社会提供服务,一般也应少收会费。

(5)有条件的可以兴办实体。有条件的社团可以兴办与社团职能和性质相关的经济实体,这样不仅可以补充社团活动经费的不足,而且可以推动水利产业化。比如,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可以成立中国水利项目评价中心,承担建设和管理的经济评价、财务评价、社会评价、后评价等工作。中华江河体育游乐促进会拟与国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