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自媒体时代的缺点

自媒体时代的缺点

时间:2023-07-11 17:36: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自媒体时代的缺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自媒体时代的缺点

第1篇

一、自媒体新闻传播内容的冲击及影响

自媒体新闻的传播内容与传统新闻传播内容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针对传统新闻传播来说,主要以新闻报道的形式进行信息传播和新闻报道,并且不同新闻种类有所区分,所传递的新闻内容也存在差异。受众们在收集信息时信息存在单一的现象,这也是传统新闻传播内容的局现象。但是在自媒体新闻传播内容来说,新闻与新闻之间并没有较大的局限[1]。例如,在传统媒体当中,针对“生活新闻”,那么生活新闻当中所涉及到的内容一般都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想要获取最新“旅行信息、财经信息”等内容就需要转向专门的新闻频道。但是在自媒体新闻传播当中,信息之间并未设置格局。例如,某个自媒体博主,在传递“财经新闻”的过程中,可以联系人们“生活新闻内容”进行信息传递。自媒体新闻传播内容相比传统新闻传播来说,更加生动、丰富、具备内涵,并且强化了广大新闻受众的接受程度,传统新闻传播工作,应该正确认识到当前人们对于新闻的需求,适当的在新闻传播内容当中引入生动形象、易于广大群众们接受的新闻内容。将国家大事与人们实际生活相关联,深刻帮助群众们在了解国家大事的基础上,清晰认识到国家宏观政策变革与自身生活带来了联系,丰富新闻内容,奠定未来新闻事业发展的趋势。

二、自媒体新闻传播对象的冲击及影响

在信息化时展与进步的当下,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也是不断增大的。自媒体新闻传播实现了信息传播范围的拓展,新闻受众对象也不断增加,拓展了一大批新闻用户。在自媒体新闻传播的过程中,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和信息技术便可以实现新闻传播,很多用户只需要通过“手机”,便可以接收到各个领域的新闻信息[2]。但是,传统新闻传播的受众对象相对较为狭隘,若在同一时间段内,受众对象听了这一时间段的广播便无法接收同一时间段的电视新闻内容。而且传统新闻信息内容都是以“听新闻对象向未听新闻对象进行传播”,在某种意义上“听新闻对象”并不是专业媒体,导致其新闻传播的准确性无法保障。但是自媒体新闻传播形式非常灵活,广大受众对象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收看任何一个时段的新闻内容,新闻信息可以直接向受众对象进行传递,保障了信息传播的精准性。在新时代下,传统新闻传播工作必须要正确认识到自媒体新闻传播的优势,充分吸取自媒体新闻传播信息传递直接、高效的优点,结合广大群众们的基础,促进传统新闻事业向新媒体、自媒体平台领域进行传递,为传统新闻事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保障。

三、自媒体新闻传播社会舆论程度的冲击及影响

自媒体新闻传播的最大特点便是传播内容丰富、传播范围广、受众群体众多,这也是社会舆论影响的重要因素。在当前社会背景之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与工作离不开的技术基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工作方式。在此基础上信息交互更加方便,信息传输效率飞快,这也造成了新闻传播具备实时性,导致很多新闻在短时间之内便失去了价值。并且,自媒体新闻传播的规范性要求较低,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者,导致了新闻信息失真的现象。但是传统新闻信息传播工作非常严谨,并且始终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新闻传播,能够在众说纷纭的新闻热点事件当中,树立起正确的思想价值引导功能,为广大群众们拨开云雾,起到良好的社会舆论引导作用。所以,为了在自媒体时代之下,发挥出传统新闻传播的大众教化职能,传统新闻传播工作必须要在关注社会热点事件的基础上,通过传统媒体的权威性来深入分析社会热点事件并持续跟踪。保障新闻的真实性和教育性,展现出传统媒体的社会舆论影响力,把控社会舆论正确方向。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传统新闻媒体传播在自媒体、新媒体时代之下,收到了极大的冲击。想要确保传统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就应该深入分析新媒体、自媒体时代之下自媒体新闻传播的优势和缺点,在吸取自媒体新闻传播优势的基础上,规避其短处,为传统新闻媒体发展和进步带来强大的动力和根基,为传统新闻传播工作明确发展方向。

第2篇

关键词 气象信息服务;特点;传播方式;规范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 S1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3-0268-01

目前,气象服务产品日益多样化,针对性、适用性强,但服务产品的仍面临“最后一公里”的瓶颈。传统媒体和新兴的传播媒介,为打通气象信息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多种途径,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其需要的气象资讯。通过对比各种传播方式,分析其优缺点,得出合理地开发利用各种新媒体是非常有必要的。

1 气象信息产品的分类及特点

气象信息产品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公益属性产品,由气象主管机构统一向社会公众,气象部门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大喇叭、户外电子显示屏、互联网、手机短信、新媒体等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等预报产品。另一种是专业化专项型产品,由气象部门借助自身优势,结合相关行业特点,为有特定服务需求的用户量身定制的专业化气象服务产品,如为社会公众提供的生活气象指数类产品和为电力、交通运输等行业提供的专业气象信息产品等。气象信息产品普遍具有技术含量高、时效性强、易于产生效益等特点。

2 气象信息产品的传播方式

报刊、户外广告、广播、电视等为传统意义上的四大媒体,为气象信息产品的即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气象信息产品由最初制作到最终在相关媒体上,即变成了有价值的东西,广大受众可以根据产品趋利避害,合理安排生产生活,最大程度地减少浪费。传统媒体深植根于大众,受众面广。但其传播气象信息的缺点是受时空限制。报纸作为纸媒,属于空间性媒体,一旦受众和报纸在空间上分离,信息的传播就无法实现。广播和电视属于时间性媒体,受众一旦错过节目播出时间,则不能再接收到希望了解的信息[1]。

随着“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的提出,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自媒体时代的来临,气象信息的传播途径也在不断拓宽。气象部门的官方微博、官方微信、手机客户端APP等陆续推出,收听、关注、安装气象APP等的人数也在不断攀升,大有超过传统媒体之势。气象预报、预警信息、防灾小常识、科普小专栏等都是实用的内容。内容有了,若没有好的传播渠道,没有足够多的受众、粉丝,那么官微的发声也是无效的、不成功的。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官方的积极宣传运营,加上不断充实的内容,通过亲民化的气象服务内容吸引网友,俘获粉丝,粉丝群体和定制群体会越来越宠大,传播的效果也会呈几何式增长。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兴媒体充分调动了受众的积极性,实现了点对点的传播模式,让受众在互动体验中获得更深刻的认识。新兴媒体通过裂变式的信息传输方式,通过转发、关注等个性化信息定制功能,使信息达到一传十、十传百的传播效果,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2]。

传统媒体的一点对多点的传播以及新兴媒体的多点对多点的传播,二者融合发展,非常有利于预报、预警信息的即时共享。官方,媒体助力,多方传播,可将气象信息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有效解决。

3 各类气象信息产品规范管理方法

自媒体时代,信息和传播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需相关部门的审核,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者和传播者。可以预见,将来开发利用气象共享资源产品的企业和用户越来越多,在充分释放个人声音的同时,势必也会让一些不实信息甚至与官方相悖的信息蔓延传播。倘若不对此加以约束,势必会造成公众的恐慌和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从源头上规范面向社会公众的气象预报显得尤为重要。《气象预报与传播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26号)作了明确规定: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由官方统一向社会,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社会气象预报。鼓励媒体和单位传播气象预报,媒体和单位传播气象预报应当使用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提供的最新气象预报,并注明气象预报的气象台名称和时间,不得自行更改气象预报的内容和结论[3]。气象主管机构要引导舆论,加强气象预报与传播的事中、事后监管,媒体要坚守职业操守。官方和媒体形成合力,提早防范不实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的蔓延、传播[4]。

4 结语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会形成“1+1>2”的传播效果,二者相得益彰。官方和媒体单位遵循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的权限和流程,借助“互联网+平台”,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大喇叭、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等各种手段和渠道,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多管齐下,气象信息的“最后一公里”将不再存在盲区。

5 参考文献

[1] 信欣.媒介融合背景下气象信息的传播[J].商情,2009(50):73-74.

[2] 李福春,阿杰.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及走向[J].西部广播电视,2012(1):88-92.

第3篇

关键词 自媒体 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 党建工作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College Grassroots Students Party Branch Construction in Media Age

CHANG Wenhui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4)

Abstract The advent of grassroots media age for college students branch building opened up new areas, and improved the students party's interest in learning, grassroots college student branch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this favorable opportunity to continue to improve branch building, so to become party building work from the media new platform, with the traditional building activities together better for the college student branch of the grass-roots work services.

Key words media; college grassroot students Party Branch; the work of Party building

1 当代青年大学生是“自媒体时代”的引领先锋

自媒体时代传播载体多样化,以微博为例,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年1月),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量暴增,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2010年的6311万迅速增长到2.5亿,较上一年增长了296.0%,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8.7%。手机微博的应用也成为亮点,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上升至了38.5%。《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表明,年轻、学历高的人群是微博的核心用户群体,其中大学专科或以上学历的比例为81.7%。另外,相关的抽样调查表明,在校大学生中,使用微博的比例为75%,所占比例较大,微博已经成为很多大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①

除了微博,微信、论坛、MSN等形式也是受到广大青年学生的追捧,使用率极其高。“自媒体”自身的传播特点与大学生需求极其吻合,这也是“自媒体”赢得大学生群体的重要原因。大学生追求自由、张扬个性,希望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并渴望引起圈内人的关注,得到小范围共鸣。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对外界事物感兴趣的同时也非常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希望随时记录自己的心情,及时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希望自己的信息能够让特定的人群接收,在小群体中分享自己的点点滴滴,而“自媒体”恰好给了大学生这样的交流平台,使这种想法成为现实。“自媒体”的成本较低,基本的通讯套餐、特定的上网流量、一部手机完全可以达到“自媒体”的使用要求,这也使无高消费能力的大学生更愿意接受和使用。

2 “自媒体时代”开辟了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新阵地

2.1 “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为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建设开辟了更广阔的互动交流阵地

目前,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的互动交流大部分还是以座谈形式为主,这种“教室座谈”的形式无疑有其特殊的优势,学生党员相对集中,出勤率可控,面对面的形式能够使交流更加深入,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神态等获得更多的信息。但这样的方式也受到时间、空间和参与人员的限制。而在自媒体时代下,互动交流就变得更加具有时效性、内容也更加宽泛,能够借助的外界力量也就更大。学生党支部可以根据理论学习、社会政治热点学习等内容为支部学生党员推荐有代表性的博客、微博等,为学生党员提供更广阔的互动交流阵地。在党的十召开之前,央视网微博和央视网博客联合推出“喜迎十,微博·博客晒变化”活动,大家可以通过微博和博客展示自己家乡、自己身边的喜人变化,央视微博粉丝已经达到42139人。另外,学生党员可以通过自媒体与所在党支部的支部书记、学校相关老师进行自由沟通,交流思想。例如,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盛连喜开通的微博在长春市微博人气关注榜上排名第七位。 2010年6月1日,他写下这样一条微博:

我在想个事情,你们可以参与意见:您心目中的好学生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您心目中的好教师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您心目中的好大学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此博一出,上百学生跟帖。随后,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心目中的好大学是这个样子的:有人物——学生和社会敬仰的大师或教育家;有故事——大学自身深邃的文化积淀;有空间——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有代表——被社会认同的一批优秀学生。

盛连喜说,之所以要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就是要告诉他们,来到大学学习,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我思考,在充足的空间内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②

盛连喜的微博拉近了他与学生的距离,增强了师生党员的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2 “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为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建设拓展了更广泛的民主生活阵地

民主生活会是指党员领导干部召开的旨(下转第157页)(上接第106页)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组织活动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学生党支部建设更应该重视民主生活会制度,充分发挥民主生活会对学生党员的教育作用。但是,目前一些高校学生党支部出现民主生活会质量不高、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民主生活会形式单一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对此,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应充分利用自媒体,探索民主生活会新形式,促进交流的深入性,学生党支部书记、教师党员、党总支、党委书记等个人可以通过自媒体与广大党员同学进行交流。例如,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盛连喜还在微博中与学生交流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

盛连喜经常发表自己对于学校管理、建设以及发展的一些看法,去外地学习的见闻和收获他也乐于与学生分享。

有东北师大的学生在微博上给盛连喜留言,反映学校食堂饭菜质量有问题。当天,他就给反映情况的同学留言:食堂问题最近反映得较多。我将在本周专门开会研究。对不起啦。

涉及到食堂涨价的反映,盛连喜也给予了回复:是涨价啦!目前看不光是咱学校一家的事。幅度正在比较。

9月8日,他留言:关于我校食堂伙食涨价的事,我最近搞了点调研。明天就召开相关部门座谈会做具体研究,特告知同学们。

9月12日:价格降回来是对的,前一段的关键是没有指导价,二楼调价太随便,这次是调价要有依据。所以可以放心。 ④

2.3 “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增强了党团建设的互动性,促进了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全面培养

目前,一些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党建与团建脱节,党建无法带动团建,团建也不能很好地促进党建,这就存在了断层现象,影响了党员整体素质的提升,也使学生党员队伍发展不完善,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薄弱。自媒体时代,党支部与团支部可以增强交流,建立共建体系,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全面培养。

2.4 “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弥补了高校基层学生党支部工作中“重发展、轻教育,后劲不足”的缺点,加强了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监督

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中“重发展、轻教育,后劲不足”的现象普通存在,由于高校学生数量庞大,入党积极性高但政治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党员发展工作任务重、要求高、时间紧,这就使党支部工作的重点往往都集中在发展阶段,对正式党员、预备党员的培养和管理不足,使得党支部发展“无后劲”。自媒体可以通过灵活的形式,凝聚党员,增强党员学习实践能力,加强党员管理,时刻对学生党员进行全员、全方面监督,提高学生党员素质。

注释

第4篇

关键词:自媒体信息人力资源管理

当今世界,自媒体以其平民化、自主化、普泛化的独有特性,通过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迅速成为公民个体参与社会活动的主要媒体,尤其对年轻人而言,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的自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主要的社交信息传播媒介。人力资源是一个组织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要使这一关键因素扬长避短,发挥最大的效应。自媒体凸显的是个体的特性,这种特性往往没有特定的目的和规律,而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的是组织的团队性,往往具有明确的目的和可循的规律。因此,自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既是助力,更是挑战。

一、自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

(一)传播主体的多样性。社会上的任何一个人,只要具备一定的能力,都可以成为自媒体的传播主体。这人可能是一个教师、一个医生、一个出租车司机等等,他们自主地在自己的“媒体”上“想说就说”,每个人都可以利用互联网来传递自己生活的阴晴圆缺,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

(二)传播内容的广泛性。由于传播主体的多样性,所以导致传播内容是广泛的。传播主体来自社会各个行业、各个地区,他们的文化水平、价值观念、生活环境等等的不同,都使得他们传递的信息千差万别,你会看到一个包罗万象的自媒体。

(三)传播速度的快捷性。速度是信息传播的关键要素,比如新闻,时效性是吸引受众的重要手段。自媒体信息传播速度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要更加快捷。自媒体的传播完全突破了传统传播的方式,传统媒体的传播需要新闻记者赶到现场进行采访后才能传播,但是在自媒体时代里,在新闻记者还没有获得爆料之前,亲眼看到、听到的网友就通过自媒体渠道对事件进行了传播,等到新闻记者收到信息赶到现场时,新闻事件已经在全网传得沸沸扬扬。

(四)传播手段的简易性。对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而言,媒体运作无疑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它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去维系。但是,对于自媒体而言,一部手机或一台电脑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一些社交软件、手机APP,以及像新浪博客、优酷播客等所有提供自媒体的网站上,用户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注册申请,根据服务商提供的网络空间和可选的模版,就可以利用版面管理工具,在网络上文字、音乐、图片、视频等信息,创建属于自己的“媒体”,传递自己想要传播的信息。虽然也需要付出一定的费用和精力,但对于个人来说,还是可以承受的。

(五)信息传播缺乏把关。传统媒体和大众媒体往往具有严格的把关程序,这些把关人会把一些错误信息和不良信息尽量规避,从而使信息传播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主流意识。而自媒体的信息传播没有把关人这一过程,信息的传播全凭传播主体的自律和自身素质。因此自媒体上传播的信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传者不负责任,受者缺乏判断,往往会导致错误信息和不良信息在自媒体环境下快速传播。

二、自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普及和经济的发展,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成为大多数人的必备,这些产品的广泛使用加速了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注重用手机获取信息,而这就带动了企业关注自媒体平台的作用,通过自媒体各类招聘信息,建立与大众沟通交流的新渠道,这给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影响。

(一)改变传统观念,融入时代潮流人们对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刻板印象是严肃、严格、严谨的管理体系,它与人力资源这一特殊群体处于管理和被管理的位置,更强调一种主观调配、管理和引导。具有较大的权威性和神秘性。人力资源不同于其他物质资源,物质资源没有自我意识,没有发展需求,它们的作用是可预测的,它们发挥作用的过程也是稳定的。而人力资源价值的实现,有比较复杂的前提要求,作用的发挥也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在自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冲击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过去的人们由于信息比较闭塞,思想比较单一,服从观念较强。因此,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加强调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将人力资源这一特殊资源等同于普通物质资源,忽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服务意识不强。在自媒体环境下,人们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即使这些信息未必完全正确,也会使得人们的思维意识越来越活跃,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强,他们不再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指令一味服从,而是会更多地考虑自我的需求,他们很轻易的可以通过自媒体明确的或暗示性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观点,并且由于自媒体传播速度极快,从而迅速形成巨大的反应,这些意见或观点往往不是很正确或者很全面,经常是道听途说、脑洞大开的产物。这就使得人力资源管理者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主要从组织和管理方面考虑,而是要改变传统观念,将人力资源个体的实际需求同组织发展的愿景目标结合起来,由以管理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服务、激励和引导为主,从而调动人力资源个体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意识到,组织与个人是一体两面的,虽然有一定的矛盾冲突,但这只是人民内部矛盾,更重要的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比如,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组织和个人对于招聘方式的观念,逐步开始迈向以自媒体为主体的新时代。从组织角度来看,在采用传统招聘方式的同时,自媒体的使用为组织招聘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颠覆了招聘刻板严肃的形象,使得招聘也可以变得有趣和时尚起来,如创建组织自己的公众号,定期有关企业文化、形象、工作等方面的资讯,以轻快简单的方式向众人介绍企业及企业需求。从个人角度看,以前求职者普遍认同的求职方式是参加招聘会、投递简历,而自媒体时代对人力资源招聘方式带来的改变可以让求职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组织的需求并同组织建立联系。组织与个人都在自媒体时代潮流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发展方式,这种和谐符合了当今社会对于时间和效率的要求,具备无限的发展潜力。

(二)创新技术应用,提高工作效率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就是指为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组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通过不断地获得人力资源,对所获得的人力资源进行整合、调控及开发,并给予他们报偿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者们要想更好地开展工作,以达到组织的目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是其重要的组织部分,如何利用自媒体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者们的一项重要课题。虽然相对于大众传播工具,自媒体信息传播对组织而言具有很多局限性,但是如果利用得当,也可以成为强有力的手段。使用自媒体进行信息传播,会让人力资源主体觉得人力资源管理者更加贴近他们,而不是高高在上或距离较远。自媒体以微信、微博等新兴方式代替传统纸质传播,人力资源管理者只需将信息公示到指定服务器上,便会有用户阅读、分享,传播效果大大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者利用议程设置理论,将组织要强调的信息在组织传播的主要媒体和自媒体上同时,主要媒体的权威性和自媒体的亲切感,会使人们对信息发自内心的信任并执行,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越来越多的信息可以通过自媒体方式传播,且传播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做到趣味性与实用性兼备,如“企业培训网”CEO李毅先生成功推出“企业培训网”APP,提供有效系统的培训咨询服务,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浏览信息,进行学习。此外,许多企业也建立了自己内部的员工培训APP,如富士康云端自主学习、海尔冰博士APP、培伴APP、飞课移动学习APP、培训小e手机版等,这些APP能够为员工提供一个全新的信息接收方式,既能够避免枯燥无聊,又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一举多得。自媒体的应用在为组织带来利润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各类人力资源管理APP开发公司带动了软件的升级换代,如今,APP开发功能能够满足人力资源管理人事管理、招聘、培训、考勤、绩效等众多需求,比如在人事管理方面,可以实现人事调动、合同管理、奖惩管理、离职管理、复职管理、职称评定、人事档案管理等众多功能;在绩效考核方面,可以实现对员工的各种考核,如月考核、季考核等,考核结束可立刻得到分析和结果,考核项目可自定义,做到全程无纸化,为组织节省资源。这些都能够极大满足组织的需求。广州APP开发公司别样网络研究发现,采用高级员工管理分析APP软件的企业能够显著提高利润,提高客户满意度、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可以准确、及时地了解企业人力资源变化趋势和绩效情况。

(三)提高素质要求,保持组织活力自媒体的广泛应用和自媒体信息传播的独特性,对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在综合素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但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有过硬的人格品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基本的工作能力、健全的心理素质,还应当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媒介接触素养、舆情管理能力和危机公关能力等。自媒体涵盖的信息可以很单一,也可以很广泛,例如,微信公众平台可以用于专门招聘信息,也可以涵盖组织形象宣传、工作内容介绍、趣闻轶事、各类小贴士等方方面面,给予关注者更多细节方面的信息,扩大组织的宣传力。自媒体可以针对特定组织,也可以涵盖各类组织,现在较为流行的APP如“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能够集多种优势资源于一体,提供网络招聘、招聘猎头、培训测评和人事外包在内的多种人力资源服务,人们可以方便快捷的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相关信息。这些都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理念,工作更加认真,服务更加到位,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本着认识人、尊重人、开发人、激励人的观念,把人看成一种重要资源来管理,当作一种资本来开发利用。同时,人力资源管理者在使用自媒体的时候,无论是工作还是传播私人信息,都应当要具有高度的敏锐性和辨别力,因为在别人看来,你的一举一动都已经打上了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烙印,代表的都是组织,哪怕是你的私人信息跟工作没有任何关系,也会被关注者结合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政策方针加以解读,从而造成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又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当针对自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作出快速反应,消除不良影响。

三、利用自媒体信息传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自媒体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在一定时期的趋势,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当要正确对待,并善加利用自媒体,使之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快更好地为组织目标服务。

(一)正确对待自媒体的信息传播一位政府新闻工作的老领导曾经说过:“媒体不是你的部下,也不是你的敌人,而是你的朋友,不过这个朋友是带有挑战性的。”传统媒体如此,自媒体更是如此。由于自媒体的草根性特点,往往有些人力资源管理者将其视为“民间自发组织媒体”,是不经过把关的、有噪音的信息传播渠道,认为自媒体传播的很多信息不准确,或不予重视。然而,根据中国社科院2012年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报告显示,城市居民最信任的媒体依次是电视和报纸,网络排第三。但30岁以下年轻人更信任网络,如果发生某一事件,在开通了微博的人中,44.4%的人更相信微博上的信息,比信任新闻联播的38.7%略高。自媒体传播的威力不可小觑,比如雷阳事件、女教师因癌症被辞退、辱母杀人案等信息在自媒体平台上的快速传播,在社会上引起了公众们的极大关注,并对涉及到的有关政府部门、学校、个人等,都造成了极大地影响。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对自媒体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要深入研究自媒体的特点,不能因为它的草根性而忽视它的强大影响力。同样,也不能盲目随波逐流,不加判断地轻信自媒体上传播的信息,并且以讹传讹。自媒体就只是一个工具,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掌握它的人们。

(二)善于利用自媒体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发展到今天,自媒体的使用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当顺应趋势,转变观念,善用自媒体,争取主动。要重视并研究自媒体平民化、普泛化、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等特点,善于利用自媒体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服务内容,引导人力资源管理主体的思想和行为,提高工作效率,达到组织目标。在自媒体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招聘人才、人事管理、人员调配、绩效考核、职称评审、薪酬保险等各个方面,都产生重要影响,并使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比如手机微站,在宣传组织人才政策、招揽人才等方面,比组织官方网站,更加具有主动性和互动性,手机微站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QQ等社交网络进行主动传播,而不是被动等人来看。微信圈、QQ群的建立,使得信息的传播随时随地,24小时不间断,一些紧急事务可以不会耽搁。并且由于这些网络社区成员彼此熟悉或者信任,对于好友的信息经常会不遗余力的进行推荐。同时,会针对好友的需求,主动寻找信息,并进行定点推送。这就使得自媒体上信息的传播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这一点在组织招聘信息的传播中,体现得更为明显。一些系统软件,如人员培训移动客户终端,设计得非常人性化,既有完备的课程体系,也有生动有趣的参与活动,使得受训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大大提高,不再是被动去听,而是主动要学,培训效率自然提高。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由于工作条件和观念所限,人力资源管理的侧重点是组织的管理层,而对于组织普通员工的管理则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只重视中高层管理忽视基层管理的体制,直接影响着组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情绪,导致组织公信力有所下降,不利于组织的健康运营和稳定发展。在自媒体环境中,人力资源管理整体的工作架构已经逐渐出现了改变。自媒体信息传播具备了自我传播、个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众多优点,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又规避了它们的缺点。比如利用自媒体进行个体传播,既有面对面交流的效果,又避免了一些面对面的尴尬。人力资源管理者只要善加利用自媒体,主动公开可以公开的信息,增加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调动员工参与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交流,拉近与员工的距离,积极接受员工的监督,接纳员工的建议和意见,就一定可以不断提高组织的公信力,培养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从而实现组织目标。

(三)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在组织的管理活动中,专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对组织目标达成以及战略实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日益白热化的人才竞争,组织如何在自媒体时代更好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已成为现代管理的核心内容。在自媒体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形式和内容发生变化的同时,他们的素质结构也会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知识结构、能力素质和职业精神等方面的变化尤为明显。从面对面招聘到网站招聘,再到现在最为普遍的微信、微博等方式的自媒体方式招聘,人才挖掘方式的变化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不断的提出新要求。在这种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想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的充实自身的综合素质,就要通过专业培训等方式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素质,学习先进的自媒体传媒方式的同时,以自媒体传播的方式为人力资源管理者提供可以双向交流的平台,促进人力资源管理者之间有效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帮助人力资源管理者提高相应的知识结构素质和实践能力,最终达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整体综合素质的目的。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组织文化建设中的自媒体文化的建设。人力资源管理者素质的形成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组织可以通过加强自媒体企业文化的建设,营造学习氛围,倡导人们进行自我发展和自主学习,从而推动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提升。

总之,自媒体时代的飞速发展,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能力,才能充分利用自媒体时代的各类资源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潮流的变化,为组织发掘优秀人才。在自媒体环境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扩展知识面、完善自身体系,行业人员要做好从传统向现代网络方式的转变,紧跟时代潮流,去了解、使用新科技新思维。当前信息传播速度之快令人惊叹,但如何正确运用新媒体,如何通过高速信息传播创造高效益仍是我们该考虑和突破的问题,在掌控和利用信息传播方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仍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柳格,周伯鼎.浅析自媒体下的企业人力资源招聘[J].经贸实践,2015(8).

[2]李颖.我国企业培训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6.

[3]金静,赵学清.由微博看自媒体的信息传播与管理[J].社科纵横,2014(8):55-57.

第5篇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大专院校就业价值取向;学校;社会

引言

大专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上,与普通高校有着明显区别。它更注重实际应用,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出实用型、技术型人才,能够投身到社会和国家建设中。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加上互联网的普及,个人活跃的平台更多,这就导致很多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容易改变。而且,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必须深入研究,尽快找到解决方法。

一、大专院校就业价值取向中存在的问题

1.过于注重自我。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期,与过去的体制相比,社会逐渐对个人利益予以肯定。大专教育便是在此背景下发展起来,学生很容易受到影响,崇尚自由,追求解放,太过注重自我,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甚至不惜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部分大专生缺乏服务奉献精神,缺少团队合作精神,往往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在遇到利益纠纷时,只顾维护自身利益,保护自己的主角地位,而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2.道德素质弱化。道德素养关系着一个人的形象和品格,但是在实际物质利益面前,部分大专生的道德素质逐渐弱化。他们不太注重职业道德,更关注的是自己能获得多少经济利益。思想太过偏激,比如发生老人摔倒反而讹诈的新闻后,就全盘否决了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甚至对社会人抱有偏见,显然不适合在职场生存。没有真正意识到职业道德在就业中的作用,比如出现随意毁约、弄虚作假等行为,以至于就业更加困难。

3.观念态度消极。部分大专学生在就业时表现消极,态度不够端正。当被拒绝后,不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反而为自己的失败找各种借口,把责任归于社会和他人,很少反思自省。以至于在下一次就业时,之前的缺点依旧没有改正,很可能仍得不到重用。也有学生失败后一蹶不振,非常灰心,对现实世界充满了绝望,甚至不敢面对现实,整日沉浸在网络游戏中。

4.心理素质较差。因为从小在学校环境中成长,缺少生活历练,没有遭遇过重大挫折,就业时一旦被拒绝,会埋下心理阴影,变得自卑怯懦。或者不能准确定位自身,对自己期望太高,各方面都太理想化,就业后发现现实社会与自己所想差距太大而无法接受。也有学生会对就业产生恐惧心理,不敢表现自己,以至于被拒绝。就业失败后,情绪失控,不能良好地进行自我调节,出现多种心理问题。

二、大专院校就业价值取向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方面。首先是市场经济制度的转变,使得职业价值观发生了明显变化,各个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很多人都开始重视个人利益。而且,原来的利益分配秩序被打破,加上西方思想文化的涌入,对我国传统的文化和思想观念形成了巨大冲击,包括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一些糟粕,流入校园,改变了大专生的价值观。自媒体时代,互联网技术相当发达,多数大专生每天都要上网,在各种信息的影响下,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使得主流价值观受到波及。

2.学校方面。大专院校的重点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就很容易忽略人文素质,技能固然重要,但首先得学会做人。而很多大专院校在此方面做的不够好,总是把专业课划入重点范围,人文类课程却不断减少,造成了学生文化、伦理等方面的短板。再开展德育教育过程中,呈现出功利化的倾向,而且内容不切合实际,实施途径也有所欠缺。

3.个人方面。个人能力和综合素养非常关键,然而对于不少大专生而言,存在眼高手低、道德素质低下的情况。眼界狭隘,态度狂傲,自以为掌握了一点技能就到处炫耀,实则还达不到用人单位的标准。由于道德素质较低,极易出现极端个人主义,对待就业的态度很不稳定。

4.家庭方面。家庭教育程度不高,难以接受新事物,农村家庭体现更为明显,家长的文化程度偏低,不会使用互联网,观念依旧还停滞于改革开放前,与孩子很难达成一致。也有些家长自身言行不一,更是对学生起到了错误的示范作用。

三、如何解决自媒体大专院校就业价值取向中的问题

1.优化当前社会环境。在当前自媒体时代,大的社会环境对大专生就业的影响不容忽视,必须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就业价值观,缓解大专生就业难现象。社会用人单位对优秀人才非常渴求,应聘标准也各不相同,比如看重学历,看重实践经验,看重人际交往能力等。但有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单位,招聘信息不够透明,很多学生无法明确地了解岗位,一旦应聘失败,会对其就业信心形成打击,同时对企业形象也不利。所以,企业要树立长远目光,提高信息透明度,明确规定用人需求,要有培养内部人才的意识,给学生提供个就业机会。

2.完善学校教育体制。学校是大专生成长学习的主场,教育水平极为关键,直接关系到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以及是否能够成才,应当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体制。首先,科学引导,帮助学生转变就业价值观。针对个人主义过于泛滥的现象,学校应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强化集体意识,不能为了一己之私而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改变大学生眼高手低、一步到位的思想,市场竞争激烈,学生应先就业,积累工作经验,把握社会运行规律,随着阅历积累,再考虑择业问题。引导学生认清实际,合理规划个人职业生涯。其次,进行改革,加强大专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建设。在校期间,除了学习专业课程,还应增设就业指导课。成立专业教师队伍,展开市场调查,总结出近些年的市场用人规律和发展趋势,令学生了解就业形势,能够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调整学习目标。创新教学模式,加强与当地企业合作,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尽量使学生在毕业前就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同时还应加强大专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心理辅导课,建立心理咨询室,为大专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使学生变得坚强自信,帮助学生树立越挫越勇、理性对待就业的意识。部分大专生更愿意等待分配工作,显然在市场环境下不太现实。而且自媒体时代,社会越来越开放,各种新兴行业崛起,大学生不能消极被动,而应转变观念,积极投身于自主创业中,敢于主动接受社会考验。此外,加强道德教育。对大专生而言,道德素养和专业技能同等重要。诚信是做人之本,也是社会良好发展的基本准则。学校可结合实际案例加以说明,敦促学生讲诚信,并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切不可因为不守诚信而触犯法律。

3.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大专生已经成人,应该学会独立思考,对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可以借鉴参考别人的意见,但不能处处依赖他人。比如过于依赖网络,但网络具有虚拟性,信息可能造假,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国内多数学生的学费都是家庭供给,毕业后找工作希望能攀扯关系,选择职业岗位时并不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反而是靠感觉。总结起来,学生缺乏自主、自信。就业问题,关键还在自己。在校期间,学生应该树立大局观,多为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遇到不懂处,可向教师咨询,或者在网上询问专业人士。了解就业形势,对所学专业的就业情况和发展潜力进行研究评估,准确定位自己。在学习方面,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打好基础。理论是对整个专业进行的系统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分类,并用于指导实践。多与学生、老师交流,经常参加实践活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培养合作精神。树立明确的目标,清晰规划未来道路,减少学习和就业中的盲目。

4.家庭学校社会联合。从前面分析中可看出,影响大专院校大学生就业取向的因素,涉及学校、社会和家庭多方面,其间应当互相配合,为学生就业提供一股支持鼓励的正能量。当前的大专生多是95后,很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与家长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容易产生代沟。比如,很多家长更希望孩子找个稳定工作,拿固定工资,而学生却期盼自己出去闯荡。面对这些情况,双方应当尽量妥协,家长要转变陈旧的意识,跟紧时代潮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对其行为予以理解和支持。而学生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尽可能地以温和的方式解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毕竟走向社会,应当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四、结束语

大专院校担负着为社会输出实用型人才的重任,在自媒体时代,为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科学就业,需予以指导,规范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因为影响因素涉及多方面,学校在完善素质教育体系的同时,还应联合家庭、社会,学生自身也要努力,坚持正确的就业价值观,解决自身就业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集梅.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嬗变及引导[J].继续教育研究,2016,24(2):110-112.

[2]段伟斌.新兴媒体价值取向对90后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第6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新媒体营销;市场竞争

最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我国的媒体不断实现发展和进步,新媒体方式快速的深入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影响着人们大的日常生活方式及消费模式。和传统的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如网站、手机终端APP、微信、微博、QQ等有着更加快捷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同时有着更加精准的客户群,人们更加习惯使用手机或者电脑进行网上购物和消费,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天下大事,能够快速的进行货比三家,因此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企业的市场营销需要更加科学化、具体化、个性化等。

一、新媒体及其特征分析

新媒体最早出现在美国,这一概念是一个相对动态的概念,是和传统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区别的,主要依赖现代化的数学及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如通过无线通信网、宽带网络、互联网、卫星等方式,借助电脑、手机、IPAD等用户终端,实现实时快速、便捷的视频、文字、图片、语音等多种数字化信息的传输及娱乐的功能,是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和手段。如现在的各大网站、各种用途的APP软件、微信、微博、QQ、快手等等,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方便化、普及化,表现出新的特征,主要有:

1.在获取信息方面公众由原先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信息的主动获取和参与

在新的媒体时代,公众通过多种新媒体手段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参与机会。不仅可以结合组传统媒体获得所需的信息,但是传统的信息获取是一种单方向的,无法实现信息的互动,而在新媒体时代,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尤其是QQ、微博、微信等方式在信息接受后能够对信息进行评价,讲出自己的意见及建议,实现了公众信息交流互动,如近年来很多网络信息会得到迅速传播,而一些事件会得到更大范围的关注,推动了这些事件的处理效率,提高了事件处理的人性化及效率化。

2.新媒体在内容方面更加碎片化,更加具有针对性

在传统媒体时代,传统的媒体使得媒体受众存在范围广、针对性差等缺点。而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更加碎片化,一些手机视频等能够很迅速的将一些新闻媒体事件借助微信、微博、qq等新的传播平台迅速传播,引起广泛关注,甚至成为人人都在关注的重大事件,体现出的传播性、宣传性、针对性更强,而且这些信息的者会根据受众及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提供具有较强针对性信息内容,打破了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滞后性等缺点。

3.新媒体在信息内容方面更加具有随机性

传统媒体所的信息内容基本都被进行了多层次的筛选,因此受众所接受到的信息都是经过了层次筛选的内容。而新媒体时代,信息内容不仅有媒体方面的参与,同时还有受众方面的信息参与,受众表现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创造者,受众可以随时随地的将自己看到的内容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借助网站、论坛、微信、微博、QQ等这些新的传播方式进行迅速的和传播,因此在内容方面更加具有随机性,不在受制于传统的制度、格式及内容方面的要求,体现出更强的自主性,受众能够根据自己需求进行自由创建,交流范围更广,具有较强的个性化。比如目前大众就可以快速的使用微信,随时随地来自己拍摄的图片、视频等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朋友圈进行分享,实现快速互动,有着很强的个人特征。

二、新媒体在市场营销活动中的作用

1.传播速度更快,信息范围更广

尤其是进入自媒体时代后,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更加快捷和方便,人们更习惯使用手机来进行网上购物,网上付款等,而商家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来及时的相关的营销信息,通过自媒体平台提供销售的针对性,建立其自己的消费群体,因此能够更好的实行针对性较强的销售目标,从而更好推动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

2.应用新媒体开展市场营销,成本低效果好

新媒体时代能够提高销售活动的针对性,能够对公众进行更加细致的分类,为企业实施精准的市场营销活动提供条件。和传统媒体相比,针对性更强,精准性得到有效提高,而借助网络所需的成本则更低,分类营销针对性越来越强,满足用户的个性化消费需求。

3.提供了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

随着网络的普及,智能手机及智能电视、互联网、微信等被广泛应用,使得企业借助新媒体实施市场营销有了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如现在的青少年群体、上班群体、中老年群体等,新媒体在不同的消费群体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借助新媒体可以对用户信息开展分类汇总,根据用户的需求和消费喜好,开发潜在的客户。

4.新媒体能够为企业市场营销提供新的平台

借助新的媒体平台,企业可以更好的实施网络推广、广告植入等,为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提供新的传播平台,扩大商品的宣传范围,促进产品宣传的有效性和时效性。而且,借助一些门户网站及搜索引擎能够进行广告的定制,同时根据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等定制所需的关键词,从而提高商品被检索的针对性,从而有效的促进商品的销售。

5.新媒体推动了企业市场营销手段的创新

传统销售中,企业是一种主导的宣传,企业在生产方面自己决定产品的款式、型号等,而客户仅仅是消费者,二者不存在沟通和互动,营销宣传方面,主要是电视广告等单一的方式,消费者在产品的选择方面是被动的接受模式。但在新媒体时代,消费者所能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机会增加,消费者更加具有产品的选择和主动权。在这种状况下,企业需要积极传统的营销思维和方式,在实现和消费者互动体验的条件下,提高产品销售的精准线,根据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开展针对性的生产,使得生产活动和消费者消费更加具有互动性,企业能够更好了解客户的需求,实现个性化的生产。

三、新媒体背景下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1.更新市场营销理念,积极主动的占领市场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以及市场竞争激励程度的加深,消费者可以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励。因此在新媒体出现的状态下,企业需要积极利用新媒体来更好的促进企业市场营销方式的改变,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变被动营销为主动营销,以消费者为销售的核心,满足消费者的不同消费需求,跟上消费者消费的变化发展,生产不同类型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从而跟上消费者消费需求变化发展的步伐,从而更好的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2.完善和丰富新媒体营销平台

根据目前新媒体的发展状况,企业的市场营销可以围绕下面几个方向来开展市场营销活动。

首先,开辟网络市场营销渠道。在当今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其功能和发展速度之快很难想象。网络信息化已经成为人们当今时展的主旋律,是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必备工具。因此企业要积极利用网络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如借助自己的企业网站进行企业的推广活动。网站是一个企业在当今时代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展示门户,很多客户都会首先查找企业的门户网站,来查看企业的营销状况,企业网站建设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在客户中的形象及地位。因此企业需要做好网站建设,及时的更新企业的最新发展信息,加强产品的信息及宣传工作,从而更好的方便消费者借助网站来了解企业的相关营销情况,提高营销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另外还可以借助网络进行消费者需求调查,为企业开展市场营销及产品生产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其次,可以开拓手机平台来推动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当前在新媒体发展中手机的使用数量已经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人们可以通过无线信息通信网络实现随时随地的上网、聊天、购物等,使得传统的消费模式得到彻底性的改变,企业需要广阔开发用户手机消费模式,开展手机营销,使得企业的营销更加接近用户,建立全新的营销平台,提高目标客户的精准性销售,同时借助手机为客户提供更加快捷的信息服务,推动和用户之间的信息互动,提高用户的参与热情。

三是通过移动电视及户外新媒体等形式开展市场营销。将网络与电视结合,让这个传统的媒体显示出新的营销优势。网络电视的优点就是传播的内容具有强制性,消费者接受它的信息是没有选择性的,无论你想不想看你都得接受。另外,现在的户外媒体广告、车站地铁广告、电梯广告、滚动显示屏等都是很好的新媒体营销形式。

3.根据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步伐,不断创新营销模式

在新媒w时代,消费者在需求方面不仅停留在简单的产品或服务方面,更加重视的是体验式的消费,重视消费体验。为了更好的为用户提供体验式消费,企业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提供一个开放的、仿真的虚拟平台,使得用户能够自由的参与到产品的销售中,提高营销效果。例如,对于衣服的虚拟穿戴服务,企业可以建立一个虚拟的穿戴平台,让用户通过互联网平台就可以实行自由搭配,从而更好的选择适合自己的衣服。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满足消费的选择欲望,同时有着更高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在新媒体时代由于各类信息的复杂和广泛,垃圾短信的层出不穷使得消费者产生反感情绪。而借助植入式广告则可以很好的把广告融入相关的故事情节或者游戏当中,使得用户不会产生反感情绪,并提高品牌效应。

4.打造企业品牌,建立营销危机公关机制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能不能成功其关键在于企业能够正确合理的处理存在的各种危机。而网络化的发展使得信息的获取更加快速和便捷,消费者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获得企业的相关信息,使得企业处理危机的时间大大缩短。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有必要建立针对新媒体时代的危机营销公关机制,从而更好的维护及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创建企业独有的品牌。首先,要开发和丰富口碑营销策略和技术,加强企业品牌和形象创造;其次,要建立信息的及时检测和预警机制,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企业相关的各种信息,并建立及时的应对机制,及时消除这些危机。再次,需要构建有效的危机管控机制,机提高企业的服务态度质量和水平,提高沟通和交流能力,加强在网络媒体方面的信息引导和传播能力,从而更好的引导用户及受众的正面观点,引导正能量,避免信息轰炸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多种媒体手段及时有效的实现和消费者的畅通交流,避免企业品牌迅速滑入谷底。完善事后品牌及形象的重建工作机制,正确处理一些危机事件,加强媒体展示和企业正方面的宣传,从而更好的恢复企业的品牌形象。

总之,在新媒体发展时代下,企业在营销方面要及时转变营销观念和营销方式,丰富营销手段及方法,以消费者为核心,引入先进的营销理念及手段和技术,从而使得企业在新的 历史发展时期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更大的发展和进步,获得更高的企业受益,创建企业良好的社会口碑和品牌,借助新媒体掌握营销的主动权,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代治国,于瑞雪,陈金琦,孙月.新媒体环境下营销策略的研究[J].中国商贸,2014(14).

第7篇

关键词:网络时代;电台编辑;变革;创新

前言:

网络自媒体的出现给传统的广播电台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新媒体的出现更吸引了广大群众的眼球,在这种情况下,电台处在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广播电台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主动融入网络时代,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发挥互联网的功能,变革电台编辑工作,以此不断的提高广播电台节目的质量,提升广播电台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核心竞争力。

一、网络时代下,变革与创新电台编辑工作的意义

(一)能够打破传统电台工作的局限性

报纸、广播电台、电视等传统媒体在对待新型网络媒体时,存在比较明显的不足,这主要的因为网络媒体具有传播信息的时效性以及信息接收的广泛性等特点。为了打破传统电台工作的局限性,广播电台编辑工作要不断继续改革和创新,积极吸收互联网媒体的优点,取长补短,创新电台的直播形式,扩大电台的受众范围,以此来增强电台的核心竞争力,让电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1]。

(二)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社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规律,但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网络媒体具有蓬勃的生命力,但是其存在的时间尚短,自身也存在很多的缺点,所以在短时间内,网络媒体还不能够完全的取代传统的电台媒体。在这种情况下,电台编辑工作要积极的迎接挑战,进行大力改革和创新,综合利用多样化的网络技术,抓住受众的审美需求,这样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传统的电台媒体在众多类型的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制作一档广播电台节目之前,广播电台编辑人员要收集大量的资料和信息,以往的收集信息的方式就是凭借工作者的自身经验或者一些相关的文章,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台编辑的信息采集工作不单单局限于经验和文字,而是利用互联网等载体,更大限度的整合全球的信息资源,大大的提高了信息的重复利用率。因此,加强电台编辑工作的创新和改革力度,是电台编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编辑工作自身的特性要求。

二、网络时代下,变革与创新电台编辑工作的方式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网络剧、网络综艺层出不穷,将更多的观众吸引过去,传统的电台节目吸引力减弱。为了迎合时代的发展规律,一些电台编辑也做出了改革和创新,但是这种改革和创新是一味的模仿其他国家的电台节目制作形式,而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因此,无论在任何时候,电台编辑都要不断的学习,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基础,去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

作为一个合格的编辑,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发挥电台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作用,保持清醒的政治认识;其次,电台编辑要想进行工作的改革与创新要阅读大量的图书、文献,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和文字编辑能力,将书面的文字转换成具有视听价值的节目,将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文学修养传递给受众。只有这样,才能将节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上来,提高节目的质量,节目质量高了就自然会有语言表达能力受众,以此增强电台在媒体行业中的竞争力[2]。

电台编辑要对自身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电台编辑要区分开与网络节目的编辑的差异,将自身的角色定位在为人们服务的基础上,承担相应的责任。电台编辑要利用微博、微信、贴吧等平台,运用这些自营媒体引导舆论的发展方向。电台编辑要充分认识到网络技术的重要性,要经常的学习和使用一些网络信息技术,方便获取当下受众需求的资料,便于深刻的了解人们看问题的方向,这样做出来的节目才会更加的贴地气,进而才会保持和扩大节目的受众量,提高节目的收听率。在重新定位电台编辑的角色时,电台编辑要保持自身的定性,虽然可以接受网络上的潮流思想,但是不要受潮流思想左右。现代信息资料是海量的,广播电台编辑在收集信息时,要对信息进行严格的筛选,确保信息的真实性,这也是提升电台在人们心目中的公信力的重要一环。

(三)制定合理的广播电台内部管理体制

电台编辑工作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其工作方式必须要做出改革和创新。由于电台编辑具有一定的个人思想,每个人心目中的节目也是不一样的,难免会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因此,电台内部要建立一个科学的管理体制。

首先,要加强编辑人员的整理优化工作的能力;其次,要在台内定期开展编辑的培训工作,安排编辑对标其他各级电台,经常进行深度交流或者定期邀请业内专家举办讲座、座谈会;最后,为了激励编辑的工作热情,还要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对表现良好的编辑人员进行适当的奖励。

(四)创新信息的传播方式

新时期,电台编辑要综合利用多种新技术进行电台节目的策划,创新节目信息的传播方式。现阶段,智能手机、智能电脑的发展为电台编辑的信息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电台编辑要积极的利用这种新技术,将电台节目传输到手机和电脑中,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听电台节目,这种信息传播方式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生活,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电台的推广范围[3]。

结论:

广播电台的编辑人员是整档电台节目的核心,电台编辑人员的自身修养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档电台节目的质量。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电台编辑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注重编辑策划能力的培养,树立为人们服务的意识,形成互联网思维,在此基础上进行编辑工作的创新与改革,依靠自身的硬实力,增强电台节目在媒体行业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涛. 论网络时代电台编辑工作的变革与创新[J]. 视听, 2016,(11):156.

第8篇

本报记者 谢培 特约记者 刘舒羽 发自广州

特别的时间和特别的环境

时代周报:你觉得纪录片《京剧》引发争议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何苏六:纪录片《京剧》包含着两个专业方向,一是纪录片的呈现,二是对京剧本身知识点的论定,两者合为一体。任何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题材,都会存在一些表述不当的地方,或者学界本身对此也存在争议。纪录片摄制本身也存在角度选择。京剧具体知识点门外汉不懂,需要专家指正,这很正常。

《京剧》引发争议还有其背景原因。一是大家期待比较高,《舌尖上的中国》等纪录片播出之前没有多少宣传,这次《京剧》是央视重点打造,大力营销,于是被观众尤其是小众专家仔细研读,因为对京剧有感情,所以他们比较苛刻严谨。二是在新媒体的传播中,缺点容易被放大。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曾经统计过,《舌尖上的中国》在网上的点击率是数以亿计,这是以前中国纪录片从未出现过的情况,其中绝大部分动因来自网络传播。《京剧》播放前期的新媒体宣传,让它的关注度呈几何式增长,一边“大家来找错”,另一边网络传播对“缺点”更感兴趣。于是在一个特别的时间点和传媒环境中,出现了这种争议现象。

片子本身确实存在硬伤,只是现在我们还没拿到数据来做以下比较:之前的中国纪录片是不是也有这么多硬伤?《京剧》硬伤的比例是不是最多?这也将会是我们研究中心的下一个课题。据我了解,《京剧》的几位导演是国内范围里最严谨的纪录片导演,他们绝不会想着简简单单做个片子就好。

时代周报:借由《舌尖上的中国》的红火,更多观众开始关注中国纪录片。这种现象以前出现过吗?

何苏六:中国纪录片已有百年历史,当然也有过辉煌。战争等非常时期不提,1949年之后的某些历史阶段,纪录片也都被看重。中国与西方没有建交的时候,纪录片被称为“装在盒子里的大使”。“”时期,西方了解中国的唯一途径就是纪录片,例如《愚公移山》。

改革开放后,我国也拍了很多纪录片,包括《话说长江》、《话说运河》等,收视率在30%-40%之间,放到现在,完全无法想象。

近几年纪录片经常引起社会关注,也与现在的泛娱乐时代密不可分。当泛娱乐淹没严肃文化,纪录片就比较低迷。当泛娱乐日益低俗化后,人们在心理上又会怀念有文化内涵的产品。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无论从历史文化或社会现实的角度来看,纪录片都没有理由不强。

选材存在过度自我审查

时代周报:央视纪录频道在推动中国纪录片发展方面是否占绝对主导地位?

何苏六:2010年底,《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政府开展扶持纪录片专项政策是第一点,央视纪录频道的推出是政策具体实施的一部分。最近还会有更多频道推出。

中国纪录片发展这么多年,受制于很多东西,例如体制问题、创作机制问题、创作主体和传播营销主体不分家、市场要素不明晰等。关于中国纪录片的体系,我们中心也在研究中,现在的普遍认识是:没有这种东西。央视纪录频道出来以后,至少成为了一个平台。

时代周报:体制或机制问题,是中国纪录片目前最受制约、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吗?

何苏六:据我观察,政府一直在调整当中。在我参加的一些由政府扶持的纪录片项目中,以前作为绝对主导方的政府,现已逐渐将话语权比重转移给市场和专家。例如在某些国家级的纪录片评选活动中,政府人员已不再担任评委。这都是好的现象。

至于纪录片题材的限制问题,总的来说大环境很难改变。不过我们也要看到,这一方面也在慢慢开放。另外,创作者在选择纪录片题材时,也存在过度自我审查的情况,纪录片的播出媒体也过度谨慎了。

如果从播出主体的角度来评价,当下的机制比以往好很多了。央视纪录频道、上海纪实频道等,都开始研究受众,如果只靠体制内的电视制作人员,肯定无法满足观众要求。电视台是一个播出主体,不是制作主体,制播分离是应该的。以前不分离的时候,出精品很少,一年就一两部而已。

手法老套、形态单调是最大问题

时代周报:如果抛开机制不谈,仅从创作质量本身出发,国内纪录片与国外纪录片之间最大的差距是什么?

何苏六:各方面都差得很远。首先在题材上我们就不够多样,自然生态、科教大片很少,军事、航空、卫生、体育题材都不够。其次专业性也差很远,国外的纪录片,纪录呈现和题材本身的结合更专业、更紧密。这也不能怪我们的纪录片导演,在国内分工明确,纪录片导演不可能是题材专业人士。在国外,一个动物学家研究一个课题,自己就能来拍一部纪录片。

当下中国纪录片的最大问题,还是手法老套,形态单调,用影像讲故事的技巧不够熟练。中国的纪录片导演,要么太把纪录片当回事,要么太不当回事。举一个例子,著名的探索频道并没有定位于纪录片频道,而是娱乐性纪实节目频道。中国导演在尝试纪录片呈现手段时过于拘谨,在面对题材专业性时又过于放松。总的来说,现在中国国内的纪录片,还属于粗放时代。

时代周报:中国的纪录片人才问题乐观吗?

何苏六:去年底,由我们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二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在人民大会堂颁奖,中国纪录片人几乎全员到场,不超过500人。专业人才匮乏,是中国纪录片发展的另一大问题。可以做比较的是,在伦敦一个城市,纪录片公司有上千家。

此外市场经费投入也不够。举个极端的例子,雅克·贝汉拍摄《迁徙的鸟》,投入是4亿人民币,中国当年所有纪录片的投入加在一起也不到1亿。国外高标准高要求,一集投入150万美元都正常,国内普通的纪录片,一集花费10万元就算很不错,更多时候成本只是几万人民币。

纪录片的回报不像电视剧来得快,但生命周期长,价格上需要走长尾效应。我们的投资者往往等不及。

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传统媒体;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 G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5-124-2

0 引言

相比于传统媒体如报刊、广播、电视等,新媒体在新技术的支撑下迅猛发展,如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移动端媒体、网络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即在新媒体的视野条件下,通过新媒体的大数据收集,大众可以更快速、准确、便捷地获取有利信息。通过对信息的过滤、收集和分析,大众可以更准确地做出决策。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应该顺应时展、紧跟技术潮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平台,实现点对点的信息相互获取,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与就业水平,实现大学生、高校与用人单位等多方共赢。

政府相关数据表明,2016年是“最难就业季”,就业形势复杂、任务非常艰巨。根据教育部的最新信息,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65万超越2015年的749万,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根据人社部的毕业生数据,如果加上中职毕业生和2015年尚未就业的学生数量,今年待就业的毕业生加在一起约有惊人的1500万人。

随着新媒体在新技术的支撑下迅猛发展,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技术和理念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新理念和新方法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者需要面对的一个突出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从传统媒体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观念向新媒体技术方向上转变。充分以学生为中心,以用人单位满意与学生满意为宗旨,以就业实绩为目标,探索就业指导信息化的新路径,帮助学生更快速合理地就业。本文据此为目标,对新媒体条件下,大学生就业指导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分析,期望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及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科学可行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政策及帮助大学生科学合理就业提供科学依据[1]。

1 在传统媒体时代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遇到的困难与瓶颈

1.1 大学生就业指导短程化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在用人单位、学校、毕业生、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等多方参与的为促进大学生科学合理就业而打造的创新机制。学校作为连接用人单位、毕业生的连接桥梁,在积极响应政府政策方针的基础上,通过了解就业市场的用人需求,传递就业信息,帮助毕业生明确职业目标,通过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挖掘大学生自身潜能,激发学习动力,掌握符合用人市场的专业技能和基本素质,并结合自身特点选择择业方法,而这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作。但是在传统媒体下,受限于传统媒体信息扩散方式制约,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只能是“临阵磨枪”型的短程化就业指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就业指导的服务对象上基本仅局限于应届毕业生,缺少从学生入学就开始开展的系统性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而就业指导时间上。学校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的时间一般逼近毕业生临近毕业的半年内。而在这段时间内,毕业生一方面需要完成毕业论文,另一方面也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毕业生很难有时间再去接受系统的就业指导。二是在就业指导内容上,缺乏针对性与系统性,就业指导内容过于空泛,无法确切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2]。

1.2 大学生就业指导缺乏定制化

在传统媒体下,由于传统媒体信息收集及信息处理能力的匮乏,使得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无法通过传统媒体,根据毕业生的特点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定制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每个大学生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家庭背景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导致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对求职意向、求职技能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而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各个企业会根据自身的企业文化和岗位技能需求选择专业人才。在传统媒体时代下,就业指导主要由辅导员或就业指导教师或外聘就业指导专家,通过集中讲座的方式向应届毕业生进行集体讲解。这样的授课方式强调了择业中的一些共性,但是这不可避免地忽视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差异性。使得高校组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或讲座,没有充分考虑每个大学生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家庭背景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没有根据大学生在职场定位、求职意向方面的差异,使得个别式的指导没有发挥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积极作用[3]。

1.3 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能力不强

在传统媒体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信息收集及信息处理能力的匮乏,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只能依靠学校本身的科研配置和教学能力最大程度上给予学生就业的专业化指导,无法通过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平台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专业水平的提高。

目前,高效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速度和建设水平无法满足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工作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专职人员数量不足、专业水平不高,与用人单位缺乏持续有效的沟通联系;

第二,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实践经验不足,在这些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专职人员中,多数是从毕业生直接参与到就业指导的工作岗位中,缺少收集处理各类就业指导信息的能力与经验。

2 新媒体条件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机遇

2.1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模式的多样化

相比于传统媒体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形式为培训讲座、上课或指导类课程。而就业指导讲座一般安排在毕业生求职前的一段时间。而在这段时间内,应届毕业生除了需要面对找工作的压力,更需要面对毕业论文的压力。在双重压力下,应届毕业生很难有系统的学习时间去接收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就业指导。更有甚者,在这有限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课程内容比较单一、缺少用人单位的直接参与互动,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效率提升不够明显,使得在传统媒体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影响力较小。

但是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的新技术和新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大学生作为时代的推动者,不断学习着各类新鲜事物。如微信、微博等各类社交软件和社交平台,逐渐将传统媒体分解成多个微媒体,微媒体的概念逐渐融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因而,借鉴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正以此为契机,各类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平台正逐渐建立与普及,如智联招聘、海投网、前程无忧等。在这类专业的就业指导平台上,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或方式,与理想的用人企业进行沟通联系,用人企业和大学生的沟通机制逐步建立,打破了在传统媒体下用人企业和大学生沟通的时间壁垒和空间壁垒。

2.2 弥补传统媒体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缺失

在传统媒体条件下,大部分高校就业指导内容多为当前行业及地区就业形势的介绍与分析、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相关政策支持、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求职技巧指导培训及就业信息的等传统措施。受限于传统媒体在传播方式上的滞后、内容单一和接触面窄等缺点,使得上述促进大学生就业服务措施多处于理论状态,指导内容单一乏味,缺乏对大学生就业的系统化指导。尤其对大学生的就业思想教育与就业观念、就业心理教育等,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如何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等方面,都缺乏深入的辨识与帮助认知。

在新媒体的条件下,借助新媒体的传播平台,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可以通过新媒体传播平台,及时获取大学生就业求职的各类信息。通过各类信息的系统交汇,大学生可以快捷方便、实时互动、虚拟介入地参与到各类以学生就业服务指导为中心的就业信息体系中。这不仅可以很大程度上激发大学生主动参与到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各类活动中,更为大学就业指导人员和就业利益相关者与广大大学生建立起了实时互动交流的平台。

2.3 实现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全员全程参与

在传统媒体条件下,就业指导部门受限于传统媒体传播成本高、传播范围窄、专业人才匮乏、经费不足等诸多缺点,使得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诸多培训、讲座等较难开展。在有限的就业指导课程中,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服务对象基本只局限于应届毕业生,课程设置上也忽视大学生专业技能和有效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的综合技能的培养。且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招生、轻就业”的不合理现象,甚至存在着大学生就业参与的主体仅限于应届毕业生及其家长的错误思想,全员全程参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格局基本还未形成。

在新媒体的条件下,新媒体转变了传统媒体仅限于单方参与的信息壁垒。通过新媒体平台,学校方面可以把学校的校友都连接起来形成统一的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这样的平台,不仅仅应届毕业生可以参与其中,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大学生又可以开放地参与平台分享中,在师兄师姐的亲身经历中去感受职场的压力及大学生为进入职场所需准备的专业技能、思维品质等。通过新媒体平台,可较为容易地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前移并贯穿大学生大学教育的始终。

3 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策略

3.1 由传统媒体下的就业指导观念向新媒体下就业指导的观念转变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新媒体的传播技术与传播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新媒体时代下,我们应重新定位就业指导工作,缩小就业指导与社会发展及学生需求之间的差距。建立完整的就业指导目标,形成有效的就业指导方式和手段。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各高校应重点抓好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从人力、物力、场地,特别是经费方面予以保障。要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促进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理论素质和专业水平。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其就业指导的观念应该由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变。新媒体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仅要重视应届毕业生生“进口”和“出口”,还要侧重于管理所有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面对每个大学生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家庭背景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和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该建立其用人单位与大学生的统一数据平台,通过对企业和大学生的大数据挖掘,最高效地建立起企业与学生相互契合的挖掘机制。

3.2 利用新媒体技术,着力促进高效就业指导信息化的软件建设

在利用新媒体技术促进高效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建设过程中,系统的软件建设所发挥的作用将不亚于系统的硬件建设。利用新媒体技术促进高效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仅仅是引入一台信息机器,更是将新媒体、微媒体、自媒体、流媒体等新理念、新思路逐渐引入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过程中,对传统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观念进行科学合理的有效变革[4]。

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更需要借助新媒体的技术力量和技术理念,在政府政策和技术的支持下,建立起高校、企业、学生和政府等多方参与的统一行动平台,通过平台中收集的企业用人信息、学生信息等诸多信息的大数据挖掘,精确地向企业和学生互相推送所需的信息,提高学生与企业的沟通效率。

参 考 文 献

[1] 孙永红.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策略探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4:139.

[2] 陈钦华,钟云华.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学生与就业,2006(6):45-47.

第10篇

一、网络媒介的优势与不足

网络媒介是以地空合一的电信设施为传输渠道、以功能齐全的多媒体电脑为收发工具、依靠网络技术连接起来的复合型媒介。[2]目前,多媒体技术所导致的新闻传播全球化以及网络媒介将成为主流媒体的方向已经不可逆转。这种复合型媒介既是一种覆盖全球的大众传播媒介,又是一种高效灵便的组织传播媒介和人际传播媒介,可以说,其为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多维的平台。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是改造社会思想、建设精神文明的最强大的舆论工具。借助这一平台,人们既可以实现面向公众的开放式大众传播,也可以实现横向和纵向交流的组织传播,同时也可以向特定的群体实现人际传播。互联网的出现,可以说是现代科学技术在传播领域中综合加以运用的一个结果,而网络媒体则是集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优势于一身的复合体。学术界公认杜骏飞对网络新闻的定义:网络新闻是指传受基于互联网的新闻信息——具体说来,它是任何传送者通过互联网或再,而任何接受者通过互联网视听、下载、交互或传播的新闻信息。这一定义表明,新闻信息基于互联网,而传播者和受众则变成了任何一个“我”,即进入了自媒体时代。从目前的发展态势而言,网络新闻的影响力已超过任何传统媒介。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复合性一般而言,传统媒介是视觉性的,其使用的文字、图片、色彩、版面设计等传播符号,大多是单一的、扁平的。互联网则完全改变了传统传播模式。虽然说网络新闻也是以视觉信息为主导,但它集传统媒介之大成,将传统媒介的传播符号糅合在一个传播单位里,构成了超文本、超媒体的多媒体信息,使传播效果更综合、更直观也更加形象,也使传播者和受众能有声有色、图文并茂地传播和接受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有力地提高了传播的综合效应。

2.扁平性“新闻”二字透出了其本质属性,所谓新,即时效性和即时性;所谓闻,即广泛性和全时性。传统媒介中间环节太多,如信息采集、筛选、播发等受程序、制度及人为的影响较大,因此很难实现即时性与全时性的统一。互联网传播则不一样,它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和屏障,实现了信息的扁平化传播,在大多数广电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无法实现一天24小时滚动播出新闻的情况下,网络恰恰实现了全天候播报。如对灾害、突发性事件的报道,网络新闻的优势无可比拟。

3.广泛性广泛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多,信息量大;二是覆盖面大,受众群体广。传统媒体都有容量限制,电视新闻如中央电视台最多能做到单独开辟新闻频道,报纸最多如北京地区的报纸增发晨报和晚报,而网络新闻则不然,其具有无限的可扩充性和可覆盖性,不受版面和时段的限制。在办公室,在家中,在交通工具里,任何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或者手机、iPad都可以与全世界的计算机实现信息交换。完全可以说,在地球村里,互联网将个体与世界连接起来,实现了人的世界化和世界的个人化,实现了信息的大容量传播和广泛性接受。

4.互动性传统媒体提供信息时,是辐射性的单向传播,受制于传播渠道和工具,如广播、电视、报纸等,只能是“给什么,看什么”,记者采访了什么,编辑编发了什么,受众才能接触到什么。网络新闻则完全改变了这一格局,实现了点对点的互动性传播。不仅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始提供个性化服务,而且在点击量为王的时代,也越来越考虑受众的复杂性、多样性需求,甚至受众参与到网络新闻传播中,这一双向交流促成了网络成为一个信息承载、服务、传播的多维平台。互联网在中国真正发展起来,也就20年的时间,还是一个新兴事物,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美国数学家D•霍夫斯塔特说过:你想要理解任何一份消息,就必须先有一种消息告诉你如何去理解它。

网络新闻虽然优点很多,但其存在的很多缺点影响了我们的理解。总体而言,网络新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信度较低。新闻是事实的报道,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属性。目前,网络是人们特别是年轻人获取新闻信息的最重要的渠道。然而,网络新闻为了吸引眼球,特别强调时效性和娱乐性,因此无法做到传统媒体那样的字斟句酌,以至于重数量不重质量,甚至还出现一些网络大V出于各种考量,制造虚假新闻,传播错误事实和观念的案件,这不能不引起人们对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公信力的怀疑和抵触。深刻性较差。新闻是易碎品,网络新闻则是泡沫。纵观各大门户网站,新闻类标题基本是各领几分钟,不仅如此,在内容上,缺乏深入挖掘和纵向反思。在人们心目中,各大网站扮演着信息者的角色,基本达不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东方时空》《新闻纵横》这样有深度的报道,更无法提供反思和比较的平台。即使有些网站会召集相关人士进行讨论,其内容也淹没在大海般的各类广告和信息之中,再加上一些不负责任的网民的谩骂和攻击,网络新闻变成了全民或者部分网民狂欢和发泄的载体,深刻性、严肃性无从谈起。原创性不足。目前,重大新闻信息的尚掌握在传统媒体手里。打开国内最主要的门户网站新浪、搜狐和凤凰,除了版式有差别,内容大同小异,有些甚至是换换标题就生搬硬套地出去,既无法保障法律赋予作者的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使用权等专有权利,也会让人们对新闻信息产生过度阅读和消费。严肃性不足。由于网络新闻具有匿名性,追求个性化,再加上信息接触量大,观念更新速度快,参与性强,很多网站片面迎合受众心理,导致新闻价值取向较低。网络作为“第四媒体”,是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网络新闻的发展是科技发展与媒介技术进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结果。在21世纪这个宏大的互联网时代,认真研究网络与新闻的关系,进而提出电视新闻的变革方向,推动新闻事业的发展,就是应有之义了。

二、网络传播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影响

1994年4月20日,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自这一天起,新闻与网络便纠缠在一起,欲罢不能。从浏览器、WWW、Flas、Java、Html5、云计算、大数据一路走来,技术越来越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模式、格局和方法。

1.改变了新闻传播的垄断模式在旧有的传播理论中,传统媒体是新闻传播的垄断者,而互联网的出现突破了原有的话语垄断模式,提高了公众参与传播的无限可能。由于个人信息的门槛和机制变低乃至消散于无形,博客、微博特别是微信的涌现,使人人成为一种新兴的“自媒体”或“私媒体”。一些网络名人借助于互联网,甚至成为新时代具有巨大社会影响的“权势人物”。这在传统媒体完全占据新闻传播领域的状况下是不可想象的。

2.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格局阵地一方面,传统媒体重视网络新闻传播阵地的构建,如从1995年开始,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就开始创办电子版、网络版,另一方面,从1998年起,商业门户网站也开始借助论坛、博客、微博等互动领域涉足网络新闻传播,进而建设成为综合性网站。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留言板、博客、微博、网摘、SNS、贴吧等多种互动手段共同使用,促成了新闻、阅读、共享的无限制性,使得话语权日益大众化、传播日益个人化、言论日益公众化。

3.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方式方法一是改变了新闻传播的过程。以往,新闻传播是公共机构特别是权力部门的事情,是国家权力运作的一部分,具有崇高性和神秘性。现在,新闻的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切变得快速、透明,普通民众也可以直接参与到新闻运作的过程中。二是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手段。以往记者编辑处理新闻时只局限于文字或音视频,现在则运用文本、表格、语言、声音、图形、动画、图像及视频等多媒体方式,使新闻越来越生动直观,表现力和感染力得到加强。三是改变了新闻传播的编辑方式,不仅逐步改变了首页以及新闻页信息堆砌的方式,越来越社交化、个性化、娱乐化,而且实现了重大报道的常态化策划,比如国庆报道、阅兵报道、灾害报道等。四是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时限,实现了全天候新闻和多渠道信息反馈。

4.改变了新闻传播的受众地位在传统媒体时代,受众只是信息落地的被动接受者。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受众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很大改变,接受者与者,评论者与把关者,精英与草根,他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模糊。受众不仅凭借“手指”实现了对网站浏览的赞成与反对,而且可以旗帜鲜明地发表意见,用立场站队,迫使新闻网站改革创新。这既是市场化的力量,也是技术时代受众为王的必然趋势。

三、网络传播与电视新闻的融合

目前,三网合一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0年7月1日,国务院公布三网融合的第一批试点城市,这一举措意味着我国三网合一取得突破性进展。三网融合从概念上讲,指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新一代互联网演化发展过程中,通过技术升级换代,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趋于相同,各网络互联相通、资源共享,能为受众提供语音、数据和视频等多种服务。三网融合涉及技术、业务、行业、终端以及网络融合,其目的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共享,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总体趋势是,电视可以通话、上网,手机可以看电视、上网,电脑也可以通话、看电视,三网相互交叉,相互融合。我们分析网络新闻利弊的目的是研究在互联网时代,电视新闻如何革故鼎新、浴火重生,适应广大受众的多种需求。电视是20世纪的一大发明,严格来说,它是一种利用电子设备传送活动图像的技术及设备进行广播和通信的工具。尽管受到互联网的强大冲击,在“家”这个平台和领域内,它依然是受众最多、使用最广的新闻宣传、信息服务和文化娱乐工具。总体来说,电视具有群众基础广泛、受众群相对稳定,制作精良、可信度高,形象直观、现场感强等特点。网络媒体所具有的文中所述特点,给电视新闻的冲击是剧烈的、强大的。目前,电视新闻只在黄金时段对中老年受众具有吸引力,除此之外,则是互联网包括手机新闻的“天下”,人们已习惯实时从互联网上获取最新、最生动的新闻信息,而电视作为曾经的首选新闻宣传工具的地位已逐渐被取代。在这一前提下,重视研究和适时推进网络传播与电视新闻的融合就势在必行。

1.拓宽电视新闻的功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电信、信息、娱乐、文化、广电、出版等行业的渗透和融合。2000年1月10日,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宣布合并成为融媒体、娱乐和通讯为一体的世界巨头,这一事件是传统媒体产业和网络产业的融合的标志性事件。有学者认为,电视新闻的传播完全是在有线电视网络这样一个“闭路”中进行传输,很难实现基于媒体终端的即时互动,使得电视新闻的生产流程中缺乏接受者及时反馈的环节,信息接受者的话语权受到极大的限制。[6]因此,电视新闻要高度重视信息时移点播、新闻在线直播、新闻检索链接以及文字视音频交互等功能的改造和升级,在这一态势下,广大受众能够根据个人兴趣和喜好定制、分享、在线评论、互动参与电视新闻节目,增强参与感和主动性,这样才能吸引眼球,留住受众。

2.转变电视新闻的定位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新闻话语权掌握在国家及其人比如媒体管理机构手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网络用户从传统的信息消费者转变为信息的生产者,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通过博客、播客、维客、威客、拍客、闪客、晒客、微信等随时随地生产和分享信息。如2004年7月美国大选期间,CNN一方面采用博客实时播报大选要情,另一方面鼓励主持人、评论员和特派员与知名博客合作,第一时间追踪最新选举动态。民众不仅可以分享身边的新闻,而且可以参与到重大事件的报道中去,比如2015年俄罗斯红场阅兵时,很多人就利用微信和微博分享自己亲身经历的新闻。在这一传播环境下,传统的传播理论面临挑战,传统的传受关系发生变化。面对新的挑战,电视新闻要认真考虑运用新媒体传播以及与新媒介融合的问题,不仅要重视这些草根记者的信息,还要邀请他们参与到新闻报道中来。

3.革新电视新闻渠道目前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新加坡等国家开始推行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四位一体”运行模式,拓宽新闻播放渠道。特别是美国,起步最早。2001年,佛罗里达州《坦帕论坛报》就在该报建了一个新闻中心,将报纸、网站、电视台的编辑部门融合进“多媒体总编辑”统一指挥,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

第11篇

一、声乐通选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自1998年教育部倡导开设音乐选修课以来,全国许多大学开设了音乐选修课,声乐通选课也在不少大学中开设。实践证明,高校声乐选修课对陶冶学生情操、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高校声乐通选课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教材建设问题突出。目前,尚没有专门针对高校通选课的声乐教材,一般高校声乐通选课所用的教材都是各校根据本校的情况自己选定的,基本是专业声乐课程的初级教程。其次,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不统一。高校声乐通选课着重于陶冶非声乐专业学生情操,而目前声乐通选课教师由于都是音乐学院科班出身,所教授的内容更多的是倾向于专业教育。第三,教学方法与通选课实际不相适应。专业声乐课程着重于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训练发声方法。而通选课的学生重在欣赏,两者之间的矛盾严重影响了声乐通选课教育。最后,教学投入不足是现在声乐通选课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声乐课程需要专门的音乐教学设备和教学器材,但是,学校经费紧张,很难满足声乐课程对设备和器材的需要。

二、声乐通选课教学目的和任务

声乐课客观上属于一门技能课,进行声乐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声乐理论知识、歌唱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声乐作品并具有演唱作品的能力和经过基本功训练等等。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普通高校学生的音乐素质参差不齐。绝大部分学生声乐基础薄弱。基于通选课教学的现实,声乐教学的目的应该定位于:

1教学的目的以陶冶情操为主

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道德修养,激发爱国主义的思想热情,引导学生保持学习热情及好奇心,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想象、表现、创造、理解等能力。

2教学的任务以音乐审美为主。同时传承中华文化

以音乐审美为主线。以音乐作品的感性鉴赏为主是声乐通选课的基本任务。选择我国各个时期和各个作家、各个流派、各个地域的音乐作品。使学生充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一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现代大学生对音乐特别是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普遍知之甚少。因此,在声乐通选课教学中大量选择我国民族音乐作品(歌曲),这样既可以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声乐功底。

三、声乐通选课教学创新

解决声乐通选课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立足于通选课的实际,采用适宜通选课教育特点的教育方式,改变以教育专业学生的方式进行通选课教育的形式。

1积极采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声乐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通选课一般采取大堂上课的方式,必须解决学生无法掌握发声技巧的难题。多媒体技术可将发声的过程以形象的方式展现给大家,改变了往常只能一对一进行声乐教学的模式。与此同时,医学技术的进步也为声乐教学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已经能科学分析发声器官各部位的发声状态和原理,运用多媒体展示发音的过程,将声乐教学从传统模式转变为可视、可听、可延续的声乐教学模式。

网络资源也是延伸声乐教学空间的一种有效尝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偏好,在网上选择学生喜欢的曲目进行教学,也可以将这些资源拷贝给同学,比如在学习一首新歌曲时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不同演绎版本的歌曲进行对比分析,这样可以加快学生的学习进程,同时也开阔了视野。此外,也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进行录音、录像,使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2增加欣赏比重

第12篇

关键词:新媒体;数字技术;互联网;动画;变革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6-0153-02

一、数字媒体时代的动画产业概况

数字新媒体,不同于传统的报纸、广播等旧媒体,它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借助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对信息进行更有效的处理和传播。在动画领域,动画产业也因数字媒体的发展而不断规范。

新媒体动画具有方便性、综合性、及时性、互动性等特点,具有传统动画无法比拟的优势。数字技术简化了动画的制作流程,加快了动画的制作效率,使得制作动画更加的方便快捷;新媒体拓宽了动画的传播途径,使得动画开始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和观看到动画作品,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交互动画使得受众可以参与其中,调动起主观能动性,充分参与进来,享受到更畅快淋漓的娱乐体验。

数字时代的新媒体动画产业,已经如雨后春笋般开始崛起,各大动画公司和工作室开始创立,一个新的动画纪元已经到来。

二、数字新媒体技术在动画领域产生的变革

科学技术与动画艺术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使得新媒体时代的动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进行变革。本节试从技术、艺术以及文化等角度出发,对数字新媒体在动画领域产生的变革进行分析。

1. 动画制作软件替代了传统的动画制作工具

数字时代下,无纸化已成为动画制作的发展趋势。传统动画的制作是离不开纸张的,动画制作者需要提前在纸上画好每一帧的画面,并逐一进行修形、描线等处理,最后借助摄影机逐帧拍摄来完成。纸张对于传统动画制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其导致的繁琐步骤大大加重了制作者的劳动量。同时,大量纸张的使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美国早期动画短片《恐龙葛蒂》的画稿就有一万张之多,可见其制作过程之复杂。数字时代下,动画制作的软件和硬件都有了新的提升,动画制作者可以借助数位板和各种绘图软件来进行动画的原画、动画绘制,可以完全摆脱纸张的束缚,直接进行无纸创作,这样一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过程,大大提高了动画的制作效率,也节省了动画制作的成本。传统动画的制作不仅需要大量的纸张,还需要配备大量的硬件设备,如拷贝台、赛璐珞片、摄影机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动画制作者只需要一台安装有动画制作软件的电脑即可,大大简化了动画的制作过程,使得动画制作更为方便。以二维动画制作软件Flash为例,图层替代了赛璐珞片,透明的图层具有分层功能,不同图层的图像加以叠加,即实现了角色以及背景的融合;点开“绘图纸外观”,即可实现拷贝台的透视效果,可以清晰看到帧与帧之间的关联;“补间”功能可以实现图形的平移及缩放,可以替代摄影机完成简单的推拉、平移等运动镜头。动画软件的运用,使得动画的制作不再神秘,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参与到动画制作中来,甚至可以制作出自己的动画。

2.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使新的动画形式――电脑动画的诞生及崛起

1995年,由迪士尼公司出品,皮克斯工作室制作的世界上第一部电脑三维动画《玩具总动员》上映。该片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标志着电脑动画时代的到来。在此之前,动画领域的宝座一直属于传统的二维手绘动画。三维动画的出现,使得人们看到了一种不同以往的视觉表现方法。三维动画具有仿真性,强大的材质功能可以模拟出各种质感的物体,通过灯光的设置,镜头的自由运用,观众可以看到二维动画无法实现的视觉效果和镜头调度。因此,三维动画很快成为新宠,并对传统的手绘动画造成了不小的冲击。21世纪以来,各大动画公司都看到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纷纷开始以制作电脑三维动画为主。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优秀的动画制作公司和工作室开始涌现,如皮克斯、梦工厂、蓝天工作室等。

3.数字动画技术的应用模糊了动画作品在制作形式上的分类

数字媒体时代之前,动画制作形式从广义上来说主要包括平面动画(比如手绘动画、剪纸动画等等)和立体动画(定格动画)。这些作品不论采用哪种形式,最终呈现给观众的大多都是单一的视觉效果,人们可以简单对其动画形式进行定义。数字时代以后,大量电脑特效开始运用到动画制作中,人们越来越难以定义一部作品到底属于哪种动画形式。即使是最传统的手绘风格的动画,也往往有了三维动画的影子。迪士尼动画长片《星际宝贝》中,角色和场景依然是手绘风格,但各种各样的太空飞船以及太空战舰激烈的大战已经改由电脑进行三维制作,这种二维与三维结合的例子在当今动画领域已数不胜数。 此外,由于不同的制作形式所呈现的视觉效果是不一样的,这也为动画创作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创作思路和叙事形式。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动画电影《小王子》中,主人公小女孩的现实世界是用电脑技术制作的,呈现的是一种偏写实的效果,而小王子的童话世界却是用传统的定格动画来表现,带给观众一种淳朴、梦幻之感。这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段也加强了现实与童话两种不同世界的对比,使观众更好地去体会故事的主题。在这个追求创新与个性的时代,复合形式的动画带给了观众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

4.新的传播媒介提高了动画在受众中的接受度

新媒体时代之前,动画大多被人们贴以“杂耍”和“幼稚”的标签。由于动画的普及度并不高,加之人们对动画的偏见,动画一度只是孩子们的专利。新媒体时代,动画的传播不再仅仅是通过电影和电视等传统渠道,而是通过网络、手机等各种途径,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接收和观赏到动画作品。由于网络的普及为动画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网络动画开始兴起,同时催生了一大批网络动画明星。1999年,一只滑稽、搞怪的兔子――流氓兔开始风靡韩国,这部通过网络传播的系列动画短片夸张搞笑,主人公流氓兔有一套独特的处世风格。流氓兔这一形象很快赢得了一大批粉丝的喜爱,流氓兔也成为韩国文化的标志之一。现如今,人们纷纷被动画幽默夸张的表现手法所吸引,动画这一艺术手段开始得到大众的认可。以当今网络时代各种层出不穷的动画表情包(例如兔斯基、绿豆蛙等)为例,它已经成为人们网络聊天时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更成为网络时代下一种新兴文化的象征。

5.新媒体时代下动画的商业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开发

在旧媒体时代,动画主要是在影院或电视屏幕上播放,以出售放映权的形式赚取少量的利益。由于技术的原因,那时的动画作品在视觉效果上同真人电影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能够深入人心的动画明星并不多,而且由于缺乏合适的平台,动画衍生品的开发相当困难,除个别动画形象取得成功外,大多数动画形象如过眼云烟般逐渐被人遗忘。数字时代则完全不同了,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使动画的制作体系逐渐成熟,动画制作者愈加注重动画的画面效果,新时代的动画作品逐渐摆脱了粗糙、幼稚的缺点,大众开始接受并喜爱动画这一艺术形式。互联网的传播,又为动画形象起到了宣传作用,一大批动画明星开始出现并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动画IP”的出现,促进了动画衍生品的开发,以“动画IP”为原型开发的玩具、主题公园、影音产品、游戏开始出现。以迪士尼动画电影《狮子王》为例,该片在上映后好评如潮,揽获多项大奖,由其衍生的影音产品《狮子王2:辛巴的荣耀》和《狮子王3》也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除此之外,该片甚至扩展到电视卡通片和音乐剧领域,多年来一直长盛不衰。作为老牌动画公司,迪士尼公司正是懂得利用数字新媒体的优势,使动画形象得到最大的开发和维护。由于数字新媒体技术的支持,动画作品的商业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动画投资者更是取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6.数字新媒体动画开始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现如今,新媒体动画不再单单是以动画影片的形式出现,它开始融入进其他领域。新媒体动画在娱乐、教育、广告等领域愈加重要,并且和大众的日常生活联系愈加紧密。在娱乐电视领域,各种电视节目开始加入动画的形式来丰富节目内容,比如《爸爸去哪儿》节目中会时不时出现有趣的Flas,动画的应用增强了节目的娱乐效果,也增加了节目的可看性;在真人电影领域,动画这一手段也被广泛应用,数字动画可以完成与实拍电影相媲美甚至是实拍电影都无法完成的视觉效果,观众亦被强大的视觉特效所震撼。例如2016年上映的迪士尼电影《奇幻森林》,全片只有小男孩一个真人演员,其他动物角色完全是由CG打造,但观众并不觉得突兀,因为强大的数字技术早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观众甚至无法分辨出虚拟和现实;在教育领域,各种动画演示、动画课件开始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生动直观地向人们展示和讲解各种科学知识,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在广告领域,动画更是很好地配合了产品的宣传,加深了人们的印象。比如脑白金保健品老年夫妇的动画形象、威猛先生洁厕液中超人的形象。可以说,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发展,新媒体动画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愈加重要。

三、总 结

短短几十年时间,动画领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数字新媒体技术开始走进动画领域,并逐渐引领其走向。数字新媒体时代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互联网的传播使动画这一艺术形式愈加普及。动画在当今更是对人民大众起到了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作用,其地位也愈加提升。作为动画创作者,固步自封是不可取的,每个动画创作者都应该具备敏锐的时代感,勇于创新,利用数字媒体时代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发动画的无限潜能。

参考文献:

[1] 李四达.新媒体动画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