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现代农业的发展

现代农业的发展

时间:2023-07-11 17:36: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现代农业的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现代农业的发展

第1篇

[关键词]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物流;物流运输能力;电子商务;标准体系

一、引言

农业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产业,推动现代农业的全面发展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综合发展,同时对于保障社会稳定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农业物流发展则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与市场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的服务功能、提高农业效率与农民收入,具有现实意义。但是一直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模式相对较为落后,现代农业虽然已经发展起来,但是并不具有较大的规模,同时配套的现代农业物流也并没有趋于完善,从而导致现代农业的服务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1]。因此,从现代农业的角度出发对农业物流发展过程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对应的解决策略对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现代农业物流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现代化农业物流运输能力增长较为缓慢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5的相关统计数据,2015年我国社会物流运输总额已经达到了102.45万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工业生产原料以及工业商品的物流运输总额为89.23万亿元,同比增长9.8%,工业物流占物流运输总额的87.1%。同比增长了1.6%[2]。从以上数据中可以发现目前阶段我国的物流运输行业的发展正处于不断增长的态势当中,但是主要是由于工业发展促进了物流运输产业发展,农业物流在整个物流体系中所占据的比例相对较小,2015年只增长了3.2%,与工业物流增长速度相比根本无法同年而语。自从我国农村开始实行生产责任制之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最基本组成形式,在改革初期,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但是这种生产模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尤其是在新常态下,单个农户家庭的发展已经无法跟上市场变化的脚步。在传统农业时期,市场总体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农民只需要关注生产问题,而并不需要对市场给与高度的关注。但是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不断前进,传统农业已经逐渐转向现代农业,在现代农业中,农产品市场整体上呈现出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这就要求农民必须要直面市场变化。但是现阶段大多数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沟通机制还是以传统渠道为主,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介以及农业科技人员的推广获取相关的农业市场资讯,这种信息渠道信息传播速度相对较为缓慢,同时也无法及时有效的进行信息反馈。因此,大部分的农民在进行生产的过程当中都是依赖于过去的市场价格以及之前的经验来确定商品价格,这必然会与市场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如果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不仅会导致农产品的销售出现较大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导致农产品的积压,这也对农业物流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难题,使得许多企业也并不愿意投入到农产品物流运输中去,最终导致农业物流运输能力增长较为缓慢。

(二)现代农业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现代农业物流的市场发展需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足。首先,目前对农业物流发展的资金投入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足,不论是设施设备还是技术都无法为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例如,在我国现阶段生鲜农产品运输当中,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物流运输几乎每年都以15%的速度快速增长,但是在实际的运输过程中,由于冷链运输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大量的蔬菜水果在运输过程当中腐烂,每年造成的损失达到了900亿元[3]。而西方发达国家的生鲜农产品物流运输,在冷链运输方面则较为规范,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当中所造成的损失只占到5%以内。从软件方面来看,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大部分的农产品电子商务都是搭载在大型C2C、B2C以及O2O网站当中,例如天猫生鲜、顺风优选等电子商务平台,但是这些综合类的电子商务网站对于农产品销售的态度并不是十分热情,只是将其作为业务发展中的一个补充,并不是其核心业务,因此,在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当中,并不会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发展相对较为缓慢。目前国内最大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是新农村电商网,但是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也并不大,用户体验不高,用户数量也不多[4]。此外还存在着其他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但是这些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信息更新滞后、无法实现资源共享等。因此,从总体上来讲,现阶段我国农业物流的基础设施相对较为薄弱,也严重限制了现代农业的全面发展。

(三)农业物流配送标准化程度较低

大部分的西方国家对于农产品的物流运输都制定了较为严格的标准,不仅针对不同的农产品规定了对应的运输设备与操作规范,同时还将物流运输的标准融入到政府的各个监督部门当中,要求有关部门结合在一起加大对农产品物流运输的监管力度。而从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物流配送状况来看,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首先政府部门并没有制定严格的农产品物流运输标准体系,物流企业在进行农产品运输的过程当中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因此,许多物流企业的农产品物流运输根本无法达标[5]。此外,目前农产品物流市场运行机制也并不标准,由于不同的运输方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不统一性,农产品物流在运输衔接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例如多式联运根本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同时物流运输与设施标准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不一致,农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相对较为落后。

三、基于现代农业的农业物流发展提升策略

(一)政府部门需要重视农业物流发展,多渠道入手,拓展农业物流发展渠道

随着现代物流的不断发展,农业物流在产业发展中所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基于此种情况,政府部门必须要加强对农业物流的重视程度,为农业物流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配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现代农业物流的全面发展。首先,政府部门必须从政策上引导社会资金向农业物流的流入,吸引有实力的物流企业投入到农村物流的建设与发展当中,从而构建起多元化的现代农业物流发展机制。例如,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工业物流企业从事农业物流运输。其次,政府部门还需要为农业物流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财政资金支持,完善现代农业物流运输所需要的基础设施。例如,完善农村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网络信息技术设施建设。

(二)发展第三方现代农业物流

根据工业物流的发展经验,第三方物流可以有效地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从而有效实现物流配送的规划,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由于部分农产品对于运输的时效性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发展第三方现代农业物流是提高农业物流发展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发展第三方物流首先需要培养一批专门以农产品运输为主的物流企业,为现代农业提供专业化的农产品运输服务,并促使其成为现代农业运输的示范者。其次,在第三方物流运输企业成立之初,物流企业可以通过让利降费等方式让更多的农业生产用户选择第三方物流作为农产品物流运输的主要渠道。因此,政府部门必须要对新成立的农产品物流运输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帮助其渡过发展前期的难关。最后,促进传统的农业系统向第三方物流的转变,或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深度合作,壮大第三方农业物流的实力与规模,例如,传统的农村供销社、粮食部门等都可以参与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建设过程当中。

(三)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物流中的应用力度,提高农业物流的信息化水平

提高农业物流信息化发展是现代农业物流最重要的任务。首先,必须要建立统一的农业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信息共享。其次,鼓励农业物流运输企业实施信息引导以及技术创新策略,建立符合现代农业的信息资源整合体系、电子商务体系以及农产品消费服务体系[6]。充分利用现代农业逐渐成型的农产品销售市场,实现市场信息与销售信息的有效反馈,从而为现代农业物流企业与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实现物流运力的有效规划,同时也允许农民根据市场变化对自己的种植计划进行动态调整,提高经济效益。最后,引导信息技术企业投入到农业物流信息化发展当中,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农业物流信息体系中的应用,在农业物流运输信息系统当中为消费者提供物流信息、商品信息等内容,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农产品消费信息以及物流配送信息进行有效搜集与分析。

(四)加强现代农业物流运输标准体系建构

农产品物流运输是影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内容,只有提高农产品物流运输的速度与质量才能促进现代农业不断向前推进,而农产品物流运输标准体系的建构则是提供农产品物流运输的重要途径。首先,需要成立全国性的农产品物流运输标准化管理组织,从体制上确保物流标准化运行得到有效的保证,同时从整个现代农业物流系统的宏观角度出发对现代农业物流运输体系的不同环节进行组织协调与标准化对接,从而确保所有环节的畅通运行[7]。其次,还需要加强对物流信息标准化的研究,明确现代农业物流标准化发展的基本方向,避免整体计划的盲目性与重复性。最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标准化建设对于我国现阶段农业物流标准化工作推广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我国在进行现代农业物流运输标准体系的建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借鉴国际社会经验,在建构国内现代农业物流运输体系的过程当中,同时实现与国际物流运输体系标准的有效接轨,为跨境农业物流运输与跨境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四、结语

第2篇

关键词:现代农业;湖南;对策

发展现代农业,从国家层面来讲,无论是保障粮食安全,还是促进农民增收,无论是应对国际竞争,还是持续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解决农业的深层次问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正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富民强省的传统农业大省――湖南,应充分利用这一发展机遇,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同时,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一、现代农业的含义与特征

与传统农业相反,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要素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发达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现代农业属于农业的最新最高阶段。现代农业的特征非常明显,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

第一,生产条件现代化。即在农业生产中拥有机械化、电气化的农业生产工具、设备和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等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条件。凡是能使用机器操作的部门和工序,都完全使用了机械化、电气化的农业生产设备,代替了人畜力的工具。电力在农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子计算机等自动化设备在农业中广泛普及,使农业生产逐步走向工厂化、自动化。

第二,生产技术科学化。即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生产技术,代替了单纯依赖经验的传统技术。在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如种子、肥料、农药、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水利建设等,现代科学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农业生产已经越来越需要依靠深入揭示客观规律的科学。农业生产由经验转到了科学,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

第三,生产过程社会化。即农业生产的分工越来越细,协作范围越来越广泛而密切。一方面,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工、企业分工日益发展,形成了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另一方面,原来在农业生产中的许多生产过程,如繁育良种、肥料制作、饲料加工、农机具修理、农产品加工销售等,不断地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一系列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产前和产后部门。产中与产前和产后部门的广泛联系,又形成了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即农业综合经营。生产过程的社会化,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的商品化水平,农业已经成为一个几乎完全商品化的产业。

二、新型工业化与现代农业的关系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本国工业发展实际情况提出的一条现代化之路,对于传统工业化道路,这是一种创新。新型工业化与现代农业客观存在着一种相互联动的发展关系,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在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也势必给农业开辟广阔的发展前景。首先,新型工业化实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互动战略,将促进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众所周知,在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生产力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先进技术。其中,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部门的各个环节,也将使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跨越式变革。其次,新型工业化突出科学技术进步,强调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它将带动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产业化。当今世界的农业竞争集中体现在高新技术在农业的应用以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水平上。目前,发达国家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平均达到70%左右,湖南省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是57%。再次,新型工业化强调正确处理资金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即在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要求发展能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产业,这将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土地的集中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三、湖南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基础与总体思路

(一)湖南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基础

湖南是一个传统农业大省,长期以来,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占据主导地位,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以来,该省农村生产力得到较大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加工能力显著提高,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持续稳增的历史性转变。当前湖南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机械化逐步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发展,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逐步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出现了一些现代农业的范例和雏形,这为该省现代农业建设奠定了较好基础。湖南发展现代农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制约着湖南农业的继续发展。一是农业劳动力转移困难,土地经营规模小;二是农业收入低,农民投资农业的积极性不高;三是农业人力资本缺乏,农业科技提升困难;四是农民分散经营,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五是投资效益欠佳,农业资金匮乏。

(二)湖南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

通过对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农业两者关系的探讨以及对发展湖南现代农业的现实基础条件的深入分析,湖南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应是:坚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继续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进一步壮大湖南的食品加工业,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集群;立足中长期内以农户小规模经营为主的客观现实,大力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具备完全市场能力的经营主体;加大政府无偿资金支持力度,加强农村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提供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条件;着力推广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发展应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能力;搞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四、湖南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方向

(一)大力推进湖南农业标准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切入点

标准化集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于一体,具有科技推广和科技管理的双重性,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十分重要,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石。当前,湖南推进农业标准化要从标准制定、组织实施和体系建设3个方面同步展开:修订农业地方标准,建立与国际、国家标准基本配套的标准体系;加大农业标准的实施力度,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培育农产品品牌;加强农业标准化组织体系建设,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农业标准化研究和服务队伍。

(二)依托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一批龙头企业集群

提高加工深度是增加农业效益的根本措施,强大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带动力量,没有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就不可能有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必须把发展精深加工和培育龙头企业放在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位置。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加大对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按照市场运行机制,尽快形成一批像正虹科技、亚华种业等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带动能力强、多种类型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坚持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一起上的原则,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农产品加工领域,使更多的龙头企业进入省级和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

(三)革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现代农业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农业生产模式,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转变传统小农意识,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有效途径。应鼓励个人、集体、单位、社会团体创办各种类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探索多渠道、多区域、多层次的联合与合作。支持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建成有经济实力的独立法人实体。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农业企业化等试点,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营组织的新形式。完善农村市场体系,以长株谭为中心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批发现货和期货交易中心,在环洞庭湖等优势农产品集中产区,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辐射能力强,有特色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的交易和管理机制。加强农业企业内部管理,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公司制改造,创建农业企业品牌,发展合作农场、农业股份公司等有规范产权组织的公司型农业,实现从生产者管理到消费者管理的转变。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提供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条件

农村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物质基础,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保障,也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体现。没有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设施,就不可能建成现代农业。应从农村公路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网改造和信息化建设、乡村清洁工程等方面,着重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现代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要积极实施农村公路通畅和通达工程,争取5年内实现所有的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7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大力实施沃土工程,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逐步改造中低产田。加大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建立完善防洪安全、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体系。全面实施“户户通电”工程和新农村电气化“百千万”工程,改造农村电网。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资源,积极实施“百乡千村”信息化示范工程和“通信扶贫”工程,使广大农民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得生产生活中的各类信息。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为核心,大力实施农业生产清洁、农村生活环境净化、农民生态文明意识提升3大工程,建设良性农业生态系统。

(五)加快重大科研成果转化推广,提高农业效益

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生产技术对农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小,未来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必须依靠生物技术,以生物技术的突破来带动农业效益的提高。湖南应提高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兴农力度,依托隆平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重点支持水稻、棉花、柑橘、畜禽等主导农产品的良种繁育、生产加工技术研发。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建立激励机制,积极引导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推广超级稻、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成果,提高该省农业科技贡献率。

(六)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信息技术是第3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只有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才能实现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新飞跃。湖南要加快农业信息服务业发展,加强对国内外农业生产与加工信息的收集、整理,运用网络、媒体、电话、中介服务等多种手段及时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改造和完善农业信息网络系统,加快县级信息服务平台和乡镇服务站建设,不断拓展信息服务新领域。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搞好农作物估产、土壤监测、灾情预报等工作,提高农业管理水平。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加强农业资源管理,提高计算机技术在节水灌溉、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反季节农产品生产等领域的应用水平。加快湖南省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大力发展智能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利用各种地理空间信息技术,支持农业科学规划与经营管理,沟通产供销渠道,促进农业现代化。

(七)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现代农业的发展并不仅仅是追求经济效益,还要建设良好的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湖南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要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一项关键任务,努力实现生产与生态的共同进步。要坚持需求导向、生态优先,生态和产业相互促进,加快培育公益林,大力发展商品林,合理利用森林资源,营造良好生态,建设绿色湖南。

参考文献:

1、卢良恕.论新时期的中国现代农业建设[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3).

2、陶武先.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与着力点[J].中国农村经济,2004(3).

第3篇

 

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时代特征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全局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城乡经济发展失衡,城乡差距过大,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现对新农村经济建设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首先要明确我国农业发展所处的历史时代,明确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把握现有的政策和机遇,将我国现代农业推向优质、健康发展的轨道。

 

我们将从农产品供需情况、农村劳动力供给和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关系几方面来阐述我国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时代特征:农业技术的选导性、农业要素的选导性、农业功能的多导性四、农业产业经营的一体性、农业效益的综合性、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二展阶段的农业。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其基本特征是:技术经济性能优良的现代农业机器体系广泛应用,因而机器作业基本上替代了人畜力作业;有完整的高质量的农业基础设施, 如良好的道路和仓储设备;在植物学、动物学、遗传学、化学、物理学等学科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一整套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农业生产高度社会化、专门化;电子计算机等在农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越来越广。

 

现代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也使农业生产和农村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1.我国走以生物科技为主导的现代农业的潜在趋势是势不可挡的

 

据我国的现实情况说明,我国人多地少,农业自身具有发展的要求;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农产品的品质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对农作物品种质量要求有所提高。所以。这些变化致使我国的现代农业必须走以生物科技为主导的发展道路。

 

2.大力发展精细农业采用精细形态生产

 

方式之原因,首先是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日益匮乏,为了经济地利用各种有限资源,只能采取四大密集:技术密集、劳力密集、资金密集和生态密集之手段。其次,运用精细形态之生产方式,可以在过去不能或很难从事农业生产之土地或空间进行生产。例如,干旱缺水、山地陡坡、盐渍滩涂乃至沼泽荒漠地区,都可以用水栽法转变为生产基地。水栽法不用土地,而是用营养液,在控制环境之条件下进行生产。这样,不但延长了生产季节,也扩大了生产之空间。第三,精细形态之农业,在交通方便、风光秀丽之地区,只要稍加装备、经营,就可以成为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中心。这样,既可增加收入、促进农产品销售,又可以让城市居民领略田园风光。

 

3.信息农业进入信息化时代

 

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光纤和通信卫星技术为特征之信息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同样,现代信息技术也正在向农业领域渗透,形成信息农业。信息农业之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农业基础装备信息化、农业技术操作全面自动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农业信息化又是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进而向信息农业演进之过程。

 

三、都市型之工厂化农业日趋成熟

 

自然农业最大之特点是靠天吃饭,其生产之状况受自然因素影响很大。21世纪,由于实现工厂化,通过运用先进科技,农业生产将摆脱或部分摆脱自然条件之制约。所谓工厂化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车间”(塑料薄膜大棚,玻璃温室等)内,借用阳光或人工灯光进行不间断地农业生产。用现代科技装备之工厂化农业,集成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现代先进农艺等,其间作物之播种、生长、施肥、灌溉、环控等全过程都实现自动化,可以通过对生物和环境之控制,使农业生产中之多种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还由于未来人们保健意识之加强,对食物品质之要求也随之提高。未来对食物之要求,首先必须符合“干净”和“营养”之标准。所谓“干净”,是指食物不用化肥、农药生产,不用人工防腐剂、染色剂,不经辐射处理。为了满足上述一系列之严格要求,农产品就必须当地生产、当地消费。 农产品长途运输不但降低品质,还要大量消耗能源,造成大气乃至海洋之污染。为都市居民提供安全、放心、健康、新鲜、高质量食品和为市民提供休息、体育活动、农业体验等之产业;因此,发展都市农业必须打破传统观念上之农业概念,发展大农业,使农业向第二、第三产业扩展、延伸。

 

四、生态农业大发展

 

为了创造一个生态平衡之农业,就必须抛弃原有之以大量消耗石油、化肥、化学农药为代表之农业现代化之模式,取而代之之是以遗传工程、生物技术为主之高技术方法。当今时代由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工程等学科之飞快发展,在分子水平上探明生物机能已经成为可能。因此,人们对于利用生物遗传工程技术之研究成果解决农业生产领域中存在之诸多问题寄予很大希望。这对于丰富人类食物之来源,解决人口不断增加、耕地日益减少之严峻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综上所述,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之形势下,我们必须研究农业现代化之发展趋势,扬长避短,在做好基础工作之前提下,创造条件,大力发展智力农业、精细农业、信息农业、生态农业等,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走科技创新、推广、应用一条龙的农业道路。要想建立有效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和应用机制,就必须根据我国现阶段面临的实际情况,因时制宜有效地使政府、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转换各自的角色,使科技创新的职能逐渐由政府向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过渡,更加充分地发挥农民在农业生产上的主动性,从而使我国农业尽快走上现代化之道路。

第4篇

现代农业建设已经成为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但是从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村现行的很多制度还不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其中表现的最为突出的就是土地使用权法律保障体系的缺乏,现行的土地流转制度和相关政策同样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做好土地流转对于现代农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最近几年,各个地区关于土地流转制度进行大胆的创新,采取有效的措施加速了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为保证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改造传统农业做出了积极的尝试。本文主要以温宿县托乎拉乡为研究对象,就土地流转对现代农业发展产业的影响进行必要的分析,然后就进行土地流转的途径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更好的促进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帮助。

1 温宿县托乎拉乡土地流转现状

托乎拉乡毗邻温宿县城以西,土地面积71000亩,以水稻种植为主,同时种植有核桃,温室大棚蔬菜等。由于水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托乎拉乡鱼米之乡的美名誉满南疆。近年来托乎拉乡扎实开展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七年以来,托乎拉乡流转合同127份,流转面积2925亩,其中转让780亩,出租2145亩。经过这一系列的工作,托乎拉乡的农业发展不断繁荣。土地流转对农业发展和全乡经济发展不断产生积极影响。

2 土地流转对现代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2.1 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经济发展

土地流转为实现规模化经营和获得较高的农业经济效益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土地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能够为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化经营带来丰富和充足的原料,能够吸引一大批的高科技企业,对促进本地区农业龙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地区的龙头企业会率先进行试验示范推动,建立试验推广基地,并以基地为辐射带,带动其他农户种植与企业需求一致的农产品,并不断培育和壮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相反的农业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入驻之后,会利用自身的大规模土地资源,积极的投资建设农作物生产基地,带动一方的农户进行农作物种植和初步的加工产品,使得农产品的市场机制不断提升,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和当地农村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2.2 完善农村市场要素,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首先,土地流转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需要而进行的一种行为,其加深了土地这一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进程,并能够促进农村地区其他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极度的活跃,增加了农民群众的实际收入,保证了农民群众的收入结构得到了有效的调整;其次,农村的土地流转,对土地资源的配置方式进行全面优化,将农民群众手中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农业生产,改变了传统的小农化生产经营模式,形成了社会大生产的生产方式,延长了农产品的生产产业链条,极大的促进了现代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使得农产品在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与市场紧密相连;最后,土地流转实现了企业和农户以签订合同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对农民群众的生产方式进行了科学的指导和培训,这对于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和专业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这种方式也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生产质量,缩短了生产的时间。

2.3 创建特色农业,繁荣地方经济

土地实现了流转之后,土地的使用方式,使用时间和使用者都有了更多的选择,各个地区尤其是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和人文环境出发,仅仅围绕市场的需求,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本区域内的特色农业进行开发,积极的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方式,将本地区内的独特的农业资源转化为特色的农产品,对原有的农业生产模式进行丰富,这样不仅保证了资源得到了全面的利用,而且是能够实现地地区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效结合,保证地区的竞争实力明显提高,同时,在土地流转后,发展特色农业和观光农业,其已经适应了当前社会发展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使用了对农业市场进行细致划分的需求,是土地流转之后效益最大的领域之一。

3 实现土地流转的途径分析

3.1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

要始终坚实自愿、科学、合法和有偿的原则实现土地流转,并建立完善的服务机构和部门,强化信息流通。建设覆盖乡镇和村集体的土地流转服务站网络体系,认真对土地承包和经营的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并要做好日常的管理工作,为促进土地流提供充足的信息。此外,还应该对土地流转过程中各种程序、合同以及行为等进行严格的规范和约束,提高土地流转的可信度和合法性,此外,在解决土地纠纷问题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范的要求,相关机构和部门应该依法按照规定科学、有效的处理土地纠纷问题,要切实保护好农民群众的利益,并创造一个有利于加快土地流转的环境。

第5篇

发展现代农业是农业提升的必经之路,但要想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没有规模农业做基础是不可行的。所谓规模农业就是使农业发展形成规模化,对土地的规模整合,就要做到技术、资金、信息等农业要素的集约。在这些农业发展要素中,土地的规模整合是非常关键的,整合的方式有合作社经营、土地有偿流转经营、盐碱地的大面积改造及废弃地的整理经营等。只有做好土地规模整合,才可以对其他要素的应用相对降低成本,才能在经济的平衡点上使这种规模集约效益达到最佳。

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这种整合在我国的正处于萌芽状态,而在国外早就实现了规模化和效益化。目前我国和农业发达国家的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无论从土地方面的集约还是在农业生产效率方面,相对于农业发达国家,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要迈出第一步,就是土地的集约化经营。我国已经理顺了土地的有效流转关系,从法律层面上保障了土地集约的发展,这就为土地的大规模流转做好了准备。

而我国目前主要的整合方式就是合作社经营整合。主要以一个生产队或者是以村为单位,所有的经营户组成农业合作社,土地集中经营管理,只有少数人负责耕种,其他人只负责分红,这就使很多人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从事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从而实现劳动力的解放,一方面可以实现土地集约,为现代农业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使很多底层的农民转变身份,转变成为自由职业者。这对于我国建设工业化社会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而土地的有偿流转经营和合作社经营相比规模就小多了,不过也是目前农村中主要的流转方式。

相对来讲,盐碱地的改造就是必须以技术的投入为主要基础,而这个技术要求对于很多人来讲就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润禾公司目前主要致力于此项集约经营改造。

为了引导规模农业的形成,国家应确立规模农业的相对标准,并对达到标准的给予一定的确认和政策支持,引导社会的资金积极投向规模农业,引导现代农业的快速高质量形成。润禾公司的发展实践中,在形成规模土地资源过程中就有很大的感触。润禾公司主要以自己的专利技术对盐碱地实施改造,在占有几万亩盐碱地资源的条件下,确立并实践着现代农业发展理念。

润禾公司现已改造盐碱地近万亩,这万亩良田被长岭县确定为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园区。这个示范园区中有千亩瓜菜种植园区、有6000亩有机富硒水稻种植园区、特色有机养殖园区,还有15000亩有机循环农业园区。这些园区的形成都是在有一定规模土地的基础上开展的,对于产供销整个环节是最经济合理的,尤其在15000亩有机循环农业开发园区中,各环节链上都能达到低成本高效益的效果。这个15000亩有机循环农业园区是以种植15000亩甜粘玉米为起点,种植过程中全程有机规范控制,施用有机肥料,采取生物防治虫害,让产品达到有机优质,再进入甜粘玉米加工环节,让产出的甜粘玉米零距离进入整理加工,达到速冻甜粘玉米的品质最优。在供应鲜甜粘玉米时,在最短路径相对减少了运输费用每亩约200元,由于整片大规模种植,在采收环节可以采用机械化作业,每亩减少成本支出60元。采收后的玉米青秸秆可以直接转化成养分很高的青饲料,转变成饲料商品(散户农民,一般不能使青秸秆转化成商品),这样每亩可增收600~1000元,这些青秸秆就地就近进入牛羊规模养殖环节,保证低成本饲料供应,牛羊过腹转化产生的大量粪便进入生物无害化处理,沼气供热进入温室种植,节约能源降低种植成本,沼渣沼液还田,进入有机种植过程。在这个循环过程中加工企业保证产品质量最优的同时减少运输费用300多万元,农民种植青秸秆增收1000多万元,养殖减少成本300多万元,全产业链高品质产品增值2000多万元。

这个循环农业园区如果没有将土地集约到一定的数量,是无法践行现代农业模式的。通过几个园区建设又为休闲、观光农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长岭县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园区高质量完成。通过这个项目的完成可以直接带动周边农民的加入,不断扩大规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

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规模农业的支撑,规模农业可以聚集整合松散的各种资源,这种高效农业将吸引众多资金的投入,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就能较快的实现低成本、高效益、商业化发展的农业新格局。

第6篇

一、无锡农业发展现状与比较优势

从近5年无锡农业发展状况调查中了解,无锡农业发展平缓、略有上升,农业总产值占全市GDP比重仅在3%左右,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工业的发展。但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依然重要,全力推动无锡现代农业建设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无锡传统农业的基础较好,在发展优质稻米、精细蔬菜、经济林果、特色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初见成效,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知名农业品牌产品丰富、具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全省领先、休闲观光农业园初具规模、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迅速。

二、无锡电子商务比较优势

1.庞大的网上消费群体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

无锡市计算机互联网用户已超过百万户,庞大的网上消费群体不仅为无锡市开展特色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也为包括同城电子商务在内的特色电子商务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据2014年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网购、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增长势头良好,全年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增长23.9%,已成为消费品市场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2.较高的企业上网率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

无锡市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数量全省领先。早在2013年,无锡所有的大中型企业均建立了独立的网站、上网率达到100%;本土企业上网率也达到90%,有近50%的企业或通过互联网渠道展示或销售自己的产品,或通过互联网查询和获取采购产品信息。如无锡远东电缆通过建立了子公司,建设和运营电缆行业的电子商务平台买卖宝。“锡货网上行”综合性网上商城,更是政府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连接无锡消费者和无锡品牌商家的平台。无锡市企业较高的上网率和多类型的优质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壮大了本土网络消费群体、拓展了电子商务的应用空间,为无锡市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

3.发达的物流业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无锡市地处长三角的“几何中心”、交通发达,是区域性的交通枢纽城市。目前,无锡市已建立的苏南快递产业园区是全国首个快递产业园区,在物流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发达的物流配送体系将是无锡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保障,必将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助推器。无锡市的电商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物流设施和物流部门,大力发展同城等特色物流。

4.雄厚的产业基础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无锡市是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之一,传统支柱产业包括机械、纺织、冶金、化工、电子(家电)等五大类。在经历了较快的发展之后,开始面临着如何应用电子商务,突破瓶颈、再上新台阶的关键性问题。目前也面临如何应用电子商务,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一方面,雄厚的产业基础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电子商务,有助于将“无锡制造”、“无锡特色”推广至全国及全球。

5.领先的信息技术为提升电子

商务发展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无锡市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领先的信息技术和强大的应用能力不仅为无锡市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极好的基础,也为提升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电子商务推进无锡现代农业发展的策略

1.选择基于电子商务的农业发展模式

由于传统农业在制度基础、经营方式、技术支持和经营主体四个方面先天不足,在市场环境下必然存在生产规模小、流通环节多、交易成本高和产品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基本特征是转变为商品性生产的利润最大化。而基于电子商务的现代农业是一种先进的农业发展模式,能有效解决农业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无锡市发展基于电子商务的现代农业基本硬件条件已具备,特别是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电子商务的比较优势,目前的主要障碍依然是农民比较传统的意识形态。无论是农民个体还是农业企业首先应充分认识到运用电子商务开展农业生产和销售的必要性,然后以国家农业政策为依托,实现农业劳动力与资源的有效配置,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经营水平,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2.加强农业信息化网络建设

我们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无锡现代农业,但政府必须为无锡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优良环境,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农业信息化网络建设。政府是农业信息化网络建设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在政策扶持、组织协调、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要在做好无锡现代农业发展的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提出农业信息化网络建设的发展战略,加大对农业信息化网络建设的投入;重点做好农业园和龙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保证农业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的顺利发展;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个人、企业投资农业信息化及农业电子商务项目。

3.建设农业电子商务平台

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中,其突出问题的根源是农户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所产生的。通过平台建设,实现:(1)建立以品牌或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链,包括接单、研发、生产、产品检测、成品及物流配送等环节,解决农业生产和流通环节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实现农业的市场化和规模化生产,形成新的销售模式,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2)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提高农产品品质,打造市场品牌。从田头到餐桌的安全生产,从源头到终端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高质量需求。(3)建立农产品需求监测和预警管理系统,适时把握市场行情和农产品价格走势,有效指导农业生产,以避免因产量和价格的巨大波动带来的效益不稳定,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4.建立农业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

电子商务涉及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其中信息流是通过电子商务网站来传递的,资金流主要是通过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来完成的。由于农业企业地点分散,而大部分农产品需要保鲜,使得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成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环节。我们应充分发挥无锡物流业的优势,结合无锡农产品的特点,建立覆盖整个无锡地区的农产品物流配送网络,进一步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加快农产品流通。

5.开展农业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第7篇

一、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全面落实党的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加强基本农田水利建设,突出抓好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三个关键环节,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狠抓粮食高产创建和小面积高产攻关,全县粮食生产实现了“十连增”,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大力实施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强农惠农政策,根据我县东部平原、中部环绕市区、西部山区丘陵的特殊地理位置,在西部10个乡镇,重点发展生态林业、生态畜牧业等,在中东部10个乡镇,重点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现代畜牧业、农业产业化等,集中打造“三区二线一带”即东部三个高标准粮田示范区、沿安楚路和S219线两条高效生态农业精品线和沿北环路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带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三、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

农业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种植模式不断调整和推陈出新,呈现出区域化、专业化、无公害、标准化、立体化、集约化的新态势。农作制度不断创新,高效间作套种立体栽培模式普遍推广,节约集约生产水平和效率提高。

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各类市场主体快速成长,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农村经纪人等新型生产经营和服务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增强,参与市场竞争和占用资源要素的水平大大提高。

五、农民收入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农民转移就业步伐加快,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拓宽,农民收入快速增加,201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48元,农民收入实现九连快。

就如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笔者通过深入调研和思考,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1.转变发展方式,树立大农业意识。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涉及面广,特别是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进一步解放思想,跳出传统农业简单的粮食、蔬菜种植、畜牧养殖范畴,以工业化的理念来发展农业,走规模化、集成化、产业化、标准化之路。

2.转变领导方式,提升组织领导。建议成立安阳县现代农业发展指挥部,以利于统筹协调农业、畜牧、林业、农机、土地、财政、发改、气象和各乡镇之间更好地开展工作,集中推进我县现代农业集成示范区建设。

3.全盘规划,提升区域化布局水平。根据我县西部山区、东部平原的实际,按照“三区二线一带”的总体规划,集中打造沿北环路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带、沿安楚路和S219线两条高效生态农业精品线和东部三个高标准粮田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4.加大投入,整合项目,解决资金瓶颈。资金是推动各项工作开展的动力,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一要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二要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三要实行灵活的投融资政策,通过招商引资、民间自筹和社会融资等多种方式,带动向农业产业投入,鼓励企业以多种投资方式建设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第8篇

摘 要 本文主要基于笔者研究,重点就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策略进行探究,以期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问题 发展策略 思考

一、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种植结构不合理

在农业结构中,虽然较以前单一的种植业相比畜牧业的发展也逐渐增强,但是林业和渔业的发展还是比较缓慢,在整体农业经济中所占有的比例还是很低。在现有的农业种植结构中,过分重视粮食作物,而对于经济作物的培养却疏于管理,导致在农业生产中粮食与经济作物的比例失调。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造成了农业产品品种严重不足,生产与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进一步制约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缺乏合理的营销手段

对于产品的信息化管理不到位,大多数市场没有相应完善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信息平台。市场中缺少大型电子显示屏幕及时更新外界市场中的各种变化。其次就是对于产品的宣传不到位,只有对产品加强宣传才能逐步形成品牌效益,进而增加产品的无形价值。比如:我国吉林省盛产人参,但是却不能卖出好人参应有的价格。就是因为吉林省市场的内耗现象非常严重,在重要的人参产区都会有几个自己的品牌,各品牌之间会进行内部价格战,由于这些人参的销售市场有限所以商家就只能通过互相压价来争夺市场,很难形成大规模的对外开放市场经营模式。

(三)农业生产产业化建设不到位

目前农业的经营方式中虽然通过网络途径进行销售的业务虽然有所发展,但是目前的农业生产中仍然是以个体户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不能够形成大规模的企业,经营范围小,生产不集中。还有很重要的是,由于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归农民所有的限制,种植业中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再者因为农民的整体知识水平有限,难以形成有效的商品意识,对于农作物的观念还停留在仅供食用的基础上,不能用对待商品的观点对农作物进行销售。农产品机械化进程的缓慢导致对于农产品的深加工不够,仅仅是对于农产品本身的出售不能完全体现农产品的价值,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在市场中没有一定的竞争力。

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策略思考

(一)加强农业信息管理

要想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经营首先要加强农业和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系统,将信息能够及时准确的传达到农村。在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要多方面搜集信息,保证信息途径的畅通有效。其次,对于外界搜集到的信息要经过筛选,将符合农民文化水平以及能力水平的消息及时。再者,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及时进行信息供给渠道的更新。在我国市场经济与世界接轨之后,信息的更新速度逐渐加快,对于农产品的需求也是如此。因此政府部门要保证传递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就要不断对传播渠道的畅通性进行检查更新。

(二)逐步建立企业化的农业生产模式

农业生产企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有效经营模式,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农业生产企业化能够将分散的小户农业生产合并与外界的农业大市场联合起来,更容易获得较为准确的消息以及更为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农业的专业化。在农业发展中,小型农户与外界市场的矛盾是制约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坚定不移的在家庭承包土地制的基础之上实施农业生产产业化才能不断推进全面发展。

(三)注重劳动与科技的结合

目前的城镇化水平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还是远远落后于工业化水平,在农村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在某些l达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劳动力不足的现象,因此不能一味的追求用科技代替劳动的生产方式。要坚持走将劳动力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将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工业化同时进行,不能在城镇化建设完成后再着手建设农业现代化建设。

(四)积极对农民进行培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先进的科学技术,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进行操作,针对这一逻辑,就应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变,整个转变过程要有规划,有次序;除此之外,加大对农民培训的宣传力度,让相关人员意识到培训、学习的重要性,例如,针对农村一些富余的劳动力,可以培养其职业技能,这样就能最大化地发挥其价值和作用,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另外,还应积极争取得到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解决在这方面经费短缺等问题,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深化培训内容,还可以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那么得到培训的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会发挥跟更大的作用,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

三、结语

我国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生产地,在国家经济发展以及保障社会安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是在近几年的农业发展中却出现了由于农民自己承包规模小,产业结构不规范,缺乏有效的管理,以及逐渐恶略的自然环境等的影响而产生的种种现象。在国内外的竞争环境中,只有加快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抓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才能跟上激烈的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现代农业;作用分析

在时代不断发展下的世界各国面临着国际竞争环境不断提升的压力,特别是农业领域的竞争力度呈现出快速提升的趋势,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推动农业更好的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自然与其他国家一样需要面对竞争压力,积极引入了信息化技术,在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同时推动我国农业朝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在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现代化农业需要不断引入诞生的先进信息技术,推动现代化农业能够更稳定、更快速地向前发展。可见,信息化是我国现代化农业全新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在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作用的同时,能够让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标准更加突出,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能力,以下内容针对农业信息化在我国现代化农业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1实施农业信息化战略的必要性分析

在时代不断发展下的农业需要不断改革生产模式,因为传统的农业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不断变化的时代要求,特别是当下的农业需要积极引入信息化技术,因为全球各个国家的农业生产领域已经引入了信息技术,并实现了快速的成长。如果我国农业未及时引入信息化技术,会与其他国家的农业发展产生较大的距离,进一步影响我国在国际中的发展。因此,我国农业领域中需要积极引入信息技术达到农业信息化的目的。所谓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产前、产中、产后三个过程的生产质量与效率大幅度提升,并且能够为农业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提供准确的农业生产信息,能够让三者及时发现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快速解决问题保证生产质量与效率。在世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业领域中的信息化速度需要不断提升,因为信息化技术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与快速发展的关键性元素,可以说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中后能够有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并促进结构良好升级。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创建出新的时代,为我国农业经济营造出良好的发展时机。进入到新世纪后的我国农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时机,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逐渐向规模化、专业化、技术现代化、管理信息化等方向发展,而这些发展方向全部依托于信息化平台。在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有效调整与优化的过程中、农业增长模式从粗放型逐渐向集约型方向转变的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力度较大,只有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辅助才能达到有效的调整、优化、转型。在我国农业引入信息化技术后,能够让农民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并推动农业生产过程技术化、信息化,可有效改变我国传统农业模式并促进农村经济更好地发展。

2农业信息化对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具有的作用

信息化技术是农业生产系统中的辅助工具,可以改革劳动工具、促进生产者与劳动者掌握先进的技术,进而推动农村经济达到快速增长的目的。信息化技术属于软技术,应用于农业中后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逐渐地提升,具体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显著提升劳动生产率

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传统经济模式的影响较重,劳动模式仍然以人工为主,与信息化技术所体现出来的效率相比较,具有劳动生产率低下的特点,不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助力。农村农业生产引入信息化技术后,能够让农民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并且可以丰富自身的农业知识,保证种田的过程达到科学化的效果,可显著降低化肥与农药的应用量,能够利用科学的手段提升农业生产质量与效率。另外,农民在掌握信息化技术后可以利用信息化平台了解外界所需的各类信息,能够学习到先进的生产理念与方法,并落实到实际农业生产中后,显著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在走入市场化新型道路模式后促进农村经济快速的发展。

2.2农业生产要素的整合过程进行有效优化

我国现代农业的生产过程中离不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持,因为信息技术能够为农业生产各环节提供准确的所需信息,特别是可以根据规模经济与边际收益理论进行科学性的分析,能够让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各项生产要素,比如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本投入等元素达到紧密协作的效果。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投入成本并提升收益,可显著增加总体收入与边际收入,降低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我国传统农业要进行改革,朝向规模化经营模式、股份制、农业集团化、构建现代农业生产原则、进军国际市场等方向发展,需要掌握大量准确的数据信息作为改革的依据。另外,农业生产中引入信息化技术后,可以对农业资源进行有效的优化,达到提升农业资源利用率的目的。如果农业引入的信息化技术发挥的功能越多,能够为决策提供更多的数据信息,进而促进决策结果更加准确,进一步促进生产力有效提升。

2.3促进农业实现网上招商引资的目的

农村经济较为落后的原因是缺乏充足的资金,如果能够招商引资可以有效解决农村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要实现招商引资的目标,需要经济发达地区能够了解农村的需求,引入信息技术后,能够让更多经济发达的区域了解农村招商引资的需求,并进入到农村了解实际情况。农业经营者、管理者将此区域农业所具有的优势进行阐述,能够成功实现招商引资的目的,并且经济发达地区还可以派遣人才进入到农村指导农业生产,在解决招商引资问题的同时,也获取了人才,一举两得。22.4提高农业生产企业知名度农业的发展需要开拓出更多的销售市场,而要实现销售市场的扩展,要有效提高农业生产企业的知名度。在此入信息技术后,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向各个区域宣传农业生产企业,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企业、认同企业经营理念,在提升农业生产企业知识度的同时实现更稳定、更快速的发展。

2.5可有效调整农村结构

农业结构调整的过程是以农产品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农业生产企业需要掌握农产品的市场信息,通过掌握的信息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能够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与市场需求相符合,进而达到调整成功的目的。在农业引入信息化技术后,信息化技术可以为农户及农业企业提供各种所需的市场信息,农户与农业企业根据掌握的信息科学地选择生产对象与生产模式,在调整农业结构时避免发生走弯路的问题。

3现代农业发展中农村信息化运用策略

从上文所述可以看出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信息化的应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但是也在推广农村信息化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虽然我国现在大力推广农村信息化来助力现代农业发展,但是受地理位置和农村人口年龄普遍配偏高的影响,为推广农村信息化带来的一定的阻碍。首先很多农村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电子信息设备以及互联网网络也相对落后,对于外界信息接收速度以及信息流通都相对较慢,这样的情况在信息高速更新的时代会严重阻碍现代农业的发展。其次由于农村环境影响,年轻群体开始向城市涌入,大部分都是年龄较大的留守人员,受年龄的影响对现代化的运用接受意识相对较低,传统的农业思想导致现代农业发展速度减慢。那么为了能够改善这样的情况,第一需要提高现代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宣传,通过大量的宣传标语、定期学习等方式来提高当地农民对于现代农业发展以及农村信息化的意识,帮助农民了解其对自身的重要性;其次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为农村信息化发展提供专业的指导人员,定期进行讲解教导,帮助农民了解信息化相关的知识;最后要为农村信息化建设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为现代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提供全方面的辅助。

第10篇

听音乐、吃套餐、睡蚊帐——物理农业养出“贵族菜”

距离大白菜收获还有段时间,可胶州大白菜协会已经接待了好几拨前来订购大白菜的外地客户。去年冬天一度卖到100元两棵,如今又未收先卖,胶州大白菜身份缘何如此金贵?近日,笔者走进胶州大白菜的种植基地,亲眼目睹了“贵族菜”独特的种植管理方式。

胶州市大白菜协会会长徐明振告诉笔者,植物声频控制技术是目前物理农业科技发展的核心技术。声频发生器根据植物的谐振频率、环境因子和含水量等因子的变化,选择产生相应频率波段的谐振波,这些波动能量直接作用于植物神经脉络上的穴位,与植物产生共振,刺激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营养的吸收,加快植物的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随着胶州大白菜名头越来越响,胶州更加注重提升大白菜的品质。今年,该市投资100多万元专项资金,经过对土壤、水、大气的严格检测,对不同地块土壤取样化验,根据土壤含肥量和不同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元素的肥量,合理用肥。

来到胶东镇后店口村黑增江的白菜地,老远就看见一座座一人多高的“白纱帐”。罩在菜田上的防虫网就像一顶巨型“蚊帐”,可防止害虫危害、减少农药污染。对于菜地里繁殖的少量害虫,每个帐子里还设置了一盏中频振式杀虫灯,利用光、波、色、味四种方式诱杀小菜蛾、菜螟等害虫,彻底杜绝蔬菜害虫。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生物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放赤眼蜂治玉米螟,用生物天敌“收拾”害虫,在青岛地区还是第一次。人们满怀着好奇听生物学博士于毅讲解。“大家看,这就是赤眼蜂的卵。”于博士拿出一个绿网包,里面盛满了一小包一小包的如米粒般大小的白圆球,他拿出一小包来演示说,“这一小包就是3000头赤眼蜂,用针把它别在玉米叶的背面,防风防雨又防高温。两三天以后,赤眼蜂就孵化出来了,它会找到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等害虫的卵,把自己的卵产在害虫的卵里面,利用害虫卵的营养孵化后代。

这样,害虫还在卵的阶段就被‘吃’掉了。一般一亩地放四次赤眼蜂就够了,第一次只需要放一包,等到了玉米螟盛期,就放三包”以前,农民都用农药打害虫,今年为什么要采用生物技术呢?即墨市农业局局长胡思荣说:“用农药防治玉米螟,每亩地大约需要10元钱,而用赤眼蜂每亩地只需要8块钱,并且省工省力、安全无毒,提高了玉米品质,减少了化学药品对环境的污染。慢慢的,赤眼蜂逐渐繁殖多了,害虫自然就会得到控制,还能维护生态平衡呢。今年,我们即墨下大力气搞‘吨粮田’建设,所以这次先在粮食高产区内选择了2000亩秋玉米做试验,明年打算大面积推广开,让更多的老百姓受益!”

避开自然资源的强约束力——避灾农业增强农业的抗灾能力避灾农业,即在农业生产中,避开自然资源的强约束力,变主要依靠地利为主要依靠人的智力及人类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的主动型农业。避灾农业思维的基本点是:消除对抗性,走向顺和性;避免单极性,注重系统性;减少粗放性,增强科学性。

把引进推广新良种、新技术作为增强避灾能力的支撑点和避灾增收的突破口。青岛市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加快提高农业科技整体实力,目前,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9%。

几年来,青岛市还大力推广旱作农业,通过改进灌溉技术,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特性浇关键水,采用膜下暗灌、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水渠渗透,提高水的利用率;在干旱到来前定期喷施旱地龙、腐殖质酸等抗旱剂,提高了农作物的抗旱能力。

为配合“避灾农业”的发展,青岛市健全完善了农业抗灾测报防治体系。及时根据灾情需要开展技术指导和现场服务,保护农民财产安全。“避灾农业”的兴起,为农民买上了一张保险单。

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都市农业分外耀眼

从一碧万顷的海青茶园到烟波浩渺的陡崖子水库,从古韵悠悠的藏马山到帆影点点的灵山岛,胶南处处激荡着都市休闲农业的身影。

第11篇

关键词 东方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概况;动作;管理职能;制约因素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1-0293-02

1 园区概况

茅山镇东方紫现代园区创建于2010年6月,规划总面积2 000 hm2,是集高效种植、加工、休闲观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茅山镇乡村旅游产业重点打造的精品景区。2011年通过镇江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认定。2011年园区实现各类销售收入2.4亿元,其中接待游客6.4万人次,乡村旅游销售收入达1 100万元。园区分为4个功能区和1个接待中心,分别为桑葚采摘区、茶文化休闲区、东方紫酒文化体验区、精品葡萄采摘区以及一个综合性游客接待中心。

园区的主导特色产业为桑葚,拥有国内最大的果桑种植基地,现种植面积233.3 hm2,规划面积为666.7 hm2。园区的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东方紫酒业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从事桑葚酿酒的企业,在国内紫酒行业处于垄断地位,所产东方紫系列紫酒畅销北京、上海等国内一线城市,系列产品售价为400~1 600元/L。2012年该产品在CCTV等媒体开展品牌营销,影响力日益扩大,并着手建立紫酒文化休闲品尝区,着力弘扬紫酒文化。园区采用“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的运作模式,形成多方共赢的产业链,桑葚种植产值可达15万元/hm2,净效益达9.75万元/hm2,龙头企业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5 847万元,实现利税1 700万元以上。

茶文化休闲区依托江苏园林学院的技术优势与园林学院开展产学研究合作,融入校园文化,双方共建茶文化休闲区。休闲区依托地理标志产品“茅山常青”的品牌优势和近133.3 hm2的茶园建设了茶博园,并建成了茶艺馆、茶叶采摘加工体验等休闲旅游项目及小型高尔夫练习场。

葡萄采摘区汇聚了巨峰、夏黑、金手指、美人指等近20个品种的鲜食葡萄精品,在2012年全国葡萄评比中荣获2个金奖、2个银奖,采摘游在南京市等周边城市拥有较高的知名度。

2 园区的运作

茅山镇于2011年5月成立了东方紫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由镇党委书记金伟任管委会主任,并配备了涵盖农业、技术、规划、财务及旅游等各方面的11位专业技术人员,统筹园区的规划与建设,强化园区各功能区的功能完善,全方位推介园区,树立园区的市场形象。

2.1 融资渠道

本着规划先行、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建设理念,吸收多方资金,特别是工商资本加入园区的建设,打破融资瓶颈,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

2.1.1 政府投入。政府投入的重点在园区公共产品的建设,主要为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园区先后建成黑色路面8 km、水泥路24 km、道路绿化18 km,使园区道路基本网络成形。修建硬化渠道6 km,田间小构间120个,基本缓解园区地处丘陵山区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满足园区生产用水需求。在园区架设了8 km电力线路,配备变压器8个,满足了园区快速发展的电力需求。近3年,政府投入总额达250万元[1-2]。

2.1.2 工商资本投入。工商资本的投入在东方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中占主导地位,占园区总投入的80%以上。其中投入超亿元的企业有2家,一是投资1.5亿元、占地43.3 hm2的怡景湾度假村,达4星级标准,山清水秀,为国家AA级景区,拥有垂钓、水上高尔夫等娱乐休闲项目。二是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东方紫酒业有限公司,占地23.9 hm2,总投资1.4亿元,拥有全自动酿造生产线2条,容积达2 500 m3的地下酒窖及1座酒文化休闲场所——皇帝庄园。此外,园区分布大小农家乐餐饮近20家,占地多在3.33~6.67 hm2,投资在100万元左右。

2.1.3 合作组织投入。由农户联合起来的合作社主要投入在高效种植业及小型机农家乐餐饮业。园区近1 600 hm2的桑葚、茶叶和葡萄等高效设施农业,许多田块运用灌溉技术、钢架大棚等先进设施投资近15万元/hm2,总投资超过1.8亿元。此外,合作组织争取财政涉农项目的扶持,投入部分资金参与了园区的一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对园区的基础设施的完善起到一定作用。

2.1.4 涉农项目投入。园区积极申报财政涉农项目,先后实施村庄绿化、生态村创建、丘陵山区土地治理、高效农业、农业产业化等大小10多个项目。园区整合各类项目的资金,在符合整体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实施单位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各类财政资金投入总额达300万元以上,加上配套资金,项目对园区的投入达1 200万元以上。

3 园区管理职能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和旅游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并把它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园区管理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保障规划的权威性

园区管理严格执行园区的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超越规划,建设与规划不相符的建筑。引导农民种植与园区主导产业相符的高效种植业,对不愿种植的农民鼓励其将土地流转。

3.2 协调各方关系

收获农产品的价格形成以园区种植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协商确定机制。2011年,园区组织了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协商,双方经过多轮谈判,最后签订收购合同。同时园区还明确各方在乡村旅游中的经营范围,并使各企业有序公平竞争。

3.3 招商引资

许多企业进入园区均以土地流转为前提,园区对分散在农民手中的土地实行租用,然后,再采用招投标形式,统一对外招商信息,吸引企业进入园区。皇帝庄园等餐饮企业均采用此方式达成投资协议。

3.4 建设公共服务平台

园区管委会作为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在加大对外推介、招商的同时,为进园区的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服务。服务内容涵盖招工、产品销售等各个方面。目前,农产品展示大厅正在建设中,电子商务平台也在加紧构建,还向游客免费发放包涵各类企业的产品及服务简介的园区游览手册。

4 制约园区发展的因素

4.1 公共产品建设的投入明显不足

园区公共建设如道路、水利等基础建设的投资主要为财政投资,投入资金较少。其他休闲农业观光园区,如溧阳的白马、高淳的亚溪等园区,道路及景区的停车场等建设档次明显比东方紫产业园区要好。东方紫园区这类的公共设施主要依靠园区企业建设,存在位置不合理、容量不足等缺陷。

4.2 与旅游社的合作程度不够紧密

旅行社作为旅游的重要媒介,是整个旅游产业的龙头。东方紫园区主要以散客和自驾游客为主,如何与旅行社合作,开发南京都市圈的旅客资源,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是园区以后开发旅游资源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4.3 环境整治有待进一步加强

东方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虽然形成主导产业的连片种植,但插花过多,园区内还种植苗木、水稻、杂粮等与主导产业不相符的作物,影响整体观光效果。道路景观绿化残缺不全,有待完善。

东方紫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推进速度快、建设标准高,预计在2013年全面完成各项建设目标。并着手制定下一步建设方案,强化硬件,做强软体,对照省级农业产业园区的各项指标,全面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将东方紫现代农业园区打造成句容市乃至江苏省内最具有影响力的旅游观光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实现高效农业的转型升级。着力把乡村旅游打造成茅山镇经济的支柱产业,富民强镇,实现茅山镇经济的绿色崛起[3-4]。

5 参考文献

[1] 颜晓萍,乔丛.果业园区:现代果业新模式[J].西北园艺:果树,2012(3):4-5.

[2] 张长海.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模式探索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1):224-226.

第12篇

儋州地处海南西北部,全市耕地面积69万亩,人口103万,其中农业人口占54.7%,是典型的农业市。近几年来,儋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受传统耕作模式制约和创立特色品牌意识薄弱,农业弱质特征比较突出,产业化发展进程相对滞后,农业增产不增效、农民收入增速缓慢,仍然是儋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依托儋州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突出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是实现儋州农业超常规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一、儋州市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我市按照“围绕工业抓调整、围绕龙头抓规模、围绕城镇抓带动、围绕市场抓特色、围绕增收抓服务”的思路,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方向,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为重点,以满足加工、出岛出口和进超市进宾馆为定位,以提升农业品质为支撑,着力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特色、精品之路,着力壮大发展海洋渔业、畜牧业、甘蔗、橡胶、瓜菜、林木六大产业。当前,粮食、糖蔗、橡胶、渔业、畜牧、瓜果菜等产业已经形成了我市的传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糖蔗、橡胶、渔业、畜牧等在农村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幅度提高,2008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49.64亿元,占GDP的55%;全市农业总产值72.9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种植业占35.1%,畜牧业占14.9%,海洋渔业占48.6%,农业服务业占1.4%。

1、热带特色农业产业。2008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8.4万亩,总产量18.4万吨;糖蔗49.1万亩,总产量157.3万吨;民营橡胶45.2万亩,干胶产量1.8万吨;瓜菜24万亩,总产量34.2万吨;水果6.6万亩,总产量6.4万吨;浆纸林38万亩,海淡水养殖10.5万亩,大小渔船4020艘,水产品总产量33.3万吨;建成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个,专业养殖场(户)2870个,出栏生猪56.6万头、禽类1208万只。

2、农业龙头企业。我市先后引进培育南华、中化橡胶、珠联、温氏、禾木、罗牛山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专业市场2家,南华、中化橡胶、珠联等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总产值72602万元,销售收入64769万元,农产品加工企业产销率89.2%,年加工转化各类农产品126万吨,带动基地16.7万亩,带动农户9.9万户。

3、农业基础条件。近几年来,我市共投入资金2亿

多元,高标准整治农田4.9万亩,改造中低产田5.3万亩;维修及防渗硬化渠道861公里,加固病险水库12座,打抗旱田头机井232眼。全市森林覆盖率38.5%,有效灌溉面积22.4万亩,在光村扫地坡、东成长坡洋、王五枝根坡、中和七里洋、新州新中洋、那大洛南等10个田洋创建了10万亩连片无公害瓜菜生产基地;拥有大中小型农业机械9910台(件),建成4个省级标准化农业科技110服务站,建成市级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和17个农产品检测流动服务站。

近年来,我市共培训农民20万人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1761人次。初步建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信息网络,已建成瓜菜销售信息服务点2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391家,注册社员2569名,带动农户1.8万户,连接基地17万亩。

4、农业科技推广。近几年来,我市共引进培育甘蔗、花生、尖椒、水稻、橡胶等新品种110个,推广10个,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15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9.3万亩,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水稻抛秧、病虫害综合防治、橡胶新割制、秸秆还田、无公害栽培等农业新技术得到广泛普及,尖椒、红南瓜、黑皮冬瓜、苦瓜、青瓜、紫长茄、长豆角、香蕉、荔枝等20个农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无公害认证面积10.6万亩,初步形成黑皮冬瓜、小南瓜品牌。

二、存在的问题

2006年至2008年,农业分别占我市生产总值的59.5%、53.8%、54.7%,农业占有一半以上的GDP,这说明我市经济十分落后,农业仍然是拉动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当前乃至相当长一个时期,农业仍处于重要位置,农业的基础地位不会改变。

从总体上看,儋州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土地资源,是全省面积最大的市,且土地很肥沃,自然条件也相当好,特别是人民群众勤劳智慧,有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市政府在改善农业条件,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我市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渡阶段,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市农业农村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近几年来,市政府虽然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但毕竟投入有限,设施建设仍然滞后,水利等基础条件还很差,农民群众迫切需要的田头井、坡地井、山塘小型水库及井渠配套工程还非常少,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市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较低,特别是木棠、光村、三都、峨蔓等中北部地区的水利灌溉不到位,“靠天吃饭”的现

状依然存在,这从根本上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二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长期以来,儋州的农业粗放经营的成份比较大。尽管从九十年代开始,我们就对农业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使农业产业结构有所改善,但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农业模式的束缚,仍然存在追求面积和产量,忽视质量和效益的现象。甘蔗等传统产业和橡胶等优势产业效益还不够高,所占面积很大,但占总产值比例只有35%;瓜果菜、畜禽、花卉、海淡水养殖等特色产业规模仍偏小,畜牧业只占总产值的15%,还是偏低,新兴的优势产业也还没有培育起来。当前全省绝大多数市县都从发展瓜果菜等特色农业中获得收益,形成规模,我市明显落后了。

三是农业龙头企业不多。近年来,我市先后引进了中化橡胶、南华糖业、温氏集团、珠联冷冻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对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总的来看,农业龙头企业还很少,且大多规模不够大,科技含量不高,农产品加工水平仍停留在初级、简单阶段,产业链条太短,难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也不能有效抵御价格波动等农业风险,带动能力不明显。

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产业集群优势不明显,总体竞争力不足,农业生产资源优势没有从根本上转化为竞争优势。同时,农民组织化程度偏低,大多数农民都是分散的家庭经营,处于单门独户、孤军奋战的局面。

五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滞后。目前,我市还没有以“产地交易”为主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仓储、制冷等配套设施跟不上,制约了我市本地农产品的外销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并且,政府也没有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和责任追溯制度,一些不合格产品得不到有效控制,大量流入市场。

六是农民综合素质低。农民思想观念陈旧、保守,小农意识严重,生产、生活方式仍禁锢在旧传统之中,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现代意识,与现代农业的要求差距大。

七是农业信息化建设滞后。多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建成王五和长坡2个瓜菜销售信息服务点,由于农业信息网络体系不完善,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特别是信息的采集点少,不及时,对搜集的信息分析能力弱,信息含金量低,无法满足群众对农业信息的需求。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刚刚起步,资金不足,信息不灵,普遍存在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运作不正常的问题,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八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首先是政府投入不足。近几年来,由于我市财政比较困难,几乎没有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其次是金融支农乏力。受现有金融政

策制约,农村信贷资金供给渠道狭窄,国有商业银行对小额支农贷款不积极。且多数农业生产领域和农户的积累仅能维持简单再生产,自身投入无力。

九是农业服务水平较低。信息服务、科技推广、资金扶持、良种供应、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服务体系基础差,力量薄弱,人员素质不高,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除此以外,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农产品的价格特别是糖价、胶价很不稳定,农产品出口难度加大,也对我市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建议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一项广泛性、综合性的艰巨任务,需要认真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思路和措施。为此,结合我市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科学制定农业发展规划。目前,儋州还没有编制《农业发展规划》,要加快制定《儋州农业发展规划》,从整体上做好全市的农业发展布局,明确农业发展方向,建立农业项目储备库,为今后儋州特色现代农业科学发展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