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1 17:36: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乡村产业发展问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发展乡村产业,推进乡村振兴,供大家参考。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实现乡村振兴,要推动因地制宜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效益,推进共同富裕。
发展特色农业,构建品牌体系。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一些乡镇盲目效仿成功经验,跟风发展某类产业,产生了农产品产出过剩,市场价格下降,产品缺乏竞争力等问题。为避免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要从产业选择和培育上大下功夫,寻找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农业,形成产业竞争力。同时,要强化品牌意识,推动“品牌兴农”“商标富农”,从而优化品牌发展环境,加强对产业的保护,形成品牌的强大影响力、带动力。
促进产业融合,提高综合效益。单纯发展农业,存在发展前期投入大,农产品产出情况受自然条件影响大以及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难以帮助农民实现稳定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通过产业融合,形成产业链,能够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效益,有效降低单一发展农业的风险。
注重人才培育,带领共同致富。发展特色产业、长期稳定致富,都需要人才。一是要培养本地人才。实现农民增收,离不开农民自身的主体作用。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农民并没有增收致富的积极性,存在“等靠要”思想,把希望寄托在国家提供的保障上。因此有必要引导广大村民学文化、学技能,提高本领,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是要推动人才“上山下乡”,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用知识和才能建设美丽乡村,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从而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实现农民富裕富足,要激发汇聚各方力量,不断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促进产业融合,加强人才培育,只有多措并举,齐头并进,才能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为确保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成立区农委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任任组长,分管主任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副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产业化科,负责联系对接美好乡村建设日常事务。
二、工作思路
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略,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为根本要求,强化规划引领,抓好村级产业发展,注重生态优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村美”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三、目标任务
从2014年开始,每年重点培育建设24个左右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重点村,抓点示范,整合资源,综合治理。到2016年,全区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重点村达到40%以上,2020年达到80%以上。
四、实施内容
1、编制规划方案。以镇街为单位,编制《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结合规划,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每年筛选确定编写若干个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2、编制项目。以镇街为单位,对已被列为年度实施的产业发展重点村,编制示范村产业建设项目书。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整合涉农资金支持美好乡村建设的意见》,将所有能争取到的项目资金,向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倾斜。同时,建立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项目库,做到有的放矢,符合条件的项目及时申报,多渠道争取资金投入美好乡村建设。
3、抓好生态经济建设。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八项农业生态经济工程(即自然生态保护工程、生物种子工程、畜牧业、渔业、农村环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绿色(有机)食品经济工程)。同时着力培育“一村一品”经济和主导产业,逐步做大做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抓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结合城乡一体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率和农村土地节约集约使用水平,推进农村节能工作,推广沼气利用技术,引导农村新建住宅采用节能新技术。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协同推进农村路网、农田水利设施配套、饮水安全等工程建设,以及建设农村环保设施,建立农村卫生保洁常态化管理机制,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连线成片整治;协同开展村庄绿化,村居绿化率达到40%以上。协同抓好农村饮用水安全配套、污水处理、道路硬化等工程的实施,打造具有特色的美好乡村风景。
5、抓好现代农业发展。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型美好乡村为核心,推进生产经营产业化、农业技术集成化、农业生产机械化、基础设施配套化、农业服务社会化。积极引导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由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农业利用方式由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型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6、抓好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继续实施“451”工程,围绕全区乡村自然生态、田园风光、聚落与建筑文化、乡村人文活动、民俗文化、乡村产品与工艺、乡村景观意境等,着力打造江南田园和山乡独有的“青山、绿水、梯田、人家”的乡村景观意境。加强统一规划,明确特色定位,加快形成以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观光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格局,建成一批“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为主题的特色农庄。
7、抓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统筹培训机构、项目资金、师资力量,开展新型农民培训,让受训农民不仅仅只是种、养技术的提高,尤其是将年富力强的农村劳动力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之成为美好乡村建设的排头兵和领路人。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工作要求,健全工作机制,常抓不懈。
【关键词】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循环产业
发展小城镇,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推动中国城市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如何在小城镇建设中,立足其发展现状,合理有效的利用各种资源,使其成为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持续动力,是当前小城镇建设中必须要面临的问题。本文结合永登县武胜驿镇的规划设计,对于小城镇建设的城乡一体、产业循环,促进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1 武胜驿镇发展概况
1.1 项目概况
武胜驿镇位于兰州市永登县西北部,属于半干旱半湿润的二阴山区,是古时兰州与武威之间的重要驿站和向西进入河西走廊的咽喉之地,拥有丰富的历史资源和生态资源。其距兰州市130公里,永登县城20公里。现状有回族、土族、藏族等8个少数民族,总人口38330人。
1.2 发展优势
1.2.1 区位条件突出
武胜驿镇地处兰州―武威中间,位于兰州都市圈1小时经济圈辐射范围内,区位优势突出。
1.2.2 综合交通条件良好
境内有连霍高速、兰新铁路、G312公路通过,与兰州、武威等区域中心城市以及中川机场联系便利,经济发展的综合交通条件良好。
1.2.3 自然环境良好
武胜驿镇境内有喜鹊岭、标杆山、奖俊岭、鸡冠山等众多山岭以及黑林和奖俊岭等天然牧场,是永登县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向北延伸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天生态环境品质较高;同时,由于镇域产业以生态农业为主,受工业化影响较小,自然环境没有受到人为干扰和破坏,与兰州都市圈的其它地区特别是兰州都市圈内的核心地区相比,是居住和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
1.3 存在问题
1.3.1 核心发展优势不突出
永登县虽是兰州市重点镇,但由于其资源、交通、区位等优势未充分挖掘,没能形成带动城镇发展的增长点;同时,连霍高速的开通使得312国道上的过境人流量的急剧减少,原本商贸产业优势亦不断减弱。
1.3.2 城镇发展缺乏动力,发展缓慢
由于服务人口规模小、徐古高速公路对G312国道车辆分流等因素,商贸服务业很难大规模发展,难以成为支撑城镇发展的持续动力。同时,因环境保护、市场及技术等原因,原有的矿产开发企业和建材企业多处于停产状态,城镇发展乏力、缓慢。
1.3.3 产业结构单一,竞争力不强
现有产业链较短。武胜驿镇高原夏菜是农村居民重要的收入来源,养殖业也已经起步,但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导的农业主要处在产业链的上游,产品附加值低,而下游加工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旅游业尚未成为带动城镇发展的动力。武胜驿境内拥有高山草原、民族风情、原始森林、天然牧场、史迹遗址、特色民居等众多旅游资源,但由于其旅游品牌知名度不高、旅游设施不完善、旅游资源尚未有效整合等原因,目前尚处于自发发展状态,未形成带动城镇发展的动力之源。
2 武胜驿镇发展思路
2.1 双轮驱动,城乡一体
产业富民:立足新时期农村地区作为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生态产品提供地的功能定位,发挥武胜驿镇生态环境、资源产业的基础优势,做强做大特色产业,使特色产业成为村民致富的依托。
工贸强镇:依托农村种植业和畜牧业,加快相关加工工业、商贸业和物流业的发展,强化小城镇的产业基础,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
城乡一体:乡村农牧业为城镇工贸业提供原料,城镇工贸业解决农业销售难问题,并使农牧产品增值,充分发挥好小城镇服务农村的功能;城镇工贸业为乡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城镇自身规模扩张;乡村富余劳动力进镇,乡村人口减少,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
2.2 高端发展、树立品牌
高端发展:顺应绿色无公害农牧产品质量优、价格高、需求量大的特点,转变农牧业发展模式,由“化学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型,依托生态农业培育高端消费市场,实现高端高效发展。
树立品牌:针对武胜驿镇农业发展有产品无品牌、同质化、竞争力不强的现状,未来发展要走品牌农业的路子,通过申报武胜驿地理标志的农产品,形成武胜驿高原无公害富硒蔬菜、武胜驿生态羊肉、武胜驿生态猪肉、武胜驿生态草芽鸡等特有品牌。
2.3 休闲突起,产业延伸
休闲突起:立足武胜驿镇位于兰州都市圈的旅游交通区位优势,挖掘镇域乡村休闲旅游资源特色,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使休闲旅游产业成为除生态农业之外的另一优势特色产业。
产业延伸:围绕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积极拓展与高原夏菜、有机中药材、高原花卉等种植业和牛、羊、猪、鸡等畜牧养殖业关联的“观光、休闲、科普、节庆、娱乐”等功能,努力形成“一产三产化”的产业格局,丰富武胜驿镇的休闲旅游功能。
2.4 政府引导,农民为主
政府引导:发挥好政府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和在信息化建设、科技培训、技术引进、金融支持、政策导向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和公共服务职能,解决好城乡发展中个体无法解决的问题,为农民创业发展创造条件。
农民为主:充分发挥好农民自身发展的积极性,在“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上,鼓励农民创业、吸引农民参与、吸引农民就业,使农民成为发展的主体和受益的主体,真正把“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落到实处。
3 总体布局
3.1 产业发展布局
依托武胜驿产业发展基础、突出产业发展优势和挖掘产业发展潜力,按照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协作化的发展原则,规划在镇域内形成“一轴、三带、五区”的产业空间布局。在镇域形成东部综合服务经济区、中部特色蔬菜种植和休闲农业经济区、西部生态、民俗旅游服务经济区、北部特色种植养殖和民俗旅游服务经济区以及南部特色种植养殖经济区。
3.2 旅游发展布局
根据武胜驿镇旅游资源分布与开发潜力,规划构建“一心、四轴、四区、多点”的旅游产业格局。在镇区形成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并向西、北、南辐射,形成东部庄浪河谷综合旅游发展轴;西部生态休闲、历史文化旅游发展轴;南部现代农业观光体验发展轴;北部藏族、土族风情体验发展轴。同时,形成以历史演艺、休闲度假、民俗体验、民族餐饮、特色购物、科普教育、会议接待、度假居住等内容的旅游综合服务主题区;以发展发展农业风光展示、农业种植养殖活动参与、农业科技示范、农家特色餐饮品尝、农村乡俗和农家生活体验等内容的生态农业旅游主题区;以发展草原风光展示、草原文化感知、草原活动体验、短期会议接待、休闲度假等内容的草原风情旅游主题区和以发展高山草原观光和少数民族风情体验等内容的民族风情体验旅游主题区。
4 结语
笔者在相关小城镇规划编制过程中体会到,只有立足小城镇发展实际,切实挖掘其资源特征,形成适合小城镇自身的发展之路才是小城镇规划的根本。如何才能更加有效的利用资源,促进小城镇的全面均衡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还有许多需要探索。本文抛砖引玉,希望能给同行们提供一点有益思考。
参考文献:
泰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
《2021年度人才工作“三走进三助力”
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区)农业农村局,局有关处室:
现将《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度人才工作“三走进三助力”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度人才工作“三走进三助力”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泰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4月8日
附件:
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度人才工作
“三走进三助力”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根据《泰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实施泰州市2021年度人才工作“三走进三助力”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泰人才办〔2021〕2号)精神,制定2021年度人才工作“走进乡间田头,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引领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实践,紧扣服务“六保”“六稳”主题,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工作重心下沉,走进乡间田头,服务农业农村生产一线,着力提升乡村特色产业科技水平和产品质量竞争力,促进乡土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加强特色品牌建设,提升产业发展规模,力争到2021年底,新培育10亿元级以上产业2-3个,为全市乡村产业振兴贡献农业科技人才工作力量。
二、工作举措
1.梳理需求清单。4月上旬,市农业农村局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开展集中梳理,确定2021年重点建设的乡村特色产业(详见附表)。4月底前,各市(区)围绕本地重点建设的乡村特色产业,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农业农村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乡村特色产业核心企业生产经营、产品品牌及人才、技术需求等情况,梳理汇总需要解决的相关技术问题,形成需求清单。
2.组建专家服务组。5月底前,各市(区)针对重点建设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需求,联合当地人才办,从乡土人才、科技镇长团以及省“333工程”、市“311工程”培养对象中,遴选涉农人才,分类别组建相关专家服务小组,建立专家服务小组结对服务机制。
3.开展结对服务。6至10月份,按照“一个产业打造一个品牌,一个小组服务一个产业”的要求,组织专家服务小组定期开展“一对一”服务,走进农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地帮助解决乡村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指导产业技术创新,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三、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各市(区)农业农村局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地专项行动具体实施方案,并根据总体安排,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举措,做好各项协调服务推进工作。
2.加强部门配合。专项行动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各市(区)农业农村局要扛起工作责任,主动进位,切实加强与当地人才办、科技镇长团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专项行动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3.确保活动实效。各地要高度重视“三走进三助力”专项行动,落实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具体负责专项行动相关工作。要抓紧组织需求调研,组建专家服务小组,建立定期结对服务机制,开展专家服务工作。要及时总结先进经验,注重宣传典型案例,切实扩大活动影响,确保专项活动取得实效。市农业农村局将定期对各地专项行动相关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通报。
请各地于4月17日前,将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姓名、职务、手机号码发至邮箱409841966@qq.com。联系电话:86893949。
附表:2021年各市(区)重点建设乡村特色产业名录
附表:
2021年各市(区)重点建设乡村特色产业名录
市(区)
产业名称
靖江市(2个)
休闲食品、草莓
泰兴市(4个)
生猪、肉鸭、江沙蟹、苏翠梨
兴化市(5个)
香葱、大闸蟹、稻米
海陵区(农业开发区)(2个)
种子种苗、罡杨鲜花小镇智能花卉
高港区(1个)
鲜花园艺、动物疫苗
姜堰区(2个)
特色菌菇、溱湖簖蟹、肉鸡
特色小镇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也为解决城镇化发展中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推进乡村振兴,要充分发挥特色小镇在优化城乡经济结构、推动新型城镇化、加强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作用。
特色小镇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作为一种创新探索和成功实践,特色小镇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也为解决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优化城乡经济结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促进城乡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成为必然要求。特色小镇在优化城乡经济结构方面作用明显。一方面,特色小镇具有增强区域有效供给、优化产业生态、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改善内外环境、促进产业创新的功能,可以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和发展模式激活传统产业,也可以通过聚拢高端人才等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另一方面,特色小镇是应对消费升级的战略选择,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有效载体,对区域产业体系的重构与竞争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推动新型城镇化
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模式。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要求通过积极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提升城市功能带动新农村建设,完善土地制度和城镇住房制度,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等实施办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特色小镇采取就地城镇化发展方式,在传承和发扬我国千百年来的农耕文明基础上,把乡村建成既有乡土气息,又具备现代城市文明的新城镇。特色小镇建设注重产业、文化、宜居、环境等各种要素的整合,有助于提高城镇化发展品质。同时,特色小镇作为一种特殊的空间结构,在规划和设计上可以根据城镇化建设发展的需求,制定合理有效的运行模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
加强乡村治理
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特色小镇从规划设计到建设发展,从治理主体到治理模式,使传统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融入现代化因素,进一步激发了乡村治理活力。特色小镇作为城乡间的桥梁,不仅在空间布局上一端连接着城市一端连接着乡村,而且从产业发展、城乡融合、生态保护等方面,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贯穿其中,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为加强基层治理提供了新的路径。
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乡村的文化资源、文化活动、文化设施以及带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生产方式,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地域性和传承性。继承和发展优秀乡村文化,需要适应发展需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其更具感染力、传播力。文化是特色小镇的灵魂,文化要素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必不可少。不少特色小镇在挖掘文化要素的过程中,注重对传统文化及其产业进行保护与传承,以各种物质形式为载体,将文化物化,将物化的产品产业化,形成文创产品及产业链,提高了文化影响力。河北馆陶的粮画小镇、武强的周窝音乐小镇等就是典型例证。
【关键词】创意农业乡村體验经济产业倍增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2)|05-0109-04
一、乡村體验经济的内涵
乡村體验经济以审美體验和乡村旅游文化为核心,以创意为导向,以消费教育、消费时尚、美学传播为表现形式,以美学景观化、经济市场化、产业高端化、田园艺术化和生活美学化为取向,满足消费者需求,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體验经济作为新经济形态,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人类社会所经历的第四种经济形态。
乡村體验经济包括创意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两种形态。乡村體验经济作为一种创意经济,是體验经济与美学经济融合发展的产物,是通过體验制造愉悦和享受的产业。乡村旅游产业是以深度體验为基础,以养生养美导向,以休闲度假为目标,以回归生态为追求,以文化消费为引领,體验乡间劳作的乐趣,感受生态田园生活,品味乡村文化情调。
乡村體验经济作为面向广大消费者的新经济形态,文化创意密集、民间资本密集、会展节庆密集、高端产业密集,具有“四促四带”的特点:即可促消费、促增收、促市场、促旅游,带资本、带创意、带人才、带科普。同时,乡村體验经济让创意与乡村景观互动,创意和时尚互动,乡村文化与旅游體验互动,创意农业的审美表达与城乡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互动,是促进城乡一體、以城带乡、和谐发展的幸福产业。
在乡村體验经济时代,人们追求原生态的真实體验,寻求乡村文化创意与现代时尚融合发展带来的震撼。当地村民的生活方式、乡村戏剧、农耕文化,以及农村历史变迁、森林观鸟,菜地、果园和茶园采摘等内容,成为人们體验之游的重要选择。
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市场需求结构呈现多元化和优质化趋势。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人们对农产品的营养功能、保健功能和安全性等个性化特殊需求逐步增加,丰富多样的乡村體验产品倍受市场青睐。优化创意农产品区域布局,加速现代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定向聚集,有利于用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特色农业,加快优势区现代农业建设,充分挖掘区域特色资源潜力,尽快形成新的创意农业生产能力,增加优质创意农产品供给,满足日益细分的市场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乡村體验经济的特征
1.體验性。乡村體验经济是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发展的结果,通过整合旅游、文化、艺术、创意、生态等多个产业形态,以创意花园、创意果园、创意农业园区以及科技示范基地、生态种养基地、山地果蔬景观基地为依托,以赏花、摘果、垂钓、农业科技示范、农业旅游观光、休闲體验等参与性项目和农事體验为特色,最大程度地满足游客个性化愿望和对健康、快乐、休闲的追求,享受和體验种植养殖、旅游观光、自种自摘、垂钓娱乐、农产品电子商务以及运动、休闲、健身的乐趣。
2.参与性。乡村體验经济借助乡村自然之美和创意农业产业资源,以自然资源、创意产业、节庆活动为主,通过开发创意旅游、文化旅游和节庆旅游以及观光游、休闲度假旅游、民俗风情游,吸引游客积极参与乡村體验。乡村旅游的稀缺性、體验性是参与的前提。
3.审美性。乡村體验作为一种创意生活方式,是一种集自然美、生活美、社会美于一體的怡然自乐式审美體验。在體验经济的时代,消费者不满足于被动消费,积极参与各种农业旅游體验和审美活动,主动體验美丽乡村的特色性、唯一性,充分发掘乡村旅游的审美内涵和文化意蕴,获得精神上的审美愉悦和满足。乡村體验产业是美学和农业融合、创意产业和體验经济融合的产物。
4.融合性。乡村體验产业融合发展直接促进了产业创新,立足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以适游宜居、认养采摘、养生养美、體验农事为主题,积极推进创意农业园区建设,促进产城一體、城乡一體,加快实现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科技、旅游与农业、农业与文化的互相融合,使一、三产业融合发展。
5.趣味性。乡村體验产业最大限度地让游客體会乡村體验产业的乐趣与价值。通过丰富乡村體验产业的文化内涵,弘扬乡土文化,活跃乡村文化创意活动,积极拓展乡村體验产业的旅游功能、创意功能和休闲功能,举办诗歌节、鲜花节、美术、摄影等文化创意活动,增加乡村體验产业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三、我国乡村體验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农民总體文化素质较低,阻碍體验经济的发展。有的乡村重自然风光忽视文化创意的开发。有的除了用吃野味来吸引顾客,就没有其他办法了。二是开展节庆活动缺乏经费。一些节庆活动由于缺少稳定的活动经费,效果大打折扣。三是农村土地减少。不断推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导致农村土地减少,农民的利益在土地流转中受到损害,补偿不够。四是乡村旅游规划未受到应有重视。许多地方缺乏全面规划,没有将乡村旅游与农业文化、创意农业规划结合起来,乡村體验性产品和文化创意的个性不明显,部分乡村旅游业规划的业态单一、投资不足、附加值低、规划趋同,深度开发不够。五是基础设施落后。道路、停车场、洗手问、电话亭等公共设施简陋、设备不足;客房、餐厅、茶楼等接待水平低、条件差,“脏、乱、差”现象突出。六是體验经济和创意型人才稀缺。部分创意农业项目文化元素和美学经济含量不高、精品缺乏。七是青少年农耕體验教育发展滞后。不少中小学没有设立农耕體验教育中心和农耕體验教育基地。一些农耕體验教育基地从业人员素质低,不能有效发挥教育作用。有的农耕體验教育基地发展模式落后,观赏性、體验性、趣味性不强,对青少年缺乏吸引力。八是开展體验经济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难问题依旧突出。农产品加工业属微利行业,企业自身积累少,资金来源渠道主要靠银行贷款,而银行对规模小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因抵押物不足,几乎不愿贷款。由于投入不足和政策扶持少,缺少国际影响力强的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品牌和高新技术产品品牌。发展和保护乡村體验产品品牌的政策和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
四、加快乡村體验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实施中国创意农业富民工程,打造创意农业万亿产业
实施“中国创意农业富民工程”,以农户为基本单位,以创意农产品生产为核心,整合农村各类创意农产品生产技术,坚持“聚集资源、突出重点、形成特色”的思路,以文化支撑产业,以品牌塑造形象,通过农业与艺术的有机结合,赋予农产品以文化内涵。
实施创意农业千县万亩示范工程,即在全国选1000个县,100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0个农业企业,每县1万亩作为创意农业试验基地,建设1000个中国创意农业富民计划重点示范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创意农产品,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创意农业向纵深发展。
启动中国百万创意农民培训工程,以县为单位,主要培养扎根于农村,利用创意技术和科技知识开发农村资源、发展创意农业生产的农民致富带头人;免费开展对农场经营者、种养大户创意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对通过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进行奖励。组织农民讲师团成员和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创意农业知识更新再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造就一批学习型、知识型、守法型、创业型、创意型的现代创意农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制定并启动两岸创意农业合作计划。建议由国台办牵头,联合民革中央、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文化部、商务部等单位和部门,制定并启动两岸创意农业合作计划。进一步加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的建设,为台湾农民在大陆投资创业提供更好的环境;积极协助台湾农民企业到大陆举办展览展销会,进一步扩大台湾创意农产品在大陆的销售;全面提升两岸创意农业合作的层次,努力在招商引资、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合作特别是农业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物流业、观光休闲农业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二)大力推进乡村體验产业发展
1.发挥创意农业发展论坛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农业会展经济,充分发挥中国创意农业发展论坛在推动全国创意农业高端产业发展和推进城乡一體化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发展农业会展经济。
2.积极推进创意农业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发展。在高端产业方面,着眼于国内国际创意农业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重点推进创意农业、生物农业和有机农业发展;在产业高端方面,立足于现有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产业链上附加值最高的关键环节,占领“微笑曲线”的两端,重点抓好制种育苗、精深加工、现代营销和创意农业高端品牌打造。在创意农业高端产业发展过程中,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深入统筹推进“三个集中”,依托土地整理,大力实施土地规模经营,全面促进广大农民持续增收;以“三品一标”为载體,积极培育农业区域品牌的经营主體,推行“农产品地理标志+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户”的新型农业产业化模式,建立创意农业高端产业产业集群。
3.建设创意农业示范园区。牢牢抓住国家全面发展现代农业这一契机,兼顾新农村综合體建设,以促农增收为目的,积极探索打造创意农业示范园区,着力抓好产业发展,结合实际培育创意农业主导产业,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突出抓好创意农业花木产业、有机农业等都市型创意农业发展;突出田园城市生态功能、居住功能、服务功能和产业功能,注重从产业发展、村庄空间布局、用地布局、土地开发强度、村庄绿地及景观风貌、道路交通等方面,对创意农业项目区进行统筹规划,确保园区内资源配置、产业项目统筹合理安排和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组织农民参与现代农业产业體系,通过产业发展实现持续稳定增收,为新农村综合體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4.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一是加大对创意农业集团和创意农业园区内基础设施的信贷支持力度。围绕创意农业园区建设实施规划,积极开办中长期政策性贷款,大力支持创意农业园区内农业开发、农田灌溉、土地整治、土壤改良、机耕道路、农田林网建设,切实加大对创意农业园区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二是加大创意农业园区内高标准设施园艺、设施养殖业的信贷投入。金融机构应支持园区内日光节能温棚、露地蔬菜基地、蔬菜制种和育苗、养殖示范区等设施,园区种养大户购置籽种、化肥、农药和农机具等生产资料,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纪人和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收购、销售、加工农产品等的合理资金需求。三是加大创意农业园区龙头企业的支持。要有效解决龙头企业担保、抵押不足的问题,对尚不能达到信贷准入条件的龙头企业,金融机构要积极培育,帮助其完善财务制度。四是加大对创意农业园区科研开发的支持。
5.加强队伍建设,健全创意农业建设的人才支撑體系。建设创意农业需要人才智力支撑,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鼓励农业企业培养、引进和聘请创意经营、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高级人才;把创意农业作为企业家培训的重要内容,增强企业经营者品牌意识;鼓励大专院校和有关机构组织开展创意农业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企业创牌能力和创意水平。让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结合,尤其是艺术和创意人才要与农村紧密结合,通过农产品开发,融入文化创意,在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创意农业的内涵,创造出新的消费形式,打开市场,形成产业化,使农业与创意紧密结合。鼓励创意农业企业人驻创意农业产业基地创业,对获得创意农产品认评的单位,给予专项奖励。设立“创意人才奖励资金”,对在创意农业产业取得突出贡献的创意农业专业人才、教育培训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给予奖励。
6.加大创意农业品牌保护力度,完善创意农业品牌保护机制。完善创意农业品牌、商标保护的地方性法规,营造保护创意农业品牌良好的法制环境;积极发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形成企业自我保护、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三位一體、相互结合的保护體系,形成品牌保护合力。进一步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力度,建立公开的社会信用信息网络,完善创意农业企业信用體系;建立健全执法联动机制,加强与其他省市合作、协调,积极探索建立共同保护创意农业品牌的联动机制和网络體系。加强对创意农产品产地环境的监督管理,会同农业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创意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监督监测工作。
7.深入推动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大幅度提升创意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要依托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贯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构建创意农业产业技术创新链,支撑企业占领价值链的高端,赢得农业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在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中要处理好加强政府引导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之间的关系。政府要发挥协调引导和支持作用,营造有利于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人文环境。要尊重产学研合作单位的自主选择,不搞行政干预和“拉郎配”。要更加注重遵循市场规律,立足于企业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合作各方的共同利益,通过平等协商,建立有法律效力的联盟契约,对联盟成员形成有效的行为约束和利益保障。
关键词:县域文化;文化产业;主导产业
本文得到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河北省农村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研究”(编号:HB12YJ093)以及河北省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北省县域文化产业增加值测算问题研究”(编号:2013HY18)资助
中图分类号:G114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河北省县域文化产业中主导产业的选择
收录日期:2014年6月6日
一、引言
主导产业是在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指那些产值占有一定比重,采用了先进技术,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他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主导产业从量的方面看,应是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或者将来有可能占有较大比重的产业部门;从质的方面看,应是在整个国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够对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其较小的发展变化足以带动其他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变化,从而引起经济高涨的产业部门。
与钢铁产业、汽车产业等工业制造业不同,文化产业是一个产业集群概念,包括图书报刊业、媒体信息业、表演艺术业、文化旅游业等多个行业。不同行业的发展有共性也有特殊性。文化产业的多行业性决定着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主导产业的选择问题。选择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打造核心竞争力是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河北省县域文化产业中主导产业选择实证分析
(一)以民间手工业为主导产业。河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绚丽多彩。蔚县剪纸、武强年画、曲阳石雕、唐山皮影、衡水内画等,极富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蔚县致力于打造“中国剪纸第一村”,目前该县已形成26个剪纸专业村,1,100个剪纸专业户,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年产剪纸600多万套,年产值达到4亿元,产品远销欧美和东南亚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1年,全县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6万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1亿元,占全县GDP的6.4%。吴强年画产业形成了政府引导扶持、博物馆收藏保护、年画社创新开发、年画协会协调运作的良性发展格局,到2011年,年画行业共拥有作坊200多家,从业人员12,000多人,产品涵盖挂历、工艺品、邮品、饰品、礼品等20多个系列,100多个品种,年画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5,000多万元。曲阳县把文化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要途径,2010年全县形成雕刻企业2,300多家,从业人员10万余人,年创产值30亿,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以文艺演出业为主导产业。吴桥杂技是河北省民间文艺演出业的典型代表。吴桥县通过杂技资源整合,成立了融合100余家各类杂技团体的吴桥杂技文化经营集团,在集团引领带动下,形成了以杂技文化为内涵,杂技旅游、杂技教育、杂技演出、杂技道具开发、杂技影视动漫五大产业为主体构架的杂技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杂技大世界景区年接待游客45万人次,实现综合经营收入2,480万元;有4,000多名杂技演员常年活跃在国内外演出市场,杂技演出遍及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吴桥杂技艺术学校不但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优秀杂技人才,还常年招收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留学生;全县开发杂技道具、魔术道具、杂技服装、杂技纪念品等杂技相关产品达60个大类800多个规格,出口到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1年全县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2.1万人,年创产值6.6亿元,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11.8%;文化产业带动的相关产业解决的就业人口达3.8万人,带动相关产业的产值达3.2亿元,有效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为主导产业。近年来,河北旅游、农业部门把握趋势、因势利导,制定出台了乡村旅游总体规划,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强化标准引领和规范管理,有效提升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目前,河北省有400个乡镇和1,800个村落开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民直接就业15万人。全省71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8倍。位于京北第一草原腹地的扎拉营村,90%的农户从事旅游经营,日接待游客能力4,000余人,旅游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70%。崇礼县黄土嘴村依托滑雪产业发展乡村旅游,近50户“农家小院”全年营业收入达50余万元。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家、示范点31家,省级示范点61家,四星级乡村酒店17家。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接待人数4,000万人次,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越来越成为城乡居民的新看点、社会投资的新热点和旅游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四)以文化用品制造业为主导产业。文化用品制造门类很多,包括文具、教具、体育用品、乐器生产等。文化用品生产兼有工业制造业和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具有投资见效快、劳动力密集、规模效益明显、出口创汇能力强等优点。河北武强乐器行业起步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产品有长笛、萨克斯、黑管、提琴、铜管、吉他六大系列80多个品种,400多种规格,畅销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武强县按照“核心企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聚集―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依托金音集团大力发展乐器文化产业,2011年全县拥有乐器及配件生产企业19家,成为中国管弦乐器产业基地,乐器产业增加值2.3亿元,占GDP比重5.49%,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所以,从理论上说,任何地方都具备从事文化用品生产的条件。品牌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系列化是其成功的基本模式;将乐器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各个环节有效衔接,以及音乐人才培养、创意创作、活动交流、节庆策划、休闲旅游等相关方面的共同推进是其做大做强的关键。
(五)以特色文化产业为主导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宁晋县认识到文化产业将会给县域经济带来先机和新鲜血液,是减轻社会负担和就业压力,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繁荣和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县政府把具有地域特色和优势的工笔画作为本县文化产业培育和发展为突破点,重点培育了30个工笔画特色专业村,组建起5个工笔画产业公司,形成“公司+基地”的产供销一条龙模式,并通过进一步引导和规范提升产品内涵。2010年,全县工笔画特色专业村发展到50多个村,画室增加到200个,从事工笔画创作、临摹及相关产业人员近4,000人,建成小南海市场工笔画一条街,年创造工笔画作品近10万余件,工笔画产值突破1.2亿元。以工笔画为龙头的文化产业,正呈现出规模化发展的良好态势,已经成为带动县域经济的增长极和县域文化支柱产业。预计2015年,工笔画从业队伍将发展到20,000人,产值达到2亿元。
三、结论
选择主导产业,是县域经济形成比较优势,走特色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县域市场狭小,很难做到自称体系。为了避免各个县域之间出现产业结构雷同化等恶性竞争,必须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选择最能够体现本县特色的文化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以此获得竞争优势。
主要参考文献:
[1]周泽炯.县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研究――以安徽省五河县为例[J].调研世界,2009.11.
[2]冯德雄.县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2.
在旅游大会分组讨论会议上的发言材料
上午认真聆听了xx的讲话,刚刚几位领导对xx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作了很好的发言,给我的感触很深。我们这次会议也是对省旅游大会的一次具体落实。xx的讲话结合xx的实际,通篇贯彻了省旅游大会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了xx关于发展的系列讲话精神,全面明确了xx旅游产业发展的实践路径,讲话必将会成为指导我们xx今后一段时间乃至更长时间旅游产业发展的总遵循。必将会带领我们全xx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必将会带领我们步入旅游强xx的新阶段。讲话思路明确,目标客观实际,虽有很大压力,但是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措施具体,可操作性强,指导力度大。讲话从3个方面对xx旅游兴xx做了具体的部署,讲话中提到的xx具体又实际,指出的问题切中要害。认真学习xx的讲话,结合到我们xx的实际,为切实让旅游产业成为我们各族群众的幸福产业,我谈几点想法:
一.规划做引领。坚持按规划办事一张蓝图绘到底,按照xx的旅游总规和今天的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旅游总规。编制好我们的全域旅游规划。认真按照今天的讲话精神落实“多规合一”。启动编制各乡村的乡村旅游规划,为旅游大发展夯实基础。
二.全力抓好精品景区建设。按照今天会议要求,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完成,今后一段时期我县旅游业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是:紧紧xx的空间布局。抓好一批重点景区建设,加大旅游招商力度。经过努力,县域内有5A景区,储备一批4A、3A景区,5星级、4星级3星级宾馆酒店和农(牧)家乐。
三.全面实施旅游+。1. “旅游+文化”:以民俗、节庆活动为重点打造一批文化旅游项目,每个季度举办一个文化主题活动项目。2. 推动“旅游+乡村”。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引导传统观光农业园、休闲农业采摘园和农家乐转型升级,开发乡村民宿、田园综合体、乡村休闲主题乐园和酒文化庄园等旅游产品,带动乡村产业。一是旅游+农业:全力支xx基地建设,争取2019年正式投入运营,将其建设成为田园综合体。二是旅游+林业:充分利用县域内林业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重点建设生态扶贫造林基地、林果采摘等。三是旅游+牧业:四是旅游+乡村:支持县城周边乡镇大力发展蔬菜鲜食采摘、民宿、农家乐等项目。3. 推动“旅游+体育”。举办一批体育赛事活动;开展冬季冰雪运动项目;水上运动项目,汽车摩托车运动项目,自行车骑行项目,丰富户外拓展运动项目内容。4.推动“旅游+工业”。利用工业园区、工业生产和产品展示区、水库电站、煤矿矿区、工业历史铜矿遗址遗迹等发展工业旅游,开展工业旅游示范创建工作,带动工业产业。5.推动“旅游+康养”。统筹利用中医药、生态旅游等优势资源,发挥旅游市场作用,开发休闲度假、医疗保健、温泉泡蒸、养老服务等康养旅游产品,带动康养产业发展。6.推动“旅游+气象”。利用专业气象预报技术、平台和方法,开发各类旅游气象信息服务产品,如打造避暑胜地气象旅游产品等。7.推动“旅游+商贸”。建设会展中心,休闲中心,加强城市商务会展营销,带动会展产业。8.推动“旅游+互联网”。实施全县智慧旅游建设,培育在线旅游服务企业、旅游土特产品销售网店和旅游票务销售等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带动信息产业发展。
四.抓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树立全域旅游的理念,加强县城和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全力推行厕所革命,积极推行电采暖,彻底改变乡村旅游基础配套设施跟不上的局面。营造干净、整洁、宜人的环境,塑造优美的城市形象。努力打响吃在xx的品牌,大力发展地方特色餐饮业。围绕重点区域大力建设民宿,丰富旅游产品体系。通过吃、住、娱带动游、购、行,鼓励和支持旅游纪念产品研发,深度开发一批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全面提升旅游综合效益。
六.提升服务水平、加强旅游安全。树立“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理念,抓好服务水平提升。加强旅游安全制度建设,按照职责分工强化各有关部门安全监管责任。加强安全警示和宣传引导,完善各项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开展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政府救助与商业救援相结合的旅游救援体系。加强景点景区最大承载量警示、重点时段游客量调控和应急管理工作,提高景区灾害风险管理能力,强化对旅游客运、旅游道路、旅游节庆活动等重点领域及环节的监管,落实旅行社、饭店、景区安全规范。完善旅游保险产品,扩大旅游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险理赔服务水平。
园林花卉
(1)攀西地区荚蓬属植物资源 潘天春 李佩华 梁剑 罗强
信息荟萃
(5)重庆市财政突出“五大重点”耕作美丽乡村 无
园林花卉
(6)自贡彩灯公园规划设计探析 张军昌 张建林
信息荟萃
(12)重庆市农产品将建“户口档案” 无
园林花卉
(13)城市绿地对热岛效应的缓解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邹敏 刘奕清 先旭东
信息荟萃
(16)重庆市南川区全力打造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无
园林花卉
(17)升钟水利工程废碴场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探讨 罗建碧 邱建华
(21)华北地区盐碱地白玉兰栽培技术 桂炳中 徐现杰 马晓辉 黄韬 及瑞芬
信息荟萃
(23)重庆市永川区扎实推进六大农业产业发展 无
园林花卉
(24)影响市街桂花开花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马跃 刘华敏
栽培与植保
(26)乌皮樱桃大棚避雨栽培效果初报 唐元华 张敬
(29)浅谈全膜玉米在榆林市榆阳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飞宇
(31)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控示范效果初报 张亚东 胡成香 周远秀 袁文斌 谭监润 冉峰
(32)“水稻-大蒜”轮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许洪富 杨秀洪 郭忠印
(35)我国菠萝水肥管理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研究展望 郑良永 郑龙
(38)水稻主要病虫害为害特点及防治措施 杨淑兰
(41)云阳县花椒栽培技术要点 李大成 黄丙春
产业发展
(42)重庆技术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设对策 唐双福 史思茹 黄永东 唐维超
(46)柳江县青花梨产业现状、优势分析及发展对策 梁志全 喻忠刚 韦初举 韦启光 梁丽梅
(50)重庆市永川区粮油产业化发展思考 彭南飞
信息荟萃
(52)重庆市农委五项措施确保蔬菜供应不断档价格稳 无
产业发展
(53)梁平县黑花生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方绪彪 刘兆俊
农业经济
(56)垫江县全力推进“五点三区”特色效益农业的思考 黄晓容 周杨 王金涛 张东 黄静
(61)试论重庆市南川区农业品牌建设与保护 程勇
(65)从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视角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 樊兴丽 布海东
(68)酉阳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及发展思路 黄修文 冉强
&nbs
p; (71)农村土地撂荒的原因及对策 喻小倩
城乡统筹
(74)巫溪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思考 王继平
品种推介
(77)双低杂交油菜‘种都油998'品种特性及栽培要点 石有明 邓武明 周燕 文凤君 黄华磊 唐尚同
信息荟萃
(78)第三届重庆采茶节开幕 无
品种推介
(79)杂交一代新品系‘惠丰'苦瓜栽培技术 谷九益 胡道荣 陈兴瑜
农事月历
(81)重庆市3月农事建议 无
无
(84)陕西扶风县瑞欣果树苗木专业合作社 无
编委/专家风采
(85)编委风采 无
(85)专家风采 无
无
前不久,有幸赴美进行了为期21天的习培训。在美期间,除了紧张的习培训和交流座谈外,我们也通过行走于美国东西海岸的城市,试图近距离观察和了解这个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后现代化时期城市与产业的背后。虽然所见、所闻、所思难免浮光掠影、点滴管窥,但是美国在城乡一体化、再工业化、地方产业特色化方面的理念与做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先来看美国的城乡一体化。无论行走在美国东海岸还是西海岸的城市,我们除了感叹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之外,感触最深的莫过于美国城乡一体化的和谐发展。在洛杉矶、旧金山、纽约等大城市,林立的摩天大楼也只集中于城市某一区域内,都会区中的许多中小城市只有二三层高的建筑物。如在洛杉矶大都市周围几百公里内,3万人口以上的小城市有88个,往往这个城市的延伸部分就是另一个城市的发展部分,卫星城镇和工业区相互交错,很难分清城市和乡村的界限,可以说真正实现了城市乡村化与乡村城市化的完美融合。在城市绵延区,中产阶级家庭沿着产业链向乡村扩展,传统城乡结合部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好于市中心。沿交通干线的两侧,成片的别墅群或散落于树林草地,或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已延伸到乡村的每个角落,不经意间,你会发现有些著名的大、企业和商业卖场就坐落在一个不起眼的小镇上。
为什么美国城乡能够一体化和谐发展?据了解,除了制定科而稳定的市镇规划外,还得益于联邦和地方立法机构在制度和体制设置方面适时立法监管,为乡村地区提供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税费倾斜等发展机会。
再来看美国的再工业化。金融危机之后,从奥巴马宣布“制造业回归”到5年招商引资计划的出台,再到“制造业政策办公室”的成立,都显示美国重振制造业的决心空前强大。“再工业化”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美国的就业问题,但我们发现美国的“再工业化”并不是恢复原有传统制造业,而是在制造业领域发现新的发展方向,通过新技术、新产品,取得新的应用,来实现制造业的振兴。在美国的商场超市,像服装、鞋帽、电子等商品大多来自于中国、越南、印度、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国家或地区,美国牢牢占据“微笑曲线”两端,只出品牌和设计,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基地转移到国外。如惠普公司,现全球员工已达32万人,生产基地遍及世界50多个国家或地区,本部只做产品研发和设计。而美国现有三大工业区,主要生产航天航空、石油、化工、汽车、造船、钢铁产品以及微电子工业、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核能利用和新材料的研制与开发等。
可以看出,美国制造趋向高端化,制造向高附加值环节集中,即守住制造业一些高端的环节,把低附加值环节转移发展中国家,把高附加值的环节留在本国。
最后来看美国的地方产业特色化。在美国,无论是城市定位还是产业发展,地方个性特色比较突出,每个城市都做自己擅长的东西,就像一棵大树,不是都爬到顶端去摘果实,而是在大树下寻找自己喜欢的果实,从而避免了产业发展特别是新兴产业发展的一哄而上。撇开纽约和华盛顿众所周知的特色化不说,仅就美国其他几个大城市来看,洛杉矶的主导产业为航空工业、影视文化创意,旧金山则以硅谷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芝加哥、底特律是以钢铁和汽车工业为主的制造业。美国早已进入了后城市化和工业的时代,行走于美国的大小城市,很难见到吊塔林立、大拆大建的场景,城市乃至城市群的形态已进入稳定期,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已占据产业发展的主导地位。
当然,上述的碎片化观察只是点滴,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美国其根本性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但美国经济多元,自我调节机制和恢复能力较强,目前经济正在出现转型与复苏的迹象却是不争的事实。
一、工作举措
(一)紧扣发展,全力推动农村公路建设
我区始终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服务乡村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抓手,努力开创农村交通发展新局面,营造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2018年以来我区累计完成村道窄路加宽、建制村“畅返不畅”整治、旅游公路建设、通组入户公路、窄路面增设错车道等农村公路改扩建项目186.375公里,完成投资15779万元,其中2020年上半年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0.575公里,完成投资833万元。
(二)突出重点,深入推进专项工程建设
1.结合全域旅游,努力推动“路旅融合”发展。始终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推动全域旅游的着力点和突破点,积极探索交通与旅游、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以“串珠成链”的模式,努力把农村公路打造成全域生态旅游之路。一是建设美丽乡村示范路。探索采用“融资+EPC”的建设模式,引入社会资本1亿元,用于美丽乡村旅游路建设。2018年以来已累计完成35.7公里道路建设。此外,我区还包装美丽乡村旅游示范公路50余公里上报省厅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待建设计划下达后将立即启动实施。二是打造全域旅游大环线。以“一路风景读”为目标,重新编制全区旅游环线规划,计划利用现有道路打造115.3公里农旅大环线,串联白马关景区、李调元故里、春花秋月等全区旅游景区、特色产业园区,推动“交通+旅游+产业”的深度共融,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2.结合乡村振兴,努力推动农村公路的提档升级。积极发挥农村公路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保障作用,围绕产业发展布局,建设产业路,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完成产业道路建设60余公里,其中2020年投入833万元,完成产业道路建设10.575公里,便捷、绿色的运输通道为沿线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3.结合脱贫攻坚,努力做好扶贫增收工作。以支撑保障脱贫攻坚重任为目标,以打通贫困地区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为导向,攻坚克难,着力抓好交通扶贫工作。一是实施交通扶贫专项工程。根据各扶贫产业园、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较多的自然村道路情况,按照统筹规划,分批推进的原则,对影响群众出行、阻碍产业发展道路开展提档升级,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1332.5万元,建成扶贫专项道路25.8公里,拆除重建危桥4座,其中2020年完成扶贫道路建设5公里,拆除重建危桥2座,完成投资432.6万元。二是创造公益性岗位。在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过程中增设公益性岗位,充分调动沿线受益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引导鼓励他们参与施工建设、质量监督和道路养护,在改善贫困地区交通环境的同时助力增收脱贫。
4.结合民生发展,努力服务和保障民生。坚持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服务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抓手,努力做好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民生实事。一是实施民生工程。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1068万元,建成民生交通道路29.6公里,其中2020年投入350万元,建成民生交通道路5公里。二是实施农村公路窄路面增设错车道工程。聚焦农村公路短板,实施农村公路增设错车道专项工作,2018年累计完成错车道建设442个。三是整治建制村“畅返不畅”。针对通建制村道路路面破损严重的地段开展集中整治,2018年整治建制村“畅返不畅”12.438公里,2020年已完成子汉路白宝村段、子汉路龙形村段、白马关镇小鞍村、罗新路、河黄路广富场镇段、调元镇三渔村村道“畅返不畅”的整治。
5.结合人居环境治理,努力推动路域环境整治。区政府出台了《农村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明确了各单位目标任务,制定了奖惩办法。今年以来,按照公路路域环境清理基本要求,着重清理公路沿线抛洒滴漏、扬尘污染、占道经营、占道堆物、非交通标志标牌,共排查和消除道路安全隐患30处,制止公路打场晒粮、摆摊设点、堆物作业等活动20余起,清除各类路面障碍物、抛洒物以及堆积物40余处,发放各类宣传资料800余份。
二、取得的成效
(一)出行难问题得到解决,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
农村公路的建设,使沿线群众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出行现状,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使农村地区交通运输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各种特色农产品销售数量剧增,农业生产运输成本降低,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带动沿线青花椒、贵妃枣、金花梨、翠冠梨等特色农业发展,增加沿线群众的农业收入。
关键词:生产业 城乡协作 统筹发展 实现路径
相关文献综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生产业的研究成为服务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总体上看,国外关于生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区域的相关问题,如Bailly(1985)、Coffey(2000)等研究了生产业在大都市的集中和不均衡布局现象。涉及到农村生产型服务业的研究较少,这和生产业主要集中在大都市地区密切相关。Thomas J.Kirn,etc(2006)对美国华盛顿周边乡村地区的研究发现,乡村地区的生产业发展的机会比较有限,原因在于市场可及性较差、较少的专业人员储备以及缺乏经济集聚效应。Beyers(1994)对比分析城市和农村生产型服务业竞争力以及Besser Terry L.(2003)的研究指出,乡村生产业与城市相比,其服务质量上存在显著的差别。但Thomas J.Kirn,etc(2006)认为,作为美国经济中增长最为迅速的部分,生产业已经成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最大的潜在贡献者,并指出城市生产业的发展有向农村拓展的趋势。
国内由于发展阶段的限制,生产业在大城市集中的现象更为明显,学者的研究也主要是围绕着城市生产业进行,如闫小培(2005)、胡晓鹏(2008)等。相比较而言,关于农村生产业的研究更为稀少。李启平(2008)考察了生产业与农业的关联性,认为加强服务业与农业的融合和互动发展,可以稳步提高农业的产业化和专业化。闻海燕(2008)以浙江省为例的研究发现,生产业与农业生产融合的特征还不是很明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生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内部结构不平衡等。在一些具体的行业中,一些学者考察了城乡生产业的合作发展问题,如周海蓉(2005)、陈星宇、任保平(2011)等。
总体上看,国内外对于农村生产业发展的研究均不太丰富,更缺乏针对城乡生产业如何协作发展的研究。本文拟结合前述针对城乡产业协作发展的研究,落脚于生产业这一特定但也涵盖广泛的产业领域,为我国城乡生产业协作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做出一些探索。
城乡生产业协作发展的积极效应
在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下,城乡产业之间的协作和互动作用微弱,更多地在各自的市场中分别发展。城市区域工业化发展较快,专业化分工较为细化,这为生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因专业化分工不足,消费能力较低,使得农村生产业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迫切要求打破城乡藩篱,实现二者的互动协作发展。
(一)有助于培育和发展农村地区生产业市场
长期以来农村经济发展比较滞后,对生产的需求意识不强。只有富裕地区的农民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能够意识到现代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安全质量问题十分关注,从而派生出从生产技术服务到产品检测服务,再到产品物流配送运输服务一条龙的生产产品的高需求。这使得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的生产业发展均处于低水平状态,这进一步限制了农村地区对生产业的需求。相对高水平的城市生产企业进驻农村,将促使农村地区生产外部化,并使农村生产业的市场空间逐渐扩大,新的服务领域不断出现,进而促进专业化分工更加细化。
(二)拓展市场空间并迅速提高服务业水平
拓展城市服务业企业和相关机构的市场空间,并迅速提高农村生产业水平。随着城市生产企业向农村市场拓展,将带动城市相关资源,包括资金、人才、信息等向农村转移。而这些企业在为农村地区提供相对高质量的生产的同时,也为农村本地生产企业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如越来越多的商务服务企业开拓农村市场,通过高水平的服务,正逐步改变农村地区对技术、法律、咨询、会计、广告等服务的态度。
(三)推进城乡生产业的合理分工
随着城乡市场一体化格局显现,将促进城市地区把更多的资源用在知识密集型、信息密集型行业,如信息服务、商务服务、金融保险等,进一步提高城市生产业的产业层次;而一些相对传统的生产业,如采购、仓储运输、配送、包装等行业,在城市中不具有比较优势,将逐步向农村地区转移,进行产业链延伸,农村生产业企业可在承接城市服务业转移的过程中,实现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合理分工与紧密合作,城乡之间实现融合,共同发展。
实现城乡生产业协作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拉近城乡距离,降低城乡要素流动壁垒
城乡生产协作发展重要的是拉近城乡之间的距离,使得生产从城市进入乡村,具有便利的条件和比较低的壁垒。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实现:
第一,扩展城市空间结构,扩大城市辐射范围。我国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演化,主要是随着区域开发的不断扩展,由最早开发的核心地区的城镇逐渐向外扩散而形成和发展的,现代工业和交通体系的建设使其空间网络更趋完善。随着城市空间结构的逐渐扩展,城市空间网络辐射范围逐渐扩大,形成城市圈层,在圈层结构内的农村地区,均受到城市经济的影响,而城市空间结构的扩展亦使更多的农村地区被纳入城市辐射范围。城市通过资金流、人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的聚散与周边乡村结合成一个有机系统,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生产业在这种城市空间结构扩展过程中,亦逐步随着城市与农村经济互动的增加,而向农村地区拓展,提高了城乡之间经济的粘合度。
第二,加快城乡体制改革,推进城乡市场一体化。近年来的中央文件多次提出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体现出农村制度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的现状已不容忽视。促进城乡生产业协作发展,更需要打破城乡体制藩篱,通过改革形成城乡统一的大市场,促进各种资源在城乡间的自由流动,减少生产企业跨城乡经营的成本。
第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促进城乡基础设施通畅衔接。大力投资建设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一方面可降低城乡间物流成本,城市大型流通企业可充分发挥现代物流服务的优势,将农村地区产品大量向外部运送,而农村市场的物流企业则可转变为现代物流服务下的中型流通企业,形成城乡商贸良性互动。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城镇集聚对工业、居民的吸引力,推动城市产业逐步外迁到农村地区。先进的通讯技术跨越了城乡间的空间界限,生产业的大量资金和业务均可以通过顺畅的通讯技术流通和运行,在一个无需交通成本的空间中为城乡间紧密协作创建了信息平台。因此,可着力建设农村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提供支撑和服务。积极鼓励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软件供应商、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商和信息服务商参与平台建设。通过提供技术支撑、咨询、培训等公共服务,提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发挥政府与市场合力,共同培育协作环境
在发展基础薄弱的情况下,政府的行政干预可在短期内迅速输送资源,建立较好的条件,但其缺点是不能长期持续。市场经济的突出优势在于其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通过市场的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和风险机制,使得资源发挥最高效率。但缺点在于往往引导资本和企业向利润高的地方转移,而农村这种市场狭小的地方则难以自动获得丰富的资源。因此,城乡生产业协作发展,初期是政府为主导,为城市生产企业进驻农村地区营造便利条件和良好的环境,甚至通过直接的补贴对城乡生产企业提供支持,使得农村生产领域不断拓宽,逐步健全和完善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城乡生产业协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市场逐步培育起来,引资环境也得到较大改善后,应逐步减少行政干预,转变到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吸引更多的城市生产企业进入农村市场,在农村寻找发展和利润空间。而农村生产企业亦能够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积累能力和经验,在与城市生产企业合作中寻找城市中的市场空间。
(三)增强企业合作,提升网络效应
现代经济发展是以网络式发展为主要特征的,企业网络的扩展速度和密度决定了企业之间合作的频率。农村地区企业之间的合作愈多,愈能推动企业向专业化发展,从而扩大对生产的需求。具体来看,增强农村地区企业网络效应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推动农业产业化与集聚化发展。农业产业化和集聚化发展解决的是农村生产业的需求问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促进了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使得农业生产本身对于生产业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会带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推动农村工业化,进一步促进农村产业分工的细化。而现有文献指出,制造业的集聚化发展是生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城市地区如此,农村地区亦然。因此农业的产业化和集聚化发展将大大扩展生产业的作用空间。
第二,推进城乡间产业转移,带动生产网络延伸。调整城市产业结构,把一部分失去比较优势的产业向周边农村地区扩散转移,农村地区通过承接城市产业扩散而逐步提高自己的产业化水平。通过转移与承接,城市地区减少了工业污染,实现了把经营主体转向可提供更高附加值的高技术行业或服务业。而在产业从城市向农村扩散的过程中,由于企业间网络的作用,驱使向所转移产业提供生产的企业逐步向农村延伸,从而把产业链更多地转移到农村地区,带动农村地区生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城乡生产业协作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不是短期内能够一蹴而就的。这个过程中上述提及的诸多策略措施互相促进,也互相牵制,只有发挥合力,才能推动城乡生产业有效地衔接和协作。但这些策略也并非必须同时进行,在不同阶段可以择其重点,着力发展。这其中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交通设施和电信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其他诸多因素发挥作用的前提,故而应在初期以政府为主导,同时引进民间资本,大力完善城乡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当城乡间通过交通、电信等联系日益紧密时,也将推动其他举措的快速实现。
参考文献:
1.姜长云.我国农村服务业的发展状况[R].农业部产业发展研究所研究报告,2007
2.Thomas J.Kirn.Growth and change in the service sector of the U.S.:a spatial perspective[C].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1987,77(3)
3.Besser,Terry L.New Economy Businesses in Rural,Urban and Metropolitan Locations[J].Rural Sociology,2003,68(4)
4.李启平.我国生产业与农业的关联性分析[J].求索,2008(4)
5.闻海燕.浙江省农业生产业发展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