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银行智能化发展

银行智能化发展

时间:2023-07-11 17:36: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银行智能化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银行智能化发展

第1篇

天津金城银行是由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民间资本进入筹建的天津市首家民营银行,同时也是全国首批五家民营银行试点之一。根据银监会批复要求,金城银行总部注册设立在天津市自贸区,具置在滨海新区响螺湾商务^,属于新开发区,在交通便利性、人口密集度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为了打破这种先天的局限性,金城银行的业务发展方向必然将依托于互联网金融体系的构建与发展“走出去”。所以,金城银行现行的业务模式为传统业务与互联网业务“双核心”模式,一方面有利于保留银行业传统业务模式,另一方面有利于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在该种模式下,未来批准互联网银行的机会一旦来临,金城银行便可以迅速做出应对与转变。

金城银行作为银行业内年轻的新建行,直销银行业务面临消费市场和同业竞争的双重压力,为谋求直销银行健康、有序及迅速发展,我行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产品特色化。传统银行业务分为资产业务、理财业务、业务等,涉及的产品种类可谓花样繁多。在如此多的银行业务产品中,客户的第一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直销银行产品必须具备特色化,做到吸引眼球。多种产品同时投放客户市场后,通过对发行量和市场销售的反馈与总结,某类或某几类产品会凸显出来,行内可将此类产品做大做强并继续投放市场,同时根据市场反馈不断进行产品的调整及再投放。长此以往,热销产品成为特色产品,特色产品形成银行产品链,便可以极大地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并构建直销银行的特色产品竞争力体系。

营销智能化。直销银行的营销智能化,一方面指的是产品智能化,另一方面指的是服务智能化。产品智能化主要表现在对于本行客户的资产能够有全面系统的分类上,建立客户资产管理体系,从而形成智能化的产品组合。服务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人工智能、推送智能上,应根据客户资产管理的智能化结果进行智能识别,分别向不同级别的客户推送相应的理财产品、投资产品,并对客户的点击行为、消费行为、理财行为抓取大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推出符合每一个客户的私人专属智能服务体系。营销智能化的构建与推广,必将极大地提高客户体验度,其优势是传统银行望尘莫及的。

模式平台化。直销银行间不应该成为一个又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市场大环境的风浪前,不仅不够强大,还容易出现故步自封、业务局限性等。每一家直销银行都应该始终秉承开放性与包容性,在竞争的同时,积极寻求同业间的交流与协同合作,甚至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异业合作,搭建全方位的交流业务平台,打造互通的产业联盟。加强联盟性、抱团意识,是为“竞合模式”。我行在直销银行的打造上本着“合作、创新、互通、共赢”的理念,积极在产品上寻求银行间同业合作,在科技上寻求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以开放平台化的模式打造自己的直销银行。

随着百信银行、微众银行等一批自带场景化银行的横空出世,将直销银行的竞争带入2.0模式,在此情况下,“竞合”即竞争和合作的模式将成为一种新常态。金城银行将在打造平台化直销银行的过程中,打造特色产品,探索智能营销,怀揣着与各方面机构互通共赢的姿态,构建一家真正有生命力的直销银行。

(作者系天津金城银行副行长)

第2篇

【关键词】智能视频;安防;监控;对象

0前言

伴随着视频监控技术不断完善成熟,视频监控技术有最开始的模拟系统发展到数字化监控系统情况下,现代逐渐向智能化监控系统方向发展。视频监控技术在智能化发展建设之前,监控工作全部通过人工方式实现。人还是存在一定局限性,进而无法对每一个视频监控都精确判断。为了能够降低人为因素对视频监控系统的影响,研究人员开始逐渐推动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化发展建设,借助计算机对视频监控,进而保证视频监控实时性,及时反映出视频内某些内容。伴随着社会暴力事件数量不断增加情况下,智能视频监控技术也开始逐渐在安防领域内应用。

1智能视频监控技术介绍

智能视频监控技术也被称之为视频分析技术,实际上就是借助人工智能形式,对图像数据信息进行识别与计算。本文就列举一个实际案例对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框架进行了解。就以云安智能一体化视频服务监控服务器来说,主要由六个部分构成,分别为视频接入、流媒体转发、视频储存、视频解码拼接、视频识别、传感器。只有对视频监控技术全面深入了解之后,才能够将视频监控技术在不同领域内应用。视频监控系统运行原理为:视频接入单元借助摄像头将视频拍摄区域内所采集到的视频数据进行整合,并且传输到图像识别单元内,对于图形内数据进行识别,将分析结果传达到传感器内,传感器在按照有关设备完成控制工作。视频接入单元所应用到的摄像图属于可见光摄像头,可以有效将红外线或者是微光摄像等技术相结合。视频监控系统核心为图像识别分析单元,主要作用是对视频图像信息实时分析整合,并且在针对性情况下将有关指令传输到子系统内[1]。

2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在安防领域内应用

2.1住宅小区

2.1.1住宅安防智能视频监控技术

在住宅安防系统内应用。住宅安防系统属于一种报警系统,主要具有煤气泄漏及消防等作用,其中最为主要的功能就是消防系统。消防预警系统其中包含控制系统,控制器就是该系统内基础设备,可以借助不同设备所检测到的数据信息,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整合。一旦住宅小区出现火宅问题时,探测设备所检测到的数据发生变化,控制系统就会对变化的数据进行分析,发出活火灾警报,并且启动住宅小区内消防设备。根据住宅小区设计要求,自动消防设备在实际应用内,具有消防联动设备,例如火灾通讯系统、泡沫灭火。住宅小区在出现火宅情况下,控制器就会发出针对性火灾信号,控制系统按照控制器所发出的信号,对控制系统进行逻辑判断。消防联动系统在运行内必须具有两种形式,分别为手动模式与自动模式[2]。

2.1.2小区安防智能视频监控技术

在小区安防内应用,主要包含四个子系统,分别为录像监控、巡更管理、安防报警、自动报警。其中录像监控子系统在实际应用内,可以对监控区域内有关视频信息采集整合;巡更管理子系统在应用内,可以合理对巡更人员及路线进行设计,并且记录有关数据信息;安防报警子系统在实际应用内,核心设备就是智能化图像分析器,可以对视频图像信息识别,进而向联动功能系统发送针对性数据指令。小区在今后发展建设过程中,逐渐向智能化及个性化方向建设[3]。

2.2公共商业场所

首先,公共商业场所在产品销售过程中,专柜内产品丢失或者是盗取等问题时常发生,进而有效推动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在公共商业场所内应用。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产品一旦出现非法移动或者是盗走问题,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可以自动对该动作检测,进而作出针对性影响;其次,拥挤检测。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应用内具有视频分析功能,可以对公共商业场所内人群流动特点进行了解,从而判断公共商业场所是否存在拥堵问题。在分析之后,借助联动控制系统对公共商业场所内人流量进行灵活多样掌控;最后,滞流分析。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公共商业场所内应用,可以对不同地区内人群逗留时间进行检测,并且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一旦发生对象在区域内停留过长时间,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就会发出警报,有关人员进行处理。除了上述分析内容,智能视频监控技术还可以对公共场所内人流量进行研究。借助视频技术计算方式,为公共商业场所规划处更加合理人流通道,对公共商业场所区域划分管理[4]。

2.3银行安防

2.3.1ATM机安防系统

ATM机作为银行内基础设备,在银行安防有关条例内明确规定,ATM机在运行内可以自动对违规行为处理。ATM机在对视频图像分析内,必须具有智能化处理形式落实,操作平台在所采集到的视频图像整合。ATM机在施工安装内,需要提升对ATM机出钞口智能视频监控设备重视程度。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在实际应用内,可以有效提升监控系统自动性及实时性,进而应对预警处理。视频分析系统在运行内,还需要具有人脸识别技术,主要用途是为案件取证提供有关材料。ATM机在应用人脸识别技术之后,可以自动对ATM机上操作人员进行检测跟踪。一旦发生视频检测区域内人脸出现异常情况,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就会自动发出警报,对犯罪问题这有效遏制[5]。

2.3.2银行大厅智能视频监控技术

在银行大厅内应用流程为:视频监控单元通过摄像头这对区域内人员图像及大厅图像分离,并且对人员流动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区域人员行为跟踪,进而作出针对性反应。一旦银行大厅内出现人员斗殴情况,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就会自动发出警报,进而对银行大厅内所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进行预警。自助银行大厅视频监控系统内,还需要具有视频诊断分析技术。视频诊断分析技术作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核心,借助流媒体服务器,将摄像头所采集到的视频图像信息处理,及时对视频质量所存在的问题,提前做出针对性应急反应,恶意破坏监控设备,严禁出现不违法行为,并且发出针对性预警机制。视频诊断分析技术在实际应用内,可以有效提升银行监控系统维护工作质量[6]。

3结论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安防系统内应用,可以有效提升社会安防系统性能。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应用范围越加广泛情况下,视频监控技术精确性能够得到显著提升,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生活环境。智能化监控技术在各领域渗透之后,也需要不断对技术水平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刘治红,骆云志.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及其在安防领域的应用[J].兵工自动化,2009,04:75-78.

[2]孙俊迪.浅谈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2,05:21-22+25.

[3]张建雄.智能化视频监控综合管理平台的设计及应用[J].中国安防,2014,Z2:69-72.

[4]韩国强.浅谈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及其主要应用[J].计算机与网络,2014,02:62-65.

[5]蒋一明,刘江.智能视频监控技术专利申请状况分析[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4,03:33-37.

第3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基层网点;金融服务

在基层金融领域,商业银行是重要的机构载体,承担着为基层民众提供信贷支持、储蓄业务办理等基础的金融网点服务职能。然而,在当前的金融形势下,基层银行网点在服务方面所呈现的理念以及执行效果表现都并不理想,从某种程度上说,部分网点整体的服务质量较为低下,与新时期所提出的网点服务要求存在一定偏差,难以满足基层人民群众日益更新的金融服务需求,给银行本身在金融领域的品牌地位提升和经营发展都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银行要从实际出发,针对服务现状进行有效分析,明确具体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以满足消费者实际需求为导向,对具体的服务体制、服务方式等进行创新,切实提升服务质量,为商业银行深耕细作奠定良好基础。

1.服务现状

1.1服务机制不完善

通过对基层银行网点服务现状展开分析,可以发现部分商业银行服务机制建设并不完善,主要缺乏对一线服务人员的合理调配、状态调试、工作激励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而给网点服务工作有序开展,优化整体服务效果等都造成不良影响。正常情况下,商业银行的网点对外营业时间比较规范[1]。但是在对外为客户办理业务之余,一线服务人员所需要承担的工作职责也有很多,例如,尾箱清点、日终扎帐,传票整理等例行工作。此外,他们还承担着一定的金融指标营销任务,加之大部分基层银行网点人员紧缺,兼岗现象突出,不够合理的人力配置和工作安排,不仅给员工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同时也可能诱发负面情绪,导致其无法保持良好的服务状态。不仅如此,长时间保持高压的工作态势,很容易导致员工在提供金融服务时出现工作失误,可能引发风险事件,甚至造成经济损失。此外,大部分基层银行网点的事后追责问责现象较为普遍,对一线员工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考核评价管理方式单一,存在只处罚不激励的情形,久而久之,员工职业成就感和归属感降低,对消费者提供的服务质量也不尽如人意。

1.2服务环境有待优化

通过对目前的基层银行网点内部服务环境展开分析,可以发现,在环境建设上,部分银行网点服务环境设计不够合理。首先,在硬件设施建设上不够优化,包括客户等候区座椅数量少,无法给消费者提供充足的休息场所,在内部环境以及装饰的设计上落后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设施设备陈旧、破损,在ATM、自主查询以及宣传、提醒标识等要素的设计和设施引进上不够规范,导致消费者对银行整体环境的满意度比较低下,多种因素重叠,导致部分长期未装修改造的银行网点客户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其次,在软环境建设上也不够规范,员工的服务理念以及所呈现的服务氛围有待进一步优化,导致消费者在办理业务时缺乏亲切感与归属感,进而对银行的业务能力和安全性也缺乏信任感。

1.3服务工作体系缺乏创新

除了服务环境有待进一步革新之外,基层银行在网点服务的工作体系建设上,也不够完善。因为内部结构单一、功能匮乏,导致服务效果薄弱,同时也难以提高客户群体的满意度[2]。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日渐显著,一些基层银行网点对此缺乏全面的思想认知,在业务办理以及开展其他金融服务的过程中,仍然以传统的人工方式为主,导致整体工作效能低下。虽然有的银行引进了智能化的金融服务体系,部分取代了人工办理服务,但是,老年群体或者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员到银行网点办理业务时,由于对智能化操作无从入手,导致业务进程难以顺利推进,而强制性要求客户使用智能终端办理业务,会使金融服务缺乏人性化,呈现出相反的效果,既不能给消费者提供便利,反而加重了消费者负担。

1.4消费主体素质参差不齐

在基层地区,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服务对象大多以中老年群体为主[3]。他们整体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文化素质薄弱,对金融知识和操作流程的掌握和了解不够全面、具体。经常有消费者在业务办理的过程中,因自身专业知识匮乏,无法与银行工作人员有效沟通,将自身不满情绪发泄在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上,甚至引发冲突,进行言语上的辱骂等,而作为银行工作人员,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需要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维护银行的形象。对此,基层银行网点应抢占先机,强化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广大消费者切实提升金融知识素养,从而在双向主体有效配合的前提下提高业务办理效率,有效优化服务质量。

1.5柜员自身素质有待提升

在银行网点服务过程中,员工的整体素质极大地影响着网点服务质量。目前,一线员工金融专业素养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也要适应金融新形势的变化。首先,在服务思想和态度上需要进一步优化[4]。据了解,大部分一线员工在业务办理过程中,态度冷淡,语言生硬,对于消费者提出的问题不能耐心解答,或者在指导消费者办理业务填写相关单子的时候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状态。同时,也有很多员工以上级行大力提倡和发展智能化办公为由,不愿意为消费者提供人工服务,如在很多基层银行服务中,要求消费者5万以下的业务到ATM机自主办理。但是基层大部分民众受教育程度有限,对智能化设备的操作流程不够熟悉,这就导致了存钱容易、取钱难的现状屡见不鲜。对此,基层银行需要顺应时代趋势,充分调研和了解辖区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的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进行有效优化。

2.优化对策

2.1完善服务机制,优化服务环境

为进一步优化和改善网点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需要先从服务机制出发进行有效规范。针对内部员工制定完善性的人资管理体制,践行人性化思想,做好人文关怀[5]。针对职工的休假和薪资体制进行合理规范,保证员工职能需求得到满足,并在情感上受到有效激励,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参与到服务工作当中。其次,要合理制定投诉机制,针对消费者的投诉根据实际情况对内部员工进行酌情处理。同时,做好内部服务环境合理优化与建设也十分必要,能够为消费者营造良好的业务办理氛围,构建和谐的服务环境。加强硬件设施合理规划,根据所服务的人群基数就内部的座椅数量进行合理布局,更换破旧的座椅和休息设施。加强ATM等设备的更换与维修,从而保证其办理功能得到稳定、有序的发挥。不仅如此,重点加强软环境的建设与优化也十分必要,针对提醒和宣传标识进行个性化设计,从而突出银行的特色,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达到良好的产品宣传和推广效果。

2.2构建智能化、现代化服务体系

在新时期的金融背景下,积极引进和构建现代化的服务体系也十分必要[6]。能够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同时也能够让业务办理更加便利和高效。对此,银行要加强智能化设备的配置,针对银行卡办理、信息查询等使用智能化设备,全面推进电子银行渠道,减轻人工服务压力。同时,做好用户需求调研工作,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用户实际服务需求,不断完善和优化服务结构,对具体的服务功能进行优化,以保证服务的整体效果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更加契合。

2.3加强金融宣传,提高消费者素质

针对基层服务领域消费者金融专业素质普遍低下的问题,银行应强化金融知识宣传教育,为金融消费者提供持续性的金融知识宣传,组织金融知识培训和宣讲活动,将基础金融知识以及业务办理须知有效地渗透给民众,从而让其对银行金融服务形成准确的认识,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与银行工作人员有效配合高效完成业务办理。同时,也可以有效借助新媒体,如利用微信设置公众号,针对比较常规的金融知识进行宣传,通过图文融合的方式为广大民众介绍和讲解智能化业务办理平台的操作方法,以及所需要注意的事项等,如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自助设备的存取款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以及手机银行的下载和使用说明,让广大民众能够丰富金融常识储备,并进一步规范自身的操作行为,提高业务自主办理的整体效能。

2.4强化员工培训,强调人员转型

在基层网点服务的工作范畴内,银行需要重点关注员工自身专业素质,给网点服务质量全面提升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并加强员工培训的具体执行力度,针对目前在服务理念、态度以及在具体工作方法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积极组织集中培训,渗透人性化的服务思想,引导员工职工自身专业素质有效提升。同时,加强人员素质转型也十分必要,在大力推广智能化服务的基础上也要保持人工服务的优势,针对老年人等消费群体要进行耐心的指导,并适当提供人工服务,保证业务办理的人性化与灵活性。

3.结语

第4篇

由此看出,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呼之欲出的大背景下,蕴藏巨大的投资机会。由此,在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回流、发展中国家低端制造业优势突出的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从制造大国升级制造强国的抓手已经明确——发展智能制造.它是两化深度融合、德国工业4.0,美国产业互联网概念背后的最大公约数。

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规划将通过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发展、高端装备创新五大工程来落实。同时,智能制造的政策红利更在于,未来将建立“1×”规划体系,比如智能制造规划,或者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规划。

1规划:五大领域试点行动

智能制造是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结合,涉及众多行业产业,聚焦智能制造试点的关键环节,有助于准确把握与其相关的产业投资机会。在整个过程中,将分类开展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等六大重点行动。从中可以发现,试点中瞄准的六个方向,各具针对性。

第一,针对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更准确地说是生产方式的现化化、智能化。根据《通知》要求,在以智能工厂为代表的流程制造、以数字化车间为代表的离散制造分别选取五个以上的试点示范项目。其中,在流程制造领域,重点推进石化、化工、冶金、建材、纺织、食品等行业.示范推广智能工厂或数字矿山运用:在离散制造领域,重点推进机械、汽车、航空、船舶、轻工、家用电器及电子信息等行业。

第二,针对产品的智能化,体现在以信息技术深度嵌入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和产品试点示范。也就是把芯片、传感器、仪表、软件系统等智能化产品嵌入到智能装备中去,使得产品具备动态存储、感知和通信能力.实现产品的可追溯、可识别、可定位。根据通知,在包括高端芯片、新型传感器、机器人等在内的行业中,选取10个以上智能装备和产品的集成应用项目。

第三,针对制造业中的新业态、新模式予以智能化,也就是所谓的工业互联网方向。根据《通知》,在以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开发、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推行试点示范,比如,在家用电器、汽车等与消费相关的行业,开展个性化定制试点:在钢铁、食品、稀土等行业开展电子商务及产品信息追溯试点示范。

第四,针对管理的智能化。在物流信息化、能源管理智能化上推进智能化管理试点,从而将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理念融入企业管理。

第五,针对服务的智能化。以在线监测、远程诊断、云服务为代表的智能服务试点示范。使之达到服务的智能化.既体现为企业如何高效、准确、及时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并实时响应,也体现为产品交付后对产品实现线上线下(020)服务,实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两股力量在服务的智能化方面相向而行,一股力量是传统的制造企业不断拓展服务业务,一股力量是互联网企业从消费互联网进入到产业互联网。在以上三个方面总共选取10个以上的试点示范项目。

有关专家认为,上述五个方面,纵向来看,贯穿于制造业生产的全周期:横向来看,也基本囊括了中国制造业中的传统和优势项目。如果综合来看的话,我们予以重点推荐重大智能装备以及与新业态、新模式相关的偏服务化制造业。

看好这两大板块,一是基于政策考量。今年3月25日的国务院会议提出的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10大重点领域多属于此类,此外,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与相关部门就智能制造重大工程开展论证。二是基于可能性而言,中国在智能装备上已有一定基础,同时新业态新模式的制造业是顺应“互联网”以及制造业服务化的大趋势。

2现状:仅10%企业实现高水平智能制造

就中国智能制造的现状而言,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特别是在智能化方面。与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发力智能制造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智能制造发展起步已经晚了几十年。业内专家表示,目前中国企业智能化水平参差不齐,仅有10%左右的大企业智能制造水平较高,尚有90%的企业智能化程度未成熟。工信部苗圩部长曾以数据表明,智能制造应用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线上比重较大。近五年,中国工业企业在研发设计方面应用数字化工具普及率已经达到54%,在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生产线上数控装备比重达到30%,上述两个领域智能化应用年均增长四个百分点。

根据德勤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013年调研200家制造企业所的首份中国智造现状及前景报告显示.中国智能制造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同样也是大部分处于研发阶段,仅16%的企业进入智能制造应用阶段:从智能制造的经济效益来看.52%的企业其智能制造收入贡献率低于10%,60%的企业其智能制造利润贡献低于10%。而90%的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实现程度较低的原因在于,智能化升级成本抑制了企业需求,其中缺乏融资渠道影响最大。德勤的调研显示,年收入小于五亿元人民币的企业中,50%的企业在智能化升级过程中采用自有资金,25%为政府补贴.银行贷款和资本市场融资各占11%。而企业收入规模大干5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其智能化升级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占67%,银行贷款占比25%。整体而言,中小微企业的银行贷款比例低于大中型企业,占企业数量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只能依靠自有资金进行智能化改造。

3突破:从机器人智能装备开始

一般来说,智能制造涵盖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制造服务,不难发现,智能制造装备是智能制造发展的核心突破点。发达国家制造升级的过程中,是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作为抓手,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也不例外,机器人不再是简单代替人工作业,实际上是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帮助各行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节能增效的现代化生产及管理。

一方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与国家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型相契合:另一方面,90%尚未实现智能制造的中小企业,将是机器人应用的潜力市场,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中国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市场在汽车、电子电气、食品饮料、塑料橡胶等细分行业。但中国作为制造业第一大国,220多种产品的产量世界第一位,有些产品的产量已经达到全球生产能力的50%~60%以上,所以,自动化升级所衍生的需求也应实现供给的多元化。

这一判断,是基于对中小企业在智能化升级过程中的比较优势。对于用户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中小型企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其能对产品设计、生产过程和服务流程进行再设计,根据市场灵活动态调整方向,从而实现贴近客户需求,以及智能化生产的目标。

(信息来源:机经网,本刊整理)

杂谈:社会团体标准管理模式的建议

标准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已成为国家治理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团体标准是在行业范围、专业领域内有影响力并具备相应标准化能力的协(学)会、产业联盟等专业组织制定并的标准。它是通过市场机制产生的标准,而培育发展社会团体标准.既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地发挥市场在标准化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需要。社会团体标准管理模式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1)政府引导

政府部门在社会团体标准发展过程中应起引导和协调的作用.应出台发展指导意见,在标准的制修订、登记备案等方面做出规定:研究建立社会团体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探索通过第三方评价和采信机制加强引导:采取社会团体标准化试点示范措施推进社会团体标准化工作: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参与制定和采信实施社会团体标准。

(2)社会团体主导

行业协会,既可向企业传达政府的政策,也可向政府表达企业的诉求:既可协调各相关企业之间的关系和利益.又可组织科研院所、检测机构、企业等共同开展工作。因此,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是组织制定社会团体标准的核心力量,是责任主体,应发挥主导作用。

(3)技术组织支撑

第5篇

关键词:金融机构 安防监控系统 数字高清监控智能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 X9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金融机构是货币和证券主要的流通空间,金融机构在日工业务中,会触及大量的现金,支票,有价证券和贵重物品等,属于国家公安重点看护单位。如何建设金融机构安全防范体系和落实配套管理措施成为了当今的重要话题,也成为了确保金融业务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金融安防监控系统就像是安全防范体系的心脏,他的各项功能的先进化和准确化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安全防范体系,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系统建设的技术方向和发展趋势,选择最为适合的系统方案。、

而当下,最为关键的一个词就是智能化,之前研究的数字高清化监控技术和产品早已经面市,并被世界各地所取用,其规模也在日俱增,但是,就目前而言,在国内金融机构方面,这种技术的启用却比较落后。,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系统建设的技术方向和发展趋势,选择最为适合的系统方案。

一、金融机构安防监控系统的现状

众所周知,金融机构是一个高风险场所,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安全防范方面的规定来确保

其安全与稳定。那么。目前我国金融安防市场总体上处于什么样的发展状况呢?金融安防市场已有10多年的发展历史了。近些年来,金融机构对原有网络的升级改造,以及新建网点的建设。成为推动金融安防市场快速发展的源动力。市场规模总体上处于平稳上升的态势。从技术角度来看,金融机构正在进行大规模的联网整合,通过将监控、报警、门禁等子系统整合在一起,最终形成完善的综合应用系统集成平台。有效地实现网络信息共享和统一管理;从安全防范的模式来看,金融机构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对其安防系统采取了社会化外包的运营模式。金融安防运营服务发展速度异常迅猛。自。十一五”规划出合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成果十分显著。金融业的蓬勃发展为金融安防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大量的安防产

品和技术被应用于金融领域,确保了金融行业的平稳运行。可以这么认为,当前我国金融安防市场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并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安防需求体现的方面

社金融行业的安防监控系统来说,大致可分为对银行柜台,ATM机和银行太厅监控三个部分,银行柜台监控要求看清楚交易过程。以及钞票金额,同时在强背光环境下要求监控设备能够正常工作;ATM机监控则要求看清取款人相貌特征以及背后情况,还要看清出钞口;银行大厅监控属于环境监控,除室内营业厅外。还有室外的环境。它要求监控设备具有24小时持续监控能力。金融机构大都采用人防、物防和技防等结台的安全防范手段。由于技术水平的制约,这些防范手段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内外信息互不相通。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系统功能不统一、不规范。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的建设标准,模拟系统和数字系统同时存在,远程联网管理无法完全实现:由此可见。金融机构的安防要求主要体现在互联互通、标准化智能化、融合化等方面。

安防系统的特征和构建

从整体来看。金融机构安防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性:一、稳定为首、功能在次。目前大多数金融单位对功能上的要求不是很高。量主要的要求还是系统稳定性,因为在金融行业。每个环节都是非常关键的。所以系统稳定放在首位;其次是对存储的要求高。对于一般的录像要求保存一个月。重要的录像要求保存三个月;第三就是前端同点传输带宽窄。这是我国电信行业的现状所造成的。金融安防系统的构建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大部分金融机构的安防体系分布面比较广,并呈现出分级化管理特征,要建成高效一体的监控系统,需要形成省、市、地、县不同的级别、地域和管理上的全覆盖,这对通信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次,金融机构的安防系统需要对广泛而庞杂的视频源输入形成有效、有序的管理,例如将营业网点、自助ATM机、重点安保区域等视频资源进行的统一管理。并且能够方便迅速地检索和调看;最后,金融安防系统并不是孤立的简单通信手段,它需要与金融机构自身的业务流程相结合。最终形成一个整合化的金融安防体系。

面对金融安防不断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所应采取的措施

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在不断发展的,而发展就意味着规模的扩大、内容的增加和职责的细分,这些都导致了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趋势。现在很多地方金融守押基本上实现了社会化,而金融监控报警系统的社会化也将是大势所趋。为了应对这种发展趋势,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要始终在研发上保持较高的投入,促使公司的产品和技术始终走在行业的前列。与此同时,研发和营销部门需要针对行业应用细分做相应的调整,建立专业化的开发和营销服务团队,不断加快企业专业化服务进程。例如:针对现阶段银行联网的需求。推出了银行联网

监控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金融行业专用平台软件与前端视频系统、报警系统、对讲系统和门禁系统协同工作,可完成银行对网点、自助行以及金库的集中监控和管理。并在基础安防监控之上,进一步整合了银行特色的业务需求,是出色的银行安防系统综合管理平台。

金融安防监控的智能化发展方向

随着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传统的金融局域范围内的安防系统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目前的金融安防联网主要是以视频监控和报警为主,对其他子统还没有做到完全的整合。将来金融安防联网包涵的面和涉及的系统肯定会越来越广。因为现在金融单位的门禁系统、车辆管理系统、消防系统,以及资产管理、各类业务的规范性和流程等诸多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这些都应该成为安防防范的内容,通过以一个安防系统为基础的整合平台。对相关的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合理调配。将是金融安防市场的发展方向。

标准化:金融安防系统正在向着大联网的方向发展,但是国内安防产品众多(尤其是视频监控类产品),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由于无据可依,给金融安防系统联网造成了很大的难度。最近,我国推出了公共安全标准GA,T669,此举标志着金融安防系统建设开始走向标准化的道路。

智能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智能分析和行为分析算法的出现,为解决金融安防系统实时防范与事后调查效率低下等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金融机构通过采用智能分析产品,能够对视频录像中的内容进行自动分析,实现对异常事件的自动判断,大大提高安防管理效率,将是市场的发展方向。

融合化:单一的视频监控系统和报警系统已经不能满足金融行业的应用需求,随着各种金融新业务的持续开展和安全要求的不断提升。将视频监控系统、报警系统、门禁系统和巡检系统的融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综合安防管理系统,越来越受到金融用户的青睐。未来必将成为市场的主流。

结语:金融安防监控系统是整个安全防范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所以必须朝着智能化的发展迈进,这也成为了当下金融安防最为紧要的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第6篇

15年!从1993年中国金卡工程建立,中国的智能卡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电信、金融、社会保障、公安、税务、交通、公共事业、卫生、石油石化……

40亿!40亿张智能卡的总发卡量让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化学反应,互为渗透,融为一体,无法剥离。信息化、智能化,这场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今天,你智能化了吗?

一张小小的卡片带给我们多少的惊喜?当乘坐公交车的时候,当购物的时候,当就医的时候,当去饭店吃饭的时候,当去娱乐场所消遣的时候,无数的场景仅在拿出卡的一瞬,变得快捷而方便:省去备零钱,省去带现金,得到打折优惠……智能化的生活时尚而优质,我们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智能卡时代”。

“数字民大”:校园生活一卡掌握

校园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当今中国很多高校都在进行智能化的管理改革,而民大的校园智能化应用无疑是最为成功的范例。一张小小的卡片不仅仅使得管理更加规范、学生生活更加便利,更为重要的是,它的成功让我们意识到社会发展智能化的必然趋势。

一张卡片能承载多少生活中的功能应用?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生们会告诉你,全部。

在他们的书包里,可以没有钥匙,可以没有钱包,可以没有各种身份证件,因为他们只需要一张校园一卡通。“餐饮、洗澡、购物、上机、上网、考勤、门禁、圈存、借书、宿舍管理、多媒体讲台管理、注册……只要是和学生校内生活相关的,校园一卡通的功能都可以实现应用。”中央民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部主任肖波对《小康》说。

校园管理一直是各个学校最为重视的环节之一。2003年初,民大在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和研讨后,提出了“数字民大”的概念,并确定了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当年9月,数字化校园基础工程的“校园一卡通”正式启用。“校园一卡通的运行无论是对学校管理还是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规划,都产生了很大的效益。”肖主任感慨地介绍。

王林是民大大三的学生,和其他同学一样,在他眼里校园一卡通就是万能卡,不但生活的一切可以依靠它,就连约束自己省钱都可以依赖它的帮忙。原来校园一卡通设有限定取款功能,学生可以设定每天的刷卡钱数,如果超出范围,则需要输入密码才能提取。“它就像是警示闹钟一样,提醒我要有省钱意识。除此之外,也培养我们的节水意识,洗澡按流量计费,为了节约成本,也自然会主动节约用水。”王林笑着表示。

一卡通的银校转账功能让校园的现金流大大减少,学生可以依靠圈存机实现银行卡和校园一卡通间的资金转账。而洗澡、餐饮、超市购物等也完全依靠一卡通刷卡支付。除了解决现金监管问题外,门禁、借书等也不再需要各自独立的身份卡实现,而是全部集中在一卡通身上。

学生拖缴学费是每个学校面临的头疼问题。民大的校园一卡通开设的“数字迎新”功能大大改善了学费欠缴问题。依靠这一系统,不但省去了人工注册的低效,也通过联网有效监管学生缴纳学费的情况。“以前民大每年都有学生拖欠学费的行为,而且比例也不小。自从2006年应用这个系统后,2006年的学费收缴比例达到了91%,2007年达到了94%。”一卡通业务管理科科长童霞介绍说。

“月票”的昨天今天

“交通一卡通的稳定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北京现代化管理水平,增强了国际化大都会的竞争力,也实现了便利市民的需求。”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杨军处长表示。

面对北京庞大复杂的公交体系,在还使用纸质月票的时代,如果出行,必须体力充足挤抢上车;备好零钱应对车上购票;备好耐心等待乘坐地铁的购票队伍……

然而,随着公交卡在所有交通工具上的普及应用,人们的出行变得简单而轻松。高海是北京交通上千万体验者之一,对交通卡“昨天”和“今天”的改革变化给生活带来的影响深有体会。

想起以前使用纸质月票时的生活,高海用到了“可怕”一词形容。那时,高海家离公司比较远,需要倒两次公交车才能到,每天上班他都要提前备好零钱。虽然他有公交月票,可是每逢高峰时段,月票有效的公交车总是最为拥挤的。“经常挤不上去,所以只好花钱坐不用月票的。有时候要是实在没零钱,还得四处找人换,实在不行就只能打车了。”高海说。

据调查,当时在北京市公交1.8万辆运营车辆中,占45%的8000辆是可以使用月票的,所承担的运力占客运总量的近80%,而使用月票之外的1万辆运营车辆所承载的客运量却只占客运总量的20%。纸质月票所凸显的缺陷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明显。

2006年5月公交一卡通系统全面开通,时至今日已经两年多时间。据统计截止到2007年底,一卡通系统共计发卡1463.45万张,并在全部的1.8万辆公交车、地铁以及3万辆出租车上全面应用。人们的出行,只要携带这张公交一卡通就可以畅通无阻,有了公交一卡通的日子大大缓解了人们乘车的压力。

除此之外,更让人惊喜的是,公交一卡通的功能从交通扩展到了其他领域,提供公园景点、学校、超市、便利店、影院等其他行业的支付和结算功能,真正体现了一卡通“一卡多用”的意义。

“很难再想象没有交通卡的日子了。”高海笑着对记者说。

消费习惯的变革

“经过15年的努力,具有中国特色的银行卡支付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我国银行卡发卡机构达到175家,持卡消费风气也初步形成,持卡消费额占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在部分发达城市已达30%以上。”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兼办公室主任张琪表示。

王鹏是一位银行卡收藏爱好者,就像那些收藏邮票、连环画的藏家一样,他对银行卡有着难以掩饰的狂热。他的收藏按题材分类:校园、汽车、航空、体育、卡通等。每当有银行发行类似题材的银行卡,他都会密切关注,也会千方百计寻求此前发行过的银行卡。“中国的银行卡发展可以从1985年说起,那时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中国第一张银行卡――中银卡,从那以后,各种银行卡开始纷纷出台。”王鹏说。

说起银行卡的发展,王鹏如数家珍: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中国第一张银行卡中银卡、1987年中国工商银行发行该行首张银行卡红棉卡、1990年中国建设银行发行龙卡、1991年中国农业银行发行金穗卡、1993年交通银行发行太平洋卡……在这一个又一个银行卡的发行背后,是人们生活消费习惯的逐渐变革。

1993年“金卡工程”启动,首要发展的就是电子货币应用,人们越来越多的接触到银行卡。王鹏回忆自己第一张银行卡是1995年办的招行一卡通,这也是招行第一代银行卡。他说尽管当时人们用卡的观念没有像现在这么普及,但也逐渐在改变出行完全带现金的消费习惯。

据中国银联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银行卡业的发展,到2000年时,全国陆续建立了18个城市银行卡交换中心和一个总中心,部分实现了当地城市的同城跨行通用和部分城市之间的异地跨行通用。随着联网通用的推进,社会接受银行卡的程度也越来越高。据统计,目前我国银行业统一标识的银行卡发行总量达13.6亿张,实现了在26个国家和地区联网实用。

如今,几乎翻开每一个人的钱夹,都会发现里面从借记卡、信用卡到各种贵宾卡、会员卡至少会有四五张。人们的衣食住行和这些卡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吃喝玩乐都讲究贵宾卡、优惠卡,买房子要贷款也需要用银行卡,买东西就刷信用卡,出门有公交卡,老实说真是不知道没有这些卡的日子怎么过。”市民王小姐笑着说。和她一样“一卡走遍天下,无卡寸步难行”的日子,很多人都在过着。人们的消费习惯已经彻底被琳琅满目的卡所改变了。

卡族达人的一天

范琳是标准的卡族,信用卡、各种商场会员卡、餐厅贵宾卡、KTV会员卡、公交卡、社区门卡、身份证、社保卡……层层叠叠不下20张卡塞满了她的钱包。

范琳的一天虽然是个例,但也是现在很多卡族人的生活范本。

用小区的门禁卡打开大门,范琳回到家打开电脑,邮箱里堆满了今天的信用卡刷卡记录,虽然每个月帐单到来的时候会心疼一下,但她笑着说刷卡的感觉真的挺美妙。

提起这个周末,范琳喜上眉梢。“这周工作太辛苦,所以必须好好放松一下。上午去了最常去的商场,因为有他家的VIP卡,所以即使在其他商场看好的东西我也一定要到这里来买,不但能打折而且积分还可换礼物。去年和妈换了好几口锅,也算为家里省了一大笔钱。”

下午又兴冲冲地赶往最常去的KTV。“朋友经常笑我是不是吃了那家回扣,不然怎么每次都去那家。其实理由只有一个,因为他家的会员卡打折最优惠。” 唱歌果然没让范琳失望,拿出会员卡的她得到抽奖的机会,抽中一个大果盘,此外,包房费也因为有会员卡打到了最低折。唱完歌出来又带着朋友去湖南菜馆吃饭,贵宾卡又打了8.5折。范琳喜不自禁。

这是范琳典型性卡族生活的一天。如果生活离开了卡会怎样?范琳说那简直就是灾难。去年冬天范琳弄丢了钱包,也损失了里面所有的卡,范琳觉得那些没卡的日子糟透了。“做什么都没有优惠了,多花了很多钱,没办法刷卡,对于已不习惯带现金的人来说这种改变太烦了。”

共享卡炫盛宴

在中国智能卡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中国智能卡厂商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的推进者,他们对中国未来的智能卡业发展更加充满了期待。

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智能卡业的“第一”

隐藏在北京一片普通住宅区的最里端,一个普通的办公区,几栋普通的建筑,华大电子就这样出现在《小康》记者的眼前。走进主办公楼已经是中午11点,楼内安安静静。很难想象,它的外貌如此朴实,却诞生了中国智能卡业一个又一个“第一”。

1997年开发中国第一块具有自主版权的接触式智能(CPU)卡芯片;2001年提供了第一张符合劳社部《社会保障个人卡》标准的社会保障卡的芯片;2002年涉足加油卡领域并成为中国石化唯一芯片模块供货商;2004年最早通过公安部生产定型鉴定并开始为中国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芯片供应;2005年研发出服务于青藏铁路的移动通信SIM卡并成为第一也是唯一的供货商……

面对如此成绩,华大电子成为中国当之无愧的惟一一家综合性的IC设计公司。特别是在公共服务领域,华大电子展示了作为中国芯片厂商特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身份证的更新换代是关乎每一个中国公民的重大项目。“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对芯片的安全性、稳定性都有极高的要求,我们基于多年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对芯片的设计、测试、生产等各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最后在2004年通过了公安部的认证成为首家供货的芯片厂商。”华大电子市场部刘劲梅经理说。

据刘经理介绍,第一张符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个人卡》标准的社会保障卡也是使用了华大电子的芯片。目前已经有南海、顺德、珠海、兰州、杭州等近20个城市发放了带有华大电子芯片的社会保障卡,累计供货已达千万张。

华大电子又是中国石化唯一芯片模块的供货商。从2002年加油卡项目试点到2005年全国正式推广,目前华大电子已经累计供货两千余万张。

“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在不断研发各个领域所需要的芯片产品,注重研发创新。目前公司重点是使产品更加安全,包括利用手机移动支付的电信领域的方案、更安全的USB-KEY产品,还有对原有产品的升级,使之更为安全。”刘经理说。

对于中国智能卡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刘经理充满期待,她认为未来智能卡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从整体上看,整个智能卡发卡量肯定会持续增长,社会各个领域对卡的安全性和应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各项业务的融合会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此外,未来卡的外观上也可能会有变化,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化越来越高,芯片的设计可能不会拘泥于形式,而走向更高的阶段。

华大电子的LOGO标志由“大”字变化而得,条纹象征电路,环绕“大”字,代表了智慧、诚信和创新的企业精神,整体看来就像一朵盛开的花。在未来中国IC设计的最前沿,华大电子已经做好了准备,精心设计更加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未来。

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新技术的引领者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企业保持活力的源泉。几年来,大唐微电子秉承‘成功源自服务 创新引领未来’的企业宗旨,摸索出一条满足公司发展需求的创新之路,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大唐微电子的智能卡市场部主管汪文笑着对《小康》记者说。

大唐微电子是国内智能卡的领先企业,作为智能卡新技术的引领者,国内移动通信领域四大主流技术包括OTA、远程写卡、超级号簿、品牌可视化均是大唐微电子的首创。目前,大唐微电子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沃达丰土耳其电讯、印尼电讯等运营商的主流智能卡供应商。

汪文表示,作为以技术研发实力见长的企业,大唐微电子面向应用,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卡领域。目前,大唐微电子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百余项,并多次获得重大奖项。

“公司近年来进一步发展多元化业务,在芯片、智能卡、终端、系统等多个领域全面发展。我们一直致力于提供给运营商整合的解决方案。在3G方面,积极协助运营商实现智能卡业务向3G平滑过渡,包括3G智能卡业务的研究、制定3G相关智能卡业务规范、进行3G测试等。”汪文说。

大唐微电子近年来新推的新技术成果包括空中写卡产品、OTA3技术行业应用、128M及以上的高速大容量卡产品、COMIP芯片产品等。其中,空中写卡产品的推出对于运营商发展农村地区、边远地区的业务起到了极大的支撑作用,并在天津、河南等省份得到了商用。

智能卡具备便捷、安全等多项优点,目前在关系民生的各个重要领域,如通信、金融、社保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7篇

【关键词】 银行,银行建筑,发展趋势,

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 Heine)曾经说过:“金钱是现代的信仰”。而作为金钱储物柜的银行建筑却早已成为城乡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几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将银行建筑塑造成一种安全而神圣的建筑形象。人们热衷将钱存在银行,认为银行是安全的,但它的神圣感也使人们疏远,认为银行建筑是那么的神秘和不可接近。许多建筑师都认为银行建筑是一种挑战,随着现代经济、技术的发展,他们在这条路上也进行了许多探索。这样的探索也同样影响到作为未来建筑师的我们,从而激发了我们对未来银行建筑发展趋势的一种探究。

一、银行混业经营与产业性质影响下的发展趋势

1、混业经营对功能空间的影响

混业经营是相对于分业经营而言的。随着全球经济趋于自由化一体化、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银行业务的拓展,以前那种单一的金融业务经营模式开始改变,各种金融企业在业务上交叉经营,银行、保险、证券三业之间经营界限逐渐被打破,金融业务趋于一体化。银行不仅可以从事短期和长期贷款业务,经营本外币业务,而且可以经营保险、证券、信托、投资、房地产等各种非银行金融业务。

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银行建筑随之成为改变的重点,其功能开始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删减、改进和重组,特别是银行建筑对外服务的营业厅部分,将随之改变。比如随着业务量的增加传统银行建筑营业厅的空间将不能满足需要,开始变得越来越大;业务种类的多样化也使产生更多的服务项目,营业厅中的分区也随之增加,开始出现分区营业、分层营业的模式。如营业厅中一些针对公司业务、大额度或国际业务的服务往往以单独设立VIP窗口或设置在其他楼层。再如银行与保险公司、银行与证券公司等这些公司的合作将逐渐发展成熟,这些势必会影响到银行建筑的内部办公空间,灵活可变的办公空间将会在银行建筑中大大增加,同时办公空间数量与种类的增加势必会使各部门间的交流空间也相应的增加。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将会发现,在银行混业的经营模式的影响下,银行建筑将会作为金融综合体的办公建筑出现,且成为主流。

2、产业性质使建筑设计更具人性化

银行作为社会的第三产业,随着银行业务的逐步拓展,金融服务与人们的生活更加密切相关,银行开始向顾客提供多样性、大范围的服务。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开始重新考虑顾客与银行之间的关系,从而促使一种全新的银行建筑形式的产生。银行建筑开始打破传统形式,变得不在那么孤傲而神秘、充满教堂色彩,而是越来越类似超市更加强调贴近市民生活,树立开放可信的公共形式,在这里人们感到受欢迎,没有恐惧,营造出一种归属感、亲近感。黑川纪章的福冈银行总部大楼(图1)便是一栋富有人性味,并深受人们喜爱的工作生活场所。

图1 福冈银行

福冈银行这栋银行建筑以面向公众区域的姿态来建设,在日本城市中心显著发展的气氛中作用明显,是对公众领域、城市、顾客和工作员工的一种慷慨行为。主题建筑群中分离出的空心圆柱(与L形的主建筑相对),体积巨大,并形成拐角,支撑九层以上的顶面,在下部形成一个非露天的广场,一种半公共空间。建筑边界之内的高平台形成了台地、台阶,并配有休憩座椅、花木、雕塑等建筑小品,从而形成一个员工吃午饭、闲聊,顾客闲坐、感受舒适的场所。广场的顶部悬挂结构形成一个人造天空,天棚上悬挂着许多灯,在晚上当参观者抬起头,就会看到闪烁的灯光。灯光照亮了广场上的日本撒那树,在这个时候它也成了连接建筑顶部与底部的桥梁。

二、全球化与地域文化影响下的发展趋势

1、全球性与地域性下的建筑现状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口频繁的流动,全球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同时都卷入现代化大潮中,整个社会处于现代主义均质化过程中,建筑领域也深受其影响。科学技术在给建筑带来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的同时也打破了建筑所处环境和地域的限制;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资本流动的增加,使得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合作。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建筑之间的相似性逐渐明显,使建筑在历史中培育出来的固有地域文化逐渐失去其民族特色趋向于国际化的建筑形态。

20世纪初以来,世界各国各城市的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性现代建筑的泛滥,导致全球城市大同小异,无论你是走在上海、香港还是美国的纽约,你会发现城市都变得相同,建筑物几乎都变成了平屋顶、白瓷砖、玻璃幕墙的代名词。在这样的城市里,人们开始对着相仿的建筑和城市空间感到麻木,他们发现自己的生活环境已经无法实现对往事的回忆,找不到归属感和认同感,人们对周围环境开始厌恶,逐渐感受到建筑和城市所在地区、民族、艺术审美上的差异逐渐消失带来的危机。这使得世界各国建筑师开始重新去认识现代建筑,保护本国传统文化,使之得以传承和延续,从而地域性建筑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面对现代主义和地域主义我们现代社会所追求的东西,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好他们之间的矛盾关系呢?全球化的现代建筑使人们不能找到归属感和亲近感,但过分的强调追求地域性也会使我们产生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潮,从而忽视对先进理念和文化的吸收。建筑需要发展,我们必须重新开始认识“全球性”和“地域性”,而不是简单在它们之间取此舍彼。“全球性”与“地域性”之间可以说是一个辩证的关系,不是机械的对立关系,它们之间有一种互动的关系,即非一成不变的。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要在它们之间寻找到那些契合点,从而不断的去整合达到一种动态平衡,最终实现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处——融合。

2、全球性与地域性下的银行建筑

在金融服务全球化已成为基本共识的行业背景下,作为与金融密切相关的银行建筑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开始追求国际风格,高大体量、高科技等,但这并没能够使其企业从现代化的浪潮中脱颖而出,反而人们不能从中获得想要的信任感、归属感。那么如何才能使人们获得较强的归属感呢?这就需要文化认同上的一致,人们能够感受到这独特的企业文化,而建筑的地域性特征也恰恰符合这一点。所以我们在面对世界的挑战,要成为现代世界设计文化多元化中的一员,在参与未来国际风格的同时也要避免设计文化断层,使国际文化和地域文化平等对话,最终融合成新的相携共生的设计文化。徐州农业银行的金穗大厦(图2)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图2 徐州金穗大厦

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金穗大厦在设计过程中就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其形体特征、艺术个性和文化气质颇受徐州汉代建筑和汉代雕塑浑厚与朴拙的影响,同时也融入了对气候因素与使用性质的考虑。通过理性的判断,我们可以发现徐州当地建筑“内向、沉稳而不袒露”,这种判断恰恰可以与汉代建筑艺术所产生的粗放的感觉联系起来。然而,徐州也有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色,所以金穗大厦的设计过程中,把“粗中有细、拙中有秀”的城市体验柔合到它的创作构思中来,粗放中渗透典雅之气。

三、现代经济与技术发展影响下的发展趋势

1、银行网络数字化

银行网络数字化基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种是银行系统网络化,也就是银行普遍采用的内部互联网络管理系统;另一种就是在我们身边的网络银行、电话银行和手机钱包在内的电子银行体系。

科技的发展,促使了世界各地的银行都已开始通过电脑和互联网来提供服务,银行的服务方式开始走向网络数字化。随着银行网络数字化发展使我们不在受到银行营业点和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络数字化平台进行我们的汇兑、代收、存、取等业务。银行主体业务逐步向非现金、非实物单证业务向电子渠道的转移,实现网点营销向网点与电子渠道并举的转移,实现被动服务向主动营销的转变;同时,数字化的平台使我们可以享受到24小时不间断可以获得人工、电话、短信、网络的多种媒体服务方式,从而减少了银行客户经理和实体网点为主的服务,形成电子银行与客户经理、实体网点组成的立体化服务模式,使传统银行的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减少。

传统银行拥有众多的员工、办公设施和象征性的高大建筑实体,银行发展壮大通过机构网点拓展来实现。当银行网络数字化的到来,使现代银行不再以其物理建筑和有形机构的扩展来展现自身,而是以其高新技术产品和安全、快捷的服务来体现。银行业务的开展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的银行业务流程,操作模式发生改变,不再需要固定的场所也能开展业务往来。银行网络数字化的发展使银行从实体化向虚拟化转化,在一定程度上对银行建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银行建筑开始将会变小,不再需要体量巨大的建筑来满足一些功能的需求,营业厅空间有所改变,面积减小,自主交易的空间加大,金库不再需要存取大量的现金。但银行的网络电子化也会带来一些空间的增加,如虚拟化的网络平台交易会产生一些安全问题,使数据的处理和维护势必加大,从而管理技术中心机房将成为银行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智能化建筑

随着信息社会带来的产业结构的变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建筑物的高效化、多功能的要求的提高,智能化建筑开始在我国得到发展,虽然时间比较短,但前景广阔。智能化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将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建筑设备自动化及在此基础上的系统集成和服务管理进行优化组合,进而形成的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它是现代建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讯技术及影像技术及图形显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高科技结晶。

银行业务涉及大量现金和有价证券等的交易,具有先进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由此注重技术与管理的建筑类型现代银行办公建筑,始终走在运用智能化系统的前列。经过广泛发展,我国的智能化建筑在办公楼、酒店、住宅区等各大建筑类型中渐渐投入使用。智能化建筑优点众多,它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一个安全、高效和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被给予;有着强大的语音、数据通讯系统;整个建筑的机电设备集中管理,完成监视控制记录等功能;更重要的一点也是符合当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点便是节能人力、节省资源。如今在国内越来越多的银行建筑采用了智能化设计,如上海浦东的中银大厦、上海花旗银行大厦等。智能化建筑是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相信在未来银行建筑发展过程中,技术的运用将智能化的设计更加成熟,银行建筑成为新一代智能化设计的代表性建筑物。

3、绿色可持续发展建筑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21世纪的今天,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已成为世界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难题。面对人类永恒的话题——发展,人类开始由“黑色文明”过渡到“绿色文明”,从而揭开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带来人类社会各领域、各层次的深刻变革。建筑作为一个古老行业,理应成为高度文明意识形态的领跑者,在尊重传统建筑的基础上,提倡与自然共生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建筑,使建筑物的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达到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银行作为世界经济的命脉产业,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企业形象代表的银行建筑自然也成为焦点。银行建筑近些年来在趋于高层化、标识性的同时也考虑到绿色节能这一环节,在这样一个资源紧缺的社会中,通过对节能技术的运用与推广,不仅使自身在社会中占有稳固的地位,也对社会有所贡献。基于这一认识,很多银行建筑以开始利用建筑形态通风,并积极调动温度调节、绿色庭院等各种生态手段;建造过程中尽量减少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出量,选用对环境污染小的环保建材,并尽可能的使用当地及周边地区的自然建材和建筑制品,减少远距离运输能耗;在摩天大楼中创造出健康宜人的工作环境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空气调节设备对大气的污染。其中,法兰克福的德意志商业银行总部大楼(图3)就是注重环保的典范。

图3 法兰克福德意志商业银行大楼

法兰克福的德意志商业银行总部大楼采用三角形的平面设计,整个大楼的中央形成一个高160米的三角形中厅,中厅的周围每层楼都被划分成单个区域,连个办公区一个花园,花园螺旋式的分布在都内,为整个大楼提供了新鲜的空气和绿色植物。由于使用中央大厅,加之花园的布局使得楼内产生的自然通风效果机械通风设备仅做备用,创造了室内良好的环境,节约了能源。

结语

在今天这样一个银行业务全球化、金融业触角密集、企业日益竞争激烈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通过分析银行产业发展、全球一体化与地域文化碰撞以及经济、技术发展对银行建筑影响,从而归纳出银行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给予建筑师广阔的想象空间,为银行建筑的发展提供契机,开创了银行建筑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 埃德温·希斯科特[英].银行建筑[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 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D].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05

[3] 郭颖莹.现代金融类办公建筑设计初探[D].同济大学,2009.03

第8篇

(一)国外发展情况

20世纪60年代,电子银行以ATM、POS的形式初次展现在人们面前。随后,以自助语音和人工客服为主要形式的电话银行渠道应运而生。随着互联网的兴起,20世纪末期,美国率先成立了世界上首家网络银行,这是电子银行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欧洲其它发达国家纷纷效仿,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电子银行领域开拓创新的浪潮。随着网络银行概念逐渐深入人心,1999年,美国再次领先推出手机银行,开启了移动便民金融新时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外电子银行服务种类不断完善,用户体验更加人性化,并将业务创新的触角重点延伸至移动支付领域和中间业务领域。从国外电子银行开展形式来看,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电子渠道和传统营业网点并驾齐驱式发展。第二种是不受传统营业网点的依托,单纯利用电子化渠道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模式。其中第二种纯电子银行模式由于其服务的局限性在国外发展得并不顺利,大部分经营该模式的公司逐渐遭到大型银行的并购重组。对于国外小的地方性银行,如支持地方中小企业发展的社区银行,其业务领域随着大银行电子银行的快速发展而逐渐被蚕食。因此,大部分小型银行也随即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在跟进大银行电子银行最新动态的同时,小型银行努力寻求自身的差异化创新,着重在客户关系管理上下功夫,维持了较好的区域优势。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态势良好,电子渠道的使用几乎遍及所有消费支付活动,已大大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客户日常业务办理的首选渠道。据资料显示,在欧洲,75%以上的消费者通过网络办理银行业务,电子银行系统在发达国家已发展成为银行利润的重要增长点。

(二)国内发展情况

我国电子银行业务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大型商业银行才陆续开始发行银行卡、推出ATM、建设网站并推出网上银行。在此之前,各家银行的主要经营渠道为柜面服务,随时随地办理银行业务只出现在人们的想象中。由于服务渠道单一,过去银行柜台业务办理窗口总是排着长队,因柜面人员服务质量不稳定而引发的客户不满事件时有发生。而到如今,排队叫号功能让顾客合理安排自己的等待时间,自助银行机具无处不在,并逐渐出现VTM、ITM等新型智能柜员机,电话银行流程服务更加完善,网上银行的发展已经日臻成熟,手机银行也已经普遍为客户接受,用户随时随地体验到的都是友善的界面及便捷、安全的交易方式。多年来,电子银行已经成为老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客户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账户管理、缴费支付、实时转账、业务办理、理财投资等随时随心的安全快捷,更是金融生活移动电子化这一质的转变,体验到了网络科技平台下的现代金融生活。数据显示,2013年,国内电子银行交易规模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银行柜面业务的增长速度,全年国内网上银行交易规模达1231.6万亿元,同比增长23.7%②。与此同时,2013年个人手机银行用户比例为11.8%,比2012年增加近3个百分点,预测2014年将达15%③,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呈现出巨大潜力。同时,2013年上半年大部分上市银行的电子交易替代率超过70%,民生银行更达94.43%④。可以看出,电子银行已经逐渐成为人们享受金融服务的首选渠道。在未来银行业的激烈竞争中,电子银行将成为各大银行推进自身转型、争夺金融市场的重要发力点,而未来电子银行业务将怎样发展、朝着哪些方向发展成为了业界各类人士所关注的重要话题。

二、电子银行发展趋势

综观传统银行的电子化“升级”历程,总结起来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信息宣传”阶段,银行通过电子平台对外行内外信息通告等;第二个阶段是“自助交易”阶段,银行将大部分柜台业务分流到电子银行渠道上,客户可自助完成业务办理;而第三个阶段则是目前刚起步而未来亟待发展的“互联网”阶段。电子银行在这一阶段的发展将不再限于替代柜面交易、节约经营成本的目的,而是朝着提供以客户为导向的金融服务以及依靠电子化营销创造新的利润点这一模式发展。在未来,电子银行的“互联网”发展将踏入“物联网”时代,这是一个计算和智能的阶段,银行业务将与互联网进行深度融合,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等方式在任意移动平台上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性颠覆。具体而言,未来电子银行的发展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一)电子银行业务主体化发展

在未来,电子银行将成为银行金融服务的主体,在具备柜台服务的所有功能的基础上升级成为银行开展营销、创造利润的黄金平台,形成自成体系、销售与服务兼备的独立业务模式。

1.电子银行业务功能更为丰富。

自助银行设备将升级成为集现金和票据自助设备、网银交易终端、远程视频服务等为一体的全功能自助银行,在客户交易过程中能实现对目标客户的精准营销,使得自助银行更加人性化,功能化。对于网上银行、移动银行等电子渠道,将遵循今后货币、票据等无纸化的发展趋势,完全实现传统银行业务流程电子化再造;对于需要客户身份资料认证的业务,只要客户将所需审核资料扫描上传,再加上实时摄像头拍摄等,就能实现同柜面办理一样的效果。在电子支付结算方面,将新开发出更多安全快捷的支付模式,如二维码支付、NFC支付(近距离支付)、生物支付等。另外,客户账户信息将与SIM卡等智能存储媒介甚至客户身体相结合,届时客户将抛开银行卡介质,利用移动终端等进行支付。在业务创新方面,银行业务功能将依据客户需求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完善,通过与各大商户合作,未来将开发出更多具有生活化特色的电子银行应用,拓宽银行业务范围。

2.电子银行服务终端多样化。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将对电子银行服务模式产生重大影响。未来,我国电子银行服务终端将不限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视银行和专用智能终端,而是更多不同类型的移动终端,如GPS、数码相机及其它新型手持移动终端,未来电子银行服务终端将着重强调电子银行的场景化运用,能够随着我们的需求而变化。

3.传统银行网点格局电子化调整。

未来电子银行将是银行业务的主体,传统银行网点的格局将会发生重大的改变,构建出以电子服务为主的新型网点运营模式和全新网点格局。其中,随着自助机具业务功能的完善,自助银行区域将成为网点的核心区域,而人工服务区域也不再启用传统模式,而是朝着移动电子化方向发展。我们将看到这样的场景,在银行网点,一部分客户将直接走向自助银行区域,针对需要办理的业务而自行选择相应的自助机具;与此同时,另一部分客户则走向休闲办公区域,取号后在雅座惬意地喝茶、看报,然后不一会儿,客户经理将手持电子银行设备过来为客户服务。客户经理将面对面地以朋友的形式同客户交谈,了解客户需求并给出建议,随后直接使用手上的电子设备为客户办理业务、展示最新产品等,不用隔着玻璃水泥柜交流,也抛开了复杂的表格填写、证件复印等步骤,未来银行网点的移动化服务将有效提升客户体验。

(二)电子银行开放式发展

目前,各家银行的电子银行系统是封闭式的专属系统,只有银行自有客户可以登录使用,未来的电子银行将强调开放、强调关系、强调客户间的交互作用、强调客户经理与客户间的沟通作用。也就是说,未来电子银行服务平台将是开放式的金融平台,能够承载整个银行业务的综合平台。

1.应用体验的开放性。

未来银行会将自己的各类业务功能做成不同的移动应用程序,这些程序将融合业务办理、游戏娱乐、生活服务等功能,更具趣味性,无需注册也可使用,使银行的服务真正地开放到互联网环境当中。同时,银行将建立自己的电子金融服务体验中心,在吸引客户体验个性化电子应用之时,有效地对银行业务进行宣传推广。这个体验中心可以是银行自己建立的应用商店也可以是和其他应用体验店合作的。比如说和苹果公司合作,在苹果应用体验店里加放电子银行开放式应用,这将有效吸收拓展其他企业客户资源,促进行业内外合作。

2.电子化金融服务的开放性。

由于目前电子银行客户办完业务后直接退出,在线时间较短,这使得电子银行不具备营销性和服务性。而中国网络社区用户规模稳定增长,用户黏性优势显著,媒体价值大,未来网上银行将会建设成为一个开放的社区,其内容模块将不限于电子银行基本业务功能,而是集业务办理、信息咨询、电子商务、资源共享、社交论坛为一体的新一代金融社区,非该银行的企业客户、个人用户都可以注册交流。银行将借由电子银行网络社区的形式推出新的产品,进行营销推广,增强互动性;同时,在社区里开辟客户经理平台,方便客户进行信息咨询、沟通、协调、反馈,也方便银行工作人员进行营销推广;另外,在这个社区,银行可以引入非银行机构的产品服务或应用,同时捕捉客户的行为信息、企业的商务信息、供应链的关系信息,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三)电子银行智能化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客户对移动金融服务的需求将增高,未来银行的信息化建设将从数字银行向智慧银行迈进,为客户提供灵活、智能化的金融服务。

1.3D化发展。

随着国内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电子银行将踏入3D领域。通过将三维仿真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巧妙结合,同时融入人类的真实视觉,客户在使用3D网银的过程中如同置身银行大厅,银行的各项服务能够在模拟出的虚拟空间内实时呈现。具体而言,客户下载3D网银客户端后,输入姓名身份登陆,然后就会出现对应的3D人像,另外有对应的服务场景可供选择。客户可选择进入大厅场景,在虚拟大厅内,客户可以自由行走,观看新产品宣传视频,不仅可向虚拟大堂经理咨询银行的各类产品服务,还可与同一场景中来自各地的其他用户进行互动交流。当客户需要办理业务时,可选择进入个人业务场景,该场景中客户只能看见自己,另设虚拟客户经理,可对客户的疑问进行解答并指导相应操作,客户可在该区域进行业务办理、理财投资、财富管理等事项。3D网银能够再现银行网点服务,突破了时间、空间和服务方式的限制,为客户提供更为安全、便捷、高效的交互式服务,也方便银行对数字银行进行实时监控和智能化管理。

2.数据分析智能化。

未来电子银行将启用智能系统,结合各类电子银行渠道建成一个面向客户关系和客户行为的管理分析平台。客户在开展相关业务操作的同时,系统也同时搜集相应的操作数据,通过数据挖掘、数据智能分析等过程,结合心理学,系统地分析出客户的行为、偏好,判断客户的交易风险级别,挖掘出隐含的客户需求,然后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营销和服务。电子银行智能分析顾客信息的渠道是多样的,可以是对客户网上银行操作轨迹分析,可以是对客户在银行网点的等待行为分析,也可以是对客户基本情况、持有产品、交易行为等进行分析。通过多渠道的交易监视,对客户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客户行为和心理预期等,银行能够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不断改进金融服务,使之无限贴近客户的需求,进而增强银行与客户之间的黏性。

3.生物智能识别。

在网络与信息时代,未来银行将会抛开传统的个人身份鉴别手段,如秘钥、口令卡、身份证件、金融IC卡等,而采用生物识别技术对客户身份进行识别。这一识别技术指的是利用指纹、掌纹、脸部、虹膜、视网膜、声音、步态等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结合一系列高科技手段,对个人身份进行准确鉴定。这意味着未来银行将不再使用银行卡等外物介质,只需要将客户基本生物信息加密储存在银行远程用户数据库中,客户在使用银行的金融服务时就能够被高效、可靠地智能识别,有效防止资金冒取冒领,进而降低目前因银行卡可伪造、可盗用、可破译等弱点而引发的类似非法套现、伪卡盗刷、短信欺诈、密码盗取等银行卡犯罪。除客户身份智能识别之外,未来的电话银行也将采用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通过系统自动识别、理解客户咨询的问题和服务要求,这将有效节省银行人力成本。

三、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

第9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抄核收;智能化;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091-01

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在近年来被广泛运用到社会上的各个领域,国家电网也顺应时代的发展,大力推广和使用智能化装置系统。抄核收工作电力企业的重要工作,提高抄核收智能化管理水平,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满足现今时代对抄核收工作的要求,为电力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1 智能抄核收模式概述

传统的电费抄核收工作是采用人工搜集和整理电费数据,然后经过汇总后核算出用户的电费数额,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核算出的电费数额的准确度也无法保证。再加上近些年我国的用电量正逐年提高,电费抄核收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

首先,抄表自动化。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营销业务系统集成应用,实现对客户抄表的自动发起,数据自动上传,异常自动判断,最终完成抄表方式从人工到自动的转变,保障抄表数据的及时、准确、完整、可靠;其次,核算集约化。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将各用户的电量进行电费统计,相对于传统的人工核算,计算机核算不仅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提高了核算业务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再次,收费社会化。电费的缴纳不再仅限于电力企业,供电企业通过和银行合作的方式可以提供银行电费代收。此外,互联网、手机支付、第三方支付等电费缴纳方式的实施及推广也逐步成为了新型的电费缴纳的方式,尤其是网络转账或者代扣代缴电费等快捷方式的实现,不仅提高了电费缴纳到账的速度,还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功能更加的人性化;最后,服务互动化。抄核收智能化的推行减小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电费数据的准确度,使电力企业有足够的人力为用户服务,解决用户在用电过程中的问题,有助于提高了电力企业的整体形象。

2 抄核收智能化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抄表自动化未实现全覆盖

由于我国的地域辽阔,偏远地区较多,这就导致我国的电力改革很难实现全面覆盖,尤其是有些偏远山区还没有通电,根本无法实现抄表自动化。现阶段,抄表自动化只覆盖了城市和部分乡镇,大部分的农村地区仍需要人工进行抄表工作。人工抄表不仅工作量大,表数的准确性也无法得到保障,极易造成数据失真,给后续的核算工作带来困难。

2.2 电费交费多元化模式尚不成熟

我国的电费多元化交费模式仍处于起步阶段,开展的充值卡、微信、网上营业厅、手机客户端交费、客户积分商城等尚在建设阶段,由于用户对网络渠道交费模式不了解,所以网络交费的用户仍是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的用户到固定营业厅柜台收费、金融机构代扣、超市代收等交费渠道进行电费缴纳。在营销业务、用电信息采集等系统及互动平台功能应用单一,没有很好开展对发行用户电费实施催交电费通知、欠费停电通知、欠费远程停电、复电等业务功能。

2.3 服务互动化不足

我国的电力客户服务以固定场所的供电营业厅和供电客户服务热线为主,客户服务模式较为单一,虽然电力企业开展的手机客户端、微信客户端、网站等网络服务方式,但是由于宣传的力度不足,大部分的用户不知道通过网络模式可以进行业务咨询和业务办理服务,使得电力企业与用户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互动。

3 推进抄核收智能化模式的措施

3.1 实现抄表自动化

调整客户抄表方式,加快推进智能电能表安装和采集覆盖,对高压客户和采集覆盖区域内的低压客户,全部实施远程自动抄表。提升抄表业务集约化水平,地市公司抄表班组集中承担城、郊区抄表任务,县公司抄表班组集中承担县域范围抄表任务。提升远程自动抄表实用化水平,开展用电信息定期采集分析和系统、通道、终端设备状态在线监测,加强采集系统主站、通道和现场终端设备的运维管理,提高采集成功率和数据准确率,降低人工现场补抄户数比例。

3.2 实现核算智能化

建立客户档案校验和电费核算规则库。分析业扩报装、业务变更、抄表数据复核、电量电费审核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梳理可以通过系统自动校验和审核的规则项,建立典型核算规则数模。优化营销业务系统校验和审核功能。对营销业务应用系统进行改造,具备业务变更时档案信息自动校验,电费核算环节自动复核、审核功能。实施智能自动核算。依托营销业务系统中核算规则库,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核算规则,采用系统自动核算、人工处理异常的方式,不断提高系统自动核算户数比率。

3.3 交费多元化

电力企业应加强电费交费W点的建设,在营业网点增加交费柜台和自动交费机,提高用户的交费速度。加大与各银行之间的合作力度,增加银行代收点的数量。加快网络交费客户端建设,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网络服务紧密合作,形成网络化快捷支付模式,使用户可以足不出户进行网络交费。

3.4 服务互动化

首先,拓展互动服务内容和渠道。开通微信、手机客户端、网站等用电信息交流渠道,增加客户业务受理、咨询投诉、充值交费、积分评价等多种功能。大力拓展电费通知单、催费通知单发送,代扣提示、费控预警,以及居民阶梯电价跨档提醒定制等服务功能的应用,提高客户服务效率和技术水平;其次,强化客户基础信息管理。加强客户基础信息治理,确保客户基础信息的规范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应与客户在合同或协议中对催交、停电、费控预警等主要业务信息的准确性与变更及时性进行约定,确保服务信息准确及时传递,避免法律纠纷及服务风险。

4 实现抄核收智能化的应用效果

4.1 提高工作质量

实行自动抄表后,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人工失误所产生的错误数据,从而提高抄表数值的准确度。电力企业可以更加合理的优化人员配置,将一部分抄表、核算人员调到客户服务岗位,这样不仅降低了客户服务人员的工作量,还可以与用户更好的进行沟通,及时的为用户解决问题,提高电力企业在用户心中的形象。

4.2 管理更加精益化

智能抄核收模式的工作流程设计充分考虑了专业上核算、抄收、接电、计量的制约与整合,强化了网络传递,减少了物流传递。通过用电信息的实时监测,为电网规划、低电压整治、负荷预测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台区计量表和客户贸易表的同步采集,解决了原来供售电量不同期影响线损考核的瓶颈问题。准确的线损率也为查找降损稽查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促进了降损增收工作,经济效益显著。

5 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电力企业抄核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电力企业应该积极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加强对抄核收工作的智能化管理,加强对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运用,利用信息化辅助系统对抄核收工作进行监控,保证抄核收工作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 智能化会计核算; 关键判断因素; 无缝链接

会计核算信息化的关键,在于以计算机的智能判断替代会计职业判断,使得计算机自动完成会计核算的种种活动,即会计核算的智能化。伴随会计的改革发展,会计信息化已历经三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会计信息系统已经能够自动实现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告等项活动。但是,在若干环节仍然需要会计的人工判断,如能加以解决,将可以彻底地实现会计信息系统核算的智能化。因此,计算机程序的智能判断能否完全替代人工判断,成为会计信息化向高层次发展的关键,是开发会计信息化程序的难点,也是实现会计核算与经济业务紧密联系的关键。要解决这个问题,会计信息化无疑将能为企业经营提供更准确、更及时的信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会计信息化的关键问题是会计职业判断的智能化

毫无疑义,会计活动的目的在于获得会计信息。从手工会计信息处理到会计电算化、直至现行的会计信息化,皆是使用电子计算机及其网络处理信息,使得会计处理信息的数量、传递速率和分析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现时的会计信息化软件已经实现了从记账凭证自动登记账簿、并且自动生成报表的智能化处理。然而,从经济业务信息到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的智能性处理尚未实现,成为会计信息化发展亟待突破的难点。

会计活动的第一步就是将经济业务信息转化为记账凭证,这是一种会计职业判断。会计职业判断就是会计人员在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根据企业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即对企业应采用什么样的会计政策进行判断与选择。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职业判断集中表现在从经济业务到编制记账凭证、进而把记账凭证登记到账簿中去,从而编制会计报告三个步骤的判断之中。如前所述,后两者是现有会计核算软件已经解决的问题,实现记账凭证编制活动的会计职业判断智能化于是就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但是,从1979年至今会计信息化已经走过30年了,这个问题为何没有能解决,而成为难题呢?

二、会计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需要创新

从宇宙飞船的自动控制到象棋的智能博弈,信息技术无不大显身手,放射出熠熠光辉。应该说,那些问题远比解决会计核算的问题复杂和棘手,然而会计信息化却步履姗姗,不能一举冲天。解决这个问题不仅是信息技术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更应该是会计理论研究人员的责任。

把记账凭证登记到账簿中去,看似复杂。但是从信息技术角度观察,它仅是一个公式的运用而已,即:(某个科目的)本次余额=前次余额±(借方发生额-贷方发生额)。

式中的±符号表示:当余额方向为借方的时候,取+;当余额方向为贷方的时候,取-。

由账簿等资料编制会计报告,比上述略有些复杂,但是它的规律也很简单。如:其一,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是企业期末持有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等总额……其二,利润表中“营业收入”项目,是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

然而,由经济业务到编制记账凭证却复杂得多。第一,是经济业务的千差万别造成了会计记账凭证的内容繁杂,可以形成成千上万中不同的记账凭证;第二,是经济业务的分类和过程状况与其结果的分类有着本质的差异,其研究分析的角度和方法的区别巨大。

后一点尤其重要,如果突破依据经济活动后果性质进行会计的分类的思想束缚,从经济业务的类型和进程探讨由经济业务转化为记账凭证的会计信息处理方法,可能有所突破。这是因为这样划分可以深入分析每类经济业务活动自己的特征,从中可以找出编制记账凭证的条理化线索,得到编制记账凭证的会计职业判断规律,对于每类经济业务活动都有可能找到关键判断因素,进而将可以唯一地判定记账凭证的内容,使得编制记账凭证的会计职业判断明朗化、简捷化。这意味着财务会计学的研究思想与方法需要创新。

从这样的思路出发,可以得到一些有意义的成果。

三、实现由经济业务自动编制会计记账凭证

按照经济业务的分类划分分别分析编制会计记账凭证的情况,可以寻找到每类经济业务在编制会计记账凭证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几项关键因素。每项关键因素又由几个特定的若干具体元素组成。例如,可认定采购活动会计核算编制出记账凭证的关键因素是:采购的物资种类、采购的结算方式、采购物资到达情况以及采购的付款方式;构成它们的元素的不同组合将唯一地决定记账凭证的编制状况。用集合论描述关系型数据库的方法,采购核算的记账凭证各种情况必将在下述集合中:

PZ={采购的物资种类,采购的结算方式,采购物资到达情况,采购的付款方式}

即,采购核算的记账凭证内容必将在上述集合中选取。

对于采购的物资种类如果不含固定资产,则有三个元素(生产材料、商品和周转材料);对于采购的结算方式,考虑有5个元素(交款发货、货到付款、预付定金、分期交款和赊购);对于采购物资到达情况设定3个元素(如交款货未到、货物已收到、货和款同期);对于采购的付款方式设定4个元素(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和其他)。每项关键因素中的某个具体元素的变动,都将改变采购核算的记账凭证内容形式,如此将有3×5×3×4=180种采购核算的记账凭证内容形式。用关系的合理性加以限制,剔除矛盾内容,则可得到90种采购核算的记账凭证。这里所说的矛盾内容是:如当赊购定货时显然不涉及付款,而当赊购结算时必定只有付款元素等。

类似地,可以得到采购业务核算、库存业务核算、销售业务核算、固定资产业务核算、应收应付核算等由经济业务自动编制会计记账凭证的方法,解决了从经济业务信息到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的难点,实现了会计核算的智能性处理,荡平了会计信息化全面智能化核算的一个最终障碍。

四、智能化会计核算系统的实现

在解决了经济业务自动编制会计记账凭证瓶颈之后,可以开发一个完整的智能化会计核算系统。图1就是笔者设想的智能化会计核算系统的功能结构图。由于“系统管理维护”和“查询打印”两个功能比较明显,以下仅简单介绍其他功能:

(一)智能凭证集合了根据经济业务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的功能

图1中把它们分成了两组,前一组是直接依据经济业务生成记账凭证的,其生成记账凭证的方法前面已经叙述;后一组是依据已经生成的记账凭证和账簿等信息再行加工,进而生成新的记账凭证。例如,利润核算是在逐个分析损益类科目的情况下,计算后得到,类似于利润表的计算。再如,纳税核算是在逐个对比损益类科目的情况与税法约束的情况下,计算后得到(其如招待费与收入的比例等)。

(二)设置一般凭证处理的功能有以下三个目的

第一用于输入非智能生成凭证程序之外的记账凭证;第二进行记账前的凭证审核工作;第三修改智能生成凭证程序,提高智能凭证的灵活性。

(三)账务处理的目的

账务处理的目的是实现登记账簿、期末结账等活动,是现有会计核算已经实现了的智能性自动处理的功能。

(四)智能报表的依据

智能报表的依据是已经记账凭证和账簿等信息,自动编制会计报表的处理。这也是现有会计核算已经实现了的智能性自动处理的功能。

至此,已构建了智能化会计核算系统的功能模型。在具体的程序设计中,基本实现了这个系统。

五、结束语

会计核算的智能化具有重大意义。第一,智能化的会计核算系统将提升会计信息价值。网络时代,各种经济信息的处理与传递,都已经可以用光速来衡量。会计信息处理与反映的滞后与此极不相称。实现智能化的自动会计核算,在形成与各种业务信息系统的无缝链接的同时,迅捷的会计信息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将带来巨大效益,从而提升会计信息价值。

第二,智能化的会计核算系统将为智能型会计决策系统奠定基础。财务决策直接依赖于会计信息的提供。现时经济管理的决策模型不仅发展迅速而且十分丰富,而财务管理决策的方法却相形见绌,会计信息不能迅速供应可能影响了它的发展。

第三,智能化的自动会计核算系统为企业信息化铺平道路。ERP等软件系统,在实现从采购、销售、库存等信息化工作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制订精细、周密的企业经济生产计划。但是财务会计信息的滞后,严重地阻碍着这些信息系统功能的更大发挥。通过智能化的自动会计核算,将实现与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的无缝链接,进一步推动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第四,会计核算的智能化必将推动会计理论的创新与实践的发展,推动会计的改革与发展,凸显会计信息的价值,提升会计的作用与地位。

【参考文献】

[1] 王文莲.会计信息系统原理.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5):P240-249.

[2] 王文莲,等.论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1).

[3] 王文莲,孙玉甫.会计基础理论及创新探讨纲要[J].会计之友,2006,(1A).

第11篇

智能机器人是现代信息服务业最重要的人机交互平台。智能机器人在国内的发展应用近几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小i机器人作为中国智能人机交互领域的佼佼者,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智能汽车、智能电视、智能家居等领域,并且在电信运营商、金融服务、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等领域为客户成功定制了为数众多的智能客服和智能营销机器人,占据了智能机器人客户服务市场90%的市场份额。

一、智能人机交互技术在客户服务市场的应用

智能人机交互技术近年来在客户服务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从单纯的网上营业厅(银行)、短信、手机营业厅(银行)等自建渠道,到社会化媒体的 QQ、微博、微信等第三方渠道;从运营商、金融到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智能终端,客户服务已经逐步走上全电子渠道整合、基于智能人机交互的智能化服务为基础的、融合现有人工呼叫中心并整合客服与营销的客户关系管理新台阶。客服与营销拓展到全电子渠道已经成为一个必需,这是自身发展需要,无论是大中银行的电子银行,还是移动、电信、联通的电子商务部或者电子渠道部,2015年之前85%业务都必须通过电子渠道来实现。电子渠道最大的特点就是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的提升,目前服务数量成倍的增长已经无法完全靠人工支撑,需要一种自动服务来实现,而自动服务的前提就是智能交互。如果没有智能交互,信息服务的功能将会被弱化。

从多年运营商、金融等智能交互服务应用的发展来看,初期智能交互服务被认为就是关键词搜索、简单的问答,而今天尤其是社会化媒体产生以后,市场的需求已不是简单的问答、关键词搜索,而是高智商、高情商的人机智能交互,而且交互形式多样化,无论是文本、语音还是图片、视频等多媒体信息都可进行自动交互。交互渠道也开始进行整合,把网厅、短厅、IM、微博、APP、微信等渠道整合在一起进行统一的、多维度的管理。交互的效果追求人性化、拟人化,要非常自然,这样才能让客户感知、准确度高,在突出交互价值的同时降低客服成本。

2006年小i机器人为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上海科委)推出了全球第一个政府领域的中文智能客服机器人,至此拉开了中国智能机器人(人机交互)在现代信息服务业领域的创新应用序幕,经典应用案例有通信领域、金融领域、政务领域。

通信领域

自2008年全国首个运营商领域的智能机器人——江苏移动i8客服机器人成功上线后,小i机器人又陆续为湖北电信、上海移动、浙江移动、中国联通等超过20多家的运营商推出智能客服机器人,其中上海移动短信智能客服平台日处理短信量平均为30万左右,2012年第一季度用户增长了32.5%,问题解决率达85%,业务成功率达80%;浙江移动短信智能客服平台2012年4月日均提问量为30万左右,问题解决率平均为94.25%,准确率为95.79%,按照人工每日解决问题成本2元/次来计算,每月可节约成本超过1,000万元。

1、江苏移动智能客服

江苏移动智能客服机器人是应用于移动电信运营商领域的首个多渠道智能客服机器人。它通过网页浏览器、WAP、短信和飞信的形式表现,为用户提供实时信息服务、业务知识问答、业务查询和业务办理引导等服务。

网页机器人日均访问次数4万次,日节约人工成本超过8万元。短信机器人日均交互量35万左右,在提升短厅服务能力的同时为江苏移动创造了额外业务营收,根据局方测算,每月可增收210万。

该解决方案实现了省、地市两层的知识库结构体系,同时与移动统一认证服务、网厅、掌厅、短厅、人工在线服务无缝结合,为不同的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

2、湖北电信智能客服

“天翼小精灵”是小i机器人为湖北电信打造的智能一体化客服机器人,推出了网页版、短信版、QQ版、189邮箱版,为客户提供业务咨询、业务查询和业务办理。

湖北电信客服机器人有效地整合了电信客户版知识库,实现了省、地市两层知识库结构体系,引导客户向使用低成本服务模式转变。据湖北电信用户报告《智能在线客服“天翼小精灵”助力湖北电信》中所述,“天翼小精灵”有效分流了实体客服压力。

在短信平台上,用户可直接发送短信至10001,机器人通过自然语言理解技术处理识别错误短信指令,引导用户办理和查询业务,方便用户使用并提高短厅的服务能力。

金融领域

小i机器人先后为申银万国、交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集团等金融领域客户提供多渠道智能客服解决方案,为企业呼叫中心减少成本的同时提高了处理效率和服务品质,并拓宽业务渠道。

1、交通银行智能客服多渠道解决方案

交通银行紧跟移动互联网应用潮流,在银行业内率先实现了手机银行语音交互功能,推出了智能客服机器人MSN版、网页版、短信版和手机银行语音版。用户可以通过语音交互实现账户管理、转账汇款、基金理财等常用功能,以及获得商城、订票、娱乐等生活类服务信息,带来全新的银行业务体验,迈出了智慧银行跨界创新的重要一步。

从2012年1月上线以来,交通银行智能客服机器人网页版和短信版为客户提供了全面的交行网银问题的咨询,半年间累计服务客户超过50万,回答准确率95%以上。目前小i机器人已积累了海量的行业知识库及高效的数据分析能力,并有持续学习能力,可以为金融领域提供最先进的智能客户服务、解决客户遗留问题及跟踪市场的解决方案。

2、建设银行智能短信客户服务

建设银行的短信平台不仅是一个巨大业务收入来源,同时也是他们联系客户服务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

用户在与建行客服中心交流的过程中有70~80%的问题都聚焦在产品咨询,30~40%的问题为查询,因此70~80%的问题是通过智能短信服务平台来解决,这对客服中心、呼叫中心成本的降低是一个巨大贡献。建行智能短信平台涵盖了个人金融:理财、贷款、储蓄、电子银行业务的介绍、办理、操作;银行卡业务:信用卡的介绍、办理及积分活动;个人商城:交易的售前售后问题。建行智能短信平台正式上线仅一个月,交互量就达到30万,每秒钟可与300~500人进行交互,这是传统呼叫中心无法做到的。

政务领域

小i机器人在电子政务方面的应用切实为政府部门带来了诸多便利。机器人24小时的全年实时服务、规范简洁的答复用语、热情贴切的主动式服务,极大地提高了公众对政务服务的满意度,同时也为智慧城市的建设起到助推作用。2012年11月,小i机器人为上海气象局开发的APP“小爱”又成为全球首款气象领域里中文智能互动机器人。

1、 上海气象局智能APP服务

上海气象局通过手机客户端APP实现为民服务,这个应用的关键是实现了500毫米精细化网格信息、灾害预警信息、雷达反推90分钟降雨预报等,不仅告诉你今天多少度、是否会下雨,而且对工业、交通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数据,这个数据是动态的,如何与动态信息结合?小i融合了客户的交互服务、动态的第三方数据的集成,这三层信息整合在一起,给客户提供服务。这是智能化服务理非常重要的一点。

2、上海12333智询通

自2011年7月1日上线以来,上海“12333智询通”访问人数达71.3万,实现人机互动对话151.4万次,切实为上海市民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政策咨询服务,受到了来自上海市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今年7月1日,“12333智询通”升级版正式上线,升级版分别在形式、内容和操作方面进行了优化完善,增加了语音、flash帮助等功能,实现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全覆盖,用户可以更方便地使用查询。

二、智能人机交互技术在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中的应用

近两年,随着社会化媒体的逐步兴起,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已完全改变了人们以往的人机沟通和社会交往模式,这种新型社会化媒体带给我们一种不同以往的信息传播体验,是企业一个巨大的推动满意度、忠诚度和差异化的新机遇,是企业在社会化媒体上的客户服务中心在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渠道上的延伸和创新,也可以称为社会化联络中心,而小i机器人也紧跟时代潮流,在第一时间便实现了包括微博、微信在内的新渠道无缝整合。基于小i机器人的智能技术,企业可以定制符合企业品牌形象的智能交互服务平台,在微信、微博、短信、QQ、APP等各个渠道上实现包括智能客服、智能业务咨询和办理、智能营销在内的多种功能,达成对于企业用户的多窗口全方位立体服务,这为企业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和方式。

1、 小i智能微信服务平台

小i智能微信服务平台是以人工智能交互为核心,为企业客户提供智能信息自动交互、智能客户服务和营销,率先实现了微信上的双向语音交互,以丰富的展现形式(文本、语音、图片、表情、图文、音乐、视频)为用户提供聊天、客户服务、业务办理等多项智能服务。

智能交互示例:用户对小i的微信公共帐号说“我要喝咖啡”,小i的公众帐号就会把这个信息通过腾讯微信通道送到后面的智能处理系统进行中文语言处理,然后进行反问:请问你喜欢星巴克还是上岛咖啡?用户答“我喜欢星巴克”,再问能不能把位置上传,上传完位置以后,腾讯的微信平台有位置信息服务,最后告诉你最近的星巴克。

2、 招商银行智能微信服务平台

“招行智能微信服务平台” 是国内首家提供微信互动服务的商业应用,也是国内首家微信客服公众帐号。信用卡用户首先可以通过添加招行微信公众账号,与招行信用卡中心微信客服进行互动,开展服务咨询、余额查询等操作;还可以通过银行卡号或者身份证号与招行网银系统进行对接,开展还款、转账、积分兑换等复杂业务。这个服务平台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为招行用户在线服务,交流界面友好、通俗易懂,能让用户瞬间获得所需信息。同时充分利用微信平台上的消息通道,传输各种各样的多媒体的服务以及位置服务,在寒暄中理解用户的问题,完成客户服务,提升客户体验。

在招行微信平台上的互动突出的是小i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元素,就是智能,只有智能交互才能实现用户良好的体验。

3、中国联通QQ客户服务

中国联通QQ客服机器人以企业QQ为平台,实现24小时不间断、一对多的在线服务,当用户将手机号码和机器人绑定后,机器人就能主动推送账户信息。除了回答有关中国联通的业务咨询问题,还能识别日常用语,极大地改善了服务中的人性化体验。

据统计,中国联通QQ客服机器人上线后,每天可同时处理成千上万个用户需求,至少同时接待300个用户。按照每天为联通公司节约5~10万元的成本计算,一年可节约成本上千万元。

三、联络中心步入智能化时代

智能人机交互技术核心分为五个要素:第一是大脑,要实现自动的服务,首先要有一个大脑,就像人一样,要有智商,这个大脑做语义分析处理、自然语言理解、对话逻辑推理等;第二是交互渠道,就像人的五官,这是一个多渠道的形象比喻(如网页、短信、飞信、QQ、APP、微信、微博、IVR等),无论是哪个渠道对它来讲都能处理;第三是交互控制,就像神经,包括消息会话、服务策略、扩展应用等;第四是知识体系,我们把它称为心脏,这个知识体系跟现在呼叫中心所设想的那个知识库有点不一样,含有语言知识和业务知识;第五是智能化的模型。

第12篇

关键词:智能化住宅;建设;管理;工程实践

Abstract :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the people had a higher request to the housing also. Intelligent residence is a new residential standard which was rapid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but the current intelligent system theory lagging behind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so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intelligent residence problems do combing study, to learn for reference purposes.

Key words : intelligent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engineering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智能化住宅在我国起步是比较晚的,但是现在已经表现出了快速发展的势头。智能化住宅将各种家庭自动化设备、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与建筑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的产物,从而实现住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家庭遥控管理或与外界进行联系的住宅。住宅具备利用4C(通信与网络,计算机,自控,IC卡)通过有效的网络传输,将多元信息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与安防、家庭办公与智能化住宅系统集成,从而为住户的生活以及住宅小区的服务与管理提供高技术的支持,使之实现快捷高效的超值服务与管理,并为住户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2、智能化住宅系统的构成

智能化住宅系统从结构上一般分为:①网络布线系统 ②家庭智能化系统③智能小区综合管理中心,这三者之间紧密地结合为一个整体。

网络布线系统将分散于各个住户的智能控制器终端集中在小区管理中心;

家庭智能控制器尽最大可能包括智能化家庭所需的各项功能,最大限度的满足、方便用户;

智能小区综合管理中心是小区智能网络的管理中心。

3、智能化住宅的基本功能及主要特征

目前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已将住宅智能化作为住宅建设的标准配置,以此来提高售房亮点。但是许多住户对一个具有智能化的住宅小区应该提供哪些智能化功能及其主要特征不是很清楚,所以住户有必要弄清楚智能化住宅应具有的功能及主要特征。

3.1、 智能化住宅的基本功能要求

智能化住宅系统应该具备安全防卫、物业服务与管理、信息网络与布线、家庭智能化四个方面的基本功能要求:

(1)安全防卫功能

应该包括小区出入口管理、闭路电视监控、对讲(可视)与门禁控制、防火、防盗报警、住户报警与紧急求救、防燃气泄漏、防漏水等。

(2)物业服务与管理

应该包括物业管理综合信息服务、远程抄收与管理(水、电、气、暖计量和所交的费用)、车辆的进出停放管理、公共设施的监控与管理(供水、供电、供暖、园林清浇、垃圾清理、排污水等)、区域与公共照明、电子公告与广告宣传栏。

(3)信息网络与布线

应该包括模拟计量数据传送、开关控制量传递、程控数字交换(电话、传真通讯)、视频(公共电视、有线电视、VCD点播)、综合服务信息数据网(电子商务、远程医疗、证券交易、电子银行等)。

(4)家庭智能化

应该包括家庭办公、室内人工环境调控、家电智能控制。

3.2 、智能化住宅的主要特征

智能化住宅空间覆盖面广,不仅限于建筑物内部,它的控制方式通常采用集散式的模式,利用智能化来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一般具有诸多的特征:(1)高科技性。利用各类先进科技手段来实现、满足人们的需要,以此来提高人们的居住质量。(2)服务性。为住户服务的宗旨贯穿于整个过程(从设计到施工,最后到投入运行均体现这一原则)。(3)综合性。把居住、学习、娱乐、工作融为一体的综合场所,人们足不出户,即可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4)成熟可靠性。重视技术的成熟性和可靠性,确保智能化系统运行的稳定和可靠。(5)开放和兼容性。无论是系统设备、网络拓扑结构,还是操作软件均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兼容性,避免因硬件种类多而采用多种网络操作系统集成和应用带来困难,考虑了有利于硬件升级与系统移植。(6)升级性。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规模、功能与技术水平将会不断提高,用户的需求也会不断变化。因此,充分考虑未来拓展的可能性,适应系统功能、服务水平升级发展的需要。

4 、智能化住宅发展趋势及阶段

现在智能化住宅作为一种全新的建筑体系正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许多专业人士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综合体现。对于智能化住宅的发展方向来说,要把智能化住宅开发作为实用科技技术来发展。智能化程度要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实用、经济为原则前提下,提供安全、经济、舒适的服务。

智能化住宅的发展阶段可分为电子化、智能化和信息化三个阶段。电子化阶段:本阶段是小区智能化的初级阶段,人们利用现代电子技术提高小区的安全性,减少管理人员的劳动。智能化阶段:本阶段的智能化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如小区的设备监控系统,家庭紧急情况自动拨号系统,家电远程控制等。信息化阶段:在本阶段中住户可以利用家中的计算机获得小区内及外部的各种信息,可以完成网上购物、远程医疗、远程教学,以至于实现家电的信息化,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控制自己家中各种家电的运行状况,如开关、温度的设定、闹钟的定时等。智能小区的物业管理要满足良好运行的要求。因为智能住宅是一项系统工程,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优良的施工质量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智能住宅建设的基本前提和基础。智能化的设备和良好的系统集成是实现智能住宅的手段和途径,智能化程度的集中体现,也是衡量智能化程度的关键,而配套完善的物业管理和优质的服务是住宅智能化系统良好运行的根本保证,是整个住宅小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5、智能化住宅建设中需注意的问题

智能化住宅是一个新兴的事物,也必然存在着一些不完美的地方。以下是在智能化住宅的建设中需要注意的地方:(1)在智能化住宅的建设中常会出现不论其规模大小,档次高低、设置的智能化系统都以星级来配置,没有考虑实施后的系统的运行成本与物业管理人员的能力要求,以至于最后难以运行。(2)智能化住宅设置的安全防范措施很严格,但是由于物业管理人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强并且现在也没有相关的法规来约束,实际操作起来有难度,常导致一些安防系统的停用。(3)住户对智能化的认识存在误区。一是认为简单的监控设施、网络设施的堆砌,便是智能化;二是认为智能化无所不能,通过上网或拨打手机就能控制家里的一切设备(4)智能化住宅开发中缺乏统一标准、规范,开发商对众多的参与主体缺乏强有效的监控手段,不少智能化设备规格不一、开放性不好,难以实现系统集成或留下维护中的隐患。(5)提高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水平。在系统安装调试完毕后,对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的培训很重要,全国的智能化系统能运行良好的案例少,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物业管理公司没有熟练掌握这套系统,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对业主培训也不够,导致应用困难。智能化住宅的建设从兴建到现在,时间还不是很长,一定要注意提高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水平。(6)面对现在国内智能产品的鱼龙混杂,国外产品价格昂贵的现实,要自主研发,积极开发出中国自己的智能产品,进而来带动制造业、IT业等产业的繁荣,促进智能化住宅建设的健康快速的发展。

6、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高科技和信息技术正在由智能大厦走向智能住宅小区,进而走进家庭。住宅智能化的建设和管理,事关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件大事,要科合理的建设和管理,使之成为信息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化住宅小区是21世纪小康住宅发展的高级形式和主流,它的出现是房地产业与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住宅小区的智能化建设。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创新,智能化住宅小区的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一定会逐步走向正规化、规范化,实用化,智能化住宅也将以其显著的特点和明显的优势成为住宅市场的主流。

【参考文献】

[1]《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徐超汉等,电子工业出版社

[2] 《物业综合管理实务》(建筑智能化专业)罗忠科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