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1 17:36: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统计学研究对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统计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但是统计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其发展潜力也很大。各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统计学,只有深入了解和研究统计学,才能促进统计学科的发展。统计学一般分为数理统计学和经济统计学,本文侧重于对经济统计学的讨论,从统计学的相关概念入手,探究了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相关问题以及研究方法,并对统计学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 :统计学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一、统计学的定义
人们的印象里,统计学就是对数据进行简单的运算,然后通过图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这是长久以来人们对统计学的一些片面认识。统计学的定义有很多种,每种定义对统计学阐述的侧重点不同。其中维基百科是这样定义统计学的:“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测定、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数据,以便给出正确认识的方法论科学,被广泛的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来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之上”。简单来说,统计学就是数据的科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统计学研究必须要求明确统计学研究的客体是什么,即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统计学中某种性质相同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合叫总体。统计学就是研究客观总体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变动规律,或者说统计学是研究统计过程的规律和方法以及客观现象统计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既涉及到自然科学领域,又涉及到社会科学领域。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依赖性。依赖性即统计学研究对象的寄生性,依赖性是统计学独有的特点,统计学研究的数据是来自各领域的,是依靠解决其他领域的问题而存在和发展的。统计学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媒介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其他学科的逻辑和方法论。
(2)数量性。数量性即统计学研究对象是通过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表示的。数量性是统计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因为数字是统计的语言,统计是通过数量方面来认识事物的,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归纳统计规律性,就可以达到统计分析研究的目的。
(3)总体性。总体性即统计学以研究对象总体的数量为研究对象。每一个个体都有自身的随机性,而这些研究对象的总体又具有共同的特征和共同趋势,所以统计学研究是通过对大量的个体特征进行研究,从而过渡到对总体普遍存在的事实进行观察和综合分析,进而得出研究对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统计规律。只有掌握研究对象的总水平、总规模、总体特征和共同趋势才能体现统计学规律的作用。
(4)变异性。变异性即构成统计学研究对象总体中的各个个体,除了在某一方面必须是同质的以外,在其他方面又要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和变异。如果各个个体之间没有区别和差异,统计研究就是没有意义的。统计学的这种变异既可以表现为数量上的,也可以表现为非数量上的,但是因为统计学具有数量性,所以表现为数量上的变异才是统计学所要研究的对象。
(5)具体性。具体性即统计学研究对象是具体的数量方面。统计学所研究的数量是具体、现实的,而不是抽象的,并且统计学研究的数量是有现实意义的。比如,要研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必须确定具体年份的具体范围内的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数量、收入构成、收入变化以及计算方法,才能对研究对象进行统计分析。
(6)广泛性。广泛性即统计学研究数量方面的范围的很广泛。其广泛性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等各类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统计学研究对象的广泛性是统计学成为媒介学科的必要特征。
三、统计学的研究方法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统计学也不例外,统计学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归纳出了一系列专门的研究方法,如实验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描述法等。
(1)实验法。统计学的实验法包括假设检验和实验设计。假设检验就是在对在总体参数提出假设的基础上,利用样本信息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的统计方法。实验设计就是设计合理的实验程序,使得收集得到的数据符合统计分析方法的要求,以便得出有效的客观的结论,其中最常用的实验设计是正交设计法。
(2)大量观察法。大量观察法就是对全部或者足够数量的研究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推理归纳出客观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发展变化规律。通过对大量的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和研究,才能排除偶然因素造成的影响,揭示研究对象的统计规律和本质特征。
(3)统计分组法。由于所研究现象具有差异性、复杂性及多样性,需要我们对研究现象进行分组研究,进而来区别研究现象的类型,研究不同组别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统计分组法包括传统分组法、聚类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等。
(4)综合指标法。综合指标法是利用总量指标、平均指标、相对指标、标志变异指标等对研究现象的数量关系和数量特征进行分析,来反映统计学研究现象的数量方面特征。综合指标法在统计学的经济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5)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统计描述指对调查或实验得到的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分类、计算出各种能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并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得出有价值的信息,用表格和图形表示出来。统计推断指以一定的置信水平,根据样本数据资料来判断总体数量特征的归纳推理方法。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在统计学研究中应用非常广泛。
四、统计学的发展趋势
(1)统计学实际应用的范围扩大。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统计学开始被各行各业运用起来。统计学逐渐应用到企业管理、保险金融、政府决策、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统计学在企业管理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和效率。在保险金融方面可以监控分析金融风险和保险问题来保证金融保险市场的正常运行。在政府决策方面可以帮助政府宏观调控,从而减少决策失误。在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可以监控经济安全问题,预防经济危机。
(2)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统计学的性质决定了统计学是一门媒介学科,统计学的发展是建立在各类学科的基础上的,其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因此,统计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更能发挥它的作用,例如,统计学与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进行融合等,在融合中能不断完善统计学体系,创新统计学研究方法。
(3)统计学与网络、计算机的结合。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以网络、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科技在统计理论、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处理过程等方面都为统计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持。统计与网络和计算机的结合,能更好发挥统计的作用,使统计学的应用更加广泛。
作者简介:
【关键词】牙周炎;心血管疾病;相关分析
【中图分类号】R7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732-02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3年7月1日至8月1日,参加健康体检人群270人,排除资料记录不全、全口余牙少于10颗的体检者40人,剩余的230人被纳入本次研究;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中,男性130人,女性100人,年龄集中在36~80岁之间,平均年龄44.8±6.2岁。研究经过详细论证并征得研究对象知情同意。所有研究对象均具备交通方便、积极配合、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以及文化水平相近的特点。
1.2 基本情况
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BMI、身高、体重、吸烟情况(吸烟指数>200年支视为吸烟;不吸烟和戒烟10年以上者为非吸烟者)、血压等情况,同时抽取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以检测血糖值、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白细胞计数以及总胆固醇等情况。
1.3 心电图检测
荷兰飞利浦12导联心电图仪检测每位研究对象,心电图的异常情况包括:T波改变(以R波为主导联T波低下双向或尖锐倒置)、ST段改变(尤其是ST段降低)、QT段异常以及心率失常和心电偏左等[1]。
1.4 牙周检测
分别计算和检测6颗RAMFJORD指数牙的牙周探诊深度、探诊出血指数。探诊部位为牙颊侧近中及正中2位点,我们取其均值作为牙周检查结果,为减小误差,我们安排同一名检查者来完成检查前的校验工作[2]。
1.5 分组情况
根据心电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心电异常组(试验组)和心电正常组(正常组),其中试验组80例,对照组150例。
1.6 统计方法
本文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实验数据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双侧 =0.05。
2 结果
2.1 试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基本情况的统计分析
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体重、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指标在心电图正常与异常组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牙周炎、血脂、吸烟等对心电图的影响
试验组BOP≥0.5且PPD>3mm研究对象45人,对照组BOP≥0.5且PPD>3mm研究对象20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表1、表2所示的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中,牙周炎症(OR=2.01,p
3 讨论
由于牙周炎症可以认为是革兰阴性菌感染所致,相关研究发现,牙周炎症可引发CRP(c反应蛋白)急性反应导致数量增加,并且牙周主要的致病菌可通过牙周组织上皮屏障缺损进入血液中,从而引发心血管系统健康相关疾病,从这一角度去看,牙周炎症与心血管系统健康的相关性具有生物学合理性[3]。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证实牙周炎与心血管系统健康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慧筠.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全口残留牙拔除的临床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3, 13(1): 129-130.
方法:以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护理的ICU老年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研究对象64例。一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为对照组;一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情志护理,为观察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率等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率高达93.8%较对照组85.9%的患者满意率存在明显优势,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差异性(P
结论:中医情志护理用于ICU老年患者护理具有效果好,患者满意率高等优势,在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中医情志护理ICU老年患者护理效果护理满意率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79-01
中医情志护理具有深厚的理论根据,在中医经典《内经》中就有“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悲恐”等有关情志的记录。中医认为情志调和是脏腑气机条达,功能正常的基础和保障。因此情志护理在中医的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医情志护理与新兴的ICU技术相结合,借助ICU的先进的设备、尖端技术等优势,对患者进行24h全方位的监护的同时,发挥中医情志护理对患者情志及心理的调节作用,显著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效果。有研究证实,对ICU患者使用中医情志护理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的心理障碍,使临床治疗和护理的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1。我院对中医情志护理在ICU老年患者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简介如下。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共护理ICU老年患者128例,其基本临床资料如下:男69例,女59例;年龄在60-78岁之间,平均年龄68.9岁;文盲17例,小学文化23例,中学38例,高中文化25例,大专及以上24例。所有研究对象均为ICU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疾病种类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对照组研究对象64例均按照ICU常规操作进行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包括:对患者的呼吸、血压、心律、心率等生命指征进行监测,并常规进行呼吸护理、气管插管护理、中心静脉置管护理、除颤护理等操作。
1.2.2观察组护理。观察组研究对象64例,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情志护理。具体操作内容及方法如下:①收集患者心理状态:待患者病情平稳后,通过与患者家属交谈,了解患者的性格、兴趣、爱好及对疾病的态度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心理情况的评估,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②说理疏导:护理人员应以真诚,热情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介绍疾病的治疗水平,疗效及预后等,针对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疏导,消除患者的抑郁和焦虑;③顺情从欲:在不影响病情,调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患者心理上的欲望。给予患者足够的理解、同情和支持,使患者产生归属感;④移情相制:a.移情:通过分散注意力达到缓解患者痛苦的目的。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行动、语言、音乐等方式,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焦虑;b.相制:是指通过一种情志抑制或改善另一种情志,从而达到缓解或消除不良情志的目的,促使患者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治疗中来2。
1.3统计学分析。统计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数据,并用SPSS17.2统计软件分析,P
2结果
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率高达93.8%较对照组85.9%的患者满意率存在明显优势,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差异性(P
3讨论
中医情志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对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护理,以此缓解患者痛苦确保治疗的疗效及良好的预后。ICU是新兴的护理方法,以设备先进、技术尖端,能够24h全方位的监护等优势成为临床危重患者的常用护理方法,但缺乏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因此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紧张等心理障碍。近年来,临床上将中医情志护理与ICU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尤其是在老年患者的护理中更为显著3。
我院研究数据显示,中医情志护理在ICU老年患者护理中的优良率高达90.6%,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与临床研究数据一致。中医情志护理中有关于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要求,而使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显著提高,因此我院采取中医情志护理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率较对照组有显著优势。
综上所述,中医情志护理用于ICU老年患者护理具有效果好,患者满意率高等优势,在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祁红,胡丽君.中医情志疗法与中药用于心理救援中的策略[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08):224-225
【关键词】 米氮平; 匹维溴铵; 肠易激综合征; 疗效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胃肠综合征,其主要表现包括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粘液便、腹胀和大便性状异常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的选择 本研究选择2009年5月到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68例研究,男35例,女33例,病程分布为8~10个月。
1.2 治疗方案的选择 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分布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疗程均为6周,其中研究组为34例患者,其治疗方案为口服米氮平30 mg/次,1次/d;匹维溴铵剂量为50 mg/次,3次/d;对照组治疗方案为单独口服使用匹维溴铵剂量为50 mg/次,3次/d,同时治疗后注意每周复诊,观察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
1.3 质量控制与统计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Epidata3.0软件进行数据双录入,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与描述。其中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统计方法为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方法为t检验。
2 结果
2.1 研究人群一般资料分析
本研究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和病程等,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和病程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人群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研究人群治疗效果HAMD评分分析
研究人群治疗前HAMD评分为,研究组为(15.9±2.0),对照组为(16.3±1.8),治疗后研究组HAMD评分为(12.1±1.2),对照组HAMD评分为(14.8±1.4)。统计分析表明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2.3 研究两组人群治疗效果分析
研究人群治疗效果分析,研究组显效例数为24例,占70.6%,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显效例数为16例,总有效率为73.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注: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2.4 研究组和对照组单个临床症状疗效分析
研究人群单个临床症状包括腹痛、大便症状、排便异常和腹胀,其中腹痛和大便性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肠道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独立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病种,本研究显示采用米氮平合并匹维溴铵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相对于单独使用米氮平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与其他结果类似。
参 考 文 献
[1] 樊字靖,陈淑洁,姚健敏.多塞平与胰酶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比较.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4,23(2):79-82.
四川省宜宾市第三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四川宜宾 644000
[摘要] 目的 为了探究临床有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可靠方法,从而为临床研究和治疗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病例资料均为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共计244例,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2例),分别采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和单用奥曲肽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前后的IL-6(pg/mL)和CRP(mg/L)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①在IL-6和CRP等两项指标上,实施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3.9429,P=0.0002)。结论 在临床针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治疗的实践过程中,采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针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治疗的理想选择。
[
关键词 ] 乌司他丁;奥曲肽;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a)-0086-02
临床资料显示[1]: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往往病情较为凶险,患者病死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鉴于此,为了探究临床有效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可靠方法,从而为临床研究和治疗实践提供参考,本文总结了我院临床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相关经验,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病例资料均为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共计244例,全部研究对象中,男性144例,女性100例,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29.34±4.32)岁。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2例),观察组122例研究对象中,男性72例,女性50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28.33±5.43)岁;对照组122例研究对象中,男性72例,女性50例,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30.33±4.11)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案
全部研究对象均采用同样的常规治疗措施和方法(给予禁饮食,胃肠减压,补充水和电解质,营养支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等)[2],同时给予奥曲肽0.6mg溶于生理盐水,静脉给药。观察组患者加用乌司他丁,用量为10WU乌司他丁与浓度5%的葡萄糖溶液250 mL混合,静脉滴注。持续用药l0 d。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前后的IL-6(pg/mL)和CRP(mg/L)以及临床治疗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过程中,针对数据分析过程所采用的软件以及统计工具均为spss 18.0软件包,在进行相关计量资料处理时,采用的是t检验,在进行相关计数资料处理时,采用的χ2检验,并且认为当 P<0.05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前后的临床指标比较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前后的临床指标比较结果如下:在IL-6和CRP等两项指标上,组间比较,治疗前两组研究对象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施治疗后,本组患者的两项指标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实施治疗后,两项指标上,组间比较,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5)。详见表1。
2.2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结果如下:观察组122例研究对象实施治疗后,总有效患者120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36%;对照组122例研究对象实施治疗后,总有效患者104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2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的高于对组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3.9429,P=0.0002)。详见表2。
3讨论
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重症急性胰腺炎属于急性胰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一种病情险恶、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的急腹症。从相关的临床统计数据资料上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人群规模大致占整个急性胰腺炎患者人群的10%~20%。20世纪80年代,多数病例死于疾病早期,直至近10年来,随着重症急性胰腺炎外科治疗的进展,治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患者人群的总体死亡率仍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超过10%以上。因此,临床上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研究价值[3-4]。
相关试验室研究结果发现[4-5]:当急性重症胰腺炎发生时,大量的胰酶如糜蛋自酶、胰蛋自酶、前磷脂酶、前弹性蛋自酶、脂肪酶及缓激肤等被激活。被激活的各种酶胰腺除可导致胰腺实质凝固性坏死和出血、脂肪组织坏死、胰腺血管破坏致水肿和血栓形成外,尚会进人体循环内,引起大量炎症因子的释放。炎症因子可引起微血管扩张,造成微循环障碍,导致溶酶体膜、线粒体膜受损,影响到细胞呼吸功能,使之受损。从而影响到心肺肝肾等功能,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引起患者死亡。因而内科治疗旨在抑制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和清除炎症因子。
相关临床药理研究结果表明[5-6]:乌司他丁是从健康成年男性新鲜尿液中分离纯化得到的一种广谱的蛋白酶抑制剂,能抑制胰酶活性,稳定溶酶体膜并抑制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活性,可阻碍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诱发和进一步加重,从而改善胰腺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炎性病变。奥曲肽在临床上属于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的八肽衍生物,其半衰期相对长,因此,药物有效成分的作用时间更久,可模仿天然的内源性生长抑素的生理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奥曲肽逐渐引进国内,奥曲肽在临床实践的治疗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为广泛的应用,并且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实践效果,并凭借这一效果得到了广大医生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认可。二者联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从本文研究的比较数据结果上分析:在IL-6和CRP等两项指标上,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患者的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单用奥曲肽治疗的患者,同时,在临床总体治疗效果上,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亦显著的高于单用奥曲肽治疗的患者(98.36%VS85.25%)。
因此,上述研究数据可证实:在临床针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治疗的实践过程中,采用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针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治疗的理想选择。
[
参考文献]
[1] 孙昀, 耿小平. 早期重症加强治疗在预防急性重症胰腺炎继发感染中的意义[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0,16(3):235-237.
[2] 杨军, 顾元龙, 姜东林,等.早期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失功能与免疫应答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4,20(4):269-273.
[3] 关玉霞,叶维.应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34):4147-4148.
[4] 李欢.过渡期护理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12):1401-1404.
[5] 区金锐,王慧玲.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与外科治疗[J].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2014(2):68-70.
[6] 李堃, 张炳印, 汤礼军,等.胆道镜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残余脓肿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1,28(6):333-335.
[7] 李燕军,赵浩亮.活菌生态制剂联合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观察[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3,8(5):512-514.
【关键词】 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磷脂酸A2
为了对采用血液透析方法对患有终末期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磷脂酶A2的影响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使临床对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病情特点有更加细致的了解,为临床提供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有效方案,使该类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机体微炎症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我们组织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患有末期肾病的临床确诊患者和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病例资料各52例,对两组研究对象的CRP浓度、磷脂酸A2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这三年时间内,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来我院就诊的患有末期肾病的临床确诊患者和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病例资料各52例。A组患者中包括31例男性患者和21例女性患者;患者中年龄最大者76岁,年龄最小者25岁,平均年龄46.3岁;患者中病程最长者11年,病程最短者2年,平均病程5.2年;B组研究对象中包括28例男性和24例女性;年龄最大者78岁,年龄最小者26岁,平均年龄47.2岁。抽样患者所有自然资料,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并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
1.2 方法 将抽样中的两组共104例研究对象分别定义为A、B两组,采用血液透析方法对A组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研究对象的CRP浓度、磷脂酸A2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3 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当P<0.05时,我们认为数据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B组研究对象的CRP水平明显低于A组研究对象,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
表1 两组研究对象CRP水平和磷脂酸A2水平比较
表2 A组患者治疗前后磷脂酸A2水平比较(U/L)
3 讨论
LpPLA2为新型炎症标记物的一种,同时还会给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带来影响。在本次试验研究中,LpPLA2的活性在正常对照组与ESRD患者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这一结果与一些其他相关学者所获得的结果基本一致。但是LpPLA2的活性在进行透析的过程中以及透析结束后都要比较透析之前显著提高[1]。LpPLA2为磷脂酶A2家族GⅦ成员,能够结合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sn-2位乙酰基,而致使PAF失去活性,所以LpPLA2还被称是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乙酰水解酶(AH)。在血浆中,大概有82%的LpPLA2同一些低名畜度脂蛋白进行结合,大概有18%同一些高密度脂蛋白进行结合。相关研究证实就LpPLA2对内皮细胞产生破坏作用这方面来说溶血磷脂酰胆碱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是由于在ERSD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中脂质代谢紊乱的现象普遍的存在,LpPLA2能够利用对LDL产生作用进而引起内皮细胞受到损害,致使炎症反应的发生。该过程也许就是LpPLA2参加ESRD患者微炎症状态其中的一种机制。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来说血液透析可以造成微炎症状态。所有能够对LpPLA2活性产生抑制或者是其信号转导通路的物质均会使此类炎症反应的程度减轻,也许会给透析患者带来一定的治疗好处。
总而言之,采用血液透析方法对患有终末期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患者机体会出现一种微炎症状态,进而导致机体内的磷脂酸A2水平会显著提高,在对该类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过程中,应有针对性的对该类现象进行控制。
关键词:鼻息肉;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变态反应
鼻息肉与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属人体鼻部临床常见疾病。近年相关研究发现,鼻息肉的发病率大约在1%~4%,慢性感染和变态反应是导致鼻息肉的致病因之一[1]。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约占鼻息肉疾病的4%~6%,鼻塞、流涕是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目前该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变态反应是否是该病主要致病因存在较大争议[2,3]。本文将我院诊治的48例鼻息肉患者和22例上颌窦后鼻孔息肉患者纳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两种疾病在变态反应方面的差异,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48例鼻息肉患者和22例上颌窦后鼻孔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70例对象均经我院诊断符合纳入标准。纳入标准:全70例对象均经我院纤维鼻咽镜检查、鼻窦CT诊断符合纳入标准,并经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认。有本研究相关治疗药物过敏患者、因皮肤疾病无法进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患者、严重精神疾病患者排除在外。鼻息肉48例患者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15~78岁,平均年龄(48.5±3.5)岁,病程1~32年,平均病程(6.5±2.5)年。上颌窦后鼻孔息肉22例患者中:男8例,女14例;年龄8~46岁,平均年龄(28.5±3.5)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5±1.5)年。
1.2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①我院采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方法对两种疾病患者的变态反应进行测试,变应原测试液为德国默克集团生产的阿罗格系列产品,共计44中变应原测试液,包括:白色念珠菌、动物皮毛、植物、屋尘螨等22中吸入性变应原测试液;水果、肉类、牛奶、小麦粉等22种食入性变应原测试液;②选取患者双前臂掌侧为试验部位皮肤做运先标记,清洁、消毒,待测试区皮肤干燥后,将44种变应原试液分开滴在标记区域皮肤,刺针垂直轻刺使测试液体进入患者皮肤表面;③用以上方法进行生理盐水点刺作为阴性对照,利用组胺液再进行点刺作阳性对照。
1.3疗效判定 测试实验结束15min后观察结果,点刺区出现淡黄色皮丘,周围出现红斑判为阳性反应,皮丘占组胺皮丘(阳性对照)30%左右大小相近定(+),70%左右定位(++),相近定为(+++),较大定为(++++);与生理盐水(阴性对照)与皮丘红斑相似为阴性,以≥(+)变应原阳性反应,≥1种变应原皮试结果阳性为皮肤点刺试验阳性。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变应原梯度为等级分类资料,采用两个独立样本比较的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
2 结果
2.1鼻息肉患者变应原中出现≥1次病变原阳性的共计21例,占研究对象数的43.75%(21/48);上颌窦后鼻孔息肉患者变应原中出现≥1次病变原阳性的共计7例,占研究对象数的31.82%(7/22)。
2.2全70例研究对象对包括烟曲霉菌、交链孢霉菌、水果、鸡蛋等在内的15种变应原检测中无过敏现象发生,而在动物皮毛、屋尘螨、粉尘螨、刺槐、小麦粉等在内的29种变应原检测中皆存在≥1次过敏现象发生。
2.3对两种疾病的研究对象进行29种变应原的秩和检验发现:上颌窦后鼻孔息肉患者的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阴性率要高于鼻息肉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Z=-5.0376,P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48例鼻息肉患者变应原中出现≥1次病变原阳性的共计21例,占研究对象数的43.75%,故判断变态反应是引起鼻息肉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与尤乐都斯・克尤木[4]等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基本一致;而22例上颌窦后鼻孔息肉患者变应原中出现≥1次病变原阳性的共计7例,占研究对象数的31.82%,故判断变态反应可能是引起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的因素之一,但作用并不明显,但当前医学对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发病机制尚未明了,需要进一步严密探索。此外,本研究发现,上颌窦后鼻孔息肉患者的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阴性率要高于鼻息肉患者,可见鼻息肉疾病更倾向于变矮反应,但因研究条件、病例选取等原因,并不能明确两种疾病之间的变态反应关系,尚需进一步临床探索。
参考文献:
[1]维古尔穆拉提・艾合坦木.鼻息肉与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变态反应差异的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3.
[2]李长青,金春顺,文莲姬.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病理学及临床特征的研究[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3,03:48-50.
[关键词] 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老年下肢骨折;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4(a)-0087-03
老年下肢骨折病人属于特殊患病群体,较之年轻人其身体机能与免疫能力都处于下降趋势,因此骨折手术通常会对其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各项代偿机制产生直接破坏,以至于发生失代偿等情况。小剂量轻比重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病人中的合理应用,可以使药物上浮于机体脑脊液内,因此麻醉范围可以更加明确化和精准性,确保老年下肢骨折病人的各项代偿机制免受损害,以防发生失代偿等情况。小剂量轻比重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在优势方面更加突出,集合了硬膜外麻醉及腰麻的所有优点,同时其药物使用量相对较小,潜伏期普遍偏短,而且术后还能进行硬膜外相关镇痛方案,因此在老年病人中受到高度青睐。鉴于此,该研究把该院于2012年3月一2014年9月收治的以有86例老年下肢骨折病人均分为两个小组,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连续硬膜外麻醉,而实验组研究对象则接受小剂量轻比重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旨在总结小剂量轻比重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的有效性,并寻找适合老年下肢骨折病人的最佳麻醉模式,现将具体研究程序作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4年9月期间在该院接受诊治的86例老年下肢骨折病人,以随机法将其划分成两个小组。实验组43例病人中有男性病例27例,女性病例16例;病人年纪在62~80岁之间,其平均年纪约(69±3.56)岁;病人体重在61~75 kg之间,其平均体重约(66±0.42)kg。对照组43例病人中有男性病例25例,女性病例18例;病人年纪在64~79岁之间,其平均年纪约(71±2.11)岁;病人体重在60~73 kg之间,其平均体重约(64±0.67)kg。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体重以及性别等相关资料中的比较均未表现出明显性区别(P>0.05),值得比较。
1.2 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指标
所有研究对象都符合老年下肢骨折的诊断标准,而且已经排除脊柱畸形、肾功能缺失、肺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药物过敏等病例。本次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和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同意配合本次试验。且与患者和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连续硬膜外麻醉,而实验组研究对象则接受小剂量轻比重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其具体实践程序如下所示。
①术前30 mim给予病人O.l mg苯巴比妥与0.3~0.5 mg阿托品,给药方式为肌肉注射。由护理人员把病人送人手术室之后,予以常规监测其血氧饱和度、血压以及心电图等,并以面罩进行吸氧,将氧流量控制为2 L/min。
②给予病人开放静脉,以1:1的比例予以胶、晶补液。麻醉时患者取侧卧位,以患侧为上。
③对照组研究对象选取Ll-2椎间隙或者是L2-3椎间隙,予以硬膜外穿刺,当其穿刺成功之后,将硬膜外导管放入其中,约3 cm左右,并缓慢注入物,直至药物剂量达到手术要求后止。如果病人注射物之后出现血压异常下降等情况,可以给予麻黄碱10 mg,以静脉注射为主要给药方式;如果病人的心率值未超过50次/d,给予0.3~0.5 mg阿托品,同样以静脉注射为主要给药方式。
④实验组研究对象选取L2-3椎间隙或者是L3-4椎间隙,予以硬膜外穿刺,当其穿刺成功之后,置人腰穿针并观察脑脊液的回流情况,如果脑脊液回流通畅,注入轻比重0.25%布比卡因5 mg,再将腰穿针取出,并将硬膜外导管放人其中,约3 cm左右。给予病人持续行侧卧位,并对麻醉平面进行合理调整,使之不得超过Tl0,约5~10 min麻醉平面同定后改为手术。再结合病人麻醉效果,予以硬膜外加用物。
1.4 观察对象
对比并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麻醉阻滞具体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具体完善时间以及物整体使用剂量等临床信息。
1.5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及处理该组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
2 结果
该次研究发现,两组研究对象在麻醉阻滞具体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具体完善时间以及物整体使用剂量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老年人群体在全身性的生理功能方面均呈现出逐渐降低趋势,其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等都在逐渐老化,加之极易并发各种严重性并发症,因此对于手术以及麻醉的整体承受能力相对偏低,在麻醉实践环节极易出现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失代偿等情况,以至于病人出现休克症状,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对病人生命健康造成直接威胁。李圣君等认为,对于这类型病人,予以手术操作时,必须严格把握麻醉方案。而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麻醉手段为持续硬膜外麻醉或重比重腰麻,但该麻醉方案在具体麻醉环节,药物剂量、麻醉平面却难以直接掌控,以至于出现麻醉平面偏广或阻滞不全等情况,致使机体血压的整个波动范围异常扩大,可能会对病人安全性造成直接影响。不但如此,该麻醉方案起效相对偏慢,因此可能会直接增加病人痛苦,不利于提升其生存质量,因此老年下肢骨折病人的最佳麻醉模式成为临床上重点关注的课题。在此背景之下,小剂量轻比重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麻醉手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
比较影响学是将不同影像设备用于临床应用对比,进而采取最具有诊断价值的影像检查方法对患者进行诊断。以此为医学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一种疾病的本质。选取某高校2014级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本次探讨比较影像学在核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的研究对象,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其详情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选取某高校2014级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328人,作为本次探讨比较影像学在核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个大班,传统教学组有学生160人,比较影像学组有学生168人,两组学生的年龄、入学成绩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传统教学组学生采用传统的教授式教学方法;比较影像教学组,需要教师在进行疾病特点讲解时,配合核医学影像特点进行说明,采用多种仪器(X线、螺旋CT、MRI以及超声仪等)扫描出来的影像,介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有各种角度对学生进行疾病表现和发病机制分析,并让学生了解该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式、疗效评价方式、预后处理等。两组学生所使用的教材,所学习的内容,课堂时间以及任课教师均相同,且学生期末所面对的考题内容和评分标准均相同。
3.效果评价。给比较影像教学组的学生发放教学效果评价表,待其填好后上交。统计两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的成绩,满分为100,10090优秀、8980为良好、7970为中等,6960为及格,60x为不及格。
4.统计学方法。对以上收集到的两组研究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比较影像教学组学生的评价: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相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喜欢比较影像教学方式,认为其能够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将课堂理论和临床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理解,锻炼了自身的诊断思维模式,提高了对课堂讲授疾病的认知程度.
2.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对比如表2。比较影像教学组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参看表1)
三、讨论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三维软件处理技术也不断增加,医学影像设备也随之不断更新。各种组合型一体化影像检查设备也逐渐在医疗临床诊断中被推广开来。由本研究可以看出,在核医学教学中运用比较影像学,比较受学生喜欢,且其考试成绩成绩优于传统教学(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在核医学教学中运用比较影像学,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疾病整体认知,为学生以后的医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急性乙型肝炎;血清免疫球蛋白;结果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简称乙肝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人感染乙肝病毒以后引发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1]。 乙型病毒性肝炎如果在急性期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效果欠佳,就会转化为慢性乙型肝炎,甚至发展为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据统计我国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约1.3亿,数量巨大,尤其是可通过母婴传播而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从而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和身心的严重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在早期对乙肝患者进行正规的治疗,同时监测治疗效果[2,3]。本次研究主要对急性乙肝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了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急性乙肝感染者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感染者41例,女性感染者29例,年龄18~65岁,平均(38.3±1.58)岁;以同期在我院体检的7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43.6±2.42)。所有研究对象都没有心脏病、肾脏病、其他肝病及最近均未使用任何免疫调节剂。
1.2 诊断标准 实验组研究对象均符合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WS299-2008)。
1.3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3~5mL,分离血清后进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检测,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以后,采集实验组患者的血清再次进行检测,对比分析病情好转组及病情恶化组的检测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WPS-2013EXCEL进行数据录入,SPSS19.0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P
2 结果
2.1 从检测结果分析,实验组患者的IgG、IgA、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从检测结果分析,好转组患者的IgG、IgA、IgM水平明显低于恶化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乙型肝炎具有潜伏性、传播性、且慢性化,因而我国对乙肝的研究十分重视[3]。大量研究证实[4,5],乙型肝炎病毒对肝脏的损伤并不完全是因为乙型肝炎病毒在肝细胞内的大量繁殖复制,更为主要的原因是乙型肝炎病毒入侵机体以后,引发了一系列免疫反应所致,免疫反应也是乙型肝炎感染者病情发展的主要原因。乙型肝炎病毒进入肝脏以后,B细胞被迅速活化,同时产生IgG、IgA、IgM等免疫球蛋白。本研究发现,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IgG、IgA、IgM水平明显高于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好转组患者的IgG、IgA、IgM水平明显低于恶化组患者,说明IgG、IgA、IgM含量的升高与肝细胞受损程度呈正相关,随着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加重,其体内的IgG、IgA、IgM等免疫球蛋白水平也会进一步升高,而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乙型肝炎患者肝细胞的受损程度。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升高的原因主要有:肝脏免疫机制出现障碍,不能及时有效的清除异物抗原,这些异物抗原会消耗大量的补体,从而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并引发感染[5];死亡的肝细胞直接导致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升高;患者长期在病毒的刺激作用下淋巴细胞大量活化,也会导致球蛋白水平的增高。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IgG、IgA、lgM是急性乙肝感染患者较为敏感的生化指标,IgG、IgA、lgM等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越高,说明患者的病情越严重或者治疗的效果欠佳,预后效果不理想,IgG、IgA、lgM等免疫球蛋白可以作为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的指标,可以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免疫球蛋白的增多提示患者肝脏细胞的受损加重, 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辅助判定患者肝脏损伤的程度和病情的进展阶段,指导临床更好的治疗本疾病[6]。
参考文献:
[1]姚碧莲,张欣欣.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规范进展[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07,34(2):108-111.
[2]吴在荣.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DNA 定量检测及CRP检测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8,21(5):97-99.
[3] 朱丽坤.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意义[J].河北医药,2012,34(2):284-285
[4]涂德幸,江涛源,高涛,等.病毒性肝炎患者并发单株峰免疫球蛋白增多症(IgG型)的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0,14(6):368-369.
方法:以我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分娩的具有产后出血指征的产妇9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一组在分娩后肌肉注射缩宫素,为对照组;一组在分娩后通过直肠给予米索前列醇,为观察组。对两组研究对象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第三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进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04%,第三产程平均时间为7.35min,产后2h平均出血量183.6ml,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
结论: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在常后出血的预防中具有降低发病率,缩短第三产程,减少出血量等优势,应用于临床较其它方法具有显著的优势。
关键词:产后出血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预防效果出血量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74-02
产后出血是分娩常见的并发症,直接影响分娩的结局,甚至导致产妇死亡。因此临床需对产后出血进行预防处理,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病及出血量,从而改善分娩的结局。近年来,临床对产后出血的发病机制及预防方法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研究证实,产后出血与子宫收缩乏力有关。临床上常使用缩宫素和米索前列醇进行预防性治疗。我院对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将研究过程及结论简介如下。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分娩的具有产后出血指征的产妇98例为研究对象,其基本临床资料如下:①观察组:观察组研究对象49例,年龄在20-38岁之间,平均年龄32.4岁;研究对象伴发妊娠高血压15例,前置胎盘8例,胎盘早剥8例,巨大儿6例,多胎妊娠7例,正常妊娠5例;分娩方式:自然分娩20例,助产6例,剖宫产23例;②对照组:对照组研究对象49例,年龄在22-40岁之间,平均年龄32.8岁;研究对象伴发妊娠高血压16例,前置胎盘9例,胎盘早剥7例,巨大儿7例,多胎妊娠6例,正常妊娠4例;分娩方式:自然分娩22例,助产5例,剖宫产22例。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并发症及分娩方式等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预防方法。
1.2.1观察组操作。观察组研究对象使用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进行预防,具体操作方法如下:①药物:研究使用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国药准字为H20000668,规格为0.2mg/片的米索前列醇片;②给药方式及剂量:胎儿分娩后,取2片予米索前列醇肛塞,通过直肠给药;24h后给予3片索前列醇,口服给药。
1.2.2对照组操作。对照组研究对象使用缩宫素进行预防治疗,具体操作如下:①药物:研究使用由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为H10930233,规格为10U/支的缩宫素注射液;②给药方式及剂量:分娩前给予研究对象一定量的催产素,胎儿分娩后,予以2支缩宫素注射液,肌注给药,24h后按上述剂量及给药方式重复给药一次。
1.3统计学方法。按研究需求统计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并用SPSS15.1统计软件分析,P
2结果
产后2h使用容积法测定研究对象的总出血量[2],并对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第三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等临床数据进行比较,观察组研究对象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04%,第三产程平均时间为7.35min,产后2h平均出血量183.6ml,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且具有显著差异性(P
3讨论
产后出血是临床分娩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对产妇有严重的影响。数据显示,在我国,产后出血导致产妇死亡居各种原因的第一位。因此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对改善分娩不良结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3]。现阶段临床常用的预防方法有肌肉注射缩宫素和直肠给予米索前列醇等方法。研究证实直肠给予米索前列醇具有显著的优势,是预防产后出血较为理想方法。
米索前列醇是前列腺素E1的衍生物,能够增加子宫的收缩频率和幅度。在终止妊娠和流产中得到广发使用,其对子宫的收缩作用已受到临床医患的认可[4]。但临床使用该药多通过口服给药,影响了药物的依从性和使用范围。现阶段临床开始使用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预防产后出血,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证实,直肠给药不仅保留了米索前列醇收缩子宫作用,有效地降低了产后出血的发病率,缩短第三产程,减少产后2h的出血量,而且具有起效快,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势,扩大了药物的应用范围[5]。我院研究数据证实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较传统的肌注缩宫素具有显著的优势,在产后出血预防的应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综上所述,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在常后出血的预防中具有降低发病率,缩短第三产程,减少出血量等优势,应用于临床较其它方法具有显著的优势,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文雅.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预防产后出血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18(31):136-137
[2]毛鲁英,郑冰心,栾香梅.米索前列醇直肠给药预防早期产后出血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8,24(05):235-236
[3]毛月兰,马凤莲.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130例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22(13):322-323
医学论文正文的编写,一般分为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四个部分。
1.前言
前言主要是概括本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论依据等。前言要切题,起到给读者一些预备知识的作用,并能引人人胜。
2.方法
方法中主要交代3部分内容: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统计学方法。
(1)研究对象:①研究对象的入选方法:包括随机抽取、志愿者、转诊样本、连续样本等。介绍研究对象的来源,不但有利于估计抽样误差,还能帮助读者了解论文结论的适用范围;②研究对象的样本数、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③诊断标准和纳入/排除标准:尽量使用“金标准”,并标明诊断标准的出处;④研究对象的分组方法:是否随机分配,采用何种随机分配方法:简单随机化、区组随机化或分层随机化,切不可简单地写成“随机分组”。
(2)研究方法:①所使用的仪器(例如CT、MRI、造影机、超声仪等),需注明其名称、型号、生产单位、具体的扫描参数及操作步骤;②所使用的药物,应写明化学名、商品名、生产厂名,中药还应注明产地,并详细说明每日剂量、次数、用药途径和疗程等;③试剂应写明生产厂家名;④试验方法如是作者新建立的要详细介绍,老的方法应注明出处;⑤测量指标及判断结果的标准,并标明标准的出处。
(3)统计学方法:医学论文中通常会产生一些实验数据,数据的比较需使用统计学软件,因此在方法中应当介绍所选用的统计学软件、统计方法、选择的依据,以及差异显著性检验水准。
3.结果
结果是论文的核心,它反映了论文水平的高低及其价值,是结论的依据。结果主要是以数据、表格或图片的形式展现,并对其进行系统的阐述。结果表达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表达要准确、完整:报告结果的例数与入选研究对象的例数应吻合,剔除例数与剔除理由应交待,失访例数及因其他原因死亡例数也应写清楚,如有数据不全应作解释。各个数据的计算要保证准确、无误。
(2)统计学处理:诊断试验的研究应报告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等。进行t检验或χ2检验时,需注明具体的t值、χ2值及P值等。
(3)对图表中的数据加以必要的综合提炼,强调主要结果。
4.讨论
讨论是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和论证,是对结果的必然性、偶然性、可靠性和重要性进行的全面、系统的论述,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讨论是论文的重点部分,也是最难写的部分,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讨论部分是从理论上对实验和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综合,为文章的结论提供理论依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本研究结果与其他有关的研究报道比较,有哪些不同或相同之处,哪些文献支持本文发现,哪些文献报道与本文结论不同。
(2)说明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与局限性、不足之处,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为以后的研究指明方向。
(3)具体解析研究成果。对新的发现、文献尚未报道的内容进行深入讨论,包括可能的机制、临床应用范围以及从研究结果对总体的推论。
(4)这些成果可为同行提供哪些借鉴。
(5)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展望、建议和设想。
5.结论
结论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可用一两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研究的内容,采用的方法以及获得的结论,同时可以指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及研究任务。
6.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