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1 17:36: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交媒体的利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社交网络 青年群体 思想政治教育
伴随着WEB2.0时代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社交网络日益受到青年群体的追捧,成为最受青睐的新型人际传播工具之一,并对青年群体产生了深远影响。充分认识时下社交网络对青年群体的利弊影响,有利于探索SNS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对加强新形势下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交网络的兴起与特点
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交网络服务,其理论依据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米尔格伦于1967年创立的“六度分隔理论”,也就是说“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隔的人数不会超过六个”。根据《2010-2011年中国社交网络用户行为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我国社交网络月度覆盖人数已达到3.8亿,其中活跃用户1.55亿,占我国互联网用户总人数的31%。中国已经成为社交网络技术发展最快、社交网络用户最多的国家。社交网络之所以会受到网民特别是青年人的青睐,与其信息传播特点是密切相关的。
首先,真实性存在。在Web2.0时代出现以前,互联网一直被认为是虚拟世界的代名词,早期的网络社区、BBS论坛、博客,用户都是一个个ID符号,将自己的真实身份隐藏起来。这虽然有助于保护个体的隐私,但后果却是增加网络信息的不真实性,降低了网络交往的信任度。区别于传统网络的匿名性和虚拟性,社交网络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实名制,使网络用户以真实的姿态出现,揭开了网络人际交往的神秘面纱,建立起来一个可以相互信任的透明社交圈,强调了网络的真实性存在。
其次,开放式互动。社交网络将网络虚拟世界向现实世界无限延伸,还原现实的社交关系,他的存在基础是好友或是好友的好友,通过熟人圈建立一个现实的世界。在社交网络的人缘基础上,用户通过自己的实际需要,通过熟人找熟人,通过搜索、朋友介绍加为好友或是加入群组的方式,与“朋友的朋友”、“熟人的熟人”建立连带关系,并通过信息的分享,扩大交流与互动,拓展社交范围。
第三,平等式参与。社交网络是一个自由、开放、平等、共享的交流平台,每个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它消减了中心的意义,凸显了去中心化的特点。用户可以通过信息反馈、留言板、群信息、粉丝关注与评论等功能,清晰地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当用户的个体身份得到尊重需求的满足,就会有进一步实现自我价值的可能。当富有创意的表达或积极参与受到其他用户肯定时,用户对自己在网络世界的角色变得更加自信,也推动他们更充分地参与到社交网络中去,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二、社交网络对青年群体的影响
1.社交网络的正效应
(1)获取自我认同。青年是思想最活跃的群体,在社交网络中,用户可以将日常看到的、想到的思想和信息及时共享,提取精华并链接到网络上有价值的信息,使自己的好友可以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最鲜活的思想,把握热点、观点和动态,并加以评论。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米德“主我与客我”理论,人们渴望认识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社交网络恰好为“客我”提供了一个空间。现代青年人大多都怀揣自我实现的梦想,追求更高级的心理需求,在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中,很多深层欲望不能在现实世界中得到实现,在社交网络中通过被关注、被接纳、被赞许、被肯定,得到了群体的归属感和尊重感,这对于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种种压力并不堪重负的青年人来,可以缓解压力、宣泄情绪、获取自我认同。
(2)满足情感需求。青年人的情感体验最为丰富,在当今社会,由于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很多人的圈子变得极其“狭隘”而且不稳定,往往出现孤独、焦虑、忧郁等情绪情感。社交网络真实性的特点是以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将虚拟的互联网与真实的人际关系结合起来。在社交网络上,青年人的交往更容易、内容更深入、效率更高,可以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满足了他们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下表达自己的喜悦、忧伤,在一个平等的透明的社交文化中建立起可控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圈,情感获得了支持,真实情感得到回归,增加了愉悦感和幸福感。可以说,立体的、多样化的社交网络平台极大地满足了当代青年人的情感需求。
(3)减少社交成本。根据传统的社会学理论,青年社会化的主要渠道是家庭、学校、朋辈群体、大众传媒,而社交网络的盛行,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开辟了青年社会化的又一途径,当代青年已成为了“社会化网络一代”。社交网络一方面降低了青年交往的经济成本。比如走访、电话、信件、QQ等传统的社交方式,都会直接或间接产生较大的经济成本,这对于经济上依然依靠父母的青年学生或者是正在奋斗中的青年,都是一笔较大的开支。另一方面,社交网络降低了社交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现实生活的忙碌和压力限制了青年不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交往活动中,社交网络却可以即时与朋友进行联络并可以及时记录活动轨迹,与朋友一起分享动态,掌握朋友的近况并及时做出反应。目前,社交网站开通的多种API更是可以让用户通过多种途径消息,携带手机即可消息,现代社交已成为“拇指社交”,花费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即可与朋友互动与分享。
网络社交平台营销是随着腾讯于上个世纪末推出QQ即时通讯工具后,于2005年渐次进行商业化的运营拓展并初步形成有效的商业运营模式,腾讯又于2011年推出微信这一基于熟人社交的聊天工具,网络社交平台品牌营销的价值尤为凸显。研究网络社交平台营销的利弊与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利用网络社交平台进行企业的宣传推广、品牌塑造、产品展示、定向营销等工作。此外,也有助于促进网络宣传平台的规范化,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社交宣传推广环境。在网络社交平台发展的过程中,其他的网络社交平台也逐渐进入市场提供服务参与竞争,如网络社交平台、来往、陌陌等,随着网络社交平台兴起,基于网络社交平台的新兴的营销模式逐渐成长壮大,其多样化的营销手段、针对性的营销特点、点对点的营销优势越来越被企业所认同。
2网络社交平台品牌营销存在的问题
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的广泛使用,人们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花在手持式移动通讯设备上,网络社交平台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悉。网络社交平台下载量和访问量也急剧增加,间接的为网络社交平台营销制造了有利的市场。企业网络社交平台品牌营销,是指企业在公共开放网络社交平台注册后,与同样注册网络社交平台的“朋友”不受距离的限制形成一种联系,网络社交平台营销是企业与客户之问交互重要渠道,也是连接线上线下的天然枢纽。人们逐渐习惯了网络社交平台客户端上网方式,而企业通过推出固定的产品推广信息,由此实现了点对点的营销。基于网络社交平台,企业营销策略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网络社交平台其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平台的开放性,也就意味着网络社交平台的进入门槛较低和资质审查相对宽松,因此存在着一定的泥沙俱下的情况,如何在漫漫网络社交平台上建立受众对于企业的信用和信任是企业品牌营销策略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海量信息的网络社交平台中,企业的信息很容易被淹没,企业要做好用户的分类,应当结合自身实际,针对不同的营销活动采用不同的网络社交平台营销模式。网络社交平台的目标受众都是主动选择关注网络社交平台公共账号的用户,企业要首先对于网络社交平台的这一优势,也即选择“窄众化”的传播方式,从而为精准营销奠定基础。
(2)网络社交平台信息扰民仍然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传统平面媒体或者电视媒体等的传播往往是灌输式的消息推送,而目前营销网络社交平台初期也基本是完全通过广告盈利,就目前来看,大多数网络社交平台用户都是基于自己的兴趣,关注企业的网络社交平台公众平台,而很多企业没有摆脱过去长期形成的营销思维的禁锢,通过海量的信息推送集中直接的广告,甚至不乏一些较低俗的广告和产品,忽视甚至漠视用户感受。由于不感兴趣或者不实用的信息,埋没了自己朋友的网络社交平台,很容易引发公众反感继而取消关注,不仅难以实现广告目的,也会带来自己关注用户的迅速下滑。
(3)网络社交平台归根结底是一种超脱时空大社交的沟通媒介,很多企业在营销策略定位上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社交平台的这一特点,单纯将网络社交平台视为广告的推送平台,对于营销方式,网络社交营销平台中盛行“内容为王”和“眼球营销”的思想,认为新颖独特有价值的内容是打造成功网络社交平台品牌营销的最重要因素,甚至采取夸大其词、虚构臆想等手段以达到哗众取宠的效果。对于营销手段,网络社交营销平台中企业营销策略往往依托传统会员制的营销而进行,并不适应现代人快餐化的信息消费习惯,往往简单停留在如会员生日来临之际,通过短信或电话问候或提供优惠等等这些初级层次的与受众之间的交流。诚然,有利有趣的信息是吸引用户的不二法门,但是网络社交平台其主要的功能依然是社交,其平台界面空间限制了营销广告的内容和推送,而且长期提供个性而又独特的营销内容,将耗费巨大的人力和时间,也难以跟上热点的更新速度。
(4)针对社交群体和社交方式细分,不同的网络社交平台其针对的社交需要和交互方式是不同的。网络社交平台营销分为三大模式:植入广告模式、用户参与模式、购物网站移植模式。植入广告模式是在网络社交平台中进行广告的显性或隐性的广告植入,从而提高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用户参与模式是在网络社交平台上进行应用的开发和植入,供用户下载,用户主动了解产品购物,侧重于用户体验,用户可以全方位理解产品信息。网站移植模式是依托网络社交平台,借鉴现在各种购物网站如淘宝、美团、当当等的经验,进行品牌推广和产品销售。很多企业在营销策略上依然是对网络社交平台参与人群缺乏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对社交需要把握不充分,对交互方式没有清晰的构架和利用,难以达成精准营销的效果。
3基于网络社交平台的企业营销的策略建议
3.1注重营销内容整合
在选择内容和形式上需要格外注意策略。作为企业网络社交平台公众平台,其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一个企业或品牌的形象展示,想要维持一定的形象和关注,从一开始就不能将网络社交平台公众平台简单的界定为带有浓重广告色彩和意味的存在,需要选择与自己企业宣传主题相契合的广告内容,在传播内容方面,要注重整合,用更加人性化的方式来。如此营销策略更有针对性,效果更好,也有利于形象维护和品牌推广。
3.2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营销模式
营销策略要树立用户在企业公众平台中独特而又无可取代的地位,确定“用户为王”的营销指导思想并以此构建营销模式和提供服务。用户的反馈与建议,反应了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能有效的充实和补充大量广告中覆盖不到的信息,甚至能刺激潜在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消费需求。网络社交平台作为新的营销工具,要注重与用户的互动,以用户为中心是企业长久、稳定生命力的保证。
3.3强化精准营销
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正由此而来。
“社会化营销,五千年前就已经有了。”威汉营销传播集团执行董事陈亮途对《中外管理》说,“品牌和你原本不相识,但是通过你的‘强关系’(本刊注:即关系最铁的人),比如家人朋友的传播,取得你的信任,和你建立起关系。社会化营销的本质,就是品牌和消费者之间建立关系的过程。”
是的,酒香引来酒中仙的传说流传自唐代,而“口碑”一词早在宋代就已经出现。真实的社会关系网络,更是一直就存在的。
但即便如此,当它经由科技的碰撞,依然为这个世界带来了排山倒海的巨变。
互联网第三次浪潮
互联网诞生几十年间,犹如为世界施加了魔法。门户网站的兴起以及搜索的出现,都曾引领一代。但随着web2.0的到来,互联网极其快速地完成了又一个转变:从内容的网络转向人与人之间连成的网络。社会化网络平台开始成为我们的生活必需品。
从Twitter、Facebook,到国内的人人、豆瓣、新浪微博,乃至蘑菇街、美丽说等新兴的兴趣聚合类网站的兴起,为人们提供了门户网站和搜索平台之外的另一个好去处。而在这方面,中国的发展几乎与世界同步:
麦肯锡在2012年4月的一项针对5700名中国互联网用户的调研发现:一二三线城市居民的社交媒体注册率高达95%!91%的受访者表示:最近六个月曾登陆社交媒体。这一数字远高于日本(30%)和美国(67%)。不仅活跃度高,中国互联网用户花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也比日本、美国来得长:平均每天花费46分钟,而日本和美国消费者分别是7分钟和37分钟。在内容获取上,社交媒体的使用已逼近门户网站,仅落后4个百分点(见图表1)。
毫无疑问,互联网的第三次浪潮,开始了。而这为营销形态的转变提供了最佳的商业机会。
“社会关系网络是一直存在的,但是这种线下的封闭圈子自身没有规模化的扩散效应。有了平台之后,你会突然发现一个小群体也会成为标杆,很多群体都开始模仿了。”微商市场总监邹文标对《中外管理》说。
更何况,或许是受文化特征影响,社交媒体对中国消费者购买决定的影响比其它国家和地区更大!中国庞大的在线人口日益富裕,培养了一群以社交媒体作为品牌和产品决策重要信息来源的消费者。对于企业而言,抓住他们,就抓住了商机。
社会化营销来了
就在6月19日,新浪推出微博会员收费服务,截至今年上半年,成立3年的新浪微博已拥有超过3亿用户,其中16万家企业微博用户,包括大量中小微企业。而腾讯微博更号称注册用户超过4亿。大量企业将微博作为取之不竭的源泉,通过转发抽奖、互动交流等方式从中发掘自己的潜在客户,进行产品调研,以及客户服务。
除此之外,以关系为核心的社交网络,诸如人人、开心网等也大放异彩——以真实好友信息为依托,他们颇受企业品牌的青睐。在人人网上,企业创建品牌主页后,可以通过用户发送新鲜事的形式,将品牌信息通过用户传播给他们的朋友,形成层层的指数级传播。
而兴趣聚合的垂直化社区,也成为新兴亮点。比如女性买家社区蘑菇街,几百万网友在这里交流分享,只要企业的产品能引起她们的兴趣,可直接转化为销售。
走在大街上,打开手机,点开街旁,点击街旁惊喜,就能看到附近有哪些店可以给你提供优惠,甚至送你点儿礼品。这是街旁针对小商户做的商户平台。除此之外,到指定位置签到并上传签到图片到网站,可以拿到虚拟徽章,并享受各种各样的礼品或者优待。后一种,常常是大品牌做活动时颇受欢迎的形式。这些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小技巧,不但能达到品牌推广的作用,更能带来真实的现场销售。
“以往最传统的广告是撒出去,运气好能砸到一个人;到了搜索引擎时代,可以通过设置关键词,让感兴趣的人能找到你。”作为IBM大中华区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智慧商务解决方案负责人,温晓华对《中外管理》说,“社会化营销阶段,其本质是提高了营销的效率。”
借助社交化网络,人和信息能够做到高效率匹配。只要能对收集到的海量信息——这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结构化数据,诸如:年龄、性别,也包括隐藏在语言和行为中的非结构化数据,诸如:当一个女性突然开始买叶酸(一种孕妇保健品),基本可推断她很快会需要婴幼儿产品了——进行充分挖掘,你可以精准地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消费群。
在这个内容、沟通、交易、身份均已经数字化的大数据时代,做到这一点并非天方夜谭。IBM已经在这个方面颇有建树。而无论是人人网还是新浪微博,都已经能做到对海量信息做细致分析,并提供给客户做参考。新浪微博甚至能做到广告量身显示——客户的广告只在它需要的潜在消费群的微博上才会呈现出来。
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加推进了社交网络的发展。移动设备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知道你在哪里,这为社会化营销增添了更大的魅力。很自然,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应用层出不穷,有什么比知道潜在消费者就在你的店面旁边,更有吸引力呢?
因你而变
“毫无疑问,社会化营销相对于传统的营销方式来讲,是一种新的转型。”温晓华说,“它使得以消费者为中心真正成为可能。其独特之处在于,企业可以通过一对一、平等的沟通渠道,去体验消费者,建立一种关系,然后去提品和服务。”
事实上,社会化平台的兴起,使得消费者对信息内容掌握的能力开始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很显然,这种转变给消费者赋予了更大的权力。
以往几乎难以想象如西门子一般的老品牌能被一个人闹得天翻地覆,加多宝说“怕上火喝王老吉”也不会有人表示质疑。但如今,不同了。
“社会化营销让企业更加理解,自己不是在一个真空环境里做营销,必须在意消费者对它的评价,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新浪销售策略中心总监艾勇对《中外管理》说,“在社会化时代,能看到的最大趋势是:消费者之间的影响能力如此之强,他们不再单纯地去接受你推送给他的信息。”
此消彼长,这当然给企业带来了威胁。就在今年的IBM全球CEO调研中(该调查对64个国家或地区的1700 多位CEO进行了面对面访谈)发现:在社交媒体领域中,CEO 已经认识到其品牌的成败掌握在每个客户和每个员工手中。控制权正从机构转向个人。
也正因此,决定了社会化营销相对于传统营销而言,是一场真正的变革。对此研究颇深的陈亮途如此总结二者的不同(见图表2):
传统营销是单一且单向的。社会化营销则是去中心化的,要建立一个立体的社群,聚合资源进行整体营销;
传统营销常常是一场活动。社会化营销则是一个过程,建立关系的过程;
传统营销是推送内容。社会化营销是想办法拉你过来,是从PUSH到PULL的区别;
传统营销是自说自话。社会化营销是聆听别人的声音,这既包括客户和潜在客户,也包括影响潜在客户的人。
社会化营销改变的不仅仅是营销方式,更可能需要组织内部的变革。已经试水社会化营销的企业会发现,这已经不单是市场部一个部门的工作,用户和品牌接触的所有环节的感受,都必须受到关注。试想,如果一个企业的社交官方账号仅仅由一个公关部门的员工在打理,其它部门不予配合,即便发现投诉,他又能怎样?
“社会化营销会带来社会化商业,也就是说,从设计、生产、销售、售后都需要借助社会化的力量,整个商业链条是完整的。”邹文标说。
这意味着需要把社会化营销的战略,统一贯彻到几乎所有部门。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朱利亚诺?诺奇教授甚至认为:所有的公司都需要改变他们的文化,开启管理变革。“数字化营销带来环境上的改变,要求企业从自己的组织内部做出改变,来适应大环境的变化。”他对《中外管理》说。
但是,企业界的真实情况如何呢?同样在前文提到的IBM2012全球CEO调研中发现:虽然超过半数的 CEO 预计社交网络将成为接下来五年内与客户沟通的主要方式,但是鲜有人声称自己已进行亲身体验。他们在缺乏一手信息的情况下,对颠覆性技术进行至关重要的判断。瑞士生命科学界的某位CEO甚至坦承:“我们对于社交媒体感到十分恐惧。我们希望以其为基础开始发展业务。但是,我们所做的仅仅是面面相觑,一筹莫展。”
所以,“首先要从改变领导层的观念开始。”朱利亚诺?诺奇教授说。
从B2C到C2B?
利弊总共存。诚如利用社会化营销,小米手机在诞生之前就已经声名远播,首次会刚开两个小时就有粉丝在门口排队。2012年上半年已经卖出300万台。在带来挑战的同时,社会化营销的发展更给企业制造了大量机遇:它提供了一个如此好的机会来聆听和观察消费者,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市场调研的工具,提供了一个建立品牌价值以及和消费者建立稳固关系的好平台。
“在这样一个时代,因为口碑被数字化、社会化,很难通过砸钱砸出来一个品牌;但是口碑也更容易建立,因为消费者需求愈来愈个性化。”艾勇说,“甚至有人说,未来会从B2C、C2C变成C2B,也就是说,消费者自己会定制我想要什么产品和服务,你来提供和满足,这也是消费者对个性化最极致的主张:‘我来选择’。”
社交网络平台如火如荼地继续发展,也许还能给企业运作社会化营销带来更多可能:
就在今年4月,新浪微博商业化正式启动。它在微博广告的精准性上下了大功夫,并推出品牌电视台等更多的企业推广方式。非但如此,它还将开放应用接口,希望能够和微博外面的世界打通。在更远的未来,如果你在微博上看到商品推荐,不必点击链接,直接一键购物也不要感到太惊讶。而腾讯微博更在酝酿与QQ空间,以及后续与腾讯网、IM等社会化营销平台整合,爆发其多元化产品线的巨大威力。
移动互联,正成为下一个明确方向。
BIS Full本来面目
对于个人黑莓用户莱说,有了黑莓BIS,不需要企业部署服务器就能享受到邮件推送、BBM联系以及黑莓原生的《windows livemessager》、《GTaIk》等第一方的1M软件专属通道。在国内,中国移动(china Mobile)率先推出的BIS服务,在国外其实被叫做BIS Ute,也就是俗话所说的“版”。
BIS Lite与BIS Full,是有根本差别的。顾名思义,BIS Lite在功能上相比BIS Full有所缺失。在国外,这样的服务通常是为一些只有邮件及IM需要的黑莓用户所准备的,并且用在较早系统版本的黑莓手机上会比较多。正因为此,这样的版服务在价格上会比较便宜。在国外,BIS大多数都是Full的,除了提供的邮件推送及1M功能之外,还提供给用户包括社交源的订阅与分享,个人信息的备份及恢复,设备定位等多项涉及到服务器的功能。毫不夸张地说,BlS Full才可以真正体现黑莓服务的真谛。所以在其它国家,使用没有开通服务的黑莓手机几乎是一件不被理解也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联通三大法宝
联通BlS Full有仟么样的功能是BIS Lite所不具备的呢?归纳起来主要体现成两个字:便捷。BlackBerry Protect是RIM推出的一项云端服务功能,可以进行手机上的备份、恢复、切换设备而不需要连接电脑使用传统的桌面管理器。同时,还能在Web端上定位手机,进行远程唤醒、定位以及对丢失手机进行远程信息擦除,避免隐私外泄。这一切都是免费的,只需要一个BIS Full以及BlackBerryID。可以说,这项服务搭配AppWofld,几乎让黑莓摆脱了数据线的束缚。
RSS订阅是一个在电脑及移动平台上应用很普遍的功能,在黑莓上也可以用很多第三方软件来实现,但都不及黑莓本身集成的“社交源订阅”功能。有了BlS Full后,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订阅RSS,所选择的RSS有更新的时候会立刻推送到提示栏中,这项功能给需要时常关注多个博客等资讯类网站的用户提供了很大方便,及时推送,第一时间浏览,精彩资讯一个不漏。此外,很多知名播客都可以在苹果iTunes上进行订阅,一旦更新就会自动下载,这对喜爱收听播客的用户非常方便。黑莓上现在也有这项功能了,当然也必须在BIS Full的支持下才能使用。这项功能集成在多媒体中,只需要播客订阅地址添加到播客管理中,我们的黑莓手机就能收到播客更新的推送信息了,用户可以选择下载或者在线收听。
当然,中国联通BIS Full不仅是这么简单,还有一些细微的功能。首先,所有原本需要依赖黑莓服务器的网络应用(包括BBM)都可以在Wi―Fi环境下进行工作,甚至关闭手机信号一样可以使用,不用担心流量消耗,也不用担心速度不够快。另外,在更换手机(实为更换PIN码)时,我们通常需要逐个通知BBM联系人,但在BIS Full支持下,我只需要使用叫“换设备”功能,然后静静等待,手中所有黑莓手机中的PIN码就已经悄悄更换了,无需再逐个通知了。这项功能的方便之处,恐怕也只有更换过设备的人才能体会到。
值不值得
与中国移动的98元/108元两档分别提供30MByte/50MByte的黑莓BIS流量计费方式不同,中国联通采用的是一种“3G套餐+服务费”的计费方式。用户只需要每个月交60元BIS Full服务费,所有流量都从3G流量中扣除,不再需要单独购买黑莓BIS流量。由于中国联通3G套餐提供A、B、C三种类别,以及从46元~886元的多种组合方式,所以,几乎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套餐搭配。 用户最关心的还是套餐的性价比,M1将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BIS服务套餐进行了计算和对比。中国移动为用户开通BIS需要用到的最低费用是109元,中国联通用户所需最低费用则是106元,两者所包含内容差别很大。抛开所谓的信号和上网速度不谈,3元的差异其实不只差在通话时间及流量上,同时还有BIS Full和BIS Lite的功能差别。看起来,联通BIS Full不仅活力十足,而且更加诱人。当然,考虑到换号或者换设备的痛苦,权衡利弊,选择合适自己的才是王道。
4月北京出租车将涨价的传言引起热议。同样在出租车行业,或许与这则新闻收获的关注度相去甚远的另外一个事实是,移动打车软件“百米出租车”与北京96103召车平台的战略合作近日已经实现数据对接,进入了系统公测的阶段。
乘客只需在手机上安装“百米出租车”软件,即可轻松联系到出租车。而出租车司机只需使用百米公司提供的车载平板电脑,即可通过这一智能终端实时接收召车信息,进行召车应答。
有乘客在微博上表示,首汽出租已经采用了百米打车的移动App服务。地理位置移动信息与公共服务平台的数据对接无疑是该应用的亮点。目前,在以公共交通为代表的公共服务市场,基于地理位置数据的信息服务正在迅速成长,类似的移动App还有滴滴打车、摇摇召车等。
在一些领域,基于地理位置的数据信息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是扩展大数据应用的一种重要模式。这一特征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领域表现尤其突出。数据的集成、共享和分析是实现信息发现、应用分析、实时决策的必要条件。可以说,数据平台的对接和资源共享为潜在的应用及新商业模式的发掘奠定了基础。
德勤在其最新的大数据报告《大数据2.0时代的新商务战略》中指出,企业管理者在权衡大数据利弊得失时,应当知道大数据的三种应用类型和商业价值:第一,回答现有业务的已知问题,专注于提升业绩和运营效率;第二,回答现有业务中的新问题,专注于业务增长机会;第三,回答新业务的新问题,目标是改写竞争格局。
目前,已经有许多企业开始关注第二种应用类型。重塑客户行为、创造新产品和服务、整合数据生态系统是这类应用聚焦的三个重点方向。从这个角度看,打车类移动App服务无疑是非常符合这一概念的。无论是对于出租车公司还是公共交通服务部门而言,海量的地理位置信息和运营数据都意味着巨大的整合及服务空间。在IBM为波士顿市定制的疏堵策略中,其核心也是基于物联网基础设施连接和集成的数据筛选、整合及分析,这其中甚至包含了来自社交媒体的新数据源。
从利用内部数据解决已有业务支撑优化到利用外部数据拓展新业务新市场,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大数据应用,现有的数据资源都有大量未开发的价值隐藏其中。在以智能交通为代表的公共服务领域,数据资源的共享显得尤为关键,只有“引进来”才能“走出去”。
在以智能交通为代表的公共服务领域,数据资源的共享显得尤为关键,只有“引进来”才能“走出去”。
—— 本报记者 李奕
摘要:本文通过对豆果食谱类APP的市场、目标消费群的市场分析,以“豆果美食”APP为样本,剖析食谱类APP市场发展中的利弊得失,为豆果食谱类APP的市场推广提供借鉴。
关键词:食谱类APP;推广方式;豆果美食
一、食谱类APP的特点与市场现状
食谱类APP是通过移动电子设备和电视等终端,在客户端上向用户提供食谱、烹饪知识、美食资讯、社区互动服务等的移动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UGC模式为主,食谱由不同标签进行设置,展示方式以图文和视频为主。2.社区具有交互属性,用户可以在线进行交流;会定期进行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活动。3.引入电商平台,实现了食品的快捷购买,相关信息丰富了产品内容。4.相比较于纸质媒体的单向传播,食谱类APP实现了用户与应用之间的双向传播。近年来,食谱类APP发展态势迅猛,市场覆盖面和活跃用户上升很快,“豆果美食”“好豆美食”“下厨房”“美食杰”等品牌构成了市场主力军。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食谱类APP提供了强大的用户基础,移动终端的普及为食谱类APP的移动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回归家庭成为一种消费趋势,食谱类APP价值日益凸显。随着市场发展,竞争也愈发激烈。2016年,食谱类APP形成了“豆果美食”“下厨房”“好豆菜谱”和“美食杰”四分天下格局。
二、“豆果美食”APP市场推广分析
2011年2月“豆果美食”APP正式上线,建立了首个以美食互动的平台,现已经发展成为市场用户下载量、市场占有率第一,以及最受用户欢迎的美食类移动消费终端。2016年“豆果美食”已发展成为最大的美食互动社区及交易平台,拥有超过2亿用户,开辟了家庭厨房新领域,吸引了各大家电行业合作。2016年6月“豆果美食”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将重点放在厨房智能电器上,与相关硬件制造商合作,为用户提供智能整体厨房解决方案,并依靠庞大的用户数据,为企业提供美食大数据。通过对“豆果美食”目标用户的调查(样本量N=910;于2014年6月由iClick社区、豆果网联合调查获得),用户主要集中在25-30岁之间,以女性为主。这些用户为愿意花时间亲自下厨、热爱美食和分享交流的人群。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曝光,回归家庭和厨房成了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尝试做饭,这不仅能够提升家庭幸福感,也更能使客人感受到主人的诚意。“豆果美食”APP市场推广方式主要包括:1.与美食节目进行合作。“豆果美食”积极尝试与各档美食节目合作,参加美食比赛,屡获佳绩。还推出了自己的电视节目《我爱烘焙》,并借助爱奇艺等平台进行推广,拓宽媒体渠道;2.提升平台自身品牌效应。“豆果美食”根据大量的美食数据,发掘优质用户,吸收美食达人,通过美食达人实现产品的“再传播”;3.线上与线下双轮驱动。“豆果美食”通过线下“体验馆”和“FamilyDay”等线下活动,将用户在线下的体验转化为对线上产品的忠诚度;4.用新媒体进行推广。“豆果美食”的粉丝将喜欢的菜谱通过微博、微信平台转发,使口碑营销和新媒体的关注度以及用户数量实现了有效增长。
三、食谱类APP的市场推广策略
食谱类APP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其市场推广策略主要包括:1.以用户为核心、发现和挖掘潜在用户市场。在用户接触到食谱类APP之后,在产品功能上下功夫,提升用户满意度,提高用户黏性。2.形成产品和品牌特色。各食谱类APP需要形成自己产品和品牌特色,在竞争中区别其他对手,利用自己的特点进行品牌的推广,加深用户对产品形象的认知。3.优化商业模式。食谱类APP在推广过程中应加强与其他品牌和其他行业的合作,调整经营方式,开发厨房经济,完善相关产业链,推出不同于一般电商平台提供的功能和服务,优化商业模式。4.合理利用新媒体进行推广。除了在传统媒体上的选择性投放,食谱类APP还应该把握住新媒体的优势,抓住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强大影响力进行推广。5.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食谱类APP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线上与线下推广的结合,线上的推广为线下的推广提供了强大助力,线下的良好体验会加强用户对线上产品的好感度。6.加强监管力度。在推广过程中,食谱类APP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为用户营造良好的网络美食社区环境。总之,食谱类APP在推广过程中如何吸引更多的用户,创造更高的活跃度,以及如何提升品牌形象和创造更大的产品价值,这些都是在未来需要逐步加以解决的问题。
作者:陈凯宇;程旭兰 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广告系
许多厂商问:到底有没有一种新的管理工具,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有些知名汽车厂商,已经开辟了网络渠道来解决这一问题。其中,官方微信平台的使用比例较高。那么,微信调查是否可以完全取代传统的电话访问,为汽车厂商解决目前的困惑呢?
我们认为,每一种调研方法都有其利弊,只有结合厂家的管理目标和经销商的核心能力,合理搭配,才能用之有效。
电话访问仍是最为基础的管理工具
日常管理中,汽车厂商主要通过电话访问对客户进行实时跟踪及维系,不断改善及提高服务质量,以期进一步提升客户忠诚度,最终促进重复消费和口碑宣传,为厂商带来持续的利润增长。
而传统的电话访问在电话专员与客户的彼此互动下,不仅能获取客户最为真实的“满意评价”,更能了解客户发自内心的“声音”,为经销商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改善依据。
此外,电话回访的亲和情感特点在定期关怀客户的工作中会显得特别重要,并且在网络未普及的偏远地区以及“80前”的消费群体中,使用电话访问也更为适宜。
微信公众平台适用于精准客户
而备受关注的微信公众平台,其点对点的传播模式十分适用于精准客户(公众号订阅用户)的定位。由于信息到达率最高可达100 %,不仅能减少推广运营的成本,还能以有限的精力获得较佳的营销效果。
所以,当汽车厂商希望快速了解某一类群用户对经销商服务的反馈,并进行跟踪维系或者进行个性化服务调研r,就可以考虑使用汽车厂商权威的微信公众号或者第三方专业的网络平台。
操作过程很简单,只需扫描二维码或点击网址,即可在手机、Pad或台式电脑上随时随地进入问卷界面完成调查工作。
之后,收集的数据会实时上传并汇总到服务器后台进行处理及分析,供汽车厂商或经销商下载使用,以达到精准客户、回收高效、跟踪快速和及时维系客户的目的。
持续追踪用以维系品牌忠诚度
对客户的持续跟踪,除了要稳固客户对服务满意的评价外,更重要的是努力维系好厂商与客户之间的忠诚关系,让客户对厂商的产品或服务表现出高喜好,进而让他们主动去影响身边的亲朋好友,以拓展更多的客户资源。
因而,当汽车厂商的产品或服务得到客户认可时,利用微信平台新产品或个,鼓励客户转发或者反馈意见并有奖,就会吸引更多的微信社群成员关注及参与。
对于喜欢分享或者善于沟通的客户而言,他们会主动将有趣的,或是有价值的信息通过该平台迅速地分享出去或组建社换意见,这样不仅可以收集客户的想法,还可以迅速而有效地帮助汽车厂商,或者经销商拉拢更多的目标客户群。
如何使用微信渠道调研
作为时下最受关注的网络媒体之一,汽车厂商在使用微信渠道进行调研时,必须要规避“扰民信息”的泛滥,以免减弱该渠道的作用,降低客户对微信公众号的信任感。
由于微信双方必须互为好友才能实现互动,因而通过微信的熟人社交特点来拓展客户资源,会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若想更进一步拓宽目标客户群,需要提供多种类型的优惠吸引客户关注,不断增强客户对微信群的粘度,推动客户主动加入更多的朋友等举措。
关键词:大学生 虚拟社交 双刃剑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2-0173-02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网络空间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第二空间。随着网络虚拟社交的不断普及,这种新的交际方式将更加深刻地影响大学生的思维与生活方式、道德意识、价值观念乃至行为规范。研究表明,年龄和网络使用的持续时间对网络传播类型有较大影响,大学生群体年龄大约在18岁至24岁之间,属于青年后期,他们所处的校园环境网络相对发达,加之拥有较高的学历,他们已是网民中的主力军。认识新人、社交补偿等心理动机促使他们更加喜欢网络交流,建立网络交际关系。大学生在尝试享受网络虚拟社交所带来的方便、快捷和舒适的同时,由于它的局限性等诸多因素导致的各种问题也随之产生,严重的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他们全面网络虚拟社交这柄双刃剑,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根据自身情况,使自已的人际社交合理发展。
一、网络虚拟社交方式和交往的主要内容
我国大学生的虚拟社交主要是通过社交网络(SNS)进行的。本次调查中发现,有93.0%的大学生已经注册为人人网用户,100%的大学生是腾讯QQ用户,93%的大学生表示手机是自己进行社会活动的重要工具。网络虚拟社交的主要方式是实名制和匿名制。实名制虚拟社交平台主要包括人人网、开心阿和QQ校友,大学生在这些社交网站注册时需要输A包括姓名、性别、就读学校、联系方式等在内的个人详细信息。匿名制社交平台以腾讯的OQ、新浪uC、MSN等即时通讯为主。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57.6%的大学生打开电脑后的第一件事情是登录QQ、MSN等聊天工具或人人开心聚友等社交网站;25.1%的大学生打开网页浏览器浏览新闻、收发邮件、查看撰写博客;6.8%的大学生选择网络游戏和视听影音,10.5%的大学生选择查找或者查看学习资料。在大学生的网络虚拟社交活动中,以分享、评论、状态、撰写日志等为主要目的的发泄生活中的压抑、交流思想情感等所占的比例最高,为33.6%;其次为玩网络游戏或社交网站类游戏,所占比例为25.1%;聊天交友(以拓展自己的社交平台为目的)为21.8%:最后为交流学习经验,互相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为19.6%。
二、网络虚拟社交的主要特点
1.不同层次学生差异性显著
不同层次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虚拟社交状况存在显著的不平衡性差异。调查显示,从虚拟社交的总量分布来看,不同层次的院校之间呈阶梯状分布,最高的为高等职专院校,占27.3%,其次为普通本科院校和211院校,分别占25.5%和25.4%,最后为985高校,为22.8%。不同专业方面,理工类的占有比例最高,为39.9%,文史类占31.2%,最少的为经管类,仅占28.9%。从年纪分布层面来看,大一年级所占比例最高,为35.2%,大二年级为19.9%,大三年级为27.9%,大四年级为12.1%,研究生为4.9%。
2.“避同寻异”,有话网上说
大学生的网络虚拟社交中,男女生都喜欢和自己同龄或者相差不大的异往,本次调查显示,在以实名制的人人网和开心网为平台的社交活动中,有51.3%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更多的是给异性留言、评论心情日志、打招呼等。在匿名制的腾讯QQ、MSN社交中,89.4%以上的受访者也表示聊天多半是和异性进行,好友人数中,异性占到一半以上。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交往沟通,比如分享学习资料、图片、日志、聊天等都是通过手机短信息、QQ和飞信消息等网络交往进行。
3.虚拟社交本地化特征明显
虽然互联网搭建了一个没有地域、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社交平台,但是大学生的网络虚拟社交活动并不是遍布全国各地,而是个人的虚拟社交活动与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着紧密的联系。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在人人网、开心网和QQ校友的社交活动中,关注程度依次为:现实生活中的好友已经注册的用户、同班同学、同专业同学、同级同学、同校校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所添加的好友。通过网络虚拟交往发起的聚会、进行相关讨论、各种友谊比赛等活动很多,但是能够具体实施的却不到发起活动总数的1%。
三、网络虚拟社交是一柄“双刃剑”
(一)网络虚拟社交的优越性
1.社交信息量大
虚拟社交是在一个虚拟的空间内所发生的以电脑为媒介,通过文字语言和数字符号进行的交往,它具有方便、快捷、灵活等多种优点,拓展了大学生的视野,给予他们全新的认知空间和探索学习领域。人人网、开心网、腾讯QQ等社交网站涉及范围广、信息量大、拥有庞大的用户群,豆丁、考研、李开复、ICOOLEN(爱酷英语)、中国日报等很多社会各界的名人和有关专属领域在人人网上设有自己的公共主页。大学生可以及时获取时事要闻、广泛分享各类知识,同时,借助网络虚拟社交平台,找到兴趣相投的好友,可以有效的扩展社交范围,提升交际能力。
2.网络虚拟社交号召力强
大学生通过在网络上的虚拟社交活动可以在某些方面达成共识、表达思想感情、寻求价值认同,有助于增加大学生群体的总体凝聚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怀。在近年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云南旱灾和甘肃舟曲泥石流等重大灾难中,他们通过在网上发帖、成立部落等多种方式,号召向灾区捐款,为灾区祝福。在关于的一系列事件中,人人网、各种微博、贴吧中,随处可见大学生发表的关于属于中国的重要证据,他们通过传递爱国心等多种形式来表达爱国情怀。
3.拓宽大学生的就业面
大学生可以在虚拟社交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目前社会的就业压力。作为聚集了95%高校大学生用户的人人网倾力打造“人人招聘”平台,旨在架起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尽早尽快地顺利实现就业。目前人驻的超过70家企业共提供了近300类职位,而所有用人单位均为免费人驻,开通人人招聘平台、主题为“面试”、“职业规划”等各类公共主页,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和各类信息资讯。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在人人网等社交网站中找到自己学校或者同专业的师兄师姐,向他们请教了解有关用人单位的情况,从而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就业。
(二)网络虚拟社交的弊端和误区
1.加大了大学生的依赖性,降低受挫力
网络虚拟社交易使大学生对现实交往产生厌恶、回避的情绪,遇到挫折不愿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如果在虚拟社交进展顺利。则更加沉溺其中,产生“虚拟社交依赖症”,致使现实生活中的交往萎
缩。社交型网络服务活跃了大学生的社交活动,但容易导致两个不良极端倾向:一方面缺乏对交际对象的全面认知、利用网络交际弥补现实交际的缺失导致网络交际泛滥;另一方面脱离现实的人际交往加剧了对社会的隔离,使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更加孤独。沉迷网络交往使得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大量减少,代之而来的是虚拟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消极影响,容易导致情感反映障碍、意志力减弱、道德弱化、产生角色的自我分裂、自我效能感降低等。
2.网络虚拟社交易使学生迷失自我
社交网络存在不良信息、欺骗等违法行为,诱惑性强,易使大学生上当受骗,迷失自我。网络社交的虚拟性、开放性、流动性、间接性等特点,使大学生摆脱了现实社会里诸多规范的束缚,造成隐形角色失范,出现恶意攻击他人、散布虚假信息等违法行为和各种不道德行为。网络立法的滞后性、网络技术的欠完善更给黄、赌、毒、邪等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致使少数大学生精神空虚,沉溺网络,由此产生出许多不容忽视的负面效果。
3.阿络虚拟社交易歪曲大学生的价值观
一些社交网站的部分游戏易导致大学生形成歪曲的价值观人生观。从人人到开心到QQ空间,有很多大学生沉溺于这些社交网站的很多独具特色的小游戏,比如种类、偷菜、抢车位,好友买卖等。就QQ校友里面的后宫游戏而言,“恭迎皇上”“谢主隆恩”。在一个后宫游戏QQ群里,“皇上”和“皇后”一上线,“请安”之声此起彼伏。有专家指出,这种言必称“奴婢”或“主子”的游戏传播了一种奴性思想,追求升级只是为了满足大学生膨胀心态,这种后宫游戏所指向的封建等级制度和男权主义观念与现代社会价值观格格不入,严重影响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四、合理利用网络虚拟社交,实现和谐的人际交往
(一)个人方面
大学生是网络虚拟社交的主体,需要全面认识它给生活学习带来的优越性和弊端,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理性对待,健康发展自己的人际交往。第一,更好的融入大学生活的氛围,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激发潜能,全面展示自己,扩展自己的社交范围。第二,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要认清自己的社交现状,合理规划人生发展,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同学、学校、社会的关系,使个人情商的发展与学习生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第三,要认识到网络虚拟社交是现实交际的扩展而不是全部,要以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为主,网络虚拟社交为辅。第四,树立网络道德观念,用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积极参加各种健康的网络实践活动,提高自身能力,扩展网络人际交往。第五,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自我保护。
(二)学校方面
学校应该为大学生健康合理的网络虚拟社交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教育和采取相应的措施。第一,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特点,加强现实人际交往和网络人际交往的教育。第二,开展以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沟通为目的的系列活动,丰富校园生活。第三,举办各类网络竞技、网络知识大赛等活动,将大学生的精力从沉迷网络转移到利用网络来学习知识和互相交流上来。第三,根据文化、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的法律法规制定完善适合本校实际的网络制度,规范管理大学生网络交往行为。第四,创建有利于大学生发展的校园网站,充分利用校园网的功能。使其成为师生在学业、思想、心灵交流的有效的平台。第五,及时发现在网络虚拟社交中遇到问题的大学生,进行心理访谈等多种形式的教育,使他们早日合理实现自己的人际交往。
关键词 自媒体;网络狂欢;大众娱乐消费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08-0021-02
1 基于自媒体时代背景的信息传播概况
1.1 自媒体的概念和本质
最早给自媒体进行定义的是美国的两位学者,他们认为“WeMedia 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这也就界定了自媒体这种信息传播方式具有公开性和隐私性的双重特征,其公开性指的是信息在网络平台上的分享和传播属于一种透明的过程,其隐私性指的是信息的和传播是由个人决定的和控制的,外人无法进行干涉。大众群体可以自由在平台上传播新闻事实,其中的平台起了很大作用,例如博客、微博、微信的兴起,这些平台所具备的的私人化、自由化、平民化的特征,使大众群体可以随时自主将信息用图、文、声等各种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影响力攀升的速度非常之快。自媒体时代的本质特点就是一种信息共享的即时交互平台。
1.2 自媒体和平台媒体和他媒体的区别
通过对自媒体的概念分析,可以看出除了在大众提供并分享新闻事实之外,按照参与、主体以及立场的区别,还有为政府或者他人代言的他媒体以及具有中立性质的论坛所酿生的平台媒体。在这三种类型中,系媒体有其显著的自身特点,自媒体的言论自由程度是最大的,而且信息的传递分享没有审查。自媒体的自由性也就意味着其传播力量所具备的的爆发力是最为巨大的。在一定程度下最容易引起一种全民的互动狂欢。自媒体的出现,开启了一个在新的信息技术背景下传媒方式的转变,现阶段还处于自媒体的早起时代,未来的发展会对信息时代的信息传播带来很大的影响。
1.3 自媒体的“节点共享”能促成网络狂欢
大众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自身也会成为一种信息内容,成为一个互动的节点,也会被观注,“节点”不仅意味着参与信息互动的个人,同时也意味着个人在传播信息时可以附加套嵌各种主观一体化的信息。每一个用户都是信息和接受的节点,其间的各种互动又会为原来的信息增添更多的内容,不断改变着原始信息的传播路径和状态,同时这些信息又都是共享的,用户在提供信息和信息时都会以自我为中心,这就是一种节点,在网络传播平台如微博、微信的带动下,节点迅速扩充,这样显示了自媒体的生命力是无穷的。比如前段时间的“汪峰上头条”等等娱乐新闻,都是在这种自媒体时代的“节点”互动共享的传播下,很快形成了一种网络狂欢。
1.4 自媒体时代“网络狂欢”的信息传播特点
自媒体作为一种互联网的酿生产品,随着使用不断深入,其核心功能也随之展现出来,其最大的核心功能就是信息的获取和。例如通过微博、微信等交流平台,信息可以大范围迅速的获取和传播。同时交流的过程不受时间地点以及信息形式所限制,只要手里有能够信息的数码终端,就可以通过聊天、日志等形式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进行交流传播,可以使个人观点,可以是时事新闻,也可以是官员政务,当然更多的其实还是娱乐新闻,这其中不乏有娱乐造势的炒作和谣言,但是不论是一种满足倾述的需求还是大众交流的需要,通过自媒体这种形式都能进行信息的获取和。但是,其最显著的特点时这一传播过程是在一种 “潜传播”状态。白岩松曾在《新闻1+1》 中提出, “互联网、手机信息……它不分良莠真假,以分秒计的速度在公众之间没遮拦地传递着。这种全新的传播媒介,相对于传统媒介的‘明传播’,被有识之士称为 ‘潜传播’。
自媒体的“潜传播”意味着用户要自行对信息的安全和其他问题进行自我的过滤把关,这也意味着信息内容的真现实性的严肃性就比传统媒体形式有所差距,但是用户对信息的处理和利用效率却大大提升,特别是当“明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用户的需求的当今时代,“潜传播”便充分显示了其在信息传播上的优势。
2 自媒体时代“网络狂欢”的必然性
现阶段的媒体传播中,由于网络的普及,自媒体的传播有了广阔的技术支撑和传播空间。一些焦点性的时事政治、娱乐新闻等等很容易引起大众的参与讨论,对于一些引起反响比较大的事件,在一定时间内就会形成“网络狂欢”,引起一阵热潮。例如以“辽宁号”舰载机试飞期间的“辽宁style”热潮,例如近期“汪峰上头条”热潮,等等,每一个阶段都会有这么一个能够引起大众观法参与讨论的话题在网络上大范围深层次进行讨论。这不仅仅是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模式和形态所致,更是大众娱乐消费需求的结果。
2.1 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模式和形态是“网络狂欢”形成的基础
“网络狂欢”这种现象的产生的基础就是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模式和形态特点。
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模式是一种“核心-边缘”的扩散模式。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是由信息源的中心不断向边缘进行扩散,同时其他节点在传播中心节点的话题时,经过两级传播之后就会形成中心节点,在主观讨论时,其他节点和中心节点的位置也可以互换,这也就是热点话题在传播过程中能够形成“网络狂欢”的因由所在,节点之间的沪指互换和互换连接就形成了“核心-边缘”的传信息播模式。其次,信息的传播可以同步互动,和传统信息传播模式的单向线性不同,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和反馈是即时同步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某个话题的“网络狂欢”能够有更长的生命力。再次自媒体时代是一个用户本位时代。传统的权威媒介的效果已经开始逐渐远去,在自媒体时代用户对于信息的传播和接受有了更多的自由行自主性,能够对信息进行删改后再自行传播,反映到网络狂欢上,就是话题虽然有一个中心点,但是每时每刻都会在用户的传播过程张沾染上不同的色彩。同时,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节点连带”和“圈子化”也在很大程度上使“网络狂欢”现象得以不断涌现。
2.2 “网络狂欢”是大众娱乐消费的要求
以“汪峰上头条”为代表的“网络狂欢”是自媒体时代大众自发通过进行娱乐消费的一个现象。
以微博为代表的信息传播交流平台是大众进行娱乐消费的主要场所,用户可以在主页上分享个人感兴趣的信息,也可以描述自己的生活细节,也可以抒感或者表达对人或事的看法,等等。用户可以转载也可以原创,可以进行评论也可以转发评论。这些形式的选择无关紧要,关键的是人们都能够对微博等网络交流平台积极参与。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对于娱乐也便有了更强的需求,需要用娱乐来缓解生活压力,但是户外的大型娱乐活动却无法满足人们日常的需求,因此网络娱乐便成了一个突破口,在网络里,人们可以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欲望,压抑的心理可以得到空前的释放。当这种情形不断聚集时,便开始出现“众声喧哗”的现象。“网络狂欢”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大众娱乐消费的一个产物,“王峰上头条”等娱乐事件便是这种产物的一个集中体现。
3 自媒体时代下“网络狂欢”的特点
自媒体时代下,“网络狂欢”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其中有利也有弊。
“网络狂欢”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的娱乐方式,首先是通过信息的高效传递提升了信息的利用率,更重要的是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下缓解了人们的生活压力。这是自媒体时代“网络狂欢”最大的一个功效。“网络狂欢”是大众集体参与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走到一起,以狂欢的话题话题为中心,进行调侃、自嘲、探讨,精神得到放松,情绪得到释放。同时狂欢的不仅仅是一种参与,也是一种关注,这种关注可以转移人的注意力,有时仅仅是围观信息、评论也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解压的方式。因此自媒体时代“网络狂欢”的最大优势特点,就是在对信息进行高效利用的基础上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到了解压的作用。
当然,网民自发无组织无限制的“网络狂欢”现象也有许多不利的影响。虽然像“汪峰”这样的公众人物,被大众关注追捧的同时,当然也会被人们调侃围观。这也是一种必然的现象,但是娱乐也要有度,调侃也要有底线,在网络里,尤其对于娱乐话题,人们的言论基本上是绝对自由的,因此就会有一些人身攻击的话题出现,这就会对话题的当事人造成不好的影响,严重时会影响到当事人的生活状态。对于这一点,需要我们提升自身素养,公众人物可以为娱乐所用,但是在娱乐的同时也要有一个最基本的尊重态度,娱乐不等同于愚弄,更不等同于攻击。另外,“网络狂欢”所引起的自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形成“数字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这中信息传播方式不仅造成了一大批话语弱势群体,同时由于信息传播的自由行,也会酿生很多不良信息的“病毒式”传播。更重要的是,这种“网络狂欢”会在网民与非网民之间会形成一道鸿沟,这种鸿沟对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4 结论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媒体传播方式逐渐进入一种“自媒体”时代,传统的媒体方式受到了很大冲击,一些受大众喜爱的网络社交平台改变了以往媒体信息的传递先过滤再的模式,这就极大的扩充了信息传递的自由行和互动性。一些娱乐以及其他事件经过网民的传播互动很容易就会行成一种大众的娱乐消费,最终形成一种网络狂欢。“自媒体”和大众娱乐消费是密切关联的,其间的内在联系和利弊需要进行一定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未来的网络狂欢现象要有一定的底线和维度。
参考文献
[1]董森.信息文化论:数字化生存状态冷思考[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2]刘琼.网络:一个公共话语的狂欢世界[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3).
[关键词]新媒体;价值观念;信息技术;互联网
[作者简介]谢方园(1990-),男,汉族,山西省大同市人,中北大学,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7)06-0061-02
新媒体指的是用数字信息技术作为基础,互动与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新媒体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示出来,包括所有的数字化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群体接受新鲜事物最早也是最快的群体,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新媒体技术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成为越来越多的高校管理者思考的问题。新媒体环境带给大学生的影响有很多,下边就它的利弊进行分析。
一、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现状
在媒体资源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信息时代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在对新媒体的态度和选择上,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新媒体因为科技含量比较高,被当代大学生广为接受,新媒体的影响力度之大,已经在日常交流方式上发生改变,足以影响到大学生价值观念。大部分学生从初中就开始接触互联网络,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为大学生使用新媒介奠定了物质基础。新媒体除了高效便捷的处理方式,还会带来理性的思维方式和比^复杂的观点。
二、大学生使用新媒介的积极影响
(一)大学生自身的积极影响
现代通讯技术越来越发达,尤其当代大学生大多是人手一部手机和一台电脑,所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学生信息的快速传播和获取各种信息创造了条件。每个人零散的时间都是有限的,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学生可以在闲散时间快速准确的浏览新闻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可以更加便捷的增长自己的专业知识,即使是自学也可以获得相应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数字化技术发展更可以使当代大学生全方位、多层次的接受健康向上先进的文化技术,获得新鲜的知识、培养自身道德素质。另外,新媒体在通讯上具有一定的虚拟性,进而可以更加真切的表达自身愿望,充分挖掘自身特长,发现自身优势。这些高技术含量的科技拥有移动、旅游、跨地域、数字化综合特点,运用图表、文字、视频、动画等更新颖新鲜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群体更加易于接受。
(二)对政府和学校的积极影响
政府和学校还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在特定的时间段传播有效的信息,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政府可以以视频、新闻、广告的多钟形式随时正能量信息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以人民日报为例,不仅有传统的纸质方式传播消息,也有微信、微博、公众号等信息平台。不仅仅国家大事件,也越来越多的涉及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增加了传播量也利用公众号传播了中国民族的历史文化,增加了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深深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道德模范的榜样传播使大学生在爱心洗礼中关爱社会,励志为社会未来和谐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对社会认知的积极影响
新媒介的快速发展使大学生看问题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再盲目服从于权威,敢于提出问题,质疑权威。说出自己的心声,表达自我情感。而且随着新媒介的普及,大学生的道德素养明显提高,在对待问题时懂得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权益。
三、大学生使用新媒介的消极影响
(一)对自身的消极影响
也正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传播,由于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松懈,使其消极影响大于积极影响。部分大学生难以分辨其真假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最终落入不良分子的圈套,最后损失的是未出校门的大学生的利益,使学生心里埋下阴影,对后续生活充满怨恨和恐惧。新媒体的商业化性质较强,使得一些企业利用新媒体技术给大学生造成一些视觉污染使学生的价值观扭曲。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媒介,根据自我兴趣和爱好进行自主选择。也正是因为这样,再加上部分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太低,学生很容易沉迷于此。据调查显示,部分学生会因为沉迷于某些数字游戏、数字电视而忽视自己学业,在课堂上看剧、看球赛现象比比皆是。
(二)对社会的消极影响
对于社会来说大学生总是偏向于网络的虚拟社交,在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台上交友会脱离正常的交往圈,使自己越来越孤立不善于在现实世界中与人交流。对于国计民生的公共事件容易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十分容易使中华价值观文化中的“社会责任感”丢失。
(三)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消极影响
大量的信息冲击着大学生的头脑,很容易打乱大学生已经形成但是还不稳固的蓝图,对于未来的构建尚处于模糊状态的他们,十分容易因互联网言论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冲击大学生的判断产生自我怀疑和迷茫。部分大学生对互联网具有依赖性,互联网络成为其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忽视社会实践调研,盲目的相信互联网络上的数据。看待问题和集体性事件没有自己的观点,人云亦云,缺乏自我判断能力。
四、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措施
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如何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已经成为一个焦点话题。引导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也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顺应时代的要求,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性需要多方面的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积极构建一个有效的传播平台,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供有利的外部支持。
(一)大学生应是我提升辨别能力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有着高学历,高素质的代表形象。应该维护好自身形象,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增强自我专业素养。在信息技术时代,实现自我理想不再是梦想,只要利用好信息技术,撸起袖子干。如果你的专业是经济学,你对畜牧业也有着浓厚的兴趣,那么在课余时间你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去搜索知名专家的课件和视频,来满足自己对畜牧业浓厚的兴趣。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搜索出你所在学校,任意畜牧业专业的专业课程,上课教师和授课时间和地点。长此以往,在三、四年中不仅掌握了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学习到了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最后就会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复合型人才。可以从事畜牧产业的经济活动,不仅运用到学习的专业知识,还能够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所以说新媒体运用得好就会如虎添翼,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就能够锦上添花。运用新媒体技术浏览信息之前大学生自身一定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接受网络中的正能量,自觉抵制负能量的蔓延。
(二)学校应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对于高校而言新媒体迅猛发展在现阶段不仅重视传统教育,也在结合新鲜事物的成长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大学生在正常进行媒体网络使用的同时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拥有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高校管理者该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使用信息技术掌握使用新媒介技术的基本能力,提高自我辨别真善美的能力。加强课堂教育,在日常授课中不仅注重专业素养的教育,更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立足于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换位思考,把握学生的媒介使用状况及情况。定时开展校园媒体活动,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校园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促使大学生能够立足于现实生活了解国计民生,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培养大学生做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三)养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社会的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大学生的观念具有主体性、矛盾性、多样性、不明确性等特点,所以需要社会进行正确的引导和不断的发现和修改。因为大学生对新媒体的排斥心理较小,生活中时常会在手机、电视、新闻中看到一些信息,如果这些信息是在传播正能量必然会引起大学生心灵的共鸣,吸引大学生视线并具有深刻的印象。
(四)需要媒体界的净化
大众媒体充斥着大学生的生活,互联网在大学生获取信息来源上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渠道,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也越来越多样化,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受新媒介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然而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从互联网上获取的信息越来越多样化,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特点,各种各样的观点信息充斥在网络。由于不同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交织在一起,对于大学生来说其价值选择也是一个较大的问题,从事新媒介行业的群体,也应该自觉净化网络环境。“信息产业部建立和完善以IP地址为主要索引的互联网站信息技术库,以提高互联网信息及其责任人快速定位的能力,防止各种各种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侵蚀;从物质保障、制度建设人力资源等方面加大对媒介素养教育的投入”要引导大学生区分良莠信息,获取有效的、有用的、健康的知识信息,从而使大学生能够更好的利用新媒体技术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进行理性的消费,使自己能够有效的驾驭新媒体技术。
通过以上论证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是具有较大影响的,其有利也有弊,所以要发扬有利方面,利用新媒介的便捷之处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激发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参与度,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品格,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受到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并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就如吴勇学者所说,“积极组织大学生开展各种公益活动,争做青年志愿者,培养大学生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友爱互助精神。通过社会实践大舞台的锤炼,帮助大学生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认识社会、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养成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微信红包的遗憾:没能打通消费
微信依托庞大的用户群体和用户粘性,在红包大战中一直都处于活跃的最前端。不过对于微信红包来说,始终比较遗憾的是,一直没能激活线上线下的消费市场。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微信上发红包抢红包的用户,基本上都是因为好玩、娱乐的心态,当然春晚发红包也有多数用户是因为过年传统习俗。这也造成一个这样的局面:微信红包以娱乐为主,很少有用户真正抢到了微信红包然后去消费。微信红包的用户消费习惯何时能够培养起来,谁也说不好,因为微信红包从一开始就被贴上了打赏、娱乐的标签,要让用户改变这种习惯非常难。
其二,微信的红包消费场景存在严重的不足。如果说2015年腾讯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连番投资布局滴滴出行、58同城赶集、美团点评、美丽说蘑菇街以及众多的垂直O2O平台,但是2015腾讯最失败的地方也在于此,腾讯并没有成功地打通微信与这些平台的对接,而微信红包也就没能与这些平台实现很好地对接,最终红包与消费场景无法实现闭环。
其三,尽管微信推出了优惠券,但是由于微信平台的社交属性,微信的优惠券消费入口相较于社交来说,并不是十分引人注目。尤其是春节期间,多数城市居民都跑到农村老家去过年了,即便有用户抢到了微信红包优惠券,也没有地方去消费。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很多微信用户都习惯使用微信来发送红包,但是任何事情都是利弊相生。微信红包作为每一次春晚红包大战的最大赢家其实都不过是表面现象,微信自身再清楚不过了。微信红包如果最终不能真正激活线下消费市场,最后唱的不过是空台戏。
对于微信来说,弥补消费场景还比较容易,最难的是微信红包消费习惯的培养。微信用户已经习惯把微信红包作为一种娱乐、打赏的消遣方式,要这些用户养成抢了红包之后去消费的习惯,这个改变非常难。
百度钱包红包得了渔翁之利
百度钱包此次参与春节红包大战,显然总结了微信红包与支付宝红包的经验教训,将拉动O2O消费作为战略有效性的关键指标。我们通过红包关键词的百度指数可以看出,红包关键词在2月7日春晚的热度明显要高于其他时间段,可是过了8日之后,红包的热度就开始下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电影关键词的热度却持续攀升。
究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电影才是每年春节期间最高的消费场景。而百度钱包联合百度糯米连番推出的电影红包,才是蛇打七寸,找到了春节红包消费转化的关键点。截止到2月8日大年初一中午12点,百度钱包福袋被开次数达112亿次,共发放出价值42亿的福袋,其中现金达3亿,有相当一部分电影红包被消费者所消费,这让百度糯米一举抢占了超过4成以上的在线电影平台份额,占据全国票房超过28.3%的市场份额。
过去两年,百度一直都没有大规模参与春节红包大战。然而从刚刚过去的2015年开始,百度却突然把互联网金融提升到了全百度集团的战略最高层。继2013年推出百度百赚、百度百发等金融理财产品取得了不错的发展,2014年成立了支付品牌百度钱包之后,2015年底成立了独立的金融事业群组FSG。将旗下相关金融业务聚合到一起。在新成立的FSG中,支付作为打通线上和线下、消费和金融的关键,也在这个春节率先出击。
猴年春节,百度钱包推出两种红包玩法:其一为语音红包,用手机百度语音输入“过年好”即可开启福袋,领红包。其二为拍照红包,用手机百度拍“福”字或者人脸,也可以开福袋领红包。两种玩法最大的特点就是门槛低,用户参与的程度高。而更重要的一点则是,除了现金红包,百度钱包发放的优惠券中有大量的糯米优惠券,联合春节过后的电影票高频场景,可谓从红包到消费目标明确,一步到位。
这一次的春晚红包,百度钱包通过借助红包成功地为百度糯米实现了引流,红包最终落地消费,这既激活了百度的O2O消费场景,反过来O2O消费场景被激活之后又会带动互联网金融和百度钱包的发展,二者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相比之下,微信红包与支付宝红包在这方面却表现不是太给力,虽说二者赚足了眼球,但是真正实现战役目的的却是人家百度,百度钱包最终实现了从红包到电影消费场景的落地。
春节一役,对于百度钱包来说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让用户熟悉这样的消费路径,未来,便可将这种打法在多个场景反复实施。五一十一可以用到携程去哪儿上,堵车雾霾可以用到Uber上,还有百度外卖、糯米餐厅、百度地图LBS、爱奇艺。百度的整个消费生态摆在这儿,而这些才是红包的未来归宿。
支付宝红包的失望:社交激活仍然无望
要论红包热度,唯一能够与微信红包抗衡的就是支付宝红包了。今年的支付宝不惜花费重金拿下央视春晚,出尽了风头。不过支付宝通过用户集齐五福卡来抢现金红包,真正的目的还是想激活支付宝的社交生态,从而盘活支付宝的活跃度。
不可否认,尽管五福卡让一些用户开始疯狂添加好友,让支付宝的社交似乎看到了希望。但是五福卡之后呢?有几个支付宝用户会通过支付宝来聊天,而非通过微信?可以说寥寥无几,反而支付宝还因为一张敬业福卡惹了一身骚,遭到不少用户的唾弃。也就是说,支付宝想要通过春节红包来带动支付宝的社交,从根上来说,它就是一个伪命题,支付宝的社交梦最终只会是一个空梦。
既然如此,支付宝为什么要搞什么社交?难道马云和阿里那么多高管不清楚支付宝搞社交搞不过微信?前面一个来往带来血的教训还不够吗?刘旷个人认为支付宝此举还有几个重要的原因。
这第一个原因就是围魏救赵。不论从何种角度来说,微信红包都对支付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第一次的春节红包中,微信就凭借着红包偷袭了支付宝的珍珠港,让支付宝冒出了一身冷汗,再也不敢小瞧微信红包。但是今天的微信红包基本上已经让用户形成了一种习惯,由此激活的微信支付用户越来越多,如果春节期间支付宝红包再不跟上,支付宝受到的威胁就越来越大了。而进军社交,其意就是想借进攻微信社交为名,然后守护自己的支付地位,并非真的想与微信PK社交。
第二个原因就是激活O2O消费生态。从阿里重新注资口碑网,并将其接入支付宝就可以看出,阿里这是要把支付宝培养成为阿里的O2O中心。要论支付宝的用户数量,并不比微信差到哪儿去,但是如果要论起平台的用户使用时长,支付宝跟微信就没法儿比拼了。如果用户的使用时长和活跃度上不去,支付宝的O2O消费生态也就无法真正激活。这也就是为何支付宝红包要坚持做社交的另一大原因,只有社交上去了,支付宝的消费生态才能真正激活。
第三个来说,其实支付宝也并没想把支付宝社交能做成微信那样,能够对微信社交构成威胁,但是支付宝需要增加平台用户的粘性与沟通。也就是说朋友之间付款之后,增加了社交,能够更方便快捷的对话沟通,这对于支付宝平台的用户活跃度以及用户粘性也是一大提升。
QQ红包暗自与微信红包较劲:红包习惯没培养成
腾讯的今天,完全都是因为QQ的迅猛壮大。然而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虽说手机QQ在用户规模要比微信更庞大,但是手机QQ的用户使用时长已经明显要低于微信用户。实际上对于微信来说,在处理与自家兄弟手机QQ的关系上,一直都是小心翼翼,然而中国众多的手机用户对于微信的依赖性已经远远超过手机QQ,也就是说微信成为了移动端第一入口,威胁最大的实际上是自家的兄弟手机QQ。
在PC端,微博是与QQ完全两个性质不同的社交平台,微博并不能威胁到QQ的生存。相反,尽管微信电脑版在向PC市场进军时走得小心翼翼,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对QQ构成了威胁;移动端就更不用说了,今天刷微信朋友圈的手机用户已经远远高于刷手机QQ空间的用户。
QQ为了加强自己的移动地位,此次春节红包大战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论起参与抢红包的用户数量以及次数来说,QQ红包甚至表现比支付宝红包还要强劲,比微信也差不到哪里去。但是红包大战过后,用户仍然更加习惯于在微信上发红包,而非基于QQ平台。不可否认,会有一小部分的用户也经常通过QQ收发红包,但那毕竟只会是小数,QQ也通过春节红包向用户证实了QQ钱包的存在以及手机QQ一定的社交地位。
然而,对于QQ来说,用户收发红包习惯始终没有培养起来。这种习惯没有培养起来,对于手机QQ好友之间的互动以及QQ群的互动也就不能起到更好地带动作用。事实上,今年QQ红包在宣传的力度上要远远高于微信红包,在很多人看来QQ红包都是在联合微信红包共同夹击支付宝红包,实际上不然,QQ红包实则是在暗暗与微信红包较劲。
微博红包要证明自己不比微信差,反而捉襟见肘
先不论唱不唱衰微博,都不可否认一个微博大号的价值已经远远比不上一个微信公众大号的价值。微博与QQ似乎有着同样的目的,春节期间发送红包,一方面是为了配合支付宝,另一方面则是要证明自己的社交价值。
不得不承认,在一些重大热点事件的传播速度上,微博相较于微信而言可能会更快更广。但是如果要论起社交来说,微博跟微信、QQ实际上已经不在一个量级上,微博更像是一个基于社交之上的媒体平台。
在这一次的红包大战中,不论微博怎么证明自己的价值,从抢红包的次数以及用户收发红包的热度上来看,微博红包都要远远低于微信、支付宝、QQ以及百度钱包。尽管仍然会有不少人登录下微博,但是就刷微博时长来看,已经大大不如从前。换个角度来说,虽不能说微博的月用户活跃度在下降,但是微博的用户粘度在大幅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
举个非常简单的对比:如果一个微博用户一个月平均只登录几次微博,而且登录时间非常短,相比之下这个用户却平均每天要登录几次微信,这样的用户活跃度是同一个概念吗?微博一直都在强调自己的用户活跃度没有下降,其实不过是障眼法,红包大战微博为了证明自己的社交地位,反而让自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这次红包大战到底谁才是赢家?
对于这一次的红包大战,不能简简单单地说谁是赢家谁是输家,还需要从红包大战之后对于用户的习惯培养等各个方面来综合评论。
短期来看:支付宝红包是最大赢家。
支付宝红包通过抢得春晚红包,在红包大战中可谓是抢尽了风头,在气势上丝毫不比微信差,这让支付宝红包博足了眼球,也让大家看到了支付宝的实力所在:玩红包战支付宝并不输给微信。
中期来看:微信红包是最大赢家。
如果要论起宣传力度,今年五大平台微信红包的宣传力度是最小的,但是不得不承认微信红包仍然是热度最旺的。在这一次的红包大战,微信又通过红包为自己激活了更多的微信支付用户,并开始渗透到一些广大的农村地区,这些微信支付用户对于腾讯金融的发展是一大帮助,同时对于支付宝也是一大威胁。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网络素养;自我调整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8-0139-02
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使得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传播媒体,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它与传统的媒体所不同的是它能够比较及时、快速的传递信息,它拥有丰富的资源,是一种“多感官”媒介形式,并且它可以让受众方便的进行互动和交流。因此,网络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一种,其媒介素养也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网络的利弊一直以来是大家争论的话题,如何正确的利用好网络就显得极其重要。大学生又是一个依赖网络的群体,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也不断加强。在目前的网络传播实践中,虚假新闻多、炒作跟风多、剽窃侵权多、有害信息多。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保卫曾说,网络传播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对受众的思想和行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大学生而言则更是需要引起其重视。因此,网络传播需要一种社会责任意识,要有很高的职业修养。对于我们新闻专业的同学来说以后可能会从事媒体这个行业,因此,这也是新闻传播应当遵循的一项工作原则。
一、网络素养的含义
网络素养,是媒介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介素养”这一概念在1933年首先由英国文化学者利维斯和丹尼斯·桑普森出版的《文化与环境:培养批判的意识》里率先提出。这一概念从提出到现在,经历了一个从“抗拒媒介”到解读、批判媒介、认同、运用媒介的过程[1]。由此也得出了关于媒介素养含义的较为认同的观点:公民所应该具有的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而网络素养作为媒介素养的组成部分,因而可以据此概括为公民所应该具有的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网络信息的能力。它是人的基本素养中应具备的网络素质及道德规范 。网络素养应该包括使用网络的知识和技能;对网络信息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的辩证思维能力;对网络沟通交往中的法理与伦理道德修养。
二、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分析
(一)网络媒体及其内容的发展现状
当网络媒体裹挟着巨资汹涌而来之时,我们的传统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网络各种媒体的发展,包括社交网络和社交工具的兴起和流行,使得受众在对媒体信息的选择上有了更为方便的途径。网络媒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以自己独特的优越性为大众所喜欢,他丰富的资源能够为受众提供鲜活的资料和素材,能够获取世界上各个领域的最有价值的信息。近些年来,各个门户网站的建立和发展也使得网络媒体愈来愈丰富,像新浪、腾讯、搜狐等网站,新媒体的技术也不断的成熟,使用网络媒体的消费者也愈发的增多。过去人们看报读书的时间已经向网络转移,手机用户的普及,尤其是智能机的使用,使得大家接触网络的频率更高。然而,像所有的媒体一样,网络也不例外的是一把双刃剑,有它的弊的一方面。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并弥漫着整个网络世界,使得人们不知道什么样的信息才是正确的和可信的,很多时候根本无法辨别信息的真伪。
许多时候,各种不良信息也会占据着网络,影响着受众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网络的迅速普及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个人信息的泄露已经广泛存在,人肉搜索虽然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它使得现在这个社会变得已经没有个人隐私可言。像是“虐猫案”,网民们已经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隐私,一味的要找出“真凶”,但是,这一后果造成了该夫妇被社会指责,无法走出家门。同时,黑客的攻击等也使得人们的信息很难保密,加之各种实名制网站对客户信息资料的收集,几乎每个受众的信息都会“公之于众”,暴露在大家的面前,也难免给人们造成生活上的困扰。
尤其是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虽说他们已经具备了应该拥有的民事行为能力,但是他们分析和认识世界的能力还没有很完善,处在“象牙塔”中的他们有时对现实的世界未免想的过于简单,对信息的接受也有一定的盲目性,社会阅历少,心智还不够成熟,因此,他们对于网络信息的选择更应该加以谨慎和防范。
(二)大学生对媒介的认知
大学生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武汉大学罗以澄教授指出,他们的特殊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他们是优化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主力军。正在发展中的我国社会的中上阶层,主要从在校大学生中产生,第二,他们是大多数传统大众传媒将来的、潜在的目标受众。第三,他们是新兴网络媒体的核心受众[2]。
对大众媒介的认知,是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核心层面。媒介,尤其是大众媒介的信息传播营造了一个“拟态环境”,其影响具有广泛性和社会性,传媒对青年的影响最突出的表现在它是影响青年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大众传媒与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公众意见一起,被认为是影响个人社会化的五个最重要的因素。大众传媒不仅可以控制社会舆论,引导受众态度,他的影响力还可以渗透到一般的社会心理以及个体思维和行动之中,这一点对于正处于社会化重要阶段的大学生来说尤其重要。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目前较为准确地把握了新闻媒介的作用和功能。他们认为媒介的主要作用是“传播新闻信息的工具”“社会公共舆论机关”,这一点与新闻传播的规律也是相符合的。与此同时,也会发现大学生对媒体的接触层面上,每天接触网络的时间最长,而报纸和广播等过去大学生依赖的媒体现在的接触时间相对较少,虽然电视和报纸仍然属于大学生经常接触的媒体,但是敌不过网络。
表1 大学生媒介接触动机
因此,对大学生媒介的认知袁军曾经得出以下类似的结论[4]:1.大学生对媒介的功能和角色的认知与新闻传播理论相一致,但是也不乏有判读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的发生,遇到虚假的问题,部分学生仍旧不能很及时准确的判定信息的真伪。2.大学生的媒介接触行为与认知之间有一定的矛盾性。大学生以了解信息为最主要的目的,但是在进行媒介接触之后,他们却以消遣娱乐为主要的行为对象。3.大学生的媒介接触和认知行为大多是自发的,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对“大学生在校学习媒介素养相关知识”的调查显示,仅有8.02%的大学生经常学习,从未学习的占29.91%,偶尔学习的占62.07%,也就是说,90%以上的学生偶尔或者是从未学习过媒介素养的课程。
三、大学生自我认知和接触的调整
在改革开放不断纵深发展的今天,全球化与商业化浪潮席卷着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各种价值观念的大量涌入使得大学生,这个接触媒介较多的群体,面临着各种不同的抉择,因此加强网络的自我认知和接触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是全社会应该共同致力的一个问题。对于我们大学里的教师而言,传授学生关于媒介的素养教育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大学生可以针对媒介素养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来区分不同的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对网络媒体形成一种客观的认识。同时,我们应该尽可能的知道这样一个事实:传播媒介不是“镜子式”的简单再现社会现实,相反,媒介信息的呈现过程存在着一系列的“把关人”,包括记者/编辑、政府等的影响。
另外,我们大学生自己更要深刻的认清这样一个事实,不是所有的媒介信息对我们都是有利的,尤其是网络以其快速的传播方式传递给我们的也不一定是有价值的信息。我们大学生应该提高自己对媒介信息的这样一种判断和评估能力。但是大学生对这一信息的分辨、筛选、利用能力不强,无论是什么样的信息,有时候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决定是否接受。要想少受“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和不良广告”这“四大公害[5]”的影响,大学生就必须得提高自己对于美丑善恶和真假虚实的分辨能力以及迅速识别各类信息的意义和价值的能力。
在今天这样一个网络时代,大学生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只是简单和被动的接受信息,网络的互动性给予了他们很大的自主和自觉性去参与到这样一个社会生活当中去。现在的大学生们任何一个人都有信息的能力,像传统的大众传媒一样。但是,我们也知道,信息一旦,就会在网络上引起一种反响,同时就会有人参与到这样一种互动中来。一旦有虚假信息,就会对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自己的把关人,不要或者是散布一些虚假抑或者是谣言类的信息。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网络对我们的影响实在是太大。因此我们如果想真正的从中获得利益,我们就必须学会“为我所用”的本领。例如,我们知道,网络扫描式的阅读方式,再加上其飞快的更新速度都不利于受众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养成,长期面对大众媒介的大学生会逐渐形成“浅阅读”的习惯。而这种“浅阅读”的习惯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讲并不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虽然他能够让你在短时间内获得某种心灵上或者是精神上的一种慰藉,但是我们并没有形成一种深思考的能力,因此,学会利用网络目前来讲是一件比较紧急的事情。
社会的发展是令人难以琢磨的,它的发展速度也是惊人的,因此,大学生想要利用好网络,形成一种良好的网络素养,还需社会/学校和自己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 袁军.媒介素养教育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2] 刘勇,王海霞.当代媒介素养教程[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3] 吴风.网络传播学:一种形而上的透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