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疗健康产业研究报告

医疗健康产业研究报告

时间:2023-07-11 17:36: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疗健康产业研究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疗健康产业研究报告

第1篇

顶层设计,规划先行

智慧健康项目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百姓切身利益,在项目建设伊始,宁波市卫生局便着手智慧健康项目的顶层规划和系统布局,并将其与系统设计、架构设计和制度设计相结合,启动更具前瞻性、科学性和操作性的顶层设计。

与顶层设计相匹配,宁波市同期展开标准规范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截至2014年4月,共组织完成《宁波市智慧健康标准规范目录体系》、《宁波市智慧健康保障体系标准建议-电子病历数据标准分册》等9项涵盖了一期建设项目所涉及的标准规范,编制完成《宁波市智慧健康基础设施建设一期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宁波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项目建议书》、《宁波市医卫协作平台项目建议书暨可行性研究报告》等7项项目咨询报告,均已提交审批或实施。2014年5月,宁波市启动开展了智慧健康二期建设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调研,为后续建设提供顶层设计支撑。

以人为本,成效显著

自2011年项目启动建设以来,宁波市围绕“五个统一、六项任务”,加快推进智慧健康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医卫协作平台、综合卫生管理平台等具体项目建设,智慧健康试点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示范效应凸显,逐步成为浙江省智慧城市建设的“排头兵”。

区域卫生信息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宁波市以实现“统一数字化集成平台”和“统一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为目标,加快智慧健康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一期建设,为智慧健康从医院走向社会、从医疗服务走向健康服务迈出了关键一步。截至2014年4月底,基本实现9个县(市)区与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数据交换和共享、8家市级医院等公共卫生机构与市平台系统的对接。据统计,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已集中了1200万条健康信息和5.3亿条健康档案数据。

智慧健康基础设施率先取得进展。宁波市以实现“统一医疗卫生专网”和“统一的数据中心”为目标,率先开展智慧健康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目前,医疗卫生专网已连接到11个县(市)区,覆盖了所有市级医疗卫生机构。智慧健康数据中心为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和海曙、江东、江北提供基础平台、服务托管和异地灾备等服务。超前的智慧健康基础设施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供了稳定、高效的传输网络。以鄞州区为例,2013年,鄞州区区域影像中心约服务30万人次,其中纠错约3000人次。

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广。目前,以全科门诊、中医药门诊、免疫接种门诊、妇保门诊、儿保门诊和健康体检中心“五门诊一中心”为基本建设内容的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在宁波市全面推广,全科医生工作站、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和社区医生随访系统已在10个县(市)区广泛应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0%以上,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预约挂号、医疗信息查询系统等惠及民生。数据显示,提供预约挂号、诊疗信息和医疗资源查询等服务的宁波市公众健康服务平台日均服务量超过8000人次,累计服务人次超过400万,年服务人次达150万。根据测算,应用预约服务的患者至少能减少一小时左右的在院时间。2014年4月,中英优质数字医疗展示中心建成并落户于宁波市第二医院,通过远程医疗实现了国内外优质资源整合,为市民提供 “家门口”的数字医疗服务。2014年7月上线运行的“智慧健康―医院通” 手机和电视客户端,更是极大地提高了居民和医疗机构的社会效益。

第2篇

近日,医疗器械板块在股票市场上表现抢眼,理邦仪器、和佳股份、阳普医疗等医疗器械股平均涨幅超过5%。

这跟卫生部近期的一项报告不无关系。8月17日,卫生部《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明确指出,未来8年将推出涉及金额高达4000亿元的7大医疗体系重大专项。

“对我们医疗器械厂商当然是利好消息。”珠海和佳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事务代表毕飞飞说,在卫生部4000亿元投资计划中,有1090亿元将用于县医院建设,“而和佳股份目前则正在加大力度开拓县级医院的医疗设备市场。”受此利好消息,和佳股份的股价在8月17日后最高涨幅超过10%,一度逼近涨停。

而在安邦咨询医药行业研究员夏庆看来,从4000亿元的投向看,此次加强扶持的领域是新医改的延续和深化。

投资主要针对医疗行业

据悉,此次投资主要针对医疗体系,投资资金将主要流向医疗行业。在各大投资项目中,县医院建设行动计划(1090亿元)、护士培养工程(1050亿元)和特聘全科医师计划(1000亿元左右)是投资规模最大的3个项目,合计占总投资规模的75%以上。

前瞻产业研究院医疗分析师董世高说,卫生部如此大规模的医疗投资计划,尚属首次。

“然而,此次的4000亿元投资显然更加势大力沉。”董世高说,虽说此次投资规划期较长,至今仍有8年,但是年均投资规模达500亿元,是2008年投资规模的10倍。

此外,记者注意到,对于自主研发药品、医用耗材、医疗器械和大型医用设备等,卫生部专门推出100亿元的民族健康产业重大专项。其中,卫生部计划设立210个项目基金,其中100个项目将资助医用耗材研发,每个项目2000万元,100个项目资助医疗器械研发,每个项目5000万元,另外10个项目用于资助大型医用设备研制,每个项目3亿元左右。

“县级医院设备装备有望成为下一块医疗基础设施市场的主要增长点。”董世高说,从产业链的角度看,高新医疗器械/设备研发厂商、医疗信息化的相关企业(如医疗电子信息采集设备制造商)、医院基础建设承包单位以及医疗护理行业相关企业将直接受益。

专项资金投入,

将起到杠杆作用

“在国家对药品价格加强监控的背景下,医院为了平衡利益链,诊断时会加强医疗器械的作用,对医疗设备的采购力度会越来越大。”毕飞飞告诉记者,相对药品而言,由于起步较晚,在投资的拉动下,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的成长性将更为突出。

有数据显示,医疗器械设备的市场规模在2011年已达到1200多亿元,2000—2010年的复合增长率约21.3%,未来还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15年预计将超过3000多亿元。

夏庆更为看好此次4000亿元专项资金所带来的拉动与刺激作用。“通常专项资金的投入会带来相关地方政府的配套资金,最终起到杠杆作用,将翘动更多资金投入到相关产业中。”夏庆向记者说道。

面对前所未有的巨大专项投资,企业关注的是这些资金将投给谁。“在扶持领域中的企业,只要其产品或服务物美价廉、品牌知名度高、营销网络广泛、或具有进口产品替代优势、或产品为创新药等,这些企业受资金支持的概率就非常大。”夏庆说,对于那些能够准确把握政策动向,并及时提供下游所需的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来说,分享4000亿元资金支持这个大“蛋糕”的机遇更高些。

但毕飞飞也坦言,4000亿元的资金规模虽然足够大,但相对于数量众多的医疗企业来说,能够获得资金专项支持的企业毕竟是少数。

监管问题成关注焦点

正是由于企业数量多,且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医疗服务专业性较强,使得医疗资金的监管工作变得很复杂,需要很强的技术性以及技巧性。“因此在监管这项巨大工程资金时,需要在整个流程中加以审核,并对有效性、公平性、管理便捷性等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判断。”夏庆说。

董世高也说道,国家、地方政府、甚至到各县级医院,都应该围绕该次投资制定出更加完善的投资规划,从使用目的上保证资金用到正确的地方,“要建立起多角度、全方位的监管体制。”

用好4000亿元医疗体系建设投资,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十分关键。“投资立项必须坚持可行性、可控性原则,注重项目科学规划。”董世高建议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投资责任制、投资审核制与监督制。

第3篇

本报告的研究特色主要体现在如下两点:1、研究对象聚焦化――政府对智慧城市的管理。本报告不是针对智慧城市全产业链的研究报告,而聚焦在政府如何对智慧城市进行管理创新;2、研究内容策略化――政府怎样管理智慧城市。本报告没有对智慧城市的概念、发展现状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过多阐释和描述,而重点分析了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会面临哪些难题,以及怎样解决这些难题,所以“问题+对策”就构成了本研究报告的主体架构。

智慧城市的本质――新理念、新模式

提到智慧城市,很多人首先会想到各种最新的技术应用,然而智慧城市的本质不是新技术,而是以新技术为依托形成的城市管理与服务的新理念、新模式。在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委印发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智慧城市的概念被如此定义――“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由此可见,智慧城市的本质是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后,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所形成的新理念、新模式。

从计算机世界研究院针对国内智慧城市主要试点城市普通民众所获调研数据来看,多达83.87%的民众认为做好智慧城市最重要的因素是“政府能提供一流的管理和服务”,只有16.13%的民众认为“企业和科研机构能提供一流的技术”是最重要因素。由此可得出两条结论,一是绝大部分民众都认为政府在智慧城市中发挥关键作用;二是绝大部分民众认为做好智慧城市最重要的是管理,而不是技术。

民众对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和前景的态度分析

民众是智慧城市的最终服务对象,了解民众对其所在城市面临的问题、对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和前景的态度,是政府对智慧城市进行管理创新的重要出发点。民众对智慧城市的认知、态度和建议虽然不一定科学,但对政府优化智慧城市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计算机世界研究院经过调研,得出如下发现。

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是城市存在的最突出问题

高达84.95%的受访者认为“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是他们所在城市主要存在的问题;其次是“资源紧缺”,有66.67%的受访者选择此项;“社会治安不稳”是反映最少的问题,仅有11.83%的民众选择该项。

智慧交通是民众认为智慧城市最应优先发展的领域

计算机世界研究院在调研中列出10个主要的智慧城市细分领域,让受访者选择其所在城市最应该优先发展的三个领域。最终调研结果显示,智慧交通是民众认为最应该优先发展的领域,有69.89%的受访者选择该项;排在第二位的是智慧医疗,有60.22%的受访者选择该项;位列第三的是智慧政府,有47.31%的受访者选择该项。

大部分民众看好智慧城市的建设前景

在被问及“您看好您所在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设前景吗”时,表示“非常看好”和“比较看好”的受访者分别占15.05%和41.94%,另外持“一般看好”态度的受访者占35.48,只有5.38%和2.15%的受访者持“不大看好”和“很不看好”的态度。总体来看,不看好智慧城市建设前景的民众不到一成,这一方面反映出当下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得到了民众普遍认可,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民众对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前景充满信心。

大部分民众认为3~5年内智慧城市会极大改善城市生活

当被问及“您认为再过多久智慧城市会极大改善您的城市生活”时,32.26%的受访者选择“3~5年内”,占比远高于选择其他时间段的民众。

第4篇

1、个性定制的旅游行业

2016年,目标群体的旅游观念改变,引发现有旅游消费市场升级,自由行成为刚需。芒果网副总裁邱佳表示,随着80后、90后消费能力逐渐提高,他们日益成长为旅游大军的中坚力量。这使得游客群体年龄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旅游市场散客化自由行趋势更加明显。同时,传统跟团游弊端凸显,人们对自由行的需求日益增多,倒逼定制化旅游产品出现。据易观智库、百度旅游、百度大数据联合《2015中国自由行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止到2015年,中国在线旅游交易市场规模已达4237.2亿元,其中全球自由行市场规模为42.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2014年增长5.6%,中国自由行市场的增速为16.7%,是全球增速的3倍。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以携程、去哪儿、阿里等为首的OTA纷纷推出定制化旅游产品,以吸引更多用户,使用户能够进行自助式预订,对旅游方式、时间、地点、空间等内容自主把握。

除了提供酒店、门票等旅游产品预订的综合预订平台外,旅游市场崛起多类新业态。旅游区的民宿、拼车服务、当地游等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打造用户的个性化体验,如木鸟短租等民宿预订平台为游客提供个性化住宿预订服务,玩伴为人们当地游提供最全面的景区解说,面包旅行为小众游客提供旅游心得的交流社区。谁能更好的满足用户碎片化的需求,谁就将在“互联网+旅游”市场中脱颖而出。

2、农业电商

农业发展需要转型,促使资源更优化配置。民以食为天,农业直接影响民生,因此国家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农业面临:供应不足,进口农产品数量持续上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持续下降;WTO规则对农业的影响加深;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等问题。同时,我国农业还面临大量市场需求与小规模农业生产方式的严重矛盾。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农业自身的发展,更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农业发展急需转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此时发展农业电商,首先能够节约农业市场环节中的支出,节省成本。第二,扩宽销售渠道,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第三,增加信息透明程度,解决农产品供需不平衡问题。因此,发展农村电商是建立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农业电商的发展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及电子商务的发展。随着中国互联网的普及,不少农村也接入了互联网,信息流通的速率加快。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电商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证,加之中国电子商务体系的逐渐完善,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实现跨区域销售成为趋势。目前,我国涉农网站已达4万多家,12316服务热线已覆盖全国1/3以上的农户,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正在10个省(市)22个县推进。快速发展的农业电商将为农业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3、物流快递

在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国电子商务与物流大会上,中国电子商务企业联盟表示2016年要重构产业上下游,扩大物流产业,构建高效、开放的物流业新格局。在电商日益发达的未来,物流快递注定要飞到新高度。首先电商的高速发展需要更丰富、更高效的物流相匹配。电商市场主要包含两大类:第一类以马云主导的淘宝系、京东、1号店等,是以产品为主要形式的实物型电商,第二类以马化腾为主导的腾讯系、美团等,是以服务为主要形式的服务型电商。据有关机构预测,在未来5年内,中国的这两类电商仍将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而现行的物流业却无法匹配其需求。因此,物流业必将扩大自建团队,利用更快捷的交通工具等措施来补给市场空缺。其次2015年各类O2O平台的兴起,带动上门服务的流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诞生外卖O2O、便利店O2O、医药O2O、超市O2O、生鲜O2O等O2O企业。多数上门服务O2O平台都需要物流完成商品的配送服务。但企业自建物流成本太高;依托线下商家配送服务水平难以保证;单纯依托第三方物流如顺丰、圆通等配送也不现实。在2016年,与各种上门配送服务相关的物流O2O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崛起

4、“分享经济”下的在线租赁业

据PWC预测,未来十年共享经济的市场规模将增加到3350亿美元。目前分享经济在出行领域的发展已成规模,其在未来将以车、房等高价值的闲置资源和相对标准化的人的服务两个方向发展为主,且逐步向食、住、技能、物品等行业渗透。共享经济的特殊性注定了它将拥有繁花似锦的前程。共享经济剥离了占有权和使用价值,国家利用共享经济模式解决各行业资源分配不均的现状将成为趋势。

共享经济在多个领域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如:滴滴快的、优步盘活私家车,神州专车盘活租赁公司车辆,木鸟短租、自在客等在线短租平台将解决房源空置的问题,智能电网通过家庭光伏共享电能解决光伏产能过剩现状,都说明分享经济唤醒了既有沉睡资源,再造绿色价值。

分享经济成功的关键点: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投资小,回报高。产品成长环境成熟后,能迅速产生规模效应。经济学讲,一个经济个体与外界的交易成本太高,通常通过内部化来克服。因此,分享经济下的在线租赁业强调“按需分配”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占有物品是有成本的,单纯拥有物品使用权同样可以满足需求,因此占有变为非必要。然而分享经济下的在线租赁行业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如果模式在一个地域实验成功,便可以被迅速复制到其他城市,甚至其他领域,这对于讲究高效的互联网时代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5、医疗健康和养老

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对医疗需求旺盛,因此老年人医疗健康市场潜力巨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1242万人,比例为总人口的15.5%。,其中患病住院或需要长期陪护的群体占到20%,说明老年人健康医疗是个4000万人需求的高频服务市场。同时根据国家老龄委数据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老年人市场的药品年需求达到2.1万亿元,预计2050年左右将达到5万亿元。而目前市场中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药品不足1000亿元,供需矛盾突出,因此,医疗健康市场存在巨大商机。

第5篇

【关键词】移动医疗 电信运营商 产业链整合者 医疗社交化

中图分类号:F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3)-15-0077-05

1 引言

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HIMSS对移动医疗给出的英文名称为mHealth(mobile Health),即通过使用移动通信和信息技术来提供医疗和相关信息的服务,具体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则为基于移动终端系统的各类医疗健康应用。

移动医疗使用移动通信和信息技术来加强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能大大提升医疗卫生系统运行效率,在全球已广泛应用,发展空间巨大。由于医疗卫生与人民健康和国民经济息息相关,不少国家已将移动医疗打造成战略级“跨界”产业,以改变传统医疗行业发展模式。移动医疗也为我国医疗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潜力,在改善医疗环境、医护质量及紧急救护和健康监护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移动医疗的发展需要移动运营商、信息平台系统提供商、医疗设备制造商、应用开发商和医疗机构等的共同努力,以多样化的需求推动移动医疗多维度发展。对电信运营商来说,以远程医疗、个人健康监护等为主的应用是移动医疗的重要切入点。运营商可以整合产业链各个环节、各种技术和设备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2 移动医疗产业链及其特点

研究移动医疗产业链,无疑能全面地把握行业发展的脉搏。移动医疗是一个特殊的产业链,参与者众多、合作和竞争关系异常复杂。运营商想要取得成功,关键是正确进行市场定位,并制定合理的商业模式。

2.1 移动医疗产业链描述

图1所示为围绕移动医疗的产业链。位于中间的手机符号代表移动医疗的感知终端(更确切地说是佩戴它的用户),围绕这部手机给用户提供一系列健康关爱服务,需要合作伙伴门的共同努力(当然,有些合作伙伴可能会身兼几重角色),包括移动网络运营商、网络设备制造商、终端生产商、IT公司(硬件、软件、集成商)、金融投资机构、医疗保险公司、医院和公共医疗机构、私人医疗机构、银行和支付公司等。其中电信运营商为产业链提供2G、3G、4G以及WLAN的通信网络服务。未来的移动医疗发展中,将在构建移动医疗平台、开发产品和提供服务方面展开全方位竞争,同时也承担着企业的社会责任。

2.2 产业链特点

(1)跨界:移动医疗是原来互不沾边的医疗服务和信息通信技术的结合,由临床医学、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多个专业学科发展、融合而生,通过无所不在的泛在通信网络,使用各种智能终端来提供医疗和公共健康服务的产业。所以跨界是该产业链的最大特点。

(2)政策和监管风险:医疗一直是国家重点监管的行业,也是敏感的领域,医疗安全事关重要。所以进入医疗尤其是新兴的移动医疗领域政策风险和监管风险较大。严格加强对医药行业的监管是必要的,但如何在管理和发展活力之间找到一种合理的平衡,需要监管者和行业参与者的共同智慧。

3 运营商在移动医疗产业链的定位

移动医疗是多链条并列交叉、竞争与替代错综复杂的产业价值网,没有注定的领导者。谁对市场规律理解得更透彻,谁对产业链的变化理解更深刻,谁的资源更稀缺,谁就有可能利用市场转型期创造的机会,在产业链中占据有利位置。在移动医疗产业,运营商先要做好定位,这主要基于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1 面临的机遇

(1)移动医疗面临重大的市场机遇

在卫生部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中,在医疗信息化方面,卫生部将推出全民电子健康系统工程,预算达到611亿元,是历年来政府在医疗信息化试点工作中预算最多的一个工程。考虑到地方配套资金,全民电子健康系统工程总投资规模有望超过1 000亿元。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强劲发展,医疗卫生行业必将迎来移动医疗的浪潮,移动医疗领域的投资未来也会迅速增加。

(2)医疗卫生机构和个人用户的需求

当前国内医疗资源不足、配置不合理、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突出,急需移动医疗等平台和应用提高运作效率。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随时随地更便捷地获取和传递信息,移动医疗应用正好满足了医生、患者之间的沟通需求。

3.2 面临的挑战

(1)运营商面临哑管道的威胁和转型的需要

处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技术以及TMT(Telecom/Media/Technology)产业融合和互相渗透的时代,电信运营商原有的商业模式和以话音为代表的主营业务都受到了来自多方面(例如VoIP、即时通信等)的极大冲击,产业价值正逐步从管道向内容、从通信网向互联网、从话音服务向信息服务转移,运营商沦为“哑管道”的风险正在积聚。因此运营商必须进行战略转型,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开拓并进入新的市场,以期能够扩大收入来源,向价值链上方攀升,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商业回报,同时给用户带来更丰富更便捷的服务。

(2)产业链内的竞争

移动医疗产业链上的参与者,都视其为一个巨大的商业增长契机和潜在盈利蓝海。现阶段传统医用传感器、医疗保健设备和仪器制造方面的厂商,将“移动医疗”视为其核心业务的自然延伸,因此尤其活跃,并同时也在努力进行技术创新和业务转型;各运营商也在各自开展相关技术合作和尝试。产业发展一旦进入快车道,产业链内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

3.3 运营商的定位

基于运营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运营商在移动医疗产业链中,应重新定位,努力扮演好三个角色:

(1)产业链整合者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运营商应向追求客户价值最大化的合作方式转变。为实现产业链的良性发展,运营商应担起整合产业链的重任,控制产业链的核心资源,协调产业链的关系,引导产业链的发展。

(2)合作的倡导者

一个新的产业链的形成意味着新的“利益共享联盟”的形成,对于运营商来讲拥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就拥有更多的资源。运营商可以构建适合自身定位的合作伙伴网络,与合作伙伴共赢,打造共赢的生态链。在产业链中,电信运营商提供网络和信息通道,可以牢牢把控对用户网络和信息的使用等收费环节。运营商与合作方可以采取内容、服务、开发平台合作等模式。

(3)平台的提供者

打造有价值的移动医疗平台是转型期运营商的战略选择。搭建移动医疗平台,可以凝聚合作伙伴,聚合医疗健康产业价值,丰富业务和拓展盈利模式。

4 运营商的商业模式探索

在移动医疗领域很多国外运营商做了先行实践,并对其商业模式进行了探索,以下举几个典型案例。

几年前日本NTT DoCoMo就开发和部署了所谓的“大众健康支撑平台”,用户使用的是大家熟知的各种便携式生命体征感知终端,包括体重、血氧、血压监测器等,可由不同的医疗器械厂家生产,并配置符合NTT DoCoMo规范要求的接口,通过用户手机上的应用和控制程序经由3G网络来把血压、体重等数据传输到电信运营商的服务器上。以往电信运营商仅仅扮演一个传输管道的角色,如今运营商变成这一重要数据资源的管家,并根据需要为各种专业移动健康服务机构提供安全可靠的适配的数据格式转换和分发服务。

北美运营商AT&T选择与系统/平台设备提供商(如Cisco等)和专业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AMD Global Medicine)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包括硬件、软件和网络基础设施的远程健康解决方案来促进各种应用和服务开发及部署。

Vodafone所实施的移动健康解决方案是充分利用最新移动通信技术,提供一个易于灵活通信、医疗数据交换、传输、存储和检索的工具,使得远距离的病人和医生之间的沟通成为可能,从而实现远程诊断。

可见运营商在开拓或进入市场的手段和策略上各有特点,AT&T和NTT DoCoMo等采取了“智能管道+平台+应用”方式,而Vodafone采取了提供“基础通信设施”的服务模式,而且起步的时间、发展的进度和规模也不一样。相关研究和应用的进展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市场发展的成熟度及差异性、民众医疗和保健服务的整体水平,以及相关基础技术产业的发展程度和竞争性等,目前还没有一个可普遍适用的产品和服务模式。

相比国外,由于国内独特的体制和国情,不同区域的发展基本上就是全球发展的缩影,运营商应采取多元化的市场细分策略,开发多种形式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地区与客户群的医疗、健康、保健需求。例如欠发达地区可以采用“基础通信设施”的服务模式,而发达地区可以采用“智能管道+平台+应用”模式。

5 移动医疗的现实困难和发展趋势

5.1 应用现状

无线查房无疑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移动医疗应用。医院的移动医疗平台依托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条码、Wi-Fi、RFID等信息化技术辅助临床医疗。医院大楼内设有Wi-Fi,医生查房时手持平板电脑,通过个人账号登录后,自己所管理的住院病人信息一目了然。医生、护士可以非常自由地随时随处采集和记录数据,不再局限在办公室。打针、服药、体温、医嘱等具体信息都同步更新与显示,病人名下的检查报告、影像资料可即时点击查阅,不用像以前那样来回折腾找资料。

新的移动医疗终端设备和应用程序的不断推出使得移动医疗应用越来越多: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医患双方可以查看电子病历及医学数字影像、监测各项生理健康指标、查询药物、查看自救程序及其他医疗信息在线数据库;将移动超声探头插入智能手机可以实现手持式超声显像;使用物联网(M2M)技术可以实现多种移动医疗监测,例如跌倒探测器、电子床单、癫痫报警器等设备一旦被触发就会立即把报警信息发送给医院。

移动医疗的使用并非仅限于医疗,对于个体健康监控,例如对独立生活的老人看护和救助,对怀孕妇女和婴幼儿看护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5.2 现实困难

(1)移动医疗面临着诸多的实际困难。移动医疗是整个国家社会医疗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制于社会医疗体系的现状。我国医改尚未深化到位,医疗资源不足、配置不合理、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突出。医疗体制不改革到位,整个移动医疗发展起来将会困难重重。在国外,让政府、保险公司购买相应的医疗服务都已经相当普遍,但在国内让用户付费却困难重重。

(2)用户的观念错位。用户数量少且活跃度有限,也是制约国内移动医疗发展的壁垒。在美国只有10%的成年手机用户下载过医疗应用,而且很少使用;美国尚且如此,国内民众的观念就更难接受移动医疗。

(3)医生不愿意使用。PWC最近的研究指出,即便是患者乐于尝试移动医疗,医生及其体系对此类医疗创新也并不用心。医生们把移动医疗看作是对他们工作习惯的改变和颠覆,他们并不情愿拥抱移动医疗。

(4)医疗是个敏感的领域,也是国家重点监管的行业,进入医疗尤其是新兴的移动医疗领域政策风险和监管风险较大。而很多移动医疗的应用是让患者自己诊断疾病,这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一旦误诊后果极为严重,因此国家也势必会加强对移动医疗的管理力度。

(5)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需要稳定和安全,而当前移动医疗技术上仍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卫生医疗机构对引入移动医疗系统顾虑重重,仍处于观望状态。移动医疗要想大规模地应用于临床一线,还需要增强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5.3 发展趋势

移动医疗虽然面临很多现实的困难,但其向前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将呈现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1)医疗越来越移动化。移动互联网让信息随时随地随手可得,这必将改变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方式。智能手机将发挥如显微镜、听诊器一般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在医疗过程中使用各种新技术,在“移动”中工作。医院信息系统(HIS)会越来越“移动”。借助移动医疗,医务工作者不仅可以提升内部沟通效率,而且能促进医患互动,为患者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2)移动医疗功能将成为手机的标配。健康是最基本的需求,随着传感器技术的成熟及成本的降低,手机上必将集成医疗功能,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手机上的传感器可以时刻记录我们的运动、心跳、体温、睡眠甚至情绪的信息,基因技术可以检测出每个人的“初始设置”。目前一些手机已经具备了监测脉搏和心跳的功能,国家政策放开及监管机制健全后可以使用。

(3)医疗社交化。微信等移动社交产品发展迅速,那些善于经营自己品牌的医生和民营医院,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社交工具,通过推出“关注医院的微信看病挂号费、诊疗费打折”或“关注医生的微信会及时提醒患者疾病的治疗和随诊”等措施来吸引患者。

6 结束语

如今,我国医疗信息化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移动医疗的各项基础条件越来越成熟。移动医疗将引领医疗模式“颠覆式的变革”,使之向更为个性化、以用户为导向的模式转变。以医改为核心的政策推动和以移动终端设备大普及为背景的市场环境,将助力移动医疗的创新。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向医疗领域延伸,尤其是移动宽带、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兴起与发展,推动了移动医疗市场高速发展。移动医疗的普及将大大提升医疗服务现代化水平,促进医疗信息在相关主体间共享互通,缓解医疗资源紧缺的压力,降低医疗成本,实现医疗服务的无线化、便捷化、个性化、共享化、智能化和感知化。电信运营商凭着庞大的用户资源、先进成熟的网络技术和能力,将在移动医疗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世良,钮钢. 谷海颖移动互联网:赢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2] 王爱宝,崔勇. 移动互联网技术基础与开发案例[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3] 宋杰,张敏. 移动互联网成功之道 关键要素与商业模式[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第6篇

被改变的医疗模式

移动医疗不仅会带来丰厚的利润,备受医卫行业关注的原因还在于其高端、便捷的技术以及惊人功效:如果智能手机与高速移动网络相结合,就可以用来实现非侵入方式的健康状态检测,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另外,随着生物传感器的进一步发展,如远程监测患者心脏病发作风险,持续时间更长、更加可靠的心电图(EKG)传感器,也将以最低成本进一步改善医疗质量和获得医疗服务的能力。在通信产业链方面,2011年医疗应用下载约4400万次。而据ABI Research预计“移动医疗”应用的全球下载量的增长将两倍于营收的增长,到2016年时,全球范围每年的应用下载量会超过10亿次。

在行业信息化需求上升和3G网络快速发展的拉动下,国内移动医疗应用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以中国联通为例,去年围绕其推出的医疗行业应用就有上万个,服务的用户更是过千万人次。而从产业方向来看,除医护人员的移动办公、120急救调度等移动应用外,向个人用户的健身娱乐、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正在被开发和推广。

更为重要的是移动医疗是卫生部重点关注项目。以北京地区为例,2005年7月,国内首个床边移动护理系统在北京协和医院正式投入使用,此后,地坛医院使用重点病人管理系统监测病人安全状况,儿童医院采用婴儿管理系统进行婴儿身份与健康状况管理。在全北京近60家三级医院中,目前只有几家医院已经实施和使用移动护理系统,北京地区移动护理市场潜力可见一斑。从2012年开始,北京肿瘤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等多家医院开始引入移动医疗系统。

涌动的产业链条

全球移动医疗市场持续升温,GSM协会的报告显示,5年内全球移动医疗服务应用将为移动运营商带来115亿美元收入,而移动医疗产业链中的医疗设备厂商、内容与应用提供商及医疗保健服务提供商将分别获得66亿美元、26亿美元和24亿美元收入。移动医疗发展的强劲势头,拉动各相关产业向前发展,也吸引着更多企业投身移动医疗市场。产业链上包括电信运营商、设备商、终端商、系统集成商、软件方案商等众多参与者。

传统的大型医疗设备厂商,诸如GE和西门子是最先动起来的一环。早在2009年,GE就宣布了其“健康创想”战略,计划在未来5年内投资60亿美元用于医疗技术创新,其中移动医疗是一个重要的方向。作为目前最为轻巧便捷的超声设备,Vscan一问世,就被GE全球CEO杰夫-伊梅尔特在旧金山web2,0会议上隆重推出。这款轻巧、便宜的手机式超声仪,和几年前25万美元一台的超声控制台功能相差无几。目前GE在全球已推出了24款产品。鲜为人知的是,在这一规划中,中国团队针对中国市场已经或正在开发的产品有17种。

除了GE,电信运营商业也早早涉入了这一领域。目前国内的三大电信运营商均针对移动医疗推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例如,中移动与贵州省共建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覆盖了全省42个县、371个乡镇、1428家医疗机构,全省1000多万农民真正实现了不用翻山越岭去报销,“在家门口就可以刷卡看病”。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曾对此评价:“这种创新手段,可打造成为农村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的‘贵州模式’,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进行推广,更好地造福民众”。

在内蒙古,12580健康导航业务提供了医疗信息查询和医疗机构电子化服务;在广东,手机客户在12580预约挂号时,可用手机支付挂号费,在收到二维码后,到医院自助终端刷码打印挂号凭证即可就诊;在天津、江苏等地,当地医院与移动共建的“医患通”平台,整合了呼叫中心、视频探视、移动诊室等多种功能;在上海,患者用手机拨打120求助,手机呼叫120立即寻址系统可在5秒钟内完成定位。

运营商的大力投入,使得移动互联网服务供应商(SP)也迅速动了起来。从国外成熟的移动增值业务发展历程看,能够形成差异化的移动增值服务,大多具备两大特性——跨行业的优势资源以及独有的成熟技术。例如在日本非常流行的手机导航服务,事实上正是移动通信与GPS卫星定位技术的融合;而在欧美已经成熟的手机银行、手机钱包业务,大多也是移动运营商与银行强强联合的产物。

SP在移动医疗领域的脉动,恰恰符合上述两大特征,电信服务提供商的跨行业资源及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将成为推动这一领域前进的诱发动力。中卫莱康是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惟一授权执行机构——北京环球医疗救援有限公司的独家合作伙伴和心脏远程监护服务的惟一指定供应商,依托卫生部覆盖全国的900多家大中型医院建立起独立的服务响应中心,能24小时不间断地为用户提供心脏远程实时监测服务。其技术部负责人介绍说,远程心脏监护技术主要由信息采集、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等几部分构成。信息采集技术是在传统医疗器械的基础上根据移动特性修改的,已相当成熟。中卫莱康代表性产品“心博士”远程心脏监护仪的一个重要工作原理就是将通过单导采集到的心电图样本压缩加密后,通过GPRS发送到专门的监护中心,再由监护系统进行数据的处理。

随着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使SP拥有了分市场蛋糕的切刀。而运营商则借助与SP的收益分成,为医疗信息需求者提供无线数据资源的检索,然后收取服务费。

跨界,App来袭

在移动医疗领域,各种新技术的融合创新不仅仅体现在类似Vscan的硬件设备上,更是体现在普通通信设备的软件创新上。相比之下,一款智能手机加上一个付费的6元软件,其实现的功能与市场上上千元的专业设备不相上下。此外,智能移动电话的普及为移动技术支持医疗服务提供了关键基础。据国际电信联盟等组织统计,目前约有64%的移动电话用户都分布在发展中国家。预计到2012年,所有边远地区的居民将会有一半拥有移动通信设备。德国市场研究公司Research2guidance预计到2015年,在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将使用医疗保健类的移动应用程序。而在国内,来自IDC的最新研究报告《中国制造——手机操作系统》显示,2013年国内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超过传统手机。因此,围绕着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安卓、苹果和WP8等移动操作系统迅速形成了各自的移动医疗APP开发者群落。

春雨移动医疗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他们通过移动应用程序,将现实中碎片化的医院专家资源聚合起来形成为网络服务,实现了线下到线上的服务体系。目前博士诊所项目提供两种服务。其中一种是病人用语音、图文的形式上传患病资料,三甲医院医生提供免费的延时语音留言咨询服务。用户还可以预约医生时间,通过电话实时咨询,每次通话15分钟,推广期优惠价格为60元/次。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春雨掌上医生提供的博士诊所的项目,所有医生均来自于北京三甲医院的知名在职大夫。

很快,对移动医疗APP开发颇有青睐的,不仅仅是个人开发者,一些规模化的公司也开始加入进来。相比那些自由开发者,以公司为主体的开发变得似乎更加容易——团队的架构,让开发的进度更快,软件BUG更少,服务更加具体,更为重要的是,雄厚的资金实力,可以让团队度过软件盈利的空白期。“掌上120”,就是基于公司开发团队的一款产品,北京图胜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是产品的母家,其负责人指出,“与其他领域不同的是,医疗领域的程序开发难度不在技术而在内容,如何整合专业的医疗内容知识并在终端上进行良好地展现是难点。这是个人开发者很难超过公司团队的一个重要原因。”记者了解到,目前图胜网络旗下拥有有问必答网、120健康网、放心医苑网以及爱医医等多个医疗行业网站,这使得其在医疗软件开发上,有了丰富的数据支撑。

数据积累是一道不可跨越的障碍么?合作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式。GE也正在尝试利用手机、网络的平台开发一些更加面向大众的医疗健康工具。记者了解到,GE与在线健康社区网站MedHelp联合推出了免费的“Sleep on It”睡眠类手机应用程序。这个自测管理工具可把睡眠跟踪器与手机闹钟结合到一起,通过跟踪人们的睡眠模式,计算出其每晚所需的、能够最有效恢复体力的睡眠时间,制定出有趣的睡眠质量月历。

这不是GE与MedHelp的首次合作。他们曾联手推出一款针对准妈妈的“I’m Expecting(在孕中)”程序,它不光能记录孕妇孕期的体重增长及孕症,还可以通过“I’m Expecting”把问题张贴在社区,获得其他热心准妈妈的回答。最有乐趣的就是每个月给自己不断增长的肚子拍照,上传到专门的相册。目前在iTunes商店,它已经是最受准妈妈欢迎的下载应用。

前进中寻找突破

今年3月份在北京举办的移动医疗产业大会上,业内人士给出的预测是,未来两年国内年移动医疗IT市场直接规模将达到百亿元级水平,发展速度超过26%。在产业链条各方涌动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切好这块蛋糕?

来自欧美的经验是否可以借鉴?此前,针对美国移动医疗,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曾了一份文件——由于移动医疗应用软件开发势头强劲,FDA将加强其管理。记者了解到,FDA设置了联邦医疗应用规定的舞台,对推出的一些应用——特别是那些诊断和治疗病症应用作出一定限制。但对某些健康应用的管理,比如饮食习惯和锻炼疗法,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限制,他们更多的技术同行将受到广泛的监督。此外,美国众议院和参议院将解决移动医疗应用立法问题,其中包括医疗设备用户付费法案。

在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下,严格的监管或将是医疗保健应用开发的一个巨大障碍。到目前为止,在美国将医疗产品投向市场,必须经由FDA许可,并交纳额外保证金的限制。从开发到FDA最终批准最长时间是31个月。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美国的移动医疗应用认证周期太长了,不仅浪费开发成本,而且也不利于及时更新”。那么,国内医卫行业又该如何前行呢?

第7篇

1.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首先,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起来,到目前为止,医疗保险的模式已达到了近乎上百种,并分别被各个国家所采纳,从历史的实践上来看,医疗保障作为社会保障层次中范围最广,复杂性最高的一种保险制度,虽然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国家都在不断探索它,完善它,但是就某些方面来说依然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种制度导致的医疗费用不合理的支出越来越多,企业和国家的负担越来越重,最终将使国家和职工受到伤害。总之,对医疗保障制度的研究与探索将会成为全球长期关注的话题,为此,加快对医疗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对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加快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的复杂性

首先,医疗保险与我们平常所说的社会保险有很大的不同之处,我们平常说的社会保险仅仅涉及保险,但是除此之外医疗保险还涵盖了伦理学,医学等很多学科以及不同的领域,目前,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等问题也频繁发生,再加上医疗卫生部门服务态度的问题,以及国家对这方面的一些公益性补助等的各种原因,最终导致了医疗保险与其他任何一种保险相比之下都还要复杂,从某些方面来说作为医疗保险专业的人员要具备相当大的知识储备量和技能的培养。综上所述,加快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要具有多样化,而且对这种人才的需求也是十分必要的。

3.加快医疗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已迫在眉睫

近年来我国的城职保改革从“两江”扩大至全国近58个城市,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令人十分欣喜的现象,但是就此也引发了人们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改革的城市大都照搬两江模式,很少有自己的创新之处,明显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最最重要的也是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对医疗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医改,也从新医改的实践中发现人才的缺乏,尤其是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近年来国家不断推行新医改,的却带给了我们许多的成就,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了它们所带来的问题。

二、加快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的可行性

1.医疗保险人才需求具有广阔的前景

随着我们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尤其是国务院和社会保障部的建立,使得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我国一些地方的省、地、市、县、等也纷纷设立了自己的一些机构来响应这些改革,与此同时,一些医疗保险机构也相继建立起来,比如一些社会基金管理中心等,设立这些机构主要目的是为了安置一部分精诚的退休人员,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增加一些医疗保险的专业人员来适应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要求,为了将来能够更好的与社会保障部门进行协调和沟通,更加迫切需要懂这方面的知识和人才,有的事业单位为了维护职工参保的权益,维护自身的利益,对医疗保险专业的人才也有着急切的需求,近来,由于农村合作医疗逐步向社会保险过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同时发展以商业保险为主体的补充医疗保险等等,都需要大量的,层次广的医疗保险专业的人才,综上所述,我国的新医改为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前景。

2.对于医疗保险专业的学科安排

我们开设的学科门类繁多,例如专门开设了卫生事业管理、公共课卫生经济,医学课等等的学科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合理的成熟的学科体系,专门针对医疗保险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的培养,相应的适应教学水平的要求,达到近乎成熟的阶段,一些教材比如社会保险精算等我们会专门聘请一些对保险专业有研究的各大高校的教授等前来答疑并传授知识,同学们也可以对有疑问或者想要了解更多的知识可以自行上网查阅,或者与各大高校的同学老师积极探讨,还可以自行学习,师资培训等多种方式寻求自己内心的答案,与此同时,为了加快发展对医疗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利用商业保险公司和一些经过医疗保险改革的城市的改革经验走出了一条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对医疗保险制度的研究不断深入,该专业的教学条件将不断完善下去。

三、加快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和建议

1.提高意识、加强领导

首先要做好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和一些有关部门的带头作用,多多重视起来,并且相应的给予一些经济和政策上的鼓励和支持,与此同时还要结合有关我国医疗保险方面的现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相应地建立合理的制度和一些规范化的政策,加强对医疗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并使他逐步适应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2.鼓励多种形式培养人才

针对对当前从事我国医疗保险专业的人员的经验不足,医疗保险专业人才的缺乏,发展医疗保险专业具备的条件不够充分,等等的现状,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大力提倡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例如大力支持开展与医疗保险专业有关的学校使之与其他相关高校等研究机构进行相互交流,合作共建,优势互补,通过这些方式来加强对医疗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第8篇

【关键词】养老服务体系和老年服务产业;调查研究;两走模式

1、引言

养老服务体系是指老年人在生活中获得的全方位服务支持的系统。老年服务产业是以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养老服务设施、日常生活用品和社区服务、娱乐业的新型产业,业内亦称“银色产业”、“银发产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与发展老年服务产业是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的重要手段。锦州市总人口302.5万,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48.2万人,约占锦州市总人口的15.93%。按国际上通常看法,锦州市目前已处于老龄化社会。当前锦州市还没有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应对老龄化挑战、良性循环的老年人照料服务体系。对其进行市场调研,对锦州市政府、对老年人以及对老年服务产业市场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2、锦州市养老服务体系和老年服务产业存在问题分析

本次调研回收问卷318份,扣除填答不完全的无效问卷,有效问卷共计300份。第一部分主要对老年人的个人资料进行分析;第二部分对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需求进行统计分析;第三部分则主要分析老年人对养老体系和养老机构的态度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通过调研,我们发现锦州市养老服务体系和老年服务产业存在许多问题。(1)有49.67%的老年人希望进入老年后,不能自己解决生活问题的情况下,失能老人的比率为有24%,只有3.33%的老年人在养老机构,说明锦州市养老服务体系和老年服务产业还有待进一步完善;(2)有64.67%的老年人希望体验“家庭服务员入户服务这项服务,这种方式有很大市场潜力;(3)低收入人群支出主要用于生活基本需求,收入3000元及以上的老年人追求“老有所乐”的生活模式。但目前市场上老年旅游产品供给与需求脱节,对此政府和旅游机构可以推出差别化、专业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4)不同老年人,对社会服务需求不同,应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的需求,政府和社会应完善和增加相应的服务。(5)失能老人对社区医疗机构服务的需求很大,建议政府和养老机构针对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年人,在医疗保健方面提供适合老年人自身需要的服务。(6)农村老年人对文体活动的渴求。而居住在城镇的老年人追求“老有所学”。

4、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和老年服务产业建议对策

4.1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1)要改善居家养老环境,健全居家养老服务支持体系,通过新建,改扩建和购置,提升社会养老服务设施水平;(2)要为居家养老提供社会支持,支持有需求的老年人实施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扶持居家服务机构发展,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便利服务;(3)要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养老,重点建设老年人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人活动中心,互助式养老服务中心等社区养老设施,增强养老服务功能;(4)要加大养老机构建设力度,重点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设施建设;(5)要加强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依托现代技术手段,为老年人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规范行业管理,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4.2发展老年服务产业

(1)发展家庭服务员入户服务――“走进来”。老年人对家庭服务员入户服务的需求愈为彰显,但目前锦州市在提供此项服务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家庭入户服务人员短缺;二是家庭入户服务员缺乏专业性知识;三是社区养老服务保障政策仍需健全,只有经过培训,掌握不同年龄、不同类型老人的特点,才能更好的进行入户服务。(2)发展差别化、专业化的旅游服务――“走出去”。老年人旅游市场呈现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消费能力偏低,虽然具备出游愿望但精打细算能省则省的老年人;另一个极端是具有强烈出游愿望,并且具备很强支付能力的老年人。而旅游市场上,平价产品有“夕阳红”系列等,高端产品有“爸妈之旅”等,但是总的市场细分做得还不够。因此,对于此种情况锦州市旅游服务机构可以按照老年人的旅游消费水平划分旅游市场,具体可划分为:高端和低端老年旅游市场。(3)积极推动老年学校的建立。“老有所学”的地位举足轻重,它能够丰富“老有所养”的内涵,增进“老有所乐”的品味,开发“老有所为”的能力。老年学校是“老有所学”的重要形式,办好老年学校、发展老年教育事业,是锦州市老龄化速度加快、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出现的崭新事业。(4)提供养老的综合服务。政府和社会今后应围绕“六个老有”形成全方位的服务系列,社区居委会的站、点和街道的中心要相辅相成,互成网络,服务内容要逐步覆盖住养、入户服务、紧急援助、日间照料、保健康复、文体娱乐等多种项目。为老年人建立福利服务档案,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具体实践中,养老服务应按照规模化经营的要求,将养老文化娱乐服务、卫生医疗保健服务、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和心理咨询服务等多种服务项目综合起来,同时将负责组织、管理养老产业的专职人员以及为老人提供各种专项服务的人员纳入服务网络,促进养老服务实现连锁化、规模化。

参考文献

[1]吴玉韶,党俊武.老龄蓝皮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9.

第9篇

国际趋势科技巨头们在人工智能的战场上厮杀不断。一边积极搭建人工智能平台,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全世界范围内网罗人才,一边通过投资并购扩张自己的人工智能帝国版图,逐鹿中原,雄心勃勃。国际巨头中,谷歌自2012年以来已经收购了11家人工智能公司,接下来是苹果、Facebook 和英特尔,微软、亚马逊、英特尔也不遑多让。

市场调查公司 CB Insights 的研究报告显示,2011 年至 2016 年,近 140 家致力于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初创企业陆续被知名科技企业收购,仅在 2016 年就有 40 多家相关企业被收购。无论是海外科技巨头,还是国内的阿里、百度、腾讯等公司都在通过并购获取 AI 技术专利,人工智能相关公司的并购新闻也越来越多。

BATJ 的投资版图国内的 BATJ 也大力开辟疆域,雷锋网根据 IT 桔子公开的数据,查找了 BATJ 自 2013 年以来所有的投资记录,从中筛选出他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和收购事件,由此也可窥见科技巨头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布局。

一、百度:布局深远,领域最广雷锋网去年前盘点过百度收购和投资的人工智能公司,根据列表显示,百度收购了3家人工智能公司(美国 2 家,中国 1 家),投资的公司有 18 家,其中有 5 家美国公司,12 家中国公司,1 家以色列公司。人工智能热门领域 AI 芯片、自动驾驶、语音交互、医疗健康、智能家居等都有所涉及。

百度自身在 AI 领域布局颇深,推出了 Apollo、DuerOS 等平台,而投资和收购的项目更多地是集中于“智能机器平台”和"行业智能化"这两个层次,包括各类智能硬件设备制造和设计商等。

(随时更新,欢迎补充)

二、腾讯:热衷赛道,喜欢出海腾讯在 AI 领域布局稍晚,但后发优势强劲。成立了三大 AI 实验室,分别是 AI Lab,优图实验室和微信 AI。此外,去年腾讯成立 AI 加速器,扶持人工智能创业,使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不管是国内和还是国外投资,腾讯的主流策略是投“赛道”。例如,腾讯看好自动驾驶,既投资了蔚来汽车(NIO),也投了特斯拉(占 5% 的股份),智能机器人领域也舍得下重注。

从图表来看,腾讯共投资了 21 家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其中,美国 6 家,加拿大 1 家,中国 14 家。机器人领域比重最大,有 7 家之多,其他领域有医疗健康、智能硬件、自动驾驶、智能家居等。

(随时更新,欢迎补充)

三、阿里:出手阔绰,偏爱独角兽阿里以阿里云为基础,从家居、零售、出行、金融和智能城市、智能工业 6 大方面展开产业布局,以及从视觉、语音、算法到芯片构建立体合作伙伴生态。阿里的人工智能项目"ET大脑"也升级为开放的 AI 生态,还启动"千里马计划",通过赛事来招募合作伙伴。

阿里今年收购了先声互联,其他均为投资,共有 15 家,其中美国 2 家,法国 1 家,中国 12 家。阿里热衷独角兽明星创业公司,商汤、旷视、寒武纪、思必驰等皆纳入麾下,投资领域集中在机器人、人脸识别、语音交互、智能硬件、自动驾驶等。

(随时更新,欢迎补充)

四、京东:聚焦自身业务和前三大巨头比起来,京东投资数最少,共 8 家,且均为中国公司。2018 年参投的加推科技对标自家业务,布局微信智能销售。此外,在机器人、自动驾驶、智能家居、智能音响、金融数据服务领域皆有所涉猎。

(随时更新,欢迎补充)

小结:

第10篇

随着智能手机在全球用户中的渗透,消费电子行业成为市场公认的高爆发市场,而Google Glass的正如给迷雾中摸索的工作者打开了一扇窗,众多投资者与创业者也因此找到了新的目标。

虽然与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相比,当前的可穿戴设备仍然是个未能完全走出企业与研究机构实验室的新型产品,规模化和成熟度都需要不同的成长历程,但是可穿戴设备能够引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相关的应用,能够给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数据分析结果和建议,这些都对用户产生了强吸引价值,因此2016年,可穿戴产品将有大跨步的发展。

仍然失衡的可穿戴产品

每年,Gartner都会针对新技术成熟度曲线的报告。

通过2008至2014年之间的技术成熟度曲线变化,我们可以看到用户对于“可穿戴”技术的成熟度已经非常高。尤其在2013到2014年之间,可穿戴技术和产品经历了一个集中的爆发,企业和消费者市场的需求愈发迫切。

从企业层面来看,互联网科技巨头(微软、苹果、谷歌等)、消费电子企业(索尼、三星等),甚至包括一些传统企业(如耐克、阿迪达斯等)都已如火如荼地推出了可穿戴智能设备。

在国内,一些巨头公司也进一步加紧在可穿戴产业进行布局。如百度一直在大张旗鼓地在可穿戴领域拓展,从其内部测试的Baidu Eye,到如今的Dulife创新硬件开放平台,百度布局的“云+端”模式已经初见端倪;奇虎360则早在2013年10月就了“360儿童卫士”智能手环,并于CES 2014上了自主开发的首款智能手表;在MWC2015上,华为也不甘落后,重磅了“Huawei Watch”,如今已经成为市场的新宠。

除了一些科技巨头,国内还有很多中小科技企业和创新公司纷纷加入到可穿戴产品的研发中。在可穿戴医疗领域,九安医疗利用产品优势抢占移动医疗市场的制高点,其可穿戴手表与计步器已经登陆欧美市场。此外,类似企业还有果壳、映趣科技、汉王、麦开等。他们相继推出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心率衣、运动挂件等产品,国内为可穿戴设备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然而从产品形态来看,国内可穿戴设备主要以智能手表和手环为主,产品同质化水平较高,与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相比应用服务少,竞争优势尚不明显,消费者的认可度亟待提升。此外,可穿戴设备功能不够齐全,产品亮点也不足,续航时间也比较短,可是价格整体比较昂贵,这还需要产业链间协作能力尽快提高,平衡上下游企业的发展。

潜力无限的2016年

得益于自身优势的进一步彰显以及资本市场的眷顾,之前尚未成熟的可穿戴设备,将会在2016年得以改善。

纵观全球市场,智能穿戴目前的技术演进路径主要有四个方向:首先是以三星等传统通信企业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路径,他们坚持推出以通信为基础功能的智能可穿戴产品;其次是以耐克等传统运动娱乐企业为代表的技术路径,他们基于定位、运动和娱乐开发新产品;再次是部分厂商以虚拟现实为切入点,开发了沉浸式体验的眼镜类设备;最后是以移动医疗为主的可穿戴设备路径,并基于心率、血压、血糖等健康指标开发相应功能。

目前,众多厂商已经基于这四大方向开发了相应产品,相应功能也各异,可以说可穿戴设备已经成为一个多元化的概念集合,未来有无穷的发展可能。随着产业链不断成熟,相应产品的价格也将进一步下降,用户也将进一步肯定相应产品。

也正因为市场给予该类产品正面的回馈,资本流向也将会眷顾可穿戴市场的发展。首先,市场正在期待创新,戈壁投资、十方资本、麟玺创投等一系列知名投资公司正在专注于可穿戴产品及应用获取的成果;从整个经济形势来看,传统产业不景气,房地产投资遭受困境,短期获利的投资渠道受阻,这些原因正在引导资本向以可穿戴设备为代表的创新产业流动。

这些投资机构通常对于趋势产业和爆发力强的产业,通俗地说就是对于能给资本带来梦想的产业非常感兴趣。追求价值过程中延伸另一个原则,就是资本同样追求梦想。资本市场有点类似于赌博的游戏,所以必须要有一个梦想让资本能够继续“击鼓传花”。在这两个原则的支撑下,可穿戴设备非常符合资本市场的喜好。

“滚烫”的梦想

经过大面积走访,我们总结出四大可穿戴行业资本流入的来源:风险投资公司、产业链公司、众筹和科技巨头的介入,他们将推动整个行业的梦想落地。

中国可穿戴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基于第三方机构的数据整理发现,Mattermark和CrunchBase两家众筹机构的443个项目众筹中,就有64个项目为可穿戴产品项目,共占总项目数的14%,总投资额达到4100万美元。从投资占比及投资金额上看,消费者的持续支持将成为行业前进的动力。

第11篇

关键词:农村空心化;农村养老保障;社会保障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伴随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极不合理并产生人口空心化;同时受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的限制,村庄外延异常膨胀和村庄内部急剧荒芜,形成了空间形态上空心分布。由人口空心化还逐渐转变为涉及人口、土地、产业和基础设施等的农村地域、经济、社会服务等空心化现象。2012年3月底的《中国乡村发展研究报告农村空心化及其整治策略》认为,“中国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应积极推进“空心村”综合整治,以破解土地供需矛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①

经济水平低下、农民增收困难诸多因素为农村老人的养老保障带来了空前困难。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主要以家庭保障为主,社区和政府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存在资金匮乏、覆盖范围窄、保障水平低等问题。与城市空巢老人相比,农村留守老年人由于经济水平的低下和社会保障的缺乏而更具脆弱性。全面审视农村养老保障成为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形成有效的农村养老保障供给,对于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保障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二、农村空心化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影响

农村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及生活困难的劳动者或全体社会成员,由政府和社会依法为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建立起来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的通称”。农村养老保障主要分为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供给方式主要就是家庭供给和社会供给两大类。家庭供给与家庭结构、家庭经济水平、可供资源、和养老观念有关。社会供给与社会政策和制度安排、社会观念和社会经济水平有关。

(一)劳动结构老龄化加大农村老人自我供养负担

在农村,老年人的养老一般依靠自己从事农业劳动来进行自我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导致老人的土地经营面积的增大,间接地加重了老人的劳动强度。许多农村老年人还要为子女照料小孩,生产和生活的压力大大增加。

(二)人口外流削弱传统家庭供给功能

农村空心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家庭结构和居住安排,留守老人与子女生活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离,违背了家庭养老模式“就近照顾”的原则,使家庭供给失去了原有的支柱,削弱了老年人依靠家庭养老的基础,使得老人的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成为问题。

(三)政府养老保障支持有限、养老保障制度存在缺陷

政府的支持基本上集中在经济上,但支持力度不大,水平低,难以形成有效的“安全保障网”。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为 60岁及以上的农村老年人提供的保障仍欠完善,按照55元每月,一年仅为660元,按照当前的物价和生活水平,即使是在农村该保障程度仍然偏低。

(四)公共服务空心化导致社区养老保障服务匮乏

社区养老供给体系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基础设施作后盾,农村基础设施匮乏,基层政府财力较弱,社区养老资源十分有限。社区服务覆盖范围狭窄,村集体对老年农民的补贴很少,无法大量兴建养老院等机构进行集中式养老。老年医疗服务、老年生活料理服务、不能自理老人的长期护理服务等也无法实施。

(五)养老价值观念变化、子女及老人养老意识淡薄

竞争的压力使农村青年无暇顾及留守在家的老人,养老意识十分淡薄。他们意识到养老也是社会的责任,希望政府承担更多的责任,认为自己没有义务掏钱来建养老社区。大部分农民对养老院集中供养的方式也并不认可,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缺乏信心,缴费意愿很弱。

三、农村空心化背景下改善养老保障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政府-社区-家庭协同养老的保障体系

应当建立以政府为核心的经济供养体系,以社区为核心的生活照料体系,以家庭为核心的精神慰藉体系。首先,政府应保障农村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其提供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其次,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并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老年服务。最后,强化子女的孝道观念,满足老人精神上的需求。政府和社区应当倡导传统家庭美德,强化社会舆论间接地提高留守老人的精神慰藉水平。

(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以改善养老保障经济基础

应当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农村老年服务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组织老人在生产上互帮互助。二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基层政府要加强农业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应用先进农业设备的能力,以促进生产率的提高,改善留守老人的经济状况和生活状况。

(三)完善土地经营流转制度提高农村土地养老保障

第一,土地出租收入是农村养老的重要来源,应切实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十二五规划》提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第二,村居民土地养老的主要来源是土地自经营带来的农业生产收入,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切实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生产收入,进而提升土地养老保障能力。

(四)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一方面,国家应增加投入,进行区域统筹,增加农村集体供款,解决农民养老保险金不足问题;调整地方财政支出,适度增加养老对农民的养老支出。加大与养老配套的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还要尽快建立起可供老年人休闲娱乐的场所和设备。另一方面,建立和健全农村养老保障供给的政策法规如农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增强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扩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调整基础养老金给付水平。

(五)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发挥补充养老功能

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中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计生家庭奖扶制度、五保供养制度等是农村养老保障的重要补充部分,其建立完善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第一,建立动态的辅助养老制度。需要建立低保金和计生家庭奖扶金的动态调整机制,避免通货膨胀对其保障能力的削弱。第二,扩大辅助养老制度覆盖范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计生家庭奖扶制度应当覆盖所有农村土地养老、子女养老缺失的家庭。

(六)弘扬传统尊老文化加强养老保障的道德支持

为了提高农村养老保障水平也应从道德角度出发,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养老的传统美德和孝道观念,营造有利于农村老人的身心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一方面,要加强家庭的尊老敬老氛围,使子女切实担负起养老敬老的家庭责任。另一方面,要加强尊老敬老的社会舆论氛围,使社会整体对老年人养老保障有有力的道德支撑和舆论约束。

四、小结

农村空心化趋势对农村养老保障产生严重的影响和挑战,使数量巨大的农村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日益严峻。政府和社区必须尽快负起责任,明确各个养老保障供给主体的责任,对养老保障资源进行整合,构建适合农村生产生活、符合农村老人养老需求的政府、社区、家庭协同的养老保障体系。

[注释]

①《中国乡村发展研究报告农村空心化及其整治策略》[R].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12.03.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2)》[R].中国社科院,2012.08.

[2]《中国乡村发展研究报告农村空心化及其整治策略》[R].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12.03.

[3]秦振霞,杨明金,宋松.“空心村”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农村经济,2009,(3):96-99.

[4]刘彦随,刘玉,翟荣新.中国农村空心化的地理学研究与整治实践[J].地理学报,2009,(10):1193.

[5]张晖,刘林,左婷.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空心村”的治理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9):5599.

[6]宋士云.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结构与变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6.

第12篇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突出重点,扎实推进,进一步改善区域环境质质量

1、有效地改善水环境质量。一是加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力度。结合我区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名录,对辖区内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水质和污染情况开展“拉网式”的检查,对向水源地保护区内排放污水、影响水质的排污单位,坚决予以取缔,同时定期组织监测人员对水质进行监测,加强动态管理,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完成了镇东风水库乡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在保护区周围设立宣传牌、警示牌、围墙等标志和设施,确保饮用水的安全;二是加强海洋环境的监测、监督,及时掌握海洋环境状况和趋势,为科学管理海洋环提供依据;三是以打击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为契机,对直接向水体排放废水的企事业单位进行综合整治,区政府依法取缔关闭了多次被省、市环保局挂牌督办的镇顶社村黄开裕草纸厂和镇和兴纸厂,有力打击“十五小”企业污染反弹现象;四是开展土海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划定我区畜禽养殖禁养区、禁建区的范围,对位于土海流域禁养区内的养殖场19家限期拆除,其中养猪场17家,存栏数5530头,猪舍面积10569.72㎡,禽场2家,存栏数2000只,禽舍面积889.92M,共需拆除畜禽舍面积11459.64㎡。截至目前,已拆除8家,拆除面积2764.85㎡;五是建设部门以这次土海流域水环境整治为契机,加快土海湿地生态公园建设进程,已完成项目专家论证会;六是区林办会同镇、规划等部门,完成土海流域绿化规划和流域生态林保护规划,规划在土海流域两岸宜林地造防护林20亩,促进我区持续、健康、科学发展。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提高饮用水源和城市地表水水质量,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据监测,我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了100%。

2、有效地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通过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辖区内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1)在城区范围内继续推行清洁能源和油烟治理,完成了城区内饮食业的燃具改造,全面推行饮食业使用液化汽、电等清洁能源;(2)巩固建成区范围内的烟尘控制区创建工作成果,对5台锅炉、12眼大灶的排放物实施动态管理,对排放污染物定期监测,确保达标排放;(3)大力推广散装水泥和商品混凝土、在制鞋行业中积极推广使用“无苯胶”。对新区扩建和旧城改造过程中,督促所有在建工地、空地砌筑围墙,在建工地实施封闭施工,严格要求基建项目绿化率不得少于30%,有效地改善城区的空气质量。据监测,辖区内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值、二氧化硫年平均值及二氧化氮年平均值均低于指标下限值,全区空气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在二级水平。

3、有效地控制声环境质量标准,在各有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噪声污染得到明显改善。(1)组织环保、公安对居民集中区的营业性饮食服务单位、“三厅”等娱乐性场所设立环保告示牌,限制营业时间等;(2)在中、高考期间,抽调环保人员,实行24小时巡逻,加大对考场附近的噪声监管,确保考生有一个安静、舒畅的考场环境;(3)加强对建筑工地、铁件加工业等重噪声源规范管理,控制作业时间。据监测,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环境噪声、交通干线噪声都分别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为居民创造一个宁静的生活工作环境。

(二)部门配合,多管齐下,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区政府十分重视城市环境建设,扎实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实施“洁、亮、绿”工程,努力提升城市品位,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环保、卫生、水务、建设、园林、环卫等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责,积极配合、行动一致、加强城市环境管理、集中整治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努力改善城区环境质量。一是绿化成效显著,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5.8%。市区城市主干道绿化修补工程:投资额15415元;2、市区市政公园及港城大道绿化修补工程:170994元;3、市区城市主干道绿化修补工程(富民中路)169377元;4、路加油站至环城北路口道路绿化工程:248876元;5、市区市政道路修补工程:43886元;6、市区港城大道绿化景观改造工程:299898元;7、路K0+120-K1+719绿化工程:1033846元;8、区市政公园鲜化、彩化、绿化增修补工程:91667元;9、中石化加油站到佳通公园路口及后山公园种植巨尾桉工程:112021元;10、市区港城大道交通岛及绿化工程:214252元;11、市区环城北路一期道路绿化工程:2084786元;12、市区城市主干道绿化修补工程:526356元;13、市区爱民西路及富民西路、府西路、府东路武装部门口南侧街道树、后井路侧分带绿化种植及市区环城北路与路交叉口绿化改造工程:190519元;14、区市政公园绿化补种工程:74443元;15、城港大道两侧种植巨尾桉项目:242816元;16、港城大道两侧种植巨尾桉项目:165423元;二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我区垃圾站投资约120万元,日压缩垃圾60吨,并配备1台5吨垃圾运输车,以补充乡镇运输能力。今年我区已下拨垃圾整治补助费50多万元,每个乡镇投入约40万元,累计投入约300多万元,累计建设垃圾池589个,垃圾箱1129个,垃圾集中堆放场8个,日清运量约100多吨,全部通过压缩站运至太湖垃圾场进行处理;三是污水处理厂目前已完成项目选址,环评批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批复,初步设计及论证批复,土地平整,水、电立户,年4月10日与北京桑德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签订特许经营权协议(草案),8月4日正式签订特许经营权协议。BOT投资商已完成地质钻探,施工图设计,图审。BOT投资商于年10月20日函告我局要求提前终止《特许经营协议》,原项目业主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继续作为项目业主建设污水处理厂;原委托中南设计研究院福州分院设计市污水处理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区、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该可行性研究报告可继续使用,污水处理使用Carrousel-2000氧化沟工艺,BOT投资方变更工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区发展和改革局直接撤销。其他前期工作方面,已委托中南设计研究院福州分院进行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1万吨),已委托西海岸建筑设计院进行勘察。

(三)加大对污染源的管理力度

1、把好建设项目审批关,实施主要污染源总量控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对扩建和改建项目实行“以新代老”实现增产不增污,对不符合产业政策、污染严重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建设项目,坚决不予审批,从源头上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年共审批建设项目152个。

2、切实加强监督检查,防止污染回潮。一是组织32人次环保执法人员,对辖区内的7套环保治理设施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突击检查,检查表明运行率达100%,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二是加强日常管理,及时掌握企业排污状况,督促排污企业进一步规范排污口规范化建设,设立规范化明显标志、安装“黑匣子”,防止发生偷排、漏排、隐排等超标排放,促进企业朝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方向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3、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取得良好成效。全区开展了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126多人次,检点企业40多家,对10多家不法排污企业限期整改,继续健全环保110社会联动值班制度,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值班人员在岗在位,妥善及时地处理环境污染投诉问题,一年来,共办理各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投诉86宗,结案率和满意率均达到100%,树立了环保的良好形象。

4、抓好污染排放总量控制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手段。一是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去年共发放排污许可证20本,换证5本;二是对辖区内83家持有《排放污染物许可证》期间的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审计,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5、开展环境违法案件后督查行动。一是对年以来,历年挂牌督办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认真疏理,决不放过抽调环保技术人员,对每一个挂牌督办企业,进行现场检查,确保环境违法问题整改落到实处,防止环境违法“回潮”现象,巩固历年专项行动取得的成果;二是对近几年来群众反复投诉、反应强烈、污染严重等环境违法事项,开展“拉网式”的排查,对违法企业,加大处罚力度,坚决打击环境违法行动,化解多起环境集访和越级上访,维护了群众的环境权益,维护了社会稳定。

6、开展环境专项大检查,杜绝污染事件发生。区环保局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统一监督职能,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环境专项大检查。对涉及城镇集中饮用水源保护、城乡居民集中居住区周围的重污染企业、危险化学品等重点内容进行专项检查,将6家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企业列入重点检查对象。通过检查,督促并帮助排污单位修订企业内部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制订和完善企业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提高他们防范和处置污染事件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确保辖区内的环境安全。

7、扎实推进减排工作。严格实施年度污染减排工作计划,加大对年度减排项目的监管力度,组织环境监察人员对列入年度减排企业依次检查,每季度一次对区平海琼脂厂、建仁机砖厂及区北岸木业有限公司3家企业的现场检查,督促企业落实减排措施,确保实现年度减排目标。

(四)理清思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按照“生态优先”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将生态保护理念和指标与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认真实施区“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加强对资源开发的保护工作,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和省级生态村的创建活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环境保护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城市综合整治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与上级及群众的要求目标仍存在一定距离,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污水处理厂建设缓慢。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尚未建成投入使用,很难适应工业化城市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