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程管理标准

工程管理标准

时间:2023-07-11 17:36: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程管理标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工程管理标准

第1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检验标准;理工科;哲学性

在工程管理中,有些时候有一个好的思维方法和一个好的思维方式甚至要比具有专业的知识和实践中的经验更加重要。好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可以说是一个纲,而专业知识和实践中的经验则是目,它们两者之间是一种纲举目张的关联关系,缺少一种都不可以。

1 工程实际管理中理工科的思维

1.1 工程管理中的技术要求和思维方式

作为一位工程管理人员,首先要具备的就是专业的技术知识,然后还要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这是对一名工程管理人员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一个硬性的门槛。但是作为管理人员光有知识和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思维方法。工程管理中涉及到的实体工程比较多,管理人员需要对工程中的各项事务进行管理,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所以一名合格的工程管理人员要在专业技术和经验上出众,还要有独特的管理思维。一名只懂科学的技术,而没有科学的思维,在实际的工程中只能是一名技术工人,而不是一名管理层。

1.2 理工科的思维内涵

理工科中的思维是一种“是怎样”、“怎么做”的理论思想和实际的行动,是一种理论知识和原理和怎样去做的问题。就好比,实际的工程中有出现了电机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况,理工科的思维在处理这件事的时候,最先研究的是电机处于什么状态,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不能正常运行,在弄清楚设备的具体原因之后,才会去想怎么样做能维修好的办法。理工科的思维方式是对问题具体分析,然后在进行处理的一个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是要有具体的数据能充分说明问题存在的,对整个事务表述比较完整具体,处理问题的方案也清晰明了。理工科的思维方式独具特色的一点就是思维方式完全与道德没有关联,与个人的素质也无关,在处理问题上绝对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1.3 理工科思维的意义

理工科的思维主要就是强调对具体存在的问题,进行明确的处理,有具体的问题处理办法。理工科的思维在问题的处理上,能将问题的原因分析的特别明确,在处理问题的方案上可操作性特别强,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

工程管理工作的特点就是细致化、具体化。管理者有理工科的思维,才能在遇见问题的时候能深入分析,使问题不至于处在表面的程度,有利于解决问题。按照理工科的思维对问题进行处理,能使工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这种思维的方式就是使人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要先弄明白具体是怎么样的问题,也就是我们对知识进行积累的过程,再去弄明白该怎么做才能处理问题。如果运用这种理工科的思维习惯之后,会使人们整个工程管理的能力都有所提高。理工科的思维是我们在工程管理上进行问题处理的一种方法,它本身还是有局限性,要清楚这种思维的运用只是在实际的工程管理范围上。

2 工程统筹管理中哲学性的思维

2.1 工程管理中需要哲学性思维

任何一项工程,和工程中投资的资金多少,都是由多个系统和阶段构成的。在进行工程管理的时候都是局限于对施工阶段的管理,在这个时候都是运用理工科的思维对问题进行思考。但是真正的工程管理,还应该对工程的项目确定、设计施工以及验收调研等方面的工作,这是整个工程的生命周期,是统筹系统,在这方面的管理上要应用哲学系的思考,从事件的根本上提高管理的核心技能。

事实上,工程管理过程也是一个矛盾的处理过程,矛盾的种类很多,有工程进度与工程质量的矛盾,有项目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矛盾,有工程业主与施工单位的矛盾,等等。哲学性思考对这些矛盾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认识到世界无时无刻不存在矛盾,知道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了解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以及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只有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才能体会到工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个问题处理了,下一个问题又会出现。只有认识到次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才会从中找到工程在不同时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抓住影响工程质量,进度的关键所在。只有认识到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才能处理好各方面的问题,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

从另一层面来说,工程本身是一个社会产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技术在产品中的集中体现,它更多地体现其社会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工程管理不仅仅要管技术,还需要管资源,对这个庞大的系统,没有哲学性思考是不能统筹管理的。

2.2 哲学性的思维所起到的作用

哲学性思考是对事物基本原理进行思考的思维方法,它注重对事物本质的分析,在工程管理中的功效是事半功倍。工程管理是实施并完成一个产品,但完成这个产品涉及面极广,没有哲学性思考是不可能圆满完成任务的。哲学性思考要求我们对事物进行对立统一的分析,注意条件变化之后的矛盾转换。工程管理者如果不具有这些基本知识,其管理思想就会固步自封、不能提高,也不可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抓住机会。

从根本上说,工程管理是一种服务行为。为了提升工程管理质量,除需要技术管理作支撑外,还应从社会角度去分析问题,比如代建制度的产生原因,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代建的前景发展等问题,这些更需要哲学性思考。

3 检验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以作为我们的标准,但该标准过于理论化,对工程实体管理而言,我们把这一真理标准具体化和简单化,那就是可检测可重复。对工程来说,任何产品均应具备可检测性,这也是理工科思维的体现。可检测是工程产品的首要条件,但只有可重复的产品,才是符合科学精神的产品。可重复性是对工程管理质量进行提升的关键。这个标准的意义在于:具体化、明确化和可量化。

结束语

从工程管理的技术角度分析,要应用理工科的思维,这是所有管理人员都该具备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在工程管理中保证整个工程质量的基础。从工程管理的整体来分析,要应用哲学系的思维,是管理人员都要拥有的管理能力,也是管理中运筹的有效工具。工程管理的人员要具备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升华训练。不管是哪一种思维方式,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上,都要严格按照可检测可重复的检验标准去执行。

参考文献

[1]王卓.工程管理的思维方式及检验标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5).

[2]吴文武.工程管理及工程管理的检验标准[C].贵州工程项目管理论文集,2010(11).

第2篇

1.做有标准的人,干有标准的事“做有标准的人,干有标准的事”是百善煤矿掘进系统的工作理念。在掘进生产管理中常常会遇到因为标准不清、不明,或者执行不力等等问题,一是分派任务时没有给定标准,没有让每名职工都明确标准;二是执行标准时偷工减料;三是考核力度不够,导致作业人员不够重视。因此要求广大职工把“做有标准的人,干有标准的事”这一理念牢记心中、用在手中,但凡作业,无论大小事,都要做到“三个必须”:必须制定标准,必须明确并执行标准,必须以标准考核。这个标准包括质量要求、工作量、完成时间等等,这样才能让职工在作业时知道要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在什么时间内完成,统一目标要求,才能高质量地完成作业任务。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牢固树立“认识有多高,工作标准就有多高”的思想观念,努力做好每一件事。

2.消灭“临时”现象,打造本安型环境提起“临时”二字,人们会习惯性地想:临时工程不用太过讲究,随便弄弄、凑合凑合了事。这种思想在井下作业过程中也处处存在,正是由于这种思想,导致在施工中将迎头临时材料、工具随意丢放,许多本应采取的安全保护措施也打了折扣,或者干脆省略过去,形成所谓的“临时”现象,给安全生产和本质安全型环境的创建带来了及其恶劣的影响。针对此现象,矿掘进系统管理人员首先提出,要求对如何消灭“临时”现象专门研究,采取相关措施。一方面从消灭人的“临时”思想入手,着重对职工进行思想教育,要求对待每一件事情、每一道工序都必须制定标准,执行标准,逐步消灭过去因“临时”思想造成的散漫心态,从根源上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另一方面,从消灭物的“临时”状态入手,对井下使用的临时材料、工具进行规范、定点码放,例如为临时风水带专门加工了便捷、实用、美观的回形吊挂钩,为手镐、铲子、钎子等临时工具设置专用工具架等等措施,以确保施工中所用的工具和材料都能够随时上架、随时进行规范化的定置管理,消灭其“临时”的不安全状态,真正打造出本质安全型环境。

3.加强职工培训推行“一岗双责”、“一职多能”,完善多劳多得、业绩与待遇紧密联系的激励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挖掘员工潜能。深入推进区队自主培训,实施“理论授课、现场实操、换岗轮训”+“技术论坛”的“3+1”班队自主培训模式,鼓励员工一专多能、一岗多证,全面打造“精一、会二、通三”的复合型员工队伍。要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上级领导讲话及有关文件精神,并在对过去工作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及时调整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工作思路,结合现场实际制定新的质量标准化建设目标,做到自我加压行动快,进一步促进生产、保证安全、提高效益。

4.定精细标准企业把质量标准化工作与基层科区班子的工作业绩挂钩,作为考核基层班子工作业绩重要依据;把质量标准化月度考核结果作为各级管理干部积分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兑现考核。基层将班组当班工程按质量标准划分档次,给予不同的系数,质量标准对应系数计算即为当班应得工分,将质量标准作为考核班组工分的重要依据,通过积分考核和工分杠杆,激发了干部的工作热情,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区队、班组、员工的质量标准意识。

二、强化过程控制

1.依托“九条线”管理法,强化现场质量管理工程质量管理是掘进生产管理中的重中之重,相关质量标准内容包含很多,具体细节、数据也很多,规律性不强,职工学习、掌握起来也有难度。对此,我们结合掘进生产实际,将质量标准提炼、简化,提出“九条线”管理法。以巷道中(腰)线、轨道、风水管路、风筒、电缆吊挂、塘材、撑木拉杆、皮带机刮板机、材料堆放为主要内容,严格实行线化管理,与现有的质量标准化管理办法互为补充。希望通过简洁、明了的标准、要求,让职工更易学习、接受,自觉融入生产习惯,提升质量标准意识。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巷道一条线、轨道一条线、风(水)管路一条线、风筒吊挂一条线、电缆吊挂一条线、塘材一条线、撑木(拉杆)一条线、皮带机(刮板机)一条线、材料堆放一条线。

2.创建“无尘化”工作面,打造清洁生产环境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宗旨,大力开展“无尘化”掘进工作面创建活动。一方面加强职工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对职业健康、防灭尘工作的认识;另一方面从掘进施工工艺的各个环节入手,集思广益,围绕掘进施工过程中产生粉尘的主要环节,积极开展创新,改进完善并探索新增多项设施,形成一整套的掘进工作面防尘、降尘体系。例如在源头治理上坚持煤层注水,在爆破环节中坚持湿式打眼、爆破喷雾、爆破前后洒水,在运输环节上采取耙装喷雾、转载点喷雾、刮板机封闭防尘罩等,并创新研制了风水混合式旋转喷雾、双向控制喷雾等高效的防尘设施,形成“降、隔、监、防”四位一体的综合防尘体系,真正实现了清洁生产,创建了“无尘化”工作面。

3.着力规范职工现场安全行为利用各种渠道方法,学习贯彻岗位双述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提高职工应知应会和安全避险能力。执行开工前“四人联岗”安全确认制度,明确安全确认方法和内容要求。严格执行开工前带班队长、安全网员、安监员和瓦检员危险源辨识,明确“四人”在风险预控中承担的责任,坚决做到不安全不开工。实施操作岗位风险预控管理,主动控制危险发生,保证安全生产。

4.重创新落实,提升质量标准化精品工程建设科技保障水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不断研究探索、把新技术、新工艺融入安全生产全过程,纳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中,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安全系数,把质量和安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百善煤矿分别从提高效率、保证安全、节能降耗、提高煤质等多方面入手,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成果冠名、合理化建议、五小科技、CIA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广大干群积极参与,形成诸多创新成果。

5.塑亲情文化亲情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心实意地运用亲情感化员工,会使反习惯性违章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百善矿在亲情感化方面将温馨全家福挂在掘进工作面休息硐室,上面写着家人的嘱安小语。组织矿嫂走千米巷道,体验亲人艰辛,让员工在百米井下见到亲人,明白安全为了谁。让矿嫂体会到长吹枕边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安排女工协安员高温季节“送清凉”,节日送祝福,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使安全生产意识潜移默化地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唤起从心底抵触反习惯性违章的心声。

6.“硐室文化”彰显人性化管理思想在井下工作面布置供职工休息、用餐、学习等多用途“休息硐室”,从便利职工考虑,专门配备了长条凳、热水热饭机、洗手池、衣服架等便利设施,创办了“培训园地”、配备“亲情寄语”牌板,并张贴区、班队工作理念、格言警句等,职工在休息、用餐之余还可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学习,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硐室文化,实用之余,更彰显出人性化的管理理念。

7.“亲情文化”营造和谐区队氛围该矿积极为职工营造亲情管理氛围,在井下作业环境张贴了精心制作的亲情嘱托标语和安全漫画,并征集职工的家庭合影,以及妻儿亲笔题写的安全寄语,特别加工制作了亲情文化牌板,置放在井下休息硐室中,职工在休息之余可从温馨的家庭合影以及妻儿的亲情嘱托中感受浓浓的亲情氛围,时刻提醒自己牢记安全。亲人的一句句肺腑之言、父母的一声声谆谆叮嘱、妻子温存的眼神、孩子稚气的话语,更能让职工们感觉到对家庭的一份责任、对企业、社会的一份责任,促使职工对亲人感情倍加珍惜,不断增强遵章守纪、自我保护的责任感,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

三、结语

第3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国际评估;专业建设;影响

中图分类号:TU;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3002905工程管理是特定产业环境中对特定建设工程实施的技术性集成化管理活动过程,自人类开始进行工程建设起,就产生了对工程管理的需求和实际应用。现代体系化的工程管理专业教育始于工业革命时期,而独立的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则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1]。中国的工程管理专业最早起源于土木工程学科专业,1978年以后,随着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迅速增加,大量高校开始独立设置工程管理相关专业。据统计,2007年设置工程管理专业的国内高校有311所,2011年366所,2014年达到440所,招生人数年均增长12%。招生规模为高校土建类本科专业中的第二位[2]。

随着建筑业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开展,中国工程建设市场的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对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化工程管理专业能力的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强。因此,如何和国际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接轨,使毕业生在国际化的职业竞争与发展中具备优势与潜力,逐渐成为高校工程管理本科人才培养面临的重要课题。

为了保障工程管理专业教育质量,英美等国家均实行了专业评估制度,通过行业协会评估的学校,毕业生才能得到社会和行业承认,在求职、就业和今后的职业发展、继续教育培训中,都具有较大优势[3]。国外经验表明,专业评估和认证能推动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使其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两者相辅相成。为保障中国工程管理专业教育质量,使毕业生符合相关职业资格考试的教育标准要求,并与国际教育标准相协调,中国于1999年设立了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NBCMA),对国内高校工程管理专业进行五年一次的评估。截止到2015年6月,全国共37所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顺利通过评估。

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CIOB)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专业学会之一,其会员资格在国际建筑行业中得到广泛认可,美国工程管理教育委员会(ACCE)是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CHEA)认可的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评估与认证机构。为更好地与国际工程管理教育接轨和学历互认,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NBCMA)分别于2002年和2006年起与CIOB和ACCE签订五年一期的工程管理专业学士学位评估互认协议,对于双方直接评估通过的工程管理专业学位互相认可,确认对其毕业生申请中英美相应专业执业资格或会员时,享有对等的专业教育地位。

重庆大学是全国第三所设立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学校,具有30余年的历史,在业内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自1999年以来,4次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工程管理专业教育评估。 2007年通过了代表工料测量、评估等领域最高资质的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RICS)的教育评估,至此先后获得三家国际知名行业协会的评估认可。多年来,学校工程管理专业在通过国际评估基础上,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国际行业协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标准,不断调整、修订培养方案,与国际接轨,力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工程管理人才。文章通过对比分析学校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前后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变化,探讨国际评估对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带来的影响。

一、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各国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中国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基于建设部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的《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所制定的。表1列出了中英美三国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对比发现,英美两国的工程管理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其受到全面均衡教育,培养其专业意识及自我学习和完善的能力,而不是单纯强调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同时,也更重视学校教育与今后获取职业资格的衔接,强调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专业协会对行业准入的基本资质要求,为今后成为工程项目管理者奠定基础。

1999年学校首次接受评估时,CIOB曾经选派两位英国教授担任观察员全程参与。随着与CIOB和RICS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学校根据其人才培养标准和教育评估准则,多次对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以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对比发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逐年细化,从最初的单纯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从事的工作领域的描述,逐渐开始强调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进一步细化了知识背景及知识结构的系统性与开放性。同时结合当前工程建设领域出现的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等新趋势对培养目标进行补充调整。例如:2014级的培养方案中,在详细的培养目标后,还单独成文列出对毕业生应具备的各项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要求,共计26条,作为培养规格对培养目标进行清楚的解释和说明。

培养目标的变化过程清晰地反映出国内高校在人才培养上逐渐重视与引用参照国际行业协会对行业专业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准则及培养要求。例如2004年开始,将学生全面获得工程师训练列入培养目标,这一点与CIOB的培养项目经理和ACCE的服务行业及社会等目标相呼应,也开始强调与校外继续教育有机结合、保障学生职业生涯的顺利接轨。2014年的培养目标别强调了对专业道德、职业道德、职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这一条是针对当前建筑业中出现的一些从业人员道德责任感缺失对行业社会造成损害和不良影响的问题,参照CIOB、RICS的会员《行为规则》和《职业道德》等拟订的。同时,也清楚反映出建筑工程行业国际化和多元化趋势对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在最新的培养方案中就独立提出了“具备国际视野和宽广的工程视野”这一要求。

在国际行业协会评估的影响下,学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逐渐细化,更加鲜明,更具有行业特色,更符合行业发展趋势。

二、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变化

中国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都是根据中国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指导性方案进行设计的,专业课程结构体系通常由基础课程、平台课程和方向课程3个模块组成,其中平台课程由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4个门类组成,帮助学生获取广泛丰富的知识面。技术是工程管理人员了解管理对象、 生产工艺、 技术流程的途径,因此在传统的国内高校工程管理主干专业课程设置中,工程技术类课程比例较高,一般在50%以上[4]。

CIOB认为建筑管理是一个高要求的职业,行业与教育应充分互动,行业定位是建筑教育的标准,建筑教育的核心标准是为了确保其相关性和适用性以满足不断发展的行业需求。受到CIOB等协会对行业人才培养标准的影响,学校多次对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平台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如表3所示。在首次通过评估时,技术类课程占据绝对优势(53.1%),管理类课程虽然位居第二(35.5%),但是两者相差247学时。随着第二、第三轮复评,特别是2007年通过RICS评估之后,技术类课程所占比重逐年下降,管理类课程开设数量和学时逐渐增加,到2014级达到46%,在平台课程中占比最高。

为了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学校在人才培养中一直重视工程管理实践性教学,集中实践环节一直以来在整个课程设置中都占据着较大的比重(22%左右)。根据国际行业协会对教育的定位与标准,加强与企业的密切合作,让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践训练,并且聘请长期从事工程管理的专家担任课程客座讲师,通过案例使其加深对工程实践的了解。为帮助学生掌握和熟悉现代工程技术,学校还建设了城市发展与建筑技术集成实验中心和建筑信息模型(BIM)研究中心等教学实践基地,长期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士开设工程实践讲座。

三、国际评估对工程管理专业发展的影响

在建设行业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知名行业协会的人才培养目标、会员标准和能力素质要求一直在影响着中国工程管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对学校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前后的各级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国际评估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行业导向和关注职业发展等方面影响着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与建设。引导国内高校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需求对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逐渐重视关注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据此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在建设行业的全球化发展的大环境下,随着“一带一路”的全面落实铺开,建设行业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和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对中国的工程管理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推行与国际工程管理教育接轨的培养方案,才能适应国际市场经济下的人才需求。因此通过国际评估,了解国际行业协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考核标准和要求,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实践能力,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工程管理人才,是未来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王雪青,杨秋波,高若云. 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3):140-143.

[2]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Z].2014年9月.

[3]刘贵文,彭瑶,吴博. 中英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比较研究[J]. 中国大学教育,2006(12):49-51.

[4]王雪青,杨秋波. 中美英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比较及其启示[J]. 中国大学教学,2010(6):36-39.

第4篇

环境适应性是在有效的环境存储寿命周期内进行设计、运输、存储和整合,在预定期限内进行预应力作用,完善全套的应用功能,防止造成不可逆的损失。环境适应性是通过实验和管理,确定其本省的定量指标,确定环境适应设备产品,在寿命周期内进行预定功能分析。产品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包括产品可以承受的环境参数变化,充分认识装备设计、研制、材料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改善有效改善环境的质量方法,提高环境适应能力。

二、环境工程管理中的问题

1.科学技术应用系统不合理。

缺少环境工程的科学管理,没有全面的观测,造成整体环境目标因素指标无法有效的制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环境指标规范不严格,环境工程相关管理机构、资金、职责、方法、检查手段都不能有效的配合实际施工保护过程,无法实现环境科学保护管理发展。

2.环保管理技术人员不足。

环境工程因为没有政府的充分认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环境保护问题上没有科学的认识,各大院校没有对环境工程设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因此在后续人才培养上会出现断档的问题。对于在岗的职员没有良好地技术提升机会,无法及时更新环境工程管理方案,提高有效的专业化科学管理。

3.环保管理意识闭塞,造成环保资源浪费。

因环境工程管理缺乏一定的消息同步性,造成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实验室、网站无法实时同步,环境工程没有得到有效的意识,直接造成环境工程的危机问题。环境保护工程的专业化管理较多,而规范性的系统管理不合理,实际的环保管理模式不符合实际操作,无法实现有效的环保效果。

三、加强环保工程的管理

1.加强环保意识、确保资金储备。

加深主动环保管理意识,逐步认识我国社会发展条件下,可以实现的环境工程保护细则。加强环境保护观念的有效更新,以小见大,确保环境工程方法的有效落实。大力提高资金投资管理力度,确定环保工程服务于人民,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

2.与环境治理需求相互结合。

充分分析现行的环境管理体系,提高环境保护规范标准,在合理的规范标准下,提升城市规范标准,确保城市企业发展的有效治理标准,实现定期考核体系标准管理,以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办法,实现综合环境的快速保护。

3.建立环境工程法律法规。

根据环境工程的管理条例,对环境工程管理进行试验分析,确定有效的环境考核管理办法,实地考核,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认识当地的环境文化水平,逐步提升环境工程的可操作应用效果。逐步提升环境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结合环境工程保护标准,制定有效的检查考核评审标准。在环境工程保护执行过程中,记录相关不力影响决策文件,以方便后期环境工程管理部门的分析和管理。

4.加强环境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

根据我国的国情,分析提高各专业学科与环境工程管理之间的关系,有针对的对环境工程管理人才进行培养,逐步加深专业技术培养发展能力,从而有效的提升人才技术水平,从而适应现有的社会市场需求和发展。组织开展环境工程培训管理,重视环境保护管理人才的有效引导,实现规范化和正规化的综合人才管理,逐步提升环境工程管理人才的工作能力和基本素质水平。

四、完善环境工程管理体系的有效措施

1.扩展环境保护体系。

在现有的环境工程保护管理制度下,逐步提升环境保护体系内容,以合理有效的制度提升环境保护制度标准,征求民众的心声,对不完善的制度标准进行修正和管理,废除各类陈旧环保功能管理制度,提升环境工程管理体系的有效结合。严格控制高污染源项目的处理,及时清理污染物,严格进行监督管理。加深政府监督管理体系的执行力度,对各个部门、各个行业之间进行组织环保工程活动,宣传有效地政府监管环保工程的开展,依据法律法规标准,按照政策要求,实现综合的环境工程的有效治理。

2.改造环保工程管理体系。

采用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对环境工程管理体系中的运行步骤进行分析,通过政府直接下属部门组织开展环境直接保护,通过部门传达环保任务,对各个下属企业进行监管,实现间接的政府统筹管理。环境工程管理中运行和实施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步骤。只有通过快速、高效的品质运转,环境工程管理才可能得到有效的秩序规范,有序的秩序可以实现整体管理的有序效果。组建良好的环境工程管理机构,采油有效地技术措施,对各个环境工程管理环境进行规范管理,制定合理的制度标准,确保整体制度的完整,从而逐步提升环境工程的技术水平,提高环境工程人员的有效技术规范,确保环境工程管理的有效性。

五、结语

第5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问题对策

1 工程管理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设项目逐年增多,而工程管理又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过程,在这个复杂的管理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我国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的发展,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 工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下面仅就工程管理中出现最多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

2.1 对工程的风险评估和可行性调研不到位

工程是否合理可行,存在着哪些风险,在工程实施之前一定要进行全面调研,并形成报告。许多工程因为实施前的调研不够,可性性分析不深入,许多不利的或是隐含的问题没有被发现,对工程启动后的各种风险因素认识不足,对工程所存在的风险评估不到位,导致盲目上马后工程进行不下去,最后不了了之。小到以万计的烂尾楼,大到以亿计的烂尾工程,给个人、工程单位,乃至给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2.2 对工程质量成本控制不到位

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的质量专家便提出了质量成本的概念。简单地说,质量成本就是指为了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没有达到质量标准、不能满足用户和消费者需要而产生的一切损失。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等。

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很多管理者对原材料涨价、人工费增加导致工程成本提高认识很清楚,并且对这两项成本的管理也比较到位。但对质量成本的研究却很不够,重视程度也不高。许多工程管理者都认为,质量与成本是对立的关系,认为要想质量提高,成本就会提高,所以不愿意在质量上下功夫。许多工程单位,因为不肯在成本上多付出,受利益驱使,导致工程质量不如人意,严重的甚至酿成重大事故,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坏。

2.3工程管理人员水平有限

到目前为止,我国对工程管理的研究还很不够,这一方面与我们起步比较晚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们的管理水平非常有限有关。

钱[文献1]研究结论:无论是行业还是单位,具有组织大型工程管理经验,能按国际通行项目管理模式、程序、方法和标准进行管理,熟悉工程项目管理软件,能进行进度、质量、成本、材料、风险五大控制的复合型高级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十分匮乏,具备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专业资质(IPMP) 的专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现有项目经理队伍也大多为凭多年施工经验积累而成长起来的一代。所有这些致使我国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相对比较低下,管理水平也比较落后,造成项目运作的无序和混乱,远远不能适应我国项目管理发展的需要。

2.4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有待健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经济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在各方面都较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工程管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目前出台的法律、法规还是无法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步伐,无法适应工程管理的需要。尤其是行业标准类的,富有指导性的法规没有出台,也没有与国际接轨相匹配的相关标准和合同文本,这一切,使得我们的工程管理不够规范。

3 工程管理的应对策略

3.1加强工程的风险评估和可行性调研工作

针对工程管理中,对工程的风险评估和可行性调研不到位的问题,应用的策略便是要加强工程管理工作,从工程上马前的可行性调研报告和风险评估开始。要深入调查研究,多角度地进行全面剖析,自然条件风险、法律法规风险、政治社会风险、合同风险、财务风险、安全风险、技术风险等,都应该进行识别、评价、量化并找出应对策略。然后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最后确认工程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可行性调研,是工程上马前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可行性调研,能够确认该工程是否具备上马的条件,因此,可行性调研是确保决策正确,又能够避免或减少盲目使工程上马造成浪费或造成更大的不可预期的损失。

3.2控制好工程的质量成本

无论是哪一家企业,无论是哪一项工程,都是希望兼顾安全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因此可以说,并不是说工程质量越上乘就越好,因为,无论是工程质量无法达到标准的要求,还是工程的质量远远超出了预定的标准,都会因此造成质量成本跟着也大量增加,因此,只有想办法将质量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才能使质量成本控制得恰到好处,才能有可能接近质量成本管理的终有目标,即使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的综合考评接近最低值。工程上马前要做好风险评估和可行性分析,上马后就要搞好质量成本控制,要树立质量就是效益的管理理念。在进行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要兼顾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既要保证按期完成工程项目内容,不发生安全事故,控制好工程的各项成本,又要保护质量过关,不造成质量过剩。

3.3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

针对上文提到的工程管理人员水平非常有限这一问题,应该采取下面的应对策略。

我们知道,工程项目管理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广泛,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也是比较强,此项工作,不是仅凭掌握某一门功课,某一项技术就能胜任的。再加上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工作和该行业的实践起步都落后于世界上那些发达国家,所以工程管理的人员的水平普遍比较低,目前亟待得到迅速提升,以适应工程管理工作的需要。培养和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的素质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标准起步。为了与国际对接,要按照国际的标准来培养管理人员。并且要分层次进行培训,根据个人的需要,根据市场的需要,根据工程管理的需要,设立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培训体系,培养出一批适应各个不同工程需要,不同岗位的管理人员。

第二,在加强管理人员整体队伍培养的同时,必须完善工程项目管理的相关考核、认证体系。以确保工程管理人员真正有能力来承担工程管理工作。

第三,由于我们国家起步晚,管理人才稀少,所以应该多聘请发达国家的那些具有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对工程管理有研究的专家或者是学者前来讲学,或进行学术交流,以此提升工程管理人员的水平,进而推动先进经验的推广,最终达到提高我国工程管理水平的目的。

第四,高等院校是培养后续人才的最佳阵地,因此我国应该在高校设立相关专业,培养出我们本土的,对工程项目管理知识有掌握、有研究的学士、硕士和博士,为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水平,赶超世界先进培养坚实的后续力量。

3.4建立健全与工程管理有关的法律和法规

我国的工程管理目前还比较混乱的状态,因此,要规范工程管理,必须建立和健全与工程管理有关的法律和法规。为了能更好的与国际接轨,一些约定俗成的工程项目管理方法一定要加以规范,要按国际上的惯例和标准进行全面修订,以此来为工程管理保驾护航,提高工程管理的水平。

4结语

总之,我国工程管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相差甚远,有待于有识之士多多参与此方面的研究和推广,为我国的工程管理水平早日赶超世界先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更希望目前从事工程管理的人员,或是将来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要多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钱.浅析当前工程管理现状及改进建议.城市建设.下旬刊.2010年第4期.

第6篇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工程管理;工程质量

一、工程管理在房地产项目开发中的重要性

房地产开发作为中国近十几年来高速发展的行业,其内在包罗了金融学、经济学、建筑学、美学、艺术学、管理学、营销学、关系学等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使得其成为极具特殊性的新兴行业,成为资本运作的天堂。

一个优秀的房地产公司一定是具有业内极佳的声誉,而好的声誉则是由良好的工程管理所保证。作为贯穿于房产开发的最主要的执行系统,工程管理贯穿于房产项目的整个过程,是房地产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决定项目好坏的决定性环节。

在项目运行中,管理工作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工期、成本等。优异的工程管理水平和管理方法能够不断促进工程项目的持续良好的运营,提高房产开发的投资收益,同时也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即业主的各项需求,使得企业能够获得良好的口碑;而混乱的工程管理则会使得项目管理混乱、工程延期、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甚至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二、我国房地产行业工程管理现状

随着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多样化,房地产开发的各个项目部分逐渐独立,工程管理的难度也不短加大,整个工程管理的指挥控制重心也逐渐转移到房地产公司。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侧重点、方法等随着管理行为主体的不同也不断发生着不同层次的变化。

目前,由于我国房地产行业起步较晚,房地产开发企业这一工程管理主体至今尚未完全建立起规范的管理模式,市场上房地产企业的工程管理模式五花八门,没有相对规范的操作模式。但是随着项目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以及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工程管理也在进一步的规范,并且向国际化靠拢。

三、房地产开发工程管理易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

任何项目的完成都需要一个极长的前期酝酿和准备过程,而前期准备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工程起步的顺利与否。大多数开发企业对于开发地段的关注常常局限于地段的位置、周边商业潜力与配套设施等,往往对于前期的资料特别是技术资料准备不充分,导致项目匆匆上马后因出现意想不到的技术性事故。包括地形勘察不准确、对周边配套设施管理规定不清楚等问题。

(二)对于产品质量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

工程管理中对于工程质量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成品的优劣。

对于某个项目来说,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重视的是按图施工、符合国家或地方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而房地产开发企业则重视的是项目成品是否能够真正的符合业主的要求。质量管理最大的问题是中小开发商往往不太会提出自己对于质量的管理标准,而是要求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按照国家公布的各种标准、规范来管理工程,往往导致最终的项目成品在完工后与开发商对于工程质量的要求不符等情况。

(三)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安全问题始终是工程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工程管理中对于施工安全及人员安全始终是必须强调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项目过程中却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安全

隐患。

由于施工单位和房地产开发单位往往是分离的不同公司主体,使得二者时常出现脱节式的管理状态,使得部分施工现场无法完全的落实安全施工的各项标准,同时,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对于工程安全监管不够严谨和重视,未能真正认识到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同时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不够完善,生产人员的各项权利无法得到良好的保障,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则容易发生建筑单位与员工间的巨大摩擦。

四、相关的建议和策略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好的开始时成功的一半,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充分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建立和完善工程管理办法和各项标准,明确项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奖惩分明;工程管理部门要熟悉施工图纸、相关的技术指标和操作规范;熟悉施工设计和技术措施,;对项目地点进行详细的勘察,了解周边配套的环境,整合周边资源以利于必要时提供一定的帮助;参与程度要广,各个部门要提前沟通,相互协调;提前做好工程变更准备,制定相应的备选方案。

(二)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工程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施工企业、监理公司、开发项目部门的通力合作。良好的合作关系和相互间的信任、理解能够使工程更好的完成并达到意想中的质量标准。

选择信誉好并且合作广泛的业内优秀施工企业,详细的了解施工企业资质、技术力量、相关业绩、企业人才是否充分等,加大对于合作伙伴的筛选力度;选择高效且负责人的资深监理公司,对建设工程的相关法律、管理程序等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并且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采取严密的监理制度,进行全方位的跟进和监督管理,促使工程的各项要求符合相关的指标,满足开发商和业主的需求;选择高绩效的项目工程管理团队,明确工程管理团队的职责和人员配置,协调好工程建设过程中各方面的关系。

(三)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做好工程安全施工,强化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安全意识,从预防做起,掌握基本的安全防范技能。定期对相关负责人进行安全思想强化教育,特别是明确三级安全教育的实行。

建立良好的安全施工预警机制,提前对工程各个不同阶段易出现的安全风险做出评估,对相关项目部门下达安全防护和重点管理办法,分层次、分岗位的建立动态安全防护网络。

第7篇

【关键词】管理;对策;水利工程

随着我国的发展,水利工程管理业也逐渐变得更加重要,国家也大力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控制工程的工期、质量、造价,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做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针对不同的工程提出不同的改革方针,水利工程已显示出了很高的优越性[1]。在当前社会,新农村建设也很重要,对水利工程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推动新农村建设更好的发展,管理好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是关键。我国水利发展迅速,成绩日益显著,管理好大型水利工程企业也十分重要。这些工程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对社会的环境和经济产生了巨大效益。所以国家有关部门对水利工程管理做了更高要求。

1. 当前形势下我国水利工程的现状及解决方针

水利工程管理中由于管理单位机制不活、管理体制不顺。目前很多水利工程为综合利用工程。有经营开发功能,又有公益,经营性资产和公益性资产混合在一起,无条理性。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管理关系不顺,权利不明确,内部也缺少约束机制和激励,致使大多数管理单位亏损经营。明确权利和责任,正确把握原则,规范水利工程管理,充分发挥单位的创作性和积极性,建立经营规范、科学管理的水利管理单位的运行机制,遵循市场经济要求、保证社会效益,建立市场化、社会化和专业化的水利工程管理体系,按权限维护工程安全[2]。建立规范端正的资金管理、监制、投入和使用机制。另外水利工程管理和维修经费不到位,严重影响正常运行,在工程建设中,有些小型的水利工程缺乏维修,老化严重,还有的工程没有管理人员,个别工程没有建完就遭到破坏,管理机制不健全,执法不严,使工程效益锐减。工程的配套不全,严重影响发挥工程效益,近年来,只重视建设枢纽工程,配套工程被忽略,导致受益面积较小,影响灌溉面积的正常发挥。因此,认真管理水利工程责任十分严峻,这就要求各管理单位建立全面的管理机构,另外加强财务监督管理工作,他们有自己的自,独立管理,同时还要上级部门定期进行审核,违反纪律造成亏损的管理负责人作出处置。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实现很好的良性循环。

2. 水利工程造价管理

增强管理意识,对各个阶段加强管理。

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包括整个项目的全过程,各个工程之间密切相连,主要包括设计阶段、投资决策阶段、施工以及竣工阶段,为了有效的控制各个阶段,保证工程项目实行总体目标,在进行造价的管理和控制时,我们把各工程阶段合理的联系起来,进行综合研究,建立全面的管理思路和体系,建设工程造价中加强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3]。在投资决策、设计、建设等项目阶段,把工程造价控制在批准使用的范围之内,出现偏差随时更正,力求在每个建设项目中正确合理使用物力、才力、人力,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投资效益。另外创造节省资金的条件,把握好材料认证关,注重合同的正确管理。在工程造价中,材料的费用所占比例较高已达60%以上,因此做好材料价格管理也是很重要的。

3. 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为了全面的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保证水利工程能高效安全的运行,明确制定工程管理目标。其中具体做法包括:明确目标,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分步实施,落实责任,统筹安排;严格标准,抓住机遇。水利工程管理是一项疑点多、要求严、任务重、标准高系统长久的工作。这既是提高管理的平台,也是度量管理水平的标尺,因此都要把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4]。 加强考核学习,把争创一级水利管理单位作为目标,为创建一级管理单位奠定坚实的基础。创建工作更是一件系统的工作,它要求高标准、重任务、量大面广。因此既要找到自己的基础和优势,又要注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按照国家要求,从安全管理、经济管理、组织管理、运行管理等方面落实落实有关职责,明确时间和责任人,根据考核标准,仔细认真的进行完善和自检,为了扎实的做好申报工作,成立督查、内业、外业三个小组,各小组认真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力求完善管理。多年来的建设管理,我们加强软件要求,注重硬件建设,从收集原始资料到新资料的归档,从精神文明到安全管理,开展落实全方位工作,让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由于《考核办法》的出台对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有了很高的依据,工程效益充分得到发挥,,工程安全得到保障,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要靠近的方向,大量运用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加强管理,让全体员工理解对该办法的实施作用,而这种规范化的管理需要科学化来提高,制度化来保证,因此,坚持这种管理,是管理单位提高管理水平的必经之路。

强化对水利工程管理的认识。水利工程是我国农业的命脉,是社会发展和公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5],因此认真管好和抓好水利工程建设是水利工程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对于水利工程建设来说,建设是根本,管理是关键,要保证优质水利工程,做好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是重要依据。我们要采取措施解决解决水利工程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了强化对水利工程管理的认识必须做到建设、管理两手抓。重视领导干部的思想,对管理人员增强专业培训,认真学习水利工程管理知识,让水利工程管理制度规范化、科学化,使水利工程事业得到迅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斌, Liu Bin. 浅析加强水利工程管理. 价值工程2010,29(30)

[2] 李洪华. 浅析水利工程管理的问题及建议. 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 2009(30)

[3] 伍贻芬, 孙飞, 吴新明, 曹莉莉, 楚轩, 黄健. 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对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的探讨. 江苏水利. 2011(9)

第8篇

水利工程;组织管理;施工项目

一、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现状

我国国家水利管理体制是以国务院授权水利部统一管理,国务院其他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协同管理。流域机构在流域内按照水利部的授权行使水资源管理职责。各省市下设水利厅局履行各自区域内水资源管理职责。由于水利工程的多样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内容也存在差异。但是其管理模式大同小异,机构设置繁杂全面,分工太细,职责交叉。

长期以来,我国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由于行政主体和业务主体的分离,经常出现对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权、防洪安全的执法权和管理权、水政渔政的执法权和管理权等工作的错位或缺位,以及在水利工程管理机构、水费计收体制、水利工程管理或养护、收益分配等方面的诸多矛盾。由于没有经费,长期以来,没有加入社会保障体系,单位和个人的后顾之忧非常严重。另外,大部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资产、财务管理薄弱,难以做到规范化管理。大多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创新能力差,没能依托行业和自身优势,大力开展多种经营。而水价、电价偏低,水费收取困难,未能实现良性循环。并且我国大多数的大中型水利工程修建的年代时间都已经过长,受当时技术、资金条件的限制,设计要求低、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不高。水利工程老化失修、跨塌水毁严重、水资源损失浪费惊人、存在重大的水利工程安全隐患。鉴于以上的这些问题,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必须要适应时代的需求,进行改革和创新设计。

二、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创新设计

1、事企分开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分类按照以下标准来进行:第一,承担防洪、排涝等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定性为事业单位,称为纯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第二,承担防洪、排涝等公益性任务,供水、水力发电等经营称为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其中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定性为企业。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定性为事业单位。第三,承担城市供水、水力发电等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定性为企业,称为经营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根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在批准的编制总额内合理定岗。

企业性质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构建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负责人由企业董事会或上级机构聘任,依法实行合同制度。在工资方面要推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以岗定薪,明确职责,合理拉开各类人员收入差距。事业性质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实行聘用制,按岗聘人,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度;要撤并不合理的管理机构,严格控制人员编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负责人通过竞争方式选任,实行优胜劣汰。在工资方面,执行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同时,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把职工收入与工作责任和绩效紧密结合起来。由财政全额拨款的纯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企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围绕与水利工程相关的项目进行,保证水利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的足额到位。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严格划分承担供水、发电及多种经营职能部门和对内部承担防洪、排涝等公益职能部门。将经营部门转制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下属企业,实行财务独立核算。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不得兴办与水利工程无关的多种经营项目。

2、人员分配企业性质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由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行筹集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和日常维修养护资金,财政不予补贴。纯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由同级财政负担。日常维修养护经费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中列支。工程更新改造费用由计划部门在非经营性资金中安排。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基本支出以及公益性部分的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等项支出,由同级财政负担。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经营性资产收益要纳入单位的经费预算。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要广开渠道,妥善安置分流人员。鼓励分流人员大力开展具有行业和自身优势的项目的多种经营。在清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现有经营性项目时要与分流人员的安置结合起来。利用水利工程保护区域内的水土资源进行经营的企业,要优先安排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分流人员。各类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参加所在地的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做好转制前后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的衔接工作。

第9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建筑工程、建议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1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1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是于二〇〇二年五月一日开始实行的,这是我国比较全面的一套法律法规,它将国外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和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并将其建筑工程管理机制进行了大力的推广,这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后来又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与建筑工程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和国外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相比,仍然存在着落后性和局限性的缺点。有相当一部分建筑企业没有实现科学规范的管理,因此相应的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就很难也无法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机制;管理机构不健全,各部门分工以及职责难以落实下去,更加无法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建筑工程管理工作。

1.2 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如今,建筑行业已经发展成为了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相应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也就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当前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的认识不到位,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许多建筑企业片面强调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不够重视建筑工程管理,因此就无法充分发挥建筑施工在地理、资源、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从而直接导致了建筑工程质量的不合格甚至是安全隐患的存在。

1.3 我国当前的建筑工程体制不够健全。

建筑工程体制的不够健全是制约着建筑工程管理水平高低的因素之一。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对于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人才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需求也逐渐增多,但是由于我国当前的建筑工程体制方面不够健全、不完善,建筑行业内部也没有形成专业性的建筑工程管理组织和机构,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素质高且专业性强的复合人才非常缺乏,人才培训以及技术引进工作相对滞后。这些不仅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同时也阻碍了我国建筑行业竞争力的提升,制约了我国建筑行业进一步的发展壮大。

2 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因素

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因素”简单地概括为: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安全管理

2.1 进度控制

进行进度控制的目的,是要按照承包合同规定的进度时间和节点要求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实现计划目标。在项目实施之前, 必须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进度计划,并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在编制进度计划时要组织相关专业人员一起参加,统筹谋划以编制各个阶段的进度计划。为了确保总工期目标,必须实行节点控制, 制订计划时一定要留下余地。实施时,要求施工企业制订详细的工期进度附图,采取各种手段保证项目及各个工程活动按计划开始实施。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记录各工序的开始及完成时间,在每周或定期工程例会上将各活动的完成程序与计划对比,确定各分项及整个项目的完成效率,提出调整进度的措施,并对下期工作作出安排。

2.2 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在项目成本的形成过程中,对生产经营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 把各项生产费用控制在计划成本范围之内。为此要制订科学的目标成本:(1)以市场为导向,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目标成本的制定要按社会可比的市场价格进行取价;(2)以效益为目的,要分析研究各种因素与项目成本的依存关系,对项目目标成本进行测算、分析和预见,控制好“质量成本”、“工期成本”和“管理成本”,对施工项目的成本、效益和经济指标做到统筹兼顾。(3)具体控制要素:确保质量标准的实现、避免返工,材料、人工的有效利用和综合管理,进度的调整、合理工期的安排,工程量的增加与设计变更,因客观原因导致工期延误的索赔,工程一切险和工伤保险的理赔等各种因素。

2.3 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1)明确工程质量目标。经理部要根据公司确定的质量目标, 制定相应的质量验收标准, 要使企业质量验收标准高于国家验收标准。

(2)严把材料质量关。采购和使用的材料都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 含环保标准) 和设计要求, 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通过招标、评判、筛选,建立合格的供应商名录,并进行监督管理,定期评价,通过合同等方式达到有效的控制。

(3)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 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 因此, 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

(4)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 一定要克服质量通病, 搞好细部处理。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筹, 要有创新和特色。

(5)抓好关键部位施工。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部位, 既是施工的难点, 又是检查的重点, 更应引起项目部的高度重视。在工程管理上,要在施工、材料和设备、运行管理的质量等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

2.4 安全管理

为确保员工安全,加强工程项目的安全与健康管理,降低和预防安全风险,保证各项建筑工程安全、顺利地完成,依照国家《安全生产法》以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和相关规定,应当制订安全与健康设计方案。方案设计内容,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与健康管理目标、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制度等,以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和为运营所做出的工作,能够满足设计所定下的功能要求,并全面地考虑及满足人为因素、安全性、可靠性、可适用性及可维护性。

3 针对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3.1 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关于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比较少,而且大多不够完善,执行力度也不够,因此,首先要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并且保证能够有效的实行。于此同时,新的建筑工程管理法律法规应该及时制定,将专业化的建筑工程管理技术推广开来,制定严格的考核和控制措施,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专业化水平,确保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顺利进行。

3.2 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

在信息化时代,管理手段以及管理思维现代化,已逐步走进了现代建筑企业,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严重影响着建筑企业管理总体水平的高低和企业效益的好坏,因此,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针对建筑行业的高危性特点,应当不断探索和建立一整套的安全风险管控模式,包括隐患消除机制、安全监控机制、应急处置机制、风险管理体系和信息平台。通过这套被动安全和主动安全相结合的安全风险管控模式,做到技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形成防、控一体,从而进一步提高建筑行业的安全意识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3.3 加强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使从事建筑工程管理的人员不仅能够胜任工程管理方面的工作,同时还能掌握管理方面以及法律、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但是,当前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复合型人才不是很多,需要着力培养同时掌握管理、法律、经济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与此同时,建筑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劳动力需求情况,合理地调配劳动力,将劳动力资源优势发挥到最大程度,以提高工作效率。

3.4 加强建筑工程成本的管理

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包含诸多方面,主要有材料成本、人工费用成本、机械使用成本以及管理成本等方面。其中,材料成本管理主要是通过控制工程材料的有效使用及合理价格来降低工程成本;人工费用成本管理主要是通过劳动力的合理配置使得有限的劳动力达到最高的劳动效率;机械成本管理主要是通过有序调配、维护保养等手段,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和寿命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这些成本管理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必须进行科学有效地控制,尽可能的降低建筑工程成本,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效果和经济效益。

4 结语

总而言之,本文提出了以建立健全建筑工程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加强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建筑工程成本的管理为主要手段的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意在对解决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言建策,促使我国建筑行业持续、稳定、高效、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涛,潘欣鹏.项目整体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第10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创新;目标管理

中图分类号:TU8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8-105-01

1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围绕水利工程和水-利设施现代化发展目标,水利行业积极推进水利工程现代化进程。所谓水利工程现代化就是指具有高标准的水利工程设施,拥有先进的调度控制手段,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管理模式和具备现代思想意识、现代技术水平的干部职工队伍。这几年来,各级水利主管部门采取了一定的积极措施,如:加大投入,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特别是采用了自动监控技术和信息化技术,进行水利工程除险加固或更新改造,提高了防洪标准,改善了工程面貌。在管理上,深化制度改革,进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分类定性、定员定岗,推进管养分离,落实管理与维修经费渠道,理顺水利管理体制,建立分配激励机制,提高单位管理效能;大力推进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工作,以点带面促进整个行业的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提高。然而,水利工程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深层次、多方位的变化过程,必须在创新管理方式与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从而实现“管理现代化”,从而进一步实现水利工程的现代化发展。

近二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也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因此,水利基础设施正面临新一轮建设。在此新形势下对水利工程现代化及管理创新进行分析思考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水利工程现代化建设与管理的内涵分析

水利工程及附属设施是水利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推进人类文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内容。现代化的基础是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必须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规章以及技术标准,最主要的是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工程考核办法及各类水利工程考核标准,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内部运行机制,规范开展各项基础性的技术管理工作具体如下:

2.1水利工程达到设计标准,安全、可靠、耐久、经济

这主要由工程建设决定,不管流域性、区域性,还是部管、省管、市县管工程,达到设计标准,具备一定的经济寿命,并保持良好的环境面貌,有一定的文化品位,是最基本的要求。至于采用何种最先进的控制技术和设备进行建设,与环境、投资等多种因素有关,与管理目标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有的新工程、新设备的安全、耐久性能未必比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好。这与转型时期人们一切为了经济效益的“浮躁”思想有关:一方面追求“现代化”,技术先进了,一方面追求经济效益,制造质量降低了。这需要慎重对待,尤其对于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切不可贪图技术先进,而给后期水利工程管理带来持续的“麻烦”。外表再漂亮,内部不安全、不耐久,这肯定不是管理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9.2各类工程设备具备良好的安全性能,运用时安全高效

这与管理水平密切相关,水利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对各类设施应规范进行的检查观测,维修养护,可以掌握并保持设备良好的安全性能,能够灵活自如的运用,再加上规范的运行管理、安全管理,可以保证工程发挥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各项功能,这是水利工程管理最重要的目标。

2.3坚持公平和效率原则

管理队伍思想稳定,人尽其职,个人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管理人员是水利工程现代化实现的基本保证,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传统的水利管理单位管理模式往往存在机构臃肿、人员冗余等问题,干事的、混事的相互影响,再加上缺乏必要的公平的分配、激励机制往往导致管理效率不高。管养分离后的水利管理单位多为事业单位,内部人员相对精干,管理效能相对较高,是符合历史进步的先进管理体制。

3 实现水利工程现代化目标管理的方法与途径分析思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实现水利工程现代化须先从创新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下手。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水利工程现代化目前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没有用一个固定的标准来衡量,笔者认为,可采取目标管理的办法,以单位为基础建立局部水利工程现代化目标体系,从而有分目标、分阶段、分步骤逐步推进,最终达到水利工程设施的某种意义上的“现代化”。具体管理创新要点思考如下:

3.1以目标管理为核心,创新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

3.1.1实施目标管理,力求发挥水利工程最大效益

从水利工程在国家和社会进步、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角度来说,水利工程现代化发展是国家和社会对于水利工程管理者的基本要求,而现代化只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技术手段,发展目标是不变的,而实现目标的现代化手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可能不断变化。因此,有必要建立发展目标,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进行目标管理。

3.1.2以人为本,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这就需要采取顺畅的“管养分离”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采用最少的、适应水利工程管理技术素质要求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管理人员,进行检测观测、运行管理、安全管理等工作,达到管理的目标。

3.1.3经济节约,力求社会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利用

建设现代化的水利工程设施需要高额投资、高额维护。如果以统一标准未要求,则可能带来盲目的达标升级,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当然,对于频繁运用的、安全责任重大的大中型流域性水利工程,建立自动控制、视频监视、信息管理系统,甚至采取在线诊断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很少运用的、安全责任相对较小的中小型区域性水利工程,则可以采取相对简单的控制技术,甚至无人值守。这可从国外发达国家的一些水利工程得到例证,他们采取的是相对简单的实用可靠的电子控制技术,甚至是原始的机械控制技术,同样达到管理的目标。

3.2围绕发展目标,落实管理任务

3.2.1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围绕发展目标,落实管理任务

明确水利工程现代化发展目标后,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将其落实到所管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发展任务中。通过统筹规划、组织领导、考核奖惩等措施,可整体推进地区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提高地方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水平。从经济、实用角度,可对新建的水利工程的现代化控制手段提出指导性意见,尽量使用性价比高的可靠实用的标准化技术。

使水利工程管理所需的维修、管理经费足额到位,为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创造基础条件。

3.2.2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围绕建设目标,推进现代化建设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建立务实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努力发挥其创造性。将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建设各项具体任务的目标要求落实到人,并进行目标管理考核与奖惩。要建立以应急预案为核心的安全组织管理体系,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用,充分发挥效益,提高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

4 对水利工程现代化实施目标管理的重要意义

4.1符合现代水利治水思路的要求

现代水利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安全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民生水利。这同样是从国家和社会对于水利行业的要求角度提出的,也就是水利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对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来讲,达到管理现代化发展目标,就能满足保障防洪安全、保护水资源、改善生态、服务民生的目的。因此,推行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目标管理,是贯彻落实新时期治水思路的基本要求。

4.2符合水利工程管理考核的要求

目前,水利行业正在推行的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工作,是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管理水平的重要的评价方法。该考核涉及水闸、水库、河道、泵站等水利工程,采用干分制,包括组织管理、安全管理、运行管理、组织管理四个方面,进行定量的评价,其中管理现代化部分占5%。应该说,得分920分以上、各类别得分率不低于85%的通过水利部考核的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代表全国水利工程管理最高水平,可以将其定性为实现了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或者至少可以认定其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水平较高。而建立水利工程现代化目标,与水利工程管理考核的目标管理思路保持一致,也是来源于对水利工程管理考核标准的深入理解和实践检验。由此,水利工程管理考核标准可认为是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评价标准之一,推行水利工程现代化目标管理,符合水利行业对于水利工程管理考核的要求。

4.3符合水利行业实际发展的要求

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众多,如果以较为超前的自动监控、信息管理等技术要求,作为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评价指标,则可能形成大家过分追求水利工程设施、监控手段、人员素质的现代化的现象。国家不可能投入“达标”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全国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必然会拖国家及地方现代化的后腿,这不利于行业的发展与进步。而建立水利工程现代化发展目标,回避技术手段现代化问题,并实行实事实求是的目标管理,则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将会把工作重点放在内部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上,既有利于保障水利工程效益的最大发挥,也有利于上级主管部门对其实行的水利工程现代化进行评估与考核。

5 结语

综上所述,实现水利工程及水利设施的现代化和现代化管理是我国水利建设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各级水利建设主管部门可切实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有目标、分阶段、分步骤逐步推进。实施目标管理,进行制度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的内涵,便于水利行业实际操作。但是实现水利工程及水利设施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水利主管部门和技术人员共同努力进行推动,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实现。

参考文献:

第11篇

1.1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理念落后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水利工程在管理运作过程中所采用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均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极大地影响了水利工程管理运作的有效性。现代的水利工程管理运作中未能和市场经济相关联,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不能以积极的姿态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水利工程亦不能够获得相关利润。这种充满限制性的管理模式使得水利工程管理部门之间不能够形成有效的竞争,各个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进行管理工作时呈现散漫自由的姿态,使得水利工程的管理不能够顺利进行。

1.2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目前在我国绝大数的水管企业中,所采用的管理模式和“事业单位”相似,对水管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影响。由于政府直接参与水利工程管理部门的工作,可能导致了政府把其原本需要承担的财政赤字转嫁到水利工程管理部门承担,对水利工程管理部门的发展造成影响。这种由政府参与的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对水利工程管理企业的资金获得以及发展资金的储备造成影响,不利于整个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进行。

1.3缺乏科学的水费核算机制

目前我国大多数水利管理机构的整体运营状况都是呈现亏损状态的,造成这种现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各个水管部门的水费核算机制不够科学,在对水费制定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不够全面,从而使水管部门入不敷出的现象频发。水费核算机制的不完善是导致水管部门营业利润得不到提升的主要原因,对水管部门职工参与水利工程管理运作的积极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强水费核算机制的改革,使水利工程管理部门能够尽快摆脱整体亏损的现象,为水利工程管理运作有效性的提升创造条件。

2水利工程管理运作改革措施

2.1强化责任,规范管理

要提升水利工程管理运作的效率,相关水利部门必须明确职责,为水利工程的管理以及养护创造条件。水利工程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对我国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从原则上来说,水利工程的管理应该由国务院的相关部门所负责。对于跨省水利工程,相关行政部门也应该积极地承担起自己的管理职责,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另外,各个水利工程管理部门要严格地执行政企分开的理念,使水利工程管理部门的职责得以明确,最大程度地确保水利工程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能有具体部门对其进行负责,提升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2.2积极推进管养分离

目前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性是水利工程管理运作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因此在对水利工程管理运作模式进行改革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管养分离措施的推进。在管养分离措施实施时,最需要保证的就是权责分配的合理性,只有把管理层和决策层的权责分开才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内部资金流通合理,从根源上缓解水管部门的损失状况。另外,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必须加强员工道德观的建设以及其综合能力的提升,加强水管部门的内部控制,使水管部门各个岗位能够随时处于被牵制的状态,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水利工程管理运作顺利进行。

2.3科学制定水价制度

水费收费标准制定不合理是导致水管部门盈利空间小的最主要因素,因此,相关部门必须保证水费收费制度的合理性。在制定水费标准时,相关部门要根据相关的用水性质合理地对水价中所含有的供水成本比例进行调整,尽可能地保证水利工程管理部门的管理与市场经济挂钩,为水利工程管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3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房地产;工程管理;管理体系;体系建立

中图分类号: F29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为加强以及推动房地产企业的工程管理标准化、体系化的建设,以及推进房地产工程项目建设技术不断发展,加快房产建设速度,合理使用建设项目资金,保证房产工程建筑质量,提高项目投资收益率,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的、系统有效的、加强管理知识累积以及相关资源共享机制,很多房地产企业把工程管理体系建设列为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来进行。

2房地产工程管理方法

1)工程计划管理体系

建设工程计划管理是房地产工程管理重要的部分之一。建筑工程计划管理体系往往是通过多个系列性的预先控制计划进行管理,使得参与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管理人员事先在自己的脑海中把建筑物盖起来,对建设工程项目做到心中有数,并可以将各个部门的工作有机地联接在一起,确保建筑工程企业的工作步调一致协调。

2)工程技术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体系是房地产企业工程管理的基础以及底线。如果建筑企业没有技术底盘作为支撑,建筑工程成本控制是很难得住换句话说成本控制就不会那么科学合理;如果没有技术体系底盘,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必然会产生很多随机变化的问题,设计图纸好、施工单位技术强,,不能确保房地产企业所开发的楼盘。

3)工程成本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体系是房地产企业经营最为的一个管理体系,它也是企业以及员工都关系关心的。这关系到个人的经济利益的问题,工程成本管理体系应该是通过建设项目科学定位、建筑工程成本合理测算、多种控制设计、建筑工程招标动态控制、现场签证控制等一系列的诸多环节进行控制。

4)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

工程质量是房地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收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工程质量的高低优劣直接关系企业的以及相应的。目前在社会上尤其是在房地产行业中,往往特别注重营销,制定花样翻新的各种营销理念,但是房地产行业中的企业间竞争最终还是产品的竞争,也是产品建筑技术与产品质量的营销。而建筑工程质量则是建筑产品质量的核心的、重要的、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在房地产交易市场中,对于建筑工程质量很多房产开发企业平时不重视、不关心的,认为施工单位相关的但是建筑工程项目一旦出现问题,面对建筑业主的维权,面对社会舆论的压力,受到牵连甚至受到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

5)工程风险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也是有很大风险的,工程风险管理体系是在做任何工作时都要对该项工作存在风险进行分析与预测,做出科学的管理保证体系,建筑工程管理也同样存在着风险,所以工程风险管理体系就是要对建筑工程风险进行识别、预警以及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降低或避免建筑工程项目的由风险造成的经济利益损失。

6)现场管理标准化

建筑工程中有严谨的计划管理、合理的工程技术底盘、科学的成本动态控制、完善的工程质量监控系统、万全的工程风险的防范措施,这使得现场管理变得简单现场应该做到现场管理标准化,这样就不仅仅可以降低对现场管理人员的相关要求,而且可以避免房地产建设工程管理对工程项目部较强的依赖性。

3房地产企业工程管理体系建立

体系建立基本原则:工程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行业的以及地方的有关工程建设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范,并密切结合房地产企业本身的一些优点.

2)体系实施步骤:应根据现代项目管理体系的基本思路,首先把管理框架体系分解为:项目计划、工程成本、工程技术、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工程风险等管理以及现场管理标准化、项目信息化及事后评估管理等几大重要组成部分;然后将体系建设分阶段逐步进行实施;在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建设实施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建设过程中的各项资源,使管理体系建设分阶段地、有步骤地进行实施与落实。

3)工程管理体系内容

(l)综合沟通协调管理在企业内部也是需要进行合理组织协调管理,建立工程项目管理机构人力资源配置工程、建筑设计、建筑成本、产品销售等都需要综合协调建立工程项目管理考核评估相关制度。与企业直接关系的外部组织做好合理协调管理:主要包括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组织关系处理与政府部门等的组织管理与企业工程项目交流管理等等。

项目计划管理编制计划管理工作流程制定里程碑性质的节点计划编制总体及专项实施详细计划。细致研究企业标准工期,应该进行分区域、建筑类别、结构形式、工艺形式、调整因素等来制定企业的标准建筑工期,形成企业项目管理参考数据库。

工程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实行工程管理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编制工程成本管理工作流程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的都要进行成本。成本控制管理实施的重要环节就是完成目标成本管理加强和完善工程成本数据库的建立并建立成本跟踪机制建立合格供应商管理体系实施合同保障体系工程进度预支付管理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工程竣工结算管理索赔管理保修金支付管理态成本控制管理。

(4)工程技术管理建筑工程项目应做到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企业必须建立与企业的内部技术标准

(5)工程质量管理企业质量标准的建立与实施,制定企业质量标准;制定工程建设交底制度。工程检查管理,通病防治休系,编制常见质量通病分析手册。工程维修管理,制定工程维修管理办法建立维修案例数据库,管理体系。

(6)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编制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作业制定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制度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制度制定事故分析报告制度编制现场安全文明检查明细表。

(7)工程风险管理主要是对工程建设风险的进行责任划分及采用措施进行风险控制;同时工程风险分析预测,使得工程风险降低到最低。

(8)现场管理标准化:工程建设实施策划时,需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监理实施细则内部要求;还需要编制工程管理策划书。编制项目前期准备、工程进度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安全文明管理、现场成本控制、工程验收等一系列的作业指引,来实现工程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管理

(9)

项目信息化及后评估管理信息化体系管理制度的构建项目后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完普。

通过以上大分解体系的构建.房地产企业便可搭建起工程管理体系的框架,在不断的项目实践中逐步建立起具有品牌特色的房地产工程管理体系。

4结语

房地产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建立是一个分阶段,有步骤的实行过程,在建立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企业的自身特点,分析行业相关管理问题以及外国一些优秀的管理体系,利用现代的管理理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体系,这样才可以在企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王鹏军.房地产企业工程管理体系的建立[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2): 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