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社交媒体的舆情形态

社交媒体的舆情形态

时间:2023-07-11 17:36: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交媒体的舆情形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社交媒体的舆情形态

第1篇

【关键词】想象互动 微博互动 关联

一、想象互动理论概述

想象互动是一种认知过程,期间经由想象这一过程个人通过预期的或即将到来的与他人的互动传播活动来间接的体验和感受自己。最早使用“想象互动”这一词的是Rosenblatt and Meyer(1986),他们将想象互动的原理应用到心理咨询场合。美国学者Honeycutt是想象互动理论研究的集大成者,早期他将想象互动理论与婚姻类型、政治、个性特征等进行关联。

米德、杜威、许茨等学者在符号学和现象学的研究成果为想象互动提供了理论基础。米德在“内化交谈形态”中认为,个体行动者通过回顾他们所参与活动的各种结果便能有意识地监测社会行为。同时米德认为,个体通过想象互动可以在行动之前就测试出一件已经发起的事件的各种结果。苏茨将杜威关于深思熟虑的主张描述为在行动之前的计划;行动者通过想象一个未来的形态来制定计划;在这种未来形态中,想象互动已然完成了。

想象互动有许多作用,如维持关系和处理冲突。我们对于人际传播相遇的预期,产生于通过意象再现而得到的想象互动,这里的想象既来自于父母、兄弟姐妹、同伴或者小说中的对话情形,也来自于电子媒介①。

想象互动有六种基本功能(1)保持关系,想象互动有助有维持关系,当一对情侣分隔两地,他们会采用想象互动来保持两人的恋爱关系并弥补对方没在身边的缺憾。(2)处理冲突,当冲突发生时,双方可能通过在脑海中预演解决问题的方法。(3)预演信息,在没有和他人进行交流前,互动者可能会将即将发生的信息场景在脑海中进行演练。(4)通过厘清思路受益自己和他人。(5)宣泄情感。(6)补偿真实互动的缺失。

二、微博概述

微博,是指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用来分享、传播,以及获取信息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客户端建立个人区域,通过140字以内的文字信息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主张。web2.0以来,微博成为现今重要的网络互动工具。

微博在现今社会发挥了许多重要作用,如在“抚州爆炸案”和“大连PX项目”中,微博是网络维权的平台;在“微博开房门”及“陕西表哥事件”中微博充当了反腐曝光利器;在“郭美美事件”、“小悦悦事件”,“甘肃校车事故”等案例中微博又充当了舆论监督和求助的新渠道。

三、想象互动与微博互动的关联

想象互动和微博互动的区别是载体不同,即一个是人的大脑,一个是微博平台。大脑是完成想象互动的场所,想象互动的场景可能发生,也可能与预期结果不同;而微博互动的发生则是必然的。

事实上所有的传播在本质上都是内在于人的,想象互动和微博互动都离不开人这个主体。在想象互动过程中,信息通过个体的大脑进行加工,并思考与他人的相遇。想象互动理论中涵盖了视觉意象和语言意象,办公室、书房、公交汽车站等地方都是视觉意象反映的场景,视觉意象传达的是感官刺激。而语言意象反映的则是自己和别人的对话,比如,当某位朋友告诉你她升职了之后,你便会想起你曾经跟她说过她会得到公司的重用的,而这些互动都是经由人的大脑来完成的。

虽然想象互动和微博互动发生的载体不同,但二者又有莫大的关联。上文指出想象互动有六大功能,其中之一是维持关系,人们通过想象和对其意义非凡的人进行交谈,当人们想念其不在身边的同事、朋友,亲人时,想象互动有助于维持关系。经研究,幸福指数高的关系离不开愉快的想象互动。而微博上亲朋好友互相关注,使得彼此能够了解对方的喜怒哀乐,方便大家彼此分享喜悦、分担忧愁从而做出适时的举动,回复微博和@对方也不失为一种维持关系的方法。

想象互动能够缓解压力和减少他人行为的不确定性。艾伦(Allen)和伯克斯(Berkos)的研究指出,当个体知道在实际互动中,某些行为和某些情感的表达不合时宜时,就把想象互动作为“释怀”的手段。生活中平民百姓居多,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每个人的心里似乎都有一个要迸发的小火山,微博恰逢其时的出现了。人们通过微博吐槽上班路途遥远、赞成或反对其他微博的思想见解。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可能这些问题又不为我们熟悉的人所了解,微博的广泛性和即时性便成了人们答疑解惑的平台。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不需要长篇大论,短短几十个字便可宣扬自己的主张又达到了宣泄情感和减压的目的。

想象互动的最后一个功能是补偿真实交流的缺失,这一功能同样可以迁移到微博互动。罗森布拉特和迈耶曾指出,个体可能会选择用想象互动来代替实际面对所爱的人,因为担心所爱的人可能会受到某种信息的伤害②。而麦卡恩(McCann)和霍尼克特发现,亚洲国家特别是日本更有可能用想象互动来代替现实交流,并且他们把想象互动作为一种表达反对意见的手段,这说明想象互动发生的频次和文化维度是相关的。

微博这一高度社会化的传播平台使得人人都成了新媒体的使用者和信息的者。在传统媒体中,名人总是遥远的,神秘的,与大众的生活和圈子相去甚远,给人距离感,而微博这一平台给了民众和名人直接对话的机会,微博使得名人脱去了神秘的外衣,他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和平时的生活状态都能在微博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

以微博女王姚晨为例,粉丝对姚晨微博的回复,可能她本人并不会去逐一浏览,但是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看微博能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③人类是群居动物,每个人都需要和他人进行沟通,通过微博可以发现共同的兴趣,从而使得人们增强与周围的交流机会,普通大众之所以会去关注名人就是为了弥补现实生活中不能随意跟明星接触的缺憾。回复者借由微博寻求名人的动态,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逃避,但更多的是一种宣泄,通过回复名人微博表达平和的或激进的价值观,在满足自身欲望的同时也确认了自身的人生价值。

结语

当下,社会公众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贫富差距分化严重,而人们的习惯思维却无法适应这种巨大的改变,因此“相对剥夺感”应运而生。④整个社会弥漫着普遍的焦虑感,人们尝试着各种方式缓解自身的这种焦虑感。

作为一个社会化媒体平台,微博上的个体既是信息的者,也是媒体的受众;在残酷的现实和激烈的竞争下,个体很轻易体会到挫败感;而作为草根阶层,能和名人隔空互动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安慰。因此,微博能够满足用户自我调整的需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设想自己与某个人在某个重要的场合会晤;不论这种互动发生与否,它也实实在在的在人们的脑海中运行了的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想象互动和微博互动一样也是社交的重要手段,想象互动可以是微博互动的前兆,微博互动亦可是想象互动的结果,二者千丝万缕的关系还有待于更多的学者对其钻尖仰高。

参考文献

①②莱斯利·A·巴克斯特、唐·O·布雷思威特 著、殷晓蓉、赵高辉、刘蒙之 译:《人际传播:多元视角之下》,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97、104

③薛璐,《受众对名人微博的评论》[J].《中国传媒科技》,2013(12)

④李彪:《舆情山雨欲来——网络热点事件传播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M].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