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基层医疗的重要性

基层医疗的重要性

时间:2023-07-11 17:36: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基层医疗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基层医疗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人才 基层医疗 机构 财政投入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011-02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部分,由于地理环境的分布特点决定了农村人口的居住相对比较分散,一些地区的交通又很不方便,对于居住在这样环境中的人民群众来讲,就医就成了一个难题,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这些基层医疗机构的存在,保证了人民群众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及时进行诊治,在医疗卫生、健康保健、卫生防疫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些城镇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站)也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有机组成,对于缓解大医疗机构人满为患的局面,方便群众就近看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大的医疗机构,由于设备完善、先进,聚集了一大批顶尖的医疗人才,所以诊治水平肯定要高出基层医疗机构,常常出现看病扎堆的现象,而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往往是基层卫生机构也能轻松应对的。经过近几年的医疗改革,基层医疗机构在不断发展进步,人民群众也越来越多地到最近的社区服务中心看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方便、快捷而且省下了不少的费用。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普及,一些基层医疗机构能够和大的医疗机构进行资源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成为大医疗机构的延伸,人民群众通过现代化设备可以进行挂号、预约,享受遥诊等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准确、及时、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二、基层医疗卫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难题

(一)从硬件方面来讲,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历史、自然环境、国家政策、资金投入等方面的诸多原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始终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一些地方乡村卫生室的医护条件相当简陋,医疗器械也只是简单的旧式设备,电脑的普及程度相当低,有的地方虽然配备了电脑等设备,但由于网络、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多数都成了摆设,在医护的过程中,根本发挥不了高科技的作用。在药品的配备方面,多数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种类都少得可怜,可谓是缺医少药,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就医的需要,这也是为什么人民群众都愿意不远千里到城市中大医疗机构就医的原因之一。这种基础设备的落后,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期发展中的一个巨大的障碍。

(二)从软件方面来讲,管理上落后

在医疗机构的发展中,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处于医疗体系的末端,所以到这一级别时无论从资金投入还是政策投入上来讲,以往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管理上的缺失,最终导致一些基层医疗单位管理混乱、松散,有的甚至谈不上管理。加上市场经济的作用,一些乡村卫生院(室)甚至转租、承包给个人,变成了以追求利润为主的商业体,远远失去了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功能,谁承包谁说了算,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已经脱离了公共卫生体系的管理和约束,这就造成了一些医护人员工作不积极,态度冷漠,对患者就医没有责任感,卫生服务的质量大打折扣,这样人民群众就更不愿意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形成一种恶性循环,长期下去,是很不利于基层医疗机构的整体发展的。

(三)从人才方面讲,高精尖人才缺乏

现在基层医疗机构都面临着医护人员短缺、人才结构失衡的难题。由于基础设施的落后,加上管理上的不足及待遇方面的不对等,使得基层医疗机构留不住人才,一些业务能力强、医学水平高的人才很少能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太久,俗语讲“河深水浅难养龙”就是这个道理。一些基层医疗单位,年轻人不愿意去,水平高的不愿留,只有一些水平一般,年纪较大的医护人员留在基层医疗机构。加上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地处偏僻地区,信息传递不及时,久而久之,这些医护人员的知识结构就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难以适应新时代对医护的要求。医护人才的结构失衡,高精尖人才的缺乏,使得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从长期的发展角度来讲,人始终是第一位的,没有人才这一关键要素,其他硬件条件再好,管理再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前景始终不会乐观。

三、基层医疗机构长期发展关键在于财政投入增加

(一)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基层医疗机构长期发展的资金供给

资金的充足保证是基层医疗机构各个方面发展的原动力,所以政府从政策方面要加以倾斜,由原来的侧重于城市中心的大的医疗机构转向倾向于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因为近些年的发展,大的医疗机构已经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了管理制,集合了大批的高精尖人才,其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已经牢固无疑。所以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倾斜,是对医疗卫生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加大财政投入才能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硬件、软件、人才、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整体水准,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通过资金的投入,可以改变基层医院“以药养医”的运行方式,实现对基层医院用药的加强监管,要严格药品采购,丰富药品种类,保证药品质量,降低药品价格,降低患者费用,减轻老百姓看病的负担。

财政投入增加能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工资提供保障,人才流失的现象有所遏制,正常的运转和基本生存不再是一个困扰,同时房屋建设、设备投入的资金渠道得到财政的强有力支撑,基层医疗机构的院容、院貌得到很大提升,医护人员的办公场所、患者的就医环境明显改善。另外,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也能逐渐完善,释放了社会中低层群体的医疗需求。新农合、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保险基本覆盖了社会中底层群体,财政投入逐年增加,报销比例逐年提高,报销方法逐年完善,有效刺激了基层老百姓的就医需求。这样基层医疗机构确保了正常运转,人员队伍得到了稳定,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了基层医疗机构带来的便利。

(二)大力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人才建设

通过财政投入,资金上的保障,加大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对于一些人才结构失衡、人才短缺的单位,要从政策和待遇上进行倾斜,酌情补充医疗一线的高精尖人才,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实可行的,符合当地条件的一些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单位工作,选拔一些重点人才进行培养,为基层的后备力量进行人才储备,避免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同时也可以实行同级人才的交流,一个地区的人才可以实行轮流工作的方式,保证地区间医疗水平的均衡。

第2篇

【关键词】 医疗废物;管理;认知

加强医院废物管理的规范化, 可有效控制疫病扩散传播[1]。为了解县区二级医疗机构对医疗废弃物规范化管理的认知与态度, 随机抽取72家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72家基层医疗机构。

1. 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 加盖单位公章后回收。使用Excel录入和分析回收问卷。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72家医疗机构基本情况 在18个省辖市随机抽取72个县区, 每个县区抽取1家二级医院, 共计72家医院。72家医院均为县区级医院, 其中公立医院64所, 占88.9%, 民营医院8所, 占11.1%;综合医院60所, 占83.3%, 专科医院12所, 占16.7%。

2. 2 医疗废物管理部门和人员的设置情况 72家医院, 60家专门设有医疗废物管理的监控部门, 并设有专职人员负责医疗废物管理, 占83.3 %;6家医院没有设置医疗废物管理的监控部门, 但设置了专职人员负责;有6家仅设置了兼职人员负责医疗废物处置, 占8.3%。

2. 3 医疗废物规范化处置的认知 72家医院均知道医疗废弃物危害性, 占100%。70家医院了解医疗废弃物处置的基本过程, 高度重视医疗废弃物的处理, 并实施规范化操作。但有60家医院建立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 占83.3%;58家建立医疗废物交接登记制度, 占80.6%;55家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占76.4%。

2. 4 人员防护措施状况 72家医院高度警惕开展相关方面工作的回收人员的防护措施, 开展员工防护知识培训的医院占90.3%;实施个人防护措施的医院占93.1%;开展健康体检的医院占93.1%;总体来看缺乏各个防护措施保护认知的机构, 所占比例都低于10%, 见表1。

3 讨论

医疗废物是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通常情况下, 都一般处理医疗废弃物。但是, 医疗废物较一般的生活垃圾更为复杂。医疗废弃物多具有有害物质, 在传染、流行过程中起到扩散疾病的作用, 若相关人员未认识到医疗废弃物的危害性, 未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会严重污染土壤、地下水、空气等资源, 同时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会带来相应威胁[2]。

在本次研究调查中发现, 县区级医疗机构大部分能够认识到医疗废物的危害性和规范化管理医疗废物的重要性。医疗废弃物管理护士基本明确认识到自我防护的重要性, 因此能够做到健康体检, 同时医疗机构也会加强护士的安全意识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多数护士认为有必要采取防范措施。但真正采取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建立重要性医疗机构的只有少数。且只有

通过研究发现, 主要有以下因素影响医务人员对于医疗废物的认知:①医院领导层高度重视医疗废物管理, 有较为完善的医院管理, 医务人员较为明确认识到医疗废物规范化处置的重要性。②医务人员的教育程度和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解程度越高, 认识相对较好。③不同科室医务人员对于医疗废物的了解存在差异。主要体现在和自己的科室相关度, 相比之下医院感染科人员对于医疗废物的管理比较清楚, 也比较重视[3, 4]。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的认知, 相关医疗机构必须要加强相关护士的培训工作, 开展岗位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安全防护、应急处置等知识的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针对医疗废物处置中的各个环节, 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工作制度和人员岗位职责。优化医疗废物处理流程, 使之更安全、方便。加强宣传, 全面提高护士的认识水平, 树立法律意识, 责任意识。

总之, 医疗废物处理作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科学、规范处置医疗废物关系着整个环境的安全和人群的健康[4]。基层医疗机构相比于三级医院, 在医疗废物规范处置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差距, 这对医院管理着和相关监管部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周庆云, 刘洋, 朱鲲, 等.蚌埠市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淮海医药, 2013, 31(6):507-508.

[2] 陈月琴. 24所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调查分析.护理研究, 2013, 27(10):3825-3827.

[3] 王淑琼, 周俊容.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的探讨.西部医学, 2007, 19(5):984-986.

第3篇

关键词:新医改;基层医疗机构;成本控制

在近年来,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基层医疗机构也逐渐开始建设与发展。同时,由于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医改政策推行的前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为了能够实现新医改背景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对其发展中存在的成本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并制定积极的解决措施,从而不断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体制,有效的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一、新医改背景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首先,因为政府的财政投入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有重要的影响,在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时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在实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工作中,由于政府的财政投入不足,且在区域内存在资金分配模式不均的现象,这往往就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发展的积极性与生存上存在较大的问题。一些地区为了能够保证各医疗机构不出现亏损对其资金进行分配,但是往往就会形成大锅饭的局面,医护人员的积极性较差,医疗服务的质量较差。其次,有很大一部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尚未形成系统的成本预算编制工作。在新医改背景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其建设发展中应用了“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机制。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财政投入不足,且相关的工作人员与领导的成本控制意识不强,甚至在一些医院,其财务系统的成本控制的工作人员是医护人员承担的,这就使得成本控制的相关数据的采集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对成本控制造成影响。最后,尚未形成明确的成本核算观念。在大多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进行成本核算往往是对其实际工作中产生的成本和费用进行管理与控制,但是尚未形成明确的成本核算观念与体系。在基层医疗卫生结构建设发展中,科学的成本控制与核算,可以提升对已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并减少消耗,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但是,有很大一部分的基层医疗机构的领导在其管理中重视收入,尚未认识到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的重要性,尚未在其内部构建起合理的成本核算机制,这也使得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相关工作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比较薄弱,这往往也会造成铺张浪费的现象。

二、新医改背景下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加强成本预算编制工作,实现全面预算。在新医改背景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中,为了能够加强成本控制工作,需要不断加强其成本预算编制工作,在其财务管理中能够推行全面预算,对其建设发展中的财务活动进行约束与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工作,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而且就目前推行的《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制度》中的第七条来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是根据其发展管理中的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构成。为了能够加强其成本控制,就需要管理层认识到加强预算对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能够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发展建设计划以及各项财务活动计划,尤其是费用支出等编制合理的预算[2]。并保证制定的预算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执行,将预算应用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活动的各个项目与环节,避免其流于形式,失去约束作用,产生不必要的成本。(二)加强医院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加强成本核算。在新医改背景下,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中相关条例,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实现“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基本财务管理制度。因此,就可以在其财务管理时通过对某一区域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统一的管理。对该区域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入、支出、固定资产以及流动资金进行细化与规范。还要在其内部建立起完善的预算执行情况监督部门,避免出现预算执行不力的现象。同时还要建立起与之匹配的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这样就可以较好的保障将成本控制管理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各个科室与岗位都进行考核与监督。这可以促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工作人员能够树立起良好的成本控制意识,并在其工作中尽可能的规避与杜绝不必要的支出。(三)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产管理。在新医改背景下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成本控制,需要不断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就我国目前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其在成本控制管理中仍旧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可以通过不断加强其流动资金的管理,保证其资金周转的安全性与合理性对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往往是承担基本的医疗服务,为了对其进行成本控制,就可以对某一地区内的相关医疗业务进行规范。例如可以要求该地区的几家公司向其提供定向的业务,这样不仅可以使其采购等业务更加简化,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也能更好的管理其成本,也能避免药品、器械等出现囤积与过期的现象,降低储备的数量,减少对资金的占用,可以将结余资金用于其他业务的发展,从而有效的降低其成本,加强成本控制。这就要求政府能够定期对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固定资产进行鉴定,并能对其财产内的相关设备进行报废批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其购置相关的仪器设备的时候,还需要参考实际需要与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益,避免盲目的投入,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四)加强对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首先就要求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能够不断提升成本控制的意识,能够认识到加强成本控制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建设中的重要性,医院与相关的政府部门可以加强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专业知识得到更新与发展,使其能够学习先进的成本控制与管理的知识。在日常的资金管理中能够树立起良好的成本控制意识,并能与实际结合起来。在面对新医改背景下出现的新现象与新问题要进行积极的分析,从而能够解决遇到的成本控制问题,从而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基层卫生机构的资金管理质量与服务质量,更好的满足社会的发展。

新医改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为医院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对医院的资金管理、成本控制都提出了更加详细与具体的要求。在医院的资金管理中,成本控制是管理的重点与中心,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医院的发展,需要根据新医改政策的变化与医院的发展需要,及时的对成本控制工作进行改进与调整。这样才能促使医院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医院也要不断加强医院的成本控制意识与成本控制工作管理技能培训,从而不断提升医院的成本控制质量,促使医院实现其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能实现其经济效益。

作者:陈颖 单位:北碚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核算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第4篇

一、结果

1、基层医院护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在基层医院护理工作的实施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基础护理执行力度薄弱:基层医院所配置护理人员数量不够,甚至存在由助理医师参与完成日常护理工作的情况。基础性的护理交由病患家属负责,同时也无法落实有关入院宣教以及健康教育在内的相关内容;②护理核心制度落实缺陷:日常护理实施过程当中,对于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以及分级护理制度的落实力度不够,可能引发医嘱实施错漏的质量缺陷;③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部分基层医院中护理文件在书写与记录的过程中,存在语言表述欠妥、记录不及时、签字不够规范等方面的问题;④基础护理操作考核水平较低:通过抽查部分护理人员进行基础护理操作考核,考核结果显示,护理人员不同程度上的存在操作不熟练、物资准备不齐全、操作不流畅等方面的问题。

2、影响基层医院护理质量的原因

导致基层医院护理工作中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基层医院护理人员配置不够:基层医院基于对经济效益目标的达成,降低开支,在护理人员的储备方面无法与护理人员编制要求相符合,基层医院所安排床位与护理人员配置之间的差距较大。此问题的存在会导致护理人员无法针对各个病患实施整体性的护理,严重影响护理质量的达成;②护理人员参与护理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基层医院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中无法得到普遍的认同与肯定,再加上护理这项工作长期处于倒班状态下,导致护理人员会对护理工作存在职业倦怠,责任意识比较缺乏,影响护理质量的达成;③配置护理人员缺乏稳定性:医疗改革进程发展下,基层医院护理人员不断向着城市发展流动,人才流失问题同样表现严重;④护理人员缺乏健全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技术水平:基层医院所配置护理人员大多学历不高,尽管考取了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但无法独立承担临床护理工作,长期缺乏培训,最终影响护理质量;⑤护理人员参与学习培训:基层护理人员对于护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有效,医院方面缺乏对人才建设的规划,缺乏参与培训学习的机会,知识技术更新速度慢。

二、讨论

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层医院护理质量及水平,要求面向基层医院配备充足的护理工作人员、强化对护理人员的在职教育及培训工作、重视对护理人员的质量控制及考评工作、重视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工作。具体而言,可将改进的重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面向基层医院配备充足的护理工作人员:在医疗卫生改革进程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护理工作对于基层医院医疗卫生服务开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凸显。护理人员应当与医务工作者共同肩负起包括医疗、预防、以及保健在内的相关工作任务。为此要求结合医院发展情况,对护理人员的编制数量进行合理的调整,保障护理工作的整体性。其次,要求强化对护理人员的在职教育及培训工作:最关键的一点问题就在于,确保护理人员对基层医院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能够引起足够的关注与重视,通过对在岗护理人员职业培训的方式,引导护理人员能够定期赴上级医院展开进修学习与培训工作,借助于此种方式,达到提高在岗护理人员专业水平的重要目的。

2、要求重视对护理人员的质量控制及考评工作:县级卫生行政机构需要通过设置护理质量考评组织的方式,对基层医院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与检查,对护理制度的实施问题进行总结,不断完善护理措施。同时,从考评的角度上来说,要求将对护理人员的考评与医生、药剂人员考评的重要性等同起来,确保护理质量标准能够规范化的开展,进而确保护理质量及水平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

3、要求重视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工作:对于基层医院而言,应当促进有关护理人员职业道德培训方式的多元化发展,确保护理人员能够加深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与认识,以一种更加正面与积极的观念来面对护理工作。同时,还需要组织护理人员参与到各类社会活动当中,展示自我,强化护理队伍的整体性,激发社会各界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

作者:张文丽 单位:青岛即墨灵山中心卫生院

第5篇

档案管理是医院开展科学工作计划、做出正确管理发展决策的重要参考和依据。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基层医院的管理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更好地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为新时期的基层医院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持成为基层医院管理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目前基层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过去相比,新时期的基层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知也在不断强化,但是在新的发展趋势下,基层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仍然需要进一步地加强,重视医院经营、轻视档案管理的错误理念仍然普遍存在,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档案的利用率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其次,基层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仍然不够健全,具体表现在档案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考核监督工作缺失等,即便是已经制定的制度在落实的过程中仍然会大打折扣,影?了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另外,档案管理人员身兼多职、素质能力整体不高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基层医院工作人员相对比较少,档案管理人员身兼多职的现象比较普遍,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是从行政管理岗位、护理岗位或者是医疗技术岗位等转岗的,流动性强、专业性差,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另外,基层医院档案材料的开发利用率低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档案信息的开发和管理方式单一、利用效率不高,加上档案管理硬件条件比较差,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应用比较初级,导致基层医院档案信息的收集利用效率较低。

二、基层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优化和改进的对策和措施

(一)进一步强化档案管理意识。针对基层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结合基层医院工作的实际,对档案管理工作意识进行进一步的加强和提升。首先,要在基层医院内建立档案管理领导小组,对档案进行网络管理,强化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进一步认知,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医院管理的重要工作体系当中,科学规划、认真开展。其次,要在医院内部大力宣传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相关的业务学习和培训,提高全院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二)健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结合基层医院管理的实际,对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进行健全和完善是保障档案管理工作条理性、科学性的重要基础。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对档案管理的归档、保管、移交、销毁等具体的业务工作制度进行完善。其次,要让基层医院档案管理中的每一个工作环节,如病案记录、检查报告等都要规范,建立台账管理制度,明确各个规范和要求,对档案进行统一的制度要求和管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三)加强档案管理的硬件保障。针对基层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硬件设施简陋等问题,需要增加资金投入,改善档案管理的硬件条件和设施。首先,要根据基层医院的实际,完善档案的库房,并且配备空调、除湿机等相关的设施设备,确保档案管理保存的完善。其次,根据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重要趋势,需要加大投入,购进照相机、摄像机、扫描机、打印机以及相关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等,构建医院档案管理信息管理系统体系。通过完善的硬件设施保障推动基层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

(四)做好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工作。首先,要对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构成进行完善,要建立专人负责和兼职轮岗相结合的人员管理机制,由于基层医院人员构成的实际,坚持兼职轮岗的工作机制是比较符合基层医院实际的,但是仍然需要安排专人进行负责,避免出现档案管理责任疏漏,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培训,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将档案人员的素质培训纳入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当中,并且结合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实际,在档案管理业务知识、管理工作技术方法等方面强化培训工作。

(五)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基层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只停留在整体和保管阶段的做法需要进一步地改进,针对这个问题,基层医院应当加大对档案资料和信息的利用效率,例如通过档案编写医院文化建设材料、参考档案信息为医院的管理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等等,不断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更好地发挥档案信息的效能。

三、结语

基层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结合新时期医疗改革的重要要求,从基层医院的实际出发,从管理理念、制度、人员、档案利用等方面改进和优化,不断完善基层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提升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第6篇

湖北省潜江市红十字会,湖北潜江 433100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卫生医疗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我国基层卫生发展也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我国基层卫生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与城市卫生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基层卫生行政部门档案管理有所欠缺,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在管理分类模式上也有待改善。该文阐述了我国基层卫生医疗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和未来发展目标,分析档案管理对基层卫生行政部门管理的意义,对基层卫生行政部门档案管理的分类模式进行探讨。

[

关键词 ] 基层卫生;发展现状;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a)-0186-02

[作者简介] 王凌(1975-),女,湖北潜江人,本科,馆员,档案管理。

1 基层卫生发展的重要性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全民医疗水平也有了巨大的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是我国重要的服务业之一,对全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我国国民的生活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整体水平较高,不仅是医疗水平的提高,服务水平也不断进步。

基层卫生医疗服务提高基层居民的身体健康,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确保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基层卫生医疗服务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第一,提高基层居民和劳动力的身体素质,确保劳动力的质量,保证我国经济事业的发展;第二,基层卫生医疗促进国民的健康程度,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第三,基层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对疾病、疫病等有着预防和治愈的作用,减少社会资源的损失,从而降低国家的经济成本,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第四,基层卫生医疗服务业的发展能够提高全国的就业,增加就业的机会。

目前,我国基层劳动人民受到各种疾病、伤残、疫病等侵害,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生活困难和经济损失,同时也造成了我国劳动力的损失,给家庭、社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影响了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基层卫生事业对提高基层劳动人民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完善的基层卫生服务能够保证居民的健康以及劳动力的质量,促进社会的经济和和谐社会的发展[2]。

2 基层卫生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2.1 我国基层卫生的发展特点

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受到计划生育的影响,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凸显,疾病、疫病等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断的变化,基层卫生医疗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国基层卫生正快速发展。而我国基层卫生服务业的发展中内容出现了多层次化和多样化的变化[3],基层卫生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以社会和基层居民的需求为基础进行了调整。基层卫生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基层卫生内容进行了完善。基层卫生服务的内容不断完善,针对基层居民的需求,进行内容的完善,满足居民日益增加的需求。

第二,基层卫生结构做出了调整。基层卫生机构发生了变化,在医疗服务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调整,医疗服务的体系有了巨大的改变。

第三,基层卫生的发展方式做出了改革。我国基层卫生服务的方法以及所有制形式有了较为显著的改革,在所有制方面不再是单一的国有形式,增加了多元化的医疗机构,包括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等。

2.2 我国基层卫生发展的现状

我国基层卫生服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目前服务的内容、基层卫生结构较为完善,能够较好的为基层人民提供医疗等服务。但是由于我国基层卫生发展较晚,受到城乡差距的影响,基层卫生服务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层卫生服务内容和方式陈旧,基层卫生部门为基层居民提供的医疗服务以及公共服务较为单一,只针对常见病进行诊断和治疗,检查设备较为稀缺,难以实现健康咨询等服务[4]。第二,基层卫生服务缺乏较为专业的监督管理制度以及行业的标准,难以制度化发展。与我国医疗服务相比,基层卫生服务的整体框架还未完善,不仅缺乏基本法律作为法制保障,同时缺少社会主义市场的管制制度。第三,我国基层卫生行政部门忽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在工作过程中档案不及时的归档,经常出现档案的丢失、损毁、泄密等情况,日后的档案查阅时,无据可循,档案的利用率不高,不利于基层卫生的发展[5]。

3 基层卫生行政部门档案管理的意义

近些年来,我国基层卫生服务发展较快,其服务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包括基层的医疗服务,同时还包括基层公共服务的提供。基层卫生服务为基层人民提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基层人民提供健康咨询、疾病预防知识、康复工作、定期检查等服务。基层卫生行政部门的档案管理不仅能够记录发展历程,同时还能够记录基层各项重大事件的发生,例如疫病的发生等,当以后再次发生时,能够查阅到处理方法。因此,基层卫生行政部门的档案管理意义重大,对基层卫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4 基层卫生档案管理模式与提高策略

4.1 基层卫生档案管理主要模式

4.1.1文书档案 文书档案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国家政府、卫生部门、地区政府等颁布的相关基层卫生的工作命令、决定、通知等文件材料;基层卫生部门工作、活动形成的文件材料,包括工作计划、工作报告等文件资料;基层卫生部门会议形成的文件资料;以及机构的人事档案,例如各单位的人员编制信息、人员变动信息等[6]。

4.1.2基建档案 基建档案主要是指基层卫生部门进行建造、租赁和管理办公、服务、医疗等机构的场所、设施中形成的各类文件,例如,图纸、数据、清单等材料。需要归档的主要资料包括:项目审批、同意的文件,设计图纸,工程管理的文件,设备管理的文件以及建设时产生的财务管理文件等。

4.1.3会计档案 基层卫生行政部门在进行各项活动时,以及政府进行的投资、补贴等会计业务活动时,都会形成账簿、凭证、报表、预算和核算材料等等。

4.1.4专业档案 专业档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层卫生部门进行重大活动或者具有较大意义的发展时产生的有价值的图片、音像等文件,二是基层卫生部门在进行资源的引入、医疗等工作中形成的文件[7]。

4.1.5人事档案 人事档案主要是指基层卫生部门人力资源的资料,包括编制人员的信息、人员变迁的信息、离退休员工的信息以及已故员工的信息等,这些都是重要的人事档案。

4.2 基层卫生档案管理水平提高的研究

4.2.1管理制度的创新 基层卫生的档案管理要创新管理制度,完善其管理体系,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内容:首先,根据基层卫生档案的分类模式,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细化,进行专业化管理;其次,设立档案管理的监督部门,对管理进行考核;最后,制定良好的考核制度,促进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4.2.2管理模式的创新 基层卫生的档案管理要制定规范、统一的标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采用合理的质量标准体系,规范基层卫生档案管理,提升基层卫生形象。同时,管理者要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的完善管理模式,提高基层卫生档案管理水平。

4.2.3管理手段的创新 数字化、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基层档案管理管理手段的创新。基层卫生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能够将不同模式的档案、不同地方的档案资源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汇总,从而提高档案的收集、整理和管理的效率,同时还便于日后的使用。实现基层卫生档案数字信息化管理,就要引进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培养现代化的专业人才。

5 结语

我国经济水平发展迅速,国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对卫生健康等方面有了更高等需求。我国基层卫生部门在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发展、人们身体素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基层卫生行政部门的档案管理则对基层卫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

参考文献]

[1] 李伟.区级卫生行政部门人事档案计算机管理与应用浅探[J].金山(下半月),2011(4).

[2] 肖荣芬.探索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档案管理分类模式[J].兰台世界,2011(S2):56.

[3] 郑国萍,王慧莲.县市级综合性医院档案管理分类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09(27):176.

[4] 苏志清.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卫生档案管理之中[J].办公室业务,2014(5).

[5] 谢红宾.关于卫生事业档案管理的思考[J].神州,2014(3).

[6] 钟红梅.基层卫生防疫档案的分级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J].黑龙江档案,2014(4):159.

第7篇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财务管理 措施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我国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只重视本单位的医疗主业,而忽视了对于单位的财务管理,对于财务管理的态度仍停留在只是简单的结账和报表,运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还比较欠缺,使得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工作从某种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鉴于此财务管理状况,对如何加强其财务预算和收支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办法。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财务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将财务管理工作效果推向深入。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从业人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于提高,部分从业人员对原始凭证的界定及处理等还不是很清楚,对财务管理中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如财务分析、财务监管等更是知之甚少。基于这种情况应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要进行定期培训。

2、财务内控制度

财务内控制度不是很完善,运用不是很科学,做不到收入及时上缴,支出及时申请上报,这样就造成了某个环节在某种程度上的脱节。会计不能有效履行监督监管职责,形成了财务管理上的潜在问题。

3、预算制度

国家虽已规定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必须在2011年7月1日实行全面财务预算制度,但由于历史原因,有的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没有形成科学的预算制度,在实施预算管理时,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部分财务人员仅仅是将预算管理当作是财务数据分配和对历史数据的推算和汇总,对单位发展没有多大意义。

(2)认为预算仅仅是财务负责的事情,使预算更多的表现为控制和计划,而没有详细的论证和评价,造成预算的随意性比较强,可操作性比较低。

4、财务核算意识

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养成的惯性思维,没有形成对财务及时核算及时汇缴的习惯,同时,有的财务人员缺乏良好的财务核算及汇缴方法和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单位财务核算及汇缴工作的效果。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目标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农民和城市社区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首要目标就是保证单位的正常医疗秩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为农民和城市社区居民提供更为便捷、价格更为低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解决农民和城市社区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从根本上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作用。

三、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为了有效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水平,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并根据有些情况,特提以下建议和意见。

1、细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规定

财务管理基础是严格的财务制度,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少收、漏收和不收等现象的发生,应该对单位的财务制度进行 合理的及时进行改进,强化财务人员操作流程的正规化,并及时进行财务工作的监督与监管。在制度规定的过程中,应重点把握好:财务工作中的关键人员、部位和事件;严格审查关键财务岗位上的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力和道德水平;财务人员要能够统筹把握好各个岗位的工作,各岗位同时也要及时和财务部门做好交流,形成相互之间的配合和监督机制,这样,才能保证形成单位内部良好的财务内控机制,从而才能更有效的开展财务工作。

2、统筹管理财务预算工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工作对加强其药物管理工作和员工绩效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统筹管理财务预算工作时,应从上一年度财务运行情况分析出发,对财务工作进行科学的预测,将全部收支情况都纳入财务管理工作中来。通过有效的财务预算工作,实现减少支出降低成本的目的。从而达到了增收节支效果。

3、提高财务人员业务能力素质

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由于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可能导致的财务风险的提高、财务问题分析不到位、财务措施实施不恰当等问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工作中是存在的。因此,必须定期对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素质进行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加强对单位领导财务知识的培训也是有必要的,提高其对单位财务工作安排时的针对性,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财务人员业务能力素质问题。

4、强化成本控制力度

科学财务工作的重要目的是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营效益。在工作中,必须首先要使全体人员树立良好的成本意识,了解自身对于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还要加大力度,切实清查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部资产,摸清楚家底情况,对所有支出做好及时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保证成本控制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结语

财务管理工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促进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本的控制和效益的提高。但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存在着诸如财务从业人员不是很专业、财务内控制度不完善、预算制度不科学和财务预算意识比较淡薄等问题,阻碍了其将财务管理工作推向深入。因此,在工作中必须采取细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规定、统筹管理财务预算工作、提高财务人员业务能力素质和强化成本控制力度等措施,才能有效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丽娟.浅谈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9

第8篇

【关键词】基层医院 设备管理 计量 质控 规范

1 引言

众所周知,在现今医院的正常诊疗过程中,医疗设备已应用到临床各个学科。各级医院对医疗质量要求不断提高的同时,也纷纷加大了医疗设备的投入,设备固定资产所占的比例日益上升,所拥有的设备先进性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此家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等级档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医疗设备种类繁多,其精密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保证医疗设备正常运行,使其能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医院管理层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等级医院评审规定二级以上医院必须成立设备管理部门,执行相应的职责职能,对医疗设备进行统一的规范的管理[2]。各省市区也逐级成立了设备质控中心,对各管辖内的医疗机构的设备管理进行指导、监督、检查,促进了临床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3],保障了设备的良好运行。然而,在一些边远山区、乡镇、海岛医院,由于种种原因,还普遍存在着“有设备,无管理;有兼管,不规范”等现象,严重阻碍了临床工作的开展。

2 存在现状

2.1 采购不规范

2.1.1 无采购申请、论证、计划

设备采购申请无计划,往往是等原先应用的设备出现故障无法修复,或临床医生通过进修、参加学术交流等会议后,参照上级医院的设备配置和一些会议参展商的介绍,而临时提出申请。申请无统一固定格式,内容不完整不规范,只是一些简单的要求购置理由,没有临床应用范围、可开展哪些新的项目,现有配置情况,技术可行性,安装配套条件,购置资金来源,能创造哪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一系列需论证的资料。

2.1.2 采购工作不规范

采购时缺乏对设备器械的三证审查核对,供货商必要的资质审查,产品制造方的授权证明,是否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保障等等。采购信息来源单一,缺少同类设备多方对比,实地考察等必要程序。导致最终成交的设备技术先进性、性能可靠性、可维护性、安装配套性等不佳,综合性价比不高。

2.2 档案无建立

由于无专人负责设备信息的收集、整理、登记等管理工作,故设备档案建立情况非常糟糕。设备的信息被分散在各个部门,合同在财务、说明书在使用科室、申请报告在后勤,有的早已遗失。由部门和个人随意操纵,无法做到完整性、真实性和动态地添加新的二次信息,无法保证稳定性、可溯源性。

2.3 质控无保障

2.3.1 操作无规程

基层医院的特性决定了其临床科室分布,人员配置的局限,在设备安装时,由于参加使用操作培训的人员相当有限,也没制订相应的操作规程,明确基本操作步骤和正确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设备的操作方法只被少数人员所掌握,而人员的频繁流动,将信息带走,新来的人员只能盲目摸索(由于档案无建立,无法查询),严重影响着医疗设备临床使用安全,直接关系到了诊治效果,甚至是受检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3.2 保养无落实

由于无专人负责设备的使用操作,更没有制订设备使用操作和维护保养制度。设备的保养维护根本无法落实,普遍的现象是脏、乱、杂。仪器表面脏,布满灰尘,不作清洁。监护仪、心电图机等导联线绞成一团,杂乱无章,电动吸引器、真空泵等从不加油,特别是一些生命支持、重要抢救设备,其使用频率不多,而日常保养,运行状况检查等工作未开展,往往在病人急救时开不了机,无法正常运行,严重影响了安全医疗,极易引起医疗纠纷。

2.3.3 维修无保证

乡镇基层医院基本上均无配备相应的设备技术人员。当设备故障时,经常是请上一级的医院设备维修人员下修或上送;产品供应商针对基层医院往往是一锤子买卖,推销设备室在售后服务方面满口承诺,而实际发生时经常推诿、敷衍、拖拉、逃避、漫天要价,设备的及时修复难以保证。

2.3.4 计量无开展

基层医院设备器械的强制计量鉴定工作,普遍性长期没有开展起来。近年来我市政府部门对医疗质量越来越高度的重视,特别制订了针对基层医院强检设备强制计量鉴定的政策,要求质监部门派人员下去开展此项工作,并免收一切费用,此项工作才得到了开展,但计量专管人员、档案等还未配备建立落实,还需规范完善。[4]

3 应对措施

3.1 因地制宜

各基层乡镇医院领导一定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设备管理的重要性,要制订一系列管理制度,成立设备管理部门,适当招聘几名设备维修管理人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医院离市区较近的,可定时定期邀请市区医院的设备管理人员来进行帮助指导,较远的可上派人员分多次进行短期进修培训,学习先进经验,开展好此项工作。

3.2 因材施教

人员方面如无条件的,可在现有职员内部挖掘、培养,指定几名,分配好各自管辖范围(最好二名以上人员为一组),并规定适时进行人员和管辖区的交换。设备档案可由医院办公室统一收集、入档。制订好的管理制度、规范流程要在不同会议上进行讲解宣传,严格要求各个科室负责人把好首关。新设备安装时尽量安排多的人员参加使用保养培训,并一一操作熟练。可以组织院内职工作为讲解员对设备进行操作培训,或组织操作技能比赛等等活动,对成绩优异者给予一定奖励,提高积极性。

4 总结与展望

总之,基层医院设备管理工作的建立和开展是十分有必要的,医院领导管理层也越来越觉察到它的重要性。虽然,基础条件比较薄弱,困难较多,但只要有心、用心去开展,逐步规范完善,一定会取得成效。

参 考 文 献

[1] 孟进生.浅谈基层医院医学工程人员的工作任务[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6,14(9):50-51.

[2] 谢松城,徐伟伟.医疗设备管理与技术规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9~10.

第9篇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财务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将财务管理工作效果推向深入。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从业人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于提高,部分从业人员对原始凭证的界定及处理等还不是很清楚,对财务管理中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如财务分析、财务监管等更是知之甚少。基于这种情况应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要进行定期培训。

2、财务内控制度财务内控制度不是很完善,运用不是很科学,做不到收入及时上缴,支出及时申请上报,这样就造成了某个环节在某种程度上的脱节。会计不能有效履行监督监管职责,形成了财务管理上的潜在问题。

3、预算制度国家虽已规定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必须在2011年7月1日实行全面财务预算制度,但由于历史原因,有的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还没有形成科学的预算制度,在实施预算管理时,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部分财务人员仅仅是将预算管理当作是财务数据分配和对历史数据的推算和汇总,对单位发展没有多大意义。(2)认为预算仅仅是财务负责的事情,使预算更多的表现为控制和计划,而没有详细的论证和评价,造成预算的随意性比较强,可操作性比较低。

4、财务核算意识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养成的惯性思维,没有形成对财务及时核算及时汇缴的习惯,同时,有的财务人员缺乏良好的财务核算及汇缴方法和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单位财务核算及汇缴工作的效果。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目标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农民和城市社区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首要目标就是保证单位的正常医疗秩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为农民和城市社区居民提供更为便捷、价格更为低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解决农民和城市社区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从根本上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作用。

三、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为了有效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水平,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并根据有些情况,特提以下建议和意见。

1、细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规定财务管理基础是严格的财务制度,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少收、漏收和不收等现象的发生,应该对单位的财务制度进行合理的及时进行改进,强化财务人员操作流程的正规化,并及时进行财务工作的监督与监管。在制度规定的过程中,应重点把握好:财务工作中的关键人员、部位和事件;严格审查关键财务岗位上的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力和道德水平;财务人员要能够统筹把握好各个岗位的工作,各岗位同时也要及时和财务部门做好交流,形成相互之间的配合和监督机制,这样,才能保证形成单位内部良好的财务内控机制,从而才能更有效的开展财务工作。

2、统筹管理财务预算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工作对加强其药物管理工作和员工绩效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统筹管理财务预算工作时,应从上一年度财务运行情况分析出发,对财务工作进行科学的预测,将全部收支情况都纳入财务管理工作中来。通过有效的财务预算工作,实现减少支出降低成本的目的。从而达到了增收节支效果。

3、提高财务人员业务能力素质在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由于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可能导致的财务风险的提高、财务问题分析不到位、财务措施实施不恰当等问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工作中是存在的。因此,必须定期对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素质进行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加强对单位领导财务知识的培训也是有必要的,提高其对单位财务工作安排时的针对性,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财务人员业务能力素质问题。

4、强化成本控制力度科学财务工作的重要目的是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营效益。在工作中,必须首先要使全体人员树立良好的成本意识,了解自身对于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还要加大力度,切实清查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部资产,摸清楚家底情况,对所有支出做好及时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保证成本控制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10篇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已经在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了数十日,各界人士纷纷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从反馈的意见来看,大家对征求意见稿的满意度较低,许多人士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总体来看,这次征求意见稿对宏观政策方面的原则性问题阐述较多,具体执行措施层面上的问题涉及较少,医改执行力度以及如何执行仍然困扰着大家。

怎么做是个问题

医改方案的征求意见稿历时两年左右的时间才姗姗而来,虽然在广泛征求民众的意见,但在整体宏观思路上进行修改的可能性不大,只会在具体配套措施的执行层面上有所变动。

医改的最终目标是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同时明确了政府在医改中的主导地位和资金上的投入,但考虑到中国国情,广覆盖的医疗保障面临着低水平的保障,首先是保障普通老百姓的就医问题,至于民众更高的医药保障需求就只能借助各种商业医疗保险和自身负担。因此,在医药行业销售链中,中低端市场的药品需求格局会受到极大影响。

在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中,方案的思想是大力发展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二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农村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政府重点办好县级医院并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卫生院;优化医院布局和结构,充分发挥城市医院在危急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骨干作用等等。这些都预示着未来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基层卫生机构将在本次医改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医药品的销售将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医院的临床推广工作将重心下移,尤其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为主的处方药的销售终端将下移。新医改方案针对医生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几乎没有,因此,针对医疗机构药品销售的主要模式将不会改变,只是重心下移。

医改所倡导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等,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等全国人民。医疗保障体系从重点保障大病起步,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提高保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药品的市场需求和份额,为药品市场销售的不断扩容奠定了基础。同时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的医药资源重新合理分配也为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销售带来新的契机。 【谈机遇】

新医改征求意见稿的内容主要表现为建立低水平、广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对药品销售的营销工作影响主要在于:一、营销工作终端下移是发展趋势;二、低水平的医疗保障对社会发展所需求的中高端医疗药品服务影响不大;三、低端市场所需求的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等普药销售的市场份额将会迅速放大,市场竞争格局将会更加激烈。

工业和商业公司:

抓住核心 抢占基层

针对医药工业企业,尤其是以生产处方药为主的制药企业,其生产的药品首先必须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中的药品报销目录。至于本次医改即将出台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目前医改征求意见稿中只有筛选原则和使用指导,没有具体内容和措施。

抓住核心目录

有人认为,即将出台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将限定在500~800种之间,国家规定基层医疗机构必须全部或按一定比例使用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这类药品的价格相对较低,利润空间受限,市场推广力度因费用问题而受到限制,如果能够获得国家强制性使用也会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个人认为,这些药品的执行力度和到位程度值得怀疑,而目前收入水平较其他大型医疗机构相对偏低的基层医疗机构,面对就医患者不断增长,用药量不断增大,基层医生“久旱逢雨露”的机会来到了,但能否真正完整执行下去是个问题。

因此,制药企业生产的药品能否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核心问题,其一在于能否顺利进入国家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报销目录,其二在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能否强制性按计划经济的模式实现销售量的突破,其三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是否需要经历再一次的降价洗礼,医疗机构能否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和基本药物的用药比例要求。如果没有以上关键因素的明确指导,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统一制定和将难以执行到位。

面对中高端人群使用的药品若能在不降价的前提下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当然是好事,毕竟多了一条产品增量的途径,但若价格降得太厉害,进与不进都没有多大区别,只要能依然抓住几个核心医疗保障的报销目录,销售影响不会太大。

制药企业关心的核心问题是,所生产的药品能否最大限度地利用医改带来的医疗保障体系资金多分一杯羹。

抢占基层资源

制药企业的药品销售,尤其是处方药销售,营销工作下移是医改将带来的发展趋势。随着医改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和倾斜,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销售份额将获得大幅度的提升,目前许多企业重点工作的大型医院今后将是我们学术推广的重点,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基层医疗机构继续教育和培训指导的作用,而基层医疗机构将是临床推广工作的重点。基层医疗机构医生的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与大医院之间的差距决定了营销工作在下移过程中,模式必须有所调整,半学术推广将会取得更好的营销效果。

主要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第三终端营销工作将会把县级医院纳入营销管理的范畴之中,县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临床指导和培训作用决定了其在未来营销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新医改方案中,药品销售份额的最大受益者是基层医疗机构。获得各医疗机构(包括数量众多的基层医疗机构)的配送资格将是医药商业公司市场竞争的关键点,当这些医疗机构的配送资格不是被惟一一家医药商业公司独占时,医药商业公司的竞争格局开始展开。这时,医药商业公司市场开发和销售维护工作的重要性开始凸显,医药商业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点在于:1.终端市场的开发和维护能力;2.配送和网络建设能力;3.销售人员终端市场的服务能力;4.市场开发和销售的资金实力。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医药商业公司要注重销售部门人员配置和能力建设,以及配送能力和范围的发展。

零售企业和医疗机构:

多元化,基层化

本次医改方案最不得利的就是医药零售企业。基层医疗机构大力发展以及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患者的回归,直接影响零售药店的药品销售。零售药店要在本次医改中扭转劣势,除了加强零售药店药品销售便利的优势外,还应该增强零售药店对顾客购药的药学专业服务功能和其他促销活动的氛围吸引,不断提升药店的品牌美誉度和信任度。同时,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实施也会促使零售药店经营的品类进行符合医改后市场需求的调整,更加符合“大健康”的经营理念,加快零售药店多元化经营的步伐。

第11篇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岗位 临床技能 需求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12-02

党的十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求在“病有所医”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层卫生人员绝大部分为乡、镇、村级医务人员,长期以来,他们为广大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是亿万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人”。在新的医疗形势背景下,为基层培养实用型合格的卫生人才是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办学的主要任务[1]。我校自2012年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医疗卫生实用型人才。医学教育教学质量和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是临床技能教学[2]。因此,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基层医疗卫生岗位,构建以就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临床技能培养体系,我校借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科教司对全国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现状与需求研究的机会,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本次调研,对我省基层医疗卫生岗位的现状、临床技能需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对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需求的程度、职业需求有了新的认识,对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标准等问题得到了新的启示。

一、对象与方法

此次全国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现状的调研工作涉及到黑龙江、山东、河南、福建、四川、甘肃等9个省份,覆盖27个地级市,990所基层医疗机构。其中黑龙江省的调研任务委托给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完成,我校拟定调研方案,计划对我省哈尔滨、双鸭山、七台河3个地市的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发放问卷4500份。问卷依据临床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要求的常用临床技能项目为基础,要求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根据在工作中这些项目应用的机会,在“常用或不常用”的位置上做标识,以明确基层医疗卫生岗位对临床技能的需求。为保证调查质量,调查前由专人负责说明调查的目的和要求,保证不同地市调研的统一性,最后收集调查问卷结果,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分析。

二、结果分析

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4500份,有效问卷4010份,有效率89.1%。经EXCEL排序后得出常用技能选中率前十项为:n7>n4>n5>n16>n18>n17>n15>n19>n10>n2,即分别为换药、拆线(86%),清创术(82.6%),开放性伤口的止血包扎(78%),吸痰术(76.3%),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皮肤黏膜检查(74.4%),导尿术(72%),吸氧术(71.2),瞳孔、扁桃体检查(69.8%),心肺复苏、简易呼吸器使用(68.3%),穿脱手术衣、手术刷手、戴手套(67%)。后五项技能项目是: n22

以课程归类来看,外科常用技能5项,诊断常用技能2项,护理常用技能3项。技能开展较少的项目内科技能2项,诊断技能3项。

三、对策研究

1.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现状

我们在调研期间发现,从县医院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每一处基层医疗卫生岗位的人员都呈现出学历层次低、年龄结构老化、专业素质低。当然这种现象也不仅仅在我省出现,目前是全国基层医院普遍现象,尤其是在一些老、少、边、穷地区[3]。基层医疗卫生岗位人员是保证我国公共卫生和全民基本医疗的主力军,其人才队伍素质和临床技能能力的高低是直接影响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深入、持久和健康的发展[4]。随着我国新一轮的医疗卫生改革,推行“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制度迫在眉睫,以后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人以在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为主,疑难重症、急危重病在大医院治疗,可是这一制度的实施,一定要以基层卫生人员具备过硬的临床疾病诊断能力为前提,可以在第一时间甄别“大病”并转诊,这样才能得到百姓的认可,“留住”病人。大部分基层医院存在“轻软件重硬件”的通病,基层卫生人员整体学历水平较低,进修、培训机会偏少,也是基层医院医疗水平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5]。

2.对策与研究

目前改变基层医疗卫生岗位现状的方法就是加快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将专科层次的医疗卫生人才确立为基层卫生岗位的“主力军”。注重政府导向作用、通过“定向培养”、“订单式培养”的方式,迅速为基层医院进行人才“补给”,让高等卫生专业人员“下得去、用得着、留得住”。对基层医院已有的医疗卫生人员,鼓励其考取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医师,但该考试分临床技能考试和理论考试两部分,其中前者采取多站式考试法,不分专业,强调临床基本技能操作的掌握,同时它也是执业医师考试的“门槛”,所以临床技能操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已有执业资格的人员可通过远程视频、临床进修或专题讲座等培训形式,加强临床实践能力。

3.临床技能培养体系构建

作为医学高等院校,为基层医疗卫生岗位培养合格的人员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学校可以加深“校企合作”,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适应基层岗位需求。在有限的学时内,整合课程,依据调研结果,调整学时比例和分配,以“常用多学,少用少学”的原则,突出课程重点,为基层医院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

学校组织教师编写适合当地医疗卫生特点的区域教材,制定临床技能操作规范。利用“互联网+”模式,创新教学模式,如录制微课程,让临床技能学习适时进行,依据学生自己需要独立完成课程学习,突破传统课程在教室进行,让每一个实训课程既可用于预习、也可用于复习,亦可成为基层医院在职人员提升临床技能操作的自学课程。

参考文献:

[1]何剑,周京国.我国医学教育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8(12):941-942.

[2]向志钢,钟飞,林丽,等.强化临床基本技能训练为基层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J].中国医疗前沿,2011,6(6):92-9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267-268

第12篇

关键词 基层医院 提高感染管理 认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69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69

院内感染管理是关系医患健康,保障医疗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医院感染控制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医院的医疗质量。基层医院要做好这项工作,得从以下几个环节下功夫。

院内感染管理是关系医患健康,保障医疗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医院感染控制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医院的医疗质量。基层医院要做好这项工作,得从以下几个环节下功夫。

加强感染管理意识,提高认识

加强感染管理意识,提高认识

院内感染管理知识缺乏,意识不强是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1]。目前,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的内涵不是很理解,院内感染工作的开展只停留在管理层,加之好多医院多数是兼职人员,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设立。相当一部分医务人员甚至管理者认为,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是感染科的事,没有意识到这是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另外,好多医务人员认为自己从事医疗工作多年,并未发生大的感染或暴发的感染,存在侥幸心理,思想麻痹,这些都是缺乏感染管理意识的、对感染管理知识缺乏的现象。因此,加强感染管理意识,提高认识势在必行。

院内感染管理知识缺乏,意识不强是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1]。目前,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的内涵不是很理解,院内感染工作的开展只停留在管理层,加之好多医院多数是兼职人员,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设立。相当一部分医务人员甚至管理者认为,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是感染科的事,没有意识到这是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另外,好多医务人员认为自己从事医疗工作多年,并未发生大的感染或暴发的感染,存在侥幸心理,思想麻痹,这些都是缺乏感染管理意识的、对感染管理知识缺乏的现象。因此,加强感染管理意识,提高认识势在必行。

建立健全院内感染控制组织机构和各项管理制度:①建立健全组织:建立以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感染控制小组为主的三级管理网显得尤为重要。院长亲自担任院感委员会主任,职能部门、临床科室主任、重点科室护士长组成院感委员会成员;临床感染控制小组成员由科主任、护士长、住院医师、护理骨干组成。②完善相关制度:制度是管理的基础与保证。院感专职人员应首先熟悉并掌握院感管理相关法规及规范要求,结合本院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工作流程、评价方法等。并在工作中不断地修订、完善,以更好地指导、规范临床,院感控制各项工作的开展,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而不停留于表面。

建立健全院内感染控制组织机构和各项管理制度:①建立健全组织:建立以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感染控制小组为主的三级管理网显得尤为重要。院长亲自担任院感委员会主任,职能部门、临床科室主任、重点科室护士长组成院感委员会成员;临床感染控制小组成员由科主任、护士长、住院医师、护理骨干组成。②完善相关制度:制度是管理的基础与保证。院感专职人员应首先熟悉并掌握院感管理相关法规及规范要求,结合本院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工作流程、评价方法等。并在工作中不断地修订、完善,以更好地指导、规范临床,院感控制各项工作的开展,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而不停留于表面。

加强院内感染知识的学习培训: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医务人员、后勤人员应当掌握与其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充分认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效预防或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加强院内感染知识的学习培训: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医务人员、后勤人员应当掌握与其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充分认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效预防或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存性的认识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存性的认识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存性是控制院内感染重要手段[2],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在手卫生方面存在意识淡漠,而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手卫生对预防医院感染极为重要。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正确的洗手方法可以大大的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存性是控制院内感染重要手段[2],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在手卫生方面存在意识淡漠,而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手卫生对预防医院感染极为重要。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正确的洗手方法可以大大的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认真学习卫生部下发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一步认识手卫生在院内感染中的重要性,普及、强化手卫生知识的教育,提高对手卫生依存性的认识。

认真学习卫生部下发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一步认识手卫生在院内感染中的重要性,普及、强化手卫生知识的教育,提高对手卫生依存性的认识。

加强投入力度,为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可购置控制医院感染的设备-病房空气净化设备;安装非触摸式洗手装置;购买快速手消毒液、三合一抑菌洗手液等,并为了时刻提醒和指导医务人员正确洗手,可制作“医务人员七步洗手法”图示,张贴于洗手装置旁,病区醒目的墙面张贴宣传画,让病员及家属重视手卫生。

加强投入力度,为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可购置控制医院感染的设备-病房空气净化设备;安装非触摸式洗手装置;购买快速手消毒液、三合一抑菌洗手液等,并为了时刻提醒和指导医务人员正确洗手,可制作“医务人员七步洗手法”图示,张贴于洗手装置旁,病区醒目的墙面张贴宣传画,让病员及家属重视手卫生。

加强手卫生细菌监测,每季度将手卫生监测情况反馈给各科室,并纳入科室考核,以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的认识。

加强手卫生细菌监测,每季度将手卫生监测情况反馈给各科室,并纳入科室考核,以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的认识。

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日常工作

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日常工作

加强消毒、隔离技术的执行,各临床科室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规范日常消毒工作,提高消毒质量,确保消毒灭菌效果,避免医源性感染。随着医疗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侵入性操作不断增加;另外,ICU病房患者由于使用呼吸机的较多,加之长期卧床,患者抵抗力较低,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因此,医务人员必须认识到加强无菌观念,规范操作规程,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才能严防交叉感染发生。

加强消毒、隔离技术的执行,各临床科室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规范日常消毒工作,提高消毒质量,确保消毒灭菌效果,避免医源性感染。随着医疗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侵入性操作不断增加;另外,ICU病房患者由于使用呼吸机的较多,加之长期卧床,患者抵抗力较低,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因此,医务人员必须认识到加强无菌观念,规范操作规程,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才能严防交叉感染发生。

学习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和监测目的,使临床一线人员能够及早诊断感染病例,只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才能把感染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学习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和监测目的,使临床一线人员能够及早诊断感染病例,只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才能把感染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①严格遵守抗生素使用原则,掌握预防用药,联合用药及经验用药的指证,能够有效地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和菌群失调的发生。②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正确选择抗生素,将抗生素使用量控制在50%以下,杜绝滥用抗生素。充分发挥微生物室验室的作用,及时、准确地为临床提供正确选择抗生素,以免盲目及滥用抗生素。

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①严格遵守抗生素使用原则,掌握预防用药,联合用药及经验用药的指证,能够有效地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和菌群失调的发生。②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正确选择抗生素,将抗生素使用量控制在50%以下,杜绝滥用抗生素。充分发挥微生物室验室的作用,及时、准确地为临床提供正确选择抗生素,以免盲目及滥用抗生素。

加强消毒监测工作:加强环境卫生学监测,加强院内感染病例上报管理力度,加强对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必须进行统一采购,并加强环节验收,在物品的接收、领取中按规定做好供需双方的签字记录以供备查;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不合格产品或出现热源反应的,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规定进行处理。使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单独存放,按国家主管部门的规定暂存、转运、和最终处理,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避免回流市场。

加强消毒监测工作:加强环境卫生学监测,加强院内感染病例上报管理力度,加强对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必须进行统一采购,并加强环节验收,在物品的接收、领取中按规定做好供需双方的签字记录以供备查;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不合格产品或出现热源反应的,立即停止使用,并按规定进行处理。使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单独存放,按国家主管部门的规定暂存、转运、和最终处理,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避免回流市场。

加强职业卫生防护: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活动中严格加强自身防护,减少职业暴漏。实行标准隔离[3],加强手卫生;按规定做好一次性用品的处理,防止锐器刺伤;严格无菌操作;使用防护用具;保持环境清洁等。发生职业暴漏须按流程正确处理。

加强职业卫生防护: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活动中严格加强自身防护,减少职业暴漏。实行标准隔离[3],加强手卫生;按规定做好一次性用品的处理,防止锐器刺伤;严格无菌操作;使用防护用具;保持环境清洁等。发生职业暴漏须按流程正确处理。

总之,通过建立健全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和制度、职责,才能使基层医院院感管理步入正规化;医务人员加强院感知识的培训学习,提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才能进一步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随着院内感染知识的不断更新,工作质量标准的不断提升,新的诊疗技术的不断出现,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有重要意义。

总之,通过建立健全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和制度、职责,才能使基层医院院感管理步入正规化;医务人员加强院感知识的培训学习,提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才能进一步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随着院内感染知识的不断更新,工作质量标准的不断提升,新的诊疗技术的不断出现,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陈雪芹.县级医院院内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2):51-52.

1 陈雪芹.县级医院院内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4(12):51-52.

2 宋丽红,贾学会,等.医务人员手卫生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35-37.

2 宋丽红,贾学会,等.医务人员手卫生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35-37.

3 叶兰英.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中采取标准预防的紧迫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6):2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