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水利发展方向

水利发展方向

时间:2023-07-11 17:36: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水利发展方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水利发展方向

第1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改进措施;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都蒸蒸日上,这同时也推动了水利事业的蓬勃发展。目前,大型水电站随着需求量的增大而不断增加,那么,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需要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才能达到要求。秉承着技术先行、科技先行的原则,不断改进水利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使实际的技术满足先进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

1 水利施工技术概述

为了达到国家的要求,水利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就是利用水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来实现能量的交换。水利工程施工目的就是产生电能,它主要是依靠水库向下排水时的高度差产生的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再流到变压器、开关站等环节最后输入到电网中。水利工程建筑施工技术涉及主要是水利工程生产效益和生产安全两大问题,这同时也决定了水利工程建筑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

2 现代水利施工技术内容

2.1 大体积碾压混凝土技术

筑坝是水利工程建筑中的重要环节,其实就是对混凝土进行夯实的操作。我国采用的是大体积辗压混泥土技术,在作业中,我们使用一些大型的运输机械和振动辗压机械来完成工作,这样大型的机械配合体积大,薄层辗压上升的方法来对混泥土进行搅拌和凝固。这种方法具有凝固速度快、耗费低、经济效益高等特点,也对工程经济效益的提升是非常有利的。混泥土辗压的施工方法和以往的填充方法相同,都是先搅拌干硬块形成薄膜的方法实现辗压的。

2.2 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

修建闸坝考虑的是施工导流以及围堰技术。首先要解决的是导流技术,只有当导流问题解决了才能保障围堰技术,所以我们可以按照国家规定来设计导流流量和导流方案。通过认真细致的考虑和筛选,最终得出的导流方案才可能是合理可行的。当然,还得把握全局的规划,例如工程的各阶段、工期、造价以及安全等问题都要事先有统筹,针对这些问题应该由应急措施。灵活的使用技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施工上的问题。

2.3 预应力锚固施工技术

预应力锚固技术是一项应用防规范、效果显著的施工技术,它的原理就是依赖锚固力来维持地下结构的稳固,防止地下工程长时间受压力而产生滑移的现象,这无疑也保障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作为一项成熟的技术受到国内外极大的关注。

2.4 GPS定位技术

GPS技术就是通过卫星实现的全球定位系统,多年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和改进,目前已经成功的使用在水利工程建筑中。该技术由于具有精密度高、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在水利施工中,GPS技术的应用可以加快施工的进度,提高精确度,配合其他施工技术,这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效率。

3 水利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水利工程关系着了国民生活和国家其他事业的顺利发展,所以水利工程是一项高标准、高质量的大工程。水利工程的建设本身就是一个艰难的工程,比如说建设周期长,施工技术难度大、工程规模大、技术要求高,这就给技术和施工上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加上,施工环境恶劣,地势险要,这对施工技术和施工工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我们明确了:水利工程建筑的未来发展需结合施工技术和管理技术,在传统的施工技术上,引进先进的技术,健全施工管理制度,利用科学的技术和管理来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以及安全问题。加强各阶段工程的检查,引用技术过硬的施工人员,提高施工人员的福利,保障水利施工的顺利完成。

4 改进水利施工技术的具体措施

4.1 加大新技术的使用,优化管理系统

为了克服施工中常见的问题,需从技术和管理优化方面着手应对,首先是在技术反面,应该引进优秀的技术人员,加强学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展开技术的开发和新材料上应用。组织技术培训,吸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促进水利工程技术的健全发展。为了便于管理,应该先对工程做一个造价的预算,计划必要的经费,减少水利建设中不必要的开支。同时,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加强企业的改革,建立适应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模式,充分结合技术和管理的优势,促进水利工程的快速发展。

4.2 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

人才无论在哪里都是至关重要的,水利工程也不例外。人才的引进需要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制度人才吸引、培养、使用的完善机制。引进的人才如果没有一个衡定的标准,会造成鱼目混珠的状况,所以要制度一个统一的评价、选拔管理制度。新进人才根据需要做相应的培训,以往引进的人才也要继续培养,同时,还应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全面的提高所有人才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才能,实现水利工程的高度配置。

4.3 加强技术监管

加强技术监管就是设定合理的管理分级,建立厂站、车间、班组的三级分化,相应的负责人根据自己的管辖范围和管理任务,做好自己的工作。注重信息的收集、施工现场事故和故障的分析、建立反馈系统。再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以及生产管理的需要,制定符合实际的管理制度。在保障了施工安全和质量的情况下,加强现场的施工技术管理,检查已经完成的工程是否符合后续工程的顺利进行,对施工中用到的各类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掌握了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应用规律,防止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在施工中的使用,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5 结束语

水利工程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带动着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健康、稳固的发展,水利工程建筑施工的进行需要先进的技术,优秀的人才,完善的管理制度来做保障。只有加大新技术的使用,优化管理系统,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技术监管等措施才能实现技术,人才和管理的优化,同时,水利工程建筑施工技术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保证我国水利事业持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林坤,水利水电施工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2年11期

第2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现状;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伴随着市场经济和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如何做好水利工程、全面发挥水利工程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推动效益已经成为水利事业和水利工作者所关注的焦点问题。现阶段,水利工作者必须要正确的认识到水利工程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的重要性,并要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水利工程管理现状的研究,继而针对具体问题寻找具体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推动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才能够发挥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关于水利工程管理

一般来说,水利功臣管理就是指在全面了解并掌握水利工程的性质以及其所能够发挥的作用的基础上,通过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来解决或者规避问题,并让其发挥其所能够发挥出的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开展水利工程管理的相关工作时,工作人员必须要将水利工程管理看做是一个整体,并要在水利工程的生命周期中,将水利工程的建设、运行以及管理三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以此来确保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管理水平能够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并不断的提高工作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水利工程的功能。

二、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和水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之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管理方式更加符合现代化和科学化的要求,管理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然而,在看待和评判某一事物的时候,我们不能够只看到它好的一面,还必须要关注其不良的一面,在水利工程管理朝着积极的方面发展的同时,其仍有一部分问题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来说,其不但会阻碍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步伐,还会其管理的质量和效果,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我们发现,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项目法人责任制的落实不理想

在水利工程的三项主要制度中,项目法人责任制是其中的核心制度,其落实成果的好坏对水利工程管理的影响是十分巨大地,然而就调查和研究的结果来看,项目法人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不太理想,其主要表现为:法人的组建不规范。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的项目未进行项目法人的组件工作,这样不但使项目责任的主体不明确,并且使水利工程相关的管理工作存在着十分严重的行政干预等现象,此外,由于未进行项目法人组建工作,使得工程资金也不能够按时到位。

(二)单位机构设置不合理

就目前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现状来看,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机构设置不合理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因人设置岗位或安排工作的情况较多,这样的情况,使得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机构变得十分臃肿,降低了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人浮于事的问题日趋严重的同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真正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却又十分紧缺,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不能够满足工程管理基本需求的情况。这一十分矛盾的问题严重的制约着水利工程管理的相关工作,如果相关单位和部门不能够采取有效地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就会严重阻碍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落实,会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

(三)管理体制不清晰,权责不明确

为了能够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我国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兴修了一大批的水利工程,在经过水利工人员等的不断开发之下,这些工程体系已经逐步具备了除防洪、发电以外的养殖、旅游等功能,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却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问题:首先,因为产权不明、权责不清使得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长期存在着管养一体的现象,使得监督目标和运营目标不明确,各项措施的执行不到位;其次,产权制度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使得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缺乏活力,资产闲置的情况较为严重,加之对这些闲置资产缺乏处置权,致使公益性的资产不能够完全发挥其效益作用,经营资产又缺乏发展的动力。对于这些问题来说,其既阻碍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又影响了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并且这些问题能够长期影响水利工程的各项管理工作,且其对水利工程的危害往往是致命的。

三、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方向

(一)要全面贯彻新时代的水利工程管理理念

在社会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了能够确保水利工程能够发挥其所具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好水利工程各项管理工作,加快水利现代化的建设速度,落实各项制度,相关工作人员就必须要从观念入手,加快理念的转变速度,全面贯彻新时代的水利工程管理理念。首先,必须要正视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要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的传统观念,要调整工作的重心,将其转移到管理工作上来;其次,要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在现阶段以及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水利工程管理的重点都应放在协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至上,要以加强资源保护为基础合理的开发、使用水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要重视各项制度,尤其是项目法人责任制,在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时,要做好并要规范法人组件工作,要确保其能够落实到各个具体项目和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项目责任的主体明确,才能够解决行政干预等问题。

(二)调整单位机构设置,贯彻落实优胜劣汰制度

要想有效地解决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单位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就必须要调整单位机构设置,全面贯彻优胜劣汰制度,这既是解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等问题的有效措施,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方向。首先,要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水利单位的内部机构设置,寻找并祛除因人设事和因人设岗的情况,贯彻并落实按需设岗的制度,在有必须要的情况之下,甚至可以在保持主体不变的情况下,对所有岗位进行调整。其次,要落实竞争上岗制度。在这方面,管理单位必须要做到“铁面无私”,即,不能够看资历、看关系,要看能力和水平,并要定期开展考核工作。第三,要建立并健全使用和分配人才的制度,并要以此为基础来精简机构,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最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必须要将此最为改革的起点,不断的深化体制改革,全面提升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三)要做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工作

通过对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后我们发现,目前制约体制改革的主要因素就是观念过于陈旧,对行政命令的依赖过大。因此要想做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工作,就必须要转变思维方式,革新观念:首先,要将市场经济中的资源优化配置思想以及发展和价值规律等落实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来,并要用新眼光、新思维来审视水利工程管理的观点和方法,以此来彻底改革那些不能够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观点和方法。其次,要树立长期的发展战略思想,要以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要树立起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第三,要正确的认识观念转变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树立坚定的信念并要做到循序渐进,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步的实现管理观念的转变,才能够最终实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水利工程来说,根本是建设,关键是管理。所以,要想确保水利工程能够发挥其所具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要做好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要正确的认识到存在于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并要针对具体问题寻找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方向。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够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和规范化水平,才能够促进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学文. 认真贯彻落实考核办法 努力提高工程管理水平[J].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07,(06)

[2] 刘学 , 刘立军 , 李丽娜. 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构筑水利工程管理新机制[J]. 水利天地, 2008,(09)

[3] 朱辉. 安徽省水利厅与河海大学联袂打造《水利工程管理运行丛书》[J]. 小水电, 2007,(03)

[4]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J]. 四川水利, 2007,(01)

[5] 曲帅超. 全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会议在郑州召开[J]. 河南水利, 2007,(03)

[6] 郑将将,刘洁,刘莹. 水利工程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33) .

第3篇

一、项目管理的概念

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是从1987年推广鲁布革工程管理经验,结合我国施工企业原有的施工管理经验,并在借鉴外国先进的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全新的施工管理方式。这种方式的主要内容是施工企业对所承包的工程成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经理部作为工程施工的管理机构。项目经理部拥有和行使企业法人委托的该项目的所有管理权,具有委托法人的性质。项目经理是企业法人代表在该工程上的全权委托人,代表法人行使职权。项目经理部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监督下,在建设监理的协调下,对工程的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等各方面管理工作全面负责。通过对生产诸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保证实现承包施工项目的既定目标,提高工程投资效益和企业自身经济效益。

二、项目管理的特点

实行项目管理有很多优点:一是由于风险与效益并存,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促进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项目经理部与企业签订经济承包责任书,同时交纳一定数量的风险抵押金,然后层层分解落实经济责任制。这样,就把所有干部、职工捆到同一条线上,共担风险、共享效益,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所有职工的积极性全部被调动起来,把每一点材料都当成自己的东西一样珍惜,杜绝浪费。二是由于项目经理有权对进入施工现场的人、材、物等生产诸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项目经理实行的又是现场管理,因此,决策非常迅速,生产指挥灵活。在坚持“质量第一”的前提下,施工进度大为加快。三是项目经理在工程项目上有很大的用人自。在与有关部门协商的基础上,有聘任项目经理部班子成员乃至全体施工人员的权力,并且对工地的职工有辞退、奖惩权,方便了工程管理:四是能促使企业两层分开和突出两个“中心”。即企业是利益的中心,项目是成本的中心。促使企业劳动、人事、分配三大制度的改革,为企业人员的可进可出,合理流动,动态管理创造了条件。然而,项目管理也同世界上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它自身有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人们对它的认识、理解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们也正是在不断的认识中去理解它、完善它、推广它。我单位实行项目管理就走过了一个渐进的、发展的过程。当然是每走一步管理水平上一个台阶,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实行项目管理的探索

我单位是江苏省水利厅一派出管理单位的下属企业,是对所管工程的维修发展起来的。因此,所有职工都是事业单位编制,都有一份数额可观的(相对而言)足以养家糊口的固定工资。由于这种情况,大多数职工忧患意识不强,改革力度不够。通过反复摸索,逐步发展才在近二年走上项目管理的道路。从“大锅饭”到实行项目管理,我单位大约经过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那时,工程处领导感到人浮于事的情况太严重,不谈经济效益,连完成施工任务都不容易办到,不改就没有办法生存下去。当时曾实行了一种最简单的工资承包方式,工程下来后,根据定额及经验确定工资单价,然后找一个人进行承包,让他来管理。这样工程进度倒是上去了,但弊端也较多,一是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二是为了抢进度,材料消耗有所加大;三是苦乐不均,工资分配不合理,工资大头都被工程承包人拿去。第二阶段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进行了又一次改革,改成集体承包工资,分配方式采用系数工资制。即所有施工人员组成一个集体,由施工负责人牵头,集体承包工程,施工负责人对工程质量负责。施工负责人会同各班组长根据各施工人员的劳动技能、在该工程中所起的作用、劳动态度等综合因素确定工资系数,然后按各人的系数分配工资。这种方式基本上解决了工程质量及工资分配问题,但材料管理还没有跟上。第三阶段在90年代初到1997年底,实行了又一种管理方法。工资部分仍然实行系数分配制。对于材料消耗,工程处核定一材料消耗定额,所有施工人员对这一消耗定额共同负责,超出部分按比例赔偿,节余部分按比例提成。这种管理方式具备了项目管理的雏形,但仍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项目管理,主要问题是职责不分。第四阶段从1998年初开始实行项目管理,实行项目经理承包责任制,一举改变了以前各种管理方式中的弊端,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首先,工程处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各种材料消耗定额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其次,工人的经济收入也有很大提高,他们不但可以得到自己本身的工资,而且还可以从节约的材料费及工地现场管理费中得到提成。第三,工程质量得到充分保证,劳动效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施工队伍的素质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第四,项目经理享有充分的自,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最后,工程处领导变工程管理者为项目经营管理者,从大量的、具体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工作量大为减少。一方面可以腾出时间去考虑事关本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外交往,拓展新的市场。

当然,我们实行项目管理并非“一包了之”、“以包代管”,而是切实加强对项目经理部的管理。首先从制度上进行管理,在实行项目管理之前就参照有关资料并结合我处实际情况,制定了项目经理承包责任制管理办法,并不断加以完善、修改。在签订经济承包责任书的同时,将此办法作为承包文件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次,尽最大可能地选配最适合本工程的项目经理,我处项目经理的产生办法有两种,一种是经理委任制,一种是竞争招聘制。经理委任制就是根据个人的政治表现、组织能力、知识水平、施工经验等条件确定候选人并找候选人谈话,经候选人同意承担项目后,正式任命为项目经理。竞争招聘制就是在全处范围内按一定程序公开招聘。第三,为了防止不正当行为的发生,实行财务会计委派制。即项目经理部财务人员由工程处委派,既对工程项目负责,又对工程处负责。财务人员的工资由工程处承担。最后,对项目经理部加强组织管理。在各项目经理部中设分管领导一名,该分管领导不干预项目经理部的日常工作,不行使用人审批权,只行使监督权,对项目经理部的工作进行监督。必要时他有权调阅、审查项目经理部的一切资料,包括财务资料。在项目经理部解体前,他须对项目经理部的工作做一书面鉴定,特别是财务工作是鉴定的重要内容。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和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最基本的规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在技术、管理、价格、质量、工期、服务等各方面都建立自己的优势。要想建立这样的优势,实行项目管理是最有效的途径。不管是从项目管理自身的特点和优点来看,还是从我处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我认为,实行项目管理是水利施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当然,前文也讲过,项目管理同世界上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它都有一个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目前为止,项目管理还有一些实际问题需要深入地探讨、研究。比如,如何更科学、客观地确定经济指标;项目经理部的善后事宜如何处理;往来帐如何及时清理(现在工程欠帐现象很普遍)等。许多项目经理部就是由于善后事宜没有处理好而无法解散,最后成为企业的子公司,这就违背了项目管理的原则。当然,总的来讲,项目管理的确代表了工程施工管理的先进方向,还是应该而且必须大力推广的。

第4篇

关键词:基层水利;管理;对策

基层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建筑质量的高低不但关系到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对基层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管理不但能够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还能够获得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也是我国工程管理实现科学化的有效方式,因此,在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应该积极推动新的发展方向,将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成功的解决。

1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兴水利、除水害”一直都是水利工程建设的目标,但是到了近现代,基层水利工程建设在不断增加,基层水利工程除了稳定社会发展之外还关系到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环保事业的发展。虽然我国基层水利工程开展的比较早,但是受到我国国情影响,我国基层水利工程建设水平一直都不高,这直接关系到了我国农业和供水的发展。近代基层水利工程的作用在明显的发挥,人们对基层水利工程的重视程度也应该不断提高,所以,要适当的提高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适应我国经济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基层水利工程的建筑涉及到的工作内容非常复杂,除了基础的工程施工之外,还涉及到了“征地移民、生态环保、交通通信、水文地质等”众多内容,故而,相应的管理内容也就增多了,增加了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难度。同时,一个完整而成功的基层水利工程是需要不断论证的,这样就给基层水利工程带来了阶段性的特征,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包括“论证立项、开工准备的前期阶段、工程建设的建设管理阶段以及竣工移交后的运行管理阶段。”在这些不同的工程阶段,其实都具有一个即独立存在又需要相互协调的目标,不同目标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并进行资源优化配置。

2 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目前我国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实际效果而言,我国基层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而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2.1 招投标管理问题。当前,招投标制度已经成为了我国大多数工程所使用的制度,但是,在基层水利工程建设中很多工程在招标工作中委托低资质的招标单位,导致了基层水利工程各个参建单位的素质低下。很多招投标工作并没有根据相关规定而进行操作,存在着严重的“虚假招标、违法分包或者转包”现象。

2.2 建筑质量管理目标不清。由于近几年来我国对各类工程质量的关注度在不断提高,对基层水利工程质量要求也在提高,所以各个工程单位为了适应政策和大众的要求也提出了质量第一的建设口号,但是“质量第一”在实际施工中却表现的过于形式化,无法真正保证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施工质量。而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方面是管理队伍力量不足,基层水利工程需要大规模的质量管理工作人员,而建设单位的质量管理人员有限,导致了很多管理工作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另一方面是我国水利工程的“计划性”导致了各个地方的水利建设管理工作存在着地方保护性质,不利于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开展。

2.3 基层工程施工中存在偷工减料的问题。我国众多工程都是采用分包的方式进行的,并都是多层转包,在转包的过程中,水利工程建设的实体资金在不断地减少,导致了很多施工单位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除此之外,工程施工工序也总是不根据相关标准而进行,这样就“降低了现成本,但大大增加了隐成本”。同时,在工程项目验收工作管理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缺少正规的质量验收工作,如果部分基层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其他项目的施工。

3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发展方向研究

基层水利工程质量要想得到有效的提高,就要优化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方式,以新的方向开展管理工作,而水基层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强化基层水利工程设计管理。在基层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要强化对工程设计方案和图纸进行审查,以保证基层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设计的要求是要以工程的实际要求为基础,以我国基层水利工程相关设计标准为依据,建设单位要建立专业化的基层水利工程“图纸审查制度”,以此来防止图纸变更对工程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从政府角度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力度,即对质量监督管理队伍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并完善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保证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

3.2 加强基层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基层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了水利工程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质量管理是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关键,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同施工工作所涉及到的内容一样的复杂多样,主要有“采购、施工、监理以及原料采购和工程设计”等,而质量管理工作需要选择对水利工程有重要影响的因素进行控制和管理。第一,认真编制施工计划。基层水利工程施工计划是水利工程施工的主要根据,因此,在施工之前相关部门要针对于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状况,并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标准要求,认真地编制施工计划,以保证基层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科学性。第二,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质量管理责任制就是指,把基层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任务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管理任务,并以工程项目为小组,项目负责人为主要质量管理负责人,把质量管理任务切实落实到各个智联管理小组。这种细化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任务的方式就是质量管理责任制的实现方式,并在最终对质量管理结果进行评价和比对,对于表现好的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激励其再接再厉。第三,积极开展信息化工程管理。在我国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也要积极应用信息化管理方式以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主要是可以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对工程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和科学的分析,并存档,为日后工作提供信息参考依据,并安装预警系统对基层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的监控和管理。

4 结语

本文主要从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发展方向研究等三个方面对本论题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其中也简单的阐述了我国基层水利工程在我国各个方面发展中的重要性。并重点论述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对实际基层水利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信息化;数字水利;决策支持系统

一、水利信息化发展分析

水利行业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同时也是信息十分密集的行业,其信息化工作开始于“七五”期间,至今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相对滞后

水利工作的三大任务是防治洪涝灾害,解决干旱缺水和治理改善保护水环境。主要表现在未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为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及信息化的质量还不能适应水利现代化的需要。

(二)对信息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水利系统的干部和职工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有一部分员工对信息化工作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没有形成统一的建设机制,水利信息化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甚至部分单位还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

(三)水利信息化发展水平不高

当前水利信息化发展水平表现为:(1)从事水利信息化规划的相关人员对IT技术发展把握不够深,大量信息化应用建设刚刚完成就成了落后产品。此外,整体性规划的不完善或实施不利而导致各个系统的兼容性差,信息流不畅,致使信息化的大量投入所建设的仅是一个又一个的“信息孤岛”。(2)从事水利信息化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相关机构对行业应用理解不够深,造成了水利信息化产品的易用性、实用性差,甚至无法推广或交付使用。(3)信息化发展的保障条件不足。水利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本身是一个庞大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但目前在水利系统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管理措施和管理办法。

二、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数字水利”是一个以空间信息为基础,融合各种水文模型和水利业务的专业化系统平台,是对真实水文水利过程的数字化重现,它把水活动的自然演变搬进了实验室和计算机,成为真实水利的虚拟对照体。它是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三、水利信息化的实施

(一)数字水利应用系统组成

数字水利应用系统主要由采集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层、表示层、接口层、支撑层七个部分组成。1、采集层。水利信息化系统是建立在信息基础之上的,而这些信息的获得需要通过不同手段和措施;这些获得信息的手段和措施以及相应的采集点就组成了采集层。2、网络层。网络层为信息共享和数据传输提供基础,网络的建设一般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公网和专网相结合的方式。3、数据层。数据层通过建立所有与水利相关的数据的模型或结构,使应用层能够更方便、更快捷地获得各种水利信息,产生各种水利应用。4、应用层。应用层建立在数据层的基础之上,通过建立各种应用模型如洪水演进模型、排水模型等,提供水利行业的各种应用功能。如水利信息服务、统计分析、虚拟仿真、预报决策等。5、表示层。表示层以浏览器为载体,直接向从事水利的各级人员提供其所需要的相关功能或信息服务。6、接口层。接口层通过向各级水利系统提供网络接口、数据接口和系统接口使各类信息得到充分共享,各级水利系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最终形成“数字水利”。7、支撑层。支撑层通过相关的标准体系以及最新的技术,保证整个系统安全、稳定、有效的运行。

(二)决策支持系统

根据水利工作的实际情况,水利决策支持系统包括:

1、防汛决策支持系统。防汛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是保障防汛抗洪工作有效和科学的前提条件,可以利用遥测数据、遥感图片等进行相应的暴雨预报、洪水预报、洪水调度等工作,提前为防汛抗洪工作做出指导性的预报、预警措施。洪水不仅是灾害,其调度使用已成为水资源研究的新课题,是“资源水利”的重要组成。

2、抗旱决策支持系统。抗旱决策支持系统有两类数据源,一是遥感数据源、另一类是旱情监测站采集的旱情信息数据。抗旱决策支持系统在遥感图片基础上,结合相关的计算模型进行计算,可以快速、准确的获得同一时期内大范围的土壤含水量信息以提供第一手的辅助决策资料,同时,也可以根据地面旱情固定、流动监测站采集的地下水埋深、土壤含水量、土壤温湿度等数据,作为区域遥感数据校正的参考。

3、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是在水资源数据库及地理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相关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评价水资源量、预测水资源量、对水资源进行优化管理和科学调度。

4、水环境决策支持系统。水环境决策支持系统是在水环境数据库及地理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相关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评价水质、预测模拟水质变化、计算水环境容量、控制规划污染物总量。水环境决策支持系统将成为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重要依据。

5、水土保持决策支持系统。水土保持决策支持系统是建立在水土流失数据库和地理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水土流失评价及治理数学模型技术,采用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思想建立水土流失模型库,为水土流失的评价及预测提供强大的决策支持。该系统与实时水保监测系统的集成将为保障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的科学性,并指导水保工程的规划和实施。

6、水利综合会商系统。水利综合会商系统集中展示上述各种决策支持系统提供的关于防汛、抗旱、水资源、水环境、水土保持等数据,为水利部门主管领导提供集成的会商环境,便于会商人员迅速地作出科学决策,下达会商命令,以预防或尽量减少未来可能造成的各种损失。

第6篇

水利行业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同时也是信息十分密集的行业,其信息化工作开始于“七五”期间,至今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信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相对滞后

水利工作的三大任务是防治洪涝灾害,解决干旱缺水和治理改善保护水环境。主要表现在未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为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及信息化的质量还不能适应水利现代化的需要。

(二)对信息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水利系统的干部和职工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有一部分员工对信息化工作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没有形成统一的建设机制,水利信息化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甚至部分单位还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

(三)水利信息化发展水平不高

当前水利信息化发展水平表现为:(1)从事水利信息化规划的相关人员对IT技术发展把握不够深,大量信息化应用建设刚刚完成就成了落后产品。此外,整体性规划的不完善或实施不利而导致各个系统的兼容性差,信息流不畅,致使信息化的大量投入所建设的仅是一个又一个的“信息孤岛”。(2)从事水利信息化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相关机构对行业应用理解不够深,造成了水利信息化产品的易用性、实用性差,甚至无法推广或交付使用。(3)信息化发展的保障条件不足。水利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本身是一个庞大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但目前在水利系统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管理措施和管理办法。

二、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数字水利”是一个以空间信息为基础,融合各种水文模型和水利业务的专业化系统平台,是对真实水文水利过程的数字化重现,它把水活动的自然演变搬进了实验室和计算机,成为真实水利的虚拟对照体。它是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三、水利信息化的实施

(一)数字水利应用系统组成

数字水利应用系统主要由采集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层、表示层、接口层、支撑层七个部分组成。1、采集层。水利信息化系统是建立在信息基础之上的,而这些信息的获得需要通过不同手段和措施;这些获得信息的手段和措施以及相应的采集点就组成了采集层。2、网络层。网络层为信息共享和数据传输提供基础,网络的建设一般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公网和专网相结合的方式。3、数据层。数据层通过建立所有与水利相关的数据的模型或结构,使应用层能够更方便、更快捷地获得各种水利信息,产生各种水利应用。4、应用层。应用层建立在数据层的基础之上,通过建立各种应用模型如洪水演进模型、排水模型等,提供水利行业的各种应用功能。如水利信息服务、统计分析、虚拟仿真、预报决策等。5、表示层。表示层以浏览器为载体,直接向从事水利的各级人员提供其所需要的相关功能或信息服务。6、接口层。接口层通过向各级水利系统提供网络接口、数据接口和系统接口使各类信息得到充分共享,各级水利系统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最终形成“数字水利”。7、支撑层。支撑层通过相关的标准体系以及最新的技术,保证整个系统安全、稳定、有效的运行。

(二)决策支持系统

根据水利工作的实际情况,水利决策支持系统包括:

1、防汛决策支持系统。防汛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是保障防汛抗洪工作有效和科学的前提条件,可以利用遥测数据、遥感图片等进行相应的暴雨预报、洪水预报、洪水调度等工作,提前为防汛抗洪工作做出指导性的预报、预警措施。洪水不仅是灾害,其调度使用已成为水资源研究的新课题,是“资源水利”的重要组成。

2、抗旱决策支持系统。抗旱决策支持系统有两类数据源,一是遥感数据源、另一类是旱情监测站采集的旱情信息数据。抗旱决策支持系统在遥感图片基础上,结合相关的计算模型进行计算,可以快速、准确的获得同一时期内大范围的土壤含水量信息以提供第一手的辅助决策资料,同时,也可以根据地面旱情固定、流动监测站采集的地下水埋深、土壤含水量、土壤温湿度等数据,作为区域遥感数据校正的参考。

3、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水资源决策支持系统是在水资源数据库及地理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相关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评价水资源量、预测水资源量、对水资源进行优化管理和科学调度。

4、水环境决策支持系统。水环境决策支持系统是在水环境数据库及地理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相关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评价水质、预测模拟水质变化、计算水环境容量、控制规划污染物总量。水环境决策支持系统将成为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重要依据。

5、水土保持决策支持系统。水土保持决策支持系统是建立在水土流失数据库和地理数据库的基础上,利用水土流失评价及治理数学模型技术,采用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思想建立水土流失模型库,为水土流失的评价及预测提供强大的决策支持。该系统与实时水保监测系统的集成将为保障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的科学性,并指导水保工程的规划和实施。

第7篇

关键词:农村 水利 发展方向 措施

农村水利是指在农村开展的水利建设、管理及其他有关水问题方面的工作,包括农村水工程、水资源和水环境。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发展由过去只注重粮食产量向重视农产品多样化转变,由过去纯农业向农村工业化、产业化、商品化转变.农村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农村集镇的城市化及农民住宅的小区化,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保障能力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

1、农村水利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当前农村水利工程的防洪除涝能力不高,农村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不少城镇在排涝动力的配备上还是接照农业的排涝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农村居民饮用水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生活和生产污染严重,农村水利科技含量仍然较低,农田水利工程经营机制没有达到良性运行目标,等等。这一切都对农村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农业产业结构需要调整.原来农业生产主要追求粮食产量,以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为主,所配套的水利工程是为了满足粮食作物的生长需要。但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蔬菜、瓜果、苗木、花卉对灌溉、降渍和抗旱的标准与原有的设施不一致,其标准更高;而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市场化行为,一家一户生产模式缺乏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整,给农村水利的配套建设带来了困难。

二是对水质要求更加严格。由于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对水源水质的标准要求更加严格。一旦水源污染、水质破坏,会影响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会影响到农民的利益。目前因水质不能保证所引发的矛盾相对增加,也影响到水资源费和水利工程水费的收缴。

三是宏观环境发生了变化.目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由政府组织向村民自主转变,由指令性计划向指导性意见转变,由尽可能以资代劳向尽可能出工转变,由政府组织号召向“一事一议”转变,农村水利建设的政策环境与投资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四是应正确理解水利产业政策.农村水利建设项目根据其功能和作用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社会效益为主、公益性较强的项目,指防洪除涝工程、农田灌排骨干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水资源工程等;另一类是以经济效益为主、兼有一定社会效益的项目,指供水、水面养殖、水利综合经营等.如果按照这一划分,农村水利建设中的许多工程都是公益性较强的工程,都需要政府在财政上给予支持。但是,正因为有了这一工程性质划分的误区,导致了农村水利投入主体不明的缺陷。对农民来说,有了这一划分,都把防洪除涝工程、农田灌排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水资源、水环境的治理作为政府投入的主体.但实际上并不尽然,因为对于流域性的防洪工程是公益性的,但对圩区治理中涉及到的防洪除涝工程,其受益者和受益范围都非常明显,仅靠政府的投入是不够的。农田灌排工程应该是农业生产性的工程建设,其受益范围和受益者也非常明显,不应该把政府作为投入的主体,相反农民应该成为农业生产投入的主体。

2、农村水利工作的发展方向

一要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实施节水灌溉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保障.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损失,有利于解决农业面污染,有利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是一项革命性措施,必须摆在农村水利建设的突出位置。要加大节水设施与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扶持节水灌溉典型,完善防渗渠系配套,合理发展喷、滴灌工程,重点发展浅湿灌溉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对主干渠道逐步实现衬砌化。

二要努力提高农田灌排标准。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对农田灌溉、排涝、降渍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加强对灌、排、降技术标准的研究。今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切实提高供水保证率和农田排涝能力的标准,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标准的灌排服务。同时,要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规划研究,以利于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发挥更好的作用。

三要加大农村水环境治理力度。近年来,水污染带来的水环境恶化、水质破坏问题日益严重,给水产养殖带来了负面影响,死鱼、死虾、死蟹等现象时有发生;同时,水土流失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保护农村水资源,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越来越显得重要。

四要加快小城镇防洪排涝工程建设。随着农村城镇化、集镇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迫切需要解决农村小城镇防洪排涝问题,特别是从抗御突发性台风暴雨受到的灾害影响来看,农村城镇的水利设施难以适应短历时暴雨的排涝要求。

五要提高农村供水能力。目前,农村居民饮用水和农村工业用水主要是利用地下水,出现了农村发生地质灾害的隐患,故必须提高农村特别是小城镇的自来水供水能力,加快管网敷设,解决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顺利推进地下水深井的封填工作。同时,在生产力布局上应综合考虑,加强村镇科学规划工作,修建集镇截污处理厂,解决污染源,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形成良好的环境风貌。

3、加强农村水利的主要措施

第8篇

【关键词】工程型水利;资源型水利;转变

水是生命之源,是一切生命存活的根本,假如没有了水,先不说我们的日常生活难以维系,就是人的生存在那个时候都成为了问题,可以这么说,水不仅维系着人类生命的存在,而且还和人类以后的发展方向息息相关。如今,随着人们思想的不断革新,社会也在不断往前发展,水利的发展理所当然,应该去适应时代的需求,由传统的工程型水利向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利的资源型水利去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去的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必须对现有的管理水资源的方式予以转变。

一、水利工程型向资源型水利转变的优势分析

对于传统的工程型水利思想来讲,它注重的主要是在大力修建水利工程,不断的从自然环境中获取人类所需的水资源,这样的思想,只重大肆的修建工程措施,却轻视了在水资源的管理,站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上来讲,就是传统的工程水利思想,只是注重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却忽略了对水利资源的保护和永久性的利用,像这个思想并不能满足人们现代课持续发展经济的需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当人类如果有一天将开发利用达到某一极限的时候,那个时候人类就会陷入被动的局面,使得全球出现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对于如今,传统的水利工程虽说能够满足现在人类的平时需求,但是在供应的过程中浪费比较严重,供给量往往大于需求量,相关工作人员只是注重目前的水资源供水,完全没有可持续发展和管理水资源的策略。而资源型水利就不同了,它不但可以满足人们现如今所需要的水资源的供水,而且还大力宣传节约和保护性的用水,要有计划性的合理用水,站在国民经济和不断促进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讲,这样的思想才是如今社会所需要的,我们不仅要考虑眼前的生活和经济,我们还要为我们以后的生活和经济做好提前的保证,通过资源水利的思想,使得水利事业的发展越来越长久。

二、传统的工程型水利向资源型水利转变的需求

为什么现如今传统的工程水利不能更好的适应水利的发展,其实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个是否能持续发展的问题,传统的工程水利,大肆修建水利工程,使得人类的水利供求量很是充足,但是这种水利的供求是浪费的,有很大的一部分水资源是不需要的,往往水利工程所产生的水资源量远远大于了人类所需要的需求量,浪费了很多水资源,从人类的长远思想来考虑,人类的生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要经历很长的一个历程,所以适当的节约我们现在所能利用的一切资源是必须的,也正是我们现如今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的体现。

三、水利工程型和资源型的内在渊源

其实从经济和一般性事物发展上来讲,资源型水利就是传统型水利的一种升级版,传统的工程水利因为不能很好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要向新的水利发展方向去发展,所以资源性水利就应运而生了,其实按照理论上来讲,这两种水利的思想是差不多的,只是出于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已,它们的思想并不是对立的,可以这样说,资源型水利的发展是建立在工程型水利的基础之上的,假如没有了工程型水利,资源型水利就仅仅只是一个空壳而已,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的。

长久以来,水利工程由于受到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如今的水利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缺乏对水利工程的管理,就像传统的水利工程思想一样,只注重于开发,却并不注意怎么样去节约和保护相关的资源,并且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在实际的水利中,只是一味的去追求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却忽略了其水利工程所需要的效益型以及实用性,修建的工程虽多,人类的供水也可以满足,但是这种做法对于水资源的浪费着实严重,并且还随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现象,使得人类现在可以利用的水资源是越来越少,所以,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上来考虑,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是必然的。

随着时代不断往前发展,水利工程的兴修已经无法完全解决未来的防洪灌溉等问题,必须将战略重点转移到科技创新上,对经济发展模式予以转变,让它朝着效益型、科技型、集约型以及优化型的方向发展,紧随着这一世界发展趋势,让中国真正从水资源短缺困境当中走出来。

四、水利工程型向资源型转变的主要措施

对于如何由工程水利来向资源水利的转变,其实上面早就已经有提到过了,那就是首先得从水利的管理上来重点改革,尽可能的去合理的使用水资源,杜绝出现大肆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以下就是我个人对于如何由工程水利来向资源水利的转变的具体分析,仅供读者参考。

(一)建立健全的水利管理制度

健全水利资源的管理的制度是相当重要的,不管是对于工作还是机器,它的管理制度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好的水利管理制度可以从根本上去实质化人类对于水利资源的节约和保护。

(二)更新思想,创新技术

相关工作人员对于水利的管理和技术思想都要不断的去革新,更好的去加快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于节约用水的技术改造,在城市上,大力鼓舞和激励人们污水处理回用、雨水和微咸水的开发利用,从根本上去提高城市上污水处理回用比例。在农村上,大力发展农田的管道输水,进行喷灌和微灌等高校节水灌溉处理。

(三)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要合理化

对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必须做到环境、社会、经济这三者的可持续发展的统筹兼顾。对过度或者没有秩序的胡乱开发,特别是与主要河流开发有关的,必须坚决予以制止。在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之前必须利用科学的方式对其进行全面规划。

结束语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显而易见。它既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又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要对水资源进行必要的优化配置以满足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充分说明传统的工程型水利向工程型水利向资源型水利转变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李春生.论工程型水利与资源型水利[J].品牌,2011(7)

[2]林伟.转变治水思路,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J].科技创业家,2011(10)

[3]张世玉.浅议工程型水利向资源型水利的转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9)

第9篇

在目前水利改革新形势带来的新情况下,水利建设行政管理在整体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行政管理的好坏对水利建设成败有直接影响,如何进行合理的水利建设行政管理就变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应当精简机构整个权利,并且在加速社政分离的同时加强对水利建设工程的监督,努力培养具有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的全能人才,对行政管理机构进行合理编制,才能将行政管理的作用发挥到最好。

二、水利改革新形势下加强行政管理的必要性

(一)顺应党的建设方向。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对从文化生活到经济发展方方面面进行合理改革,加强水利建设的行政管理顺应了党的建设方向,而且促进了政府职能整体性的提高。只有切实提高水利建设中的行政管理水平,将资源和人才合理分配,从根源上对水利建设的方式和理念进行改革和创新,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科学修缮,顺应了党深化改革的发展方向。水利建设关乎民生,关乎我国经济发展,而水利建设改革的顺利进行,也与政府职能的顺利实施密切相关,同时也关系到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能否彻底落实,各个领域的改革任务能否顺利完成。所以,加强行政管理不仅是改革水利建设的重要举措,更顺应了党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二)加强我国民生发展。我国近年来经济不断发展,但是随之而来的也有严重的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污染等问题,不仅影响了人民的日常生活,而且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加强水利建设改革,并且完善行政管理布局,加大社会对水利建设的操控力,将社会公共管理和水资源环境相结合,保证其职能的顺利实施,同时抓紧时间和精力进一步改革水利建设,提出科学合理的水利建设战略,设置可实施的方案。对参与水利建设改革的各部门和机构人员进行严格筛选和培养,并且按照规定分配人员和职务,避免浪费人力,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行政管理能力。只有将关乎民生的水利建设改革落实好,才能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真正发挥水利建设的作用。(三)促进水利建设改革。改革重在完善体制,水利建设改革的顺利进行离不开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目前,我国的水利建设体制与其行政管理职能并不匹配,行政管理往往落后于水利建设改革的需要,导致水利建设困难程度加大,工程愈加复杂。行政管理的体制不合理,安排不妥当,下级的很多具体事宜无法落实到行动上,各个相关部门也无法很好地配合。行政管理的不合理,会导致水利改革事宜安排的不科学,从而阻碍了改革的顺利进行。只有行政管理职能完善,在整体上促进水利建设改革的多元化,公正化,在政府机构和建设团体之间建立合适的联系。才能为水利建设提供可靠的管理体制,使改革真正落实。

三、行政管理在水利改革新时期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精简机构,整合权利。在水利建设改革中,应当充分精简机构,整合权利,使水利建设相关事务的流程简化,其审批,规划以及实施等各项事宜都能受到更少的阻力和干预,对微观细节尽量减少干预,抓紧主干,放松细节,使改革具有活力。而审批过程应当尽量简洁高效,透明公正,避免贪污受贿现象的出现,明确审批流程,接受人民监督,不断提高审批效率,落实责任到具体部门和个人,让市场在水利建设改革中应当发挥的作用和社会民众力量能更好地贡献力量,促进水利建设改革的顺利进行,在最大程度上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合理机构图示如下。(二)改善管理,严肃纪律。改善对水利建设项目的管理方式,在精简机构,简化审批流程的同时,加强对水利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对具体的实施资金使用,时间规划和事务安排进行细致周密的调查监督。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方法,积极履行管理责任,避免因为监督不到位而导致的资金不明确,事务拖沓冗杂,大量浪费人力物力的现象。与此同时,要对水利建设工程的结果进行评估,对施工过程的优秀之处进行褒扬,对尚需提升之处进行改善。通过改善管理,加强监督而从人为角度促进我国水利建设的改革。对参与水利建设改革的各部门和机构人员进行严格筛选和培养,并且按照规定分配人员和职务,避免浪费人力,降低成本,最大程度地发挥行政管理能力。对于各种协调、审查和议事等机构进行精简,同时严肃机构纪律和规章制度,创新体制管理方式,加强对机构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不仅要维护水利建设改革相关机构的权威性,而且要使担负改革责任的机构发挥其效能。(三)提升基层,强化合作。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很大一部分,而且农村水利建设相比起城市水利更加艰难,对于改善农民生活也更加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应当为农村水利建设改革提供更为优惠的条件和更为便利的服务。在人才引进和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农村水利建设更多的保障,确保基层水利建设改革能够留住人才,合理利用资金,高效进行建设,扶持基层人民水利建设机构。与此同时,应当加强各级各地方政府在水利建设改革中的合作,群策群力,互相提供技术交流和支持,并且互相监督,有效预防腐败事件的发生,加强廉政建设。(四)政社分离,激发活力。在水利建设改革中,应当致力于将社会团体与政治权利区分,正确处理政府机构与水利建设项目承接团体的关系,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使用。在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之间建立科学合理的转接机构,使水利建设项目不受过多的政府干预,但又保证项目进行在政府监管之下,同时也保护水利项目承接团体不给政府机构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又能得到相应的政策支持和保护。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方法,积极履行管理责任,避免因为监督不到位而导致的资金不明确、事务拖沓冗杂、大量浪费人力物力的现象。在整体上促进水利建设改革的多元化、公正化,在政府机构和建设团体之间建立合适的联系。(五)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水利建设改革中,行政管理的作用得以发挥的重要因素还取决于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因此必须加强相关人员对水利建设改革必要知识的学习理解,不仅要学习行政中的管理协调技能,对水利建设的规划,安排和资金投入等方面都应该学习了解。可以通过对相关人员定期培训、印发宣传手册等方式,提高机构人员对学习的重视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只有提高其行政管理水平和创新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推进我国水利建设改革进程。与此同时,顺应我国时代潮流,依法行政,应当对相关人员普及一定的法律法规,不仅使水利建设更加合法合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现象的出现。此外,应当鼓励全体人员积极参与到章程制定、法规建立等工作中,增强其法律意识和职业素养,进一步提高改革水利建设的行政管理能力。

四、结束语

在我国水利建设改革新时期,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不仅顺应了党全面深化改革的建设方向,而且促进我国民生改革,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促进了水利改革的顺利进行。在此基础上,应当加速社政分离以使政府和社会水利建设团体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加强对水利建设工程的监督,并且严肃纪律,培养具有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的全能人才,对行政管理机构进行合理编制,控制机构人员的合理分配和培养。加强行政管理的对水利建设新时期改革的顺利进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信通过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机构,我国的水利建设改革能得到更好地发展和实施。

【参考文献】

[1]侯京民.加快转变水行政职能、切实提高水行政管理科学化水平[J].中国水利,2013(23):7-8.

[2]晋城市水务局.深化改革、争先发展、全力开创水利工作新局面[J].山西水利,2013(03):42+44.

[3]蔡其华.严格水资源管理、强化水行政执法、奋力推进长江水利改革与发展——在长江水利委员会2012年工作会议上的报告[J].人民长江,2012(05):1-7.

第10篇

目前,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水生态失衡、水灾害加剧、水管理薄弱等问题已经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水资源成为制约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实现水资源管理的网络化,是一项切实可行的,能有效管理水资源的创新之举和科学方法。

1水资源管理的现状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对水资源的配置和管理,尤其是量化管理方面尚缺乏系统的考虑。由于历史原因和管理体制问题,我国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一直比较粗放,管理指导思想陈旧,管理技术手段落后,计量设施建设远不能满足水资源量化管理的需要,导致水行政主管部门不能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使得有限的水资源十分紧缺,而且对其利用效率不高、污染严重,其可再生性受到很大影响。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水资源管理水平,积极促进我国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转变,即由过去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由经验性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由分散的条块管理向统一管理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系统地研究和建设流域或区域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1.1依靠网络科技管理

进入21世纪,水利部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水资源管理有着清醒的认识,并在相关文件里明确指出:水利现代化,首先是水资源调控现代化;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水利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应用当代先进的科学理论与高新技术对水资源进行实时监控、优化调度和统一管理,最终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是我国水资源现代化管理的发展方向。

1.2国外发展经验

国际上比较重视水资源综合管理及信息化,在传统的定点观测信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了3s(GPS、RS、GIS)技术在水资源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使得水资源管理实现了事件动态化和空间立体化特征。监控范围包括供水水库、地下水源、自来水厂、80km长的环城供水隧道干线、11个小区供水泵站及总长度为31526km的新老供水管网系统,实现了全面数字化管理。其他有特点的水资源管理系统还有:以色列、法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建立的大型灌区优化配水管理系统,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税务局的流域水资源监测和调度管理系统、供水公司的实时监控及自动调度系统、昆土兰州供水预警系统等。

1.3我国未来发展的思路

针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水资源供求状况的变化,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水利部及时调整了治水思路,提出要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要求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国民经济发展、生态坏境保护等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在重视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的同时、更加注重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切实改变过去“重建设、轻管理”的做法,在重视工程措施的同时,特别强调重视非工程措施,强化科学管理的作用。这对于支持和强化我国水资源统一、动态、科学管理、指导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保障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强化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实施监督和管理职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网络技术的支撑能力

当代高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对水资源进行实施监控管理具备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当前,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建设,代表了水资源现代化管理的一种发展方向。

数字模型和决策支持是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的技术核心。以丰富的综合信息为基础,采用现代水资源管理数学模型,为水资源的实施管理、调度提供决策支持是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的核心任务。这种模型势必突破“就水论水”的局限性,充分体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统一的原则。

3水资源管理系统

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是根据特定流域或地区水资源管理机构的需要,以现代监测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遥感技术等为基础,利用人工智能、信息工程、系统工程、软件工程等技术手段,建立的面向水资源实时监测信息自动采集、实时传输、信息管理、决策支持和远程监控等功能以实现实时、快速地进行水资源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和存储,快捷、灵活、直观地提供反映水资源动态状况的实时资料、历史资料和分析成果等信息服务;提供水资源多目标管理、实时调度保护等辅助决策方案;提供水资源管理的咨询和决策支持;提高水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和办公自动话水平,从而实现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11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产;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F323.2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2.035

对于我国经济建设而言,农业发展是最核心的经济基础,在农业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农田水利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我国的发展现状而言,由于我国地域较为辽阔,水资源的分布并不均衡,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设是现阶段农业技术发展中重要的问题。虽然,在整个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一些农业设施的建设为整个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整个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制约性的因素。所以,在现阶段农田水利工程的建立过程中,应该逐渐认识到水利系统中存在的制约性因素,制定科学的解决措施,从而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农田水利建设服务农业生产的现状

1.1 对农田水利建设服务的认识不到位

虽然在现阶段农业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农田水利工程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很多管理人员对于相关的系统并没有充分认识。随着农村经济化的逐渐改革,我国水利工程中农业水费的收取逐渐从行政事业型收费转变成经济性的收费,因此,其原有的思维也逐渐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改革过程中,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进行了相关的规定,水利工程水费主要是根据管理权以及使用权进行个人利益的收取,而由政府来收取相关的费用是不合理的。人们对于这些观点的看法都逐渐忽视了资金内容的投入。与此同时,在水利工程内容建立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农业粮食的生产、地区防洪、抗旱等问题的分析,这些项目的出现都需要收取工程水费,因此,在现阶段水利工程的建立过程中,就应该逐渐优化基本的改革理念,从而为水利工程的建立提供充分性的保证。

1.2 资金投入不足制约着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提高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最核心性内容,但是,一些水利工程的建立却逐渐老化,甚至已经超出了使用的年限,而且,在一般情况下都应用于小型农场的水利工程建设,所以整个配套的效率相对较低。随着农业技术的逐渐发展,人口增多但是耕地却逐渐减少,要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性效率,就逐渐成为水利工程发展中十分困难的问题。因此,要想在根本上保证农业经济的逐渐发展,就应该提高农业技术的生产能力,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田的水利工程建设。在农业建筑事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投入性内容的不同,就会使整个水利工程的建设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应该逐渐优化农业建设的基本理念,从而为整个农业水利工程的建立提供充分保证。

2 优化农田水利建设服务的基本对策

2.1 强化农业水利服务的工程投入

在农业技术逐渐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三农”目标的建立,为我国小康社会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无论是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是强化水利资源实现生态化的环境,最终受益的都是农村的经济发展以及农民的基本生活。对于国家以及地方政府而言,应该建立科学的发展观念,按照基本的发展理论,依据强化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资金内容的投入的根本意义,为整个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充分的保证,同时也为农村经济树立科学的发展方向。

2.2 强化水利工程管理及服务的创新性水平

在现阶段农业技术逐渐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该逐渐强化组织内容的建立,实现专业化的农业技术运行,通过与群众管理内容的充分结合,应该建立科学化制度运行的管理制度。与此同时,也应该逐渐优化基本的市场运行机制,降低水利工程的成本运行,明确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核心性内容,从而在根本意义上明确水利工程管理的权利以及基本的义务。在强化水利工程管理内容建立的同时,应该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水利工程管理制度,通过市场化、专业化水利工程发展理念的建立,强化工程维修养护的基本体系,而且,也应该不断改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基本理念,强化专业人员的组建,优化基本的发展理念,从而为整个农业经济化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保证。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农业发展过程中,为了逐渐强化农业中水利工程的建设,就应该坚持以农业作为发展的基础,充分考虑现代化科技的发展需求,建立合理性的发展理念,从而在根本意义上展现农业技术的现展需求。与此同时,应该明确认识到农田水利的发展现状,组建专业化的水利工程队伍,强化工程维修的基本理念,在根本上保证农业事业建设的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莉.农田水利建设服务农业生产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

[2] 贾悦仙.农田水利建设服务农业生产现存问题与对策探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11):183-184.

第12篇

关键词: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生态水利工程简介

生态水利工程从表面上来看就很明显是包括生态和水利工程两方面的内容,不过生态水利工程主要侧重的还是水利工程方面,其学科基础主要是由工程力学和水文学构成的,生态学只是在工程学发展的同时需要兼顾的学科。目前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主要对象是水文系统相关的设计,而没有注意生态系统的现状和对生态系统的未来预期等潜在的风险。对于目前的生态水利工程来说,其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就是应该密切和生态学相结合,将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水利工程的建设上来,进一步将水利工程学与生态学密切的结合在一起,改善水利工程规划的设计理论,这样也就形成了一门新的分支学科——生态水利工程学[1]。该学科的出现的发展,既能够满足人们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需求,又能够将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等思想真正运用到社会实践中来,其内涵主要是: 对于新建的水利工程来说,在进行传统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又注意与河流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持相结合; 对于已建工程来说,主要指的就是对于那些受到危害或者是严重破坏的河流进行生态系统的全面恢复和保护。所以,生态水利工程作为符合社会需求和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来说,它将和传统的清污治污工程、生态产业、环境立法以及资源管理等不同方面的工作内容密切的联系在一起,为河流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水利工程建设的科学规划提供有利的支持。

1.生态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也是日益增加的。在众多的河流上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来调节水量、开发水资源、利用水资源,提高了河道的调蓄能力,满足了人们防洪、供水、航运、渔业、灌溉、发电以及旅游等需求,效益显著。建设水利工程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水利工程对于发展经济及社会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生态环境也有着积极作用。通过水量的调节,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减轻或排解水污染,抵御洪水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对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生态状况的改善以及调节生活用水等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建设水利工程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上,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表现在:新建的水利工程在进行传统水利建设的同时(如蓄水、防洪工程)兼顾河流生态环境的修复。对于已建工程,主要是对被严重干扰河流重点进行生态修复。生态水利工程应与传统治污、清洁、生产及环境立法和资源管理一并成为河流生态建设的主要手段之一。

2.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人类为了抵御洪水修建堤坝,为了调节水量整治河道,为了蓄积生活用水肆意修堵河流,这些活动都人为的改变了河流的连续性和流动性,改变了河流里生物的多样性,使水域的流速、水深、水温等自身条件发生了重大改变。人类这些自私的行为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不可小觑。

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既有正面的影响还有负面的影响。正面影响表现在:(1)保护其他生态环境,利用水资源代替柴火,水资源代替石油、核能源来发电;(2)提供生活灌溉用水,使得被浇灌的地区生态环境发生改变;(3)防洪减涝来减少自然灾害对其他生态的破坏,有效地削减了水灾、旱灾发生的严重性;(4)对水土流失起到了一定的预防遏制作用;(5)对城市的局部小气候进行了改善,同时对景观和生态环境也适当的改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1)为建设水利工程所做的引流会淹没一些耕地、森林、珍稀物种、矿产资源、风景名胜等,这些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2)在水利工程的下游水质会发生变化,可能产生富营养化问题,堆积大量的细菌,降低纳污能力;(3)有些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影响河流方向,阻塞鱼类海生动物的回流;(4)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水土流失,破坏植物本身的生活环境;(5)大型水利堤坝的塌陷会引起严重的滑坡,地震等自然灾害。在工程规划设计时,还要特别注意法规障碍:一是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规定;二是水功能区划关于水源保护的规定;三是重点文物风景名胜保护的规定。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具有双重影响,要充分利用其正面影响,可以带来生活上的便利、经济上的发展、环境上的改善等等,利用不合理将会带来许多方面的危害。

3.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规划的基本原则

对于生态水利工程来说,它是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的工程,在满足水利工程所应具有的作用(防洪、灌溉、供电、供水、航运等)的同时,也要满足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可持续性的发展。其在规划设计时应满足水利工程原理和生态工程原理。在规划设计时主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则。

1)生态水利工程安全、经济性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在规划设计时,一定要严格考虑地理环境、生态环境、自然条件等,同时要结合工程力学原理、水利工程学原理、生态原理和水文原理设计图纸,设计完后仔细审核、预算交由施工单位。施工方应当严格按照图纸要求操作,不得擅自修改,以确保工程设施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在确保质量问题的前提下,做到合理利用材料、合理布置人员分布,避免浪费不必要的钱财。工程设施在设计标准规定范围内,必须能够承受洪水、风暴、侵蚀、冰冻、干旱等自然力荷载。

2)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原则

生态系统经过一万年的演变过程,已经具有了自我修复和自我清洁能力。生态系统里的每一个物种都是经过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它们与周围的物种有着有好的关系,同时在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下也能适应、改变环境。规划设计时可依靠生态系统自设计、自组织功能,可以由自然界选择合适的物种,形成合理的结构,从而完成设计和实现设计。充分考虑自然界的自我恢复能力,尽量在不破坏其它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建设水利工程设施。

3)河流形态空间异质性的原则

在一个地区,其空间异质性越高,就会有更多的生物存在。生物越单调,生物多样性就会很低,就会导致生物群落密度、比例降低,造成生态系统的退化。在规划设计时,从众多的环境因子中寻找那些对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着重要意义的环境因子,在此基础上进行河流地貌学设计和生物栖息地的设计。

4)景观尺度及整体原则

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河流生态的修复规划与管理应在大景观尺度、长远的和整体的基础上进行,因为大景观具有的物种多样化。生态系统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时刻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因此在设计规划时,应掌握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提出整体的生态系统修复方法,而不应是仅考虑单一物种、河岸的修复。

5)反馈调整式设计原则

河流修复工程需要时间,生态系统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在河流工程项目执行以后,即开始了一个自然生态演替的动态过程。此过程并不一定按照设计预期的目标发展,可能会出现多种可能性。自然生态系统经过长时间的进化使得生物群落多样性、系统有序性,同时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有所增强。期望河流短时间修复是不可能的。

4.结语

本文阐述了生态水利工程的重要性以及它具有的双重影响,同时也简单的介绍了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时所依据的五项原则。警示了我们人类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前提下,还要综合考虑我们周围经过亿万年形成的庞大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蒋振华. 我国现阶段生态水利工程学的发展[J]. 中国科学工程,2009( 03) : 25 - 26.

[2]董哲仁.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胁迫[J].水利水电技术,2003,(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