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1 17:36: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体育的基本要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本文从分析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意义入手,简要介绍构成自我锻炼能力的基本要素,重点介绍培养方法,意在抛砖引玉,从一个侧面为全民健身运动推波助澜。
关键词:中学生 自我锻炼 能力 培养
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是当前中学体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中学时代是人生的一个承前启后的中间环节。中学体育教学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从而实现中学体育教育具有终身效益特征的价值。
一、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意义
当前因教育环节的薄弱使终身体育意识未能深入人心,致使许多学生离开课堂和教师就不懂如何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是贯彻教育目标“三个面向”的需要,也是学生强身健体的有力措施。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更是全面贯彻《全民健身计划》保障,要想发展学生体能,增强学生体质,先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并运用这些知识技能进行自我锻炼,从中积累经验,从而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因而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构成自我锻炼能力的基本要素
所谓自我锻炼,是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它是一般能力在体育活动中得到高度发展的特殊表现,属于特殊能力的范畴,其包括:认识能力、运用能力、调控能力、自治能力这四个基本要素。
1、认识能力。它是自我锻炼能力形成发展的内部条件。一切外来刺激都必须通过直觉观察后,由视神经将信息传递给大脑,再经过思维加工处理,最后才能发生适应性反应,保持与客观外界和谐与平衡。而使学生懂得体育锻炼的目的意义,掌握有关体育知识、技能,这是由被动锻炼到主动锻炼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2、运用能力。运用所学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既包括在学校内外的运用,又包括在生活工作中自我需要的创造性的运用能力。
3、调控能力。即在独立锻炼中,为了取得良好效果,对锻炼过程进行自我调控的能力。包括对身体负荷、心理负荷和动作姿势的调控能力。
4、自治能力。即独立从事体育锻炼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制订锻炼计划、组织安排锻炼时间、医务监督和评价锻炼效果的能力。
上述四个基本要素是在日常教学、训练、锻炼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其中认识能力是基础,只有对体育锻炼有了一定的认识,才能进一步培养兴趣和爱好,自觉地去进行体育锻炼,去运用已有的知识、技术技能,使锻炼收到预期效果。
三、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人的能力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主观的努力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学活动是培养自我锻炼能力的基本途径,因此,要把常规教学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
1、激发动机,结合知识技术教学,培养认识能力。
从目前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来分析,有部分学生对体育有直接兴趣,还有部分仅是有间接兴趣。前者是主动地对体育本身感兴趣,愿意从事一切身体练习活动,后者是被动的,仅对体育课考核成绩感兴趣。怎样实现兴趣的转变,促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实践活动,笔者认为:一是社会需要,二是个人需要,只有把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育,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体育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之形成正确地认识和保持学习、锻炼的积极性。
2、结合组织教法,培养调控、自治能力。
学生掌握了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并不等于具备了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必须注意学会知识与技术后的运用过程,这才是形成体育能力的关键所在。在这一过程中可采取如下方法:
2.1在教授新技术动作时,采用统一与分化的教学方法,先讲解示范和领做,然后全班分开若干组,由组长带领包学包练,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几个动作,看哪一组掌握的速度快、效率高。这样既有运动强度,又有合理的运动密度,活跃了学生的心理。
2.2重视每节课的素质练习。教师通过测试学生素质状况,找出每个学生最差的两项,规定为个人努力奋斗目标,并根据自己的弱项制定锻炼计划,以El头或书面形式,向老师汇报、自查,在每次课的素质练习中得以实施,重点突破,教师指导练习并进行咨询。这样,在学生心中树立起目标的观念,找差距,努力改变现状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增强、提高,培养了自我锻炼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3、多渠道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习惯。
只有把人的知识变为动机的信念,又使信念变为行为,进而使行为变为习惯,才能完成一个教育过程。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不以局限于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还应创造各种条件,以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内容的第二课堂,并使其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培养自我锻炼能力的有效途径。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各自能力倾向,为学生充分施展体育才能提供多样化的锻炼项目和运动场所。
自我锻炼能力各要素之间是相互沟通、有机联系的整体,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各要素的特点及相互联系。如何通过我们的体育教学,让学生走上自我锻炼的轨道,促使他们得到终身受益。这是十分关键的教学环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堂课都应有体现,必须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来实施,不断地研究、探索。
[关键词]全民健身武术 武术系统 推广
21世纪人类进入知识社会,劳动者的特点是脑力劳动过度,精神高度紧张,身体缺乏锻炼,对身体的健康和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全民健身武术作为一项社会性体育运动项目,应该发挥其独特的健身养生功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但当前对全民健身武术的推广并未做到系统化,体现在政策力度不够,推广模式不明确等方面。本文提出武术系统观。武术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武术要素按一定结构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武术系统的要素与系统之间,要素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特定关系,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推理方法,构建全民健身武术推广系统的逻辑图,界定全民健身武术推广研究的领域,即从几个基本要素入手进行分别或全面地研究。这几个基本要素分别是:全民健身武术的推广者,全民健身武术的推广内容,全民健身武术的推广对象,全民健身武术的推广方式,全民健身武术的推广程度,全民健身武术的推广功能及全民健身武术的推广原则。
“全民健身武术推广系统”是指通过系统分析全民健身武术推广的基本结构、基本过程,进而科学地描述全民健身武术推广的主要成分,推广过程的主要环节及这些成分、环节和有关变量之间的主要关系。全民健身武术推广系统较为明确地界定了全民健身武术推广研究的领域,即从几个基本要素入手进行分别或全面地研究,为武术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1全民健身武术推广者
全民健身武术推广者包括官方武术推广者和民间武术推广者。官方武术推广是指由政府出面组织和扶持的全民健身武术推广活动,民间全民健身武术推广是指散布于广大民间、自发形成的全民健身武术推广活动。这种分类是按照组织者不同划分的。其推广内容可以相同,如官方推广的竞技武术也是民间武术推广的主要内容。
2全民健身武术推广内容
全民健身武术推广的内容,包括技术推广和文化推广。按照分类方法,全民健身武术推广以技术为标准分为技术推广和非技术推广,非技术推广包含的内容很广,如武德推广、全民健身武术美学推广、全民健身武术技击理论推广、全民健身武术谚语推广、全民健身武术影视推广、全民健身武术文学推广、全民健身武术医学推广、全民健身武术哲学推广、全民健身武术史事推广等等,这些非技术内容又都属于文化范畴,所以,把全民健身武术推广分为技术推广和文化推广。
3全民健身武术推广对象
全民健身武术推广对象即全民健身武术学习者,全民健身武术推广过程对推广对象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这种价值首先体现在武德培养上,在全民健身武术中,武德的推广自始而终,无论是青年人还是老者,都懂得以礼为先,尊师重道。其次,在学习技术的过程中,意志力的磨练、自信心的培养本身也是一种武德修炼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全民健身武术推广过程的教育功能,它是全民健身武术技术和全民健身武术文化的知识教育过程。
4全民健身武术推广方式
全民健身武术推广方式包括人际推广、组织推广、大众推广、网络推广。人际推广包括师徒传承、人与人之间的互学互教等。组织推广是指以协会、社团的形式推广全民健身武术。组织推广具有团体性,在推广全民健身武术时以团体的形式进行,如木兰拳协会推广木兰拳。组织推广在推广单项拳种流派时优于民间许多拳种仍然延承的师徒传承模式。大众推广指通过书籍、报纸、杂志、电影、电视、广播等媒体进行全民健身武术的推广。网络推广是指通过因特网进行全民健身武术推广。
5全民健身武术推广程度
层次推广是从全民健身武术推广内容的多少,以及推广对象的接受程度来分类的。分为浅层次、中层次、深层次推广。比如,2002年创编的全民健身武术健身操(又称拳操),就属于浅层次推广。因为全民健身武术健身操所包含的全民健身武术性质的内容少,即使练得很熟练,也掌握不了全民健身武术的精髓。全民健身武术健身操只是为了扩大了全民健身武术的社会认知面,从文化的角度深入推广全民健身武术属于深层次推广。
6全民健身武术推广功能
对全民健身武术推广功能的深层次分析,更能把握全民健身武术推广功能的全面性。从呈现的方式来看,全民健身武术推广的功能可以分为显和隐。从功能释放的效应来看,又可分为正功能和负功能。全民健身武术推广促进了全民健身武术技术与全民健身武术文化代代相传,促进了全民健身武术拳种流派的交流和新的拳种流派的产生,促进了全民健身武术拳种流派理论和技术的增值。
7全民健身武术推广的原则
7.1诚信推广。“诚信者,天下之结(意:关键)也”。诚信是推广的关键,是推广的致效因素。对于官方推广者和民间推广者来讲,诚信都是非常重要的。官方推广者作为全民健身武术主管部门,在竞赛中要把握好公平、公正的尺度,提高人们的信任度。民间武术推广者要遵守诚信原则,保障推广活动的可持续性。
7.2针对推广。针对不同的推广目的、推广人群等都是针对性原则的体现。比如,初级简化套路针对少年儿童、木兰项目针对中年女性、太极拳面向老年人等等。针对性推广既是原则也是策略。木兰拳推广时针对中老年妇女,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太极拳推广针对人们的健身需要进行研究、宣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武术高段位针对德高望重、对武术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群而设。
1.7.3分层推广。分层推广属于认识范畴的理论,在现实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比如全民健身武术向普通学校推广时定位于浅层推广,因为对于没有武术基础的学生来说,传授难度大的技术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把学校全民健身武术推广定位于浅层推广,组织编写教材就容易把握深度。中国武术段位制分初、中、高段位,就是遵循了分层推广原则。全民健身武术健身操在初创阶段遭到许多人反对,但如果认识到这属于浅层次推广,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1]陈诗强.武术的现代价值[J].体育科技,2002,23(1):528.
体育课堂 教学设计 研究思考
一、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在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注意设计好体育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等要素,保证体育课堂顺利高效的进行。(一)体育教学任务现代的体育教学思路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共同发展为目标,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充分的分析好体育教学任务。首先要分析好学生的真正需求和预测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决定了体育课堂能否顺利进行。通过分析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才能够制定教学的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要将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起来,找到最佳的方式实现教学的任务。根据教学任务制定教学内容,解决好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教学的重点、难点。这样的设计够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提高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二)体育教学目标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是灵魂,是体育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核心依据。在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要以学生学习目标为主体,制定符合学生学习目标的体育教学目标。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时,应该充分的考虑体育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和方法,教学时候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不仅关注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内在思维、情感与价值观。在教学目标设计时,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制定有层次的教学目标,这样学生能够更容易的接受和掌握体育的知识和技能。(三)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设计教学方法时,要符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同时能够适应学生的特点,解决好“如何教”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学方法应该是多样的,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最优化的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能够适应教学的任务,完成教学的目标,通过教学方法可以将教学的内容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在设计教学方法时,要充分发挥体育老师的优势,这样可以极大的提升教学的效果。(四)体育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就是教学活动的进程,是教学任务、目标、对象的结合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方式、观念和思路,将各个教学要素有效的结合起来,从而强化教学效果。(五)体育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整个教学过程中所有要素的考核,是修正教学每个环节的重要依据,在设计教学评价时候,要对教学的方案、学习课堂、学生学习的情况等进行充分的评价,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及时解决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二、体育课堂教学设计遵循的原则(一)系统性原则体育教学是将老师、学生、体育器材、体育场地等体育教学要素结合起来,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的考虑这些要素,系统的将这些要素构成一个整体,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始终贯穿系统性的原则,这样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每个体育要素的特点,分析出要素间的关系,然后将要素进行组合,设计出最优化的教学方案,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果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缺乏系统性,就会在实际教学中产生很多问题,影响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二)趣味性原则在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中,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整个课堂充满趣味,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依靠学生的智力因素,还有学生的动机、兴趣以及内在情感等,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中,老师要仔细的去了解学生的兴趣,然后根据学生兴趣设计教学,对一些枯燥的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尽量使枯燥的内容增加趣味性。(三)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原则在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征。体育教学有大量的身体活动,所以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运动量,合理安排学生的体力负荷,这样既到达了学生的锻炼效果,又保证了学生的身体安全。(四)可操作性原则通过体育课堂的教学设计,可以将教学的理论变成教学实践,所以在设计时要考虑可操作性。如果设计完的方案无法实施,或者太过于抽象,这无法进行教学实践,那么教学设计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的考虑各种实际因素带来的影响,保证设计完成的方案可进行实际操作。
三、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流程一个好的体育教学设计可以保证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的质量。在体育课堂教学设计中,首先要设计好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学生的身心的特点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要贯穿整个教学活动,是体育教学的核心。然后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利用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兴趣。第三,要设计好教学的方式,利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的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掌握体育的知识和技能。第四,做好评价设计,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不仅关注学生的成绩,还要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能够认识自我、提升自我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通过评价可以修正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还可以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解决,保证学生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
四、结语通过体育课堂的教学设计,可以有效的提升体育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激发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为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林.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高校体育课程设计
[D].上海体育学院,2008.
[2]郝之.营造中学体育课堂和谐氛围的途径探究
[J].成才之路,2010,(25).
关键词: 体育舞蹈 合作学习 应用
1.关于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20世纪80年代被介绍到我国,20世纪90年代在一些学校中开始尝试使用,但真正在我国引起重视还是在本世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之后。合作学习是相对“个体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它可以是两人之间的合作,也可以是多人之间的合作。
2.体育舞蹈
1984年体育舞蹈传入中国。体育舞蹈和国际标准交谊舞是同义词。国际标准交谊舞(International style of Ballroomdancing),简称国标舞,来源于各国的民间舞蹈,是在古老的民间舞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的。因为国标舞对舞姿、舞步要求非常严格,所以出现了要求相对低一些的交谊舞,它保持了国标舞各种舞种的风格,但比较随意。尽管如此,交谊舞依然有自己的要求,这样才能体现各个舞种的风格。
如今,体育舞蹈在中国已经非常流行,加上国家的重视,中国参加体育舞蹈英国黑池舞蹈节比赛的选手已经非常多,水平也已经非常高。
3.合作学习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3.1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合作学习是相对“个体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体育舞蹈多数时间是两人之间的合作。在体育舞蹈中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积极的相互依靠、面对面的促进性的相互作用、个体和小组责任、人际和小组相处技能小组过程。如果五个要素都具备,且小组成员配合默契,学习效果就会比个体成员相加之和要好得多。
3.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合作学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有效调控。脱离了教师的指导,合作学习有可能会演变成散漫的自由谈论,降低了教学效率和质量。因此,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不可以成为课堂上的“隐形人”,而要付出很多努力,积极发挥其主导作用。在教学中,要对学生有全面的了解,不要为了合作而合作。要对学生的合作能力有正确的认识,进而判断学生适合采用哪种合作学习的方法。
3.3自主结合,激发兴趣。
目标整合、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补是形成合作学习小组的前提。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与可能,也可由学生自己决定组成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由学生自由结合而成的合作小组,有更大的自由空间,有利于促进个性发展,发挥特长,培养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3.4明确学习的目标与方案。
为了保证合作学习的高效、有序,在合作学习前应让每个组员都充分了解本次合作学习的目标与任务,更重要的是明确学生的个人责任,即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应该承担相当的学习任务。所有的小组成员通过合作学习取得进步的关键是明确课堂练习过程中的角色和责任,让每个同学对小组合作的成功和失败都担当责任。在一起完成课堂作业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某个成员担当过多的探索任务,其他成员坐享其成,使合作学习的最终成果出自少数人之手,违背实施合作学习策略的初衷。
3.5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片面强调合作的重要性,而是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竞争与合作是教学过程中学生交往的两种基本方式。合作学习虽然以合作为基本特征,但它不排除竞争,并把竞争与合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合作是主线,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得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模式,提高学习效率。在提倡组内交流的同时,教师要善于用激励机制,积极开展组与组之间的比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体育舞蹈业余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强化学生的体育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平等竞争的理念。
4.结语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互动观是一种先进科学的互动理念,是现代体育教学互动理论的发展。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传授知识技能、培养体育能力的教学方法,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促进、互动作用发挥得比较充分,通过合作学习,活跃课堂气氛,使得体育舞蹈业余教学成绩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摘 要 芭蕾吸取了众家之长,形成了一套完整腿脚、身体姿态、难度动作训练的手段和方法。本文通过对芭蕾基训的基本要素与爵士啦啦操的内在联系的研究,以及芭蕾基训的基本内容在爵士舞蹈啦啦操基础训练运用中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广大的教练员及运动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芭蕾基训 舞蹈啦啦操 基础训练
一、前言
啦啦操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可分为技巧啦啦操和舞蹈啦啦操。在舞蹈啦啦操中,借鉴爵士舞蹈风格及技术要素并结合啦啦操的技术特征,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现在的爵士舞蹈啦啦操。爵士舞蹈啦啦操的爵士舞大部分来自New Jazz,而New Jazz早期是由美国纽约古典芭蕾演化而来,所以爵士舞蹈啦啦操中充满了芭蕾的元素。笔者通过观看2009、2010、2011年三届健康活力大赛的视频发现,大部分队伍在比赛中,成套动作的整齐度、一致性、队员的表现力较好,但成套动作完成情况、难度,队员的身体姿态的控制能力、就存在一定的差距,平衡转体类难度少,完成质量不高。芭蕾吸取了众家之长,形成了一套完整腿脚、身体姿态、难度动作训练的手段和方法,本文通过对芭蕾基训的基本内容和训练方法以及爵士舞蹈啦啦操队员身体姿态的训练的内容的分析,希望能够为广大的教练员及运动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芭蕾基训的基本要素
(一)开
“开”:是指从肩、胸、跨、膝踝五大关节左右对称外开。下肢从髋关节开始,带动膝关节,脚腕关节、脚趾尖关节全部外开;肩关节的外开可以舒展肩部的线条,有利于后背的直挺及收紧。爵士舞蹈啦啦操的“开”主要表现为:1.肢体的动作由内向外的延伸感,并通过动作的松弛有度突出运动舞蹈的特征;2.柔韧与平衡类类难度的主力腿与动力腿之间的开度,如大踢腿的开度不小于170°,搬腿的高度不少于150°,抱腿开度不小于170°,劈腿开度不小于180°。
(二)绷
“绷”:是指身体各个部位的绷紧,尤其是指绷脚,有利于延长腿的长度和强化腿的线条以及增强踝关节和趾关节的能力和灵敏性。爵士舞蹈啦啦操的“绷”表现在:无论是在舞蹈动作中还是难度当中(特殊编排的舞蹈动作除外)脚尖、脚背、踝关节都需保持绷直状态,有利于加强腿部的延伸感和线条美。
(三)直
“直”:是指背部等部位向上挺直,更加突出动作向上的姿态,有利于重心的保持,增加动作的稳定性。而爵士舞蹈啦啦操的“直”体现在难度上:在做转体类的难度时尤其是,巴塞转体、挥鞭转、阿拉C杠转体时,身体的整个重心都在主力腿上,如果身体某一个部位保持不了直立状态,则无法完成所要求的转体的圈数和质量。
(四)立
“立”:芭蕾中的“立”是在“直”的基础上的升华,包括身体的拉长和从腰椎到颈椎的“立”。芭蕾的“立”可以使整个的身体的重心上提,避免出现松腰和懈跨的现象。爵士舞蹈啦啦操的“立”表现为:在转体类难度的立转中规定,支撑腿后脚跟始终不得与地面接触,即整个人体的重心必须在支撑腿的前脚掌上,即“立”在前脚掌上。
三、芭蕾基训对爵士舞蹈啦啦操基础训练的内容和要求
爵士舞啦啦操是由多种风格的舞蹈和啦啦操的结合体,芭蕾基训对其基础训练影响较大的包括两个大的方面,第一是基本身体素质练习;第二是专业技术练习,包括:转体类,平衡与柔韧类以及跳跃类。
(一)基本身体素质练习
爵士舞蹈啦啦操的基本身体素质包括一般性身体素质和专业身体素质,一般身体素质包括:柔韧、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在本文中,主要涉及到的是柔韧和力量、速度。
1.柔韧
爵士舞蹈啦啦操是一种外放型的舞蹈,对队员的软开度要求非常高,其包括腰、跨、腿。腰的软度训练:在芭蕾基训中,Et port de bras 是典型的针对于腰的软度动作,下前腰、下旁腰、下后腰,要求胸腰要充分展开。跨、膝、踝、脚的开度的练习:(1)站姿的训练,包括,一位脚,二位脚,五位脚的站姿训练。要求:收紧,整个脚掌下踩;(2)Plié,Plié包括Demi plié和Grand plié,在做Demi plié时,膝盖需对准脚尖;做Grand plié时,不可塌腰、撅臀。两者皆应保持将跨、膝盖和脚腕的开度统一。脚软度的练习:(1)包括压侧腿和压后腿,要求重心保持在主力腿上,腰腹尽量贴大腿,腰背挺直。(2)Grand battement jété,双手扶把,包括踢前腿、踢侧腿和踢后腿,上身保持紧张状态,动力退脚尖擦地踢腿。
2.力量和速度
在舞蹈啦啦操中,一般会选择节奏明快,节拍多变的音乐,所以要求动作必须制动快,就要求队员有很好的力量和速度素质;在跳跃和转体类难度,对力量、速度素质的要求更高。包括:(1)腿部力量的练习:①Battement tendu,分为前、旁、后,要求:通过绷脚延伸腿的长度,增强腿部肌肉、关节的力量和弹性。②Adagio,动力腿脚尖吸到大腿90°时端平,保持大腿开度,不仅可以训练腿、腰、后背的肌肉控制能力也可以稳固主力腿的重心。(2)腿部的速度练习:Frappé,包括前、旁、后三个方向。做Frappé时,要求弹腿与击打的速度要快而有力,弹出要有控制。
(二)专项技术练习
在比赛中,同一级别的队伍,艺术编排和完成情况的分值相差不会很大,所以难度动作是决定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前面涉及到对柔韧与平衡类难度的训练方法,下文则强调转体类和跳步类难度。
1.转体类
转体类的形式比较多,有单腿起、双腿起、原地的、移动中心的等等,所以对开度、立度、软度、控制力、协调性等身体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包括:(1)起转前的蹲的练习,主要为Demi plié练习;(2)立半脚尖练习,可以分为带Demi plié的Relevé和直腿的Relevé,其脚位可以把位上的一位、二位、四位、五位和中间部分。(3)重心的保持的练习,主要为“留头、甩头”练习。(4)舞姿的训练:①手位的训练,包括一位手、二位手、三位手、四位手、五位手、六位手、七位手的组合训练。②Arabesque的训练,包括第一Arabesque,第二Arabesque,第三Arabesque,第四Arabesque的训练。
2.跳步类
芭蕾的跳分为小跳和大跳,小跳要求最低离开地板,最高踢腿到45°;大跳则踢腿超过90°。包括:(1)“蹲”的练习:Demi plié。(2)“起”的练习:Battement fondu练习,包括前、旁、后三个方向,要求两腿外开基础上同时弯曲,永生伸直,过程缓慢而细致。(3)“跳、推”练习:①Battement tendu练习。②Relevé练习。③Pas sauté练习,包括一位、二位、四位、五位的练习,双腿保持外开的同时平均用力,在空中双腿伸直、绷紧。
四、小结
在舞蹈表演与舞蹈训练中,舞姿的柔和、轻盈、优雅,技巧的娴熟、高超都与芭蕾基训密切相关。因此,舞蹈啦啦操的日常训练中应根据“开、绷、直、立”的原则合理的安排好基本身体素质训练和专业技术练习的训练内容,使队员的能够锻炼出优美的身体姿态、增强身体各个关节的灵活性,加强身体各部位肌肉的控制能力、培养动作的协调性及节奏感。同时,希望通过借助芭蕾基训的训练手段与方法,缩小我国爵士啦啦操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柴丽明,张长江.芭蕾基训的基本要素[J].东方艺术(艺术广角).57.
[2] 张艳枚.舞蹈啦啦队基础训练内容与方法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2011:56-57.
[3] 陈方园.啦啦操的美学特征及其审美价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4] 许霓.论芭蕾基训在形体训练中得使用价值[J].中国西部科技(教育与人才).2007:107-109.
关键词:中职体育;教学;美育教育
当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中职体育教学中对美育的思考正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对美学研究领域的拓宽,非智力因素的广泛研究,人们从教学活动的审美性质和功能的角度来深化对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美的本质的认识,这也成了当前学校中职体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中职体育教学中美育的意义
将美育渗透到中职体育教学之中,是教育的需要,也是中职体育的需要,能使中职体育教学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效应。对学生进行审美意识教育和启蒙,潜移默化地陶冶了他们美的情操。(2)健美效应。健美是一种美的要素,强壮的身体就是美的象征。(3)激励效应。健美能引发青少年对中职体育活动魅力的认识和对中职体育活动的兴趣,引导他们自觉锻炼身体。(4)进取效应。中职体育教学引进美育,对中职体育教师的文化素质,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鞭策中职体育教师不断地去努力进取。
二、体育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条件
美育并非体育教育的任务,但由于体育本身的特征所致,体育教学具有美育条件和效能,如:
(1)体育手段的具体形式是身体练习。人体在身体练习中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节奏等基本要素和人体发展所要求的均衡,对称,比例等,也正是音乐,美术,雕塑等艺术形式的基本要素的特征。从这一意义上说,体育与艺术有着某种天然的内在的联系。实际上,不少运动项目本身就是运动和艺术的有机结合。如艺术体操,花样滑冰,健美等,它们的审美功能是显而易见的。
(2)中职体育教学中整洁合理的场地布局,队形成方,圆,曲,直的变化形式;教师优美,协调的示范动作等,都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使他们从中感受到中职体育运动的美,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3)学生通过适宜生理负荷的身体练习,能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在武术,体操,舞蹈等某些艺术性较强的练习中,得到程度不同的美的享受。
三、中职体育教育中审美教育的特点
中职体育不像美术,是通过图画中的线条、色彩和形状来发展学生的视觉,提高他们辨别各种不同色彩的变化美和统一美,以及观察造型的庄重美和优雅美等方面的能力;也不像音乐,是通过音响、节奏和旋律等来塑造音乐形象,发展学生的听觉能力,启迪他们的思想和陶冶他们的情操;更不像文学那样用生动的语言艺术形象,唤起受学生的美感。由于体育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使中职体育的审美教育存在独特性。
从体育美学的观点来看,体育中的审美教育主要是指协调发展的身体,匀称的体态,有力的、熟练敏捷的、和谐的动作以及开阔的胸襟和坚毅的性格。通过中职体育的审美教育,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生理机能水平和身体素质水平,而且可以获得健美的体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包含了对美的表现、追求和创造。
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中职生毕业后就要走向社会,他们对美的需求比普通高中生更迫切更实际。体育作为中职教育教学中的一环,要充分发挥其审美方面的作用。如有的学生平时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但体育非常好,运动中表现出了勇敢积极,顽强拼搏的作风,这也是一种体育之美,可以给自己增添许多自信。体育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些体育中“美”的表现,可以有效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促进同窗间的友谊,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因此,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可多向学生讲授中职体育交际方面的知识,让每个学生都习得一个最拿手的项目,并把动作练“美”,从而为中职生在将来的社会交往中多打开一扇窗。
四、如何利用中职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体育教学是学校中职体育的主要形式,体育的美育功能可通过体育教学得以实现。通过体育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他们端庄的仪表,文明的举止,这对学校美育任务的完成会有很大帮助。
(1)设计一堂课的时候,要适当从美学角度加以考虑,如场地是否整洁;器材布置是否有序;队形调度是否合理,均衡;教师仪表是否大方,雅观;示范动作是否优美,准确;讲解语言能否清晰,简练等等。看过不少精心设计的中职体育课,那课上队形的调动,练习的方式或简单明快,或妙趣横生,富于一种形式美,使科学的内容和完美的形式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2)要求学生仪表端庄,姿态正确,举止文明,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身体姿态和体型,这应成为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少学生含胸驼背,毫无生气,这与平时不注意身体姿态关系很大。
(3)音乐与体育结合,可使二者相得益彰。它们的结合所产生美学上的功能要远远大于它们自身的功能,体育课运用音乐可使学生情绪高涨,精神振奋,有助于节奏感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体育课运用音乐要从美学角度加以考虑,注意所用音乐是否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是否使学生从中得到美的熏陶。此外,音乐的速度,力度等还应和课的内容和各部分任务相适应。
(4)现在中职体育教学大纲,增加了舞蹈和韵律操的内容,这一内容具有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更直接,更有效的功能,中职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内容的意义所在,搞好这一内容教学,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进行美育
1.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善于从教材中感受美、提炼美2.教师应努力使自己的教学具有最佳美学结构,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感受和欣赏美3.教师在创造教学美的过程中也应把学生的审美心理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总之,我们应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中职体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使他们在中职体育世界里同样能感受到真正的美
参考文献:
[1]刘光梅.教育学.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0年.
[2]汪乐.中职体育美育.中国中职体育报,2001年.
关键词:体育 三要素 教学
一、教师讲解
教师讲解是指教师对动作概念和方法的分析和论述,是最主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讲解时,教师要做到简明扼要,充分利用体育专业术语和学生容易理解的口语,使学生对所学动作有清楚的了解,轻松掌握动作要领。同时,教师还要对教材有充足的理解和把握,以便在课上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课的兴趣。此外,教师还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授课。比如,在讲解动作的步骤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练习动作的几个阶段:(1)大致了解动作的的要领和方法;(2)能分辨动作的对错,找到错误的原因并及时纠正;(3)能找到动作的关键以及细节并多加练习。
二、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具体、直观的动作示范去真实地感知动作步骤,并以此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在具体的示范过程中,教师的动作必须做到优美和规范,有较强的节奏感,同时教师还要注意选好示范的方向,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示范的过程,以便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掌握动作的要领和步骤。此外,示范位置与方向的选择也同样重要。教师在示范时还应考虑到阳光、风向、周围环境等情况,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比如,在示范的初始阶段,教师先要做几次完整连贯的动作,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再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以及示范动作进行分解练习,使学生对动作的印象更加深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时刻注意学生的反应,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当然,除了教师示范之外,教师也可以找一些动作掌握规范的学生来进行示范演示,激发他们的表现欲,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学生练习
要想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觉锻炼意识,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去完成。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一般而言,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固定条件、变化条件等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
(一)固定条件
固定条件是学生在固定的条件下多次去做一个动作,这种练习方式对学生巩固和掌握动作要领很有意义。具体来讲,教师在固定条件下安排学生进行练习时应注意到:(1) 教师在上课以前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练习的场地、对学生练习的时间和距离等做好准备。(2)虽然学生是在固定条件下反复练习一个动作,但是教师要告诉学生这种反复不是简单机械地进行练习。所以,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注重动作的质量。(3)在固定条件下进行练习时,由于反复练习一个动作,学生常常会感到枯燥和单调,甚至会产生厌烦心理。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方向,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二)变化条件
变化条件指的是在变化条件下安排学生练习一种动作,这种练习对于巩固和提高动作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条件的变化包含了动作力量和幅度的变化、练习环境的变化、练习质量的提高三个方面。在采用变化条件方式组织学生练习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不管教学手段如何变化,教师的教学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不能为了变化而追求形式,不重实效。(2)变化条件要做到循序渐进,不能强调一步到位,尤其是学生在练习较难动作的时候,要注意动作不能变化太快/要求太高。(3)变化条件和固定条件不同,变化条件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个优势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告诉学生不能把精力放在附加条件上,而忽视了动作的改进。(4)在利用变化条件练习动作的时候,学生错误的动作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就很难纠正,所以教师必须及时发现,保证学生能按照动作的规格去练习和完成。
总之,学生练习可以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动作技能,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激发练习兴趣,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真正发挥练习的作用呢?首先,练习要有安排。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时,不能只注重形式,要有重点、有安排,否则就会影响学生学习体育的效果,不能达到真正的练习目的。其次,练习要适度。体育练习不能给学生制造压力,成为学生的负担,在进行练习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情况合理地安排练习。再次,练习要讲究效果。教师要指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渗透到实际练习中去,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掌握练习的方法,使学生能自觉地进行练习,同时练习时还要安排合理的休息时间,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最后,练习要关注全体。在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地帮助他们纠正错误的动作,并辅以耐心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完整地完成所学动作,达到教学目的。
四、结语
在体育教学中,这三个因素是相互联系、相关促进的。讲解是理论性的,示范是直观形象的,练习重在学生的实践活动。只有将这三方面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中去,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平清.对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2).
(一)美育的概念和功能
所谓美育,是指以一定的美学理论指导人们的审美实践活动,培养人们健康的审美观念理想,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二)体育教学具有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条件
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一样,在教学中也要做到“教学做合一”、“知行合一”,因而体育教学必然具有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条件和效能,这是因为:
1.美育的主要特点是形象和可感性。一切美的事物,除科学美以外,都不是抽象的概念,都具有具体生动的形象,体育运动也不例外。对于学生来说,越是直接、具体、可感的形象化的审美教育,也越能被他们所理解和接受,这比单纯的理性教育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也符合广大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要求。因此,体育运动的外在特征与美育的主要特点是相符合的,具有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条件。
2.人体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节奏等基本要素和美术、音乐等艺术形式的基本要素是一致的,许多艺术品本身就是以体育动作来设计的,如2000多年前由古希腊人米伦创造的著名雕塑《掷铁饼者》之所以至今还被当作体育运动的最好标志,就在于艺术家敏锐地捕捉到了运动员掷铁饼时最精美的瞬间:运动员处在竞技状态的最关键时刻,即铁饼被摆回极点,也就是即将抛出前的一刹那。用雕塑这一栩栩如生的艺术形式,将体育运动中的形体美、动作美表现的淋漓尽致,使整个雕塑渗透着一种圆润的美,充分体现出体育运动健、力、美的和谐统一,成为体育运动美的象征。因此,体育运动的审美功能是显而易见的。
3.体育教学中整齐、漂亮的运动服装、整洁的运动器材、合理的场地布置、富有变化的队形、适宜运动量的身体练习、优美的动作、课中组织衔接的流畅、教师富有美丽的内在和外在形象等伴随着教学全过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几方面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使他们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从中受到体育运动的美的熏陶。
二、体育运动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美的显著特征的形象性、美育的特殊性质主要在于它是通过审美活动来教育学生的,这符合体育欣赏和参与的特点,但体育运动与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有着不同的审美特征。
(一)体育运动中的不少项目不仅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而且还塑造具体的艺术形象,它们就像著名雕塑《掷铁饼者》经历2000多年,其艺术形象给人的美感,不仅是瞬间的,也是永恒的,令人回味无穷;它的形态虽然是静止的,但给人的印象却是栩栩如生的,使人想象无限;其阐述的主题思想不仅是完整的,而且是丰满的,有血有肉的;其追求的理念正体现着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和对健、力、美的追求。
(二)人体本身就是一种和谐的自然美。体育之所以与其他艺术形式有着不同的审美特征,还在于体育是有目的地运用各种手段去塑造更加完美的人体,设计优美的动作和姿态,使人体在自然美的基础上又表现出动感的、力量的、健康的美。
三、利用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体育的美育功能可以通过体育教学得以实现。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设计一堂课,要适当地从美学角度加以考虑,如场地布置的是否合理、整洁;教师的仪表是否大方、雅观;示范动作是否优美、准确;教学手段是否符合学生特点;学生练习动作时是否整齐一致等等,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与完美的形式达到和谐统一。
(二)音乐与体育的结合,可使二者相得益彰。在体育教学中运用音乐有助于学生体会和感受各种动作的节奏、风格、速度、强度等特点及其变化;有助于合理调节肌肉运动中的力度变换,从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表现,提高兴奋性,发展其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同时体育教师要善于将音乐合理地组织在一起,以便在运动的过程中得心应手,即快慢曲先后的顺序应加以合理的安排,随时能根据需求来变换音乐的快慢节奏,充分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如:在准备活动部分可采用一些节奏明快的音乐,调动学生兴奋性,而在结束部分的放松活动中,则可用一些古典音乐缓解学生的疲劳。
(三)充分利用体育欣赏课向学生传授美学知识,启发学生发现体育运动中的美,学会欣赏其中的美。从而产生深刻的审美体验及主动的审美意识,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
摘 要:以曲靖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现场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我校的田径专修课选用场地器材、师资现状以及学生等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曲靖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田径专修课都能正常开设,场地、器材等不能满足的部分也都正在积极改进,逐步完善;缺乏田径专修课专用教材、教学中多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的业务水平较高、学生对教师的敬业精神普遍认可、职称年龄结构比较合理。
关键词:曲靖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
田径专修课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基础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也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我对曲靖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为曲靖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改革方向及进程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曲靖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以到电子阅览室,图书馆,上网查阅大量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程相关资料。
1.2.2现场观察法
通过到曲靖师范学院观察田径专修课教学的过程。
2.结果与分析
2.1曲靖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教学目标的现状研究
在对目前曲靖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教学目标与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情况调查显示(如表2-1):认为比较适应和适应的教师比例占到83.3%,有16.7%的教师对目前的教学目标不太满意,没有人认为是完全适应的。
结果说明,目前田径专修课教学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基本适应,但还有待进一步的调整。通过对曲靖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目前的田径专修课教学目标分析认为:田径专修课教学目标在提高运动技术、学习训练方法、了解科研知识、提高裁判、组织竞赛能力和提高课余运动训练能力的基础上,围绕教学训练的其它能力的培养。
2.2曲靖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师生对田径专修课教学内容的认识
《田径》改为《田径与户外运动》后,内容也主要从竞技运动向着竞技、健身、娱乐田径方向发展,意味田径教学改革也将跟随着社会的新目标迈进。经调查,目前曲靖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田径专修课主要教学内容主要有:走跑类:竞走、短跑、中长跑、跨栏跑;跳跃类:跳高、跳远;投掷类:铅球、标枪、铁饼。我对田径专修教师和学生对现行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的看法进行了统计。从表2-2可见:认为现在的教学内容安排非常合理的教师和学生的比例都比较低,认为比较合理的教师占50%,学生占47.4%,认为一般的教师占到50%,学生占到33.9%,总的来说,曲靖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田径专修的教师和学生认为田径专修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是基本合理的,但是田径专修班的学生认为田径专修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是不太合适的,上课的内容缺乏让学生感兴趣的知识。
2.3曲靖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教学场地、器材现状研究
一个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直接决定着这个学校的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训练、竞赛等工作的开展。良好的教学条件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尤其是当前高校招生规模大大增加,如果不能及时地更新和维护教学设施,加大相应的人力物力投入,必然无法保证田径专修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从而影响教学的质量。曲靖师范学院田径场地和器材在近几年不断改善,学校拥有标准的塑胶田径场地,有室内篮球馆、武术馆、体操馆,还有乒乓球、羽毛球馆,室外有玻璃篮球板场地、标准足球场等教学场地,教学条件良好;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的发展,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和学练结合的行为也起着积极作用。
2.4曲靖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能力的培养是体育专业各科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特别是专修课教学课时多,时间长,可以有较多的时间进行能力培养;学生将来到工作岗位后,从事研究或从事该项的教学与训练工作,要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田径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田径类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田径类课程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基本方法与技能,达到一定的运动技能水平;具备田径类课程教学的基本能力和指导课外田径健身锻炼的组织管理能力,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提高适应社会节奏的能力。而田径专修课是整个田径课程中的重中之重。
3.小结
3.1田径专修课教学系统是在系统论观点下提出的,本研究将田径专修课程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界定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师和学生等要素。田径专修课程教学系统的几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且相互结合的整体。3.2通过田径类课的教学目标与体育专业田径专修课程教学目标相比较,各高等师范类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的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大都比较单一,不符合整个田径类课程总的教学目标。与普修课相比,缺乏递进性和提高性,专修课教学内容还停留在竞技项目教学的格局上,并没有根据教学目标与社会需要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要求,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影响学生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樊勇.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选课教学改革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5):24-25.
一、同一单元下的教案应力求完整,且有一定的递进性与关联性
省“两课”评比通知中,对教案提出了明确要求,即“一个完整教学单元(或章节、话题、框题等)或一个完整项目的教案,教学时数不少于8课时”(为便于选拔,市教研室仅要求每位参赛选手上报三课时的教案)。因此,教学计划应清晰地呈现从单元计划到学时计划的完整材料,如能附上模块计划,笔者认为则更加完整。
从报送的教案来看,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单元计划,甚至在课时计划中没有任何交待;从课时教学内容来看,部分教师的设计缺乏递进性与关联性,有的三课时几乎一样;三课时的教案在格式或风格上应尽量一致,但是上报的教案中,有的教师却完全迥异。
二、教学设计应有所侧重,教学特色与亮点的呈现是关键
体育课教案一般包括教学设计与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实际是对教案的补充和说明,而不应该是教案的简单重复,它们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教学设计应着重体现以下几部分:一是指导思想,应联系学生、教材的实际来谈具体的指导思想,否则就会流于形式;二是学情与教材的扼要分析;三是教学策略特色与亮点的呈现。
三、课的结构通常以运动规律进行划分,不宜追求标新立异
通常情况下,课的结构是依据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来进行分段的。一般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大部分,这正是运动规律比较贴切的体现。在上报的教案中,有的采取简单的数字分段法,有的运用情景分段法,有的采用教学方式划分;有的以心理变化过程来划分……总之,五花八门,让人难以捉摸设计者的意图与依据。因此,课的结构应着重考虑逻辑性与合理性,以运动规律进行划分相对比较稳妥,不能一味地追求标新立异。
四、课的设计须以技术教学为主线,并凸显教与学的过程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应紧密结合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一定的运动技能教学为主线。当然不能出现低龄化、纯粹游戏化的教学内容或方法与手段。
教学即教学生学,故课的设计应浓墨重彩地突出教与学的过程,包括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重点、难点的突破等等。在这方面很多教案体现得不够突出,甚至蜻蜓点水,缺乏层次与深度,使得教学的有效I生存在诸多疑点。
五、教案的基本要素应齐全,不能存在明显的残缺
完整的教案主要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含教材名称、教学重点与难点);课的结构;教学过程与方法(即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组织与要求即安全提示、时间安排与练习次数等);运动负荷与练习密度;场地器材;课后反思等基本要素。在上报的教案中,部分教案存在明显的残缺。
六、术语、概念与常识的表述须准确,不能出现原则性错误
教学内容的名称应尽量运用体育项目或技术动作的名称,以体现体育的学科特点;运动负荷的时间是学生实际练习的时间,而不能等同于课的部分的时间分配(这个问题比较普遍);重点、难点的准确表述;动作要领的提炼;教学方法选用等等不能随意去“创造”与表述,而应反复斟酌,没有把握的一定要慎用,绝对不能出现原则性错误。
1.前言
"模块"一词,最早出现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标准》要求,老师以"模块为单位"实施授课,体育课程同样如此。通过对《标准》中"模块"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所谓"模块",其实就是一个授课单元,从中可以知道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授课内容和授课课时。然而,这个单元是区别于传统授课方法中的单元的。老师应对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加以明确,使新课改下的授课质量得到提高。
2.《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中的"模块"
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对"模块"进行了讲解,(1)明确了普通高中的课程结构(学习领域、学习科目、学习模块);(2)对"模块"加以说明。每一个科目都是由数个"模块"组成的。"模块"之间既独立,又存在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每一个模块中,都为老师明确了授课目标,再根据授课内容,整合相关内容,从而能够构建一个完整地学习单元。另外,模块不同,对老师的授课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也不同;(3)介绍了"模块"出现的意义。学校在安排课程时,会更加灵活、多样化;能更充分的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并调整课程,从而使学习计划更为自由。
从《方案》中"模块"的概念中,能够清楚地了解到,"模块"不仅是高中课程结构的一部分,也是课程授课的基本单位;还可以认识到实施"模块"授课的意义以及构成"模块"的基本要素,但却达不到充分认识的程度。因此,广大高中老师应结合各自的学科进行深入研究,更加清除"模块"的整体与构成元素。
这就要求老师应全面考虑课程授课,结合课改理念、课程结构、模块构成、模块的意义等进行深入思考。意识到"模块"是基于某一个授课目标,对相应学科中的大授课单元进行系统的建模,不仅应明确授课目标,还应对授课单元的授课方法、学习方式、课时等培养出自己的见解。
3.《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模块"
《标准中》中与"模块"相关的内容设立了六个系列,每一个系列又包括了数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一个运动项目的内容(如短跑、足球、乒乓球等),分为十八个学时,指导学生系统地学习相关模块。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而且考试成绩及格,就可以得到一学分。
3.1模块的学习目标。《标准》对课程目标的管理体系和结构体系加以明确,而没有对学习目标加以明确。这就要求老师细心研究水平五以及水平六的学习目标,另外,老师还应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构成模块的基本要素,为学生对模块的学习留出足够的空间。将水平学习目标的具体化就变成了模块学习目标,因此,老师应对水平学习目标进行研究,然后再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水平学习目标合理地分化,再分解到具体的授课模块中。
3.2模块授课的课时。《标准》中要求,模块的教学应分为十八个课时(一学分),便于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所选内容。有两方面原因:(1)体现《方案》对教学领域统一管理的目标。因为《方案》中有规定,每年的授课时间为四十周,分为两个学期,一个学期又分为期中和期末两段,平均每段十周。十周中,九周授课,一周复习。而高中体育课程与健康课程一周等于两个课时,因此,一个模块的授课定位十八个课时。(2)体现"学生有充足时间学习所选项目"的要求。例如,篮球的授课单元如果以传统模式安排,只有五到六个课时,而要在五到六个课时中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篮球,就显得很不现实。
3.3模块的学习内容。《标准》中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分为必修学习模块和选修学习模块。必修学习模块包括田径项目与健康教育专题,而选修模块则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所选的运动项目制定学习内容。所有的模块都应从七个系列中选取学习内容,并由某种运动项目中完整地内容组成,这使得学生确定模块学习内容变得极为便捷。《标准》还要求老师全面认识"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的思想,老师不应从字面上理解该思想,而是应理解为授课目标不仅决定了学习内容,还决定了授课方式、师生关系等,课堂中的一切授课都是为了达成学习目标。另外一层意思是,如果根据学习目标选择的授课内容无法直接反应学习内容,老师仍可以通过授课方法、授课过程、师生关系等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例如,学习目标是促进学生间的合作精神,根据该目标,学习内容选择了短跑,乍看之下,学习内容并不能反映学习目标,可是,老师通过授课方法(如百米接力赛跑)就可以轻松地达成学生间团队合作的学习目标。另外,由于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并不固定,因此,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身兴趣挑选体育项目,使其成为特定的学习内容。因此,完全有可能实现以模块特定的学习内容达成授课目标。
关键词:大专院校 体育教学 动作要素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a)-0124-01
面对如此众多的体育教学方法,在这其中使用最为广泛、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动作示范法了。合理而又正确的动作要素,不仅能够帮助大专生迅速准确的建立起动作的表象,使其对动作的要素更加容易地去理解以及掌握;而且其还是保障大专体育教学质量的一项基本要素。那么,如何在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学中,落实贯彻动作要素的教学方法,将是该文论述的重点。
1 动作要素的具体内涵
动作要素主要是包括了:身体姿势、动作节奏、动作时间、动作轨迹、动作速度、动作力量、动作速率等。
身体姿势指的是身体各部分及身体之间,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每一个时长内所处的状态。
动作节奏则是指动作的各个环节之间、技术的各种环节之间,所表现用力的强弱关系,有时也指在动作练习的各个部分之间,动作幅度大小、用力时间的长短与间隔等关系。
动作时间就是指在做任何一项体育运动时,所需要的时间长短;动作轨迹就是指在练习的过程中,身体某一部分进行动作时的运移路线;动作速度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是一切运动的前提条件;动作力量是指完成动作时需要克服阻力的能力或者是完成动作所需要的力量;动作速率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动作的重复次数,有时也称为频率[1]。
2 动作要素在大专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由于动作要素包含的方面众多,下面仅选取了身体姿势、动作时间以及动作速度这三个方面,在大专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做了简要的分析。
2.1 身体姿势的应用
身体姿势是学习体育技术动作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其作用巨大。正确准确的身体姿势不仅能够超越某些运动器械,使动作完成的更加精准;而且还有助于学习好各项的动作技能,为强身健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下面,我们主要以跳高为例,研究一下身体姿势在大专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跳高技术主要包括助跑、起跳、过杆以及落地,这四个部分;而跳高技术的动作要素则包括了:身体姿势、动作力量以及动作节奏等,面对这几个动作要素,其中最为作用的就是身体姿势的正确程度了。正确准确的身体姿势不仅规范了动作力量以及动作节奏,而且还可也确保它们的有效发挥。
在做出助跑的身体姿势时,首先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摆脱先前的身体静止状态,在助跑时获得一定的速度,为整个跳高过程提供一个较为合理的助跑速度,以确保之后的各项动作可以顺利进行。
在起跳阶段,为了让学生起跳后,可以有一个较为适宜的身体重心腾起角度,这便需要一个较快的起跳垂直速度,在起跳离的瞬间,可以使学生获得最高的身体重心高度。
过杆可以分为攻杆阶段以及过杆阶段,同时,过杆也是其身体姿势的主体,攻杆阶段是指在起跳结束后,身体向横杆上方腾起的过程;而过杆阶段,则是指学生身体,穿越整个横杆的过程,这两个阶段无一不都体现着身体姿势的重要性。
落地则是指在学生身体过杆之后,到整个身体重心都着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大小腿是否配合得当,将决定是否压杆、碰杆,强调了过杆收腿的重要性。
从这一个简单的跳高过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身体姿势的重要性。因此,这就要求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时,首先必须要注重身体姿势有效运用的重要性,其次还要强调身体姿势在每个单一动作要素的具体实施方法,分清主次[2]。
2.2 动作时间的应用
动作时间的应用,在短跑教学中显得有为的重要。在短跑教学中,动作时间决定了跑动的速度,时间是其衡量快慢的唯一的标准。
在决定跑动时间快慢的过程中,同时,又有几个其他的要素对其进行着指导作用。想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到达终点,还需要有一定的动作节奏。动作速度与节奏的相互配合、完美结合,都能够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终点,良好的动作节奏,是获得好成绩的必要前提。
2.3 动作速度的应用
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的核心都是由动作速度所决定的,但是,在不同的动作项目中,对其动作速度的练习专项、练习内容、练习任务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在体育项目的练习过程中,需要将动作速度与动作技术相结合,使其可以完善的紧密联系在一起。
此外,动作速度还受到动作节奏、动作力量等其他的动作要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动作速度的培养时,首先需要发展其个体的身体素质水平;然后,再通过相关的教学任务,针对其动作速度,做针对性的练习;最后,还要通过技术水平的巩固与提高,密切动作速度与其他动作要素之间的联系,努力提高其动作速度[3]。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大专院校中应用运动要素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其不仅可以激发大专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们对体育学习的动机与积极性,充分挖掘其潜能;而且还可以改善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提高他们的体育技能水平,进而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凤仙.探究高职体育教学中动作示范教学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