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

时间:2022-09-26 07:24:16

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

第1篇

2012年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张沟一小朱汉清

3月14日,听了秦院长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我从秦院长透彻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数学2011版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给我最深的感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信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而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第2篇

这次,我参加了 小学数学教师新教材培训班学习,通过 观摩示范课,课例实践等活动,的确受益匪浅,并对新课程的基本理论,课程标

准, 下面谈谈我这次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课堂教学

1、创设有趣的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一年级数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习。

2、教学学习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本班实际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寻找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相关的教学知识为切入点,使生活与教学有机融为一体。在学习《认识物体》一课时,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这些物体的概念比较陌生, 于是,课堂上我就通过学生对这些东西的分类,看一看,摸一摸的方法,逐步建立起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的概念,并初步了解它们的特征之后,又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这些物体,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这些物体的理解,这样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得到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获得广泛的数学生活经验,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的主人。

二、学习方式

1、教学中,我注意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同时精心准备每次合作,使他们在有效、有序共同学习中得到交流,受到启发。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变成走过程、形式化,没有必要每个知识点、每个学习内容都必须要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只有在某个知识点上意见发生分歧或需多方面解决问题时,适时采用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方式,这样使学生在充分交流中吸收了别人的想法,增加了知识面又在与同学交流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2、注重体验勤于动手

数学教学,不再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更加注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

3、培养学生边看书边思考的习惯

第3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学习

一、对历史新教材的认识

原来的材料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的首位,“以知识传承为主”,内容多、程度深、观念陈旧等问题突出。而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新教材,围绕三个维度尤其把情感目标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以学生发展为主”。我们从教材的使用情况认识到,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确实是把“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教育理论作为整套新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经过比较,我认为,新教材与旧教材有以下几个显著的区别。

1.课文设计独具匠心,突出了以学生为主题的教育理念。

这套教材在课文设计和编写体例上独具匠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纠正了教材只是教师“教本”的片面做法,而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教材每课的体例大体包括:导语(传说、故事,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文、资料(增强历史真实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材料阅读”(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供学生自行阅读)、动脑筋(生动有趣的问题,使学生的思想机器开动起来)、活动与探究、课后自由阅读卡(把课堂教学与课后活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知识与技能,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几个学习栏目。这样的课文设计和编排,使新的历史教科书真正变成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学本。

2.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

这套教材切实贯彻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凋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课文意设置了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栏目;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每一个学习单元都设有活动课,将学生活动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之中,这是对传统教科书的重大改革。活动课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图文并茂,有很强的可读性。

在注重课程内容改革的同时,本套教材在课文的呈现方式上,注重图表的有效运用,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适宜初中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大幅度增加了历史知识表述中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遥远的历史有一种切实的感受,真正做到融科学性、思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

4.历史主线清晰,学习主题明确。

如七年级上册内容,每个单元的题目就是几个朝代的特点;八年级上册,每个单元一个主题,条理非常清晰,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这一体系下,新的初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构建,基本消除了现有历史课程中存在的“难、繁、偏、旧”现象,适应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二. 教学方法和观念的改变

1.由“传授型”向“导向型”的转换

以前课堂上的情况是:一节课老师一个人讲完,滔滔不绝、一气呵成,还生怕学生没听够,生怕知识点没讲透,生怕考点没讲到。老师挺喜欢讲的一句话是:“只要你们跟着老师的上课、复习的步伐,你们一定能考一个好成绩”。学生则一个个无精打采,小话不断,呵欠连天。课改之后,“三段式教学”模式中老师的角色更多的象一个导演,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组织、引导、示范和协调的作用。我们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引导学生学习,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将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和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让他们改变"学历史只要背就行"的观念。

2.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教学,寓“学法指导”于教学过程之中

历史课本中有许多现成的结论,如“……的历史意义”“对……的评价”等,学生有的并不赞同,有的不明所然。这就要求教师将得出结论的过程、自己的思维过程尽量的暴露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分析、讨论中来,引导他们主动发现和探究知识。

3.利用课本中的活动课和学习与探究内容,有计划的开展历史课的研究性学习。

4.由“专业课”向“综合课”转变

作为历史教师在从事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努力寻求历史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政治和地理等的交叉点,突破学科的封闭,使个学科相互渗透,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 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

1.自主学习:各种各样的调查表明,历史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但历史课却是学生不喜欢上的。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学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而是通过老师的灌输被动的来获得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大部分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新的课改要求这种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新的课改别提现了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在新的课改目标中有一点是(让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事实上增设的学习与探究课说明了这一点。

第4篇

再读新课程标准,我对怎样上好体育课又有了新的认识,以下是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课堂上教师要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少讲,少给学生具体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发现、探索、研究,让学生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

二、要考虑不同能力学生的需求。教师上课时要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要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对发展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学生的需要和情感体验的现状;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少些干预,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潜移默化得到锻炼。

三、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在学生对上体育课为什么不感兴趣?我认为原因有四:1.学生体质差,在活动中很难找到成就感。2.部分学生怕吃苦,因为体育课不同于其他文化课,运动量大,一节课下来学生感到身心疲惫。3.教学内容单一,现在体育课上主要是几类大项目中的几个小类:跑跳类主要是短跑、中长跑、跳远,球类主要是篮球。4.受学校硬件设施的限制,如天公不作美(长时间下雨),再加之学校不重视,体育课经常被挤占,学生就认为体育课可上可不上。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兴趣呢?1.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活动,设计的活动要生活化、有趣味,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才会克服困难坚持下来。2.多一些激励,少一些批评。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在整个教学中,会时刻注意课堂上的变化,细心观察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指导,对部分素质较差的学生,不应过于苛责,不应使其丧失信心。教师在表扬或激励学生时,要避免简单的说“好”“很好”“行”,而应说:“你做得非常好,老师很喜欢”,“大家来看***的表演,他做得真棒!”“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等语言进行激励。3.要注意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既要有教师的评价,也要有学生之间的互评,更要有学生的自评。针对同一教学内容,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第5篇

我教的是小学三和六年级英语,经过议定读讲义我深切感悟到教师必须进修“英语新课标”才华适应讲义改革的必要,才华适应新讲义新教法的必要。能适该当今本质的必要,才华把握新知识系统和门生实际,进步讲堂效益到达“英语新课标”计划理念的根本要求。一句话,适应教诲改革成长潮流,当一名合格的小学英语教师。到达教书育人的目标。

反复进修新课程标准理念,深入理解英语课程的要求。我们要进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小学英语传授属于英语启发教诲,门生经过议定听、说、动唱、玩具有必定的说话根本。并获得开端的传闻本领和必定的语感。基于小门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英语传授应当以进步乐趣为主。

1、鼓励门生进修英语的乐趣

乐趣是最好的教授,门生只有对英语有浓厚的乐趣才会承诺学,要让门生有乐趣,我们最终得让门生感触英语易学,其次让门生乐学,最终培养门生的自学本领,培养他们对英语进修的自动立场。使他们建立开端的进修英语的自负心。

2、传授方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新讲义的传授必须根据小门生的进修特点,建立以活动课为主的传授模式。重点培养门生用说话进行交换的本领。采取听、说、唱、玩、演的方法。鼓励门生自动参加,斗胆表达使门生从动脑、动口、自动脑筋参加传授活动。如低年级门生可伶俐处理讲义内容,将其编成儿歌、儿歌。讲堂中多采取游戏传授法,加上教师伶俐亲切的身材说话,使得讲堂充裕多彩、轻快乐泼。培养门生能在图片、手势的救助下,听懂语速较慢的话语或灌音材料。

3、创设情况

用本身富裕豪情的心情和举动去传染门生,让门生自动的参加到进修中来。变被动进修为自动进修,创设情况,彼此交换,开导进修念头,建立进修决议信念。直观情况传授是小学英语传授当中一种很紧张的传授技巧。教师要富裕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来创设情况,如打德律风、购物、生日集会、旅游、问路等。为门生供给利用英语进行交换的机遇。

经过议定新讲义的进修,我们欢迎了新理念新考验新挑衅。我们只要斗胆应用新理念、新方法到讲堂实践中。竭力落实新课标。就回探出一条用好新讲义的新路子

第6篇

以新课标作指导 为新课程做准备 ——“渗透课标精神,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会议总结 安溪县教育局 汪小安 2002年11月29日 各位校长、主任、老师: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渗透课程标准精神,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学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今天就要结束。怎么评价这次研讨会?会前,有人认为会开得早了。会是不是开得早了?会议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通过观摩课堂教学,听取教学反思和城关三小的经验介绍,通过比较深入的讨论,全体与会者对语文、数学、科学、品德与生活等课程标准有了初步的感性的认识,认识到今后实施新课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深远意义,这是会议最可贵的收获,也说明会议开得适时,为明、后两年开始实施新课程作了认识上准备,舆论上的准备和教学实践上的准备。 我想,这次会议归纳起来,有以下收获: 一、从三小的教学实践坚定实施新课程的信心 三小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数学主要以修订大纲为指导,自然以试用大纲为指导,思品课以《小学思品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渗透新的课程标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学校领导和老师认识到,修订大纲和新的课程标准有一致的东西,如语文的修订大纲和课程标准,在体现“时代性、人文性、实践性、灵性、创新精神”方面精神基本一致,而新课标在“鲜明的理念”,“立体化的目标”及“有效的指导”方面又有新的发展。因此,实施修订大纲,渗透课标精神,两者不是相互矛盾,而是相得益彰,既为实施修订大纲开拓更广阔的视野和实践的空间,同样为今后实施新课标新课程积累经验。在实践中,三小的领导和老师还认识到,根据修订大纲修订或编写的教材,虽然不是实施新的课程标准的最佳载体,但它在体现新的教育理念,体现新的学习方式方面,还是有出色的表现。用好现行教材,就能在今后用好课标教材。从三小的实践中,与会者认识到明、后两年,我县实行新课标新课程是可行的,是可以走好这一步的,从而坚定了实施新课程的信心。 二、从三小的实践看到实施新课标新课程的艰巨性

三小的领导和老师在渗透课标精神、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课程目标的三维性与教学的实际效果存在不确定性;教师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不熟悉,不熟练或使用不当使教学效果存在不确定性;旧的教学观念的顽固与尽早转变教学观念 的要求之迫切存在极大的矛盾。从三小的实践和体会中,与会代表感到实施新课标新课程的艰巨性。认识实施新课程的艰巨性,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才不会陷入盲目的乐观。 三、从三小的实践体验实施新课标的适时性 三小在“渗透课程标准精神,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践中,做到:领导有责任心,教师有积极性,学生有基础。领导有责任心,从校长到教导主任到教研室主任,既分工又合作,使工作能有条不紊、深入地进行,在分管领导几次出差的情况下,研讨会筹备工作仍卓有成效地进行,足以说明领导班子的责任心和协调一致。教师有积极性,每个教师都能努力学习新课标,并付之实,和做好点滴经验的积累。学生有基础,由于老师都能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在积极的学习态度方面,在学习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体验等方面,都有了一个新的开端。好开端,待以时日,就有好基础。从三小的实践中,与会代表一致认识到,明、后两年我县开始实施新课标、新课程是适时的。 在教学中“渗透课程标准精神,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我们还要做那些工作,下面提几点建议: 一、从三个维度认识学习方式的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可以看出,《纲要》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绝不单纯是学习方法问题,而是涉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这在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中有更具体的体现。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有关“阅读”的学段目标共有10条,其中涉及知识、能力的有7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3条,如“喜爱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活,对感兴存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而且,每一条均涉及过程与方法的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3年级)就明确具体地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提出学段目标,并反复使用“经历……过程”,体现了过程与方法。 《品德与生活》的课程标准具体明确地从“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四个方面提出第一学段(1-3年级)教学目标。 《科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九年义务教育3-6年级《课程目标》部分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三个方面提出学段目标。 纵观《纲要》和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方面是情感态度上的问题,要主动参与,乐于合作,乐于探究,另一方面才是学习方法的问题,要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去感悟、体验。如果只是把它单纯地作为学习方法问题,那是认识上的以偏概全,在教学实践中将出现严重的失误。 二、正确认识和充分发挥教师在转变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科学课程标准》、《思品与生活》都明确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概括各学科课程标准,教师的作用主要有: 1、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思品与生活》指出:“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的教学方法要富有儿童情趣和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教师的言语动作要力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引导儿童自己得出学习的结论……。”可见,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有多重要。 2、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品德与生活》指出:要“关注每一个儿童在原有水平上发展”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尊重儿童在科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 3、根据学科特点,引导学生探究 学科不同,探究方法也就不同,教师的指导也要不同。语文学科中的探究,是感悟和体验,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数学中的探究,是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的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思品课中的探究,主要指在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中形成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的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挥,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科学教育,学生主要是学习科学探究,教师要“引导儿童自己得出学习的结论,尽量少用或不用专业术语和抽象定义,尤其要避免在教学过程的初始阶段把结论告诉学生”。 此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三者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为前提,没有学生个体的充分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无从谈起。无论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学习要有学生的主动性。 三、渗透课程标准精神,改进现行教材的教学 在教学中“渗透课标精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是好高鹜远,而是面向实际,适当超前,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抓手,改进现行教材的教学。为此,强调以下几点: 1、要把新课标的学习同学习修订大纲(大纲)结合起来,并以修订大纲(大纲)为主,找到新课标与修订大纲(大纲)的共同点和新课标的发展处,全力实施修订大纲,同时渗透新课标精神,使新大纲的实施有更高的起点,更广阔的天地。 2、要把新课标的学习同大修订教材的学习实践结合起来。在大修订教材中,如何体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什么特点,要把它一一梳理出来,在教学中,既努力体现大修订教材的特点,又要尽量弥补其不足,尽量体现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3、要改进已掌握的教学技能和形成新的教学技能。新的教学理念如果不能转化为相应的教学技能,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而不能深入到教学中去。要努力掌握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教学技能,比如:(1)创设情境的技能。如何根据学科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模拟生活情境等,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适合学生体验的条件,引发学生的思维等。(2)引导讨论的技能。如,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的讨论,讨论的问题的提出,讨论的时机的掌握,讨论的引导等。(3)讲解的技能。讲解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如何给学生释疑解惑等。还有开发课程资源的技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等。我们有不少老师在学习新课标中有不少好的设想,希望能在教学中和广大老师一起完成从设想到技能的转化,使更多教师和学生能从中受益。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实施新课程的潮流势不可挡,我们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勇于实践,为我县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贡献自己的精力和才智。

第7篇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中小学生 体育兴趣 培养方法

1.引言

面对2l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和评价体系,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的核心,突出健康是唯一目标。因为它面向学生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所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我就贯彻“健康第一”为目的,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个人的观点,以供同行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过程中加以参考与指正。

2.认识新课标,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2.1新课标与《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念

新课标彻底地摒弃了以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那种“学科中心论”的教学模式,充分地突出了学生是教学中心的主体。将“以书本、教师、课堂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就学校体育目标而言,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又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为此,提出四个基本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成长;(2)激发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要求。它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不仅符合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目标,而且有利于培养人才。

2.2体育教学意识的更新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主体,是权威,是教学的中心,把学生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客体,教师怎么教,学生就得怎么学,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个性得不到发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和学习兴趣得不到充分的发展与激发。新课程,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思想上更新教学意识,即由原来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原来的“居高临下”转变为“平等的首席”。掌握了新的教育理念,才能把新的理念内化为教师的素质,转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当前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是使学生学会锻炼,学会评价,学会改进自我健身的能力。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还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极为重要,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改的,也就无法达到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一起交流,一起活动,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为学生创造一个科学、民主、平等、合作而又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学,自愿学,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

2.3课堂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激发和保持运动兴趣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主流,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回顾以往的体育教学,由于教学内容过竞技化,教学方式过于刻板化,学生在教师的统一指挥下模仿练习,机械而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不起来。而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是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提倡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掌握动作技能为主要学习方式。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去思、去想、去问,也就会使学生想学、乐于学,学习热情和兴趣就会高涨。因此在新课改中教师必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善于倾听、善于交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教学内容,确定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1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同时也是最经常、最活跃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程的实施。对一个教师来说,对学生的尊重是减轻学生心理负担的重要因素,善于为学生创建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营造民主平等和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新课程强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体育老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信任每个学生。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老师,才会积极配合老师上好课。为学生构建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以调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此外,教师也要积极参与体育课堂学习和活动,如和学生一起参与游戏、与学生一起跳韵律操、跟学生比赛跑、一起打球,等等。这样学生就会体会到老师的平易近人,对于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敢于质疑,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课堂气氛就会更加活跃,学生学习兴趣就会更高,真正做到教与学相长。

3.2教师对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手段。不同年级、不同教材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以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接受教育,而不是以强制、命令的方式强迫学生去服从。这样才能使学生愉快自主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兴趣。

3.2.1真诚实意“爱”学生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起码要求。师爱能营造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学生不但好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对学生多一些理解、信任、尊重、宽容,少一些批评、埋怨,可使学生产生依赖、倾慕和感激。这样才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3.2.2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

由于学生年龄、性别、性格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其表现欲的反应也就不同。如男生多表现为外露,突出,甚至毫不顾忌;女生则显得平稳,有分寸。学生的表现欲往往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意识。作为体育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在对体育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表现欲给予正确对待和引导,甚至有意无意地加以扼杀,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丧失应自信心,打击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个性的发展。

3.2.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老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让他们通过自身体育活动的实践,去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和意义,这样就会激发其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3.2.4新颖的教学设计和课程资源的开发

备教案、备场地、备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场地器材安排适当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建立快乐氛围的前提,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序曲,而易受干扰是学生心理特征中影响教学秩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由备“教材”转入备“学生”。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场面。如以生活展现、图像多媒体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等情境,来迎合学生心理爱好,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教材具有生活性、情趣性和灵活性。2004年在江苏教学能手体育教学观摩活动中,各位老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将各民族素材带入课堂教学,使本次活动多资多彩:有扭秧歌、纱巾操、舞龙,还有利用生活中的废旧轮胎进行素质练习,等等。有一节课,当学生利用呼啦圈组成的龙身翩翩起舞时,博得了观摩老师的阵阵喝彩,掌声不断。这就说明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但开阔了教师的教学视野,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了练习,在乐趣中掌握了运动技能,并锻炼了身体,逐渐养成了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

3.2.5科学合理的评价

评价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评什么,怎样评,事关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对学生的评分内容基本上局限于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学习态度、习惯养成、情感、合作等方面的评定,这实际上对学生是很不公平的。学生无论在体能、技能、兴趣、个性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别。有些学生不用怎么努力体能和运动技能成绩也能达到优秀,有些学生就不一样,虽然十分努力,但运动成绩还是很差,如果不科学合理地评价,就会严重挫伤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和自尊,削弱他们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幅度和合作学习的评价。同时新课程还强调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学生对自己和同学的学习状况最清楚,自评,互评有助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同学,有助于学生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所取得的进步,从而建立起体育学习的自尊和自信心,让他们体会到“只要我努力,我就会成功”的快乐。这样课堂上就会出现能力强的同学勇于自我展现,能力差的同学也不甘落后积极锻炼,而此时映入老师眼帘的将是一张张自信倔强挂满汗水的笑容。

激发和培养运动兴趣不能片面地理解为“放羊式教学”。有些老师认为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就是学生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教学没计划,没目的,导致学生满场飞,以为这样是满足了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导致教学没有效果,学生学习没有目标,久而久之,反而丧失了运动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应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而不是“放羊式”教学。

4.结语

新课程改革为教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就是为每一个学生服务。只有尊重、赏识、理解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在现代社会里,教师与学生应是平等的新型伙伴加朋友关系。因此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及时更新观念,挖掘学生的潜力、创造性,努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总之,“一切为了学生”将是教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愉快教学,将令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关文信.与新课程同行.海南省市县骨干教师培训班演讲,2003,12.

[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3]龚正伟.体育教学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4]傅道春编著.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第8篇

【关键词】 中学体育;新课标;中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策略

进入新世纪以来,整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的教育改革也进一步深化,中学的体育教育观念也发生着相当大的改变。在新课程标准中,确立了中学体育课的基本性质、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加教与学是其核心要求,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理念。

一、充分认识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

1、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体育课的教学观念

在新课程标准当中,完全摒弃了原来的教学方式——学科中心论,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一切都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服务。对中学体育课而言,强调的健康第一是总的思想,在这一总思想下最大可能地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因此,在中学体育课堂中必须充分体现以下几点:第一,整个课堂要充分体现健康第一,以帮助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成长;第二,充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以及终身体育的意识;第三,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行为为发展学生服务。所有这些观念的提出,不但迎合了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与要求,而且还对人才的培养更加有利。

2、更新中学体育课的教学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教学行为就是传道、授业与解惑,老师就是课堂的主体与中心,是学生的权威,而学生就是课堂的客体,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教什么、如何教,学生就只能学什么,几乎就谈不上学生的个性发展,当然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学习兴趣也就不能被充分的培养与发展了。在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改革当中,要求老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学意识:努力促使自己成为学生健康发展的引领者;努力促使自己成为学生健康发展的促进者;努力促使自己成为教学活动中的平等首席者。老师只有在掌握和理解了新的教学观念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把它内化成自己的素质,才有可能把它转化成自己的教学行为。另外,老师也是整个课堂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课堂教学,是双边行为,十分需要老师与学生间的积极合作,如果没有师生间的积极合作,新课改就不可能得到有效地实施,显然也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就必须要求老师走下讲台,与学生交流,与学生活动,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和选定学习的最佳方法与途径,努力给学生提供一个平等、民主、科学、活泼生动的学习平台,努力使学生能够自愿学习、乐于学习。

3、努力改善学生课堂学习的方式

现代教学课堂要求培养与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课程改革十分显著的基本特征。回头看看原来的体育教学活动,教学的内容强调竞技化,教学的方式十分死板,学生们必须在老师的统一要求与指挥下进行学习,显得十分地枯燥与机械,难以培养和保持学生的体育兴趣。而在新课改中的课堂教学,要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帮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生学习的方式很多,但老师要重点强调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先进的学习方式,进一步促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多思考、多想象、多提问,使学生能够乐学和想学,当然,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就会进一步的高涨。

二、学生学习兴趣如何培养

1、努力融洽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也是人际关系中十分重要和普遍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对顺利实施体育课程产生直接的影响。对老师而言,尊重学生,能够一定程度地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能够为学生营造愉悦宽松地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在新课程当中,强调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是民主的。老师要自觉地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学生,尊重所有学生的人格,充分信任所有学生。老师只有充分地尊重了学生,才会得到所有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才会使所有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而才会使学生因和蔼、融洽的学习环境而积极地思考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与方法,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在具体的操作上,老师可以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与学习中去,比如参加学生的游戏、跟学生一起比赛等等,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和蔼与平易近人,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2、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心理学说认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老师的教学要充分实现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材要选取合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愉快地去学习,而不是强制性的、命令性地去迫使学生学习,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欲望。笔者认为,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第一,真心真意地去关爱学生。在老师的职业道德中最基本要求就是关爱学生,老师的关爱能够有效地营造融洽地、和谐地、温暖地师生关系。处在这种关系中的学生,不仅能够好学,而且还能有效地健康发展其个性,使之树立积极上进的心理和精神。老师能够充分地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少点抱怨和批评,学生对老师就会多一分感激、倾慕与依赖,进而产生去实现老师的要求的欲望和行为。第二,对学生的表现欲要进行正确处理。对中学生而言,基本上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表现欲,只不因为性别、年龄、性格等等的不同,而反映的程度不同而已。比如,女生在一般情况下,就显得有分寸和平稳些,而男生就显得比较突出和张扬些。学生的表现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他们参与体育教学的主动程度。因此,作为体育老师,对学生的表现欲必须进行正确处理,要加以科学的引导,不能加以讥讽和扼杀,使其自尊心得到尊重,自信心得到保护,使他们能够正确健康地发展其个性。第三,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发展。对现代教育而言,教育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反映在学生的个性是否得到了健康发展。老师成为学生健康发展的引领者,而学生则是自己发展和成长的主体。因此,在中学的体育教学课堂上,老师要可能地鼓励学生自愿、主动地参与自己喜欢的运动,使他们能够在体育实践中真切地感受到运动带给自己的乐趣。

对老师来说,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发展自我的重大机遇。老师要为所有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老师只有教学过程当中充分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和理解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最大程度的尊重与爱戴,师生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的、民主的。因此,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体育老师,必须要认真钻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精神,与时俱进,更新自身理念,努力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全心全意地培养中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创造性和兴趣,最终促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9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体育素质 新课程标准

体育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身心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应始终贯彻于这一过程中,这也是体育素质教育的一个根本出发点。那么,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1学习新课标、新理念,重新定位体育课堂教学

纵观过去的体育课堂教学,教师感觉上课累,教的时间长,且学生感觉负担重,学起来枯燥乏味,了无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过去的体育教学大纲定位对体育教学功能的不当,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教学要求。而新课程标准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认识规律,调整了体育教学的要求,按不同的年龄确定了不不同的学习水平段。

2研究各个水平段的新标准,为教材编写、实施教学策略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能充分体现标准所要求的综合性、科学性、启发性、开放性等特点

2.1综合性。新标准的各个水平段不仅在教运动技能,而且把学生的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都融为一体,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2科学性。好的教材是教学的载体,其应与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接受度和语言、行为能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应采取的教学策略相匹配。新标准的和水平段学习目标为编排教材考虑了这一因素,设计了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的趣味游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创设不同的学习情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进行学习。既增加了学习的情趣,又渗透了文化素质教育。

2.3启发性。过去的教学大纲体现的体育教学一般包括:准备活动、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现在根据各个水平标准,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教师不必像过去那样一步一步教学,而是根据学生兴趣来进行指引,这样循序渐进,适合迁移,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更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等。

2.4开放性。在新课程标准中的各个水平段的教学更具开放性,赋予每堂课的内容丰富,弹性空间大,既给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空间,也为学习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训练,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去体验、去探索、去表现自我去参加自由的实践活动。

3通过各种途径深入了解学生,根据掌握的各种不同的情况进行测查,有利于在实际教学时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出现过往教学中的一棒打的局面,这样更利于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处于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如果不及时更新观念,去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会使新入学学生产生学习是那么的枯燥无味,我们在浪费学生宝贵时间的同时,在有意无意之间也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

转贴于

4学习新的课程观念,促进体育教学

在了解各个学生的基础和水平段以及新标准思想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做为一名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应挖掘新课程标准赋予的自由与自主的创新空间,努力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的程序,变革旧有的教学方式摒弃过时的教学观;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做到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努力创造出利于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氛围,促使原来可能枯燥、乏味的体育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更加喜爱,更加主动参与体育教学过程与锻炼。 诸如,(1)充分使用各种媒体,帮助学生探究知识,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现在中小学生正处天感性认知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联系建立起新知识的过程,对于学生说,跑、跳、投等运动技能并不陌生,而且学生会经常表现出来,如上队列训练课时,可以先教学如何由2路纵队变4路纵队的方法,学习完后,请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如何按刚才的方法变队形,可以变出更多的队形,通过学习,也许我们的学生就学会了排纵队、横队、2变4、4变8、一字队、人字队等多种队形的排法,这样既掌握了该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反过来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构建合作意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体育综合素质。当然,在学生合作之前,我们得先得找准合作点,教会学生合作讨论问题,同时也要注意合作人数不宜过多,以2~4人为宜,并尽可能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组织者,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如在学习定跳远时,我们的学生只知道向前跳,却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跳得轻松、跳得远,此时我们不要着急地教授,而是鼓励他们先按自己的方式跳,通过试一试,想一想哪种跳法更合适,自然而然,课堂气氛就活跃了,作为教师此时应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实践中互帮互助,互相完善。并能不时给予学生肯定的赞扬,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当然也就能反过来促进课堂教学了。

5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

中小学生生性好动,注意力不能持久,教师应顺应他们的心理特点过进行教学,教学方式应生动有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掌握知识又锻炼各种能力,提高身体素质。相信这样的教学安排使学生上课不但不会感到枯燥厌倦,而且兴趣盎然。

6努力探索适应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评价方式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新的评价系统,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应在学生评价上确立了四个原则、四个结合。

四个原则,即:(1)发展性原则。教师尽量用发展性眼光去发展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并给予公平的评价;(2)激励性原则。对于非凡的想象和大胆的尝试探究行为,应给予及时的鼓励,让标准答案永远低于学生的创造性答案;(3)过程性原则。即通过学生的学习过程作出评价;(4)平等性原则。即教师与学生的平等性。

四个结合,即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横向与纵向评价相结合;结果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教师、家长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

总而言之,主要我们广大教师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教学中努力体现体育的实践性、综合性,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在教学过程中就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正确处理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规律和体育学习规律;我们总会找到适合教师本人以及您所在地区、学校的教学策略,走出一条既符合新课程标准思想理念,又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

[2]评价的跟进—详析中小学评价考试新方案.中国教育报.

第10篇

1 注重素质教育

学生的情况是各异的,有的学生注重视听,有的学生注重实际操作,还有的学生注重感性理解,更有游戏型的学生,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依据实际选取涵盖全体学生又能个别兼顾的课堂教学设计。

现代课程的价值取向就是要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正确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1 坚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

新课标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设计教学时,要根据课堂内容,密切结合学生实际学习状况和生活实际,积极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状况,精心设计教学,灵活采用各种有效教学方法,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英语学习的乐趣、自信,从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对学习目标尚未明确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看重的是老师教的乐趣,自己从中学和玩的乐趣,所以,教师课堂上的幽默、新奇的手段、独特的设计等,都会使小学生爱学英语。

1.2 尊重学生,和谐气氛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弯下腰来,走到学生中间,尊重每个学生,做他们的朋友。特别是那些在英语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更要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实践英语的机会,并对他们在学习当中的每一个闪光点都给予奖励和鼓舞,以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参与性,培养合作意识。教师要特别注意那些看似调皮的学生,实际上他们更爱参与,只是在知识不足时,会显得拘谨和逃避,时间久了,就会成为英语学困生。所以要多给他们些参与游戏和互动的机会,并做到主动肯定,让他们不至于成为英语学困生。

2 体现灵活开放

小学英语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不一样的,但不论哪个教学目标的实现,都与切实的教学实践、教学过程分不开。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结合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一样可以培养科学探索兴趣、创新兴趣、动手兴趣、应用兴趣等。英语课堂同样可以运用其他学科的长处,灵活地开展教学。如鼓励学生自由地画画,用简单的句子表达画意,不把画画当成专业技能训练,只是知识和技能、口语和想象的结合就好。学生快乐地绘画,从中学习英语和发挥想象力。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发展要求,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起初步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显然,这种强调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思想,较之以往片面重视开发智力的做法,更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利于小学生的英语学习。

教师要用充满激情的表情和动作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启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信心。直观情境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之中一项很重要的教学技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来创设情境,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旅游、问路等,为学生提供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3 尊重个体差异

我们培养学生从零开始,让各种能力和好品质“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就必须尊重个体差异。尊重个体差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尊重个体差异有两层含义,一是要认识到我们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另一层含义是我们应该做到针对不同的孩子进行教学,让每个孩子都有所获。

第11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女生;体育兴趣培养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260-011.2002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高中各学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

1.1教学模式上:新课标下体育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学"而不是"教",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现代体育课走进了"关注学生健康",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也是真正意义上"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1.2教学设计上:新课标下的体育课,在设计教学时更注重于运用各种不同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标。

1.3教学方式上:在新课标体育课中,教师将更多采取"非结构""开放式"的控制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新品质的意识。

1.4师生关系上:新课标下体育课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教师是引导者,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女生进入高中阶段已进入青春期,其身体形态、机体的代谢功能都已日见完善,她们具有旺盛的精力、蓬勃的朝气,能较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其生理和心理在不断地向成熟发展

2.1在生理方面,此时期高中女生身体形态发展已不断完善,这一阶段她们的皮下脂肪增厚,但仍保留青春期的一些特点,即发展的不平衡和不稳定。第1和第2信号系统的活动相互关系更为完善,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明显提高了。由于神经过程的灵活性高,神经细胞物质代谢机能旺盛,易出现疲劳,但恢复较快。脑细胞内部的结构和机能迅速发展,为提高思维能力创造了条件。这个时期由于内分泌活动发生了变化,性腺活动加强,使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动作迟缓等。

2.2在心理方面,高中女生的心理特征处于不稳定和不成熟的时期,她们的情感比较内向、含蓄、敏感、自尊;在意志上表现为畏难,经受不起失败的考验;在体育课上表现为情感内倾、懒动、对疲劳的耐受力差,怕脏、怕晒、胆小、怕别人嘲笑、锻炼积极性不高等等。

3. 高中女生对待体育课的现状分析

高中女生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文化学习上,特别是农村重点中学的女生。她们上体育课有的是迫于纪律的压力,有的是为了单纯的调节,有的是为了从紧张的文化学习中得到暂时的解脱,更多的则是因为学校对体育课的安排而出于无奈。另外近几年,实行初中体育升学考试制度,给初中的体育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改善了学校领导、班主任、家长对体育工作的态度,并促进了大部分文化成绩好,体育差学生的锻炼主动性,提高了她们的运动成绩。

4.只有打破传统观念,大胆创新,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揣摸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其生理发展动态,才能消除高中女生对体育课的害怕感,才能使体育课成为高中女生的亲密伙伴,培养她们对体育更浓厚的兴趣

4.1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是上好体育课的首要条件。教师要利用体育理论课,讲述体育与健康关系,并介绍古往今来女名人锻炼身体的事例,激发学生上好体育课的兴趣。

4.2讲解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

有不少学生缺乏一定的体育卫生知识,通过理论课,向学生讲授常识,帮助她们正确对待经期的身体锻炼,注意经期的体育卫生,稳定情绪,克服心理压力,在经期阶段避免做剧烈的大强度的跑、跳的动作,从而引导她们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坚持上体育课。适当地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身体健康,消除她们的思想顾虑,杜绝女生躲避上体育课的现象。

4.3教材要符合女生生理、心理特点

针对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改进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准备活动时,除徒手操外可适当增加一些艺术体操、韵律操的练习,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根据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情况,尽可能运用竞赛法、游戏法、直观教学法,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在教学内容中,健美体操、艺术体操等内容,应有一定的比例,把身体练习和音乐、卫生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些内容适合女生爱美心理特点,容易引起兴趣。

4.4改变教学形式

学校对上体育课的形式要求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她们大多数希望摆脱规定的任务,全身心地毫无压力地去上课,并通过获得知识技术逐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她们希望课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取得良好的心理和生理体验。而我采用按学生兴趣、爱好分组教学,较好地满足了学生的需要,得到了同学们良好的反响。大多数同学认为,按新的分组方法进行教学,一是每个人得到了充分的运动,在生理上获得;二是学到了新的知识;三是技术有了提高;四是在运动中得到了与同伴更多的交流机会;五是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4.5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第12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竞技运动;课程改革

体育教学是在一个多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的。其特点就是要求教师用引人入胜的讲解正确优美娴熟的技能示范形式多样的教法,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快地领会技术要领,掌握技术动作。面对体育新课程,体育教学观和学生观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体育教师应对传统的教学常规进行深刻的反思,并建立起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的体育教学常规。当前正在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与健康课程改革,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将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整体进程和发展。为了推动新课程体育改革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广大体育教师不仅要勇敢地去面对它们,而且更要想办法采取有效措施去解决它们。

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关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目标体系和内容框架,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包括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三个递进的层次。课程目标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五个方面来表述学习领域目标。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内容的特点又将五个领域目标分成六个不同水平等级。课程标准在每个学习水平都设立了明确的水平目标,每一个学习领域目标又细分为许多个水平目标。在教学内容方面,由于经济文化发展的区域性差异很大,体育课程在学习内容的确定方面应具有充分的变通性,使课程更符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到底选择什么样的内容进行体育教学,除了要考虑上述的“符合学校实际条件”这一因素之外,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应依据不同层面设计的教学目标,分析各个体育运动项目与身体练习的主要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将各个体育运动项目与身体练习进行整合,作为体育教学内容的素材。关于教学目标引领教学内容理念主要是指在体育课程建设层面而不是体育教学层面。在宏观层面的教学设计,我们首先是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具体目标以及水平目标等结合学校、学生实际,对这些目标进行细化,然后再来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也就是说目标引领教学内容的落实体现在水平教学计划、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模块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等教学设计中。

2.竞技运动项目内容的教学改革

传统的体育课程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经常把技术过于复杂或难度较大的竞技项目直接搬进课堂,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积极性。由于新课程体育强调打破传统的竞技运动项目的教学色彩和教学观念,所以不能理解的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就会产生误解而不敢教竞技运动项目了,实际上,新课程体育改革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不排斥竞技运动项目的教学。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它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具有自身的特点,如激烈的竞争性、严格的规范性、高度的公平性、广泛的集群性等,而作为教学内容我们就要注意下面几个环节。

2.1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体育课堂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体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受到同等尊重和关注的和谐氛围,不应出现因个体某一方面的不足或欠缺而受到与他人不平等的对待,甚至冷落。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可以使他们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师生的合作互动和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在体育教学中必须要考虑到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基本技能学习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

2.2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

对于什么是健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真正的健康应该是具备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条件。新课标下的学校体育由强调传统的体育教学观转化为身心协调发展的多维健康观。新课标的启动实施,促使广大体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审视学校体育教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的作用,尤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应思考如何诊断治疗学生不良心理,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要将“健康第一”的思想放在首位。通过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体育锻炼。

2.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指促进学生身体与心理的协调发展。具体地说,就是要促进学生身体、智力、情感、行为等多方位的共同发展,由于受单纯生物体育观的影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体育教学有片面注重学生身体发展忽视心理发展的倾向。因此,提出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九年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体育与健康》的全新理念,在“体育”课中加进了全新的“健康”概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置,不仅必须增强在校学生的体质,还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念,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2.4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随着新时期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我们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解不应该局限于只按大纲规定的体育教课,也不能拘泥于原来只是增强学生体质为目的的体育课,而是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门基础课程,必须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明确教学手段必须为学生身心健康服务、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中小学生比较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长处,让学生在精彩的课堂中深刻地掌握所学知识。每种教学手段都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不足,只有多变化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只有当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满足,才能更好的集中思想和精力学习下一项。

3.结论与建议

关于新课程体育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有的已经解决,有的正在解决的过程中。作为一名学校体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提高意识勇敢地去面对各种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1.加强学习,进一步转变观念;2.加强教师教育,提高教师素质;3.注重教学反思,积极探索实践;4.改善教学条件,开发课程资源。为了使学校体育改革能够健康深入地发展,也必须要善于倾听改革中的不同声音,这对于深化我们的认识,完善我们的观点,促进我们的改革,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3(5).

[2]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实验稿).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2001.7.

[3] 张学忠,乔梁,石高慧.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几个问题的反思[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6):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