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统计学知识

高中统计学知识

时间:2023-07-11 17:36: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统计学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统计学知识

第1篇

关键词:概率与统计;新课标;试验

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随机现象的科学。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统计与概率在教材中的内容有了较大调整,教学目标也发生了变化,强调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以及强调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在此,个人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新课程下概率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课堂教学必须遵循教材的知识体系和课程标准

课堂教学主要依据的是教材与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改革教材中对概率内容的安排也发生了变化,一是概率的内容安排在了统计之后,二是概率之前不安排排列组合知识。这样的变化并不是教材内容顺序的调整,重要的是概率这章内容我们应该教什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概率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让学生了解随机现象与概率的意义,鼓励学生动手试验,学会把一些实际问题转化为概率模型,教学中不应把重点放在计数上。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概率的本质,关注学生对概率意义的理解,避免复杂的计数导致概率教学重点偏移。另外,不应将排列组合的知识讲解给学生,不仅没有作用,甚至会出现负面影响,导致学生把学习的重点放在计数上,忽略对概率意义的理解,偏离了课程标准。

二、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分析

统计概率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也是当前初高中数学的一个主要内容。但是,初高中统计与概率在教学目标,内容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高中的目标是建立在初中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认识之上,初中重体验,高中重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在内容上,高中的学习要求较高,初中的较低,高中面对高考,内容讲解的更深,高中的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初中更强,可是容量更大。所以,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初高中在教学目标,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但统计概率做为数学的一个分支,有着统一的思想体系和方法。对高一的学生而言,要是顺利的从初中概率与统计的学习过程过渡到高中统计与概率的学习过程,我们需要认真对初高中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衔接进行分析。

三、教学中处理好概率与统计的关系,让学生将概率统计结合起来

统计与概率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统计是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以及由数据分析结果作出决策的科学,它的理论基础是概率论。它需要通过对样本的统计来推断全体,这样就受到实际生活中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入受不确定因素影响做出错误判断的概率;另一方面,概率论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科学,是统计学的理论基础。概率研究需要多次的重复实验,收集、整理、分析实验数据,所以概率也离不开统计。

四、通过试验加深对概率的理解

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充分地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多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概率教材中有很多概率试验,有一些凭经验完全可以直接判断,为什么还要做那么多试验?这需要从概率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概率的认知规律去分析。第一、通过概率试验,有助于学生体会随机现象的特点。在进行试验及对试验数据的分析中,学生将逐渐体会到随机现象的不确定性,以及大量重复试验所呈现的规律性。第二、通过概率试验,有助于学生澄清一些学生的错误认识。在概率学习中,学生虽然有一些生活经验基础,但也有局限性和困惑,对后者不是靠训练就可改变的,必须结合学生的试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向理性思考发展。如一枚均匀的硬币有正、反两面,因此随意掷出后任何一面朝上的概率都是1/2,假如你已经随意投掷了九次,结果都是正面朝上,那么第十次随意掷出后是正面朝上的概率大还是反面朝上的概率大?有的学生会认为,正面朝上的概率大,因为正面朝上出现的次数多,有的学生则认为,反面朝上的概率大,因为前面一直出现的是正面朝上,这次该轮到反面朝上了。

也正是基于上述理由,概率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学生试验,否则学生很难真正理解概率的意义。

五、增强学生应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

第2篇

【关键词】教育价值;改革意义;培养统计观念;提高数学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常常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根据所获得的数据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决策。统计是研究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它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它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具有统计与概率的基本知识已成为每个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

一、统计与概率的教育价值

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统计学。生物学上有生物统计学,分析生物学中的统计规律性;经济学上有数量经济学,分析市场的发展趋势;就连律师为了提供有力的证据也离不开统计学;在医学上,为了评估有争议的医学报告,也常常少不了利用统计学进行分析与认证;一些新兴研究领域也离不开统计与概率,比如对策论、风险投资、随机模拟技术等。因为利用统计与概率和思想方法进行有效的分类、整理与分析数据,可以保证结论的可靠性。

高中课程及时强化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已成必然。它已成为培养学生以随机的观点来理解世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具有一些基本的统计与概率的观念、知识和方法,在面对不确定情境或大量数据时,能做出合理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二、统计与概率对数学教育改革的意义

1.使高中数学内容、结构更加合理化

高中数学内容中的代数、几何属于“确定性”数学,学习时主要依赖逻辑思维和演绎的方法,它们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统计与概率属于“不确定性”数学,需寻找随机性中的规律性,学习时主要依靠辨证思维和归纳的方法,它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等方面更直接、更有效。统计概率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学生可以更容易地建立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威力,这对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调查研究的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合作交流以及综合实践能力都有很大的作用。

2.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现代化

概率与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一门学科,而要想获得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就必须进行大量重复实验,如果离开计算机的帮助,统计实验结果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统计与概率内容中涉及大量复杂数据的计算、分析、整理,在适当的教学内容中,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本质,主动地探索和研究数学。计算器与计算机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数据整理和显示的效果,在建立记录和研究信息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具。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数据,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制统计图表及进行模拟实验等,这些都为丰富统计与概率提供了大量资源。

3.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多样化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统计与概率这一领域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充满趣味和吸引力的,动手收集与呈现数据是一个活动性很强且充满挑战和乐趣的过程,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正因为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的大量活动,丰富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三、统计与概率的教学建议

统计与概率所研究的对象具有抽象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学生很难用已获得的解决确定性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去求得“活” 的概率问题的解,这就决定了统计与概率教学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经历概率模型的构建过程和模型的应用过程,从中获得问题情境的情境体验和感悟,才能迎对“活”的概率问题,实现统计与概率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方面的功能。为此,我们必须做到:

1.强调统计与概率的现实意义,培养和加强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学习一些最基本的统计分析的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数据统计的全过程,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与方法进行推理,做出合理的决策,并进行交流。应着重于对现实问题的探索,引导学生通过对各种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计与概率的广泛应用以及对制定决策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提供丰富的、反映统计与概率思想方法的探索素材,引导他们把对统计与概率的探索从日常生活发展到现实社会和科学技术中感兴趣的领域。

2.强调统计的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概率与统计知识时,因与实际生活联系很密切,通过开展数学实验课,丰富的实例引入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实验、观察、交流等活动中体会和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及其频率的稳定性等相关内容,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参与、统计实验,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兴趣,而且在反复的统计实验中可以更好地体会和理解统计思想。如在教学概率的统计定义中,可以让学生动手实验,掷硬币的实验与边框中有放回的摸球实验;等可能事件概率中,通过研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加深对等可能性的理解,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效果。还可选择适合学生研究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性课题来开展,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趣味

在概率统计的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计算机及软件、互联网,以及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使学生有时间与精力来探究事物的统计规律性,对实验结果的随机性和规律性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好地体会统计思想和概率的意义。例如: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收集某运动员在本赛季的成绩、得分、篮板、犯规、抢断等数据,做成超文本文件,放在服务器中,让学生通过浏览这些资料,找出自己的研究主题,通过计算平均值、方差、画频率分布表等,写出相应的评价报告。

4.注重概率统计与其它数学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对数学整体的认识

高中数学课程是以模块和专题的形式呈现的。因此,教学中应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进一步理解数学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近几年高考题中,就设计了许多与我们日常生活非常贴近的统计概率综合题,较好的挖掘了传统内容与新增内容的内在联系,体现了其它高中数学知识与概率统计知识非常贴切的自然交汇。这对学生学好概率统计知识与提高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均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此外,还要注意数学与其他学科及现实世界的联系。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乙肝病毒 ELISA 免疫接种

中图分类号:R512.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378-02

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我国有大量乙肝患者,约有10%人口为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者,一般人群中HBsAg流行率为 9. 09%。尽管近年来国家卫生部门加强对乙肝病毒的预防接种,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仍为数众多[1]。乙肝病毒感染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乙型肝炎(乙肝)是我国现阶段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为了解我校师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及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对我校09级681名学生及650名教师HBV感染及免疫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我校09级入学的681名学生及在校的650名教师。

1.2方法

1.2.1标本来源师生在每年春季例行体检时,抽取调查对象每人3ml早晨空腹静脉血,经无菌分离血清后检测乙肝各项指标。血清标本保存在-70℃超低温冰箱中备检。询问每名被调查者的个人及家族乙肝病史、乙肝疫苗接种史,将受检人员信息录入微机。

1.2.2实验室检测采用上海科华公司生产的乙肝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试剂盒(批号20080402)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所有血清标本按ELISA试剂盒说明进行检测,检测中统一试剂,统一实验室结果判断标准,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1.2.3阳性判断标准[3] ①HBsAg阳性: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如果只有一项阳性,则该标本判为阴性。②抗-HBs阳性:包括抗-HBs阳性和抗-HBs+抗-HBc阳性;如果只是抗-HBs阳性并有乙肝疫苗接种史,该标本判为单抗-HBs阳性;如果只是抗-HBs阳性而无乙肝疫苗接种史,该标本为抗-HBs阴性。③单抗-HBc阳性:抗-HBc阳性标本中无HBsAg或抗-HBs阳性的标本。④HBV感染率:HBsAg和抗-HBs+抗-HBc中,凡任一项阳性者判断为HBV阳性标本,但不包括有乙肝疫苗接种史且单抗-HBs阳性标本。

1.2.4乙肝疫苗的接种 对无乙肝疫苗接种史且乙肝感染标志物为阴性的师生,按0、1、6个月程序每次接种重组(汉逊酵母)乙肝疫苗10μg,每名接种者均自愿接种,于最后一次接种后1个月再次采集静脉血检测抗-HBs。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3.0进行数据库清理和数据分析,率或构成比采用X2检验法,P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次共调查1318人,其中学生668人,教师650人,除去中途因事退出未能完成调查者45人,最终完成调查人数为1273人(95.64%)。年龄最小14岁,最大63岁,平均年龄(20.6±5.6)岁,女性113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89.32%(1137/1273);男性136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0.68%(136/1273)。

2.2HBV感染情况。被调查的师生中HBV感染指标全阴性者为216人,占16.97%,其中学生96人,教师120人;HBV感染率为12.02%(153/1273),其中隐匿性HBV感染率(单抗-HBc阳性和抗-HBs阳性+抗-HBc阳性)为11.86%(151/1273)。学生与教师感染率分别为11.11%(70/630)和13.09%(81/643),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9,P=0.523)见表1。

表1某校师生乙肝血清学指标阳性情况

注:*包括抗-HBs+抗-HBc和单抗-HBs阳性

2.3乙肝疫苗免疫效果

2.3.1接种史调查结果见表2。1273名师生中,既往明确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占73.84%(940/1273),明确无乙肝疫苗接种史的占23.80%(303/1273),不清楚的占1.26%(16/1273)。

2.3.2疫苗接种后抗体阳转情况。对HBV感染指标全阴性者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接种后抗体阳转率为48.94%(92/188),其中学生阳转率为26.47%,教师阳转率为61.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87,P

表2某校师生乙肝疫苗接种情况

3讨论

乙型肝炎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且易转化为慢性肝炎,少数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已经成为危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社会公众性问题。实验室的检测对于是否需要接种乙肝疫苗、判断病毒复制程度、监测抗病毒治疗效果以及评估预后效果等作用非常重要。目前,大多数学者将HBsAg阴性的HBV感染称为隐匿性HBV感染(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OBI),严格讲,OBI是指除血清转换前的窗口期外,机体存在HBVDNA,但无法检测到HBsAg的HBV感染,可伴有或不伴有抗-HBc或抗-HBs[3]。本次调查显示我校师生HBV感染率为11.86%,其中除2名师生HBsAg阳性外,其余人员均为隐匿性感染。HBV感染率低于全国水平,归结其原因主要有:新生入学期间,严格执行医学院校身体检查标准,掌握了学生HBV感染和免疫状况,减少了乙肝病人进入校园;医学院校师生的医学知识丰富,自我保护及防范意识强于其他群体,通过血液或性传播的疾病传入校园的几率相对较小,近年来学校为新生普种乙肝疫苗,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部分人员免受HBV感染;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逐渐开始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取代了过去一贯沿用的可重复使用医疗用品;另一方面,加强了献血员和血液制品的管理,使乙肝的医源性感染机会大大减少。本次调查显示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达100%,但是部分学生HBV血清学指标仍为阴性,对这些全阴性学生再次接种疫苗后抗体阳转率为26.47%,分析再次接种后产生抗体阳转的原因可能为学生以前接种疫苗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存在漏种、补种等现象,根据国内外研究显示,乙肝疫苗免疫程序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是疫苗抗体阳转的关键因素。而那些两次全程接种但仍未产生抗体的学生,可能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对此种疫苗不应答或低应答,造成不生成抗-HBs或低水平抗-HBs(未达到保护作用的效价)。此现象也同样存在于教师。本次调查发现教师接种乙肝疫苗抗体阳转率比学生阳转率高,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接种是控制HBV感染的唯一有效措施[4,5],也是我国预防控制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覃文周. 4396名高中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分析[J].吉林医学杂志,2010,31(10):1420-1421.

[2] 庄辉.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4,31(3):133-135.

[3] 梁晓峰,陈园生,王晓军,等.中国3岁以上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9):655-658.

第4篇

关键词:艺术院校;英语实用能力;核心;培养模式

艺术生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极为鲜明的特征,其思维之活跃、情感之丰富、个性之鲜明,都远超普通专业的学生。然而,正是因为艺术专业的特别,艺术生需要从小进行训练与培养,大量的艺术训练占据了他们的生活,使他们腾不出时间与精力进行文化课学习,从而使得他们文化课难以获得较好成绩。这其中又以英语这一文化课科目最为明显,艺术生学习英语时感到很难、英语水平得不到明显提高,这使得他们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面对这样的情况,艺术类院校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转变培养模式来提高艺术生的英语实用水平。

1 艺术生的英语学习现状

笔者结合现实工作,发现艺术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普遍会出现如下几种现象:

1.1 基础薄弱,水平高低不一

艺术生的英语具有基础薄弱的特点,这是由于大部分艺术生在高考之前将绝大部分时间与精力花费在专业课的学习和培训上,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英语等文化课,因此而缺乏系统性的文化课学习,且高考分数线中文化课的分数线要远远低于专业课的分数线,就更使得艺术生们有恃无恐,完全将精力与时间集中于专业课上。还有部分艺术生由于文化课成绩太差而选择进入艺术专业,也使得艺术生的英语基础在整体上非常薄弱。

笔者翻阅了本院校2012-2013两届学生的高考成绩时发现,同一年级中的艺术生,其英语成绩也各有高低,水平良莠不齐。满分为150分,90分以上的仅有百分之三十左右,60-90分的约有百分之五十,其余不到百分之二十的学生,成绩在30-60分左右,因此,成绩差距非常明显。

1.2 兴趣低、没动力

笔者针对本项研究向260名艺术生(大一96名,大二164名)发放了调查问卷,答完后全部收回。借助SPSS统计学软件处理所得数据,发现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学生不喜欢学习英语,理由是课程难度大、自己听不懂、成绩差没有信心继续学习;而剩余百分之三十喜欢英语的艺术生,其喜欢的原因也比较现实,百分之六十艺术生为了应付升学考试,百分之四十艺术生将其作为一门技能来学习,以备将来找工作时可以作为一项优秀的资本来展示。而针对艺术生对英语的兴趣点的调查,发现受到英语国家人文的吸引的有百分之三十五、被教师课堂讲授内容所吸引的有百分之二十、认为流利口语代表修养好学历高而感兴趣的有百分之三十,还有百分之十五是因为教材而对英语感兴趣。在针对英语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中,笔者发现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英语基础薄弱与学习方法不当是造成英语成绩差的主要原因,还有一小部分艺术生则干脆认为自身缺乏学习英语的天分。而有关对英语教师及课堂教学的期待值调查,结果显示超过百分之九十的艺术生认同英语教师于课堂上为学生补充艺术类英文文章,可以有效提高艺术生的英语水平。

综上所述,艺术生对英语的重视态度本身就不够,学习情趣又比较低,而且基础薄弱得不到好成绩,这都使得艺术生对英语产生了消极心理。升学工作等原因作为外因在推动力方面严重不足,内在动力(兴趣)的缺乏造成了艺术生陷入即使努力学习英语,成绩也难以提升的尴尬境地[1]。

1.3 学习方法不对

艺术生在高中阶段采取被动灌输式的学习方法,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进入大学后,受高中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的影响,一时难以转变成自主学习状态[2]。在课前不作预习,课后不作复习,课堂上不认真记笔记,对待英语学习三分钟热度,学习词汇语法不注重理解与活用,而是依然采用高中阶段的死记硬背式方法去学学英语,导致艺术生所学英语缺乏其真正的实用能力。

1.4 教材选用不合理

艺术院校在进行英语教学时,所选用的教学模式和教材大多照搬普通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均为普通院校公共英语课所使用的《新视野》《21世纪》等材[3]。这些英语教材主要针对普通院校的大学生进行编纂,其词汇选取、篇章结构都是基于普通院校大学生的英语基础,其难度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艺术生来讲很难接受。可以说,艺术院校英语课程设置上忽略了艺术生的特殊性,使得教材与学生需求无法接轨。

1.5 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教学氛围不够活泼

尽管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各种新兴教学模式所替代,但其对课堂造成的影响依然没有完全消失。对文化课的轻视使得当前艺术院校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依然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即先讲单词-朗读课文-翻译课文-课后练习)。这种固化的课堂教学,压抑了艺术生思维发散、活泼好动的天性,在教学过程中中难免精力分散,形成了教师在台前讲,学生在台下发呆乱想的局面。师生间交流不足,学生因此出现烦闷厌学情绪,进而影响艺术学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 改变教学培养模式的措施

2.1 正确选择教学内容

根据艺术生的特殊性,艺术院校在选取教材和教学内容时应作出针对性的选择。所选择的英语教材,应符合艺术生的专业特点及其生活需求。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既可以保证艺术生对所学英语内容有较高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可以让艺术生在生活中接触英语,从而提高艺术生的英语实用能力。为了不影响艺术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学内容的难度要有意识地控制,不可过难而打击艺术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也不可过于简单使艺术生失去学习兴趣。

2.2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兼顾课堂与课外

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渗透使得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也可以向课外扩展[4]。课堂上有限的四十五分钟内,教师教授的知识是有限的,但课外时间却是无限的,教师可以借助电子邮件、QQ即时聊天软件或者博客论坛,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们共享,使学生们于课外也能进行英语学习。并且,网络平台还提供给师生之间更加密切的交流,通过QQ等聊天软件,教师与学生通过即时问答,可以随时交流学习进度,教师也可以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2.3 灵活调整教学方法

当前对艺术生进行英语教育,主要采用语法翻译法与英语交际法,这两种教学方法各有优劣。语法翻译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得到强有力的保证。英语交际法则利用课堂活动来活跃气氛进而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二者均有适用的条件。然而,这两种教学法不可以直接照搬,对于艺术生的英语教学,要以其实际英语水平、专业发展需要进行调整。如在教授复杂语法时,可以先作系统性的翻译讲解,再让学生按照教师的陈述自己画图,根据教师在投影仪上的标示,在自己所作图画上标注对应的英文词汇。这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既可以使学生对单词印象深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百利而无一害。此外,可以在课堂上播放英文歌曲或英文电影,将枯燥无味的语法与美妙的声音图像相结合,使学生在提高文化鉴赏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激发出学习兴趣,主动进行英语学习[5]。

2.4 针对艺术生听说能力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措施

学校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声音影像资料,提高其听说基本功。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通过介绍大学生学习方式或生活策略来使学生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语言承载文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传授英语国家的人文地理、政治经济,使其更加了解所学语言背后的积蕴,并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情境,通过模拟情境进行对话和问答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3 结语

艺术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成绩差,多因其自身缺乏系统学习,艺术院校教学模式不符合其发展需求也是主要原因。在本文中,笔者对艺术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了简单的介绍,并提出了几条关于改变教学模式的意见,望对从事艺术院校英语教学的教师们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平,陆海霞.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学习心理分析及教学对策――以中华女子学院为例[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3(06).

[2]戴先福.艺术类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和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01).

[3]王平.对艺术类院校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理性思考[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3(02).

[4]杨茹.艺术院校公共课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07).

[5]马炎,王慧君.对艺术类大学生实施个性化英语教学的途径[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