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风险投资技巧

风险投资技巧

时间:2023-07-11 17:36: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风险投资技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风险投资技巧

第1篇

是什么驱使投资者投资不同的领域,比如房地产、股票、债券以及其他的许多风险投资?为什么他们选择在美国或者在欧洲等不同地区进行投资?为什么他们应该来或者不应该来投资?他们应该来中国投资吗?有些人从全球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我将引导大家纵览风险投资企业的发展历程,并对各国的风险投资情况进行一个国际性比较。

我先提一个问题:“什么是风险投资?风险投资的核心是什么?什么是风险投资的基本原理?”我想先听听你们的回答。

“我认为风险投资是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一位女同学回答道。

“这是其中的一个答案。我每次在中国或者在亚洲国家问这个问题,得到的90%的答案是‘投资、投资,回报、回报’。但对我而言其真正的原理是完全不同的。纯粹的风险投资是关于成长型企业的建立,是在中国的国内市场或从一个全球的范围建立盈利性的企业,最终获得可喜的与其高风险相对应的高回报。而风险资本只是使这些企业开始运作的前提条件,一旦风险投资企业建立起来,就要考虑其它各方面的因素。

风险资本的产生源自五个方面因素:分别是经济环境(包括人才、技术、货币稳定性、基础设施、政治稳定、竞争力、创造力和经营成本)、财政因素(包括一般税收原则、税收激励、国际税收协定)、文化因素(包括教育水平、权益资本所有权、风险厌恶程度、合作行为)、法律制度因素(包括投资来源、资金结构、劳动法、专利权、股票和期权、破产法、退出途径等)以及中介机构(例如银行、人、有关专家、律师、会计师等)。也就是说,一些外部因素会影响风险投资的运作,但是政府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这就是财政政策和法制环境在起作用。我们再看看整体经济环境,意味着你即使拥有很多钱,但如果纳斯达克指数暴跌,也就是如果经济环境很糟,那么风险投资也很可能失败。社会对风险的接受程度也是很重要的。我举日本为例。日本是世界经济最强的国家之一,但它的风险投资运作情况真的非常糟糕,所占比例非常之小。为什么会这样?有两三个原因可以解释。第一个原因是日本人非常厌恶风险,因为他们很爱面子,对风险的接受能力小。第二个原因是如果一个日本人生意失败,或者没有通过大学入学考试,将对他们的余生产生不利的影响。而风险投资意味着要冒很高的风险,要非常“勇敢”。其他方面是关于教育与培训,

这五个因素围绕风险投资的主要方面,它们之间也相辅相成。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同时完美地满足这几个因素,即使满足了这些因素,一些国家的风险投资取得了很高的收益,而另一些国家的汇报率则非常低。

我们知道在中国有一些大的问题,比如在中国没有“纳斯达克”(即中国真正意义的中小企业板块市场),存在一些对于国际投资进出的法制障碍,这些结构性问题的存在,因此我不打算讲风险投资在中国的运作,而我在这里要阐述的是风险投资如何在最佳的经济、最好的环境中运行的。

主要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投资者——国际风险投资流量与绩效;二、风险投资企业——国际化与技术;三、风险投资家——国际化挑战;四、机会与展望——马丁的水晶球模型。

首先,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对风险投资的成长会产生有利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欧洲大陆、英国、美国和日本2003年至今的各年经济增长率,印度的平均增长率为5%,而中国高达8~9%,在部分沿海地区甚至达到了12~16%。投资者首先考虑的就是GDP。我们来展望一些未来20~40年世界各国的GDP增长情况。到2050年,中国的GDP总量将排在全球第一位,美国第二,印度第三,日本第四,巴西第五,俄罗斯第六,这意味着今天的G6集团中将来只有两个国家能够继续处在经济前六强中,它们是美国和日本。其他几个经济强国将被新兴的国家所替代。记住,投资者总是在寻找哪里是成长型的市场。中国的GDP将从现在起任一时刻超过英国,在2008年左右超过德国,2015年超过日本,一切顺利的话,将在2040年赶超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印度、巴西、俄罗斯这些国家也将在2040年左右超过现在的G6集团其他成员。因此到2050年世界经济将有一个大的转变。如果我是投资者,我将寻找每一个经济增长的角落。

第二,如果经济增长速度良好,许多企业都能获得利润。在2001年世界经济突然陷入低谷,企业利润为负,投资者没有钱,就不能购买机器设备,不能购买股票,不能对成长型的新兴企业进行投资,所以原始资本对于风险投资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start-ups来说。在美国,如果一个企业有很好的业绩,获得高额的利润,该公司的市场价值就会急剧上升,也就是公司的每股收益上升。这意味着该公司有钱进行投资。比如他们把钱投资于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总之记住:强大的经济—高额的利润产生了高的企业市场价值,从而刺激资本支出。这对于成长型企业是非常有帮助的。

接着我们来看私人权益资本投资。在过去的25年中,美国有一个非常成熟的资本市场,这正是中国所缺少的。筹集的私人权益资本约有70%用于buy-out收购企业,上世纪90年代共有5500亿美元的私人权益资本,而80年代只有700亿美元。过去10年里,大约2500个基金共筹集到超过1万亿美元的资金。在达到2000年的最高水平后,无论是收购还是风险投资,资金筹集水平又回落到96-97年的水平。

记住,美国有着50年的企业收购的经验,而欧洲进行企业收购的历史较短,亚洲就更不用说了。

可以看到,2003年,美国筹集到的所有资本中,有86%是在美国国内筹集到的,14%来源于国外(其中,来自欧洲的占9.1%,亚洲3.2%,其他地区1.9%)。欧洲筹集到的资本有72%来自欧洲境内,28%来自欧洲以外国家和地区(其中22.1%来自美国)。来自欧洲的资金大部分也是用于欧洲境内,不是进行风险投资,而是用于企业收购。因此欧洲的风险投资企业并没有很好的业绩。有趣的是,以色列有90%的资本来自国外,主要是美国,占55%,来自亚洲的在上升,占20%,来自欧洲的占15%。这些资本主要投资于技术部门,因为以色列以其强劲的技术水平而闻名。亚洲有63%的资本来自亚洲内部,37%来自亚洲以外,主要是美国。

许多机构投资者(养老基金、保险公司、一些大银行等)将大部分资金投资于房地产、股票、债券,较少投资于私人权益资本。私人权益资本的全球分布情况是:美国始终所占比例最大,2003年占到了全部资本投资的7.8%,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欧洲从1999年的2.5%开始,到2001年的3.6%,再到2003年的4.0%,其增长趋势显而易见。我们预计到2005年底这一比例美国为8.2%,欧洲达4.5%。亚洲用于私人权益投资的比重小的很,比如日本资本充足,但多亿养老基金的形式存在。

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很需要资金。因为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中人”的养老负担大大加重。因此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要寻找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机会。

美国的风险投资和企业收购都占较大比例,而欧洲的企业收购占大部分,风险投资则比例较小。在公开市场上,无论是房地产投资、固定收益证券投资还是股票投资,每种投资最高25%的收益并不比其最低25%的收益高出多少。但是在私人市场上,无论是企业收购还是风险投资,其最高25%的收益远远高出最低25%的收益。有如此大区别的原因是:在公开市场上,信息容易获得,投资者能进行很好的分析,而在私人权益市场上,投资者要进行的是建立风险企业,一切从零开始,三、五个合伙人进行长达几年的合作。在这过程中不断吸取经验教训来把企业做得更好,每个投资者都想获得最高25%的收益。

我们再来看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在中国,没有纳斯达克,没有二板市场。而在欧洲,把所有的技术板块的股票加总起来,其规模还不到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份额的一半。问题在于,欧洲市场缺乏专业人员,没有技术基础,他们不了解市场的活跃程度,我记得4年来在瑞士只有17支股票上市。亚洲也有类似的问题。我认为,欧洲要有一个纳斯达克,美洲有一个,亚洲有一个,这三个纳斯达克市场要有相同的透明度,相同的上市要求,从而吸引国际投资者。我相信今后几年里,唯一能够有自己独立的纳斯达克市场的国家就是中国。因为中国跟美国一样有足够大的市场,允许强大的跨国公司和一些新兴的企业进入,但这需要几年的时间。建立这样的市场需要获得投资者的信任,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并且中国要想吸引众多的国际资本,必须要建立一个国际通行的市场标准而不是其自身的标准。欧洲和亚洲的二板市场为风险投资企业提供了一个退出途径。但如果公开市场选择有限,则另外有一个退出机制就是被其他企业兼并。如果只有一个退出途径,没有竞争,这意味着市场价值和股票价格就会很低。但股票市场和兼并这两个途径并存,就会有竞争,就能推动风险企业的价值上升。由于中国没有纳斯达克,中国的地方风险投资企业在竞争上就处在劣势。因此其解决办法就是对欧洲和亚洲的成长型股票市场进行合并成立纳斯达克板块。

接下来,这几张图表把美国与欧洲的IPO以及M&A的情况做了一些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市场的波动性较强,而欧洲市场则表现的相对平稳。我们再来看风险投资在过去十几二十年发生了几个大的变化:一是高科技企业更加全球化,它们主要集中在无线电、半导体、电子通信、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等领域。你可以在中国建立,然后在欧洲或者美国上市退出,这无关紧要,因为全球的标准是统一的。另一个变化是技术的流动性,资金的流动性,也就是过去10年里资金的流动更加全球化。第三个变化是人口的流动性增强。比如有很多中国人与印度人到美国留学、工作,获得了很多技术、营销、管理方面的经验,再回国创业,推动经济增长,这种力量是很强大的。当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时,决定企业成败的不是技术,不是生产的产品,而是非常准确的消费者行为分析和定价策略等营销行为。这正是中国的中小型技术企业所要做的。

中国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大多是在当地融资,这不是不可以,但如果它们走出中国到世界各地融资,则企业的规模和收益都能够翻番。而到国外融资最成功的要数以色列了。以色列是一个小国,人口只有600万,但以色列技术十分先进,也是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在美国拥有最多上市公司的国家。原因之一是以色列没有国内市场,那些企业在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把目标定位于要国际化,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大公司竞争。

一般来说成立5至10人组成的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非正式的投资,主要来自家庭、朋友与政府的支持,这部分占到了92%;另一部分则是正式的风险资本投资,只占8%左右。但是以色列的风险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达到35%这么高,而中国则是另一个极端,风险资本只占0.8%。

对于前景良好的成长型中小企业,风险投资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R&D上进行较多投资的企业,其回报将比一般企业高出2至3倍。而且小企业更灵活,发展也更迅速。

这里有一份2004年各国风险投资总量的数据,美国212亿美元,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紧接着的是加拿大、以色列和英国,中国以12.7亿美元排在第五,而在四五年前中国的风险投资排在很后面。我的预测是,在未来两年内,中国的风险投资规模将超过英国、以色列甚至加拿大而居世界第二。但这不意味着日本和欧洲在技术上不先进,只是融资结构和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不同。比如欧洲人福利好,不喜欢冒险搞风险投资。

还有一份2004年风险资本全球直接投资流量的数据。美国87%的风险资本投资于本国的新兴成长型中小企业,13%投向欧洲、以色列等地;欧洲有25%投向境外,以色列14%,亚洲26%。为什么亚洲投资海外的比例这么高?一个原因是投资报酬率最高的国家是美国,因为其利润很高。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投资于美国的风险企业,可以学习美国风险投资企业是如何运作的。

再来比较一下美国、欧洲、以色列的风险投资合作情况。美国风险企业平均87%投资者来自本国,10.4%来自欧洲;欧洲的风险企业也有87%的投资者是来自境内,12.9%来自美国;而以色列风险企业的投资者来自美国与欧洲的分别占到26%和15%左右,使得这些企业易于国际化发展。这给中国的一个启示是:如果中国的风险投资企业不试图与美国、欧洲和以色列的投资者合作,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是很艰难的。

要想走向世界,风险企业面临许多两难选择。它们遇到的问题有:本企业只在当地或者国内发展,还是向另一国家或者全球化进军?如果选择国际化战略,是在企业发展的初创期或者早期,还是选择在后期或者平衡阶段?是选择单一的部门发展还是多元化发展?是雇佣当地的员工还是本国自己的人员?是采用单一投资者还是辛迪加策略?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总之,把前景良好的风险企业引向国际需要更多的时间、更强的管理能力、更多的沟通与交流,这就需要更大的成本来进行。

风险投资要获得成功传统上需要的三大因素是:丰富的操作经验、实体因素相似、地域经验。而在全球环境下风险企业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一些新的条件,即建立全球性关系网。首先要对文化差异非常敏感,还需要更紧密的国际性执行网络和认知网络。当然,成功的风险投资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人力资本。那么风险投资家必须具备的能力有哪些?第一,善于倾听;第二,招募顶级管理人员的能力;第三,优秀的分析技巧;接下来是深谙指导、咨询和建议;沟通技巧;战略计划;劝说技巧;企业家关系网;团队精神;特定的产业知识;获得融资的能力;营销技巧;技术;金融知识;会计知识;等等。

风险投资能给企业带来哪些价值增值呢?对来自美国、欧洲大陆、英国和以色列的350个初创的初创成长型企业的调查表明,战略发展排在第一位。此外还能在吸引顾客、引进战略联盟、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获得很大好处。

在美国,风险资本投向高科技企业在2000年达到顶点(7350万美元),这里有一个泡沫。2001年就急剧下降至3230万美元,2003年只剩下1540万美元。再做一个国际性的比较:风险投资投向高科技领域的比例为:欧洲为42%,美国为84%,以色列高达97%,中国台湾为73%;2003年中国的这个比例为48%,但不包括利用外资的部分。这里中国与欧洲比较类似。

高科技风险投资企业退出的途径有IPO和兼并收购(M&A)。从2001年至今,95%~98%的企业通过兼并收购来退出。尽管选择IPO方式退出的企业所占比例很小,但其实现的价值在2003年却占到了30%以上。因此,选择IPO进行退出更能创造企业价值增值。

风险投资企业通常在地理上有群集效应。例如,在美国的硅谷,生产半导体的风险投资企业位置非常接近。而且它们都和学校、法律公司的距离也很近。

董事会管理和公司治理对于想要走向国际的风险企业来说是一个关键问题。尤其在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不是很健全,需要在这方面有所改善。

风险投资在欧洲发展的机遇很多,但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其缺乏商业化运作的能力。许多技术是在大学实验室里产生的,由于各种原因,教授们获得了专利权,却不愿意把它商业化。解决办法是将这些专利权通过一些政府机构,把使用权转让给企业,交由市场进行商业化运作,从而获得最大的收益。

从2002与2003年美国和欧洲最杰出的5家风险投资企业可以看到,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平均都有25年的存在历史,丰富的风险资本运作经验,数量多、范围广的技巧,多数集中于美国市场,充足的交易信息来源,较好的退出途径,等等。

如果你想从国外对风险企业进行融资,这里有几个资金的选择标准№一是私人权益资本的投资经验,二是具备持续性的追踪记录,三是投资战略的相关技巧,四是具体的操作经验,还包括创建交易的能力、团队合作时间长短、融资技术等方面。我在中国曾问过许多风险投资企业它们是怎样运用资金的,许多企业的回答是:你也知道现在生意不好做,我们就把钱投向了股票市场!但问题是现在中国的股市持续暴跌。这样就损失了今后用于投资的资本。风险资本不知道往哪里投,我想这就是中国市场的结构性问题。

第2篇

【关键词】风险投资管理;问题;对策

风险投资对于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我国风险投资由于起步较晚、规模较小,缺乏完善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和配套法规,因此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战略高度出发, 积极稳妥地推进风险投资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在分析风险投资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风险投资途径进行了探讨。

一、我国风险投资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1.企业风险投资管理。对投资项目如何评估和采用方法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缺少相关的法规、政策体系的规范和支撑。目前风险投资者基本上一还站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角度去考虑。

2.项目风险投资管理。理论研究较为落后, 对项目风险管理的实践支持力度不够;风险管理层的人员意识淡薄,对 重视项目风险投资程度不够;人才缺乏;项目风险管理的社会机构职能不够完善;体制。

二、影响风险投资的主要管理因素

1.最高管理者的个人素质;2.核心经营团体的构成与效率;3.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分析;4.人才资源的结构与科学性;5.以质量管理体系为核心完善企业管理体系;6.对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7.员工职业精神;8.融资后法人治理结构的思路补充,充实。

三、风险投资的深入思考与研究

在风险投资三部曲中,无可置疑,管理是最为重要的,而退出又是在整个过程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因此不得不重点思考一下管理与退出过程。

1.管理

风险投资的管理不同于贷款银行,风险投资公司利用自己的管理能力、技巧和资源, 帮助企业经营和策划,促进企业快速成长。而对被投资企业来说重视投资人的意愿保证投资人的利益, 对于充分利用股东的资源和优势加速企业的做大做强是大有裨益。

2.退出

在国外因提出来的是风险资本的退出方式主要有四种:初始公开招股退出;股权回购;项目并购退出;公司清算。设立二板市场;设立和发展柜台交易市场和地区性股权转让市场;将企业推到境外的证券市场,拓宽退出渠道。

四、风险投资体系的构想

1.风险投资体系的构

基本构成部分为:投资主体, 即风险资本的出资人与资本管理人;投资对象,即高新技术企业或其发行金融工具;撤出渠道,即为创业资本筹集和撤出服务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介组织,即为风险投资服务的一般性和专门性中介机构;监管机构,即对风险投资的各种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政府部门和政府授权的机构;法律法规,即为促进风险投资业发展而制定的有关政策规定。

2.风险投资体系层次

宏观层次是市场体系, 包括资本市场和项目市场, 相关市场以及政府监控等三个方面。资本市场是由资金市场、产权市场、股票、债券等证券市场以及柜台交易市场、第二板股票市场等组成。项目市场包括技术成果科技风险项目、创业企业技术、经营、管理人群等因素。政府监控包括监督系统和手段及调控系统和手段两方面。中间层次是组织体系, 包括投资机构、风险企业及中介服务机构等两个方面。微观层次是指主要利用市场体系所提供的环境和条件,然后充分利用组织体系所决定的手段和工具, 进行风险投资资本筹措、运作和回报的具体操作。

3.健全建立保障。在管理中要依据市场需要了,可以建立和健全风险投资运行和发展的市场体系( 包括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人才市场、其它配套市场) , 还要及时制定和发展风险投资的运行、监管和激励政策, 为国家风险投资的运行和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为风险投资的运行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条件。

4.我国风险投资工作没有经历过市场经济的过程,市场机制还不健全,没有科学的规范制度,企业的发展成长的基本上也就成了一句容许。要注意的是进步发展完全市场化的风险投资,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完善和规划, 并且必须走“先培育后完善”这条路。然后通过培育实现进步和发展,同时,在培育的过程中实现完善。不过由于此次风险资本体系涉及许多因素, 而且辐射面很广,所以在整个工作中要从起步阶段就开始运用。如果在工作有计划的进行分工合作,事必要真正真的考虑得工作管理的“面面俱到”, 恐怕很难下决心去做,不然就会让人下不了决心。工作要真正的对和工作的分清主次,分清缓急所认可。因他们发展甚至各种品种,个层次上实现重点突破。打开突破口,由点到面逐步构建逐步完善。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要加强风险投资管理,就必须要注重从培育风险投资主体、开辟创业资本的撤出渠道、善中介机构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只有这样才能从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战略高度, 积极稳妥地推进风险投资。因此,从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战略高度,积极稳妥地推进风险投资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在分析风险投资管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风险投资途径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1] 郭富荣.我国风险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科技信息,2010年15期

第3篇

关键词:风险投资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风险投资是一种商业投资的行为,指投资者将资金投资到一些具有高风险和高回报的高新技术开发领域。如果项目顺利完成,他们将会获得很大的利润,但因为其风险较高,所以失败的可能性也比较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风险投资在个人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地研究风险投资对个人甚至是整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笔者主要针对风险投资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来简要地发表一些看法。

一、风险投资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与普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相比,风险投资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风险投资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比一般的要广泛,不仅包括本公司的工作人员,还包括被投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但是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管理方式也不一样。(2)由于管理对象是创造性人才,所以风险投资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极力避免,一般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工作规范和标准。应该给他们足够的自由去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从而创造出令人满意的作品。(3)从另一方面讲,风险投资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风险的管理。所以,要想掌握好核心,就需要严格要求被管理的对象。但是这又与上文所矛盾,所以这项矛盾便成了风险投资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道难题。(4)正因风险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所以失败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并且风险投资的成功与否往往不能马上表现出来,加上成功与失败的界限不是很明显。所以风险投资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的奖惩制度与一般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相比就有一些不同。(5)为了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投资的风险,风险投资公司会与员工签订长时间的劳动合同。并且,要求员工与公司共担风险,如果成功,员工会获得丰厚的奖励,如果失败,员工也需要负相应的责任。(6)由于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者比较依赖投资项目的技术持有者。所以风险投资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自身一般不会制定规章制度,而是依据相关的政策法规来对其进行监督。根据风险投资的特点,风险投资企业需要组建项目管理团队来进行运作。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团队本身除了要在知识与技术, 管理与运作经验上具有互补性外,团队成员之间还要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与良好的合作技巧,在共同承担风险的前提下,彼此信任,让信息能够充分地流通与共享。这样才能保证不同学科类型的人才之间组合的有效性,使之在风险投资运作中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特长,形成人才互补后的优势合力,进而把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使其发挥最大效用。

二、风险投资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激励与约束的关系问题

从上文我们可以知道,风险投资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基本矛盾,即激励与约束的矛盾。要想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就必须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但在具体处理过程中到底应该偏向于哪一者,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规章制度。只有给予员工适当的激励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创造力,进而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收益。所以,风险投资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以激励为主,约束为辅,约束要服从激励的需要。

(二)风险责任的问题

由于存在人力资源风险,所以也就需要有人来承担风险责任。一旦投资失败,往往是投资公司负担大部分的责任,而其他人的损失很小甚至是无影响。所以,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风险投资公司应建立起有效完整的风险责任机制,将责任具体到个人,从而避免因其他人员不负责任而给投资带来一定的风险。

(三)创业者在企业中的地位问题

在一般人看来,创业者对企业做出的贡献最大,所以在风险投资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处于核心的地位。创业者的素质虽然很高,但在人员管理方面未必擅长。因此,风险投资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应该做到“因事设人”,在选择企业的经营者时,一定要任用有能力的人。

(四)个人与团队的关系问题

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者过于依赖投资项目的技术持有者。但是单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如果将一个企业的发展都寄希望于一个人身上的话,这需要冒很大的风险。因此,风险投资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强调团队精神。这样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在最大限度上形成人力资源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由于我国在自身体制上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风险投资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而风险投资中最大的风险是人力资源的风险,风险投资管理的核心便是人力资源的管理。这样就要求风险投资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应对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价者、管理者和合作者做一定的选拔和评价,一定要选用有能力的人来担任这些核心职位。并且在工作中要有一定的约束与控制,以防过于懈怠而影响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学珍.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分析的组织与实施[J].中外企业家.2016(18).

[2] 郭昕E.基于就业稳定性视角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5).

第4篇

1.政策引导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保证

从风险投资的发展历史来看,一个国家的政策对风险投资的发展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如“美国小企业投资法”的出台,极大地推动了美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国会将长期投资的资本收益税由29%提高到49%,则使风险投资处于停滞状态。因此在我国政策的正确引导同样能对风险投资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如多样的融资渠道、优惠的税收政策、良好的退出渠道会极大地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反之则会极大地阻碍其发展。当前,我国为了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正努力创建一个良好的风险投资支撑环境,相关的扶持政策不断出台,笔者以为针对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国家政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积极引导:

(1)应明确风险投资的内涵界定。风险投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风险投资是指对“其损益结局具有不确定性的活动”进行投资,例如,对不成熟的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投资、炒股票、炒外汇、炒房地产、赌博等都属于风险投资。而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把资金投向蕴藏着失败危险的高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使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行为。笔者以为严格的风险投资是指狭义的风险投资,政府部门应明确风险投资的定义,严格界定风险投资的范围,将风险投资定义为创业投资,即把对传统行业的投资排除在风险投资之外,在政策上积极引导真正的风险投资支持创新企业,而对那些以风险投资之名行非真正风险投资之事的投资基金不给予政策扶持,使风险投资真正起到支持创新的效果。

(2)采取区别的税收优惠政策。税收激励政策是对创业投资有重要影响的外部因素,为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目前,我国对风险投资已出台优惠的税收政策,规定创业投资企业采取股权投资方式投资于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企业2年以上(含2年),符合一定条件的,可按其对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额的70%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由于我国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都出台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管理办法,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非常规范,因此能比较好地解决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关注于传统行业的问题。但笔者认为,为了解决投资时期的问题,即使对投资于创新企业的风险投资也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在明确风险投资内涵的基础上对不同投资期限的投资行为采用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以促进“种子期”投资与长期投资。我国目前很多对临近IPO期企业的投资一般就为两年,而这种对已赢利企业的投资风险是远远小于初创期投资的,对构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作用相对比较小。因此笔者建议对投资期限越长的成功投资采取越优惠的税收政策,以体现国家的政策倾斜,如对投资期限达到5年以上才上市的创业投资,可以认定创业投资机构不是纳税主体,其投资收益全部归收益人所有,出资人在取得收益后按照自身性质缴纳所得税。这样做不仅能使真正的风险投资机构得到税收方面的优惠,而且有利于创业投资机构吸纳投资,特别是吸纳到具有免税资格的投资主体(如养老基金等)的资金。而目前我国将创业风险投资作为一般的纳税主体必须缴纳所得税,这样就大大削弱了对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

(3)加大国家引导基金的力度。在风险投资发达的很多国家,政府都会出资成立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如澳大利亚就设立了创业投资母基金,其资金来源是政府的财政资金,但金额较小,所以该基金主要是突出政府资金对创业投资机构的参与和支持,起到的是一种引导作用,而不是强调政府资金直接对项目的支持。真正提供大量资金的是此母基金下的几个子基金,这些子基金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的参与。母基金应由经验丰富的风险投资专家担任管理者,引导投资的对象主要为处于发展早期的高科技企业以及R&D成果商品化的活动,这样母基金投出一元钱能带动子基金按一定比例的投资,这样就可以保证那些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其发展初期就能得到资金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也成立了类似的种子基金,并且中央投入的一块钱,带动了大约四块钱的全社会的研发投入,虽然从投入效率比上说起来是合理的,但是投入的总量对于创新型国家还略显不足,因此我国政府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大资金投入,以实际行动引导社会资金对高新技术研发的投入。

2.健全的内部风险防范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风险投资企业关注传统行业、注重扩张期投资、追求短期效益,其根本原因是对被投资项目的未来不确定性无法准确预测,否则以较少的投入获得几年后的高收益应该是每个风险投资公司都乐意为之的事情。因为高新技术产品市场存在不成熟性、不确定性、难预测性等风险,因此风险资本在投入时要有严密的风险控制机制,将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这就对风险投资企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风险投资企业必须有高素质的投资人才。在风险投资行业,风险投资者的素质是决定风险投资能否成功的关键,风险投资中的风险资本家应具备相当的技术、金融、管理学知识等才能辅助、培育风险企业。但由于风险投资对风险企业提供的不仅是资金上的支持,还要提供管理上的支持,与创业者建立起长久的合作关系,因此风险投资者除了应具备上述才能外,还应具备“识人之术”。在风险投资项目选择过程中,创业者的个人品质是考察的关键,“投人而不是投项目”是风险投资界一个常识,因为有好的企业家才能有好的团队,有了好的团队才能有好的企业,如果只有好的产品而没有好的企业家,那么这个企业是无法长久生存下去的,而风险投资是将大量资金交给企业家,并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与创业者荣辱与共,因此风险很高,如果创业者没有良好的素质,会直接导致大笔投资的失败。因此,风险投资企业的投资者必须有考察创业者的标准,如是否大度、是否宽容、是否有很强的控制力、团队间的股份、利益如何分配、股权比例和未来发展的理念如何,只有符合公司评判标准的创业者才是可以考虑选择的项目。因此,高素质的投资人才是风险投资企业最好的“技术”,而且这种技术是其它企业无法复制的,所以风险投资实际上是一项人的事业,没有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创业投资的各个环节都难以顺利进行。但目前在我国掌握创业投资技巧的管理人才还较稀缺,因此风险投资企业应注重投资人才的培养,才能进行有效的投资。

(2)风险投资必须是专业投资、组合投资。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要研究一个行业,特别要研究透一个行业,不仅要考虑宏观经济环境还要考虑风险公司的微观环境,故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风险投资公司应进行专业投资。大多数国外成功的风险投资家在某些专业领域里有比较深的知识和了解,因此其投资目标就是该领域,不了解的项目绝不随便投。在我国同样也如此,只有当风险投资家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对该行业内部的产品信息、市场信息、技术信息都有非常清晰的了解,对同行业的其他企业也非常了解时,才可以将投资项目结合市场状况进行客观而准确的分析。俗话说:鸡蛋不能装在一个篮子里,投资也是如此。风险投资的失败几率非常大,因此为了分散风险,不能将资金投入到一个项目中,而是投入到不同的项目中。但对于小的风险投资公司而言,可能缺乏不同行业的专业投资人才,这可以通过与其它风险投资企业分工协作、共享资源来解决。每个风险投资企业都有自己最精通的专业投资领域,当某个投资公司找到大的、好的投资项目时,可以进行跟风投资,这不仅可以降低投资成本,还可以分散投资风险。目前我国内资的风险投资企业往往规模小、资金实力弱,这种跟投或联合投资的方式应该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作者:李小敏

第5篇

目前我国有各类孵化器200多家,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数量为400多个,在我国活动的外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大约有40余家。例如最早进入中国、也是迄今国内投资案例最多的VC,成功投资过腾讯、搜狐等公司的IDG技术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投资蒙牛的摩根士丹利;投资过甲骨文,思科等公司的红杉资本;投资哈药集团、国美电器等公司的美国华平投资集团;已投资项目包括我要钻石网、土豆网、真功夫等中国企业的今日资本等等。目前,浙江省已经出现了如杭州市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杭州高新创业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养生堂创业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创业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和浙江天堂硅谷阳光创业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等创业风险投资机构50余家。调查发现,2009年,浙江省每个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平均拥有员工13人,超过一半的人没有相关专业背景。全部员工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67%,其中硕士占23.44%,博士占2.23%,从创业风险投资业务要求来说,学历水平偏低。更为重要的是,创业风险投资人才的素质要求不仅仅体现为高学历,资本运作能力、判断力和洞察力、财务管理能力、商务谈判能力、网络协调能力和一定的技术背景是运营创业风险投资的必备条件。调查表明,在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中,具备以上要求的“合格专业人员”非常少,还不到10%。调查显示,高新技术企业、创业风险投资企业、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大学与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迫切需要大量的专业创业风险投资人才。

创业风险投资人才培养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多家专业风险投资研究机构,例如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北京大学创业投资研究中心、清科创业投资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创业投资研究中心、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创业投资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国风险投资研究中心和华南理工大学风险投资研究中心等。这些研究机构定期举办创业风险投资与创业系列研究报告,并创办《创业投资与创业管理》(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创业投资研究中心)、《中国风险投资》(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等杂志。并创建了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网、风险投资网、中投风险投资研究院、中国风险投资网、中美风险投资集团网站等多家专业网站。一些机构还着力培养行业内专门的实用人才,例如广州风险投资促进会定期举办广州市风险投资从业人员专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培训考试合格者颁发《风险投资从业人员专业资格证书》。我国部分重点大学作为自主设置专业,在研究生层次开设了创业风险投资专业。例如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新设置风险投资专业,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国人民大学还与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合作开展创业风险投资专业博士后培养工作。对外经贸大学以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赵忠秀为学科带头人,在2005年开设风险投资方向的在职研究生进修班。中央财经大学也在信息学院设有风险投资专业。为适合人才培养需要,相关教材也陆续出版,例如:黄用良、商亚铃主编的《风险投资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张元萍主编的《创业投资与风险投资》(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9月版)、谢科范主编的《风险投资管理》(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4月版)、王景涛主编《新编风险投资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张陆洋主编的《风险投资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版)、胡海峰主编的《风险投资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蒲祖河主编的《风险投资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和冯晓琦主编的《风险投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等。

通过研究国内外创业风险投资人才培养的实践,我们发现,由于该项工程刚刚起步,存在许多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课程设置难以满足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专业创业风险投资人才的需要。作为具有交叉学科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复合型的特点,具备财务管理、经济法、企业经营、项目评估、市场营销、金融证券等多方面的知识,既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遵循“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国际化”的思路,着力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熟悉实务操作、具备国际视野的学生,满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对本专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国外大学的创业风险投资人才培养一般依托于商学院、经济学院或管理学院。当前国内创业风险投资人才培养主要通过三个渠道,一是专业风险投资研究机构不定期举办学术报告或相关知识普及活动,出版相关杂志或著述。如北京工商大学中国创业投资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风险投资研究中心等;二是行业协会定期举办短期培训班,进行资格培训。例如广州风险投资促进会等;三是由部分全国重点大学设立相关专业,直接培养相关人才。如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等。这些人才培养机构依托特定的部门,利用固有的师资力量,开设的课程一般包括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国际经济学、商业银行理论与经营、创业风险投资、风险管理、企业管理学、中小企业融资、金融投资学、公司财务、计量金融学、多元统计分析、德益投资与社会责任投资、专业外语等。很少包括商务沟通、项目评估、企业价值评估、创业管理、商业策划、产权转让、增值服务等更能体现创业风险投资特征的课程,在专业基础与特定培养方向上与其他专业特别是金融类人才区别不明显。第二,严重脱离实践。创业风险投资研究中心与行业协会的培训、讲座活动都是短期的培训行为,而且一般是由较高水平的研究人员来承担教学、培训任务,一般注重理论的讲解,而无暇顾及具体的实践活动,而且对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也无从入手。大学的创业风险投资专业人才培养一般集中在研究生层次,如培养创业风险投资专业博士研究生,或在MBA课程中开设创业风险投资课程。这个层次的学生一般关注创业风险投资理论发展,很少去具体实践。国内许多大学设有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实训基地、创业孵化器等,由共青团或学生会负责运营管理,主要目的是为大学本科毕业生提供创业条件和创业指导,适应了社会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要求。但可惜的是,进入该环节进行创业实践的同学一般没有经过系统而有针对性的专业理论学习,只是凭借独特的创意、技术和热情而涉足其中,大都以失败而告终。

创业风险投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五创模式”

创业风险投资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依托一个现实的平台——创业风险投资专业方向。以这个平台为基础实现研究生、本科生、短期培训等立体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鉴于创业风险投资的特殊性,不能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要遵循“创新——创业——创业风险投资——创业服务——创业风险投资模拟实训”的培养思路和步骤,即“五创模式”。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塑造创新思维

创业风险投资所支持项目的特点就是创新,既包括技术与方法的创新,又包括商业模式与管理的创新。这是创业风险投资获得高额资本增值的保证。作为专业人才,首先应该树立创新意识,时刻想着创新、发现创新、认知创新。当然,创新意味着承担较高风险,正确判断风险、敢于承担风险和能够驾驭风险是创业风险投资人才必备的专业素养。这种素养的锻造主要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和参观高科技创新型企业来完成。

(二)培养创业能力,学会创业活动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通过企业管理学、中小企业融资、金融投资学、公司财务、创业管理、商业策划、公司法、税法等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创业能力。这不仅仅满足于创办创业风险投资企业的能力,更要具备运营创新型企业即创业企业的能力。通过熟悉创业企业运营的全过程,增强对创业风险投资支持对象的认知,以便更好地评估和筛选投资项目,也为未来向被投资的创业企业提供必要的增值服务打好基础。

(三)掌握如何运作创业风险投资,包括资金筹集、项目筛选、投资方式和退出资本等关键环节的学习

创业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比较复杂,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筹集资金建立创业风险投资公司、评估并筛选项目、选择投资方式与投资工具、退出资本四个方面。相关知识可以通过计量金融学、多元统计分析、德益投资与社会责任投资、商务沟通、项目评估、企业价值评估、金融投资学、产权转让等课程的学习来获取。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来加强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我国目前已经有400多家创业风险投资公司,可以通过咨询、服务、讲学、服务外包、实习指导等方式建立长期的产学合作机制。

(四)提高增值服务水平

学生必须掌握创业活动以及创业风险投资需要什么样的社会服务体系,如何为创业企业服务,如何与这些服务机构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等知识,以更好地位被投资的创业企业提供创业服务,即增值服务。这里的风险资本增值服务特指创业资本家向创业企业提供的除创业资本外的全部要素。美国著名创业风险投资家佛瑞德(Fried)认为,除创业资本外,创业资本家向被投资企业提供的其他投入要素,通常包括经营服务、网络、形象、道义支持、综合服务知识和纪律等六个方面。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亨利•赛史恩茨教授通过调查美国120多家企业表明,创业资本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尤其是在战略决策和资金支持上给创业企业注入了增值潜力;随着创业企业发展壮大,创业资本家的关键地位将愈加突出。创业资本家参与创业企业最多的方式有:组建董事会、策划追加投资、监控财务业绩、制定企业发展策略和营销计划、挑选和更换管理层等,而对一些具体管理工作参与较少。增值服务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它体现为学科的交叉性、知识的复合性、知识与实践运用的对接性。这种创造性工作的能力必须通过宽口径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通过反复的实践和必要的总结才能把握,同时其本身具有积累性。学生应该系统学习财务管理、经济法、市场营销、商业银行理论与经营、中小企业融资、商务沟通、增值服务等课程,重点培养与相关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证券公司、银行、律师事务所、评估机构、咨询调查机构、政府部门、其他创业风险投资公司等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与技巧。可以通过产学合作机制和平台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来加以强化。

(五)创业风险投资模拟实训

创业风险投资的实践性比较强,只掌握知识体系还远远不够,在临近学业结束时,必须利用学校的模拟实验室进行模拟创业创新活动,并充分利用校团委大学生创业中心的资源进行实际训练。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现实社会中的创新企业进行模拟评估和筛选,拟定投资计划和运营方案。同时带领学生到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创业风险投资企业观摩交流、观察创业风险投资的实际运作、参考公司运作的相关材料、听取负责人的解析等。鼓励学生密切关注由教育部、等单位主办的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活动,并积极参加。以参赛作品为案例进行模拟训练。最后要求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可以是商业策划书,也可以是投资运营计划,还可以是投资项目的评价与筛选报告等。

第6篇

风险投资指的是:为了获取运用高新技术成功所带来的巨大收益,具有强大资金实力和市场调研能力的风险投资公司甘愿冒相当大的风险,将资本以股权形式投入到高技术、高风险的中小企业里,参与企业的创建与管理活动(某些情况下还延伸到以资金、实物等支持企业创建前的实验室高科技研发活动),与风险企业家、高新技术科研人员共闯市场、共担风险、共同发展、共创辉煌的投资机制。

虽然风险投资的项目并不一定都能成功,但只要有部分(甚至一小部分)项目是成功的,风险投资公司就能获得丰厚的整体投资回报。

2.科技成果筛选和科研促进功能

2.1 风险投资的科技成果筛选功能

风险投资公司是专门向高科技、高风险、如果成功将会有极高利润的项目进行投资的公司,拥有科技理论、生产工艺、外贸金融、企业管理和社会公关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和投资顾问,这批专家熟知当前产业动向,能够对某个或某几个领域的技术和产业发展前景做出判断,提出极具价值的投资意向。风险投资公司必然要对已出现的科技成果进行深入的筛选分析,评估创业者的集体和个人综合素质、产品的独特性和竞争能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市场前景、所需要的投资数量和能够获得的回报率,再做出是否投资的决策。这种严格的投资筛选过程将会使最有应用前途的、具有最佳投入产出比例的科技成果脱颖而出,迅速转化为现实社会生产力。

2.2 风险投资的科研促进功能

风险投资公司对科技成果的筛选能使科研工作者看到攻关的方向,明了哪些是最有可能得到实际运用、产生最大社会效益的科研课题,从而有利于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促进最符合社会需求的科研成果尽快形成生产力。

3.产业培植功能

3.1 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有重要的初始支持作用

当科研成果还处于试验阶段,科研人员往往急需资金将科研成果作进一步改进;当科研人员拿出科研成果后,风险企业家往往都急需资金将科研成果投入现实生产过程;当科研成果在中小企业得到初步的应用,中小企业的风险企业家和科研人员往往急需大资金的支持,以使科研成果得到充分的应用,使企业得到迅速的超常发展,做强做大,实现产业和产品的更新换代。而风险投资的对象恰恰是从事高新技术开发创新的科研项目和中小企业,风险投资的过程可以贯穿从科研项目资助到高新技术企业成熟的所有初始投资阶段。

3.2 风险投资公司是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难能可贵的雪中送炭者

处于起步阶段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由于发展前景尚不明朗,难以从银行贷到款项,也难以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来自风险投资公司的相对稳定长期的资本支持弥足珍贵。风险投资公司还将运用自身的专业技能、管理经验、信息网络、人脉关系帮助中小企业发展生产、开拓市场,使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能快速成长发育,并形成崭新的社会产业结构。

4.政策导向功能

为了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先发展,国家一般都对这一类型的企业和项目予以税收、财政补贴、信用担保、出口退税、优先使用外汇、水电供应、优先聘用高层次人才、优先批给生产所需土地等多方面的优惠待遇,往往形成了国家政策与民间资本相结合的风险投资机制。风险投资方向在很多情况下,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国家政策的取向(从长远看,实际上也体现了整个社会产业结构的改革进步取向),从而推动了符合国家鼓励政策的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

5.资金转化功能

从国内外的实践看,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广大的市场,所面临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资金缺乏。风险投资公司能够汇集敢于冒险的个人和企业资金,并结合部分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国外投资等资金,加上自有资金,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后盾,进行专业化运作,使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使不够安全的资金转化为较为安全的资金,使收益不太高的投资转化为收益较高的投资,使原来只能想象的项目转化为可以实行的项目,加快了科研成果向产业化过渡的进程,同时使囤积在银行的巨额城乡居民存款(在银行存款利率一降再降的情况下,存款额却一涨再涨)找到一个新的投资方向,有利于释放金融风险,缓解银行压力。

6.教育导向功能

由于风险投资投向了起飞阶段的高新技术行业,这使广大教育界人士易于看到国家的产业发展方向和世界产业发展潮流,便于调整教育的专业结构,同时也有助于广大青年选择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方向。

7.促进国际经济交流功能

风险投资资金来源不限于国内,相互风险投资在不少国家间已经蔚然成风。在我国相当一部分行业里,科研人员的水平并不逊色,业务素质和拼搏精神堪称世界一流,而且所要求的待遇并不高,做出的科研成果并不少,创办的处于起步阶段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也很常见,对不少国际风险投资公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将国外的风险投资基金引入国内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将大力促进中外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实现国外风险投资者、国内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科研工作者、国家和政府都获益的多赢局面。

8.遏制高新技术开发撞车和防止恶性市场竞争功能

在我国不时可以看到一种情况:各地区各企业相互绝缘地同时研发同一类型的高新技术,各自投入大量人力时间,在均不掌握自主的完整核心技术体系情况下进入产品生产阶段时,又卷入残酷的生产资源和市场份额争夺大战,落得两败俱伤、三败俱伤、多败俱伤的结局。缺乏全局观念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地方企业扶持政策又进一步造成了科研力量配置和市场竞争的扭曲。灵活的市场化的风险投资机制能充分发挥风险投资公司专业人员的市场调研能力和投资技巧,有力促使资金集中向最能发挥效益的地方流动,防止重复研发、成果撞车的情况,有利于优秀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迅速掌握自主的完整核心技术体系,避免出现最有前途的高新技术缺乏初始资金支持,难以做强做大,错过发展机遇的尴尬局面,走出众多没有自主核心技术体系支持的中小企业竞相杀价抢夺市场的怪圈。

应当承认,一盘散沙的小农经济投资经营观念在高新技术的开发运用方面依然存在。而现代风险投资机制必将对分散保守的投资经营观念形成强大的冲击。

9.生产要素集成功能

高新技术产业的诞生和发展是资金、设备、厂房、土地、劳动、信息、技术、教育、管理等诸多生产要素能动的结合所产生的成果。人的因素是行业发展的活的灵魂。在风险投资机制中,于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孕育和初创阶段广泛引入了发展成果共享、员工持股、骨干人员的股票期权制度,通过调动人的积极性,使所有生产要素达到最佳匹配和最高使用效率,各种生产要素的潜能都可在风险投资机制中得到有效发挥。

此外,风险投资还有风险分散功能和心理安全功能、降低资本运作成本功能、价值理念更新功能、投资机会创造功能等。

第7篇

一、引言

世界经济快速发展证明,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有巨大贡献,而技术创新是连接科学技术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一个重要环节。创新具有高风险、高成本的特点,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无法利用内部金融资源来支持创新活动,需要借助外部投资者的资金。然而,科技创新型企业又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支持,此时风险资本是合适的资金提供方,私募股权投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专业性等特点,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强的企业具有特殊偏好,为创新型企业提供资本支持,并且可以起到风险分担的作用。

二、私募股权投资对创新活动的影响理论机制

风险资本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支持远远超过简单的资金支持,接下来我们从社会网络理论、关系型契约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角度对风险资本促进企业创新活动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

(一)被投资公司受益于风险投资的社会网络

企业创新离不开创新资源,企业通过与外界企业组织的沟通、交流,建立自身的社会网络,从而获取创新所需要的资金和知识资源。资源的可获得性对企业技术创新尤为重要,而私募股权投资可以帮助被投资企业建立更广泛的企业社会网络,从而更容易地获取创新资源。社会网络是企业获得创新资源的关键因素, 它可以帮助企业形成独特的难以被模仿的竞争优势, 并持续不断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对小企业来讲,与外部机构的联系,接触外部经验,有助于缓解自身的资源缺陷。小规模的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合作通过建立起联盟等企业网络来获取技术资源和克服资金的不足,使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能够正常开展,不在竞争中被淘汰。

私募股权投资为被投企业提供丰富的行业信息、市场状况以及相应的供应商和客户资源,这些方面都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当企业建立、增加和配置资源时,企业会得益于风险投资的社会网络,风险投资提供潜在的合作伙伴,供应商和消费者。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在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创新能力方面起着重要角色,供应商对产品的设计和发展在最终产品的创新方面非常关键。此外,外包服务的使用将允许小企业弥补内部资源的短缺。在与外部供应商的关系是纵深的,必要的知识嵌入在产品和人上,这些隐性知识在其他情况下是无法获得的。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决定了创新产品的成功与否,理解消费者的需求是创新的关键,创新过程有时候也是用户驱动型的。首先,企业可以学习用户的技术和管理技巧改进他们的设计和开发;其次,用户的参与有助于建立最理想的性价比产品;第三,用户在产品设计和发展阶段的参与可以减少产品交付的不确定性成本。总之,私募股权投资给企业带来潜在的供应商与消费者的社会网络关系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的创新过程,并且提高创新成品的成功概率。

(二)促进企业研发的战略联合,具有企业模糊边界效应,关系型契约的形成

在没有共同投资者的情况下,企业之间的联合会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窃密而变得非常困难。例如,研发合作在不完全契约背景下的问题非常严重,由于确定无形资产的所有权较为困难、项目结果不确定一个、以及签约时的信息不对称。尤其是在同一个行业竞争的企业,联盟会有商业秘密或专有知识的盗取的风险。

企业拥有共同的风险资本时,风险资本具有企业的边界模糊效应,企业间的同盟更容易形成。企业边界的模糊效应定义为两个具有共同风险投资背景的企业更容易形成同盟。当契约问题更突出,风险投资在企业内的管理角色更活跃时,模糊边界效应最明显。只有至少涉及一家民营企业时,才会出现模糊边界效应,两家拥有共同风险投资背景的国有企业并没有出现额外的同盟倾向。另外,当两家企业在同一行业内竞争时,模糊边界效应更加明显,并且更容易形成研发同盟。战略性同盟对于企业间的知识流通是非常重要的,当企业在同一个行业并且涉及到研发时,知?R流通显得非常强烈。

在谈及风险投资时,关系型契约研究关注投资方和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然而,在被投资企业之间的关系型契约方面,风险投资依然起着重要角色。关系型契约可以激励专有性投资的产生,当拥有同一风险资本背景的企业,可以共同进行研发投资。

风险资本并不可以促进任何企业间的同盟,这是由于不完全契约、信息不对称与信息窃取等问题只出现在特定的领域。创新活动就属于这类领域,由于创新活动不可预见性,投机风险增加。创新同盟需要特定的投资,并且具有不确定性风险,拥有共同的风险资本对这类同盟来说变得尤为重要。企业间最常见的同盟表现在市场合作、技术申请和研发,这些方面的合作无疑会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在市场上成功的概率。

(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品的市场化

一个强大的私募股权市场是创新成果转化的基础。风险投资是创新成果转化的催化剂,促进地区创业才能的发展。政府研究项目的支持一般支持学术基础研究,形成创新想法,而风险资本支持这些想法的施行,鼓励创业者将这些想法带入市场。高科技产业需要发明者和创业者,风险资本也会刺激研究者产生更多的创新想法,并将这些想法转化为切切实实的产品。

风险资本与企业产品市场的结果密切相关,通过分析硅谷有风险投资背景和无风险投资背景的企业、企业的融资模式以及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创新型公司比模仿创新型企业更容易获得风险资本。风险资本可以改变初创企业的成长路径,帮助企业产品更快地进入市场,尤其是创新型企业。所以,企业会把获得风险资本的支持看作是企业成长周期中的一个里程碑。

风险投资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转化的市场化运作方式早已得到实践证明,在欧美发达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提到,欧洲在高科技产业方面的发展落后于美国,不是因为欧洲的科技创新能力弱,而是由于欧洲在风险投资方面落后于美国十年。风险投资与科技创新相辅相成,风险投资将资本投向风险高、不确定性强的高科技产业中,旨在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商业化,从而获取高额的资本收益。

(四)提升企业的创新资源能力和动态能力

企业资源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载体,企业进行各种创新活动必然依赖于企业所拥有的创新资源。风险资本可以有效促进企业在产品与管理方面的能力,提升企业的动态能力,使得企业更有效率的配置资源(Arthurs and Busenitz,2006)。

资源基础理论是在战略管理领域中发展起来的,强调资源对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性。企业资源是企业获得创新能力的必备基础,也是进行创新活动和企业一切活动的基本条件。任何企业进行创新活动都需要利用创新资源,而创新资源能力是指企业进行创新活动时,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各种创新资源的能力。从资源基础的角度来看,企业拥有稀缺的、有价值的、不可模仿的、无法替代的资源,将会拥有和施行一套价值创造策略,这种策略其他竞争对手无法获得。如果其他企业无法复制这种策略,那么这就会成为企业的稳定的竞争优势。

企业资源是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基础,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角度不同,可以将企业起源划分为基础性资源和异质性资源。基础性资源是企业进行创新活动的基础要素,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异质性资源是企业拥有的有价值的、不可模仿和复制的创新资源,主要包括创新团队、创新氛围和知识资源(秦德智, 赵德森, 姚岚, 2015)。

三、私募股权投资的异质性影响

第8篇

2012年12月2日,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举办CMA圆桌论坛在京召开’IMA,总裁Jeffery Thomson接受了《新理财》的专访,并对2013年的经济形势及CFO在挑战和机遇中的转型做出了预判和分析。

Thomson表示,目前全球经济的波动性仍然很大,欧洲债务危机尚未平复,美国财政悬崖又让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CFO应首先考虑帮助企业建立一整套健康的财务体系。Thomson说:“我们在这里之所以强调财务的基础工作,是因为在当前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情况下,强有力的现金流保障、合理的债务水平至关重要。除此之外,CFO们也开始越来越彰显其自身的战略作用。目前,在企业重组、收购兼并、寻找战略合作伙伴等诸多项目中,CFO的参与范围就不再局限于传统财务,更多的是从战略层面出发,寻求新的机会。”

事实上,在严峻的经济形势考验下,企业CFO的角色正向战略者转变,并且已经站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参与企业的核心决策。Thomson建议,CFO不仅要在与财务团队、项目团队、公司领导层的日常沟通中,而且要在与投资者建立关系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中培养自身的沟通能力、领导力和影响力。Thomson认为,“这里谈到的沟通,不仅是表达,更多的是学会聆听。无论对公司内部,还是对政策制定者、金融机构、投资者或商业伙伴,CFO首先要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逐步逐层地展现自身影响力,并最终实现对公司价值创造的最大化。”

与此同时,对于逆周期投资火热、兼并收购案例层出不穷的现象,CFO应采取积极还是审慎的投资态度?ThomsonN认为,这一点应取决于公司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而非CFO主观的意愿。Thomson说,企业应建立一套风险预测方案(Kisk Profile),如果公司在兼并收购上的态度更为积极主动,并且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CFO也应遵循相同的路径,反之亦然。

事实上,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仍有2/3的并购属于失败案例,失败的原因或在于对被收购的公司估价过高,或在于并购项目本身与公司的战略定位不符。因此,投资有风险也正考验着CFO相应的能力。

“越来越多的CFO开始重视风险管理,并且建立风险投资组合(KiskPortfolio),公司的风险投资组合做得越细致,对于风险的预判就越准确,同时也可将风险平摊。特别是海外投资涉及的政策、市场、商业文化上的差异,CFO需要提前做足准备,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情况,准确找出影响投资的关键点。此外,外汇风险亦不容忽视。事实上,目前精准建立风险投资组合在中国公司还并不普及。这中间需要CFO的决心和专业技巧,包括对于风险种类清晰认识、对于可能发生风险的预判、对于风险的量化能力,以及提出有效的风险应对和降低风险的措施,等等。”Thomson建议。

另一方面,面对2012年中概股遭遇的信用危机,CFO该如何作为,也成为关注的焦点。Thomson认为,部分中概股公司在IPO阶段过于美化公司的业绩和财务状况,一些负面问题和风险暴露出来后,CFO未能及时做出有效的沟通应对。“无论是在IMA的课程上、论坛上,还是案例分析中,我们都不断强调CFO的诚信与职业操守。CFO在路演中,应当客观地展示公司的财务表现,对于行业发展趋势给出更准确的分析,对于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给出更合理的解释,对于存在的风险给出预判和相应的应对措施。”Thomson说。

而对于2013年的经济形势,Thomson的态度为“谨慎而乐观”,他说,“尽管欧洲与北美的情况并不是太好,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已成定局,但中国目前7%~8%的GDP增长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特别是在美国大选和中国政府换届之后,随着就业率的提高,市场售心必有所恢复,消费拉动内需的可能性就会增大。而2013年,CFO也会更加被予以重任,带领公司走出‘迷雾’,成为真正的领导者。”

第9篇

VentureCapital是指对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或创新企业进行股权融资或近似于股权融资的资本,其特性是以承担高风险为代价追逐高回报。国内将VentureCapital翻译为“风险资本”,我国台湾、香港,以及新加坡等其他华语地区则将其译为“创业资本”,国内学术界对此存有争议。但无论是“风险资本”还是“创业资本”,其表达的内涵是相同的,“风险资本”这一名称已为国内公众所普遍采用,本文也无妨沿用之。

一、风险资本运作机理

风险资本包括无中介、无组织的私人直接投资资本和有中介、有组织的间接投资资本(如风险投资基金)。风险资本的运作过程分为融资过程、投资过程和退出过程。对于风险投资基金来说,融资过程是风险资本家向机构投资者和富裕家庭或个人筹集资金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难易程度取决于风险资本家的个人魅力和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政府的政策法规,而对于私人直接风险投资来说,融资取决于投资者的自有资金实力及对投资项目的兴趣和判断。投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1)投资项目的取得和筛选、投资项目的评估、合作协议的签署。(2)风险资本注入创新企业,注入金额和注入方式根据创新企业成长的不同时期(即种子期、创立期、扩展期、成熟期)来决定。(3)风险资本家参与被投资创新企业的经营管理。回收过程是风险资本运作的最后一站,风险资本出售企业的股份退出企业,收回资金外加丰厚的利润,以及光辉的业绩和成功的口碑,然后进行下一轮的融资和投资。从风险资本的运作机理可以看出,融资是风险资本的起点,投资是风险资本的实质,退出则是一个完整投资周期的终点。

风险资本退出是风险资本规避风险、收回投资并获取收益的关键。风险资本是以资本增值的形式取得投资报酬,不断循环运动是风险资本的生命力所在。因此,当风险资本伴随着企业走过最具风险的阶段后,必须有出口让其退出并进入下一个循环。否则,风险资本呆滞,不能增值和滚动发展,更无力投资新项目,风险投资也就失去了意义。风险资本家投资创新企业不以取得该企业的长久控制权为目的,经过若干年,无论创新企业取得成功还是面临失败,风险资本都会从创新企业中退出。退出方式根据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外部金融环境而有所不同。常见的为股票上市、股权转让或股票回购、破产清算等。其中,股票上市是最佳退出方式,其原因主要有二:

首先,股票上市,特别是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PublicOffering,IPO)为创新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一个选择权。它是一个关于企业控制权的买入期权合约,在风险资本家与创新企业管理者签订的投资契约中,允许创新企业管理者在达到某种业绩目标时,购回风险资本家持有的股票,增加创新企业管理者自己的股权份额。特别是当风险资本家欲将其股权卖给第三者时,买入选择权允许创新企业管理者以同样的条件、同样的价格向风险资本家优先购买。因此,只要事业进展顺利,企业剩余控制权的分配就会向有利于创新企业管理者的方向倾斜。否则,当创新企业的经营风险由大到小,而收益由小到大时,风险资本家对创新企业的服务逐渐减少。创新企业管理者承担了努力的全部成本,如果只能获得部分回报,他必然会增加在职消费或使企业效益体外循环。所以,此时控制权应向创新企业管理者倾斜。美国的风险资本家一般在首次公开募股后的一年内,减少其对创新企业持股份额约28%,三年之后,只剩下不到12%的风险资本家还持有公司不到5%的股份(贺海虹,1998)。所以,IPO提高了创新企业的市场价值,为企业发展筹集了更多的资金,并增强了原有股份的流动性,使创新企业管理者有更高的热情和动力去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其次,IPO对风险资本同样形成激励。创新企业成功上市一方面使风险资本家获得了数目可观的资本收益,另一方面也是外部投资者衡量风险资本家业绩的标准。风险资本家培育企业达到上市的越多,风险资本家今后的融资渠道就越广,融资成本就越低。因而,风险资本家就越有动力为创新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尽快协助企业走上成功之路。

当创新企业达不到IPO退出条件或不是很成功时,风险资本家可以选择出售股权的方式收回投资。在这里,风险资本家通过订立卖出选择权,保留一定退出资本的渠道。卖出选择权的好处是允许风险资本家在该企业无法达到一条经营目标时,有机会释出其所持有的股权。卖出选择权的运用可以使风险资本家能尽快结束与营运业绩不佳公司的关系,使风险资本抽回,重新运用在其他项目中去。此外,卖出选择权的运用,也可能发生于被投资创新企业营运业绩不错,却因某些原因无法在短期内上市,而风险资本家因自身需要,必须将其所持有的股权售出。当然,当风险失败时,风险资本家只能采取破产清算方式退出。这种方法一般只能收回原投资额的64%(刘曼红,1998)。由此可见,风险资本的退出对整个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风险资本市场的特征和功能

风险资本市场是一个与一般资本市场相对应的概念,是资本市场中一个具有较大风险的子市场(、许小松,1999)。它是对处于发育成长期的新生高技术企业进行股份融资的市场。按市场的结构和作用可分为风险资本一级市场———私人权益资本市场和风险资本二级市场———小盘股市场。风险资本一级市场包括风险资本的融资和投资。大多数情况下它是一个非公开的市场,股份由买卖双方在市场上私售私买,市场相对较封闭,信息流通不畅,投资规模较小,但有利于新生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在初始期的融资。因为私人权益资本市场不需要这些小企业具有信用历史,也不需要它们以自己的资产做抵押,只要这些小企业具有发展潜力。风险资本二级市场包括风险资本退出和创新企业再融资。这个市场与一般资本市场中的股票市场一样,属于公共权益资本市场,具有公共权益资本市场的属性和特征,但由于服务的对象是高新技术创新企业,因而在运作和监管上又与公共权益资本市场不同。风险资本市场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整体。一级市场是二级市场存在的基础。创新企业在一级市场的发育状况决定了二级市场的前途;二级市场是一级市场扩张的前提,二级市场为风险资本提供退出渠道,实现其投入———退出———再投入的资本有效循环,为创新企业提供进一步的资金融通,培育创新企业迅速成熟至进入一般资本市场。所以说,风险资本二级市场是连接风险资本一级市场和一般资本市场的桥梁。

风险资本市场存在着比一般资本市场更高的风险,这种风险来自于市场主体———高新技术创新企业。由于处于发育成长期创新企业自身的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及较低的信息透明度,会使投资者在投资决策和管理上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增加市场风险。而一般资本市场的风险来源于市场衍生产品运作的复杂性和市场对风险的放大作用。因此,风险资本市场有着与一般资本市场不同的特征,表现在:

1投资主体不同。一般资本市场的投资主体是社会公众和各类机构投资者;风险资本市场的投资主体是有相当资金实力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

2市场主体不同。一般资本市场的主体是发育成熟的大公司;而风险资本市场的主体是处于发育成长期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

3投资对象不同。一般资本市场的投资对象是具有经营稳定性和赢利性且风险相对较小的传统产业;风险资本的投资对象是新兴的,具有增长潜力,同时存在较高风险的高新技术产业。

4投资方式不同。一般资本市场的投入主要是一次性的,投资周期较短,股份流动性较强,而风险资本市场则根据企业不同成长期对资金的需求,分次、多阶段的进行投资,投资周期一般在3~7年,股份流动性较差。

5投资收获方式不同。在一般资本市场,投资者主要通过分红派息和股份增殖实现投资收获;在风险资本市场,投资者不以获取企业股息红利为目的,而是通过风险资本退出时的股份增殖作为投资回报。

6上市标准和监管理念不同。一般资本市场上市标准较高,注重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经营业绩;风险资本市场上市标准较低,对企业的经营规模要求不高,注重企业的经营活跃性和发展潜力。一般资本市场强调信息透明,重视对投资者的保护;风险资本市场强调在充分信息披露基础上的投资者自我保护。

尽管风险资本市场与一般资本市场相比有着不同的特征,但是,在市场功能的发挥方面与一般资本市场相似。即具有:(1)融资功能。风险资本为创新企业提供急需的资金,保证创业对资金的连续性。(2)资源配置功能。风险资本市场存在着强大的评价、选择和监督机制,高新技术的经济价值通过市场得以公正的评价和确认,以实现优胜劣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3)产权流动功能。从现资理论角度看,如果一种资产不具有流动性,那么,无论其潜在回报率有多高,它都不具有优先投资价值。风险资本市场为创新企业的产权流动和重组提供了高效率、低成本的转换机制和灵活多样的并购方法,促进创新企业资产优化组合,并使资产具有了较充分的流动性和投资价值。(4)风险定价功能。风险定价是指对风险资产的价格确定,它所反映的是资本资产所带来的未来收益与风险的一种函数关系。投资者可以参照风险资本市场提供的各种资产价格,根据个人风险偏好和个人未来预期进行投资选择。风险资本市场正是通过这一功能,在资本资源的积累和配置中发挥作用的。

三、对我国建立二板市场的设想

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风险资本市场的培育。对于风险资本来讲,风险资本一级市场好比是“进口”,风险资本二级市场就是“出口”。有进有出,市场才具有流动性和吸引力,才成其为一个完整的市场。我国风险投资之所以十年来没有取得大的发展,除了一级市场资金制约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风险资本没有“出口”,能买不能卖,能进不能出,使风险投资功能丧失。因此,在我国,解决风险资本的“出口”问题,即建立风险资本二级市场或称二板市场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二板市场的争论集中在两个方面:(1)建不建国内二板市场?(2)二板市场的模式应是什么样?关于第一个问题。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对高新技术创新企业投资一方面风险大,另一方面投入的资金又存在较大的停滞性,所以,为满足投资者易于套现的需要,早日开通二板市场,解除投资者的后顾之忧,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涉足高科技风险投资领域。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已先后开辟了二板市场,如韩国、印度等。所以,我国也应尽快开辟二板市场。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机制尚不完善,目前的主板市场投机性过强,大量短线游资的冲击已使股市风险加大,而二板市场的风险比主板市场更大,能否实现有效的外部监管值得怀疑,二板市场未必是风险投资的灵丹妙药。本文认为,从风险资本的运作机理和风险资本一、二级市场的关系分析中,我们可以肯定二板市场要开通,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发展整个风险投资业的核心所在。但是,在发展步骤上应确定近、中长期目标。

近期目标:限于各方面条件不成熟,不宜立即新建二板市场。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国家应放宽对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条件,对于直接上市较为困难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应鼓励上市公司进行收购,一些具有一定实力但上市困难的高新技术企业可通过买壳上市来实现资本退出。目前以协议收购国家股、法人股的方式实现买壳上市较为普遍,即风险投资公司培育具有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银行挖掘壳资源,二者通力合作,促使高新技术企业买壳间接上市。上市后,高新技术企业注入自己的优质资产,使股票在二级市场的价格上升,然后风险投资公司通过有偿转让国家股或法人股,实现退出战略并获得一定的投资回报。但由于国家股、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协议转让价较低,高新技术企业的资产价值被低估,风险投资的回报率不高。因此,可以将各地原有的证券自动报价系统的设备和网络进行改造利用,建立区域性的场外交易市场,解决因地域问题而出现投资者与受资者的信息不对称,同时由于场外交易市场的交易价格、费用较低,便于吸引当地的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和监管,促使高新技术创新企业尽快达到二板市场的上市条件,避免直接进入二板市场可能引发的风险。

中长期目标:香港创业板(股票第二板)市场经过十年的酝酿,已于今年11月25日开始运作。与主板市场相比,香港创业板对上市公司的要求比较宽松。如对上市公司的盈利无要求,只需有两年“活跃业务活动”记录,上市后的最低公众持股数不低于3000万港币或总股本的10%(二者取其高),但在市场透明度方面实行更全面、更详细的信息披露制度,包括详细的公司募集资金用途、经营状况、投资状况、内部管理、技术与市场前景以及潜在的风险,并定期公布财务季度报表、中期报表和年终报表,及时披露影响股价波动的敏感资料,使投资者能够最充分地得到最真实的信息,防止少数人黑箱作业、操纵市场。由于香港创业板没有对上市企业作区域限制,这为我国内地中小高新企业海外融资开辟了新的渠道。国家应积极鼓励和培育国内中小高新企业到香港创业板上市,学习和借鉴香港风险板市场的经验,加快国内市场机制的建立,加快风险投资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最终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第二板市场。

关于二板市场运作模式,国际上通常有两种:非独立的附属市场模式和独立的市场模式。非独立的附属市场模式是二板市场作为主板市场的补充,与主板市场组合在一起共同运作,拥有共同的组织管理体系和交易体系,甚至采取相同的监管标准,所不同的是上市标准的差别,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独立市场模式,是指二板市场与主板市场各自独立运作,拥有独立的管理系统和交易系统,并采用不同的上市标准,如美国的NASDAQ、日本的OTC交易市场等。国内对于市场运作模式同样存在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应选择非独立的市场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现有主板市场的组织体系和监管体系,避免资源浪费。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以美国NASDAQ市场为代表的独立市场模式是世界公认的二板市场的成功典范。NASDAQ市场无论在交易制度、组织管理方式、市场监管等方面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借鉴素材。“要学就学最好的”,NASDAQ应成为我国二板市场的样板。本文同意后一种观点,理由有二:一是我国目前的主板市场监管机制不完善、上市公司运作不规范,存在较多问题,而高新技术创新企业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将增大监管的难度,加大主板市场的风险,进而影响投资者的信心,不利于主板市场的规范和发展。二是由于二板市场投资风险相对较高,市场对投资者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即有能力对公司的业务情况以及所涉及风险作出透彻客观评价的投资者)。市场对投资者每笔交易额最低标准进行限定,限制散户投资者进入二板市场。我国沪深股市投资者中80%为中小散户,这与二板市场所要求的应以专业机构和富有的个人且具备投资技巧和主动承担风险的投资者不相符合。以现有的市场管理水平,一旦有人利用创新企业存在的高风险为题大肆炒做,很难保证市场运作“公平、公开、公正”,极易出现股价的巨幅波动,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进而影响沪深股市的健康发展。所以,独立的市场运作模式应是我国二板市场的首选。

第10篇

一、风险资本运作机理

风险资本包括无中介、无组织的私人直接投资资本和有中介、有组织的间接投资资本(如风险投资基金)。风险资本的运作过程分为融资过程、投资过程和退出过程。对于风险投资基金来说,融资过程是风险资本家向机构投资者和富裕家庭或个人筹集资金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难易程度取决于风险资本家的个人魅力和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政府的政策法规,而对于私人直接风险投资来说,融资取决于投资者的自有资金实力及对投资项目的兴趣和判断。投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1)投资项目的取得和筛选、投资项目的评估、合作协议的签署。(2)风险资本注入创新企业,注入金额和注入方式根据创新企业成长的不同时期(即种子期、创立期、扩展期、成熟期)来决定。(3)风险资本家参与被投资创新企业的经营管理。回收过程是风险资本运作的最后一站,风险资本出售企业的股份退出企业,收回资金外加丰厚的利润,以及光辉的业绩和成功的口碑,然后进行下一轮的融资和投资。从风险资本的运作机理可以看出,融资是风险资本的起点,投资是风险资本的实质,退出则是一个完整投资周期的终点。

风险资本退出是风险资本规避风险、收回投资并获取收益的关键。风险资本是以资本增值的形式取得投资报酬,不断循环运动是风险资本的生命力所在。因此,当风险资本伴随着企业走过最具风险的阶段后,必须有出口让其退出并进入下一个循环。否则,风险资本呆滞,不能增值和滚动发展,更无力投资新项目,风险投资也就失去了意义。风险资本家投资创新企业不以取得该企业的长久控制权为目的,经过若干年,无论创新企业取得成功还是面临失败,风险资本都会从创新企业中退出。退出方式根据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外部金融环境而有所不同。常见的为股票上市、股权转让或股票回购、破产清算等。其中,股票上市是最佳退出方式,湓蛑饕卸?

首先,股票上市,特别是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PublicOffering,IPO)为创新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一个选择权。它是一个关于企业控制权的买入期权合约,在风险资本家与创新企业管理者签订的投资契约中,允许创新企业管理者在达到某种业绩目标时,购回风险资本家持有的股票,增加创新企业管理者自己的股权份额。特别是当风险资本家欲将其股权卖给第三者时,买入选择权允许创新企业管理者以同样的条件、同样的价格向风险资本家优先购买。因此,只要事业进展顺利,企业剩余控制权的分配就会向有利于创新企业管理者的方向倾斜。否则,当创新企业的经营风险由大到小,而收益由小到大时,风险资本家对创新企业的服务逐渐减少。创新企业管理者承担了努力的全部成本,如果只能获得部分回报,他必然会增加在职消费或使企业效益体外循环。所以,此时控制权应向创新企业管理者倾斜。美国的风险资本家一般在首次公开募股后的一年内,减少其对创新企业持股份额约28%,三年之后,只剩下不到12%的风险资本家还持有公司不到5%的股份(贺海虹,1998)。所以,IPO提高了创新企业的市场价值,为企业发展筹集了更多的资金,并增强了原有股份的流动性,使创新企业管理者有更高的热情和动力去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其次,IPO对风险资本同样形成激励。创新企业成功上市一方面使风险资本家获得了数目可观的资本收益,另一方面也是外部投资者衡量风险资本家业绩的标准。风险资本家培育企业达到上市的越多,风险资本家今后的融资渠道就越广,融资成本就越低。因而,风险资本家就越有动力为创新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尽快协助企业走上成功之路。

当创新企业达不到IPO退出条件或不是很成功时,风险资本家可以选择出售股权的方式收回投资。在这里,风险资本家通过订立卖出选择权,保留一定退出资本的渠道。卖出选择权的好处是允许风险资本家在该企业无法达到一条经营目标时,有机会释出其所持有的股权。卖出选择权的运用可以使风险资本家能尽快结束与营运业绩不佳公司的关系,使风险资本抽回,重新运用在其他项目中去。此外,卖出选择权的运用,也可能发生于被投资创新企业营运业绩不错,却因某些原因无法在短期内上市,而风险资本家因自身需要,必须将其所持有的股权售出。当然,当风险失败时,风险资本家只能采取破产清算方式退出。这种方法一般只能收回原投资额的64%(刘曼红,1998)。由此可见,风险资本的退出对整个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风险资本市场的特征和功能

风险资本市场是一个与一般资本市场相对应的概念,是资本市场中一个具有较大风险的子市场(、许小松,1999)。它是对处于发育成长期的新生高技术企业进行股份融资的市场。按市场的结构和作用可分为风险资本一级市场———私人权益资本市场和风险资本二级市场———小盘股市场。风险资本一级市场包括风险资本的融资和投资。大多数情况下它是一个非公开的市场,股份由买卖双方在市场上私售私买,市场相对较封闭,信息流通不畅,投资规模较小,但有利于新生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在初始期的融资。因为私人权益资本市场不需要这些小企业具有信用历史,也不需要它们以自己的资产做抵押,只要这些小企业具有发展潜力。风险资本二级市场包括风险资本退出和创新企业再融资。这个市场与一般资本市场中的股票市场一样,属于公共权益资本市场,具有公共权益资本市场的属性和特征,但由于服务的对象是高新技术创新企业,因而在运作和监管上又与公共权益资本市场不同。风险资本市场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整体。一级市场是二级市场存在的基础。创新企业在一级市场的发育状况决定了二级市场的前途;二级市场是一级市场扩张的前提,二级市场为风险资本提供退出渠道,实现其投入———退出———再投入的资本有效循环,为创新企业提供进一步的资金融通,培育创新企业迅速成熟至进入一般资本市场。所以说,风险资本二级市场是连接风险资本一级市场和一般资本市场的桥梁。

风险资本市场存在着比一般资本市场更高的风险,这种风险来自于市场主体———高新技术创新企业。由于处于发育成长期创新企业自身的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及较低的信息透明度,会使投资者在投资决策和管理上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增加市场风险。而一般资本市场的风险来源于市场衍生产品运作的复杂性和市场对风险的放大作用。因此,风险资本市场有着与一般资本市场不同的特征,表现在:

1投资主体不同。一般资本市场的投资主体是社会公众和各类机构投资者;风险资本市场的投资主体是有相当资金实力的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

2市场主体不同。一般资本市场的主体是发育成熟的大公司;而风险资本市场的主体是处于发育成长期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

3投资对象不同。一般资本市场的投资对象是具有经营稳定性和赢利性且风险相对较小的传统产业;风险资本的投资对象是新兴的,具有增长潜力,同时存在较高风险的高新技术产业。

4投资方式不同。一般资本市场的投入主要是一次性的,投资周期较短,股份流动性较强,而风险资本市场则根据企业不同成长期对资金的需求,分次、多阶段的进行投资,投资周期一般在3~7年,股份流动性较差。

5投资收获方式不同。在一般资本市场,投资者主要通过分红派息和股份增殖实现投资收获;在风险资本市场,投资者不以获取企业股息红利为目的,而是通过风险资本退出时的股份增殖作为投资回报。

6上市标准和监管理念不同。一般资本市场上市标准较高,注重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经营业绩;风险资本市场上市标准较低,对企业的经营规模要求不高,注重企业的经营活跃性和发展潜力。一般资本市场强调信息透明,重视对投资者的保护;风险资本市场强调在充分信息披露基础上的投资者自我保护。

尽管风险资本市场与一般资本市场相比有着不同的特征,但是,在市场功能的发挥方面与一般资本市场相似。即具有:(1)融资功能。风险资本为创新企业提供急需的资金,保证创业对资金的连续性。(2)资源配置功能。风险资本市场存在着强大的评价、选择和监督机制,高新技术的经济价值通过市场得以公正的评价和确认,以实现优胜劣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3)产权流动功能。从现资理论角度看,如果一种资产不具有流动性,那么,无论其潜在回报率有多高,它都不具有优先投资价值。风险资本市场为创新企业的产权流动和重组提供了高效率、低成本的转换机制和灵活多样的并购方法,促进创新企业资产优化组合,并使资产具有了较充分的流动性和投资价值。(4)风险定价功能。风险定价是指对风险资产的价格确定,它所反映的是资本资产所带来的未来收益与风险的一种函数关系。投资者可以参照风险资本市场提供的各种资产价格,根据个人风险偏好和个人未来预期进行投资选择。风险资本市场正是通过这一功能,在资本资源的积累和配置中发挥作用的。

三、对我国建立二板市场的设想

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风险资本市场的培育。对于风险资本来讲,风险资本一级市场好比是“进口”,风险资本二级市场就是“出口”。有进有出,市场才具有流动性和吸引力,才成其为一个完整的市场。我国风险投资之所以十年来没有取得大的发展,除了一级市场资金制约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风险资本没有“出口”,能买不能卖,能进不能出,使风险投资功能丧失。因此,在我国,解决风险资本的“出口”问题,即建立风险资本二级市场或称二板市场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二板市场的争论集中在两个方面:(1)建不建国内二板市场?(2)二板市场的模式应是什么样?关于第一个问题。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对高新技术创新企业投资一方面风险大,另一方面投入的资金又存在较大的停滞性,所以,为满足投资者易于套现的需要,早日开通二板市场,解除投资者的后顾之忧,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涉足高科技风险投资领域。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已先后开辟了二板市场,如韩国、印度等。所以,我国也应尽快开辟二板市场。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现阶段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机制尚不完善,目前的主板市场投机性过强,大量短线游资的冲击已使股市风险加大,而二板市场的风险比主板市场更大,能否实现有效的外部监管值得怀疑,二板市场未必是风险投资的灵丹妙药。本文认为,从风险资本的运作机理和风险资本一、二级市场的关系分析中,我们可以肯定二板市场要开通,这是大势所趋,也是发展整个风险投资业的核心所在。但是,在发展步骤上应确定近、中长期目标。

近期目标:限于各方面条件不成熟,不宜立即新建二板市场。在当前的市场条件下,国家应放宽对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条件,对于直接上市较为困难的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应鼓励上市公司进行收购,一些具有一定实力但上市困难的高新技术企业可通过买壳上市来实现资本退出。目前以协议收购国家股、法人股的方式实现买壳上市较为普遍,即风险投资公司培育具有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银行挖掘壳资源,二者通力合作,促使高新技术企业买壳间接上市。上市后,高新技术企业注入自己的优质资产,使股票在二级市场的价格上升,然后风险投资公司通过有偿转让国家股或法人股,实现退出战略并获得一定的投资回报。但由于国家股、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协议转让价较低,高新技术企业的资产价值被低估,风险投资的回报率不高。因此,可以将各地原有的证券自动报价系统的设备和网络进行改造利用,建立区域性的场外交易市场,解决因地域问题而出现投资者与受资者的信息不对称,同时由于场外交易市场的交易价格、费用较低,便于吸引当地的投资者对企业的投资和监管,促使高新技术创新企业尽快达到二板市场的上市条件,避免直接进入二板市场可能引发的风险。

中长期目标:香港创业板(股票第二板)市场经过十年的酝酿,已于今年11月25日开始运作。与主板市场相比,香港创业板对上市公司的要求比较宽松。如对上市公司的盈利无要求,只需有两年“活跃业务活动”记录,上市后的最低公众持股数不低于3000万港币或总股本的10%(二者取其高),但在市场透明度方面实行更全面、更详细的信息披露制度,包括详细的公司募集资金用途、经营状况、投资状况、内部管理、技术与市场前景以及潜在的风险,并定期公布财务季度报表、中期报表和年终报表,及时披露影响股价波动的敏感资料,使投资者能够最充分地得到最真实的信息,防止少数人黑箱作业、操纵市场。由于香港创业板没有对上市企业作区域限制,这为我国内地中小高新企业海外融资开辟了新的渠道。国家应积极鼓励和培育国内中小高新企业到香港创业板上市,学习和借鉴香港风险板市场的经验,加快国内市场机制的建立,加快风险投资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最终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第二板市场。

关于二板市场运作模式,国际上通常有两种:非独立的附属市场模式和独立的市场模式。非独立的附属市场模式是二板市场作为主板市场的补充,与主板市场组合在一起共同运作,拥有共同的组织管理体系和交易体系,甚至采取相同的监管标准,所不同的是上市标准的差别,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独立市场模式,是指二板市场与主板市场各自独立运作,拥有独立的管理系统和交易系统,并采用不同的上市标准,如美国的NASDAQ、日本的OTC交易市场等。国内对于市场运作模式同样存在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应选择非独立的市场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现有主板市场的组织体系和监管体系,避免资源浪费。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以美国NASDAQ市场为代表的独立市场模式是世界公认的二板市场的成功典范。NASDAQ市场无论在交易制度、组织管理方式、市场监管等方面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借鉴素材。“要学就学最好的”,NASDAQ应成为我国二板市场的样板。本文同意后一种观点,理由有二:一是我国目前的主板市场监管机制不完善、上市公司运作不规范,存在较多问题,而高新技术创新企业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将增大监管的难度,加大主板市场的风险,进而影响投资者的信心,不利于主板市场的规范和发展。二是由于二板市场投资风险相对较高,市场对投资者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即有能力对公司的业务情况以及所涉及风险作出透彻客观评价的投资者)。市场对投资者每笔交易额最低标准进行限定,限制散户投资者进入二板市场。我国沪深股市投资者中80%为中小散户,这与二板市场所要求的应以专业机构和富有的个人且具备投资技巧和主动承担风险的投资者不相符合。以现有的市场管理水平,一旦有人利用创新企业存在的高风险为题大肆炒做,很难保证市场运作“公平、公开、公正”,极易出现股价的巨幅波动,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进而影响沪深股市的健康发展。所以,独立的市场运作模式应是我国二板市场的首选。

第11篇

有的则说:“理财是有钱人的事,老百姓没几个钱,理什么财。”

错!两种观念都错了!

理财是在对收入、资产、负债等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根据对风险的偏好和承受能力,结合预定目标,运用诸如储蓄、保险、证券、外汇、收藏、住房投资等多种手段对资产和负债进行规划和管理。我们必须要意识到理财的重要性,制定一套适合自己家庭的理财计划,以达成自己的生活目标。

一般说来,理财规划有五个步骤:

第一,理清家庭财务状况。

家庭财务状况是由收入、支出、和结余三部分组成,目前家庭收入一般包括工薪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其他收入等。而支出的项目则因人而异。不同的家庭会有不同的支出项目。通过记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从而做好预算,实现财务自主。逐笔记录收入和支出,并在月底做一次汇总,就能对自己的财务了如指掌,从而有的放矢地安排自己的理财规划。“月光族”如果能够学会记账,就会知道如何理性消费,月底也就不会再“度日如年”了。

第二,理清自己的理财目标。

从家庭理财的角度来看,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几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家庭的需求、收入、支出、风险承受能力与理财目标各不相同,理财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需要确定自己阶段性的生活目标与投资目标,选择适合的投资品种与投资比例。

1.单身期:这个阶段收入较低且花销大,是资金积累期。理财的目的不在于获得而在于积累收入及投资经验。所以可抽出部分收入进行高风险投资,如股票等。另外还需存下一笔钱,为将来结婚准备本钱。

2.家庭形成期:这一时期是家庭的主要消费期。经济收入增加而且生活稳定,家庭已经有一定的财力。为提高生活质量往往需要大量的家庭建设支出,如购买高档用品、房产等。

3.家庭成长期:家庭成员不再增加,家庭的最大开支是保健医疗费、学前教育费用。在投资方面可考虑低风险投资,购买教育基金、父母自身保障等保险。

4.子女教育期:这一阶段子女的教育费用和生活费用猛增,家庭财务的负担比较繁重。如果已积累了一定财富的家庭可继续发展投资事业,创造更多财富。而经常出现赤字的家庭,则应把子女教育费用和生活费用作为理财重点。

5.家庭成熟期:这个时期,家庭的各个成员工作能力、经济上都达到高峰状态,子女已自立,债务也逐渐减轻,因此理财的重点是扩大投资,但不宜过多选择风险投资的方式。此外养老保险也是较稳健的选择。

6.退休期:这段时间的主要内容应以安度晚年为目的,投资和花费通常都比较保守。保本在这时期比什么都重要,最好不要进行新的投资,尤其不能再进行风险投资。另外还需将自己的人身养老保险进行适当调整。

第三,弄清自己的风险偏好。

风险偏好是客观的分析而不是一味的主观好恶,风险偏好不能偏离家庭能够承受的范围。

现在比较流行的理财手段有储蓄、保险、国债、股票、基金、房产、收藏等。但无论哪种理财手段,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及不可替代性。我们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自己的风险选择:

1.储蓄理财:储蓄是一种由小钱变大钱,逐渐累积财富,低风险、低报酬的投资方式,可以选择一家自己比较信赖的银行,定期去存款或购买国债等。

2.投资基金:定时定额投资基金是个不错的选择。在每个月固定的时间从账户扣掉固定金额,再申购所指定的基金,可以确保不会在最高价时大举入市,也能把握每个低吸的机会。

3.投资股票: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应该选择产业前景佳、企业财务良好的个股进行投资。

4.保险理财:人生在世,难免有旦夕祸福,当自己或家人遭遇意外或疾病身故时,轻则产生额外的医疗费用,重则可能导致个人及家庭收入完全中断。购买保险等于预先创造了一笔财富,有一笔保险金可以用来弥补财务损失。

第四,做合理的理财规划,适当地选择投资品种和投资时机。

大多数人不可能花费过多的时间研究财务技能、投资技巧等,而且在实际操作上也不可能仅通过一两个理财案例就可以操作成功。因此,合理的理财规划方案就显得尤为必要。

“1/5理财法”,就是把家庭资金分为五个等份,分别做出适当的安排。这样,在财务上就不会产生太大风险,也可以获得最大的收益。举例来讲,某个家庭年积蓄有10000元,可以平均分成五份:2000元买国债。这是回报率较高而又稳妥的一种投资;2000元买保险。购买保险也是一种良好的投资方式,而且保险金也不在利息税征收范围之列;2000元买股票。这是风险最大的一种投资,但是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只要选择适当,会有高投资回报;2000元作为定期存款。这是一种风险机会为零的投资方式;2000元作为活期存款。有一定的活期储蓄以备应急之用。

第五,做理财效果跟踪与评估。

由于家庭的收入状况、财务现状在不断地变化,我们要经常对理财效果进行评估,实现理财安全、增值、自由的效果。

第12篇

打造中国民间第一板

经铭十几年前曾被媒体誉为大学生创业第一人,27岁便执掌高校,身价过亿。如今的他又迎来事业上的第二春,创办“全国首家草根创业板”,立足山东中大电商产业园,服务全国中小微发展企业。

由于在事业上经历过成功与失败,经铭更了解草根创业的艰苦,在创办山东青年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之初,其目的就是帮助更多有理想、有创业项目的大学生,帮助他们在少受艰苦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说到创业梦,人们常常会提到创业板。经铭说,2009年,创业板自开通后为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如今风险投资对国内创业板市场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通过对创业板上市公司风险投资退出前后经营业绩的对比发现,有风险投资介入时期的业绩远高于风险投资退出后的业绩,这说明风险投资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十分明显。

经铭指出,对全国数千万的微、中小型创业者而言,创业板的门槛显然偏高,能上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企业毕竟是少数,而且它解决的并不是企业初创期的问题。对绝大多数的创业者来说,初期的创业融资是个大难题,没有创业资金,再伟大的创业梦、再好的创业项目也只能被搁置。尽管2013年国内已经正式进入了互联网金融的时代,2014年互联网金融业势必会有更大的发展,但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并没有解决草根创业者“融资难”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秉承帮助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就是成就伟大“中国梦”的信念,经铭决定为全国千千万万的微、中小型创业者而成立草根板服务平台()。

所谓草根板,即一种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依托草根板网站,整合全国有志于天使投资和有创意、有潜力的项目团队。帮助他们实现梦想,就是实现中国梦。草根板是续创业板之后的一个创业投融资服务平台,是广大中国小微企业、创业者的企业股权交易、融资、流通的通道,是创业的金融助力器。草根板能够给数千万微中小型企业生存发展带来机遇和机会。

经铭说,首届中国草根板发展论坛致力于中小微企融资难这一困扰企业发展的顽症,服务中国数千万草根创业者,顺应全球互联网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帮助投资者更有效地利用好手中富余的资金,让创业者摆脱融资难的问题,更好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让人们有机会相互帮助共创财富。

出席论坛的大学生创业代表表示,创业困难多,没机会,找工作又难,草根板给了我们新的希望和信心,解决我们在创业中的困难和问题。创业不仅实现了我们梦想,也解决了我们的就业问题。

草根经济引领未来

马云、马化腾这些人为什么会成功?因为他们预见到或不经意中做了十年后必然发生的事情,走在了众人的前列。展望未来,经铭认为,未来十年是“消化”的十年,草根经济将大有可为。

经铭说,未来十年,一切资本要重新洗牌、重新架构。优胜劣汰是资本市场的固有法则,一大批走得过快或根基不健全的企业必然会被“消化”掉,就像人身体里的脂肪一样,减减肥更健康。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资源的垄断将破局,经济二元结构将进一步打破,市场化和一体化进程将加速,这样一来,草根的机会就来了。

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出现第一个个体户,到现在中国有上亿个体户,中国经济约有60%是草根经济在支撑着。经铭指出,深化改革必将还富于民,政策环境将越来越宽松,创业环境将越来越好,全民创富时代将不可避免地到来。新一届政府把民生和反腐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做创业投资首要就是要做未来,认准了时代的脉搏,就要大胆去开创。成功没有方法,但是有技巧。我们的思路,就是大众利益至上,紧紧围绕草根创业融资,做我们擅长和应该做的事情。

对草根投资者,经铭有两个忠告。一是做理性投资、长期投资。不要被一时的高收益晃花了眼,要有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的理念。情绪化交易是成功的天敌,贪婪和恐惧会摧毁投资者。投资者必须用自己的理智来交易,不能跟着感觉走。成熟的投资者需要修炼5~10年,甚至10年以上,因此也要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二是提倡大家做大众投资、公益投资。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可以拿出配置篮子中的一部分钱来支持草根板的发展,在获得相应收益的同时,就是支持了千千万万亟须创业资金支持的草根创业者,而当你需要创业资金时,也就是支持了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