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程管理理论与实践

工程管理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3-07-11 17:36: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程管理理论与实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工程管理理论与实践

第1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构建;工程管理体系

伴随着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中的工程管理实践,相关的工程管理理论在研究工作中也渐渐深入,体现并提升了工程管理的价值,在同时与自身独立学科的地位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所以,必须要将工程管理的内涵进行解析并建立完善工程管理理论体系,来作为当前非常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一、工程和工程管理

(一)界定与分类

从科学的角度能够将“工程”定义成:人类为了满足生存与发展,将特定的目的实现,运用有关技术和科学,有效地利用起资源,来对事物性状的改变或者将其进行集成的活动。

同时产业相关性和技术的集成性是工程必不可少的。一般而言,我们分析“工程”是从其行业领域和工程的性质上来进行的。土木建筑、化工、运输、石油、矿业、通信等等都是属于行业领域的分类。建筑类工程、制造类工程、采掘类工程、探索类工程等则都是根据工程的性质分类而产生的。

(二)工程管理虽具有的内涵

以实现预期的目标,将资源进行有效地利用,对于工程进行中的决策、组织、指挥、计划等起到了控制作用,并且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系统性,这便是工程管理所指。

工程的产业和发展中的产品科学管理技术,科学管理基础综合性,科学管理等体系就将工程管理体系进行了囊括。工程管理科学定义便是工程、管理两大科学所融合后的产物,这种科学主要面向工程。简而言之,工程管理科学便是将工程、管理两大科学方法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了能够实现工程效益的最大化。

因为工程、技术、产业三大概念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工程意义具体表现就应该联系特定情况下的产业活动与技术开发,从而工程管理必然具有和技术以及产业有关联的特殊内涵。工程管理与一般的企业管理是大不相同的,工程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技术人员对特定形式定集成体进行管理,面向的是特定目标和特定形式中的决策和控制工作。也可以说,工程管理科学是以技术分析为基础的群体,是工程、管理两大科学融合之后所形成的具有明显综合性的学科。

(三)工程管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自进入了21世纪以后,工程管理便被广泛地认同了,现实时代也要求工程管理质量更加坚实。

工程管理对经济在发展中的主要影响有:能够快速促进经济的增长速度,提高在投资中的收益;为科技的进步搭建起了新的平台;工程项目的理性也在增长的同时得到了良好的保障,大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1)工程管理理论应用能够有效促地进经济的增长,从而提高了投资的收益。工程质量的保障来源于工程中的规范、细致和相应的标准,来对民生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工期的合理控制能力能够有效增加也是基于工程管理在技术上进行不断地创新,也使得工程投资的收益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降低工程的成本就源于工程是否拥有科学的决策、科学的价值工程和科学的目标来进行管理,使得资源利用的效率能够大大地高并促进经济快速地增长。

(2)为推动科技的进步,应该搭建好创新平台。能够推动行业在科技上有明显的进步也是基于重大工程的实施和建设上都拥有自主创新的平台;让不同类型人才能够拥有更大的思考和学习的空间,要建立起各阶段的合作关系,才能够为培养具有创新的综合性人才奠定基础,从而提高在工程领域中的创新实践能力。

(3)实现社会能更加和谐地发展前提要首保持工程能够理性开展。倡导将科学的发展观来作为指导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工程目标新统领的工程理念,来保证人与社会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与互动;转变工程的发展方式,在工程理念中灌输好循环、绿色的思想,来使发展经济和环境保护得到有效平衡;利用外部效应,尽可能使得社会公平,将工程外部环境造成的负效应尽可能地减少,使外部效应能够内部化,从而将外部效应带来的损害降低到最少,能让社会、工程、自然实现和谐共存。

二、工程管理理论

(一)工程管理学特点

工程管理学具有一般管理学所不具备的特征,其具体表现为:

(1)工程管理学中的研究对象是基于工程管理技术中的管理法则。研究的对象是在工程活动中所出现的管理问题,需要对工程技术活动设计的管理法则进行有效解决。因研究对象行业的差异,导致研究对象也就不同。工程管理的共性知识和所处的行业的特征结合,体现出了工程管理的技术背景,也作为了工程管理学的主要特征。

(2)工程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具体过程便是工程管理的发展。人们为了能够对工程进度优化,工程质量保障,和对成本能够降低,便开始研究如何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和项目管理方法来实现。通过总结建设和运营中的经验与教训,在我国基本国情基础上形成工程管理方法和理论,从而在具体的运用中推动管理理论高效发展。同时,应用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和完善,对工程管理实践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从而,更切实地说明对工程管理理论和应用互动工程的研究就是工程管理学的发展。

(3)工程管理所涉猎的领域很广泛。工程管理领域包括如,工程规划了论证、工程勘察、工程施工等重大工程建设在实施中的管理,也包括复杂和比较重要的新型产品的研发,还包括了技术创新或者技术改造一类的管理等都属于工程管理的领域。

(4)工程和项目的管理除了在本质上有区别的同时也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工程管理实践,项目管理便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与衍生。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首先是管理的对象不相同。工程管理是在特定环境里对特定技术下的技术集成体管理,项目管理便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是对具有临时性质活动的管理。项目管理的对象不会有特定的环境来限制,也不是非得关系到工程技术,例如可以将银行里的一次贷款当作一个项目来管理,组织一次活动也可以当做项目来管理,而他们全都不属于工程管理的领域之内。

三、工程管理理论的框架体系

工程管理理论的框架其功能在于能够将理论覆盖的内容进行界定,将其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结构逻辑和层次关系进行揭示,让工程管理理论的基本研究脉络得到梳理,从而能够对工程管理在实践上的发展起到推动和指导作用。

工程管理活动与工程哲学理论模块和应用模块构成了工程管理的理论和体系。

(1)工程管理理论体系在逻辑上的起点便是工程管理活动,要产生工程管理理论就必须要先具备工程管理实践,而后才能谈工程管理的理论体系。从广泛意义上来讲,工程管理活动包括决策、规划、生产、施工管理和设计管理等。为工程管理理论而创新是这些工作最基本的价值,其中还包括为工程资源与产业资源的配置进行优化,以及将工程在经济上的效率进行提高。

(2)工程哲学便是从哲学的角度来对工程本质进行认识的,从而引导人们去探讨工程管理理念,从而树立起正确的工程管理发展观、系统观、和价值观,进而去指导工程管理进行实践活动。

(3)在工程理论和工程实践中应用到工程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便是工程管理。因此,其余学科的管理理论为工程管理理论在发展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基础理论在科学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工程管理学的发展,工程管理学科在发展中也体现出了其余科目基础理论的重要价值。

(4)工程技术理论和一般理论的交叉地带便是是工程管理活动的结果产生的地方,产生了工程管理上全新的方法与思想,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其中包括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和风险管理等,这些理论为工程管理在实践中的总结与提升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并且还能够进一步应用到新工程实践活动中。

四、我国项目工程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一)我国项目工程管理工作的重点

(1)将各专业和工种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抓好重点工作的源头,其中包括设计图纸、会审图纸和技术交底;(2)控制好工程的投资,合同管理的力度也应该加强;(3)对项目决策的把握度要加强,同时还要加强项目各个阶段中的前期工程管理计划工作。工程变更涉及到了建筑功能性的时候就必须要经过相关的决策才能够做出变更;(4)把握好施工的工期,避免不能够按时完工而引起管理上混乱的现象出现。

(二)我国项目工程管理工作的难点

(1)往往出现各个工种和各个专业不能够协调配合的局面,给管理带来了诸多的不便,而这也是项目工程管理中的最难点之一(2)施工单位经常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在施工过程中找出各种借口,来获得另外的收入,从而造成难以对工程投资进行控制;(3)由于不完善的监理制度和监理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原因,导致了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够得到迅速的解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了我国我国项目工程管理工作的难点,只有将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后,我国项目工程管理实践才能翻开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何继善,王孟钧,王青娥. 工程管理理论解析与体系构建[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1:1-4.

[2]刘慧哲. 工程管理理论体系探析[J]. 科技致富向导,2012,36:50.

第2篇

求学网为您提供“基本理论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体系探究”解决您在写管理学基本理论中的难题

基本理论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体系探究

建筑工程管理理论是近年来发展的管理学科,随着当今社会步入信息化与科技化时代,人们创造财富与福利的方法、途径等有了新变化,不再是重复传统的生产活动,而是更加注重项目开发与项目实施。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越来越成为社会主要管理领域,并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及具体项目的应用而不断调整与改进。

施工材料管理理论

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加强对原材料进场检验与取样检测,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由于材料控制是工程的经常性工作,具有涉及项目多、工程量大的特点,应由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联合管理。监理单位主要负责抽查进场材料的质量,如石骨料、砂等是否具备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水泥、机械、钢材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对于不符合施工标准的材料坚决不能使用。钢筋、混凝土等作为建筑施工的重要材料,对其监理取样工作必须有见证人在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取样试验,并经各方签字认可。另外,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率较高,对质量控制也起到关键作用。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和温度控制也十分重要,在运转过程中,结构的应力状态受到温度的影响较大,如施工中常见的温度裂缝问题。经大量实践证明,混凝土中常见的裂缝,多是不同程度上的表面裂缝,如由于温度梯度而造成的寒冷地区温度骤降也会带来裂缝现象,因此混凝土的保温也对表面的早期裂缝起到决定性作用。

3、施工技术管理理论

施工技术管理是建筑工程企业的重要制度。一般情况下,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应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并实现相互监督与协调,以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能力。任何企业中的建筑工程都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作为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者,应参与图纸会审、编写施工方案等各环节,并根据建筑工程的技术措施,合理安排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并尽力做到节约成本,加强监督管理手段。根据具体情况,应实现对特殊结构及特殊部位的技术交底,组织日常检查顺利开展,包括样板活动等。另外,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体系中还应涉及新技术、新工艺的质量鉴别,实现分部工程与一般工程的质量评定、竣工验收等,加强对工程质量与安全的事故调查、分析及处理。如果是大事件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负技术管理责任。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组织,再加上小组活动,实现技术创新与技术开发的监督,并对监督资料进行整理和归档,加强技术业务的学习与安全教育。

第3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理论;现场施工管理;措施

一、工程项目管理工作

工程项目管理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工程项目中所包含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逐渐变得较为繁琐。在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中,不确定的作用驱使在管理方面拥有了较大的挑战。那么,我们应该将不确定性的因素进行适当的降低和消减,要让其在最大程度上让确定性合理的转化,例如:文化冲突、人力资源、组织行为、沟通、风险等方面的管理。同时,在有所确定的事物面前需要将优化措施强化,要让其可以更加的有效和经济,例如:成本综合计划、资源优化、进度、成本计划以及网络技术等。

二、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中具体的危机管理内容

工程施工主要的危机管理过程会涉及到四个部门,分别为:风险监控、风险应对、风险分析、风险辨识。在安全风险分析方式上主要包含:进度计划评审技术、层次分析法、综合评分法、决策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风险矩阵法等。风险的应对主要是利用合理、科学的方案开展应对,也就是一定要对管理者要求其综合素质的提升。若管理者将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就能够将建筑工程的施工风险中主要环节有所改善。

三、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理论中的主要意义

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建筑工程施工的危机以及风险管理是较为主要的阶段,将建筑施工管理当中的建设安全性有所保障,对安全管理系统总的标准化以及规范化合理促进,并且将建筑施工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有效性提升,就能够对事故风险相应避免,在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方面也能够有效降低,还可以防止事故的损失,对建设的工期也能够缩短,给予建筑施工的建设管理安全性的保障。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需要逐渐加强的危机管理思想,则是建筑施工中所涉及到的危机管理意识的树立。

还需要对安全管理对策不断加强,对风险管理意识不断强化,对建筑项目运行当中的成功经验以及不足妥善找出,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开展详细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优质的调控建筑项目的安全控制和监管,并且也可以有效的对部门经营管理相应改善。建筑工程开展的安全管理,多角度的保障了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施工过程以及目标,让安全建设妥善的作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还可以给予建筑施工管理重要的健康运转基础,建设工程中的主要目标,就是和谐、绿色、高效、安全的发展理念。

四、工程管理理论与现场施工管理的关系

(一)管理理论中的安全责任制建设要强化,工程的现场施工管理要推进

市场化发展的实施需要贯彻落实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并且还需要加强规章制度以及管理体系的完善度,要在市场经济规律上,运行建筑工程的运行体制,对安全责任的考核体系需要建立完善,具体需要划分为两个层次,进行职工和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教育。(1)现场的安全责任教育需要作用在广大的职工当中。(2)安全责任教育需要作用在各级的管理人员中。

利用这两个方面的安全责任教育,就能够让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深入人心,具体会做到责任分明。在管理人员的具体安全责任考核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责任风险考核奖惩机制。有必要对建筑中安全管理中的专项基金有所拟定,主要用在安全责任的奖惩落实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安全管理体制。

(二)管理理论中需要注重员工素质,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危机管理意识要合理树立

建筑工程的施工部门,一定要在施工现场将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放在首位。也就是需要尊重健康和生命,要坚持本质安全的观念。“以人为本”就是在进行安全管理方面,将人这一因素严格关注,是建筑工程企业最为基本的观点以及安全管理理念,一定要培养、教育企业职工对防患于未然、防范风险、自我约束管理以及自我保护等意识。

那么,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将企业员工的安全管理活动意识提升,逐渐的加大安全管理知识。因为,所有的工作人员不但是安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还是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客体,每一工作人员都会囊括在安全管理中,开展安全管理方面缺失人的存在,就不能够成完善的安全管理。

在进行安全管理的基本活动当中,人这一基本要素以及管理系统中的不同环节,都需要人进行实施、推动、运作、管理。人能够将安全管理中的任何活动有效推动,而在风险管理中所涉及到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将人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发挥出来,对人的主动管理安全思维、自我保护能力、自我管理、创造能力以及工作能力得到激发,那么,只要注重员工的素质,就能够有效的保障建筑工程运行机制、管理机构中的有效性以及稳定性。

(三)工程管理理论与现场施工管理的融合

(1)工程管理方面主要涉及到的就是建筑工程员工,那么对于建筑工程员工的道德素质需要完善其教育手段,将员工的整体安全意识提升,要在道德意识上以及思想认识上,将管理方式强化,把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安全管理方面,放在一个诚信服务、高效、安全、开放的优质建筑体系中。

(2)按照现今建筑工程在管理中的普遍情况,需要具备针对性的管理,对管理方式的多样性需要加强,对安全管理力度需要强化。想要完善建筑工程中的安全管理方式,需要融合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对管理的思想需要合理转变,对于建筑工程中施工安全方面的认知度要提升,继而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为首将改革深化,对建筑工程中风险管理的层次建设合理加强,对安全管理的控制机制需要建立健全,将管理力度加大。

(四)更新对建筑工程中的现场安全管理模式,升级工程设备技术

对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手段需要加强,另外还需要对建筑工程当中的安全体制积极推动,对安全管理机制中的改革和创新进程也需要积极推进。那么,在一定程度上还需要对区域建筑工程中所涉及到的安全体制改革有所推动,将区域性的主体地位有效树立。

并且,有必要将传统的思维方式有所更改,要将预防措施放在首位,要对事故隐患中的消除和排查严格关注。量化、细化建筑工程的安全标准项目,将施工现场中的作业可操作性提升,合理拟定并实行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同时对其细致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会将安全生产的任务完成度有所保障。继而将建筑工程中的安全施工长效机制充分实现,也会将建筑工程中的运行效率提升,对改革目标也会有所完善。

五、总结:

根据以上的论述,对建筑工程管理理论的探索,就是积累经验教训的过程。从建筑工程所实行的施工管理进行探究,对项目建设稳定性和科学性的提升,能够将工作人员以及决策者道德责任感的方式强化,需要在管理的实践当中将经验教训有所总结,让实际和理论相互融合,对管理中所实行的全程控制改进和弥补,继而将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益合理增强,要力求将建筑工程的建设机制有效创建。

参考文献:

[1]董金铭.浅谈工程管理理论与现场施工管理的关系[J].科技与企业,2012(04).

[2]郝书杰,马喜今.工程管理理论与现场施工管理的关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2).

第4篇

关键词:和谐管理理论 工程项目 管理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工程项目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高度的不确定性给工程项目管理带来巨大的挑战,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存在工程投资不当、质量不高、工期拖延等问题,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针对这种情况,一般有两种管理方案:一是降低工程项目的不确定性,尽可能提高项目环境的稳定性;二是进一步优化相对稳定的事物,比如资源利用、成本控制、网络技术等,使其更加经济化和有效化,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不良现象。因此,本文提出和谐管理理论,并重点探讨了和谐管理理论下的工程项目管理新思路,旨在给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和谐管理理论内涵

和谐管理理论主要是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对管理问题进行研究,有其独特的一套方法体系,对和谐管理理论的研究以席西民教授为代表,他认为系统和谐性就是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充分发挥系统成员及子系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协调性。

和谐管理理论的研究是从系统不和谐的负效应入手的,当系统与环境、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间相互作用发生扭曲时,就会产生相应的不和谐效果,形成系统负效应,然后通过系统自身调整,形成一种动态、稳定的协调机制,使各要素间的不和谐逐渐向和谐方向转变。

总之,和谐管理理论是以和谐为主线,采取优化和不确定性手段对变动的环境进行控制,提供问题解决措施的实践活动,它的基本思想是以问题为导向,“优化设计”与“人的能动作用”有机结合。其中,“问题导向”是组织在特定的发展环境下所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优化设计”是根据系统内在规律和实际发展情况选择最佳设计方案,尽可能使系统要素匹配、协调和作用最大化;“人的能动作用”是充分利用人类的智慧和经验对不确定因素做出正确的判断,使人、组织、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达到最优。

二、和谐管理理论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一)工程项目管理对和谐管理理论的要求

目前工程项目管理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工期、质量与投资三者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由于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是以分工合作的形式,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部门之间存在横纵向两种关系,一般都站在自身的角度看问题,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工程管理,使工程或多或少都会存在问题。

而和谐管理理论视角下的工程项目管理,不仅需要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而且更要加强各部门间的团结合作,从工程项目整体利益和管理目标出发,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互帮互助,实现共赢。由于工程项目比较复杂且参与单位多,需要构建一个合作信任的平台,这与和谐管理理论不谋而合。所以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要构建柔性化的动态和谐理论管理机制,使各单位树立整体意识,以工程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各单位间的合作,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促进组织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工程项目和谐管理的目标

和谐管理理论视角下的工程项目管理,即把工程项目作为社会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把工程项目建设前后的所有参与单位有机统一起来,实现共赢。和谐管理的目标有多层面:一是微观和谐,各单位各司其职,做好分内工作;二是中观和谐,从整个工程项目利益和管理目标出发,协调各单位工作,努力满足各单位利益;三是宏观和谐,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和环境,实现社会、工程、环境的和谐共处。

三、和谐管理理论视角下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一)工程项目管理的和谐模式

1.确定工程项目管理的和谐主题

工程项目建设一般具有工期长、任务重、工序多等特点,它主要包括工程决策阶段、前期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运营阶段几个方面(即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个生命周期),如果把工程项目管理看做一种互动的、改进的实践活动,那么它的和谐主题为:工程项目管理子系统中的人要素和物要素在特定的内外部环境中互动所产生的核心问题(即工程项目在特定的发展时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外部环境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从而提出工程项目管理重点和难点)。此外,和谐主题是会转移的,主要是由于工程项目管理问题较多,当一个问题解决后会出现新的问题,所以要构建动态的和谐管理模式。

2.深入分析理解工程项目和谐管理

工程项目和谐管理既要做到“和”,又要做到“谐”,切实实现和谐管理,促进社会、工程、环境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做好“和”的工作。“和”主要是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调动人们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主要有三点:一是对人进行合理的定位,让其了解自身的工作职责并认真执行,比如设计单位的职责就是提供最佳的设计方案,监理单位的职责主要是对工程项目进行监理等;二是制定相应的项目管理规范,比如工程项目责任制,提高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对其工作负责;三是构建行之有效的合作或竞争机制,比如考核及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其进行创新和学习,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做好“谐”的工作。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资金、工期、质量等进行合理的配置和控制,尽可能的实现物之间的匹配,优化工程项目管理。

3.工程项目管理的和谐模式

综上所述,工程项目管理的和谐模式就是在“问题导向”的基础上实现“和”(主要是发挥“人的能动作用”)与“谐”(主要是项目管理的物“优化设计”)的统一。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新思路

目前工程项目管理中不和谐现象频发,利益分配不合理是其原因之一,但利益分配不合理主要是管理安排不科学造成的,所以要追溯根源,做好项目管理安排工作,形成高度协调的合作团队。在已有的三项制度,即项目法人责任制、监理制和招标制,以及工程总承包模式基础上,以和谐管理理论为指导,以工程项目利益和管理目标为出发点,加强各单位之间的互动和协作,实现共赢,促进工程项目和谐管理。

总之,工程项目管理的新思路就是充分利用和谐管理理论,在“问题导向”的基础上对项目内外环境进行了解和分析,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项目的物与物之间的最佳匹配,引用Partnering模式(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织之间为获得共同利益,最大程度利用各组织的资源而做出的一种长期承诺),实现工程项目的和谐管理,削弱和降低工程项目中的不确定因素,提高项目管理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刘炳南,赵猛,王一飞.项目管理前沿问题研究——和谐管理[J]. 商场现代化. 2009(06)

[2] 席酉民,尚玉钒,井辉,韩巍.和谐管理理论及其应用思考[J]. 管理学报. 2009(01)

[3] 徐浩,杨朝晖.浅析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和谐管理[J]. 管理观察. 2009(17)

[4] 曹九岗,李瑞江,张启海.应用和谐管理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水平[J]. 中国水利. 2007(16)

第5篇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建筑业管理技术与水平有了巨大发展,但与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不足。比如: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建筑工程相关单位仍缺乏相应完善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体制。一些建筑单位还没有建立相对独立的建筑工程管理机构,即使有的单位建立了管理机构,但其人员在人事关系等方面与其它机构还是存在复杂的关联,影响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工作的独立性。又如:在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对于工程管理人员的权利与义务没有明确,其工作职责不清,分工不明,造成工程管理混乱,甚至导致工程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建筑工程的正常进行。

2建筑工程管理进行思维创新的必要性

2.1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发展需要建筑业进行管理思维创新。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体系的发展需要管理思维进行相应的创新和变化,任何理论体系的完善,前提都要进行主观意识的创新。因为只有思维模式创新才能促进建筑工程实践的发展,才能将实践经验结合理论知识形成创新性的理论体系。因此,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体系要逐步与世界先进理论体系相接轨,为推动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地进行思维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2.2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筑业进行管理思维创新。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是促进我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首先要做好各项工程管理工作,以科学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提高工程管理水平,而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就需要工程管理思维模式进行不断地创新,以思维模式的创新来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3行业的竞争逼迫建筑业进行管理思维创新。如今建筑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建筑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工程项目,就必须要不断地更新企业的工程管理理念,改进工程管理模式,提升建筑工程质量,通过理念创新获得市场的认可。尤其是环境保护愈加受到社会和人们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绿色环保建筑也在不断的建设,因此,建筑工程管理也需要进行环保思维方面的创新。

3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创新方式

3.1组织结构上的创新。管理创新就是建筑企业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等)或要素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由于依靠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组织结构体系已不能有效地实现工程管理的预期目标,因此,针对目前建筑业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地改革和创新,已迫在眉睫。首先,建筑企业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针对建筑工程管理现状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确保管理机构的独立性,并且要不断地完善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重点是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文化程度,通过完善管理硬件设施来提高管理水平;其次,建立终身责任制,必须明确全体工程管理人员的责任与义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要对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责任制,以此强化他们的责任;再次,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对于较好完成工程管理工作的人员要给予其一定的奖励,反之,予以处罚,以此来激励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对于管理决策中的重大事项要采用民主的方式进行表决,通过后加以实施。

3.2管理理念的创新。建筑业要稳定、可持续地发展,建筑企业的决策者们首先要高度重视工程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深刻认识创新思维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改变落后的管理思维方式,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在管理制度、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知识、管理方法、管理工具、管理流程、管理标准上敢于创新,敢于探索,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资金上提供支持,采取措施,加以推动;在建立新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时,要根据每项工程的具体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措施,予以落实。建筑企业未来的发展是与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紧密联系的,企业要着眼于未来,把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立足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上。制定建筑工程管理方案时要结合企业的现状和长远发展规划,充分反映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只有改变了管理理念和思维模式,才能进一步改进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才能不断提升建筑工程质量,使建筑企业的利益得到保证,使建筑工程发挥最大的社会价值。

3.3管理技术的创新。技术创新是指生产技术的创新,包括开发新技术,以及将已有的技术进行应用创新,它包括:对现有的产品、生产过程和服务方式进行的技术改进或创造活动。技术创新分为独立创新、合作创新、引进再创新三种模式。技术创新既可以由企业单独完成,也可以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完成。重大的技术创新会导致社会经济系统的根本性转变。施工管理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包括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单靠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来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工程管理的实际需要。应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建筑工程的各项管理工作,能够对大量的工程设计图纸、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资料及参建各方的信息资料等进行及时、有效地分类和归档,建立相关的技术文档,同时,参建各方通过网络技术对这些信息资源可进行共享。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广泛应用,能大大提高工程管理工作效率,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3.4人才培养的创新。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水平决定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人才是最大的竞争力,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建筑企业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建筑企业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体系,用新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模式来武装工程管理人员,这样才能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工程管理团队,从而带领企业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4结语

第6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创新管理;现场

工程管理对于企业管理而言,属于战略发展问题;对于项目管理而言,属于战术问题。工程管理的内容很广泛,贯穿于项目建设的每一个方面,同时也是检验和反映企业工作的重要窗口。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工程管理越来越显现出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工程施工的目标控制是安全、质量、工期、成本四大指标,其落脚点就是施工现场。这就需要把现场工程管理放到重要的位置。创新现场工程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创新性活动,也是形成和运用新构想、新观念的活动。

1 工程管理理论的改变

1.1 观念的改变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筑工程企业主要完成上级交付的计划任务,并以追求产值为目标。但是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建筑工程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适应时展的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应将市场观念取替计划观念、利润观念取替产值观念、管理观念取替行政指令,以此促进工程管理者的科学决策,同时改变经验主义,实现科学技术管理,强调创新,促进建筑工程的发展。

1.2 施工材料管理理论

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加强对原材料进场检验与取样检测,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由于材料控制是工程的经常性工作,具有涉及项目多、工程量大的特点,应由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联合管理。监理单位主要负责抽查进场材料的质量,如石骨料、砂等是否具备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水泥、机械、钢材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对于不符合施工标准的材料坚决不能使用。钢筋、混凝土等作为建筑施工的重要材料,对其监理取样工作必须有见证人在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取样试验,并经各方签字认可。另外,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率较高,对质量控制也起到关键作用。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和温度控制也十分重要,在运转过程中,结构的应力状态受到温度的影响较大,如施工中常见的温度裂缝问题。经大量实践证明,混凝土中常见的裂缝,多是不同程度上的表面裂缝,如由于温度梯度而造成的寒冷地区温度骤降也会带来裂缝现象,因此混凝土的保温也对表面的早期裂缝起到决定性作用。

1.3 施工技术管理理论

施工技术管理是建筑工程企业的重要制度。一般情况下,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应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并实现相互监督与协调,以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能力。任何企业中的建筑工程都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作为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者,应参与图纸会审、编写施工方案等各环节,并根据建筑工程的技术措施,合理安排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并尽力做到节约成本,加强监督管理手段。根据具体情况,应实现对特殊结构及特殊部位的技术交底,组织日常检查顺利开展,包括样板活动等。另外,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体系中还应涉及新技术、新工艺的质量鉴别,实现分部工程与一般工程的质量评定、竣工验收等,加强对工程质量与安全的事故调查、分析及处理。如果是大事件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负技术管理责任。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组织,再加上小组活动,实现技术创新与技术开发的监督,并对监督资料进行整理和归档,加强技术业务的学习与安全教育。

2 工程管理实现创新管理的具体体现

2.1 现场工程管理中要保证各参建单位的有效联系

众所周知,工程项目一般是多单位协同合作,共同参与建设,这就会造成各参建单位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只有把各参建单位关系处理好,避免发生冲突,才能保证整个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工期。这时就要创新现场工程管理,保证各参建单位的有效联系。

对于一个大型的施工工程,施工单位会根据实际情况对预先的设计进行一些相应的改动。在改动过程中会涉及到多个单位,现场工程管理部门就要把改动的要求反馈给设计单位,再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在一起共同论证改动要求的可行性、必要性和科学性,在达成共同意见后以设计变更单的形式通过现场管理部门告知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施工困难和很难按设计要求完成的情况时,也需要现场工程管理部门与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联系达成一致意见后,根据施工单进行改动。

现场工程管理创新管理能保证整个工期要求和施工质量。现场工程管理根据监理单位的监理报告能有效掌握当前的施工质量以及工程进度的情况,当施工工期进度、施工质量达不到要求时,现场工程管理部门可以汇同检测、监理单位进行分析,提出下一阶段的加快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的方法,由现场工程管理部门传达给施工单位。

总之,现场工程管理中要保证各参建单位的有效联系,只有协调好各参建单位的关系,合理调整施工进度计划,才能保证实际施工进度情况达到计划施工进度的要求,更好地保证整个工程的按期完成。

2.2 现场工程管理中要科学协调与地方的关系

一个工程的建设从可行性论证开始到工程的结束,这整个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和各级管理部门相联系,办理各种地方手续。这些工作也是现场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场工程管理涉及到与地方有关的问题有主次、时间先后之分,决不能盲目、无计划地处理那些和地方有关的问题。在施工初期,协调好地方的关系尤为重要,关系协调得好,能够为下一阶段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2.3 现场工程管理中要实施科学的工程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的好坏决定整个工程的命脉。而质量管理是现场工程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场工程质量管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①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以书面的形式对施工单位规定需要完成的任务,明确规定施工单位责任。

第7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实验中心;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4-0087-02

工程管理是围绕工程活动过程而开展的管理活动,其研究和解决的是工程技术活动所涉及的管理规律和问题,该专业合并了原建筑经济、国际工程招投标、房地产经营管理、物业管理、造价管理等多个专业,是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管理类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够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工程管理专业具有鲜明的务实性和应用性特征,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工程管理专业的时代特点,在教学中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为平台,加强专业实验教学与管理。

一、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动手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应具备满足实验教学需要的硬件和软件,需要根据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设计以实践学习为中心的实验课程和项目,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通过实验可以系统地掌握基础理论的应用和工程方面的优化及管理,拓展相关的新知识、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并能够以较强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一) 许多课程需要通过实验教学完成

工程管理专业具有技术、经济、法律和管理四大平台课程,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主干课程需要通过实验教学来完成。其中技术类课程,如工程测量、建筑材料等可以利用工科实验室,但经济理类课程需要自设实验室,主要有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估价、房地产经营、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如工程估价课要借助造价软件,特别是课程设计需要利用造价软件模拟。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成为实验教学重要的前提条件。

(二)工程项目精益建造的要求

精益建造的概念由Lauris Koskela于1993年首次提出:精益建造是指在建设项目交付过程中以价值流为中心,运用专业技术和方法,实现顾客价值的最大化、浪费最小化的建筑生产管理模式。精益建造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追求精益思想,保障生产资源的高效转化和价值流的顺利流动,使得高质量的产品与高水平的生产力同时产生[1]。精益建造对专业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应多对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加以训练,才能适应精益建造的模式。

(三)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可以解决工程管理专业实习困难问题

在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有认识实习及生产实习,但是由于实习时间的限制,学生很难在一两个月内通过实习,对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和过程有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而只能了解工程项目管理表面的一些现象,很难深入到管理中更为复杂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手段和技能。同时,由于学生安全问题,实习地点的联系一直是实习教学的难点,如果能够将工地现场的实习放在实验室中完成,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建立工程技术集成展示实验室对实习教学将具有不可估量的贡献。

(四)企业人才的需求

郑州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每届学生就业去向多为建筑工程局,就业岗位多为造价和施工管理。从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来看,工程类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是扎实的建筑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读图识图,用造价软件进行施工图预算,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施工平面布置,绘制施工进度图及其他工程管理实务,同时企业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通过实验情景实训可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二、工程管理专业实验的特点

工程管理专业依托于土木工程和管理学,工程管理实验既有体现工程技术的工科实验,也有体现管理理论应用的实验,建筑材料、工程测量等实验可以借助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室来完成,而管理理论应用则要在工程管理专业自身的实验室中完成。

随着工程管理学科的发展,其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需要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完成,工程管理实验室主要利用模拟教学系统来“模拟”工程管理活动实际的运作过程,通过对建设系统的模拟与仿真实验,使学生熟悉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全过程,增加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因此,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的主要内容应是对工程建设和工程管理过程的仿真与模拟[2]。

三、工程管理专业实验中心建设的思路与内容

(一)实验中心建设的基本思路

实验中心将实验教学分为三大模块:技术类实验模块、管理类实验模块、综合类实验模块。技术类实验模块主要体现工程技术等工科实验,通过技术类实验的训练,学生会加深对技术课程的理解。技术类实验模块需要结构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及测量实验室等工科类实验室,可以借助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管理类实验模块主要体现对管理理论的应用。综合类实验则是在掌握技术类和管理类实验的单项训练后,进行对工程建设的情景模拟,学生充当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的某一角色,进行综合训练,通过对单项知识的综合,达到对技术知识和管理理论的综合运用。三大模块实验可以和课程设计与实习等实践活动交叉实施。实验中心建设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工程管理专业实验中心基本框架图

(二)实验中心建设的内容

1.工程管理数字化实验室。工程管理数字化实验室在一些学校也叫做工程管理信息化实验室,是集教学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科技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模拟实验室[3]。它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在课后利用实验室平台和资源,进行自习复习、答疑、案例讨论;研究如何模拟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所需要的工程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实验室环境内模拟建设项目管理活动。二是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服务,研究如何利用实验室平台和资源,提供先进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并进一步探索如何进行专业课程的仿真教学活动。数字化实验室可以进行的实验如表1所示。

2.工程技术集成展示实验室。技术集成展示实验室主要配备建筑结构的各种主要构件实物及三维模型,如桩基等基础类构件模型、墙体等砌筑类构件模型、砼构件、钢筋下料模型等工程施工过程相关的构件模型。通过实物或模型可以集成展示某类结构,如基础工程、设备与管道工程、钢筋砼工程等。同时可以展示出结构节点与细部构造,使学生了解建筑构造,加深对工程构件及施工过程的了解,既安全又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工程全部施工过程有个总体了解,弥补在一个实习地点不能全部展示施工过程和工程构件的不足,增强学生对工程建设的认识。工程技术集成展示实验室和施工模拟软件相结合展现出所有分部分项工程,解决专业实习由于时间限制不能全面认知施工全过程的不足。

3.工程管理情景模拟实验室。工程管理情景模拟实验室主要训练学生谈判、协调的能力,工程管理情景模拟实验室的主要功能是模拟工程管理中的一些活动。管理情景模拟实验室可以进行工程项目管理模拟、招标投标模拟、协同工作模拟(PIP应用)、企业经营与管理模拟等,培养学生对建设工程生命期管理的认识与能力。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比如,招投标活动,学生可以分成三组,分别扮演招标方、投标方和评标委员会,实验室提供案例资料,结合电子招投标系统,学生在实验室中完成招标、投标和评标的过程,直至定标、签订合同[4-5]。工程管理情景模拟实验室实验的主要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工程管理情景模拟实验室实验内容

工程管理实验中心使用先进的项目管理沙盘、项目管理软件、招投标模拟系统、工程造价软件等硬件及软件实验设施,基本上覆盖了专业的主干课程,为教师的授课提供有利的途径和手段,使学生充分理解并贯通课程内容。工程材料、测量等实验可以借助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室。工程管理作为土木工程和管理学交叉的学科,可以授予工学学位。目前我国工程管理专业有些在土木工程学院,有些在管理工程学院。所以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会有所不同,但就专业本身而言,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实验课的开设可以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习兴趣,树立他们对专业的信心。

参考文献:

[1]葛欣.基于精益建造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质量管理[J].合

作经济与科技,2011,(18).

[2]黄华.工程管理专业模拟实验室建设思路和方案[J].高

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1).

[3]张爱琳.工程管理信息化模拟实验研究中心的建设构想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

[4]解本政.工程造价专业招投标模拟实验室建设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1,(5).

第8篇

关键词:课程定位 教学理念 实践教学

《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是工程管理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包含了物业管理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同时还涵盖了物业管理各个阶段、业务环节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这些物业管理业务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是物业管理专业岗位群所应必备的基本理论素质和专业业务素质,是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通过几年来对物业管理专业在教学理论方面的研究,结合教学实践体会和总结,笔者认为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的课程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确立课程定位,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作为工程管理的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课程,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建设有完善和补充的作用,对于学生认识、了解物业管理行业的概况和发展,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起到导向的作用。因此,本课程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专业课程体系定位应该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

《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在课程内容上涵盖了物业管理的全过程,其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明确为:全面介绍物业管理的本质和内容及其物业管理工作各个阶段的具体业务内容和业务处理程序。在知识、技能的传授上根据核心专业课程的定位,兼顾“有主有次、有所侧重”基本原则,把培养学生专业认识、提高“有所侧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课程目标。本课程在内容上广泛涉及了物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相关理论及其物业管理的全过程。其中理论性内容由于在前面的一些课程中已经学习和多次提及,便被确定为本课程的“次”,不是“侧重”讲授的重点;具体的实务是本课程的重点也就是“主”是本课程“侧重”讲解的内容,通过这样的课堂处理,使学生既能够对物业管理工作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和了解,也能够清楚物业管理的业务项目,所应了解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认识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明确课程难点,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

本课程具有知识点多、知识关联面广、实践性强等特点。在学生方面,由于生活实践经验缺乏,感性认识不足,知识面狭窄等原因,对课程内容的接受困难较多,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也很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成为课程学习和教学的难点。为此,应从增强教学的直观形象、现场氛围入手,针对课程的特点和难点。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为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要强调“情景逼近式”教学模式,突出现场作业环境,以促进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提高。具体讲有以下几种方法。

1. 情景法。情景法是根据课程需要的情景,应用多媒体设备等辅助手段再现课程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在专业课程的学习时,由于很多场景和事物是学生没看到过或者是平时没有留意的,所以可以借助辅助教学设备描绘容易联想到的场景,使学生能够较感性地、直观的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点。

2. 兴趣法。兴趣法就是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点结合课程相关知识并加以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自学能力,进而使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会、学好专业技能的一个重要前提,平时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鼓励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欲。但是,使用该方法时应该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兴趣点是什么,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兴趣切入点。

此外在教学中,还应广泛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案例讨论、现场示范模仿、项目训练法、录像演示、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内容、形式丰富,形象逼真,职业现场环境感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双边活动活跃,互动性强,有利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教学效果好。

同时要将技能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理念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鼓励各类有利于学生技能培养、创新思维的活动。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不同的方式参与校企合作单位的企业活动,增加实践经验的积累,提高动手能力;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科研活动,参与实验室建设,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和改革实践性教学内容和方法

这一点的实现要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两条腿走路原则。随着对物业管理行业认识的持续加深,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认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环节通过教学实践和不断深入的校企合作,应从原有的仅重理论素养的培养,逐渐转变到对学生理论素养与技能培养的并重。不仅课堂教学的内容侧重到“实务”上。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和不足。

实践教学环节,应明确实践教学设计思想: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建立课程实践教学模式,通过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构建现场教学、专项实训、认识实习三个实践教学模块,形成边理论边实践、理论与实践紧密关联的课程教学模式,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全程有效衔接,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为保证实践教学设计思想的实现,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构建现场教学、专项实训、认识实习三个实践教学模块,强化实践教学的综合性、关联性。现场教学时间较短、安排分散,适合于某一专项业务的观察了解;专项实训时间集中、内容专一,适合于对某一专项业务的扎实掌握;认识实习周期较长、综合性强,适合于对物业管理全过程的整体把握,尤其对各项业务相互之间的关联性的深入认识极有帮助。三个模块有机配合,能够实现边理论边实践、理论与实践紧密关联的课程教学模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技能培养十分有益。其次,制订完善的实践教学大纲,明确考核标准。根据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块,编制了实践教学大纲,明确了各模块的实践内容和考核标准,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第三,坚持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保证实践教学的真正落实。第四,重视校内实习基地建设。

四、改革考核体系,促进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人才的考核需要科学的考评体系。这一考评体系应该与行业用人考核标准相一致。考评体系上重视与行业用人标准的一致,改变传统的试卷考试模式,可以通过现场模拟,案例分析等具体内容作为考核标准,改变传统考试缺乏灵活性的弊端。总之要逐步摸索、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使之能够真实地检测学生的能力水平,而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

上面观点只是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和心得,毕竟物业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教学理念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乐于接受,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武敬、王俊松,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现代科技2009.08.

[2]宋红霞,提高高职院校《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教学质量的建议.中国商界2009.03.

第9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信息;应用;集成

石化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新的发展战略指出,结构调整是当前中国石化行业的重要任务,现有石化企业结构调整必须加快技术改造步伐,石化工程项目的建设特点是投资大、工期紧、参建单位多、协调界面复杂,为了实现工程项目建设的四大控制,必须做好项目的信息管理,借助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理念的发展及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实践,为不断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提供重要支撑。

1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

1.1工程项目管理

项目是为完成某一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所做的一次性努力。项目管理是将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应用到项目活动中的综合过程,目的是为了满足或超越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望[1]。利益相关者对项目的需求和期望不可避免地包含有竞争性需求之间的平衡,包括有项目的范围、时间、成本和质量。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业主方的项目管理的工作内容包括有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组织协调,项目管理的核心就是项目的计划和项目的控制。就是在以往的经验数据为基础,前瞻分析与计划,执行中动态的分析比对,对成本、进度、质量进行重点管理与控制,在其间做出平衡与抉择,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对工程信息的及时处理。

1.2信息化

信息化的本质就是要为企业建立一套适应外界变化的快速反应机制,它的直接的效果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水平,间接效果则是潜在的经济和社会的效益[2]。

1.3工程项目管理应用信息化的意义

工程信息管理应用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对工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通过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技术等对工程信息收集、整理,以项目管理理念为支撑进行深度处理,在建设一个新的工程项目时提供以往类似项目的信息资源辅助决策,同时在建项目过程中对信息实时开发与应用,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信息化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应用的意义在于:(1)对工程项目信息进行数字化及网络存储,有利参与建设各方(包括运行方)对项目信息的查询,加强参见各方的沟通与协调,有利实现项目管理目标;(2)对工程信息的程序化处理提高了项目信息的准确性,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利于建设项目文档管理,能提高执行过程中和最终交付文档的质量;(3)随着信息的电子化及传输的网络化,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的加强,也有利于运行方的管理,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的真正全寿命的经济价值。

2我国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的主要过程

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应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计算机、网络、通讯设备的硬件,其次是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项目管理软件。从中国当前情况来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硬件条件(如计算机硬件、网络设备、通信工具等)与西方国外发达国家差距不大,但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软件条件却有很大的差距[3]。我国在工程领域较普遍应用的项目管理系统软件大致经过了2个阶段。

2.1PC单机应用为主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项目系统软件以现代项目管理理论(资源平衡技术、进度控制技术等)为依据,实现项目管理的进度、费用控制,对进度图形化,工程计量,赢得值计算,在PC个人电脑上运行,尚不具网络功能,因此只能由项目参与方各自独立使用,使用领域多为能源、水利、电力等领域。代表软件是Primavera的P3。

2.2信息门户网络平台载体的项目管理系统

进入21世纪,项目管理理论的发展成熟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以项目管理控制理论、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理论、协同控制管理理论为支撑,通过Internet通信、服务器、数据库等技术,实行项目的全面管理,满足项目参与各方信息交流、协同工作,并对项目的多阶段进行集成管理,形成一个统一的项目信息门户平台。比较典型的如美国Autodesk的Buzzsaw,国内的有上海普华的PowerPIP等一些成熟的商业软件系统。未来网格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全面集成项目各参与方信息,构建工程项目管理平台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3石化企业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石化行业从上世纪七十年展都离不开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在工程项目管理上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在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应用也在不断的实践与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先后引进了美国Primavera的P3软件,实施ERP布置了SAP公司ERP的PS项目管理模块,自主开发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形成以项目为中心的网络环境,尝试将项目多个参与方、管理职能部门、项目多个阶段、项目多个管理要素集成,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等工程建设信息化软件的使用。在实现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方面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对照当今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先进水平,石化企业的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方面存在以下问题:部分软件在技术上已落后,应用功能上比较单一,与目前的项目管理需要存在差距。有些专业软件由于布置时间早,版本普遍较低,没有网络功能,数据的采集对比非常的不方便,软件中的数据也没有通过网络与其它的平台或工具连接,进行信息的共享,提供进一步的分析如风险控制等使用。由于前后发展的客观局限,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集成度不高。由于系统布置应用的时间跨度大和目标需求的各不相同,大多数应用系统之间没有统一的技术和数据标准,数据不能自动传递,从当今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集成化和虚拟化的特点往回看,在一定范围内需要集成的系统,往往缺乏有效的关联和共用,相互独立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要求业务管理人员重复维护信息,浪费了人力,降低了效率,难以满足现在大型化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对工程管理信息化认识不足,在应用水平上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项目管理人员存在一定的流动性,有些管理人员缺乏现代项目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项目管理信息化意识薄弱,又因为人的思维和行为容易受惯性的影响,这往往成为项目管理软件应用的一大障碍。

4石化企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设想

4.1项目集成管理平台的应用

对于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趋势,石化工程管理面临多项目、多管理层次及沟通的巨大压力,而现有的项目管理各专业软件已难以满足项目管理业务需求,也难以满足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要求。通过比照主流的项目管理信息化应用的发展,经过对石化工程管理信息化存在问题的分析,我认为按照当今项目管理理念,将各项业务集成的“项目集成管理平台”是石化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方向,项目集成管理平台要解决的是一次性、动态性、跨组织协作性、资源分散性、系统整体性为特征的项目管理业务需求。项目集成管理平台的整体框架主要包括三个层次:(1)信息化的基础编码体系,包括EPS、OBS、WBS等,体现整个架构在统一的管理结构体系下调控;(2)主要的业务模块,它协助进行工程建设的“三控、三管”和沟通协调;(3)协同信息门户,包括公共信息传播和共享,个人信息中心及汇总报表信息。项目集成管理平台作为业主、设计、监理、承包商构协同管理工程项目的工具,为所有参建单位提供用户获取工作所需信息,并处理业务的信息门户和工作平台,并且通过各种汇总分析报表,提供决策依据[5]。该系统是支持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项目集成管理平台,最终满足石化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需要。

4.2加强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应用的建议

建议:(1)要提高全员对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认识,它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是企业全员的行为,信息化建设促成管理的变革,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要求项目参与各方的共同努力;(2)要抓好项目管理人材的专业学习培训,要加强对项目管理理念方法的系统学习与深刻理解,加强信息化知识的学习,提高对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分析决策能力;(3)要做好对先进的项目管理信息软件发展的追踪调查研究,分析不同的专业软件的特点及理念,切实结合石化工程管理的实际情况,做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优化集成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何清华.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石振,冯东梅,何美.管理信息系统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及几点建议[J].价值工程,2008(3):94.

[3]陶庆,王红春.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3):78.

[4]何丰.从Primavera(P3e/c)学习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第10篇

关键词 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管理人员

一、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概述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正由传统的生产导向、产品导向以及销售导向转变为更高层次的市场导向、成本导向以及价值导向。也就是由原本内在的质量管理需转变为外部因素、系统化的管理体系。根据管理学原理,建筑工程中的质量管理应随着方针、政策及目标的不断变化而相应的进行调整,这也是未来理论体系发展的必经之路。做好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正确管理,需要建筑工程单位和管理单位一致的努力,要求我们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必须做好建筑工程管理活动的每个具体环节。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市场竞争的激烈,对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管理也必然更加专业化,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的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建筑企业要不断加强其内部的管理体系的管理,以使企业能创造更大的价值、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建筑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二、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要点

(一)、相互的融合性较强

能够和其它生产或者经济领域相互交流和沟通。不同的生产或经济领域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对我国当今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实施现代化的管理,可以方便大范围地与其它生产或者经济领域进行合作,从而有利于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

(二)、能够有效解决建筑工程存在的问题

能够解决当今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诸多管理问题。由于当今建筑企业私营化起来越普遍以及企业自身的改制导致的管理机制被严重削弱,使得质量问题、违法违纪案件、管理混乱,工程事故以及鉴定不利等管理问题普遍出现,因此必须对现代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加强管理,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三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管理的措施

(一)、转变管理体系的观念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筑工程企业主要完成上级交付的计划任务,并以追求产值为目标。但是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建筑工程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适应时展的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应将市场观念取替计划观念、利润观念取替产值观念、管理观念取替行政指令,以此促进工程管理者的科学决策,同时改变经验主义,实现科学技术管理,强调创新,促进建筑工程的发展。

(二)、施工材料管理策略

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加强对原材料进场检验与取样检测,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由于材料控制是工程的经常性工作,具有涉及项目多、工程量大的特点,应由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联合管理。监理单位主要负责抽查进场材料的质量,如石骨料、砂等是否具备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水泥、机械、钢材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对于不符合施工标准的材料坚决不能使用。钢筋、混凝土等作为建筑施工的重要材料,对其监理取样工作必须有见证人在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取样试验,并经各方签字认可。另外,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率较高,对质量控制也起到关键作用。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和温度控制也十分重要,在运转过程中,结构的应力状态受到温度的影响较大,如施工中常见的温度裂缝问题。经大量实践证明,混凝土中常见的裂缝,多是不同程度上的表面裂缝,如由于温度梯度而造成的寒冷地区温度骤降也会带来裂缝现象,因此混凝土的保温也对表面的早期裂缝起到决定性作用。

(三)、施工技术管理策略

施工技术管理是建筑工程企业的重要制度。一般情况下,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应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并实现相互监督与协调,以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能力。任何企业中的建筑工程都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作为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者,应参与图纸会审、编写施工方案等各环节,并根据建筑工程的技术措施,合理安排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并尽力做到节约成本,加强监督管理手段。根据具体情况,应实现对特殊结构及特殊部位的技术交底,组织日常检查顺利开展,包括样板活动等。另外,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体系中还应涉及新技术、新工艺的质量鉴别,实现分部工程与一般工程的质量评定、竣工验收等,加强对工程质量与安全的事故调查、分析及处理。如果是大事件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负技术管理责任。通过全面质量管理组织,再加上小组活动,实现技术创新与技术开发的监督,并对监督资料进行整理和归档,加强技术业务的学习与安全教育。

(四)、加强技术交底的制度建设

技术交底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健全,可让所有施工人员在正式施工前了解施工设计、建筑特点要求等,并在心中对工程项目有详尽了解,便于科学施工。建筑工程的技术交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工程合同交底。其中应涉及到施工范围及相关技术要求,便于今后图纸审查与索赔。

2.设计图纸交底。让施工人员对图纸有所了解,包括建筑的功能、特点、主要部位和特殊部位等。

3.施工组织交底。让所有施工人员对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有所了解,并掌握施工方法、施工部署情况、施工计划以及完成任务的手段、方法与组织形式。

4.设计变更交底。主要对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的交底,必须迅速、及时,避免不必要的返工与浪费。

5.新技术项目交底。主要将新技术中涉及到的工艺、材料、结构等,向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尽量全面详细,必要情况下需要管理与技术人员的现场施工监督。一般技术交底多采取分阶段进行,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而随机应变。

(五)、施工质量管理策略

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必须提出质量战略,在企业中塑造质量体系。因为单凭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是没有办法从根本解决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只有通过战略策划,并加入更多的质量文化内容,才能真正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的变革。实际上,建筑工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并不是管理思想与理论的缺陷,而是市场竞争压力增大的必然结果。因此,这也对建筑工程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工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则需要在技术与方法上进一步改进,质量管理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一个子系统,应考虑与其他系统的结合、一致,实现整个系统的全局最优化。质量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其方法与手段的实施需要随着工程管理目标而改变。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正面临经营革命,由传统的生产导向、产品导向以及销售导向转变为更深层次的市场导向、成本导向以及人文导向。也就是原本内向的质量管理需转变为外向型、系统化的管理体系,根据管理学原理,建筑工程中的质量管理应随着方针、政策及目标的不断变化而调整,这也是未来理论体系的必经之路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与质量体系必将在未来得以发展。

四、结束语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筑工程企业主要为完成上级交付的计划任务,并以追求产值为目标。但是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建筑工程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以适应时展的需要。随着当今社会步入信息化与科技化时代,人们创造财富与福利的方法、途径等有了新变化,不再是重复传统的生产活动,而是更加注重项目开发与项目实施。在实际工作中,应将市场观念取替计划观念、利润观念取替产值观念、管理观念取替行政指令,以此促进工程管理者的科学决策,同时改变经验主义,实现科学技术管理,强调创新,促进建筑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忠.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和改进[J].消费导刊,2008,(15).

[2]李宏.工程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略谈[J].才智,2008,(02).

第11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问题;创新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s managemen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table, health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ut for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ode of most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here is a big problem.

Key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problem;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TU71

建筑工程管理理论是近年来发展的管理学科,随着当今社会步入信息化与科技化时代,人们创造财富与福利的方法、途径等有了新变化,不再是重复传统的生产活动,而是更加注重项目开发与项目实施。良好的建筑工程管理,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越来越成为社会主要管理领域,并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及具体项目的应用而不断调整与改进。

一、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21世纪之后,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在全国内都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提高工程管理水平,提高投资收益,近而促进国民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我国的工程建设由于发展速度过快,其中必然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存在,诸如产业结构趋同,项目在建成后无法形成能力,以及资源配置不当,工程项目管理混乱,拖工期、超预算等问题的存在。和工程项目建设最初的目标相背离,对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诸如,对水体的污染,X年对700条河流进行检测,A河流的受污染流段在所有测试的河流的21.8%;近年来,大气污染日趋严重,酸雨的覆盖区域呈逐年扩大的状态;城市的固体垃圾的累积量也在逐年的增加。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中,三步走的战略尤为著名,我国已经成功的实现了前两个战略,第三步要求在21世纪中叶步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这就标志着我国今后的社会经济建设还是要持续扩大的,如果在既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后减少负面影响,对我国今后在经济健康发展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经济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一国综合国力能否增强。假设,如果我国在投资中能够减少浪费或失误,在投中每节约1%,便可以为国家创造大约400亿元的财富。

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

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够健全,这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创新建筑工程管理的难点和重点。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建筑工程为了节约成本支出和所谓的效率,随意撤销管理部门和机构,努力缩减工作人员的数量,这样一来就容易导致管理部门和机构的管理失灵,以及工作人员的分配不足,甚至出现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的不正常现象。建筑工程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容易导致的后果是:第一、由于管理部门和机构的管理失灵,容易出现建筑工人违规操作现象。第二、由于管理人员的超负荷工作,容易导致管理工作的失灵。第三、建筑工程管理体制的不健全是建筑工程管理理论不完善和理论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筑工程管理理论的缺失不利于总结实践经验教训,不利于完善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不利于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率。因此,完善和改进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对建筑企业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应。

2、建筑工程管理制度落实不够

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是建筑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的方式之一,也是建筑企业长期发展的有力保障。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是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对实践经验总结的结果,也是建筑企业文化的制度表现形式,是建筑企业品牌表现的重要形式。但是施工企业由于各种客观原因,特别是由于自身经济利益的原因和建筑工人对维权意识的冷漠,往往只是把建筑工程管理制度作为一个摆设,敷衍了事,并没有把真正体现建筑企业文化和维护自身切身利益的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导致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制度流于形式,体现不出建筑工程管理制度本身应有的功能和意义。

3、管理形式不够科学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行业大多形成了以承包企业为核心,把施工企业作为主干,以劳务作业的形式而运行,这样的组织模式是不科学的。另外,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除了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环节外,大多数的施工项目都是由施工人员通过采用自供的材料和自有的机械来完成的。由于我国施工人员绝大多数都是农民工,综合素质比较低,缺乏专业的教育和系统的培训,在实践作业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违章、违规的行为和操作,所以,没在建筑施工中,需要大量的物力、人力去管理这批施工人员,但是管理的效果也不是很明显,这就造成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闲置了很多不必要的资源,管理水平也必然不能得到提高。

三、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措施

1、组织机构上的创新

虽然建筑企业在我国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建筑工程的管理跟着企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组织管理机构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我们必须对管理机构进行创新。在以前的工程管理中,随着合同的签订也就产生了项目经理,他们在名义上代表的是施工企业,能够自主支配企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他们各自负责的比如合同问题、安全、成本、施工质量和进度项目进行管理,这样就可能使他们只顾自己负责的方面,不能顾全整个施工大局。另外,他们也不能承担法人能够承担的责任,这样就可能使得当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各部门权责不明确,这样的机构管理模式,必然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针对上面的问题,建筑管理人员必须对管理的组织机构进行改革创新,成立一个专门的对各个项目部进行管理的管理部门,对整个建筑的施工国政进行统筹的计划管理,做好对整个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

2、管理理念上的创新

为了能够使建筑企业较好地长远发展,首先建筑工程的管理者必须重视其管理的创新工作,改变原来的思维方式,尽力培养和引进一些高学历的管理人才,在管理的创新问题上加大经济投入,明确建筑工程管理创新对整个工程项目的重要性,建立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方案,并适当采取措施,确保创新的每一项具体工作都能达到落实。另外,在建立的创新方案中要根据施工的具体隋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尽量将方案不断完善,不要生搬硬套,使创新方案能够体现管理的内在要求和顺应时代的发展。

3、管理技术上的创新

工程从竞标成功到最后的交工验收,除了需要先进的施工技术外,也离不开先进的管理技术。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工程比较分散,涉及的人员也多,在工序上也比较复杂,是一个劳动力非常密集并且分工也较细的行业,要想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我们必须把一些新的、先进的管理技术运用到管理工作中,对工程项目的施工建立管理系统。实践也证明,在建筑项目中使用计算机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这样一方面可以建筑行业里面的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当施工中

出现问题时,我们可以迅速在系统中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法,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我国的建筑行业的管理水平,促使其更好地发展。

4、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

在所有的建筑工程企业中,在它们从小规模到大规模发展的过程中,都是在创新过程中,求生存,促发展的。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要结合建筑管理层的特点以及生产规律,建立符合自身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性质的模式。创新是一个企业的核心,所以我们需要积极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及市场资源,注重建筑企业内外相互配合,抓住创新时机,在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家在创新体系下所提供的资源,完善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

第12篇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理论与方法

一、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的

(一)研究背景

在我国工程建设总产值快速增长的背后,因为工程项目在决策中存在许多设计上的不合理,工程管理自然而然就跟不上发展的脚步,从而导致了诸多工程在投资规模上失去了相应的控制以及建筑工程质量上存在不合格的情况发生,在投资上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费。我国现有的工程管理模式迫切地需要改革,尤其是造价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现状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目前导致工程造价管理问题层出不穷的是在工程管理中的理论和方法存在的缺陷。现今迫切的需要建立起我国科学规范的工程管理运行机制。

(二)研究意义和目的

改进现有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和方法,采用全新的技术手段,合理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通过将设计更合理化和更规范化,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使得在工程生命周期中的成本减少到最小,也能有效地提高工程建设项目中的投资效益。并且在对于能够达到环保且能够提高工程项目建设在社会中的所起到的效益,以及在节省投资成本等实践活动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投资角度来看,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理论指导设计者全面、自觉地从全生命周期出发,将项目初始化的建设造价与运营情况综合起来考虑,从若干可行方案中,选择成本最小的投资方案,来实现更科学的投资。

从设计角度来看,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方式能够起到让计者更加自觉更全面地考虑建筑工程中的维护成本和建设中的造价等问题,从而实现更科学的设计和对材料更合理的选择,实现能够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项目的成本。

从事实角度来看,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思想与方法能在综合考虑成本的前提下,使得施工组织工程合同、设计方案评级和工程施工方案能够更加合理科学。

二、国内研究现状

虽然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在我国的研究有了一定进展,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同时也有诸多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的问题如下:

(1)我国现今的研究中没有构建出适合我国自身的比较完整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对与之相应的项目也没有进行有效地划分开。

(2)现在对于未来的施工成本也没有在投资估算的阶段中考虑过,有的话也只是相对比较粗略的考虑,对于未来在项目建设的成本考虑问题上也没有一个较为明了的定义,也没针对未来的项目运营的计算方法和项目的维护成本分析过程制定出可行的方案。当前建设的成本和未来在运营与维护的成本构成了全部生命周期的成本。国内专家将人工智能和模糊数学以及灰色调系统等一些较为科学的理论用于投资决策中,也得到让人满意的成果。从而我们应当结合有效可行的理论和决策在当今所面临的问题上进行运用和扩展,将扩展延伸到生命周期投资的决策和估算建设周期的成本里。在投资估算阶段可以运行生命周期的成本分析的方法,并且也在实施阶段、设计阶段以及完工验收的阶段和维护阶段中有着良好的使用性,从而作为各个方案在评价工作中强有力依据。

(3)要做到对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都进行成本预算,建设工程在不同的阶段里的计算的内容不相同性是因为生命周期原本就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找到一个合适统一的计算方法,对于在我国实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工程造价计算包括的内容:意识适合各行各业任何生命周期阶段的统一计算方式;二是使用已建工程中的造价信息对拟建工程进行全生命周期工程中的造价确定。

三、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框架

(一)工程造价管理的发展是伴随着社会分工、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逐渐形成的。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产生于20世纪初,随着国外资本主义进入我国的。随着工业发展,一些新兴的建筑项目对工程造价也要求开始进行管理。基于此条件下,我国工程造价管理行业便产生了。但是,局限于当时的各方面条件,完善工作也停滞了,导致了工程造价管理只在极个别极少数的工程中得以使用。

(二)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建于建国的初,国家面临大规模重建工作。特别是将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后,为了能够对工程造价的确定合理化,使用少量的资金完成最大化建设,便使用了前苏联的定额管理的制度。而后出台的政策也明确规定在不同的设计阶段中都必须要经过概算,从而明确了概算的重要作用。

四、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

(一)概念和定义

(1)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中项目投资决策的有效分析工具,是能正确对决策备选方案选择的指导方法。

这一说法,阐述了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思想核心和基本理论,项目在投资决策和对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备用方案的评价的工作中,作为一种效的辅助工具。无论任何工程项目在决策中,人们总会考虑到工程项目中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新理念能够指导人们去全面地、自觉地以工厂项目全生命周期为出发点,综合考虑项目造价与运营和维护的成本,实现更能显示科学的投资决策。

(2)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作为一种手段和思想能对建筑设计进行指导,能够计算项目在服务器间接的、直接的所有使用成本,从而能够确定出设计方案的有效方法。

传统设计方式中,设计者对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考虑存在不全面和不自觉的情况。而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指导性能够让设计者自觉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出发,在能够保障质量的条件下,综合项目建筑的造价和运行以及维护的成本,来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对材料使用情况能更好地选择,从而有效降低成本。

(3)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能够将建设期、使用期、翻新期等阶段总的造价控制在最小限度

这一说法从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和实现造价最小化的目的出发,突出了全生命周期工程造管理的思想与方法不仅只是局限在工程的项目建中的设计决策中,使用阶段还包括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评价和工程合同在总体策划等阶段,在使用中要重点对项目运营阶段和维护阶段的成本进行管理。因此作出结论: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造价的需要使用的阶段不仅只是工程项目在造价决策阶段,还应该在设计评价和合同的总体策划中进行使用

将定义各不相同的的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进行整理和归纳之后,能够发现: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方法的根本处发现就是要求人们从全生命周期作为出发点,来考虑成本和造价的问题。其中:将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成本进行最小化最为最关键的问题。由此而言,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已经作为了工程项目在造价的管理工作中更先进的方式以及更具有指导性的思想,也得到了世界银行和大部分国际性金融机构赞赏和普及。

我国项目在全生命周期中应注意的重点和难点

(1)在对资料进行审查时要对项目风险进行评估,不仅如此还要考虑到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确立起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2)在招标阶段和投标阶段要注意对标书进行检查,对现场进行仔细地考察,对安保费用也要做出相应的评估,同时要详细地制定出合同安保条款,从而能够将承包商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3)在设计阶段要先将职责组织责策划好,完善安保设施的设计和保安合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4)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要进行安保培训,对出入的管理和旅程管理工作也要加强力度,同时要做好适时的应急演练;(5)在试运阶段要对特殊区域的巡逻工作加强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再总结出运行过程中的管理经验。

目前我国项目建设对资料审查和招标阶段以及施工阶段的管理都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各种外界因素使得每个环节都存在利益的客观性,往往给项目工程管理造成诸多不利,也影响到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顺利进行,我国现今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案将上述三个阶段的工作顺利地开展好成了最关键的问题,也是我国建设项目在全生命周期中所必然面临的问题。

五、结语:

文中具体从四个方面将我国特色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构建起来,使得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各个阶段在理论中都得到了合理的划分,并建立起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分析和计算的模型,将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中各个阶段的信息也是借助现代网路与分布式数据库经有效信息集成到一起,从而能够将数据的完整性和共享性得到合理有效地提高,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在信息的支持力度上也能够得到很大的加强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伟和. 基于期权理论的油气田工程投资决策分析[D].天津大学,2007.

[2]路石俊. 内蒙古500KV变电站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

[3]刘航. 全生命周期理论在写字楼项目中的应用[D].东北财经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