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情感管理论文

情感管理论文

时间:2022-11-10 20:19: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情感管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情感管理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学习;掌握;即兴伴奏

【Abstract】Howtostudygraspsextemporaneouslyaccompanies,theauthorthoughtthethoughtextemporaneouslyisaccompanyinghasthecountformuchstatus.Thereforewemustpayattentioninthestudyprocessraisetheoneselfthoughtbroadness,profound,independence,flexibilityandagility.Canobtainthebetterstudyeffect.

【Keywords】Studies;Grasps;Extemporaneouslyaccompanies

即兴伴奏是指不用伴奏谱的情况下,为演员(演奏者)所弹的伴奏。即兴伴奏在我们音乐艺术工作中比较实用,所以大家对即兴伴奏的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那么如何学习掌握即兴伴奏,笔者想结合自己工作中的体会,谈谈如何对学习掌握即兴伴奏的几点看法。

1对即兴伴奏及其规律的认识即兴伴奏是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伴奏者临时根据歌曲、乐曲的内容、风格特点在短时间内有逻辑地配以恰当的和声与音型,一次性完成伴奏的一种创作与表演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当然为了即兴伴奏规范化,减少盲目性,事先做一切准备也是必然的。如:简单分析一下歌曲(乐曲)的调式、基本情绪、体裁形式,标记一下功能记号,设计一下各段的伴奏音型并稍加练习与合伴奏等。由此可见,即兴伴奏既不是漫无边际的海阔天空,也不是绝对严格的公式教条。其中既有原则章法的规范,又有灵活应变的自由。它使人的灵感和才能在逻辑的轨道上创造性地充分展现。

当然,即兴伴奏是学而知之的,只不过需要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即兴伴奏是把所学有关学科的知识、技能协调综合起来,并应用于即兴伴奏的实践中去。因此,就是要通过恰当、合理、准确、有效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循序渐进地训练去掌握即兴伴奏的原理,规律和方法,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

2对即兴伴奏体系的初步设想在以往各种有关即兴伴奏的教材中,有的以和声为主线,结合键盘和声进行学习,往往重理论轻实践,纸上做得多琴上练得少;有的以钢琴为主线,结合伴奏理论进行学习,又往往重实践轻理论,弹得多讲的少;有的则以体裁为主线,难易不等交叉混淆;还有的以音型为主线,一一列举各个编号令人眼花缭乱,使初学者很难掌握其中的规律。因此,建立一个典型、常用、实用的伴奏模式,并以此为基础派生出新的音型、奏法,并从中认识其内在联系与规律,才是学习即兴伴奏的理想途径。

为此,我们把伴奏音型划分为三个类别,三个层次,两种方法(有、无旋律),并以其中基本音型为基础,按一定方法去演变与派生,使学习过程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发展。同时把和声的进展,调号的多少,内容的深浅,个性的体现风格的形成等融汇其中,并熟练掌握单、双层次及有、无旋律的常用伴奏方法和中国民歌的伴奏原则,以便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消化吸收,巩固提高。3重视基础训练我们在艺术工作实践中需要即兴伴奏,为了有步骤地提高即兴伴奏的水平能力,为将来更好地工作打下较深的基础,我们就必须抓好伴奏的基础训练。其中要掌握科学合理的指法、设计简谱单旋律视奏,熟悉七个常用调,练习和弦弹奏、和弦连接和音型变化,学习为歌曲选配和弦的基本法则,在常用调上配弹常见调式的短小歌曲等。其目的是把和声基础理论与钢琴基础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应用性的知识和能力。

伴奏的基础训练就是键盘实用能力的基础训练。熟悉键盘是一项必要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大部分人靠死记键盘位置练琴,即使练了几年,对键盘仍然生疏,缺乏应变能力。我们坚持做移调练习。一首短小的歌曲移到七个常用调上配弹,建立起键盘上的调性思维,消弱固定位置的弹奏概念。这种训练是仅仅熟练各调的音阶琶音所不能替代的。

和弦的反应能力也是基础训练的一个内容。为了迅速地把和弦标记在键盘上并反应出来,我们学习时就应该临时指定调性和音型,随弹随按老师口头报出的和声序列变化位置。经过这样的训练后再配弹旋律,我们弹奏和弦的反应就敏捷得多。

4对即兴伴奏中严格规范与发展音乐思维的认识

4.1形成几种常用的模式:即兴伴奏是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发挥个人想象力与创造力,,边弹边配的创造性伴奏。歌曲作品浩如烟海,表现内容丰富多彩。然而,确可归纳为三大类:抒情歌曲类,舞曲类,颂歌,进行曲类。假如我们能掌握三大类中的常用伴奏方法,我们的即兴伴奏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如再能掌握一些特殊效果的处理方法,就更是锦上添花了。因此,我们要把常用的方法加以强化和巩固,以形成几套即兴伴奏的习惯和模式。

4.2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发展音乐思维:即兴伴奏我们必须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音乐创作思维,不能满足于“照谱宣弹”。要构思整体布局,设计伴奏手法。有时一首歌曲,一句旋律可以配弹多种伴奏,但要根据歌曲的内容、特点、旋律在歌曲结构中的位置和个人的艺术情趣选择弹奏,使创作的初步技法、和声、复调、钢琴伴奏织体的发展变化等知识在我们积极的动脑、动手活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第2篇

在全球化谈论日趋明确的背景中,中国电影的本土化生存成为迫切的话题。其实,东方电影的特殊艺术风范,在许多方面是有别于西方电影的。发展新世纪中国电影当然应该认识我们的艺术根基,找到继承创新的新的路径。中国电影艺术在诸多方面显现出东方文化和传统的影响,包括情感表达、叙事方法、风格格调表现、教育教化意识、悲剧喜剧的现实择取、人生伦理的有意识偏向、对现实的主观关注与潜意识疏离等等。这里较为关键的是情感表达方式。东方电影的情感表达最为真切地透露了与西方电影的区别,由此衍生的行为表现、表现手段、电影风格都别具一格。

中国电影文化的艺术情感形态相当显要地突出情感表现形态特点:即崇尚中庸为度,节制含蓄的情感抒情方式。

从一般意义上看,中国电影有偏向教化的倾向,但显然不就是死板的理性教诲,由于民族传统的延续,情感的抒发也有自己的方式,这就是中庸为度,节制含蓄的情感抒情方式。和西方崇尚直观表露感情,外露大胆的情爱渲染相比,更重蕴藉内敛的特点。比照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儒家倡导中庸,但不仅仅是中庸,而且应当加上有限制的突破。古人谓“不得中行则思狂狷”,首先是中行──即不偏不倚,在情感上就是含而不露。其次是允许不能中行则不妨狂狷──即突破成规,在情感上就是偏激。把情势烘托到不能不被迫起来反抗斗争,从而显示合理性。像《神女》中的阮嫂,无可奈何是她的基本形态,当最后一点血汗钱也被搜刮走时,她不能不狂了,爆发是动人的美丽的。当然,狂狷毕竟不多。真实表现上举的中国人这份情感的电影相当多。我们从近百年中国电影名片中可以看到无穷的例子。反过来,往往在试图突破这种感觉的影片中,遭到较多非难。从改革开放艰难出现的接吻镜头,到对涉及情感表现的必要人体表现,再到复杂的多角情感纠葛,中国电影逐步改变丰富着情感表现的内容和尺度,但由心理感觉和习惯传统构成的节制依然具有特别重要的审美基础。

可见,中国电影民族性表现在很大程度上渗透于人物情感的存在方式。即不到万不得已不至于爆发,先是压抑,再是蓄势,然后可能冲破而出,人们习惯于承受那张弛之间的感受,为其间的感情而动容。整体呈现压抑人生的费穆代表作《小城之春》就是典型,那种情不得舒畅而出的气氛颇为动人,影片自始自终没有过于张扬的外露情感,就是在试探中动情却也缓缓泄下,终于是女主人公走上城头,舒散内心。我们也伴随之暗暗舒口气。吴永刚《神女》中的阮嫂也是让其受尽威逼,心灵摧残,忍无可忍方有最终的一次爆发。但随之而来的仍旧是关入狱中,新一轮的情感折磨让人平添惆怅。及至1990年代新生代的《巫山云雨》等电影也都是如此。

不言而喻,中国电影传统中的隐忍的人生情感占了主体,它培养了和适应着观众要求,又折射着文化的基本成色。出色把握民族情感认知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是典范,影片中的女性,外向张狂者如“抗战夫人”王丽珍令人厌之,“沦陷夫人”素芬令人怜之,“接收夫人”何文艳则给人复杂之感。特别是在王丽珍的糜乱的生活情感衬托下,素芬的忍耐、期待而忠贞如一的情感深深打动人心。《小城之春》中女性周玉纹之所以有如此魅力,是和她充分体现了民族情感的含蓄隐忍特点,但内心又富含复杂情感,并时时欲奔突而出却一再收敛压抑。费穆的确准确掌握着中国女性情感的“度”。同样,《祝福》中祥林嫂的节制自责也颇为动人,加深了这一形象的悲剧情感力量。

中国电影的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和中国文化有密切关系,也不能不影响到创作者与欣赏者的审美要求。这种崇尚节制含蓄的创作思路,特别表现在男女情感的交往中,不用说张狂的,就是现代人随意的接吻牵手也变成了温情脉脉的情感点,不到要害不会轻易表现。它也许暗合着传统的可以心猿意马但非礼勿视的礼教规范,但实际上制造着含蓄朦胧的审美效果。从《锦上添花》赵子岳追人到《甜蜜的事业》开始的慢镜头追逐,到周晓文《疯狂的代价》片头朦胧化的姐妹沐浴镜头仍旧引起议论纷纷,都在提示我们关于民族审美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本能维护,对于后来者的创作是需要认识其中三味的。

言外之意天人合一

在情感表现上另一个景观也应当重视,即中国电影的“言外之意”的表述方式。

对于中国电影而言,镜语系统的特殊性是值得分析的。在相当写实的影片中,我们常常容易找到空灵的表现形式,比如对中国电影传统化表现印记很深的谢晋来说,《天云山传奇》的开始,用了歌声、书法酿就的画面和随之的不断推进的镜头,开始了一个深刻的历史反思的故事,在伴随歌声的无叙事意义的画幅中,颇含感染意义的东西就开始打动观众。注重气氛和先声夺人含义的企图就成为中国电影的明显特点。这种东西随着时代愈是往回推,愈能看到突出的例证。在《小城之春》中,残墙和废园为代表,包括药包、兰花、脚步、纱巾在内,连空气中都弥散着情感的意味,深深的感伤气息浸透到人物的骨子里去。在更早的《大路》中,人物死而复生的叠印画面是相当令人惊奇的,它所表达的不是事实的有无,而是超乎感情的精神存在。显然,中国电影最明显表现民族特性的莫过于我们常见的“妙处难与君说”的表意方式,讲求言外之意趣味。电影是实有的影像,写实的方法又明显为中国电影所常用,但偏偏在影片中,我们时常发现创作者常常情不自禁地用叙述之外的手段来表达主观情调,或是暗示叙事之外的情感内容。

传统中最为影响深远的是空镜头的频繁运用。从上个世纪30年代的电影名片中,对剧情可有可无的空镜就已经出现,比如《十字街头》,表现老赵和小杨情感相协时切入两只白鸽互相抚慰的镜头,类似的表现在1960年代的《早春二月》和近1980年代的《小花》中都可以找到。在1950、60年代及至1980年代的许多中国电影里,传承下来的一要抒情,无论悲欢,都可能把镜头转向茫茫天宇、或汹汹浪涛、或阴霾锁闭、或狂风肆虐的自然。在1990年代的电影里,依然可以找到类乎于《早春二月》中表现个人在与社会环境冲突时风狂雨斜、涟漪四散的情景。在这一表现形式的得宠之中,无疑有民族很深的抒情情怀和哲学观念的影子。也许用试图实现“天人合一”来索解会发现其中的内涵。以水华的《伤逝》和《林则徐》为例,前者的异性相通心花怒放的感情,不是西方以人为体的表述方式,肌肤之爱不是归属,那是达到感官动情的程度;中国人反而在情感相通时追求与人体外界沟通的形式,诸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移情,“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怀想,“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秋风;而今听雨僧楼下,鬓已星星也。……点滴到天明”的情感衬托;“客亦知乎水与月乎?……而又何羡乎?”的物我呼应。这里的人不是人本身,而是带有和天地万物交相呼应的生灵。中国文化对人的认定,是开阔而灵动的,人与天地的交融和谐才是最高境界,惊天地泣鬼神的效果才是人的价值体现的效果。在《红高粱》中的高粱婆娑,《黄土地》的黄土绵延、黄河喧唱、求天降雨的浩荡人流,《青春祭》中广漠山地中的孤立个人,《乡音》中人与重峦叠嶂山野的呼应,等等,莫不是这种人与自然交融的人生境界。及至《林则徐》送别场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虽只是空镜透视人生情感,而追求天人合一的隐蔽意念却是可以感悟到的。

第3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教师,课堂教学,职业倦怠

 

一、中职学校 “课堂教学”现状

(一)学生现状

经调查显示,教师中认可“现在中职学校‘差生多’”的占80.70%,只有19.30%的教师表示“不同意”。教师认为学生“差”的理由,排在第1位的是“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差”, 第2位是“自主学习意识差”。

1、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差

中职学校学生基础较弱,习惯较差,问题行为比较集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不愿听讲,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课堂教学出现以下问题行为:不带课本、不记笔记、讲废话、思想开小差、烦躁不安、做小动作、看课外书籍、听音乐、玩手机、吃东西、睡觉、发呆、擅离座位、喧哗、起哄、迟到早退或随意离开课堂等等。

2、自主学习意识差

一部分中职学生依赖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学习缺乏主动性,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感,缺乏兴趣,对前途渺茫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无任何理想,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久而久之,他们便对学习没有任何信心,产生厌学心理,根本没有意识到自主学习对今后自我发展的重要性,绝大多数学生都觉得学习是家长逼来的,老师硬要教的事,学习好与坏是家长和老师关心的事,与自己无关。

(二)教师现状

面对综合素质明显下降的中职学生,使不少中职教师深感“课堂教学”过程的艰辛与无奈。“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成了教师们不约而同的心声。时间一长,教师就会产生“职业倦怠”心理。成功的体验甚少,迫使自己体验平庸感,感觉苦海无边,没有激情,缺乏创造欲望,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长期下去就会与学生的厌学形成恶性循环,制约着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的健康发展。

二、改进现代中职“课堂教学”,消除“职业倦怠”

作为老师,谁都想有十八般武艺,假如你有小品大师赵本山的两下子,有魔术师刘谦的功夫,都可以来一段精彩的表演,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仅让学生们饱了眼福,看了热闹,也让学生们通过老师的表演,获得了更开阔的知识。事实上大多数教师没有那样的细胞,面对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现状,使得教师对现代”课堂教学”显得束手无策,甚至对职业教育产生厌倦。因此,中职教师必须自我调整,以适应现代中职学校“课堂教学”论文的格式中国。

(一)教师自身心理的调适 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我们要熟悉教学对象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针对目前的学生现状来因材施教,及时调整自身的心理并不断提高心理素质,以积极乐观、向上、努力进取的心态来面对学生,以快乐的、平静的心境与学生相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中职教育教学的挑战,心里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心里健康的学生。

1、努力调适自己的心态与情绪

作为中职学校教师,要善于调整自身情绪和心态,掌握调节和控制自己消极情绪,适时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因材施教,不断进取,才能适者生存,适者坦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时俱进,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方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舒适感。并通过自身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影响学生,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学生,从而找到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对待学生应该“一见你就笑”,而不是“一见你就恼”、

2、注意提高自我认知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学生,还要认识自我。有不少教师不与学生沟通,对自己缺乏了解,教学工作不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目标定得过高,导致付出与回报不相符,从而心理也就失衡了。因此,教师应勇于面对现实,注重学生的情感,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达到维护和增进师生心理健康的目的,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善于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

凡事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压力、挫折对每个人来说也是难免的。作为中职学校教师在目前生源素质普遍降低的情况下,教育教学问题、学生的行为问题无疑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就很难经得住这种压力的考验,就有可能因此而情绪消极,从而影响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重者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应该以宽容、接纳、愉悦和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并适应眼下的学生问题,善于通过营造良好的心境来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要以宽广的态度看待所面临的压力,把负面的情绪变成生命礼物,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来展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风采。

(二)中职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作为中职学校教师首先要了解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和动态,掌握最新职业教育理论,了解行业、企业一线实际。转变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教学质量能否提高,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驾驭教学的主要载体,是教师工作、成长的主要阵地,是不断创新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1、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和精髓,教育已不单是“传道、授业、解惑”。要确立“职业教育是大众教育,不是淘汰教育;是成功教育,不是精英教育”的教育观念。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当然包括尊重学生基础差和习惯差的现实。“差生”也是人才,某方面差,不等于各方面都差,今天不行不等于将来不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而现实教育往往只注重数理逻辑智能与语言智能,通常把这两项智能弱的学生误认为是差生,而忽视了这些所谓差生在其他智能方面的优势。作为我们的教育应尽量开发学生的各种智能。人无全才、人人有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因材施教,努力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

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转变

在教学摘要由教师的“单向灌输”向“师生交往与互动”转变论文的格式中国。运用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掌握“课堂教学”控制艺术。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老师能眉飞色舞,能手舞足蹈。假如教师能活灵活现的将“课堂教学”与“表演艺术”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那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3、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

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不仅要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有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的评价。面向学生全体,针对学生现状,制定出能激发学生积极性,让大部分学生取得较好成绩的多元评价方法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论文,注重过程评价,激发学生的生命热情,养成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

(三)学校应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

学校发展要以教师为本,学校要设置更多的平台,从物质、精神、情感,心理各个方面激发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人文关怀,建立激励机制,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教师;使教师身心健康,专业得到提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教师的身心健康创造安全、宽松、团结、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建立以学校为一体的团队意识。让教师远离“职业倦怠”。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面对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一定会坚持以学生为本,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调适好心理状态,以满腔的工作热情投身到职业教育教学中去。为我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切。

⑴王珂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的职业倦怠[J]职业教育研究,2007(6)

⑵王利 教师职业倦怠与应对[K]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6

第4篇

关键词:食品包装;个性化;色彩;设计

一.食品包装色彩个性化设计的起因

(一)费心理的需求

法国著名符号学家皮埃尔·杰罗斯说:“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并不是购买具体的物品,而是在寻找潮流、青春和成功的象征。”然而受不同年龄阶段、消费层面、生活阅历、知识结构以及外来文化熏陶等影响,每个消费者看到同一食品包装时会有不同的感觉,因而产生不同的心理需求。设计的目的在于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两大需求成为人类设计的原动力。墨子说过:“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对食品来说,首先起码的是满足人的最基本温饱需求,然后再是包装设计带来的审美、心理上的关怀,包装色彩必须有新颖的感觉,才能引起顾客的注意,这是人类内心深处潜在的喜新厌旧的“恶习”所造成的。但长久以来食品包装设计中,化学化工论文用暖色来诱发食欲的这种逻辑思维定势成了设计师最热衷使用的方式。事实上,以往这种设计上的从众心理导致了几乎所有品牌的食品都湮没在同一性中而丧失最可贵的独特性。

(二)市场品牌的竞争

时至今日,随着消费者审美鉴赏力的不断提高,以及在报纸、电视、网络媒体的耳濡目染之下,消费者对色彩的理解也比过去更加理性、个性,并渴望在大同小异的包装中寻求全新的色彩刺激。消费者的需求不仅限于被动满足,而更在于主动创造,以此来满足个性化的心理需求。

(三)设计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多元化的需求,决定多元化的设计,也出现了多元化的食品包装色彩。从上个世纪80-90年代,个性化设计在多元化设计时期成为焦点,并逐渐形成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不仅在包装结构上赋予了个性化设计,包装的色彩设计也不例外。包装色彩的个性化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是从色彩上体现对人性的尊重,关怀,创造和谐、舒适的色彩视觉,更有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成功的包装离不开先声夺人的色彩美感,色彩不仅起促进销售、树立品牌形象的作用,还具有呼唤情感的力量。色彩作为包装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会计理论论文具有类似语言的功能,在对人们形成直接、强烈的视觉中击的同时,又与消费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个性化食品包装色彩设计表现特征

个性化思维是指“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对事情反过来想一想,站在习惯性思考问题的对面。克服常规色彩逻辑思维刻板、单一、从众的局限性,以达到创造机会的目的,以寻找事物中的新视点”。在食品包装色彩设计过程中,正确地运用个性设计思维,来冲击人们常规的视觉经验,从而创造性地解决设计中的问题。它的提出以不违背逻辑为目的,不抛弃色彩逻辑思维的既定秩序,兼容逻辑与非逻辑思维,运用大脑潜意识活动,在常规中求特异,从定势中寻觅突破,大胆而前瞻性的运用色彩,拓展食品包装色彩空间,充实包装色彩内涵,丰富包装色彩语言,使商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一)兼容逻辑与非逻辑思维的统一

色彩的可变性和多样性决定了色彩的复杂程度,但多数人都认为色彩具有的情感暗示作用,是色彩作用于人的心理,靠人的联想产生。因而,在食品包装的色彩设计中,设计师往往通过人们对色彩存在的一些固定联想而展开设计:比如,在炎热的夏天,冷饮食品的包装用冷色调,给消费者凉爽、降温、解渴的心理感觉;在寒冷的冬季,营养品、保健品等包装设计应采用暖色调,给消费者温暖和热烈的感觉。消费者的这种情感变化向设计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促使他们在进行色彩设计时克服常规的色彩思维模式,运用逆向思维方法,多角度、多视点地丰富包装色彩的设计语言,从而充实包装色彩的情感内涵,拓展包装色彩的情感领域。如“娃哈哈”纯净水的包装设计就大胆地使用了暖色系列的红色,设计师从反常规的思路出发,让人联想到红彤彤的炎热夏日,进而联想到清凉可口的纯净水。总之,包装色彩情感的个性要求设计师摆脱传统色彩观念的束缚,运用设计新视点创造出色彩设计的新感觉、新样式,使包装商品在竞争中独树一帜、脱颖而出,促使企业的包装设计迈向个性化的发展方向。

(二)传统色彩与现代色彩的统一

食品包装色彩设计,首先应考虑它能否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近年来,许多食品包装色彩设计倾向于运用传统色彩与现代色彩相融合的配色方案。中国传统的色彩强调传神、写意的韵味,崇尚平淡自然、朴素幽深的意境,而具有现代感的色彩搭配则简洁、基础教育论文明快、时尚、优雅。两者的融通必然会使人产生亲切、自然、和谐、安详、人性化的心理体验,加深消费者对食品包装色彩的理解与回味。市场上流行的具有中国传统色彩的饮料包装“王老吉”,采用传统的中国红和黄色为色彩视觉主旋律,向消费者发起强大的视觉传达攻势,增强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已获得商业成效。人们欣赏着这样经典的包装设计,感受着源自色彩魅力的高品质生活,自然会与“商品”和“设计师”产生情感的互动交流。

(三)色彩诉求与消费者心理定位的统一

第5篇

教学管理论文

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在教学上的运用,标志着教学媒体质的飞跃。计算机的应用,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将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由于计算机是人脑的延伸,是人脑思维活动的模拟,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构、功能及其规律的把握,因此,其在教学上的运用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符合现代化教学规律的要求。

多媒体是90年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言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是信息领域的又一次革命,在教学上,它既能向学生快速提供丰富多彩的集图、文、声于一体的教学信息,又能为学生提供生动、友好、多样化的交互方式。

多媒体教学可产生优良的视听效果。因为人的视觉、听觉是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获得的信息也最大。多媒体教学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储存。其特有的优势对学生产生一定强度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没有注意,感知就不会产生强烈观察力。而观察力是在感知过程中并以感知为基础形成起来的,离开了感知也就没有了观察。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引人入胜,可以不断提高学生注意的品质,使学生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

以往的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学生、媒体三个要素构成的,缺一不可。大多数教学媒体都具有直观性,但各有所长,也各所短。传统教学媒体中有教师语言、课本、板书、实物、模型、挂图等,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多媒体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集中全部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从中获得直接、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恰当地选用教学媒体,能更好地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加快师生间的信息传递,优化教学过程,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中常有一些宏观的自然现象、逝去的景色或者需长时间才能感知的事物,因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无法让学生亲眼看见;一些微观的事物和微小的变化,无法通过仪器设备让学生进行观察,这些都是课堂教学难点。多媒体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直观具体、感染力强的感性认识材料,使学生看到了事物在运动、发展、变化。真情实感取代了凭空想象,难题无须多讲,“百闻不如一见”。学生通过听、视、评、悟充分感知原先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适应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心理学研究指出,认知活动是与人的情感活动紧密联系的。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在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入情入境,借境悟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先进教学手段。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促使学生始终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学生当堂学习新知识,当堂消化吸收,无须课上损失课下补,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事实表明,许多好课使学生久久不忘,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正因为多媒体是教学、教育的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我校从98年开始,对教师在多个应用软件的使用上进行培训,如:通过对软件的学习,把它有利的运用到教学中去,对教学过程实行立体化设计。这种设计既包含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教材、教育技术四要素之间的恰当定位;也体现了当前教改的核心,即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地位的转变,教学过程的转变,媒体作用的转变。多媒体可使教学过程立体化,可以改变以往教学过程设计的线性结构,能够直观显示整体课堂教学中四要素的比重及其之间的正确关系,能够作为实施课堂教学的蓝图,能有效克服教学的随意性,有反馈功能,可以依据学生的反应作出相应的判断,为各学科各种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奠定基矗

总之,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教学,它的作用对个别教学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因材施教。因材施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集体教学在教学内容和进度上一般取决于学生的平均程度;个别教学工作往往不是一个教师能够做到的,而利用计算机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准确地做出学习计划,完成个别化学习所需的大量工作,这对教师来说可以大大减少工作时间,对学生来说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有利于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6篇

关键词:护理团队 护理人员 护理工作 情商建设

Abstraction:Necessary of building emotional intelligence(EQ) of nursingteamwas analyzed from the view of humanism. How to promote EQ in the nursing team was expatiated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including the impact of head nurse , nursing humane education, extensive communication in the nursing staff and differential management of nursing team.

Key words:nursing team nursing staff nursing care emotional intelligence(EQ) building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面对新的医学护理模式、新的医患关系,我们必须重视护理团队整体的建设,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而很大程度上,护理团队建设的重点是护理团队情商的建设,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提高团队各种应变能力(主要是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医学的要求。

患有心脏病的大多数病人,具有恐惧、焦虑、多虑、认知能力强和情感需求高等心理特点,加之我们护理队伍中年轻护士居多,各种应变能力忽然工作经验比较薄弱。针对以上两种情况,我们心内科各病区近几年来,在团队的情商建设上予以高度的重视,尤其是加强人文素质和各种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做法,不仅减少了护理投诉,和谐了护患关系,同时也愉悦了我们自己,使我们更好的情绪去面对病人,服务我们的患者,这使我们受益匪浅。现将具体内容阐述如下:

1 认真体会护理团队情商建设的必要性

1.1护理工作性质的需求

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直接对传统护理模式提出了挑战,护理不仅仅只停留在机械的治疗和护理上,更注重的是人文关怀和心理健康。在分工日益细致的社会中,每一个人的才能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一个成功的团队最重要的一点一定是能否充分地发挥群体的智能。而护理工作尤其体现的是汇合众人的劳动和智慧,它是一个团结协作的过程。具有紧密关联性和相互合作、相互依赖性。因此,为了有效完成护理团队工作,就必须提高整个护理团队的情商。

1.2护理工作绩效的需求

护理团队工作绩效是团队中护理人员(包括护理管理者)之间相互信任和沟通的结果。研究表明,影响一个群体工作效率的因素有三个: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对群体特性和群体效能的意识。当病情发生瞬息的变化时,分秒必争,时间就是生命。因此,高效地完成医疗护理工作,就会显得尤为的重要。此时高情商的护理团队的作用就突显出来了。

1.3护理人员情感的需求

提高护理团队情商可以发挥对护理人员情感驱动作用。情感是人的意识活动的重要动力之一,而情感又尤其会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一个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团体可以激发热爱集体的情感,使人心情愉快、身心健康、上下一心、提高工作的效率。而人际关系不和谐,个人利益当先,互帮互助的意识淡漠,必将使团队的凝聚力减弱,即使有再大的物质刺激也是事倍功半。感情的力量往往会超越物质的力量。

2 细致开展护理团队的情商建设

2.1护士长的影响作用

护士长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智能、出众的才学、兢兢业业、高度负责的工作精神,还需要在管理的工作中倾注大量的真实的感情,努力提高自己的情感商数,在其情感美的感染下,使广大护理人员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使双方情感的相互关系转化为人们的行为和思想动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2.1.1护士长个人的素质:

2.1.1.1情商水平:应是胸怀宽广,具备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水平,不能在下属面前喜怒无常和无度,或者在意外面前惊惶失措、烦躁不安,这些不良的情绪对护理人员有很强的感染性,会影响整个团队情绪。

2.1.1.2协调能力:能凭借意志、情感、经验和知识,艺术化地处理护理团队中的上下级关系、护患关系、医护关系和部门之间的关系。

2.1.1.3还应把握好三点:看问题要客观,处理问题要恰当,与人距离要适当。

2.1.2利益分配要公平合理。利益分配不公对护理人员情绪影响很大。因此护士长在利益分配时要有章可寻,有帐可查,公平合理,一视同仁。以促进合作,化解冲突。

2.1.3知人善任、考核公平、爱护部下。处理问题时对事不对人,发挥每个人的长处,为下属创造各种机会以提升各自的能力,让其能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因此,护士长对于提高团队情商具有首要的作用。

2.2提高护理人员人文素质

提高团队的人文素质是情商建设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团队情商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人文素质所含盖的面很广,它包括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由政治观、价值观、道德观等组成的精神体系。其内涵是指护士应具备的人文精神、人文素质、人文关怀以及人文科学等方面的修养,它要求护士将人类科学、道德、审美、劳动等方面的文化成果转化为自身较为全面的素养。因此应从根本上要注重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的培养。

高情商护理团队对护理人员人文素质的提高能起到促进作用。当护理人员具备了应有的素质后,在护理团队中受到尊敬,受到重视,充分体现出个人的价值后,更能突显出熔铸护理团队情商重要性。

2.3护理人员进行广泛深入的沟通。

沟通是人们之间相互传递信息、思想、知识、甚至兴趣、情感等的一种行为。沟通对护理团队中人员的交互行为、对护理团队的营运都起到极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只有沟通,才能使护理人员的情感得到交流,才能协调护理人员的行为产生共鸣,形成共同的愿望,产生出强大的凝聚力和高效的执行率。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各种例会、内部出版物、局域网、面对面交谈、非正式接触、电话、书信等。同时要创造各种促进沟通的条件,可使护理团体内部和外部能信息共享、消除矛盾、统一思想、增强团结。因此,沟通是提高护理团队情商的重要方式。

2.4实施护理团队内的差异管理

任何一个护理团队其护理人员之间一定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既体现在护理人员之间的经验知识和能力方面,也体现在护理人员之间的情绪上,如态度、价值观等上。这种差异是护理团队内部产生冲突、意见分歧的主要来源。护理团队如何进行差异管理则体现了护理团队情商的高低。差异管理最有效的方法有:

2.4.1每位护理人员之间要有透彻的、开诚布公的意见沟通,取长补短,使每一个护理人员都心悦诚服地改变不妥的想法和接受别人的意见,支持护理团队的目标。

2.4.2根据每位护理人员能力的侧重,应人而异,应才而重,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在不同的方面体现自我,以达到变要我做成我要做的效果。这种结果是团队的目标实现了,团队中的个人也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内部的冲突、意见的分歧也能够化解。

3 效果

通过近3年的情商建设方案的有效实施,科室整体护理工作得到了有效提升。护患之间、护士之间的关系大大改善,护患矛盾有效降低,去年仅发生1起护理投诉,其余均科内解决。同时通过正向激励的有效实施,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近3年,科内护士共近40篇,科内的业务工作量稳步上升,科室患者满意度逐年提高,无差错及事故发生。护理部开展的各项活动及在部级、省级、市级、院级的各项工作检查中,我科均表现优秀,达到了医院与病人双赢的效果。其中情商提升与业务工作量,病人满意度,护理人员学习、工作积极性(主要以论文数,各种比赛获奖例数为参考)的关系列表如下:

表1 情商提升与业务工作量,病人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学习,

工作积极性关系

时间 年门诊人数 年住院患者数 发表

文章 获奖

人次 病人

满意度

人数 提升率 人数 提升率

2007年 274881 9704 4 7 87.6

2008年 336910 22.57% 11146 14.86% 12 16 92.1

2009年 370223 9.89% 11855 6.36% 23 27 98.5

4 总结

通过有意识的进行护理团队的情商建设后,护理人员和护理团队的素质得到了提高,营造出一种团结、和谐、互助和进取的工作氛围,鼓舞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使他们能够“自尊、自重、自信”,达到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的作用。从而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最终,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更大程度的体现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袁庆福,金晶,李莉莉等.医院文化建设应做到以人为本J.医院管理论坛,2007,129(7):16-18

第7篇

一、人格素养

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使学生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是未来教育非常强调的最终目的之一。未来社会评价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程度的尺度已不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增长的指标与数字”,“民族精神振奋、国民人格完善、精神文明的高扬、民主的健全”也被作为评价其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这就使个体人格的塑造显得犹为重要。

语文教师由于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人文性、思想性、移情性等特点,使他们在塑造学生完善人格的过程中承担着更重要的职责。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尽量使自己成为“真的种子、善的使者、美的旗帜,诱发、引导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使每个学生都能认识自身人格发展中的能力、智慧,使他们的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发挥理智的最大潜能”。具备完善人格素养的语文教师是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有着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他们有着敬业乐业的师德修养,能够为了教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们有着真挚高尚的情感素养,能够给予学生争取成功的信心和勇气;他们有着贫穷不移,富贵不,威武不屈的精神气概,能够在利益诱惑面前始终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他们还有着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勇于坚持趄理、追求真理的正义感。只有这样的教师群体才可以真正肩负起为新世纪培育新人的重任。

二、知识素养

未来的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这样的角色要求促使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语文教师要努力构建一种新的知识结构,这种结构不再局限于“语文学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更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这种新的知识结构主要由三个层面组成。

首先,最基础的层面是“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语文教师一方面应及时了解、掌握有关新科技、新领域的基本知识,以此来满足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感的学生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爱科学、学科学了的兴趣。另一方面又要意识到,在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中,多种文化的交织与碰撞(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外来文化与本士文化)也许会使学生们不知所措,无从选择。语文教师要利用自身丰富的人文知识和较高的人文素养,以一种透辟的辩证观,对各种文化进行选择、整合,有效地引导、教育学生,在充当文化传承者角色的同时也充当文化构建者的角色。

第二个层面是掌握2――3门学科专业知识。这些学科可以是与语文学科相近、相关的,也可以是与语文学科相去甚远的,主要由教师自己的特长与爱好而定。掌握这些学科知识,一方面可以作为语文教学有益的补充和拓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语文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变得丰满有型。

第三个层面是“教育学科类”知识。它主要由“帮助教师研究的专门知识”构成,具体可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习论、教育管理论等等。掌握一定的教育学科类知识可以帮助语文教师展开科学的教学活动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掌握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的心理规律和特点,并按照这些规律和特点设计语文教学,选择语文教学方法,有效组织语文教学活动

三、能力素养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素养水平将直接影响到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教学的组织以及语文教学的效果。未来社会对语文教师能力素养的要求变得更多、更高,它不仅仅包括一般能力,如敏锐的观察能力、熟练的语言表达能力、正面处理教材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合理的板书设计能力等,而且包括反映新世纪要求的特殊能力。

首先是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操作能力。其次,语文教师还应具备开拓创造能力。一直以来,人们习惯于把语文教学活动的全部内容概括国“传道、授业、解惑”,而把语文教学方法简单地归纳为“读、讲、议、练”四种。这些潜意识的偏见使一些语文教师自己也承认自己的主要任务在于“教学”,教的是已经形成的简单的基础的知识,无需创造性劳动。也因此,语文教学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之中:教师教得索然无味-学生听得不感兴趣――教师教得丧失信心,缺乏创造性劳动的活动必然是没有生命力的活动,作为生命活动形式之一的教育活动,需要的是教师与学生主体意识的相互碰撞,教师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相互交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让语文课堂焕以出生命的活力。再次,语文教师还应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自我进修能力。其中包括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发现和解决语文教学具体实践中问题的能力,进行语文教学改革试验的能力,总结经验、撰写教育论文的能力等。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语文教师还应该有相应的自我进修能力。自我进修能力是一种终应时展而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的一种本领,对其整体素养的提高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8篇

关系营销,又称为顾问式营销,指企业在赢利的基础上,建立、维持和促进与顾客和其他伙伴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参与各方的目标,从而形成一种兼顾各方利益的长期关系。关系营销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正确处理企业与这些组织及个人的关系是企业营销的核心,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营销将交易视作营销活动关键和终结的狭隘认识。企业应在主动沟通、互惠互利、承诺信任的关系营销原则的指导下,利用亲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文化习惯关系、偶发性关系等关系与顾客、分销商及其它组织和个人建立、保持并加强关系,通过互利交换及共同履行诺言,使有关各方实现各自的目的。面对日益残酷的竞争挑战,许多企业逐步认识到:保住老顾客比吸引新顾客收益要高;随着顾客的日趋大型化和数目不断减少,每一客户显得越发重要;对交叉销售的机会日益增多;更多的大型公司正在形成战略伙伴关系来对付全球性竞争,而熟练的关系管理技术正是必不可少的;购买大型复杂产品的顾客正在不断增加,销售只是这种关系的开端,而任何"善于与主要顾客建立和维持牢固关系的企业,都将从这些顾客中得到许多未来的销售机会"(科特勒)。

一. 关系营销的三个层面

关系营销建立在顾客、关联企业、政府和公众三个层面上,它要求企业在进行经营活动时,必须处理好与这三者的关系。

1.建立、保持并加强同顾客的良好关系

顾客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离开了顾客,其营销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争夺顾客,顾客忠诚的前提是顾客满意,而顾客满意的关键条件是顾客需求的满足。要想同顾客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关系,首先,必须真正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并将此观念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产品的开发应注重消费者的需要,产品的定价应符合消费者的心理预期,产品的销售应考虑消费者的购买便利和偏好等。其次,切实关心消费者利益,提高消费者的满意程度,为顾客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产品的品牌、质量、服务等,为顾客创造最大的让渡价值,使他们感觉到物超所值。第三,重视情感在顾客作购物决策时的影响作用。飞速发展的技术使人们之间沟通的机会减少,但人们却迫切希望进行交流,追求高技术与高情感间的平衡。企业在经营中要注意到顾客的这种情感因素,并给予重视。

2.与关联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市场

在传统市场营销中,企业与企业之间是竞争关系,任何一家企业若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得不择手段。这种方式既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又易使竞争双方两败俱伤。关系营销理论认为:企业之间存在合作的可能,有时通过关联企业的合作,将更有利于实现企业的预期目标。首先,企业合作有利于巩固已有的市场地位。当今市场,细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诸强各踞一方,竞争日趋激烈,任何企业要想长期保持较大的市场份额,其难度越来越大,通过合作可增强企业对市场变动的适应能力。其次,企业合作有利于企业开辟新市场。企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不断地扩大市场容量,而企业要想进入一个新市场,往往会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但若在新市场寻找一个合作伙伴,许多难题将迎刃而解。第三,企业合作有利于多角化经营。企业为了扩大经营规模往往要向新的领域进军,但企业不可能对所有的领域里的经营活动都十分熟悉,如果遇到一个十分陌生的领域,企业将要承担很大的风险,若企业通过与关联企业合作,这种风险就可能降低。第四,企业合作还有利于减少无益的竞争。同行业竞争容易导致许多恶果,如企业亏损增大,行业效益下降,这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产生不良影响,而企业间的合作即可使这种不良竞争减少到最低程度。每个企业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发现和利用企业外在的有利条件是关系企业营销成败的重要因素。

3.与政府及公众团体协调一致

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活动必然要受到政府有关规定的影响和制约,在处理与政府的关系时,企业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自觉遵守国家的法规,协助研究国家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关系营销理论认为:如果企业能与政府积极地合作,树立共存共荣的思想,那么国家就会制定出对营销活动调节合理化、避免相互矛盾、帮助营销人员创造和分配价值的政策。现代营销的内容十分广泛,相关团体与企业内部员工也是关系营销的一个重要方面。协调好与这些组织的关系,建立与企业员工的良好关系,就能为实现企业目标提供保证。

关系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有机的整合了企业所面对的众多因素,通过建立与各方面良好的关系,为企业提供了健康稳定的长期发展环境。

二.关系营销中的关键过程

1.关系营销中的交互过程

成功的营销需要为顾客或用户提供足够好的答案。在消费品交易营销中,这个答案是实体产品。在关系营销中,这个答案包括关系本身及其运作的方式和顾客需求满足的过程。关系包括实体产品或服务产出的交换或转移,同时也包括一系列的服务要素,没有这些服务,实体产品服务产出可能只有有限的价值或对顾客根本没有价值。关系一旦建立便会在交互过程中延续。供应商或服务企业与顾客间发生不同类型的接触,这些接触可能是不同的,主要取决于具体的营销情形。有些接触是人与人之间的、有些是顾客与机器或系统之间的。在这种情况下,交互过程中接触的性质取决于研究的具体对象。

2.关系营销中的对话过程

关系营销中营销沟通的特点是试图创造双向的有时甚至是多维的沟通过程。并非所有的活动都直接是双向沟通的,但是所有的沟通努力都应该导致某种形式的能够维护和促进关系的反应,即对话过程。对话式沟通过程必须支持这种价值的创造和转移。这个过程包括一系列的因素,如销售活动、大众沟通活动、直接沟通和公共关系。大众沟通包括传统的广告、宣传手册、销售信件等不寻求直接回应的活动,直接沟通包括含有特殊提供物、信息和确认已经发生交互的个人化信件等,要求顾客的具体信息。这里,要寻求从以往交互中得到某种形式的反馈,要求有更多的信息、有关顾客的数据和纯粹的社会响应。

3.关系营销中的价值过程

关系营销比交易营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关系营销应该为顾客和其他各方创造比在单个情节中发生的单纯的交易更大的价值。顾客必须感知和欣赏持续关系中创造的价值。由于关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顾客价值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出现,我们将之称为价值过程。关系营销要成功和被顾客视为是有意义的,就必须存在一个与对话和交互过程并行的顾客欣赏的价值过程。

考察顾客价值的方法是区分提供物的核心价值与关系中额外要素的附加价值。因此,关系范畴中的顾客感知价值可以表述为下面两个公式:

顾客感知价值(cpv)=(核心产品+附加服务)/(价格+关系成本) (1)

顾客感知价值(cpv)= 核心价值±附加价值

(2)

在关系中,顾客感知价值是随时间发展和感知的。在公式(1 )中,价格是个短期概念,原则上在核心产品送货时交付。然而,关系成本是随着关系的发展发生的,核心产品和附加服务的效用是在一系列的动作、情节和片断上经历的。在公式(2)中,也包括了一个长期概念。附加价值也是随着关系的发展而经历的。通常,附加价值被看成是附加在核心价值上的某种东西。在交互过程中核心价值不应该被恶劣和不及时的服务产生的负的附加价值所抵消。

总之,成功的关系营销战略要求在关系营销计划过程中同时考虑我们分析的三个过程。交互过程是关系营销的核心,对话过程是关系营销的沟通侧面,价值过程则是关系营销的结果。如果顾客价值过程没有得到仔细分析,在交互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错误和不当的行动。如果对话过程与交互过程冲突,价值过程很容易产生消极的结果,因为顾客可能得到冲突的信号和不能兑现的承诺。交互、对话和价值构成关系营销的三极,关系营销的实施效果取决于以上三种过程的有机融合。

三、关系营销的市场模型

关系营销的市场模型概括了关系营销的市场活动范围。在“关系营销”概念里,一个企业必须处理好与下面六个子市场的关系:顾客市场、供应商市场、内部市场、竞争者市场、分销商市场、相关利益者市场。

1.顾客市场

顾客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市场竞争的实质是对顾客的争夺。最新的研究表明,企业在争取新顾客的同时,还必须重视留住顾客,培育和发展顾客忠诚。通常争取一位新顾客所需花的费用往往是留住一位老顾客所花费用的6倍。企业可以通过数据库营销、发展会员关系等多种形式,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增加顾客信任,密切双方关系。

2.供应商市场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独自解决自己生产所需的所有资源。在现实的资源交换过程中资源的构成是多方面的,至少包含了人、财、物、技术、信息等方面。与供应商的关系决定了企业所能获得的资源数量、质量及获得的速度。企业与供应商必须结成紧密的合作网络,进行必要的资源交换。另外,公司在市场上的声誉也是部分地来自与供应商所形成的关系。

3.内部市场

内部营销起源于这样一个观念,即把员工看作是企业的内部市场。任何一家企业,要想让外部顾客满意,它首先得让内部员工满意。只有工作满意的员工,才可能以更高的效率和效益为外部顾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并最终让外部顾客感到满意。内部市场不只是企业营销部门的营销人员和直接为外部顾客提供服务的其他服务人员,它包括所有的企业员工。在为顾客创造价值的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低效率或低质量都会影响最终的顾客价值。

4.竞争者市场

在竞争者市场上,企业营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争取与那些拥有与自己具有互补性资源竞争者的协作,实现知识的转移、资源的共享和更有效的利用。企业与竞争者结成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通过与竞争者进行研发、原料采购、生产、销售渠道等方面的合作,可以相互分担、降低费用和风险,增强经营能力。种种迹象表明,现代竞争已发展为“协作竞争”,在竞争中实现“双赢”的结果才是最理想的战略选择。

5.分销商市场

在分销商市场上,零售商和批发商的支持对于产品的成功至关重要。销售渠道对现代企业来说无异于生命线,随着营销竞争的加剧,掌握了销售的通路就等于占领了市场。优秀的分销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分销商的合作,利用他们的人力、物力、财力,企业可以用最小的成本实现市场的获取,完成产品的流通,并抑制竞争者产品的进入。

6.相关利益者市场

金融机构、新闻媒体、政府、社区,以及诸如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环保组织等各种各样的社会压力团体,它们与企业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有必要把它们作为一个市场来对待,并制定以公共关系为主要手段的营销策略。

四.中国企业实施关系营销的具体策略

关系营销是与关键顾客建立长期的令人满意的业务关系的活动,应用关系营销最重要的是掌握与顾客建立长期良好业务关系的种种策略。

1、设立顾客关系管理机构

建立专门从事顾客关系管理机构,选派业务能力强的人任该部门总经理,下设若干关系经理。总经理负责确定关系经理的职责、工作内容、行为规范和评价标准,考核工作绩效。关系经理负责一个或若干个主要客户,是客户所有信息的集中点,是协调公司各部门做好顾客服务的沟通者。关系经理要经过专业训练,具有专业水准,对客户负责,其职责是制定长期和年度的客户关系营销计划,制定沟通策略,定期提交报告,落实公司向客户提供的各项利益,处理可能发生的问题,维持同客户的良好业务关系。建立高效的管理机构是关系营销取得成效的组织保证。

2、个人联系

个人联系即通过营销人员与顾客的密切交流增进友情,强化关系。如经常邀请客户的主管经理参加各种娱乐活动,使双方关系逐步密切;记住主要顾客及其夫人、孩子的生日,并在生日当天赠送鲜花或礼品以示祝贺;设法为爱养花的顾客弄来优良花种和花肥;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帮助顾客解决孩子入托、升学、就业等问题。通过个人联系开展关系营销的缺陷是:易于造成企业过分依赖长期接触顾客的营销人员,增加管理的难度。因此该策略运用是应注意适时地将企业联系建立在个人联系之上,通过长期的个人联系达到企业亲密度的增强,最终建立企业间的战略伙伴关系。

3、频繁营销规划

频繁营销规划也称为老主顾营销规划,指设计规划向经常购买或大量购买的顾客提供奖励。奖励的形式有折扣、赠送商品、奖品等。通过长期的、相互影响的、增加价值的关系,确定、保持和增加来自最佳顾客的产出。如航空公司、酒店和信用卡公司经常采用的累积消费奖励。频繁营销规划的缺陷是:第一,竞争者容易模仿。频繁营销规划只具有先动优势,尤其是竞争者反应迟钝时,如果多数竞争者加以仿效,就会成为所有实施者的负担。第二,顾客容易转移。由于只是单纯价格折扣的吸引,顾客易于受到竞争者类似促销方式的影响而转移购买。第三,可能降低服务水平。单纯价格竞争容易忽视顾客的其它需求。

4、俱乐部营销规划

俱乐部营销规划指建立顾客俱乐部,吸收购买一定数量产品或支付会费的顾客成为会员。在我国由于顾客俱乐部形式较为少见,受到邀请的顾客往往感到声誉、地位上的满足,因此很有吸引力。企业不但可以借此赢得市场占有率和顾客忠诚度,还可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如海尔俱乐部为会员提供各种亲情化、个性化服务,广受欢迎,2000年底已达7万名会员和800万准会员,为企业建立了庞大的顾客网。

5、顾客化营销

顾客化营销也称为定制营销,是根据每个顾客的不同需求制造产品并开展相应的营销活动。其优越性是通过提供特色产品、优异质量和超值服务满足顾客需求,提高顾客忠诚度。依托现代最新科学技术建立的柔性生产系统,可以大规模高效率地生产非标准化或非完全标准化的顾客化产品,成本增加不多,使得企业能够同时接受大批顾客的不同订单,并分别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产销见面”和“以销定产”。实行顾客化营销的企业要高度重视科学研究、技术发展、设备更新和产品开发;要建立完整的顾客购物档案,加强与顾客的联系,合理设置售后服务网点,提高服务质量。

6、数据库营销

顾客数据库指与顾客有关的各种数据资料。数据库营销指建立、维持和使用顾客数据库以进行交流和交易的过程。数据库营销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是一种借助先进技术实现的“一对一”营销,可看作顾客化营销的特殊形式。数据库中的数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现实顾客和潜在顾客的一般信息,如姓名、地址、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个性特点和一般行为方式;交易信息,如订单、退货、投诉、服务咨询等;促销信息,即企业开展了哪些活动,做了哪些事,回答了哪些问题,最终效果如何等;产品信息,顾客购买何种产品、购买频率和购买量等。数据库维护是数据库营销的关键要素,企业必须经常检查数据的有效性并及时更新。企业一方面要设计获取这些信息的有效方式,另一方面还必须了解这些信息的价值,以及处理加工这些信息的方法。

7、退出管理

“退出”指顾客不再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终止与企业的业务关系。退出管理指分析顾客退出原因,相应改进产品和服务以减少顾客退出。退出管理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测定顾客流失率。

(2)找出顾客流失的原因。按照退出的原因可将退出者分为以下几类:价格退出者,指顾客为了较低价格而转移购买;产品退出者,指顾客找到了更好的产品而转移购买;服务退出者,指顾客因不满意企业的服务而转移购买;市场退出者,指顾客因离开该地区而退出购买;技术退出者,指顾客转向购买技术更先进的替代产品;政治退出者,指顾客因不满意企业的社会行为或认为企业未承担社会责任而退出购买,如抵制不关心公益事业的企业,抵制污染环境的企业等。企业可绘制顾客流失率分布图,显示不同原因的退出比例。

(3)测算流失顾客造成的公司利润损失。流失单个顾客造成的公司利润损失等于该顾客的终身价值,即终身持续购买为公司带来的利润。流失一群顾客造成的公司利润损失更应仔细计算。

(4)确定降低流失率所需的费用。如果这笔费用低于所损失的利润,就值得支出。

制定留住顾客的措施。造成顾客退出的某些原因可能与公司无关,如顾客离开该地区等,但由于公司或竞争者的原因而造成的顾客退出,则应引起警惕,采取相应的措施扭转局面。

企业应经常性地测试各种关系营销策略的效果、营销规划的长处与缺陷、执行过程中的成绩与问题等等,持续不断地改进规划,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中建立和加强顾客忠诚。

实施关系营销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全面、正确理解关系营销所包含的内容,要实现企业与顾客建立长期稳固关系的最终目标,离不开建立与关联企业及员工良好关系的支持。企业与顾客的关系是关系营销中的核心,建立这种关系的基础是满足顾客的真正需要,实现顾客满意,离开了这一点,关系营销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与关联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必须从互惠互利出发,并与关联企业在所追求的目标认识上取得一致。高福利并不一定实现企业与员工的良好关系,真心关怀每个员工才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从而为实现企业的外部目标提供保证。

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提纲拟定原则

第9篇

相关热搜: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范文  公共管理理念

在公共管理模式日趋复杂化的今天,公共管理的问題涉及了非常多的部门和管辖的区域,甚至是整个社会,这就需要公共管理的有效实施必须有政府机关的全力配合,加上私营组织和大众的积极参与。对于人群的广泛性,就要求了公共管理的能力需要更加强大,才可以凌驾于社会问題之上,也严格考验了协作性公共管理的能力。

一、协作性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

作为一种新型的公共管理的途径,协作性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建立在以下三个方面之上:

第一个方面:交易成本理论。这个理论是建立在最基础的资源交换的层面上的一种合法性的动态的选择合作伙伴,任何组织都会追求非常低的交易成本,其中包括了信息的成本和检测的成本等。交易理论是企业跨行部门协作定义的一种具备“相互依存利益”的组织关系。在现代的公共管理的过程中,主要的组织形态是以政府为主导、社会上的一些商业组织和民众组织辅助的复杂和整体性的一个网络结构。对于这样的网络结构中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依存的性质在进行管理的时候显得非常复杂但是也很重要,并且传统的通过市场机制的协调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发展状况。一位美国专家是这样认为的协作机制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市场机制协调的制度,更不是科层管理的制度形式,而是为合作性组织关系提供选择的治理机制。”我们依据这样的角度可以分析,无论是从公共组织是为了交换资源的角度还是从寻求一种合法性的合作关系,最终的目的都是将交易的成本降到最低。如果说两个组织之间已经确定了信任的关系,那么就会相应的减少很多的检测成本。这种交易理论有三个硬性的确定指标:第一是组织必须寻找具备一定合作关系的伙伴,因为具有以往的合作经验,可以很好的降低交易的成本,而且还增加了组织之间的信任情感。第二是组织必须寻找愿意共享梦想的伙伴,具有不同意愿的组织很难长久的维持合作的关系。第三是发现合作伙伴的相联系的信息搜索的成本。不管怎么说,跨部门的协作性的潜在优势在于组织的效率和性能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比如说针对外界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整合部门的优势和竞争优势,都可以很好的提升双方的实力。

第二个方面:资源依赖理论。这是协作性公共管理中非常成熟的一个理论知识。举个例子就是说当组织A对组织B有益,但是组织B不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和能力的时候,组织A和组织B就会建立一种合作的关系。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政府具备非常充分的权威性和丰富的资源,也就无法提及立法的提出和实现。但是政策的制定以及执行却可以依赖对方进行多数量民众的协同工作。基于这样的理论视角我们假设,任何单体的组织都不具备充分的资源,而是必须通过依附于一定的组织和群体才可以完成。根据这样的理论假设,我们知道组织之间存在一种资源的依赖性。

因为组织之间存在一定的资源的依赖性,所以说交换关系就发生变化。交换关系可以通过降低资源的供给来稳定每个组织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以成为长久性的合作伙伴。总体来说就是,资源依赖理论是实现共同利益和资源依赖的协作性公共管理发展的必须具备的天体条件。

第三个方面:网络治理理论。很多研究学者和专家都把这个理论当作策划和研究协作性公共管管理问题的基础。在现在的学术界对于公共管理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对组织和私人的利益增长,受到他们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的影响、网络治理过程的影响等因素对于公共管理的工作人员的更好的界定他们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范围都有一定的作用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的公共管理制度更多的是一种协作性质的网络管理模式。美国专家佛里斯曼就这样说过,一个高度集中的协作机构,在组织中间实现资源的细分、管辖权的重叠和共享使得多种的公共政策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明显。资源的相互依赖性和网络的优势已经成为协作和参与的最主要的动力。因为协作关系被认为是最为特殊的网络关系,并且网络中的每个组织都是相互依赖存在的,因为协作都为协作能力提出了非常好的发展机会。

二、协作性公共管理的实践模式

跨部门性质的协作性公共管理。英国“协同政府”的变革是探索和发展跨部门协作性公共管理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实例。在1999年的时候,布莱尔政府就颁布了<现代化政府改革白皮书>,在白皮书中非常明确为英国政府提供了一个协同管理的现代政府发展的框架。这里所说的协同政府就是政策和项目的组织安排具有非常强的一致性,这样的一致性能可以促进每个机构之间的相互合作。英国这种协同政府的改革具体的政策包括一站式的服务、公私合营等跨部门的协同合作的方式,通过收集公共服务的各种信息和民意的调查取证,实现一种整合性质的服务,更好的满足每个方面提出的要求。英国除了协同合作的关系之外,还非常注重地方关系的治理,为了很好的改善历史遗留下来的地方区域管理的问题,英国专门在2001年的时候首次提出“地方战略伙伴关系”的长久计划,并且将这种战略伙伴关系定性为国家的政策之一。地方战咯伙伴关系主要的作用在于可以很好的消除行政管辖的一种界限,主要在地方的公共部门、社区部门和志愿者部门等公共部门有效的联合在一起,促进协同治理的和谐环境。

三、取其精华,完善自身

虽然说协作性公共管理的模式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应用事件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但是这个模式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研究的管理模式。但是,当前国内对此问题的理论回应已经被实践需要远远落在后面。在党的十七大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强化机构的整合力度,健全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的工作力度。”作为我国行政管理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这也从客观事实的角度反映了中央对此改革的重视态度。健全我国每个政府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工作的力度,有效地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运转,由此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在我国传统的政府机构的变革过程中,中央一般都是通过加强每个部门的职能界限和整合力度来强化部门之间职能出现冲突的情况,对于每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工作重视的程度远远不够。但是从英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应用实例和经验来看,部门大小都有一定的边界,只要分工合理,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性质就会出现好转。

强化区域之间的协调公共管理的工作一直是中央推动地方发展的一项重要的举措。在“十一五”规划别强调了“健全区域协调公共管理的四大原则”。在真正的实践当中,我国的区域协作公共管理模式也在不断的发展。比如说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发展,然后再到西部大开发和促进中原榍起的国家政策等,地方区域化的协调经济发展模式一直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前进,也明确地体现出我国国民经济在协调公共管理模式中的重要作用。也是间接性的表明了中国未来的区域发展模式更加关注的是省市之间的协调公共管理工作的联合和发展,从中国原来的“行政区经济”模式逐渐转变为“省际区经济”模式。在学习和实践协作性公共管理模式的时候,作为后起之秀,我们必须向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吸取成功的经验,然后结合国内的国情,创立一套适合国内发展的协作性公共管理的制度。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行,按照党十七大报告的要旨和“十一五”的规划要求,必须加速完成我国的协作性公共管理模式的建设。

第10篇

近年来,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很多本科毕业生为了暂时逃避就业现实,选择了读研。然而,上了研究生,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虽然研究生作为学生,首要任务仍然是学习,但是研究生的年龄特点不同于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目前迈入研究生阶段的学生,至少是二十一二岁了,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成人感,都不允许他们还像之前那样心安理得地花父母的钱了。另外,他们还面临着恋爱交友甚至婚姻的人生任务。最后,即便是研究生毕业,还是要回归到找工作的行列中。因此,笔者认为,研究生面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这几个方面:学习、生活、情感、工作。这些压力如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及时疏导,必将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二、研究生压力源分析

(一)学习压力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同于本科时候的学习模式,本科阶段主要依靠课本,上课形式是讲授式的,而研究生阶段,需要查阅大量的专业书籍和中外文资料,上课也大都是讨论性的,这样,研究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机械学习到研究性学习,他们一开始觉得很不适应,而且,本来研究生在入学前就已经经过数月甚至数年的备战考研,身心俱已疲惫,成功的喜悦还没来得及细细体味,马上又要投入艰辛的学习中,其压力可想而知。

另外,大多数高校对研究生实行外语过六级、公开发表至少两篇学术论文等硬性过关指标,甚至有学校规定必须在SCI收录的杂志上才允许毕业,否则不授予学位证书,这又增加了研究生们的压力。

(二)经济压力

目前绝大多数研究生的经济条件窘迫。现在在读的研究生,一年的学费动辄上万,这对于普通的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对于已经成年的研究生,由于在读本科阶段已经给家里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现在仍然不能自立,在心理上接受不了;而工作过的研究生读研意味着放弃工作,放弃较稳定的收入,再加上他们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负担很重。

总之,作为成人的研究生都希望能够早日自食其力,减轻家庭的负担。研究生经济收入来源渠道的单一是造成其经济压力的主要原因,收入来源主要是家庭供给和国家提供的每个月200元左右的生活补贴。但现在物价普遍上涨,而补助却一直不见涨,面临经济压力,大多数的研究生都选择去兼职,一方面是积累些社会经验,另一方面主要是多赚些生活费,缓解经济压力。然而,随着研究生的扩招,能提供给研究生的兼职岗位也越来越少,有些研究生即使想兼职,又苦于无处可去。兼职锻炼了人,但也耽误了不少学习时间,不善于把握就会对学习造成比较明显的负面影响。

(三)情感压力

大部分的研究生已经到了婚恋的年龄,正值婚嫁关键时期的青年人却只能生活在有限的圈子里,每天的生活基本上是宿舍、食堂、图书馆三点一线,接触人少,社交圈窄,他们感情的需要和性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这也是研究生群体产生心理压力的重要原因。

一些还没有找到对象的研究生看到身边的许多朋友都是成双成对,而自己还是形单影只,不免着急,再加上年龄确实日渐增长,更是迫切希望赶快解决个人问题。但是,同时心里又有一种强烈的矛盾感,毕竟,还在求学的阶段,将来到哪里工作还不确定,一切都待定,所以,他们一方面期望有男女朋友,另一方面又怕将来不能在一起。而且,即便是他们有很明确的找对象的动机,又由于长期忙于学业,交际圈子狭小,阻碍了个人问题的解决。特别是一些女研究生,读研的这几年正是她们婚嫁和恋爱的最佳时期。由于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角色定位的不同,相对于男研究生而言,女研究生面临婚恋问题的压力更大,因为女研究生还面临着生育的现实问题。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生育的最佳年龄是23岁到30岁之间。

(四)就业压力

随着研究生扩招的不断推进,研究生已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了。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的《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中发现,硕士生的就业压力明显高于专科生、本科生和博士生。2010年大学生就业压力管理论坛上的《2010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硕士生就业压力最大。

在一般的社会认识中,学历越高越有就业竞争力,学历越高就业压力应该越小。可是,此项调查报告给出的结论却有异于既有的认识:处于学历中上层的硕士生就业压力明显高于专科生、本科生和博士生。

这是什么原因呢?与本科毕业生相比,硕士、博士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机会成本都付出更多,自己比别人多读几年书,多交几万的学费,使得很多研究生对就业的期望过高。另一方面,由于大幅度的扩招,研究生的总体数量大大增加,研究生已不再是高层次的稀有人才,而是社会就业大潮中普通的一员,他们就业时,同样要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

三、应对措施

不可否认,研究生正面临着诸多压力,这些压力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适,可以导致许多心理问题甚至疾病。笔者在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探寻出以下几种调试压力的对策。

(一)社会和学校方面

1.导师指导与研究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同门之间增加沟通,形成学习链。导师具有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社会阅历以及崇高的人格魅力,导师的言行举止会给研究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但现实生活中由于导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压力很大,可能会导致与研究生交流时间不足。因此,研究生应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主动与导师进行交流,以获得导师的指导;而导师在工作科研之余,也要多给研究生以学习上的指导和生活上的关怀,真正实现导师指导与研究生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

2.学校多渠道、广范围为学生提供经济帮助。首先,优秀奖学金和基本奖学金制度相结合。在国外高校,奖学金额度都很高,全奖一般包括了学费和生活费,半奖也足可支付学费。与之相比,目前国内的高校奖学金额度和奖励面都明显偏小,绝大部分高校还一直实行“普通奖学金”制度。建立优秀奖学金和基本奖学金制度就是要既鼓励优秀学生发挥潜能,同时保持中等及中等以上研究生应有的待遇,中下等的学生则自己承担学费和生活费。其次,拓宽“三助”(助教、助研、助管)范围。“三助”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负责精神,加强研究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现有基础上,学校应为研究生进一步增加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的“三助”岗位,为研究生增加实习机会的同时,又给予他们适当的工资。再次,建立合理的助学贷款制度。现在,很多研究生还要依靠贷款来完成学业,因此,政府、学校和金融机构应尽快协商制定合适的研究生助学贷款制度。最后,社会捐助也是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的重要补充渠道。随着教育改革和对外交流的加强,我国高校教育捐赠不断增长,很多的爱国企业家对教育付出了诚挚的爱心,资助一些贫困的研究生,学校要积极与这些爱国企业家联系,共同为研究生教育贡献力量。

3.搭建桥梁,创造男女研究生认识的平台。目前,网络已经成为研究生查找资料、寻求感情寄托的一个重要途径,他们愿意在网络的虚拟空间表露和敞开自己的心扉,所以占领网络阵地,设立情感讨论区,正确引导和疏通情感问题,是研究生情感教育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业余联谊活动,特别是不同学校、不同专业间的联谊活动,如情感沙龙、文艺联欢、郊游等精神交流活动,扩大研究生同学的交流范围,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提高研究生的精神愉悦感,从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4.政府、学校合力帮助研究生就业。学校首先要调整专业设置,专业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的,不要只顾眼前经济利益而不顾学科专业条件一味扩大招生,应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调节和进行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和课程设置,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从而从根本上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学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毕业生就业:第一,从研究生入学就引导学生关注就业,培养就业竞争意识。第二,在各个年级及不同专业开展就业指导时,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内容融入到个体就业指导咨询、群体职业能力测评、求职相关讲座等活动当中去。第三,为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和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使研究生增加就业技能和技巧。另外,政府主管部门应该为研究生提供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就业环境。第一,加强就业市场和就业法规的建设,完善就业市场机制,预防就业过程中不公平、不合理现象的出现。第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专业设置进行宏观调控,限制那些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就业率低的院校的招生数量,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第三,加大自主创业的优惠力度,为到基层、西部去的学生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二)研究生自身方面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艺术素质教育;工匠精神

高职艺术素质教育是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基本能力”,在普及艺术知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潜力,实现学生的个性价值”,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工匠精神”也是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实践层面而言,就是培育学生的“专业精神、职业态度和人文素养”,以解决高职技术教育中“理性缺失”困境。[2]在高职教育教学实践中,艺术素质教育因其具有通识课程教学与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支撑,通常比较具体;而“工匠精神”培育的形式主要是宣导教化式的,因其缺乏具体支撑,效果通常并不明显。艺术素质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的互不统属、相互分离,制约了高职素质教育的效果。因此,如何理解并准确把握高职艺术素质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之间的关系,进而寻找到两者并举的路径与方法,对于促进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艺术品味与精湛技艺紧密对接———高职工匠精神培育的特质

“工匠精神”是工匠对于职业和产品所拥有一种追求极致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理念。自“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弘扬“工匠精神”成为我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重要理念。“工匠精神”所带来的现代职业教育战略调整以及社会对用人观念的变化,使得高职院校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工匠精神”属内在精神层面,高职“工匠精神”培育工作需要若干具体的培育载体才能奏效,其中艺术素质教育就是一个重要的载体。高职“工匠精神”培育的特质就是艺术品味与精湛技艺紧密对接。工匠虽然是充满传统色彩的词汇,但是拥有“精湛技艺”是对工匠最基本的定位。技术与艺术都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两者的关系可以用“技艺相通”来概括。从词源上而言,“技艺不仅指工匠活动与技巧,而且也是他们心灵的艺术或美的艺术与技巧”,[3]所以,拥有“精湛技艺”的工匠所制造的产品往往兼备实用性与艺术性,是工匠技能与审美情趣、审美观念的物化。手工业时代工匠制造的产品,小到日常生活用具,大到房屋桥梁,无不将艺术品味与精湛技艺融入制造过程,实现了技术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工业化时代工匠尽管在称谓上发生了诸多变化,其技术活动仍是追求“技”“艺”融合。现代各种具体技术形态既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同样也是文化综合发展成果。以工业产品为例,产品设计造型的基本原则就是注重“技术与艺术性的统一、功能与形式的统一、微观与宏观的统一”,如果缺乏审美因素,没有艺术品味,技术含量再高也难以获得认同和接受。“工匠精神”是工匠们对设计独具匠心、对质量精益求精、对技艺不断改进、为制作不竭余力的理想精神追求,可以概括为尊师重教、一丝不苟、求富立德、精益求精、知行合一等五大精神内涵。[4]培育“工匠精神”可以从多角度来理解,就技术与艺术的关系而言,培育学生将“技术做成艺术”的理念,似乎更切合高职“工匠精神”培育理念和目标。高职教育从人才培养定位上而言,是培育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技能性人才,其技术教育与技能培养是重点,因而追求精湛、卓越的技术技能,崇尚责任、担当的职业道德,是高职教育的应有之义,但是对于“工匠精神”中所蕴涵审美情趣、审美观念的培育相对缺失。要弘扬“工匠精神”,促进学生将艺术品味与精湛技艺紧密对接,只有坚持以现有的艺术素质教育为载体,在“工匠精神”培育中嵌入艺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才能实现。可见,就工匠以及“工匠精神”的定位与内涵而言,工匠劳动是一种创造劳动,而创造劳动是天然地带有美的活力,因而“工匠精神”必然包含了工匠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情趣;现代职业教育要培养工匠,要将“工匠精神”对美的追求融入培养过程中,注重技术与艺术的融合。艺术品味与精湛技艺紧密对接,这是高职“工匠精神”培育特质,也是方向。从这个意义而言,传统的高职艺术素质教育需要在培养“工匠精神”的视角下重新定位。

二、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高职艺术素质教育的定位

高职艺术素质教育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它“既是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方面,又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既是学生人格成长的必要内容,又是推动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生活的重要载体”。[5]但目前高职院校艺术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寥若晨星,艺术活动追求短期效应,成了少数特长生的专利,大部分学生被排除在艺术素质教育的大门之外。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中,艺术素质教育更多地被当作专业教育和技能教育“锦上添花”式的“补充”。高职艺术素质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对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理解存在误区。高职的文化素质教育是除专业教育以外的人文科学教育与艺术素质教育。开展文化素质教育一方面是为了完善人的心智,另一方面是激发人的潜能。在高职教育中,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专业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文化素质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基础。[6]但是,高职教育是面向职业岗位的专业技能教育,技能本位的教育使得教育的功利化现象难以避免,因而在高职实际操作层面上,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客观上”存在着“疏离倾向”。重新定位高职艺术素质教育,就是要将培育“工匠精神”融入到艺术素质教育中,促进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使得学生实现精湛技术与审美情趣的浑然一体。将“工匠精神”融入艺术素质教育,高职人才培养理念要适时调整,职业能力观也要从基于“技能本位”向基于“综合本位”转变。职业能力是高职教育的目标和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通用能力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模型。[7]“技能本位”将职业能力视同于岗位技能,忽视了学生面临不同岗位的职业迁移能力,忽视学生将来发展所必需的综合素质,培养出的是机器生产环境下的“附属”,而非能动的驾驭者和创造者;“综合本位”将职业能力作为综合能力,是“人们从事一门或若干相近职业所必备的本领,是个体在职业工作、社会和私人情境中科学的思维、对个人和社会负责任行事的热情和能力”。[8]基于“综合本位”的职业能力,注重将技术技能与职业素养有机融合,审美意识、审美情趣、艺术素养理应成为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职业能力观的转变,高职人才培养体系要进行相应调整。要围绕培育“工匠精神”,将工匠对精湛技术追求和对艺术品味的领悟,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融入艺术素质教育与艺术活动之中。艺术素质教育不再是专业教育的附属,而是与专业教育一样成为培育“工匠精神”、打造现代工匠的重要载体。因此,只有从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角度定位艺术素质教育,才能使学生结合自身的专业与个人的兴趣,走进艺术、理解艺术,吸收到艺术的精髓。对于大多数理工类的学生而言,艺术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使学生形象思维得以完善,创新能力得以提高,另一方面也使他们感受艺术中所表达的情感,体验艺术中所蕴涵的情绪,达到塑造他们完美人格的目的。[9]273这也正是现代“工匠”培养的最佳路径。

三、艺术素质与工匠精神同频共振———高职综合素质教育的路径

高职“工匠精神”培育的特质与艺术素质教育的定位,要求高职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视角,推行高职艺术素质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并举。要注重以高品位的艺术审美素养支撑“工匠精神”培育,以崇尚精湛和追求完美的价值取向优化艺术素质教育,实现艺术素质与工匠精神同频共振。探索适合高职特点的综合素质教育的路径成为艺术素质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并举的前提。一是组织具有针对性的艺术社团活动。艺术素质多样性、多层次,使得艺术素质教育的方式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高职艺术素质与学生兴趣相结合是第一原则,因此走艺术社团之路最为可行。组织艺术社团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是拓展学生艺术知识面,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重要内容”。[10]通过社团内的朋辈教育,还可以培育团队精神。艺术社团组织过程中,要注重培育“工匠精神”,将对传统工艺美和现代设计美的追求,以及对现代工程伦理和基本职业道德宣传,融入社团活动。二是创新有效的艺术素质教学模式。艺术是以情感体验影响人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艺术素质教育是“一种心育、情育,它所起到的心理作用是人自觉自发感受到的,是人的最深层的情感自由活动的结果”。[9]169艺术素质教育模式是依托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体系,让学生超越具体的艺术本体,来感受美,并将感受内化为自身的素质。高职艺术素质教育要注重学生本位,创新教育模式。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要按照高职学习时间短、课程多、实践多的特点,采取短、平、快策略设计课程,综合运用示范与引导讲座、展览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理解美的本质。三是注重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衔接。艺术素质教育必须重视与具体生产劳动相结合,体现劳动的创造美、产品美、过程美,才具有现实意义。高职艺术素质教育只有在促进“工匠精神”培育中,才更能彰显其素质教育的价值。高职艺术素质教育要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与将来的职业追求,选择适当的艺术素质教育形式;要注重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衔接,以提高艺术素质教育在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性。此外,艺术素质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并举还需要一批具有技术专业技能,同时拥有较高艺术素养的教师。高职艺术素质教育,无论是教育理念还是教育机制,无论是艺术专业还是普通非艺术类专业的艺术素质教育,都要“注重培养和启发学生对艺术的感知及审美判断力,激发和唤起学生从艺术维度探求对生命及理想的思考,从而实现艺术本质所呈现的人文属性的本源价值”,因此高职艺术素质教育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艺术专业技能,而且要适应高职教育特点,具备必要的跨专业的基本知识,才能将“工匠精神”与艺术素质教育进行完美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罗军强,方林佑.高等学校通识教育探索:基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2]胡冰,李小鲁.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对理性缺失下培育“工匠精神”的反思[J].高教探索,2016(5):85-89.

[3]王伯鲁.技术化时代的文化重塑[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4]李宏伟,别应龙.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8):54-59.

[5]林大春.谈谈当今高职教育中的艺术素质教育[C]//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核心技术育有效人才———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谭秀森.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M].济南:泰山出版社,2008.

[7]查吉德.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

[8]赵志群.对职业能力的再认识[J].职教论坛,2008(9):1.

[9]张道森.美术教育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

[10]徐园媛,廖桂芳.理工科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创新模式构建[M].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第12篇

摘 要: 教学秘书是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主体,是教学管理的基层人员,在教务教学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教学秘书的薪酬比较低、工作任务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缺乏培训和进修的机会、人际关系不好处理等,这给教学秘书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严重影响了其工作效率。因此,首先要认真分析教学秘书的需求,然后根据压力理论来引导教学秘书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压力,帮助他们如何缓解压力并激发工作热情和提高工作效率,以更好的教学管理服务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高校教学秘书 压力现状 压力管理对策

教学秘书作为教学管理的基层管理者和执行者,担负着管理者、服务者、监督者和协调者等角色,工作任务很重,然而他们在薪酬、尊重、培训等方面的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这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如何引导高校教学秘书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压力,帮助其缓解压力并提高工作效率,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问题。

一、高校教学秘书的需求分析

压力是指当人们去适应由周围环境引起的刺激时,人们的身体或精神上的生理反应。当人们的期望与现实差距很大或者说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紧张、急躁、逃避、情绪低落等不良反应,进而形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压力管理的实质就是引导人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压力,帮助其缓解压力,更有效地完成工作。因此,要对高校教学秘书进行压力管理,必须先对其需求进行分析,找出其压力源。作为知识型员工,教学秘书既有工作上的需求,又有经济和情感上的需求。总的来说,教学秘书比较迫切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合理的薪酬需求。一方面,教学秘书基本上都是年轻老师,年轻老师经济压力比较重,面临着结婚、买房、生子、赡养父母等任务。要很好地完成这些任务,首先要有经济支撑,有较高的薪酬。另一方面,教学秘书工作量大、工作强度高,不管是与教学人员还是与社会上有些职业相比,薪酬还是比较低的。据我了解,具有科级和中级职称的教学秘书一年的总收入比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学人员要少得多。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教学秘书就薪酬进行横向的比较,发现自己对自己所获报酬的感觉与自己对付出的感觉比率(Qp/Ip)小于教学人员和社会上其他职业人员,就会感觉不公平,结果可能会消极怠工。

2.合理的工作任务。教学秘书属于知识型员工,知识型员工比较倾向于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中高层需求,比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些需求的实现依赖于其工作的优秀并被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合理的工作任务再加上教学秘书自身的努力可以实现这些需求。

3.希望得到重视的需求。尽管教学秘书的工作很重要,但是教学秘书在高校不太受重视,比如,教学秘书这个岗位的进入门槛比较低,也就是说学校招聘教学秘书的时候在学历、经验和专业背景等方面要求比较低;同样的学历,安置费等待遇却不如教学人员;学校很少给教学秘书提供进修和培训及参加教学管理方面的学术交流的机会;在各种评奖评优方面对教学秘书的考虑比较少,等等。

4.进修、培训和学术交流的需求。教学管理工作不仅具有事务性,而且具有学术性。国内外关于加强高校教学管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发展很快,比如一般管理理论的最新成果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21世纪大学管理文化的建构与创新、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等等。教学秘书要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就必须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这些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依赖自学,而且需要靠进修、职业培训和参加全国及省级有关教学管理方面的学术交流会来实现。

5.良好的人际关系需求。教学秘书是连接教务处和二级学院及各系教学工作的桥梁和纽带,是领导、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起着上传下达、协调各部门及师生之间关系的重要作用。教学秘书面对的是教务处领导和同事、本学院的领导和同事及广大学生,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对于促进其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因此,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教学秘书比较重要和迫切的需求。

二、高校教学秘书的压力现状分析

教学秘书的需求既有物质上的又有精神上的,这些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压力感。根据我对本校和同城另一个高校的调查发现,目前教学秘书全部认为自己有压力,其中认为压力很大的占80%,认为一般的占15%,认为压力小的占5%。同时,调查资料显示当前教学秘书的压力源主要有两个方面:工作内源压力和工作外源压力,前者包括工作任务、组织期望等方面,后者包括工作环境、科研任务、工作成就感和社会期望等方面。

1.工作重,责任大。教学秘书的工作内容比较多,从协助教学院长和系主任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和实验大纲、学生注册、教学任务安排、教师课表、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考试管理到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及教学资料档案的管理和保存,从开学到学期结束基本上都有事做,有时候一天需要同时处理七八件事情,办公室做不完就晚上带回家做。另外,由于高校规模的急剧膨胀,二级学院的教师人数和学生数量越来越多,这也给教学秘书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和工作量。以我院为例,上学期全院教职工人数是75人,学生人数(含本三专业)是3134人,而教学秘书只有1人。教学秘书承担了大量的工作,也就担负着相应的责任。据调查资料显示,所有的教学秘书都认为最大的压力是责任太大,因为在目前这种教学管理体制中教学秘书做出成绩是应该的,而一旦出了教学事故就要受到很重的惩罚。

2.科研任务重。教学秘书的主要工作是教学管理,有的还承担了少量的教学任务。单单教学管理工作就已经让教学秘书不堪重负了,然而,教学秘书跟教学人员一样需要评职称,评职称就得撰写和、申报科研课题、出专著等。教学秘书要做到管理、教学和科研三者同时兼顾,这无论在体力还是脑力上都是一种加倍的付出,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是加倍的。

3.人际关系处理难度大。教学秘书作为教务处、二级学院领导、老师和学生之间联系的纽带,需要处理多方面的关系,比如教务处和二级学院之间的关系、本学院与其他二级学院之间的关系、本学院师生之间的关系等。这些关系有些是很难处理得让双方都满意的,比如排课,我们强调人性化管理,所以不少老师提出自己的排课要求,但是如果满足了老师的要求可能就会造成班级课表不合理,教务处会怪罪下来,或者满足了这个老师的要求就可能满足不了另一个老师的要求,那么另一个老师就会不高兴,毕竟能排课的时间就这么五天,而且有一些时间段是限制排课的。在我所做的调查中,当问及“您觉得在工作中存在哪些压力”的时候,所有的教学秘书提到了人际关系不好处理,感觉自己工作做了不少,但是吃力不讨好。

4.低工作成就感。高校教学秘书作为知识型员工,对成就感的需求较普通员工要强烈一些,这种成就感体现在体面的工作、较高的收入及受学校和社会的尊重和认可等方面。事实上,教学秘书是大学老师,工作算是体面,可是工作很累,收入却比同级别职称的教学人员要少,也比社会上有些职业要少。另外,由于种种原因,教学秘书并不像教学人员那样受学校重视。这严重打击了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其工作效率。

三、高校教学秘书的压力管理对策

有报告称工作压力已经变成“21世纪的流行性感冒”。高校教学秘书面临着众多的压力,如果这些压力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就会对教学秘书的身心健康、行为方式和工作效率产生严重的影响。教学秘书的压力既有自身的原因,又有组织(学校)的原因,还有社会的原因,因此,对教学秘书进行压力管理可以从个人、组织(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来实施。

转贴于

1.从个人层面来说,教学秘书的压力可能是由于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差、时间管理能力缺乏、对自己的期望过高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调整自己。

第一,积极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该坚持从平时的小事做起,比如,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与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客观地看待和评价领导、同事、学生和社会,遇事冷静思考、不急躁。

第二,提高自身的时间管理能力。教学秘书事情比较多,有时候一天能接到七八个甚至十几个通知,这些事情也不可能同时进行,必须先分清轻重缓急,然后将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完成,再去做次重要的次紧急的事情。同时,养成总结经验和制订日计划、周计划甚至是月计划的习惯,因为教学管理工作大多数是程序性工作,比如每个学期开学要补考,期中要准备下一学期的课务安排和期中教学检查,期末要排下一学期的课表,等等,知道这么个程序那就可以提前做准备,不至于到时候多件事情集中到一起而应付不过来。

第三,客观评价自己。教学秘书是文化人,文化人大多数有自命清高、高估自己的习惯,一旦遇到不如意就可能会产生急躁、消沉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如果不予以缓解就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教学秘书要根据学校和社会环境的现状,结合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对自己进行客观的评价,然后制订人生目标。

2.从组织层面来说,教学秘书的压力主要还是来自于组织(即学校)。根据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工作压力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可以用倒U字形的压力曲线图来描述,如下图:

压力曲线图显示,在组织绩效达到最高之前压力是与绩效成正相关的,而超过最高绩效之后压力与绩效成负相关。因此,学校应该采取措施缓解教学秘书的压力,使教学秘书的压力维持适当的水平。

第一,适当提高教学秘书的待遇水平。社会对大学教师的期望很高,教师这个名称似乎就意味着默默无闻和无私奉献。尽管从整体来说教学秘书的收入纵向比较有所提高,但是横向比较却相对不容乐观,尤其是近几年中小学老师和公务员加工资的幅度比较大,而不少大学至今连绩效工资都还没有兑现。

第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实施,一是简化教学秘书的管理工作。教学秘书的工作任务很重,其实有些工作完全是没有必要的,是领导不想改变多年延续下来的习惯或者怕承担责任而强加给教学秘书的。比如现在基本上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教务管理新系统和教材管理新系统等网络化管理系统,这些系统不仅可以简化教学秘书的工作,而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教学事故。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教务处还是要求交打印稿,打印完了又要找办公室主任、教学副院长、院长、处长等人签字盖章,这样太繁琐了,其实教务处可以直接从系统将教材征订资料导出来,然后交给教材经销商订教材。二是改进领导方式。逐渐由当前集权式的领导方式转变为民主式领导方式,当前的领导方式缺乏人性化管理,在这种领导方式下,教学秘书只是教学管理事务的执行者和“消防员”,教学秘书不能真正地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实践中去,也得不到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释放和发挥。

第三,注重教学秘书的进修、培训和学术交流工作。在教师培养方面,学校重视对教学人员的培养而忽视对教学秘书的培养,长此以往会导致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落后,不能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提供服务,因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学秘书的培养工作。具体来说主要有四种途径:一是鼓励教学秘书继续深造,比如目前只有专科学历的鼓励他们去读本科,目前只有本科学历的鼓励他们去读硕士,等等;二是定期或者不定期对教学秘书进行校内培训和指导,比如教育和教学理论的学习、计算机技术培训、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和开发培训等;三是每年或者每学期组织教学秘书去更高水平的学校参观学习;四是由学校出资让教学秘书参加省级的或者全国性的教学管理工作交流会议。

第四,为教学秘书提供压力疏通的渠道。教学秘书平时工作很忙,压力很大,压力积聚到一定程度必须得到有效的释放和缓解,学校可以通过两个途径为教学秘书缓解压力:一是学校教务处利用双休日或者学校运动会的机会组织一些体育或娱乐活动,让教学秘书积极参加,这些活动既可以娱乐身心,又可以结交朋友,缓解工作给其带来的压力;二是学校免费为教学秘书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目前不少高校设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但是它们主要是面向学生的,其实,老师也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导致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健康讲座和心理辅导等活动也可以让教学秘书的压力得到缓解。

3.从社会层面来说,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对教学秘书缓解压力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当前社会对大学老师寄予很高的期望导致教学秘书压力很大,其实老师也是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所以,社会应该首先把教学秘书当做普通人中的一员,然后给教学秘书以信任支持,同时尽力为教学秘书提供财力帮助、物资帮助和其他一些需要,比如由校友会提供资金设立一些“教学管理之星”、“服务之星”等奖励和基金。

参考文献

[1]罗宏.压力管理之路如何走[J].施工企业管理,2008,(10):68-69.

[2]黎江.压力与压力管理[J].市场周刊,2005,(12)(下半月版):102-103.

[3]徐珠君.高校青年教师压力管理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86-88.

[4]吴新炎,李芙蓉.论压力管理的生理学和心理学机制[J].经济研究导刊,2011,(12):119-120.

[5]蓝秀华.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J].江西教育科研,2003,(5):24.

[6]胡辑.论教学秘书的作用与素质要求[J].时代经贸(下旬刊),2007,(4).

[7]郭晟,王金洲.知识型员工压力管理新探析[J].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综合版),2007,(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