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1 17:37: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交媒体的普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51%欧洲社交网络用户跟随一个品牌。特别是在媒体,时尚,食品和零售连锁店四个领域。该InSites咨询调查显示,人们在使用产品后成为粉丝。他们的经历比广告宣传更有价值。人们期待商家给予额外的促销活动和信息。58%粉丝期待品牌在社交媒体上的促销活动。57%粉丝希望收到社交活动的邀请。58%粉丝都期待能看到更多的产品信息。
欧洲社会化媒体发展呈马太效应虽然,当社会化媒体概念流行的时候,欧洲各国都相继产生了很多社会化媒体平台和社交网络。但是发展到现在,各国的社会化媒体发展并不顺利。反而Facebook攻城拔地,可以说无人不晓。目前在欧洲Facebook拥有大约2.23亿用户,普及率达62%。Twitter普及率16%。东欧Vkontakte以12%位居第三,Linkedin亿11%紧随其后。东欧和南欧普及率最高,西欧普及率66%稍低一点。根据InSites调查报告,Twitter在欧洲社交网络表现异常。80 %欧洲人都知道Twitter,但只有16%使用它。但是马上使用Twitter的人却不少:28%正计划尽快开始使用它。
我认为这是符合欧洲基本情况的。欧洲各国国家由不同民族,文化,语言组成,情况也比较复杂。欧洲没有像中美俄那样,地域和人口都很大的超级大国。因此,社会化媒体产生后很难像中美国家同行那样快速聚集规模和影响力,同时又受到文化,语言等各种社会生活文化因素的限制,也很难在欧洲其它各国推广。但同时,欧洲又是非常提倡民主开放的地区,英语是通用语言,欧洲和美国拥有比较一致的文化和价值观。这导致Facebook等能够迅速渗透到欧洲并普及起来。而像中国,俄罗斯,巴西由于具体特殊的国情,开放程度不如西方,至少西方国家是这样看待的。因此中俄巴西能够有机会独自产生一些重要的有实力的社会化媒体。如中国的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俄罗Vkontakte,巴西Orkut等等。
比如,在法国,Copains d’Avan(一种朋友聚会和Facebook模式的混合体)曾经是最流行的社交网络。但现在被Facebook所取代,成为法国第三大社交网站。类似情况同样发生在德国,Facebook几乎扼杀了曾经在学生中流行一时的社交网络StudiVZ。如今Facebook在德国拥有超过2200万用户。Hyves曾经是在荷兰和荷兰语为母语的国家流行的一家社交网络。但现在远远落后于Facebook。根据comScore报告,2013年5月Hyves刚刚超过200万独立访问用户,但Facebook已经拥有870万用户。Tuenti是西班牙非常流行的社交网络。有超过1500万注册用户,但现在它仍然落后于Facebook,后者拥有高达1800万台式电脑用户和1300万移动用户。
社会化媒体移动化趋势明显调查显示了移动即时通信应用微信、Vine和Flickr等移动应用的活跃用户数量出现了令人瞠目的爆炸性增长。Facebook上保持活跃的青少年数量已从2013年第一季度的76%降至第三季度的56%。跌幅最大(下降52%)的地区是荷兰,而美国青少年中的活跃用户则下降了16%。欧洲将近三分之二社交媒体用户通过移动设备定期访问。亚太地区稍微落后一点,大约占26%。具体到各国移动化的比例也各不相同。比如超过挪威和冰岛人口一半在过去一个月使用移动设备连接到Facebook。而英国拥有3000万活跃的移动社交用户而一马当先,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各自注册的移动社交用户数量都约为2000万。
欧洲各国社会化媒体和社交商务发展不平衡根据欧盟委员会公布的互联网习惯的研究报告,与其它欧洲邻国相比,德国社会化媒体渗透率比较低。只有37%德国互联网用户使用社交网络。而在匈牙利却高达80%。事实上,东欧各国互联网用户更偏好社交网站,如拉脱维亚,波兰,斯洛伐克和塞浦路斯社交网站注册用户比例都很高。
而在英国,社交网络已经发展非常成熟,并广受欢迎。超过半数的英国人使用社交网络。根据eMarketer。虽然英国社会网络网络渗率低于北欧国家,则却是欧盟五国当中普及率最高的。英国虽然不是社交网络增长最快的,但在社交网络,Facebook参与度和渗透率上绝对是领导者。
意大利和俄罗斯人花费在社交媒体的时间最长,时间超过40%,被称为最“社交活跃”的欧洲国家。
在2010年一份类似的报告发现,欧洲人越来越关注在线数据隐私。总体上看,欧盟公民现在担心社交网站上的个人资料是否被滥用。奇怪的是,该委员会还发现,社会化媒体普及率较高的欧洲国家却拥有较低的网络消费者(反之亦然)。这意味着社交网站想要兼容交友和消费两大功能还很困难。社交网络虽然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但是要取得理想的社会化商务效果还值得进一步探究。
欧洲各国社会化媒体基本介绍因此跨境电商在做社会化营销的时候,主要还是以Facebook为主。只有在把某个国家定为目标国家进行精细化运作的时候,把当地的社会化媒体纳入考虑才有必要。
除了facebook,twitter以及google+之外,英国Bebo;德国Lokalisten,VZ Netwerke,XING;法国Viadeo,Skyrock;荷兰Hyves;比利时Netlog;土耳其Yonja和GROU.PS;西班牙Tuenti;意大利Meemi,挪威Nettby和Biip;波兰Nasza Klasa和GoldenLine,等等
德国有几个社交平台同时存在,像Lokalisten, studiVZ和Facebook,但由于Facebook巨大成功,极大地压缩了本土社交平台发展空间。如2005年创立的Lokalisten,2009年十月访问量达4320万,如今每月大约有200万。VZ Netwerke两年前曾经高达4.66亿访问量,如今则只有10%。导致旗下SchülerVZ今年四月倒闭。
另外一个子品牌StudiVZ由于依托facebook而开发,因此大家都称它为另一个facebook。Xing就是LinkedIn德国版。基本用户免费,但是更多功能,如搜索特定人才,就需要每月付5马克。其它功能和LinkedIn一样。75%访问量来自德国
Viadeo是LinkedIn法国版。2004年5月创立于巴黎,如今拥有全世界用户5500万。它可以帮助你建立商圈,招聘和就业。Viadeo还拥有子品牌ApnaCircle和Tianji,而后者是中国最大的人力资源网络,用户达1700万.而法国Skyrock则融合几个社交网站特色,如博客,浏览图片,阅读更新和找人等。
如今Skyrock拥有2200万用户和2900万博客。正是由于多元化特色,才在facebook和twitter强手竞争中立有一席之地。荷兰Hyves创立于2004年。同样是小国不能产生大社交平台道理,Facebook重创Hyves。曾一度用户达三分之一荷兰人口。2011年5月达530万用户,如今则所剩无几,开始向青少年转型。
如今荷兰依然是facebook,twitter和google+占据统治地位。比利时Netlog创建于2003年,是年轻人经常访问的平台。两年前被Massive Media收归旗下。Massive Media又拥有社交发现平台Twoo和赌博平台Gatcha!还收购荷兰团购网站DayFly.com。Twoo和Netlog合并,是一个交友平台。
(讯)巴西互联网普及率增长非常之快,eMarketer估计这个拉美最大的国家的网民数量将在2012年达到8640万人,占人口的42%。随著网站和社交网络在巴西人们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正在将数字媒体与其他媒体的行为相互结合。
根据IBOPE Nielsen Online 2月份的数据,巴西大都市区网民和全球趋势一样,加入到在观看电视时使用互联网的行列中,大约6/10的巴西网民表示他们每天边看电视边使用互联网。在看电视时访问互联网每周一次或不到一次的只有不到1/10
除了互联网渗透率在提升外,巴西也同样变得非常的社交化,预计2012年社会化媒体的网民普及率将达到87.6%,用户将社交互动行为也带人到他们的一心多用行为中。研究发现这些用户在观看各类型的电视节目时很可能会评论剧集。
IBOPE发现肥皂剧,是巴西网民最热衷评论的剧集类型,仅低于观看各类电视剧12个百分点。有趣的是体育节目,互联网用户更喜欢评论多过观看,分别为31%对26%
eMarketer估计巴西社交网络使用率将会从2012年的6630万人增长到2012年的7570万人。随著社交用户的增长,他们对电视的评论也会越来越热闹。(来源:199IT编选:)
美国数字新闻业的发展现状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美国数字新闻业迅速崛起。事实上,相比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数字媒体在诸多方面都展示出了光明的前景。
首先,数字新闻消费呈现上升趋势。2011年,美国新闻业的一大重心仍是试图阻止受众持续流失的问题。不过,对于相当一部分媒体来说,收获甚微。新闻网站受众数量的持续增加,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不同类型电子设备的普及。皮尤中心调查发现,大约51%的智能手机用户和大约56%的平板电脑用户使用移动终端设备获取新闻,而使用多种数字化设备获取新闻的用户数也接近美国人口的四分之一。无论利用什么样的终端设备,美国数字新闻消费者数量在2011年都继续增长。这也说明,相比传统纸质报纸杂志,美国人更亲睐消费数字新闻。
其次,付费订阅市场扩大。2011年,美国新闻数字付费订阅尝试的案例不断增加。但是,让用户为内容付费仍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即使在平板电脑上也是这样。例如,美国主流的前25家新闻网站都了相应的iPad应用程序,免费供用户下载使用,只有两家在应用中设置了收费墙,需要在订阅付费之后才能浏览更多内容。值得欣慰的是,皮尤中心在2011年夏天的一份平板电脑报告给数字新闻业带来了一些好消息。据报告显示,14%的用户会为新闻内容直接付费,另外有23%的用户订阅了一份纸质报纸或杂志。这也说明用户中潜在巨大的数字内容付费市场。
再次,数字媒体营收保持增长。2011年,相比大多数传统媒体遭受营收大幅下滑的困境,美国数字媒体的营收依然保持着不小的增长态势(如图2)。这其中,主要归功于网络广告的持续增长。2011年,网络广告相较2010年增长了23%,网络搜索广告逐渐成为网络广告最大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广告依然处于增长之中。但是,一个尴尬的现实是:脸谱网、谷歌等美国五家最大的科技公司的广告营收占据了整个市场的近一半份额,它们同时还占据了总网络广告市场的68%,这里面鲜有新闻机构的身影。
最后,数字新闻业仍是投资、融资的热门。2011年,数字新闻业仍是媒体业中的热门投资、融资领域,诸多媒体公司将大量新资源投入到了网络视频内容当中。例如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网和雅虎新闻结盟合作,前者将视频内容供给雅虎新闻网使用。无论这些投资的走向如何,将来能否获得成功,至少说明数字新闻领域仍将是一个充满诱惑力的投资领域。
美国数字新闻业的未来
就现在各种研究显示,数字新闻业将是拯救传统新闻业的一大法宝,也拥有着看似光明的未来,但现实发展中,数字新闻业遭受各方的冲击也越来越大,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也越来越多。
第一,数字新闻业将逐渐步入移动时代。随着电子阅读器和平板电脑销量的增长,美国人越发偏好使用这些便捷的移动设备获取新闻信息。这些移动新闻消费者的阅读习惯也有所不同,他们更加倾向于通过应用程序和主页直接转向新闻机构页面,对于新闻机构而言,如何提高其应用程序客户端的吸引力、拓展主页导航实用性成为一个继续加强的课题。研究者也发现,移动设备的发展与普及拓展了美国人新闻消费的途径和范围,而不是改变了美国人的新闻消费习惯。
第二,数字新闻业的社交化发展。以脸谱网和推特网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是美国近年来发展迅猛的数字化媒体。利用社交媒体途径获取新闻、分享新闻的用户和行为更加广泛。正是意识到这个趋势,越来越多的新闻机构提出了积极的社交媒体战略。现在,一些下手较早的新闻机构已经尝到了一些甜头,如,《赫芬顿邮报》在实施了积极的社交媒体战略之后,其来自社交媒体的流量已经和来自搜索引擎的流量相当。
第三,数字新闻业的订阅化发展。在传统印刷报业持续低迷的局面下,越来越多的报纸将营收的一大中心转移到数字化订阅发展上来。皮尤中心的报告指出,可能有100多家报纸在未来几个月内有望加入到已经开展数字订阅的150家报刊之中。《纽约时报》采取“计量模式”对其网站部分内容实施收费策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2012c
2014年4月17日,新浪网旗下微博业务正式登陆纳斯达克,股票代码为WB。微博此次共发行了1680万美国存托股(ADS),定价为17美元/ADS,每ADS代表1股微博的普通股,新浪微博上市约融资2.864z美元。
上市首日,新浪微博以16.27美元低开,收盘价格为20.24美元,涨幅为19.06%。对于担心“新浪微博上市后股价可能下跌”的新浪管理层来说,这算是一个不错的开场。但与去年上市的去哪儿网、500彩票网、3G门户、58同城等超过100%的涨幅相比,新浪微博上市首日的涨幅很难用漂亮来形容。
同日在纽交所上市的乐居上市首日的表现与新浪微博相仿:发行价定于10美元,以10.8美元开盘,以11.86美元收盘,涨幅约为18.6%。
新浪微博与乐居是今年上市的第三、第四家公司,于4月8日上市的爱康国宾目前股价为13.59美元,已经跌破发行价(14美元),于4月2日上市的达内科技目前股价为6.74美元,跌破发行价(9美元)。在前两家双双破发的情况下,新浪微博首日的表现多少让人松了一口气。
15年前的新浪上市,被形容为赶上了“最后的好时光”。新浪之后,搜狐勉强上市,网易流血上市,8848则上市流产;15年后的微博上市,吸引了全行业的关注:是赶在了最好的时光,还是最后的好时光,对于行业意义重大。
门户模式已经式微,从雅虎创立到如今的互联网媒体,其发展已经历了三个阶段:门户时代、搜索时代、社交媒体时代。新浪微博以“中国首家社交媒体”为标签赴美上市,需要重新思考未来。
今年3月29日,新浪微博改名为“微博”,去新浪化体现了其在中国微博市场上的“一哥”地位。微博还能照耀新浪多少?不仅是新浪的问题,也是所有媒体人的问题。
微博照耀新浪
曾经人们用“微博再造新浪”形容微博的重要性。意思很明显,新浪这家曾经作为中国互联网标志的网站险些沦为二流公司,是微博让新浪重新回到行业巅峰。
新浪于2009年推出微博测试版,引发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微博热”,最多时有十余家互联网企业推出微博产品,包括腾讯、搜狐、网易等。经过四年多的激烈竞争,新浪微博的用户规模、活跃度和营收已经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社交媒体与生俱来的开放性让微博成为中国的“公共议事厅”,是公众了解和讨论热点事件的重要渠道。新浪提供的资料显示,马航飞机失联事件中,微博是最早信息的媒体平台,20多天里相关话题的阅读量达到18.1亿。
另一个例子则是,文章“出轨门”后的道歉微博互动总量超过400万,直逼奥斯卡“最强合影”在Twitter的转发量。微博同时还是聚集专业人士最多的社会化平台,在大事件中发挥了舆论引导和信息放大的作用。
新浪招股书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微博月活跃用户1.438亿,日活跃用户6660万,是中国活跃度最高的社交媒体。微博上有超过8万个政府机构和官员的微博账号、70多万个个人认证账号和40多万家企业认证账号。
眼球经济曾经是门户时代、搜索时代的商业逻辑,这一逻辑同样适用于社交媒体时代。招股书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微博整体营收达到6750万美元,其中主要为广告,同比增长160.6%,新浪微博2013年第一季度营收为2590万美元。
新浪在探求超越眼球经济的模式。近期,魅族、极路由等多家企业在微博发起售卖活动,通过与一系列厂商的合作,微博“浏览-兴趣-下单-支付-分享”的营销闭环已经成型,新浪希望企业会把客服、CRM方面的预算投入到微博。
微博照耀新浪。以上市首日收盘价计,新浪微博市值约为41亿美元,而新浪市值约为38亿美元,微博市值一举超过了母体公司新浪网。
有分析认为,上市之后,新浪微博将更加独立于母体新浪网。上市当天晚上,新浪董事长兼CEO、微博董事长曹国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微博上市后还是新浪控股的一个子公司,就像新浪网是新浪集团下面的一个子业务,关系不会改变。
曹国伟说,微博发展初期,新浪动用了所有的资源来推广新浪微博,当时新浪门户网站很多员工都借调到新浪微博,以支持新浪微博的发展。
社交再造媒体
新浪微博上市的前一天,曾经的新浪微博大V薛蛮子取保候审。新浪微博大V是门户时代,以及门户之前传统媒体时代不可能想象的现象,正是无数大V与他们的粉丝创造了微博,这是社交媒体时代的标志性产品。
这不仅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微博在美国对标的社交媒体Twitter已经于去年11月上市,股价最高时接近75美元,公司估值最高则超过400亿美元。
社交媒体最早需要追溯到2004年:那是互联网泡沫崩盘后的第二次互联网,第一次以“.com”为标签,第二次以“web2.0”为标签。自那以后,“社交思维”成为互联网思维的一部分。web2.0已经产生了两波上市公司,一波是“社交网站”,包括美国的Facebook,中国的人人网,腾讯自2010年后股价迅速上涨,也与社交推动互联网发展有关;第二波则是“社交媒体”,在中国的标志型公司是新浪微博,在美国则是Twitter。
社交还会照耀哪些角落?目前众说纷纭。包括张瑞敏、雷军、马云等在内的中国企业家在公司管理中充分利用社交思维,比如小米的论坛开发模式;马云在公司组织架构调整时,也是打破科层管理逻辑,建立社交型公司;张瑞敏在公司内部打造“自经体”(自主经营体),意在将海尔打造成一个社交型平台。
社交再造媒体带来了很多结果,比如更多人参与媒体内容的生产,内容生产的权力从机构向个人转移;比如资讯成为普及消费品,非某些阶层的消费品,所有人都成为内容的生产者、传播者、消费者。激情与狂欢造就新的媒体盛筵。
但是,并不是一切都很美好,全民参与,信息消费普及的同时,导致一个“娱乐至死”的媒体消费趋势:任何重大事件在短时间迅速普及,群众的智慧对这一事件进行各种升级、改版、再造,严肃的东西被消解,一切向娱乐方向发展。
薛蛮子现象就是这一社会背景下的产物:社交再造媒体跟所有新事物一样,带来了新的可能,也带来新的问题。
蓝港在线CEO王峰在微博上市当日这样感叹:15年前,新浪成为中国网络第一门户,而今天的微博成为社交媒体时代的弄潮儿,直面后来者微信的竞争。
“从PC门户到移动社交,相隔近乎一代人,岁月流逝,令人感叹。看看谷歌、雅虎、与FaceBook的成长历史,就知道长守基业谈何容易。谁没有老的这一天,但那又怎样。顺势者昌,让自己成为自己的孩子吧”。
社交再造媒体,必然会革门户的命。王峰的观点是,新浪微博上市是新浪的终结,幸运的是,是新浪终结了自己,新浪因此获得了新生。
让新浪化身微博,成为自己的孩子,这是曹国伟对新浪的最大贡献。
媒体的新世界
历史已经终结?创业者任何时候都不能有这样的侥幸,特别是在以创新驱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行业,搜索媒体取代门户媒体,社交媒体崛起就是例子。
去年底,新浪网开始了一场并购谈判,即对手机媒体“今日头条”的谈判。新浪网开出了2亿美元的价码,但今日头条没有接新浪的茬,将价格提到了4亿美元。新浪网放弃了,觉得太贵。但这一决定让新浪后悔,因为当最近重启谈判时,今日头条将价码提到了5亿美元。
新浪网为什么要不惜一切代价收购今日头条?业界一直认为,新浪是一家媒体属性的公司,曹国伟也多次强调新浪的媒体属性。新浪过去是一家吃媒体饭的公司,未来仍然只能吃媒体这碗饭,收购今日头条的目的是收购媒体的未来。
今日头条在两方面存在潜能:一是移动性,与微博或者新浪网不一样,这是一家完全基于手机终端的媒体;二是社交性,今日头条跟评的活跃程度令新浪网吃惊:在今日头条的后台,很多新闻动辄上百条、上千条的跟评。如果说微博是社交媒体,那么今日头条则是“移动+社交媒体”。
这还不是全部原因:每一个用户看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今日头条根据读者的订阅标签,浏览的新闻类别,以及点、评、赞等行为,了解用户的需求,然后针对这些用户推出不同的新闻。今日头条还是一款“个性化媒体”。
社交性、移动性都是手段,却不是目的。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在谈及未来媒体形态时说,无论移动性、社交性都要达到的目的是“让不同的用户看到不同的内容,让每个用户看到的新闻就是最重要的新闻”。他认为,如果社交、移动手段达不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引入其他技术。
对于微博来说,腾讯微信已经是浮云:微信的封闭性决定了其只能是一款社交产品,而不是社交媒体,即使在其平台上生长了自媒体这样妖冶的花朵;另外微信的赢利方向有三,一是游戏,二是020电商,三是互联网金融,尤其是互联网金融,马化腾下了很大一盘棋,互联网金融是中远期目的。
新浪微博的上市也是新浪微博的终结,宝宝树创始人王怀男认为,微博代表的社交媒体已经“告别了那些真正影响中国社会的日子,走向平庸与无奈,恢宏的梦想,过眼烟云了,此次IPO是百味杂陈的终结”。
王怀南的观点很明确:社交媒体的时代已经终结,媒体则仍然快速进化,未来在谁的手里还说不定。
王怀男曾经是新浪的一名员工,曾经任雅虎与新浪合资公司“一拍网”的总裁,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后,一拍网并入阿里巴巴,王怀南创立了宝宝树。在“新浪+雅虎”时代,雅虎曾经下了一盘很大的棋:以3721对抗百度,同时推出一搜,占领中国搜索媒体时代的至高点;以一拍网发力电商,阻击的不是易贝中国,而是淘宝;同时收购新浪网,做中国的门户王者。
星巴克O2O 实践历程
星巴克成立于1971 年,通过快速扩张,到1992 年6 月其在纳斯达克上市时星巴克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咖啡企业之一。星巴克在其CEO 霍华德・舒尔茨的领导下一方面格外注重客户体验,始终致力于提供最好的咖啡及咖啡消费环境;另一方面,星巴克也十分注重利用互联网来营造线上社区为其整体品牌形象服务,以配合和促进线下门店的销售。星巴克快速接受新事物速度较快,其互联网之路从1998 年开始逐步展开。
1. 建立网上社区,使线上为线下服务。星巴克是最早触网的传统餐饮企业之一, 以方便越来越多的网民通过网站来了解星巴克。
2. 门店普及免费网络,吸引线下消费者。星巴克把自己定位为客户除工作场所和家庭外的第三空间,为客户尽可能提供便利以增强客户黏性。
3. 积极运用社交化网络。对于社交网络和社交媒体星巴克大力重视并积极实践,其已经在主流社交网络及社交媒体上建立起非常好的品牌形象,为未来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互联网的一大趋势是社交化,另外一大趋势是移动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之际,星巴克也已经做好相关准备并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
而在对O2O 至关重要的移动支付领域,星巴克的力度和动作更大。2011 年1 月,星巴克就了移动支付的客户端,在第一年里星巴克移动交易额就超过2600 万美元;到2013 年1 月,共有超过700 万顾客使用星巴克的移动支付APP。
星巴克O2O 经验对国内餐饮同行的启示
相比星巴克线上高效承担了品牌营销、产品销售及客户关系管理三重作用,中国绝大多数餐饮企业并没有从战略上重视线上的作用,虽然很多中国本土餐饮企业已经开通了相关的社交媒体及社交网络账号,但和国外餐饮企业相比,中国本土餐饮企业利用社交媒体或社交网络的能力还非常弱。品途咨询公司观察中国TOP30 本土餐饮企业的官方微博发现,绝大部分企业的官方微博还处在摆设阶段,粉丝少、微博数量少、和粉丝沟通少是它们的共同特点。
O2O 线上线下结合是未来的趋势,中国本土餐饮企业只有更好地利用好互联网,日后才能有机会成为长盛企业。品途咨询公司建议有实力的本土餐饮企业尽早建立专门团队,统筹企业的线上营销和销售业务;积极学习和适应社交网络及社交媒体,确保企业品牌在各大平台上的正面曝光;坚持创新,以创意结合礼品赠送等形式来加强和线上用户及粉丝的交流,根据线上意见反馈来完善线下服务。
未来几年将是中国餐饮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中国餐饮企业应该积极拥抱变化,尽快用先进的互联网武装自我,找到线上和线下的融合点,以O2O 思维努力打造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2013年间,一些新颖的、小型平台占据的用户数量足够让它们成为时尚主流,尽管更为完善的平台已实现了IPO带来的经济成功。今年,流行和盈利似乎是社交媒体世界的中心。
与更为完善的平台相比,很多新的社交媒体通过缩减业务范围获得发展,其追求的显然是更直接、易用的社交媒体应用,例如临时照片、简短视频、微博或即时消息的免费替代产品。这些站点往往是专为移动使用而设计,目标受众通常是年轻人。
常言道“楼盖好了,不愁客不来”。但遗憾的是,社交网络的广泛普及,不仅吸引来了正常用户,也将诈骗者吸引了过来。并且,如果社交网络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普及,诈骗者就会发现攻击它的方法。在2012年,针对社交媒体的垃圾邮件和网络钓鱼已在进行转变,尽管识别这些威胁比识别电子邮件类的威胁更加困难。在2013年间,赛门铁克已识别出,针对这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社交网络中的新骗局。
诈骗者的中心目标就是盈利。与威胁态势其它领域中发现的更为复杂的安装相比,许多诈骗活动行骗方式是通过引导在线调查的传统点击量活动。尽管攻击者没有像发动威胁(如勒索软件)的黑客那样赚取大量的资金,但社交媒体领域中的诈骗者仍可每月赚取成千上万美元,从而获得稳定的收入。
对于诈骗者而言,要在这些领域起步相对简单,因为注册社交媒体账户常常是免费的。诈骗者可在这些站点注册账户,培养一群追随者,创建一些免费应用程序或浏览器插件,甚至在免费站点中托管外部网页。在此基础上,所有诈骗者要做的就是设计一个用户可点击的主题,然后部署活动。
周围尽皆朋友,用户稍不留意就落入社交媒体站点的欺诈陷阱。
虚假优惠活动,如免费电话分钟数在2013年占了Facebook用户中的最大攻击数目,与2012年的56%相比,2013年为1%。尽管12%的社交媒体用户声称,有人已入侵了他们的社交媒体账户,并已伪装成他们,但是,仍有1/4的用户继续与其他人共享自己的社交媒体密码,有1/3的用户继续与自己不认识的人进行联系。随着社交活动在移动设备上越来越广泛的开展,这些不良行为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网络钓鱼和垃圾邮件也在不断演变,从电子邮件领域进一步发展到社交媒体领域。这些社交媒体活动包括在网络钓鱼和电子邮件中看到的相同的诱惑信息,他们提供的资料类型仍然与前几年相似:礼品卡、电子产品、音乐会门票以及DVD碟片是今年看到的一小部分虚假优惠活动。诈骗者设计的虚假个人资料包括申请好友时发送的吸引人的照片等。在其它情况下,骗局可能是在一系列受攻击账户中张贴一张照片或一个主题。
具有约会等特定活动重点的社交媒体网站也一直是诈骗者试图欺诈用户的目标网站。虚假用户往往会向那些真正想结交情感伴侣的人发送消息。然而,共同表现就是他们一般都呈现出相当主动的特征。例如,某诈骗者会向某个用户发送消息说“嗨,你真可爱”,想要搭上话。诈骗者发送性的图片,最后附上某Web摄像头网站的链接。只是这种网站要求注册,并且要求用户在该摄像头网站上提交信用卡信息。用户或许能获得几天免费访问的好处,但最终将会被收取高昂的费用。
要注意的并非只是某些特定的社交媒体网站。聚合性社交媒体网站的增长使用户能够在多个网站上快速发帖,这也为攻击者提供了在一个社交专页上一次性控制多个点的途径。如果这些站点遭攻击,正如已经发生的那样,他们可能还没有获取直接访问用户的多个社交媒体账户详细信息的权限。但是,如果他们可通过该服务发送消息,对帮助他们完成邪恶目标同样有效。
大多数情况下,用户被引至的应用程序是合法的,但是,诈骗者可从通过附属程序进行的下载中赚钱。值得注意的是,该附属程序或许没有注意到骗局。最终,用户根本就没有获得任何关注者或点赞,但是骗子不在乎,因为他们已达到了目标。
赛门铁克的安全防范建议
1.自我保护措施:使用包括以下功能的现代化互联网安全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防御恶意代码和其他威胁:
防病毒(基于文件和启发式)和恶意软件行为防范功能可防止执行未知的恶意威胁;
双向防火墙将阻止恶意软件利用您计算机上运行的可能带有漏洞的应用程序和服务;
浏览器保护功能可防御基于Web的混淆攻击;
使用可在下载前检查文件或网站声誉和可信度的声誉工具,此工具可检查URL声誉并针对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网站提供安全评级;
考虑实施跨平台家长监控功能。
2.定期更新:保持您的系统、程序和病毒库始终是最新版本,始终接受供应商请求的更新。如果运行过期版本,可能会被基于Web的攻击所利用。只直接从供应商网站上下载更新。尽量选择自动更新。
3.谨防伪安全软件策略:声称免费、已破解或盗版的软件版本可能会受到恶意软件或社会工程攻击的侵害,它们会骗您相信计算机受到感染,并要您付款以清除病毒。
4.采用有效的密码策略:确保密码为字母和数字的组合形式,且经常更换。密码不应包含字典里的词语。不要在多个应用程序或网站上使用相同的密码。使用较复杂的密码(大写/小写、标点符号)或口令。
2012年手机淘宝用户中,一线大城市用户占比略微下降,二线城市用户占比没有显著变化,三四线城市用户增长很快,淘宝无线预计,2013年,通过智能手机,三四线城市将成为整个“大淘宝”的范畴上的新用户的快速增长区域。
手机网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近来,这一群体出现了明显分化。数据显示,使用ios系统上手机淘宝的大多是身在大城市、不差钱、已步入社会的文艺范儿青年,而使用安卓系统的则大多是更看重性价比和新鲜体验的年轻群体。
智能手机的普及,加速了移动购物的发展,具有天然的地理、人口属性数据的智能手机,更方便地将用户“族群化”、“地域特征化”。
到三四线城市去
淘宝无线Q3数据显示,2012年3季度成交金额平均同比增长率为586%,淘宝主客户端用户数仍保持高速增长,其中,Android用户涨势最猛,9月份月累计用户占比达到56%,成为淘宝最大的主客户端用户群体。
而另一份统计数据则表明,2012年手机淘宝用户中,一线大城市用户占比略微下降,二线城市用户占比没有显著变化,三、四线城市用户增长很快,主要原因是智能手机特别是安卓手机的普及。
淘宝无线事业部市场总监卢中涛在接受《成功营销》记者采访时表示,智能手机行业在三四线城市价格大幅下降,人们换智能手机成为主流。正是因为如此,手机淘宝目前正在研究“用户下沉”到三四线城市的课题,并在2013年的整体战略部署中也会加大“用户下沉”力度。
手机“大淘宝”智能手机在三四线城市的大面积普及,让淘宝无线2013年的重点落在了“用户下沉”这个课题。淘宝无线已经在2012年开始了全国性的渠道运营下沉,包括与大部分智能手机厂商配合,实现手机淘宝客户端的全线预装,确保全国用户在拿到手机的第一时间就装有手机淘宝客户端。
终端的下沉只是用户下沉战略的前提和铺垫,卢中涛说,2013年淘宝无线还将有更多针对年轻用户的产品、交互、运营活动方面的新课题。
大淘宝的拉动力
2013年,通过智能手机,三四线城市将成为整个“大淘宝”的范畴上的新用户的快速增长区域。
就目前手机淘宝的数据来看,三四线城市用户的购买笔数和频次都低于一二线城市,在品牌认知上也有差距。以服装品牌为例,三四线城市的用户主要购买的是相对年轻和线下的品牌,如骆驼、森马等,而一二线城市则更喜欢相对大的品牌,如裂帛、欧时力等。
这其中主要的挑战,是在用户的认知和习惯养成上。如手机支付,一二线城市用户已经习惯并能很快上手。而三四线城市用户则会有安全顾虑,不太明白如何开通支付,在操作流程上有障碍。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淘宝无线首要的任务并不是促销,而在于倡导用户养成一种符合移动互联网特性的生活习惯。
雪中飞的社交传播尝试
运用新型社交媒体,通过有趣的互动游戏,刺激用户参与,并充分打通自有电商网站,这是雪中飞和低线城市消费者的首次“社交对话”。
紧随着集团公司在伦敦迈出的脚步,深受低线城市消费者欢迎的雪中飞也不甘落后,在品牌独立经营后的第一年就迫不及待地展开了一系列营销尝试,签约当红男星冯绍峰、拍摄微电影、联手社交媒体、拓展电商渠道,对于雪中飞而言,这些新型的营销手段都是独立运营后的有益尝试。
全新的品牌定位
“雪中飞在2012年独立经营以后,重新树立了品牌定位,面对更年轻时尚的消费人群,如何适应他们的媒介习惯,是雪中飞传播中的首要问题。”上海雪中飞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向东对《成功营销》记者说到。
的确,如本章开篇所言,即使是在低线城市,从到达率来看,互联网已经全面超越户外媒体,成为第二大媒体。2012年15-45岁三四线市场消费者互联网的使用率达到59%,相比2011年增长18%。互联网对于低线城市消费者的影响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而雪中飞主打学生和年轻白领的消费者定位与人人网的用户群不谋而合,“人人网与雪中飞想要抓取的新消费者吻合度还是非常高的。”朱向东总经理解释选择人人网作为社交传播渠道的原因。
潜移默化的品牌参与
作为雪中飞第一次与消费者的线上社交传播对话,雪中飞和人人网都用尽了心思,如何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的优势将“一起尚”的品牌理念有效地传播给目标受众,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参与度,进而打通官方商城,成为合作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精准广告,到达受众。针对雪中飞目标人群进行包括地理位置在内的“置顶新鲜事”广告投放,使得“雪中飞一起尚”的活动信息出现在目标用户首页第一条新鲜事的位置,并进一步触发用户的自主传播,进一步到其他的目标用户。
创意游戏,触发参与。“轻装上阵”让用户与好友一起玩滑雪游戏,释放生活中的种种压力;“谁试谁飞”让用户获得在线试装体验并能与冯绍峰合影,还有机会参与线下见面。而“爱心羽绒公益计划”则告诉每一位用户,成功参与互动就能为贫困学子存一克爱心羽绒,雪中飞将提供同等重量的羽绒服给他们。
一键抽奖,导流电商。游戏结束后,可以参与抽奖,抽中的电子代金券可以直接进入雪中飞官方线上商城使用,直接拉动销售。
近120万用户访问了活动网站,参与互动人次达42万,其中12万人访问了雪中飞官方商城,成功兑换的代金券超过700张,券面金额达19.8万。
随着Facebook、Twitter、大众点评网、微博、微信等成功的示范效应的扩散,更多人开始关注SoLoMo的价值和未来。人们越来越习惯通过便携终端进行定位,并与其他人分享各类信息。
国内的电商企业也因势而动,开始尝试对SoLoMo模式进行探索和开发。天猫、京东商城、当当网、苏宁易购等都相继推出了手机Web站和移动客户端,布局Mobile(移动化)市场;团购网站、58同城、美餐网等更趋向Local(本地化)运营,加强本地化服务;而新浪微博、人人网等则更注重Social(社交化)的分享概念,社交媒体做为一种体验沟通分享渠道也正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当用户规模和粘性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些媒体通过SoLoMo模式将流量变现将会是水到渠成。
SoLoMo模式从根本上理解,就是将移动互联网、LBS和社交网络加以融合。社会化模式可以大幅度增强关系营销以及用户粘性,强化了消费者之间的社会联系;本地化模式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即时需求;移动化模式延展了电子商务市场,有效利用了消费者的碎片时间,使消费更为便捷、畅通。后两者的核心是强化了消费的便利性,即使产品或服务能够在消费者最需要的时候,采用方便可靠的方式获取。便利性是为了简化和刺激购买决策过程,社会性是为了增加和优化购买行为。两者兼顾正是SoLoMo模式的最大优点,也是吸引电商目光的重要原因。
SoLoMo模式下电商的发展现状
SoLoMo这一概念起源于创投界,在绝大多数都依靠风投发展的电子商务领域,资本的力量影响巨大,SoLoMo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新的概念,更是一种发展趋势。无论是社交媒体的崛起,LBS的渐入人心,还是迅速普及的移动智能终端,以及二维码运用的普及,都为电商们开发探索SoLoMo模式创造了必备条件,剩下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一)社交化电子商务
通过社交网络可以保持和提高用户粘性,通过社区、微博等能够实现目标顾客与商家代表的点对点直接沟通,还可以实现消费者之间的交流,有效消除网购者的不安全感。研究表明,消费者对于有过购买经验的他人的口碑信赖度是很高的,“社交化”正是为了促进这种有利于商家的沟通创造便利条件。
拉手网曾推出过一个所谓“拉手活动”。“拉手活动”实质上是创建了一个基于团购的互动交友平台,用户在购买团购产品的同时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结交新的朋友一起享用在该网站团购来的餐券、电影票等产品。目前这种社交平台几乎已经成为电商企业的“标配”。
社交电子商务并不是在社交网络上放个广告,商品下面放个喜欢和分享的按钮那么简单,社交数据与电子商务的集成分析才是更核心的内容。比如你可以通过社交网络的数据分析某年龄段、某身份、某性别的人,他们最喜欢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等。每个社交媒体的使用者都会留下明显的印记和标签,这种数据比以往的调查更有可能转化为购买行为。电商们渴求的用户需求都明明白白地摆在各种自媒体上,它们免费而真实。
2013年4月29日,新浪宣布:阿里巴巴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以5.86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公司发行的优先股和普通股,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双方将依托各自领先的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优势,打造更为活跃的微博平台,探索和建立更具想象力的微博开放生态体系及商业模式。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商大鳄们开始加强在社交媒体领域的布局,因为他们明白,这不止关乎利润,更关乎未来。
(二)本地化电子商务
人们对于L B S的概念早已不再陌生,尽管纯粹的LBS提供商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中遇到了瓶颈,但是本地化服务与电子商务的结合依然充满想象力。通过对互联网信息的技术分析,可以告诉企业消费者的分布特点,在什么区域出售什么产品和服务更具有针对性;更能够告诉消费者,你要的产品和服务,就在不远处。尤其是旅游、住宿等对位置依赖性较强的行业,目前在这一领域已经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7天连锁酒店是中国酒店行业里电商化的佼佼者,其推出的手机应用包含了交友、位置服务、在线订房等一系列功能,其中本地化功能是一大亮点,采用手机定位技术,能够很快按照距离远近为用户搜索出附近的7天酒店,并能够即时用客户端进行网上预订,完成支付。
除了与出行相关的这种与位置服务有着天然联系的行业,O2O(online to offline)是本地化电商的另一个重要模式。消费者身边的实体店铺与网络点评、团购、优惠券等的无缝结合,正在被许多电商探索和实践着,令人期待。
(三)移动化电子商务
当前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速度惊人,也很少有人还会怀疑移动互联网的未来。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是电商移动化的基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的应用是电商移动化的工具。当下各种应用令人眼花缭乱,各家电商企业也无人缺席,例如京东移动端用户数目前已经接近5000万,日活跃用户300万,移动端订单占比接近10%,销售额占比6%,销售量以每月10%的速度增长。未来的电商类移动应用无论在功能、体验还是客户流量方面,都有着很大的潜力。
基于solomo模式的创新和创益猜想
SoLoMo必将成为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趋势,但真正将三者都运作很成功的案例,目前为止还并不多,大部分企业还处于布局阶段和发展初期。
在这里,大众点评网值得单独一书。以笔者自身的经历为例,某次与友人在商场购物之后,打算就近选择一家餐厅就餐,于是笔者取出手机运行大众点评网的移动应用,软件会自动进行定位,并搜索到附近1000米内所有餐馆,然后按照网友评价进行排序。笔者参考了网友的评论后选择了一家餐厅,此时发现应用给出了团购链接,于是又通过手机支付宝在线支付购买了这家餐厅的团购套餐,并顺利凭借电子码完成了消费。整个流程中,既有网友评论转发的社交因素,也有LBS的典型运用,最后更是实现了即时的网络购买。可以说,这是一个SoLoMo模式与电商结合的生动案例。
笔者认为,SoLoMo模式的基础是“Mobile(移动)”,重点是“Social(社交)”,特色是“Local(本地化)”。之所以目前将SoLoMo模式运作得很好的企业不多,是因为它们跨越了三个不同的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属于自己的领主,当下还没有哪家电商企业具备能够同时玩转这三个领域的实力。因此,开放、合作和利润共享会是电商企业在未来把握SoLoMo模式的主旋律,当技术、资金、平台、用户规模等资源被有效整合之后,这种综合模式的效果才能最大化释放。具体到实际操作上来说,移动应用应该是最前沿的入口,是用户实现社交、位置服务和移动化的重要路径,谁能在应用开发与推广上领先一步,谁就有望在未来庞大的移动用户群的拓展中占得先机。
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为204.2亿元,同比增长75.4%,环比增长10.4%。有媒体称,经过前两年的发展探索,移动互联网在盈利模式、产业格局等方面将进入发展关键期。
5月16日,人人公司2013华北“人人啸应”峰会上,人人网以中国领先的社交网络身份,就如何做好消费者与企业间的“红娘”,向市场其最新的思考和实践。
移动互联全面商业化,Why?
人人啸应峰会上推出了一系列营销产品及服务,去年,人人公司大举向移动互联网倾斜,本次人人啸应峰会,人人网推出了一系列移动营销产品及服务。不难看出,人人公司全面发力移动商业化的雄心。原因何在?
独立移动广告公司InMobi曾经做过一个市场调查:结果显示,移动设备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时间已经超过TV,正在追赶在线,平均每个移动浏览器用户每天使用媒体7.2小时,其中移动设备占据27%。而关于移动设备的使用场景调查数据也显示,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移动设备。业内人士表示,这一现象,将会随着智能手机、iPad等大型媒体平板电脑的迅速普及而日益凸显。
可见,用户大规模向移动客户端转移已成不争的事实。从人人网的数据显示也是如此,截止到2013年一季度,已有超过75%的用户同时使用移动客户端登录人人。另一方面,从行业角度讲,根据CNNIC最新数据,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上网比例达72.2%。庞大的市场容量,让网络平台、商、广告主们对这片新兴的营销战地价值不置可否。一张来自Symphony Teleca的信息图为我们展示了智能移动终端的“威力”,智能移动设备影响的不止在生活习惯,还有我们的购物习惯:调查显示有64%的智能手机用户曾用他们的手机在线购物过,1.67亿用户今年会在网上购物,并且平均每人花费会在1800美元。
市场如此广阔,广告主们如何将自己的信息传达给消费者呢?移动广告成为了一个有效选择。通过对全球14个市场,超过1.5万移动用户进行调研,InMobi最新的调查报告指出,59%的移动网页用户已经习惯移动广告,67%的人认为移动广告为他们带来了更多购物选择,移动广告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
究竟如何做,才能把原有PC端和新的移动端用户都捕捉到?什么样的移动广告形式,才能将广告主的投放效果最大化?成为人人和所有品牌广告主们共同面临的营销问题。
有效影响消费者,How?
众所周知,相较于传统广告投放,中国的品牌广告主们对移动广告的态度还比较保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移动广告作为新发展起来的营销模式,还存在着诸多瓶颈,例如广告形式有限、难以变现、移动广告与PC广告没有互通、只触达无互动、广告效果难以衡量等问题。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够有效地影响用户呢?
首先,广告形式、营销创意上要革新,毕竟影响用户的第一步是吸引用户。
其次,平台公司要有前瞻性,如何将PC上的用户体验复制到移动端?如何针对移动端的特质,将营销效果最大化?对于互联网平台来说是一大挑战。
针对这一问题,在2013“人人啸应”营销峰会上,人人网推出的创新移动广告形式,除了早前已经具备的手机banner、手机置顶新鲜事、LBS广告外,还推出了:html5迷你站、原生语音互动、客户端全屏覆盖等广告新模式。这些独步市场的创新形式,融合了实名制、真实关系、全新创意及移动媒介的特性,突破移动广告只能靠横幅广告、信息流原生广告的边界,更符合中国品牌广告主的现实需求,更为创新、精准、有趣,实现PC加移动用户的全覆盖与互动。人人公司首席营销官江志强表示:“这是2013年人人公司为品牌广告主奉上的一道移动营销大餐。”
为什么选择社交营销?
正如前面所说,在移动互联网这片新兴市场,广告形式可以千变万化,营销模式也有太多的可能,但对于广告主来说,投放在哪里才真的有效果,成为困惑。
分享一组Symphony Teleca的调研数据:40%的twitter用户表示曾经使用twitter搜索商品信息,60%的facebook用户是积极的网络购物者,会注意优惠商品或服务,51%的网络购物者在查询商品信息和比价时会把社交网站当作有价值的和可信任的资源站点,1/3的智能手机用户会在使用签到服务的零售商店签到,太分享他们的地理位置信息……
由此看来,对于网络购物者影响最大的是其他用户的点评,社交营销成了广告主们绕不开的一站。随着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此类点评信息会越来越多,品牌借助移动社交平台,进行高质量的产品营销及品牌建设,将是必不可少的选择。2013北京“人人啸应”营销峰会上,就如何助力企业进行社交营销,人人网向市场三款营销新品。三款产品,从形式、数据、内容全方位帮助企业从PC端到移动端进行更直接、更精准、更高效的营销活动,有效提高社交营销ROI。
专家说
如何衡量社交营销效果
陈传洽AdMaster(精硕科技)北京总经理、战略副总裁
社交营销手段不断推陈出新,对于广告主来说,如何衡量不同社交平台的营销效果是一个困扰。基于此,AdMaster与人人网、新浪微博两大社交营销平台达成战略合作,打通广告投放数据及二次传播数据,通过社交营销全新的衡量标准“S o c i a lReac h”,来实现跨平台社交营销效果衡量。
电视媒体只能通过购买广告才能触达目标受众,而社交媒体,不仅可以购买广告(付费媒体),还能通过口碑传播提升推广效果(免费媒体),并将被触达用户聚集到品牌官方社交账号或品牌主页(自有媒体)。通过这三方面的衡量,即“P-O-E 社交营销模型”,“Social Reach”帮助广告主们将社交营销效果数据化,可衡量化。
具体说来,基于好友关系是社交网站的共同特征之一,特别像人人网这样的实名制社交平台,用户之间能够相互信赖,并相互影响消费决策。这对于品牌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营销切入点。因为在用户眼中,广告描述得再天花乱坠,都不如一个朋友在一条状态里的描述推荐。相应地,广告主在社交平台上的投放,不仅能够购买付费媒体(PaidMedia),还能通过用户向朋友的传播行为得到免费媒体(EarnedMedia),以及通过品牌主页拥有自有媒体(Owned Media)。这种情况下,SNS社交媒体广告的衡量标准就不仅仅是付费广告的曝光、点击,还应该包括由用户的后续行为所产生的二次传播量、最终获得更高的好友数及好友的活跃度。
值得注意的是,付费媒体、免费媒体、自有媒体,是一个循环影响的过程,最终会产生品牌影响力上的“马太效应”,这就注定了,在社交平台上,投入越多付费媒体,就会赚到越多免费媒体。
除了“Social Reach”社交营销效果衡量标准,针对人人平台实名制的特点,AdMaster所监测的“人人Social Reach”,还包括“免费媒体占比指数”,即广告触达受众的年龄、性别、地域等人口属性,广告主可由此检验触达人群与目标人群的匹配度。以联想手机A580在人人网上发起“0元逆拍”活动为例,16天覆盖的1,252万人当中,有82.9%命中广告主需要的18-25岁消费群体。人人网上效果好的推广活动,免费媒体占比指数在15%-25%之间。
总之,随着“Social Reach”衡量体系的不断完善,将帮助更多的广告主进行社交营销效果评估。通过购买社会化广告,获得免费的媒介回报,再借助用户真实关系中的口碑传播,让这一平台变成品牌自己的媒体,实现ROI最大化。
免费媒体占比指数帮助联想手机从受众匹配度衡量社交营销回报
联想乐Phone A580的自我定位是网络专供机型,主打热衷社交网络、分享信息、对价格敏感的大学生消费群体。
在人人网的营销推广中,联想将乐Phone A580主打的价格优势与真实社交捆绑进行在线互动,并鼓励用户通过逆向拍卖为自己和好友带来实际的价格优惠,每一轮曝光都带来了更多的用户点击、互动以及他们的真实好友。
好友之间每拍一次,A580的售价立减3元,而好友间的每一次互动都将加深用户对乐Phone A580价格优势的认知,有耐心将价格逆拍到0元的用户还将获得0元购机资格,产生的多次口碑传播,带来更多曝光、点击、互动和好友。
据监测统计,活动中有277,722个逆拍资格被释放,225,357人抢到资格,首日8部手机5个半小时被抢光,电商平台售出A580手机近2万部。活动16天覆盖的1,252万人当中,有82.9%命中联想手机需要的18-25岁消费群体。
【相关链接】
技术创新助力营销形式的N种可能
移动互动Minisite,让体验更便捷
基于html5技术,Minisite让更多的奇思妙想可被用于品牌社交营销上。在以html5技术实现的移动迷你站内,品牌可以与用户亲密互动,来实现营销效果最大化。而对于用户来说,可以在移动端上用人人账号无缝登录,使用体验将比App更便捷。品牌们无需担心APP下载及注册造成的参与流失,从而大大提高用户参与度和品牌传播力。
移动语音新鲜事,为品牌主页贡献内容
新鲜事对于人人网用户的影响力,是有目共睹的。继文字新鲜事和图片新鲜事之后,基于移动的使用特质,人人推出了移动语音新鲜事,品牌与用户对话及沟通有了更简便的方式。用户移动语音新鲜事并@品牌主页,不仅会被品牌抓取到,甚至可能成为品牌主页的内容。不仅如此,人人还为品牌提供了一个移动活动站聚合页,来承载不同用户@同一个品牌主页的移动新鲜事,方便品牌及品牌好友加深对彼此的了解。
移动设备间数据传输,创造更多轻互动创意
移动设备间数据传输,为品牌社交轻互动的创意展现形式,提供更多发挥空间。例如通过重力感应技术,一瓶香槟可以从我的手机里,轻松的“倒入”你的手机里。这样体验式互动营销方式,将对产品推广、市场教育起到有效的推进作用。
客户端登录页广告,覆盖更全,展示更炫
移动终端屏幕远小于PC屏幕,所以将PC上原有的横幅广告、信息流原生广告copy到移动端上来,从用户体验、信息送达的角度来说,显然效果是不及PC的。基于此,人人网推出客户端登录页广告,让屏幕覆盖更全,展示形式更炫,更易被用户捕捉,并实现更有效的广告触达。
三款商业新品助力品牌社交
社交基因大数据(Genome)
广告主通过社交基因大数据(Genome),可以在不侵犯用户隐私的情况下,迅速了解目标消费者的兴趣,喜好,在谈论的话题,希望得到什么,对什么品牌,产品有怎样的偏好或疑惑。让企业在研发产品和挖掘消费者insights变得更全面真实迅速,让广告推送更具针对性。
新版人人网品牌主页(Page 2.0)
新版人人网品牌主页(Page 2.0)是帮助品牌企业在社交网络上建立完全个性化社交官网的最新力作。企业用户一键升级即可在人人网上更美观、更简便,更个性地展现品牌个性,轻松实现视频,对话、客服、活动,调研、电商等多种营销模块需求。如果企业是个有故事的品牌,还可以用时间轴(Timeline)来跟消费者讲述非凡的品牌故事。
推广新鲜事(Sponsored Story)
推广新鲜事(Sponsored Story)利用用户的喜好影响其朋友,将人人网用户对品牌产品的喜好、评价、分享等行为转化为特殊的新鲜事广告,确保被其好友看到。来自真实好友的意见最容易引起用户的感知与共鸣,甚至直接影响其消费。这也是人人网首个打通PC和Mobile的营销产品。
理论链接
“P-O-E”社交营销模型让跨平台社交营销效果数据化
P:付费媒体(Paid Media):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拥有,广告主可以通过购买付给广告触达目标人群。比如人人网PC端的社会化广告、置顶新鲜事、登陆页黑板板,及Mobile端的移动端社会化广告、手机置顶新鲜事、登陆页广告等。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在社会经济变革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众消费习惯的变化是社会生活中最受人关注的,也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变革。人们的消费变得更加娱乐化、社交化、免费化,而消费习惯的变化导致企业的营销手段必须能够及时更新与创新。在这一背景下,内容营销这一新型营销模式悄然兴起,并不断完善。本文将探讨内容营销模式在互联网消费习惯变化的影响下,可以有怎样的发展与革新。
关键词:互联网;消费习惯;内容
营销互联网从1987年进入我国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促使我国成为全世界网民数量最多,互联网消费能力最强的第一大国。根据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中国互联网行业整体向规范化、价值化、移动化、共享化发展。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大众的消费习惯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企业,为了满足日益丰富而又不断变化的消费人群,各种营销模式层出不穷,其中最能体现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经济特点的营销模式之一,就是内容营销。
一、何为内容营销
所谓内容营销,依然是以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求为前提,以建立盈利化的、长久的顾客关系为目标的经典营销理论的一种延续。这种延续具有鲜明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互联网背景下,内容营销可以被理解为:以图片、文字、动画等介质传达有关企业的相关内容来使客户产生观看、阅读、思考、传播的兴趣。对客户进行品牌教育,最终使客户产生品牌共鸣并树立产品信心,促进销售。依托互联网,可以被用来作为载体的传播工具变得十分广泛。传统如企业的logo、网站、广告、包装;新型如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使用,视频、直播、等自媒体的运用,都可以作为传播工具。无论使用何种介质,该模式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内容”,一致化、可阅读、产生共鸣并引发传播的优质内容。“内容”可以是产品本身,更应该是跳出产品使用局限性之外的,一切可以让消费者产生兴趣的信息。
二、消费习惯发生了哪些变化
1.消费娱乐化--娱乐消费加大支出与消费娱乐化并存“娱乐”已经成为了互联网上最喜闻乐见的一件事情。人们在“审美”的同时也在“审丑”;人们在“打赏”别人的同时也在“直播”自己。从简单的为了娱乐而消费已经迈向消费与娱乐共存的一种消费习惯。一方面,因为互联网的准入门槛低、资源广泛而又价格低廉,导致其中的娱乐化体验非常丰富。特别是一些在线下消费中很难形成规模的小众市场,依托互联网几近免费的销售渠道能够规模化存在。众多的直播网站、视频网站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消费者为了娱乐或者说快乐而买单的意愿是异常强烈的。以中国目前的网络直播行业为例:直播平台数量达到200家,平台的整体规模达到90亿元人民币的营业数额,平台使用用户数量达到2亿,某些一线主播身价已经达到千万级别以上。另一方面,人们在消费的过程中,越来越追求娱乐化。2016年双11晚会的盛况还历历在目,以往只属于电视台的大型综艺晚会,已经变成了一家电商平台购物狂欢节的组成部分。不论是消费行为本身,还是促销手段的运用,娱乐化的内容成为了营销的重要因素。全民抢红包、小米米粉节、京东618等娱乐化促销手段,使得消费者的购物变得色彩斑斓。2.消费社交化--广告促销手段变为全民社交消费中国消费者的手机中,使用频率最高、普及率最高的软件毫无疑问是社交软件。即便是一些非社交软件也在融入社交功能。因此,中国的互联网消费已经迈进了消费社交化这一领域。一方面,企业不能依靠传统的营销手段去吸引消费者了,消费者关注的是互动。无论是冰冷的机器,还是抽象的企业,客户需要与产品和企业间形成有意义的,娱乐化的互动。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做到品牌拟人化、产品生动化。因此我们看到了各种迎合社会热点的广告文案;看到了企业老总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被谈论的内容;看到了众筹、投票、抢红包等社交化的传播方式。另一方面,互联网打破了传统营销渠道的设计。全民即市场、全民即渠道。每个用户利用互联网都可以成为这个市场中的一个节点,既可以成为消费的终结点,也可以成为一个交易的媒介。每个人都在其中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形象,利用社交建立信任,依托于信任使得社交变成消费的渠道。3.消费在收费与免费之间不断的博弈提到互联网中的定价,在传统的理念中,首先想到的是免费与廉价。而现如今,当大家重新审视这个市场,收费甚至溢价已经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互联网消费思维模式。免费理念是有诸多的背景因素。首先,由于互联网资源共享便捷、传播成本低、接入成本低等特点,使得互联网消费具有廉价的天然属性。其次,我国消费者缺乏良好的版权意识,法规和监督机制也未能健全,导致消费者对于互联网资源特别是文化产品的消费一直是以免费的形式获取。最后,在传统营销手段中,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很高,企业用低价甚至补贴的方式吸引消费者成为了一种常态。当今的互联网市场,人们因内容而买单的消费比例不断升高。各大视频网站购买或自制优质内容,以独播或者授权的形式吸引消费者交费变为会员;一些自媒体,如高晓松、罗振宇凭借的就是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和精彩的脱口秀,引起消费者对于百科化知识普及的潜在需求;网络购物也从单纯的追求廉价向定制化、小众化、品质化转移,而这种转移就是以产品溢价作为代价出现的。
三、内容营销如何顺势而为
1.让内容与消费者产生关联首先,营销内容应该是对消费者有价值的。比如能给消费者带来帮助的信息、激励与服务。其次,营销内容应该是有趣的。能够创造一种乐趣,并通过分享获得更好体验的乐趣。最后,应该是有感染力和号召力的。能够使消费个体融入到一个社交集体中,并改变这一群人甚至整个社会。如何通过内容去感染我们的用户,如何帮助用户更好的改变自己,这是我们在思考与用户产生关联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例如:娱乐性科普内容可以带来更大规模的传播;抓住时代文化标签,探讨价值观,来形成重度区隔,,抓住内容营销当中的新红利,主动去迎合年轻人的口味,比如说鬼畜文化、二次元文化等等;让口碑推广搭上公益活动,鼓舞用户响应。2.内容营销应该以人性作为出发点去准备素材首先,产品、企业、品牌应该以拟人化的方式出现在网络中,也就是品牌人格化。其次,善于利用社会热点新闻,使用社会化叙事来充实内容。说一个“好故事”和说好“故事”是同等重要的,因为这样才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并且有很大几率在传播中会二次创造。最后,就是内容的娱乐性,这在前文中已经提及。将复杂的说教变成大众熟知的方式,甚至娱乐诙谐的手法普及给消费者。例如:打造内容性产品形成自营销,该内容应该赋予了目标用户一种身份的标签,让归属感跟共鸣提早发生在品牌选购阶段,强化产品跟用户之间的故事;我们需要通过真实、自然有感情的普通人的故事来产生共鸣,并打动消费者。3.策划让用户共同完成、参与的事项的机会社交不是单方面的信息输出,重要的是让用户与企业、特别是用户与用户之间形成纽带,这样的社交内容才具有传播性。支付宝集齐五福所引发的全民娱乐,最直观的解释了什么叫做协作完成的社交性。应当有效利用三种不同媒体的作用::由企业作为主导进行投放或者与媒体合作,通过利益合作的形式进行;创造:企业可以自身控制、创造和运营的媒体。策划:企业通过活动的策划,赢得媒体自发的跟踪与支持。例如;通过高质量的内容引发用户不间断的互动;设计半个性化的模板,邀请用户再创内容流;善用传统营销接触点,让用户参与内容创建,产品包装、广告等接触点只要内容创新机制设计完善,都能产生巨大的传播价值;把内容设计为购买链条当中的一个体验环节,用户通过公司的内容营销,能够再次的感受到产品的内涵,理解产品可以带给自己的利益,甚至可以关联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对于品牌的忠诚度和黏性,形成多循环的传播跟再次购买。
作者:鹿龙 单位: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
新与旧之间、规模与精准之间、线上与线下之间的矛盾和纠结,孕育着全新市场模式的诞生。
2014年2月25日,第十一届CTR洞察中国趋势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主题为“变革中的市场进化趋势”。CTR副总裁田涛表示:我们清晰地洞察到今天中国传媒与消费市场发生变革的主要动力。首先,正在进展中的城镇化进程导致的消费者价值观重塑;其次,中国互联网网民规模的扩大和互联网应用的深化。新与旧之间、规模与精准之间、线上与线下之间的矛盾和纠结,孕育着全新市场模式的诞生。
趋势一:CTR预测2014中国传统广告市场增长率为6%。结合中国宏观经济和传媒环境的变化,预计2014年广告市场增长仍将保持低位。传统媒体积极应变,互联网继续领跑但增速放缓。回顾2013年传统广告总体增幅6.4%,在电视广告平均增幅9.6%的背景下,省级卫视大放异彩,增幅高达22.8%。广播、户外广告小幅增长;互联网同期增长46%。
趋势二:CTR预测2014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增长率为8%? 9%。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在消费升级的推动下,2014年将小幅回升。2013年快消品同比增长7.4%,下滑明显但已出现企稳迹象。电商对于实体零售渠道的冲击首次被量化,从其他渠道转入的销售额平均值为38%,虽然电商对传统渠道的分流作用不断上升,但总体对市场带来的更多是增量作用。调查显示,一线城市的消费者使用化妆品平均为3.1个步骤,而韩国则为4.7个,中国个人护理用品市场呈现巨大发展空间。
趋势三:“手机”定义全面颠覆,“移动”生活已成主流。智能手机的普及推动移动社交的发展,在4G时代网民媒体接触时间将被移动社交“绑架”。CTR研究发现,20%的网民每天刷屏96次,平均每小时6次。尽管手机安装了愈来愈多的应用程序,70%的用户常用的仅为10个。6成中国网民使用过手机购物,15%网民一半的网购行为在手机终端完成。
趋势四:社交媒体对消费者在“释放”中“绑架”。由于社交媒体强势发展,2014年每天接触超过4类媒体的中国城市居民比例将持续下降,各类新兴媒体将捆绑社交媒体发展延伸。研究发现,53%的社交媒体用户减少了纸质书籍的阅读,40%认为隐私缺乏保障,32%认为人际交往质量下降,26%认为睡眠时间在减少。社交媒体的出现,让人们随时“释放”自己社交空间的同时,生活空间被“捆绑”得更紧。
趋势五:未来营销趋势将向精准式和体验式方向变革。精准式营销的重点是在关键时刻找到关键媒体,而体验式营销的重点则是口碑推荐决定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2014年口碑传播平台将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研究发现,媒体对消费行为的作用将变得更清晰,传统电视媒体对快速消费品购买行为的影响力为34%,位列所有媒体之首;而互联网搜索则对耐用消费品购买行为的影响力最高;在体验式营销中社交媒体推动的口碑传播将成为主流。
变革决定进化,进化决定存亡。2014年,随着宏观经济的转型和城镇化进程的发展,一个全新的传播与消费市场格局会初步形成,在移动互联主导下社交应用延展、平台并购整合、跨屏幕跨平台传播,都将成为2014年的主题词。
现在纠结于微信电商的企业和朋友越来越多,鉴于我个人对微信电商的观察,认为微信电商在目前来说至少是走不通的,理由如下。
一、用户购买习惯是第一位,微信缺乏DNA
阿里做电商,先入为主,几年前,淘宝不但用差异化策略打败了易趣,而且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对行业的预见逐渐占据国内C2C市场的老大地位。阿里电商已经在人们心中定格,一提到购物首先想到的是淘宝,天猫,一提到社交首先想到的是QQ,微信。这个心理定势是难以改变的,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这就是中国互联网用户普遍的购买习惯,更细致的是购买网点的习惯,这是定向性的,阿里就是电商的标志。
然而微信并不具有电商的标志,微信和QQ如出一辙,只是微信的功能和体验在诸多方面都是创新的,这更多的体现在社交的视觉体验上,使用便捷性和社交圈子的定位上,而微信本身并不是一个电商平台,也并没有形成一个用户购买习惯,这是先天性的不足,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自然的购物习惯和一个新成长起来的社交工具是不会发生多少关系的。而对用户来说购买习惯往往是决定购买行为的首要因素,而在购买习惯上,微信天生缺乏DNA。
二、公众号媒体承载电商是一个巨大鸿沟
公众号是一个媒体平台,承载着微信作为一个媒体的使命,由于低门槛和顺应微信社交的需求,疯狂蔓延滋长,它的发展对新媒体行业来说,确实是前所未有的改变,基于微信巨量用户的需求,公众号媒体顺水推舟,一蹴而就,所以强社交的微信做媒体毋庸置疑是成功的。
而公众号要做电商却需细细思量,公众号可以带给用户价值信息,甚至让用户对公众号形成依赖,但是一旦信息包含商品欲与用户发生交易,基于人性的特点,原本对这个公众号所能提供的价值甚至也会荡然无存。因为在社交工具上,媒体是社交的必需品,能为社交提供有用信息以为社交服务,而购买商品则不然,在媒体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后,用户行为已经在此时达到饱和。媒体承载电商看似有迹可寻,实际上是逆水行舟。媒体至多能做的就是品牌的宣传,在其中插播广告,而媒体本身只能完成媒体的使命。尤其是在碎片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商更需要一个行业垂直平台去完成。
三、服务号到微信小店转化概率微乎其微
转化的前提条件是产生购买行为的用户巨多。对于商家来说,首先有两个问题难以解决:一个是服务号增加用户;一个是让用户产生购买行为。对于一个新申请的服务号,这个服务号用来为微信小店引流,并发生购买行为,对于一般的商家来说,首先想到的是把这个服务号做成一个垂直媒体,用户就自然而然上来了,由上一个观点,媒体承载电商几乎不可能,还有一部分商家告知用户从另外的平台关注公众号后给用户一个折扣,那么公众号的粉丝就雨后春笋般涨起来了,然而只是商家用价格差异法对用户的购买行为进行了一次转移,实际上对商家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对微信小店来说影响并不大。
所以服务号增加用户是简单的,让用户产生购买还是摆在商家和微信小店前面的一大难题。有人说如果是精准用户,那么都会产生购买行为,但是精准用户也需要形成购买习惯,而这些用户的购买习惯商家是无法一一观察的,购物习惯是微信小店难以培养的。
四、社交与电商“泾渭分明”
微信是社交工具,社交的本职还是社交,纯粹的社交圈子是容不下电商交易行为的存在的,微信本身提供了一个天然的熟人圈子的交际环境,还可以同任意地区的朋友发生社交关系,这是前所未有的社交工具,基于地理位置社交的微信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神奇和微妙。
但是一旦要让交往中的人与人之间发生交易行为,就使得人与人之间这种因微信而建立起来的关系变得生硬,甚至陌生,也会让微信失去本身的社交意义,丧失原有的价值。所以社交圈是不存在电商行为的,电商圈子的交易行为只能发生在电商圈子。一个社交工具去做电商那命运必将是异常悲惨的。社交的环境是一个干净,友好的环境,而电商截然相反,是一个商业,利益交换场所,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所以说社交与电商虽近犹远,“泾渭分明”。
五、电商必然会破坏微信的生态环境
微信是一个天然的社交环境,基于良好的情感体验迅速占据移动互联的头把交椅,“天生丽质难自弃”。不管是朋友圈,公众号,摇一摇,扫一扫,附近的人等创新功能的设计,还是微信的良好的UI设计和简洁易用,都是为社交而诞生,微信的生态环境是一个在移动互联时代承载熟人与熟人,熟人与陌生人之间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关系的自然环境,这种关系是极其微妙而温暖的。微信悄然改变了社交,并培养了用户之间这种情感关系,良好的社交也应该是不产生交易的来往关系。
所以微信的生态环境本身是只为社交而存在,它的功能和价值不折不扣的是在社交上来实现,一旦电商入侵微信必然会破坏微信原有的社交生态环境,电商行为在微信一旦发生,用户之间的关系就会生变,用户对于微信也将会失去依赖性,微信损失的必将是大量的忠实用户。不管是朋友圈社交还是公众号媒体,用户都会因为商业行为而减少对微信的使用,所以说电商必然会破坏微信的社交生态环境。
六、朋友圈电商因为私密环境见光即死
朋友圈电商做的比较成功的都是微信刚刚兴起时,泰国卖佛牌的姑娘月流水上百万,缔造了朋友圈电商的神话,成功的原因有二:面对新生事物,先入为主。微信的新鲜用途和不错的情感体验积累了部分用户,而朋友圈电商又是此姑娘第一人开始做,源于用户对新生事物的追求和自身对朋友圈电商的无知,这是一个有利的因素。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媒体跟风报道,朋友圈电商确是新生事物,媒体自然不会错过如此之好之新闻,助长了朋友圈电商的疯狂滋长。那么,随着朋友圈电商的风靡,原本一个社交的生态圈子真真正正的就被破坏了,有目共睹,微信的定位是熟人之间的私密社交,朋友圈电商在这样的圈子里定会见光死,建立在情感上的朋友圈关系是容不得交易行为的发生的。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曾经最好的一位朋友在朋友圈卖面膜,我实在不好意思但又不得不将她彻底拉黑,那是我最厌恶的,所以朋友圈电商会改变朋友圈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关系,进而反作用于朋友圈初衷的价值。有人说,朋友圈个人品牌做的很不错的大咖的朋友圈电商做的是风生水起,但是时间稍久,你会发现他的个人品牌却在随着电商的泛滥而贬值,而且他的电商圈子还是他那个圈子。
七、微信承载不了电商的“重量”
其实微信根本承载不了电商的“重量”,一个朋友圈社交,一个公众号媒体,还有一个扫一扫O2O,还是行得通的,其实搜索也成不了大气候,因为知识库和大数据是微信的软肋,微信搜索也只是一个闭环内的搜索,搜狗和搜搜的基因也并不能满足微信称霸移动搜索的形态。电商就更不必言了,重要的是电商还是需要大数据和云计算作为强有力的支撑。而作为一家社交软件公司腾讯来说,显然是缺乏这个大数据和云计算的生态环境的。
微信本身是一个轻量级的APP,虽然具备了电商的基本功能,载体,支付,场景也可以逐渐培养,但是只适用于O2O,电商是一个“重量级”的大蛋糕,大数据为电商提供大量有效可分析数据市场,进行电商精准营销,云计算低成本同时处理海量数据将为电商提供超级便利,大数据和云计算是微信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微信承载不了电商的重量,因为微信已经太“重”了,严重超载。
八、微信电商缺乏周密的运营体系,注定要失败
有评论人士分析说传统电商是集权,而微信要搞分权。其实我认为恰恰是微信电商在碎片化的移动互联时代搞分权是不会成功的,当信息、流量、电商这些东西因为碎片化而缺乏统一的运营和管理,也是移动时代这些互联网巨头所要解决的问题,在微信中以微信群形式存在的社群经济中经常有人提到去中心化,或者说每一个都是中心,这本质上是不存在的,因为组织更便于取得成功。中心是必须要有的,而且越缜密越规则越便于管理实施,缺乏约束的团队是难以统一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