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毕业设计的基本内容

毕业设计的基本内容

时间:2023-07-11 17:37: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毕业设计的基本内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毕业设计的基本内容

第1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质量控制;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37-02

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1,2],是对本科四年学习成果的综合训练。学生在学习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相关的实践环节期间主要是以接受知识和应试教育为主[3-5],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应将在校期间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到工程实践中去,熟悉结构相关的设计规范和结构构造,灵活应用,独立完成设计任务。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应该具备综合运用并深化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结构工程设计的基本概念、结构工程设计基本过程以及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完成的好坏,不仅影响毕业生以后工作能力,同时也直接影响土木学科的发展以及学校的办学水平。高等学校应高度重视毕业设计质量,采取有效措施,抓好毕业设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使毕业设计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给于关注和重视,但毕业设计环节质量滑坡现象依然存在,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1.前期准备不足。在毕业设计之前一般要求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或采用分散实习或集中实习,这两种形式都存在不足。采用分散实习,有的学生可能找不到合适的工程了解或者干脆就不去找,只是应付一下。采用集中实习的方式,由于集中起来学生比较多,也不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

2.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前期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在基础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掌握所学课程的基本内容,不清楚每一门课程主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样学习一门课程忘记一门课程,没有建立起基本的结构概念。反映出部分学生理论功底不扎实,没有系统地掌握土木工程专业的知识。学生对指导教师的依赖性较强,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工具书,甚至没有养成查阅工具书的习惯。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对毕业设计不重视、态度不认真;甚至认为毕业设计就是走形式。

3.部分学生投入精力不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1)有部分学生前期的课程没有获得学分,在毕业设计期间补修这些课程,导致毕业设计时间不能保证。这部分学生平时积累的专业知识非常少,再加上时间不足,设计质量难以保证。(2)毕业设计期间,各种各样的人才交流应聘会接连不断,学生花很多时间去跑招聘会、面试,学生为了找到工作自然无暇顾及毕业设计,对毕业设计工作带来很大影响。主要表现在:许多学生为寻找一份如意的工作而四处奔波,毕业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为找工作让步,从而造成投入毕业设计精力不足;有些学生认为工作单位已定,毕业设计成绩不影响毕业分配,因而消极对待;有些用人单位要求已签约的学生提前上岗,致使学生留给自己的做毕业设计的时间比较少。(3)部分学生考上了研究生,毕业设计期间,需要参加复试,由于复试的权重越来越大,学生不敢掉以轻心。为了在复试中表现优异,只好挤掉毕业设计的时间。以上这些原因导致部分学生无暇顾及自己的毕业设计。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作保证,没有时间查阅以及规范相应的设计资料,就不能对所设计的工程进行深入的思考,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尚且可能会存在问题,更谈不上毕业设计的质量了。

4.部分教师指导毕业设计投入不够。多数教师承担有大量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还有部分教师承担有产业开发工作,用于指导毕业设计的时间偏少,精力投入不足。也有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在选题、指导、评审等程序上不负责任、不严格要求。有些教师本身缺乏科研与工程实践背景,缺乏指导毕业设计应有的基本业务能力,指导水平不高。

5.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不到位。虽然毕业设计有具体实施、检查、评分等各项管理规定,但在实施细则方面却不完善,特别是在“过程管理”方面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毕业设计期间,从学院的层面上进行中期考核,但由于检查的老师比较少,检查的学生多,看得不够仔细,甚至有些学生浑水摸鱼,拿别人的设计成果充数。另外中期考核的结果对于毕业设计的总成绩基本没有影响,学生也不重视中期考核,制度很好,效果不佳。毕业设计期间仅进行一次考核,从次数上来说也偏少。在毕业设计期间,学校要求指导老师每周或每天的指导时间,各个专业执行起来不完全一样,缺少对指导老师的定量考核,部分指导老师不重视,自然指导效果不好。

6.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成绩标准不统一。毕业设计成绩基本上由指导老师评定的成绩、评阅老师评定的成绩以及答辩成绩三部分组成。由于各个毕业小组的情况不一样,各个指导老师评定的标准也不完全相同,同样的设计成果,可能在不同小组之间的成绩差别较大。评阅老师评阅的时间偏少,缺乏统一的标准,给出的成绩不够客观。毕业答辩过程中,各个答辩小组评分标准不一致,个别老师所提问题难易成度把握的不好,部分学生阐述的内容重点不突出,介绍不具体,很容易导致所给的成绩不能真实的反映学生的真实能力。总之在答辩及评审中走过场偏多,评分标准偏低。

二、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针对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从转变观念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入手,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过程管理,制定详细的统一标准,提高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

第2篇

一、高职教育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基本内容

高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夕,综合运用三年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总结、设计、制作、展示的重要实践课程。它一方面体现了学生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对之前各教学环节的深化和检验,同时也反映出学校的培养宗旨和教学现状。因此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综合地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专业三年的教学成果。高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满足区域发展的一线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毕业设计课程是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而设置的。从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上看,可分为前期的设计构思阶段、工艺制作阶段和后期展示阶段。前期的设计构思阶段是学生创作实践的过程,教学时会更注重开掘学生的创作潜能,启迪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高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服装设计的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服装结构设计及工艺制作的实践技能。只有将设计构思进行物化才能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作品,才能进行展示。展示阶段是学生通过以服装表演的形式或展览的形式向参观者全面展示自己的学识与能力,人们也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对服装设计专业的教与学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并做出客观的评价,这种评价会涉及到教学的方方面面,综合全面地考察高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在艺术创造和专业技术操作上的能力。由此可见,高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是定位于体现学生素质的综合课程。

二、高职教育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由于国务院两度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和目标,使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全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也由最初的延续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模式而逐步形成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新型教育模式。经过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探索,对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建设也有了新的认识,并进行了划分: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不是普通高等教育意义上的“学科专业”,而是“技能专业”。因此,高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目标上,与企业和职业形成了紧密的联系,课程设置也越来越贴近社会需求。以职业岗位需求来确定课程,已成为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虽然高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专业在教学和课程设置上已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专业建设上也办出了自己的特色。但是,在毕业设计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仍出现了与教学宗旨偏离的现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也还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服装毕业设计课程在教学安排上一般分为;采风阶段(收集素材)、设计构思阶段(整理素材、查阅资料、确定设计主题、画出效果图)、结构设计及工艺制作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设计构思的物化,举办毕业设计作品的展示与表演,接受教师的评审以及嘉宾的意见和建议等。因此教师与学生们为了能在服装的展示及表演中得到领导的认可嘉宾的好评,在服装毕业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学生作品以追求舞台上的表演气氛和效果为重点,一切围绕此重点开展课程上的教与学。在服装设计的构思上,过分注重创意设计,在服装的表现形式上,过分突出新、奇、特,而在服装的工艺制作上却粗糙有余精细不足。这种一味地追求服装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忽略服装的实用功能,忽略服装工艺制作,使服装毕业设计作品出现了“只可远观,不可近看”,华而不实的局面。这种脱离现实生活,忽略对学生运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的现状,偏离了服装设计专业培养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宗旨,也使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定位出现了模糊。这种现象势必影响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其教学结果势必影响到学生与企业的接轨,影响到学生的就业,最终也会影响到高等职业教育服装专业的发展。

三、校企结合是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改革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课程是学生综合运用三年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总结、设计、制作、展示的重要实践课程。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内容必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出发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掌握的技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对现有的服装毕业设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找出一种能够适合服装专业人才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现在很多的国外艺术院校实行的是院企合作教学,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和企业给的相关项目来进行学习,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结合。这种教育模式对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的设置有着启示性的作用。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企业,根据企业要求做毕业设计。学生在与企业亲密接触中,能够了解企业生产技术管理的运做程序,享受到企业提供的信息资源、材料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不论学生的设计作品是否被企业采用,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学习与实践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学生也不再是只追求服装的外在表现形式和舞台上的表演气氛,而是能够在服装的设计中将创意设计与实用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设计的产品既时尚又有新意,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以及身体需求。同时也能使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中出现的与教学宗旨相偏离的现象得到有效的纠正。学生还可以在企业直接上岗,无须再培训。总之,实施院企结合模式,把学生送到企业做毕业设计是高等职业教育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走之路。

第3篇

关键词:选题的专业性;设计的规范性;作品的可用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3.102

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其实质是培养学生综合的专业能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选题与制定毕业设计方案,要给学生的一个内容齐全、简单明了、易于操作的毕业设计任务书,要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指导学生作品的设计进度与质量,要有效指导学生撰写成果报告书。教师只有按此路径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细心的指导才能提高设计的质量,学生也只有按此路径认真进行自己的毕业设计才能有效完成作品的设计的任务。

1 毕业设计任务书要具有明示性

学生的毕业设计路径为:学生的选题,学校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学生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拟定自己的“毕业设计方案”,方案经指导教师进行可行性审核后交学生付诸实施,学生按已定的“方案”进行作品设计,作品完成后写出“毕业设计成果报告”。要想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就要依次抓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万事开头难,关键是走好第一步――选题与拟定毕业设计任务书。

1.1 选题要与专业培养的目标一致

毕业设计是专业教学的基本内容,是一门专业必修的综合性实践课程,是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综合训练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推进产教融合的有效手段。故毕业设计的选题必须具有专业性,即围绕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进行。

1.2 选题要注重对实际工作的有用

如何选用科学的毕业设计素材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分析解决单位实际工作中问题的能力,这是进行毕业设计的价值核心所在。故毕业设计的选题必须具有有用性,即贴近社会的实际工作,从实际的各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的现状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也就是运用归谬反证案例法来进行毕业设计命题。

1.3 任务书要对学生具有指导作用

学生的选题经指导老师对其进行专业性、实用性的审核后填写毕业设计任务书报系部审批,系部综合本专业的整体情况进行再次审核同意开题的一个书面文件,该文件对学生今后的毕业设计方案的制定、毕业作品的制作与毕业设计成果的报告均应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2 毕业设计方案要具有可行性

毕业设计方案是由学生根据毕业设计任务书结合自己对选题与专业知识及专业技术的把握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的,该方案不但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行动纲领,而且也是学院组织与检查学生毕业设计实施的重要依据。该方案主要体现为什么要设计、设计什么与怎样设计等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毕业设计的背景分析

运用归谬反证案例法来进行专业的毕业设计,首先就要对单位的专业工作的某一种典型现状进行分析,并对这一现状造成的结果进行归谬反正,从而得出设计这一方案的必要性,即简明扼要分析为什么要选该题目进行设计。

2.2 毕业设计的内容描述

这是设计方案的核心,也是进行作品设计的内容提纲,今后的专业毕业设计就要按照此内容架构来完成。该部分要注意简明扼要写出设计什么,一般设计至方案的二级标题即可。

2.3 毕业设计的技术路线

运用归谬反证案例法来进行毕业设计的一般技术路线为:顶岗实习中进行专业调研――专业理论的文献检索――资料的分析提炼――设计提纲的拟定――实践中分析探讨――完成毕业设计。

2.4 毕业设计的实施步骤及主要研究方法

运用归谬反证案例法来进行毕业设计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了解某公司的基本情况,熟悉业务、发现问题;第二步,搜集某公司的相关资料,检索相关专业理论文献;第三步,分析整理所搜集的各种资料与文献,综合提炼相关的论据在顶岗实习中进行探讨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的毕业设计。

2.5 毕业设计的进度与具体内容

要与毕业设计步骤相一致,也可分为三段,但要进一步明确每一个时间段的具体时间点与该时间段具体要完成的内容。

3 毕业设计作品要具有专业性

毕业设计作品的制作必须根据毕业设计方案来组织实施完成。毕业设计的作品是整个设计实施过程的标志性成果,作品的质量决定了整个毕业设计的水平,故在作品的设计中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3.1 作品的外在形式注意规范性

作品的版面设计与排版除按照学院的统一规定执行外,作者应根据自己作品的特点将美感融入其中,特别是对于一些插图与表格要做到前后一致、标注规范。要做到封面与封里内容相符、目录与作品的标题相符、排版前后相符。

3.2 作品的内容架构注意逻辑性

作品的内容架构要注意相互之间的逻辑递进关系,如对一个老牌制造企业以它的“成本管控”为题进行毕业设计,首先就要利用归谬会计案例反证法高度提炼与总结成本管控的现状致使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的事实;继而挖掘分析造成现状的主要原因;再次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运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术技能在原成本管控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优化。毕业设计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逻辑递进过程,并且要特别注意三者内容的相关性。

3.3 作品的技术创新注意有用性

有用性是进行毕业设计的目的,即作品要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利。为此,在进行作品设计时首先要深入企业深度调研,了解单位的生产经营流程与制度的建设情况;再次要进行适当的、相关的文献检索,从理论上与专业技术上把握该专业问题研究的现状,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精华,增加自己毕业设计的高度与开阔毕业设计的视野。千万不能不加分析的抄袭别人的作品,千万不要将作品写成论文或者调研报告,而是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设计或者优化对社会有用的方案。

4 毕业设计成果报告要具有创新性

毕业设计成果报告书是对前面三项工作的总结。它既要全面概述毕业设计的过程,又要精要总结毕业设计作品的主要内容、主要特点及设计后的收获等,它是毕业设计质量的集中体现。毕业设计成果报告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撰写。

4.1 毕业设计的过程

毕业设计是依照《毕业设计方案》的预定步骤逐步完成的,资料的来源应从毕业设计方案中提取,并且要与设计方案基本匹配。

4.2 毕业设计的收获

该部分是成果报告书的核心,主要结合毕业设计过程来写。可按下面的思路结合自己作品设计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

第一,设计成果对单位产生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为了凸显设计成果有用性,作者应结合自己作品的设计背景、设计内容、设计方法与设计目标进行相关的精要的概述,重点要描述这一成果给单位或社会带来了什么样与多少的经济利益。

第二,成果的形成过程对设计者各方面能力有何提升。组织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从各方面培养其专业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具体可参照以下几方面去思考:

在顶岗实习与调研的实践活动中培养了社会能力。如,受到了企业那一方面文化的熏陶,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与不同的人交往,如何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

在相关资料搜寻与相关专业检索中提高了专业综合分析能力。如,在搜集单位的某些专业相关资料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自己的公关能力,而且提高了对资料的阅读、分析与取舍能力;在某专业理论文献检索过程中不但可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与不同的载体进行查找相关文献资料的方法,而且还可从广泛的相关阅读中开阔自己的眼界、激活自己的发散思维,与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将实际工作中的相关资料结合相关的专业理论去综合进行分析与探讨,这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综合分析能力;

在作品的设计过程中提高了逻辑思维与专业的写作能力。将在顶岗实习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在单位搜集相关的资料,将它提升到理论的高度科学的加以分析、探讨,再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与办法,在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有效的提高了自己的专业写作能力。

4.3 作品设计的特点

为了彰显成果的特色,要对作品的特点进行高度的有效提炼,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去考虑:

一是注重了专业性。作品在设计中结合专业实践有效地运用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再将二者有机融合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二是注重了实用性。作品的主题是基于顶岗实习单位存在的问题展开的,采用了归谬会计案例反证法,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成果的运用应该会给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三是注重了创新性。在作品的设计过程中有机的运用了专业的某些新知识与专业的某些新技术。

第4篇

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内容按照课程体系改革指导思想的要求,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内容有:(1)制定新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2)了解本专业学科范围内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编写路桥方向课程体系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3)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办法进行改革实践;(4)建立实习基地,对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进行改革实践。课程体系改革的途径为了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在课堂教学学时少的情况下,优化课程设置,整合和重组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实现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协调发展,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1.构建课程平台,明确专业方向。土木工程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土木工程材料、基础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桥梁港口工程、地下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土木工程施工、建设项目管理等。土木工程专业各个不同的方向,在基础力学、工程材料和结构分析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为了适应学生就业市场的变化和单位对人才的合理配置要求,为了加强学生的工程能力与素质教育,在大学的前三学年,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搭建公共教育平台(即公共基础课程、大类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到第四学年由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即专业方向课程),只有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面向企业﹑服务社会。2.优化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点。在制定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上,应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设置。如将力学类、结构类、施工管理类及工程材料、工程测量课程等分别采用精简归并重复性内容,剥离共性理论性内容,重新构建课程等办法,避免课程的重复。同时,在课程间反复协调的基础上,修改课程教学大纲,使学科基础课实现“宽厚”,专业课实现门类多、内容新、学时精和信息量大。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实现土木工程专业的真正方向,较容易地解决“专业口径宽、学时少”出现的各种矛盾,以满足学生专业课学习的要求,满足毕业生在工作中的专业改向、新项目研究或继续专业学习的要求,为将来在不同的领域发展奠定基础。

提高教师素质,建设特色教材。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积极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同时还要进行科学研究,在自我学习提高的同时,有义务将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到特色教材的建设中。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配套的系列教材是课程体系改革成果的载体和改革得以实现的手段,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方向课程体系的教材内容应相互协调,紧密结合工程实际,要与教学计划要求吻合,要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施,在路桥方向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中,我们编写出版了《桥梁工程》、《路基路面工程》、《高速公路》、《道路勘测设计》、《土木工程专业路桥方向毕业设计指导》等十几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紧跟学科发展,培养创新思维。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创新思维是关键。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我们适当增加了法律、管理、工程经济和反映本专业新技术的选修课等,例如:《交通工程学》、《公路经济学》、《公路网规划》、《道路景观设计》、《公路测设新技术》、《地铁与轻轨》、《路面管理系统》、《路基处理技术》、《工程加固技术最新进展》、《道路桥梁检测新技术》、《midasCivil软件工程应用》等,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满足企业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例如:道路工程专题讲座和桥梁工程专题讲座。为了把握最新道路与桥梁工程知识,定期邀请设计院﹑施工企业、管理部门和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举办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目前道桥工程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管理方法、新颖的设计方案、成熟的施工经验、成功的工程案例和最新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应用能力。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我们有实验课、工地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课外科技创新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逐步确立工程结构意识。根据课程的特点,对体现专业内容的实验,在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学时的同时,由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内容对实验小组的每位同学进行现场提问考核,重点考核实验的步骤、环节,确保人人会做。实验后学生要上交一份内容详细的实验报告。充分利用校外的实践教学资源,选择央企、大型国有或民营企业,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到工地实习。时间视工程情况而定,一般在6周时间。首先,邀请工地的技术人员给学生介绍工程概况,然后,在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现场参观,技术人员讲解技术要求,最后,学生根据所见所闻向技术人员提问。实习期间,学生在工地现场由技术人员安排工作,专业教师协调管理。

实习后学生要上交一份图文并茂的实习报告。对专业课程设置的课程设计,例如:《桥梁工程》、《道路勘测设计》和《路基路面工程》等均设置1周时间的课程设计。教师列出主要参考资料,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基础资料、认真讨论不同的方案。在结构计算中,首先要求学生必须明确工程结构概念,再结合具体设计内容,引导学生重视结构构造问题,并按规范要求认真。设计后,学生要上交一本计算书和施工图。为了加深学生对桥梁结构的了解,熟悉各种桥梁结构形式、构件构造特点及传力特点,给出要求,让学生采用最简单的材料,自己动手制作模型。通过做模型参加竞赛,使学生加深对各种桥梁结构形式构造的了解,让复杂的理论知识感性化,同时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进同学间的感情。6.改革考核方法,挖掘学生潜力。学生成绩考核的本身,对教学改革有着明确的指导意义。学生成绩的考核包括:理论考试、课程设计考核、实验考核、实习考核、毕业设计考核及参加相关科技活动情况等部分。根据培养内容学分绩点的不同,在考核形式上采用闭卷考试、开卷考试、综合测试、大作业、命题论文、实习报告等多种形式。在考核内容上力求体现出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理解重点知识、灵活运用综合知识的能力。这种考核办法改变了以前学生应付考试、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尴尬局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挖掘其潜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通过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学改革要服务于社会,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使学生真正具备较强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以实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作者:赵青 单位: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第5篇

关键词:工科;规格定位;毕业设计;题目类型

作者简介:姜波(1955-),男,吉林怀德人,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甫拉提・阿不里米提(1959-),男,维吾尔族,新疆伊犁人,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7)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专项”(项目批准号:10JDGC00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154-02

毕业设计环节是工科本科生四年学业中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又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有专门质量要求的综合性教学环节,这一环节的实施和完成过程有别于学生在校进行的所有其他教学环节,具有独立性、综合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等特征。它将在指导教师一对一的指导下,综合前7个学期所学习掌握的专业知识,通过调研和必要的资料参考,结合本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内容,完成毕业论文撰写并进行答辩。事实证明,工科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其专业与工程素质和综合能力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一、毕业设计题目类型影响因素

确定毕业设计选题是这个教学环节的首要任务。从理论上讲,不管学生选什么类型的题目都有意义。对于工科毕业设计选题,从专业角度讲大致可分为理论与工程技术研究类、工程设计类和技术应用类等类型。从宏观上看,不同高校(主要指人才培养规格定位)选题类别比重有较大差别;客观上毕业设计选题又与所学专业的办学资源(如师资和实验室条件等)、报考研究生研究方向,以及就业去向有直接关系。对于研究型大学(如“985工程”高校),其本科生以研究型人才培养为主流,毕业设计选题也以理论和技术研究类题目为主,题目通常来源于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对于“985工程”之外的“211工程”高校、地方重点大学等其本科生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一般以工程研究应用类为主、以应用技术类为辅,毕业设计选题具有明显的多元性,包括理论与工程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应用等;而一般地方工科院校(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则是应用技术型或技术技能型,毕业设计选题以工程设计、技术应用实践为主。

新疆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高校、国家教育部与自治区政府共建高校,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其中工科专业有二十多个,并且多数工科专业(指本科)在新疆高校所独有。近年来,学校各工科院系,结合自治区经济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将工科本科生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工程研究应用型和应用技术型,毕业设计选题更注重相关行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需求,同时也考虑到考研学生(尤其推免生)的选题与后续学业的连续性。

以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本科专业为例,这两个专业都是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老专业,其人才培养规格定位为汉族班以工程研究应用型为主流,民族班以应用技术型为主流。在毕业设计选题上有意控制理论与工程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应用三种类型选题的大概比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毕业设计题目选定

1.题目来源与

题目的产生是达到该教学环节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的科学及工程研究课题、产学研及企业委托项目、典型的工程设计项目,以及个别学生自己提出的题目等都是毕业设计题目的来源。题目类型比例上要考虑学生就业去向(包括读研究生)以及汉族班和民族班的特点;题目内容和要求尽可能与行业发展的技术需求接轨,尤其是来自企业的实际选题,应达到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效果。题目及其内容要求经过教研室两次论证通过之后才能。

2.选题指导与选题

题目按照学生自己选择的原则来确定。选题前,教师应做好必要的选题指导,给全体学生讲解每个题目的意义、目的和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就业志(去)向等进行选题。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这两个专业近三届共计684名毕业生选题情况。

3.启发性指导,独立完成

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要求毕业设计过程反映学生对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而设计内容则必须反映时代特征,突出“新”字。因此该教学环节要坚持教师启发性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的原则,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指导教师与学生每周要有1~2次面对面的讨论。

三、经验与体会

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国家和自治区工业化持续发展,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电力和自动化工程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装备等都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新型工业化建设、智能电网建设等工作的开展,对学生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毕业设计题目类型比例和内容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内容上讲,毕业设计题目及内容要求不断更新;从题目上看,工程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类型题目明显增多,而传统的工程设计类型题目反而减少了。近年来,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更加重视毕业设计环节,尤其是对选题案例的总结。一方面题目及内容必须要求更新,而类型数量比例应视人才培养定位和就业去向来定。如20世纪80年代的两个经典设计型题目:“变电所电气部分初设”和“直流调速系统”至今仍保留着,只是在具体内容中要反映现代新技术、新方法、新部件。在工程设计类型选题上结合行业典型工程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总结出一些体现新技术的工程设计案例,在把握适当的深度、难度和设计工作量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工程设计型选题。除把握选题类型比例外,对题目内容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一是题目要突出”新”字,让学生接触到新理论、新技术,学会用它们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设计类和应用类题目一定要贴近生产和工程实际。比如用来进行工程分析和工程设计的软件平台均采用与当前行业同等的版本或同等版本的教学版。

三是对于工程设计类选题,从内容要求上必须贴近工程实际,给出的设计任务书及技术指标参数要真实,让学生熟悉设计规范、标准的使用,要求他们除掌握工程设计计算书、说明书、工程图纸的编写和绘制外,还应初步掌握工程造价预算书的编制。

四是对于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类选题,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验室完成,或者让其直接参与教师的实际项目。让一部分已签定就业协议的学生完成来自用人单位的实际选题,该选题在企业、校方和企业(双导师制)共同指导下完成。

少数民族工科人才培养是新疆高校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中心工作,是“质量工程”、“卓越工程”、“本科教学工程”建设的重要教改内容。鉴于少数民族学生入学时汉语语言障碍和中学文化基础薄弱而对专业学习的影响及特点,选题以技术应用类和工程设计类选题为主,以工程师的最基本素质要求为目标。毕业设计任务书在内容和难易度要求上提出基本内容要求和选作内容要求,鼓励学生做出优秀的毕业设计。同时,指导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使学生真正在面对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手段上得到提高。

“工程化”的师资队伍培养,基于工程研究与技术应用为主流的定位,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学校应建立必要的政策和机制,强化教师的工程素质,增多产学研校企合作形式,让教师能够掌握新理论、运用新技术拥有不间断的工程经历。

四、结束语

“过程反映方法和能力,内容反映时代特征”。在这个总的指导思想下,从实际出发,精心做好选题设计、科学提出任务要求,加强教师间互相交流,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设计。从近三届毕业生选题情况来看,三种类型选题比例(即理论与工程技术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应用)分别为汉族班大致是4.5∶1.8∶3∶7,民族班大致是1.4∶2.5∶6.1,这与这三届毕业生实际就业(包括考研)情况趋于吻合,绝大多数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参考文献:

第6篇

开题报告撰写要求:

1.开题是本科毕业设计最重要环节之一,学生要高度重视开题报告的撰写工作。

2.开题报告一式一份,由学生妥善保管,最后连同毕业设计任务书、说明书等相关资料一起装入学生本科毕业设计资料袋中存档。

3.开题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

4.开题工作应在教学进程表中,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二周周末前完成。

5.学生查阅的参考文献(含指导教师推荐的参考文献),设计类题目一般不少于10篇,论文类一般不少于12篇。

一、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研究现状分析

本课题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建筑施工的基本知识,了解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程序和依据,掌握编制方法、步骤,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进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设计和调整。

本课题的意义:本研究题目与四年所学专业目标一致,本人就业方向与所学专业目标和本研究题目一致。通过本次毕业设计,培养自己综合应用能力、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未来工作奠定基础,因为自己毕业后从事就是施工工作。同时,也培养了对工程量计算的能力,以及施工五大员的管理能力。

研究现状分析: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施工企业建造师初步能力,在校获得施工员证书,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能力,是施工员和建造师必备的能力之一,是最重要的能力,因此凡是毕业后从事建筑施工工作的人,都在努力掌握施工组织设计能力。

随着建筑工艺的日趋复杂化—主要是高层、大跨与深基坑的不断增加,垂直运输、吊装与支护、降水等变得更加复杂;设备安装技术也越来越先进—主要表现在智能工程方面,如3A工程(办公自动化OA、通讯自动化CA、设备自动化BA),出现了复杂的布线系统;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和质量(ISO/GBT的执行)安全要求的重视,使得施工组织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被重视。

在施工组织设计方面,在我国施工方法选择越来越合理,施工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施工技术组织措施越来越先进而具体,并在质量上与国际接轨,严格贯彻执行各种规范、规程、标准以及相关法规,施工质量大大提高。网络计划已普遍使用,与横道图并用,充分运用二者各自的优点,提高进度计划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同时加强进度控制,保证计划的贯彻实施。文明施工越来越被重视,施工平面图设计合理而可行。尤其是尊重人权,重视健康,安全问题得到高度重视。在争取最大利润的同时,“抢工期,保安全,重质量”,实现甲、乙双赢的目标。

与国外发达国家比,我国在施工方面尚有一定差距:主要是“四新”和计算机在施工中的运用,以及管理等方面较落后。“四新”,指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许多在国外早已普及,在我国却刚刚开始,譬如竹胶模板、滑模、早拆模板,冷扎钢筋、机械连接、电渣压力焊,免振混凝土、泵送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以及基坑板桩支护、人工降低地下水、门式脚手架、小桁架模板支架、,苯板外墙保温、SBS改性沥青防水、塑钢窗、地暖等。“四新”的出现,要求在施工组织上更加严禁、先进,从而达到优质、高效、安全低耗的目标。计算机在施工中的运用,我国十分落后,主要表现在预算、施工组织设计以及财务等方面。施工组织设计中的进度计划编制与修改、指标分析与方案分析、钢筋的统筹下料等,目前计算机利用很薄弱,影响了高效、低耗的实现。管理方面主要表现在进度控制上。施工组织强调有目的、有秩序、有系统地结合起来,而管理强调管辖、控制、处理。目前施工只注重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而施工中的管理却被较严重地忽视,而这恰恰应是重点,质量靠过程控制,效益从管理中得到。因此,本次毕业设计计划重视这三方面的研究,争取有所创新。

本课题特点:

本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的总建筑面积为4264.55㎡,建筑层数为地上六层,建筑高度为20.70M,建筑结构为砖混结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该工程长度为49.75m,不需要设置伸缩缝,不必设置后浇带。施工缝可留于房屋中部,折线型,按两个施工段进行施工。因为是坡屋顶,所以工程量计算较复杂。

二、本课题的基本任务、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实现途径、方法和手段

本课题的基本任务:根据给定的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完成工程量计算;根据给定的施工条件、有关工程量计算资料,完成一个土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本课题的基本内容:

(1)工程量计算:包括建筑工程和装饰工程;

(2)工程概况:包括工程特点,地点特征,施工条件等;

(3)施工方案:包括施工程序、顺序、起点流向,施工方法,施工机械等;

(4)施工进度计划:包括横道图和网络图,含劳动力动态图等;

(5)资源需要量计划:包括人工,材料,构件和机械等;

(6)施工平面图设计:(场地给定)

(7)技术组织措施:包括提高质量、保证安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文明施工、缩短工期措施等;

(8)技术经济指标。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其实现途径、方法和手段:本课题难点是进度计划的编制。计划通过网络下载方法和实习机会获得施工组织设计的案例,通过大量施工组织设计实例的研究,取长补短,从而获得国内外在相应方面的优秀设计经验。实现途径:文献研究与调研、访谈;分析、整理典型材料;撰写毕业设计书。实现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调研法、比较法和文献法。

实现手段:一律电子板打字和绘图。尽可能考虑使用预算软件校核工程量;尽可能考虑使用施工组织设计软件校核进度计划。

三、完成本课题所需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实验、调研等),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第7篇

1 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1.1 素质结构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

具有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觉悟和道德品质,热爱祖国和人民,拥护党的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懂法守法,法制意识强;具有个人诚信和团体意识;热爱环境保护事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

(2)文化素质。

了解中华文明和外国历史文化,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文学艺术欣赏能力,具有现代意识和传统美德。

(3)专业素质。

掌握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具有多学科综合分析的能力,具备求实的专业精神、创新意识、严谨的科学素养和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

(4)身心素质。

具有自我锻炼的意识,不畏艰难的气魄,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1.2 能力结构要求

(1)获取知识的能力。

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较好的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较强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应用知识能力。

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专业知识识别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专业领域内综合实验能力。

(3)创新能力。

在本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验能力、科技开发能力和科技研究能力。

1.3 知识结构要求

(1)工具性知识。

熟练掌握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方法论、科技方法、科技写作等方面的知识。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具有基本的文学、历史学、哲学、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政治学、艺术、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3)自然科学知识。

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4)经济管理知识。

具有基础的管理学、经济学知识。

(5)工程技术科学。

了解工程测量、投影理论及制图基础、电工与电子学相关的工程技术科学知识。

(6)专业知识。

具有全面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方向知识,包括环境学、环境自然科学、环境技术科学、环境工程、环境工程设备基础、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微生物功能和应用、环境监测原理和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领域的专业知识。

2 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

环境科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包括如何度量、保护和提升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度,实现科学发展。根据高等院校理工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设计适当的知识体系为载体来进行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强化知识结构的设计与建设,使每一个知识模块构成一个适当的训练系统,合理区分专业共性知识要求和特色培养要求,满足“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环境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由以下6个知识领域组成,见表1。

其中第1~5为通识课程和基本理论知识,第6为专业知识,专业知识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核心知识。专业知识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核心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由环境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化学、环境工程设备基础、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微生物功能和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知识领域组成。

专业核心知识主要针对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工程施工与经济等8个方向,以8个课群为中心组成不同专业方向的核心专业知识。

3 实践教学内容及体系

环境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内容包括课程实验、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是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和培养创新能力、实际能力的重要保证。环境科学专业实验/实习教学体系构建依据以下几项原则:科学性,即体现科学严谨的作风;先进性,即紧跟学科前沿,要有超前的意识;实用性,即实验/实习教学必须满足社会对环保人才的需求;完整性,实验/实习教学应包括基本技能、素质训练和创新培养等内容,基本技能训练必须过程完整、内容完整,即包括单个实验、集成实验和社会实践等;开放性,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不同的课程实验或相关科研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思考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能力。

(1)课程实验。

课程实验和课堂理论教学相辅相成。课程实验可以弥补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与教师面对面直接交流,有助于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创新能力,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在实验教学中,一方面向学生传授实验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仪器仪表的原理、测量方法、操作规范、数据分析等;另一方面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包括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实验设计、故障排除等。

根据性质将实验分为观察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

公共基础系列实验: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计算机基本操作等。

专业实验:环境化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微生物实验、环境生物实验、环境工程实验/环境污染控制原理实验、环境分析化学实验等。

(2)实践性教学环节。

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基本内容包括环境监测实习、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环境规划课程设计、环境工程课程设计等。

(3)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是一个科研、教学与实践结合最为密切的环节。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可以从科研任务或者社会实践中选择规模适当、相对独立的题目,与特定的科研小组、社会部门、企业单位等密切结合。优秀的本科生可以在大学三年级或更早阶段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中,以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此外,也鼓励有能力、有精力、有余力的学生积极参与专业相关的各类科技竞赛活动

转贴于

和创业竞赛活动。

毕业实习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法,进入工矿企事业单位环保岗位,时间为8周;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在18周内完成。

4 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

第8篇

关键词:环境工程 实践教学 探索与实践

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学科,几乎涉及到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与环境学科联系非常紧密。针对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政府环境保护与规划管理部门、工矿企业、环境工程公司、科学研究等单位从事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技术研究开发与推广等工作,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1.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思路

环境工程专业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围绕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制定符合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优化、突出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使其得到实际专业技术的熏陶、提升专业的认同感、对环境工程有更充分、具体的认识;同时也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学生择业的要求,多途径、多层次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保证学生顺利就业。

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主要围绕几个方面展开:通过确立学生就业去向,搞好 专业定位,合理规划课程体系,确立适合各个年级实践技能要求的教学点及教学内容;建立位于学校、社会、企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建立环境工程产学研基地,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与研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建立互动式的教与学关系;企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在实践教学中得到充分贯彻和体现;面向就业的毕业实习场所为就业作良好铺垫:学校、院系、教研室、教师间上下一致,良好的办学氛围是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得以贯彻实施的保证。

2.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

2.1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成和教学目标

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系统地安排了专业技能训练课,实践教学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密切相关,各门实践教学课程均有严格的评价考核标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

①课程实验包括基础实验、操作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主要课程有《环境监测》、《环境化学》、《化工原理》、《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城市给水管道工程》、《城市排水管道工程》等,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工作能力;

②课程设计是工科学生必须经历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为目的,《泵与风机》、《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控制工程》等课程中都安排课程设计环节,以加强学生对工程、设备的设计能力;

③认识实习主要是结合课程教学和课程设计来实施,以参观实际工程为主,了解生产中对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处置方法,使学生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

④毕业实习是学生毕业前的一次综合实践教学,一般根据自己的意向选取1~2个方向实习,包括环境监理、环境执法、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工程设计、污染治理等实际生产工作,以进一步学习和实践环境工程的理论,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实践教学除了完成各门实践课程外,还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专业相关的课题研究,一方面可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际分析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还可以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为环境工程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积累经验。

2.2实习基地的建设情况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保障教学质量的硬件因素之一。我系历来重视实践教学,关于建设和利用好校外实习基地,我系亦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几年来,在校内实验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我系想方设法,对外拓展,通过多番调查和研究,分别与江门文昌沙水质净化厂、广州绿茵环境工程公司、东莞市塘厦凤凰岗科达水务有限公司塘厦污水处理厂、中山市黄圃食品工业园污水厂、深圳平湖污水处理厂和广州市沥滘污水处理厂等6家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作为我系的校外实习基地。另外,我系还与广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石油化工总厂、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等10家单位长期合作。通过在实习基地请有丰富经验的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介绍现场设备、工艺流程、结构原理和作专题技术讲座等,学生能将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对专业知识的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可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与以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我系领导、教师非常重视实践教学,每次实习前都认真讨论内容安排,结合基地具体的经营项目,安排学生参与生产经营业务,充分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平台,直接到实际中去实践。同时,还选派教师与学生一起到实习基地进行跟踪管理,一方面有利于对学生的管理和实习的控制,另一方面有利于获得实践一线的有关资料,便于学校结合企业意见,对专业课程、教学重点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而且,为加强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我系还专门引进了生产第一线的设计施工人员充实教师队伍(现引进教授级高工1名,高级工程师1 名)。

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结合校内的金工实习基地,基本能满足教学计划中的认识实习、课程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方面的要求,从多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3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是对学生科研能力、设计能力的系统训练,学生可以选择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可以选择环境工程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方法改进、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及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毕业设计主要在污(废)水治理、废气治理及噪声控制等方面结合工程项目进行。

教师出的论文题目经学术带头人、教研室的讨论、审阅后再发给学生,从论文题目人手,也就从源头上保证了论文质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于4年级开学初即向毕业生下达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任务书,让学生早作准备,尽快进入角色,开始论文的调查、实验、制图等工作。指导教师每周要对学生的纪律表现、进度、质量等方面进行

考核,并填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纪录表,作为评定成绩的一个重要依据。

3. 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效果

环境工程专业200l~2007级一直按照这一体系运作进行实践教学工作。从学生及毕业生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情况表明,我系培养出的本科毕业生,不但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科研能力等方面更胜一筹。总体上讲,教学质量较好。2005~2007连续三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1%以上,最终就业率达到98%以上,三届毕业生无论初次就业率还是最终就业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4.结论

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积累,并通过有意识、有计划的培养中逐步形成、逐步实现的。实践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的意义。经过近8年的规划及实践,以就业为导向的环境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行之有效,促进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建立了互动式的良好教与学关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通过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使学生得到实际专业技术的训练,对环境工程专业有了充分、具体的认识,使学生得到实惠,保证了学生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李 森等.形成以实践教学为专业特色的一些探索——以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例[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年,27(8):92-96.

[2] 方 勇等.高职涉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07(17):187.

[3] 陈晓玲等.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农业与技术.2004,24(4):103-104.

第9篇

    1.1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1)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以煤炭行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在原有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矿井建设工程专业的理论建设。2)在原有矿井建设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近年来该专业领域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丰富和完善原有矿井建设工程理论。3)切实加强矿井建设工程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包括各类课程设计、实习及毕业设计,全面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1.2课程安排

    本专业方向总学分为208(不含第二课堂及公共选修课学分)。其中,列入计划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占总学分的24%。理论课程由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构成,其中通识教育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两大模块构成,专业教育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生按组选学或跨组选学的专业特色课程)两大模块构成。按照课程在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等要求及目标的重要上,可划分为专业基础和专业方向课程两大类。其中,专业方向课程是为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而设置,本专业方向开设专业方向必修课程5门,12学分,专业方向选修课程7门,至少选修9学分;另外,公共选修课是为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质,强化技能训练,拓宽知识面而设置的课程,要求最低选修8个学分。理论教学课堂讲授、上机和实验每16个学时计1学分;体育课、听力和其它教学形式每32学时计1学分;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每周计1学分。

    2实践教学与第二课堂

    2.1实践教学

    矿井建设工程是一个专业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教学环节成为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通过各类实践教学的认真开展,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现场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充分发挥我校的人力资源优势,广泛建立校矿联合的校内、校外就业型实习基地,一方面促进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另一方面,也加快了学校“产学研”的合作,形成体系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基本内容包括:入学教育(1周)、军训(1周)、军事理论(1周)、思政课实践活动(2周)、就业指导(1周)、形势与政策教育(2周)、毕业教育(1周)、英语翻译及写作训练等(1周)、英语听说训练(1周)、计算机基本技能训练(1周)、数学建模(1周)、认识实习(1周)、工程测量实习(2周)、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2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3周)、基础工程课程设计(1周)、生产实习(3周)、毕业实习(2周)、毕业设计(论文)(16周)、立井井筒凿井设备布置课程设计(2周)、建井工程结构课程设计(2周)、爆破工程课程设计(1周)、巷道支护课程设计(2周)等实践教学环节,不包括上机和实验后共计49周。

    2.2第二课堂

    实施第二课堂培养计划,设立第二课堂必修最低学分,将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学科竞赛、学术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使课内培养与课外培养相结合,全面提高矿井建设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3师资队伍建设

    一流的师资队伍是创一流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基础,专业课教师对学生专业和技能的培养教育、专业思想的正确形成影响最为直接。矿井建设工程专业作为一个工程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师资队伍的建设无疑是该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由于我校该专业近十余年的停滞发展,其直接结果是专业师资队伍的严重不足,在年龄结构上表现为青黄不接。相当一部分的专家、教授转方向从事了地铁和山岭隧道等地下工程专业,留在该专业教研室的老教授,由于矿山建设现场的大量科研任务,无法抽出时间来从事本科生的教学。基于此,学校要要通过采用送培、调入、合同聘用、借调、聘请等各种渠道,加快培养矿井建设专业的骨干教师,使他们尽快成为该专业教学一线的生力军,保证教学质量。要充分利用矿井建设这一老专业的师资、设备和校友资源,加强与矿山企业的横向合作,为企业提供适当有偿服务,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方式,由老教授带队,将年轻专业教师推向生产第一线,切实提高年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第10篇

开题报告结构

要写好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必须先了解开题报告的结构,每个学校对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结构要求都不一样,以下分别列出几种结构例文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五,主要参考文献

这种结构的开题报告,一般比较简单,我在这里添加一个开题报告范文,供需要写开题报告的童鞋参考。点击下载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结构,其写作难度大一些,开题报告结构如下。

一、题目来源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五、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六、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

七、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八、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为了让童鞋们更好的写出开题报告,在这里也上传一个此种结构的开题报告模板,点击下载

还有一种要求写出带提纲的,这种看似简单,实则比较难,因为要查询大量参考文献,列出论文大纲才可以。其开题报告结构如下。

一﹑论文研究目的

二﹑论文研究的意义

三﹑论文提纲

四、论文研究思路、方法及进度安排

第11篇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 S3C2410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0227-02

1 引言

在我国,嵌入式系统的最新成果不断被应用在航空航天、工业控制、仪器仪表、消费电子等领域, 直接导致了我国嵌入式系统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嵌入式领域中的人才需求日益旺盛,人才缺口在逐渐扩大,而大部分高校的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存在诸多该改进的地方,最突出的是学生没有使用工程方法来构建符合需求的系统的能力,导致了用人企业不得不对学生进行再培训。由于嵌入式系统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宽、实践性强,对实验教学的要求较高,包括实验教师、硬件配置、实验项目的设置等。因此,应大力加强嵌入式系统实验教学建设,这对嵌入式系统的学习、研究与开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的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 S3C2410微处理器

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自行开发了基于S3C2410微处理器的实践教学平台,S3C2410微处理器是一款由Samsung半导体公司为手持设备等相关应用设计的低功耗、高集成度的微处理器,采用272脚FBGA封装,包含一个ARM920T内核。其内部包含以下功能模块:1.8V/2.0V内部供电,3.3V存储器,3.3V外部I/O供电。具有16KB一体化的Cache/MMU;具有外部存储器控制器(SDRAM控制和片选逻辑);LCD 控制器(支持高达4K色的STN屏和256K色的TFT型液晶屏,具有1路LCD专用DMA);4路DMA,具备外部请求脚;3路UART(支持IrDA1.0,16字节的发送FIFO,16字节的接收FIFO)/2通道SPI;1路多主模式的IIC总线,1路IIS总线控制器;兼容V1.0的SD主接口协议和V2.11的MMC卡协议;2路全速 USB主设备,其中1路可以作为USB从设备(V1.1协议)。4路PWM定时器和一路内部定时器;具有看门狗定时器;共提供117个通用I/O,24路外部中断;电源控制:正常模式,SLOW模式,空闲模式和掉电模式。8路10位ADC,其中2路可以作为触摸屏接口;具有日历功能的RTC时钟;片内倍频锁相环PLL。

3 实验系统的组成

我们研制的嵌入式系统教学实验平台采用了核心主板加扩展板的设计方式,提供基于微处理器的核心主板,将微处理器所有的I/O口全部引出,在核心主板上面只提供S3C2410,FLASH,SDRAM和LED 等最基本部分,而对于一些特殊用途的USB接口、以太网接口、TFT型液晶屏接口、触摸屏接口、音频接口、SD卡接口、GPRS 接口和GPS 接口等是以底板形式提供的。这样,学生需要的话,可以在实验平台上进行主流技术硬件电路设计实验,切实掌握部分硬件工作原理。系统功能模块框图如图1 所示。

4 可开设的实验

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具有创新性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方面,我们将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课外科技实践活动相结合,从整体出发,构建了相应的嵌入式系统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即基础知识和实验环境、基本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3个层次,三个层次的实验项目分布在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当中,所起到的作用和性质各有不同。

在第一层次的课程实验中,要求熟悉软硬件开发环境、完成硬件实验程序的编写、掌握基本外设接口程序的编写方法、操作系统等基础实验,开设的主要实验有:ADS1.2集成开发环境实验;汇编语言与C语言编程实验;GPIO输入、输出实验;外部中断实验;定时器实验;串口通讯实验;中断实验;步进电机实验;键盘、LED、LCD及触摸屏实验;BootLoader实验;Linux内核移植及裁减实验;构建Windows CE 5.0实验。在这些实验中,要求在对基本原理验证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完成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在第二层次的课程设计(时间为2周) 环节中,以设计性实验项目为主,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该环节由教师布置题目、设计内容及要求,学生自行完成。可开设的题目有:

4.1 UART实验

考虑到串口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设置了本实验。通过理论学习和上机操作,实验者可以学习串行接口和串行通信原理,掌握S3C2410芯片的内部UART的使用方法,了解Linux和Windows CE 5.0下的串口驱动程序,学会Linux和Windows CE 5.0下的串口编程方法。本实验要求实验者能利用开发板编程实现串口与主机之间的通信和文件传输。

4.2 LCD实验

实验者可以了解LCD的基本原理,理解LCD的控制和驱动原理以及常用LCD控制芯片的基本使用方法,掌握S3C2410内置的LCD控制器方式驱动LCD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Linux和Windows CE 5.0下编写LCD控制器的驱动程序和LCD应用程序的方法。要求实验者调用Linux和Windows CE 5.0提供的LCD API函数实现简单的图文显示和动画效果。

4.3 LED和键盘控制实验

实验者可以了解LED 显示和控制原理,掌握矩阵键盘软件扫描原理和抖动、重键问题的解决方法,了解S3C2410的片选功能,理解使用CPLD扩展系统总线控制LED和键盘的方法。要求实验者编写列扫描键盘处理程序,与CPLD配合将用户所按的键转换成从1到16的数字显示在2个LED上,并能实现用键盘输入控制LCD显示动画。

4.4 触摸屏实验

实验者可以了解电阻式触摸屏的原理和触摸屏与LCD的配合使用方法,理解嵌入式系统中同步IO接口的工作原理,重点掌握如何在Linux和Windows CE 5.0下编写触摸屏程序。要求实验者通过分析手写板程序,编写一个简单的触摸屏计算器程序来掌握触摸屏应用程序的工作原理。

4.5 A/ D 转换实验

实验者可以了解A/D转换的原理,掌握S3C2410芯片中AD转换器的使用方法。要求实验者编程实现在8路输入中任意指定一路进行A/D转换,并根据转换结果在LCD上实时描绘输入信号。该实验用到了LCD 实验中的基本知识,在理解本实验内容的同时加深了对LCD 实验的理解。

4.6 进程间通信实验

实验者可以了解操作系统中进程的概念,理解和掌握Linux和Windows CE 5.0下中进程间通信的方法,包括管道及有名管道、信号、消息队列、共享内存、信号量等。要求实验者用信号、有名管道和消息队列编程实现进程间的通信,在进行编程前需要对Linux和Windows CE 5.0操作系统内核作相应的配置。

4.7 中断和驱动程序实验

实验者可以理解S3C2410的中断系统原理和中断寄存器设置,理解应用程序和驱动程序交互的方法,掌握在Linux和Windows CE 5.0系统中编写设备驱动程序的方法以及如何在驱动程序中挂接中断。要求实验者编写阻塞和非阻塞方式中断处理例程。

4.8 GUI实验

实验者可以了解图形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嵌入式系统下常用的图形用户界面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掌握Mirowindows 的体系结构和图形引擎的特点及实现,掌握Mirowindows 配置文件的结构和各个功能选项。要求实验者会利用Linux 内核、应用程序配置工具对Mirowindows 进行定制,重点掌握Mirowindows 提供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Nano-XAPI,会利用Nano-XAPI编写简单的图形用户界面,实现时钟效果。

4.9 TCP/ UDP实验

实验者可以了解TCP/ IP 协议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IP 协议、TCP 协议以及UDP 协议,理解套接字的基本概念和编程原理,包括网间进程通信、客户/ 服务器作用模式、套接字基本类型和系统调用等,掌握套接字编程的基本方法。要求实验者使用Linux和Windows CE 5.0提供的一系列套接字相关的系统调用,通过开发板的网口实现与主机通信以及文件传输。

4.10 CGI实验

实验者可以了解Web 服务器的基本概念,特别是嵌入式Web 服务器Boa 的配置和使用,了解静态页面和动态页面、CGI、JavaScript 等基本概念,能够使用C语言进行CGI 编程。要求实验者用CGI编写URL解码程序对用户表格输入进行处理,使用JavaScript制作一个智能化的页面。此外,对能力较强的实验者,还要求创建一个简单的嵌入式Web服务器,页面用中英文两种语言显示,该服务器允许授权用户查看服务器配置文件,查看并修改服务器上的用户文件和个人信息、密码。

第三层次中包含了针对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及毕业设计,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把这一环节也纳入到实践教学环节中,以充分调动学生开发嵌入式应用系统的积极性。由于毕业设计的时间相对较长,所以可以进行较大规模的创新性综合项目的开发。在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中,可以设计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距离图像监控等;在毕业设计中,开发的项目可有手持式电子图书阅读器、Linux 下的媒体播放器、嵌入式指纹采集装置、基于WinCE的嵌入式系统注册表的研究及基于ARM和WINCE的嵌入式热流计的设计等。目前本系统已经在大学生电子科技大赛中得到应用,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12篇

一、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

⒈根据计算机课程在培养方案与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任务来设计它们的教学内容。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极其迅速,因而在教学中一方面专业基础课应有其成熟和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另一方面需要不断更新其内容和技术背景。

例如:离散数学的基本内容比较稳定,但如果仅从纯数学角度提出这些概念就显得很抽象,而且它的四大部分内容(数理逻辑、关系、代数系统、图论)相对独立,因此这门课的内容既“离散”又难学。后续课程也较少直接应用它们,学生对这门课的目的不是很明确。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一方面不仅强调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理论的数学基础,特别是其中的逻辑和证明,对于培养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极为重要,而且强调其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我们将离散数学课定位于基础理论与应用基础的结合,大量引入数据结构等计算机科学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抽象数学概念也是源于实际、用于实际的,同时,开设人工智能选修课等作为其后续课程。

⒉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的核心和基础,我们强调从用户和系统设计者的不同视角去认识和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运行机制、界面和结构。在教学中不但强调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而且介绍操作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既熟悉操作系统的结构,又能编写操作系统的模块。此外在教学中,还可以引入一些新内容,如:用户接口与操作系统、安全问题、多机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等。

⒊对一门课程,除了教学内容之外,还应在师资队伍、教学硬件、教学规章制度、实验室等方面进行综合建设,才有可能把一门课程建设好。

二、教学方法研究与改革

有了好的课程体系,还必须有好的教学方法予以实现,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当前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存在以下基本情况:

⒈由于扩招学生太多,再加上大多数高校计算机学院/系还担负着其他学院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责任,机房建设以及计算机购置赶不上学生的急剧增多,因此教学资源紧缺。

⒉普遍存在“重理论、重课本;轻实践、轻动脑”的问题。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并且学生人数较多,所以即使重理论也很难将理论讲深入,同时学生动手动脑的时间不多,在实践机会较少的情况下,走出校门后对工作和社会会有较长的适应期。这种教学方式带来的后果较多表现为: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接受能力可能会使他们学了某一门专业课后仍然一知半解,就算考试成绩不错也不一定反映出学生对这门课的应用能力和素质。

⒊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具有特殊性。一方面是计算机科学非基础学科,有其应用和研发的一面,并且这一方面对于计算机学科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当教学时,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面对的是高校计算机各专业的大学生,积累一定实践经验与打好理论基础对他们今后踏入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理论和实践必须结合并且应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抓好,不应该出现做毕业设计时才将实践落实的局面。另一方面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非中小学计算机操作教学,也不同于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更不同于社会上的各种培训式应用训练。理论教学在此过程中属于基础,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不可贪图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而忽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因此,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应充分结合专业理论的教学与对学生应用能力、编程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⒋全面推行“三结合”教学法。教学方式上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上机和教师在课堂上的实例演示相结合;教学手段上应推行理论课与相关程序设计语言课相结合(如:数据库系统概论可以与visual foxpro/power builder 合并教授);教学过程应将当前知识点与其他专业课的相关知识点结合讲授。

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有这样的意识:各门专业理论课之间的联系和相通性对今后深入学习非常重要,计算机软硬件知识是一个整体系统,有关计算机的各门专业课均在此基础上相互制约又融会贯通,各相关知识点的联系讲授对学生对计算机的整体把握有很好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