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社交媒体的属性

社交媒体的属性

时间:2023-07-11 17:37: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交媒体的属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社交媒体的属性

第1篇

【关键词】社交媒体;服装品牌;品牌传播

既往服装品牌多注重营销策略,而忽略品牌传播。品牌传播的主要作用就是使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区别于其他品牌。本研究对服装品牌运用社交媒体进行品牌传播的具体操作,分析如下:

一、传播渠道

社交媒体主要是指一切可以进行互动交流的网络平台,主要包括:微博(新浪微博)、即时通讯(微信)、消费点评(大众点评)、百科(百度百科)、问答网站(知乎)、音乐图片分享网站(虾米)、博客(搜狐博客)、视频分享网站(爱奇艺)、论坛(天涯论坛)、社交网站(人人网)、社会化电子商务(美团)等。以上这些平台,不同的服装品牌根据自身的不同定位和不同的目标消费群体的生活方式及社交媒体使用习惯,可以选择不同的渠道去投放传播内容,进行品牌传播。比如:人人网的主要使用者是学生群体,青年以及青少年服装品牌就可以通过人人网进行品牌传播。

二、传播内容

社交媒体平台上传播的主要是不同的形式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于服装品牌而言主要表现为服装品牌的品牌识别。品牌识别是一个品牌区别于其他品牌的主要因素,在中国服装品牌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给消费者传递一个清晰准确的品牌识别,是品牌在消费者内心占有一席之地的基础,根据戴维.阿克的品牌识别理论,服装品牌识别内容应包括:

首先,服装品牌作为产品的属性。这个识别维度对于服装品牌来说最为重要,主要包括:服装风格、设计特点、面料风格、质量、原产地和目标消费群体特征;

其次,服装品牌作为个人的属性。也就是将服装品牌看做一个人,赋予它一些拟人化的属性,包括:品牌的个性、品牌和客户的关系;

接着,服装品牌作为象征的属性。这个维度的内容是将品牌作为一种符号能让消费者记住的属性,包括:品牌Logo、品牌主要色彩搭配、设计师、品牌创始人、品牌的传承、品牌的历史等;

最后,服装品牌作为组织的属性,即品牌作为一个企业能让消费者感知到的与众不同的特点,包括:企业文化、组织特征,企业规模、企业社会责任感等。

以上这些品牌识别的内容,都是不同的服装品牌在选择传播内容时可以考虑的维度,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服装品牌要根据自己品牌的特点,去选择最能代表其品牌的维度作为核心识别,再通过不同的社交媒体渠道和方式将这些核心识别传递给消费者。

三、传播方式

社交媒体主要的表达方式是文字、图像、声音、影像、网络链接等。而对于服装品牌而言,可以将这些方式转化为不同的表达形式,比如:品牌文字介绍(可以包括品牌历史、设计师简介、设计风格等)、服装平面大片,服装会视频、服装品牌赞助冠名广告、代言人穿着示范或者新闻、服装品牌展览、打折促销活动以及品牌官网链接等。

服装品牌在解决了选择传播渠道、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后,不能各自为政,需要做到融合渠道,内容互补,全方位整合传播。社交媒体的成功性需运用多种平台创造品牌循环力,不同平台带给用户体验也不同,应为消费者提供多个可以与品牌对话渠道,通过多个渠道加入品牌互动,开展与品牌相关交流。品牌渠道传播方式通过“连载式”方式细分内容,将差异、互补内容分流道不同渠道中,为消费者带来360度的品牌信息,保持服装内容传播的新鲜感。因此,服装品牌社交媒体传播需要做到内容、渠道、方式的整合传播。

四、口碑营销

社交媒体另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可以分享,而且因为其N对N的互动方式,一旦一个信息成为热点,可以迅速爆炸式地传播。这就是“口碑营销”的基础。服装品牌传播要做到引发口碑,应主要做到以下两点:

1.内容有趣、富有创新性并且娱乐性强。如今的网络时代已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无数信息充斥着消费者的生活,想要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让消费者自愿地去了解并且分享品牌的信息,就一定要抓住消费者的兴趣点,将传播内容以有趣的,新奇的,娱乐性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消费者就会像玩游戏或者分享趣闻一样主动地为品牌做到“口碑营销”。

2.能和消费者产生共鸣。共鸣主要指目标消费者内心存在的一些情感,比如说怀念童年、缅怀青春、感恩父母、珍惜友谊等。服装品牌在传递品牌信息时首先需要对目标消费群体做详细的分析,找到他们内心情感的刺激点,然后将这些情感元素运用到传播的内容中,使消费者感同身受的理解品牌所要传播的信息。产生共鸣后,大多数消费者都愿意将品牌所传播的信息分享给他身边的人,这同样也形成了“口碑效应”。

五、总结

服装品牌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品牌传播时,首先需要对自己的品牌做一个精确的品牌识别,找到自己的核心识别及其对应的内容,接下来需要思考传播的渠道和方式,做到全方位多渠道的整合营销。并且要以有趣的创新性的内容,使消费者产生共鸣并主动分享,从而达到口碑效应。

参考文献:

[1]戴维・阿克,埃里克・乔基姆塞勒.品牌领导[C].品牌三部曲,2012.

第2篇

关键词:国际传播;媒介进化论;图像社交媒体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7)03-0166-07

一、研究背景与缘起

国际传播不仅是一个国家对外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和组成部分,也已经成为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①相较于中国快速提升的政治经济地位,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实力却一直较为羸弱,其国际传播声音仍相对弱小,远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②一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传媒实力仍然较为薄弱,“西强中弱”的媒体格局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另一方面,中国的国际传播活动自身也存在着许多缺陷,主流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因“宣传味过重”“传者本位”“原创力不足”“缺乏针对性”等问题而长期广受诟病。用业内人士的话讲,就是中国的国际传播是用别人听不懂的语言,说别人不感兴趣的事。③如何提升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力,争夺国际传播话语权,是当前中国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随着数字新媒体的发展,利用新媒体进行国际新闻报道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其中,社交媒体的表现尤为显著,已成为国际传播的新兴阵地。皮尤研究中心在2012年的研究报告显示,有三分之一的30岁以下成年人每天使用社交媒体获取新闻资讯。同时,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约有25%)开始使用这种方式来接收新闻。④基于庞大的用户数量与受众获取新闻习性的变革,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发送突发新闻信息和及时性事件的有效平台,成为媒体机构内容和吸引受众的不可或缺的工具。⑤鉴于社交媒体在国际信息传播中的重要性日增,不少国内学者已将其视为提升媒体国际传播力的一项有力武器⑥,认为社交媒体可以激发“草根”阶层的新闻生产活动,也可成为加强中国对外媒体与国外社群和民众之间互动的有效途径⑦,以此提升中国对外媒体的公信力和亲和力⑧,进而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

近几年来,在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下,视觉化信息逐渐成为社交媒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种以图像信息为基础传播信息模式的新型社交形式――图像社交媒体应运而生。当前,已经有多款图像社交媒体和app(手机应用)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开来,如Instagram(照片墙)、Tumblr(汤博乐)、Snapchat(色拉布)等。这些社交媒体富含视觉图像元素,如GIF动态图片、人物自拍以及表情符号,反映了在网络传播中长期存在的一个内容主题:我们总是在寻找一种方式,能让自己以视觉化形式出现在在线空间当中。⑨但国内目前对图像社交媒体的传播实践和相关学术研究均显不足。现有研究所选择的社交媒体多为知名度较高的Facebook(脸书)和Twitter(推特),对于图像社交媒体这样新兴的媒体形式缺乏足够的关注,就图像社交媒体所开展的研究也没有关注其与国际传播的关系。因此,笔者选择以图像社交媒体为研究对象,试图探寻中国主流媒体在信息时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尝试提出针对性的提升策略。

二、媒介进化视角下的图像社交媒体

在大多数的图像社交平台中,图像是最为主要的信息,文字则作为图像的一种解释工具出现。这种“以图代文”的视觉化传播导向既是图像社交传播平台的信息传播特点,也是其在进行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时的媒介渠道的先进性所在。而这种先进性在媒介进化论视角下更得以彰显。

由媒介环境学派的代表人物保罗・莱文森提出的“媒介进化”这一视角,主要关注整个媒介系统中各种媒介孕育、产生、发展、融合、消亡的动态序列结构历程,以及不同媒介间竞争、互动、共生等关联结构状态。⑩在此框架下,莱文森将媒介技术的演化视为“由人指引的”理性的自然选择下的动态过程。B11在人性自主选择的影响之下,媒介的发展进化逐渐体现出一种人性化的趋势,即代表媒介发展的先进方向的新媒介必然比旧媒介更能够满足和服务于人类的需求。就图像社交媒体而言,可利用媒介进化论的视角,来分析其在国际传播中所具有的先进性和优势。

1.符合人类图像阅读的本能性倾向

莱文森曾指出:“演化过程中的媒介选择,越来越支持‘前技术’的人类传播模式。”B12所谓前技术时代的人类传播方式,是在不借助任何外在传播媒介的条件下所进行的最为直接的信息接收与传播方式(如面对面的信息交流),以及对于色彩、声音的自然感知。而语言和文字,则是对前技术所进行的延伸。由于这种前技术时代的传播方式需要以人的生理特性为基础,因此,莱文森认为,媒介的进化方向必须适应人类最基本的生理感官功能,否则就会被淘汰。在前技术环境当中,人类需要依靠自身的视觉感官形成对自然界的认知,而图像则是人类通过对自然界的模仿和自身的想象所创造出的一种表现形式。可以说,人类具有一种阅读图像的本能性偏向。早在文字出现之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制作图像,并将其运用于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例如早期人类留下的壁画和图形这样的视觉符号。而在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摄影、电影、电视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图像越来越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最常接触的信息形式。有研究显示,当今社会中有85%的信息以视觉方式进行传播,图像已成为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B13

传统以文字为驱动的社交媒体,如Facebook、Twitter以及微博,都是以文字构成平台内基本的传播信息。而在图像社交媒体中,用户对信息的获取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图像的解读,而非对文字的理解,即为“图像第一,文字第二”的信息读取方式,从而创造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导向”文化。因此,很多图像社交媒体在平台基础设置上都强烈地突出了读图视觉化导向。如知名图像社交媒体Instagram和Tumblr,它们在个体的账户界面主页上出现的文字信息很少,且集中于对账户的基本情况介绍。而在信息的呈现上,每个账户所的全部信息在主页中都是以图片(或视频缩略图)的形式出现,不存在任何的文字解释或标题。在展现某一条信息时,Instagram和Tumblr都以突出图片的方式,让其占据设备屏幕中的最主要位置;并将文字放置在图像的下方,用户阅读信息的顺序是先浏览图片后阅读文字,以此凸显图片的视觉主体地位。图像社交平台所突出的这种图像阅读导向顺应了前文所提出的人视觉化阅读本能。以图片作为基本信息来进行传播,更接近人类在前技术环境中的传播行为。

2.高现实复制度与广空间延伸性

在人性化趋势的媒介进化中,媒介所具有的复制与延伸功能,是其符合人性化需求的重要因素。莱文森认为:“人性化趋势媒介的进化趋势是再现真实世界的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这样的再现又试图维持原始媒介在时空方面完成的延伸。”B14这里的复制,指的是媒介信息对于现实世界的还原能力;而延伸,则对应于媒介信息传播的跨时空能力。也就是说,媒介进化以提升信息传播的“保真度”和“自由度”为方向。B15相较于文字,摄影图片对于真实世界的还原度和保真度更高。莱文森就曾经高度评价摄影技术对于现实世界的还原力度,他指出:“用摄影术传达外部世界方方面面的完美观念,很接近外部现实的情况。”B16

在国际新闻报道中,对使用图片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合理使用新闻摄影图片,可以让报道对新闻事实的还原程度得到强化,从而增强国际受众对新闻内容的理解,提升传播的效果。当今新闻受众对新闻的阅读需求,已经和一种“要么有图片,要么什么都没发生”的规范一起,发生了一种“图像化转变”。B17新闻受众开始希望能够从新闻事件的目击者视角来了解甚至体验新闻。

图像社交媒体所的信息绝大多数都是直接取自真实世界的摄影照片和视频,在复制现实世界的“保真度”上,比文字媒体更加符合人性化发展趋势。在延伸性方面,社交媒体中的信息技术可以让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实现即时性的交流互动,从而极大地扩展信息传播的空间延伸性。总之,与传统媒体相比,图像社交媒体拥有社交媒体所共有的信息传播延伸性优势;与非图像化的社交媒体相比,它还具有较高的现实性还原优势。

3.满足人类交流的便捷性

能够实现使用者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的目的,是媒介进化中满足人性化需求的重要发展方向。具体到图像社交媒体,可分别从移动化、交互性和跨语言性三个方面来促成人类的便捷化交流。

(1)移动化。依照莱文森的观点,与他人交流是人类的一项基本需求,有了说话的能力,再加上和远方人说话的自然而然的欲望――无论他们和我们在何方都有想说话的欲望――我们就必然走到手机这一步。B18而行走移动又是人类所具有的一种天性,这就造成了人类必然渴望获得一种能够一边行走一边与人交谈的媒介。沿着走路和说话这对子关系的协调发展是媒介人性化的重要内涵。B19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莱文森将手机视为能够同时满足人类交流与行走需求的理想媒介。他指出,能够让人们与不在身边的人进行交谈,是手机所具有的一项至关重要的特征,也是其能够满足人类人性化需求的关键所在。因此,传播媒介的移动化趋势已成为媒介进化满足人性化需求的发展方向。

(2)交互性。与其他媒介相比,图像社交媒体的平台设置更加贴近智能手机用户的使用习惯与使用心理。用户在通过图像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信息阅读时,只需通过简单的手指滑动,即可实现对上一条或下一条信息的浏览,无须多余的操作。而在分享时,图像社交媒体也在最大程度上简化了分享信息所需的操作步骤,全部的分享行为可在手机中通过简单地点击发送而完成。在与他者交流的互动性方面,正如手机让人们可以与远方的他者进行即时通话,通过使用图像社交媒体,大幅压缩了原先存在于图像信息生产与社会互动交往之间的时间差,让人们可以一边进行拍照,一边与自己的亲朋好友就所拍摄的内容进行互动。这种将具体的信息生产行为与社会互动结合的特性,体现出了图像社交媒体立足移动网络所带来的媒介互动性。

(3)跨语言性。语言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一直是不同语言背景个体之间传播交流的巨大阻碍,也是影响国际传播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图像社交媒体中,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的误读风险可被较大程度降低。与文字相比,图像本身作为一种信息或对文字信息的诠释,因其直观、鲜明、生动,更能被受众认知与把握。B20在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中使用图像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文字在使用过程中因文化和语言问题出现的误读风险。正所谓“一帧图像胜过一千个词语”,图像作用于人的最直接的视觉感官,是一种直观化、浅层化和感性化的阅读方式,因而能够超越文化、跨越国界、排除语言障碍并进入各个领域与人们进行交流与沟通B21,成为“全人类通用的符号”、一种具有优势性的可以促进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的信息表达形式。

三、中国媒体在图像社交媒体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已有不少中国主流媒体开始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中开设账号,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媒体仍处于整个社交媒体传播网络中的边缘位置,在社会资本的整体拥有量上也处于相对弱势地位。B22因此,了解中国媒体在图像社交媒体中的传播现状,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对提升中国媒体在图像社交平台中的国际传播力就显得十分必要。笔者采用中美对比的视角,选择以当前在全球范围最为流行的图像社交媒体Instagram为观察平台,并在媒介进化理论框架下,从媒体内容生产的一般要求、社交媒体属性体现、图像社交媒体所特有的视觉表达属性三个层面入手,对比中美媒体账户在信息上存在的差异,以此探究我国在图像社交媒体开展国际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Instagram中全部中国媒体账户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后,笔者选择以CCTV-NEWS和People′s Daily这两个表现较为出众、已在平台上吸引了一定规模关注人数的账户作为中国媒体的样本来源B23,并以CNN和NYTIMES作为美国媒体样本来源作为对照。在具体内容的样本选择上,以周为抽样单位,对这4个媒体账户在2016年6月和7月所信息内容进行简单随机抽样,获得2个周的样本,总计样本信息330条。B24经过内容分析后B25,发现中国媒体在图像社交平台中存在如下问题。

1.媒体内容生产的一般要求层面

(1)信息缺乏权威性、时效性。权威信源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是提升媒体社交账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标明信源可以提升账户自身信息的权威性与可信度。但是,这一点却被Instagram中的中国媒体账户所忽视,致使中国媒体账户所信息在权威性上落后于美国媒体。在CCTV-NEWS所的信息中,仅有30%(9条)明确指出了信息来源;而People′s Daily账户仅有7%(12条)的信息标注了信源。反观CNN和NYTIMES,其的大部分信息都有具体的来源出处,占比分别为95%(52条)和100%(79条)。在社交媒体中,账户信息时效性强弱,会直接关系到信息的可信程度,进而影响受众对于该媒体账户的权威性感知。独立样本t检验(t=2.71,df=116.847,p

(2)新闻类信息不足。就Instagram中的媒体账户来说,所的信息大体上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事件新闻类信息(内容为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另一类为趣味性信息(反映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动植物影像等不具有新闻性的内容)。对比显示,中美媒体账户在信息的类型分布上存在着显著差异(χ2=36.28,df=3,p

2.社交媒体属性用

(1)媒体账户之间的互联程度较低。在社交媒体平台中,在从属于同一媒体机构的不同账户之间展开信息的联动,可以让单一媒体账户中的部分用户将关注点转向其他账户。这种关注的转移不但可以使用户获取更加丰富的信息,也可以同时提升一家媒体机构下属的所有账户的受关注程度。就Instagram平台而言,卡方检验(χ2=58.972,df=3,p

(2)用户反馈程度方面中美差距明显。用户对社交媒体信息的反馈,反映了媒体为用户提供能动性、接近主体性人的潜在可能,是评价媒体传播效果的标杆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媒体所具有的传媒影响力的重要参考。在Instagram上,这种反馈主要体现于用户的点赞和评论。数据显示,美国媒体账户信息所获得的平均点赞数(12331.91次)和评论数(155.56次),均显著高于中国媒体账户(1781.53次;5.46次),中美之间差距较大。另外,用户对信息的反馈力度与信息形式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从信息收获的点赞情况来看,中国媒体所的图片信息获得的平均点赞数(1589.56次),显著低于视频信息所获得的平均点赞数(9114.80次)。这种差异同样存在于美国媒体账户中。也就是说,中美媒体的Instagram账户所的视频信息会比图片信息获得更多的用户反馈。

3.视觉表达层面

(1)人性化视觉主体展示频率较低。在利用图像进行信息传播时,对视觉主体形象的选择至关重要。这种视觉主体形象关系着传播者想要表达的传播主题,也是信息受众在对图像进行解读和解码时的主要意义来源。在考察中美媒体所的信息中,中国媒体所使用的视觉主体前三位分别是动植物、自然环境和普通民众。美国媒体对视觉主体的选择与此恰恰相反,普通民众、名人与艺术表演者、政治人物成为美国媒体的主要视觉主体内容。不同主体形象的使用,背后所蕴含的具体的内涵和意义具有很大的文化差异性。中国媒体将Instagram作为一个让世界认识中国的窗口,选择了中国一些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自然环境和动植物形象作为典型形象,吸引更多的海外用户关注。在国民形象的选择上,则采用了普通的民众代替政治首脑作为主要的国民形象来源,是出于降低信息中的政治含义的考量,增加展示人物形象的“平民化”特性,以避免原有中国媒体国际传播中出现的“宣传味”过重问题。美国媒体则显示出了其对于政治生活的热切关注以及对本国发达文化体育产业的自信心。在人物形象的选择上,美国媒体使用人性化视角,来突出一些突发事件对于民众生活的影响。

(2)视觉主体的色彩运用忽视跨文化性。在Instagram中,中美媒体在信息的色彩运用上也透显出差异,体现了不同的意义内涵和审美诉求。这是文化差异性在审美表达中的重要体现B26,而不同色彩的运用对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而言可能会造成理解上的差异。因此,针对异质文化使用具有特定含义的色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该文化语境下的受众对于信息的接收和理解认识,提升跨文化传播的致效性。从具体实践来看,CCTV-NEWS和People′s Daily账户使用频率最高的主体颜色为暖色调的黄色及其近似色。对比之下,CNN和NYTIMES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主体色彩则为冷色调的蓝色及其近似色。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黄色代表着高贵感与权威性,同时也具有欢乐和愉快的意义,是一种具有正面积极倾向的色彩。B27但在一些西方文化中,黄色却带有一定负面意义。如在德国和俄罗斯的文化中,黄色则代表嫉妒。B28再如,蓝色在美国文化中,被认为是代表国家共同体的颜色。但在一些东亚地区,蓝色则会被冠以冷酷和邪恶的内涵。B29中美Instagram账户在颜色使用方面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些色彩蕴含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文化内涵。中国媒体较多使用以黄色或同色系颜色作为信息内容主体色彩,更多的是基于中国文化语境,由黄色所代表的一种权威性意义内涵,也符合其媒体自身的官方色彩。但这种色彩的运用策略,可能会在一些西方国家令用户感到不适,并影响信息传播效果。

四、利用图像社交媒体提升国际传播力的策略

通过前文Instagram平台中美账户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媒体在媒体内容生产一般要求的实现、社交媒体属性体现以及图像社交媒体视觉表达三个层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与美国媒体之间有一定的差距,传播力明显弱于美方。总之,中国媒体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图像社交平台所具有的先进性来进行国际传播活动。原因在于中国对外媒体未能足够重视新兴的图像社交媒体,也没有充分了解图像社交媒体在国际传播中所具有的媒介先进性。因此,要改变图像社交媒体中“西强我弱”的传播现实,并利用图像社交媒体来提升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力,必须提高对以Instagram为代表的图像社交平台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外媒体的入驻力度,增加单一媒体集团开设账户的数量。除此之外,在账户的日常运营上,还应该注意账户信息的频率,将其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线上,避免出现“半途而废”状况,使已经获得的关注人数大量流失。从媒介进化的视角来看,中国媒体在利用图像社交媒体进行国际传播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进一步满足媒体内容生产的专业性一般要求

(1)提升信息的权威性。如前文所述,中国媒体账户所的信息在权威性上存在明显不足,无论是在对权威信源的利用上,还是在信息的时效性上,都落后于美国媒体账户。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媒体需要注意在日常的信息中清楚标注信息来源,在自身采稿基础上,多采纳一些来自国内外较知名媒体所的信息,以使用权威信源的方式提升信息的可信度。除此之外,还要大力强化信息的时效性,尽量缩小信息内容发生日期与信息日期之间的时间差,增强受众的权威性感知程度。

(2)增加视频信息。Instagram媒体账户所的视频信息比图片信息更容易获得用户的点赞与评论。从中获得的启示是,在图像社交媒体中,在平台条件许可的前提之下,信息者应注重增加视频类信息的l布力度,以适应用户在信息接收时的阅读习惯。增加视频信息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会让中国媒体的信息获得更高的用户反馈,从而增加中国媒体的信息对图像社交平台用户的吸引力。

(3)提升新闻类信息频率。作为对外新闻传播在社交媒体中的窗口,新闻类信息仍然是中国媒体所肩负的首要职责。通过对Instagram中的中美媒体账户对比发现,中国媒体在新闻信息的频率上显得有些落后,过于重视趣味性信息。因此,对中国媒体而言,需要在新闻类信息与趣味性信息的频率间重新进行平衡,增加新闻信息的数量。在新闻信息的题材上,可以仿照美国媒体,加大时政类新闻的频率。

2.充分发挥社交媒体优势属性,增强账号与平台间的联动交流

媒体账户之间的互动性缺失,是中美媒体账户在Instagram中存在的明显差异之一。为了改变中国媒体在平台中所呈现出的“单打独斗”格局,需要增加账户之间的联系与互动。这种联系互动不仅包含同一媒体的不同账户,在不同的中国媒体间也可以进行。通过账户之间的联动交流,将单一媒体账户中的已有受众吸引到另一媒体账户当中,以一种“互帮互助”“以老带新”的方式,提升中国媒体在社交媒体中的整体用户关注人数。

除了强化同一平台内部账号之间的互联互动之外,在不同的社交平台之间,也可通过主页设置和账户链接的方式来实现相互间的串联。这种平台间的串联并不局限于不同图像社交媒体内部,在图像社交和传统文字社交平台之间,也可建立一种互联互通的密切联系。这种平台间的关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将其他社交平台中的用户快速吸引到某一新兴图像社交媒体当中,从而快速扩大媒体账户受众规模,提升图像社交账户的传播力。

3.善用图像社交媒体的视觉表达性和文化差异性

图像社交媒体的视觉化特性,会放大视觉主体在信息内容中的呈现力度。因此,中国媒体在信息时,要注重对视觉主体的选择以及对不同主体色彩在其他文化语境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内涵差别具有一定程度的认知。

在视觉主体的选择上,可以参考其他西方媒体的做法,多将镜头对准新闻事件中的普通民众,适当增加普通民众作为视觉主体的信息频率,降低国际受众对于中国媒体“宣传味”过重的负面认知。在对一些极具中国特色的视觉主体选择上,同样也要参照国际受众的喜好,从受众角度出发,多使用一些广受他国民众欢迎和认可的中国符号作为视觉形象主体。

而在主体颜色的运用上,中国媒体在日常的信息活动当中应该改变固有的色彩认知,适当了解各种颜色不同文化语境中的代表含义,并尊重国际受众对于某些色彩的负面认知传统。在信息时,多选择一些在大多数文化语境中都蕴含积极正面含义或不具有特定指向意义的颜色作为视觉主体中最醒目的颜色,降低负面指向性色彩出现频率,适应不同文化语境中用户的色彩认知。

五、总结与讨论

提升国际传播力,从技术操作层面上来讲,需要从充分利用和发挥媒介所具有的先进属性入手。笔者利用莱文森的媒介进化理论,论证了图像社交平台所具有的媒介先进性,证明它是进行国际传播的理想平台之一。与此同时,通过对中美媒体在Instagram中的现状进行内容分析和图像意义解读,得出中国媒体在使用Instagram进行国际传播时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图像社交媒体所具有的媒介先进性的结论。首先,在基本的媒介属性上,中国媒体所的信息权威性和时效性与美国媒体相比差距较为明显,且在信息内容的题材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分布失衡现象。其次,在利用社交媒体属性上,也存在着与其他社交平台和账号之间的交互性不足与用户反馈程度较弱的问题。最后,图像社交的视觉表达中所体现出的中美差异,说明中国媒体在多数情况下仍然是从中国文化的视角出发,较少注意到异质文化受众的文化习俗与特点,从而会在视觉主体和色彩选择上对跨文化传播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这三个层面上的不足,让以Instagram为代表的图像社交媒体具有的媒介进化先进性难以在国际传播中得到充分的利用与施展。

当然,利用图像社交媒体进行国际传播也会带来一些潜在的消极影响。图像所具有的视觉吸引力可能会造成受众在信息接收时产生一种“图像依赖”,忽视文字信息所传达出的内容,造成国际传播中的信息量流失,出现理解偏差的可能。出于对图像画面美感的主观性认知,也容易造成信息者在信息时只是选择那些看上去很“漂亮”的图片,忽视一些虽然视觉美感不足但具有高度信息承载量和新闻重要性的图片信息,导致在国际传播中重现“报喜不报忧”式的传播。

除此之外,仅通过对内容进行分析和图像解读所发现的问题,并不能完全解释中国媒体在图像社交媒体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原因。关于这些问题的探讨,未来的研究应该将立足点放在图像社交媒体的用户上,需要配合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研究方法,来探究用户在面对图像社交媒体中的信息特别是跨文化信息时的信息接收、信息解读、理解记忆等行为上所具有一般性特征。这些研究的开展,将会进一步提升中国媒体在图像社交平台中的传播力。

注释

①郭可:《国际传播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6页。

②程曼丽:《论我国软实力提升中的大众传播策略》,《对外大传播》2006年第10期。

③熊慧:《解析国际传播研究的若干“迷思”――兼议中国媒体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机制》,《新闻记者》2013年第9期。

④M. P. Clark. In Changing News Landscape, Even Television is Vulnerable. Pew Research Center for the People and the Press. http:///2012/09/27/in-changing-news-landscape-even-television-is-vulnerable/, 2012-09-27.

⑤D. K. Kilgo. Media landscape on Tumblr. Digital Journalism, 2016, Vol.4, No.6, pp.784-800.

⑥胡智锋、刘俊:《主体诉求渠道类型:四重维度论如何提高中国传媒的国际传播力》,《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年第4期。

⑦史安斌:《探析全球传播变局与我国外宣思路》,《中国国情国力》2014年第11期。

⑧匡文波、张蕊:《“微”时代的对外传播》,《对外传播》2014年第6期。

⑨T. Highfielda, T. Leaverb. Instagrammatics and digital methods: Studying visual socialmedia, from selfies and GIFs to memes and emoji.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nd Patrice, 2016, Vol.2, No.1, pp.47-62.

⑩郑恩、范宇:《媒介进化论质性框架初探》,《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

B11B14B16[美]保罗・莱文森:《莱文森精粹》,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82、37、84页。

B12[美]保罗・莱文森:《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纪元指南》,何道宽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56页。

B13张浩达:《视觉传播:信息认知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页。

B15崔林:《媒介进化:沉默的双螺旋》,《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年第3期。

B17S. Allan, C. Peters. Visual truths of citizen reportage: Four research problematics.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 Society, 2015, Vol.18, No.11, pp.1348-1361.

B18[美]保罗・莱文森:《手机,挡不住的呼唤》,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7页。

B19陈功:《保罗・莱文森的人性化趋势媒介进化理论》,《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B20张东:《具象传播在网络跨文化传播中的方法论意义》,《当代传播》2010年第2期。

B21周勇:《影像背后:网络语境下的视觉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19页。

B22韦路、丁方舟:《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全球传播图景:基于Twitter媒介机构账号的社会网络分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B23两个账户不仅在信息总量大大超过其他媒体账户,而且其关注人数的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较快水平上,分别从观察初期(2015年11月)的约1.7万人和23.9万人,增长至撰文时(2016年10月)的60多万和110余万人。

B24各账户样本数分别为:CCTV-NEWS 30条,People′s Daily 166条,CNN 55条,NYTIMES 79条。

B25内容分析编码由两位双语编码员完成。随机选取33条信息,采用霍尔斯蒂系数法进行编码员间信度检验,各关键变量的信度指数均高于0.7。

B26Mubeen M. Aslam. Are you selling the right colour? A cross-cultural review of colour as a marketing cue. Journal of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2006, Vol.12, No.1, pp.15-30.

第3篇

社会化营销从“新鲜”到“重要”的转变,在中国只用短短四年时间就做到了。在这种裂变式的增长下,品牌所面对的消费群体形态早已发生改变:他们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支配者、监督者;他们不再一味的相信品牌向他们灌输的内容,变得多疑和个性,掏出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的搜索和发表。

而当品牌纷纷投身微博、往账号上加V后,真正能发挥其营销价值的企业主少之又少,而且往往越大的企业,微博营销效果就越差。同时,眼瞅着自己的粉丝不断增长,却缺乏很好的转换手段,也是众企业主所面临的尴尬处境。纠其原因,在于品牌及营销者对微博营销本身存在一定的误区导致:

误区一:微博只是媒介

这恐怕是多数企业对微博认识最大的一个误区了,正因有了这样的定位,官方微博才会一个个沦为企业的新闻站,才会让哪些刷僵尸粉、“养大号”的人赚的盆满钵满。其实微博平台的魅力,在于它媒体属性和社交属性的交融。企业只有正确认识这一点,才能找到自己品牌微博的正确定位——准确来说社交属性甚至更重要一些。

联合利华CEO保罗?伯尔曼曾经说:“我不认为我们的责任是把股东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的工作重点是改善世界公民的生活,与消费者、社会的发展保持同步,最终给股东带来商业回报。”这段话用来引导企业的微博营销倒是很合适。企业应该抱持一种通过社会化媒体去提升用户体验的心态来做微博营销。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将微博作为一个突破口,重视倾听和沟通,做微服务、微口碑、与微博用户做朋友。这样的品牌微博绝对不是一个只有百万僵尸粉的大喇叭,它会成为一个企业让消费者感受其品牌魅力的最直接的通道。

戴尔在TWITTER上的营销有口皆碑,它对微博平台的考核准则分为短期和中长期两种。其中中期衡量微博是否帮助戴尔改进了在网上的声誉,而长期标准则是“这个平台是否帮助公司和用户更好地沟通、为用户更好地服务,是否帮助戴尔实现整体业务目标”。戴尔的营销结论十分明确:“通过社会化媒体,赢得的是heart 和mind”。

误区二:微博营销=官方微博运营

很多企业在微博平台上倾注了过多的力气,甚至是全部的力气在自己的品牌账号上。于是微博平台变成了另一个官方网站——这一切甚至又退回了WEB1.0状态。每天只关注自己的粉丝增长量,的每一条内容是否正确,这样的结果往往就是固步自封、自娱自乐。

其实官方微博的运营只是微博营销中的一个环节,虽然重要,但绝对不是全部。微博是一个开放式平台,在微博平台上做营销,要兼顾考虑两个属性:媒体属性和社交属性,特别是社交属性,微博独特的人际传播原理,决定了企业微博营销策略的定位——必须依靠“微关系”。关系人群的感召力,远远超过任何一个顶级品牌的自身感召力。微博平台上丰富的明星、名人、草根红人账号、保有消费者们,都是企业做“微关系”的资源库,和这些用户保持良好的互动,会收获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也能够将所要沟通的信息传播到原本无法覆盖的人群。

微博营销实际上更像是搭建一个大的舞台,官方微博应当充当一个好的主持人,引导话题固然重要,但真正高明的是让嘉宾(用户)成为台上的主角。

误区三:追逐短期效果

短期效果是最直接也最容易考核的项目,因此很多企业在对微博营销定KPI时会偏向这些最直观的数据:粉丝量、条数、评论数、转发数……这些指标不是不重要,但它们绝对不是全部。过度看重这些数据,会导致微博营销急功近利。于是我们看到众多品牌微博沦为抖机灵、卖萌、抄段子的社交附庸品,丧失自己品牌的独特性。或者整个微博表现得过分拘谨,缺乏灵活性,眼见着品牌和用户的距离愈加疏远。

第4篇

关键词:社交媒体;广告;创新;趋势

一、社交媒体广告发展的三大背景

(一)移动终端的智能化

移动终端是指人们在移动的过程中所使用的计算机设备,主要包括笔记本电脑、手机、iPad等。随着电子制造、集成电路、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其中应用最广的手机从最初主要功能为通话、传递信息转变为集通信、娱乐、办公、生活、医疗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化平台,也成为社交媒体发展的重要载体,为社交媒体广告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和硬件支持。

(二)用户消费模式的改变

DCCI发现在社交媒体环境中,用户的行为消费模式为SICAS模式。SICAS模型的全解是:品牌———用户互相感知(Sense),产生兴趣———形成互动(InterestInteractive),用户与品牌———商家建立连接———交互沟通(ConnectCommunication),行动———产生购买(Action),体验———分享(Share),五个阶段。在SICAS模式里,企业实时感知用户的需求,然后进行动态互动响应。在产生购买阶段,用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广告达到“即看即买”的效果。在体验分享阶段,互联网的开放分享将实现对用户体验分享碎片的自动分发和动态聚合,体验和分享往往是实际消费的源头。在消费模式变迁的情况下,社交媒体广告产生作用的运行机理也在发生变化。

(三)传统广告无法满足社交媒体时代的广告需求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广告存在的许多问题在社交媒体时代逐渐显现。首先,由于广告收入是传统媒体的主要利润来源,传统广告影响媒体内容价值的情况并不少见。其次,传统广告价格高昂。此外,传统广告的传播效果难以得到准确的监测。正如约翰沃纳梅克所说:“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的,但我不知道浪费的是哪一半。”

二、社交媒体广告发展的三个时期

(一)社交媒体广告的初创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交媒体广告主要依靠于两种主要类型的平台:以猫扑、天涯论坛、豆瓣论坛、百度贴吧等为代表的虚拟社区(BBS)和以QQ为代表的即时通讯软件(IM)。这一时期的广告主要以传统广告形式为主,如旗帜广告、摩天大楼广告和弹窗广告等。这种广告形式相对生硬,在一定程度上对受众施加了压力,广告的内容也主要是生硬的直接性表达。

(二)社交媒体广告的蛰伏期

随着中国互联网全面进入2.0时代,交互技术的进步促进媒介形态多样化发展,社交媒体广告进入蛰伏期。这一时期,博客逐渐兴起,广告商开始利用博客名人的名人效应,引发网友关注。除此之外,以优酷视频、土豆视频为代表的内容分享类媒体快速发展,广告商开始使用贴片广告、商业类型短片等。这一时期的社交媒体广告,开始尝试用更加软性的方式植入,如优酷立项“11度青春”,尝试将商业广告内容植入到微电影中,在制作内容的同时销售商品,是广告和微电影的一次成功结合。

(三)社交媒体广告的快速发展期

移动互联网的井喷式发展为社交媒体广告的爆发性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以微博和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平台,凭借自身极强的用户黏性和SNS属性,成为许多企业和个人必争的自媒体平台。微博、微信不仅可以满足广告者在第一时间信息和分享信息的需求,从而促进广告信息的广泛传播,同时还在不断开发API接口等功能实现跨平台发展,使受众能达到即看即买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广告的变现率,电商+社交媒体成为新的潮流。爆发期的社交媒体广告将广告渗透入受众的生活,广告投放更加精确,广告形式更加多样和“无痕”,广告与受众的生活更为贴近。

三、社交媒体时代下广告创新的四大趋势

(一)广告内容:构建产品“魅力人格”,注重“软性广告”的运用

社交媒体时代,广告从以产品为中心过渡为以用户为中心,与此同时,广告不再是产品,而是一种艺术,就像一个人,除了一般的生理结构和劳动能力外,还需要具备独特的个性、思想、修养和气质甚至还包括一个人的独特人生经历,哪怕是个人隐私等。因此,在这种情境下,广告主越来越关注用户体验,广告也开始变得柔和。相比原来的产品宣传语直白地灌输,社交媒体广告开始寻求产品的理念、精神与思想的委婉传达,被赋予“人格魅力”。例如,农夫山泉在2018年推出了一个纯生态记录式的商业广告,全片宛如一部行走的国家地理纪录片,将农夫山泉“大自然的搬运工”的“魅力人格”深入融合进了这条广告中,被称作最美广告片。

(二)广告形式:感知受众的心理需求,加强与受众的双向互动

中国人民大学彭兰教授认为“连接”是互联网的本质:“互联网上构成连接的基本要素以及连接的方式在不断发生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广告的形式产生变化,变成了一种双向的互动沟通模式,用户不仅仅是单纯被动地接受广告信息,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媒介与商家和品牌商建立连接,交互沟通。社交媒体时代出现的新型粉丝经济和社群文化将是未来社交媒体广告关注的重要领域。

(三)广告效果:提高社交媒体广告精确传播,向“个性化”方向发展

在未来的社交媒体广告发展中,广告的精确传播会不断加强,甚至精确到每个目标消费者,向个性化广告方向发展。个性化广告是一种差异化的推送,其目标是将合适的广告分配给个人而非一群人。个性化广告的运作机制是协同过滤(collaborativefiltering),它能根据用户自身的数据以及与用户有着相似品位的人的数据来为用户推荐其可能感兴趣的商品或信息,将极大增强目标的精确性。品友互动人群网络公司是第三方的社会化营销机构,在该公司的人群数据库中,人群属性细分标签类目甚至已经达到了3155个。根据这些人群的个性化特征所推出的个性化广告也将是未来社交媒体广告发展的一个方向。

(四)广告目标:关注用户自产内容,广告投放向自媒体倾斜

互联网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用户产生的内容流量超过了专业网站制作的内容流量,用户产生内容的浏览量占到总量的比例高达50.7%,专业网站制作的内容占49.3%。可以看出,自媒体作为社交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例如2016年爆火的Papi酱,其商业价值使其在2016年3月获得了1200万元的天使投资。随着众多自媒体的快速发展,自媒体将会成为广告投放的重要平台。

四、结语

第5篇

先知教你正确的认识社会化媒体营销

社交媒体营销的误区:

1,缺乏社交媒体营销策略

如果一个公司缺乏社交媒体营销策略,那它也将传递不了什么有效的信息。而且它与消费者的沟通也必将是脱节的,混乱的。所以企业进行社交媒体营销时,必须要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特色,一个可衡量的目标,一个社交媒体运行规则,还要有一个定期日历。没有了这些,你会发现自己只是在盲目的并且在削弱自身的品牌价值。一个清晰有效的社交媒体营销策略,其价值就在于它能够使的内容有效吸引消费者并产生粘性。

2,创建太多账号

请不要试图在每一个社交媒体上都建立帐号!当然,活跃在多个平台是很重要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它不应该是在你刚刚成长起步的时候。特别是一些小企业,在拓展业务之前操作一个社交媒体品平台往往很容易也很有效。但是如果你操之过急,在Facebook,Twitter,Pinterest,又是在YouTube,Instagram,Vimeo,Linedln,Google+,Slideshare,Vine和Snapchat等等社交媒体平台上狂建帐号,并且进行疯狂无序的信息轰炸,你只会让自己变得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等到你无力管理这些平台举手投降时,你会看起来更加糟糕。因为频繁创建社交媒体帐号的举动根本无益于与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只会让这家公司看起来出奇的无能笨拙,从而也无益于品牌的推广。

3,买粉

数量不能成就质量。企业的目标是为了与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而并不应该只关注于数量。成千上万的粉丝数量应该是企业拿时间和精力换来的。买粉可能会造成公众的强烈反感,试想一下如果企业的真实粉丝发现了企业的买粉行为,他们还会忠实追随企业吗?他们对于该企业的信誉度又会作何评价呢?

4,只是一味进行品牌宣传,不谈其他

一家企业的社交媒体平台如果只是无休无止的进行品牌宣传,这应该很容易会引起人们的反感。当然,我知道企业这样做是为了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曝光率,但是企业还需要提供一些其他有利可图的内容,而不仅仅只是企业自身的内容。在这里可以参考下5-3-2模型,这个模型可以保证企业的粉丝忠心耿耿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粉丝量。5-3-2顾名思义,假如企业每周要在社交媒体上十条内容,那么就应该按照以下结构来:

.五条其他内容,不涉及企业自身

.三条关于企业自身的内容,但不涉及推销

.两条内容来帮助宣传品牌,内容要有趣

5,没有正确使用标签

标签的使用可以极大程度上的提高品牌的可见度。可以让更多的人更方便更准确的找到企业的内容,也可便于企业进行内容强调方便人们理解,从而呢,提高企业品牌的曝光率和可见度。

6,缺乏与粉丝的互动

使用社交媒体的人会很高兴看到一些企业的回应。因为他们希望他们是在与一个人类在沟通而并不是一个机器人。企业对于一些热点的回应可以建立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与亲密关系,也可以帮助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留下一个有趣,智慧的印象。

7,没有好好进行审核

你是否曾经在微博上看到过错别字?是否在微博上读过不通顺的句子?草率的编写的内容可能会瞬间瓦解企业之前在社交媒体上的努力,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常犯小错误,会让消费者觉得该企业不可靠。所以,在内容前,一定要进行审核,千万不要犯些低级错误而造成不好的印象。

8,短时间内进行内容轰炸

在几分钟内或是短短几小时内连续多条内容可能会造成粉丝的不舒适感。企业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内容是为了分享内容,是为了将内容有效的送达到受众那里,而不是对受众进行疲劳轰炸。如果企业在短时间内大量内容,结果只会是造成大量的垃圾信息,更严重的会导致大量掉粉,而有些粉丝一旦对企业产生了不好的印象,就很难回头了。

先知教你正确的认识社会化媒体营销

社交媒体营销策略需知:

1、信息会被消费者“背书”才会传播。

这是两层一次,一是A会把自己的体验加在品牌信息上进行传播,A朋友接受的信息是“A说xxx不错”或者“A说xxx很烂”。二是B和C对A的印象决定了信息的有效程度,B和C接受了A的信息,但他们传递出去的信息却不会保真,而是加入了自己的加工和体验。如果B认为A不靠谱,那B很有可能说A说的这个东西是垃圾。

2、品牌形象在传播中被不断涂抹。

品牌形象因为不断被不同人背书而产生了不同的涂抹效果,X说你是什么,比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更有意义。

3、社交媒体中信息传播的强度没有明显衰减。

这很有趣。相反,高强度的信息还在被扩散。这对品牌来说,后面大量的传播都是免费的。

4、传播驱动力取决于品牌和产品本身,且传播决定权在消费者那里。

说简单点,只有“超赞”和“超烂”的东西,消费者会主动传播。同样,消费者只会传播那些值得传播的东西,无数人会转发杜蕾斯的段子,但没有人会发一条,说刚用的杜蕾斯真好用吧。

在你确定营销方案之前必须考虑什么呢?

1、核心是“传播驱动力”

品牌的核心是定位,定位必须找到自己在社交媒体中的传播驱动力,这驱动力不是段子不是笑话,而是真正产品本身带来的东西,要让消费者有可说的东西。要让消费者被打动,并且说“我愿意”才是最最重要的。

2、用心在产品和“魅力属性”上会更有效

只有好的产品才会被人提起,所以用心把产品做好吧,别整那些没用的。要知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用心的产品不是死,而是被落井下石。“魅力属性”是一个很好的传播素材,我之前的文章专门讲述过魅力属性。魅力属性让产品有特色和不被替代。

3、品牌形象,不再是你说什么,而是别人嘴里你是什么。

这个不用解释,上面的图再清楚不过了。社交时代,口碑比什么都重要。

4、关注消费者想什么,而不是做什么

拿有奖转发来说,他们确实做了,但心里却在骂娘,这样的互动数字再高也没有意义吧?新一代的消费者嘴都很毒,但也不会吝惜自己的赞美,所以,做点他们想的事儿,他们才会帮你说。

5、认真对待消费者的每一次反馈

我们说了,消费者关心的是自己发了信息是否有人反馈,所以如果他们说了什么,把自己当成一个正常人去聊聊天,对他们的体验会更好,如果碰到好的话题,转出来让大家一起看看,这才是最好的方式。千万,千万不要敷衍,更不要找一个啥也不懂的外包来做社会媒体的沟通。

6、忘掉洗脑吧

品牌必须彻底改变那种洗脑的做法,想都不要想。消费者有自己的脑子,他们现在一点不觉得你牛逼,所以品牌没有什么机会站在台上洗脑,那只会被人笑。

7、注意沟通的姿态

在社交媒体上哈巴狗一样的讲笑话八星座只会让自己越来越low,自娱自乐地发各种活动信息只会让人觉得你傻,没事儿就有奖转发的品牌也不会获得更多期待,碰到什么都用官方腔回复的品牌只会催人放弃自己。消费者希望能跟你平等沟通,那么就把自己当成一个人吧,说人话,不卑不亢,有性格都很好。

8、用心比用创意有效

第6篇

正如我在《公众账号是什么》(见《创业邦》2013年第5期专栏文章)中所评论的,微信并不甘于成为一个推送渠道。6月初的一次媒体见面会上,腾讯微信产品总监曾鸣提到了两句话:其一,微信不是营销工具;其二,一些公号天天给用户推送笑话,自己倒成了一个笑话。这明摆着是对公号推送表达不满。

主要有三大类公号在做推送。首当其冲的是所谓的正规媒体,比如央视新闻。微信不可能说“公号不是媒体”,因为一来微信的媒体属性无法规避,二来大大小小的诸多媒体,微信也不想一下子就得罪了它们。第二类公号属于所谓的“自媒体”,即个人或者非常小的团队所经营的媒体,这批账号相当活跃,但总体而言并不是大头。微信坐拥数亿用户,没必要和这批公号为难。第三类则是公司化运作的推送账号。说它们是自媒体,显然并无太多个人风格特征;说它们是正规媒体,在中国语境中显然又不是。这批公号的存在目的就是“推送内容+营销信息”,这是微信最不愿意见到的,但也不能因为它们就说“微信不是媒体”,只好来一句“微信不是营销工具”了事。

微信已经摆出了一副不太待见“非常规媒体”的架势――它很担心这个事实上属于社交通讯类的工具最终演变成社会化媒体,这不是它想要的。微信公号将被分为企业号和媒体号,媒体类公号的信息将被“折叠”。曾鸣在会上提到,某正规媒体的公号打开率是3成不到,在他口中还是极高的打开率。被折叠后的公号打开率,可能会更低。

不过,微信留下的一个空档,会有另外的工具去填上,腾讯自身也并没有放弃“媒体属性”的东西。腾讯新闻客户端已经开始联系微信中的公众账号,希望它们能够入驻,并给出了打通微信公号平台,一键群发的功能。搜狐也在四处张罗,广泛地联系各种所谓自媒体人。搜狐客户端依靠中华酷联四大国产机的预装,铺货量号称已经达到1亿,最近又和三星达成了预装的合作,铺货量可能会更大。至于百度,则在悄悄研发“微站”,希望通过手机端的搜索更好地展示一个媒体(微站的计划中还包括网店等),从而吸引到内容生产者。

但对于内容生产者,或者说自媒体人而言,不仅要看到一些所谓的装机量、流量,还要注意到社交资源。微信公号之所以在媒体推送上有所作为,给很多内容生产者带来欣喜,是因为微信的朋友圈是一个很强的社交通道,使得公号推送的内容会引发二次三次传播,但它又不像微博那样打开率过低。我个人入驻搜狐客户端的感觉就是:这个工具虽然铺货量巨大,但信息的到达率委实低了一些。

传播的层级和到达率其实有一点矛盾。微博的层级最多,但到达率很低,微信则反之。现在微信开始从媒体这个维度上做一定的收缩,诸家客户端都在试图去抢占这个市场,个人的看法是,依然要多加测试使用。微信公号有朋友圈、群等社交工具帮忙,其它客户端尚无这种强有力的配套工具,内容生产者可能依然无法放弃微信。

第7篇

【关键词】众筹平台 众筹项目 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 项目结果预测

一、问题的提出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下,众筹“集众人之智,汇众人之资”的功能应适应市场需求协调发展。近年来,众筹平台发展日趋成熟,投资规模、投资数量不断扩大,平台科技创新与跨业合作也为平台转型做出了积极贡献。

基于投资人理性假设,项目的达成率是受诸多因素影响的。一些项目缺乏新意、宣传方式陈旧却筹资期限冗长,不应该与其它潜力项目混为一谈,长期占据平台重要版面,这样可能降低平台经营效率,影响平台持续性发展。

然而,项目达成率的提高,需要拉近行为双方(项目投资人与筹资人)在众多问题上的契合程度。除了项目分类以外,影响项目达成率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信息不对称――投资人与筹资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将直接影响项目的达成。第二,项目的内在属性――当项目的内在属性与投资人偏好高度拟合时会产生期望的投资结果,反之则不利于项目的达成。如果能根据历史数据,找到投资人投资行为在以上方面呈现的主要特点,则可以根据这种特点预测出部分项目的达成可能性。

综上,本文将从以上两点出发,选定项目达成结果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运用Logistic二分类回归模型建立一个预测项目成功概率的相关模型,并提出实践性较强的平台改革方案。

二、文献综述

中国众筹发展起步虽晚于欧美其他发达国家,但不能盲目照搬他国经营方式,而需要结合中国国情。

从投资人的角度分析,早在2014年,杨东、黄超达等人在《赢在众筹》一书中便对中国众筹投资人的长尾特征做了说明,中国众筹投资人还处在一个较不成熟的阶段。

在项目属性方面,一些学者在过去以大众作为调研主体,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分析了投资人决策行为:韩J、张元萍(2016)在《商品回报型众筹项目融资效率研究――以Kickstarter平台为例》中运用数据包络法对不同类别项目的融资效率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筹资效率高的项目具有受众群体轻龄化、产品科技化及口碑基础好等特征。苗文龙、严复雷在《众筹融资、项目选择与技术进步》中肯定了众筹融资制度,选择“好”项目的概率高于单人决策的金融制度。

在项目管理方面,功能透视原理提出新金融服务应从“金融机构”向“金融产品”改革,而这种改革能否成功,之于众筹而言,则取决于众筹项目的质量能否跟上大时代的发展步伐。2014年Mollick以Kickstarter历史项目作为研究基础,分析了影响项目成功的主要因素,并得出项目质量和个人网络对项目成败有显著影响。另一方面,Read则分析了众筹平台上公益类项目的成功概率,并提出,众筹融资方式类似于Andreoni(1989)提出的暖光效应。

综上所述,现有的理论研究涉及到了众筹的诸多方面,但未将筹资达成率与上述因素建立直接的相关性研究,因而无法进一步提出相应的事前解决方案。本文将以“青橘众筹”为例,分析以上因素对筹资达成率的影响,并进一步确定具体项目筹资结果成功的概率,丰富上述理论研究。

三、数据来源与模型构建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手工收集青橘网项目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研究。

青橘众筹是国内首家创意型众筹平台,坐落于上海自贸区,每周活跃用户超过一百万,共筹集资金超过4000万元,该平台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以大学生为首的有创新、有野心的年轻人。

(二)模型的选择――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

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适用于分类变量的分析与研究,在过去,卡方检验、列联表等分析方法常运用于分类变量的研究中,但这些分析方法具有局限性。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可以弥补这些局限性:该模型可以描述若干因素的作用大小及方向、考察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弥补卡方检验无法对连续性自变量进行分析的缺陷。

该模型可用于当被解释变量为分类变量时,评估某一类结果发生的概率情况。而在众筹预测模型中,P为对众筹项目达成的概率的评估。

(三)因素分析与数据收集

Molick在2014提出项目质量与个人网络对项目成败有显著影响,本文将项目质量与个人网络与近几年众筹平台的新发展相结合,选取了以下指标作为项目成败的影响因素:

1.影响投融资双方信息获取不对称类指标。(1)是否有视频(X1)。完善的宣传视频能推动项目的达成。视频是一个帮助投资人了解项目内容的宣传方式,且视频宣传在青橘众筹的普及率尚不高,具有区分度。

(2)是否提供社交媒体联系方式(X2)。联系方式的提供是激励项目达成的重要因素。提供社交媒体联系方式包括微信、QQ、新浪微博等,社交方式的提供能帮助投资人确认项目的真实性,获得项目的实时跟踪信息,并能及时与筹资人咨询、互动。

(3)是否验证身份(X3)。投资人实名验证身份后能够为项目的真实性和回报现金流提供更多的保证,进而推动项目的达成。

2.项目属性类指标。(1)项目分类(X4,X5……X12,X14)。项目所属类别对项目的达成有直观的影响。依照青橘众筹的分类方式,笔者将所有项目分为:保健、出版、动漫、公益、活动、科技、设计、音乐、影视、游戏、其他共十一类。

(2)项目最小投资额(X15)。每一个众筹项目规定了项目的最小投资额,为投资人设定了投资门槛。在实际操作中,最小投资额设置过小降低了投资门槛,却对投资人总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之,若最小投资额设置较高,可能会影响部分潜力投资人的投资行为。

(3)项目目标金额(X16)。目标金额越高,项目达成难度越大。

(4)项目筹资期限(X17)。项目从到结束筹资的天数。项目筹资期限越短,项目达成概率越低。

(5)项目被分享的次数(X18)。项目分享能够推动项目筹资目标的达成。为了项目目标的达成,投融资双方通过新媒体分享项目,让更多的人了解项目详情。

四、实证分析

(一)模型前提

一是为了保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本文剔除了筹资金额不达1%的项目,这一类项目筹资人的筹资主动性不足,且普遍出现了主动放弃、终止项目的行为。

二是经概念分析,模型所有解释变量与项目达成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对样本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和分样本检验后,将数据录入二分类逻辑回归模型。其中因变量为成功、失败两种结果,最终统计结果如下所示:

通过显著性检验,以下因素对筹资达成率有显著影响,它们对模型的贡献如下:

根据相关性检验结果,因素之间相关程度较弱。

综上,得到预测项目成败概率回归公式为:

P=4.507+0.609X2-1.971X10-2.287X11+1.102X15-3.666X16- 5.39X17+3.378X18

其中因变量P反应某一具体项目筹资成功的可能性。

以上模型可以进一步推广至事前预测,经检验,实测的171个成功项目中有109个预测成功,正确百分比为63.7%;在实测的259个失败项目中有214个预测正确,正确百分比为82.6%;总预测正确率达到75.1%,模型预测结果具有参考价值。

(三)模型结论与分析

根据表1筹资达成率影响因素多元回归结果,分类型变量中是否提交社交媒体联系方式、项目分类――设计、项目分类――其他,以及数值型变量中最小投资额、目标金额、筹资期限、被分享的次数几个解释变量对项目达成结果有显著影响。其中,提交社交媒体联系方式解决了投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项目分类、目标金额等项目属性则反映了青橘众筹用户群体的投融资偏好。

在影响达成情况的众多因素之中,提交视频、提供社交媒体联系方式、验证身份等行为经检验会对项目成功率产生正的影响,有利于缓解投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对投资人投资决策有好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项目通过社交媒体的分享也会对项目的达成带来正效应。

项目属性方面,项目的筹资期限越短、目私鸲钤叫 ⒆钚蹲识钤酱螅项目的成功概率也会越高,筹资人在项目之前,可以据此适当调整相关指标的设置。

回归预测模型显示,通过以上显著变量,可以较为准确的事前预测项目成败。

五、总结与建议

本文基于青橘众筹数据,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对项目成功概率做了相关预测,经检验,认为结果可靠,有75.1%的概率正确预测项目最终的成功与失败,拟合程度较好。

基于回归模型运行结果,本文确认影响青橘众筹平台项目成功与否的显著解释变量,它们分别为:是否提交社交媒体联系方式、项目分类――设计、项目分类――其他,以及数值型变量中最小投资额、目标金额、筹资期限、被分享的次数。本文在此基础上,确认了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在方向和程度上的影响。

综上,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议筹资人事前核算项目成功概率

平台可根据实际情况,在项目窗口提供“估算项目成功率”的附加服务,项目筹资人在计算项目成功率后,可选择调整项目相关参数,避免“无用项目浪费网页资源”情况。

调整内容可参考上述影响项目成败的主要因素,例如,在解决信息不对称障碍方面,筹资人应该完善个人社交媒体联系方式;而在项目属性方面,投资人应该根据回归结果谨慎选择与达成率呈负相关的项目分类。

(二)项目成功率预测应作为平台运营方审核项目的重要标准

项目审核通过与否不能仅仅局限于项目内容不违规、项目实施创新等传统评价标准。失败项目为平台带来的是资源的浪费和边际收益的递减。

众筹平台应该将项目成功率预测作为审核未项目的一个衡量标准。

(三)众筹平台应基于显著性因素适当调整运营制度

强有力的规范政策有利于投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使得众筹投资活动更为规范。平台可以根据上述影响因素分析结果,采取适当措施强制规定筹资人提供社交媒体联系方式,进行实名认证等,若没有进行实名认证,则对其筹资规模进行限制。

六、模型延伸

(一)上述模型与预测方法可沿用至其它平台

对于不同平台,预测模型的影响因素应做适当调整,以保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三)所得结论中,不同指标的影响方向与程度可以作为筹资人调整项目参数和平台调整经营战略的重要参考标准

参考文献

[1]Sebastian Dehling.Crowdfunding A MultifacetedPhenomenon[C],2016.

[2]Ryan Safner.Crowdfunding Creative Goods,Crowding Out Intellectual Property[C],2014.

[3]李光斗.社交众筹[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4]杨东,黄超达,刘思宇.赢在众筹:实战.技巧.风险[M],2015.

[5]苗文龙,严复雷.众筹融资、项目选择与技术进步[J].2014[1].

[6]苗文龙,刘海二.互联网众筹融资及其激励约束与风险管理――基于金融市场分层的视觉[J].金融监管研究,2014,7:1-3.

[7]吴喜雁,周建波.大众参与众筹投资影响因素[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2.

[8]韩J,张元萍.商品回报型众筹项目融资效率研究――以Kickstarter平台为例[J].财经论丛[J],2016,8:44-50.

[9]黄玲,周勤.创业众筹平台、直融延伸和市场识别[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96-105.

第8篇

低调也是不无道理,淘宝是相关领域的巨无霸式老大,不容挑战,但社交之于淘宝,是心中的刺,流血,不拔又会疼。俗话说,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微淘不能不说是淘宝的防御性产品。微淘为了抵御微信,引入媒体、达人及知名淘品牌开设微淘,希望借此为手机淘宝APP用户带来更多内容,也增加产品社交属性和用户粘度。

低调的背后,消费者知道的少,业内人士关注的多。

据说,淘宝微淘通过内部定向邀请的方式,邀请40家媒体、专业达人以及知名淘品牌率先加入微淘,微淘被认为是微信公众账号的淘宝版,可以在推送内容中内嵌淘宝链接,转化率更高,因此一时洛阳纸贵,各路达人、淘宝店主托人找门路都想早点要到邀请码。

【微淘的观察与走向】

今年4月份,微淘曾以内部定向邀请的方式,招纳超过40家淘宝卖家及导购类账号入驻。目前,包括韩都衣舍、茵曼、裂帛、优衣库、VEROMODA等众多品牌均已开启微淘公共账号。

一直以来,如同外界认为百度没有电商基因一样,阿里系也被认为不具备社交基因。微淘作为一款抵御微信的,定位在电商社交的产品会帮助淘宝拿到移动互联网的船票么?

微淘在试运营个月呈现这样两个特点:

1.淘品牌涨粉不如导购账号和专业服饰搭配达人账号涨粉多;

2.无论是淘品牌,还是导购账号,推荐内容却大同小异,基本上为单款商品展示,或促销活动的推广。这也致使订阅上述账号的用户,满屏充斥着各类商品信息。

所以可见,如此大号推介的方式,可以帮助一些微淘账户快速涨粉,但同质化的纯商业内容,还是很难打造社交氛围;

而且这一产品依然是订阅大号内容的媒介属性,难以成为人际网络链接的社交产品。

据拿到微淘账号的朋友讲,她运营一个女性细分品类的生活方式推介账号,她微信公众账号经营了一年,现在突破了两万粉丝。

而微淘账户只开通了三周,现在粉丝已经突破10万了!

她说之前是一天涨1000,现在是一天涨1万。

看来一是手机淘宝用户活跃度很高,二是淘宝对微淘导流推动的力度很大!

当我问她订阅用户大概是什么样时,她说不太清楚,只能看到用户名,绝大多数头像都没有,想想也是,你给你自己的淘宝账户上传头像了么?

淘宝账号天然不具有社交属性。能够专注眼前,利用对微淘账户的推介,通过优胜劣汰,用户的自然选择,大浪淘沙出能创造优质互动内容的微淘账号就不错,利用第三方的优质内容,提升手机淘宝客户端的打开率和用户活跃度,才是正经事。

社交?路漫漫,其修远兮。

但是,阿里巴巴入股微博之后呢……把微博的社交关系和微淘绑定互通?

新浪微博企业合作负责人王凡曾表示,在用户方面,新浪微博和淘宝用户的重合度高达45%,45%的新浪用户一周内访问了淘宝;淘宝用户中,22%的人同时也访问了新浪微博。

这似乎留给人一点想象空间。

其实用户上淘宝,不就是为了购物,一切在淘宝上聊天气的行为都是耍流氓,我是来买东西的,又不是来交友的,详细的购物后评价分享,也许对用户的做出购物决策的帮助特别大,而微淘,则有机会把购物评价和推介提前至购物搜索前,依靠内容创造出订单。条条大路通罗马,顺应业务趋势和用户需求,走适合的路。

【微淘的最新消息:加速开放微淘内测开启搜索功能】

6月13日消息,手机淘宝微淘内测已经进入第二阶段,在对外限量开放注册申请的前提下,启动先锋营招募计划,邀请更多公共账号加入内测。

此次内测,微淘正式添加账号搜索功能,同时对未关注账号的推荐机制也做出调整,即根据账号内容的时间,实时更新账号在推荐列表的排序,所有账号均有展现在推荐列表的机会。

根据不同类型,微淘账号设定为商城账号(传统品牌)、集市账号(淘品牌)、淘系账号(淘宝类目)、机构账号(媒体、导购)、达人账号和星店账号等。

数据显示,2012年度,有成交的无线淘宝卖家数达到355万,无线淘宝流量占比PC已经达到40%。2013年,手机淘宝或将完成所有卖家向微淘平台的转移。

第9篇

微博活性下降的探讨由来已久。从事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杭州蓝蛙传媒CEO袁瀚发现,早在去年8、9月份,转发评论量比之微博高峰期就有很大差距。年初一家名为GlobalWebIndex的机构的数据报告在网上广泛流传,称新浪微博半年活跃度下降4成,腾讯则下降6成,更让这一说法甚嚣尘上。

艾美特电器(深圳)有限公司中国市场营销总部企划部部长纪蒨桦也直观感受到了微博互动性的下降:“粉丝对微博的态度由一开始的狂热渐渐回归理性甚至产生审美疲劳,口味也越来越挑剔,从前积极主动转发评论的他们现在似乎只乐于被动地浏览。”

客观公正地看,微博活跃度低迷已成不争事实。

低迷:内忧外患

微信来袭是一个重要外因。强关系社交的微信被捧为“神级应用”, 用户更愿意将生活化的内容转移到这个私密的阵地进行分享,致使微博弱关系的社交属性每况愈下,媒体属性越发纯粹。这是一种自然的优胜劣汰。加之中国市场上很多人同时使用这两种工具,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在一款产品上花费更多时间,自然意味着在另一个平台上投入时间的减少。

新浪对微博的产品定义和推广力度也存在诸多问题。尚道微营销总经理龚铂洋举了一个例子,2012年新浪微博企业用户数的计划达到100万,但实际却只有30万,与既定目标差距甚远:“据统计,中国仅中小企业就有4000万家左右,100万的规划并不过分。如果微博能够再完善一些,吸引更多企业来安营扎寨,进行社会化商务和传播,或许可以延缓活跃度下降的速率。”不过现实情况是,新浪能跟品牌客户保持较好关系,但却不擅长与众多的中小企业打交道,相比百度、阿里的分公司团队及分销体系逊色许多,这一点也是需要新浪反思的。

企业:热情增长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数据显示微博共5亿用户,其中活跃用户也有4620万,这是一个庞大的基数。在流量高度集中的当下,SNS领域微博无可替代。

“而且不发不代表不看,活跃度下降了不等同于影响力削弱。尤其在广大的二三线城市,微博正流行。”纪蒨桦认为微博在传播价值上难逢敌手,“可以看到的是,几乎所有的突发性事件都是从微博引爆的。”

因此微博营销的从业者们并不担心活性低迷会给他们的生意带来困扰,实际上恰恰相反,广告主对微博的整体热情不减反增。

龚铂洋接触到的情况是:继快消品成为社会化营销先遣队后,很多细分行业现在才反应过来,比如机械、化工、矿山、原材料等领域,其中不乏规模体量庞大的企业。或许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观望,他们终于决定重视社交媒体这一块,又或者他们早就意识到但不知如何下手。

大品牌的投入比例趋稳。微博作为媒体平台,营销属性极强,因而更适合品牌建设,而且成本相对低廉,如果花销能以百万计已经堪称重量级选手,但这点费用在知名品牌动辄上亿的营销图谱里只占很小的比例。当然随着新浪微博广告平台的完善,大公司的预算将有所增加,这也顺应了全球社交媒体的发展大趋势。

第10篇

微博+汽车如何重构电商模式?

新浪汽车近日举办的微博欢乐购车季活动给后汽车电商时代提供了一个参考样板。

此前的汽车电商是通过淘宝天猫、京东在内的电商平台、汽车之家等汽车垂直平台来积极尝试各种合作模式来寻找新的盈利点,从这样的思路抽丝剥茧之后,从中不难发现其中的关键流程是:先电商、后社交。

此次的微博欢乐购车季活动旨在打造最具影响力的汽车特殊电商项目,当然也无形之中颠覆了此前“先电商、后社交”的正向电商思路,背道而驰选择了完全相反的路数——“先社交、后电商”的逆向电商思路。

与“宅经济”相对,汽车天生就是社交属性极强的产品,它促使人们体验更便捷的交通,从而让个体与世界的交流将变得更加频繁。所以毋庸置疑,社交属性强的汽车产品传播必然也会顺势选择像微博、微信此类社交平台。这也并非微博与汽车的首次合作,此前,奔驰Smart曾在2013年1月尝试微博卖汽车,666辆特别版汽车在490分钟内被抢购一空。

仔细梳理汽车销售的发展脉络,你会发现:4S时代,人和汽车商品之间是存在物理空间的,而这种物理空间恰恰是要给商务带来阻力的;电商时代则是消弭了这种空间距离;而如今的社交时代则再次将这种空间距离拉近,为消费者在购买产品之前便营造了一个交流的开阔空间。而此前的常见图景便是——购买完汽车之后,用户才会针对试驾、上牌、维修保养、置换等环节进行交流。

逆向汽车电商的宏大“钱景”

从细处着眼的话,逆向电商思维又将具备如下优势:

1、强流量、互动的购物平台优越性。正如《社交红利》一书所言,社交时代产生的收益=信息*关系链*互动。对应此点,便可得知汽车将微博作为购物平台的优越。国内知名社会化营销服务商时趣SocialTouch数据显示,其服务客户的近千次活动战役中,92%的营销活动会在3小时内到达辐射营销范围的峰值,每次营销内容从企业到首次转发的平均间隔只有2分钟,平均转发人数4212人。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充分的展现了微博营销的惊人爆发力和影响力。

很多人可能还记得5万台小米手机在微博仅用时5分14秒即售罄的案例。而在微博此次互动中,30余个品牌的上百款车型都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在微博开售。活动上线100分钟,订单金额便突破了1亿元。

当然事实上,很多汽车厂商并不仅仅把电商平台看作销售的渠道,它同时也是品牌传播、消费者沟通的渠道。强流量的微博之于汽车厂商,最大意义其实是其强有力的社交价值带来的品牌传播强度与广度。活动上线一周,微博上的阅读量超过10亿,讨论量达到78.9万。

2、大数据精准挖掘助力企业精准营销。在一个讲究“连接”的世界,抛却那些技术盲,任何人都不会逃出数字化世界的魔咒。大数据的核心价值便在于经过推演过程中,被吸入的大数据经过“黑盒子”处理后,从另一边不断流出类似规律的答案。答案包罗各行各业,当然,也有关于汽车领域的答案。

由于汽车属于“大宗消费品”,用户在选购时充满踌躇不决,不会产生剁手党的非理性狂热。大数据最现实的价值此时便发挥出来了,它能提供什么品牌与型号的车型是市场上最流行的,为用户购买前提供了参考。与此同时,在大量用户基础上,通过分析用户个人标签属性及活跃度,微博可实现售前信息精准推送,从而提升电商的转化率、成单率,成为企业精准营销的最佳平台。

第11篇

所有的经济都是注意力经济,如果没有消费者关注,你的产品卖给谁呢!6亿多的微信用户,大家成天在手机上耗着,这就是海量的商机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所有行业的中间环节都趋于消失,所有企业都将成为电商化企业。

2011年腾讯推出了微信,刚开始我没在意,以为就是一阵风就算了,没想到转眼之间朋友们都玩起了微信。截至2013年11月,微信注册用户已经突破了6亿。作为移动互联网营销工具和社交工具,微信是营销的真谛,是社交的场地,它从根本上建构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媒体传播方式和商业交易方式。看来不玩微信不行啊,我们不能左右历史的进程,那么就随着历史洪流的裹挟朝前走吧!

所有的经济都是注意力经济,如果没有消费者关注,你的产品卖给谁呢!6亿多的微信用户,大家成天在手机上耗着,这就是海量的商机啊!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所有行业的中间环节都趋于消失,所有企业都将成为电商化企业。在现在,我们看到的是BAT等平台型电商和京东、苏宁等综合型电商之间的竞争;在未来,所有行业的边界将会相互融合,我们看到的是企业与时代的竞争。下一轮的企业变革和社会发展一定会在云计算、云平台、智能终端和社交群落、自媒体的混合交叉中诞生,企业一定要重视移动互联网电商的建设,尤其是微信系的电商和自媒体的建设。

微信一直在努力尝试为广大的企业与个人提供一套有价值和竞争力的移动电商解决方案,一个基于微信的移动电商平台。那么传统企业该如何成功转型,对接微信平台,成为微信电商,谋求实现更大发展呢?学者于久贺先生,长期致力于传统企业的互联网电商化转型和移动互联网电商的研究与实践,对阿里巴巴、京东等平台电商和微信电商有自己深刻的认识,在践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微信是一款能在PC端和移动终端设备上使用的社交工具软件,它的移动化属性特别明显,能够实现即时通信和实时的碎片化沟通,能够零距离与全球任何一个持有移动终端、PC终端的人进行沟通。而且由于移动终端的特殊属性,可以打破时间界限进行沟通,这一属性使得微信在营销、企业管理品牌传播上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微信电商的天然属性决定了它的未来,因为它是一个社交化的电商,一个去中心化的自组织形态,能够以用户为中心,利用数据。企业在其他电商平台上交易的数据你都无法掌握,但在微信上可以把数据留给自己,并且费用也降低了,避免了风险,而且其他电商需要很高的门槛。企业的微信电商则拥有经营自,入门费用低。企业应该及早布局微信电商,建立自己的微信电商团队,顺应这个时代的巨大变化,在移动电商大潮中不落后于时代。

作者高度概括了微信电商对于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战略意义以及传统企业如何借助微信电商转型升级;全面总结了微信电商实施的10大原则;详细介绍了微信电商应该使用的8个工具,以及微信电商和微信小店的搭建方法与步骤;系统总结了微信电商引流的8类主要方法和26个要点;全流程深入探讨了微信电商各环节的运营方法和技巧,以及微信电商运营团队的组织与管理;深度解读了电商、娱乐、服务、教育、零售、快消品、餐饮、服装、酒店、医药、家电、数码、化妆品、地产、建材15大行业的微信电商实操方法和解决方案。

马云说,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思想,是一种价值观。互联网是创造明天的外在动力,创造明天最重要的是改变思想,通过改变思想创造明天。作为企业,不管企业的大小,也不管企业的性质,在微信电商刚刚打开序幕之际,我们都应该冷静思考和立即尝试,把握这个时代的先机。为了节约广大企业的学习时间成本,并帮助他们少走弯路,本书为企业作对、做好微信电商提供了系统的、深度的、实用的、可操作的研究指导。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公司,无论是创业团队还是个人,如果要利用微信做电商,按照本书中所讲的思路和方法,逐一实践,那一定就对了。

第12篇

>> Facebook被“逼上梁山”? 卢俊义被谁逼上梁山 逼上梁山 创出绩效 别把员工逼上梁山 逼上梁山的豺 逼上梁山的人力短缺 “逼上梁山”的心理学解释 美国梅西百货「逼上梁山 “熟”材新用・逼上梁山 刘晓婕:逼上梁山的“彝族姑娘” 美国百货业合并逼上梁山 自制剧“逼上梁山”还是“大势所趋”? 《水浒》三女将被逼上梁山的经济原因 浅谈《水浒传》中的“逼上梁山”现象 逼上梁山中国才会有真正的银行 “逼上梁山”的“逼”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显现 Facebook被逼上市后 被低估的Facebook Facebook为何被看空 他,情愿“上梁山”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Facebook被“逼上梁山”? Facebook被“逼上梁山”?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王雅")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1984年出生的Facebook创始人及CEO马克·扎克伯格曾被誉为“盖茨第二”,但Facebook现在前途叵测。图为他在2010年的法国戛纳国际广告节获颁“年度媒体人(media person of the year)奖”。

其实,Facebook的耳边,从一开始就没少过这样一个外界判断:你正在失去酷劲。

扎卡伯格在哈佛校园里创造了它的前身,然后它流行到别的美国学校—这时候,人们就说,它要不酷了;然后它传到了大学校园以外,人们又说,它要不酷了。而中国人根据其谐音,甚至给它起了个中国花名:非死不可。

后来它上市了,击败了这个“诅咒”。

不过,它现在的形象确实离“酷”有点远。

3月8日,Facebook的COO谢丽尔·桑德伯格得到了一个荣誉,她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这家善于用封面造星的杂志选择她,部分原因是因为她正在推广自己的新书《依靠:女人、工作和领导意志( Women, Work, and the Will to Lead)》,该书鼓励女性无论是在家庭还是事业上都要敢于实现梦想。这名“女性导师”正致力于扭转男权倾向。

标准的“大型跨国公司”范儿。

这并不是个“负面新闻”,不过,这家公司目前出现在公众眼球中的其他形象则更加“不堪”了。

美国科技博客BusinessInsider报道,有一家创业公司,开发了一款社交相册产品,然后调查了一些20岁到25岁的年轻人,他们大部分人表示,对此产品不满意的一点是,这个产品需要Facebook的账户支持。

Facebook自己也在一份公开文件中承认了—Facebook正在不断失去年轻人。

如果一家公司的立足之本便是“酷”,它可能确实需要牢牢留住校园群体。或许,它正在勉力挽回局面,然而它的某些努力遭到了更令人难堪的指控—在被指其P oke应用是“抄袭”Snapchat之后,纽约某著名风险投资人对它赋予了一个调戏称谓:硅谷知名有组织的抄袭者。

据3月7日《洛杉矶时报》消息,谷歌高管也“痛打落水狗”,指责其新版New feed是模仿Google+。

而中国人此时发现了:它怎么那么像再早几年的腾讯? 分享也会疲劳

曾经,扎克伯格寄予Facebook的梦想是“赋予每个个体以权力”。对比来看,其中国的一个曾经一度极为成功的追随者—开心网,被创始人程炳皓寄托了“让人们可以与朋友之间找到更多开心”的愿景。

从中可见,Facebook强调“个体中心”,而开心网强调“互动”。

前者使得用户以、展示个人信息—以文字、图片视频形式—为主,当然与此同时,这些行为必然为他们带来一个专属的“社交网络”。后者的走红则起源于争车位、抢蔬菜、买卖朋友为奴这些互动小游戏,但正如一开始那些忧虑人士指出的,这类游戏的热度退却之后,并无其他能产生粘性的东西来留下用户。

开心网的愿景听起来本就像是个“游戏网站”。而Facebook的愿景,从一开始,就有一点如今正酝酿着兴风作浪的“自媒体”平台的味道。

但Facebook就像是逐渐迷失在了“社交”之中。其巅峰是,它为自己得到的庞大个人信息库建立了搜索—社交图谱(Graph search),这听上去仍然是一个很酷的东西。可是,它实质上不就是“人肉搜索”的有技术含量的绚丽版本? 中国人此时发现了:它怎么那么像再早几年的腾讯?

问题是,人们似乎越来越对其他人,尤其是陌生人的兴趣失去热情,而隐私越来越被看重。

The verge说,在年轻用户看来,对隐私方面的顾虑正在超过分享的欲望。过度分享(overshare)的好日子已经过去,在网上晒幸福没那么有意思了。

该媒体认为,“Facebook刚刚面世时,分享个人资料是很酷的一件事,比如你喜欢哪些电影、你正在做什么、你正在和谁谈恋爱之类。这种体验令人愉悦—自由地与这个世界分享,而不需要学习编程什么的。”但这些东西现在变得无趣了,甚至更糟—给那些被迫接受信息的人的感觉,好像这是一份要完成的工作一样。

开放、分享,这是诞生于荷尔蒙满天飞的大学校园里的Facebook带有的天然基因。但或许也正因为开放、分享的精神,使得用户的需求很快地就被培育得更“成熟”了。

中国这方面的佼佼者,开心网,其天然基因是由公司“白领群体”带来的,这部分人倒并不会追求过多的分享,所以会一时沉迷于浅尝辄止的互动娱乐。而现在的问题是,无论是这两种模式的哪一种,看起来都没法最终建立一个线上“社交理想国”。

“社交理想国”已被证明,并非是用技术可以达到的。如果线下做不到,线上也只能是因为一个新技术的诞生而一时风行,不会持久。 Facebook会“移动”起来吗

此时再看扎克伯格最初的梦想—赋予个体以权力,反倒更容易借由技术造就的开放空间来实现。(那么问题是,权力这个东西,并非每个人都知道如何使用)

中文科技博客PingWest了其观点,说Facebook的未来,在于强调其“媒体”属性,放弃“强关系”幻想。它说,Facebook近期的动作,比如对广告工具的看重—收购微软广告平台;新版信息流(News Feed)—扎克伯格声称Facebook的信息流将成为每个人的“个性化报纸”;收购了致力于用精美的图文结合方式“讲故事”的博客平台Storylane……这些都显示了其走向。

不必再为媒体属性而自卑了,该博客说道。

实际上,去年三个季度,Facebook最多的动作就是用在广告创意上面。 硅谷“酷”社交,和其中国“仿客”们

如果由新技术引发的新一轮陌生人社交最终总是回归一对一交流,那么像Facebook这样一个大家伙认为自己能做的,或许只能是一边利用其优势和资源加强其媒体属性,一边尽力不断刺激容易转变兴趣的用户们。

路透社撰文称,就在去年春天,Facebook视频共享应用Viddy的前景还跟南加州的阳光一样灿烂。这款应用经历了一个大起大落的过程,而这在Facebook的众多软件和服务提供商中似乎很普遍。

现在,不再是应用开发者靠Facebook吃饭的时代,而是反过来,Facebook需要追逐那些仍有可能吸住人们的创意产品,比如那些优秀的一对一或小圈子应用。

一靠收购,二靠跟进。这似乎是最便宜的方式,于是也是一家利润导向的上市公司最应该做的事。 Facebook还面临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如何争取多的移动互联网用户。

Snapchat是一款基于隐私保护的照片分享应用,如果你浏览了别人的照片,它10秒钟就会消失,你无法保存并和其他人分享。它上线数月,每日照片分享数量就达到了2000万。

可以让用户自由切换多个身份,并且也具有隐私控制设置的Tumblr,也是一个在13到25岁“年轻人”中颇受欢迎的社交媒体。

虽然这些新玩意貌似是在颠覆F a c e b o ok开放、分享的宗旨,但Facebook对它们做出的反应只能以某种形式收入囊中。

但除了上面说的这些之外,Facebook还面临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如何争取更多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这家公司发家于PC时代,但移动互联网的逻辑今非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