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采购管理的基本概念

采购管理的基本概念

时间:2023-07-11 17:37: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采购管理的基本概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采购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1篇

摘 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正在引起我国物流业界和理论界人士的重视和关注。而联合采购是随着物流理论与实践不断深入发展而出现的新的物流形态,本文探讨了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联合采购与物流发展的基本问题及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联合采购 物流 研究

一、物流联合采购基本概念

(一)物流的基本概念

物流译自英文Physical Distribution(实体分配),它来源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日本所引用,在我国曾一度叫做“商品储运”。由于各国经济环境和研究方法的不同,目前各国对物流的定义没有一个统一共同的概念。所谓物流就是指通过有效地安排商品的仓储、管理和转移,使商品在需要的时间到达需要的地点的经营活动。

(二)联合采购

联合采购是委托中心城市政府采购活动,或者相邻若干个县(市)实行区域联合集中采购,使不同地区零散项目集合起来,形成大规模采购,以此来实现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降低采购成本的目标。

二、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现状

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发展现状20世纪90年代以来,物流在国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而在中国才刚刚起步。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体现在生产经营、市场运作的各个方面,不仅是在技术、人才上展开,同时也在物流和供应链方面展开,而企业物流服务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以江西九州通药业有限公司的物流发展状况为例:

江西九州通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是2008年7月,它是一家以医药商业为主,以药品批发、物流配送和医药电子商务为核心业务的大型医药产业公司,由全国排名第三的医药商业集团九州通集团和江西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组建。目前,江西九州通已全面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物流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药品分区、分类、入库、上架、出库、配送信息以及精细化的仓储药品定置定位管理。根据江西九州通药业有限公司未来发展规划,在医药流通领域对内、对外日益开放的新形式下,必须加快建设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具有可持发展的潜力的大型现代医药物流周转库,以适应市场需求。在青云谱昌南工业园区建设的江西九州通药业现代医药物流周转库项目,将建设成为该地区功能最健全、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现代物流中心,可有效支持年销售额人民币25亿元的规模。

三、我国中小企业采购现状分析

采购部门企业是一个重要的部门,采购工作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采购人员通常是由综合素质比较高,责任心比较强,能够鉴别商品优劣,懂得商品相关知识的人去担任。目前企业采购工作还存在这一些问题,有待于改进和完善。

(1)生产计划的制定要依据一定的决策信息,决策的信息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需求,另一方面是资源。(2)采购人员素质低、采购手段落后。主要表现为从业人员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的能力较差,缺乏利用现代化手段编制采购计划的能力。(3)中小企业根据顾客订单进行产品设计,组织原材料采购和生产,受企业规模、销售额、资金的限制,企业采购较为谨慎,采购方式比较原始、零散,无法获得规模采购带来的效益。(4)订单式生产方式使得企业对顾客需求缺少前瞻性,往往根据往年的销售情况、采购经验编排采购计划。

四、中小企业联合采购的可行性

企业的采购管理是企业全面控制成本,提高效率,优化供应链管理的重要部分。传统的中小企业采购与联合采购的的比较:

传统采购的缺点:传统采购存在市场信息不灵、库存量大、资金占用多、库存风险大的不足,经常可能出现供不应求,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或库存积压、成本居高不下,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1)物料采购与物料管理为一体。(2)业务信息共享程度弱。(3)采购控制通常是事后控制。

联合采购的优点:(1)管理环节。管理落后是我国企业的普遍现象,而管理的提高需要企业付出巨大的代价。(2)采购环节。企业间联合采购,可合并同类器材的采购数量,通过统一采购使采购单价大幅度降低,使各企业的采购费用相应降低。(3)运输环节。企业在运输环节的联合,可通过合并小重量的货物运输,使单次运量加大,从而可以较低的运费率计费,减少运输费用支出。(4)仓储环节。通过实施各企业库存资源的共享和器材的统一调拨,可以大幅度减少备用物资的积压和资金占用,提高各企业的紧急需求满足率,减少因器材供应短缺造成的生产停顿损失。

五、中小企业联合采购的绩效评价体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网络化成为一种潮流,现代商业越来越呈现出几大特征:供货能力不断增长,客户需求更加苛刻,全球竞争日趋激烈。联合采购能将多个不同企业的分散订单集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体向外界采购产品,积小单为大单,使采购方拥有更大发言权。联合采购适合中小企业众多的中国国情。

(1)联合采购成为中小制造企业的救命稻草。(2)联合采购使中小制造企业的采购力量变强大。(3)联合采购适合中小制造企业众多的中国国情。

六、小结

中小企业要科学地推进企业物流管理的建设与企业物流的重组,必须按照企业物流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现状的同时,认真为中小企业“量身订做”一套属于企业自身的采购管理方法。参考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循序渐进推进中小企业采购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JohnGottorna.供应链管理手册.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张仁侠.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第2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8.

第2篇

【关键词】 国有煤炭企业 采购成本 成本控制

采购是指企业以合理的价格从企业外部获取企业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企业采购成本的降低直接会带来利润的上升,控制企业的采购成本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国有煤炭企业受到传统体制以及观念的制约,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大量占用了企业的现金流量,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制约。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国有煤炭企业在物资采购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结合供应链管理思想,提出相关合理化的建议,为我国的国有煤炭企业的物资采购成本的控制提供有效的方法。

一、国有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的现状

煤炭行业是受计划经济影响较为严重的行业,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面,煤炭企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体制改革推进速度很慢,企业整体的效率比较低下,这就导致了现阶段我国国有煤炭企业在物资采购的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体制的原因,也有操作的原因,只有全面分析我国国有煤炭企业物资采购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准确合理地提出相关解决措施。

1、缺乏健全的采购制度以及有效的监督体制

健全的采购制度是有效控制采购成本的前提,煤炭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与一般的企业相比,国有煤炭企业既需要采购一些满足一线员工基本生活保障的物资,也需要采购生产需要的物资,采购金额巨大,种类繁多,采购管理的难度很大。目前我国的国有煤炭企业在采购管理方面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对“采管”进行有效的分离,相关的财务人员、采购计划的制定人员以及采购监督人员不能对采购的执行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采购执行人员的决定权利很大,这样就会导致采购人员与供应商之间发生采购腐败行为,增加企业的采购成本。

2、相关采购人员的知识技能素质差

煤炭行业作为一个特殊行业,所采购的物品既有生产所需要的大型精密设备也有日常运营所需要的办公用品以及员工的一些生活用品,物品的种类繁多,数量规格不统一,不同物品的采购需要采购人员具有所购商品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采购管理知识。而当前我国的采购管理的培训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仅有少数高校开设有采购管理专业,具有专业采购知识的人才比较稀缺;同时,煤炭企业的采购人员大多都是过去的物资供应管理人员,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较为严重,采购管理能力不足,成本控制观念比较落后,对采购成本的控制能力不足。

3、采购方式不合理

目前煤炭企业的物资采购方式主要包括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两种采购方式,在采购体制改革以前主要是分散采购,随着体制改革的推进,集中采购已经占到主导地位。但这两种采购方式是适用于不同的物资的采购,并不是哪种方式优于另一种方式。在分散采购模式下,物资需求部门可以独立地完成本部门的采购,审批程序简单,能很快地满足部门的采购需求,但是采购批量小,采购价格高,物流费用高,不利于对整个采购过程的监控,容易发生“寻租”行为;集中采购可以通过大批量的采购来压低采购物资的价格,通过集中的配送来降低物流成本,通过严格的审批监督流程来防止采购腐败的产生,但集中采购的采购批量大,采购周期长,不能迅速及时满足需求,采购管理的成本高,对一些低值物品实行集中采购会形成“规模不经济”效应。目前国有煤炭企业对采购方式的确定归于简单化,不能根据需求的特性以及所购物资的特性来合理地选择采购方式。

4、对供应商的管理落后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煤炭企业的物资供应都是由物资部门的计划完成,不需要和供应商来往。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国有煤炭企业必须通过外部采购来获取企业生存与发展所必须的资源。著名战略管理学者波特指出,供应商与企业是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目前国有煤炭企业的供应商管理能力比较低下,不能发挥其在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作用来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只是简单地把供应商当成交易对象,尽可能以最低的价格来完成每一次物资的采购,这样就不能实现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使得企业的每一次采购都需要寻找新的供应商,增加了物资采购的信息搜集成本和交易成本,最终不利于企业长期的采购成本的控制。

二、国有煤炭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的建议

国有煤炭企业在物资采购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不仅会增加企业的采购成本,降低企业物资供应的能力,甚至会增加企业运营负担,危及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既要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和管理体制,又要加强对具体采购业务流程的管理,加强对采购人员的培训与教育。

1、建立健全的采购制度以及采购监督体系

制度保障是采购成本控制的前提,目前我国的国有煤炭企业正处在管理体制的变革期,在企业内部必须建立起规范的采购管理的审批流程,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限,使企业各部门所需物资都是在企业的规章制度以内合理合法地进行。我国的国有煤炭企业物资采购的完成需要财务部门、采购需求部门以及采购部门三方合作才能完成,在这个过程之中财务部门只是负责付款,而采购需求部门则是负责制定采购需求计划,这就导致了采购部门的职权过大,不利于对采购部门的监督,也不利于发挥财务部门的成本成本控制优势以及采购需求部门对所购商品的了解优势。因此,必须加强财务部门和采购需求部门对采购管理的监督作用,财务部门要确立统一的成本核算原则,为采购部门制定采购价格以及采购审计提供依据;物资需求部门需要对所购物品的质量规格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防止采购部门采购到伪劣产品。只有通过采购部门、财务部门以及物资需求部门三方的互相监督与合作,才能有效地防止采购腐败的发生,同时还能发挥各部门的职业专长,最终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

2、合理确定采购方式

随着国有煤炭企业管理体制的变革,之前分散的采购方式逐渐被集中的采购方式所取代,对企业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之下集中采购都能取代分散采购,必须根据需求的特性以及采购物资的特点来合理的确定采购方式,不同的物资采取不同的采购方式。在采购管理中有著名的“80―20”法则,既占企业采购资金的80%的物资是由企业20%的供应商提供的,我们应该对企业所采购物资的属性进行分类,对于经常性需求而且通用性比较大、采购金额比较大、需求周期比较稳定的物资采取集中采购,由物资需求部门向采购部门提交采购计划,由采购部门完成物资的采购,并接受财务部门的采购审计,接受物资需求部门的物资检验;对于通用型比较小、采购金额小而且需求周期不固定的物资,由物资需求部门直接采购,并接受财务部门的采购审计和采购部门的采购监督,这样就可以在有效保证物资供应的前提下控制物资的采购成本。

3、加强供应商的管理

供应商对于企业来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采购风险、控制企业的采购成本。我国国有煤炭企业的物资需求与其他行业的企业相比,需求的物资一般是比较确定,需求的周期一般也是比较稳定的,这就为维持良好的供应商关系提供了前提。同时,要想双方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煤炭企业必须有很好的供应商管理能力。首先,企业必须明确哪些物资是标准化程度高、通用性较大而且需求是周期固定的,哪些需求的周期不确定、标准化程度低,对不同性质的物品采取不同的采购方式。其次,企业需要建立供应商准入制度和档案制度,对需要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加强考核与监督,确保供应商有足够的供应能力以及对产品质量的保证。最后,还要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沟通,对优秀的供应商进行奖励。

4、建立完整的采购绩效评估体系

在需要的时间周期内,以合适的价格为需求部门提供质量符合要求的物资,是采购部门的职责,而在当今买方市场的背景之下,供应商会利用各种隐性的手段来拉拢采购人员,让采购人员以牺牲公司的利益来换取自身的利益。国有煤炭企业与一般的企业相比较而言,采购的物资数量庞大,物资种类繁多,供应商的资质也各不一样,对采购的全过程的监督以及供应商的监督比较困难,因此,在采购过程中要做到:建立完善的采购绩效考核体系,以成本、交货准时性、产品质量等因素作为考核指标,建立起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对采购人员进行考核,对于出现采购腐败的相关采购人员实行“一票否决”制,开除其在企业的职位,并追究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对于采购成本控制实行“末位淘汰”制,对采购成本控制不力的采购人员调离采购工作岗位,以督促采购人员控制企业采购成本;将采购人员的福利待遇与采购绩效挂钩,对于采购成本控制很好的采购人员给予相应绩效的工资。这样才能保持采购队伍高效、廉洁、富有战斗力,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

5、采用第三方采购

第三方采购服务的基本概念,源于管理学的外包。它指的是供方和需方为专注于其竞争优势,将产品和服务的采购外包给第三方公司的采购方式。与企业自己采购来满足需求相比较,第三方采购以采购订单为核心,对采购过程中物流运作中的各个环节状态进行严密即时的监督,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采购计划和执行路线,并通过对多元素采购计划的编制和分解,将企业的采购需求迅速转变为直接的采购任务,大大提高了效率。我国的国有煤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企业的丰富行业经验以及企业在煤炭采掘和煤炭化工领域的技术优势,对采购成本控制的能力不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在自身无法有效控制采购成本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将非核心的物资需求外包给第三采购服务商,利用第三方采购机构丰富的采购经验、专业的采购团队,来减少商品库存及运输的费用,帮助企业化解由质量、缺货带来的风险,为企业准时提供价格合适、质量符合要求的物资,有效控制企业的采购成本。

三、结语

本文分析了我国国有煤炭企业在采购成本控制方面所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但这些建议仅仅是针对采购成本控制而言的,需要指出的是采购成本仅仅是企业生产运营从成本控制的一部分,而目前我国的国有煤炭企业的成本控制意识比较淡薄,只有在企业整体生产运营过程中坚持成本控制意识,才能保证整个环节的成本控制,也才能将采购的成本控制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高现昌:强化煤炭企业集中采购管理努力降低物资采购成本[J].管理科学,2009(4).

[2] 孟晓红:刍议如何控制国有企业的采购成本[J].经管视线,2011(12).

第3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零会计基础;能力提升;《政府会计制度》;凭证审核

由于受编制等约束,行政事业单位经常会遇到使用既没有会计专业知识又没有会计工作经历的人员从事财务工作的情况。如何帮助零会计基础人员快速提高业务能力,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把握的重要内容、原始凭证报销审核注意事项、提升财务履职能力等方面加以阐述,以期帮助零基础人员快速建立全方位、立体式、流程化的财务管理思维模式,提高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一、《政府会计制度》中的四类重要概念

财政部要求自2019年1月1日起行政事业单位执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在会计实务具体工作中按照新会计制度规则,落实预算会计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有利于推行绩效预算管理,提升公共预算效能,实现与国际通行管理模式的接轨。1.平行记账。平行记账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纳入预算管理资金的收支,在按照收付实现制要求进行预算会计核算的同时,还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要求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因此,资金如果同时满足①是单位当年纳入预决算口径管理的资金,②流入或流出本单位,就应当同时编制预算会计、财务会计两类凭证。一般情况下,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需要同时记账,但特殊事项(如专用基金的计提涉及专用结余时、预提费用涉及预算结余的转账业务等)虽不属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也要同时记账。对于未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如受托管理资金、用外部资金设立的专用基金、转拨款项等),以及虽纳入部门预算管理但现金未流出本单位的收支业务(如暂借给职工的其他应收款、应缴财政款等),仅财务会计记账,预算会计不记账。对于预算收支的结转和预算结余之间的转账,仅预算会计记账,财务会计不记账。2.财政资金性质。行政事业单位常用到的资金性质有一般公共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资金、预算单位年终结余资金、财政专户管理资金、预算单位往来款资金等。一般公共预算资金是指统筹安排使用、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的资金,是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资金,是指由政府性基金安排的预算资金,依照法律法规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以及其他方式筹集的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资金。预算单位年终结余资金,是指经财政部门审核同意继续结转使用的国库集中支付结余资金。预算单位往来款资金,是指因单位没有实体资金账户,存放在财政部门开设的往来款账户中的资金。3.支出功能分类科目。支出功能分类科目主要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旅游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资源勘探信息、商业服务、金融、自然资源海洋气象、住房保障、粮油物资储备、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及其他支出。单位账务处理时使用的功能分类科目,应与财政部门批复的年度预算、下达的支出指标一致。在账务处理中,如果没有相关调整,会计核算的资金性质、功能分类科目应与财政平台的支付系统下达内容一致。4.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包括政府预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和部门预其支出经济分类科目。单位常用的部门预算经济分类科目有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资本性支出等。支付资金、制作凭证特别要注意,均应选择正确且一致的经济分类科目,否则将因为会计核算分录与资金指标不一致导致决算和预算不符合。

二、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把握的重点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大多要履行政府非税收入征收职责。非税收入是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国家权力、政府信誉、国有资源(资产)所有者权益等取得的各项收入。它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非税收入不同性质,分别纳入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非税收入可以由财政部门直接征收,也可以由财政部门委托的部门和单位(简称执收单位)征收。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要明确自己单位的征收内容、非税票据分类、非税票据和资金管理要求、准确履行工作任务。1.非税收入征收内容。非税收入征收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收益;彩票公益金收入;特许经营收入;中央银行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政府收入的利息收入;其他非税收入。2.非税票据分类。非税收入票据种类包括非税收入通用票据、非税收入专用票据和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三类。①非税收入通用票据,是指执收单位征收非税收入时开具的通用凭证;②非税收入专用票据,是指特定执收单位征收特定的非税收入时开具的专用凭证,主要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政府性基金票据、国有资源(资产)收入票据、罚没票据等;③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是指实施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的执收单位收缴非税收入时开具的通用凭证。3.非税收入票据和资金管理要求。执收单位使用非税收入票据,一般按照财务隶属关系向同级财政部门申领,实行凭证领取、分次限量、核旧领新制度。①非税收入要及时足额上缴国库,非税收入票据使用单位不得转让、出借、代开、买卖、擅自销毁、涂改非税收入票据;②不得串用非税收入票据,不得将非税收入票据与其他票据互相替代;③非税收入票据使用完毕,使用单位应当按顺序清理票据存根、装订成册、妥善保管。非税收入票据存根的保存期限一般为5年;④保存期满需要销毁的,报经原核发票据的财政部门查验后销毁;⑤非税收入应当全部上缴国库,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占用、挪用、坐支或者拖欠;⑥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管理已经在全国推行,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原始凭证审核需把握的重点

准确进行账务处理,特别是确保正确审核原始凭证,是衡量单位财务管理水平、财务人员工作能力的重要体现。原始凭证审核需要重点把握:资金性质、大额资金支出、政府采购、公务卡结算等要点,以及差旅、会议、培训、招待等的规范性。(1)资金性质审核要点:严格按照资金性质用于相应的资金支出。一般来说,一般公共预算资金用于基本支出,政府性基金预算资金、预算单位年终结余资金、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用于项目支出,预算单位往来款资金一般用于单位之间资金往来结算。简单地说,就是“严格执行预算批复。买酱油的钱不能打醋,买肉的钱不能买盐,不同性质的资金不能调剂使用,资金有结余年底要交回”。(2)政府采购审核要点:近几年,政府采购集中目录及标准的变动情况,财务人员必须加强学习,熟练掌握最新要求。政府采购政策每年都有变化调整,如:2019年8月财政部禁止通过入围方式、设置备选库、名录库、资格库,促进了政府采购公平竞争;2019年11月财政部印发《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填补了政府采购政策空白;2020年财政部门严格落实《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办法》,采购人必须负担采购专家交通、住宿、评审等费用,减轻了企业负担。(3)大额资金支出审核要点:大额资金的标准是单位规定的;大额资金支出必须要经过集体会议研究决策并附相关会议纪要;会议纪要内容与支出票据载明的事由、金额等必须相符。对符合招投标条件的必须实行招标采购。大额资金支出业务的请购、审批、合同订立、采购、验收要手续完备。(4)公务卡支付审核要点:个人公务卡是预算单位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公务支出与财务报销,并与个人信用记录相关联的信用卡,目前已广泛实行。财务人员要根据单位职工变动情况,及时联系商业银行办理公务卡,并将相关信息关联到财政支付管理平台。凡是属于公务卡结算的事项,必须由公务卡结算并索取公务卡支出凭据。(5)三公经费(因公出国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等支出的规范性,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巡视巡察、党风廉政建设等检点,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和程序,认真处理财务账目。审核要点:一定要严格执行各级规定,执行政策不折不扣。把握不准的政策,要多请示上级主管部门。(6)项目支出审核要点:一是要通过天眼查等平台查询法人资格、相关资质等确认合同真实、有效、合法合规;二是资金拨付必须按照合同约定,提供进度、监理、验收等合理性证明;三是项目资金一定要做到专款专用,特殊情况下当年执行不完的,经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资金可以结转下年继续使用。(7)关于工会费:单位的工会费来源,一是部门预算以单独指标下达到各单位,单位应全部上缴上级工会,上级返还60%到本单位工会专设账户;二是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三是工会所属事业单位上缴的收入;四是补助收入(按照规定从办公经费中转入部分,上级工会组织补助部分);五是其他收入。单位要专设工会费独立账户和独立账务,严格执行各级工会制定的支出范围和标准。

四、日常工作中,提高财务工作水平的几个事项

(1)养成定期自查良好习惯。必须每月核对银行对账单、每日盘点现金余额,做到账实账相符;保险柜不能保管与工作无关个人物品;定期清理职工借款、单位往来款,对长期挂账不归还的要多措并举,及时追缴。(2)及时规范进行账务处理。账务处理一定要及时,不能等、靠、拖;记账凭证摘要一定要内容翔实,可以避免以后账务使用中许多麻烦;需要冲账、核销的业务,要进行规范调整,并附上调整前的原凭证及附件,以及相应的审批手续(如应收账款,即使金额很小也需要获得财政部门审批才能核销)。(3)重视固定资产账务处理。要明确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加强实物和账务管理,强化资产报废薄弱环节。2019年开始,施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补提折旧后,单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大幅减少,甚至趋近于零,导致领导重视程度下降。很多单位对待报废车辆、电脑等没有履行审批、等手续,增加了潜在的管理风险和漏洞。目前,实行固定资产条码管理是发展方向,要积极学习予以推广。(4)抓住年底财务决算时机。“财务小白”往往惧怕年底决算,但这恰恰是锻炼业务能力、工作查漏补缺的好时机。通过核对年初预算指标、全年用款指标、收入支出情况、厘清资金科目、清晰账目处理等,可以积累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提升把握财务管理全局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EB/OL].[2021-03-14].

[2]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EB/OL].[2021-02-17].

第4篇

一、基本概念和背景

项目管理理论是一门综合多门学科的新兴研究领域,共有九大知识领域,包括项目集成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费用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和项目采购管理。项目采购管理是指需要从执行组织以外获得货物和服务的过程。通常把货物和服务称为产品,把买方称为业主或对应分承制方的总承包商,而卖方称为承包商、厂商或供应商。项目采购管理一般包括以下主要过程:采购计划编制,询价计划编制,询价,承包商选择,合同管理,合同收尾[ 1 ].对于软件产品,一般采购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已经在市场流通的软件产品进行采购。例如,某企业想做信息化建设项目,涉及到数据库,那么它就可以在目前市面流行通用的几种厂家和种类的数据库中选择。例如Oracle公司的Oracle数据库,Microsoft公司的SQL Sever,IBM公司的DB2数据库等等。然后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询价、签合同、安装培训等过程来购买此类产品。这种采购过程基本已经形成几套通用的解决方案,比较简单,中国企业在处理这类产品的采购时,大部分都处理的较好。个别的企业由于需求分析不清晰,培训工作不到位等原因,也会产生购买的产品不适用,或不会用的情况。另外一类软件产品采购的形式是外包采购。它是指在市场上没有出现现成的产品或者没有适合自己企业需求的产品的情况下,需要以定制的方式把项目(功能模块)承包给其他企业。例如某企业需要实施企业资源计划项目(ERP),虽然可以购买BAAN软件,但是基于本企业业务流程的管理软件必须定制,对于各个原有孤立岛的集成软件,无法购买现成的产品,必须自己开发或外包给别的公司。

二、软件项目外包采购管理的意义

许多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实施需要业主、总承包商、分承制商、供应商和开发制造商等共同合作来完成。因此在任何甲方和乙方之间必不可少的涉及到部分子项目(功能模块)的采购活动。目前社会中,企业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正在世界范围内展开。谁先进行信息化改造,谁就早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获得巨额利润。大规模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形成了庞大的软件产品市场,促进了软件业的发展。许多项目庞大复杂、高风险并且涉及高科技信息领域,在客观上使企业需要采购和外包许多产品,包括软件产品。主观上,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形式下,这种外包采购作为采购活动的一种特殊的、更为复杂的形式,在企业中更为普遍存在。企业为了在日益竞争的社会环境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需要根据企业的特点,专门从事某一个领域或几个领域的业务,在某个业务领域内形成自己的核心业务,把企业内部的智能和资源集中在那些有核心竞争优势的活动上;把一些非自己擅长的业务领域的子项目和功能模块外包给有实力和优势的公司,才有利于加快项目的完工进度,降低风险,优化资源配制,保证项目质量,降低成本,创造更高的价值。

以电信行业为例,爱立信公司2000年底宣布把手机生产的绝大部分业务外包给新加坡的Flextronics公司,专注于移动通信网络设备业务。原因是爱立信的移动通信网络设备的销售占爱立信公司销售额的54%,利润达90%以上,占有全球的移动通信市场分额高达30%,而手机生产的投资回报率很底,甚至出现亏损情况。对于爱立信而言,手机生产“外包”是在信息化时代的战略调整,希望通过外包生产,调整投资结构,使手机降低成本并且尽快盈利,集中精力稳定和拓展电信业的新市场。出于同样目的,美国的摩托罗拉公司也表示将外包部分地区的手机生产业务。作为手机市场份额最大的诺基亚,在专注于手机生产业务的同时,大力开发周边产业。希望以手机业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三大公司的投资趋势,可以看出,“外包”作为一种先进的国际专业化的生产方式正被一些大公司越来越多的采用。我国正处在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阶段,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由于自身的能力限制或业务发展的战略选择,将采取业务“外包”的生产方式。

就软件项目外包采购的市场来说,2000年是企业信息化实施的第一年,国内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的信息化项目开始运作。行业信息化改造重点将由原来的电信、金融、海关等行业转向交通、制造、医疗等传统行业。这些行业由于自身计算机技术水平和业务发展重点的原因,将会把大量的软件项目外包给软件公司。根据CCID的统计(软件可以分成平台软件、中间软件和应用软件),2000年中国软件市场中应用软件的销售额为147亿元,占软件总市场份额的63.9%.预计到2005年,计算机信息服务和软件市场销售额增长到1750亿元。届时我国软件项目“外包”市场潜力可想而知。

三、软件外包采购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传统行业,许多工程项目的采购活动,例如机械工程项目或建筑工程项目等等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管理体制和标准。但是软件项目的外包管理工作并不象其他行业那样顺利。

软件工程项目管理引起广泛注意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时发现70%的项目是因为管理不善而引起。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的软件开发仍然很难预测,大约只有10%的项目能够在预定的费用和进度下交付。商用软件通常只有9%(中小型软件公司有16%)的软件项目能够及时交付且费用并不超支。

这里有多方面的原因:软件产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形式,具有高度不可测量性和高度柔性;软件企业开发能力还不太成熟,软件开发大多数还处于手工作坊方式,软件研发企业有其自身的运做方式,人为因素比重大,不好量化管理。由于不确定因素太多,许多软件开发企业对于自己的项目都难以精确控制进度、质量、资源和成本,那么对于业主来说,想对外部企业(例如分承制商)保持良好控制力的难度就更大了。再加上具有技术优势的软件开发商一般集中在几个科技发达的大城市,与业主的距离远,相互的交流不方便,因此许多软件采购项目的实际应用效果都差强人意:不适用,进度超期,性能达不到标准,成本太高等等情况时有发生。

软件项目外包采购的成功与失败不仅仅影响到当前软件项目的质量、成本和工作进度,而且关系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个项目的整体结构、性能以及进度,意义重大。特别是当软件项目作为整体项目计划关键路径的一个环节,软件项目采购的进度直接影响整体项目的进度,并且总成本将成指数级增加。由于软件采购的情况特别复杂,涉及的学科领域不仅是科学技术上的,还有商业上的和观念上的,软件项目外包采购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企业整个信息化建设进程。因此软件项目采购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理论中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有必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四、目前软件外包采购管理情况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1]、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的“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2,3]和国际标准ISO9000-3[4]中虽然对外包采购管理的流程有过论述,但是他们指出的只是外包采购管理的一般原则;虽然人们可以结合自身企业特点实施标准,具有一定灵活性,但是事物的另一对立面就是操作过程不具体。这给软件产品的外包采购管理者带来具体操作上的困惑。另外PMBOK体系原则上是应用在各个行业的,缺乏针对软件领域的特点做专门的论述。ISO 9000-3系列和CMM虽然是针对软件领域的标准,但是ISO 9000-3的最大的特点是只告诉你要按规定做,不强调效果和后续改善,不强调经验积累和后评估。从这个意义上讲ISO9000注重水平的评估,不太强调提高企业成长的过程,因此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意义不大;CMM虽然旨在强调企业的过程能力的持续改进,但是它重点强调软件的开发过程管理和产品管理,缺乏软件的分发、转交和服务等方面的管理标准,所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五、基于“双赢”策略的软件外包采购思想

本文作者在集成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和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的“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SW- CMM,SA-CMM)和ISO9000-3中关于外包采购的宗旨的基础上提出“双赢”策略的软件外包采购思想。

“双赢”策略的软件外包采购思想旨在利用双方业务能力互补,通过共同合作完成软件外包项目,达到“双赢”的目的,促进双方业务总体能力的提高。这种“双赢”策略要求双方在以下方面达成共识:双方共同关注过程控制,才能保证有效结果;只能成功,不能指望依靠惩罚手段来收回采购成本,软件外包采购项目的失败对整个项目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在合作过程中,建立对分承制商关系的管理体系,作为以后合作的基础;重视开发过程的风险评估和采购项目后评估,使得双方业务能力得到持续提高。

传统的外包采购中,采购方只关心分承制商产品的进度和质量,以为只要分承制商按期、按质交货,就可以圆满结束此次采购活动。有些项目尽管前期进度和质量满足合同要求,但是许多是以高投入、高负荷、高消耗等手段来保证的,这给后期带来极高的风险。在阶段评审中,如果采购方对分承制商开发过程中的费用投入、人员负荷、资源消耗、组织结构变化等漠不关心,因此就不能及早预见风险、控制风险。很难想象,后期在费用透支、人员疲惫或流失严重的情况下,分承制商仍能保证产品质量和进度。这种情况下,采购方只能要么加大投入,要么终止合同,并要求赔偿,要么延期验收等等。其副作用可想而知。而分承制商为了减少损失,根据博弈论中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原理,必然采取降低质量要求,减少投入的策略,来加快进度。结果最终还是采购方遭受损失。

六、软件项目外包采购管理过程

为了保证软件外包采购项目的顺利进行,本文作者在上诉理论体系和“双赢”采购策略的基础上,提出和细化了软件项目外包采购的总体框架和具体操作内容,旨在为软件项目外包采购管理人员提供具体的可操作过程。

对于本采购过程,如果业主方由于行业、人员等原因,没有健全的监控部门,可以聘请具有软件监理职责的公司,或者总承包给具有一定软件工程监控能力的公司。这时的总承包公司角色相当于本文提到的采购部。

软件项目的整个外包采购过程可以分为十个工作阶段,包括总体项目需求分析和设计、子项目的需求分析、厂商选择、分承制商开发、业主阶段评估、交验测试、安装、培训、维护,后评价。

在开始外包采购之前,首先业主要完成项目的总体需求规格说明书和承包项目的需求说明书。一般承包项目的需求分用户需求和分配需求。对于分承包商来说,业主对软件项目所提出的需求通称“用户需求”。对于业主来说,系统总体分配给软件的系统需求通称“分配需求”。如何作好子项目的需求分析和管理,请参阅《软件需求》,详见参考文献5.然后业主把需求说明书交给采购组组织采购。采购部门收到需求说明书后,再补充质询调查表、报价指南、综合条款及条件等文件,组成采购质询技术文件发往厂商进行质询。采购部门在厂商质询的基础上,准备了厂商选择和投标估价等技术文件后,向业主送审,提请业主批准和确认所选厂商。在厂商选择和投标估价这两个文件中,采购部根据拟采购的软件对被质询的至少三家以上的供应厂商,就技术开发成熟能力、资源(包括以有的产品、硬件、软件、信息和已经过的培训)、资格和信誉、过去的合作关系、价格、提供的售后服务(包括培训和维护)、分承制方组织配置结构、与质询要求的差异等方面,经过经济技术和商业战略角度出发进行全面评估,经过其他各部门(例如系统工程组、软件工程组、质保组、财务组)审核后,列出供应厂商的优劣次序,择其优者为该项目的供应厂商。采购部一般以月为单位向业主通报软件采购情况。一般以招投标方式或内部评审的方式来确定分承制商。

分承制商在接到采购部的定货以后,就可以进行工作说明书、用户需求说明书、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开发详细计划和成本概预算、测试计划、质量控制方法、风险控制、拟采用的软件工程标准和软件生命周期等文档的制作。然后分承制商把有关的技术资料文件通过业主的采购部送给业主进行校核和批准,然后才能开始开发。

业主在接到分承制商的上述材料后,组织系统工程部、软件工程部、质保部、财务部、采购部、法律部就上述材料中的开发项目视图和需求范围、使用或需要购买的软硬件、进度计划和成本、测试计划与案例、使用的技术和工程标准、人员配置等进行评审,并出具评审文件和风险评估、控制建议书。并由采购部制定采购项目监督评估计划书。合格后,由采购部、质保部及法律人员与分承制商签署详细的软件采购子合同。如需要对软件项目投保,以此来降低风险,需要和分承制商协商后,纳入合同文件。

分承制商在签署合同后可以进行设计和开发。业主应该委派采购部监督分承制商的工作。采购部应该有计划的组织质保部、软件工程部的项目计划管理人员和配置管理人员,定期对分承制商的开发活动进度、质量、成本等进行评估,并形成评估建议书。送审业主方的系统工程部、项目管理人员、分承制商的此项目的负责人。分承制方的项目负责人要对评估建议书的建议进行书面回复,并确保实施。

分承制方对所有需要采购的资源(软件、硬件、人力资源等)负责进行检验;采购部有权在任何时候对分承制商所采购的资源进行验证,使之符合所采用的规格说明书、规范、标准和其他技术文件所规定的要求,确保分承制商专款专用,建立开发环境。在这个阶段之前,采购部门和分承制商首先要确定由分承制商提供的验证建议书,并作好准备工作,提交检验用的技术文件,包括厂商说明书、设备性能数据表、配制清单、试验程序、检验技术要求。在检验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均已准备妥善后,分承包商就可以向采购部并通过采购部向业主提出书面检验申请。一般分承包商可以提前三周通知采购部,由采购部提前两周以书面形式向业主提出检验申请,由业主召集系统工程部、软件工程部、质保部组成验证组,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检验。通过检验后,分承包商进入项目开发阶段;业主进入监控和评估阶段。对于重大关键项目,业主可以派遣项目监督员短期或长期进驻分承包商单位。

由于作为外部单位,业主不便时刻监督项目的开发过程。虽然理论上需要把分承制商看作是自己的一个项目部门来对待,纳入自己的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体系,但是客观上由于分承制商与业主距离较远,人员不熟悉,各自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和管理体制,双方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业主难以实时监督分承制商的开发进程和质量。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分承制商的软件项目的各个里程碑处和分承制商一起进行检查和评估。软件项目一般可以划分成若干个里程碑(3-5个为益),分承制商需要提前一周通知采购部组织相关人员来评估。软件项目的里程碑一般指产品设计趋于稳定,中间产品定义趋于明晰,项目开发组真正了解项目实际的关键技术难度和可行的进度计划,开发活动停止,产品进入除错和稳定、随时可以的阶段,或当产品设计被删减、资源增加、进度延误的时候。在评估软件质量、进度和功能的同时,还要评估分承制商的人员工作负荷程度、风险、费用和资源消耗情况,并形成文档。由采购部送审系统工程部、软件工程部、项目管理部和分承制商的此项目负责人。

当产品进入交验测试的时候,分承制商需要提前三周通知采购部,采购部于前两周通知业主作好交验的组织评估准备工作。这时业主组织系统工程部、软件工程部、测试部、质保部和采购部,根据分承制商和业主在分承制商开发阶段预先共同定义、评审并批准的测试计划和验收方案进行验收测试,对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各项逐个详细的测试。最后以书面的形式给出对整个软件项目的测试评估报告。并对未通过验收测试的软件产品指定相应的补救措施和计划。分承制商交付给业主方的软件产品应当包括:源代码、软件开发计划、仿真环境、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设计文档、软件测试计划、软件测试说明、验收测试计划、软件使用手册、软件安装手册、软件维护手册。必要的话,还包括相关培训计划。

软件采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交货,也是目前经常忽略的阶段。当所采购的软件产品以及硬件运行环境在规定的时间到达采购部时候,采购部要以书面的形式通知业主交货。业主对所交的整个软件产品清单进行验收,并事先通知采购部拆箱日期,要采购部和分承包商的代表按时到场。业主要在接到采购部交货通知后一个月内,对所检查验收的整个软件产品(包括相关的软件、硬件及其附属产品、文档、技术资料等子合同中规定的产品)出具一份交货证明,如果这些提交的软件产品没有受到损坏并与装箱清单相一致,并在业主方环境运行良好;否则出具一份书面通知,说明在某个方面此产品损坏或与装箱单不符,或在业主方提供的环境运行不良。此通知或证明应由采购部和分承制商代表签署。如果在签合同的时候,就规定分承制商负责安装和调试,则相应的过程省略。

最后业主方由采购部把所有的文档归类封存,以备后续类似项目采购的参考查询。同时采购部在两个月之内以书面形式,对分承制商的技术开发成熟能力、资源(包括以有的产品、硬件、软件、人力资源和已经过的培训)、信誉、分承制方组织配置结构,管理能力和企业文化提交后评价报告,作为建立客户关系管理(CRM)的依据。对于此次采购的经验和教训,包括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客户关系控制、流程控制、风险控制等方面,采购部以文档的形式在组内讨论并保存。

第5篇

    论文摘要:我国推行工程项目管理的起步比较晚,对项目法施工的认知程度也不一致。本文在明确工程项目管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常用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并进一步探讨了改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措施。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始终走在改革的前沿,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日趋完善,管理模式也逐步更新。但令人遗憾的是,地域的差异和投资多元化的缘故,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共存和并行,但由于各种模式的适用范围以及内在的管理要求差异,对建筑施工企业适应多种模式的施工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基本概念界定

    1.1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较为年轻的学科,是管理科学在项目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所谓工程项目管理,就是为了使工程项目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实现预期的各种目标,而对项目所进行的全过程的所有诸如决策与计划、组织与指挥、控制与协调等一系列工作的总和。其主要内容进行了归纳:即项目整体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和项目采购管理共计九个方面。

    1.2建筑企业的管理特点

    由于建筑产品和施工生产的特殊性,建筑企业在管理上同其它企业相比有较大的不同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投标承包方式的竞争性。根据我国建筑法的规定,建筑施工企业一般都是通过投标竞争的方式来承揽业务。中标后再通过签订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来确定彼此的经济与法律关系。但由于建筑企业的进入壁垒低,施工企业众多,竞争非常激烈,大多数企业只能依靠低价竞标方式来取得业务。

    (2)生产经营任务的不稳定性。采用竞标方式承揽业务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建筑企业经营生产任务的不稳定性,从某一个具体项目看,企业能否中标,一方面与企业的业绩、技术、管理、资金等综合实力密切相关,也与投标策略、掌握的市场信息有很大关系,具体项目的中标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3)管理环境的多变性。这里的环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作业环境方面,建筑施工大多为露天作业,作业条件较差,受天气、气候、地质、水文的影响较大。二是指管理方式的环境方面,不同的投资主体,多变的项目管理模式、不同地方的政策都使得管理环境复杂多变。

    2常用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至今已基本完成了与国际接轨的任务,但由于地域的差异以及投资多元化的缘故,现阶段国内建筑市场仍是多种模式并行的状况,常用的是以下几种主要模式。

    2.1工程建设分阶段招标管理模式

    该模式主要由业主、咨询和设计单位、承包商(施工企业)三方参与。业主分别与设计单位和承包商签订合同,确定彼此的经济与法律关系。与此同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工程监理制度,对工程投资、质量和进度加以控制。这种模式中,业主主要负责建设工程的行政领导、关系协调和建设中有关重大问题的决策,其他工作均由相应的专业单位负责进行,实现了建设工程管理的专业化和社会化分工。

    2.2工程建设总承包管理模式

    工程建设总承包模式是指具有工程总承包资质的总承包企业代替建设单位全面负责工程建设的组织管理工作,总承包企业可以将部分工作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分包企业,分包企业对总承包企业负责。工程总承包模式中业主参与工程管理的工作很少,只要大致说明投资意图和要求,其余工作均由总承包企业进行实施,因此,业主工作量大大减小,对合同的管理比较有利。

    2.3设计/招标/建造模式

    这种模式是严格按照设计—招标—建造的顺序进行,在一个阶段结束后,相应另一阶段才能开始。由于其限制了项目进行平行作业,对工程建设周期有较大影响。但由于其操作简单、通用性强,项目施工管理时变更较少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国际项目工程中,因此,不管从理论上还是实际应用中。

    3改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措施

    3.1建立物资中心信息库,完善内部物资供应市场

    建筑企业应首先针对自身企业常用的主材、机械设备进行统计,调查材料的数量、规格、市场价格、使用频次等数据,按重要性排序,确定企业内部应该集中采购的材料名录及常用机械设备一览表,建立物料中心信息库。在不同模式下按照项目需要采用大宗材料的集中采购与项目经理部零星采购相结合的方式。在机械设备的使用上,将外部市场的价格调节和竞争机制引入企业,建立内部租赁市场,通过市场运行的调节机制,促进内部市场发育,达到满足施工项目的材料和机械需求的目的。

    3.2盘活固定资产,向资本运营型管理转型。

    从长期的发展来看,国内建设规模在城乡建设一体化的充分发展之后必然会有一个回落,建筑施工企业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面临施工任务不足的境况,因此企业要开始注重企业的资本运营,力争早日由生产经营型管理向资本运营型管理转变。作为施工企业而言,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尽量让固定资产运转起来,这包括闲置的设备、房产、地产等。对于闲置设备可以通过内部租赁市场的功能来实现。二是灵活用好流动资金,自己主动创造市场,选择比较好的政府项目进行投资,既充分发挥了施工企业的建设优势,又可以取得比较高的资金回报率。

    3.4转变传统经营理念,选择最合适的经营战略

    现在的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绝大多数具备多种产品生产的资质和能力,本身就具有多元化的特征,究竟采取哪种经营方式,只有最能促进企业发展的方式才是最合适的。这就要求企业在选择经营方式的时候必须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一是深入了解专业化经营及多元化经营的特点,二是深刻把握市场的发展趋势,三是精确考量自身的综合实力。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企业正确地选择其发展道路。

    4总结

    总之,建筑企业无论是面对建筑市场相对繁荣的今天还是未来市场即将萎缩的明天,都有必要顺应潮流,未雨绸缪,以先进的理念引导企业的改革和创新,确保企业健康发展。本文利用动态企业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在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上提出改进和创新对策,为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供应链管理 改革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为了适应经济和市场的要求,应不断优化其管理制度与管理理念,特别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其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建筑公司是否有高效的物流及供应链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工期和整个工程项目的成本降低有直接关联。

一、建筑施工企业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

建筑施工企业的物流概念指企业中物资的转移以及采购物料和商品的运出过程和运进过程。其运进和运出的材料既包括了使用于生产部分的原材料也包括相关的生产辅助物料。

通常情况下,传统行业的供应链与建筑施工企业的供应链概念不尽相同的。就传统行业来讲,其供应链是原材料供应商、批发商、客户、销售商以及产品制造商组成的链形的结构形态。而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其供应链还没有清晰与统一的概念。一般来说,其定义是指,依据业主的相关需求,将总承包商作为企业的核心部分,并控制物流、资金以及信息,是建筑业从原材料的购买到工程完工的全部工程。劳务分包商、材料供应商、业主、工程分包商以及设备供应商等构成了建筑业的链状供应结构。

二、建筑施工企业中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对建筑行业来讲,其企业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大多企业没有对供应链的实际影响做分析与考虑。但是企业的运营与其经营系统与供应链密切相关。此外,建筑企业也没有对除生产系统之外的因素进行考虑,导致供应问题的产生。

第二,建筑企业的供应链结构里,各系统相互独立,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与协调,导致相关环节没有形成连贯性,造成工作脱节现象的产生,建筑施工企业中的生产系统、供应系统以及销售系统不是一个协同与有机的供应链条。

第三,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库存物资管理水平达不到现代管理的要求,没有对其物料实施动态的监控与管理,无法充分的使用企业供应链提供的资源。

第四,建筑施工企业人员的管理水平偏低,缺乏有效地管理制度与考核机制。由于其激励制度大多是以本部门的供应链运行为考核标准的,导致企业的供应链制度缺乏整体性,有些部门只追求所在部门的利益,导致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性与合作性,使得物流信息失真。

三、应对建筑施工企业中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问题的改革方法

(一)形成功能性强的供应链管理策略

一般来说,供应链管理绩效的影响因素包括多个方面,比如部门信任不足、跨职能上存在问题等。对建筑企业实行供应链的战略管理,应该对其涉及到的各个方面做全局的考虑。要成立一个具有实效性的供应链管理策略,必须做到几个方面。其一,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变革其经营管理理念,通过使用横向一体的战略思想,将企业的主要竞争力培养起来。其二,建筑施工企业供应链中相关系统应该对信息进行共享,只有通过共享资源,才能及时调整信息误差。其三,应使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使其与供应链管理相联系。其四,需要与合作伙伴建成长久和稳定的合作关系。

(二)制定有效地供应链的绩效考评制度

建筑施工企业建立起有效的绩效考评制度,需要设定相关的考评指标与程序,利用相关考评手段对其考核,比如可以采用绩效考核标杆法。绩效管理在其供应链的地位很重要,能够对企业改进供应链绩效考评提供相关参考价值,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形成集成化供应链模式。要想建立一套有效地绩效考评制度,必须保证评价指标的通用性、一致性、完整性以及可测量性。

(三)完善建筑施工企业的物流系统

完善建筑施工企业的物流系统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即使用第三方物流与全局性的物流网络技术。使用第三方的企业物流系统,可以有效实现企业物流的集成供应链,其作用是为相关系统提供相应的后期支持,并对企业之间出现的物流运输问题做有效的协调工作。建筑施工企业以外包的形式,将其部分工作分给第三方,减少其精力的使用,提高其管理效率。此外,要完善建筑企业的物流系统,还需对其物流系统进行全局性的企业物流网络设计,此种设计,是从战略上考虑的,能使网络供应链响应时间降低并使其使用成本减少。

(四)建立良好的信息技术网络支持系统

建筑施工企业要改革其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必须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使企业的供应链具备优良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支持系统。在建设此系统时,要对各种因素做充分的考虑,如企业的条件以及其处在的市场环境,成立具有现代网络技术的支持系统,改变其管理理念与经营手段。

四、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要想改革并提高其物流和供应链的管理,首先应该对其存在的问题做充分的分析和判断,找出其存在的不足方面,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现代建筑施工企业应利用先进技术,改变陈旧的供应链与物流管理模式,进行动态管理,并充分考虑相关方面因素的影响,形成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的战略管理。

参考文献:

第7篇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2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2014年9月12日,国务院提出关于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积极营造有利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着力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近几年,我国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8%左右。在此背景下,存在巨大物流人才缺口,而且对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物流人才的培养者,如何根据社会需求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体系,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课程群的建设思路是一条有效途径。课程群是某专业或跨专业课程体系中若干门在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有着内在逻辑联系的按照一定规律对课程进行整合的课程体系。设置课程群的目的是完善特定施教对象的认知结构,不是机械的课程叠加,而是按照课程、学科和专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在系统方法指导下,对相关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以学科来划分的,结合专业调整和学科建设,以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为目标,对教学计划中具有一定的学科相关性、知识完整性、内容继承性、结构相对独立性的课程集成模块的建设[2]。山东财经大学自2003年设立物流管理专业以来,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优化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内容,从一体化、国际化和经济分析角度制定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物流经济学、国际物流学和供应链管理)的总体内容,然后共同制定了教学大纲,合理确定了三门课程内容,避免课程内容重复,使得不同知识点在不同课程中得以凸显,同时又相互补充,多角度覆盖地渗透式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我们组建了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团队,力求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的合理化。同时,为了保证三门课程之间的关联紧密性,注重不同课程之间的师资交叉,增强课程之间的粘合度。

2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构建思路

物流经济学、国际物流学和供应链管理三门课程都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在学习了物流学导论课程之后,为从不同角度全面、深入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而设置的,从不同教学对物流管理学生进行专业能力培养。三门课程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物流的灵魂在于系统,掌握整体优化的思想是学好物流管理的关键,供应链管理旨在从一体化的角度来对物流及其他企业运作问题进行统筹管理,培养学生整体优化的能力;而且,随着世界经济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我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化视野也是当前需要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具备的基本能力,国际物流学侧重训练学生国际物流的运作方式和管理知识;同时,无论物流的一体化还是国际化运作,都需要从经济效益分析角度来衡量其成功与否,物流经济学则培养学生利用经济学理论知识进行效益分析的能力。因此,物流经济学、国际物流学和供应链管理三门课程属性相同,关系紧密,非常有必要作为课程群来整体建设。

3课程群课程基本情况介绍

3.1物流经济学

物流经济学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其为解决物流运营过程中的经济问题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方法。物流经济学覆盖物流运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科学核算物流成本,分析物流活动过程中如何最佳地配置资源、物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宏观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增长。是利用数学的方法研究现代物流各环节的流转规律,寻求获得最大的空间时间效益的课程。掌握物流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是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因而,物流经济学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在物流管理实践中,降低物流成本是首要任务。现代物流被称为继劳动力、自然资源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而保证这一利润源泉实现的关键就是降低物流成本,成本分析是物流经济学的核心。围绕此核心内容,课程从微观的角度进行市场分析,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制度与政策分析。

3.2国际物流学

随着经济的日益全球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推行国际化战略,在全世界寻找贸易机会,寻找最理想的市场和最好的生产基地,这样一来,企业必须更新自己的物流观念,扩展物流设施,推行国际物流。目前,国际物流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使国际物流人才成为紧缺人才,因此,进行国际物流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在国际物流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国际物流学是必修课程。国际物流学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它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依据现代物流管理理论的思想和国际物流的运作特征,全面地介绍了国际物流的运作方式和管理知识。内容包括:国际物流的基本知识,国际物流系统与网络、国际采购相关知识,国际贸易相关知识,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物运输保险,进出易程序、国际物流中的检验检疫以及报关清关等内容。

3.3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一门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课程始终紧跟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发展趋势,在物流类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来源于企业管理实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价值,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讲授供应链设计、运行和管理中大家所关心的问题以及比较重要的新模型和解决方案,使学生学习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特征及其与传统运作模式的差异,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分析、设计、实施的方法,掌握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采购管理、生产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最终能根据企业的特点进行供应链系统设计识别与方案设计,为毕业后从事供应链设计、运行和管理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课程群建设对策

4.1整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在课程群的建设中,将重点集中于课程讲授内容的完善上,处理好单门课程和课程群的关系,课程组将认真整理和总结课程的相关知识,把课程内容划分为前后衔接的几大部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和深入课程内容,加强相关课程的整合,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进一步提高课程的综合化程度。以成本分析为纽带,对各课程进一步分工,在物流经济学课程中侧重理论方法的训练,在国际物流学以及供应链管理课程中侧重成本分析的运用。在教学中,吸收部分研究的最新成果,力图体现该学科的前沿性成果。

4.2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针对课程基本概念多、涉及面广等特点,课程组本着定位要准、内容要实、理论要精、操作要强且具有明显职业性的原则,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全面改进。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便于学生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课程群以多媒体课件、网上资源、实验室等为载体,通过增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验仿真等教学方法,建立参与式、互动式、仿真式的教学方法体系。

4.3强化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建设

4.3.1强化教学条件建设

为了课程有序、高效的进行,教学条件必须得到保障,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教学,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要有相应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我们从实验环境和课程网站等方面强化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条件。实验室的硬件资源为开展国际物流学和供应链管理的实验教学提供了设施保障,结合精品课程建设,开通课程群网站,把三门课程的教学资源放在课程网站中,包括课程的授课录像、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案例资料、部分视频资料、习题、试卷样题。及时更新网站,提高网站利用率。

4.3.2强化教学资源建设

三门课程在现有基础上,从自身特点出发合理选择案例类型和素材,按照统一格式编写4-5个案例,形成系统的案例体系和案例库,互为补充,全面培养物流人才。进一步优化教学课件,调整优化三门课程的课件内容,形成课件的统一风格,增加动画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完善课件中的习题和案例。

4.4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第8篇

    关键词:采购;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控制方法

    物流是第三利润源,加强采购中物流成本控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7年末世界石油价格冲高到每桶99美元的历史性最高价位,再加上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使得漳州市以低廉的劳力和原材料为主的制造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一和第二利润源已经枯竭,企业迫切需要重新寻找新的利润源——物流领域的潜力。对于生产企业,物流在企业生产成本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大约在l0-35%之间,起着“成本中心”的作用。由于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往往达50%以上。因此控制采购成本,是一个企业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增加利润的重要和直接手段之一。从目前阶段来看漳州市企业在物流采购领域减低物流成本的空间是比较大的。

    一、供应链物流成本相关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加深了对当今财务成本管理中有关计量物流成本的缺陷的认识,即从分销过程来看,期间发生的成本常常衡量的是单个物流职能的成本,它无法涵盖整个分销过程发生的所有成本。此外,经济活动中的效益背反原则同样也存在于物流活动中,这一方面反映为物流成本与物流服务水准之间存在着此长彼消的关系,另一方面,物流的各项活动有时也处于效益背反的状态。由此可见,物流系统就是以综合成本为核心,按最低整体成本的要求,使整个物流系统化。它强调的是调整各要素之间的矛盾,将它们有机结合,使物流总成本最小。一般物流管理的主要对象是采购销售物流和生产物流,追求局部利益最大化;而供应链物流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采购销售物流和生产物流,还包括回收物流、退货物流、废弃物流等逆向物流。

    所谓供应链物流成本,指的是与特定企业在整个供应链运作过程中与物流作业相关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消耗或支出。作为一种共生型物流管理模式,供应链物流管理强调供应链成员组织不再孤立地优化自身的物流活动,而是通过协作共同提高供应链物流的整体效率。物流是物质商品流的全过程,因此,物流成本管理涵盖了整个企业供应链运作流程。这些流程主要包括以下费用。第一,采购物流费,指生产企业从原材料、包装材料等物品的采购方到进货方,全过程商品移动所发生的各种物流费用。在这一费用中,为实现交易而产生的运输费、保管费、装卸费等物流费用在原来的财务管理中,都分别计入原材料费、包装材料费、采购商品等其他费用中,没有能够综合一致地反映出来。此外,像生产物流费,即原材料进货后,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为生产成品而发生的物流费用,这一费用在原来的核算体系中是计入生产费用中的,并没有算进物流费用中。所有这些,都是供应物流费用核算过程中应当考虑的要素。第二,企业内物流费。第三,销售物流费。第四,逆向物流。

    二、漳州企业采购中供应链的物流成本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采购商与供应商沟通欠缺,互相封锁信息

    每个企业的采购部门与上游的供应商各自独立。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没有进行充分的沟通。很容易导致采购行为的盲目。致使采购物流成本加大。

    (二)无法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交货期进行事前控制,经济纠纷不断

    采购部门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交货期、售后服务等采购细节只能在采购发生当中进行交涉,很难在合同中规定并在事前进行控制。一旦有问题。很容易导致纠纷,断送双方的合作关系。有时甚至是长期的合作关系也会毁于一旦。

    (三)与供应商的关系是临时的或短期的合作关系

    采购商与供应商的合作总是针对每一笔合同。即使合作过很多次,也从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而且双方只考虑各自的利益,彼此讨价还价,竞争关系大于合作关系,增大了采购的成本,也加大了采购的风险。

    (四)供应商响应用户需求能力迟钝

    采购商根据客户需求对供应商提出相应的要求,供应商从本身利益出发,或者根本不考虑最终用户的需求,或者推诿搪塞,以致对市场的反应能力下降,贻误战机。

    (五)订单与供应商脱节造成大库存

    订单与供应商脱节造成大库存,占用大量流动资金。供应商通过采购商了解市场的变化,而市场瞬息万变,采购商、供应商得到的信息不准确、不及时,导致不能及时备货,或者很容易造成双方库存积压,流动资金占用加大,成本上升。

    (六)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间的制约关系

    1、构成物流成本的各个环节费用之间的制约关系。如果为了降低库存采取小批量定货,则会因运输次数增加而导致费用上升;运费和保管费之间也存在着制约关系。

    2、各子系统的功能和所耗费用之间的制约关系。任何子系统功能的增加和完善都必须投入资金。如信息系统功能的增加必须购置硬件和开发计算机软件;而要增加仓库的容量和提高进出库速度,就需建设更大的库房并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在实际中必须考虑在财力许可的范围内改善物流系统的功能

    (七)不能与时俱进地实行管理创新

    漳州现有的传统企业管理体系突出企业各部门管理、层次管理和各工作环节的线性衔接,但由于消费需求变化越来越快,生产产品和服务过程变得更加复杂。漳州市企业的发展战略常常难以体现消费者的需求,因而也就不能反映市场的化。面对市场“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要求,传统观念体制和技术的限制导致管理滞后。与物流业“快速反应”的要求不适应。

    三、解决采购中物流成本过高的措施

    (一)维持合适的库存

    现在的制造产品特别是高科技产品贬值速度特别快。因此,零库存的概念大行其道。零库存并不是意味着绝对的清空库存或把库存压力推到供应商的手中,而是在满足供应的情况下努力使得自身库存水平达到最低限度,从而达到减少无效运输和库存的目的,最终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减低物流成本。进行采购分析要考虑到前置期和需求量两个因素。分析采购时,首先是考察所接收到的订单情况,参考过去“特定时间段内”需求量的平均值和变化的幅度,把这两个值进行加权计算,得到未来的计划。然后需要计算供应商的历史供货情况,即“特定时间段内”供货数量的平均值和变化的幅度,以计算出对供应商比较合适的交货周期和交货数量。

    (二)考虑采购本地化原则

    许多先进的生产商都开始实行本地化。供应链的节点之间的距离越长,其节点之间的运输成本越高,其物流程序越多,快速反应能力越慢,其最终的物流成本越高。解决的办法是压缩其供应链节点之间的绝对距离,使其生产要素在一定的范围内聚集,最终达到产业聚集的目的,从而使得物流由门到门的服务提升到货架到货架的服务。

    (三)对供应商进行分类

    “效率只有通过分享信息和共同计划才能得到提高”。在作为其管理基本概念的物流供应链管理的操作过程中,必须把供应链的帮手数量限制在尽可能少的地步,把原来的松散联合变成严谨的独立企业的群体,变成一种致力于提高效率和增加竞争能力的合作力量,凡是参与供应链安排的企业和生产厂商要有共同的信念,都有各自的表现角色。因为多一个不必要的帮手就会发生一笔不必要的费用,增加生产经营成本,而且还会节外生枝,降低供应链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所以要对供应商进行相应的管理和分类。通常根据风险和支出把供应商划分为四个部分

    1、对于杠杆品项(低风险和高支出)的供应商,其管理重点主要是通过现货采购取得尽可能低的价格或成本,而不必考虑参与其中的是哪个供应商,从而减低其采购管理的成本。

    2、对于常规品项(低风险和低支出)而言,与供应商的重点是使供应商同意或承担管理的重负,以达到减低采购人员的成本的目的。

    3、对于瓶颈品项(高风险低支出)可以要求与供应商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以定额合同的形式保证供应的连续性。

    4、可以把前面节省下的资源全部投放到关键品项(高风险高支出)。通过与供应商共享专业知识、信息、成本和风险,来保证该品项能够充分满足企业的要求。

    (四)应该从整体出发对物流成本的控制进行分析

    1、内部价值链分析。内部价值链分析就是不仅要注意生产过程,而且要关注生产之前和之后的作业,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

    2、外部价值链分析。即供应商和最终顾客之间的关系分析。供应商不仅生产着企业用于价值链的多种产品或服务,而且在其他方面也影响着企业,如供应商发货频繁可以降低企业的库存需求。最终顾客也有其价值链,如那些订量少、事先不确定的顾客成本比那些订货量大、事先确定的顾客成本要高。

    3、通过供应链上的资源共享来降低成本。供应链管理中资源共享机制的建立,为各节点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于共享资源,产品的成本与分摊资源费用的产品数量有关,分享这类资源的产品数量越多,分摊到产品中的成本就越低。这些共享资源费用包括:产品的研究开发费用、资源的采购费用、信息使用费用、信息传播费用、建立和使用销售渠道的费用、交易费用、市场开发费用、知识革新成果和经验的共享。增加使用这些共享资源的规模和频率,可以降低成本。比如,设置与供应商共享的关于生产计划和生产实绩的数据库,供应商可以随时扫描数据库提供的信息,由此判断什么时候需要配送什么样的货物,保证按时送货,而不必坐等订货通知。由于从该数据库还可以得到企业以后的生产计划,供应商在此基础上能及时制定自己的生产计划,这种信息资源的共享,让企业与供应商同时降低了库存费用和管理费用。

    (五)利用信息集成化管理系统来降低成本

第9篇

关键词:电网企业;物资计划;管理模式

作者简介:毕子键(1984-),男,河北唐山人,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物资部,助理工程师;王翎颖(1985-),女,四川遂宁人,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物资分公司招标工作部,工程师。(北京 100053)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9-0181-03

电网企业以建设和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承担着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的基本使命。如今,我国电网企业正在全力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以实现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推行现代化管理,具有较高的国际化水平的发展目标。物资是电网企业的核心资源之一,物资集约化管理在保证电网正常建设运营、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物资计划管理作为物资管理的龙头和关键,是了解物资需求和资源,保持物资数量、质量和品种规格平衡,合理安排物资使用方向,有效利用物资资源的手段。做好物资计划管理对提高物资供应链经济效益,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物资计划管理的基本概念

物资计划是指对物资的流通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各种计划手段的总称,是以物资为对象,为组织达到既定目标、提供物资保证而进行的计划工作,是组织计划期内物资管理活动的行动纲领。物资计划是采购、仓储、配送等物资管理活动的基础。

物资计划管理是制订合理的物资计划,为确保物资计划能够顺利执行和全面实现而进行的调查研究、监督检查、调节控制和考核总结等活动,也是对物资从生产到消费过程的中间环节的管理过程。管理范围包括用于生产、建设、经营的设备、材料以及大宗办公用品、消耗性物资等的计划管理。

基于以上定义及实际业务开展模式,物资计划具体包括需求计划、储备计划、采购计划、供应计划。需求计划是需求单位(部门)根据企业生产、建设、经营需要,提出项目类及成本类需求计划;储备计划是根据企业生产、应急需要,形成一定规格、数量的物资储备;采购计划是以需求部门提出的需求计划为基础,结合储备计划、库存情况,提出的实施招标采购的物资计划;供应计划是采购计划的执行计划。[1]

二、物资计划管理发展历程及现状

近十年来,电网企业一直致力于提升物资集约化、精益化管理,以不断提升企业集中采购的规模优势,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2004年以前,各网省公司负责各自业务范围内的物资采购,没有统一的物资计划管理;2005年至2008年,电网企业实施两级集中规模招标采购模式,逐步建立起统一的物资计划申报、审查、上报的管理机制及流程;2009年至今,电网企业实施全面的物资集约化体系建设,按照物资集约化整体设计方案变革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模式、优化业务流程,全面提升物资集约化、精益化管理。物资计划管理作为物资管理“九大关键业务”(包括:物资计划管理、物资采购管理、物资合同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物资质量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应急物资管理、废旧物资处置管理)的龙头,已逐步建立起相对完整的体制机制、管理模式,且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完善管理运行机制,丰富管理内涵,逐步实现物资计划与工程里程碑计划、综合计划、财务预算的协同,努力提高物资计划前瞻性、准确性、及时性,力争在一定时期内达到计划准确率100%,全面计划覆盖率95%的目标。

三、建立科学、完整的物资计划管理体系

物资计划管理是发展物资集约化、精益化管理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省级电力公司在电网企业物资计划管理体系建设的统一部署下,逐步建立科学、完整的,适宜企业发展、管理的,切实能合理配置物资资源的物资计划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

1.物资计划管理模式

物资需求计划、采购计划管理作为现阶段物资计划管理的重点,已基本形成全面覆盖、界面清晰、相互联动的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年度需求计划与批次需求计划管理。年度需求计划是指公司系统各单位(部门)全年需求的汇总、预测和综合平衡,是年度总需求;批次物资需求计划是指需求单位(部门)根据项目建设进度或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根据公司的批次计划安排,对应于项目编制的物资需求计划,是年度物资需求计划的具体执行。电网企业总部与省级电力公司实施年度需求计划与批次需求计划管理的工作界面详见图1。

(2)物资采购计划层级管理。按照电网企业不断扩大集中招标采购范围的思路,省级电力公司正在努力建立“总部直接组织实施”、“总部统一组织监控、省公司具体实施”两种层级的物资采购计划管理模式。现阶段两种采购层级对应的物资范围详见表1。

2.物资计划管理流程

根据上述管理模式,基于省级电力公司的物资计划管理流程主要包括年度物资需求计划管理流程和批次物资需求计划管理流程。

(1)年度物资需求计划管理流程。省级电力公司物资部门一般在上一年度的12月启动下一年度的年度物资需求计划上报工作;公司所属各单位需求部门依据项目储备库、综合计划、财务预算提出年度需求计划;公司所属各单位物资部门审核、上报年度需求计划;省公司物资部门汇总、审核年度需求计划,并上报总部;总部物资部门汇总并形成企业年度需求计划。具体管理流程详见图2。

(2)批次物资需求计划管理流程。总部下发全年集中招标采购批次计划安排;根据各批次时间安排,各单位需求部门填报各类项目、非项目的物资需求计划;省公司专业部门对物资需求计划进行专业审查;各单位物资部门组织一级物资集中审查并上报省公司;省公司物资部门组织二级物资集中审查并上报总部;总部组织集中审查工作,按照采购层级不同,在总部和省公司层面组织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具体管理流程详见图3。

3.管理重点

实施全面物资计划管理,重点需要做到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管控三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1)全面覆盖。做到对纳入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综合计划和财务预算所需物资的全面覆盖,做到两种采购模式的实施计划有机对接、采购范围界定清晰,实现年度物资需求计划“一本帐”管理。

(2)全员参与。明确规划、基建、生产、营销等物资需求项目主管部门的物资计划管理职责。做到在编制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综合计划和财务预算时,尤其是结合公司项目储备库建设,同步提出物资需求,构建供需双方双向互动的计划共管模式。

(3)全程管控。强化物资计划编制、审核、上报、平衡、执行、考核、反馈各环节管控,重点加强对上报计划的审核把关。建立县、市、省公司和总部层层审核、层层把关的计划申报审核机制。[1]

四、实施高效、合理的管理措施

为进一步发挥物资计划管理在调配企业物资资源,提高供应链经济效益的作用,省级电力公司结合自身业务开展情况,不断归纳总结、优化提升,提出若干高效、合理、可行性强的管理措施,对于提升物资计划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总结归纳起来,以下三个方面的管理措施比较成熟,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

1.深化物资标准化体系建设

物资计划管理是物资管理的龙头,物资标准化管理则是物资计划管理排头兵,它关系到物资全流程业务操作,物资标准化体系的规范程度将决定计划、招标、合同、供应等各个业务环节运转的准确性和效率。现阶段,总部已完成物资采购标准的统一、物料主数据体系的统一,相应物资技术规范管理则成为了目前物资标准化管理的重点和关键。

按照总部统一的管理模式,编制每一条需求计划前需要首先在信息化系统中编制对应的技术规范,而在不同输变电项目中的同类物资,技术规范要求基本是一致的。基于以上情况,对于根据物料描述及技术规范就能确定的物资需求,由省级电力公司或总部统一编制标准技术规范,需求单位编制需求计划时,无需重新编制技术规范,仅需要选择物料编码,填写数量、交货时间、交货地点等内容即可。这样便可省掉技术规范的编制、审查工作,大幅提升了需求计划的申报效率和准确率,同时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如今,总部和各省级电力公司正在稳步开展该项工作,逐步形成标准技术规范体系。

2.优化信息化管理系统

近年来,为转变企业的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电网企业总部及大多数省级电力公司均部署应用ERP系统。通过应用信息化系统固化管理标准、管理流程,提高企业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同时将企业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业务流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助于降低管理运营成本、发挥整体优势、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物资计划来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物资计划管理具有涉及专业广泛、人员众多的特点。因此,要通过信息系统支撑,做到物资计划管理的全面覆盖、及时准确、闭环管理,需要根据管理、业务要求的特点,不断调整、优化ERP系统的功能,以满足企业管理、发展的需要。以审批流程优化为例,为在保证管理流程严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流程运转效率,先进的省公司采取适用不同情形的触发式的需求计划审批流程,即对于使用非标物料的需求计划、非招标采购需求计划、超期提报需求计划、超范围采购等类似有考核或法律风险的情形,将管理要求及处理预案,以信息化手段设计成适用不同情形的触发式的需求计划审批流程,不同情形由对应主管部门或责任人审批,从而达到明晰、规范审批流程,提高业务流转效率的目的。

3.创新物资计划审查模式

目前,物资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标准技术规范的应用已经为物资计划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是要达到标准技术规范全面覆盖所有物资类别仍然需要一段时期的努力,因此,在现阶段,为保证物资计划的准确性,对需求计划及对应技术规范的审核仍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从传统意义来讲,一般电网企业的各级物资计划审核采取的是邀请中立专业专家,以会议的方式开展集中审查。该种审查模式的优势在于有利于审查专业专家与需求单位、设计单位“面对面”沟通,操作流程规范,适用于条目数量多、参与单位多、涉及专业广的批次计划审查,但是对于专业特性强、计划条目较少、涉及专业单一等情形的批次计划审查,则会暴露出集中审查模式组织成本高、工作效率低等弊端。

为了合理、高效地安排好各类物资需求计划的审查工作,先进的省级电力公司积极创新物资需求计划审查模式,因地制宜地开展需求计划审查。以下是三种在实际业务中取得良好效果的新型审查组织模式:

(1)日常实时审查。对于项目合规性、技术规范书规范性、ERP需求计划规范性等非专业内容的审查,作为物资计划业务人员的日常工作,开展实时审查。这种审查模式通过对审查任务分解,明晰了审查工作职责,缓解了审查会中审查专业专家的压力,提高了审查效率和审查质量,降低了管理成本。

(2)远程异地审查。对于专业较为单一、需求计划条目数量较少的批次计划,针对其特点,为提高审查效率,采取远程异地审查模式,即:物资业务人员直接将需求计划及技术规范通过电子邮件发给相关专业的审查专家,由审查专家在异地进行审查,审查结束后,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系统,与需求单位交换审查、修改意见。该种审查模式的优势在于审查效率高、操作成本低,但不适用于需求单位多、涉及专业广的批次计划审查。

(3)交叉互助审查。该种审查模式一般适用于各地(市)级供电公司之间开展的需求计划审查工作。由于地(市)级供电公司开展需求计划审查工作的难点在于本单位专业专家资源不足,难以对所有专业的需求计划开展有效的专业审查,因此,专业专家资源优势互补的地(市)公司之间,开展取长补短式的互助审查,则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另一方面,交叉互助审查的持续开展,也有助于地(市)公司培养相对弱势专业的专业人才,提高专业水平。

五、结论

物资计划管理作为电网企业物资供应链管理的龙头,承担着提高物资供应链经济效益,合理配置企业物资资源的重要使命。电网企业需要坚持物资计划管理“统一、集中、全面、刚性”原则,统一申报平台,强化采购层级和批次计划管理,规范采购策略,确保计划实现刚性管理。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计划协同管控机制,探索建立以需求分析为导向的物资计划主动协同工作机制,掌握项目建设储备和物资需求情况,跟踪项目实施进度,与采购实施、库存管理对接,实现需求、利库、采购、供应的统筹协同,努力做到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管控。电网企业通过不断强化物资计划管理在物资管理领域中的引领作用,从而达到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管理成本,提升企业精益化管理水平的目标。

第10篇

关键词:服装企业 供应链管理模式 具体应用

一、引言

因为中国服装行业企业数量多,信息化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以往缺乏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组织去了解、掌握行业信息化应用的整体现状和水平,这样也就难以制订符合行业实际的标准,以及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对企业来说,提升自身信息化应用水平也需要一个科学的引导,需要一个对照,发现自身在“两化”融合方面的长处和不足,以利于进一步提高。

二、我国服装行业物流现状

供应链一体化的企业仓库包括:工厂成品仓库、原材料仓库、办事处仓库、经销商仓库、商仓库等等;销售额越大仓库就越大,导致虽然销售额不断增长,但是账面上的流动资金却没见增长,年销售额约等于年仓库库存,如何解决巨额的库存是服装企业需要突破的瓶颈。

服装行业(企业)的管理特点具有现代化加工企业共同的特征,如企业内部高度集中的指挥系统;高度发展的分工和协作;生产管理组织的多层次以及快速的市场反应配送系统等。同时,由于服装的生产、工艺过程和产品以及强烈的市场需求与适应等特性,使服装企业管理也具有许多行业本身的特点。

1.服装行业具有非常强烈的季节变化的总体特点,因此要求企业拥有较强的过程控制能力:服装是个季节性服装,服装的生产、流通都是在相对短时间内完成的。因此其进、退、调、换的业务都是很频繁,同时随着公司的业务快速发展和智能分工的细化,流通过程的控制就越来越重要,因此要求服装企业具有对变化过程的较强的管理能力。

2.原材料在生产成本中比重高,同时生产成本又占到产品总成本的较大比例;原材料,尤其是毛、麻、丝等原料的成本在成衣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高,少则在50%以上,高的在80%以上。这一特点决定了原材料采购、储运、配用和工艺设计在服装企业中的主要地位。因此各大企业在企业成本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中还是非常重视采购以及生产的成本控制。

3.产品品种、款式变化快,要求服装企业必须迅速适应市场;总之,服装企业的业务流程非常复杂、繁琐,物流的环节众多,行业(企业)主要仓库就有:原材料仓、机物料仓、半成品仓、成品仓等。同时行业(企业)品种多,仓库面积大,范围广,每天处理的收发单据量也大。许多服装企业每天需要处理成百上千的库存单位,并要管理无数的款式、结构、客户标识甚至更多的数据。在这种复杂性极高的经营管理中,精确的预测、有效的管理以及高效灵活的物流配送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物流供应链管理成我国服装行业信息化突破口

据全国服装科技信息中心预测,随着政府对国有大中型企业信息化的大力推进,我国的服装行业信息化水平相比以前有了比较大的提升。为了应对来自全球经济危机的挑战,我国服装企业必须进一步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国制造”在低价的基础上进行质量的提升。而如何降低运营成本呢?国外一些机构为我们指明了出路。综合分析认为,在某个商品的整个供应链体系中,非生产的成本已经超过了80%。其中,商品的物流成本占到40% 以上,时间成本占到整个供应链的90%以上。可见,物流供应链成了我国服装企业最好的出路!

我国的服装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自动化程度还比较低,这给服装行业信息化的实现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服装企业的业务流程非常复杂、繁琐,许多服装企业每天需要处理成百上千的库存单位,并要管理无数的款式、结构、客户标识甚至更多的数据。在这种复杂性极高的经营管理中,以精确预测、采购管理、生产计划和分销管理为特点的供应链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我国服装行业多以OEM为主要业务。按订单准时交货成为我国服装厂商一个必备要素。如果交货不及时或者在无货可供的情况下答应交货等现象的出现,必将会丧失客户满意度,进而造成客户流失。而建立了高效、一体化的供应链体系,就如同在服装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和客户之间建立了一条畅通的高速公路一样,可以减小每一步之间的时间,将这个转接的时间压缩至接近为零。

不论是已经有一定信息化基础的大中型服装企业,还是信息化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的小型服装企业,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它们制造成本的降低几乎走到了极限,销售额的增加也难有大的突破,对物流供应链的优化和细化成为服装企业的一个新出路。更重要的是,对物流供应链的优化和细化,并不仅仅是一个与效率和成本相关的话题,对那些希望加快自己的市场反应速度,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的服装公司来说,选择合适的供应链,就等于选择一个全新的腾飞机遇。只有借助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把企业自身和它后端的供应商、前端的客户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条完整的供应链,服装企业才能冲出重围,再铸辉煌。

第11篇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资金控制物业管理公司

一、资金控制的基本概念

经济的发展导致内部控制的出现,无规矩不成方圆说的就是内部控制。内部

控制的变化是随着时代、环境变化而变化的。现代企业需要内部控制为其护航保

驾。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这条奔流长河的河堤,规范着河水的流向。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所拥有或控制的各类经济资源的货币表现。任何一家企业都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资金,没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保证,企业资产就无法形成,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和发展就难以进行。为了保障企、比资金的有序运行,必须对企业资金运行进行科学控制。

资金控制就是对资金运动实行经常性的监督与检查,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控制企业的筹资与投资并及时纠正偏差;二是控制固定资本金、流动资本金和其他资本金的使用;三是控制企业的盈利收入;四是包含销售收入中如何分配生产经营资金和企业盈利,又包括企业盈利内部的合理资金分配。

二、**世纪花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简介

**世纪花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是2002年成立的在董事会领导下实行总经理负责制的专业性物业管理公司,注册资本166万元。公司下设了物业管理部、工程部、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务部五个部门,其中物业管理部主要负责管理所辖物业的对业主服务以及安保、保洁业务;工程部主要负责所辖物业各类公共设施的维修以及小区内各项设施设备的维护及管理业务;办公室主要负责公司日常行政及采购管理工作;人力资源部主要负责公司及所辖物业各岗位人员的选拔、招聘及培训管理工作;财务部主要负责公司所辖营运资金的管理工作。

三、内部控制制度在物业管理公司中的重要性

现在,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乃至对整个经济发展的意义日渐突出。我国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比较晚,虽出台了多个建立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政策,但在各企业中具体实施相对还是较薄弱。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已经日渐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因其内部控制相对薄弱,而制约了企业正常经营和发展,所以,企业迫切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

目前公司主要管理的楼盘是**世纪花园一期和二期小区。世纪花园一期和二期是坐落于世纪公园畔的高档智能型住宅小区,一期总面积约10万m2,二期总面积约17万m2。目前一期入住单元已达500余户,二期入住单元已达到600余户。本人在二期小区内工作,主要管理公寓楼(646间)。小区的物业管理是一个服务与管理相配合的行业,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本着团结、诚信、高效、俱进的原则,以管一流物业、创一流管理、出一流人才为经营宗旨,坚持高起点、高要求的为所辖区居民尽可能的提供一切完善优质的服务。

物业管理企业是近年来一个新兴的行业,发展比较快,但是总的来说,整体盈利状况并不理想,房管部门转变为物业管理企业的难以适应市场竞争,亏损比较大,开发商下附属的物业管理企业大部分由开发商决定,市场竞争意识薄弱,亏损状况也比较大。自主经营的物业管理企业经营状况相对较好一些,但是盈利状况并不是非常理想。究其原因,很大一方面就是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并不完善,内部财务控制薄弱,使得企业不具备进行激烈市场竞争的能力。因此,加强物业管理企业内部财务控制非常重要。

四、**世纪花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资金控制的现状

全国各大物业管理公司已经逐渐认识到企业资金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初步建立了自身的内控制度,制订有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也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处理经济业务或遇到具体问题时,按规定程序办理,使内控制度具有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从而使得物业管理显得井井有条。

1.**世纪花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货币控制模式

一般而言,企业对资金业务有五种控制模式:

(l)统收统支方式。指企业的一切资金收付活动都集中在企业的财务部门,各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不单独设立账号,一切现金支出都通过财务部付出,现金收支的批准权高度集中在经营者手中或经营者授权代表手中。

(2)拨付备用金方式。指企业按照一定的期限统拨给所属分支机构或子公司备其使用的一定数额的现金,等各分支机构或子公司发生现金支出后,持有关凭证到企业财务部门报销以补足备用金。

(3)设立结算中心。结算中心通常是由企业集团内部设立的,办理内部各成员或分公司现金收付和往来结算业务的专门机构,它一般设立于财务部门内,是一个独立运行的职能部门。

(4)设立内部银行方式。内部银行成了结算中心、货币发行中心、贷款中心和监管中心,主要职责是进行企业或集团内部日常的往来结算和资金调拨、运筹。

(5)财务公司。是一种经营部分银行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其经营范围除经营抵押放款外,还兼营外汇、联合贷款、包销债券、不动产抵押、财务及投资咨询等业务。

**世纪花苑物业管理公司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战略发展要求,在货币控制上采用的是拨付备用金的方式。

如前所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现在管理**世纪花园一期和二期小区,针对业务分布,为了优化资金配置和保证资金供应,物业公司采取了拨付备用金方式来管理两个小区的资金。首先,公司根据两个小区的规模和业务需要拨付一定数额的备用金供其使用,两小区再对所管辖的地区办事处照同样的原则往下拨付一定数额的备用金,小区办事处均设有一名财务人员,负责处理备用金的申请,费用的报销工作,每月定期汇集当地所发生的支出到公司所属财务部报销己补足备用金。同理,各小区负责备用金核算的财务人员待汇集当月各地区及本部的支出后,再向公司财务总部核销以补足该区的备用金。

这种资金控制模式的特点是:

①公司所属各小区管理的办事处有了的现金经营权。

②公司所属各小区管理的办事处在公司规定的现金支出范围和支出标准之内,可以对拨付的备用金行使决策权。

③小区管理的办事处按照总部的要求统一到中国银行的分支机构开设账号。

2.公司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工具——预算管理

公司的预算是采用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滚动预算方式,公司提出以积极的现金流量作为经营目标和管理的理念,这一思想不仅仅贯彻到公司的日常经营、部门考核,也体现在内部控制的工具一一预算的编制上。管理层借助于现金预算,可以了解各分公司及下属地区现金流入是从哪里来的?又用到了哪里?在某一时点企业能用以周转使用的余额有多少?应收账款有多少?对某个地区的备用金是增加还是减少?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基于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预算编制才能使管理者对企业未来的现金状况有大致的掌握,企业管理也紧紧围绕现金的收回与合理支出为核心。

公司采用的期限是一年,分季度编制,一般在每年的2月、5月、8月和11月。当预算执行过几个月后,即根据前面的经营成果结合执行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等新信息,对剩余月份的预算加以调整,而总预算保持在一年的预算期。公司选择滚动预算是考虑到它的灵活性,一方面,由于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能够不断调整的滚动预算使公司管理当局可以对未来一年的经营活动进行持续不断的计划,并在预算中经常保持一个稳定的视野,同时也能使预算反映公司变化的战略意图面,滚动预算给予了财务管理更多的灵活性,为各部门和各业务单位的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对那些进入衰退期的产品避免了盲目的投资,这种方式更能为公司的员工所接受,有利于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工作能稳定有序地进行。

五改进公司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方案

1.建立公司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规范流程制度

建立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规范流程及其重点控制环节,是强化我国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对于**世纪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而言,严格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并使之取得预期的成效,除了完善目前已有的现金开支审批权限划分及审批额度分配制度之外,当务之急是建立各项主要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内部控制基本程序及控制关节点,同时明确每个控制关节点必须由三个以上分设的岗位(经办、审核、审批)互相制约地行使职责。每一个控制关节点必须经以上三个分设岗位独立地行使职责后方可转至下一个控制关节点。这样,审批权限、额度制度与控制流程及岗位互相牵制作用的控制关节点相配合,就形成了一个较为严密有力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体系。

2.加强物业管理资金的筹措及运作管理

**世纪花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根据其公司资金来源,除资本本金或者银行贷款外,其他物业管理收入都是向业主或使用人收取的管理费用,因此资金的筹措必须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同时,公司根据实际特点,加强资金有计划及合理使用,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必要的物业管理项目上,增加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另外,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积极防范投资风险。应选择科学合理的投资模式,尽可能地采用中短期投资,扬长避短,在科学合理的投资模式下,加强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同时,加强项目投资实施过程中的控制和管理,搞好监督工作。

3.建立健全费用报销制度

对于每一笔费用开支的报销,公司都应通过审核原始凭证进行控制。一般而言,审核的重点是凭证的真实性——内容是否真实;合理性——是否符合资金使用开支范围和标准;完整性——有无预算指标,手续是否齐全等。经过审核确认元误后,方能予以报销。如手续不全的要补办手续;违反资金使用制度规定的,不予报销。

第12篇

关键词:COMIS;条形码打印;条形码扫描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12-0131-02

作者简介:徐东风(1971-),男,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信息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研究方向为ERP项目实施、软件系统开发过程管理;陈先发(1976-),男,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信息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ERP项目实施、软件系统开发、核电行业信息系统解决方案咨询与实施。

0引言

COMIS是大亚湾核电站生产运营和维修管理系统,是在MAXIMO基础上进行客户二次开发而形成的。MAXIMO主要通过工作票、库存管理、采购管理、设备管理、预防维修、标准包、人力资源、日程管理等8个功能模块来实现管理功能。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在库存管理过程中,采用条形码扫描方式替代手工输入编码及批次等数据方式,是一个有效的方案。为了实现该方案,需要了解和选择条形码打印、条形码扫描数据上传和下载以及它们与COMIS系统的接口方式。

1概念和术语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索COMIS系统与条形码系统的接口集成方法,因此不会详细说明COMIS系统的各模块功能,仅对涉及到的概念或术语作简单描述,如果读者需详细了解,可参考MAXIMO标准文档。

本文将定义的概念和术语有:COMIS库存管理、条形码打印、条形码扫描。

(1)COMIS库存管理。COMIS库存管理包括物资验收、发料、退料、物资转移、盘点及库存调整、物资保养、货位管理、交易查询等功能。大亚湾核电站的库存物资全部启用了批次管理,根据批次可以方便跟踪物资的寿期,也用于对物资进行周期性的保养。因此,需要对物资的每个批次打印标签以利于识别。

(2)条形码打印。如果企业启用了条形码管理,条形码打印会发生在许多环节。一般来说,在物资验收入库时会要求打印好条形码,将条形码粘贴在实物上或货架上;在发料或库存转储时,如果条形码已不可识别,需重新打印;在盘点时有可能需打印条形码。总之,有可能需要在业务的一些环节根据入库单、转储单进行条形码打印,也有可能根据库存地点、仓库号、物资编码、批次号等库存参数查询出库存数据后进行条形码打印。

(3)条形码扫描。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小人为失误,在仓库管理中可采取条形码扫描而不是人工输入物资编码的办法。一般会在验收入库或库存转储时使用条形码扫描设备扫描条形码,将扫描数据上传到COMIS系统中。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要求,条形码扫描设备可支持在线扫描或无线扫描、在线上传数据的功能,有的设备还支持批量扫描将数据集中单次上传的功能,这样的设备比较适合在大型仓库中进行物资盘点时使用。

2COMIS与条形码打印系统接口集成方法

简单来说,COMIS与条形码打印系统的集成重点在于双方需遵守共同的接口规则,双方按照接口规则各负其责。COMIS调用条形码打印程序进行打印,条形码打印程序不调用任何COMIS功能,集成时COMIS调用条形码打印接口程序。

接口规则是COMIS与条形码打印系统通信的媒介,COMIS系统将打印条形码所需数据按照接口规则整理好,以文本文件的方式保存到当前计算机上,写入文本文件需按照接口规则。打印时,条形码打印程序会按照规则读出文本文件中的数据进行打印。

需对这个文本文件命名,例如命名为barcode.txt,COMIS和条形码打印系统都以这个名称识别该接口文件。

在该文件中,每行放置一条将打印在条形码上的数据,假定需在条形码标签上打印物资编码、物资名称、规格型号,那么,在接口文件中每行包含3个信息:条形码CODE、名称NAME、规格型号SPEC,并以此顺序放置,以分隔符“,”分隔这3个字段。

打印条形码时,用户需先在COMIS中根据物资编码、批次号、仓库号、入库单号等库存参数查询出需打印条形码的物资,然后点击打印按钮进行打印,此时,COMIS系统要检测barcode.txt文件是否存在,如存在应删除后再写入,避免重复打印,当把查询出的物资编码、名称、规格型号等所有数据写入接口文件后,COMIS调用打印程序barprint.exe,该打印程序读取barcode.txt文件中的数据进行逐行打印。

根据以上所述接口集成方法,可生成图1所示功能界面。COMIS端将需要打印条形码的物资编码、物资名称、规格型号等数据查询出来,显示在列表中,当点击“打印”按钮时,将列表中的数据按照接口规则写入文件barcode.txt,然后调用条形码打印程序barprint.exe完成打印。打印程序barprint.exe将调用供应商提供的硬件驱动程序和通信函数,打开计算机和条形码打印机的通信端口,从接口文件barcode.txt逐行读取数据作为条形码打印参数,发出条形码打印指令,从而打印出条形码。

3COMIS与条形码扫描系统接口集成方法

COMIS与条形码扫描系统的集成方法与上文所述的与条形码打印集成方法类似,其重点也在于双方需遵守共同的接口规则,只要把接口规则定义好,双方按照接口规则各负其责即可,只是该接口需要将数据进行双向交互,即逻辑上存在两个子接口:扫描数据上传、下载接口。

COMIS调用条形码扫描接口程序进行数据上传和下载(上传和下载是指以扫描设备角度而言的,下载是指将数据从COMIS传到扫描器,上传是指将数据从扫描器传到COMIS),条形码扫描器不调用任何COMIS功能。集成时COMIS调用条形码扫描接口程序。

接口分工:COMIS系统负责提供下载到条形码扫描器的数据文件;调用条形码扫描器下载、上传接口程序进行数据下载、上传。条形码扫描器程序负责批量扫描条形码,输入数量,在扫描器内生成扫描数据文件,以备上传到COMIS。

因为条形码扫描器本身的运行所需数据来源于COMIS等其它系统,例如当扫描某条形码时,扫描器的屏幕上应识别并显示该条形码对应的物资编码、物资名称、规格型号等信息,这就需要预先将某仓库中所有的物资编码、物资名称、规格型号等数据从COMIS系统下载到扫描器中;另外,扫描器扫描时将记录扫到的条形码和用户输入的数量数据从扫描器上传到COMIS系统中。所以,这里有两个接口规则,即上传和下载接口规则,与上文所述集成方法类似,也将采用接口文件的方式作为接口规则。

下载接口:根据上文的下载接口功能所述,可生成功能界面:设置查询条件,将某仓库中管理的所有物资的编码、名称、规格型号查询出来,以列表方式显示在界面中。当点击“下载”按钮时,COMIS系统将列表中的数据按照接口规则生成source.txt和index.txt文件,然后调用扫描器下载接口程序,把这两个文件下载到扫描器中,这两个文件将供扫描器扫描条形码时使用,即在扫描时可识别某条形码所代表的物资编码、物资名称、规格型号等含义。

Source.txt文件格式: 一条记录为一行,每条记录包括3个信息:条形码号、名称和规格,并按此顺序放置,它们之间用分隔符“,”隔开。其中条形码号唯一对应物资编码,按升序排列。扫描器根据扫描到的编码在source.txt文件中查找对应记录,将物资编码和规格型号显示在扫描器界面上。

Index.txt文件格式: 一条记录为一行,每条记录只包括工器具条形码号。Index.txt用于条形码扫描器内部程序,在扫描某条形码时,在该文件中检索条形码号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条形码扫描器给出在此仓库中不存在该物资编码的提示;如果存在,则在Source.txt文件中继续检索物资的名称和规格。

上传接口:在COMIS端的仓库管理功能中,需要具备条形码扫描器扫描条形码数据上传功能。如图3所示,当点击“上传条形码”按钮时,COMIS调用“ScannerDataProcess.exe upLoadData”接口程序将扫描器中的Data.txt文件上传到计算机中,其中“upLoadData”是传给接口程序的参数,然后COMIS端对Data.txt文件进行解析和处理。

Data.txt文件格式:一条记录为一行,每条记录包括物资的条形码号和数量,它们之间用分隔符“,”隔开。该文件是条形码扫描器在扫描条形码的过程中产生的,存于条形码扫描器内,在扫描结束后需要将该文件上传到COMIS系统中。

解析条形码时,按照“物资编码*批次号*序列号”的方式进行解析,即以分隔符“*”和条形码组成规则作为逻辑取出物资编码、批次号、序列号。然后将物资编码、批次号、序列号、数量放置于COMIS功能界面的对应字段中。

4结语

笔者使用本文介绍的方法进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样的集成方法使得COMIS与条形码打印、扫描系统之间的依赖关系保持在适当的程度,对于系统架构的清晰性、可理解性及实施后的可维护性都有较大的好处。外,这样的集成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易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