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部门总结

大学部门总结

时间:2022-03-31 20:10: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部门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部门总结

第1篇

        走过了半年的学生会生活,学会了很多,也学会了如何去认识自己,控制自己,完善自己,这半年我的大学生活并不是快乐了,受到的大大小小的挫折不计其数,没办法这些都需要自己去承担,我的逆商绝对涨了不少没,学会了如何去面对失败,如何调整自己,一个人不可能永远都是成功者,谁能在逆境中依然站立,谁才是真正强者,谁才是永远“不败的”。学生的同志们,应该是朋友们,我从你们的身上学会了许多,学会去策划一件事,去面对事实,我也交到了几个真心的朋友,也许我们的相识只有那么两三年,但对我来说,这份感情是一辈子的,学生时代的朋友可能纯洁的。我有那么多从小玩到大的兄弟,可现在一个都不在身边,朋友们帮了我很多,不管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

先说说我们学生会这半年来的工作吧,基本的也就是我们继承前辈的东西我们完成的都不错,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重要的东西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东西,组织部的活动“主题团日”,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参加的班级和人数都是很多的,我这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创新是我们需要提高的,也是我们出去工作所需要的,还有就是干实事的精神了,这半年来自己的表现不是自己能说的算得,但我自己认为自己尽力了,但也有待提高。作为一个学生会的成员,树立威望和摆正位子是很重的,和做人一样,遇到事的时候才知道威望的重要性,威望不是炫耀,而是让同学们相信你,帮助你,这次的四人制比赛,忙是肯定忙的,但我的球队帮了我很多,这也让我们的感情更加深厚。位置就不谈了,让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普通的普通同学就可以了。

我最想说的就是下半年的活动了,我们的工作重点也就是运动会来到了,我觉得我们第一件事是申请尧山的场地,八千多人共用十几个篮球场和一个没开放的足球场,搞活动最大的问题就是场地了,还有就是XX年级委的帮助了,不是配合,没有人配合我们,只有帮助和支持。还有就是人才的选拔了,开头的活动必须要把新生的热情激发出来,激情会燃烧出人才。体育活动尽可能的准备充分吧,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我的毛病是有的时候急于求成,想一口吃掉一个胖子,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改进的,新的学期是另一个起点,不管是摸索前进还是奋勇向前吧,我们要做的就是一个不言败的开路者,同志们,冲吧!

第2篇

主席团半期工作总结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自**系第六届团总支学生会成立以来,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与支持下,广大同学们的鼎立协助下,我系学生会紧紧围绕服务校园,实现自我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学生会“自我大学,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工作职能,经过全体学生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不断创新,到现在为止整体上完成了学期初定的工作计划,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这半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这学期因为甲型H1N1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导致我们的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都受到相应的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我系团总支学生会就实际情况出发,以“提高学生会内部素质,强化内部管理”为主要工作方向。

学风建设方大学:

为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有力的促进学风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无形中培养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我系开展了新生学生手册知识竞赛,安全用电抽查等相关活动,让同学了解进入学校应该注意学校规章制度,自觉的管理约束自己,同时我系制定班级目标管理量化考核标准,统一本系各班班规,从根本上强化班级管理,加大了班级的纪律认识性,凝聚了班级力量,为以后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即将在校园出版大学服务中心的“IT之声”将为我系专业知识水平展示提供一个很好的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系。

校园文化方面:

体育部积极筹备的新学期男篮联赛为我系校园文化活动拉开了序幕,在开展活动中大学部认真务实的工作,合理的安排工作任务,为参赛的各队伍提供可靠有序的比赛流程,让本次男篮联赛增进了各班学生间的友谊与交流,构造了一个新老生相互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新生演讲比赛让大一各班的同学积极参与到展现自我风采,相信自我能力的活动中来,在比赛中让大一新生锻炼了自我演讲能力,促进了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

内部建设方面:

在新一届学生会成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让各位学生会干部及成员熟悉部门职能,清楚自己部门的大体工作方向与工作任务,对此各部门针对部门情况开展了切实有效的交流活动,对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学习与指导,团结部门内部力量,团结一心的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同时针对学生会干部的工作情况,我系还组织了“团干培训大会”“主持人培训大会”以及后期的“学生干部青马班” 等系列素质培训活动,为学生干部工作素质的提高,工作方式的改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让我系学生会干部从本质上不断的完善自己。

由于走上工作岗位的时间短暂,工作经验的缺乏,我们也深知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比如:

一、学生会各个部门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衔接还不到位,致使学生会的一些活动中,组织工作不能完全到位,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

二、相应部门举办活动时,不注重活动的宣传力度,总是在悄无声息的把活动弄完,以至于一些优秀的活动不能得到及时的宣传。

三、部门在开展活动时还是缺乏一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多是在被动中开展本部门的工作,以至于开展的一些活动没有新鲜感,不具创新力

对于以上的工作出现的不足与缺点,我们将认真反省,从实际出发改进工作方式,力争在教训中走向成熟。

新一届的学生会还在摸索中进步,如何在日益走向开放的校园中发挥基层学生会的作用,为我系团总支学生会的工作开拓出一个新局面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将会不断的努力与探索,扬长避短,使学生会的各项工作在稳定中创新,在创新中稳步前进,逐步走向完善,我们也坚信:只要我们以积极的心态主动的工作,认真务实,一定会谱写出更加壮丽的篇章。

第3篇

[关键词]台湾地区 职业教育改革 经验 教训

在我国台湾地区,职业教育被称为“技术与职业教育”,简称为技职教育,系指中等及中等以上学校所实施的技能养成及继续进修教育。台湾地区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举世瞩目,而职业教育则成为台湾地区创造经济奇迹的主要支持因素之一。台湾地区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同时也有一些教训,对这些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一、台湾地区发展职业教育的有益经验

1.构建起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与普通教育二轨并行、相互支援,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上下衔接。这个职业教育体系涵盖三层级五类型学校,包括三年制的高级职业学校(相当于职业高中);二年制、五年制的专科学校;还有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分为大学部(本科)与研究所(硕士、博士),大学部包含二年制、四年制,修业期满且成绩合格均授予学士学位,研究所设有硕士班、博士班,修业期满且成绩合格授予硕士、博士学位,另外也涵盖属于技艺教育的国中技艺教育班与高职实用技能班,以及属于社会教育的高职进修学校、专科进修补习学校、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附设进修学院学士班等,构成了一贯而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台湾地区从发展经济角度出发,根据本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欠缺而人口密度较高的条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较早建立起“人力资源”的基本概念,使台湾的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以开发人力资源。

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台湾地区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通过立法的方式来规范各类职业教育,用法律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并且根据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适时修订,逐步完善,使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保证了职业教育长期健康发展。

台湾地区在1968年实施九年制国民教育后,停办招收小学毕业生的初级职业学校及招收小学毕业生的五年制高级职业学校,这些学校一律办成招收初中毕业生的高级职业学校,以全力发展高级职业学校教育即职高教育。20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地区决定取消三年制专科学校。进入21世纪,台湾职业院校的档次不断上移,专科学校萎缩,高层次的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数量增加,以此适应就业市场的技术人力需求。

自20世纪60年代起,台湾地区提倡私人办学后,台湾私立职业教育得到加强和发展,形成公立与私立职业教育并存发展的局面。21世纪后,私立职业院校的规模及在校学生数已超过公立院校。

2.建立畅通的升学就业渠道。职业院校的招生制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不仅直接关系到技术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而且深深影响各级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台湾地区职业教育实施多元入学制度,21世纪后,由各校自主招生,既有推荐甄选、申请入学、技能优良学生保送入学,还有预修甄试入学,即鼓励学生在校期间预修下一学年的学校课程,在继续教育中品学兼优学生经甄试后,预修课程可作为入学资格录取。承认校外学习成就及进修成果入学,职业资格鉴定可作为相应学历入学。实行考试与招生分离制度,委托客观公正的专业性教育机构,以经过较长时间发展的具备科学性、公平性及教育性的入学测验来检测学生水平;招生原则由各校自主掌握,使各校(系科)可以依本校特色制订和确定招生条件。学生只要参加一次测验或在两次测验中择一较优成绩,即可参加各类多元入学渠道的招生,以减轻考生重复应考的负担。同时配以推荐甄选、保送、直升、申请入学等方式,共同构成职业校院多元入学方案。

求学的目的是为了就业,读职业院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一技之长,让学生人人都能发展个性,保证学生有更好的工作并能使之不断适应新的岗位。“台湾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开展在校学生的专业技能鉴定、实施职业资格证书的学力鉴定和加强就业生涯的规划与辅导等措施来提高就业率或升学率(继续到高一级的职业院校深造)。为推动学生参加技能鉴定的积极性,许多职业院校创造条件方便学生参加鉴定,如向台湾地区有关主管部门申请技能鉴定及场地设备评鉴,使本校取得合格技能鉴定场所的认证,让学生能得以在本校就地参加鉴定,这样既可方便学生又可提高学生技能鉴定通过率,也可通过评鉴改进学校设备的质量。为鼓励初中技艺教育班及高职实用技能班学生学习技能,凡参加技能鉴定的学生,学校均补助其学科及术科测验费用。这样大大调动了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虽然台湾地区的高职院校毕业生一律不包分配,但为了学校的声誉,所有学校对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都十分重视。学校围绕学生就业问题,举办职业讲座,开展职业心理测试,提供社会人才需求信息,进行职业价值观念的宣传等,帮助学生维护就业权益,并且建构由台湾地区主管部门、企业界与学校等就业力辅导整合体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就业力”。对学生就业力的培养渗透到各县市社区大学、台湾地区主管职训部门、职训中心及就业辅导中心中;在企业界方面,通过企训方案或员工的自我提高学习而增进就业率,同时扩大企业训练联络网,作为就业提升联络网,整合产、官、学各界的资源。在学校方面,通过职业课程、第二专长课程、工作经验课程、建教合作学习课程、虚拟企业实习方案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就业力,同时各校还将“就业力”训练融人一般科目、专业科目及实习科目等正式课程和课外活动、社团服务、学校竞赛、技能检定等潜在课程之中,并把就业能力的成绩记入学生学习档案中,鼓励学生去争取成功,寻求机会,建立职业准备方面的信心。由于资格证书制度的发展与落实,加上就业生涯的规划与辅导,职业校院学生的就业机会大幅度提升,故职业院校的学生就业率很高。

3.建立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有一流的师资才会有一流的教育。台湾地区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已迈人多元化发展阶段,除师范院校外,还有一般大学和技术学院设技术教育学专业培养教师。职业教育专任教师的学历层次逐年提高。现以2001学年、2002学年、2003学年台湾地区各级职业院校师资的各档学位所占比例为例来说明以上观点。

职业学校中,公立学校的师资主要毕业于台湾三所师范大学及大学教育系,私立学校的师资主要来自一般大学及师范大学,另有部分教师来自产业界。2001学年,职业学校专任教师 (不包括高中附设职业预科教师,以下同)有17,397人,有学士学位者占76.8%,具有硕士学位者占13.88%,在教师资格方面,登记合格者高达93.75%①;2002学年,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有 16,211人,有学士学位者占72.73%,硕士学位者占19.35%,在教师资格方面,登记合格者高达95.22%%2003学年,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有15,771人,有学士学位者占72.22%,有硕士学位者占20.57%,在教师资格方面,登记合格者高达95.21%③。

专科学校中,教师大多毕业于国内外大学及研究所,师资职称结构分讲师、助理教授、副教授及教授四级,2001学年,专科学校专任教师(不包括技术学院及科技工作者大学附设专科部,以下同)共有2,694人,学士学位者占14.92%,硕士学位者占 70.68%,博士学位者占11.02%④;2002学年,专科学校专任教师共有1,889人,学士学位者占12.12%,硕士学位者占74,43%,博士学位者占11.70%⑤;2003学年,专科学校专任教师共1,770人,学士学位者占11.02%,硕士学位者占74.01%,具有博士学位者占13.39%⑥。

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中,师资以毕业于国内外大学研究所的博士或硕士学位获得者为主。这一层次学校的师资职称结构与专科学校相同,分讲师、助理教授、副教授及教授四级,2001学年,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共有专任教师18,506人,学士学位者占13.36%,硕士学位者占56.11%,博士学位者占27.72%0;2002学年,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共有专任教师7,874人,学士学位者占6.77%,硕士学位者占59.89%,博土学位占者32.32%⑧;2003学年,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共有专任教师19,431人,学土学位者占9.04%,硕士学位者占55.21%,博士学位者占34.17%⑨。

在教师评价方面,台湾地区建立了合理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师资评价标准,规定职业院校教师必须与产业界交流,加强教师进修活动,将教学及服务成果作同等地位评价。实施教师评鉴和奖励制度,以教师教学评鉴作为升职称评聘任等级标准,有关指标作为教师晋升等的参考依据,并促进教师教学薪资合理化。以改变长期以来职业校院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使其能够不断注重教学实践。教学评鉴是指对教学活动的规划、实施与教学结果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判断,包括对教师教育专业知识与能力、学科专门知识与能力、服务热忱、人际互动、特殊表现等。评鉴小组长由校长担任召集人,成员包括教师代表及家长代表,评鉴方式包括自我评鉴和校内评鉴,必要时请教育主管部门复评,实施评鉴时可采用档案评鉴、观察教学行为、访谈教师同事及家长意见等多种方式,对结果综合考虑。教师专业评鉴成绩优良者,予以适当奖励。评鉴成绩不良者要求一个月内提出改进计划,若改进无效者,结果得递送教师评审委员会,作为不能胜任教学任务的参考依据。

二、台湾地区发展职业教育的教训

最成功的职业教育也有不足之处,台湾地区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以下是台湾地区职业教育的一些教训,是我们在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应该引以为戒的。

1.职业教育地位不高。由于传统士大夫观念作祟,台湾地区普遍存在文凭至上的观念。华人社会一向有重学术轻技艺的思想,认为“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个书指的是圣贤书、是理论、学术,而不是职业技艺。台湾地区职教体系的学生被称为“多数的弱势”,虽然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人数众多,但也是劣势群体。社会上的一些人往往给接受职业教育的青年学生一些不是很客观的评价,认为选择高中或一般大学才是第一选择,才是一流学生,如选择职业院校则被认为是二流学生。其实,依据学生参加几门学科考试成绩的高低,就将学生分别为一等二等或一流二流实在浅薄,何况学生在学校的成绩与毕业后的成就并没有成正相关。具有专业技能的职业院校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常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与合理待遇,再加上职业资格证书未能完全落实,以至于职业教育被一般人视为次等教育和第二选择。

为改变这种状况,台湾地区的有识之士主张应该加强职业教育宣传,让社会大众及青少年学生真正了解职业教育的精神和功能,能使全社会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有识之士建议的具体措施有:定期举办职业院校博览会;邀请国内名人现身说法;建立职业教育资讯传播网;编写职业院校就读指南及专业简介;改变职业教育是终结教育的错误观念,拓宽在职进修渠道;利用职业院校现有师资设备,结合地区环境资源,提升社区教育功能,加强办理进修推广继续教育,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经费与设备的投资,使之朝向精致化方向发展;进一步落实职业资格证书等。

2,过分强调技能教育。职业教育应以人为主体,以人为本,重视人文素养与人文关怀。但台湾地区以前的职业教育过分强调技能而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近几年,有识之士呼吁加强通识教育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通识教育源于西方传统的博雅教育,是建立以人为主体的教育,并使人与其所处的客体世界达到互为主体性的教育。从个人角度来说,其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从集体角度来说,是培养学生的共识及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政治素养以及理性、道德、价值观念、自由意志等,帮助个人充分发展潜能,培养一个健全的人。通识教育既重视知识的广博性、统整性,包括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又重视培养良好的技能,包括表达、沟通、综合、分析、了解与批判等能力;还要陶冶情操,包括追求自我实现、尊重他人价值、热心社会问题、珍视民族文化、善于尽公民义务以及关怀人类前途。有识之士提出,为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生涯规划能力,透过课程的修订,除应致力于专业课程之统整及增进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外,也应透过各种正式课程及潜在课程,以全人格教育,培育全人格学生;以人文精神,塑造和谐的社会,使学生成为同时兼具科技与人文素养的现代化人才。

1.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职业教育的人才培育除了应重视学生的能力本位教学之外,更需要配合产业界的需求,培养具有创造性的技术人员。在台湾地区,由于受文凭主义的影响,学生升学就业前忙于应付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不少职业院校及学生重视应考,较忽视创造能力的培养,这是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个薄弱之处。职业教育不论那一个层次,追根究底,就是教人如何结网捕鱼的教育,教人如何谋生的教育。科技的创新、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变迁,需要学生不断地学会创新,更要能在学习中创造知识,产生真正的力量。这种知识创新能力将主宰一个团队,甚至一个民族的竞争力。

台湾地区有识之士指出,职业教育必须要教导学生学会创造和应用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产业的生产力和台湾地区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为此,他们提出以下建议:制定政策奖励教师把创造思考活动融入教学中,采用创造性教学策略,如以问题为导向、主题教学、情境教学和目标导向等的教学策略;鼓励教师编写教材供教育界同仁参考,使创造思考融入各学科教学活动之中;对各职业院校成立的与专题创作竞赛有关的社团进行费用补助;举办专题制作创意、思考等研习活动;办理职业院校教师专题制作指导研习活动;鼓励学生与产业合作制作专题以提升制作水平;鼓励跨校性合作专题竞赛,普及专题制作活动;举办学生创造思考国际比赛活动;形成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创造思考学习活动,要求能在学习中创造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考能力。创新使产业命脉得以永续生存,只有创新才能营造进步的原动力,提升竞争的能力。目前,台湾地区的产业仍然是以代工制造为主,在需要国际大厂的授权及分工制造的处境下,若无法凭借创新赢得区域或全球优势,恐怕台湾地区要建设科技岛的美梦将难实现。因此,职业院校的教学必须融入创造思考的理念与方法,使培养出的人才具有创新的观念与技能,如此才能迎头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总体来说,我国台湾地区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非常成功的,对台湾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是非常显著的,并且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还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其发展与改革的有关经验与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注释]

①④⑦候世光,黄和进.技术及职业教育[J].2002年教育年报,2003(11):135, 140-142

②⑤⑧侯世光,黄进和.技术及职业教育[J].2003年教育年报,2004(11): 157—160.

③⑥⑨侯世光,黄进和.技术及职业教育[J].2004年教育年报,2005(9): 191—194.

[参考文献]

[1]马早明.亚洲“四小龙”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8.

[2]李苏北,殷惠光.台湾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对大陆职业教育的启示[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10).

[3]黄志坚.台湾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5(22).

[4]李春红.台湾技职院校促进就业的利器[J].教育与职业:2005(1):76.

[5]侯世光,黄和进.技术及职业教育[J).2002年教育年报,2003(11).

[6]台湾教育主管部门编.第四次教育年鉴[M].台北:正中书局,1996.

[7]台湾教育主管部门编.技职教育文件[EB/OL].http://www.tve.edu.twldata/技职教育文件0718/2技职教育文件—目次.btm,2006-03—12.

[8]周春美,沈健华.提升商业职业教育学生就业力有效策略之探讨[J].商业职业教育,2002(8).

[9]曾淑惠.高职实施教师教学评鉴的条件分析[J].技职教育论坛:提升高职学校竞争力专辑,2004(12).

[10]侯世光,黄进和.技术及职业教育[J].2003年教育年报,2004(11).

[11]侯世光,黄进和.技术及职业教育[J].2004年教育年报,2005(9).

[12]张文雄,何信助,廖年淼.跨世纪台湾技职教育之挑战与因应[J].技术及职业教育,2000(2).

[13]张天津.技职院校学生如何面对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冲击[J].技术及职业教育,2004(6).

第4篇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能力模型 因子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的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经济转型逐步加快,高等教育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高等教育缺乏对多变环境的适应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受到雇主的质疑,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

麦可思研究院就业蓝皮书《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11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90.2%)比2010届(89.6%)略有上升,其中,本科院校2011届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0.8%,与2010届(91.2%)基本持平;2011届全国大学毕业生失业率(9.8%)比2010届(10.4%)下降0.6个百分点;2011届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有14.0%处于低就业状态,其中有10.4个百分点的毕业生为自愿低就业,有3.6个百分点的毕业生为非自愿低就业;我国2011届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约为499万人,按比例推算,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有约70万毕业生处于低就业状态,其中,自愿低就业毕业生约52万,非自愿低就业毕业生约18万。王培君指出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就业能力严重不足。从能力结构上看,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和培养,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基于职位分析而构建的“任职资格模型”。

“就业能力”(employability)的概念最早由英国学者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90年代以后,就业能力成为劳动力市场政策分析的重要研究工具,成为政府制定高等教育政策的核心驱动力。国内外学者对就业能力概念的界定没有统一和清晰的表述,通常采用就业通用能力、可雇佣能力、转移能力、关键能力等概念来表述个体的就业能力。从内涵看,一部分从与个体相关能力的角度来界定,一部分从个体能力和影响个人获得就业机会外部因素结合的角度来界定。不论哪种视角界定,都比较认可就业能力核心内涵为个人获得并保持工作机会的能力。我国学者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采取了经验总结法、统计调查法、因子分析法和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等提出了从二因素、三因素到九因素模型。现有能力模型侧重静态分析,忽略了教育这一外在动力对就业能力的作用,难以适用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本文试通过对大学毕业生、用人单位、高等学校任课教师等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和问卷调查,根据就业能力动态变化的特征,在现有侧重静态分析的能力模型的基础上追加了教育变量,从教育视角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以期为大学生就业、高校教学提供建议。

二、研究设计和方法

1、量表设计和初始量表施测

通过参考现有文献所形成的概念界定,并经过课题组成员与相关专家的论证和分析,参考了罗峥等、陈洪余、郑天驰、杨旭华等文献的调查问卷研究成果,提取和分类汇总相应的测量变量,编制相应的访谈提纲和开放式问卷。根据访谈提纲对天津城建大学部分主管就业的教师(2名)、班主任(6名)、已经工作的毕业生(10名)、大四学生(10名)、部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领导(4名)进行实地访谈和开放式问卷填写。访谈过程中针对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潜在影响因素、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等方面辅以具体的情景描述进行访谈。访谈结束后,将开放式问卷结果和访谈结果进行初步整理合并,提炼出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50个测评项目,并请3名心理学教授和3名企业中层领导对题目的适当性、合理性和准确性等进行评定,进一步修改,最终得到包含45个测试项目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初始量表。采用分层抽样方式抽取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大四学生300名,并组织填写大学生就业能力初始量表,回收有效问卷28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3.33%。

2、项目分析和正式问卷施测

利用SPSS21对初始量表测得的数据进行初步的因素分析、相关分析及高低分组T检验等项目分析。将区分度大于0.2,决断值大于3且达到0.05显著水平作为项目保留与否的依据。据此,共删除区分度在0.2以下(P>0.05),决断值小于3(P>0.05)的项目6项,保留39个项目。然后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删去因素负荷值小于0.3、共同度小于0.2的项目4项,最终形成含35个项目“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问卷”。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天津城建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四所大学的大四学生进行为期5天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20份,回收问卷610份,剔除未回答完毕以及数据明显不符合要求的问卷共10份,有效问卷共600份,回收率为96.7%,问卷有效率98.36%。

三、研究结果

1、探索性因子分析

利用SPSS21对样本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首先检验样本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判定标准:KMO取样适当性度量,当KMO值越大时,表示变量间共同因素越多,越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巴特因素利特(Bartlett)球形度检验代表母群体的相关矩阵是否有共同因素存在。本研究KMO值为0.898,根据Kaiser的观点,KMO>0.8属于很好;Bartlett的球形度值为4852.211,Sig.=0.000

在本次探索性因子分析中,根据以下标准来确定因素的数目:(1)因素特征值大于1,并结合碎石图检验来提取因素;(2)该项目在某一因素上的负荷必须大于等于0.3;(3)每个因素至少包含一定的项目,项目数为大于等于3。根据以上标准,经过3次探索因子分析,剔除3个项目,结合碎石图结果共提取7个因子。用保留的32个项目进行主成分提取、最大方差旋转的因子分析,得到各因子载荷矩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32个变量可提取7个公共因子,公共因子解释了变量大部分变异,累计解释总方差的56.748%,每个变量都在其中的一个公共因子上有较高的载荷值(大于0.5),而对其他公共因子的载荷值较低。分析各因子所包含的变量指标,可以用以下因子进行解释。

因子1:包括教育对工作能力的提升作用、教育对实践动手的提升作用、教育对应聘方面的提升作用、教育对内在品行的提升作用、教育对团队合作的提升作用、教育对情绪控制的提升作用,共6个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教育在大学生大学期间起到的提升作用,可以解释和命名为“教育接受的提升作用”。

因子2:包括自我营销能力、自我包装能力、准确定位能力、竞争意识和能力、客观认识自己的能力,共5个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大学生在求职应聘过程中用到的基本能力,可以解释和命名为“应聘能力”。

因子3:包括团队精神、团队配合、团队影响力、角色扮演能力、规划和组织能力,共5个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大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的能力,可以解释和命名为“团队合作能力”。

因子4:包括道德品质、正直、社会公德、责任意识,共4个指标,这些指标放映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可以解释和命名为“内在品质”。

因子5:包括进取能力、抗挫力、抗压力、心理调适能力,共4个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大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和心理的承受调节能力,可以解释和命名为“情绪管控能力”。

因子6:包括感染力、倾听能力、就业信息获取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共5个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大学生就业后的基本工作能力,可以解释和命名为“基本工作能力”。

因子7:包括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创新能力、解决方案的能力,共3个指标,这些指标反映大学生在实践方面的能力要求,可以解释和命名为“实践解决问题能力”。

2、问卷信度和效度检验

对正式问卷的总量表和分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对信度的检验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eh’)系数和折半信度系数来进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探索因子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因素负荷矩阵中的因子负荷值比较高,结果结构清晰,因子载荷大多数在0.428―0.724之间,对总体方差的解释量也很高,达到56.748%。模型的各拟合指标达到拟合优度的条件,说明了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四、分析与讨论

1、构建了合理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

研究首先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以及前期半结构化访谈和开放式调查问卷的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的初始量表;其次,采集预试样本,通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进行问卷的修订,形成包含35个项目的正式调查问卷;再次,采集正式调查样本,通过探索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7因素模型,并通过了拟合度检验;最后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显示问卷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2、研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从教育视角提炼出就业能力由基本工作能力、教育接受的提升作用、内在品质、情绪管控能力、实践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聘能力构成,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同时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作为一种概念模型,用作管理工具对政府政策制定、高校教育改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乃至大学生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注:基金项目: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理论与对策研究(HEYP6034)。)

【参考文献】

[1] 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 王培君: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11).

[3] 杨伟国:如何看待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N].中国教育报,2008-11-05.

[4] HARVEY L.Defining and measuring employability[J].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2001,7(2).

[5] 王培君: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业,2009(32).

[6] 王爱兰、金戈、马文菊: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述评[J].甘肃高师学报,2012,17(1).

[7] 罗峥、方平、付俊杰等: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初探[J].心理学探新,2010(1).

[8] 陈洪余: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的初步构建[D].陕西师范大学,2011.

[9] 郑天驰: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

第5篇

关键词 吉林省;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育方式;社会组织;高校资源

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29-0077-04

作者简介

王立范(1966- ),女,白城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教授(白城,137000);曾雯琦(1991- ),女,东北师大学部在读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

吉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吉林省创业教育的实践困境及未来趋势”(吉教科合字[2013]第48号),主持人:王立范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为我国经济带来了许多活力,许多敢为人先的工人、知识分子、政府官员等纷纷加入创业行列中,从而掀起了我国的五次创业大潮。总结五次创业大潮,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特点:第一,由于不同地区开放程度不同导致了创业的发展表现出不平衡性;第二,受传统观念限制,创业者创业的动机表现出自发性和被动性;第三,创业者多以感情或亲情为纽带筹集资金或组成创业团体;第四,由于只注重创业成本而忽视经营过程导致创业具有很强的投机性。从这些特点可以看出,在我国自主创业尚未发展成熟,多是自发性的创业,要使人们能够自觉考虑、实施创业,并使他们从观念和能力上得到提高,就需要从教育上提高对创业的重视,也就是大力开展创业教育。从吉林省本身的情况来看,吉林省身处于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布局多侧重于第一、第二产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企业设备和技术的老化,资源性主导产业衰退,导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相比于沿海发达地区发展速度缓慢,就业矛盾突出。解决就业问题,吉林省考虑的首要策略之一就是大力提倡创业教育以培养更多的创业人才,从而提升本省的经济活力。

一、吉林省发展创业教育的措施

基于振兴本省经济的考虑,吉林省从本世纪初就开始鼓励创业,致力于培养创业人才,因此吉林省的创业教育在政府推动、高校和社会各部门大力配合下蓬勃开展。

(一)出台系列政策推动创业教育

吉林省政府非常重视对创业人才的培养,为此了一系列的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开展创业培训,即要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人员开展创业培训,使其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环境,熟悉相关的政策法规,掌握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必备知识,提高其创业能力。创业培训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把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例如,2006年省政府提出实施创业经营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把建设县级创业孵化基地与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结合起来共同实施,加快孵化创业人才、资本和项目。此外,还提出要充分利用社会各类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创业培训,推进创业教育扎实深入开展。另一方面,把创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相结合。例如,2012年对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推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工作专门作出了规定。在2013年7月出台的《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意见》中提出,高等教育要将创业类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在高校设置民营经济创业与管理专业、小城镇特色经济与管理专业,在部分高校设立民营经济创业学院等。第二,政府提出创建大学生创业园区,为大学生实施创业提供实践平台。2013年6月出台了“黄金十一条”政策,其中第三条提出对毕业学年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创业培训,努力建设一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区,支持高校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发挥生力军作用,有效提高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第三,政府要求各部门配合高校的创业教育。在《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政府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行政部门联合推进,形成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工作体系。以上三方面的政策规定从整体上引导了创业教育的开展进程和涉及范围,这使吉林省创业教育的开展能够在短期之内取得良好的成果。

整体看,吉林省政府部门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步加强,主要表现为政策扶持由粗到细、资金支持由少到多、部门参与越来越多等三方面。政策由最初的只是鼓励创新、创业到后来的提出详细意见并要求各单位开展创业培训,甚至阶段性任务;资金支持由前期的只是开展促创业大会到后期提出对大学生提供创业补助或创业贷款;部门参与由开始的试点县级孵化基地到后来各高校纷纷创立创业科技园等,都可以明显看出政府部门对创业教育态度的变化。

(二)依托高等教育资源开展创业教育

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深化理论体系建设。一是在学校里增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把创业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二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不仅引导各专业教师和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而且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师,使理论充分与理论结合,推进创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第二,建立支撑平台建设。以吉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主要依托建立“吉林大学学生创业园区”,将大学生的创新项目纳入学校科技项目推广工作中,对学生给予指导、咨询。东北师范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吉林财经大学等都努力建设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在这些努力之下,强化了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增强了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创业人才。第三,推动学术创新建设。许多高校都创办了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并且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取得了许多学术成果,这对创业教育的理论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

整体看,吉林省依托高等教育资源已形成三种创业教育模式:一是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以及构建创业所需的知识结构,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通过开展创业教育讲座,举办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来形成和锻炼创业教育的实践群体。二是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主要方式是通过学校进行商业化运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教学生如何创业,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三是实施综合式的创业教育。一方面,以创新教育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在构建学生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创业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

(三)依托社会组织支持创业教育

由于创业对能力素质的特殊要求,对创业者的教育不仅需要第一课堂中知识的传授,更需要第二课堂中创业实践的磨砺。因此,不仅高校为大学生提供了创业实践平台,社会各部门以及相关社会组织也都非常关注创业教育,并为其深入推进不断努力。由团吉林省委、省教育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科协、省学联共同主办,吉林各高校承办的“挑战杯”吉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截至2012年,已成功举办六届。这一竞赛为全省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优秀人才,也带动了一大批优秀的创业项目的涌现和实施。不仅如此,吉林省还成立了一些帮助创业者的社会组织。例如,2009年底成立了由共青团吉林省委员会、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总工会、吉林省妇女联合会、吉林省青年联合会、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等13家机构倡导发起的吉林省创业促进会。这一组织旨在以“创业带动就业”,对有创业意愿群体都能给予帮助,而不只局限于大学生,通过为创业者提供培训、咨询,甚至是资金、项目、技术、政策、网络等支持,帮助他们创业成功。可以看出,吉林省从政府、高校、再到社会各部门,甚至是民间组织都对创业教育给予了不遗余力的支持,为创业教育的开展以及推进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二、吉林省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吉林省的创业教育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受到传统观念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再加上创业教育在全省实施时间尚短等方面的限制,都导致了吉林省的创业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是人们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这主要是由于人们普遍认为创业者需要具备与生俱来的能力与素质,这种能力通过教育很难获得,因此对创业教育缺乏信心。二是创业教育教材和课程开发落后,课程体系尚不完善。虽然吉林省的部分高校已经引入了创业教育的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并未形成体系,还处于初步引入的阶段。三是创业教育的方式方法单一,师资力量匮乏。目前吉林省创业教育的培训主要是通过高校的教师讲授创业的相关课程,或者通过创业成功者举办讲座讲解创业过程及传授创业经验等,不仅教育方法单一,而且缺乏创业教育的专业教师对创业实践课程的指导。四是创业教育受众面狭窄。从吉林省政府的政策来看,创业教育的对象主要集中于大学生,其他群体则较少涉及到。五是创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创业教育实训基础脆弱。虽然在政府和高校及社会各部门的努力之下,吉林省已经成立了多个大学生创业园,但是在庞大的创业需求下,这些实践基地的数量仍然有待增加。此外,吉林省的创业教育还存在资源分散,整合不力、创业研究力量和成果单薄、缺少质量评价体系等问题。

三、改进和推动吉林省创业教育发展的对策

吉林省的创业教育从开展至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要采取多种措施改进和推动吉林省创业教育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发展。

(一)引导创业教育内容由宏观走向微观

创业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创业意识教育、创业知识教育、创业能力教育和创业品质教育,但是从目前吉林省甚至是全国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创业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的体系,因此,创业教育的内容也处于不断丰富的过程中。吉林省创业教育的相关政策由宏观地提出重视培养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到提出具体的培训意见,如帮助有创业意愿的人了解就业形势、创业环境、相关的政策法规、企业经营和管理必备知识、申办各类经济组织的方法;提出创业教育培训内容要包括创业意识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创业动力教育、案例分析和编写创业计划书的具体建议等。任何一项工作的展开都需要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的过程,创业教育内容也应该从宏观走向微观,增加创业关键环节的知识与能力培养方面的内容,由此形成完善的课程内容体系。

(二)引导创业教育的方式方法由单一走向多元

创业教育不同于其他的教育模式,要求教育要与实践相结合,即便是在课堂教学中也不能只是单一的传授创业知识,而是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世界上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来看,创业课程中就包括商务计划写作、案例研究、企业老板讲座、讨论会、特邀嘉宾讲座、项目研究、可行性研究、SBI(小型企业投资)、实习、社区发展等方法。此外,还包括各种实践训练方法,如创业孵化园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等。从吉林省的创业教育发展现状来看,创业教育的方法还较为单一,要进一步丰富创业教育的方式方法,引入各类实践性教学方式,增强对创业者实践能力的训练。

(三)创业教育的对象由少数群体逐步向全民化发展

作为一个新兴的教育项目,创业教育的定位就是一种面向大众的教育,目的就是突破现有的人才培养的理念与框架,整体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吉林省创业教育的普及程度仍然不高,主要存在于高等教育范围内,即使在已经开展了创业教育的大学,也只能推广到部分学生。虽然吉林省的政策已经有意识地将创业教育向全民推广,但是由于创业教育开展的时间尚短,加上教学资源的有限等客观条件限制,即使政策上鼓励并且推进实施,也难以发挥应有的功效。因此,未来要实现创业教育全民化,需要针对妇女、应届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复转军人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为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未成年人、农民和城镇居民提供各种形式的创新教育和培训。

(四)推动创业教育由阶段性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

从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继美国之后,欧盟已经开始将创业教育实施贯穿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终身创业教育系统,而我国目前的教育和经济发展状况也对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有迫切的需求,在这样一个大趋势下,由阶段性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是包括吉林省在内的全国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创业教育的内涵来看,不仅要培养创业者的创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创业能力和素质,而这一点仅仅通过短期培训或高等教育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创业教育贯穿于小学、中学、大学的全过程,使创业教育不仅存在于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中,也存在于普通教育中,即由阶段性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

(五)推动创业教育由封闭走向开放

从吉林省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高校承担了创业教育的主要责任,但是从发达国家较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来看,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绝非高校自身所能完成的,应该是政府、高校、企业家、地方教育部门、社会组织、民间培训机构等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从吉林省各部门共同举办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以及13家机构共同成立的吉林省创业促进会来看,吉林省已经有了形成开放式创业教育系统的意识。但这远远不够,只有在社会各界中针对创业教育有更多的共享和互动,才能够在省内形成包含不同利益相关者群体在内的治理机制,营造出开放的创业资源流动形式,形成开放式的创业教育发展系统,从而持续推动吉林省创业教育的发展。

(六)创业教育的研究由理论研究逐步转向实践探索

创业教育作为一个舶来品,我国对其引入就是从理论研究开始的,后来才逐渐进入实践领域。吉林省创业教育的发展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如近些年吉林省创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已经逐步聚焦于为创业者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和创设实践训练的基地。不断地强调建设创业实践基地的重要性,尤其是鼓励高校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只是创业教育实践探索的第一步,以后还要强化其他部门和社会组织为更多的创业群体提供创业实践方面的帮助。

参 考 文 献

[1]李伟铭,黎春燕,杜晓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演进、问题与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3(6):42-51.

[2]谢梅娟.吉林省创业扶持体系问题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2(9):41-43.

[3]钱强.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8):92-93.

[4]王志强.一体与多元:欧盟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2014(4):145-151.

[5]梅伟惠.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8(5):52-56.

On the Situ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in Jilin Province

Wang Lifan, Zeng Wenqi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Jilin province in last 10 years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not only the initially formed the three typical model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but also established a number of university entrepreneurship bases and cultivated a batch of excellent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However, because the development time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shor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such as imperfect course system, single teaching and educational ways and methods, and narrow education objects, etc. To improv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education of Jilin province, it is essential to detail contents, enrich teaching ways and methods, broaden education objects and strengthen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to guide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of Jilin province to develop towards the direction of omni-directional, multi-level, wide-field.

第6篇

〔关键词〕学科服务;开放服务;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8.015

〔中图分类号〕G25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6)08-0084-04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guiding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the local university library providing the subject service for the society.Using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Internet survey,this paper analysed the local university library for the society providing the necessity of service disciplines,guiding principle,a service framework.At last the paper summarized specific experience of the Library of Taishan Medical College in subject service for society,hoping to promote university library for the community accelerating subject service pace.

〔Key words〕subject service;open service;local university library;social service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话题在图书馆界由来已久,其最早的理论依据是17世纪法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G・诺德(Gabriel Naudé)提出的:“图书馆应该向一切研究人员开放[1]。”美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都向社会开放,其依据是美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凡美国的大学图书馆都有权享受联邦政府的补助[2]。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学科服务,国外高校也做了部分探索,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通过直接联系学科馆员或者填写表单的形式为校外读者提供学科服务[3]。英国班格尔大学部分电子数据库可供读者访问用于教学、科研使用[4]。从检索到的文献和网络调查的结果来看,国外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学科服务主要包括:参考咨询、学科导航、研究咨询、用户培训、文献传递、开放部分授权数据库等。服务对象主要是校友、社区居民、游客、合作机构。提供服务方式有在线咨询和馆内服务两种方式。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有部分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例如上海同济大学、武汉大学。1986年符雄在其《高校图书馆向社会科技读者开放问题初探》一文中提出高校图书馆应向社会开放[5]。2005年武汉大学召开的“中国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宣言:“我们认同信息资源共享的最终目标:使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均可以获得任何图书馆的任何信息资源。[6]” 2013年王亚平对112所“211工程”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情况做了调查,结果显示所有“211工程”高校图书馆都提供了不同程度的社会服务,79%的高校开展了学科参考咨询服务[7],这表明“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尝试向社会开放学科服务。欧亮,万慕晨在2014年对我国39所“985”高校图书馆社会开放情况做了调查,结果是:全部“985”高校图书馆都以不同形式向社会开放。38所开放了科技查新,32所向社会提供了查收、查引服务[8]。这表明我国“985”高校图书馆也逐渐为社会提供学科服务。

以上调研结果表明:国外高校图书馆已经向社会开放学科服务,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开始尝试向社会开放学科服务,地方高校图书馆为社会开放学科服务还处于摸索阶段。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地方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提供学科服务的必要性、指导原则、基本服务框架并介绍泰山医学院图书馆的实践经验,以期推动地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学科服务的步伐。

1地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学科服务的必要性

11社会存在大量专业人员需要学科信息

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研创新,科研创新离不开各类专业信息。无论地方政府、企业、各级专业机构都有一批专业人员从事科学研究,而且各级领导也需要重大项目决策的研究报告。这些研究都需要相关专业的技术资料、行业资料和前沿信息。地方企事业单位的一线人员虽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由于工作环境、时间、自身知识储备等原因,不能及时、高效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资料,这就为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学科服务提供契机。各行各业的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是校外学科服务的潜在用户,地方高校图书馆应该发挥自身优势,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学科服务。

12地方图书馆无法满足读者的学科信息需求

北京大学李国新教授在乌鲁木齐市召开的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上表示,“目前公共图书馆事业与经济发展速度极不协调,尤其是县级图书馆的情况不容乐观。[9]”光明日报在2015年4月22日报道:文化部部长雒树刚指出“2成县级公共图书馆,无购书经费支出”[10]。文献资源是图书馆服务的基石,严重的经费不足加之专业人才的匮乏,使地方图书馆无力推行深层次的学科服务,不能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知识创新的需求。与之相比的地方高校图书馆,每年经费投入少则几十万,多达几百万,专业人才相对较多,较好地完成了支持教学、科研的任务。特别是经过教学评估的地方高校图书馆,更是在馆藏建设、人才培养、设备购置都有了长足发展,有余力为社会技术人员提供深层次学科服务。

13图书馆自身发展要求

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读者流失,高校读者群体利用电子移动阅读越来越多,到图书馆阅览室、书库借阅的读者越来越少[11]。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出现从追求信息数量转变为追求信息质量的趋势,从文献服务需求转变为精准知识服务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转变服务方式,从普通的文献服务转变为集成学科化、个性化、主动推送的精准信息服务。高校图书馆借此加强信息资源整合,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层次,从根本上增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2002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通知,其中第21条要求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12]。地方高校由于其相对地方图书馆的馆藏储备、人才储备优势,特别是近些年兴起的学科服务,应该满足高校读者的前提下,向社会开放学科服务,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信息需求,推动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2地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学科服务的指导原则

21向社会开放学科服务要做好整体规划

图书馆制定校外学科服务的战略规划要综合考虑外部宏观环境、高校内部环境、图书馆内部综合实力。外部宏观环境包括国家有关部门的方针政策、校外读者的信息需求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对外学科服务发展动向、国内重点高校对外学科服务发展状况、国内同档次院校对外学科服务发展状况。高校内部环境包括本校学科发展长期规划、校内学科服务的信息需求、开展校外学科服务的潜在合作部门。图书馆内部条件要考虑到满足校内学科服务需求后的剩余服务能力,包括:服务学科馆藏、人才储备、服务设施等等。多方位调查分析结合多方面综合规划才能制定出符合国情、校情、馆情的学科服务整体规划。

22服务项目设置要以读者需求为中心

图书馆服务的核心是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中心,对外学科服务项目的设置要围绕校外服务对象的信息需求。设置对外社会学科服务项目首先要去潜在服务对象所在的单位、企业、学校、医院或小区做调查研究,收集潜在用户的信息需求。其次要细化用户群体、研究信息需求,针对有代表性的信息需求设置学科服务项目。再次要考虑自身馆情。要实地调查本地的馆藏资源的多寡、人才数量和素质、可利用设施的多少等等,不能影响高校自身学科服务质量。另外要注意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努力发挥图书馆的人类文化传承的作用、社会教育职能、传递科学情报职能,增强图书馆的文化中心地位。

23对外学科服务要有集成化科研服务支撑平台

对外学科服务需要一个集成化科研服务支撑平台。学科服务要整合各类型的资源,并能够通过博客、微博、E-mail、网站、电话、走访或者预约面对面等形式,为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特定学科或者特定课题的个性化服务,所以它是一个集合不同馆藏资源、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和服务保障的综合性科研服务平台。学科服务平台要以提升学科服务效率为目标,以学科服务项目为骨架,以多部门、多技术集成为基础,将不同学科领域的各类型信息资源、各种形式的服务内容、多维度的服务工具集成在一起的科研支撑服务平台,为校内外学科信息需求用户提供一站式学科服务。

24开展对外学科服务要以满足校内需求为前提

高校图书馆存在的意义首先在于为校内读者提供所需信息,因此开展面向社会的学科服务也应优先考虑校内用户的学科信息需求状况,有余力才能考虑为社会用户服务。王子舟老师提出:“帕累托最优”是评估“适度开放”的最佳标准,即在为校外读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原有在校师生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变化过程中,达到这样一种最优情况:在没有使任何人变坏的情况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好[13]。首先服务学科的设置应尽量选择本校的知名学科或者优势学科;其次,对外服务的学科要考虑现有学科馆员的多少、学科资源的多少、学科馆员是否有精力和能力完成校外服务请求;最后要尽量选择潜在读者多的大众学科,利于比较容易的开展工作,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另外在服务频次和服务时间的设置尽量避开校内学科服务的高峰期,还需要考虑方便社会服务对象获取学科服务。如果二者冲突比较严重,应优先保证校内学科服务。

25开展对外学科服务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用户隐私保护我国自1983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1991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高校图书馆的资源特别是电子资源在被用做校外学科服务时,应注意是否在购买这些产品时,加入了可以被校外读者使用的条款,注意其许可范围、许可时间等信息。如果所使用的资源未在知识产权许可范围内,则不能被用作校外学科服务,要等到签署补充许可协议或者下次续费时将校外服务许可的条款添加在购买合同后,再被用作开展校外学科服务。此外注意保护被服务人员的个人隐私和各项权益,防止因侵权而产生的各种纠纷。

3地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学科服务的基本框架

31资源配置

资源是一切服务的基础。高校图书馆要开展校外学科服务,首先要调查清楚本馆的那些学科资源有富余,可以提供校外学科服务。资源量少的学科如果不能满足校内读者的使用,就不要谈提供校外用户服务。校外学科服务的设置一般要优先考虑本校的优势学科、本馆的优势馆藏、本馆的学科馆员较多的学科。在满足本校读者需求的基础上,考虑该学科服务哪些纸本资源可以用来服务、哪些电子资源可以提供服务、本校哪些部门可以合作提供校外学科服务。

32人员配置

在学科服务人员的配置上,同样是在满足校内学科服务的基础上选择的。那些学科配置的学科馆员多,服务经验丰富且可以抽出时间提供校外学科服务的学科优先考虑。除了学科馆员,用于解答普通问题的咨询馆员也要充分配备。校外学科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配备学科馆员、咨询馆员,还要有对外联络人员、后勤服务保障人员、校外服务的管理人员等等。

33设备配置

学科服务是一种高层次信息服务,除了对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高,对服务设施要求也比较高。例如在馆内提供校外信息咨询服务,首先要提供必要的场地、能提供网络服务的电脑、打印机、电话等基本设备。特殊学科的服务可能要用到一些专用设备。如果需要外出服务,还需要提前联系协调,印刷宣传页、条幅、出行车辆、服务所需移动设备等等。

34服务项目

服务项目的选择可以分为网络服务和实体服务两部分。网络部分主要包括RSS信息推送、信息共享社区、即时信息聊天、学科导航、标签服务、代查代检、学科博客、学科门户网站等等。通过这些服务可让用户获取个性化的学科最新信息、新书通报、专业期刊目次、学科资源导航、学科专题报告等专业信息。实体服务主要包括:到馆信息咨询、个人预约服务、借阅专业书刊、信息检索培训等。

35规章制度和经费来源

一种服务能够长期、有效的延续离不开相应制度保障。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在国内外已有较多理论、实践,但是对社会开放学科服务讨论很少,处于摸石头过河状态。向社会开放学科服务制度的制定要从服务目的、服务人员、服务项目、服务标准、绩效考核、经费来源等多方面考量,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完善规章制度。经费来源除了从图书馆经费支出外,可以尝试寻求企业赞助、政府购买等途径。

4泰山医学院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学科服务的实践分析41服务框架

泰山医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是泰莱地区的医学情报中心,医学资源特别是影像医学资源特别丰富。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我馆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和馆藏资源特色,对校外学科服务做了整体规划,重点开展了医学参考咨询、信息检索培训、开设学科博客群等服务项目(见图1)。

42服务项目及成果简介

我馆主要服务对象是社会的各类医务人员,包括各级医院的医生、护士、在职研究生、社区人员及患者。服务图1泰山医学院图书馆校外学科服务框架图

时间主要是法定工作日或根据用户要求另行安排。服务方式以到馆咨询、电话咨询或预约、E-mail、微信、RSS推送、QQ在线咨询为主,上门服务为辅。

421医学信息咨询

参考咨询是图书馆一项传统服务项目,由咨询馆员通过各种方式解答读者各种问题,逐渐发展为信息咨询,具有直面读者、便于交流、个性化的解答读者困惑的特点。临床医护人员奋战在医学第一线上,实践知识很丰富,但是对于本学科某些理论问题、发展趋势把握不准确。这导致他们在做科研、写论文时碰到很多困难,需要通过信息咨询获得自己急需的信息。我馆通过电话、微信、E-mail等方式开展校外医学信息咨询,已经取得一定成绩。2014-2015年共接受信息咨询400多人次。咨询问题涉及文献索取、分类号咨询、特定数据查询、循证医学证据查询、课题开题查新、专利检索、科研项目申报等等。

422信息检索培训

1984年当时的国家教委制定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我馆自1992年开始开展文献检索教学试点活动,1999年之后为全校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开设文献检索课,近几年年均近2 000学时,教学经验特别丰富。2000年之后我馆开始为一些医院医护人员开设在职研究生文献检索培训班,先后在肥城市人民医院、莱芜市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市中心医院、北京煤炭总医院等20多家医疗机构开展信息检索培训,提高了当地医护人员的信息素养。

423代检代查

我馆校外服务走出去之后,很多接受过我馆服务的人会再次通过电话、E-mail微信等形式请求代检代查专业文献信息。我馆文献检索教研室工作时间备课、上课,利用业余时间为校外读者服务。每次课题申报阶段都是我馆学科馆员和信息咨询人员最忙的时间,特别是春节前后课题集中申报期,往往新年的钟声响了,他们还在伏案工作。辛苦的工作换来的是我馆校外学科服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社会反响越来越好。随之而来的是校外服务请求越来越多,我馆正准备增加学科服务人员,使校外学科服务再上一个新台阶。

424学科博客群

我馆自2006年就陆续开设了“书疗导员”[14]、“泰医放射学科馆员”[15]、“医学信息检索”[16]、“泰医检索人”[17]等博客。除了为校内读者答疑解惑,还从网络上为社会读者提供各种专业信息服务。我馆开设的博客的访问量都达到几万次,其中“书疗导员”的访问量已达46万多人次,关注人气8 300多人次,很多读者来信、留言表达对该项服务的肯定。

5结语

地方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提供学科服务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赞成者有之,批评者亦有之。在校外服务项目、服务人员、服务范围、服务方法等方面还都有很多欠缺之处,但是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我馆为社会读者开展学科服务刚刚开始,希望能抛砖引玉,进一步推动国内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校外学科服务的发展。欧美发达国家的高校图书馆在校友服务、社区服务、为残疾人服务、与社会机构合作、远程学习支持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也值得国内同仁进一步学习研究。

参考文献

[1]叶莎莎,朱小梅.国外大学图书馆对外开放服务模式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2,(6):88-93.

[2]Higher Education Act of 1965[EB/OL].http:∥120.52.72.38/legcounsel.house.gov/c3pr90ntcsf0/Comps/HEA65CMD.pdf,2016-04-18.

[3]Visitor FAQs[EB].https:∥bangor.ac.uk/library/visitor/faq.php.en,2016-04-18.

[4]Visitor Services[EB/OL].http:∥library.princeton.edu/visitors,2016-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