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劳动教学设计

初中劳动教学设计

时间:2023-07-11 17:37: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劳动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劳动教学设计

第1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合作探究

新时期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初中物理教学的核心理念,主张“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切实要求教师放低姿态、走近学生,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针对性地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基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新时期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研读教材特征,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物理教学中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如今的初中物理学科经历了新课改这一事件,整个物理教材内容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改后的初中物理教材内容编排更科学、更加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理论知识也更有弹性,这就让不同潜质、不同能力倾向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因而,初中物理教师更应仔细研读物理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优化教学内容,将生涩难懂的物理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比如,《物态变化》一章中涉及的概念名词较多,一些物态现象的发生条件、影响因素也需要学生娴熟掌握,同时还要求学生要能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因此物理教师应投入一定精力在课堂教学环节,确保列入教学设计中的内容具有实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循着教材中名词概念的出现顺序,依次阐明“凝固”、“熔化”、“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现象,随即细致描述每一种物态现象的发生条件、影响因素,同时可以尝试引入学案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或多媒体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才能有章可循,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完善备课方式,创新教学设计

一般来讲,备课环节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土壤,课堂教学设计基本上都是在备课环节正式定型,因而教师应尝试完善备课方式,进而有效创新教学设计。我认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案最好采用共性教案与个性教案相结合的方式,“共性”即吸收和借鉴多数物理老师的备课方式,在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减少劳动的重复;“个性”则是在共性的基础上凸显个人教学的特色与风貌,竭力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同时营造出耳目一新的物理课堂教学氛围。比如,在教学“摩擦力”这一课时,可以将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分为三个部分,即课前、课中、课后。课前:备课时便确定好教学目标,同时制作好上课所要用的PPT课件,准备好弹簧测力计、木块、木板、钩码等实验教材,明确整节课采用分组实验探究的教学方式;课中:将班级学生分成小组,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演示整个物理实验过程,然后给每一小组提供固定且有限的实验器材,鼓励学习小组成员依照课件中的实验步骤完成整个实验过程,记录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课后: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反思,结合理论知识再次认知整个实验活动,从而矫正自我、完善自我。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部分是开展实际教学活动的大纲,却并非一成不变,教师可根据实况灵活调整。

三、革新学习方式,引领合作探究

新时期的初中物理教学主张“以生为本”,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倡导探究式教学,因而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务必遵循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然后精心设计出有趣味性、探究性、开放性以及层次性的问题,然后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手段,引发学生思考与合作探究,进而革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完善他们的知识框架。比如,在讲授“压强”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简单实验:用木板和手指分别压住气球,引导学生观察现象,用木板压气球时,用很大的力也无法将气球压破,而用手指却可以轻松压破气球,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根据这一现象,提出压力、压力方向、压力作用效果等多个名词概念,同时提出压力作用效果如何表现、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相联系等问题,这样由浅至深、层层递进,经由学生思考、交流与合作之后定然都会有所获。因此,在某一节物理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善于组织探究,设想整个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切现象和达成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奠定了基础。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真正为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物理上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而努力,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让物理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周丽,张金良.浅谈中学物理教学艺术[J].中学教学参考,2014(08).

[2]梁鸿秀.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第2篇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形式

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论文 批准号DX(2010)G0110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传统的物理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行为,没有或较少从物理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上挖掘教材内容的内涵,也较少注意从能力培养的着眼点上组织教学,不能达到现代课程理念要求的“以学生发展为本”。 因此,在新课改中对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有必要进行、改进和完善。作为一个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多年的物理教师,我对新课改下如何进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研究课堂教学设计,注重课前备课功效

传统教学中也有教学设计活动,主要是指教师的备课。这种教学设计活动的局限是,教师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和意向做决定。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新课改中对物理备课的形式要有必要的改进和完善。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研究课堂教学设计,注重课前备课功效。研究课堂教学设计应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主要是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作用。围绕课本教材,通过集体讨论,互相借鉴,彼此沟通,集思广益,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把握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进行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既发挥了团队力量,又突显了个性特点,对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作用。集体备课要做到“二研”“三定”“四备”。 具体来说备课成员在集体教研前要认真研究教材和大纲,吃透每一节内容;明确集体备课的“三定”:定主备人、定地点、定时间;集体备课时听取主备人的发言,制定备课提纲。主备人制定备课提纲时,应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教法、作业。然后大家进行相互讨论,以便更好改进;根据集体讨论的内容,主备人修改备课提纲,这样既可以汇聚集体智慧,减少重复劳动,又有利于个性的发挥,更有助于新教师的成长。

二、研究课堂教学特点,精选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具有一定的特点,教师要研究课堂教学特点,掌握一定的教学理论,利用教学设计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精选课堂教学内容。课堂上,不是教师讲的越多越好,也不是学生活动越多越好,只有当教师所讲的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发生共鸣,与学生活动产生共振,才能使教与学生成最大的效能。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教师研究教材特点,熟悉教材内容,精选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地加工处理,根据选择的教学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设计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既利于自己教又利于学生学。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选择与生活相关的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教师即以教材为基石,既充分利用教材而又不被教材所束缚,才能使新课程理念具体地落实到教材的处理中。

三、研究课堂组织形式,讲究课堂探究实效

好的课堂教学,不单纯看教师对知识理解得有多深,研究得有多透,表达得有多清晰;也不单纯看学生活动得有多热闹,活动形式有多丰富,活动时间越长越好。看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是否好,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是否充分,教学目标是否落实。新课改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采用“合作探究”的互动式教学。自主、合作、探究是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要求的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能用以往的集体授课组织形式来替代。所以,从座位的编排到小组成员的组合,从教材的运用到资源的开发过程,从学生参与方式到教师的引导方式方法等都必须在教学设计时加以考虑和整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它既是系统的又是灵活的,其系统性在于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而其灵活性则在于活动可以增减、替换,活动的顺序可以变换,教师应根据探究的要求灵活掌握,即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可以包括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包括部分要素。新课程强调,所有的活动设计都要求有实效,没有实效的活动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设计时对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每一项活动设计都应注重实效,注重可探究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四、研究课堂教学形式,优化课堂练习功效

第3篇

        一、改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结构

        实施音乐学科教育改革的关键不是教材,而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只有明确观念,才能优化教学。教师首先应树立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思想,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既是非专业音乐教育,那么教师就必须用非专业音乐教育的手段、方法、策略等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确立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基点,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重点,才能培养对未来社会有用的人,培养尽可能完善的人。

        教学设计必须针对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步骤,使初中音乐教学淡化知识、强化观点。面向全体,师生共同探索、共同学习,强调以美育人,把音乐课设计成充满着美的创造性的课,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初中音乐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审美情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到美感能力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地展开。尤其是初中年龄段的学生,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初步比较、评价,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趣味,引导学生从真正美好的东西中得到美的享受,从劳动中、日常生活和艺术中去理解和创造美好的东西。教师要讲求教育艺术,用充满智慧的提问,给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一堂生动的课应充满艺术的力量,它的成功,不但在于教给学生知识,而且在于吸引、感染、鼓舞着许多学生为追求美、创造美而终身努力。

        二、加强音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学生最怕的是教师的“一言堂”,音乐课也是如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很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如在乐理课上:我会加一些节奏练习让学生加上身体动作,通过身体的动作让每位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强了对节奏的掌握。在声乐课上:我会加进许多有趣的练声方法,把深奥的声乐练声生动化,让学生觉得学习唱歌原来是件很轻松的事情。在音乐欣赏课上:我会加进让学生模仿表演的机会,通过学生自身的表演体会作品的内涵。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也经常听听学生的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满足学生的需要。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教学

        初中音乐欣赏虽然有一些配套的音乐磁带,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欣赏需要。为了让音乐欣赏更加吸引学生,我常常加入很多多媒体手段,如寻找vcd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件制作中插入很多视频,即满足了学生的欣赏需要,又增强了上课的效果。欣赏课的情境也在优美的多媒体教学中建立起来,有一些本来不爱上音乐课的学生也渐渐被吸引,欣赏课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四、结合多种活动进行教学

        可结合各式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进行音乐教学,比如合唱比赛、主持人大奖赛、十佳歌手比赛、器乐比赛、舞蹈比赛、才艺展示比赛等等。在课堂中我常常结合各种活动进行有针对性地宣传和动员,还为个别参赛学生进行辅导,使学生的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也更加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五、改革教学评价

第4篇

一、“小组式”集体备课

笔者所在的河南省舞阳县共有240多名初中英语教师,其中青年教师约占80%。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是提高全县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全县各初中认真制定了“以老带新”策略,在初中一二年级实行“小组式”集体备课模式,即“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主笔人定案――个性显示”。这里的“老”实际上是指学科年级骨干教师,他们的引领在集体备课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年级组长将教学内容的各个板块指定给骨干教师,由他们分头撰写详细的教案,设计课堂练习,以此作为青年教师参照的“样本”,这就有效避免了集体备课窄化为“组长备课”而不利于教师使用的被动局面。考虑到每个骨干教师的知识结构、驾驭能力和教学特点都有所不同,备课组长需要灵活分配任务量,使骨干教师轮流备课,即根据骨干教师的特点来确定所备内容,有针对性地分工协作,做到择其长、避其短,从而使负责撰写教案的教师的“长处”无形中变成全组教师的共同“长处”,把全组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调整到最优。

二、“专题式”集体备课

“专题式”集体备课是针对初三年级制定的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它是高质量完成中考复习工作的前提。这个方案怎么制订呢?它主要是基于两个因素:一是根据备考时间安排;二是按照学生实际。在这两个前提下,备课组长将中考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专题,由指定教师专门负责,根据备考复习的进度由主题发言人陈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程序,并说明设计的理由。

例如,学习初三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话题中“现在完成时”,主题发言人可以把动词的原形、过去式、过去分词、现在分词、动名词和动词不定式合并为一个专题来讨论,以便学生对这些知识点能够融会贯通。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充分练习,并教给他们做题的方法,使学生对这类题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掌握。备课组的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补充与修改意见,做到人人发言,或多或少提出不同意见;主题发言人认真做好记录,最后通过研讨,形成共识,由主题发言人撰写详细教案。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专题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初三年级教师加深对考试大纲的理解,拓宽复习思路。

“专题式”集体备课虽然要求教师备课的参与度更高,但教师参与备课的周期大大延长,有效避免了教师大量的重复劳动,减轻了初三年级教师的备课压力,使他们能有更多的精力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

三、“个性显示式”集体备课

“个性显示式”集体备课由县教研室牵头组织,从各初中挑选业务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教研能力强的市、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成立备课小组。每个学科带头人负责一个单元的备课任务,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组内成员每人负责一个话题的备课任务,按要求研读教材,依据实际确定教法,并写出完整的教案。集体研讨时,在学科带头人的组织下,每组成员在一起,首先由备课人简要阐明自己的备课思路和理念,组内成员对本组负责的单元的教案逐一进行商讨、修正,最后汇集成册,人手一本教案,教师在平时备课时再依据实际对教案进行加工和改进。

通过县级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

一是基础部分,突出了共性,是教师上课的通用性方案。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媒体准备、教学程序。它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理清教学思路。

第5篇

2.培养背诵的乐趣王梓夫

3.以"学生为本"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讨张伟

4.生存,还是死亡?——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回眸、剖析与展望时鹏寿

5.浅谈初中英语范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整合朱爱利

6.磁力齿轮温度场仿真与试验研究李建强,黄苏融,曹海东,王凯立,LIJian-qiang,HUANGSu-rong,CAOHai-dong,WANGKai-li

7.品味教材——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教材为例潘仁云

8.谈教师如何解读教材陈钱勇

9.发扬诗教传统,光大美育精神——也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管然荣,任海霞

10.让生命在阅读中成长刘爱华

11.基于Ansoft的单相开关磁阻发电机系统仿真与试验晏桂林,丁文,YANGui-ling,DINGWen

12.写好作文三步曲——积累模仿创新罗桂英

13.有效追问——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李爱花

14.20世纪语文教育的两个岔路口——兼论王尚文语文教育思想的意义与特征李海林

15.开放式推理的应用实践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张建文

16.伺服系统性能测试台的研究与开发樊留群,万德科,FANGLiu-qun,WANGDe-ke

17.浅谈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程敏

18.分类思想在等腰三角形中的应用邹凌志

19.浅谈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策略游金声

20.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电机转速测控系统设计李茂亮,高敬贝,贾仁松,王牣,LIMao-liang,GAOJing-bei,JIARen-song,WANGRen

21.让动态生成点亮课堂精彩肖宝玉

22.数学课堂交往性学习的思考与践行孟庆甲

23.基于CC-Link网络的多电动机控制系统周琴,王海群,王哲卉,ZHOUQin,WANGHai-qun,WANGZhe-hui

24.让估算真正走进生活马艳春

25.活动的意义在于过程的充分展开肖家芸

26.浅谈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程宏杰

27.巧借英语电影辅助英语课堂教学的尝试——以《功夫熊猫》教学为例王春美

28.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控制器和调制方式李锦英,付承毓,陈兴龙,包启亮,LIJin-ying,FUCheng-yu,CHENXing-long,BAOQi-liang

29."四位一体"教学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马立红

30.地方史资料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课为例荣进

31.读书形成的经验也是写作的经验王栋生

32.基于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方法的自控式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的数字化实现王礼鹏,张化光,侯利民,刘秀翀,韩杰,WANGLi-peng,ZHANGHua-guang,HOULi-min,LIUXiu-chong,HANGJie

33.《两代人的对话》活动课例设计常静

34.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荣维东

35.情从何处来——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感情演唱"吴丽娟

36.追求有温度的写作谭轶斌

37.《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与实践反思何君青

38.数字锁相环在电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韩瑞,赵创社,史志富,HANRui,ZHAOChuang-she,SHIZhi-fu

39.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也谈《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同课异构教学史柏良

40.语文就是语文——评陈继军老师执教的《兰亭集序》陈寿江,黄朝猛

41.巧设"活动单"创设有效情境——"酸与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课例评析王晨敏

42.《望海潮》教学设计金卫

43.《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段培

44.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磁悬浮控制器徐俊起,吴小东,XUJun-qi,WUXiao-dong

45.美是亲近所得——《<红楼梦>选读》教学构想之一胡云信

46.高考复习中如何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经济生活》教材为例陈晓东

47.一种带库仑摩擦力补偿的模拟直流电机驱动器设计杨天锡,王伟国,刘廷霞,YANGTian-xi,WANGWei-guo,LIUTing-xia

48.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强化对高三学生英语书面表达的审题训练宗兆宏

4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三问曹振国

50.让学生爱上阅读张晓巍

51.学生自主学习策略浅探叶小英

52.基于LabVIEW串行通信的变频调速监控系统张有清,杨文焕,王世杰,葛敏,严兰舟,ZHANGYou-qing,YANGWen-huan,WANGShi-jie,GEMing,YANLan-zhou

53.给课堂插上"有效的"翅膀——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无效现象与改进措施陈婷婷

54.谈《再别康桥》与中国传统诗词间的渊源何文刚

55.让孩子们快乐识字林毅惠

56.《桥之美》精段细读柳咏梅

57.传统语文教育瑰宝在教学中的运用詹发崇

58.用语言叩启学生的运动之门张静

59.汽车空调系统的变频控制谢敬田,XIEJing-tian

60.《师说》的教后反思沈友伦

61."小说"与"虚构"杨铸

62.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新精神钱玉英

63.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王朝华

6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余志明

65.泵系统测试方法的研究及其在系统优化中的应用秦宏波,胡寿根,QINHong-bo,HUShou-gen

66.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张丹凤

67.《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钟义民

68.让即时评价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董服相

69.变频节能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冯东升,张智华,张金辉,FENGDong-sheng,ZHANGZhi-hua,ZHANGJin-hui

70.高考语文北京卷考试内容改革的深化陈志国

71.课堂评价呼唤真诚牟艳斌

72.夯实"常态"教学基础提升"自主"课堂成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实践与思考杜宏杰

73.变频电机绝缘早期损坏的探讨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陈洁,CHENJie

74.磨"信度效度"砺"语文素养"——评课改后的天津高考语文试题刘晓婷

75.信息动态HtTp://

76.唤醒:中考语文命题的新追求张伟忠,冯现冬

77.素读:教学与研究的着力点邓彤,李学文,桑凤英,项恩炜

78.导入:开好课堂教学的大门李琳,魏新磊,沈一敏

79.从新旧信息的角度解析完型填空余文

80.英语听力教学探索张平

81.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浅析张锐

82.用活教材,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赵丽程

83.中学英语教师的情感教学态度培养及课堂运用徐姗姗

84.反思高中英语书面表达教学邹春凤

85.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王汝国

86.立足教学,思考新课改带给我的痛与痒曹庆珠

87.初中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包茜

88.英语词汇教学观念重置白占勤

89.刍议英语合作学习於小红

1.金融危机时代反思工会的社会作用任鲁萍,RenLuping

2.工会做好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途径胡传荣,HuCuanrong

3.建筑企业工会维权工作之我见刘天壮

4.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城市生活能力研究黄瑾瑾,HuangJinjin

5.企业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韩超

6.建设"三型"职工队伍提升科学发展能力赵西英

7.维护企业女职工合法权益的探讨侯海英

8.企业改制与提高女职工的整体素质郝安珍

9.劳动合同法立法宗旨的选择与评析李立新,曹婧,LiLixin,CaoJing

10.关于劳动就业和劳动合同履行的对策建议辛学礼

11.山东省民营企业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张翠萍,李笃武,胡善菊,ZhangCuiping,LiDuwu,HuShanju

12.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发挥政府作用实现"体面劳动"高友端

13.提高煤矿工会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思考李文,LiWen

14.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与和谐企业的根本保证石荣凤

15.社会建构——公共行政的新视角刘伟,LiuWei

16.我国老年人权利法律保护的对策研究谢秀珍

第6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教学设计 有效教学策略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和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等),并把这些良好的行为方式转化为他们的习惯,使其终身受用。

一、合理的教学设计

进行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主要工作之一,对教学工作起着先导作用,它往往决定着教学工作的方向;同时,教学设计的技能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已成为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1.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设计体现一定理念的教学的能力,包括掌握和运用课程标准的能力,理解和选择设计理念的能力,分析和调整教材的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制订教学计划的能力,编写教案的能力,等等。

2.教学实施能力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时空,积极有效地实施所设计的教学计划,并能根据具体情况控制教学情境生成教学活动的能力,包括把握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发挥教学机智,等等。

3.教学反思能力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理念,对自己的教学实施进行分析评价,发现问题,查找原因,进行反馈矫正的能力,包括把握学生的课堂表现,收集教学实施的有关资料,分析整理相关资料,运用分析结果反馈矫正,等等。其中,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师的基本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而教学反思能力则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和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二、有效的教学策略

1.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则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而学习失败,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益的。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学习,酷爱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授课之前要认真钻研教材和研究教法,要用数学本身的美去感染学生,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用巧妙的教学方法去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多种的教学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学习是一种劳动,学习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教师不能只满足于课堂教学形式的生动活泼,更应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通过不懈地努力学习,变“苦”为“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特别是对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使他们感到自己通过不懈努力也会获得成功。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尝试,敢说、想说,共同讨论解答疑难。

第7篇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不仅要以新课程标准界定的课程理念为指导,而且还要遵循下列课堂教学的设计原则,来逐步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各项目标,让学生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应用、学会创新。

一、学习方式的建构

以怎样的方式和途径来获取知识,这是一个学习方式的问题。新课程倡导建构性学习,主张学生知识的自我建构。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初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认知方式的设计应遵循建构性原则。由于建构性学习具有自主性、独立性等多项优良特征,使学生从“我要学”出发,树立“我能学”的自信,最终寻找到适应自己学习的个性化方式。

二、合作方面的交互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进行角色转换,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换为学生学习“合作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必然会出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学习。学生在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改变了师生的交往方式,由原先的“师生”的单向交往演变为“师生”、“生师”及“”生生的互相交往。从另一角度看,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就是不断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体现交互性原则。

三、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明确重点,突出重点是搞好一堂课教学设计、上好一堂课的根本。关键是教学的突破口,抓住了关键,教学就能顺利进行。钻研教材是否深入的标志之一,就是是否明确重点,突出重点。讲课平铺直叙,平均使力,就是重点不明,不突出。明确重点以后,就要想方设法突出重点,怎样突出重点呢?

其一,接触重点要快。

其二,讲解重点要透。如讲解“截距”时,我们不仅要讲清可正、可负,还要特别指出可为零、可以不存在。例如“求经过P(1,1)点,且在y轴上的截距是x轴上截距的两倍的直线方程。其结果除2x+y=3外,还有一条就是y=x。

其三,理解重点要深。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定义”时,不仅要讲清角的一边与x轴的正半轴重合,顶点在原点,还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特殊角,如0度、90度、180度等的三角函数情况,使学生从根本上弄清为什么有的三角函数为零,有的不存在。

其四,掌握重点要准。如正比例函数是学习一次函数和其他函数的基础,要防止学生把正比例函数y=kx理解为y/x=k。

其五,运用重点要多。反复多次不同角度地运用重点不仅能够掌握重点的各种应用,还能反过来深化理解重点的性质、内涵。

四、研究和突破难点

要准确地估计学生中的难点,主要靠深入钻研教材。难点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学习,逐渐丧失数学学习的兴趣。难点确定以后,要想办法突破难点。

五、应用方面的实践性

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不断渗透到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不断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数学教育中开展“建模”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注重实践性原则。

六、思维方面的创新性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把“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能力”列为课程目标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思维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发散性、灵活性、独特性、批判性是创造性思维的几个主要特征。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引导学生勇于用怀疑的、批判的眼光去看待数学,这样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体现创新性原则。

第8篇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 有效找准; 最近发展区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3-085-001

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最早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来的,是指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体系与将要掌握的知识体系之间的部分,我个人认为,无论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还是学生综合性创造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最近发展区“的研究。

我从事小学科学教学多年,在平时的科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的初期兴趣比较大,热情很高,随着课程的逐步深入,知识难度的不断加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出现了一定的分化现象。有些学生对科学知识中感兴趣的或者是与原有知识有点关联的还能听一听,对那些有些抽象的知识,表现为难以理解、没有兴趣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就逐渐失去了学习科学的兴趣,科学这门学科也就变得跟其他学科一样,变成了学生心目中的“头疼课”。

分析个中原因,我发现这与我们在从事科学教学时,没有找准教与学的“最近发展区”有关。

一、有效备课,找准教学设计中的“最近发展区”

众所周知,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图,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启发教学工作者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找准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使教学发挥其最大功能。

1.课前“备”学生

在上课之前,我们备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备学生”,要逐步理清这样几个方面:学生以前学了什么?已经掌握了什么?还需要准备什么?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调查、作业、提问等方式了解其现状,预测他们的潜在发展能力,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2.课中“备”学生

教学虽要从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出发,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学生原有水平上进行重复劳动。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基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的新知识,在新知识与已经掌握知识的交互作用中,学生可以不断调整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真正实现自身发展。

例如在教学小学科学第七册《空气的性质》这一课中,指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压缩空气”时,我首先演示,用一个充满空气的针筒,手指堵住出气孔,往里推针筒的活塞,让学生既看到空气出不来,也看到针筒里的活塞确被推进去了一些,当手松开活塞的时候,活塞又被针筒里的空气给顶了回来,反复做几次,让学生看清楚,随后让学生做分组实验直接体验,通过学生的观察、讨论和教师适时的引导,逐步引出推动活塞时,针筒里的空气并没有减少,而是被压缩了,成为了“压缩空气”。就是通过这样的在学生原有知识上的层层推进,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一些枯燥难懂的知识变为直观易学的知识,把“可能发展的水平”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

3.课后“备”学生

每一位优秀的教师,他们所走的成功之路不同,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反思。不善于反思的教师,只不过是把上一年的教学经验重复了十次八次而已,而善于反思的教师,他通过总结、反思与持续学习,每节课、每天、每年都会有不同的积累与提高。

二、寻找教学中的“最近发展区”

我们的教学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因此,需要我们找准学生两种水平: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1.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水平

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方面是在《科学》课中学到的知识,如“生物与环境”部分,另一方面是学生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知识,包括各种生活经验等等,这些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应是我们教学的锲入点。

例如我曾经听过一位教师所上的《地球的形状》这一课,教师先介绍了中国的天圆地方、浑天说,印度人的地球观等,接着用多媒体展示了“瞎子摸象”的图片故事,并让一个学生花了五分钟时间结合图片讲故事《瞎子摸象》,最后让学生讨论这个故事蕴含的哲理,以此来映射古人片面的地球观是有一定的历史发展背景的。这样的教学低于学生已有的思维水平,忘了学生的智慧、经验、知识和学习的内在积极性都应当为教师的教学所用,使科学教学课堂成了学生发展的尾巴。

2.学生可能具备的知识水平

我们的教学应该走在学生知识发展的前面,教学的锲入点就是要看到学生的明天,维果茨基提出的“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主要是指智力,其实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存在“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三、找准科学教学的最近发展区,还要有效搭建通往最近发展区的脚手架

“脚手架”的概念是我们在通往教与学的“最近发展区”时,提供必要的经验、帮助和联系,教师将一些相关知识搬来就是为学生解决问题搭建了“脚手架”,有了“脚手架”这个看似复杂的问题一下子明朗化了。搭建类似的“脚手架”时要注意所提供的信息不能过难或者过易。

总而言之,维果茨基这一理论与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不谋而合,尤其是新课程标准下怎样更好的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实效,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我想随着这一理论的不断丰富、完善,将来势必会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更加有益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教学应当是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浅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21期

[2]《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搭好教学“脚手架”――关于初中科学课程教学设计的探析》,2006年5期《教育探索》

[3]《“备学生”不能不问的五个问题》,《中国教育报》,2008年7月25日第6版

第9篇

一、绿色资源再生来自于全方位的教学设计

教学应该回归原生态,去除华丽聒噪,注重人文关怀。让绿色理念回归生物课堂,应从最基本的教学设计入手。生物教师在备课之初就要对全册生物教材进行全面了解,深入探究教法,对于学生本身的认知程度与接受能力等做统一的研究,学会平等看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并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与教学氛围,合理处理各种各类教学资源,让其一切为教学服务。整合形成可持续性发展和可再生的“绿色”教学资源,让生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生命延续的可贵进行思考,了解人是怎么出生的,又是怎么发育的。通过自然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尤其重要,他是学生的引路人,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引导学生主动并创造性的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为自身学习、实践、探索性活动服务。

二、绿色资源探索来自于人性化的师生关系

若师生之间能营造一种和谐、融洽、愉悦的情感氛围,那课堂气氛便会很自然地活跃积极起来,学生对于生物的抵触紧张心理也就不自觉地得以放松,学生的注意力、专注力、学习效率都会因为教师的关注而有所提升。

1.尊重与赏识

“绿色”理念视角下的初中生物课堂应该是清新自然,充满关怀暖意的,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人文关怀,让学生的自尊、人格、思想等能充分被保护,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开启心智,开启对生物学习的浓厚兴趣之门,对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善待、积极赏识,这样学生才能对教师的劳动成果充分尊重,对生物科学的探究才能执着。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实验方式,培养学生体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中的自然奥秘,明确碳———氧平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努力让生物课堂回归“绿色”。

2.激励与唤醒

初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有了自己的思想,特立独行的作风愈加明显,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时候更要注意到此时学生的心理动态与思想活动,但这个时期学生有一个更大的特点,那就是渴望被注意,渴望被认可,因此,教师若能抓住这个特点组织教学,在学习过程中随时对其成功进行肯定认可,并鼓励进取,那生物课堂会一片平和,不仅仅会让学生轻松走向成功,绿色生物课堂的实施也会取得可喜的成绩。例如,教师让学生上网搜索资料,了解与生命有关的自然科学知识,然后课上通过步步讲解总结,通过学习,让学生热爱自己的生命,不要浪费生命,浪费年华。最后升华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让他们闭眼倾听阿炳的《二泉映月》,体味不一样的生命之音;讲述海伦·凯勒的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故事等,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喜欢。诚然,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这些资源将会源源不断地、深刻激励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将其唤醒。

3.宽容与期待

期待是塑造学生取得成功的巨大动力。教师的期待是为学生前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启发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所期望的要求。学生在求知过程中需要自由,自由的思维和自由的观点,罗杰斯曾经说过:“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导致心理自由”。这就提醒我们,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会有许多坎坷,难免会出现错误,教师要一如既往地给予宽容与期待,将自己的心态放平和,允许学生的暂时落后,并始终相信其日后必会进步与成功,引导学生尽自己的能力摘取属于自己的生命的果实。

三、绿色满园来自于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问题 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079-01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是思维发展的动力。关于优化初中数学教学问题设计的方法,笔者认为首先要从如何优化教学问题设计方面开始入手分析。本文通过对以下方法的论述,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设计“悬念型”的问题

悬念的引入,可以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不断的进行持续、强烈的运转,这是一种学习的心理机制,也就是说学生感到困惑但是又要解决的心理状态。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设计“悬念型”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说,在学习“三角形的中位线”这节课时,老师让学生们拿出一张白纸,然后在纸上画出任意的不规则的四边形,然后问学生们如果把各边的中点依次连接起来会出现什么样的图形。当学生看看到不管什么样的不规则四边形按照上面的方法折出来的效果都是平行四边形的时候,肯定会非常的惊奇和兴奋,肯定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是什么。老师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引出“三角形的中位线”这个课题。

2.设计“实验型”的问题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只有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们主动的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不仅可以刺激大脑进行主动思维,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们掌握和理解知识,让学生们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巨大快乐和满足感。所以说,在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老师要努力的为学生们呈现知识、定理发现的实际过程,让学生们通过实际参加发现的过程,从而达到思维的具体和深化,从形象的感性认知转化成抽象的逻辑思维。让学生明白“所以然”,更要明白“之所以然”。

比如说,在学习“等腰的性质”这一节课的时候,老师可以进行这样的教学设计:①要求学生们任意画一个ABC,再画出过点a的高线、中线和角平分线,并且相互看一下前后左右的学生们所画的三条线段的情况和位置。②再画一个ABC,令AB=BC,在观察一下这三条线段的情况和位置。③在第二步骤的三角形中,让学生们做腰上的高线、中线和角平分线,在比较一下上述三条线的位置。④通过这样的实验,让学生们自己总结观察到的现象。这时候很多学生说出这样的现象:等腰三角形,地边上的中线、高线和定焦的角平分线是互相重合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们在实验、类比、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将实验的现象概括化、抽象化。这时候老师又可以进行“为什么在等腰中,这三条线段会重合”的问题情境创设,激发学生们主动的去猜想和探究。

3.设计“游戏型”的问题

初中数学的抽象性和枯燥型很容易让学生们感到厌倦和失去信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结合现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挖掘数学的趣味性。“游戏型”的问题的设计,可以使学生们感到数学的奥秘,并且提高了数学的课堂有效性。

比如说,在上课之前老师可以让学生们玩“猜数”的游戏:①每个学生心里想好一个数字。②把心中的这个数字×5+10。③把所得的结果÷5。④把上一步的出来的商+(心里想的数字+8)⑤然后老师随便让一个学生说出所得的结果,这时老师就可以立刻猜出这个学生心里想的数字。老师连续猜出好几个学生心中想的数字,学生们肯定会对这一现象感到比较惊奇,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到底是什么。这时候老师就可以自然的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讲解”。学生们看到之后会恍然大悟,而且会更深的了解未知数“x”的用法。通过这样的数学小游戏问题的设计,可以瞬间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顺利的完成教学目标。

4.设计“应用型”的问题

数学知识归根结底是来源于生活,最终也是要服务于生活的现实生活正是数学知识的根本源泉。所以说,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老师必须将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们深深的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是非常有用的。为了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老师要更加努力的钻研教材,更加灵活的运用教材。从日常生活中提炼数学现象,更好的为数学课堂服务。

比如说,在学习“中位数和众数”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老师将就可以结合教材的知识给学生们讲个例子:小李是个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看到有家公司招聘员工:因公司发展需要,现象社会招聘一名员工,公司员工的月平均工资为2000元,有意者详细面谈。经过面试之后两者签订了一年的劳动合同,第一个月的工资发下来了,小李只发了900块钱。吃惊之余又打听了周围同事的工资,没有一个人能拿到2000块钱的工资。于是小李就将该公司搞上了法庭,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小李能不能胜诉。通过这个故事自然而然的引出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11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途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前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特别是在农村,体育课程根本就是一堂放风课。先别说教师的教学,很多学生都会主动的要求自由活动。至于要实施怎样的体育课程及教学就更加不用说。因此,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中来,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提高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途径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1.转变认识,提高体育意识

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对于体育课的认识等同于一些劳动课。甚至等同于在家做家务的一些工作。没有认识到体育本身的含义。当然这个和学生本身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应该先让学生认识到体育和劳动的异同,一些体育的精神、一些体育的文化等等。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课程是有效促进自身身心发展,锻炼自身体魄,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途径。

2.激发运动兴趣,渗透终身体育意识

在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运动的兴趣,让学生学会一两样锻炼身体的方法,使他们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学生只有不断的进行锻炼,才可以促进他们身体锻炼动力产生,这也就可以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现代人达到身心健康所不可或歃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设置体育游戏的规则,这样才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整堂体育课程更加具备趣味性,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从而形成他们终身学习体育的意识。

3.让学生静下来,为有效学习打基础

在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并不是课堂越热闹越代表学生对体育锻炼感兴趣,作为体育教师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学会体育技能,由于农村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的思维较为活跃、而且好动,因此,他们很难集中精神和注意力去学习体育技能。所以,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采取队形变换,齐步走和跑步等方法,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集中注意力来根据教师的指令完成动作,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尽快投入到体育学习中,还可以为有效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多样化课堂设计,丰富教学模式

由于体育课大多都是在室外进行,因此,这就为体育课堂的多样化设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所以,教师在课堂设计的时候,可以把一些专业知识融入到课堂活动中来,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时候,也可以学习到许多体育的专业知识。例如:在学习武术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探讨学习武术对人体有哪些作用或者和学生讨论体育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等问题,这样不但可以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5.沟通情感,建立和谐课堂氛围

在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良好的沟通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基础,因此,作为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应该和学生保持良好的情感关系,要和学生建立信任和合作的关系,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体育学习中。除此之外,由于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对体育不感兴趣,甚至畏惧上体育课,在这个时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幽默风趣,给学生和蔼可亲的感觉,并且能够开展一些趣味性的游戏去吸引学生,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放下心中的恐惧感,乐于参与到体育学习中,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教师不但可以完成教学的任务,还可以提高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6.改变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相应的个体差异,因此,作为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标准来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不应该只是针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而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锻炼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价,这样才可以使整个评价更加具备公平性和合理性。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不但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他们学习体育的勇气。除此之外,农村初中体育的评价方式还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形式来展开,由于农村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叛逆思想,如果光靠老师单方面的评价他们难免会存在不服的情况,因此,采取学生自评和互评,不但可以抵消学生的这种情绪,就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自身的不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体育学习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想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应该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做好体育教学课堂设计,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使他们具备终身学习体育的意识,只有这样的体育教学才是具备有效性的。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

[2]中学体育教学设计 张新主编 科学出版社

第12篇

福建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于2010年12月26日圆满落下帷幕,为期七天的大赛为全省中小幼教师搭建了展示教学技艺的舞台,500多名教学“高手”同台竞技,“巅峰对决”,集中展示了福建省中小幼教师的良好素质和精神风采,反映了我省近年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开展岗位大练兵,提升教学技能的成果。认真总结本次大赛成功经验,分析研究大赛反映问题,对推动全省中小学教师技能提升具有现实意义。

一、技能大赛概述

1.层次规模,前所未有

由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总工会联合举办,福建教育学院承办的福建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于2010年12月20日在福建教育学院开幕,26日圆满结束。本次大赛共有528名选手参赛,聘请评委259人次。大赛产生特等奖4名、一等奖57名、二等奖114名、三等奖159名,优秀组织奖6名。这是福建省改革开放以来首次举办的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规格最高的全省性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其目的在于检验各地开展中小学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的成绩,促进岗位大练兵活动的深入开展,引导广大教师更加重视提升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增强自身素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优质师资保障。

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总工会高度重视首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2010年11月9日联合下发《关于举办福建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通知(闽教人〔2010〕117号)》,对参赛对象、比赛项目、比赛分组、参赛方式、奖项设置等作了具体说明。12月20日上午,技能大赛开幕式在福建教育学院举行,省教育厅副厅长刘平主持,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郑传芳,省总工会副主席彭群芳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大赛组委会成员,各设区市教育局、总工会领导,参赛选手、评委等3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郑传芳在讲话中指出,由省教育厅、省总工会联合举办的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加强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对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建设一支教学基本功扎实、专业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大赛既是对各地中小学教师岗位大练兵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也是对岗位大练兵工作的一次再动员、再部署,必将推动岗位大练兵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营造教师学业务、学技能的浓厚氛围,推动教师队伍教学能力的提升。希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以本次大赛为契机,进一步掀起教师岗位大练兵的,达到以赛促练、以赛促学的目的,把岗位大练兵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抓实抓好。

本次大赛的层次、规模、规格为福建前所未有。

大赛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全省教师关注度高。福建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是在2010年福建省教育厅部署在全省中小学教师中广泛开展“岗位大练兵”的基础上,层层选拔推荐优秀选手参赛,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全省34万多各中小学教师的高度关注。

2.参赛选手和比赛项目多、影响大。全省参赛选手528人,抽调评委259人次。比赛的学科涵盖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4个学段33个主要学科组。比赛的项目有教学设计、片段教学、板书设计、课件制作、玩具教具制作、命题简笔画、综合素质(现场答题和试卷答题)7大项。

(1) 教学设计 中小学参赛选手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提供的学科教材及教学内容要求,编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幼儿园组参赛选手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提供的福建省幼儿教师教育用书(领域活动),编写一个领域活动计划。时间,60分钟。设计必须体现新课程理念,以各科课程标准为依据,并符合教学设计的要求。幼儿园组必须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依据,体现《纲要》理念,并符合教育活动设计要求。

(2) 片段教学 参赛选手根据编写的教学设计(幼儿园组参赛选手根据编写的领域活动计划)及规定的教学内容,面对评委进行片段教学。时间,15分钟。片段教学按照课堂教学要求进行,不涉及实验、计算机等操作类内容,不用多媒体设备。

(3) 板书 参赛选手根据提供的板书内容进行黑板板书。时间,5分钟。要求按照课堂教学要求进行板书。板书内容与学科有关,包括文字、图形、图表等。

(4) 课件制作 围绕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求,根据提供的相关学科课程资源,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上机完成一份与学科教学相关的演示文稿。时间,60分钟。着重于选手的课件设计能力及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制作能力测试,能整合学科的资源,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里应用PowerPoint完成一节课的演示文稿制作,具有一定的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

(5) 玩具教具制作 根据指定的主题和提供的材料,现场独立制作完成教具或玩具作品一件。时间,60分钟。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制作一件符合题意的教具或玩具。

(6) 命题简笔画 根据命题和提供的材料现场在白纸(A3)上用线条表现紧扣主题的简笔画作品一张,形式不限。时间,20分钟。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现场完成符合题意的作品。

(7) 综合素质 现场答题和试卷答题两项,“现场答题”要求选手根据提供的问题,短暂思考后现场回答,时间,20分钟,现场答题主要考察选手教育教学理念、思想等方面知识。“试卷答题”要求选手在试卷上作答,时间,40分钟,试卷答题主要考察选手教育教学类综合知识。

3.持续时间长。赛事持续一个星期。从20日开始,至25日学段比赛结束,26日进行各学科第一名决赛,决出高中、初中、小学各学段第一名。

4.奖项层次高。除设一二三等奖及组织奖外,设置可申报“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的特等奖项。有老师称之为教学比赛 “史上最牛奖”。本次大赛共设一、二、三等奖,特等奖和优秀组织奖。

(1)每个学科设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分别按各学科参赛选手数的10%、20%、30%确定获奖名额。获奖等次按同一学科选手四个比赛项目的总成绩从高到低依次确定。

(2)每组设特等奖1名,从本组各学科一等奖的第一名获得者中产生。幼儿园组一等奖的最高分即为特等奖获得者;小学、初中和高中组各学科一等奖的第一名获得者需按组参加综合素质项目比赛,比赛得分最高者为该组特等奖获得者。特等奖获得者按规定程序申报“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

(3)优秀组织奖3名,授予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各设区市组织竞赛活动以及参赛选手获奖情况取前3名,授予福建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和“福建省五一先锋岗”称号。

(4)获奖选手和单位由主办单位发文予以表彰,并颁发证书。

2.组织实施,缜密高效

2010年11月9日省教育厅和省总工会联合发出了《关于举办福建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通知》,对全省组织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明确了大赛的宗旨目标、参赛对象、比赛项目、组织机构、参赛方式、奖励设置等。在全省正式拉开了福建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序幕。

11月下旬,省教育厅决定由福建教育学院具体承办福建省中小学小学教师技能大赛工作。福建教育学院决定举全院之力做好大赛的组织实施工作。成立了竞赛现场组织委员会,由院长赵素文任主任,院领导林德泉、黄家骅、郭春芳任副主任,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精心研究制定了福建省首届中小学小学教师技能大赛具体实施工作方案。学院提出大赛组织工作要做到公正、缜密、有序、优质、高效,达到“零差错”、“零投诉”的目标。在大赛期间学院动员全院150多名教职员工做好大赛服务工作。具体成立了竞赛组织委员会、仲裁委员会、专家指导组、赛会工作组开展工作。在赛会工作组下又分为总协调联络组、竞赛组、命题组、考务组、教材组、设备维护组、接待组、后勤组、宣传组、保卫组、保管组、财务组等13个小组,细化工作,实行定岗定责,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和实施细则,全面搞好赛务、宣传、安保、后勤服务与保障等环节工作。为公平公正做好竞赛组织工作,学院重点加强四个环节工作。一是加强专家把关指导工作。学院聘请省内陈日亮、李必成、王云生等八名专家、名师担任专家指导组成员,加强比赛细则、评分标准等赛事把关指导工作,确保赛事安排科学公正。二是做好大赛评委抽调工作。坚持保密、回避、地区均衡等原则,从特级教师专家库、百名名师培养人选库、各设区市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熟悉基础教育的高校专家教授中抽调259位评委。三是制定严密的工作流程。学院制作了《工作人员手册》、《评委服务指南》和《参赛选手服务指南》3本手册,使工作人员、评委和参赛选手明了大赛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确保大赛工作有序高效进行。在高中组、初中组、小学和幼儿园组、综合素质项目组四批选手和评委报到当天,召开选手预备会,明确比赛程序规则、注意事项等参赛须知,加强参赛心理疏导,减轻比赛压力;召开评委培训会,统一思想认识,明确任务职责、命题要求、评分细则、现场考核、工作纪律等考评须知,确保大赛公正、缜密、有序、优质、高效实施。学院还加强工作人员、评委和参赛人员的教育工作,加强工作纪律、廉政纪律、保密纪律、宣传纪律的监督检查,确保大赛评判工作评出正气、评出服气、评出水平。

3.技能检阅,引领提升

教学技能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所必备的教育教学基本能力,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和进行有效教学、高效教学的基础,也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的具体体现。教师教学技能通常包括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教学评价技能、教学研究技能等方面。从另一角度也可以把教师教学技能理解为基本教学技能,如语言技能、讲解技能、板书技能、演示技能、媒体应用技能等;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如导入技能、提问技能、反馈强化技能、结束技能、教学组织和课堂纪律管理技能等;教学准备技能,如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技能。国家教委教师司[1992]39号文件对教学技能曾作出明确规定,主要是指普通话技能、口语表达技能、三笔字书写技能、书面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等等。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总工会选择“教学设计、片段教学、板书、课件制作”四项作为全省性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项目,选择“现场答题和试卷答题”作为综合素质加赛项目,从大赛宗旨、大赛组织、可操作性等方面看,是比较科学的。具有层次性、时代性、实战性和针对性,向全省中小学教师清晰地传达了教师基本技能提升的内涵和方向。

1.层次性、时代性

举办省级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就是要发挥检查、促进、引领作用,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的目的。即检阅各地中小学教师岗位大练兵成果,促进广大中小学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引领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方向。其中引领功能是最重要的功能。通过技能大赛,引导教育观念的更新、育人理念的确立、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最优选择、引导探索最佳有效的教学模式等等。大赛就像一个“指挥棒”、“方向标”,倡导什么,期待什么,学校和教师自然而然就会侧重什么,随即而来的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培养模式和评价标准等也在变。因此,大赛的项目设计应具有时代性、层次性,教学设计、片段教学成为本次大赛的核心项目。纵观本次大赛,从县区到设区市、再到省,通过层层选拔,多次操作演练,体现层次性、时代性的教师基本技能展示项目教学设计和片段教学已在全省中小学教学中轮训了一遍,教学设计和片段教学能力获得普遍提升,起到了很好的引领效果。相信这两项赛事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考核、检验中小学教师能力水平的常规项目。

(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以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以获得最优化的教与学过程、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规划的过程。福建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教学设计是指某一课时所进行的课堂教学设计。从所提供的目前我省所使用的教材中选取某一课时教学内容,参赛选手根据该课时教学内容按照教学设计参考格式进行教学设计。要求各学科教学设计,以各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提供的教学设计参考格式编写教学设计,鼓励体现自己的教学特色或教学风格的设计;参赛选手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按照指定的片段内容进行15分钟的片段教学。

教学设计是挑战性最强的比赛项目,只提供教材中某一课时教学内容,没有课标和其他任何教学参考资料,选手事前也不知道教材版本。这就要求选手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至少有两轮以上的高中或初中或小学学段的学科教学经历,熟悉整个学段课程标准,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及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

(2)片段教学

片段教学是近年来刚兴起的教师素质水平考核和教研活动的新形式。由于其是模拟现场教学,相比于说课,更能体现执教者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学技能技巧和实际教学水平,正在逐步取代说课。省教育厅于2010年特级教师评选中首次选用,并作为百名名师遴选考核内容和首次技能大赛项目。预计片段教学会成为今后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选拔或评选的主要手段。

片段教学一般分为节选式与专题式两种类型。节选式片段教学是从教材中选取某一片段进行教学,执教者根据节选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然后实施课堂教学。能反映选手的教学思想、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选手较易操作,层次较低。专题式片段教学是从某节课中抽取一个专题(或一个知识点、能力点,或一个教学环节)让教师施教,执教者以此为目标进行教学。专题式片段教学不仅能反映选手的教学思想、教学能力和教学基本功,而且能较全面反映其教学能力、教学素质。较难操作,层次较高。

福建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片段教学是节选式片段教学,与前一比赛项目教学设计密切相关,即从组委会提供教学设计的某一课教学内容中选取某一片段进行教学,选手根据前一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实施只面对评委的课堂教学。因可操作性关系,选取片段不含实验和计算机的操作性内容,不用课件。也称为节选式、虚拟式(只对评委,没有学生)现场片段教学。

片段教学是大赛的核心项目,占有总分40%,主要是现场考核执教者教学能力和实际水平,即会不会教,教得好不好。实际比赛表明,15分钟的片段教学基本上可以区分执教者的教学水平。

2.实战性、针对性

教学技能是教师的职业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高低,直接涉及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育人水平。“医生的真功夫在病床上,教师的真功夫在课堂上”,课堂上的真功夫在大赛中的体现就是实战。本次大赛选择“片段教学、黑板板书、课件制作、玩具教具制作、命题简笔画、现场答题”作为比赛项目,充分体现比赛的实战性和针对性。

(1)片段教学

片段教学是最具竞争、展示选手教学技能真正实力的项目。要求执教者在一定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从教学内容的局部入手,寻求最佳的角度切入,安排恰当的教学活动,这与平时的课堂教学完全一致,但更需要讲究教学艺术,更富有挑战性。通过片段教学,可以考察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功底、专业知识掌握程度、课堂教学的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师的教学水平综合评价远比说课更为客观。本次大赛528场的片段教学检阅了我省中小幼中青年教师真实的教学水平。

(2)黑板板书

黑板板书也是实战性和针对很强的项目,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之一。板书是教学中所应用的常规教学媒体,与教学有关的板书考核评价在片段教学中已有体现。单独设置板书项目的目的在于考核片段教学中没有涉及或难以涉及到的板书内容,如图形、图表、公式、符号、实验装置图、简笔画等,除了板书考核外,还有板画内容。从实战情况反映出部分学科比赛选手黑板板书水平差别比较大,如高中地理最高分92.4,最低分22分;高中化学最高分88.2,,最低分58.8,初中化学最高分85.4,最低分72.6,初中地理最高分90.2,最低分71;小学思品最高分91.4,最低分64;小学综合最高分91,最低分74.6。

(3)课件制作

课件制作主要是考核选手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应用水平的项目,具有实战性和时代性。如要求选手根据目前我省所使用的教材中选取的某一教学内容和指定相关的课程资源,在规定60分钟时间内,通过上机完成一份与学科教学相关的PowerPoint电子演示文稿(一课时)。从实际比赛看,参赛选手围绕命题,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提交了不俗的作品,较真实地反映了目前全省中小学教师的课件制作技能水平。由于时间短,课件制作水平整体不高,部分选手甚至没完成任务。

(4)综合素质考核

综合素质考核是为技能大赛特等奖评选提供依据而设置的比赛项目,更是体现整体教学实力的比拼,实战性更强,素质要求更高。根据大赛计划,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各学科组第一名通过现场答题和试卷答题两个项目的比赛,向省总工会推荐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各一名优胜者申报“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称号。实际上是一次选拔比赛,只取第一名。基于此目的,大赛主委会选择以主要考察选手教育教学理念、思想等方面知识的现场答题和考察选手教育教学类综合知识的试卷答题进行考核。

① 现场答题。选手按抽签先后进入考场,根据答题内容作短暂思考后现场回答。如果说教学设计、片段教学、板书、课件制作是考核选手“会不会教”,“教得好不好”的话,那么现场答题则侧重考核选手“有没有研”、“研得深不深”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水平,考核选手口头表达、逻辑思维及反应能力等。本次现场答题两道:

试题1:谈谈你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试题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请谈谈你对“业务精湛”的理解和认识。

20分钟的现场答题,充分展示了选手的理论功底、内在潜质、教学风采。也有不少选手时间没用完,最少的讲不到5分钟,反映参赛选手之间的差距。

② 试卷答题。统一集中进行答题考试,在试卷上作答。试卷答题涉及面很广,涉及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教育教学法规、时事政治、课程改革、规划纲要、科技科普常识、古今中外、历史名物、现代名人等,基本上不涉及具体学科,无法突击准备,要靠平常积累,也没有偏题怪题。正如选手所说:“这次跨学科比赛与以往任何一次比赛都不一样,笔试涉及面宽,根本无法突击复习”; “这次比赛的试题,大事抓得住,潮流捕得着。试题很能抓住国家的教育重点和大方向,既重视老师基本素养,还给参赛者很多发挥的空间,体现教师教学思想、观念、能力等方面”;“试题涉及面广,很检验教师的综合素质。对规划纲要考核的量比较大,很细化”。33位选手最高分84,最低分52分,平均69分。

从公布的综合素质比赛成绩可知,获得综合素质比赛第一名的选手,其试卷答题都是最高的,现场答题也是最高或排在前四名内,达到了遴选目的。

(5)简笔画和玩具教具制作

简笔画和玩具教具制作为幼儿组独立设置比赛项目,类似于中小学黑板板书和课件制作项目,实战性、针对性强。

纵观本次8个项目比赛,充分反映了中小学教师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件制作、板书设计基本能力状况,不少教师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众多选手说,这是苦练基本功的结果,这些基本功绝非临时抱佛脚所能具备的,而是平时长期的积累。要在1个小时完成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许多选手从来没有体验过,片段教学也是第一次经历,紧张激烈的拼争令不少选手感到了自己与其他选手的真实差距,激发了提升教学技能的紧迫感。

二、大赛成绩统计及简析

1.中小幼各学段前三名分布统计

本次大赛四个学段共设34学科组,各学段各学科成绩前三名分布统计如下表(表1)。统计结果表明,在中小幼34个学科组第一名中,厦门市一举夺得15个学科,占学科总数44%,福州市5个,莆田龙岩各4个,漳州、南平、宁德、省直各1个;在4个特等奖中厦门占了2个。

表1 各学段各学科前三名成绩分布

2.各设区市参赛选手成绩统计

按参赛选手人数的10%、20%、30%确定一二三等奖获奖名额,根据获奖选手和参赛全部选手实际得分,各设区市各学段成绩和总成绩统计如下表(表2)。统计结果表明,各设区市所有参赛选手总成绩厦门明显占优,福州、莆田、泉州、龙岩、三明相差甚微,漳州和南平差别不大,宁德偏弱。

从表1和表2反映了各设区市教师的参赛实力。厦门市取得骄人成绩得益于2007年4月以来全市中小学教师岗位大练兵,全员参与,包括教育理论大练兵、教育技能大练兵、课堂教学大练兵、教育科研大练兵、班主任工作大练兵等五项十方面内容。要求农村幼儿教师必须学会教玩具制作,35岁以下青年教师必须参加“两笔一画”(钢笔字、粉笔字和板图板画)的考核等。厦门市夺取将近一半学科组第一名,取得选手总分第一名实至名归,真实反映了厦门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实力。这也再次验证“机遇总是给予有准备的人”这句老话。

三、成效、不足与建议

1.达到 “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

举办福建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受到全省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响应,全省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校区县市层层选拔,参与选拔的每位选手都在大赛中尽力展现教学技艺和风采。大赛共有528名选手参与省级角逐,300多名教师获省级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表彰。许多选手非常重视和珍惜本次参赛机会,从准备到逐级参赛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勇气和信心。参赛中,尽管有些选手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够充分展示出个人的真实水平,排名比较落后一些,甚至没有获奖,但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以及和其他高手之间的差距,找到了努力的方向。通过这样一次难得的高水平竞技锻炼和难忘的经历体验,对每个选手今后的教学技能的提升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因而,大赛实现了“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

2.引领全省教师技能提升的方向,推动教师队伍教学技能提升

首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设置的比赛项目具有层次性、实战性、时代性,立足教师基本功,凸显岗位大练兵,引导全省中小学教师基本技能提升的内涵和方向,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据悉,不少设区市及县区召开了经验介绍、交流、研讨会,许多学校纷纷将此次大赛模式移植于本校,开展校内岗位大练兵。福建教育学院闽派特色教育研究所举办“福建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启示录”全省征文大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提升教师基本技能已成为各级领导的共识。大赛的成功举办,必将大力推动岗位大练兵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营造教师学业务、学技能的浓厚氛围,促进全省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3.积累了全省技能赛事组织实施经验

大赛组织严密、有序,实施科学、规范、高效,评比公平公正,树立了大赛的权威,积累了大规模技能赛事组织实施经验,为今后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规范化、常态化实施奠定了基础。

4.发现了不足,需要加强培训提升、专业引领

由于首次举办全省性技能大赛,参赛人员多,竞赛学科和项目多,时间紧等因素,本次大赛也存在不足之处。

(1)选拔程序不够完善。部分设区市选手选拔的范围较窄,没有完全进行层层选拔,导致众多优秀教师失去参与竞赛的机会,一定程序上影响了部分设区市的成绩。选手选拔程序尚待进一步完善。只有建立从学校到县区、设区市、省层层选拔制度,才能真正达到岗位大练兵,提升技能的目的。

(2)部分学科特点缺损。本次比赛所有学科竞赛项目都一样,没能关注体育、音乐、美术学科技能和理化生的实验设计与操作技能,有待下一届更能体现学科特点。

(3)教学设计、片段教学理解认识未到位。不少选手第一次经历教学设计、片段教学,从未体验过这两种新颖的技能展示形式,在准备和竞赛中产生误解或把握不到位,影响比赛成绩。教学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为所有比赛项目之首。设计要素不完整,如学情和教材分析,目标与依据分析,教学重难点确定与分析等核心要素中,缺乏分析或依据不足或确定不当等。教学过程设计不完善,有的缺少设计意图;有的不完整,只限于参考格式所指项目,不会发挥增加必要要素内容;不会使用简洁明了的流程图等。重难点确定与分析不全面或有误;字迹潦草,涂改多且不整洁。虚拟式片段教学挑战性较强,习惯了面对学生场面,突然改为面对几个评委,有的选手临场紧张、无所适从,甚至怯场,表现失常;不少选手用不完15分钟。

教学设计理论性、专业性强,层次较高,片段教学特别是虚拟式片段教学技术性很强,这些都有待各级培训机构加强针对性培训和训练,加强专业引领,需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设计理论水平,提高驾驭片段教学的能力。

(4)板书板画技能偏低。钢笔字、粉笔字、简笔画在过去是每一位师范毕业生最低层次要求的基本技能。本次比赛却出现了不少低级错误:漏字或漏图;出现错别字;字写得太小或太大或歪斜、不美观、过于拥挤;符号书写不规范;板画水平低。个别选手的板书板画能力实在不敢恭维,令评委哭笑不得。因而,有必要建立中小学教师退出或转岗机制,基本技能太差的教师不宜继续站在讲台上,以免贻误学生。

(5)课件制作水平不高,PPT制作项目难以反映选手课件制作真实水平。课件制作着眼于考核选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涉及计算机设备、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素材等诸多因素,如何真实体现选手实际水平,与比赛项目选择、工具选择、呈现方式选择有关系;也还与是否便于比赛操作有关。PPT幻灯片制作是层次比较低的比赛形式。本次大赛PPT幻灯片课件制作水平整体不高,信息技术学科选手的作品质量普遍不高,甚至不如其他学科老师,可能与信息技术教学从不使用课件有关。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有待提高。

(6)教研技能有待提高。现场答题主要是考察选手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口头表达、逻辑思维及临场应变能力等方面素质。与“有没有研”、“会不会研”关系很大。“对‘业务精湛’的理解和认识”现场答题,不少选手没什么话可说,20分钟时间没用足,最少的讲不到5分钟。反映参赛选手缺乏教学研究,理论基础知识欠佳。在今后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中应加大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培训力度。

5.希望完善赛事项目,建立全省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常态机制

福建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在全省中小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线教师呼吁探索、改进和完善诸如大赛项目设置、参赛选手逐层选拔程序、组织实施等方面工作,建立建全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规范化常态化机制,树立技能大赛品牌,使之成为“提升教师教学基本功、专业化水平”的常态项目。

技艺有高低,练兵无止境。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岗位练兵活动,是快速提升教师技能的有效方式。首届中小学教师技能大赛的成功举办,表明福建省在落实《规划纲要》精神,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教师队伍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如何将此次大赛产生的影响和积累的经验转化为推动我省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动力,仍需继续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总工会关于举办福建省首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通知》(闽教人〔2010〕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