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社交媒体的好处

社交媒体的好处

时间:2023-07-11 17:38: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交媒体的好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社交媒体的好处

第1篇

关于受众

无论是开通一个新网站,还是在现有的媒体项目中新增社交媒体的特别版块,你都必须仔细思考受众。用户是各种社交媒体网站的根本所在。所以评估如下的事项:你的受众是谁?花些时间来定义你的目标市场所在。考虑如下因素:

人口统计学。何种特征能够描述你的市场,如家庭收入、地理位置、年龄、教育、职业或者家庭构成情况?订阅《成功营销》请点击省略/dingyue

消费心理学。你的受众还有哪些其他特性?有没有特殊的兴趣爱好影响着他们的行为?这些可能和工作有关,像IT业,或者与爱好有关,如手工编织。

行为。用户的在线行为是如何透露出他们兴趣的?他们使用特定的产品或内容吗?他们阅读白皮书或者观看视频吗?

怎样让受众参与进来?

让上传和分享变得容易起来。举个例子,对用户而言,给内容评级或者上传图片比用文字更容易表达自己。

无论是消极还是积极地参与,它能给用户带来什么好处?浏览者会思索,“这会给我带来什么好处”?

是不是因为参与意味着成为某个网络社区的一分子?获得反馈?拥有一个可以发言的公共论坛?赢得尊重?被聆听,或者某些其他原因?

允许参与者就网站的功能给你以反馈。在网站发展的初步阶段,这非常重要,参与者会告诉你他们想从你的网站得到或需要什么,以及对那些不能发挥作用之处的抱怨。

引入社交媒体时需要考虑的要点

就网站对用户上传内容的最大接受限度,经过谨慎思索后做出规定,为网站管理构建一个强有力的程序。ITtoolbox的George Krautzel指出,这必须谨小慎微,不过也并不意味着它需要在你的网站上成为明白的标注。订阅《成功营销》请点击省略/dingyue

做好迎接在公众面前失败的心理准备,因为社交媒体需要一定程度的透明度。对于一些公司而言,这可能很难接受。就了解发挥作用的机制以及你目前所能达到的程度而言,透明度是非常重要的。洞察有关变化的发展。随着网站的发展,每天都会有新的变化和挑战。社交媒体并不会“建造了它,人们就会到来”。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才会培育并且保持网络社区的扩展壮大。承认构建社交媒体网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你需要不断地测试新的方法以改进网站。按照Spiceworks的Jay

Hallberg的说法,至少需要三次以上的尝试,才能够令每个职能体妥当运作。

不同的盈利模式

社交媒体提供了多种盈利模式,包括:

广告。社交媒体,尤其是针对利基市场或B2B市场的,提供了利基营销的机遇。在广告商机中:Banners、赞助、销售线索生成,以及行为目标营销都可以直接或者通过第三方出售。

订阅。订阅可以以许多形式出现。例如,它们可以成为附加功能,如LinkedIn的做法;或者它们可以令平面与网络的界限不再那么区分明显,像Engeering News-Record网站一样。

其他的盈利方式。即使面对社交媒体目前的发展以及强大的网络广告市场,许多公司仍未完全开发出可做的选择,如收入份额或附属收入,研究销售以及数据销售(不泄露私人信息的情况下)。订阅《成功营销》请点击省略/dingyue

测量社交媒体的影响力

许多市场营销人员还在使用老办法来评估一场营销推广战的影响力。就某种程度上而言,是因为他们喜欢让不同推广中的评测标准保持一致,并且这也是他们所了解的方法。但是另一个方面,不那么传统的方式也很重要。在这些重要的因素中你必须考虑到的是:

页面浏览率。这是一个既定的指向标,可透视出你对社交媒体所作的努力。

用户参与。这可以依据网站停留时间及发生行为来做测评。例如,每天新增多少条评论或图片?每周呢?每月呢?参与到这些版块中去,用户在你网站上停留的时间有没有增长?

广告商的互动。网站能不能令广告商参与到消费者对话中?媒体实体会顾虑到广告商将得到负面的消费者反馈,但是对话已经发生了,考虑到这些看法就很重要。这些更新的形式让广告商们能够记录下这些迎面而来的事项(公共论坛除外)。注意:对于迄今为止,与读者仍然只有单向交流的编辑部门成员而言,这些也很有用。

收入。与往常一样,评估收入以及正现金流是任何推广战的关键性因素。

成本。追踪由这些工作所产生的成本很重要。记得从广义上来考虑成本,因为这可能和你许多组织所在的地域发生关系。

在你的网站上增加社交媒体可能是个很艰难的决定,最重要的一步是从头开始。对于一个枯燥无味的网站而言,社交媒体并不是权宜之计。但是许多网络营销人士发现,就扩大接触面、建立联系、向消费者学习,当然,对,还有带来新利润而言,它们是强大的工具。订阅《成功营销》请点击省略/dingyue

相关链接:什么是社交媒体?

第2篇

7月份,《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如约而至,收视率不出所料地高涨,首期收视率便超过了3.5,与高收视率相映成趣的,是微博上热火朝天的讨论。这种热火朝天固然与精彩的节目内容有关,但也离不开节目组不遗余力的营销。从宣传总监微信中的口出狂言,到微博上关于节目选手的适时爆料,无不体现出这种营销的痕迹。

营销,尤其是针对社交媒体的营销,成为了《好声音》这个模式全球大热的一大关键。从2010年9月荷兰首播以来,《好声音》模式已在短短几年间输出到全球17个国家,原模式版权方Talpa会给各个国家的制作商都提供一个长达88页的《数字化营销宝典》。Talpa的专家们如此总结《好声音》的营销策略,一是连接(connect),确保观众对节目感到熟悉;二是互动(interact),与粉丝们进行对话,鼓励他们给予意见,并给予回应;三是导向(redirect),促使粉丝们去消费节目的衍生产品,包括音乐下载和演唱会门票等。而这3项策略都是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媒体和消费环境展开的。

在Talpa的专家们看来,单向性地向观众播映节目的做法早已过时,社交媒体已经在改变我们观看电视的方式。当人们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时,他们的手上可能拿着笔记本、智能手机、掌上电脑在发着微博、微信。正如尼尔森调查所显示的,50%的女性和44%的男性会在看电视的过程中访问社交网络。消费者对于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正在将观看电视这种行为改变成一个更直接和具有共享性的体验,如果一档电视节目成为社交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它将自然地带动更多的观众来观看节目。某个电视节目在社交网络上的曝光率和坐在电视机前的观众的人数同样重要,这也正是为何《好声音》如此重视社交媒体营销的原因。

据最为成功的美版《好声音》制片人介绍,每位明星导师的合约中都规定了必须开设并使用Twitter,表达他们对节目的感受。选手们也被要求要勤发Twitter,与粉丝进行互动,就表演时演唱什么歌曲、穿什么衣服等向粉丝征询意见等。通过这种信息的散播和互动来促进节目在社交媒体上的热度。而更为重要的是,来自社交媒体的互动信息也成为了《好声音》内容的一部分,观众们在Twitter上发表对于节目、选手和明星导师的评论会被实时更新在荧屏中央。为了营造实时互动的效果,节目组使用了专门的过滤器工具Mass Relevance,帮助他们寻找内容恰到好处的、能呈现在电视荧屏上的Tweet条目(即Twitter上的发言),从观众发出Tweet到他们的Tweet被呈现在荧屏上的时间最短只需15秒。

而进入到直播赛阶段后,节目组还邀请了知名的歌手和女演员Christina Milian作为“社会媒体通讯员”,由她盘点社交网络上流传的关于节目的热门话题,并与明星导师和选手们进行互动讨论,穿插在节目中。节目组还在Facebook等社交媒体上开设了多个账号,由10个人的专职团队维护,持续更新110多个主页,每周上传超过200段视频推广节目。正是这些策略激发出观众点评节目的兴趣和置身其中的感觉,让《好声音》成为了美国社交网络上最热门的电视节目,并反过来推高了节目收视和广告收入。

据研究机构的统计,全球掌上电脑的数量正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底将达到2.49亿台,智能手机的数量则将超过10亿支。可以预见,观众们将越来越频繁地穿梭在不同的屏幕间,社交媒体和互动性或将成为电视节目成功的必备要素。而反观中国电视业,目前像美版《好声音》这般善用社交媒体的电视节目还未出现,即便是颇受赞誉的《中国好声音》也只是运用社交媒体向观众散播八卦甚至低俗的信息,制造谈资和热点。如何实时运用观众们反馈回来的信息,让节目内容与活跃在社交媒体上的观众有更充分的互动,并激发出市场价值,仍是留待中国电视人思考的课题。

第3篇

社交网络新星Snapchat

现在,人们都无法否认:脸书(Facebook)创始人Zuckerberg在创业之初投下的赌注获得了巨大成功。加拿大温哥华社交网管理软件公司HootSuite执行长Ryan Holme指出,2011年7月投入使用的图片共享社交网Snapchat与Facebook成立之初有着惊人的相似,或成为下一个社交网巨星。

就像现实生活中的互动交流一样,自由流动,一般不用担心一切事情都被记录下来留给别人观瞻,传遍整个世界。Snapcha就是为了因应这种不想留下任何个人记录的需求与考量,而发明的暂时性社群活动媒介,为大众提供了一个真实的、未经过滤而又不留痕迹的交流渠道。

Holme说,Snapcha使用“阅后即焚”(即内容被接收数秒后自动消失)的数据保存策略,在某种程度上重新恢复了社交媒体本应具备的趣味性和自发性。他认为,SnapChat拥有广阔的市场应用空间。Facebook公司首席财务官去年底承认,青少年使用Facebook的次数正在下降。而据坊间传言,使用Snapchat的青少年数量正在呈爆炸式增长。

社交网技能成为求职硬指标

Holme说,社交网技能现在正在成为求职招聘的硬指标之一。2013年,在招聘信息搜索引擎Indeed.com上张贴的招聘广告中,提及社交媒体使用技能的职位数量是2012年的13倍。在2014年,如果你跟不上社交网新潮流,不知道怎样使用脸书和推特等,你就跟那个不知道使用电子邮件的老年人一样。

一些公司职位招聘广告要求求职者懂得如何使用社交网。不仅公司的市场、销售和客户服务部需要使用脸书和推特等社交网,研发、物流和人力资源等团队或部门也越来越多地使用Yammer等内部网络以简化操作流程。

事实上,社交网已经发展为职场技能的重要一环,就连各大高校现在也纷纷面向不善社交的企业开设认证项目,帮助它们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交媒体世界。

社交客户服务取代电话客户服务

Holme说,社交网将改变公司的客户服务模式。现在,越来越多的顾客将使用Twitter和Facebook向公司有关部门抱怨服务或产品质量,而不在使用电话。

Nielsen公司一项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有超过一半的客户现在使用社交媒体向公司索赔或抱怨客户服务。使用Twitter投诉的顾客中,81%人希望当天就能获得公司回应。去年9月2日,英国航空公司乘客Hasan Syed花费1,000元购买推特消息全球散发,猛烈抨击这家航空公司弄丢了他的行李。

鉴于有偿社交媒体推广现已成为客户的新武器,从2014年开始,各大航空公司、信用卡公司、银行等糟糕透顶的“电话树”客户服务(比如,“英语服务请按1,西班牙语服务请按2,等候请按3-你可能整个下午都需要等待!)或将走向终结。

社交网内容冲破互联网搜索引擎禁锢

处于利益保护,不同网页往往把各自的内容封锁在专利保护墙之内。比如,Facebook内容通常不会显示在谷歌搜索结果之中。不过,现在这种情况正在出现变化,社交网络内容有望在今年出现在谷歌等互联网搜索结果的页面。

Holme说,他的公司正在开发网络软件工具,以打破上述禁锢。例如,Twitter搜索结果会自动出现在一个标准的谷歌搜索页面。当你搜索Yelp时,关于某家餐厅的最新Twitter消息可能会显示出来。

专注于特殊客户群社交网广告

本地社交网广告,即那些恰好出现在你的Twitter和Facebook信息流之中的广告,在2013年出现爆炸式增长。无论你喜欢不喜欢,2014年,这类专注于当地客户群的社交网广告的规模会越来越大,因为特定位置定位技术预计在今年会出现显著改进。

第4篇

2014年最流行的社交网络之一Instagram,正在挑战着传统美妆杂志,越来越多的美妆企业开始放弃在传统杂志上打广告,而转向了Instagram。

这家社交媒体前不久刚刚在月活跃用户数量方面超过了Twitter,它的用户平均每个月会在Instagram上花费257分钟的时间。Shopify的数据显示,Instagram所产生的每笔订单,平均金额达到了65美元。在美妆企业眼中,Instagram有一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这个社交媒体上的主要内容并不是文字,而是图片。而且,Instagram上大部分用户都是女性。Instagram与其他社交网络相比,他们的互动能力要高很多。例如,虽然Twitter的用户数量达到了Instagram的两倍,但是Dior在这两个平台了同样的视频之后,他们在Instagram上获得了2.8万个赞,而在Twitter上只获得了80条转发和128个收藏。

一些企业也看到了Instagram的实力,开始用它进行品牌推广。例如,资生堂在去年夏天的时候想要寻找学生品牌大使,推广他们的IBUKI产品。资生堂的营销团队发起了一个名为#IBUKIGirl的活动,并且走访了10所大学。他们在Instagram上了这个消息之后,立刻就获得了上千份申请。

除此之外,这些申请人还未资生堂带来了上万个新粉丝,这些粉丝都有可能在未来成为资生堂的消费者。

当代的消费者越来越重视自己与品牌的互动,互动性越高,他们购买的倾向就越高。研究指出,美国千禧代消费者在进行消费的时候,非常重视家人和朋友的影响。而当他们在Instagram等社交网络上看到身边的人推荐某个品牌的时候,他们就会更容易的对这个品牌产生信任感。

当品牌在Instagram上推荐自己产品的时候,他们能够获得两种好处:第一,利用大量图片对产品进行展示;第二,与受众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而如果像Dior一样视频内容,品牌可以将视频内容专注于产品质量和改变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上,而不用强调折扣。在使用Instagram进行推广的时候,企业还应该在这个平台上为自己寻找品牌大使。影响力营销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了,但是在美装和奢侈品行业,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营销方式。

Haley Buckner是一个来自洛杉矶的化妆师,很多名人都是她的客户,一些高端杂志和零售商也会与她合作。Buckner表示,Instagram是她首选的社交媒体平台。她在这个平台上已经获得了超过7.9万粉丝。

Buckner每一个图片,就会获得上万条评论和点赞。很多粉丝都曾经问她在使用哪些品牌的化妆品,如今她经常会给自己的粉丝推荐产品。于是,开始有化妆品品牌找她进行合作,请她帮助推广产品。

Instagram上有许多著名的化妆师,他们有着大量的粉丝,如果能够让这些人成为你的品牌大使,帮助你推广产品,相信你一定能够收获很好的效果。(来源:快鲤鱼)

第5篇

关键词:社交商务;客户;价值传递

一、引言

在电子商务的背景下,社交商务是利用社交媒体来帮助在线买卖产品和服务。它将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该篇论文将对社交商务的概念、特点以及社交商务在社会购物、评级和评论、推荐和推荐、论坛和社区、SMO、社交广告和应用这六个方面展开具体分析。此外,该论文还将分析社交媒体如何影响消费者行为以及如何创建一项社交商务交易。最后,阐述了一种基于先前分析的标准和建议。

二、理论和概念

1.社交商务的定义。社交商务是一种新的在线商务方式。它是社交网络和电子商务的结合,商品的内容根据用户的共享,指导客户的行为,使得电子商务变得更加人性化。此外,groupon和O2O模式也是社交商务的代表之一。社交商务更侧重于人际关系的培养。

社交商务本身并不是创新性的。关于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技术,如社交媒体商店和便携式社交图,开辟了一个新的范围的社交媒体与电子商务的盈利的机会。对于客户来说,社交商务可以提升在三个关键领域的购买周期体验:产品发现、产品选择和产品推荐。

2.社交商务的特征。社交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具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买卖双方不再只扮演单一角色。在各类社交网站上,用户之间展示出虚拟社区的特定关系。用户购买产品的原因不再仅仅是使用,还可以更深层次的表现出展现购买行为、表达购买动机及使用感受等一系列反应。因此,社会商务行为有了更多的期待。

其次,市场细分是更加完善的社区模式。在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用户关系更加多元化。社交平台通过用户的消费习惯、关注板块以及收藏的产品来为使用者提供各种组群搭配,以便于用户之间可以顺利的互动,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第三,沟通渠道的多样化。社交商务不再直接向用户推广其产品。人们聚集在在线交流中,不再被迫接受信息,而是通过互动和口碑营销的方式。

第四,核心管理行转换成用户体验。传统的电子商务消费表达方式都是直接交易。在社交商务中,因为社会因素的存在,促使网站商业模式发生了改变。社交商务更加关心用户的体验,不单单只关注产品本身。

最后,电子商务网站的使用从单一到多元化。在过去,企业和组织使用电子商务只关注商品、服务和销售。顾客进入这些网站是为了购买商品,然后离开。在社交商务中,买家需要娱乐、沟通、专业信息搜索和服务。消费者对网站的使用不仅是为了购物,他们还希望从社交网络、情感互动中获取信息,希望能参与到制造的内容中来。

三、社交商务的六个维度

1.购物。作为社交商务的新版块,社交购物工具可以让人们随时同步自己的购物过程与体验。

2.评分和评论。顾客可以通过社交商务工具对购买产品进行评级和评价,可以与线上的顾客相互交换产品的信息与反馈。

3.建议和推荐。在社交商务中,评分和评论通常都是可见的。社交商务平台还推出了推荐这个环节,通常是针对在线商品和服务的个性化的社交媒体支持,以此来实现客户和支持者的推荐价值。

4.社区论坛。社交媒体的无名英雄,论坛很受欢迎,有用且有效。对于与电子商务平台相关的社交商务论坛,通过提供一个围绕特定主题、任务或类别的缓和和精心策划的环境,帮助产品发现、选择和推荐。

5.SMO(社交媒体优化)。社交商务电子商务目的地吸引游客通过促进和宣传这些目的地通过社交媒体和内容。典型的是向主要的社交媒体平台传播营销抵押品,并将它们与电子商务网站连接起来。推高了电子商务通过直接链接和交通量改善搜索引擎排名(搜索引擎优化)。

6.社交广告和应用。付费广告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推广应用程序或窗口小部件嵌入在社会媒体平台链接。

四、社交商务行为的具体体现

1.社交媒体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社交媒体已经彻底改变了人们沟通和维持关系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用户每周在社交网站上花费超过4个半小时,比他们在电子邮件上花的时间更多。随着人们越来越多的想法和行为最终在这些新时代的公告牌上传播,社交网络将开始影响消费者购买和购物的方式是不可避免的。消费者决定哪些产品和服务成功塑造的消息。如果说社交网络的新媒体正在给企业带来挑战,那么它也给了他们一个机会。零售、消费电子产品和媒体公司是跟着消费者的许多类型的组织到社会领域,创建Facebook粉丝页面,发送微博信息,构建社区。有68%的北美消费者(B2C)公司经营的业务)都取得了至少一些客户通过Facebook。然而,下一阶段将不仅仅是沟通和影响。消费者将会办理商业社会网络选择产品,他们选择添加到购物车,通过用信用卡付款,完成购买。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社交商务的时代将会正式开始。

2.如何创建一个社交商务交易。(1)挖掘思想准备。这里有一些简单的地方寻找线索,首先是粉丝页回顾企业的粉丝页找到企业的球迷问如果他们显示在特定主题的利益,产品线,新推出的功能/产品或其他领域相关产品吗?在那之后,组织应该检查他们的粉丝页面。最后,使用一个粉丝页面的帖子,或者向企业的粉丝发送私人信息,询问他们想看到或听到的内容。然后用这些信息来宣布企业的交易想法,然后选择一个企业最好的选择。密切关注价格、包装、数量和时间敏感性。

(2)设定目标。这些目标将指导如何构建企业的交易来驱动这些行动。如果企业没有得到成功的习惯选择一个目标,企业不可能看到长期影响。

(3)O置企业的采购系统。企业可以评估使用Facebook的商店有特殊配置,一个专门的社会交易应用程序或直接用户通过跟踪URL回到企业的网站。

(4)促进。Facebook的帖子、推文、电子邮件,也不要忘记线下营销的选择。为企业的活动制定一个计划。除非企业让人们意识到了不起的交易,他们意识到它有特殊的定价或包装,有限的数量和有限的购买时间,否则这是行不通的。没有这些元素,这不是一个交易。

3.社交商务的机会。社会媒体的参与者而言,他们得到好处,不仅仅是金融,社会和文化。人类是天生的社会性生物。社会媒体的参与者想要创造他们的购物和社交经验和控制社会经济生活在互联网上的。

五、结论

在过去的十年里,电子商务的发展是惊人的。如今,社交网络已经嵌入到全球数百万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企业迫切希望找到利用这些在线关系获取商业利益的途径。社交网站承诺将成为下一代的电子商务引擎,并且正朝着这个方向快速发展。先行者来说将会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来构建他们的社交商务能力随着平台的发展。企业应该在这条道路上考虑有针对性的努力,同时将社交商务作为整体多渠道战略的一部分。开发一个综合和全面的战略来收集客户数据和见解,建立一个引人注目的用户体验将成为这个社会动力的新时代商务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维作.社交网络大数据时代的用户兴趣层次化模型构建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

[2]张晓双,夏群峰,刘渊,徐雁飞.社交网络用户影响力分析ABP算法研究与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7(03).

[3]在线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研究综述[J].胡长军,许文文,胡颖,方明哲,刘峰.电子与信息学报,2017(04).

[4]何军,刘业政.同质性和社会影响对混合型社交网络形成的仿真分析[J].现代情报,2017(04).

第6篇

Gartner副总裁和高级分析师David Cearley说,企业在未来两年里应该把这10大战略技术当作战略规划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对这些战略技术提出关键的问题和做出深思熟虑的决策。Gartner提出的10大战略技术是:

1.云计算。不过,Gartner补充说,云计算管理服务的重要性将日益提高。企业应该建立动态的采购团队来管理这种交易。

2.移动应用程序和媒体平板电脑。Gartner称,移动设备本身就具有计算机的能力。企业应该为移动应用程序在员工中的应用做好准备。

3.社交通讯与协作。Gartner说,机构应该允许并且控制这些技术的应用。Gartner解释说,Facebook和LinkedIn等网站可用于社交档案管理、关系建立和探索。Gartner预计到2016年,社交技术将集成到大多数企业应用程序中。

4.视频。Gartner称,应该增加对的视频的技术支持和应用。视频将成为主流应用。到2013年,工人看到的四分之一以上的内容将是视频、音频或者图像。

5.下一代分析能力。Gartner称,智能手机和移动电脑的计算能力将帮助企业通过建模或者运行模拟支持运营决策。虽然这需要对现有的运营和商业智能基础设施做出重要的改变,但是,这种技术有潜力显著改善商业结果和其它成功率。

6.社交分析。Gartner称,分析应该扩展到社交网络并且应该测量、分析和解释一家公司与人、话题和观念之间的关系。

7.情境感知计算。利用与一个最终用户有关的信息将能够使企业改善为客户服务的方法或者做生意的方法。这个最终用户可能是一个客户、商业伙伴或者员工。情境感知计算系统可预测用户的需求,提前向用户提供最合适的和客户化的内容、产品或者服务。

8.储存级内存。Gartner称,在消费者设备中应用的闪存将扩展到企业服务器,提供节省空间、减少散热量和提高性能的好处。

第7篇

Facebook和其他社交网络正在帮助培育一个遍布全球的大型充满活力的消费者社区;各家企业也希望在组织内部复制其成功模式,以促进员工更有力地合作。

协同软件市场发展迅速,根据Forrester公司的报告,仅去年,就有52%的企业及机构开始投资这个领域。但最新的研究表明,建立企业内社交网络的过程一直令人失望。根据Dachis集团的调研报告,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反映,仅仅10~20%的活跃用户能积极利用企业内部社交平台。

对企业社交的质疑从未中断

社交软件的部署通常作为一个垂直平台,独立完成。因此,业务人员很难理解社交网络如何影响企业最终利润,而且企业内的社交网络不像其他业务应用平台,例如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没有办法找到社交平台与有形的商业利益间明显的直接联系。

许多高管甚至把社交媒体看成一种“分散员工注意力,令他们无心安于本份工作……诸如此类的想法也正是他们认为对社交媒体需要加以控制,而不是再追加投资的重要原因之一”。Gartner公司的马克·麦克唐纳认为,社交媒体的倡导者和企业高管所面对的关于企业内部社交网络的真正问题不在于究竟要不要社交,而在于企业内部社交网络的正确结构是怎样的?

如果不能捋顺社交网络和企业业务的关系,可能致使企业陷入恶性循环:

如果没有明显的商业应用的情况下,就不必引入

如果不引入,就没有内容产生

如果没有内容,更不会有相关的商业应用案例

实现企业社交存在发展瓶颈

SAP公司的企业社交软件业务主管萨米尔·帕特尔在其关于社交商业现状与发展博文中指出,“我们并不具备完整的知识和技能来定义、传播、实施我们所宣称的‘社交化商业’,这是基础条件。这其中存在着巨大的、尚未开发的潜在机会。”

许多观察家都认为,提高社交媒体利用率的关键就在于建立与其业务流程和商业价值的连接。据Forrester研究表明:“在那些已经开始引入企业社交网络解决方案的企业发现存在很多问题。调查数据表明,缺乏商业价值(46%)以及缺乏整合工作流程与业务应用程序(50%)成为两项关键的障碍。”

根据Venture Beat发表的预测,2013年是“单一商业社交软件倒闭年”,因为“只有能提升员工工作效率的沟通才是有价值的沟通。”

成功部署的四项原则

为了更好地协调企业业务与企业社交的关系,同时成功地予以部署,企业应该遵循以下四个主要原则:

第一:无缝整合社交与业务

社交软件应该是这样一种工具,当你需要的时候,他可以用来帮助你顺利开展正在执行的工作。它应该解决一些离散问题,而且直接改善现有的业务绩效指标。我们的目标不应该停留在“替代电子邮件”上,而是要让商务人士更加高效地工作。

企业需要详细了解不同的业务流程中,哪里最需要这种协作方式,也更有意义。比如,销售人员的协作方式必然不同于人力资源团队。

协同工作应该是现有工作流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例如,一个销售人员应该可以直接从每天使用的CRM应用系统进入协作平台。

根据Forrester的报告,连接到CRM系统中的信息流将会带来更多的销售机会。而连接到社交业务平台的CRM系统可以将业务层的信息及时选择提供给最佳销售人员,更可改进销售人员的销售方式。

集成协作在金融领域也是非常有用的,各种企业或组织都经常需要应对很多看起来很奇怪的票据。不管是某些数据丢失,还是出现意料外的发票,应对这类发票异常处理的过程,则需要很多人共同协作,尤其是在审计过程中更需要及时顺利解决这些难题。预算则是另一个关键的金融业务过程,需要与不同组织的很多人员通力合作。使用协作工具来完成这样的任务,将会实现更好的财务管理,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社交化企业的概念表面。

第二、选用正确的工具

仅仅采用当前那些功能很全但深度不够的协作工具是远远不够的,如feeds、论坛、博客或维基,这些只是提供简单的应用程序接口。社交网络工具对那些希望广泛传播有价值信息的员工来说,是最佳解决方案。

比如,营销人员寻找见证客户。但是如果见证人一下子就收到几十个回复,他会怎么办?他就需要在所有回复中找到两个或三个最好的答案的人,然后再与他们合作,收集更多数据信息,分析排列不同的可能性,最终作出决定。

这类合作需要不同的协作观念来适应更为专业的重点工作任务,例如,协作过程中的优势及劣势对比表、排名、议程创建等等。将社交平台与业务流程相结合,从而可以简化协作平台界面,任何时刻只给用户显示最重要、最恰当的工具,使之更容易体现合作的真正价值。

例如,销售副总裁并不关心社交网络的普遍价值,他们更希望看到协作学习工具如何有助于加快新入职销售代表的学习周期,使他们在较短时间内比其前任更加高效。社交工具公司成为销售前沿的另一种工具,提高销售业绩。

第三、争取更具主动性的初次经验

为了迅速启动项目,企业内部社交系统应该充分利用公司现有的各种信息。除了员工自己已建立好的社交网络以外,企业还应充分利用原有的内部系统所产生的大量信息,提出明智的建议。例如,根据员工的角色以及在企业中的位置,人们可以自动加入到某些类型的群组,推荐可关注人员、可阅读文件、培训课程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应该可以不断地学习所积累的数据,从中归纳总结并不断提出恰到好处的建议。社交首页可能作为动态的更新区域,而不是在浏览器中跳转到一个新页面。

第四、普及简化社交应用平台

当今很多企业内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庞大的企业级系统。将企业社交平台整合到业务流程当中,也意味着按照不同的需求,可轻松地与企业内外部本地部署系统整合,甚至通过移动设备轻松接入。

业务转型的良机

第8篇

通信录让社交产品能迅速导入熟人关系,这一点PC端无法比拟,围绕熟人关系可以做各种文章,比如现在的熟人实名、熟人匿名,还可以有熟人的多维度展示、熟人的二次人脉等等。而地理位置,更多是用在陌生人关系上,这同样也可以让移动互联网在这方面出彩。比如现在的团购,实际也是一种另类的社交方式。而这样的关系还有更多的延展空间。

从这两点出发,移动互联网还有以下几个方向可以不断拓展。

1. 知识分享型社交。这个社交的源头可能类似豆瓣的兴趣小组,但是移动互联网赋予的意义是,能不仅仅把兴趣,而且还有碎片化的知识,快速地通过技术手段,与相关的人互动。

比如一些人都在读同一本书,可以互相分享书的知识。再如可以一起通过问答的形式,了解关于设计、建筑、经济等方面的小知识。这样的产品在国外有Quizup软件正在流行。国内有一些开发团队也在模仿。

这类社交是某个特定领域垂直人群的社交,并非微信那种以海量人群为基础的模式。好处是人群相对高质量,但人数不会有爆炸式的增长。

试想一下,在书店,如果有社交软件,可以知道哪些人在和自己买同样的书,那么探讨话题就会变得更加容易,也能迅速结交一批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

2. 精英人群的男女社交。精英人群是相对丝而言,而男女社交则是相对那些灰色、有各类隐形规则的社交而言,这类社交更多是让精英人群能按照社会交往的真正、透明甚至正能量的规则来结交异性朋友。

如果结合通信录的功能,可把通信录中更加优质和精准的人群(比如高级白领、学者、企业家)进行对接,交流和探讨的话题自然不会是丝思路,也能创造更大的消费价值。

目前这类社交产品还没有面世,但是需求一直存在,而且更加适合在中国市场开发。

3. 职场社交。在这类社交中已经有相对成熟和成功的公司,在国外比如Linkedin。而在中国,则有一大批模仿者。这类社交目前更多是用于职业招聘,但实际上职场社交可以拓展的空间远远大于这些。除了招聘,还可以有职业技能培训、经验交流、信息分享等。换言之,可以想象的空间同样很大。

尤其是在移动端,结合LBS,还可以进行各种有趣的尝试,线下的培训活动、聚会活动能更加方便的开展。

甚至在同一栋写字楼里面,也可能创新性地玩出职场社交,让职场中人能更好地进入自己的人脉圈,打破以往不同公司的地理间隔。

4. 游戏社交。几乎所有的移动互联网游戏都具备社交功能,但整体而言还是重游戏、轻社交。如果某款产品能做到游戏和社交,就都能发挥强大作用;反过来,变成重社交、轻游戏,则会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当然,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游戏产业已经非常成熟而且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如果把社交因素扩大,可能又会有新的问题出现。但移动互联网的奇妙之处在于,能化解各种原来看起来不可能的问题和矛盾,重新创造崭新的市场。

第9篇

根据Chubbies公司的世界观,“长裤是工作的时候穿的,”而短裤——尤其是他们生产的短裤,则是运动、娱乐、泡吧或是爬喜马拉雅山的时候穿的。他们把这种思想称为“短裤革命”。不过这场革命可不会上电视,而是会通过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等社交网站传播开去。

自从2011年末Chubbies短裤上市以来,这家公司就只在社交媒体上进行推广。但现在这种漂亮、复古的短裤不仅畅销美国,而且还卖到了全球40多个国家。Chubbies公司四名创始人之一的汤姆˙蒙哥马利说:“我们没有花多少钱,但是增长速度却非常惊艳。”

那么这场口碑营销的成功秘诀是什么?

市场调研公司福雷斯特公司(Forrester)分析师扎卡里˙瑞斯˙戴维斯指出:“当你想买新东西的时候,你在网络上认识和尊敬的人会成为你最重要的发现来源。”

口碑营销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早在二战期间,为了节约粮食支援前线,美国就形成了一种鼓励人们多吃动物内脏,把最好的肉留给前线军人的风气。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发现,当时留守后方的妇女们通过互相之间的谈话,其中很多人改变了不吃动物内脏的习惯。

另一个经典的例子是特百惠(Tupperware)。它也不喜欢打正式广告,而是通过举行派对的方式进行口碑营销。这家公司经常会把一些亲朋好友组织起来,在非正式的家庭聚会上宣传自己的产品,最终发展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

据瑞斯˙戴维斯表示,口碑营销的新趋势是,不少公司正在打造有组织的口碑营销活动,使人们更容易把产品推荐给网上和网下的熟人,而且还会与他们进行探讨。

以Chubbies为例:Chubbies的顾客经常会在网上分享自己穿短裤的照片,而且也常常在别人的照片下方评论留言。这样一来,顾客就成了非常有效的活广告。蒙哥马利说:“如果没有Facebook,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扩展到这么大的规模几乎是不可能的,至少效果会差很多。”他还说,社交媒体对于一家服装公司的主要好处之一,就是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角度来接触消费者。

要想建立一个支持者的群体,首先要能够和他们说上话。2010年,四名沃顿商学院(Wharton Business School)的MBA毕业生成立了Warby Parker眼镜公司,想把眼镜直接卖给消费者,所以直接向消费者进行营销也是很合理的。这家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兼联合CEO尼尔˙布鲁门萨尔认为:“我们并不把社交当成广告,而是当成一种与顾客互动的方式。”他们说到做到。Warby Parker的顾客也非常喜欢在网上展示自己戴眼镜或墨镜的照片。另外,这家在全美各地送眼镜的眼镜之旅活动,以及向发展中国家捐赠50万架眼镜的活动,也都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当然,在社交网络上培养一个粉丝群体是需要时间的。男装品牌Bonobos的社交媒体总监大卫˙法奇就说:“它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他向其他企业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就算短期内看不到成果,也不要放弃口碑营销战略。2007年Bonobos刚刚问世的时候,它的服饰只在网上销售。而且这家公司还表示,它是第一批在Facebook上打广告的公司之一。

瑞斯˙戴维斯认为,最成功的口碑营销就是要把顾客当成大使,给他们特殊的权限,让他们接触到产品或是公司高管等他们感兴趣的人。这么做听起来要颇费一番工夫,但是值得。他说:“这可能会增加口碑营销的人力成本,但是你没有花什么广告费,这样就足以弥补人力成本了。”

第10篇

我一直是在做互联网移动平台的,今天的话题是互联网+对实体服装行业的影响,我就从互联网行业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们要先理解互联网是一个什么东西?

第一、互联网让人获得信息的途径更方便快捷。整个链条更广,且获得信息的途径更便利。智能手机移动客户端的兴起,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我们怎么能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第二、大数据让我们对用户的了解更深入了。比如在线下我看了一本书,到报刊亭买了一本杂志,或到服装店买了一件衣服,看起来这些行为是完全不相干的东西。但是在移动互联网上这些点完全可以结合起来。尤其,在消费浪潮升级的大环境中, 有很多创业公司在试图把内容和消费结合起来。内容驱动消费或是内容对消费的一个变革,我认为这也是一个改变。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互联网是谁,了解顾客,然后把顾客需要的东西提供给他们,这就是大数据的概念,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技术。大数据的技术跟智能技术以及“互联网+”结合起来,我认为想象力空间是巨大的。

第三、现在的社交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改变。我把互联网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传统媒体的编辑采集,以雅虎为代表;第二阶段,当信息量特别大的时候,不能直接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搜索,代表是谷歌;第三阶段,是现在社交浪潮的兴起。社交浪潮最关键的是它让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变成一个社交的关系体系。为什么现在微信的朋友圈变成了一个很有效的营销平台?是因为这种信任体系转变为一种社交盈利,这些是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好处。怎么样在这个互联网大时代中将这些影响和改变应用到我们的行业中去?是值得我们考虑的事。我认为互联网跟行业的结合并不是对行业的一种颠覆,而是一种有机的结合。传统行业专业人士具备的系统知识是置身其外的人很难深入获知的,而互联网技术人员聚集流量的技术和获取客户的方法和手段也是传统业界人士很难完成的。

最后,任何一个转变都是非常痛苦的。但是我们必须接受这个痛苦,走过这个炼狱,然后才能拥有新的生命。我相信这是一个涅重生的过程!

互联网对于集中化商业格局没有颠覆性突破,而是更甚。所以所谓商业革命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商业共生。没有一种商业对传统商业可以全面替代,往往是新商业与传统商业共生,现在就是实体店与电商的共生的时代。

商业共生既不能低估传统商业(实体店)自我调整能力,也不能忽视新兴商业(电商)的成本上升速度,目前电商的成本即进入了快速上升期。上述两个因素的结合,就会产生一个均衡,即实体店与电商在成本、功能上的均衡,从而形成共生格局,但前提是实体店要做好回归前的蜕变,完成产品及服务的精细化提升,改头换面而重生。

第11篇

新事物―社会化媒体的概念和趋势

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大致上是指“能够互动的媒体”,媒介传播的任务不由传统的传媒者(如电视、广播等)主导,而是由用户们自己完成。“用户”是社会化媒体的主人,新闻的主要制造者和传播者。其主要形式有博客(微博客)、维基、播客、论坛、社交网络和内容社区。

陈一说:“近几年来,社会媒体在全球发展迅速,以Facebook、My Space和Twitter等为代表的社区型社交网络以其信息传播范围广、速度快,传播形式多样、互动性强,成为广受用户喜爱的网站。在香港,很多人都在使用这些社交平台。”

在大陆,SNS的发展也不逊色,人人、开心等网站成功从开始的小众化角色转型发展为备受瞩目的“社交新秀”。而在“微博震”的2010年,很多人已经习惯使用这种新鲜的即时通讯手段与朋友保持联络。同时,社交网络的融合性也让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找到了网络上的“家园”,改变了传统的社交方式。

社会化媒体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用户参与,粗略地讲,某个平台用户参与人数越多、越活跃,它就越成功,相关的价值越高。而无用户参与的,等于没有任何价值。社会化媒体有两个关键词:“用户创造内容”和“消费者自主媒体”。前者很容易理解,只要用户曾经在SNS网站上发表过内容且有人浏览,无论文字还是图片,就成为了社会化媒体内容的创造者;后者则是指广告主(商家)不再是话语权的主导者,传统广告传播的“一对多”模式变成“用户体验,用户讨论评价”的“多对多”模式。用户可以宣传产品的好处,也可以抱怨、批评产品的坏处。广告运营商的作用更多倾向于“向导”。

对于社会化媒体的未来,陈一说:“它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有整个传媒行业。”

新思路―威汉对策:WE Digital应运而生

当一种事物拥有一批追随者,经济效益就可以蕴含其中―尤其是社会化媒体这种几乎改变几亿人生活方式的巨变制造者。美国传媒人基思•鲁珀特•默多克说:“无论对于公司还是整个国家来说,低估这场媒体革命将带来的影响或是小觑发展中科技破旧立新的力量都将是困难且危险的。”

威汉传播营销集团在社会化媒体兴起的大潮下,吸纳营销专业人士,结合数字化营销的专业实力,成立了分支机构WE Digital,着力在社会化营销方面探索新的理念和新的实践模式,为品牌营销创造新的推动力。

威汉集团邀请Engauge来华,欲以中国广阔的市场前景与美国丰富的运营经验,和先进的数字传播技术联合,打造中国最先进的数字媒体运营商。

新模式―Engauge主席Rick谈社会化营销的运作

作为Engauge的创始人,Rick有丰富的传媒业经营经验,并且热衷于投资营销科技公司并担任董事会成员。谈及社会化营销,Rick显得热情而理智。他认为社会化营销运作与传统广告营销有很多不同:“社会化营销不是强迫受众接受你的宣传,例如在网站上植入贴片广告,而是激发网民的兴趣和创造力,让他们参与到产品的体验和用户互动中来。”他以巧克力品牌Reese’s的一次新品为例说明社会化营销的巨大威力:“在Facebook上建立的Reese’s的账户有将近500万的粉丝关注,为了表示对粉丝的厚爱,我们选择将新品于Facebook上进行,每一个Reese’s的粉丝都会收到新品的通知。我们认为500万的粉丝可以组成一个名为Reese’s的小国家,每一个粉丝都是国民,国旗设计为Reese’s的商标,并且为这个国家的独立制作了新奇有趣的视频。粉丝显然对这种形式欣喜不已,Reese’s的这次活动得到了500万的印象,10000多喜爱,1000多条评论,粉丝数目也在短期内上升到了600万。”

他的团队还为快餐品牌“Click-Fil-A”的辣味三明治打造了独特的“节目”―在线上举办“牛的感恩节”。顾客都去品尝鸡肉做的三明治,牛则站在门店旁表示感谢。这种逆向思维无疑让人忍俊不禁,随即对品牌的认可度提高。

在美国,社会化媒体的使用者年龄范围很广,从几岁的儿童到年迈的老人。而且目前用户增长最快的群体不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而是30岁以上的成熟用户。这说明社会化媒体具有良好的用户黏着性和包容性,必然成为一个进入千家万户的普遍事物。

改变理念,走好未来中国社会化营销之路

Rick把社会化营销的运作步骤清晰的划分为“建立品牌的声音”、“良好的规划”、“建立你的团队”、“制作好的内容”。对于中国企业,这些步骤也是必须的。尤其是“制作好的内容”,这关系到一次营销的成败。

第12篇

关键词:社交网络 人力资源管理 招聘 员工管理

近年来,社交网络的逐步兴起为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新变革。很多企业已将社交网络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工具和平台,如通过社交网络招聘广告,收集求职者信息进行人员甄选,甚至利用社交网络监控员工行为等,但这些做法也引起了颇多争议。由于该潮流刚刚兴起,现有相关学术研究较少,很多企业尚未正确认识这些实践的影响。因此,本文将以国内外已有的文献研究、相关调查结果及现实中的案例素材为基础,集中阐述当前社交网络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状况,并从企业、雇员、社会三个角度对其有效性、公平性和正当性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企业可借鉴的指导性意见,以期帮助企业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促进整体发展。

1.社交网络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1社交网络的概念

社交网络(SNS),缘起于美国心理学家Stanley Milgram 的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该理论认为“每个个体与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所以通过认识“熟人的熟人”可以形成巨大的社会性网络(Social Networking)。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这种理论变为实现,社交网络应运而生。广义的SNS包括社交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 Service)、社交软件(Social Network Software)和社交网站(Social Network Site)三层含义,即能够通过互联网技术帮助人们建立个人关系、实现社会互动、形成社交网络的所用硬件、软件、服务及网站。狭义的SNS则指代社交网站,从较早兴起的博客、后来的人人、开心网到时下最流行的微博都属于该范畴,本文的论述也主要建立其狭义概念上。

1.2社交网络的发展现状

社交网络兴起于国外,经过几年蓬勃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气候和格局:Facebook,从2004年成立便一发不可收拾,如今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实名制社交平台,截止到2012年3月的数据显示,其每月有超过9亿的活跃用户上线;Twitter,诞生于2006年,首创了微博的商业模式,经过长达六年的发展,其月度活跃用户已经达到1.4亿,每日消息发送量达到3.4亿;LinkedIn,则是职业社交领域的领头羊,它连结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亿用户,据2012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显示,其平均每秒就有两个新用户的加入。社交网络潮涌之势可见一斑。

国内的社交网络起步稍晚,但凭借着中国庞大的网民总量作支撑,加上对国外经验的学习和借鉴,该产业发展迅猛。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研究显示,2009年底中国使用社交网站的网民数达到1.24亿,接近国内网民总数的三分之一。由于政策原因,Facebook、Twitter等世界主流社交网站无法在中国内地登陆,这为进行模式复制的国内社交网站留出了发展空间,如人人网相当于Facebook的中国版,从以高校学生为主的目标用户群不断拓展,在中国市场占有相当地位,而新兴的微博市场也有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几家打得火热。此外,国内的职业社交网络受LinkedIn 2011年成功上市的刺激影响竞争也越发激烈:如天际网2009年加入了世界第二大职业社交网站Viadeo集团,现拥有中国用户约650万;大街网以学生群体为先发运营策略,620万注册用户遍及全国3000余所高校;优士网则坚持采用邀请制走高端路线,汇集行业精英人才……由于定位明晰,这些职业社交网站迅速成为了拓展职场人脉、寻求商业合作、进行招聘求职等活动的重要平台。可见,社交网络已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广泛的覆盖面和巨大的影响力应为企业的管理与发展带来新的启示。

1.3当前社交网络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情况

1.3.1招聘

辐射范围如此之广的社交网络无疑成为了企业招揽人才的新渠道。人力资源管理学会(SHRM)2011年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有56%的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表示他们正在使用社交网络进行招聘,与2008年的34%相比有大幅提升,其中使用LinkedIn的约占95%,使用Facebook的约占58%,使用Twitter的约占42%。尽管国内缺乏同类调查数据,但社交网站上越来越多的注册企业及其广泛传播的招聘启示已说明一定情况。另外,2011年《Kelly Service全球雇员指数调研》显示,80%的中国雇员每天都在使用社交网络,21%的中国雇员通过社交网络找工作。

1.3.2甄选

社交网络所包含的大量个人信息为企业进行甄选决策提供了更多参考,但企业是否应采用这些信息尚存争议。人力资源管理协会(SHRM)也对该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尽管2011年只有18%的企业表示正在使用社交网站进行人员筛选,其相对于2008年的14%来说仍在增长,但是67%的企业都表示不打算使用该工具,其顾虑多涉及法律风险。另外,85%的企业都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社交网络是否可以在人员甄选中使用。国内几乎没有涉及该问题的研究成果,但在实践中受社交网络的信息影响而做出的甄选决策屡见不鲜。

1.3.3员工管理

社交网络在雇员中的普及和流行也给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一方面,实时互动的社交网络让很多雇员上线成瘾,成为其工作分心的一大原因,如开心网“偷菜”游戏就曾在白领中大为盛行。另一方面,社交网络的开放性也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管理难度,如一些员工可能在社交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破坏公司形象、泄露公司机密等,情节严重者甚至被辞退或是闹上公堂。于是,社交网络又成为了很多企业监控员工行为的工具,这也引起了对于其正当性的激烈讨论。

2.社交网络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的利弊分析

2.1企业角度:有效性分析

通常认为,社交网络为企业招聘、甄选、员工管理带来了以下好处:(1)通过社交网络招聘信息具有覆盖范围广、传播速度快、操作方便、成本较低的特点,有利于企业在提高知名度的同时吸引大量人才,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用来联系其他方式无法接触到的“被动求职者”;(2)通过社交网络了解求职者往往可以认识到他们更真实的一面,而不是简历上粉饰信息,有利于做出更准确的甄选决策。(3)关注员工在社交网络上的表现可以让管理者时刻了解员工动态,有利于更密切的沟通和更严格的管理。

以上好处似乎让人力资源管理更加有效,但也包含不利影响:(1)盲目扩大招聘范围会导致信息超载,后期则需更多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筛选,可能增加人力资源总成本。(2)尽管很多社交网络是实名制,其个人主页所提供信息仍难辨真假,且未必与工作相关,不足以作为预测工作绩效的有效依据。(3)通过社交网络进行员工管理还存在违法风险,如歧视问题、隐私问题。举例来说,尽管各国法律不同,但一般规定企业不应在招聘时问及应聘者的婚姻状况、等个人问题,否则有歧视之嫌,而这些信息极易从社交网络上获得,企业很难辩解其聘用决策与此无关。另外,使用社交网络密切关注员工是否算侵犯隐私在法律上也是悬而未决。

2.2雇员角度:公平性分析

对于雇员来说,企业运用社交网络招聘、甄选、管理员工有以下好处:(1)企业以社交网络为招聘信息的新平台,为求职者提供了接触更多就业机会的新渠道。(2)雇员可以通过在社交网络上完善个人档案、保持状态更新、发表积极言论等方式向企业充分展示自己,打造个人品牌,以获得更好的就业或晋升机会。(3)社交网络具有双向互动的特点,给求职者或在职员工提供了与招聘方或管理者进行直接沟通的机会。

以上好处仅对善于利用社交网络的雇员才成立,而对全体雇员来说,该做法存在公平问题。一方面,并非所有人都使用社交网络。如80后显然比70后和60后在社交网络的使用方面更加活跃,代际不公由此产生。另一方面,有实证研究表明,雇员在社交网络上的表现会使管理者对其产生偏见。2011年《Kelly Service全球雇员指数调研》报告显示,26%的雇员都在担心他们在社交网站上的表现会影响其职业生涯。雇员的不公平感会直接影响其工作满意度,进而影响工作绩效甚至留职意向,可见公平性对于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2.3社会角度:正当性分析

从宏观的社会角度来看,社交网络带来了整个社交方式的新变革。它改变了传统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护的方式,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形成自由开放的社会文化,使得整个社会的信息资源充分流通,有利于促进商业、贸易、科研、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的发展。而企业利用社交网络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丰富了社交网络所传递的信息资源和建立的社会联系,使整个社会更加紧密融合。从该角度看,这不仅是对社交网络的正当应用,还有益于社会发展。

但也有批评指出,企业过度使用社交网络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它打破了人们工作与生活的界限,引发了隐私暴露与侵犯等严重问题。很多雇员因害怕上级监督而在使用社交网络时谨小慎微如履薄冰,不仅要时刻关注老板的微博和状态,自己的微博被老板关注后便不敢在网上自由发言。这样的结果与促进沟通交流、自由开放的初衷相违,甚至破坏了社交方式新变革的进程。批评者呼吁企业应适当限制社交网络的使用,表现其应有的社会责任。

3.对企业使用社交网络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3.1开发系统的社交网络战略,打造企业雇主品牌

企业应当整合自身现有资源,开发系统的社交网络战略,涉及市场拓展、客户关系维护、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领域,发挥各部门的协同作用,才能真正有效利用社交网络,扩大企业知名度。应设专员负责建设和维护企业在社交网络上的注册账号,完善企业档案,定期进行更新,传递企业文化,打造雇主品牌。

3.2配合传统招聘渠道,有选择性、针对性地进行招聘

社交网络应作为传统招聘渠道的补充而非替代,校园、媒体、招聘会、招聘网站等仍发挥巨大作用。而且,社交网络上的招聘应有选择性、针对性地进行,如采用职业社交网站要比Facebook、人人网的效果更好,若要招聘应届毕业生,那么大街网的资源更符合要求,而寻找中高端管理层人才则需要在天际网、优士网上多下功夫,这样目标明确地进行招聘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3.3制定企业社交网络使用规定,明确企业规范和要求

企业应根据自身状况制定详细的社交网络使用规定,一方面规范管理者对社交网络的使用,如不允许人力资源管理者使用与工作无关信息进行人员甄选,网上所获信息需有其他渠道证实方可采用,另一方面规范员工对社交网络的使用,如禁止上班时间登录社交网络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在社交网络上发表言论应注意保守公司机密等。明确的政策规定可以成为企业办事的依据,但一定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制定并执行。

3.4做好工作档案记录,防范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

企业的每个人力资源管理决策都应有充分的理由和证据作支撑,做好工作档案记录是防范法律风险的重要依据。比如,企业录取、拒绝或辞退某求职者或员工时,应当清楚说明做出该决定的原因,该原因应与法律规定、企业政策相一致,或有可靠的研究成果来支持,以说明其决策的公平性与正当性。面对法律纠纷时,这些记录则成为企业自我辩护的重要证据。

3.5关注变化,随时反馈,适时调整

很多企业的社交网络使用政策和规定还只是刚刚起步,其修改完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调查内部员工对该政策规定的满意度,寻求反馈意见;考核新员工的工作绩效来判断当初利用社交网络进行雇佣决策的准确性,总结经验教训;时刻关注国家法律政策的新变化,相应及时调整。另外,社交网络还处在多变的快速发展期,企业应对新鲜事物保持敏感,充分挖掘新功能,谨慎尝试新应用。

参考文献:

[1]Brown,V.R.,& Vaughn, E. D.(2011, 6). The writing on the (Facebook) wall: The use of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in hiring decisions.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Psychology, 26(2), pp. 219-225.

[2]CaersRalf,& CastelynsVanessa. (2011).LinkedIn and Facebook in Belgium: The influence and biases of social network sites in recruitment and selection procedures. 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 29(4), pp. 437-448.

[3] Clark, L.A.,& Roberts, S.J.(2010, 9). Employer's use of social networking sites:a socially irresponsible practice.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95(4), pp. 507-525.

[4]Davison,H.K.,Maraist,C.C., Hamilton, R. H.,& Bing, M. N. (2012, 3). To Screen or Not to Screen? Using the Internet for Selection Decisions. Employee Responsibilities and Rights Journal, 24(1), pp. 1-21.

[5] Davison,H. K., Maraist, C., & Bing, M. N. (2011). Friend or foe? The promise and pitfalls of using social network sites for HR decisions. Journal of Business Psychology, 2(26), pp. 153-159.

[6] Kelly Services.(2011). Kelly Global Workforce Index.Retrieved March 21,2012, from Kelly Services: 省略

[7] SHRM. (2011,4).SHRM Survey Findings of HR and Social Media. Retrieved March 20, 2012, from SHRM: 省略/Research/SurveyFindings

[8] Slovensky,R.,& Ross,W.H.(2012, 2 28).省略, 14(1), pp. 55-89.

[9]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9中国网民社交网络应用研究报告[R],2009.

[10] 吴昕.中国SNS社交网络服务的经营现状及商业前景.商场现代化[J],2010,(24).

[11]丁华俊.SNS发展探析.中国证券期货[J],2011,(4).

[12]罗晓光.社交网络与企业人才选拔.改革与开放[J],2011,(4).

[13]陈雪频.商业社交网络遭遇“猎头”,竞争还是共生?中国新通信[J],2007,(12).

[14]马继鹏.边社交边招聘.IT经理世界[J], 2011,(20).

[15]秦茜.LinkedIn受捧刺激职业社交模式走红,天际网有意填补三大招网站空缺. IT时代周刊[J],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