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水利工程发展趋势

水利工程发展趋势

时间:2023-07-11 17:39: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水利工程发展趋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水利工程发展趋势

第1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问题;措施;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目前的环境问题日渐趋于复杂化和多样化,全球气候正在变暖,气温骤变,以及人类社会发展对自然造成的影响,水利工程设计已经成为水利工程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水利工程设计与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有很大的不同, 设计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那么我们就要对水利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重视的问题做出总结与探讨,把外界环境影响对水利工程造成的伤害减少到尽可能低限度,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水利工程设计中所面临的问题

如今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国家的经济文明建设也有了长足的进展,同时也带动了现代化国家的科技文明建设。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地满足着人们对供水、防洪抗洪、水利供电、航运运输等方面的需求,但同时对水体本身的影响也在日益加剧。由于水利工程不合理的设计及水资源开发的无序性,都使河流水体本身在自然环境中受到正常恶劣的影响,原本生机勃勃的生态水系统也在不断地遭到严重破坏。

1.1 地域性差异致使水利工程的标准不够明确

由于我国地域性的差异问题,水利工程也要根据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做出相应调整,衡量实际构建的标准。当前水利工程的理论实践成果以及积累的经验很少,并不是非常完善,这与当前水利工程对生态影响的科学研究工作开展得较少和相应科研成果积累较少有关系。水利工程既要能够承受洪水、风暴、冰冻、干旱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要满足水利工程设计规划的安全性、经济性,做不总结积累实际操作经验,衡量准确的实际操作标准,以保证符合河流生态修复的耐久性。

1.2 水利工程设计技术人才匮乏

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和生态学的有机结合,水利工程既要符合水利工程学原理,也要符合生态学原理。在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水利工程的设计人员不仅具备水利工程设计的经验和知识, 还要具备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学的知识和理论。以往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使两者分属于不同的专业或者学科,具有两方面综合知识和设计能力技术人才匮乏,可以参考与借鉴的设计项目有限,加之水利工程的实践活动的经验缺乏,有些人甚至隐瞒工程真正的生态影响后果,导致许多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不明显,所以导致水利工程的设计水平和质量不能根本性的提高。

1.3 水利工程与原有水利工程协调运作不充分

在一个流域内, 新的水利工程可能要在原有水利工程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优化设计。水利工程的构建势必会考虑到生态系统的正常运作,均要借助原有水利工程设施,实现有机结合再有的水利工程基础之上。水利工程的介入必然会影响原来水利工程设施的服务对象与功能,甚至会给原有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带来一些风险。水利工程的实施与传统水利工程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服务目标与功能的差异。所以当务之急,有必要在开发水利工程的同时,为实施水利工程与水利工程的有机结合,对原有水利工程的服务目标与功能进行适度调整。所以, 如何实现水利工程与原有水利工程设施的协调运行, 是水利工程设计应全面系统考虑的问题。

1.4 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缺少对维系生态环境的认识

由于我国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操作介入的较晚,导致生态环境科技技术人员与水利工程构建人员合作的机会相对较少。现今大多数的水利工程大多考虑方案的可行性要满足安全性和经济性,生态环境这一主要因素考虑的不全面,不规范,面临着关键问题。在水利工程这一块,由于经验积累成果相对较少等客观性因素,都导致了水利工程构建工作不能有效地落实与生态技术人员相对交流实施具体方案的探究,水利工程的进一步开发与实践设计相对滞后。

二、加强水利工程设计的措施

水利工程的生态化设计是一种将自然性、可持续发展性、社会性相结合的生态系统理念,作为造福人类社会发展的水利系统,经济性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我们就对水利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下几个措施:

2.1 研究并制定水利工程设计相关的技术规程、规范

为了适应水利发展的需要, 抓紧编制水利工程设计的相关技术规程、规范迫在眉睫。虽然目前水利工程的实践并不是太多,经验还不是很丰富,但是相关的研究成果已经不少。因此,我们首要增加水利工程的设计内容,对现有的水利工程的相关规程、规范进行修改,指导和规范水利工程的设计。

2.2 加快水利工程设计人才的培养

水利工程设计人才的培养是保障水利工程设计的基础和关键所在,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人才队伍的建设项目尤为重要,应当将培养人才与引进人才放在首要的位置。熟知的生态学基本理论和原理,高水准的生态工程设计实践经验,都是新时代的水利工程设计工程师应具备的素质。因此,在水利设计的人才建设中,不但要求设计人员加强学习的水利工程设计的基础,还要在培训学习的过程中建立并重视激励制度,让优秀的设计人员得到更多的学习进修机会,加强具有实践经验的水利人员的培育,以适应我国水利工程发展的需求。

2.3 建立完善与合理的水利工程设计效益的评价体系

逐步改变原有的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的评价模式, 提高工程生态效益的权重和作用。(1)随着经济能力的改善和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要, 政府有关部门也要将部分资金投放到经济效益很小、甚至没有经济效益的水利工程上来;(2)及时采纳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的研究成果, 完善水利工程设计经济效益评价体系。

2.4 补充和完善生态水文测验项目

当前我国水文测验站还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水利工程设计对资料的需求,所以生态监测项目不仅要增设相应的生态观测站点,而且要增加生态观测的内容,补充专项生态观测和监测,然后基于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规律,寻求水利工程的设计理论方法与技术参数,为我国的水利设计提供支持,保证水利工程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水利工程设计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设计施工技术的不断完善,人们对水利工程的要求不再满足于防洪,蓄水,发电等功能,更加追求多功能化的水利工程。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水利工程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水利工程除了要求应有的基本功能之外更强调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功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压力的过大,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在今后的水利工程设计中我们必须融入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强化生态设计环节,使水利工程既能最大限度的创造经济效益又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结束语

由于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的构建体系并不是非常的完整,我们应主动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技术,坚持工程设计合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促使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有序的发展。完善与正视水利工程对生态影响,应通过不断实践、总结、分析提出相应的修复措施,以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井小波.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陕西水利,2010(06):77.

第2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存在问题;改进措施;发展

就我国目前的水利工程设计以及建设而言,加强对水利工程的设计以及建筑是很必要的,要有一个良好的水利施工设计,才能保证水利建设的质量。在本文中,笔者结合了自己的相关经验,对我国的水利工程设计现状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一些问题。在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措施的同时,也对我国水利事业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希望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水利工程设计的发展做出贡献。

1、我国水利工程设计现状存在的问题

1.1水利工程设计不够规范

在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工作中一般是按照招标设计,施工详图设计进行,传统的设计方式不能说明工程的结构图,工程量和工程费用计算,工程论证缺乏经济性科学性和安全性,在设计的过程中基础资料基本上是直接套用上一设计阶段的,设计方案没有结合本工程的实际,另外工程设计时没有考虑人文因素和环境因素,使设计出来的工程在生态保护方面缺少理论性的认证,导致工程建设完工后出现各种各样的生态问题,除此之外,工程美观也没有纳入到设计理念之中。

1.2工程管理观念落后

最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我国居民普遍缺乏集体意识,没有作为主人翁的责任感。特别是在水利施工设计中,设计中只是对取用水进行了合乎规格或更为严谨的设计,但是却忽略了对施工地周围的环境保护,任意对周围的山林土地进行无节制的滥用。此外,在我国目前的水利施工建设中,没有对工程设计进行统一的管理,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工程质量要求的不一致,建设而成的水利工程项目质量不一。这种现象在我国的居民区中表现的较为明显,使得一些水利工程设计在建设的初期就已经出现了衰败。

1.3缺乏严谨的质量意识

在我国的水利工程设计,一些管理人员严重的缺乏质量管制意识,在工程的建筑过程中,也没有对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管控,以至于我国的一些建筑在施工完成之后,水利设施方面的建筑问题频频爆发,尤其是普通的居民楼,更是水利问题的高发区域。一般来说,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论证阶段,需要对市场上的各类信息进行收集,并且还要对以往的各类工程设计进行整理总和,这一项工作看似无关所谓,实质上是一很重要的环节。资料中的细节往往可以直接决定水利工程的设计。但是,一些工程设计的执行人或者管理者往往会因为对这项工作的不够重视,或者为了节约时间而忽视。从而影响了在水利工程设计环节的资料的搜集,使得设计的工程缺乏稳固的设计依据以及严谨的科学性,为以后的建筑环节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1.4工程论证缺乏技术性

在进行方案设计的前提是要对施工项目进行经济性以及科学性的验证,以便能更好的设计出符合工程条件的方案。但是我国目前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对施工项目进行施工时,缺乏科学的策略方针,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工程设计不能很好的结合施工地的地理环境、施工环境、水文资源等条件,来进行因地制宜的施工设计,致使工程设计完成后,由于相关的专业技术论证以及自然生态安全理论的缺乏,而导致后期施工中各类生态问题的出现。

2、水利工程设计中所存在问题的一些改进措施

2.1工程设计具有充分的依据

在进行工程设计时,要求有一定的依据。在工程设计的论证阶段,首先,设计人员要对以往各类相似设计进行归档整理,并且还要对当前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此外,还要结合目前新兴的设计材料,保证设计工程具有科学合理性;其次,工程的设计人员应该对施工地进行实地考察,要对施工地的自然地理气候等条件进行充分的了解,并且还应对周围的环境问题进行记录,以便可以因地制宜的对水利工程进行设计,使设计具有技术性。最后,要对设计中的花费进行合理预算,对各类材料的价格等进行市场调查,使得设计具有经济性。

2.2培养良好的质量意识

建筑企业不仅要对员工的质量意识进行培养,还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工程质量意识。在工程建设中,如果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质量意识,那在施工中就很容易出现上行下效的情况。因此,要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工程质量的培训,并且做好相应的惩处措施,如果管理人员没有做好充分的质量把关,则应惩处到个人。除此之外,对于员工也要做好质量意识的普及,保证施工人员亦或是工程设计等人员在施工、设计中严把质量关,提高工程的质量。

2.3鼓励设计人员的创新

鼓励员工的技术创新,应该在企业建立创新竞争机制,对有重大创新或改革者给予实际的奖励。设计施工单位应该把眼光放在未来,必须清楚的看到自身的不足以及时代的发展,使得自身能够跟上时展的要求,及时的对自己的管理体制进行更新,对施工工程能够自主的进行开发设计。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以及设备,总体来说,国内的一些理论是无法跟上国际的理论发展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将国外先进的理论基础融入到自身的设计中,进行设计上的创新;对一些新兴的理论要勇于实践,使得先进的技术融为己用,以此来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以及创新水平,保证设计的质量。

2.4技术经济观念不足

在工程设计时由于设计单位没有进行收集资料的工作,同时也没有对旧的资料进行有效的分析,导致在整个设计工作中施工方案大部分没有比较,缺少技术经济观念,更没有进行技术经济的研究。由于没有设计优化,施工样图设计过程中业主干预过多,导致阶段施工详图多处修改,甚至引起了经济纠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3、水利工程设计发展初探

3.1人才结构的调整

鉴于目前我国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的水平不一,人才结构不合理。由于市场的需要将会对人才结构进行不断地调整,对用人的环境进行改善,重视对人员的培训,使得人员的流动能够更加的合理。并且,在薪资结算方面,也将更加注重人员的实际贡献,企业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以提高人员的积极性,加快人才结构的调整。

3.2对生态因素的强化

目前,我国的生态破坏较为严重,国家也在不断地对生态资源进行恢复。所以在水利工程设计中应该更加注重生态结构的发展,在做好设计要求的同时,也要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伤害。因而,水利部门应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制定新的发展策略,以便越来越适应当今社会对水利的要求。

3.3健全法制制度

法治制度是各类建设中最重要的环节,现今我国水利建设的生产管理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生产管理已经向着项目管理为中心,专业性为基础来改变。在改革的初期,会遇上较大的阻力,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出现一些违纪或者违法的行为。对此,国家应该加大对水利工程的审查制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以便于我国的水利设计越来越科学化。

结论:

总而言之,现在的水利工程已经不同于传统,我们应该更加的注重生态,保持生态的平衡,并且要强调设计的创新性。只有新兴的理念、设计等才能满足我国不断发展的经济的要求,使我国的水利设计更加合理。在本文中,笔者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期望能以此文对我国的水利工程设计做出贡献。

第3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 新技术 施工

[中图分类号] TV5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2-263-1

传统的水利工程技术已经不能够满足现有的社会需要,天气的恶化以及水土流失都为水利工程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通过对传统水利工程技术的研究以及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从而推动水利工程技术的改革与创新。

1水利工程的施工现状

虽然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较之于以前有了很大水平的提升。但是,由于受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的制约,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依旧比较落后,设备的老化以及施工技术的缺乏,严重影响了施工的总体进度,施工的质量也大打折扣。为此,做好水利工程技术的创新性研究,研发出先进的机械设备,从而改善我国水利施工的不良状况。

2水利工程新技术的应用

2.1基于“绿化”的混凝土技术

2.1.1技术原理

这种技术是将防止水土流失技术与混凝土防护技术相结合,通过绿色植物对水土的保护作用,达到稳固堤防的效果。改善了传统的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耗费量大、施工质量不明显的状况,不仅在施工中添加了保护环境的生态因素,而且还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基于“绿化”型的混凝土技术主要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把混凝土浇灌到模具之中,然后作风干处理。等到混凝土凝固之后,就可以对块状混凝土打孔。通常情况下,大坝护坡施工中的混凝土都是由采矿留下的矿渣制成的,强度较水泥混凝土有很大的差距,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刚度,需要在材料之中掺杂一些化学材料,以保证其强度能够符合要求。在打孔之后的模块上添加土壤,然后将需要种植的植物种子埋入土壤之中,施肥浇水即可[1]。

2.1.2优点

混凝土防护与绿色植物相结合,既能吸收混凝土硬性防护的优势,同时也将绿色植物保护水土的优点也容纳了进来,很好的做到了将现代建筑施工技术与生态技术的融合。

由于在混凝土结构之中加入了绿色植物,相当于无形之中引入了一台空气交换的机器,保证了混凝土结构中的湿度始终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这样的环境不仅可以为植物提供生长所必须的水分和空气,同时也为混凝土构件做了防潮处理,减少了水分对混凝土结构质量的影响。

绿色植物的根系比较发达,延伸到混凝土结构之中,会对混凝土的强度起到一定的加持作用,弥补了混凝土强度的不足。遇到大雨冲刷时,可以提升混凝土的抓地力,从而防止了水土流失。

用绿色植物对混凝土进行加固,避免了水泥混凝土的使用,节约了投资成本,提高了工程质量。另外,技术操作较为简单,不存在重难点的问题,大大提升了工程进度,有助于缩短工期。

2.1.3技术应用

绿化混凝土施工技术有着全新的理念,做到了生态与施工的无缝连接。由于这种技术还处在完善的阶段,所以技术还没有完全推广开来。但是,从技术原理和实际反馈来看,基于“绿化”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

2.2防水毯技术

2.2.1防水毯技术原理

防水毯技术是水利施工中一项新兴的领域,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在织物之上覆盖防水颗粒,然后用针织的方式,将织物与防水颗粒连接起来,达到防水的效果。防水颗粒的选择比较重要,目前,防水施工经常采用的是膨润土,其防水效果比较好。

2.2.2优点

防水毯的构建全程采用的原材料都是天然物质,不存在污染环境或者影响人体健康的状况,再加上组成材料的投资较为低廉,能够很好的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促使企业效益的最大化[2]。

防水毯施工与传统的施工工序相比,流程非常简单,容易上手,不存在难点问题,只需要保证施工流程的完整,就可以很好的保证最终的防水质量。工艺的简单化,提升了企业生产的效率,有助于缩短施工所需的时间。

施工操作的不规范,常常会使防水毯在安装过程中出现破损的状况。由于防水材料的特殊性,使技术修复工作变得比较简单易行。为了进一步开发防水毯的功效,施工单位通常会在防水毯的底部铺设沙质土层,以增加防水毯的渗透效果。

2.2.3技术应用

防水毯技术其实就是一种防水卷材,应用之初主要是在建筑领域,特别是在地下通道的建设中。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完善,现在开始更多的应用到了水利工程施工中,由于技术发展相对比较成熟,投资成本也比较低,所以防水毯防水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

2.3振冲技术

2.3.1技术原理

振冲技术主要是应用在地基加固施工中,通过振冲设备对地基表面的软性土层进行震动碾压,使较为松散的土层变得紧实,从而达到加固的效果。对于一些粘性较强的土质,设备可以通过打孔的方式,将碎石填充到深孔之中,碎石与粘土的结合,提升了地基的承载能力。

2.3.2优点

振冲设备的使用改善了土质的使用状况,提高了土层的承载能力;石料的填充极大的提升了土层的刚度,使地基承载重物时不会出现变形的情况;施工全程采用的主要是砂石材料,减少了钢筋混凝土的投入,节约了生产的成本[3]。

2.3.3技术应用

振冲技术在目前的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还是比较广泛的,其低廉的价格、简单的操作为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和技术优势。

3新技术的发展前景

从上述新技术的应用来看,水利工程技术将朝着生态化、机械化的方向发展,通过生态与施工的融合、材料的优化以及技术设备的创新,都为水利工程施工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企业做好施工中的技术优化工作,不仅可以保证施工质量的提升,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企业收益。

4结束语

在未来的水利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采用将渗透到施工的每个环节之中。加快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影响,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尔明,曹征齐."九五"水利科学技术重大进展综述[J].中国水利,2001(06).

第4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现状;发展趋势;研究

 

水利工程建设是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国家对此非常的重视,并多次强调要大力发展水利建设事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关,更关乎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水利工程设计的意义在于实现某种建设目标,它对该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及其功能的发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际上就是灵魂与核心。在大力发展现代水利工程,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今天,加强对水利工程设计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水利工程设计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事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各类建筑项目如雨后出笋般出现,在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总结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中的经济意识缺失

据调查显示,由于水利工程造价设计中的量与价是实现已经确定了的,因此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需求量也不会在后期的施工过程中进行随意的改变。这显然会出现问题的,众所周知的是水利工程施工中的造价主要是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而不断变化的,若工程设计过程中没有将此因素考虑进去,则该设计就失去了意义和指导价值。但现实中却真的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即水利工程设计部门没有对这些问题进行充分而全面的考虑,工程技术人员也没有这方面的经济观念和意识,因此导致设计问题不断出现,工程设计规划失去了参考价值。根据这一设计规划,一旦进入到实际施工阶段,业主就会为此多次与之交涉,这时设计人员才开始细致的比对各项数据,无疑会导致施工工期的延误,进而增加了施工成本。

2、存在着偷工减料的问题

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这是有目共睹的,该工程设计总是根据实际招标设计及施工图纸上的要求不断细化的,其中主要有工程的结构示意图、费用计算以及工程量等,有很多的基础资料同样也要慢慢的进行补充和完善。据调查显示,很多的现代水利工程设计都非常的简单,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设计者总是自认为有一个大致的施工建设方案即可,却无心对此方案进行科学的论证,没有方案对比和水文地质情况考虑的工程方案实在是没有参考价值。在水利工程设计时,很多时候是直接从下级的设计方案中照抄照搬的,没有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地质和水文情况进行妥善的规划,偷工减料、简单粗糙,这样的工程设计一定不具有实际指导价值。

3、缺乏等级观念

一般而言,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是要严格遵循等级观念的,主要是根据水利工程项目的实际投资规模来设置这一等级。水利工程设计也不例外,同样要严格遵守等级划分。虽然应然上应该是这样,但实然上却并非如此。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总是忽略对施工等级的充分考虑。实践证明,水利工程设计中的等级过高,很可能就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等级的设置太低,又可能会难以完成预期的规划目标。由此可见,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一定要综合考察地质、水文以及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要按照一定的规范准确进行等级划分,而且还要确立洪水标准以及建筑结构的抗灾级别,并将此全部纳入到工程设计规划方案之中。

4、服务意识匮乏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程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相关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领域也开始实行业主负责制。按照严格的规范和要求来说,自该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前期规划、融资,到后期的图纸设计和施工队伍组建,最后到该工程项目的投入使用,都应当由该水利工程项目的业主直接参与和把握。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设计单位对实际情况并不非常的清楚,同时不没有为业主进行服务的那种积极意识;一旦与业主发生分歧,则就用水利工程设计规程及相关的规范文件作为挡箭牌,拿一些硬性的条文制度进行搪塞。事实证明,这种服务意识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非常不利,应当及时转变观念。

 

二、水利工程设计发展趋势研究基于以上对目前我国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格局,就要探寻新的发展方向。

1、走设计承包之路

所谓设计承包,主要是指由具有一定资质的设计院来承包水利工程的设计任务,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以有效的节约资金,降低工程建设成本。由设计院承包工程设计项目,可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设计出非常好的方案,既简化了中间的流程环节,也促进了水利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实现;第二,可以加强采购、施工以及设计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采购、施工和设计人员可以进行充分的技术交流,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采购、施工以及设计部门之间的饿相互独立,闭塞信息;同时还可以杜绝因设计意图理解错误而导致的采购错误、施工错误等一系列连锁效应;第三,可加快水利工程设计创新步伐。通过设计承包策略,可以促使设计人员直接参与工程施工材料的采购以及施工过程中去,在与建筑市场密切联系的同时,也可以总结很多的有益经验,为以后的水利工程设计创新准备好了条件。

2、进一步加大审查力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水利工程设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理念和策略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不在是传统的综合型与专业型管理模式,而是向着专业化的管理方向发展,可以说管理模式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就当前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标准而言,大多数都是采用了强制性与推荐性标准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实践中总是存在着一些标准措施落实不到位以及监督不利等问题。基于此,笔者认为在以后的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尤其是水利主管部门的主要设计评审专家一定要加强警惕,时刻想着拿起法律的武器对建筑市场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控制,进一步加大对工程设计的审查力度。设计方案评审过程中,一定要深入建设实地亲身了解实际详情,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些合理的条例和准则,从而使工程设计更加的规范化和合理化。

3、加强人才培养,调整人力资源结构

为推进水利工程设计的全面发展,在以后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建立一个优秀设计人才档案,并不断的在项目管理、知识结构、建设经验以及项目管理等方面对其进行严格的培训,从而培养出更多的专业综合型水利工程设计才。同时,还要加强人力资源的结构调整,合理使用设计人才,将设计人员的冗余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不仅要引进优秀的设计人才,对现有人才加强培养,而且还要不断的改善用人环境,构建一个包括要素变动、人事管理以及生产组织在内的约束体系。此外还要建立一个激励体制,以充分调动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能动性。

 

三、结语总而言之,水利工程设计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技术创新,为我国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参考文献:

[1]吴永绮.探析水利工程设计的现状和发展方向[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4).

[2]赵文杰.浅析水利工程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城市建设,2009(32).

[3]祝王夫 杨骅.水利工程设计的现状及问题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7).

第5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DF417 文献标识码:A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城市生态建设、各行各业用水起到重要的作用,并在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治理洪涝灾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主要目标是为了提升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随着水利工程的兴建,很多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都得到了极大改善。在本文中,我们将从水利工程的建设现状入手,分析水利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特点

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水利工程建设主要有如下特点:

1、水利工程施工季节性较强。由于水利工程都是在河流、沿海等水域,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如果遇到气温变化、降水量的变化和洪水的自然气候,就会导致施工的暂停,危害施工的质量。

2、水利工程施工对温度的要求较为严格。由于水利工程的堤坝大多采用混凝土进行施工,需要分缝分块进行浇筑,如果施工的温度条件不符合混凝土施工的条件,将会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

3、水利工程施工对工程量较大。我国的水利工程大多为大型工程,混凝土的用量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从工程的设计到施工的竣工,一般都需要三至五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4、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较为复杂

水利工程由于用途与其他工程不同,因此施工技术复杂多样,往往需要多种等级的混凝土进行施工。并且,水利工程的施工涉及到很多学科和工种,交叉作业有时会产生相互干扰,产生较复杂的矛盾。[1]

二、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发展的现状

《2013-2017年中国水利工程行业领先企业经营策略与优劣势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水旱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各类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总损失的60%左右。国务院2010年11月份批复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为未来15-20年间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等定下主基调,水资源正式上升到国家资源战略层面的高度。由于关乎通胀和粮食安全问题,农村水利将成为重中之重;而为达到节能减排目标,水电建设预计仍将持续快速推进。水利行业从2009年开始已迈入了加速通道,上行趋势已经确立,“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投资将达到2.11万亿,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83.85%。[2]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有很多环节与一般建筑工程相一致。其中,导流问题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影响着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的进行。一般在较为宽阔的河道,一般采用分段围堰的方式,在河道的一侧先围出基坑进行施工,另一侧供河水经过,当这一侧完工之后,再拦截另一侧并进行施工,使河水从已经建设完成的建筑物中流过。此外,还有采用河岸泄水隧洞或坝身底孔导流,这些洞和孔有时专为施工期的导流而设,但也可在施工完毕后留作永久泄水设施。

水利工程的建设周期一般都比较长,短期的水利工程建设一般在一至二年,长期的水利工程建设一般在五至十年。水利工程建设与国民经济和人们的安居乐业有着密切联系,如果在运营后期不进行妥善管理,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使水利工程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并且其质量问题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为了能够确保水利工程能够科学地使用,每个水利工程都应配备一个专门的 运营管理机构,负责对水利工程进行检测与维修,并且使水利工程更为有效的发挥工程作用,使水资源实现经济、合理、安全的运用。

三、我国水利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很多的问题都与水利工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城市供水不足、水资源利用效率过低、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同时,泥石流、洪涝灾害、水资源污染等成为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所关注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水利工程主要向着几下几个方向发展:

1、防治水灾工程日益发展

在当前自然过多的情况下,防止水灾工程与传统的水利工程相比,将会获得更多的发展,在未来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水资源开发

随着人们节约水资源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水资源开发项目将启动,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将向着综合性与多样性的方向发展。

3、水利工程建设目标的变更

未来的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将不仅是对水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而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日常生活需求与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并且更多的为了环境保护而服务。

4、大规模水资源调配工程迅速发展

由于我国水资源东西分配不均匀,严重影响了我国各个区域的经济均衡发展,因此为了更多的大区域、大范围水资源调配工程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以解决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情况。

5、新材料与技术的发展带动高技术水利建筑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开始容县,并且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因此借助新技术的发展,更多的复杂地基与高水头水工建筑物也将得到发展,当地材料将得到广泛的应用,水工建筑物的造价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3]

6、水利工程管理将逐步增强

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有效防止水患,并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各种管理方法与建设技术将得到加强。目前,我国积极研究防止水患、开发水利资源的方法及选择和建设各项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主要是通过工程建设,控制或调整天然水在空间和时间的分布,防止或减少旱涝洪水灾害,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水利资源,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物质条件。[4]

7、加强生态水利建设

生态水利是按照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平衡的法则和要求,从生态的角度出发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建立满足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的水利体系,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随着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劣,生态水利建设能够给实现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和谐,也能够实现环保效益的提升。

四、结语

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牵动着我国的生态、经济与民生,对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探讨与展望,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严禁的管理来使水利工程向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5]

参考文献:

[1]尹康. 浅谈水利工程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A]. 中国水利技术信息中心.2012全国水工泄水建筑物安全与病害处理技术应用专刊[C].中国水利技术信息中心:,2012:3.

[2]沈合军. 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探究[J]. 科技资讯,2011,20:180.

[3]王燕. 浅谈新时期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05:30-31.

第6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计 问题 发展趋势

1 当前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 工程基本资料不完善

在对工程基本资料进行设计审查过程时,经常出现部分水利工程基础资料不完善的问题,要么资料缺少不够全面,要么资料说明过于笼统不够具体,这些都会对水利工程设计质量造成O其不利的影响。通常,水利工程基本资料应该包括当地遗迹,气象,水文地质等方面的资料,往往这些资料会影响设计参数的选择,对设计公式使用也会产生很大影响,很明显,如果资料准确性缺乏,极有可能引起参数确定失误、设计公式选择有所出入,进而导致设计目标无法实现,这些设计部门应该引起重视。不仅如此,当前水利工程设计工作还具有工期紧、经济效益期望值过高的特点,因此,本应就设计资料进行现场勘探的工作环节被省去,以历史资料或相关资料来代替,这些都会影响最终工程设计的质量。

1.2 设计人员队伍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作为水利工程设计工作的主体,设计人员队伍建设水平高低往往能最终决定最终设计方案的准确合理性,进而影响工程施工质量,而目前设计人员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首先,人员队伍建设面临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很多高级工程设计人员因为水利工程待遇低、工作条件差等原因而不愿意从事水利工程设计工作,导致设计队伍中一直缺乏高级工程设计人员,阻碍了设计队伍总体水平的提高;其次,现有的设计队伍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从业人员虽然已经具备从业资格,但缺少必要的实践经验,实际工作能力也不够突出,在设计过程中对生态保护考虑欠缺,难以担当水利工程设计重任;最后,设计人员在设计时还存在设计不规范的问题,只是按照招标要求开展设计工作,并未将工程结构图 、工程量以及造价问题进行考虑,也未考虑人文、环境以及生态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工程设计缺乏科学合理性。

1.3 对技术经济性的考虑欠缺

通常,在水利工程设计工作中,一旦施工设计图纸被最终敲定,也就意味着工程资金耗费得以确定。对于设计部门而言,如果在设计过程中考虑欠缺,经济观念缺乏,在设计时并未对当地施工材料价格、用工价格等考虑周全,往往会造成工程耗费巨大,这是不经济的表现。如果后期因设计方案不合理而进行变更,既增加了工程耗费,同时还耽误了工程进度。

2 解决水利工程设计问题的对策建议

2.1 尽量确保设计基础资料更加完善

实际上,在水文计算规范中,明确要求在设计之前要对各种基本资源进行严格审查和复审,确保工程资料真实完整性。而在水利工程设计中,会受到环境以及人为推算等影响,最终结果往往会与事先预期相距甚大,为了避免这种差异,就必须在审核时对所有基础材料进行严格审查,尽可能确保设计所需的基本资料范围和具体性能够满足设计的需要,只有确保设计基础资料提供的更加完善可靠,才有可能保证设计方案更加合乎工程实际,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提高设计工作的质量。

2.2 加大设计人员队伍建设力度

在众多影响水利工程设计质量的因素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重要的,因此必须不断提高设计人员队伍建设水平。首先,为了解决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提高工资福利待遇、拓宽员工升职发展空间以及改善工作环境和提高设计自动化程度,进而对高级工程设计人员形成吸引力,为设计人员队伍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其次,应注重对现有人员实践经验的锻炼,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水平,从而更好的进行工程设计工作,提高设计工作整体水平,确保设计方案满足相关要求;最后,应不断提高设计工作的规范化程度,有关部门应当就从业人员的设计工作业务组织相关培训,让从业人员在培训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开展设计工作时尽可能考虑更加周全,避免设计方案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2.3 在设计时适当考虑技术的经济性

在水利工程设计工作中,除了要考虑如何使设计方案更加符合工程实际外,还要就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性进行充分考虑,尽可能在工程质量和工程耗费间做出权衡,并谋求双赢,这才是工程设计工作所要达到的境界。只有在设计时对施工材料造价、用工价格加以考虑,才有可能在工程施工时避免因巨大的资金压力而推迟或暂缓施工,甚至重新进行方案设计,才有可能在提高工程设计质量的同时降低工程造价。

3 水利工程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近些年来,由于经济高速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作用下,相关产业技术正不断更新,特别是在水利工程设计领域,必须深深明白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从而促进行业快速发展。现如今,人们对于水利工程要求也有了很大转变,水利工程除了要具备防洪蓄水以及发电等功能外,还要朝着多元化、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同时国家越来越重视资源保护以及环境保护,因此,在水利工程设计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绿色环保、资源合理利用等因素,在设计中多多融入生态保护理念,并进行生态设计优化,尽可能突出环保、节能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具体说来,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时,一方面,应就当地地质、水文以及生物种类等加以考察,同时还应就当地自然资源及矿产资源等作出了解,尽可能降低因水利工程施工而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在设计中可以通过环境过渡区的设置,对缓坡区域的利用,以确保工程设计在发挥自身功能的同时突出环保的特点,进而确保水利工程投入使用后更加具有实用性,获得效益收益。

参考文献:

[1]叶永生.浅析水利工程设计中的问题与发展趋势[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4(5).

第7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现状、问题、完善性策略、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我们国家的经济在快速的发展,人口数量也在迅速的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国家的水利工程所承担的历史责任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在基础产业以及国民经济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水利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怎样把利工程建设工作做好,及怎样才能使工程建设的质量得到提高,是现在工作中的第一要务。自改革开发以后,我们国家对于基本的建设领域实施了相应的改革方案,在建设管理体系方面也进行了相应的完善,对国家做出了宏观的调控,其中,项目法人责任制是重要核心,与此同时,还要把招标投标制度以及合同管理制度建立起来,这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问题所在

第一,没有健全的项目法人责权制度,在三项制度中其核心问题就是项目法人责任制,然而,有一些建设的项目法人没有规范的组建,还有的根本就没有项目法人的组建,导致项目工程建设只注重工期,不注重质量,资金不能准时到位,行政过多干预等现象的发生。与此同时,在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过程中,还有一些工程项目存在严重的“同体”现象,具体表现在项目法人、质量监督机构、施工单位以及设计单位等,导致工程项目建设、行政管理以及质量监督都无法落实到实处。

第二,工程立项不具备科学性及规范性,水利工程的立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与经济、社会、自然以及政治等各方面都有关系,主要是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条件下,通过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创造出更高的效益。水利工程项目立项通常会有较为全面的要求,研究报告要具有可行性,但是,有部分地区及单位,在项目的前期没有进行相应的调研论证,对当地的水资源、人文、生产以及经济水平也不清楚,就开始实施,导致工程运行的效益非常的差,也引发了群众很大的反对,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立项会受到行政指令的干扰,为了做好所谓的形象工程,导致工程设计、施工以及运行管理不符合实际,造成资源与资金方面的巨大浪费。

第三,没有足够的质量监督力度,没有健全的、完善的法律法规,执法力度不够,也不具备较强的操作性,质量检测环节方面比较薄弱,质量评定没有权威性,有一些市地质量监督机构没有独立的制度,质量监督管理职能也不明确。

第四,工程资金到位率低下,水利工程具有基础性,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大局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一定要管理到位。但是,有一些地方由于没有把配套及资金落实下去,给工程建设的质量与进度带来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也降低了群众参与水利基本建设的主动性。

三、新时期水利工程建设完善性策略分析

第一,项目法人制要严格落实,对项目法人的基本条件的管理与要求进行不断强化,把对项目法人建设行业的考核管理制度建立起来,对其建设的行为进行不断的规范与约束,一方面对水利部制定的有关项目法人责任制的认真执行,结合现在水利建设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对项目法人进行组建。另一方面是对项目法人的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在项目建设的建议书时期就要对项目法人进行明确,未能按规定要求进行组建的,不能进行项目的审批工作。

第二,把严密的标底形成机制以及评标决标的标准建立起来,在推行低价中标的过程中,要注重其合理性,预防恶意的低价中标行为,在招标机构以及评标专家的管理方面要不断的强化。

第三,监理人员的素质要不断提升,并积极的推进监理的改革。对监理人员进行定期的组织培训、考核,并实施挂牌上岗,对工程的质量、投资以及工期进行有效的控制,着实提升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以及技术水平,除此之外,在水利工程建设的体制改革方面也要不断的推进,加强监理企业的活力,能给水利工程的建设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第四,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管理。首先,要充分发挥质量监督机构的职权,加强质量监督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的业务培训,建立敬业、专业、高效的质量监督队伍,不断完善质量监督体制。其次,要严格检验进场材料、产品、设备,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工程建设时要对设备、材料进行检测、评定,优先选用质量达标、价格优惠的正规厂家产品,对大型设备、大量材料应由政府统一采购,坚决制止施工材料以次充好,坚决打击材料采购活动中的腐败行为。另外,工程施工中,要坚持以合同管理为主线,建立多级联控的质量保障体系,明确严格的施工技术规范、质量标准、承包商、监理员必须严格按合同规定的技术要求和相关标准进行施工、验收。监理人员要全天候式检查验收承包商的所有施工活动和工艺过程,每项工序、工程完成后应先由承包商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由监理人员验收签认,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不得拨付工程进度款,不得竣工验收。

第五,多方筹资,确保项目资金安全到位。虽然水利项目资金的筹措大部分是有法律依据,但有一些地方政府配套出台集资办法缺乏法规依据,这导致资金到位不稳定。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立法,以法律为依据,出台筹资政策,依法筹集水利资金。目前来看,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日趋成熟,为筹集水利资金提供了全新渠道。对那些投资大、周期长、收益高的水利建设项目,可以通过成立股份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筹集大量水利资金,这样做不仅可以缓解企业对资金的饥渴,还引进了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培育现代市场经济。另外,我们还可以在运作机制上下功夫,通过对水利建设投资体制的改革,吸引社会各方面的闲资金,从而推进水利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四、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是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水利工程生态化的建设是在遵循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建立起能持续利用并良性循环的水利体系,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现在,水利工程建设要走的道路是生态水利,换言之,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是首要的选择。

第一,水利工程生态化的建设是对人类生存环境进行保护与改善的迫切要求,最近几十年里我们的地球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变暖的气候,消融的冰山,升高的海平面,消亡的动植物以及污染的江河水等。同时,还有很多的自然灾害,包括海啸、地震以及洪水等。我们生活的环境在不断的恶化,直接威胁着我们的生存与发展,如何使我们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对各行各业以及每个人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生态环境更是有着紧密的关系,能给环境带来非常广泛的影响,包括土地淹没、形成小气候 以及库区移民等。

第二,水利工程生态化的建设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言也是非常高层次的需要,人类对水利工程的需要也是快速提升的过程。目前,经济社会水利工程可分为以下五个层次:饮水保障、粮食供给、防洪安全、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燕尾服。五个层次都把以人为本充分的体现出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也进入到更高的层次需求,也就是生态环境阶段。因此,水利工程的建设一定要把以河论河、以水论水的传统束缚突破,创造水与文化、水与生态、水与景观的和谐。

第三,水利工程生态化的建设也是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内在要求,我们国家的经济在高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也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及生活品味,许多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未来的发展目标是生态城市的建设。水利工程对于我们国家来讲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我们国家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水利工程生态化的建设需要从传统水利转变为生态水利。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利工程与人民的生活以及民生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作为现代时期的水利工作人员,对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生态保护间的关系进行正确的处理,是其最为核心的工作,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实际承载能力,把传统的工程水利转变成生态水利,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斌.浅谈水利工程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水利,2010(125):157-158

[2] 张学文、马恒有.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的思考[J].工程技术,2009(17):100-101

[3] 李玉会、郭德发.浅谈生态建设在水利工程中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0(3):248-249

第8篇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农业可持续发展 要求 措施

一、水利工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现实的觉醒,也反映了人类在考虑自身生存问题上的重大进步。

过去,在农业发展中片面强调水资源开发,着眼于当前的增产。而持续性农业发展更关注的是未来的发展,关心的是在开发灌溉水资源的过程中,增强农业后劲,而不是随意破坏农业环境。

解决我国粮食问题,必须立足国内,依赖国际市场,不仅存在巨大的经济风险,而且存在着巨大的政治风险。粮食作为政治武器的运用,并不新鲜。国外有人叫嚷“谁来养活中国?”给我们敲了警钟。我们适当进口一点粮食以调节国内市场,过去这样做了,今后还会继续这样做,但绝不能把解决粮食问题寄托在别国身上。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实施科教兴农,增加农业投入,严格控制占用耕地,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增加化肥供应,培育良种,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等等。但必须指出,水利不兴,农业不稳,这是关键所在,重中之重。现在的水浇地,一般单产可达7500―15000kg/mZ,而旱地750―1500kg/mZ还难保。所以,只有有了水,才能扩大灌溉面积,再配合其他增产措施,才有可能大幅度增产粮食。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又怎能有效地保障粮食稳产高产?没有水,光和热再好,施肥再多,也不起作用。不管作物品种多么优良,农田管理多么科学,政策多么正确,一次大旱,可以赤地千里,颗粒无收;一场大水,可以冲得荡然无存。水旱灾害无情地吞噬着人们的粮食、财产和生命,即使动员人民群众抢险救灾,化险为夷,每年也要付出很昂贵的代价。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对水利刮目相看,并重新认识它的意义和作用。

二、水利工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上的具体体现,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努力,任何一个单方面的工作是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农业的科学发展的。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当其冲的是对与农业联系最为密切的水利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工程必须顺应农业的发展趋势作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如此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的改革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共同改进,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我国的水利工程改革措施进行分析。

1.工程节水措施

包括灌溉工程配套、渠道衬砌、低压管道输水、机电井建设、地面灌溉设施改善、喷灌和滴灌系统,此类措施的基本作用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工程节水是我国水利工程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中应当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正在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在不同的地区进行着不同程度的调整,有一些全局范围内的大型水利工程,同时也有各自水流流域内的一些小型水利工程。无论是大型的水利工程还是小型的水利工程,它们都要为农业灌溉服务,所以对于这些水利工程,特别是以农业灌溉为主要目的的水利工程,就必须重视工程技术措施在整个工程设计中的运用。

2.农业节水措施

包括土地平整、深翻深松、免耕少耕,平衡施肥、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改进种植结构和耕作技术,以及防风林建设和水土保持,此类措施的基本作用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降低农田水分蒸发耗水量。农业节水措施,是对水利灌溉技术提出的高标准和高要求,对于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这项重要的时代工程而言,要想将这项工作的效果发挥到最佳,就必须充分地正视技术创新在这项工作中所能够起到的关键性作用。水利资源的保护,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将整个水利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细节工作纳入到农业节水的系统工程中来。在水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一些工程技术,这些工程技术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水利工程的技术水平和技术效果。对这些工程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是现阶段提高我国农业用水利用和开发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3.覆盖保墒技术

在耕地表面覆盖塑料薄膜、秸秆或其他材料抑制土壤蒸发,减少地表径流,蓄水保墒,提高地温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达到蓄水保墒,提高水的利用率,促进作物增产的良好效果。秸秆覆盖一般可节水15%―20%,增产10%―20%,覆盖塑料薄膜可增加耕层土壤水分1%―4%,节水20%―30%,增产30%―40%。

4.考虑农业种植结构

节水灌溉的目的是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但仅靠节水灌溉工程提高水分生产率是很有限的,灌溉和农业措施的结合,不仅是提高水分生产率的需要,而且是农民增收增效的需要。除滴灌和地下灌溉形式外,其余节水灌溉形式都难以减少作物的棵问蒸发,特别在作物生产前期,作物的遮荫率低,棵间蒸发量大。通常推广的农业节水技术有:耕作保墒技术,如“虚实并存”耕作技术;秸秆、地膜覆盖技术;喷洒抗旱剂如旱地龙;使用保水剂;采用抗旱新品种等。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应该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地区特征来选择不同的农业种植结构。

5.加强节水工程管理

节水灌溉重建轻管的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有的生产方式下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的有关专家认为,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占总效益的50%,由此可见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事实上,工程建设好,因管理不善使工程效益难以发挥的例子并不鲜见,哪里工程管理好,哪里效益就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资本市场对农业的关注度也有所上升,在我国出现了一些较为新兴的灌溉服务公司,以及各地成立的节水抗旱服务组织,在工程的管理运行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各地推广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租赁、拍卖、承包等形式,对于明晰产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都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含英.政企分开,建立现代水利企业制度.中国水利,1994,(3).

[2]相昆.95年水利工程发挥巨大效益.中国水利,1995,(11).

第9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 A

一、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水利工程建设始终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历史,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的,缺一不可的,具体可以表述为水利工程建设是人类改造生态环境的一种重要的活动,同时也是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反之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水利工程的建设提供了保证。首先建设水利工程是为了管控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使其能够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利益,既然水利工程建设是在自然界当中进行的,那么它就必须要以生态环境为基础;其次水利工程建设有抵抗洪水,防止河流断流,蓄水抗旱等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功能,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此外,水利工程的建设必须以一定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可以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如果在地质情况较差的地方开展水利工程建设很可能引发泥石流、地震、山体滑坡等灾难。

二、我国目前水利建设及生态环境的现状

我国是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国家,但同时又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两条河流“长江与黄河”,这造成了我国局部的区域其水资源比较丰富,而部分区域水资源缺乏的局面,我们国家一直重视水利建设,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其局面为:首先,是在大江大河干流的基本上,来建立了防洪减灾的体系。其次,就是水资源配置也不断完善和合理化,以修建水库等相关蓄水的工程,采用跨流域,甚至是跨区域,引调水的工程,来解决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的不均问题。再者,就是我国农田灌溉体系,也在基本建立,当前,我国的农田灌溉面积也在不断相提高。农田的水利建设,能够有效提升其农业的生产力,从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很大贡献。最后一点,就是对我国水土资源的保护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升,对重点的区域,实施了相应保护,同时加强其生态脆弱河流的治理,对部分生态环境的恶化现象,得到了进一步的抑制。

三、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分析

(一)从水利工程设计着手

由于长期受传统理念的影响,水利工程的设计者们对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认识不清,设计时对生态问题考虑不足,导致很多水利工程建成运行后都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要想真正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先让设计人员认识到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在工程设计阶段就对生态问题给予充分的考虑,让生态的理念融入到工程设计中。在设计开始前组织气象学、地质学、水利、生物学等各学科专家、学者进行现场实地的考察,并从各学科的角度形成报告,交由设计人员融入到设计方案中,从源头上为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的审批、监管及验收制度

一方面,为了保证不因设计问题造成水利工程建成运行后造成的 不利影响,在工程审批时,政府应组织所有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对工程设计进行严格评估。由于水利工程耗时、耗力,复杂程度较高,故应在所有审批专家取得一致意见后方可审批通过,允许施工;另一方面,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监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整改,确保施工质量;最后,在施工结束后,应组织专家对工程进行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工程要严禁其投入运行以免影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补偿机制

一般情况下,只要人类对自然进行了改造就必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或破坏,为了抵消或降低这种影响就应该建立一种相应的补偿措施,以便对因建设水利工程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因此要坚持破坏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补偿机制,使更多的人意识到这一问题,从而尽早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模式和两者间的原则,及和谐发展趋势

(一)基本模式

建设生态水利工程,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通过综合的治理与分期实施建设的模式,采用系统与发展观念。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要重视期工程的具体作用,同时,还需要对生态环境保护作用进行分析,如在建设健全的防洪工程等方面,需突出防洪与环境的优化,作为基础,合理与适当的开发其当地河流资源。另外,在清障与疏浚等方面要合理的进行调配,全面提升其泄洪能力与标准,实现合理完善的治理作用,达到其安全泄洪与改善水文的环境,作为其基本的目标。在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其基本的模式,在于突出其所起到的实际作用上,这个作用不但包括水利工程的本身所能够起到的防与供水,及灌溉等方面的作用,还要在保护其生态环境等方面起到相应的作用。

(二)水利工程建设与自然生态和谐的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是以满足其水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对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实施,及时的了解地形形态的特征,因地制宜的规划,全面了解不同河流形态与地理的环境,做到和周围水生态系统互相协调,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来实现人文与自然相结合。如保留与恢复原河流的结构,利于改善其水质与原始生物的运动。扩大不同绿色植物的区域,给水生生物提供生存的地域,确保其地下水能够有效的供给。创建简单景观河,还需要融入适宜的设计;遵循大自然的生态规律来降低工程运营的成本,提高植物水体的自净能力,达到其净化水的主要目的,从而减少维护的成本。

(三)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其整体的规划原则

整体性的原则,就是从生态系统的结构角度进行分析,针对其生态系统中不同生态因素,提出的总体要求,整体性的原则要求,不仅要注意水文系统的修复问题,还需要注意水生态系统的动态和变化的过程。一旦不对整个生态环境系统进行充分考虑,哪怕只是暂时的缓解,都会影响水利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其整体性原则还需要遵循大自然的生态规律,从生态的角度来降低其工程项目的成本。

(四)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趋势

随着全世界人口不断增多,许多国家也开始对人类破坏的河流及自然状态所进行的水利工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一些国家发现的一些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破坏明显时,也对这些工程进行了重新的修复,让其生态恢复到之前的水平,比如有的国家退耕还林,增加湿地注重对水土的保护,恢复两岸植物的群落,并积极发展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特征,从而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结束语: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个与自然界斗争中对自然界认识不断加深的过程。水利工程建设在人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上古时期的大禹治水到现代各类水库、水电站的建立都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而对自然界进行的改造。这些改造不可避免的影响了自然界原有的面貌,有的水利工程建设的确是对人类的发展有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相反,有些水利工程建设在建成初期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之后却是投入很大的成本也不能控制其带来的危害,究其原因就是这些水利工程没有实现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水利工程的设计、建设过程中结合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考虑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实现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郑丽颖. 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2:141.

第10篇

【关键词】智慧水利;互联网+水利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B

Thoughts on Management of Shangyu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with "Internet +" Thinking

Feng Liang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Shangyu District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nagement OfficeShangyuZhejiang312300)

【Abstract】At present, the state is actively promoting the "Internet +" action, various industries have "Internet" integration, to achieve industrial upgrading, towards the wisdom of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water industry has broad prospects and unlimited potential.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nagement in Shangyu district,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management mode, and puts forward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with "Internet +" action, which provides a countermeasur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nagement in Shangyu.

【Key words】Wisdom water conservancy;Internet + water conservancy

1. 前言

2015年3月,李克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引起社会广泛热议。同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表明“互联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各个行业实行一场“互联网+”的升级行动已势在必行。水利是一个古老和传统的行业,与互联网有着非常好的结合点,两者相加对于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智慧水利转变将起到巨大推进作用。

2.“互联网+”及“互联网+”对水利工程的意义

2.1“互联网+”是指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当前,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水利行业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对推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智慧水利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影响和深远意义。

2.2大力提升水资源数据的整合力度,实现大数据的资源共享。当前,浙江省有大量的山塘水库、机电排灌站、水文(位)站、堤防海塘等水利工程,随着这些水利工程管理水平、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每天产生的水资源数据快速增长,数据体量越来越大,数据种类越来越繁多,在一定程度上已具备大数据的特征。依靠传统的技术手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数据维护难、安全性不高、资源共享不足等问题。大数据、云计算、云存储等“互联网+”技术为水资源数据提供了一个安全、便捷、简单的存储和共享的解决方案,可以提升数据的整合力度,更好地挖掘数据价值,实现区域内、区域间更大、更广、更深层次的水资源数据共享,为社会提供相关数据信息服务。

2.3大力提升水利工程自动化水平,实现安全高效的自动控制。自动化、智慧化是水利工程运行发展的趋势,可以有效提升工程运行效率和效益,实现水利工程管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目前,我省水利工程的自动化程度参差不齐,智慧化水平低下,与我省经济发展及人民需求差距较大。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机电排灌站、闸(涵)、山塘水库、堤防海塘、农田灌溉等水利工程的24小时监控和管理,并通过计算机和智能移动端对机组、闸门、喷灌系统等现场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和操作,实现水利工程的自动化运行。

2.4大力提升水利社会管理水平,实现水利社会治理新模式。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政府的治理模式和服务方式,促进政府不断创新公共服务,改善民生。通过“互联网+”可以创新水利社会治理模式。一是创新决策模式,通过网上调查、微信投票等方式征求公众意见,为水利决策提供民意参考。二是创新监督方式,通过在线交流、微信公众号、信息留言等形式,使水利工作更加公开和透明。三是创新公共服务形式,近年除了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带来大量的便民服务之外,移动APP正在成为政府新的重要公共服务平台。

3. 上虞水利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3.1上虞地势南高北低,俗称“五山――水四分田”,曹娥江有70公里自南向北纵贯全境,自古以来都是洪涝灾害频发地区。虞南山区山塘水库数量众多,共计约800座,星罗密布;曹娥江两岸标准江堤、海塘352公里,沿江55KW及以上电排站30余座,大型水闸2座,中型水闸7座,小型水闸100余座,众多水利工程,为上虞区的经济发展、农业稳产高产发挥了积极作用。近些年,虞南地区大量种植猕猴桃等高产值的经济作物,对电排站、山塘水库、标准江堤等水利工程提出了更高效更可靠等要求。这些水利工程大多初建于五十年代,经过近些年的改造扩建、除险加固,机电设备及构筑物虽已得到大幅改善,但是管理模式混乱,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过关,管理智能化现代化程度很低,与人民群众对水利工程的要求及水利工程现代化、智慧化的发展趋势差距较大。

3.2人民群众对水利工程的要求不断提升。近几年,上虞在区政府“四季仙果”品牌引领下,虞南地区大量种植猕猴桃、蓝莓、草莓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这些经济作物与传统水稻等农作物相比,耐涝性能普遍较差,因此,对山塘水库、电排站、江堤海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管理模式粗放、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主体为属地乡镇政府,但是限于人力和资金等问题,各地政府只能采用通过简单招聘社会零散人员来管理这样的粗放模式,由于这些人员普遍存在年龄结构老化、业务技能低下等问题,导致相关水利工程维修保养不及时、管理不到位,防汛防洪时刻不能及时、高效发挥水利工程价值。

3.4分散广、路途远,不利于集中管理。全区水利工程分散在各乡镇,呈现出小、散、弱的特点,距离最远的相差50余公里,不仅在空间上产生了距离,而且不利于集中管理,给管理工作带来量大、面广、任务重的现实难题。

4. 对策与措施

4.1当前,在智慧水利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下,加大上虞全区各类水利工程资源整合力度,加快水利工程自动化、智慧化改造步伐,建立基于云计算和云存储的数据处理中心,积极开发以移动APP为核心的智慧化综合监管运行平台,实现水利工程“无人值班,少人值守”,高效、安全、有序运行已迫在眉睫。

4.2加快水利工程自动化、智慧化改造步伐。通过在全区水利工程中广泛设置智能设备和传感器实现自动化、智慧化改造,自动采集包括水雨情、水土保持、水位水质、工程运行、机组设备、视频监视等基础信息。利用各种先进灵敏的信息传感设备和系统,如应用射频识别技术,通过对流域中的水工建筑物、水文测站、量测设备等装备射频标签,能够自动获取水工建筑物的特征数据和水文测站信息。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装备和嵌入到流域中的各类集成化的微型传感器协作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各种流域环境或监测对象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以无线方式发送出去。

通过对水利工程硬件的自动化、智慧化改造,使各水利工程具备底层应用基础,实现硬件保障。

4.3建立基于云计算和云存储的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是数据汇集、存储、分析、计算、决策、处置的中心,是“智慧水利”的核心层。大量传感器感知的海量数据通过通信网络传到云存储平台。这些数据,通过云计算的虚拟化、分布式处理等技术,使得互联网资源可以随时切换到所需的应用上,用户可以按照“即插即用”的方式,根据个人需求来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实现水利工程所需的防汛抗旱指挥调度、水行政管理、水资源管理决策、水质监测与评价、水土保持监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利信息公众服务等各种功能。

4.4开发以移动APP为核心的智慧化综合监管平台。将水利信息系统应用统一集合,形成智慧水利APP综合监管平台,使各类移动终端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通过3G/4G网络接入无线应用平台。用户通过终端上智慧水利APP应用即可使用所有整合化的水利业务,涵盖移动办公、移动视频监控、水利门户网站、三防决策支持、移动视频会商、各类水利工程监管、综合服务信息等多项功能。所有应用系统,通过资源列表进行区分,用户在统一的界面上轻触按钮即可访问各类业务数据和信息,排除安装各类终端软件的烦恼。在实H应用中,水利行业用户通过随身携带的智能显示终端,即可实现随时随地移动办公、抗洪抢险远程指挥决策、移动视频会商、水利工程远程监管、综合信息服务操作等各类工作。

在移动APP综合监管平台应用方面,宁波市水利局、广东全省水利行业已经率先探索并应用,并取得良好的实际运行效果,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5. 结束语

第11篇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 管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1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现状

一般来说,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出现在农村,下面我们来具体讲一下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现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主要涉及到小型的沟、渠道、大坝、桥涵、水库和水井等方面。这些设施主要是靠当地农民集体投资或贷款兴建的,但是由于农村的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1 工程管理不及时,效率低

由于近年来农民个体户的独立经济意识较强,忽视集体利益,在水利工程管理上盲目用水,圩堤上乱垦乱种现象屡禁不止。由于水利工程管理粗放,不注重工程维修,导致损失严重。不同领域的生产进度也不一样,各自领域为了满足自身的生产需要而随意截流,挖沟、放水,把水利建设原有的线路搞的支离破碎,从而削弱其自身的供水功能。还有一些农民在地里私自打井,大量开采地下水,这是对水资源的一种浪费。长期下去,不仅会影响到农业的发展,还有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

1.2 对小型水利工程的财政投入力度不够,重建轻管的思想普遍存在

由于农村大部分地区的财政支出控制比较紧,当地政府对于农村水利工程设施的资助不多。虽然国家近段时期大力扶持农业发展,加大对农业水利工程的财政投入力度,可是还有很多贫困地区由于地方财政局的原因而无法启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我们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以后,还需要请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国家对水利建设的投资大部分都用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上,而工程在完工后的管理和维修经费却没有得到保证,这不利于工程的正常运行。

1.3 农村基层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低

随着近年来政府对水利工程的投资增多,水利工程项目也在不断增加,急需大批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前的很多水利单位人员冗杂,人力资源分配缺乏科学,工作效率低下,应当精简结构,减少不必要的财政开支。大力引进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加强水利工程的技术力量。另外,企业应该重视对水利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

2.小型水利工程发展措施:

为了改善我国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针对我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下几点建议,

2.1进行科学管理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其次,要搞好中小型水利工程的配套工作,以充分发挥其最大效能。因为农村水利既有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生活供水等兴利功能,也有防洪、除涝、降渍、防治地方病等除害减灾功能。所以以水利为主的工程兼有经营性和公益性,而防洪除涝等工程完全是公益性,不具备经营条件。根据各种不同农村水利的特点,需要对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使水利工程在完善的工程管理条件之下,取得较好的工程效益。以水利为主的工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核算成本,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又要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宗旨。

2.2加强资金投入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需大量的工程投资,应由中央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财政投入责任,以此来增加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对现有工程进行维修改造,同时增加新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适应当今水利发展要求.在努力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的同时,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行政领导,积极组织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中来,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为了杜绝挤占挪用农业专项资金的现象发生,项目实施单位要及时向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项目情况,与财政部门积极协调衔接,争取地方配套资金。

2.3开发人力资源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对农村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同时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

2.4项目带动,加大投入促水利

抓住国家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资和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机遇,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加强国家投资项目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项目区群众投资投劳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一是把涉水支农项目有机结合,确保重点工程、重点区域投入。坚持突出重点,加强计划、财政和农口各部门的协调行动,将涉水支农项目资金捆起来,对重点工程、重点区域加大投入。二是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调整支出结构,在每年财政资金预算安排上,专门列出重点水利建设资金,确保节水续建配套和重点水利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加大公益型水利工程建设投入力度,调动基层和群众大干水利的积极性。

2.5民办公助,激活民资投水利

转变基层和群众单一依靠国家投资办水利的传统观念,进一步放开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权,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制订出台了多种形式的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的办法和优惠政策,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建设小型水利工程,政府以奖励的方式实施补助。

2.6 “一事一议”,引导群众修水利

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对农民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格区分加重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的政策界限,引导群众投工投劳。可以通过召开研讨会、下发调查问卷和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就农建工作热点难点问题征求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对如何搞好“一事一议”进行重点研究;农建规划要充分征求基层干群意见,做到同群众利益紧密结合;通过 “行风热线”解答基层干群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受理群众投诉,加强政府同群众的联系,真正做到体察民情,顺乎民意。在“一事一议”的具体操作上,一是对村组内的小型水利项目等公益工程采取自由组合、贫富互助、干群合作等方式,由乡村积极引导,让群众自行“一事一议”,既减少了议事矛盾,又容易达成共识,议事成功率大大提高。二是对跨村、跨流域的项目,在“一事一议”不能达成共识的情况下,由乡村协调,对非受益村的农户出工给予一定的补贴。三是加强“一事一议”筹资管理,健全村民理财小组,理清帐目,定期公布,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调动了群众筹资投劳热情。 3 总结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须从项目的论证、设计、建设、监理、管理等环节抓起,做好质量全程监控工作。应注重开发人力资源,加强资金投入,推行专项资金项目预算审签制度,加强政府引导、服务、监督,进行科学管理等。为了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我们必须要建立符合水利工程管理规律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水利工程运营体制。这个管理体制必须要有清晰的职能划分和明确的责任义务,还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经济命脉,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小型水利水利工程管理所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也就是今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1、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问题与对策研究 - 大科技 - 2014(6)

第12篇

针对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较深入地分析,结合生态水利工程规划基本原则有针对性地提出规划设计方法。有效降低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使生态系统明显提高稳定性。

关键词:

生态水利;水利规划设计;规划设计方法

1概述

水利工程的建设在满足水利规划需求的同时也产生很多负面效应,生态水利工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规划设计生态水利工程的方法亟待解决。但在水利工程规划过程中,应对水利工程建设影响生态系统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有效降低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方法

2.1安全性和经济性。

生态水利工程属于综合性工程,不仅要要与水利工程学原理相符,也要与生态学原理相符。其工程设施应与水文学和工程力学规律相符,才能保证工程设施具有安全及稳定性。生态水利工程在经济方面,应严格按照降低风险增加效益的原则,因生态系统具有随机的演变方向,在规划方面也具有风险性,这更应科学比较规划设计方案,提高对长期评估及定点监测生态系统的重视程度。此外,还应对生态系统恢复能力进行合理利用,采取投入最小且利益最大的规划方法。

2.2生态系统自设计及自我恢复。

自组织功能是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在生态学中对分布的丰富物种采用自组织功能进行解释,也充分表明食物网的发展与时间具有一定关系,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是充分体现了其自组织功能。自然选择的物种就是自组织机理,即部分物种与生态系统友好,可经受自然选择考验,积极探寻适宜的能源和环境条件。受此影响,生态环境能够对具有足够数量繁殖的种群提供一定的支持。自组织功能原理类似于达尔文进化论,只是在研究尺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达尔文进化论主要是针对生活于地球生物圈的种群开展相关研究,而生态系统种群间产生自组织功能。通过生态系统自设计、自组织功能,自然界可对适宜物种进行科学选择,具有结构合理性,进而实现设计要求,生态工程的成功经验充分说明人工与自然力的贡献难分伯仲。

2.3景观尺度及整体性。

河流生态修复规划及管理应基于大景观尺度、长期和可持续性的保持而避免在小尺度、短期及小范围实施,河流生态修复在大景观尺度上开展具有较高的效率。生态修复小范围不仅具有较低效率,也具有较低的成功率。整体性主要是基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对其要素之间具有的交互作用加深了解,河流生态系统综合、整体的系统修复方法,不只是修复河道水文系统,更不是对单一动物或植被进行修复。而且,应对水域和生态环境的特点提高重视程度,具有随机的水位、流量及水量的水文周期变化等表现,也具有因河流侵蚀与淤积产生的交替变化而形成河势摆动等表现,这对于生物种群基本生存条件具有决定性作用。随不断变化的降雨、水文及潮流等条件动态系统在时空中收缩或扩展而构成水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限制生态环境时的高度临界状态变化到扩张时的冗余状态。而且,还要对动态扩展的生态环境边界进行综合考虑。因动物迁徙和植物扩散的随机性,生态环境边界也产生动态变化。另外,在时间尺度方面,河流生态修复也非常重要。演进河流系统的过程具有动态性,各河流生态系统都具有历史渊源,应收集、整理有关历史资料,对生态现状与长时间尺度的河流变化之间的关系加深了解,河流生态修复工作具有长期性。根据有关研究结果发现,湿地大约需15~20年才能进行重建或修复。所以,应长期准备河流生态修复项目,并开展长期监测和管理。

2.4反馈调整式设计方法。

生态系统的发展是一个渐进过程,在长时间尺度方面,河流修复工程需要一定时间,自然生态系统需数百万年才能进化。结构复杂性、系统有序性、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内部稳定性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是进化的趋势,并增强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在短时间尺度方面,生态系统演替也就是生态系统类型的替代也需要较长时间,希望在短时间内河流修复能获得显著效果不现实。对成熟的河流生态系统结构模仿就属于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以构建健康、可持续的河流生态系统为目标。按照设计规划,对河流工程项目执行后,逐渐产生自然生态演替的动态过程。此过程并非遵循预期设计目标,并产生多种可能性,不受外界影响的自然生态演进状态是最顶层的理想状态。在河流生态修复工程中,通常难以将其恢复到河流原始未受干扰的状态,自然生态演进过程中,这种原始状态是极限状态上限。若不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生态系统受人类活动影响而不断恶化,这是极限状态下限,生态修复在两种极限状态之间具有较多的可能性。对于实施完成的具体生态修复工程,比较理想的结果为:各生态变量的监测结果是目前科技水平可达到的最优值,表明生态演进符合理想趋势。此外,各生态变量监测值是可接受的最低值,包络图产生在两种极端状态之间,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后的实际状态都处于此包络图中。生态和社会系统可意识到并非静止,在时间与空间方面表现出不确定性。不仅自然系统演替,变化的人类系统及其产生的干扰也造成一定程度的调整生态系统。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受其不确定性影响而导致与传统确定性的设计方法之间存在一定区别,属于反馈调整式的设计方法。采取反复循环方式,遵循“设计-管理-监测-评估-调整”的流程实施。在此流程中,基础工作是监测。监测工作涉及生物监测和水文观测,在项目建立初期需对监测系统进行完善,以实现观测的长期性。根据历史资料及有关监测数据,采取阶段性评估方法对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评估。参照比较方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一是比较河流系统历史及项目初期状况,二是比较相似自然条件下没有实施生态修复的河流。评估结果主要分为:一是生态系统基本上按照预定目标发展,无需进行设计变更;二是需对设计进行局部调整,对新状况进行适应;三是调整原制定目标,采取适宜的设计方法。反馈调整式设计积极倡导各界群体参与,具有广泛性,采取协商沟通方式,积极争取多方的共同利益。交流融合多学科特征,使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提高科学性。

3结论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应严格遵循基本原则,对突况采取有效方法进行处理,不仅达到水利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还可明显减轻对自然的不利影响,使生态系统得到优化,进而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作者:周林 单位:五常市供水公司

参考文献

[1]杨立信.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一)—咸海流域实例分析[M].黄河水利出版社,2010.

[2]董哲仁.生态水利工程原理与技术[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3]邵蕾,李丽.浅谈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基本原则[J].民营科技,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