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2 17:06: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疗安全形势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疗养院;细节管理;护理;安全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1]。提高护理安全必须加强细节管理,细节决定成败,细节管理才能确保环节质量,提高终末质量[2]。近年来,我院护理工作重点抓了细节管理,将细节管理运用到护理管理中,防范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护理安全,促使护理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疗养员的满意度也不断增加。具体做法如下。
1注重安全教育,在护理工作中强化细节管理
1.1加强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护士的安全意识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护理人员必须增强安全意识,保证护理缺陷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杜绝护理纠纷[3]。护理部对护理人员经常进行质量意识及护理缺陷的安全教育,组织法律、法规的学习,明确护士在执业中的权利、义务,正确认识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学习《护士条例》、《医疗护理事故处理条例》、《疗养院管理制度》等有关文件,强化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使护理人员自觉地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培养护士慎独精神,自觉落实护理安全制度,全心全意为疗养员服务。
1.2强化护士长安全管理能力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子系统,护士长作为最基层的管理者,必须把护理安全管理作为工作重点[4]。为了加强护士长的管理能力和安全责任感,在年度举办的护士长培训班中,重点加强了护士长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应急处置能力的培训。要求护士长在工作中重视细节管理,从科室护理人员思想状况、人员资源调配、疗养员病情掌握及落实工作制度等方面着手,在工作中善于捕捉护理安全隐患并能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以保证科室护理工作的安全稳定。
2注重安全形势分析,在完善制度中抓好落实
2.1注重护理安全形势分析护理部组织护士长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安全形势分析会,对护理安全潜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时排除各种影响疗养护理安全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在管理中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各个科室定期召开护理安全分析会,一般每月2次(针对每月2批新入院的疗养员),对护理缺陷、差错和潜存的护理风险作出分析,及时制定整改防范措施,并建立护理缺陷管理登记本,供大家随时查阅,起到警示作用。
2.2完善、落实护理制度严格落实护理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根据疗养院工作特点,对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了《疗养院护理行为规范》、《护士告知制度》、《护理安全知识及事故防范措施》、《护理缺陷、事故登记报告与处理》等制度。护理部、科护士长对临床常用的查对制度、分级护理、急救器械、药品管理等制度,利用护理查房和晨会交班时间,经常检查和提问,反复强化,用制度规范约束护士,使其自觉地把规章制度落实在实际工作中。
3注重优化护理流程,在环节监督中加强护理质量
3.1规范护理工作流程加强护理细节管理,严格规范工作流程。以提高护理质量为目标,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包括交接班、输液、发口服药、办理入出院、护理病历书写等各个方面和环节,保证护理工作落到实处,避免护理缺陷的发生。
3.2实行护理安全监控管理护理部成立护理质量检查小组,将护理安全作为护理质量检查的重点内容,在每周护理夜查房、业务小查房和每月的护理质量大查房的检查中,对科室在护理安全方面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指控,并通过院内信息网通报,督促科室及时对查找出的问题进行整改。
4注重护理技能培训,在细化服务中确保环境安全
4.1强化护理专业技术培训重视护理实习生、新护士岗前培训,尤其是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安排安全教育讲座。注重全院护理人员继续护理教育,并按照护理人员不同层次进行护理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尤其加强护理人员急救技能、紧急情况和意外事故的应急能力培训,下发各种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通过考核、提问、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4.2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实行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围绕疗养员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各方面的需求提供优质服务,加强护理人员与疗养员的沟通能力,根据疗养员的文化层次、年龄、病种和生活问题等方面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护理服务,从点滴做起,从细微处做起,从入院到出院,每一项治疗、护理措施和生活服务都确保安全。同时积极培养疗养员的安全意识,科室将安全知识纳入健康教育内容,例如防滑、防火、防盗、温泉浴注意事项以及疗养房间设施使用方法等,对每位入院的疗养员都进行教育,避免不安全因素的产生。
4.3提供安全舒适的疗养环境疗养院为疗养员不断完善疗区设施、设备,并做好安全警示。院内基础设施、环境布局、物品配备等均从安全角度考虑,并设置了必要的警示标志、宣传告知、安全辅助用具和应急装置。目前我院无论是公共场所还是疗养房间都光线明亮,开关设在易触摸处;室内外、卫生间地面都采用防滑材质;厕所浴室有扶手,显要位置均有安全警示标志。同时要求工作人员加强巡视和检查,对坏的设施能够及时维修,以防意外事件发生。疗养工作区急救药品、设备齐全完好,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管理规范,防止发生交叉感染,杜绝了安全隐患。
护理细节重视与否,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和疗养员的满意度。我院护理部从以上几个环节入手,实施细节管理。近两年内我院未发生护理差错事故及护理纠纷,疗养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每年以0.5%递增。确保护理安全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妮,阎成美,翁庐英,等.护理安全重在细节的管理[J].护理管理杂志,2006,6(6):59-60.
[2]刘春娥,范荣.细节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中外健康文摘,2010,7(6):180-181.
[3]马萍,侯正轩,吴庚平.增强安全意识 杜绝护理纠纷[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4,3(5):88-89.
【摘要】文章分析了导致护理风险的动因,如:来自护士方面的因素及来自其他方面的因素 。针对动因,在日常工作中找到了搞好风险管理的几点方法:包括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进行护理风险防范培训,针对风险采取有效措施等。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到只有加强风险管理才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风险管理的重点是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只有完善护理管理制度才是有效落实风险管理的保证。
【关键词】护理风险; 管理; 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460-01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住院患者、护理人员、患者家属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1]。护理管理者如何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下结合护理风险管理的实践,谈谈护理风险导致动因与管理方法。
1 导致护理风险的动因[2]
1.1 来自护士方面的因素: 护士风险意识、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淡漠,不能识别护理风险,不能冷静处理问题,不会用法律手段保护患者及自身合法权益。个别护士的责任心不强,缺乏慎独精神。护理文件书写不及时,医护记录不一致,一旦发生纠纷护士很难举证。告知行为中的风险因素:护士在进行各种操作前未将可能带来的风险告知病人及家属,一旦出现风险,病人和家属则很难接受。
1.2 来自其他方面的因素: 患者自身因素,近年来随着大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法律意识的增强及法律范畴的扩大,护理风险问题日益突出。个别药品的不良后果,医院的卫生环境,规章制度的不健全,抢救物品、药品管理不当都将给护理工作带来风险。
2 搞好风险管理的几点方法
2.1 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建立风险管理组织,各科可组成以护士长为组长、老护士为骨干的风险管理小组。定期召开安全形势分析会,及时了解掌握各种相关信息,分析护理现状及问题,不断找出护理安全隐患,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实施护理质量的监控。
2.2 进行护理风险防范培训[3]: 对护士进行护理风险防范培训,定期请医疗律师讲解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医疗护理纠纷的个案进行分析;及时通报医院有关的安全信息。加强护理风险防范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并设计情景进行考核,以提高护士防范和化解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2.3 针对风险采取有效措施: 将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和过程规范细化,及时发现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规范环节管理,及时加以化解。如在临床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单直接打印,有效地避免差错发生。此外,还可制定护理的关键流程,包括患者入院、出院管理流程,健康教育流程,设计有创护理操作告知同意书,修订护士长环节质量控制表,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监控系统。
3体会
3.1 加强风险管理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 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及不必要的损失,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3.2 风险管理的重点是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推行护士风险教育和培训护理人员应对护理风险的技能,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增强自主学习和掌握风险处理的主动性,提高抗风险技能,同时也强化了护理人员依法施护、防范风险的自律行为。
3.3 完善护理管理制度是有效落实风险管理的保证: 由于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护理差错、事故还时有发生。因此,管理者必须不断查找护理安全的薄弱环节,制定系统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及与护理风险管理配套的一系列护理管理制度,持续对护理安全工作进行监督,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才能有效落实风险管理,切实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谢新芳,徐 群.细节管理在防范护理风险中的的作用.护理杂志,2007,24(1):75
根据2014年全省药品流通领域专项整治动员暨稽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州食品药品监管局结合全州实际,深入推进整顿和规范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秩序工作,促进了药品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落实药品流通领域专项整治工作的总体情况
(一)成立领导机构,制定整治方案。
我局高度重视药品安全这一民生问题,按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曲梅任组长,副局长邹治平任副组长的“州药品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制定了《州2014年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下发各县局并认真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二)建立工作机制,严格落实责任。
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在政府层面,继续把药品安全工作列入政府目标考核内容,层层落实责任,加强工作检查考核;建立保障机制,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各县局建立组织协调机制,开展辖区内药品安全形势分析,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并实施药品安全工作年度计划,组织协调药品安全方面的重大问题。在部门层面,各部门积极履行职责,强化监管,确保辖区内不发生重大药品安全事件。为保证专项整治工作力度,州局先后派出三个工作组对我州18个县开展工作情况进行指导、督查。
二、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情况
根据我州的工作方案,我州的药品安全整治工作有序推进,工作完成情况具体如下:
(一)查缴各类“回收药品”广告牌、查处非法回收药品行为。
以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及周边、集贸市场、车站为巡视和检点地区,对辖区内是否有“回收药品”广告牌,是否存在非法回收药品行为进行了市场检查。到目前为止我州未发现非法回收药品行为。
(二)开展农村安全用药专项监督检查。
我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各部门出动执法人员627人次重点对零售药店、乡镇(村)卫生院(所、室)使用药品的质量、采购渠道进行了认真排查,立案19件,结案7件。涉案金额0.6万元,没收物品货值0.29万元,罚没款1.15万元。并认真查清了药品的来源渠道,切实保障了农村用药安全。
(三)开展打击无证生产、销售药品以及从非法渠道采购药品专项整治活动。
共出动执法人员532人次,执法车辆58台次,通过查看票据,抽查实物是否与票据相符等方法认真检查了药品批发企业3个零售连锁门店316户,检查县级医疗机构58家。在专项整治过程中发放宣传资料1700余份;抽查药械130余个品种。对使用过期不合格器械医疗等违法行为进行了查处,责令限期整改21家,立案12件,结案4件。涉案金额0.12万元,没收物品货值0.08万元,罚没款5.31万元。
(四)开展药品经营企业“挂靠”、“走票”、超范围经营违法行为的专项检查。
1.对辖区内是否能够提供购进药品、医疗器械供货单位的合法票据、证照等;供货单位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范围是否与所生产、经营的药品相符;药品销售人员是否持有相关单位出具的法人代表授权委托书及合法身份证明;证照和授权委托书是否过期失效进行了专项检查。
2.对辖区内药品零售连锁门店是否按GSP的相关规定经营药品;是否超范围经营等进行了专项检查。
(五)开展违法广告专项检查。
加强对药品广告的日常监督检查,做好药品广告监测工作。对辖区内是否有违法违规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宣传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建立畅通的信息传递机制,组织协调工商部门和邮政等部门,对辖区内的7家快递公司进行摸底调查,对快递公司进行药品知识的宣传,探索建立与邮政、快递公司的长效监管机制,堵塞假药通过邮寄、快递等渠道销售的漏洞。
(六)开展中药材、中药饮片专项检查。
对中药饮片经营企业、医疗机构购进、销售和使用中药材及中药饮片情况进行了市场监督检查。详细检查了中药饮片、中药材的供货方资质证明及购进发票,抽查了部分实物与票是否相符。
(七)普及和宣传法律法规。
加强与各类媒体的沟通联系,以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积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进千家社区,入万户家庭”宣传活动,在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同时普及和宣传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促进企业知法守法、诚信经营。
[关键词]HSSE;管理体系、;安全意识;安全防恐
中图分类号:F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0-0170-01
前言
HSE管理是石油化工行业安全稳定生产的保障,对于海外企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199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67的分委员会了ISO/CD14690《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草案)》,成为HSE管理体系在国际石油业普遍推行的里程碑,HSE管理体系得到了大多数国际石油公司的认可,成为国际石油界HSE管理共同遵守的规则,HSE管理体系在全球范围内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时期[1]。
确保海外项目安全平稳运行,必须保证HSSE-Health(健康)、Safety(安全)、Security(安保)和Environment(环境)一体化管理,通过一体化管理,使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的结合在一起[2]。
1 建立HSSE管理体系
一个公司在海外能持续稳定安全地运行,首先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机制、健全的组织机构。安全管理需要层层把关环环相扣,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必须要从领导层开始,建立以分公司领导为安全领导小组组长,各部门经理为成员的安全管理委员会,实行层层监督层层管理的组织机构。
建立可使用的规章制度。安全管理离不开成文的规章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海外石油公司必须建立适应于当地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外事纪律的管理规定、应急预案以及各种安全检查和培训表格。建立层层签署安全环保责任书的制度,实现“谁主管谁负责”的属地管理模式。
2 加强培训,提升员工权利意识和安全意识
安全生产,人之根本。HSSE管理过程每个环节的主体都是人,人的行为是HSSE管理的核心。罗纳德提出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理念,这种安全管理理念提出了全员管理和全过程管理的安全管理新思路,体现了系统管理的思想[3]。因此,“人因”是最重要的因素,提升人的安全意识和能力是HSSE管理体系顺利运用的关键所在。安全第一,人人在喊,如何使安全意识真正深入每个人的大脑?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全面提高所有员工的整体安全素质,从根本上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和减少人员伤亡、设备损失和环境污染事故,成为海外项目持续安全平稳运行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2.1 加强两级培训
一是出国人员100%参加安全防控培训,使员工掌握安全防控的基本知识,增强安全防控意识[4];二是入境培训,学习当地的安全规章制度、外事制度和HSE手册。
2.2 加强交通培训
交通安全必须实行司机和乘客两手抓措施:一方面制定可行有效的交通安全管理规定,并且按照当地联合公司和交通法对于交通安全的要求,对司机定期进行集中系统的培训;另一方面加强对乘车人员的培训。
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将安全管理的工作重心前移,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3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搜集当地环境保护法,制定相应管理规定,堆放杂物以及排污渠道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用卓有成效的环境保护和治理,实现清洁生产,实现环境友好型企业[5]。
2.4 加强员工职业健康培训
海外员工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在海外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封闭和落后的国家办公,存在着较大的职业健康风险,可分为身体健康风险和心理健康风险。各种地方病、流行病肆虐,现场生活条件艰苦,医疗卫生条件差,医护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应急救援能力弱等因素会引起身体健康的隐患;而员工长期与家人分离,当地娱乐活动欠缺,工作压力大,与当地员工语言沟通障碍,心理健康容易出现问题。吉尔则提出了组织文化的作用,他认为组织文化能发挥安全管理系统的效能(effectiveness of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提出了通过安全文化等手段实施安全管理的观念,使企业文化观念向现代安全管理渗透[6]。顾海外公司应定期举行开展形形的健康娱乐活动,既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又可缓解工作压力,为各项工作的顺利积极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结束语
安全非一日之功、事故非一时之过,安全生产工作任重道远。海外公司实现全面、安全、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强化监督和考核,加强社会安全形势分析和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加强项目现场施工安全管理、交通安全管理,加强职业健康、环境保护等一系列HSSE管理。
参考文献
[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指导委员会编.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年,1~2,9~12.
[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油质安字[2003]54号.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管理方案编制指南,2003年,8~18.
[3] Lisa A.Ronald.Identifying the elements of successful safety programs:a literature review[J].Worker's compensation board of British Columbia,1 998.
[4] 宋振.海外工程项目总承包商HSE管理探讨[J].安全健康和环境体系建设,2009,9(8),13-14.
关键词: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完善
应急物资的储备对于保障一个城市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本文将根据笔者在华北A市调研的结果为例,就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对其他城市的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建设有所借鉴。
一、应急物资储备存在的问题
(一)物资储备品种不能反映应急需求
由于管理部门上的条块分割,储备单位在制定物资储备计划时很难获得相关的灾情预测信息,导致储备单位不知道该储备哪些物资,在制定储备计划时存在盲目性,对储备目录的调整也有一定的滞后性。从而导致物资储备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下降。比如食药局负责医药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而这些物资的使用单位是医院或者医疗救护机构,其主管部门是卫生局,因此储备单位很难知道该储备什么类型的应急物资。商务局负责部分防汛物资的储备管理,而这些物资的使用单位是防汛抗旱指挥部,因此,储备单位也很难掌握应急物资储备数量,有些物资已经不再适用现在需求。
(二)应急物资储备缺少统一规划
目前由于物资储备职责分散于各个部门和重点企业,这些部门是根据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职责、任务以及实际工作需要,负责相关应急物资的储备。缺少全市应急物资储备统一规划、界定和分类,相应地也缺少对各单位应急物资储备职责的明确。因此,造成有些应急物资储备存在交叉,有些需要的应急物资没有储备。比如商务局和防汛办都储备防汛物资,而该市应对市区立交桥积水事件使用的大功率水泵,还有应对重大事故灾难需要的重型起重设备,目前没有储备。
(三)有些物资储备不能满足应对重大突发事件需求
由于受到储备资金限制,目前很多储备物资只能应对局部小规模的突发事件,缺少应对规模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这类突发事件的物资保障能力。比如民政局储备帐篷700多顶,很难满足应对大规模突发事件总体需求。不过,到底多大规模的储备能力可以满足该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要求,目前还没有相关标准。
(四)缺少规范的应急物资调拨程序
由于大多数储备单位没有制定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办法,其应急物资调拨与使用主要还是依靠与代储单位的协议或者是行政手段,缺少规章制度和规范程序。而且,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往往需要多种类别应急物资,需要多个物资保障部门共同参与。有些储备物资是作为战略储备,如粮食、食用油,其调拨程序与现有的应急管理体制关联不够顺畅。目前缺少从全市层面对应急物资调拨程序的规定和指导。一方面规定物资调拨与应急指挥部的关系,不同物资储备部门之间的沟通机制;另一方面规定区县与市级应急物资调拨之间的衔接关系。
(五)缺少健全的应急物资补偿与更新机制
目前该市应急储备物资补偿办法仍延续旧有的经济体制,应急物资使用的事后补偿无法可依,有些物资是无偿使用,从而降低了应急物资使用的效能。有些应急物资是采用企业代储方式,政府每年拨付一定的管理费用。由于储备管理成本随着经济发展增加很大,而储备管理费用标准一直没有变更,从而使代储单位的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导致很多代储单位都不愿意继续接受代储任务。大多数应急物资有一定时限的保质期(如面粉、药品、食用油),有些应急物资在规定期限内必须轮换,轮换过程中物资的贬值、出库入库费用缺少完善的管理机制,从而给储备单位造成经济损失。药品往往由于没有市场需要,超过保质期,只能报废,给储备单位造成更大损失。
(六)缺少完善的应急物资运输保障机制
由于该市应急物资储备管理缺少统一规划,导致应急物资运输得不到有效保障。目前应急物资运输基本上依靠储备单位自己解决,有些单位已经与交通运输部门建立沟通机制,但是大多数物资储备单位还是缺少足够的应急物资运输设备,或者缺少紧急情况下的优先通行权力。从而导致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不能保障应急物资的及时到位。特别是一些特殊情况的应急物资(如药品、医疗器械),可能需要专用的运输设备,也可能因为储备单位缺少专用运输工具,导致应急物资不能及时到位。
(七)缺少应急物资储备的动态管理
由于缺少对应急物资的统一规划和综合管理,目前缺少对应急物资储备的动态管理与跟踪。应急物资储备品种和数量可能发生变化,无论市应急委办公室,还是各个专项指挥部都不能全面掌握该市应急物资的具体情况,这样导致平时无法实现对应急物资储备的监管和预警,也无法实现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对应急物资的有效调拨。因此,需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发应急物资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应急物资采购、调拨和监测等全流程的综合管理。
(八)市级与区县级物资储备衔接力度不够
根据实地调研及各区县上报的相关材料,在应急物资储备方面,目前还缺少市政府及市属指挥部对区县的统一筹划与指导。在各区县储备的应急物资多为市有关部门专项管理,区县没有统一调度权,协调调度存在难度,储备物资资源不能及时共享。
二、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的建议
(一)建立物资储备统一调配组织
由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商务行政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统一物资储备与协调。在领导层面,组织相关部门负责对突发事件的防范准备工作,并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协调各方面的行动,包括各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各种资源调配、工作协调等。在执行层面,整合现有物资储备管理机构和资源,组建具有高度权威和统一性的物资储备的决策和监督部门,负责制定储备法规和政策,编制储备规划和计划,收集整理相关储备信息,监督储备计划的实施。对各类储备物资的收储、轮换、动用等统一决策,构建战略性、全局性、分工明确、相互协调、密切配合、资源共享的大储备体系,在确保经济安全的前提下,低成本、高效率地运行国家物资储备体系,提高物资储备的应急综合保障能力和整体救援能力。
(二)完善应急物资分类管理制度,调整充实储备品种规模布局
完善对应急物资的界定和分类,明确相关部门需要储备的应急物资,建立应急物资分类管理制度。同时根据年度公共安全形势分析,由应急管理部门会同物资储备管理部门,调整应急物资储备品种和数量,从而提高物资储备的时效性。在此基础上,对应急物资进行编码,对应急物资储备进行信息化和标准化管理。优化完善现有生活救助、抢险救灾、公共卫生等类型物资储备及专业应急队伍装备储备,从战略全局上对应急物资储备的规模、品种、结构和布局等进行优化设计和宏观规定,以便指导各级政府按照需要安排好相应的应急物资实物和能力等储备。特别是应急物资储备,根据各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灾害发生特点的不同,增加处置突发事件的专业应急物资、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用于救济的基本生活物资及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物资的储备。如,沿海地区应重点围绕抵御台风和应急救援需要,适当储备食品、急救药材、发电机等物资器材;地震多发地区应重点储备救援工程机械和帐篷等物资器材。
(三)创新物资储备管理的机制,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综合管理机制
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物资储备,通过立法强制、政府规制、行政合同、外包管理、财政补贴、贴息贷款、税收优惠等多种措施,形成政府、非政府组织与相关企业的战略物资储备联盟,加快建立实物储备与资源信息、技术储备相结合,政府储备与军队储备、企业储备相结合,战略物资储备与周转物资储备相结合的储备模式。通过建立健全储备领域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储备的社会地位,规范储备行为,推动储备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通过市场化运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要加强监督管理,保证在突发事件时能够让企业及时生产并提供所需的应急物资,以大大降低有关的储备成本、提高全民储备意识。
从综合应急管理角度出发,制定应急物资储备综合管理办法,指导有关部门和区县应急物资储备管理,理顺物资保障与应急指挥体制之间的关系,建立该市应急物资调用协调机制。市级主管部门加强对区县级相关单位应急物资储备的指导,并建立各级单位应当配置的应急物资明细清单,对种类、数量加以规范统一。各类应急物资由市各主管部门向各区县专项划拨,并建立市区两级物资专项保障基金,实施条块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和使用管理。
(四)建设应急物资动态管理信息平台
建立信息共享的大物资储备体系,通过引入计算机操作管理系统,加强储备物资的数据库管理,实现仓储管理自动化、信息化和动态化。以信息网络为支撑,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和运输动态数据库,加强物资储备监测、应急事件监测、预警信息和有效媒体管理,确保应急所需物资的及时调拨和供应。为了提高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效率和信息化水平,实现应急物资储备的动态监管,开发应急物资动态管理信息平台,逐步建设并完善市应急物资动态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应急物资的统一调拨、及时补充和监测预警。
(五)提供充分的应急物资储备专项资金保障,明确储备主体相互关系
应急物资储备应当有专项资金保障。中央财政每年安排突发事件应急救济补助金,并逐步提高资金的补助标准,逐步建立起应急资金自然增长机制。地方政府应设立专门的应急物资储备金,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应急物资储备的资金保障。各级财政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应急物资储备资金,并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应急物资储备资金主要用于应急物资的购买、储备管理、调配补贴等。对企业承储的应急物资要实行合理的动态补贴核算制度。当储备物资价格调整、贷款利率变动时,要适当调整补贴额度,切实保障储备企业的利益和积极性、主动性。此外,还应动员社会力量建立灾害救助基金会等形式,筹集资金解决应急物资在购买、储备、补贴等方面的不足。
应急物资储备活动中主体种类多,并且,应急物资一般采取代储的方式进行储备。因此,需要明确应急物资储备活动中各类主体的职责权限并理顺相互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是正确认识并处理应急物资储备的管理机关、应急物资代储单位、应急物资储备定点仓库、应急物资储备定点仓库所在地的政府各自的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
参考文献:
[1]薛澜:《危机管理――中国转型期面临的挑战》,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李经中:《政府危机管理》,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
[3]童星、张海波:《中国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及其识别》,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一、县(市、区)道路交通安全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建立情况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组织实施情况
(一)建立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的道路交通安全组织机构
评价内容:
1.成立由县(市、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的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领导小组。
2.有关部门职责明确,责任落实。
3.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成立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工作小组,并配备专人负责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4.落实行政村兼职道路交通安全协管员。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1建立道路交通安全组织机构分级表(略)
(二)县(市、区)人民政府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运作机制
评价内容:
1.完善县级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机制。
2.督促有关部门履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职责。
3.抓好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落实,认真组织实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规划。
4.每月召开一次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分析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道路交通安全中的重要问题。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2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运作机制分级表(略)
(三)建立县、乡两级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责任制
评价内容:
1.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制定并实施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
2.建立道路交通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制度,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体系完善。
3.将道路交通安全纳入政府考核内容,落实责任,兑现奖惩。
4.县(市、区)、乡(镇)、街道建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基础台账。
5.对发生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负有监督、管理和领导责任的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3建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责任制分级表(略)
(四)制定县(市、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规划
评价内容:
1.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及事故成因、规律、特点及趋势分析全面、准确、科学。
2.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目标明确,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措施有力。
3.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规划内容全面,各阶段工作任务明确,重点突出。
4.工作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并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4制定县(市、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规划分级表(略)
(五)扶持农村客运发展
评价内容:
1.制定城乡公共客运交通发展计划。
2.制定扶持农村公共交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5扶持农村客运发展分级表(略)
(六)建立和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报告制度
评价内容:
1.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制定年度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责任单位。
2.每年7月10日前向上级人民政府书面报告本地上半年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情况。
3.每年1月15日前向上级人民政府书面报告本地上一年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情况。
4.连续两年突破道路交通安全年度死亡人数控制指标或超过当年死亡人数控制指标30%以上,以及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后,县(市、区)人民政府在一个月内向州(市)人民政府上报检查报告。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6建立和落实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报告制度分级表(略)
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七)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评价内容:
1.县(市、区)人民政府制定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计划,有关部门宣传教育职责落实。
2.在当地主流新闻媒体以及互联网上固定设立交通安全宣传栏目,并通过发送手机短信等形式,宣传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普及交通安全常识,强化道路交通事故警示教育。
3.落实交通安全宣传经费。
4.每年开展不少于2次以上的大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5.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长效机制。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7组织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分级表(略)
(八)交通安全宣传进社区
评价内容:
1.以社区居委会为基础,街道办事处、物业、治安、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交通安全社区建设活动机构,专(兼)职交通安全员不少于5人。
2.健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并将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张榜上墙。
3.在社区显要位置设立4条以上固定宣传标语;交通安全宣传橱窗不少于2平方米,宣传内容每季度更新一次。
4.建立交通安全活动固定场所,有较齐全的交通安全读物。配合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每季度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一次宣传教育活动,并通过播放道路交通事故光盘、发放宣传材料、悬挂宣传标语和横幅、张贴宣传图片、举行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5.组织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交通安全知识学习。
6.社区居民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晓率达到90%。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8交通安全宣传进社区分级表(略)
(九)交通安全宣传进单位
评价内容:
1.成立交通安全组织,配备专(兼)职交通安全员,建立道路交通安全防范责任制度,实行目标管理,与本单位工作同计划、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同评比。
2.建立本单位车辆管理制度和机动车驾驶人交通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依法履行对单位工作人员的交通安全教育义务。
3.在本单位设置交通安全宣传标语、宣传橱窗,宣传内容每季度更新一次。
4.通过播放道路交通事故光盘、发放宣传材料、悬挂宣传标语和横幅、张贴宣传图片、举办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每季度不少于一次。
5.本单位所属人员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受教育率达到95%,驾驶人受教育率达到98%。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9交通安全宣传进单位分级表(略)
(十)交通安全宣传进学校
评价内容:
1.将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学校安全教育内容,将中小学生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情况纳入学生成绩综合评定范围。
2.长期设置交通安全宣传橱窗,定期更新宣传内容。
3.针对学生特点,通过播放道路交通事故光盘、开设交通安全法制课、举办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和演讲、举行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一次。
4.幼儿园要利用幼儿交通安全读物、挂图、招贴画等,做好对学龄前儿童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5.大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受教育率达到98%。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10交通安全宣传进学校分级表(略)
(十一)交通安全宣传进农村
评价内容:
1.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健全、任务明确、责任落实。
2.公路沿线的每个村寨有2块以上交通安全标牌、板(墙)报,有2条以上永久通安全宣传标语;公路沿线以外的每个村寨有1块以上交通安全标牌、板(墙)报,有1条以上永久通安全宣传标语;村庄周边公路两侧适当位置刷写交通安全宣传标语和警句。
3.结合农村特点,充分运用农村现有资源,采取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每季度组织村民开展一次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4.农村群众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受教育率达到85%。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11交通安全宣传进农村分级表(略)
(十二)交通安全宣传进家庭
评价内容:
1.运用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开设固定专栏,制作专题节目,曝光典型事例,广泛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进家庭活动。
2.每年对每个家庭发放交通安全宣传材料数量不少于2份。
3.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及安全常识进家庭面城市达到90%以上,农村达到80%以上。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12交通安全宣传进家庭分级表(略)
(十三)执法部门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工作
评价内容:
1.定期将行政区域内道路交通事故案例汇集成交通安全宣传材料,提供给当地党委、政府、学校及相关单位。
2.在车管所(站)和驾驶人考试场(站)张贴、悬挂宣传挂图,播放宣传教育片。
3.在交通违法处理、事故处理等窗口张贴、宣传挂图,播放宣传教育片。
4.在有条件的交警执勤岗(点)、交通安全服务检查点,张贴、悬挂宣传挂图或发放宣传材料。
5.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作为全民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普法教育计划。
6.及时报道发生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及相关责任追究情况,对事故多发、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突出的客货运企业进行曝光。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13执法部门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分级表(略)
(十四)交通参与者守法率
评价内容:交通参与者遵章守法程度。
单位:%
指标类型:调查指标
表14交通参与者守法率分级表(略)
三、道路通行管理和执法
(十五)县、乡道路管控能力
评价内容:
1.乡(镇)人民政府配备专(兼)职交通安全协管员,建立驾驶人和车辆管理台账,协助维护农村公路交通秩序,宣传交通法律、法规,对农村“五小”车辆及其驾驶人列管率达到80%以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防控网络较为完善。
2.强化对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各项措施,建立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勤务制度,在赶集天、民俗活动以及重要节假日期间等车流、人流集中的时段,组织公安派出所、公安交警中队、运政管理所、农机监理站等人员加强对车辆违法行为的查纠和处罚,低速货车和拖拉机违法载人、酒后驾车、无证驾驶的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
3.乡(镇)人民政府每年与各行政村签订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书,各行政村与本村驾驶人签订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书。
4.乡(镇)公安派出所、公安交警中队、农机监理站对低速货车、拖拉机实施“户籍化”管理制度。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15县、乡道路管控能力分级表(略)
(十六)公路重点交通违法行为发生率
评价内容:
1.无牌无证率。
2.机动车辆超速率。
3.客运车辆超员率。
4.货车和拖拉机违法载人率。
5.摩托车驾乘人员不戴头盔率。
单位:%
指标类型:调查指标
表16公路重点交通违法行为发生率分级表(略)
(十七)重点路段管控能力
评价内容:在道路交通事故多发路段和交通拥堵路段设置执勤点,严格查纠交通违法行为。
单位:%
指标类型:调查指标
表17重点路段管控能力分级表(略)
(十八)货车超限超载治理能力
评价内容:
1.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治超站点,严格查处超限超载车辆。
2.治超站点交通组织科学,无严重交通堵塞现象。
3.公安民警进驻治超站点,各司其职,合作密切。
4.治超经费得到保障和落实。
5.对超载货车驾驶人实行严格记分。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18货车超限超载治理能力分级表(略)
(十九)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
评价内容:
1.交通部门按规定受理、审核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车辆和从业人员的准入资格。
2.对运输危险化学品槽罐等容器的检验率达到100%。
3.公安部门对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通行的审批率达到100%。
4.公安部门加强对危险化学品货物运输车辆的监督检查,严格查处超载危险化学品车辆。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19道路运输危险化学品安全专项整治分级表(略)
(二十)城区重点交通违法行为综合情况
评价内容:酒后驾车、机动车不按标志标线规定通行、驾乘两轮摩托车不带头盔、非机动车和行人不遵守信号灯、不按标志标线通行等重点交通违法行为所占比例情况。
单位:%
指标类型:调查指标
表20城区重点交通违法行为综合情况分级表(略)
(二十一)城区交通监控设备安装情况
评价内容:
1.重点路口安装闯红灯监视设备。
2.重点路口和道路交通事故多发路段安装测速设备。
3.测速设备安装路段上设置测速提示标志。
4.安装闯禁行监视设备等交通监控设备。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21城区交通监控设备安装情况分级表(略)
(二十二)城区路网交通流组织情况
评价内容:
1.制定城区路网交通流组织方案。
2.路网交通流量分布均衡。
3.建立静态交通管理制度和机制,停车场站建设和管理到位。
4.统一道路占用和挖掘的审批工作。
5.非法占道得到清理。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22城区路网交通流组织分级表(略)
(二十三)交通信息渠道
评价内容:
1.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定时交通信息。
2.利用可变情报板,实时动态交通信息。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23交通信息渠道分级表(略)
(二十四)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
评价内容:
1.建立道路交通事故急救网络,对道路交通事故伤员救治实行“绿色通道”。
2.建立危重伤员医疗专家应急救援预案。
3.建立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抢救联动机制。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24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分级表(略)
四、车辆、驾驶人、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
(二十五)完善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记分制度
评价内容:
1.对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行为给予处罚的同时,进行记分管理。
2.对违法记分满12分的,通知参加教育考试率达到100%。
3.不参加教育考试的,驾驶证停止使用公告率达到100%。
4.将所有违法记分的信息(含异地违法、肇事驾驶人的记分信息)、考试信息录入机动车驾驶证计算机管理系统。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25完善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记分制度分级表(略)
(二十六)对运输企业的监督管理
评价内容:
1.按规定受理、审核运输企业市场准入申请,严格运输企业准入资格管理。
2.按规定受理、审核运输企业驾驶人等从业人员资格。
3.建立健全汽车客运站的安全监督制度。
4.建立健全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5.督促客运和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者投保承运人责任强制保险。
6.依法查处6个月内连续发生2起死亡3人以上负主要及以上责任道路交通事故的运输企业。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26对运输企业的监督管理分级表(略)
(二十七)对运输企业驾驶人和营运车辆管理
评价内容:
1.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健全,安全生产各项措施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从业人员,驾驶人交通违法、肇事和不良嗜好档案齐全完备。
2.运输企业营运车辆定期检验率达到100%,并保持车辆技术状况完好。
3.运输企业对营运载客汽车、重型载货汽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全部安装并有效使用行驶记录仪或GPS车载终端。
4.对一个记分周期内记满12分、一年内累计2次超员20%或1次超员50%以上的客运车辆,运输企业视情节严重情况对驾驶人或车主进行再教育、调离岗位、解聘等处理。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27对运输企业驾驶人和营运车辆管理分级表(略)
(二十八)对客运班线夜间通行管理
评价内容:客运企业制定并落实夜间通行管理规定,无在夜间通行达不到安全通行条件的三级以下山区公路的客运班线。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28客运班线夜间通行管理分级表(略)
(二十九)对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和承租车辆的监管
评价内容:
1.建立校车和学校、幼儿园承租车辆及驾驶人管理制度,对校车实行“户籍化”管理,对校车行驶路线等信息逐一登记造册,建立校车驾驶人管理数据库,定期通报校车驾驶人的交通违法行为。
2.建立学校、幼儿园聘用驾驶人向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备案制度,完善校车和承租车辆及驾驶人的管理制度。
3.建立校车许可制度,统一校车外观标识,规范车内安全防护设施。
4.校车和承租车辆依法登记注册,定期检验,车况保持完好。
5.校车和承租车辆无超员现象。
6.没有将无牌无证车辆、低速货车、三轮汽车作为校车的现象。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29对中小学、幼儿园校车和承租车辆的监管分级表(略)
(三十)交通管理信息共享情况
评价内容:
1.公安部门及时将车辆、驾驶人及交通违法、道路交通事故信息通报有关部门。
2.农业(农机)部门建立完善拖拉机登记管理信息系统,定期向公安部门通报有关情况。
3.公安部门及时将事故多发路段的相关情况通报交通、安全监管部门。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30交通管理信息共享情况分级表(略)
五、道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三十一)加强公路危险路段排查整治
评价内容:
1.县(市、区)人民政府每年组织一次公路危险路段排查,列出事故隐患,向社会公布,挂牌整改。
2.每年的公路危险路段整治率达到60%以上。
3.国省道干线上的主要交叉路口、学校周边标志标线设置率达到90%以上。
4.各县(市、区)每年在公路危险路段安装1000米以上的波形防护栏(墙、墩),设置20块以上永久通安全警示标志牌。
5.以国道、省道和主干公路为重点,按照有关技术标准和养护要求,规范设置公路路口,关闭不合理开口,清除不符合公路建设标准的路口建筑物以及影响行车安全视距的障碍物,在道路的交叉口、急弯路段设置减速设施。
6.通过道路交通事故主要数据,全面、准确地评价公路危险路段整治效果。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31加强公路危险路段排查整治分级表(略)
(三十二)城区道路交通标志设置情况
评价内容:行政区域内城区主干道、次干道上(双向)平均每公里合理设置交通标志的数量。
单位:块/公里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32城市道路交通标志设置情况分级表(略)
(三十三)城区路口灯控设置率
评价内容:建成区内信号灯控交叉口数量占应设信号灯的交叉路口总数的比例。
单位:%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33城区路口灯控设置率分级表(略)
(三十四)城区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情况
评价内容:
1.交通隔离设施设置规范、合理。
2.行人过街设施设置科学、合理,满足实际需求。
3.学校周边过街设施、护栏等交通安全设施及相关的交通标志设置率为100%。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34城区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情况分级表(略)
六、道路交通安全状况
(三十五)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统计与分析情况
评价内容:
1.对行政区域内道路交通事故如实统计、归档汇总,并及时上报。
2.每季度分析行政区域内道路交通事故,特别是交通死亡事故情况,研究事故发生的规律,并形成分析报告。
3.每季度向社会道路交通事故分析情况,并向有关部门通报,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35道路交通事故数据统计与分析情况分级表(略)
(三十六)发生一次死亡3人—4人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情况
评价内容:一次死亡3人—4人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次数。
单位:次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36发生一次死亡3人—4人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情况分级表(略)
(三十七)发生一次死亡5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情况
评价内容:一次死亡5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次数。
单位:次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37一次死亡5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情况分级表(略)
(三十八)无证驾车死亡事故下降比例
评价内容:无证驾车死亡事故次数比上一年下降比例。
单位:%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38无证驾车死亡事故次数下降比例分级表(略)
(三十九)涉及无牌无证机动车的死亡事故下降比例
评价内容:涉及无牌无证机动车的死亡事故次数比上一年下降比例。
单位:%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39涉及无牌无证机动车的死亡事故次数下降
比例分级表(略)
(四十)涉及摩托车的死亡事故下降比例
评价内容:涉及摩托车的死亡事故次数比上一年下降比例。
单位:%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40涉及摩托车的死亡事故次数下降比例分级表(略)
(四十一)涉及拖拉机、货车违法载人的死亡事故下降比例
评价内容:涉及拖拉机、货车违法载人的死亡事故次数比上一年下降比例。
单位:%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41涉及拖拉机、货车违法载人的死亡事故次数
下降比例分级表(略)
(四十二)超速行驶死亡事故下降比例
评价内容:超速行驶死亡事故次数比上一年下降比例。
单位:%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42超速行驶死亡事故次数下降比例分级表(略)
(四十三)酒后驾车死亡事故下降比例
评价内容:酒后驾车死亡事故次数比上一年下降比例。
单位:%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43酒后驾车死亡事故次数下降比例分级表(略)
(四十四)低驾龄驾驶人事故率
评价内容:本行政区域3年以内驾龄的机动车驾驶人肇事造成的死亡人数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总人数的比例。
单位:%
指标类型:核查指标
表44低驾龄驾驶人事故率分级表(略)
(四十五)道路交通事故逃逸案破案率
评价内容:行政区域内侦破的致人伤亡或造成严重财产损失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数占道路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案件总数的比例。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