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茶文化的寓意

茶文化的寓意

时间:2023-07-12 17:06: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茶文化的寓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茶文化的寓意

第1篇

中国传统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谓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通过各个朝代的衍生、延续和发展,不断扩大和繁荣,并具有独特的地域特性和风格,随着茶叶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茶文化也得到了不断的延仲和拓展,兴起了民间茶文化,这由彩色木刻年画《采茶春牛图》可略见一二,它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繁荣昌盛的衍生品,丰富了茶文化的文化创意形态,传承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神具有深厚的民间基础,显现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历史传承。

《采茶春牛图》与我国古代的农耕文明与立春习俗有直接的关联,它随着时代的演变而活化为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文化传统,它也是我国农耕文明的载体,它围绕“立春”这个主题,表达了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中的习俗,如:迎春、祭芒神、鞭春牛等,这些立春习俗与人们的愿景相关联,主要表达了人们祈望丰收、辟邪、兴旺的寓意,而与春耕密切相联的春牛形象,深入人心,受到了来自各个不同阶层人民的喜爱    

在彩色木刻年画《采茶春牛图》中,主角并非是春牛,而是栩栩如生地刻画的十二个采茶妇女,这些采茶妇女各具形态,活泼灵动,侮一个采茶妇女的旁边配有一首唱词,这些唱词表述出十二个月的采茶词曲:“正月采茶瑞香开,二月采茶杏花开,三月采茶桃花开……四月采茶蔷薇开……十月采茶芙蓉开……十二月采茶腊梅开……”,这十二个月的采茶词曲之中,颇有《诗经·七月》之风采和神韵,在《采茶春牛图》的词曲之中,它借用十二个月份所盛开的不同花卉,通俗化地表达出民间流行的习俗和历史故事    

在彩色木刻年画《采茶春牛图》中,图文并茂,这十二个采茶妇女手中都有一个花篮,花篮里盛放着十二个月份盛开的不同花卉。在彩色木刻年画的上方居中位置显示出天宫景致,描绘出二十四节气表以及历书上的禁忌之事、八卦图、怀抱如意的天官、手拿令旗的天兵天将。在其中部则刻绘有十二个月份的采茶词曲以及十二生肖纹饰;在其下方则刻有驮着聚宝盆的春牛以及金山和银山,它们各有其寓意,其中:“金山和银山”寓示富裕殷实的民家之乐;“春牛”寓示劳动人民的勤勉、朴实以及渴望安乐生活的愿景。这部木刻年画《采茶春牛图》以粉红、粉绿、粉青色为主色调,隐隐透露出别有韵味的艺术雅趣独特的茶风茶俗己经渗透和融入了民间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了人们用以表达情感、寄托情意之物茶著作应运而生    

由于中国传统茶文化得以不断繁荣和昌盛,在这个社会背景下,也催生出诸多关于茶的著作,这些著作详细描绘地关于茶的制作工艺、烹煮之法、茶风茶俗等内容,如:宋徽宗赵估所作的《大观茶沦》、,就详细记录了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鉴别、茶艺等过程在《东溪试茶录》、《品茶要录》中也有关于贡茶的描述另外,还有诸多著名诗人所作的以茶为题的诗作,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第2篇

关键词:紫砂壶;茶;茶文化

中国分类号:J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28-1

紫砂壶始创于北宋末年,兴盛于明代正德年间。它“色不艳,质不腻”的特点给人以感官上的享受,用来泡茶,既不夺香,又无熟烫气,而且贮茶不变色,盛夏不易馊。紫砂壶身的雕刻集我国金石、绘画、诗词和其它文学艺术于一体,壶身造型取材于神话传说或现实生活,变幻逼真,色彩淳朴古雅,使用越久越发光润泽亮,令人难以释怀,泡出之茶也越醇香芳雅,甚至空壶之中注入沸水也生出清幽之香,世人称誉“世间茶具称为首”,“价胜金玉”。

宜兴紫砂壶的诞生不是偶然,它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在文人与饮茶文化的推动下,不仅使得茶文化提升到一个精神层次,更把紫砂茶器的妙境通过饮茶文化传播开来,因此说茶文化是紫砂文化的开端,更是延续。无论从其精美的制作工艺还是其丰富的文化内蕴来看,紫砂壶作为我国优质茶具的杰出代表都是实至名归。

一、茶文化推动紫砂壶的发展

早期的紫砂壶体量较大,有的明代紫砂壶能容下三四升水,用这样的壶泡茶,除非十多人的聚会,若是二三知己坐谈,只怕非得牛饮。文人视饮茶为风雅之事,物宜精致,行宜飘洒。以大壶泡茶,壶体自身已然沉重,盛水后沉上加沉,端壶斟茶就十分费力,笨拙有余而潇洒不足。倘若不将水加满,壶内半空,又不利于茶叶色香味的发散,也不保温,失去了饮茶的真趣。

除了体量和造型上的变化,紫砂的制作工艺也在不断向精细化发展,早期紫砂壶在壶流、耳把与壶身衔接处常见竹刀刮擦痕迹,可见此一时期紫砂陶制作工具不多且较为简单,到明末清初,紫砂器各部分衔接已变得光润自然,美观度大大提高。清早中期,因满清皇室审美要求,紫砂器被迫披上绚烂的外衣,在紫砂胎上挂釉、点彩,看上去花团锦簇、富丽堂皇,实则已失去紫砂双气孔的宜茶特点。

历史证明,紫砂壶的发展,始终将宜茶和实用功能放在首位,这也是紫砂壶与茶文化结下不解之缘的有力保证。二、茶文化之美在紫砂壶中满溢飘香

中国本身追求朴拙高尚的人生态度,到了唐宋时期,繁琐的茶饮礼仪形式挤掉了喝茶人的精神思想,留下的只是茶被扭曲的程式形态,喝茶是在“行礼”,品茗是在“玩茶”。后期,紫砂器的风行打掉了繁复的茶饮程式,一壶在手自泡自饮,文人骚客在简单而朴实的品饮中可以尽心发挥思想,体味紫砂自然的生命气息带给人的温和、敦厚、静穆、端庄、平淡、闲雅的精神韵律。明清以后,紫砂壶已成为茶文化的象征,浸泡着儒家学术、道教思想、佛教文化。品茗,更多的是品味传统文化的珍肴。紫砂小壶的精巧,带给人的不光是茶的真味,而且融汇着天、地、人、茶的统一意念。

三、紫砂壶与茶文化交相辉映、共同发展

在我国趋于传统文化的融会贯通下茶风始起就被绘入强烈的文化色彩。茶的种植、采摘、加工、冲泡、品饮的过程也逐渐渗透道德和美学意识,并赋予可感的标志性寓意,形成一种独具民俗礼仪特色的象征艺术。茶器作为茶饮形式的载体,也理所当然地在茶文化的发展中派生成对茶文化系统发展和演变具有直接影响与推动作用的次生文化。换言之,没有茶器,就不会有茶饮文化的品位;没有茶器事业的发展,就不会有茶文化的丰富和提高。作为中国茶器具的成员紫砂壶,更在茶文化的发展中倍受人们的珍视与关注,引导着茶饮形式在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中蓬勃发展,折射出华夏文化的灿烂光辉。

四、紫砂壶集实用性与艺术性于一身

历代文人的参与奠定并提升了紫砂壶的文化品位。自宋元以来紫砂便不断出现在文人笔下,广为传播,明清之际多种紫砂专著相继问世。且紫砂泥因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延展性、可塑性极高,加之紫砂陶人独创的成型技法,形成了一门与其他陶瓷手拉坯成型不同的制陶工艺。以泥片镶接拍打成型的方法,使得紫砂器的造型异常丰富,可圆可方,可方中寓圆,亦可圆中寓方,这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圆地方”“智欲圆而行欲方”“君子外圆而内方”等理念都是相契合的。紫砂的器型还有“花”“素”之分,素器不饰雕琢,本色自然;花器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与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紫砂壶,完成了实用与艺术的兼容。紫砂壶不仅仅是饮茶器具,也是赏心悦目、养性怡情的艺术品,人们执壶在手,既可品尝茶之清香,得到物质享受,又可把玩佳器,赏诗观画,得到性灵陶冶。紫砂壶文化与茶文化由此达到互为促进、相生共荣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文华.紫砂茗壶最风流[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3.

[2]陆羽.茶经[M].重庆: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10.

第3篇

(一)南京茶文化遗产挖掘有待加深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重要软实力和灵魂,茶文化就是这个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南京宣传普及本市茶文化,发展茶文化旅游和养生,大力发展茶叶加工种植。但是,这与南京所蕴含的茶文化资源的总量还相差甚远。主要体现在南京茶文化研究投入不足,茶文化在加速发展现代文化产业中的推动作用有限等。

(二)南京茶文化的青年人普及度较低

课题组针对30岁以下年轻人的调查发现:40%的年轻人不知道雨花茶是南京的城市品牌,67%没有饮茶的习惯,80%首选饮料是咖啡、矿泉水等,45%没有去过茶馆,甚至是一些农学专业的大学生也没有茶文化的概念,他们没有意识到茶文化在南京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南京青年群体普遍缺乏对茶文化的意识,这严重制约了南京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三)南京茶文化开发过于商业化,忽视文化传承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茶已经远远超出文化的范畴,茶已经成为获得利润的商品,如茶叶市场、茶旅游、茶养生、茶保健、茶馆等。每年茶叶上市期,南京都会出现以次充好、以陈充新、无地理标志的假雨花茶的现象。雨花茶已经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不少茶商将浙皖等地生产的茶叶运来南京,鱼目混珠牟取暴利。同时,监管不到位也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一些以茶为主线的南京旅游市场也借着茶养生、保健的名义大肆推销和误导游客,这制约了南京茶文化的保护和开发。

二、南京茶文化保护与开发建议

2014年,杭州西湖旁边近百家高端会所在政府的引导下,转型为“开心茶馆”。以前一桌酒席数千上万元转变为18元一杯的龙井茶,8元的茶食、15元起步的菜肴等。作为茶文化资源也较为丰富的浙江,已经开始逐渐淡化经济因素,从长远的战略角度来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因此,南京茶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放也应该驶入快车道。

(一)政府引导建设综合性大型茶企

江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产茶大省,但是目前还不是产茶强省。江苏目前也只有碧螺春能够在全国占有一定份额。南京雨花茶虽然已经成为国家地理保护标志,但是雨花茶在全国甚至江苏的地位还没有得到凸显。南京现有的茶企一般都是中小企业,茶企呈现“小散乱”的特点。这表现为企业规模小,具有万亩茶园面积的几乎为零,同时分散经营、布局不够合理,没有形成强大影响力。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的作用,采取整合功能、科学布局的方式,引导建立一批集茶种植、加工、销售、旅游、养生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茶企。

(二)加强南京茶文化的普及

茶文化的传承核心点在于普及和认同。目前南京中小学的文化素质教育中,涉及南京茶文化的屈指可数。我们一方面高呼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但另一方面作为具有重要历史底蕴的南京茶文化资源却无形流失。政府应努力在南京中小学增加南京茶文化的学习兴趣课。采取学校在一些茶厂设立科普基地,带领青少年学生走进茶园、茶馆、茶企,使他们领略茶道、茶史、茶香,增强他们对南京茶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三)优化南京“茶旅”市场

“茶旅”是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游客们在旅游中需要的是远离喧嚣的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他们要在茶旅中体验自然风光、感受文化魅力、得到精神享受,是一种集休闲、学习、养生为一体的高雅的文化活动。目前,南京“茶旅”线路比较单一,内容比较枯燥,且商业化较为严重,这是南京“茶旅”市场需求不旺盛的重要因素。南京“茶旅”市场的开发是一项集学习、娱乐、餐饮、住宿、观赏、体验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工程。政府要从基础设施建设、茶文化的挖掘、品种的丰富、风俗人情、专业人才培养等角度科学规划南京“茶旅”市场。

(四)实施品牌战略,做强“雨花茶”城市名片

雨花茶最初是因盛产于南京雨花台山丘一带而得名。雨花茶不能称得上是历史名茶,但自1958年创制以来,因其制作工艺、色泽、口感而不断为社会所认可。同时,雨花茶寓意深刻。它“形如松针、翠绿挺拔”,它的研制表达了对“忠贞不屈、万古长青”的革命烈士的崇敬与怀念。2004年12月,雨花茶成为南京市第一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南京市的一张城市名片,但是雨花茶的此项殊荣并没有充分发挥它所应该有的城市品牌影响力。2014年,《南京市城市名片》一书正式出版发行,雨花茶名列其中,这对于宣传雨花茶起到很好的作用。然而,“南京市茶叶协会会长陈盛峰表示,雨花茶制作技艺比龙井、碧螺春更复杂,如今却面临着无人传承的尴尬境地”。我们应该在深刻挖掘南京深厚茶文化底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媒体和网络等的宣传力度,增加雨花茶这张南京城市名片的厚重感。

三、结语

第4篇

关键词:工艺美术;日本;茶道文化

茶道是日本的一种传统文化,并且有着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及相当多的鲜明特点。在日本的茶道当中,生活与哲学以及相当多的内容是分不开的,而茶道又是完整地体现了这些内容,能够把人们从最为平凡的世界当中,形成一种全新的美学境界,并且对于大多数的日本人而言,茶道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美,它不仅仅是生活当中的一种文化,还是文化中生活的一种体现,能够对人们的精神境界发挥出最为直接的功能。在实际的文化艺术方面,茶道本身所涉及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不仅包括了基础的诗词、绘画、建筑、书法,还包括了深层次的工艺美术,这是一种意境上的动态美感,其赋予了茶道相当多的独特韵味,使得茶道能够被人们广泛地接受和认可。并且茶道在实际的文化艺术形式当中,所形成的表现形式是十分直接的,包含着多种文化的综合和创新,尤其在工艺美术的彰显上,有着自身独特的风采。在日本的茶道当中,对于茶道的境界美有着相当高的要求,不仅要求人们要有较高的欣赏水平,而且要有一定的品茶爱好,否则,很难感悟其中的美感,因而日本的茶道又是一种庄严的形式风格。但是不得不说,日本的茶道文化也有一定的可取之处,比如在喝茶时候的环境必然是静美的,而环境是清美的,风景则是幽美的。

1日本茶道文化当中的工艺美术总谈

工艺美术本身是以工艺为原型的,而且是在工艺当中体现出一定的美术特色,给予人们独特的美感,但是在实际的日本茶道文化当中,却过多的包含了这种艺术特色。日本茶道文化当中的工艺美术,具有相当多的鲜明色彩,首先其体现在风景的幽美上。由于对茶道的美感体现需求,日本民众很多会选择将品茶的地方放置在一个幽美的环境下,以此来衬托茶的味道之美,而它本身也是工艺美术当中的一个主要特点。其次是清美的居室。在日本,进行品茶的时候,通常都比较静,并且室内的环境也比较优越,给人一种品茶的神圣感觉,不由得一切外物来打扰,担心可能破坏了茶道的整体美感。接着是纯美精致的品茶器具,由于实际的日本茶道具有最为切实的需要,因而在实际的工艺美术彰显当中,必然要选择一些精美的品茶道具,而这些道具的存在,无形之中加大了茶的整体美感。最后是品茶的寓意,与工艺美术进行了很好的结合,所体现出来的韵味相当多,而且异常的唯美。

2日本茶道文化中的基础工艺美术彰显

2.1景幽

在日本茶道文化当中的工艺美术表现,首先体现在景色的幽美上。但是在实际的理解当中,人们却将幽美误当成了优美,虽然两者都可以形容环境的美丽,但是,放在这里去形容日本茶道文化中的工艺美术,却应当是幽美。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日本的茶道文化所包含的工艺美术是一种工艺的美,而工艺所形成的环境,如果用优美来形容,仅仅来说明环境的一般美丽,但是幽美却可以实实在在的体现工艺的过人之处,将工艺与美术完全地结合,形成了不一样的景色美感。在日本的茶道文化中,人们习惯于处于较为幽美的环境下进行品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在传统的日本文化思想中,品茶属于十分庄重的生活艺术,需要用心去对待,因而选择品茶的环境便成为他们的头等大事,并且在很多我们熟知的日本品茶环境当中,都处于十分静然的一个环境,不会有其他人进行打扰,并且在场的所有人都会表露出崇高的敬意。

2.2室清

在日本茶道文化中的工艺美术彰显,室清应当属于人们最容易理解的内容之一,即保持品茶室的整洁和安静。通常而言,在开展品茶的时候,日本人会选择与来访的客人进行单独的品茶,而将其他的下人支开,以保持居室的清净。并且每一次来到品茶室,都可以发现环境相当的整洁,并且几乎没有人来过的痕迹存在,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每次品茶结束或者品茶前,都会对品茶室进行一定的打扫。而这里的工艺美术主要体现在品茶室的装潢都进行了一定的工艺改善,使它的外观和内在保持同步,进而实现唯美的品茶环境。

3日本茶道文化中的深层次工艺美术

3.1器美

如果经常涉及一些日本的电视节目,可以发现其中进行品茶的时候,所选择的品茶器具都十分的优美,并且对这些器具进行细致的观察,可以发现每一处的品茶器具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所有的品茶场景都涉及一定的优美器具,而这本身也属于对茶文化的一种尊重。在日本人的基础修养当中,品茶的器具一定要保持较高的艺术感,并且能够给人一种品茶的优越感,否则会使得整个品茶过程严重的失去意义。在品茶的时候,日本人所选择的器具都是一些十分精美的器具,而这些器具也仅仅被当做饮茶的器具,并没有其他的作用。同时,由于品茶的时候,有了这些美丽的茶具,会给品茶的整个过程赋予一种特殊的色彩,甚至会带来很大一部分和谐。

3.2意深

不得不说,日本茶道文化中的工艺美术,彰显最多的就是品茶的意味,工艺在于纯良唯美,而品茶的过程也是一个精纯的过程,需要经过逐步的淬炼,进而形成最终的艺术。品茶在日本的文化当中,本身就是一个艺术的存在,它对于人们的诸多艺术宣传,最主要的体现在于其具有相当唯美的煮茶、泡茶、饮茶过程,而每一个过程当中都有着需要注意的点儿,而这与工艺的形成不谋而合,都由于工序上存在着相当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因而在实际的品茶过程当中需要尤其注意,给予品茶实质的美感。而且品茶品的除了茶以外,更多的是一种意境,一种唯美的意境,需要人在品茶的过程中进行细致的体会。日本民众在品完茶之后,都会进行沉思,将茶的味道进行深层次的融化以后,才会对茶进行一定的赞美,并且这种赞美往往都是由心而发,能够带领品茶的双方进入较高的品茶意境,而不会单纯地停留在品茶的表面形式当中。

第5篇

(一)发展机制分析

随着旅游资源外延的不断延伸,茶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必然。促进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两者融合的动力机制。根据前人对旅游产业融合的研究,结合茶文化的自身特点,归纳、总结、提炼出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的动力因素,构造两者融合的动力机制模型。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的动力因素包括:拉动力、驱动力与支撑力。拉动力主要指消费市场需求;驱动力主要指相关的旅游企业、茶农等;支撑力则主要指政府的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

(二)发展机制模型构建

1.拉动力—消费者的需求

众所周知,旅游业是一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产业,其产业链延伸的长短与构成要素是由旅游市场需求决定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旅游消费动机与需求层次不断提升,旅游市场需求呈现出多样性、个性化、专业化。为了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于是出现了很多如会展旅游、商务旅游、购物旅游、养生旅游、房产旅游等新兴业态。中国作为最早发现茶、饮用茶的国家,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茶文化的核心“静、和、真怡”,在人们的生活压力、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人们非常渴望通过饮茶、品茶,能够舒缓心情,缓解压力,从而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促进健康的目的,因此喜欢饮茶品茶的人越来越多,渴望进一步了解茶生长、冲泡的需求不断增强。很多产茶的区域都把茶文化作为当地的特色,重点发展,于是,茶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蓬勃发展,如河南信阳、浙江杭州、福建武夷山等。

2.驱动力—旅游企业与茶农对经济利益的追求

旅游企业与茶农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客观上驱动了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的实现,主要表现在范围经济。所谓范围经济,是指联合生产或联合销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即节约成本或收益范围增加所带来的效益。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对茶农来说,把茶的生产、制作,茶叶的销售融入到旅游环节之中,实现了茶的旅游价值,增加了茶农的收入,提高了茶农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解决国家层面提出的“三农”问题。对旅游企业来说,延伸旅游资源,增加旅游产品,丰富旅游项目,能够更好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从而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把旅游业培育成“人民满意服务业”目标的实现。

3.支撑力—政府政策、资金的支持

茶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主要是指第一产业(农业)与第三产业(服务业)相融合派生出一种新的旅游业态———茶文化旅游。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必然会带来茶文化与旅游各要素间的流动、融合与整合。茶文化与旅游业属于不同的行业管制,因此,促进两者的融合发展,政府首先要放松行业管制,采用“项目带动”、“实验园区”建设等措施,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绿色通道”等方式,与此同时,拓宽融资渠道,为茶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总之,在来自旅游者需求的拉动力,旅游企业、茶农、当地居民等对经济需求的驱动力和政府政策、资金的支撑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两者的融合发展,增加了茶文化的附加值,延长了旅游业的产业链,实现了公共功能置换与创新,与此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区域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模式选择

在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各区域需要根据当地的茶文化、旅游业发展状况、旅游资源的特征等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次、多方位的发展模式。

(一)基础层

基础层是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最初层次,它包括专项型与互补渗透型两种模式。

1.茶文化展示+旅游参观的专项型模式

在中国,茶“发乎神农,闻于鲁周,茶史溯源追亘古”、“经见陆羽,歌传卢仝”,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目前世界上共有茶树23属380多种,中国就有15属269种。而且像乌龙茶、黑茶、白茶都是中国特有的茶类,特别是白茶,在欧美的一些国家都作为稀有物品珍藏、陈列,而且中国茶的种类之多、变化之快,常有“茶农学到老,茶名记不了”的说法。有关茶的诗歌、小说、书画、茶礼、茶俗、茶专著等更是枚不胜举。为了使旅游者更好地理解茶文化,在茶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时,可选择专项型发展模式,即充分展示茶文化的各种内容。其常见表现形式有:茶叶博物馆、茶文化博物馆、茶马古道等。如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四川蒙顶山的“世界茶文化博物馆”、“崂山茶文化博物馆”、“宁波茶文化博物院”、漳州“天福茶博物院”等,这些博物馆均以茶文化的展示和相关活动为重点,力争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并使其成为“回头客”。

2.茶文化+景区的互补渗透型

所谓互补渗透型就是茶文化与当地旅游资源相互融合、互为补充的一种发展模式。如茶岛作为河南信阳南湾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景区内的山水、鸟岛、猴岛有机结合,使游客能够识茶、鉴茶、品文化、近自然、亲山水、怡心情。茶岛已经成为南湾风景区具有特异性的主题文化岛,也成为信阳茶文化对外展现的主要渠道之一。广州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巧妙地把茶文化与当地的水果生产、园林绿化融为一体,即拥有区域特色,又为游客留下更丰富的旅游体验。

(二)提升层

一般来说,提升层所包含的发展模式是专项型和互补渗透型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所采用的发展模式,其包括主题附会型和文化体验型两种。

1.茶文化+节庆旅游的主题附会型

随着节庆旅游的兴起与发展,全国各个产茶的省份、地区纷纷以茶为主要媒介,定期举办茶叶节、茶文化节、茶文化旅游节、茶文化博览会等。如2013年5月上海以“尊享生活,品味香茗”为主题的茶文化旅游节,2012年云南以“健康云茶,世界共享”为主题的茶文化博览会,河南信阳以“弘扬中华茶文化,发展河南茶产业,促进中国茶流通”为主题的国际茶文化节。

2.茶文化+体验旅游的文化体验型

一般认为,体验旅游是续观光旅游、休闲旅游之后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强调个性化、参与性,更注重旅游的过程。目前茶文化体验旅游多停留在茶青的采摘,如杭州的龙井茶、信阳的毛尖、武夷山的岩茶等都会推出相应的旅游活动;茶水的品饮,很多茶区与当地旅游相结合,在旅游线路的设计时,把茶水的品饮与销售作为一个旅游项目,旅游品饮之后,购买茶叶。这些体验活动停留在初级和较为肤浅的层次,游客们不仅喜欢采茶、喝茶、买茶,更喜欢制茶、泡茶、鉴赏茶。各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萎凋、发酵、揉捻、烘焙等制茶过程融入到旅游项目中,不仅游客可以自己动手做,而且有专业人士操作示范、亲自指导,有兴趣的游客可以把自己制出来的茶与专业人士所制的茶做比较,找出差距与原因,并把茶叶带回家。茶艺是指泡茶的技艺与品茶的艺术,也就是冲泡、品茶过程。实际操作过程中完全可以使旅客融入到冲泡品饮的各个环节;另外茶在中国很多少数民族都形成了独特的饮茶习俗,如藏族的酥油茶、白族的三道茶、土家族的擂茶、佤族的烤茶等,无论是制作的工艺、品饮的方式、深刻的寓意、独特的口感等方面,都能引起游客兴趣、激发参与热情。如何在茶文化旅游过程中,提高游客们体验的广度与深度,是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

(三)专门层

专门层主要是指为了满足特定的旅游细分市场所采用的发展模式,如:特别注重茶的保健功能和对茶文化有一定的偏好。

1.茶文化+保健旅游的保健型

茶不仅是商品,更是健康品、保健品。茶被认为是21世纪最健康的饮料,其营养价值、保健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与接受。茶中含有30多种酚类物质、生物碱、氟化物、茶多糖等保健成分,具有降脂减肥、延缓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减少重金属的毒害等保健功能,茶中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成分。在健康越来越成为奢侈品的今天,在发展茶文化旅游时,可以在茶的保健价值方面下功夫,结合区域旅游资源,开设茶浴、茶膳、茶吧、茶馆等。

2.茶文化+求知旅游的求学型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茶诗歌、茶书画、茶散文、茶专著、茶音乐、名人与茶、文人与茶、茶习俗、中外茶文化之不同等内容丰富,游客们通过茶文化旅游也迫切希望了解、学习更全面、系统的茶文化知识。可以举办茶诗会,吟茶诗、书茶画、读茶书、听茶乐;还可以请有关的专家、学者就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史、现状、趋势及中外茶文化的差异作报告,扩展游客们的视野,提高对茶文化的认识。众所周知,茶有重要的保健功能,但饮茶时也有众多的禁忌,并非人人适合饮茶,一年四季适宜喝的茶也有所不同,茶与食品的搭配也颇有讲究,可以请有关专家作有关茶与健康方面的讲座。需要指出的是,在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针对具体区域来说,往往是多种模式同时存在,而且模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在实践层面仅仅是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

三、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保障体系

(一)改变政府管制

政府管制就是指政府干预市场活动的总称。茶与旅游业分别属于农业和服务业两个不同的主管部门,两者的融合发展对传统的政府管制模式提出挑战。两者的融合发展会衍生出新的产品、业务等,这样,衍生出的新产品、业务等会受到不同部门的评价与管理,多重管理往往容易导致“超管制”的出现,非常不利于两者融合的发展。各地政府可以根据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的程度,采用改进型管制模式,即在当前管制模式上进行扩展;分离性管制模式,即专门为两者融合新活动提供一个新的管制途径。

(二)扩大市场需求

旅游作为以市场为主导的行业,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大才是两者融合发展的强大拉动力。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茶、认识茶、喜茶、爱茶、喝茶;如何生产出高质量、高品质的茶叶,满足市场上对茶需求;如何弘扬茶文化的时代精神等,都是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中国是茶的故乡,但是中国每年人均饮茶量为0.33公斤,还不及世界的平均水平0.5公斤。中国虽然是最早发现茶、饮用茶的国家,但是中国茶的产量及品质都有待提高。中国种茶面积世界第一,但产量却是第三,而且,最近几年,关于茶叶中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频繁出现,新品茶、高端茶发展滞后;茶文化的发展也落后于日韩等国,虽然“茶道”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但是现在每每说到“茶道”,人们便不由自主想到日本和韩国。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中国不得不用“茶艺”一词代表相同的含义。应提高茶的质量、树立茶的品牌、加大宣传力度、普及茶文化知识,使越来越多的人喜茶、爱茶、喝茶、偏爱茶文化,从而不断扩大茶文化旅游的市场需求。

(三)满足相关利益者的需求

第6篇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对学校开展音乐课程这一举动持不屑一顾的态度,但开展音乐课程并不是为了培养出杰出的音乐家,而是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出温婉和谐的人。要想体会茶艺表演的深层内涵,需要发挥观者的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拥有丰富的想象力远比你所学的知识更加宝贵,因为想象力是无限的,而人一生所学的知识是有限的。对音乐的鉴赏可以较大程度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茶文化给以音乐灵魂,没有文化注入的音乐只是枯燥的音乐,本文就茶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

茶文化;音乐教育;应用研究

1茶文化与音乐的历史渊源

中国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是经多个朝代历史的洗礼而留下的精华,至今不衰仍被人们追崇。回想一下我们所学的关于饮茶的诗词歌赋,就会发现茶与音乐早在几千年以前就为人们所传颂。如我们所熟知的白居易的《宿杜曲花下》、苏轼的《行香子•茶词》、黄庭坚的《鹧鸪天•汤词》中都提到关于琵琶、古筝、笛子等多种古典乐器的使用和声乐。而在现代的茶楼中所放音乐也多是古典歌曲,“茶宜净室、宜古曲”是从古代到当代不变的旋律。茶艺茶道可以培养人的情操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美学,学习茶道也不失为一种修身养性的好方法。可以利用赏茶、沏茶来增进茶友之间的友谊,更可以学习相关的古典立法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也可以通过品茗培养自己清和、廉洁、温婉、求真的高尚情操。茶道是一种可以提升自身气质、十分有意义的美仪仪式,与古代的儒雅之士提倡的儒僧道茶文化精神也不谋而合。茶文化与音乐产生相容,这时候浮现在我们脑中的应该是非采茶歌莫属了。采茶歌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后来又衍生出的采茶戏、采茶舞无不是我们民间特色的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而我国创立的采茶戏又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特的剧种。在当代生活中谈到茶文化与音乐的相容时,我们也会报出不少的古老的采茶歌的名曲,如《采茶舞曲》、《请茶歌》等。现代茶歌的出现,使得茶文化与音乐再一次发生交流与碰撞,可以使茶文化更好的得到传承与推广。例如在精彩绝伦的茶艺表演中,壶中的水倾泻而出到茶杯中时的动作配以我们古典名曲《高山流水》,借搭配这样一首名曲使得倒茶这一简单动作有了无尽的诗情画意。

2茶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2.1信息传达方式的共性

音乐是共通的,不论是否属于同一国家。音乐之所以这么受人们欢迎,原因有很多:第一、音乐存在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风声、雨声、鸟声还是自然界的其他某种声音都可以成为表达音乐的载体,最重要的是这种声音不受人为的各种干扰,它们都是自由的天籁之音。第二、作为音乐创作人、作曲家、演奏家们每一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都不同,他们各自可以根据个人的情感、个人的人生经历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演绎出不同的音乐歌曲。茶香作为茶文化中能感觉到的载体,同音乐一样不需任何语言,可以超越国界为任何一个人所理解与接受。沁人心脾、千滋百味的茶香,精彩绝伦的茶艺深受亚洲人民的喜爱。茶道热衷者们选取不同品种的茶叶、风格各异的茶具,将茶香的真谛传递给世界的每一角落。在品茶或是茶艺比赛中,人们是很难用语言准确描述或定义出对茶的理解。同样作为品茶者们,也不用茶艺师们任何语言的解释,只要用心去感受、回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对茶香的独特的解读。站在信息传达和接受的角度,茶艺和音乐是有共性的,由于两种文化存在相同之处,在学习这两种文化时可以相互之间借鉴学习,使得学生对抽象的音乐的理解变得容易一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茶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也就突显出来。

2.2精神内层的共性

茶文化是一种经时间洗礼而留下的一种精神文化的结晶,茶艺作为茶艺家们表现茶文化的一种载体,包涵茶艺家们对茶文化的热烈的情感,但是我们却无法从茶艺这一表演载体,去真正地了解到茶艺家们所要传递的丰富的情感,就像在欣赏歌曲表演时,我们也无法从歌手们程序化的表演过程中,理解歌手向我们传递的内容。也正是由于不同的人的理解存在主观性和多义性,才给与人们无限想象与发挥的空间。由于对茶艺和音乐的欣赏都是来自于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不论茶艺表演或是音乐表演多么变化神奇、不可思议,但是当欣赏茶艺师一举手一投足之间想起如高山流水般的音乐,我们就会有那种感受好像在尘世中漂流许久,终于洗净铅尘,得到灵魂的洗涤净化。对音乐内涵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需要了解故事的发生背景进而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而对茶文化的了解有助于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我们可以利用精神内层的共性,随着茶文化知识的不断丰富,帮助我们深入歌词,去真正用心感受音乐所要传达的真实情感、感受音乐所带来的力量。从以上我们可以得出,茶艺给予音乐灵魂、音乐给予茶艺形式,将茶文化运用于音乐教育中,可谓锦上添花、相辅相成。

3茶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音乐作为一种综合性、创新性的艺术创造活动,从填词谱曲以致到舞台表演过程中的每一瞬间,荡气回肠的古典舞,再配以高山流水、或是泉水般清澈的茶水的声音,高度体现作曲家、作词家、表演者高深的艺术造诣和强大的文化素养。所以,为了使茶文化在音乐教育中有更好的运用从而促进音乐的发展,设计一系列不同的茶文化课程供同学们学习,我们可以将它分为几大模块:茶文化欣赏学习、茶文化在歌词方面运用的学习、茶道教育、茶道实践的学习,增加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儒学气质和艺术魅力。

3.1茶文化欣赏课程的开设与学习

在茶文化学习的课堂中,我们选取各个朝代最具特色、最具代表茶文化的一些描述茶的词曲、歌曲或舞蹈的一些作品,作为茶文化欣赏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如皮日休的《茶中杂咏序》、《全唐诗》中的皎然的《茶歌》、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等。茶歌的另一种来源,是由谣而歌,民谣经文人的整理配曲再返回民间,如明清时杭州富阳一带流传的《贡茶鲥鱼歌》;茶歌的再一个主要来源,即完全由茶农和茶工自己创作的民歌或山歌,如清代流传在江西、每年到武夷山采制茶叶的劳工中的歌。通过这些歌曲的学习,更容易引导学生对歌词的理解力,加快学生在歌曲的学习过程中由浅及深,感悟歌曲的真正魅力。在茶文化欣赏的课程中,老师应当引导学生自由地谈论对文化的理解及赏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赏析茶文化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从而具备基本的文化赏析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将自己对文化的理解、人生的感悟、时间的万物融入到音乐中,创作出触动人心灵的音乐。

3.2茶文化在歌词方面的运用与结合

中国茶文化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我们所知晓的茶文化是经过无数先人的打磨随着历史的滚轮而留下的精华瑰宝,传承到现在的茶文化的意义已不再是提供人类解渴的饮品,更多代表的是一种优雅的艺术情操、一种意境、一种精神。作为音乐学习者,我们可以多从大众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审美需求等多角度出发将这些茶文化运用在歌词中,就像周杰伦利用青花瓷这首歌将青花瓷演绎的惟妙惟肖一般。在对歌词进行填写的时候,注重的不仅仅只是描述一些事物的表面现象,更要注重的是将文化通过歌词进行更为广泛的传播,这样的歌词就不会让听者觉得空洞无味。将深厚的文化底蕴运用在字里行间,不仅可提高歌曲的吸引力,还能提高歌曲自身的文化价值,同时提高歌词的审美价值,吸引更多观众赏析购买。在茶文化方面,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风韵,这种风韵是其他文化无法比拟和替代的。不论是吟唱茶的精神,茶的外表,亦或是茶的香味都会成为一首沁人心脾的曲子,也只有茶才能将这三种优美之处结合在一起而不让听者觉得僵硬。将茶文化运用到歌词中,不仅可以丰富歌词的内在含义,更能丰富整首歌曲所特有的文化和精神,这种形式的传播也更加有利于茶文化的源远流长。

3.3茶道教育、茶道实践的学习

茶道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创造活动,不仅仅只是沏茶的步骤,也是一种文化。茶道从煮茶、泡茶再到倒茶、品茶,其中每一个微小的步骤都可以体现出整套茶文化的艺术造诣。沏茶的动作如行云流水般,既柔软又坚韧,品茶时的心境如淡雅竹菊般,安静、恬淡,没有好的心境就无法品出茶中百味。在浮躁的社会中,在嘈杂的快餐音乐模式中,这种淡雅的心境是难能可贵的,是值得当下学生认真学习和揣摩的。当代的音乐传达的情感直接、歌词直白,很难给人以宁静悠远、寓意深刻的感觉,在这个浮躁喧哗的时代,人们所喜爱的已不再是重金属音乐,而是渴望听到清新空灵的音乐。中国茶道文化艺术是我国特有的国粹,其内涵之深无以比拟,至今仍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茶的清幽与茶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向世人警示了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其二,茶性的“美善统一”与茶道推崇的“精行俭德”,告诫世人应“德博而化”,向世人展示了高素质的重要性;其三,茶道提倡的万物运动的普遍规律,警示霸权主义的危险性;其四、茶道的灵魂“和”展示了全球一体化将是未来世界的走势。中国茶道文化包含了美学、哲学、科学,它包罗万象、顺应自然发展规律。了解茶道文化对提升我们音乐修养也大有益处,将自己所领悟到的运用到音乐中,使歌词的意境更加深远,使我们对音乐的曲、词、演奏方式、以及风格的欣赏等能够打破具体事务的束缚,在音乐上有更高的造诣。

4总结

茶文化和音乐相容的发展背景和历史渊源,使得茶文化成为提升音乐魅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茶与音乐的相容可以使人既能体会到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能感受到音乐强悍的感染力。在欣赏音乐时,使我们的眼睛能看到颜色、鼻子能感觉到音乐传达的香味、嘴巴能品位出音乐的味道,耳朵能享受到优美的旋律,心中能感悟到音乐的深刻内涵。通过有效的手段将茶文化运用到音乐教育上,使茶文化和音乐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能创作出直击人心灵的音乐。

作者:康雪 魏欣 单位:河北艺术职业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姜春红.茶文化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中的应用[J].青年文学家,2011(22):164-165

第7篇

关键词:信息时代;茶文化;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环境是时代的一个侧面体现,它不仅可以反映出社会科技的进步,还能从中获取更多关于艺术的途径。罗马斗兽场、北京的故宫等都是当时时代背景的一个缩影,它凝聚着物质与精神文化。自古以来,我国就是饮茶大国,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新时期信息的发展为环境艺术设计带去了新的活力。当下的环境艺术教育与之前的纯艺术教育有一定的差异性,环境艺术的美不会随我们的主观感受发生变化,它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并带有强制性的色彩。传统的茶文化是中国精神文化的精髓,在时间的流逝中,我国的传统文化逐渐被人们淡忘。为了让更多人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近年来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重心开始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教学课堂中都会涉及到传统的茶文化。竞争要求我国学校里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需要改革,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有效的适应社会需求。由于人们对环境设计的认知水平不一,如何更好地让环境艺术教育开展下去,以及怎样真正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这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1信息时代背景下茶文化推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

以信息技术为背景,学校中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需要大量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大多数环境艺术设计需要用到的软件都依赖于信息化教学,互联网上的数据能够利于学生的学习,并将枯燥的课本知识转化为生动的软件视频教学。新的教学方式出现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多,还丰富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传统的茶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起到很大的助推力。当下的学生在接收新思想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传统的茶文化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的精神被不断沉淀,留到最后的都是精髓。所以,依托茶文化推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是非常恰当且必要的。

2信息时代背景下茶文化推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现状

2.1职业技术能力考虑不全面

一般来说,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我们所说的职业能力主要是从事工作所需的知识储备能力与思维交际能力。在环境艺术教学中,就目前情况而言,利用茶文化来推动教学改革的学校少之又少。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学子,更应该注重茶文化的学习,从茶文化中学习其精神内涵,有利于推进环境艺术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技术能力的提升。环境艺术设计需要明确事物的特征寓意,通过手绘等形式展现出来,无论是色彩还是结构,从内到外都需要将其表达出来,只有设计者对作品有着充分的认识,才能够推进环境艺术教学的改革,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在职业技术能力方面,高校学子缺乏合作意识,职业技术能力考虑不够全面,许多高校目前都没有将其联系起来学习,甚至还有的学校并未开设茶文化课程。若通过茶文化的课程来推进环境艺术的设计,则有利于提升高校环境艺术学子的认知能力。

2.2课程教学设计欠缺茶文化内涵

好的环境艺术设计者在设计作品时,茶文化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日常课程教学中,教师们只注意了理论知识的培养,忽略了精神层次的指导,没有合理注入茶文化来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目前环境艺术教学课程的学习忽略了茶文化中精神内涵因素,既不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没法在设计中融入思想。在我国,茶文化是经典的文化之一。其中蕴含的设计思想十分广泛,融自然、社会与人文科学为一体,包含着多方面的艺术内涵。若能在高校传承茶文化,在当下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可以解决很多棘手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课程需要通过茶文化来推动教学改革,促进环境艺术学子多元化成长。

2.3师资力量欠缺

教学改革重要一环是在教师身上的,想要推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就必须先改善当前的师资情况。环境艺术设计教育,要想突破局限、发挥创意,设计出具有竞争力的作品,就必须要重视茶文化的思想引入,关注相关专业教师能力的培养问题。在信息时代背景的当下,诸多学校没有树立环境艺术课程需要多元化推动其教学改革的理念,只是一味的让专业教师给学生讲解环境艺术的价值与历史。所谓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要想推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改革,就必须建立茶文化思想,这就需要学校有复合型教师,能够指导学习茶文化,并通过茶文化推进环境艺术课程的创新。

3信息时代背景下茶文化推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改进措施

3.1增强教学与茶文化之间的联系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发展愈来愈复杂化,我们需要增强课程教学与茶文化之间的联系,通过茶文化来推进课程的改革。高校就需要从茶文化与现代的环境艺术教学间的联系入手,以拓展的眼光去认识中国茶文化创新教学改革的问题,并结合现有的学术理论去将其运用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教育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现茶文化内涵,将茶的魅力及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既能提升了高校学子的人文素养,又能够让茶文化得到传承。环境艺术设计与现代茶文化的结合,能够充分展现环境艺术设计学子的主导地位,增强实践动手能力,这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3.2创新教学方法

现如今,高校一般在课堂中都配有多媒体设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创新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内容,改变原有教学模式,提炼茶文化的教学价值功能,综合运用影像、图片等方式,吸引学生的关注。依据学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水平的不同,开设不同的教学课程内容,因材施教。我们要顺应时代的需要进行教学内容规划,合理利用互联网+模式。学校在环境艺术专业课程的规划上,为了增强学生对本专业教学的兴趣,就必须要改变以往陈旧的以理论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从多媒体中得到释放。譬如,将茶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结合在一起,注重茶文化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上的运用,让学生的作品富有新意。

3.3促进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增加相关茶文化的培训课程,这对茶文化的传承以及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改革有着实际的价值。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教师,应至少有相关茶文化的教学经验,只有专业的教师,才能够专业地指导学生,传授专业的环境艺术教学内容。在培训教师时,要着力体验式教学,将互联网+技术贯彻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教师与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学校方面,还可以通过专门聘请优秀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指导教师来授课,根据茶文化的特点,对高校学生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提供指导。

3.4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环境艺术设计是为了传递具有创意的信息,让观众对某个点产生兴趣并且深入了解信息。由此看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中,与茶文化紧密联系,考验学生对不同事物如何联系在一起,有效发散思维,让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树立全新的设计观念,提升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将诸多生活中的元素运用在设计作品中,提升作品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下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快速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以创新的精神去实现教学的改革,是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必经之路。在茶文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这利于我国环艺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为学校铸造高素质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柳.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现状及改革[J].大众文艺,2015(12):251-252.

[2]贾广雷.试分析信息时代背景下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J].亚太教育,2016(10):133.

[3]吕永新,向东.第六届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暨2008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年会综述[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9(1):26-31.

[4]辛艺峰.改革中的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系列课程建设及其实践探索[J].室内设计,2009(1):46-50+33-35.

[5]吴彪.论基于环境艺术设计思维能力培养的手绘课程教学改革[J].装饰,2009(11):135-136.

[6]姚珏.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探寻与创新实践——以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改革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9):164-166.

[7]张榕泉,吴海燕,夏建红等.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0):394-395+397.

[8]吕微露,黄韵,刘斐.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式”教学改革模式初探———以室内设计方向为例[J].装饰,2011(2):139-140.

第8篇

关键词:图形元素;铁观音;包装设计;应用

铁观音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茶之一,是青茶系列的代表之作,属于半发酵茶类,冲泡后可散发出天然的兰花香气,形态上具有独特的观音神韵,清香淡雅,滋味醇厚,香气馥郁,享有“七泡之后仍有余香”的美誉。与其他茶叶品种相比,铁观音富含较高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茶多酚和生物碱等营养成分,养生保健功效十分显著,获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广泛青睐。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主导作用,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我国茶叶商品正面临着来自全球各地同类商品的巨大竞争压力,因此,努力提升茶叶产品质量,迅速优化产品外观设计,就成为了我国茶叶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主要突破口。现代营销理论认为,包装是实现商品价值及其使用价值的强劲手段,具有保护商品、方便使用、方便运输、促进营销、提高商品附加值等多重功能,在商品的生产、流通、销售和消费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商品实用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综合体现。铁观音作为我国文化的形象大使,在包装设计方面不仅要优雅大气,还要突出我国茶文化的特性乃至中华民族的气质与品格,懂得创新性地运用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为包装增光添彩。图形元素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构成内容,经历了上下五千年的发展与积淀,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气息浓郁,形式丰富多样,高雅至书法、国画,通俗至图腾、纹样,都是我国传统图形艺术的精华,正所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当代包装设计应当充分借鉴并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元素,将传统元素与茶文化深度结合,让茶叶包装设计绽放出恒久的生命力。

1传统书法艺术与铁观音包装设计

自汉字诞生之日,我国书法艺术就有了雏形。汉字书法在形式上主要涵盖甲骨文、篆书、隶属、楷书、行书、草书等,极具形态美与意境美,深受中华儿女的推崇,因而其视觉效果也就成为了各个时期体现民族及地域风格的一大特征。茶文化与传统书法艺术之间渊源流长、关联甚密,“茶”字以书法艺术形式予以表达,可以突出茶叶本身的含蓄质朴和深邃典雅,彰显茶文化的深厚底蕴,而书法艺术则借助茶叶包装传播至世界各地,获得了进一步的弘扬与发展。铁观音产自世界名茶故乡福建安溪县,这里是乌龙茶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国乌龙茶的出口基地,产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优良,在外包装上通常选取天然的竹、纸等为原料,在图案装饰上一般以古今的著名字画为底稿,以传统书法“铁观音”字样为主角,风格古朴典雅,与茶叶自然天成的品性相得益彰,带给人们一种仙风道骨的感觉,传统文化内涵浓厚。在内包装上,无论是否有字画相称,绝不能少的都是一个毛笔书写的“茶”字,通过同样的书法字体使内外包装相互呼应,并突出包装设计的主题,呈现出对我国传统茶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实现传统与现代、优雅与通俗的完美融合,令人豁然开朗、印象深刻,极大地增强了茶叶商品的市场感召力。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书法艺术的应用并非生搬硬套,必须经过设计者的反复推敲和加工创造。通常而言,隶书、楷书与行书在形态上与印刷字体相近,易于辨识,设计者可以大胆使用,而甲骨文、篆书与草书则带有绘画的风韵和象形的特质,在字体结构上不那么明晰,辨识度不高,设计者应当慎用,或者适当进行艺术变形以后再使用。另外,书法艺术在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形成了不同的门类与风格,笔墨纸砚的多种搭配也可以产生千变万化的视觉效果,设计者应当根据具体铁观音商品意欲传达的内涵而仔细推敲来选择。

2传统纹样艺术与铁观音包装设计

我国传统纹样主要包括花卉纹样、龙形纹样和云彩纹样,这些纹样变幻多姿、风采卓绝,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受到了古今中外人们的普遍喜爱。文人墨客通常把它们融入到文学艺术创作之中,使之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象征,富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浓郁的民族气息。花卉装饰艺术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人们在窗花、屏风、雕刻、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都能找到花卉的身影,在茶叶包装设计中也不例外。例如,设计者结合中外审美理念,以黑色为底色,搭配红色与蓝色的花卉纹样,再用金边加以修饰,线条简单流畅,形象生动逼真,予以幸福吉祥的含义,与铁观音的高雅品格相得益彰。龙形纹样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早在新时期时代就已出现雏形,在青铜器时代正式形成。龙是一种多种动物形象的神秘综合体,它以蛇为原形,融合了牛、马、鹿、虎、象、驼、兔、鱼、鹰等多种形象,外观大气尊贵,是中华民族心目中的神灵,历朝历代都备受尊奉。龙形纹样在青铜器中非常多见,同时也被应用到王室贵族的衣物、器具、门窗雕刻等领域。近现代以来,随着我国出口贸易的不断扩大,龙形纹样作为我国图腾艺术的典型代表,也出现在各类包装盒工艺品之中。铁观音作为世界名茶之一,其包装设计更离不开龙形纹样的装饰。比如,“茶之圣”系列包装以金色为主色,以蓝色为辅色,勾勒出一条腾飞的金龙形象,金龙昂首阔步、威严雄健,直飞九霄云外。将这一图腾纹样应用到铁观音的包装设计中,既有平安、吉祥、财富、健康的美好寓意,也具有鲜明的华夏文明烙印,带给人们一种高档、华丽、富贵的视觉感受,能够极大地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促进茶叶的营销。云彩纹样也是最切合中华民族审美理念的古典纹样之一,我们自古有“祥云”一说,认为云彩有吉祥、神圣、美好、理想的寓意,云彩对于华夏儿女来说不仅仅是天上流云的客观反映,更包含着认知主体对于自然现象的主观理解和情感态度,它是“天人合一”的必然产物,是对人们心中之云的艺术呈现,云彩纹样渗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与审美态度,是我国古今装饰艺术的一个核心要素。铁观音属于乌龙茶,在包装色彩上适宜以黑白两色为主,以彰显茶叶大方得体的性格特征,在图像上可以采用“墨滴化开”的形式,搭配典雅的茶具形象,再以吉祥如意的祥云图案进行修饰,营造出一种主次相和、遥相呼应、和谐化一的视觉美感,让人们萌生出了解产品和购买产品的念头。在勾勒祥云时,设计者应当尽可能地传承我国古典艺术中传情、细腻、含蓄的要求,同时也可借鉴和参考现代设计手法中的简化、夸张、打散、扩散、对比、重组等方法,使铁观音的包装设计在延续传统美感的同时又不失现代魅力,更显示出我国茶文化与时俱进的发展轨迹。

3泼墨山水与铁观音包装设计

泼墨山水是我国传统绘画的巅峰,以或浓或淡的笔墨在宣纸上自由晕染,用简单流畅的线条勾勒出丰富深邃的意境,以点线、皴擦之法营造出宁静平和的氛围,给人们带来极大的视觉享受和心灵慰藉,具有无可比拟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是我国传统艺术的典型,能够影射出中华民族的气度与风范,所以,我们通常把泼墨山水称为我国的“国画”。茶叶包装作为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纽带,对于其文化性、艺术性和民族性的要求愈加突出。优秀的茶叶包装设计不仅可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实现销量的提升和市场份额的扩大,更可以帮助茶叶企业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塑造企业文化,提升品牌价值,其中的文化艺术元素还可以促进我国茶文化及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铁观音的文化意境是清高悠远的,恰恰与清新淡雅的泼墨山水相符,两者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都能够为人们寄托情感、传达理想,都可以在主客观的交感之中形成深邃的意境,达到超凡脱俗的思想境界,实现人格和气度的双重提升。因此,在铁观音的包装设计中,泼墨山水可谓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在现实应用的过程中,设计者应当兼顾传统美学与现代审美的双重要求,同时考虑包装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及适用性,选择恰当的泼墨山水图样绘制于包装之上,增添商品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价值,烘托茶文化的悠远意境。另外,设计者还可以打破传统水墨画中黑、白、灰的色调,根据情况加入相应的色彩,比如,在设计铁观音的包装时,我们可以将佛家文化纳入其中,以莲花为表现主体,用皴擦点染的手法勾画出莲花的形态,以简单的线条表现静谧的湖水,以留白的形式表现万里无云的天空,为了让莲花更有生机,设计者可以用红色或粉色为花瓣上色,用嫩黄色为花蕊上色,用碧绿色为莲叶上色,使画面更有现代气息,拉近茶叶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4传统色彩与铁观音包装设计

色彩是所有视觉元素中最具冲击力的一个,它不仅是对客观自然的形象认知,也包含着人们对世间万物的主观情感,面对不同的色彩人们往往会萌生出不同的感受。唯有设计者对色彩拥有充分的认知,对商品的美学色彩和情感意义拥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对色彩与商品的搭配拥有较好的掌控。我国茶叶有绿茶、红茶、青茶、黑茶、黄茶、乌龙茶、普洱茶、花茶之分,它们在色彩上各有特色,带给人们的感受也各不相同,设计者在对铁观音进行包装设计时,应当考虑到茶叶本身的色彩及其含义。此外,我国传统色彩在数千年的应用历史中已经形成了一门全面而系统的学问,针对如何搭配色彩、如何选取与修饰主体相适宜的色彩等问题,都有比较明确的界定。比如,我国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青花瓷,青料浓艳,釉质细腻,瓷质清透,是我国传统瓷器的主流,发展到清朝时期,这种白搭青的配色方案已经渐渐进入到其他艺术领域,比如刺绣、绘画、印染等,在传统商品的包装设计领域也占据着重要的席位。以“野茶王”系列包装为例,包装设计的色彩灵感正源自于明清时期的青花瓷,它以白色作为底色,用蓝色勾勒出包装的主要艺术形象,再加上小面积的绿色,突出商品茶的属性,同时又彰显出茶文化的儒雅和深远,极大地提升了茶叶商品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使商品切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5结语

中国传统图形元素是古今劳动人民主动创造的智慧结晶,富有极大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是现代包装设计的重要灵感来源。铁观音作为行销国内外的名优茶产品,面临如今巨大的竞争压力,包装设计者应当积极借鉴并努力传承这些图形元素的精髓,并将现代设计理念和审美态度纳入其中,实现古典与现代、传统与流行、优雅与通俗的完美融合,提升铁观音商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使之立足于民族而又着眼于世界,成形于传统而又发展于时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消费者的关注与青睐,从而促进商品销售,推进茶文化以及中华文化的进一步传播。

参考文献

[1]陈振裕.中国古代青铜器造型纹饰[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1.

第9篇

关键词:水墨元素;现代茶坊;平面设计;应用

水墨元素与茶自古就有紧密的联系,它们在精神气质方面略同。水墨元素是水墨画中的独特艺术语言,对现代的设计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激发了他们更多的灵感,水墨元素在现代茶坊平面设计的运用,不仅与茶文化相辅相成,还彰显了我国中华民族的特色,在弘扬本民族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水墨元素与新时代的理念以及个性相融合,使现代茶坊的平面设计更加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能够给消费者产生很大的吸引力,不仅传承了茶文化,更是使水墨元素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与传承。

1茶文化与水墨元素在精神层面与现实层面的交融

茶文化与水墨元素产生与发展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因此它们是同步发展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内到外都有一种不可分离的交流与沟通,共同构建了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文化氛围。二者之间的联系首先就是因为时空上的一致性,从它们产生与发展,特别是在我国的古代时期,二者都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与当时人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发展时空上的重合,就使茶文化与水墨元素之间相互融合。对于古代的文人墨客来说,茶与水墨都是生活中离不开的元素,他们在舞文弄墨的时候常常需要茶的陪衬,而且在品味好茶的时候更是离不开书、墨等的陪伴,很多古人,甚至是统治者都嗜茶如命,并为茶写出了很多的文章以及书籍,比如说北宋徽宗,虽然贵为皇帝,但是一生却很爱茶,并且喜欢亲自煮茶、烹茶,就是因为嗜茶成瘾,特别爱茶,他还专门写了一本关于茶的书籍《大观茶论》,并由此带起了当时的品茶风,除了茶他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书画,在他当皇帝的时期,文人墨客的地位是有史以来最高的,他本人在这方面也具有很高的造诣,还留下了很多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古人对茶以及水墨的推崇由此可见一斑。

2水墨元素在现代茶坊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由于茶文化的盛行,所以茶坊在中国古代便有了存在和发展的理由和价值,茶坊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不仅历史悠久,名称也多种多样,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就有不同的名字,比如说茶馆、茶亭、茶室、茶楼等,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名字也逐渐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人们在它的特性上与时代相结合,与自己的喜好相结合,因此就产生了茶吧、茶餐厅等新兴的名词。这些地方都是专门为了迎合人们爱茶、饮茶的习惯而设立的场所,茶坊出现的时间很早,早在两晋时期就有了对它的记录,特别是在唐代,茶坊逐渐繁荣和发展,到了开元年间更是出现了出售茶饮的商店。而且随着茶坊的发展,它从饮茶单一的功能逐渐变得多元化,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虽然时代在变迁,时间在流逝,但是茶坊却没有消失。在现代茶坊仍然是人们喜爱的消遣之地和交际场所,它随着中国人的脚步不仅在国内生存,在国外也扎下了根。茶坊承载着茶文化,同时具有盈利的性质,因此它具有商业性以及文化性,它的发展与运营遵循茶文化的理念与规律,辅之以相应的商业手段来进行运营,并通过向人们提供茶饮品来获得经济效益。由于它具有商业性,所以日常经营中的管理是少不了的,为了在众多的茶坊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因此自古以来与茶文化有着紧密联系的水墨元素被引进来,给茶坊塑造了具有深刻内涵的视觉元素,给茶坊的平面设计带来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元素。

2.1体现设计的目标功能

水墨元素在现代茶坊平面设计中的运用,首先就要体现设计的目标功能,即表达与烘托茶坊的精神以及实际功能。视觉形象包装设计的任务之一就是要阐述对象的功能,然后在使用设计的过程中实现这一功能。现代茶坊不仅具有物质功能,还具有精神享受,从物质方面来说,它就是一个给人提供休息与娱乐等多种服务功能的场所,它通过多样的服务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的多种需求。现代茶坊的平面设计代表着茶坊的形象,是一种包装现代茶坊的手段与方法,是一种宣传的途径,因此它需要展示给不同的人物,更需要设置在公众场合,它需要有内涵有新意,从而才能被人们接受,被人们认同,因此在设计中需要某种元素来诠释现代茶坊的功能、展现现代茶坊的形象;从精神方面来说,现代茶坊承载着茶文化,在这里人们可以放松自己的灵魂与心情,寄托自己的文化追求与希望。在现代茶坊的精神与物质层面的功能下,要求其平面设计必须体现茶文化的底蕴和内涵,从而与人们的精神追求相符合,进而实现现实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结合。现代茶坊的平面设计在茶坊中随处可见,它具有重要的宣传功能,比如说茶坊的名片、门牌或者是酒水单等等,这些物品都涉及到平面设计的内容,它们也是平面设计的最终体现形式。对这些媒介的设计要有具体的元素来支撑,设计内容的由来更不能是设计师凭空随意捏造的,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与实际需要相结合,以实际为基础来制定平面设计中元素的内涵和形态,设计的最终结果是为现代茶坊的经营服务的。在这种原则下,充分考察现代茶坊的功能与作用,从而可联想起水墨元素,茶文化与水墨元素之间相得益彰。

2.2注重艺术性

设计从本质上讲也是一种艺术,对于设计来说美感很重要,艺术性很重要,设计最根本的目标就是使人们的视觉得到享受,因此追求视觉美是必不可少的。在众多的文化元素中,水墨元素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它是在千百年的历史和文化中沉淀下来的,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茶文化也具有意象美的本质,是一门独特的雅致艺术。水墨文化由于水墨元素的轻容、混沌、缥缈、厚重,所以具有一种独特、静默的美,蕴含着无穷的艺术魅力。水墨文化在我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是基础是成就,它具有广阔的艺术胸怀以及神秘美妙的艺术魅力和艺术表现力,它内在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包含了中华民族的高远意念,是一种具有特色的艺术表达方式,是美的载体,它华丽而质朴,张扬又低调。在现代茶坊的平面设计中,虽然已经不再使用笔墨纸砚等传统的物品,但是它却离不开水墨的深刻文化内涵与艺术表现力,在新的时代以及新的科技中,为水墨元素的应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它也与时俱进更新着自己的应用,从而发挥自身的艺术价值。它用自身的艺术价值来服务于茶文化,用自己来诠释和升华茶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良性的发展循环。由此可见,在现代茶坊的平面设计中运用水墨元素,可以给其造成美妙的视觉感受,将美好的事物和元素进行再创造就会产生更具艺术魅力的效果。因此在现代茶坊的平面设计中,一定要对水墨元素进行研究和深入分析,汲取其中的优秀思想,将茶文化以及水墨元素进行糅合与组合,从而形成具有艺术美感和艺术魅力的设计成果。

2.3灵活创新性

水墨元素是我国一种古老的艺术元素,而现代茶坊处于现代社会的大环境中,要在平面设计中使用水墨元素就必须对其进行灵活的创新。现代茶坊平面设计对水墨元素的使用,会使古老的思维进行交融,发生碰撞,为了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现代设计就必须在碰撞中不断创新,让古老的水墨元素焕发新的生命力和光芒。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要完美地将茶文化以及水墨元素进行融合,通过对茶、水墨、文化以及哲学等内容的组合、提取和糅合,从而得出鲜明的具有特色的视觉设计。只有深刻理解了水墨元素的真正内涵和概念,才能将水墨文化的韵味以及风尚展现出来,才能在精心打造的过程中赋予其深刻的寓意。因此,设计师要灵活地使用水墨元素,结合时代审美需求以及水墨元素的真正本质,从而不断对其进行创新,继而做出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设计作品,为现代茶坊的经营与发展更好地服务,为其打造与众不同的形象和特色,给消费者带来更加美妙的视觉享受。

2.4基本要素

型是基本元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在现代茶坊平面设计中,水墨元素可以应用在广告设计以及墙壁、宣传贴画等多种地方,现代茶坊平面设计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希望通过平面设计可以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浓郁的茶文化。为了达到这种目标,现代茶坊的平面设计就必须与实际情况和人们的审美需求相结合,根据不同的人文环境以及民族文化、消费主流群体等,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从而在型上展现出自己的特色。意是第二种重要的因素。每一个设计中都不能缺少了意,它是设计的灵魂,设计师要在设计意图的指导下对所有的元素进行整合再创造,从而实现设计的目标,设计过程本身就是展现设计师理念的过程。在使用水墨元素的时候,设计师也要根据自己的理念以及需要对其进行创新,吸取有用的元素,来构建自己设计作品的意,创造出具有个性、具有思想性以及观赏性和艺术性的、具有艺术文化魅力的作品。

3结语

茶文化与水墨元素自古就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诠释和表达,因此在现代茶坊的平面设计中要注重将二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将水墨元素引入设计,可以给茶坊塑造具有深刻内涵的视觉元素,从而使其设计具有民族特色的元素,给顾客带来精神上的放松,使其情操得到陶冶,给其带来更加美妙的视觉享受,感受茶文化与水墨元素中深厚的文化精髓,以及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作者:李文学 单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劳秀霞.浅谈中国传统水墨元素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评论,2015(6):131-133.

第10篇

      设计师们需要从传统民间美术视觉传达设计论文中汲取设计元素,不断丰富创作内涵,进而提升视觉传达设计的艺术品格。 

一、民间美术元素与视觉传达设计概述 

(一)民间美术元素概述 

民间美术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历史积累与沉淀,仍然显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地现实作用,是民间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把这些优秀的民间美术元素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起来,结合现当代的情况,赋予新的时代特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作品,可以不断传承以及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艺术创作中融入民间美术元素,将视觉设计的艺术多样的表现形式与民间美术丰富的内容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让艺术作品更加贴近国人的生活。通过现代艺术将这传统文化形式在现代生活中赋予新形势下的含义,在现代艺术创作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从而有力促进我国艺术设计多元化发展。 

(二)视觉传达设计概述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是一种生动的艺术形式设计。通过将可视的艺术形式与现代艺术设计这两种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的新的艺术,这就是视觉传达艺术。在现代社会,艺术与数字技术相互融合,以一种生动形象、高质量的艺术形式呈现给观众。对于优秀的艺术作品来说其本身不仅仅是用图像来表达作品,更是在用一种积极主动的方式向观众讲述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表达的思想和主题就是艺术作品的表达目的。视觉传达艺术不仅仅要讲究精良的艺术造型设计,更重要的是其中传递的文化元素以及艺术思想。视觉传达艺术取材于生活,通过将民间美术元素进行艺术提炼并进行艺术创造,将视觉传达艺术完美地展现出来。 

二、民间美术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 

(一)视觉传达设计对民间美术中造型元素的应用 

对于传统民间美术作品来说,其造型设计一般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单一的造型设计以及图形的组合。单一形式的造型设计是指由单一的动物、植物、人物等造型为原型,表述出相应的寓意。例如民间美术中常见的造型“盘长”,通过一条线按照相应的规律进行穿插走势,进而构建出具有一定寓意的图形,因此民“盘长”造型普遍被用于建筑、针织、印染等方面。联通公司的标志“红色中国结”就是采用民间美术造型中的“盘长”,以线条的川折迂回表现出现代通信网络的四通八达,寓意着信息社会中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井然有序、 信息畅通;组合式的美术造型时由多种单一形式的形象组合而成的,也可能是动物与植物的组合,也可能是植物与植物的组合,没有固定的组合形式,而是根据根据表述的主题决定。例如图1所示的“白头富贵”造型,该造型是由白头翁和牡丹组成,取白头翁的白头偕老之意和牡丹的花开富贵之意,象征着夫妻白头偕老,生活富贵美满。 

图1 白头富贵 

(二)视觉传达设计对民间美术中色彩元素的应用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色彩文化源远流长,这在民间美术文化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民族特色鲜明、文化底蕴丰厚的赋色体系。民间美术的色彩简洁、 明快,在表述上多采用鲜艳饱满的红、 黄、 绿等深色调,形成了鲜明饱和、 具有强烈装饰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在年画、剪纸、面花、玩具、服饰等民间美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依据人们在生活中的心理反应与审美的视觉经验,彰显出鲜明的文化特征和独特的审美趣味,进而在广大受众心理形成强烈的情感与心理共鸣。例如在节日礼物的包装上多采用红色和金色这两种颜色,这两种颜色除了达到较好的醒目、喜庆的视觉效果的目的,其中还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人们普遍认为红色象征着喜庆、吉祥,黄色象征着成熟、丰收、富贵,金色寓意高贵、辉煌,而绿色则寓意着生命、希望与向上。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充分利用这一色彩要以,根据设计目的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色彩元素,给观众带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在视觉与心理方面与观众达到强烈的感情共鸣。 

(三)视觉传达设计对民间美术中艺术手法、图像元素方面的应用 

民间美术一方面有自己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哲学、宗教、政治、道德、文学、艺术、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多个层面。另一方面又有体现全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这种体现全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也表现在哲学、宗教、政治、道德、文学、艺术、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多个层面。在视觉传达设计中要将民间美术中艺术手法、图像元素融合进去,将当今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通过产品包装体现出来。同时视觉传达设计也是人类文化活动体现,每一个视觉传达设计都是设计人员的文化结晶,也深受人类社会文化深层次的影响。因此在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民间美术文化的影响,通过产品设计将民间美术传递出来。如图4所示中国著名设计师陈幼坚设计茶缘包装,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著名设计师陈幼坚革新传统的茶文化包装设计,采用复古设计。通过采用手提鸟笼的传统文化习惯为设计切入点,再加上诗情画意的背景衬托,这就将中国传统的茶文化以及茶礼仪展现给当今的消费者。使得消费者在品茶的同时,能够了解到中国的茶文化。由此可见陈幼坚设计的用心良苦,同时又能间接地衬托出中国茶文化的源远流长。 

图2 中国著名设计师陈幼坚设计茶缘包装

(四)视觉传达设计对民间美术内在的精神及所营造意境的应用 

传统文化元素是中国民间美术文化的精髓,是民间美术内在的精神实质与最深刻的人文内涵。民间美术元素所传递的精神与意境在当前的视觉传达设计仍然具有较强的借鉴与运用价值,能够进一步丰富视觉传达设计内涵与精神意义。例如著名的水木清华地产广告设计就充分借鉴了民间美术内在的精神及所营造意境,设计师将传统中国画的技法造型与现代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形象设计中进行了创造性的剪裁取舍,改变以往满屏的图像设计的方法,而是预留出大幅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出灵动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这种民间美术中的留白守法的运用,能够引导读者产生丰富的艺术联想。画面情景交融, 传达出了如诗如画的 艺术情景,表述出艺术设计的魅力。 

图3 留白手法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运用 

三、实现民间美术元素与视觉传达设计有机结合的策略 

(一)明确民间美术元素的内容,注重对于民间美术元素精神内涵的挖掘 

民间美术文化传承,不仅仅是通过口耳相传或者是文字记录来传递、传接传统文化的民俗内容。民间美术文化是中华民族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历史积淀与文脉传递,因此对于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来说要汲取优秀的民间美术元素的内容。民间美术文化源远流长,其通过多种多样的传递方式来进行传递,其中包括书画艺术以及音乐表演、戏剧、舞台剧等肢体行为表演、书籍文字记载以及观念意识传承,因此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要注重对于不同形式的文化作品的吸收;民间美术也不完全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因此在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元素,摒弃将那些消极否定的文化元素。将民间美术文化中诸多文化载体用现代设计方法传递出来,深层挖掘传统题材,将其赋予鲜明的时代含义,将其蕴含的精神实质、思想感情、表达线索等深层次的内容用现代视觉传达艺术展示出来,让观众在观看视觉传达作品的同时,能够深受视觉传达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的感染。 

(二)积极开展民间美术采风活动,邀请民间艺术家讲授示范 

为了将自己的艺术作品设计的更加富有传统文化,设计师们要深入民间,积极开展民间美术采风活动,欣赏并且感悟原汁原味的民间美术艺术品,掌握最原始最全面的民间美术资料,并且充分吸收与借鉴这些第一手的民间美术资料,进而设计出更加富有民间美术内涵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除此之外,还应该邀请民间艺术家讲授示范。积极主动向那些具有较强美术造诣的民间艺术家们虚心请教,就他们对于民间美术作品的理解以及创作过程进行分析,在领略到民间美术的魅力和博大的文化价值的同时,学习到民间美术审美心理及技法技巧并从中吸收到有益的设计灵感,从而提高视觉传达设计。 

第11篇

关键词:陶刻;陈曼生;刀法;语言

1 前言

宜兴紫砂壶茶器,是绚丽的中国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但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发展的灿烂成果,也是华夏文化进步的综合结晶。它的创始与兴盛,即是茶文化历史演变的必然,同时也对茶艺形式、品位、情趣的提高有着极大的推动力。陶刻是陶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技法,在紫砂陶艺术中的运用历史久远,曾经开创了紫砂艺术史上“文人壶”的辉煌篇章,“字随壶贵、壶随字贵”的佳话流传数百年。

2 陶刻艺术的历史及其表现方式

由茶文化发展而来的紫砂文化,也延续了茶与佛的渊源。许多陶刻先生都喜欢在紫砂壶上用刻刀撰写经文,传达禅意。然而在陶刻艺术上却常常在素雅的紫砂壶上散发出明媚的光晕来。精致的紫砂壶,加上典雅的诗书画意,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文人气韵和妙曼的灵气。

宜兴陶艺最重要的人物是陈鸿寿。陈鸿寿字曼生,生于一七六八年的乾隆时代。他是一位深受文化熏陶的学者,对古文经学有深入的研究,并精擅书法、绘画和篆刻,被誉为西冷八家之一。他倾心于紫砂铭刻,经常构思书画,并亲手在砂壶上镌刻诗文,且多有精品。陈氏曾任宜兴县令三年之久,并致力复兴宜兴陶业。据说他曾设计十八款宜兴壶新式样,并聘请杨彭年、杨葆年、杨凤年、邵二泉、申锡及吴月亭等名家制作这些茶壶。以陈曼生的意见来说,一件茶壶的制作需要三位人士的参与。首先由壶手捏制茶壶,待其坯胎乾至皮革硬度时,则请书画家在壶上施予绘画或书画的装饰,随后再请人在壶上刻画,完成后始进行烧窑步骤。因此,一件作品可能有四个印章,包括壶手的、绘画的、雕刻的和订制茶壶主人的室名。

陶刻艺人常常以书法来表现紫砂陶艺作品的个性和气质。将书法作为紫砂陶艺的主体,来表现该作品的思想、感情、风格以及丰富的内涵。作品或古朴端庄、或高贵典雅、或霸气十足,很多方面都是通过书法艺术来展示的。

陶刻并非简单的将书法、字画等复制在紫砂陶器上。陶刻作为紫砂壶的装饰需要适应壶的意境和神韵,并在结合了壶体的造型特征进行格局的安排和设计。以壶为主,以陶刻为辅,让紫砂壶在陶刻的装饰下锦上添花。

笔者灵活运用各种陶刻刀法,线条的粗细变化,刚柔的力度转折都能表现自如。仰慕前人留下的陶刻精品,极富神韵的文学修养,留下强烈的震撼,深厚的文学书画功底是陶刻艺术不可缺少的前提。双刀的秀美、飘逸,单刀、冲刀的粗犷、豪放,无处不是和文化寓意相合。

紫砂陶刻艺术的语言包括特定的材料、工具、技法以及相关的表现内容、艺术特色等,评判紫砂陶刻艺术的优劣,最主要的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评判。首先,要看刻工如何,壶身刻绘的内容和壶的整体造型是否协调。其次,要看表现内容,分辨刻绘内容所表达的是否统一,文化、情趣、韵味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不是具有艺术价值。古语有言“知其白,守其黑”,进行紫砂陶刻时,不仅要注意正在处理的那部分陶刻内容,也要考虑到其他未处理的部分,要把握事物的正题,使之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第12篇

茶具仿生设计方法渺如烟海,林林总总都借助大自然的天工之美。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无数解决问题的方法。越亲近大自然,越有机会去发现存在于自然事物中环环相扣的道理而形成精确美学的观念。虽然人类凭借聪明才智可以创造许多发明,但永远无法超越大自然,只有尊重自然,升华自然,才可以做出更加简洁、完美的设计。

自然仿生设计不仅在造型上大量采用了动、植物的形态特征,而且在纹理、颜色上也大量应用了动、植物或风、云、雨、火等自然现象的形象特色。

植物仿生

通过模仿植物的形态特征来设计产品,即通过对植物的整体或某一部分形态进行模仿、变形、抽象等,借以达到造型的目的。主要参考对象为植物体的根、茎、叶、花、果等,根据它们的外部形态和象征寓意,研究如何通过艺术处理手法将之应用于设计之中。充分利用植物的具象和抽象形态仿生原理,结合实用性和装饰美,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形态仿生作品,其设计的形态直接来源于自然,贴近自然,富有生活气息。模拟植物的色泽、肌理、形态、结构、功能等,结合中国茶文化,使得茶具在样式上符合中国人的饮茶心理,品茶时达到人与环境融为一体的效果。

梅干壶和芒果壶(图1)均以具象的仿生手法,直接模仿了植物的纹理和形态,直观形象地表达了茶具的仿生形态,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动物仿生

动物仿生,包括对动物和人类的仿生。通过模仿动物的形态、动作、机体结构等来设计产品,是对动物形态的主要结构特征和相貌特征进行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而得到的一种简化样式,运用于产品造型设计。对于突出的形态特征,会进行一定程度的夸张,以强调动物形态的独特性。

这两件茶具(图2)运用抽象的表现手法,造型夸张奇异,动物局部的形态巧妙地与茶具结合。从动物形态中发掘原创点,通过结构、简化、提炼、抽象、夸张等艺术表现手法,结合茶具造型设计的自身特点,把握动物形态的本质,使茶具既具有质朴、纯真的视觉效果,又蕴含丰富的艺术价值,并且在造型中还体现出一定的寓意。

人物仿生和动物仿生一样,重在外在形态和内在神韵的模仿。人物仿生使用提炼、夸张、变形等表现手法(图3)。

自然现象仿生

自然现象的模仿,包括对自然环境中日、月、风、云、雷、电、山、川等的仿生。这类自然现象没有固定的形态,所以一般通过抽象的表现手法表现非生物的形态,比如追月壶、日月同辉壶(图4)就是运用了抽象的表现手法对日月进行模拟写生。中国茶具在设计过程中,对自然事物的形态、肌理、色彩等都进行了仿生。

1 形态仿生

形态的仿生使产品富有趣味性,使人与自然紧密相连,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形态仿生包括具体形态仿生和抽象形态仿生。具体形态仿生是指自然界中的事物,只是通过人的眼睛进行客观的反映,真实地反映事物的原貌,具有自然性、有机性、情趣性的特点;抽象形态仿生是指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通过人的主观的、理性的思考加以改变,根据生活中的经验积累进行联想,把形态用简单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样的形态与事物的具体形态会有差别,但它更艺术更夸张,所产生的形态在产品的外观上更丰富多彩。

2 肌理仿生

对生物表面肌理的仿生也是一种自然的属性,在茶具表面对自然生物的表面组织结构、纹理以审美体验和视觉效果表达出来,这是对生物的自然仿生。

肌理,是物象表面质地的肌肤与纹理。包括纹理、颗粒、质地、光泽、痕迹等多种微观表象,是各种物象不同触感的表层组织结构,是物象的一种客观的存在形式与表现形式,并具体人微地反映出不同物体的差异。在设计中,肌理是呈现物象的质感、塑造和渲染形态的重要视觉要素。

生物的质地和纹理也是仿生设计中的重要美感之一。不仅视觉效果好,而且可以给人以自然的美感。肌理的仿生可以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两个方面。

视觉肌理仿生是指用眼睛可以看出物体表面的特征,而不是用手触摸感受。如在茶盘表面表现出荷叶的纹理(图5),对纹理进行艺术的提取,然后进行归纳总结的艺术处理,整个设计合理化。

触觉肌理仿生是指用手抚摸有凹凸感的肌理仿生,是对生物的肌理的典型特点进行模拟。如图6对蘑菇菌盖下的菌褶的肌理进行触觉肌理的仿生设计出的茶盘,保留菌褶的横隔机理,在圆形的茶盘中铺满整个表面,手抚摸时有菌褶般的手感。这样的设计不仅起到了支撑茶壶、茶杯等其他茶具的作用,还使溢出的茶水可以沿着菌褶的走向流入排水处,增添了使用乐趣。

3 色彩仿生

对自然物的色彩进行模仿,并把它应用到仿生设计中,这种仿生为色彩仿生。对于画家来说,色彩是绘画中最困难的领域,对于设计师来说色彩同样也是最困难的。虽然没有像数学公式那样的色彩公式来运算出完美的画面,但是,最伟大的大师总是向自然界学习的。色彩仿生设计结合自然界色彩的发展规律和人对色彩的感知,不仅可以传达产品的功能、理念,又可让使用者在生理、心理上产生一定的享受。色彩是设计中给人感觉最直接、印象最深刻的元素,它具有一般符号的基本性质和传递设计信息的功能。

色彩的仿生很大程度地脱离了仿生对象的具体形态。它是通过联想把色彩与仿生对象联系到一起的。

唐三彩杯盘(图7)由葜平的大盘和5至7个不等数的平底小杯组成,此杯盘坦底,下承以三短足,上置价小杯,通体黄、白、绿三彩鲜亮艳丽。由于釉料在烧制过程中的流动变化,使杯上的各种颜色互相浸润,形成斑驳灿烂的彩色,宛如太空云彩。

中国茶具的色彩大多是土色,这种颜色是土地和岩石的颜色,也是动物皮毛和成熟坚果的颜色,这种颜色给人以浓厚、博大、坚实稳定、沉着、恒久、温暖、朴素、充实等感受。

自然界的色彩丰富多样,很多是无法用现代技术表现的,我们要很好地利用自然界生物的色彩功能,把大自然的美更好地通过产品诠释出来,使人们更加接近自然,了解自然。

通过对中国茶具中仿生设计的对象和类型的分析,可以在造型、色彩、寓意上看出中国自然仿生茶具的特性:

1 造型特性

中国茶具中自然仿生主要表现在对茶壶、茶杯等容器的设计上。而自然仿生设计手法的应用使得茶具改变了圆形、方形等固有的形态,不再简单的在茶具表面进行绘画,而是运用艺术的手法把动物、植物等的形态与茶具进行结合,通过特征鲜明的视觉元素来表达茶具的形态,把仿生形态的象征意义直观、简单地表达清楚,让人可以通过视觉直接辨认出被仿的原生物。

2 色彩特性

自然界包括所有的色彩现象和色彩的构成类型,茶具的色彩虽然借鉴自然生物的色彩,但并没有五彩缤纷、绚丽夺目,而是多以朴素、平和的色彩展示。设计中所用的一切色彩要服从设计者的感情,没有感情的“色”,激不起欣赏者的“情”。饮茶本身是件放松身心的休闲活动,茶具平和的色彩更能为人们带来一种心灵上的平和,更让人感到温馨亲切,从而让人们在生理、心理上都对自然产生一定的共鸣,真正达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