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2 17:07: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疗装备市场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新医改 老龄化 产业升级 细分市场龙头 行业并购
一、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增长原因
新医改政策
2009年4月初,我国出台8,500亿元新医改方案,8,500亿是医疗体制改革方案确定未来三年医改投入的总额。新医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公共医疗、城市医疗服务和基础医疗的报销。这几个方面将使中国医疗系统和观念实现“重治疗”到“重预防”的转变。首先这些转变带来的是对于基础医疗设备实实在在的需求,例如超声、X线机、生化仪和心电图仪这类 “基础设备”将会是中国政府集中采购的重点。在新医改政策的刺激下,基层医院“填补缺口”和“更新换代”的将促使相关基础设备市场迎来大幅增长,相关企业将迎来产能释放和业绩大幅增长的时代。
根据政策要求,2009 年,全面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 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同时2009 年开始,我国将在3年内重点支持2,000 所左右县医院建设。 而目前我国2,000 余所县医院装备配置在不同地区平均缺口率达到30%-50%。现有设备中有15%左右是上世纪 70 年代前后的产品,60%左右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产品,亟需“更新换代”。
表1: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设备配置标准
替代进口
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高端精密仪器由于技术相对复杂,研发投入高,替代难度大,目前依然是跨国公司的天下,主要高端市场80%以上的份额被跨国企业占据,多数关键技术被发达国家大公司所垄断。短时间内不具备突破能力。而对于高端耗材,由于研发难度相对较小,同时很多新兴领域国内具有很好的技术实力,所以存在替代进口的机会。目前国内三家医疗器械上市企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核心产品的替代进口,从而带动企业的高速发展。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医疗器械行业将继续受益于消费升级以及老龄化社会带来的行业增长。同时,在医院基础设备以及高端耗材领域将会有更多的企业高速增长,并实现IPO。
消费升级
伴随着GDP持续增长带动的消费升级以及医药市场的结构调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将长期保持15%以上的增速。一方面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致为全球药品市场规模的 40%,而我国这一比例近年来虽然有所提高,但是仍然不到 15%。另一方面我国人均医药费用虽然从2001 年的 140 元/人提高到了 2008 年的 378 元/人但与美国人均医药水平 319 美元/人、日本348 美元/人 依然有较大差距。消费升级动力依旧强劲。
老龄化
老龄化将带动医疗器械整体需求,尤其是伴随经济水平提升的对自我诊断需求的提升将大力推动家用医疗器械的高速发展。我国的 65 岁以上人口从1982 年的 4,900 万提高到了2008 年的1.1 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从1982 年的 4.9%提高到了 2008 年的8.3%, 预计到 2030 年这比例将达到25%。我国老年人口患有慢性疾病的概率超过80%,同时具有两种以上慢性病老人在60%以上。(数据来源:国家老龄委)
二、全球医疗器械市场
2008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总销售额约3360亿美元,比2007年的3000亿美元增长了12%。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有所减退,医疗器械行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总销售额约3864亿美元,年增长速度为15%。
美国是全球第一大医疗器械市场,其销售额约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33%。美国本土医疗器械产品需求巨大,高水平的医疗支出、3亿规模的人口基数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欧盟是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其销售额约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27%。欧盟26国人口达到了4 亿以上,成为该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另外,单一货币使得各国医疗器械产品的价格透明化,促使欧盟成为更具竞争力的地区,形成高度成熟的市场体系。日本医疗器械行业的销售额约占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9%。日本医疗器械产业基本上能满足国内需求,很少信赖于进口。
2009年全球销量前10名的医疗器械公司。这 10家医疗器械公司产品销量都在数十亿美元以上,强生无疑是医疗器械领域的独孤求败,2009年的销售额达到235.7亿美元。而其它主要竞争者如西门子、通用和飞利浦虽为非医药企业,但是在医疗器械领域同样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知名的但以生产小设备为主的公司如美敦力和波士顿科学同样榜上有名。医疗器械巨头们的收入出现普遍增长的趋势。
三、中国医疗器械市场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处在整合发展临界点,专业化并购培育细分市场龙头,综合化并购催生行业巨头。从初级卫材为主的初创阶段到门类扩张的起步阶段,再到90 年代民营资本推动的结构性变化阶段,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完成了原始技术和资本积累,并初步实现产品结构调整和区域产业布局。2006 年新医改启动后,行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多元化战略诉求、激烈的行业竞争和资本力量成为行业整合的催化剂,在行业内生特性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下,集中度提升和多元化发展趋势形成。中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将通过兼并收购,推动行业走向集中。在综合化和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将涌现更多的细分市场龙头,并且催生未来的行业巨头。
战略定位决定未来发展,先行并扩张企业有望成为行业巨头。整合发展期,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将面临三种发展格局选择:1)专注细分市场,成就细分龙头;2)通过并购扩张,成为综合巨头;3)借助科技优势,实现医电一体化。专注和多元化都不可或缺,我认为多元化发展、积极进行整合扩张的企业更有希望成为赢家。迈瑞医疗、威高股份、鱼跃医疗、乐普医疗已经通过合资、并购走向多元化,成为整合的领跑者。微创医疗、康辉医疗、创生医疗、九安医疗、阳普医疗、新华医疗则是细分领域的佼佼者。
产业升级大势所趋,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从传统制造走向高科技发展之路。制造加工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基础,经过积累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产品体系,并在中低端产品领域建立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医疗器械积极进行技术升级,争取内需市场和外部产业转移机遇。产品质量、技术结构方面的提升使得中国企业在监护、医学影像设备、临床实验室设备和微创介入治疗等领域获取了显著成果。创新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逆转,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心电生理仪器、人工关节等将是下一步占领的制高点。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将维持快速增长。全球医疗器械行业成长性优于药品市场,未来将维持10~15%的复合增速。虽然发达国家占据了78%的市场份额,然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市场正经历着快速的成长,依靠成本优势和研发积累提升产业链地位。不断增加的医疗费用支出、日益提升的消费能力和健康意识将是推动行业发展的积极因素,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给行业发展注入额外动力,成为释放被压抑需求和打开未来潜在空间的诱发力量。资源配置再平衡、升级换代以及产业转移等内外部动力相互交织,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复合增长率将维持在20-30%。到2009年底,全国医疗器械工业产值已突破900亿元。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占GDP比重为0.27%。根据医疗器械行业“十一五”规划的预计,2011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
2005-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工业总产值占GDP比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05-2009年医疗器械行业工业产值及其占GDP比重
行业性风险:1)经济衰退、削减财政支出可能抑制高端出口市场需求;2)人民币升值削弱中国制造产品的全球竞争力;3)医疗器械生产销售在各国都受到严格的监管,政策改变或显著提高制造企业成本;4)国外大型医疗器械企业加速进入中国市场,以及内资品牌的价格竞争或导致竞争加剧,压低行业利润率。
四、中国医疗器械细分行业特点
关键词:产业集群;产业链;网络化;嵌入式软件
中图分类号:TP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一、软件产业发展概况
软件产业具有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产业渗透力强的突出特点,对于推进工业信息化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是“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先导产业。
1.软件产业发展现状。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十一五”期间软件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平均增速达到28.3%,2010年软件产业收入达到1.36万亿,突破万亿大关。2011年软件产业收入为1.84万亿,同比增长32.4%,超过“十一五”期间的平均增长速度,继续保持持续扩张的态势。
服务类业务比重提升。2010年,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收入合计3411亿元,占全产业比重达25.5%,比2001年高出18.9个百分点。2011年,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收入合计4892亿元,同比增长43.4%,占全产业的比重达26.5%,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产业集群效应明显。东部地区为产业的主要聚集地。2010年,东部地区完成软件产业收入11449亿元,同比增长31.8%,占全产业比重达85.2%。2011年东部地区继续领先全国发展,产业收入达15656亿元,同比增长31.7%,占全产业比重达84.8%。同时,中心城市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聚集点。2010年全国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软件产业收入10643亿元,同比增长32%,高于产业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占全产业的比重为80%。2011年全国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产业收入15008亿元,同比增长34%,高于产业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占全产业比重达81%。
市场竞争较为充分。2010年,软件产业前百家企业收入合计2900亿元,同比增长21%,占全产业收入的21.7%。其中软件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达到4家,较2009年增加1家。2011年,软件产业前百家企业收入合计3423亿元,同比增长15%,占全产业收入的18.6%。
产业地位显著提升。2011年软件产业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由2001年不足1%上升到3.9%,有力推进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对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软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在于:国内软件产业整体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软件产业上游为以操作系统、数据库为代表的平台软件,该类软件技术含量高、应用于全产业且主导整个产业的发展进程,该类软件生产企业以美国为代表。软件产业的中游为模块开发和嵌入式软件开发,该类软件技术、费用较高,同时一定程度上影响上游产业的发展,主要生产厂商集中在印度、爱尔兰与日本。产业下游为应用软件,包括通用应用软件与行业应用软件,该类软件技术含量、费用都较低,国内软件企业和产品多集中于此。
二、软件产业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软件与网络,软件与硬件、应用和服务紧密结合,软件产业逐步向网络化、服务化、体系化方向演进。
1.网络化。产业重心逐步从计算机转向网络,网络将成为软件开发、运营的主流平台。软件产品基于网络开发运行、内容基于网络传播、应用基于网络部署、服务基于网络实现成为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基于网络的平台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应运而生,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的新兴商业模式将不断创新。另外,网络化环境下,网络安全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网络安全产品也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2.服务化。产业服务化进程不断加快。以App Store为代表,以服务用户为中心,按照用户需求组织软件开发,一方面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软件开发者创造了大量的业务订单,实现了消费者、开发商、运营商三方受益。服务化趋势推动了软硬件、应用与服务的协同发展,促进了产业服务模式、商业模式的变革,推动了产业结构升级。
3.体系化。产业市场竞争从单一产品的竞争发展为基于平台体系的产业链竞争,围绕主流软件平台体系形成的产业生态系统将主导市场竞争。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等基于平台的商业模式日趋成熟,移动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数字电视等综合平台不断涌现,基于平台的资源整合及商业模式创新将成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软件产业发展机遇
未来五年将是全球软件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产业网络化、服务化、体系化趋势加剧,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结合,将培育众多新的产业增长点。
“十二五”时期也是我国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国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将使得软件产业对整个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和地位更加突出。软件产业向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和行业的融合渗透不断深化,行业应用需求更为广泛和强劲,这为软件产业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是产业发展的又一剂强心剂,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正在加快制定和完善扶持政策,产业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
四、软件产业需重点发展领域
1.平台软件。平台软件是软件产业的基础,但目前市场已经不会再给其他企业开发操作系统留有时间。如果我们要建立自主软件创新体系,必须要整合部门资源,集中力量支持自主操作系统、数据库、嵌入式软件的发展,增强全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嵌入式软件。虽然国内不乏如华为、中兴、海尔等大型软件企业,但他们的主流业务仅是嵌入式设备制造,处于嵌入式系统产业链的最低端。“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工业装备、通信网络、汽车电子、医疗电子、数控机床、电力电子、交通运输、环保监测等领域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行业应用软件。政府、金融、通信、交通、贸易、物流、能源等领域一方面急需实现信息化管理,从而存在庞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需要定制适合自身特点的行业解决方案。国内软件企业正可凭借自身的经验积累及与本土客户沟通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扩大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工信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NUAA-IBM现代物流与服务科学联合研究实验室.《中国软件市场分析报告》.
蓝色经济发展模式
日照市作为蓝色经济区的关键城市、新欧亚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已发展成国际著名的“水运之都”、“生态城市”,环境条件一流,文化底蕴深厚,信息技术基础雄厚,且机制灵活开放,高度重视科技发展。作为山东建设智慧城市的样板工程,日照国际海洋城,是纳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家战略的中外合作项目,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海洋特色园区,也是日照市城市总体规划发展的“第三极”。
日照国际海洋城是一片拥有160平方公里规划范围的、将产业布局和生态建设有机结合的海洋特色经济体。海洋城分为临海发展带、都市发展带以及加工制造物流带三个功能区。临海发展带位于204国道与沿海公路之间,保护并利用现有大面积水体、绿地自然资源,开展临海产业研究,引进先进企业,发展生态湿地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以及医疗保健服务和滨海住宅区。都市发展带介于沈海高速与204国道之间,交通便利,发展办公型研发、动漫、IT产业,配合临海发展带以及城市中心而设立海洋科技研发、服务型产业、高技术产业以及都市型住宅。加工制造物流带位于沈海高速以西,紧邻未来大型铁路编组站,地域开阔,发展临海加工制造和物流业,利用景观历史文化廊道开放都市型农场,开发旅游业和郊区化住宅。
随着整体规划的出台,日照国际海洋城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路径正渐次明晰,海洋服务、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生态环保和临海高端制造业这六大产业正在成为助推国际海洋城起步发展的重要抓手。
日照国际海洋城经济发展局局长滕永茂表示:“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位于山东半岛的南域,是联合国人类居住获奖城市。阳光度假口岸、生态宜居家园、北方绿茶之乡等等,这些都是它的城市名片。 日照国际海洋城是日照新一轮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城市发展‘第三极’,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海洋经济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的中外合作园区。智慧城市建设符合日照国际海洋城‘国际水准、海洋特色、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和‘新产业、新生活、新生态’发展要求。”
按照新加坡盛邦国际咨询有限公司编制的城市规划和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编制的产业规划,日照国际海洋城坚持国际水准、海洋特色、产权融合的发展理念,按照新产业、新生活、新生态的发展要求,重点发展六大海洋产业,逐步建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先导区、国家海洋产业新示范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滨海生态宜业宜居蓝色新区,实现了规划之城、特色之城、智慧之城、创新、幸福的科学发展目标。
物联网智慧起步
按照规划,海洋城的起步区大约11平方公里建设将于2020年完成。目前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从2012年 6月27号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了地下管网和主干道的建设。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招商引资,开展创意产业和远景合作。
滕永茂表示,在海洋城规划建设初期就把智慧城市的建设作为重要目标之一,由于海洋城是一个新的城区,政府采取了大规模、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并进行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海洋城智慧城市建设期望达成‘一个网络、一个中心、三个版块’的总体设想。‘一个网络’指的是智慧城市的基础网络,‘一个中心’是智慧城市的云服务中心,‘三个版块’包括了智慧政府、智慧产业和智慧民生。
“我们的优势是不存在老城区的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比如我们的地下综合管线内部都设计了监控设施,宽度可以跑工程车,力求建造百年工程。智慧政府包括智能办公、角色支持、信息公开、信息共享、工作安排、对外宣传、应急指挥等,还有环境监控、安全防控等公共资源管理;智慧产业包括园区管理、园区物流管理,如采购、库存管理、电子商务、财务管理市场分析等。还有农业远程控制、工业自动化、商品采购、景区导游等生产管理;智慧民生包括网络办事、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社区安全防控等,让市民享受到社保查询、便民热线、水电暖缴费等便民服务。” 他说。
关键词:中成药制造行业;市场竞争力;药品专利
随着全球市场一体化的加速,以及相关技术的进步,中药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对中药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日趋深入。通过对近十年有关中药产业竞争力分析研究发现,目前研究方向主要有两个方面,国际之间的竞争和国内各省份之间的竞争。专门分析某一省区的中药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较少,将中药产业细分到需求空间广阔的中成药制造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分析研究少之又少,再者广东省作为中成药制造业的领跑省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值得对广东省中成药制造行业市场竞争力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将基于相关理论和统计数据,对广东省中成药制造行业市场竞争力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广东省政府和本地企业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的策略建议。
一、广东省中成药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一)中成药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
广东省是医药大省,中成药产业发展居全国前列。广东中成药的生产有1300多年的历史,特产“南药”和广药在全国举足轻重,不少企业和产品成为了百年老字号,以治疗型产品为主导,一直有“广药”之美称,其产值和效益等多项指标多年来一直稳居全国第一。全省中成药生产企业全部通过药品生产质量规范(GMP)认证,且中成药制造行业占医药(制造)行业中的比重较大。广东目前已拥有一批有影响力的中成药企业集团,并形成较为完善的中药产业链,医药经济平稳增长,效益显著提高。
(二)中成药制造行业发展迅速
中成药制造行业销售产值从2008年的10210584千元增加至2011年的18677876千元,2011年比2008年增加了8467292千元,年均增长率为17.02%;2011年实现利润(利润总额)2168748千元,比2008年增加929104千元,年均增长率为20.18%。广东省中成药制造行业的产值、销售产值、利润总额均占全国同行业的前列。2011年,广东省加强对中医药专项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广东省医药行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带动了中成药制造行业的持续发展。
(三)医药产业体系愈趋完善
现代医药企业体系逐步形成。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发展,广东省形成了中药、制药机械等结构完整,科研、教育、设计、生产等门类齐全、完整的医药工业体系。中药在国内具有明显的优势,药品零售连锁经营和跨地区经营方面居全国领先。
2011年,广东省医药产业生产快速增长,产品销量稳定增加,质量水平持续提升,转型升级明显加快。全省医药企业通过资源整合、盘活资源、开办新厂、优化产业结构、树立一批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好的“南药”品牌,如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基本形成以中药为主,流通业为市场价值链终端的产业体系,拥有一批市场竞争力较强的知名中药品牌,形成一批国内知名度较高的医药企业集团,产业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
(四)注重技术创新能力
广东省的中成药行业积极利用现代先进技术来提升改造中药产业,加强技术创新。健全技术支撵体系,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广州中医药大学、白云山中药厂等单位组建了穿心莲、广佛手等GAP产业化基地;广东省中医院组建的国家GCP中心已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全国中医药行业唯一的国家药品临床试验培训中心;开发新产品,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而广东省中成药制造行业也存在着整体创新能力差,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中药产业存在“一小二多三低”的现象,中药企业规模小,企业数量多,产品重复多,产品技术含量低,进而引起企业效益差,低水平恶性竞争,尚未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二、中成药制造行业技术发展水平
我国中药行业科技研发实力亟待整合提高,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链未获得有效延伸。当下,广东省医药产业以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为重点,努力实现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的创新,促进医药产业由大到强。
(一)技术研发水平
在广东省现代企业鼓励发展指导目录中,以南药为主的总要有效成分提取、纯化、质量控制新技术开发和应用,中药现代剂型的工艺技术、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和装备的开发和应用作为战略性新兴行业的生物行业药物创新的一方面,将促进中成药研发创新的进展。
另一方面,广东省中成药制造行业存在技术、产品、设备更新换代滞后的缺陷,厂家生产的中成药重点产品中,以丸剂、散剂、口服液剂型,这些主要品种多是20世纪80 年代开始生产的老剂型、老品种,且多是技术含量低的普药品种。广东中成药新剂型的研发在国内较为落后,从而导致了市场份额和产品竞争力下降。
(二)技术转型升级
广东省建立的一系列国家级的现代中药研究基地,如国家中药安全评价实验室(GLP)、国家中药临床实验研究中心(GCP)、中药提取分离过程现代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开展了中药现代化关键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应用,为广东中药产业的技术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保障。然而,中医药关键技术研发能力较弱,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和技术支撑平台不够完善,科技创新与技术升级还没有成为推动产业增长的基本力量,影响了产业进一步竞争、发展的能力。同时,广东省在中药新产品的研发方面力度不够,科技投入少,产品创新不足,科技产出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不强。
(三)品牌的建立
广东省中成药制造行业,注重品牌的开发与建立,树立一批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好的“南药”品牌。其中,广东的中成药领军药业――广药集团,提倡大力发展“大南药”,一方面使岭南药材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另一方面通过扩大“大南药”的名声,对广药集团进行宣传,从而塑造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品牌。在2011年,广药集团提出“名企名店”战略,广药集团与多家连锁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名企”带动“名店”扩大销售规模;然而,广东中药企业品牌数量虽然较多,但缺乏品牌整合能力以及有国际竞争力的强势品牌,也未能形成类似同仁堂、天士力等有全国影响力的企业。
(四)从业人员的素质
员工观念的改造、职业素质的提高是顺利实施GMP的核心环节。目前,广东省中成药制造行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整体水平不高,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招募员工时,忽视了员工的整体素质。在员工培训时,忽视了员工药品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够高,管理水平低下,对中药材和饮片购进、养护等了解较少,容易出现物料在库存管理阶段的失控等。其对中成药学科认知缺失及其教育培训滞后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此外,中成药创新型人才的缺乏,中成药创新激励机制的缺失,致使科研人员创新性和积极性不高。这些因素使得广东省中成药制造业整体创新能力低,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三、竞争风险分析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采用“波特五力”模型进行分析。按照波特的特点:一个行业的激烈竞争,根据在于其内在的竞争结构,在一个行业代替品中或存在五种基本竞争力量。
波特五力分析的五种力量分别为进入壁垒、替代品威胁、买方议价能力、卖方议价能力以及现存竞争者之间的竞争。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进入壁垒、竞争决定因素、供应商力量的决定因素、客户力量的决定因素、替代商威胁的决定因素影响着整个模型的架构力量,而新进入者、客户、供应商、替代者等这几个角色又影响着行业竞争者竞争密集度。下文将结合波特五力模型的主要方面,对广东省中成药制造行业展开竞争力风险的分析。
(一)进入壁垒
1. 规模经济与行业集中度
企业经济规模是工业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基础,医药制造业总体上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对规模经济要求不是很高。就广东省而言,2011年间的市场集中度CR4=63.93%,与2008年市场集中度CR4=37.55%相比,市场集中度得到明显提高,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占重要地位。随着广东省加紧建设中医药强省的脚步,推进中医药全面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研究制定鼓励基层医药机构使用中医药的政策措施,另外广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积极通过完善产业链、加大研发投入等来做大做强,未来市场集中度将会持续上升。市场集中度的提升将会导致规模经济的加强。
2. 产品差异性
广东省中成药制造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水平不高,主要以仿制药为主,而新药的研发的投入尚不足,整体上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生产质量控制不严,低端产品生产能力过剩,导致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的差异性低。
3. 品牌的认同
广东省中成药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主要为广药集团,在全国范围的影响力也十分大,但是就整体而言,名优企业的数量上不足,品牌影响力不大,导致了广东省中成药制造行业在全国范围内品牌的认知度、认同感不如其他省,如东北地区的省份强。而大凡经营成功的中成药优势企业,都是先集中资源打造一个知名品牌,然后借助其扩散效应、持续效应、放大效应和刺激效应给企业带来高额利润,并带动企业形象向高层次提升。因此,广东省中成药制造行业的品牌认同还需要通过自主创新能力等的不断提升,在未来的发展中,以品牌竞争来赢取更大的成长空间。
4. 绝对成本优势
一是原材料成本优势,我国中药材资源丰富,道地药材品类众多;二是制造费用较低,随着生产和研发的需要,大部分公司已拥有国内先进的药品剂型自动化生产线。第三是工艺技术优势,近年来,许多药业通过工艺改进和技术创新使主要原料的提取收率提高,使药物的毛利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
然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药品采购、自然条件的不利好的因素、以及国家2012年版基本药物目录将中成药扩大为203种都使得中成药制造行业的企业生存发展。就全省而言,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更大。对此,在绝对成本优势削弱,行业发展空间受到压榨的情况下,广东省中成药制造行业更要通过设备的更新,减少制造费用,进一步获取绝对成本优势。
5. 政府政策
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使得广东省医疗卫生财政投入年均增长25.4%,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广东目前已率先实现所有地级市基本医保市级统筹、门诊统筹和城乡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6%以上,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长期来看,全民医保制度和建立基本医疗服务网络这一措施必将进一步扩大包括中成药市场在内的整个中国医药行业的市场规模,行业的利润水平也会保持增长趋势。三项制度改革(即医疗保险改革、药品生产和流通改革和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政策法规的出台,有利于广东省的中成药制造企业的发展。
(二)竞争决定因素
附加价值、间歇的产能过剩以及进出障碍等竞争决定因素分析,2008年广东中成药制造行业的工业销售产值的增速为0.95%,而在2010年间,其增速达到四年来最高,为28.30%。在中成药制造业累计利润总额不断上涨的过程中行业平均毛利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基本保持稳定并呈现略有下降的趋势显示出“以量补价”的较好发展势头。根据2014年10月份广东省价格监测中心的报告,广东省中药材也逃不过产能过剩,但整体价格平稳,如板蓝根和金银花供应充足、价格平稳,藿香减产、价格看涨,三七供应过剩、价格大幅回落。值得注意的是,广东深圳开展中药生产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加强中药生产质量管理;从中药材资源保护和长远发展角度,广东启动了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这些政策利好不仅体现政府对于中药材种植及产品质量的重视,长远来看对于整个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大有裨益。
(三)供应商力量的决定因素
广东省的中成药种植集中度高表现在种植土地的不断整合,种植企业的合并,其中有关药农利益分配的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例如恶劣天气时政府让利行为,如利用政府采购等手段,保证了其收入;此外,在保证中药品种的多样化的同时,扩大道地药材的种植,重点培育高质量的药源,如河源紫金地区的肉桂、鸡骨草以及乳源的甘木通等都十分具有发展的前景。
采购量对供应商的重要性,中药材的种植应该首先做好市场分析以及品种选择,气候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制药企业的采购量,采购量的大小会直接影响药品的价格,面对广阔的市场,直接的利害承受人就是消费者。生产不会因为待料而停工,保障生产质量的稳定,使公司生产数量准确(货仓数据不单是由货仓人员点出来的),保障公司出货期的准确,良好的配合双方工作进展顺利,使得消费者的利益得到了保障。
我国自2008年1月1日起,中药饮片的生产企业都必须获得《药品GMP证书》,由于GMP企业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均大幅提高,饮片价格也随之提高。在小作坊生产的廉价饮片面前,这样的GMP饮片无法抗争。GMP饮片成本高主要因为:技术传承及生产成本高。炮制本身所花费的时间、辅料及设备等成本对企业来说也是一个考验。还有由于中药饮片的特殊性,导致质量检验成本和运输配送成本高。进货成本高,会影响到销售方的进货积极性,从而双向影响供应商以及下一购买者。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亚热带,土地宽阔平坦,中药材的种植品种相对较多,并且气候变化大,相对应管理成本也比较高,事实上,集约化种植有利于种植企业成本的降低,但改造过渡期需要花费较长的一段时间。
(四)替代商威胁的决定因素
中成药的替代品主要是西药,其制作过程需要生物化学先进技术的支撑,因此其价格相对中成药而言较为高昂,这使得人们在治疗不太严重的病时,考虑到中成药和西药的价格差别,会优先选择中成药。
但这仅仅是普遍的情况,一些如安宫牛黄丸还有灵芝孢子粉等珍贵中成药价格也比一般的中成药贵,这时候消费者也会考虑西药,总而言之对于同种症状,消费者比较倾向于治疗于同种病症比较廉价的一种。
在药品安全性与西药相比而言,中成药药性较为温和,副作用较小,在普通病发的时候,人们一般倾向于使用中成药。
(五)客户力量的决定因素
从价格敏感度、客户利益等因素分析可以知道,广东省相对于其他中药工业比较发达的省区,广东中药产业链的生产、销售等环节都具有较大优势,作为主要销售区域,广东省的中药饮品生产和中成药生产都位居前列,广州清平市场和普宁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普遍低。另外,广东省加大中医药列入医改项目力度,对医疗报销比例和中医药服务项目价格做出了合适的调整。早与物价部门、发改委等部门协调后,一些中医项目也列入医保目录,这意味着中医的临床使用率将会得到提升。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广东省的竞争力还处于不断提升的成长空间,在供应商力量、替代商威胁、客户因素等竞争力方面均处于较有利的地位,这可以归因于广东省是医药大省所赋予的良好条件。然而,在产品的差异性、成本的优势、品牌认同等方面相比于其他省份的同一行业或是整个医药行业来说,处于较为劣势的地位。因此,我们针对以上的因素,为提升广东省中成药制造行业核心竞争力,围绕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以下针对性建议。
四、中成药制造行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应对策略
(一)政府
1. 重视医药产业的孵化器的建设,引导科技成果转化
政府应该不断完善医药企业孵化机制,为孵化器内企业提供优惠的政策扶持以及市场咨询、金融服务、公共研发平台以及生产配套设施等服务。在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同时,扶持中小企业的成长,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使科技成果能够在研发、生产和销售中得到有效的转化,并在转化的过程中获得创新和发展,为企业和科研所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制定专门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到科研院要“成果”、引导科技成果逐渐市场化,并把成果市场化之后获得的资本和新技术再继续投入孵化工程,从而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
2. 加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的建设
广东省以扶持政策和引导资金为两大杠杆,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广东基地在2009年通过由科技部组织的专家组的考评验收,这标志着广东省国家级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正式建立,形成 “中药产业链”。以“南药”为特色的中药材GAP基地的建立,意味着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和物流港的蓬勃发展,中药流通“大网络”逐渐建立起来。而接下来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为不断扩展规模的同时“精耕细作”,对于产业基地内的技术不断提高改善,巩固产业的地位。
3. 加强对中药资源的保护,保证中成药的原材料的质量
在加大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力度同时,不能忽视保护中药资源的发展生产。一方面要建立和健全植物库种子库,对有开发利用的前途的各种药用资源进行系统管理和规划。另外,开展野生变家种试验推广研究,并按照GMP要求进行种植。完善对濒危药用野生动植物的立法,以严格的法律保证濒危药用野生动植物的可持续性使用。
4. 提高专利技术含量,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
从专利授权比例看,共检索得到中医药专利申请总量653件,通过授权的专利数量为527件,专利授权量比例达到80.7%,但具体分析可知,外观专利授权比例高达92.56%,而发明专利和发明新型授权比例只占46.74%,可见技术含量高的专利授权率较低。另外,近年来外企也纷纷抢注中药专利,“洋中药”充斥国内市场,必定对广东省的中成药制造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广东省的中成药的专利技术含量急需提高,并且还要对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保护,防止被侵犯。
5. 加强与高校以及相关研究所的合作,加强人才和技术上的交流
高校是知识和人才的主要来源,一个企业的生产是离不开知识和精英的,与高校和研究所合作,不仅能够通过高校提供的人才培养渠道发掘优秀人才,还能够把高校和研究所的技术移植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上。目前广州药业公司已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四川省中药研究所及第一军医大学等建立了广泛的产学研关系。此外,公司用募集资金投资8000万元成立生物医药研究开发中心。
(二)企业
1. 充分利用科技拨款,抓住投资融资时机,提高企业盈利空间
中药企业资金主要用于投资项目扩大再生产,即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日常经营周转资金需求。广东省中药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在新的中药项目建设,上游原材料项目等方面,投资所占比重最大的集中在新中药项目建设,近几年中药企业在中药材种植等上游的项目投资也明显地增加。从资金来源看,中药企业资金主要来自利润积累、银行贷款,以及股票等证券市场融资等渠道。中药企业还可以通过银行发行短期融资融券,加速公司流动资金周转,达到优化企业整体负债结构,降低财务费用支出的效果。此外中药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还来自于股票证券市场,中药企业可以通过新发上市、增发、发行债券,以及全流通环境下的减持等多种手段进行融资。
2. 疏通资源的流通渠道,实现企业内资源共享
以广药集团为例,在2010年,广药集团提出了“11X”计划,通过共享资源,从而使集团内各个药企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例如,中药材种植基地资源由属下企业各自拥有,也就是说,集团内的企业都可以利用种植基地里面的药材作为生产的原材料,解决企业原材料来源不足的问题;在科技方面,把白云山和黄中药首创的“中药基因”科技成果上升到集团的公司层面,并迅速扩大到属下12家企业的12个产品上,广药集团还将共享属下企业合作合资的公司在港澳台以及国际市场上销售网络等战略性资源。此外,在信息方面,企业应该改进计算机技术以及人才的培养,确保市场信息以及产品信息能够及时传达到企业,进而对生产做出适当的调整。
3. 实施人才培养战略,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
一个企业的生产和运营离不开人的行为,从决策层到管理层再到生产层最后到销售层都需要不同的人操作。如企业的决策层需要的是能够统筹兼顾,考虑周全的人;而管理层需要的是具备很强的管理技术的人员,也需要统筹兼顾,并且沟通能力要熟练;而生产层需要的是生产操作熟练,灵活运用生产设备的熟练工人,尽可能减少出差错造成损失;而销售层需要的是沟通能力强,能够想出各种营销策略,随时适应市场变化并做出适当的调整,还有技术层需要掌握药品的研发技术的研究人员,能够不断地为企业研发出具有显著疗效的药物。只有加强对这些方面人才的培养,才能够从各个环节提高企业的运作水平,才能使企业变得更强大。
4. 针对市场需求生产多元化消费品
保健类中成药具备广阔的市场潜力,紧随心脑血管类中成药其后的是保健用中成药,也占据了整体销量中的25.8%。在当今这个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及对幼儿保健意识越来越强的情况下,中成药作为保健品热销的主要原因是源于中药的保健作用如抵抗衰老、提高体质、祛病延年、理气养血等功效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认可。在中成药作为药品出口不被国际市场接纳的不利条件下,其作为保健品的出口无疑将成为中成药打入国际市场的一大蹊径。中成药制造产业向药用消费品领域延伸也是提升医药企业的品牌效应的有效渠道,如云南白药和广药集团就已经开始生产牙膏和功能性饮料,此外,美容保健品的市场空间大,规模增长快,各中成药企业生产的品种逐渐向美容保健品转型,如排毒养颜胶囊、太太口服液等都是中成药。
5. 运用好国家以及省的扶持政策
如国务院在2009年出台的《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每年工信部每一年的《年度中药生产扶持项目申报指南》。在每一年《年度中药生产扶持项目申报指南》中都会确定一些中药材品种进行扶持。另外,新医改方案的颁布为中成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国家的基本药物制度里面一般品种是中成药和中医药,中医药市场上迎来了努力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浪潮。此外,在发展本行业的举措上,商务部鼓励药店发展多元化经营,鼓励药店与医疗机构合作,鼓励开设农村药店并支持老字号药店的发展。
6. 做好产品的售后服务是提高企业口碑的重要方式
在药品或者其他产品销售出去后,企业的任务并不是完成了,还要关注药品的售后情况,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消费者使用之后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服用了药物之后有没有出现了不良反应,这些都是企业需要定期追踪的,一旦药品除了问题,代价不仅是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还有就是企业的口碑和收益。2004年10月,白云山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用最新批号的白云山板蓝根,免费更换消费者手中的各品牌板蓝根过期产品。这也就是后来逐步被人们熟知的白云山“家庭过期药品回收(免费更换)机制”。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意味着消费者购买的白云山中药产品将“永不过期”。所以,做好售后服务不仅对消费者收益,企业的良好口碑也会随之逐渐积累。
五、结语
从“中医药大省”上升一个战略高度到“中医药强省”,广东省需要结合自身所处的竞争环境分析当下的发展去向,结合自身优势,克服其存在的缺陷问题,不断发展。作为医药经济中的典型――中成药制造行业,该行业要制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应对策略,把握机遇,积极迎接挑战,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以占有国内更大的医药市场份额,满足国内需求,并不断完善行业监管体制,提升行业标准,从而进一步扩大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全面提升中成药制造行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林元和.广州市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回顾与展望[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1(03).
[2]聂业.广东省中药新药创制中的产学研结合创新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3]张小年,高珊珊.中药行业发展概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9).
[4]刁红星,詹若挺,李盛青.广东中成药剂型的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30).
[5]陈文锋,饶远立,叶清.广东省中药产业竞争力水平的评价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09).
在这个经济危机冲击下的冬天,国家启动并加强“三架马车”中的国内需求这一经济增长极,运用家电下乡的杠杆,撬动农村市场,是一个非常好的战略举措!
因此,在2009年这个经济寒冬,“家电下乡”对于消费电子企业来说,也许是最温暖的词汇,然而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基础设施不发达,家电售后服务成为一个瓶颈,影响着家电下乡政策的执行。
一边是国家拉动内需所积极推动的“家电下乡”,一边是各企事业单位在“家电下乡”执行过程中,所发出的不和谐声音,使“家电下乡”再次被抛上了风口浪尖!
那么,“家电下乡”究竟是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中国的消费电子产业,怎么样才能顺利、平安地渡过这段经济危机困扰下的爬坡期?
2大挑战困绕消费电子产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检测协调局副局长高素梅认为,2009年,中国消费电子产业面临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底数仍不清晰,尽管拉动内需的作用有所显现,但从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的总体态势来看,目前面临2大挑战。
一是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将继续加重。全球金融危机最严峻的时刻可能已经过去,但是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才刚刚开始,2009年经济将为最严峻的一年。
国际货币基金预计,2009年世界经济增速0.5%,比2008年回落3.2%;发达国家经济增幅-2%,出现二战以来首次衰退;发展中经济实体的增速为3.3%,比08年减缓3个点;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工业经济将是最为艰难的时刻。
具体而言,一是外向型经济困难加剧。企业的海外市场仍不乐观,海外经济萧条、贫困人口增加、市场萎缩等。将进一步影响企业的出口。二是,在华的外资企业停产或关闭现象将增加。2008年在华的电子外资企业有1/3出现亏损,面临关闭或停产的形势十分严峻;英特尔公司宣布上海公司关闭,也有一些跨国公司的上海公司已出现了关停。三是,贸易壁垒将加剧。欧洲已提高了某些产品进口关税,美国要求中国降低进口机械、电子、化工等产品关税。四是,吸引外资难度加大。欧、美实体经济的下滑,必将导致对外投资的增加。五是,国外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挤压。一些新兴产品市场的兴起,将进一步引起外资企业的青睐,潜在的市场竞争将逐渐展开。
二是产业深层次的矛盾依然严重。从行业来看,中国消费电子产业有5大问题。一是发展偏快,重复建设造成一些行业生产能力过剩。二是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承接的国际产业转移多数属于低端制造业,缺乏竞争实力。三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许多产品是贴牌生产,产品质量不高,市场占有率低。四是,产业集中度不高,缺乏行业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市场控制力弱。五是,管理模式落后。技术业务融合和产业链分化整合的趋势明显,“山寨机”的出现对产业发展已不容忽视、生态设计的理念日益流行。
从企业层面来看,中国消费电子产业有4大问题需要改进。一是产品品种和质量不适应市场和消费者的要求;二是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生产成本偏高,产品缺乏竞争力;部分企业不符合生态环境要求,污染严重;三是装备水平不高,更新不及时,技术含量不高;四是企业管理方式粗放,难以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冲击。
8大问题困扰“家电下乡”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晓山认为,尽管一开始家电下乡的销售量很好,通过“家电下乡”,中小企业也和龙头企业一并获得机会,表明国家已在切实扶持家电行业中小企业,为它们的发展创造条件。同时,通过“家电下乡”,家电产业链上下游向农村市场进一步延伸,从产品研发到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现在消费体系在农村市场逐渐建立健全。但是随着“家电下乡”第二轮启动,有8大问题严重困扰“家电下乡”后续的推动。
一是有些地方销售量下降,例:四川不足去年月平均销量的40%。二是“厂家急生产,农民想购买,商家不敢卖”,原因在于商家利薄或亏本,以及发票问题,以致有些商家专门找不是“家电下乡”的货来卖,就是因为税票问题。三是返乡农民收入下降。四是偏远山区乡镇销售网点覆盖率低。五是灾区建房后缺钱,贫困户无力购买。六是信息系统调整不到位,四川目前有1/3的销售网点不能及时录入销售信息。七是商业促销,处理库存的过时低档产品。八是适用和便利农村用户的产品的开发问题,实际上,在这方面怎么能够是节能、环保、适用,而且便利,操作方便,这些方面对农民会有更大的帮助。而且开发农村市场,目前的成本效益,不同的商家、厂家有不同的看法。
对于上述8大困扰“家电下乡”后续推动的问题,杜晓山认为,应从下述8个方面去注意和探索。
1、正确认识农村市场。国家大,地区和群体差异大,扩大农村消费和家电下乡工作的现实要求和长期打算。
2、注意对需求的研究。产品的功能、多样、易用、适用;销售服务,培训和及时解决问题。解决产品、渠道、网点、配送服务、质量方面的诸多问题。
3、注意质量和品牌建设。产品质量是生命。建立质量档案,信用记录,问题处理,举报制度,严防假冒伪劣,翻新废旧,坑农害农。
4、注意价格接受度。以及厂家与金融机构、经销商合作开展农村个人消费信贷,但又不可使农民负债过重。
5、对贫困户和灾区是否可考虑优惠政策。
6、发展送家电下乡、文化下乡、旅游下乡、健康下乡等;并变价格第一为服务第一,达到双赢。
7、扩大内需还要注意:农村基础设施(水、电、路、通讯等)的建设和公共事业(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基本社会保障)的发展。
8、财政和金融政策的支持。投资与消费的投入。
5大举措扎实推进“家电下多”工作
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消费电子产品加工市场,在这样的情况下,去年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的影响逐渐加深,全球市场需求明显的萎缩,中国对信息产业发展遇到了明显的冲击。
当前经济形势下,农村市场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突出的矛盾,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不景气,外需受到抑制的形势下,如何解决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显得格外的重要。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电子司司长认为,“家电下乡”工程是支农惠农的民生工程,是党和政府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具体体现,也是在当前形势下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重要措施。
表示,家电下乡工程对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中国农民的消费能力有待提高,农村市场存在巨大的消费潜力,加紧开发农村消费市场成为拉动内需的重要手段,对此一方面要加快新农村建设, 加大农村的投入,进一步投入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要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扣除出口下降对拉动消费的减弱。如果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农民纯收入2009年比2008年翻一番的目标,整体可以拉动经济2个百分点。
称,如果解决农业和农村问题,是党和政府一直思考并致力解决的问题。2008年10月召开的,系统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伟大历程,进一步明确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始终把推动和促进农业及农村建设发展作为重要的一项工作,作为家电下乡工作的组织实施单位之一,今年工信部将深入贯彻家电下乡的有关精神。
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家电下乡的工作,使之确实像总理说的,“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政府得民心、经济得发展”,认为应从下述5个方面具体着手。
第一,做好家电下乡产品与品种、生产销售企业的选择工作,致力家电下乡产品标准,督促指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完善售后服务建设。
第二,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工作,发起解决实际问题。有关中国发展水平不平衡,地区间差异较大,农村市场呈现消费层次多样化的特点。对此工信部将开展调研活动,及时了解家电下乡全面推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目前家电下乡化和非家电下乡产品销售冲突、产品情况型号过少新产品无法及时进入的问题。并针对农村地域分布广、农民文化水平低、产品使用环境差、家电下乡销售后工作难度大等实际问题,研究相应配套措施,加强产品售后服务体系建设,使农民购买家电下乡产品没有后顾之忧。
第三,全面开展督查工作,确保家电下乡产品质量。联合、工商、质检部门等,并协调部有关司局组织检查组,开展对家电下乡中标企业的抽查工作。重点针对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企业生产检验能力、家电下乡产品质量性能、售后服务体系、产品维修能力等方面进行检查。
第四,针对通过实际环境,引导企业研发什么适农产品。深入了解农民需求和使用习惯,有针对性地研究开发更多适用的家电产品,以满足农民群众实际需要。目前很多企业都已经开发设计和什么适合农民消费特点,适应农村消费环境和条件的家电产品。比如,为解决边缘地区农民收看电视问题,工信部组织开发了卫星电视安全接收系统,在农村信息化方面,工信部组织开发低成本,适合农村应用的计算机和机顶盒产品,以及提供适应农民需要的信息内容服务等。通过这些措施,使广大农民对购买的家电下乡产品能够用得起,用得好。
第五,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促进家电下乡政策深入人心。做好政策宣传促进家电下乡推广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扩大消费需求为目标,仅仅围绕家电下乡惠农政策,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建立科学宣传工作机制,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努力营造家电下乡良好氛围,使广大农民群众更好地了解政策、把握正、用好政策,充分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利益和实惠。
4大机遇提振消费电子产业发展
国务院参事、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电子商会会长曲维枝认为,已经走过的2008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受多方面严峻挑战并取得重大胜利的一年。由金融危机演变成的全球经济衰退,从虚拟经济传导到实体经济,从美国波及到西欧和亚洲许多国家,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许多重要发达经济体陷入衰退。特别是消费电子产业遭受冲击很大,已经出现收益下降、减薪、裁员等现象。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疲软也会进一步影响创新的步伐,使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速度降低,竞争力下降,严重影响了消费电子产业发展。严峻的国际形势对很大程度依赖于国际市场的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影响很大,2008年第三季度显现出销售收入增幅下降、企业效益下滑的态势;企业普遍感到压力加大,市场空间、利润空间、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回顾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发展进程,不乏来自各个方面的各种压力和困难,但消费电子产业始终都能视困难为机遇,变危机为动力,化不利为有利,一直都在发展。这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得益于技术创新,得益于全行业同仁们的不懈努力,更得益于国家和各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回想在1982年时,消费电子产业产值才是100亿,而到2008年中国的消费电子产业总规模达到了5.88万亿。不到三十年,翻了580多倍,成为中国工业中的第一支柱产业。之所以发展这么快,因为它是当今世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产业,它是一个创新的高技术产业,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能与所有领域、所有产业融合的通用技术,信息产业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这就是它的生命力所在。所以,当我们遇到发展困难的时候,首先要认识到这一点!它仍是继续深入发展的产业!仍然潜力无限!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我们仍有许多有利条件!
首先,在全球经济出现衰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市场供需不足的情况下,中央审时度势,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措施,为各行业增强信心、克服困难、保持长远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到2010年底约新增投资4万亿元。虽然很多投资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但铁路交通、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发展均需要IT产品与服务;同时,即将实施的提高3486项商品出口退税率和增值税率改革意味着企业有更多的资金和更大的利润空间;刚刚审议通过的信息产业振兴规划将有力支持产业发展;“家电下乡”计划的深入实施,启动了农村消费电子市场。这不仅缓解了部分家电企业出口下降带来的不利影响,还为消费电子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特别是有着每年2500亿元规模的广大农村市场,是消费电子企业开拓新市场的巨大空间。
第二,中国稳健的金融政策和环境,使中国能够从容应对这场金融危机。得益于此,中国的消费电子产业仍然能够在稳定的国内经济、政治环境下稳步发展。同时,从一些国外资金规避风险的角度考虑,中国将是较为安全的资金投入国,消费电子企业也将拥有更多的资本提供机遇。
第三,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冲击下,发达国家有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困难,大批精英人才下岗,优质资产缩水,而且财力不足使他们更难顾及发达国家以外的市场;有些企业在转变发展思路,调整产品结构,将原有的产品提供商或者软件开发商重新定位于信息内容服务商和系统集成平台软件开发服务商的新角色,试图抓住新一轮的信息产业经济增长点,抢占“泛在网络”时代产品市场的制高点,这一点在今年拉斯维加斯展会上很明显。像微软已是软件服务商,XBOX LIVE已有2500万会员。索尼并购了哥伦比亚电影制作公司。为此,一些实力较强的消费电子企业可以利用这些契机,一方面可以开展跨国并购,引进技术和人才,以良好的地缘优势和物美价廉的产品优势开拓新兴国家的市场。同时,还要抓住国际上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机遇,加快自主创新,调整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些企业要向硬、软和服务相融合的方向调整,转变经营方式,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特别是结合国内对服务的需求。
贵公司对2015年上半年的电源管理市场怎么看?对下半年的情况又有何预期?
飞兆半导体公司首席战略官SteveFu:Fairchild尤其对汽车、工业和云市场的增长机会持乐观态度。我们看到正在中国铺开的4G电信基础架构发展有些缓慢,但我们预计在下半年就会恢复。手机仍将是具有巨大增长空间的领域,因为既有供应商通过推出具有强大功能和电池寿命的新设备与新的厂商(如LeTV)进行竞争。
英飞凌电源管理及多元化市场事业部中国区总监梁锦文:中国政府于今年5月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总体规划,并将之作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这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将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并促进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比如说,为满足“互联网+”行动计划要求,4G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将进一步加强,智能终端市场将会持续增长,服务器的本土化进程也将加快。此外,新能源发电技术,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的推广计划也在加紧实施,这些都是电源管理产品的主要应用市场。为应对这些市场热点,英飞凌作为功率半导体市场的领导者,已经推出或正在开发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在成功完成对前国际整流器公司的并购之后,英飞凌拥有了更为丰富的产品和方案,以应对市场更为多样化、复杂化的需求,进一步巩固了在更多的细分市场的竞争优势。
Intersil公司战略及基础设施电源产品高级副总裁Mark Downing:工业与汽车市场需求在2015年上半年期间保持旺盛。由于这些业务的周期长,所以专家预期它们将比消费市场更加稳定,据估计,消费市场需求在下半年将不如往年同期。
2015年上半年PC市场疲软对行业需求有负面影响,客户会在下一代平台和Windows 10于今年下半年之前减少库存。基础设施市场的需求有下滑趋势,特别是在中国,电信运营商推进4G基础设施部署的速度慢于前些年。
长远来看,电源管理市场仍然是电子系统的重要创新领域之一,增长前景非常光明。我们看到,我们的数字电源模块很受系统设计工程师的欢迎,他们能够使用这些产品方便地获得遥测和实时电源管理优化的优势,而无须成为数字电源专家。同时我们也看到工业市场的强劲增长势头,面对负载和电压上升情况以及对于降低能耗的需求,供应商有机会帮助客户获得他们需要的性能,而又不增加功耗。
凌力尔特公司电源产品部产品市场总监TonyArmstrong:2015年上半年我们已经看到的一个主要趋势是,通信和计算机行业继续采用数字电源系统管理(PSM)技术。而且,如果数字电源得到正确使用,就可以降低设备功耗、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提供卓越的稳定性和瞬态响应并提高系统总体可靠性。
通信和计算设备的系统设计师正被迫提高其系统的数据吞吐量和性能,也在被迫增加功能和特性。与此同时,他们也面临着降低系统总体功耗的压力。例如,一个典型的挑战便是通过重新安排工作流程,将作业转移到未充分利用的服务器上,从而允许其他服务器关机,以此降低总体功耗。为了满足这些需求,知道最终用户设备的功耗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设计得当的数字电源管理系统能为用户提供功耗数据,从而允许智能地做出能量管理决策。
最后,在进入2015年下半年之际,我们将继续投资PSM产品,同时每年推出面向这一领域的新产品。对我们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数字电源系统管理有望使下一代环保电子系统实现更高性能和更低能耗。尽管最初的应用在高端企业计算系统领域,但是有明显的迹象表明,PSM正在进入其他很多市场,包括工业和医疗系统市场。
安森美半导体应川产品部交流直流电源管理市场推广经理蒋家亮:环保节能法规以及电子产品趋势,要求提高电源管理器件能效和功率密度,以及降低待机能耗。美国能源部DOE规定空载能耗须低于lOOmW,并将输出功率水平提高到250W以上。而将于2016年1月1日生效的欧盟最新版能效标准(CoC Tier2)进一步提高电源能效要求标准,对于0.3-49W的低输出功率应用,要求空载能低于75mW,因此,电源管理市场将朝向更高能效、更低能耗的方向发展,以符合越来越严苛的各种能效法规。
安森美半导体一向以高能效创新配合能效标准或法规的发展步伐,例如,新推出的NCP1366是初级端稳流控制器,采用光耦和TL431基准电压源混合结构,空载能耗小于lOmW,完全满足美国DOE及欧盟CoC Tier 2的高能效标准。
随着工业4.0的出现,电源管理技术如何发展才能赶上工业智能化的步伐?
Steve Fu:工业4.0、IoT和通过所谓智能工厂中的传感器和连接性实现其他智能的整体趋势是支持电源管理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所有这些智能节电都需要更智能的电源管理解决方案,从而允许优化满负荷下的系统效率,同时支持始终在线的超低待机功耗。Fairchild的独特定位就是利用我们的IP和传感器技术,开发高度集成的功率半导体和传感器IC。
梁锦文:自从“工业4.0”的概念提出以来,英飞凌自一开始便参与并积极推动“工业4.O”战略项目。随着工业4.O的推进,在中国,与之对应的计划就是《中国制造2025》,该计划明确提出将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和机器人等列为突破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电源作为工业自动化设备的关键部件绿色节能,效率优先将是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势。采用新材料,新技术的创新性半导体产品,将是提高电源产品能效及整体性能的一个重要方向。如今,基于SiC材料的半导体器件应用越来越多,基于GaN技术的产品也陆续上市。此外,随着电源产品功能和种类的多样化,数字化电源产品的推广和应用也将有利于推动工业智能化进程。
Mark Downing:我们对“智能”工厂的潜力和工业应用中增加实时电源管理非常看好。推动工业4.0的最重要因素是数字控制。
全数字控制回路使系统设计工程师能够从视觉上掌握系统中的电源是如何管理的,并相应做出调整。遥测数据可帮助实现非常高的功率优化水平,再加上一流的硬件支持,能够实现非常高的效率。
过去,在智能系统中采用数字电源的障碍之一是设计的复杂性。不熟悉数字元件代码编写的系统设计工程师不愿意采用新技术。Intersil的数字电源GUI取得了很大进步,只需点击鼠标即可对我们的数字电源产品进行完全配置和监控,无须编写任何代码。使用PC、USB接口并点击鼠标,设计工程师就能配置和更改其数字电源的任何参数、遥测功能和电源轨时序。Intersil的最新版PowerNavigator包括三项创新,可帮助设计工程师使其电源快速完成设计并投入运行,而且支持由工业4.O推动的“智能”应用。
蒋家亮:工业4.0由德国政府提出,并受到美、英、中等多国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旨在利用物联信息系统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工业智能化需要各种技术综合集成,包括工业软件、工业电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集成传感、通信、计算的工业电子是智能制造的核心,而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智能化进程的关键。这一切都离不开高能效的电源管理,所以需要促进电源管理技术向更高能效、更高功率密度、更低能耗的方向发展。
快速充电取代无线充电成为今年的热门概念,贵公司在这方面的计划如何?
Steve Fu:客户需要将快速充电作为移动设备制造商提供的必备特性,用于最小化生活中因无电而不能使用移动设备的时间。在意识到该需要后,Fairchild已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将继续研究快速充电解决方案。我们已经开发了针对旅行适配器市场的产品,除了满足制造商具体的要求外,还支持领先的快速充电标准如QC2.0和Pumpexpress。新型接口如支持功率输出的USBType-C接口还支持采用快速充电设计。
梁锦文: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不断增多,电池的续航能力面临挑战,快速充电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提高充电速度,各个主流手机厂家,都开始配置或选配快充。与传统的5W和10W充电器相比,快充的一个显著特点就在于更高的充电功率,较常见的有13.5W,15W和18W,而24W大功率充电器也已经开始在市场上出现。由于受尺寸的限制,充电器的效率显得尤为重要,以满足整体热设计的要求。英飞凌顺应市场趋势,适时推出了针对消费市场的CE系列CoolMOSTM,并已经与国内几个领先的充电器厂家进行了合作。凭借优异的效率指标,以及有吸引力的成本优势,英飞凌CE系列CoolMOS,已经成为15W,18W,24W及以上大功率充电器的首选MOSFET。结合英飞凌的电源管理IC以及低压MOSFET,我们可提供实现高效和高功率密度的快速充电器整体解决方案。
Tonv Armstrong:凌力尔特公司始终关注新的市场机会,无线功率传输确实是新机会之一。面向手机、媒体播放器等移动设备的无线电池充电市场已经确立,不过Qi标准涵盖了这类无线电池充电技术。凌力尔特不是专注于这一面向消费者的主流无线功率传输应用,而是专注干工业、医疗和军事应用,后面这类应用的要求严格得多。
我们的无线功率传输电池充电ICLTC4120完全不兼容Qi标准,相反,该解决方案是专为满足高可靠性应用的需要而设计的。LTC4120利用了PowerbvProxi的底层技术和无线电源架构,以使基于LTC4120的系统能够在更长的功率传输距离上运作并拥有更大的偏差容限。这是以很高的效率实现的,因此接收器并未遭受热问题。此外,大多数工业、军事和医疗应用并不愿意与消费类产品具有互操作性。
作为一个旁注,这里解释一下PowerbvProxi的技术。LTC4120中嵌入了PowerbyProxi已获专利的动态调谐控制(DHC)微调技术,与其他无线功率解决方案相比,提供了显著优势。为了响应环境和负载变化,DHC动态改变接收器的谐振频率。DHC实现了更高的功率传输效率,从而允许使用尺寸更小的接收器,并产生可忽略不计的电磁干扰,甚至允许更长的传输范围。与其他无线功率传输技术不同,DHC允许通过感应电场进行内在功率值管理,从而无须单独的通信通道来验证接收器或在电池充电周期管理负载需求变化。
蒋家亮:无线充电的愿景是随时随地可同时为多个设备充电而无须电力插头,而快速充电则为解决充电时长及应急性的电量问题,两者本质上是共存共生的关系。
安森美半导体的NCP136X系列针对20W以下的低输出功率通用电源应用,可用于无线充电和快速充电。该系列器件采用初级端稳流控制,启动时间少(NCP1365/6启动时间少于1秒),提供高能效和低功耗,是用于手机、平板电脑及其他便携式设备充电器的理想选择。
德州仪器公司电池管理产品(BMS)大中华区市场和应用部门经理文司华:在5月,TI即推出了业内首款采用专有MaxCharge技术的全集成5A单节锂离子(Liion)电池充电器电路。与现有电池充电器相比,这款器件将充电时间减少了一半以上,只需原有的40%,从而让用户更快速的充电,同时又不会受到发热的困扰。bq25892开关模式充电器在最大限度地保持行业最快速充电时间所具有的优势的同时,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的充电体验。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并延长很多锂离子应用中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MaxCharge技术缩短了充电时间并减少了充电时的散热量,这些应用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无人机、移动电源以及工业以和医疗设备。
在汽车应用中,电源管理技术今年有什么突破?
Steve Fu:Fairchild在提供电源管理解决方案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这些解决方案支持先进的点火、燃油喷射和电子动力转向技术,在提高燃油效率的同时还减少了拥有成本。事实上,车用产品仅占公司销售总量的15%多一些。
汽车系统现在需要更高的电流同时追求更高的效率,旧的系统需要新的解决方案来支持向下一代高效汽车的过渡。总体来说,机械和液压系统正在被电子系统所取代。电动助力转向是客户使用我们的功率模块设计功率电路应用中的一个重要例子,目的是提供具有更高效率,对性能消耗更少的解决方案。最近,我们推出了我们的第四代IGBT技术,减少30%的开关损耗,同时为客户提供更佳的效率。
当然,宽带隙功率半导体由于具有更高效率、更高功率密度和更高开关频率的优势,继续吸引着汽车制造商的兴趣。
梁锦文:由于一次能源的日益枯竭,近些年来,全球的主要汽车工业国和汽车消费国都在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产业,并提出各自具体的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在新能源汽车中,由于动力电池的采用,电池的充电,电池到负载的供电,都涉及到车载的电能变换装置。为迎合车载装置对于能量转换的特殊要求,比如可靠性,散热性能,负载循环能力等,英飞凌将推出适用于大电流的无引脚封装(TO-Leadless)汽车级MOSFET产品,以满足更高的散热要求,帮助客户达到更高的功率密度,实现更为紧凑的设计。英飞凌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半导体供应商,和其他来自科学界以及汽车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企业构成12家合作伙伴,在今后三年,共同开展旨在研究如何更加高效地对电动汽车电池进行充电的Luftstrom项目。作为Luftstrom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功率电子元件的创新可将充电损耗降低30%。这意味着废热更少――由于散热工作量更低,散热装置外形更小巧、工作时更安静。
Mark Downing:在许多因素的推动下,混合动力汽车已从概念变为现实,半导体供应商将面临一个全新的创新时代。大多数汽车生产商计划在2015年底车型上就开始采用48V新标准。系统仍然使用常规铅酸电池来支持针对‘轻’负荷的12V网络,但48V锂离子电池提供的独立48V网络可支持关键系统功能,包括电动助力转向、制动和HVAC。锂离子电池除了具有更多电荷,还有显著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轻的重量。在制动系统中,这意味着它们更适合在汽车制动减速时回收能量。
支持高电压的能力为提高汽车效率开辟了许多有意思的机会。汽车不仅在低速和走走停停的车流中行驶时不再多耗油,而且还能回收能量.并将其存储在电气系统中重新使用,最终实现降低油耗。汽车需要发动机一直开着才能保证和智能手机的连接沟通,从而实现遥控启动制冷和制热系统、启动和解除警报系统以及车载娱乐系统。这也能更容易地支持精确的电源管理从而增加效率和延长电池寿命。
合适的技术融合、要求降低燃油排放的法规和实现显著能源节省的机会,将会共同推动对支持更高电压标准的汽车的需求。据Lux Research预测,48V微混市场的规模到2024年将达到7.88亿美元,2015年是这项技术的采用元年。早期采用侧重干高档车,全球需求由欧洲、美国和中国主导。
Tony Armstrong:汽车市场是凌力尔特公司很重视的最终市场之一。上一财年,我们在这一市场的总体销售收入已经增长了19%,并持续以高于公司总体增长的速度增长。汽车行业的大部分创新和差异化来自汽车电子产品。由于需要提高行车安全、燃料效率和舒适度,因此呈现了巨大商机。混合动力和全电动型汽车的激增将稳步驱动对创新性模拟产品的需求。
汽车电子系统中有许多应用需要持续供电,即使在车辆处于停泊状态时也不例外。这类应用的关键要求是低静态电流,以延长电池寿命。自2001年以来,凌力尔特公司一直生产备用静态电流低于100μA的开关稳压器,目前处于开发中的某些新产品将使这一数字降至低于2μA。因此,这些产品已经为得到中国汽车电子产品制造商的采用而做好了充分准备。
随着将电池作为电源这种做法日益普及,相应地也需要最大限度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电池容量失衡(即电池组的每节电池之充电状态失配)在大型锂离子电池组中是个问题,这个问题是由制造工艺、工作条件、电池老化等方面所导致。
人们一致认为:在制作大型电池组时需要采用电池监察和电池平衡功能电路,以在电池组的使用期限内保持很高的电池容量。凌力尔特的新型电池管理系统(BMS)产品系列在此领域中大受欢迎,而且目前是已投产和上路行驶的汽车中唯一使用的BMS产品。
总之,凌力尔特公司很好地根据市场需求设计了产品,以向这类汽车电子系统制造商提供经济实惠的解决方案。显然,为汽车电子系统生产电源转换IC的制造商在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是很大的。
蒋家亮:在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和提高燃油经济性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如电动车(EV)/混合电动车(HEV)作为新型环保车日渐受到市场的青睐。安森美半导体提供一系列无刷直流(BLDC)电机驱动器支持汽车电气化,并推出用于HEV电源模块的高压牵引IGBT来应对电机控制的需求。如三相无刷直流电机驱动方案LV8907和全集成的三相无刷直流电机驱动模块STK984-170。LV8907无须任何位置传感器,降低方案成本及占位面积,预先载入配置寄存器,无须软件,可以独立模式驱动电机,无须外部系统控制器,结合使用安森美半导体的易于使用且免费的图形用户界面(GUI)实用工具,可定制用于宽广范围的电机和负载,LV8907还集成LIN收发器,可提供基于LIN的先进电机驱动方案。STK984-170由LV8907和6个独立的MOSFET组成,集成精密分流电阻器、热敏电阻和系统元件,针对引擎盖下的高温和苛刻条件而设计,用于汽车散热风扇、电动油泵、燃油泵、电动水泵等应用,无须外部微控制器,显著减少系统空间、重量和成本,简化设计,加快上市时间。
文司华:针对新能源汽车领域,TI C2000方案作为业界成功的无线充电安全方案,已经在多个新能源城市开展无线充电试点。
TI推出应用于汽车的WPC1.1传送器方案bq500414Ω,当bq51025 RX和bq500215 TX共同作业时,可组成一个WPCl.1的兼容方案,并可在IOW的条件下运行。我们还推出了第一个应用于可穿戴设备上的无线接收器bq51003。它与最新的bq25100电池充电器一并,可为对应用空间有着较高要求的可穿戴应用提供最小规格的解决方案。
TI数字电源在汽车行业应用的也很多,例如特斯拉、或者比亚迪那种应用,上述应用所应用模拟的产品,通常有一颗MCU在里面配合控制器,TI数字电源的应用就会更加合适一些。
第三代的半导体材料,如SiC,越来越多应用在电源中,贵公司有采用新材料的意愿吗?未来有何计划?
Steve Fu: Fairchild目前正在进行SiC器件的开发,我们预计未来几个季度内就会推出我们首款基于SiC的二极管。GaN也是我们的宽带隙技术发展蓝图的重要部分,特别用于高电压应用。通过与客户互动,我们意识到GaN技术还处于发展初期,但这种情况会变,因为需要高功率密度、更高效率和更小尺寸的应用持续演变。我们在离线电源领域的领先地位对于Fairchild开发GaN技术尤为有利,我们特别对构建生态系统周边的GaN开关有兴趣,因为客户对这种技术的需求已变得更为主流。
梁锦文:随着电源行业对于产品能效、功率密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采用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如SiC,GaN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新的产品中。英飞凌作为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的领导者,一直致力干不断创新,在SiC技术方面,已陆续推出碳化硅二极管以及碳化硅JFET产品。其中最新的第五代650V和1200V碳化硅二极管在电源以及太阳能逆变器等应用广泛应用。在GaN技术方面,结合公司所收购的前国际整流器公司的GaN平台,以及我们与松下电器的伙伴关系,使我们在前景光明的GaN市场确立了技术领先的地位。将来,我们的客户可以根据其系统要求,灵活选择增强模式(常闭型)或者级联模式(常开型)产品。
蒋家亮:安森美半导体持续致力于推动高能效创新,和功率转换器专家Transphorm于2015年3月宣布联合推出600V GaN(氮化镓)晶体管用干紧凑型电源及适配器,包括NTP8G202N(TPH3202PS)和NTP8G206N(TPH3206PS)600VGaN共源共闸(cascade)电晶体和使用这些装置的240W参考设计。NTP8G202N(TPH3202PS)和NTP8G206N(TPH3206PS)的导通阻抗典型值为150mΩ和290mΩ,采用最佳化的T0-220封装,客户可依据现有的制板能力而整合。
GaN现作为一种新兴的工艺技术,提供比硅更高的电源转换能效,同时提供低导通损耗(低导通阻抗)和低开关损耗。而且,提高的开关速度也有助于节省空间。此外,GaN提供的更高的电源转换能效意味着更少的散热量――减小了需要分配给热管理的空间。
随着更多工程师熟悉GaN器件的优势,基于GaN的产品需求将快速增长。安森美半导体和Transphorm正工作于新的发展前沿,并加速市场的广泛采纳。
文司华:实现更加高效的电力转换是应对当前增长的人口和能源需求的一个关键技术目标。能够有效推动这一目标达成的重要创新就是在电源应用中使用氮化镓(GaN)。相较干以往使用的硅晶体管,GaN可以让全新的电源应用在同等的电压下以更高的转换频率运行。基于数十年电源测试方面的专业知识,TI已经对GaN进行了超百万小时的加速测试,并且建立了一个能够实现基于GaN电源设计的生态系统。
TI日前了LMG5200,随着这款全集成式原型机的推出,工程师们能够轻松地将GaN技术融入到电源解决方案中,从而进一步突破了对常规功率密度预期的限值。基于数十年电源测试方面的专业知识,TI已经对GaN进行了超百万小时的加速测试,并且建立了一个能够实现基于GaN电源设计的生态系统。
在未来的几年内,GaN可以在提供更大输出功率的同时减小适配器尺寸。随之而来的将是易于携带,同时又支持更高容量电池的插墙式适配器,这些大容量电池可支持更长的运行时间,以及为更大以及效果更佳的显示器供电。客户也将能够把TI的产品用于多种汽车、工业和无线充电产品,并为它们提供更多的性能。TI也正在与太空领域的客户进行接洽,探讨宽温度范围和辐射方面的应用。
为了给GaN创造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TI致力干帮助客户简化这款产品的使用性,并且优化其性能。我们深知,TI必须另辟蹊径。通过将GaNFET与高性能驱动器进行共同封装,我们能够在一个模块内提供惊人的性能。
数字电源芯片的占比在增大,未来的发展情况会如何?
Steve Fu:IoT和整个通信市场都依赖于通过采纳传感器和数字IC技术的更高智能水平。数字可编程电源当然会继续应用于更广泛的应用,如工业应用。Fairchild将继续在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系统效率优势的领域投资,并且我们相信数字技术的未来非常强大。
梁锦文:由于数字电源芯片集成功能较多,器件少,产品设计周期短,功能扩展灵活,易于实现平台化设计。未来,随着《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推进,设备的智能化对于电源功能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数字电源的优势将更加突出,并将被推广到更多应用,成为电源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英飞凌一直以来也把数字电源芯片作为重点开发的产品,并且已经推出基于第二代数字电源平台的电视电源方案和智能照明方案。目前,已有全球领先的电视厂商采用我们数字方案开始量产,国内也有一家知名电视品牌厂商即将量产。针对照明应用的数字IC也已经推出,并有多家行业领先的客户正在进行测试。后续,我们也将逐步推出更多基于数字平台的电源解决方案。
Mark Downing:市场对数字电源的需求处于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应用需要数字控制的智能和效率。据市场分析公司IMS Research的研究,数字电源市场目前是电源管理行业中发展最迅速的细分市场之一。据预测,数字电源和数字电源IC全球市场在2013-2017年将蓬勃发展,不断增加在IT基础设施中的使用,并将扩大到照明和消费应用等市场。
我们观察到的一个重要趋势与有线、无线和云计算系统中使用的最新FPGA和处理器的复杂性和性能有关,这些应用促进了电压轨数目的增加。有些光传输系统在一块电路板上有多达60个电源。这一复杂性需要更高的系统智能水平和先进的数字电源管理,包括遥测和系统监控,以确保99.999%的正常工作时间。
我们希望数字控制器更多地用于这些关键任务应用。为此,Intersil推出了全密封50A数字电源模块,来支持复杂的负载点应用。该完整步降电源采用已获得专利的架构,可从工业标准12V或5V输入电源轨提供最大50A输出电流,并可将四个模块结合起来,以支持最大200A电源轨。这为空间紧张和电源密集型的通信与工业应用中的先进FPGA、ASIC、处理器和内存提供了所需的负载点转换功能。
Tonv Armstrong:我们认为,凌力尔特获取成功的一个关键要素是:不断地开发与当今诸多市场区段中出现且从传统模拟电源转换电路向数字电源系统管理解决方案持续迁移之趋势密切一致的产品。使用一根标准串行数字总线(如I2C)可实现与具数字特性的DC/DC转换器的简单和有效通信,而且,诸如PMBus等新兴标准有利干实现组件的互操作性。重要的稳压器参数(包括启动特性和定时、输出电压和电流限值、裕度规格、以及过压和欠压监控限值)均可直接进行数字编程,而无须使用电阻器以及占用空间的排序和监测产品来设定。此外,还可对诸如温度、输入和输出电压及电流等关键工作参数实施例行的监视,并利用它们来优化系统性能和可靠性。
而且,数字PSM的一个主要优势是可降低设计成本并加快产品上市进程。采用一种具有直观图形界面(GUI)的综合开发环境,即可以高效地开发复杂的多电压轨系统。另外,此类系统还可利用GUI而不是在“白色导线”固定点上进行焊接来实现更改,从而简化了在线测试(ICT)和电路板调试工作。另一个益处是,由于有实时遥测数据可用,因此有可能预测电源系统的故障,并采取预防性措施。也许最重要的是,具数字管理功能的DC/DC转换器允许设计师开发“绿色”电源系统,这种系统可满足目标性能要求(计算速度、数据速率等)且在负载点、电路板、机架甚至安装级上的能量消耗极少,从而降低了基础设施成本和产品整个寿命期的总拥有成本。
蒋家亮:数字电源芯片是电源管理的重要趋势。安森美半导体看到此趋势,因此电源芯片正朝向状态机的混合型IC发展,集成预编程的特性,设计灵活,缩短设计人员的开发周期,便于产品更快速上市,如NCP136X和NCP1399。NCP136X是低功率离线恒流PWM电流模式控制器,带高压启动电流源,采用初级端稳流而无须次级反馈回路,减少外部元件,节省占板空间,轻载时提供固定峰值电流及深度频率反走,从而降低能耗。NCP1399是业界首款电流模式LLC控制器,采用600V门极驱动器,简化布局并减少元件数,内置欠压输入功能易于控制器在所有应用中的实现。在需要PFC前段的应用中,NCP1399采用专用输出以驱动PFC控制器,加上专用跳周期模式技术进一步提升轻载能效。它比竞争器件显著达到更高的性能、更低待机能耗和更高水平的电源转换能效。
文司华:数字电源芯片是发展的趋势,在服务器行业以及电信领域,数字电源芯片的占比将逐步增大。
我们6月推出业内首款具有智能数字控制和独一无二的体二极管感测功能的电源管理芯片组,可优化下一代AC/DC电源中的次级侧同步整流。UCD3138A数字控制器和UCD7138低侧栅极驱动器改善了系统效率,与其他数字电源解决方案相比,可将同步整流MOSFET电压应力锐减一半。在同步整流器内对死区时间的精准控制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功率损失,同时降低MOSFET电源故障的风险。UCD3138A和UCD7138芯片组在快速数字控制算法中采用体二极管电压信息来动态地优化死区时间,并可以补偿功率级组件变化,从而无须在批量生产中进行校准或筛选。这能够帮助服务器和电信设备供应商加快80PLUS钛金牌认证电源的上市的时间,同时还能帮助信息技术服务提供商节省能源成本。
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着一些问题,电源管理技术在帮助制造业转型的过程中能发挥什么作用?贵公司在中国市场的策略是怎样的?
Steve Fu:中国是Fairchild非常重要的增长市场。我们继续将资源在中国进行大量投入,支持我们在中国的客户群。随着智能工厂的出现,集成传感器、电源和通信的更智能电源管理解决方案将在支持该技术改革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正如前面所提到的,Fairchild正在并将继续在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系统功率优势的领域投资,并且我们的电源管理和传感器技术IP和投入有助干我们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Mark Downing:中国及全球范围内的工厂从电源管理改进获得的好处是,通过提高效率而减少能耗、使用清洁能源和降低成本。智能数字电源IC的使用意味着针对负荷和系统温度变化的自动补偿,有助于利用自适应死区时间控制、动态电压调节、频移、相降和连续开关模式实现能源节省。
影响工厂效率的重要方面是电压和电流监控、电压时序控制、电压跟踪、故障检测和故障管理。另外,热管理的内容包括监控全系统的温度和通过控制风扇或切断系统元件的电源对情况做出反应。同样重要的是整合电源及热管理与电源转换,以省却对更多电源和热管理IC的需要。
一些最困难能源问题的解决办法常常始于一个系统、一块芯片,我们相信,高效率的电源管理IC将是帮助中国制造业提高工厂效率和自动化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