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国债投资技巧

国债投资技巧

时间:2023-07-12 17:07: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债投资技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国债投资技巧

第1篇

对于家庭比较富裕的老人,进取、稳健与保守理财产品的投资比例可以保持在3比5比2;对于家庭收入较低的老人,可以对半分,稳健、保守产品各占流动资产一半。

富爷爷股票被套

华叔今年58岁,是广州某金融投资公司的副总,刚刚做了幸福的爷爷。华叔年薪20万元,另外还有5万—15万元的年底分红。华叔与老伴目前住在广州越秀区一套价值300万元的大面积住宅中,家有流动资产大约120万元,其中,股票市值38万元(被套了12万元),偏股基金20万元,存款60多万元。华叔再过两年就要退休了,请问如何长线规划?

理财师点评:

理财不必太保守

招商银行广州分行的高级理财师李春晨认为:华叔家资产总额超过了400万元,收入高昂、职业稳定,并有比较丰富的投资理财知识。对于华叔这类老人来说,不必采用过于保守的投资方式,稳健多元投资,反而更有利于家庭资产的健康发展。反观华叔的投资,两头大,中间小,缺少稳健投资产品;建议减少存款与基金的份额,转买50万元的银行理财品、偏债基金或黄金。

而对于股票被套的难题,建议华叔以时间换空间,中线投资,等待解套。目前全世界经济都在筑底,中国的货币、财政政策也将趋向宽松,有利于股市的回暖。但在未来半年时间中,投资市场的不确定性仍强,不建议购买太多的进取型理财产品。

对于所有类似华叔、家境相对富裕的老年人,李春晨建议,中线投资的配置比例应为3比5比2,分置于进取、稳健与保守理财。

穷爷爷除了存款只有国债

林伯74岁,住在广州越秀区,退休前是某中学的内务工作者,目前月退休金约有3000元,与老伴住在一套100平方米的25年楼龄老房中,老伴收入较低,月退休金不足1800元。林伯目前家庭流动资产总额为29万元,是辛苦半生的积蓄,15万元的定期存款,5万元的国债,剩余的9万元原来也是存款,刚刚到期了。林伯一共有4个孙子,每年的“利是封”都是比较大的数字,林伯希望调整投资,手里能宽松一些。

理财师点评:

借理财品提高收益率

广州农商银行的高级理财师余青林十分理解林伯保守投资的初衷,因为收入偏低、积累不多,且夫妻年事已高,林伯只敢买国债和存款。不过,在全球推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情况下,货币贬值在所难免,林伯也需要提高投资收益率,才可能对抗货币信用风险。对于林伯来说,建议增加稳健投资产品,可减少定期存款数额,购买5万元的银行理财产品与5万—10万元的黄金,让40%~50%的资产放在稳健领域,提高整体收益率。

余先生认为,对于老年人来说,所有理财产品中,国债与黄金最适合老年人投资,存款与银行理财产品是其次的选择,存款的收益率太低,不适宜货币宽松时代,银行理财品的收益率不够稳定、需要挑选。而股票、偏股基金、期货、外汇产品,均不太适合老年人。

对于2012~2013年的投资市场,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投资机遇也较多;在全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趋势下,我们并不建议老年人采取过于保守的理财策略,反而建议增加购买偏债基金、银行理财品与黄金等稳健风格的投资产品,提高收益率的同时,也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风险大,仍不建议老年人盲目投资股市与汇市。

该如何投资?

1.国债:门槛低投资好选择

有“金边债券”之称的国债,从收益上看,虽然目前国债的收益率处于一个下降的通道中,但仍比定存略高。

从这两个月国债的发行情况来看,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国债利率分别为4.76%和5.32%,而同期定存的基准利率分别为4.25%和4.75%。

国债和定存相比还是具备一定的优势。目前购买国债不宜选择期限过长的产品。相比之下,三年期品种要优于五年期品种。

投资门槛:

首先购买国债的门槛比较低,相比于理财产品至少5万元的购买门槛,储蓄式国债最低可买100元,以100元的整数倍起售。

风险提示:

对于个人投资者购买的储蓄、凭证式国债,没有什么收益率变化,风险很小,除非央行连续加息;不过,2012-2013年的市场,货币宽松主题,加息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入门技巧

现在电子式国债更受欢迎,一推出就会遭到抢购,要做好早去银行排队的打算,记着带上身份证与该银行存折备用。

2.贵金属市场:

可在流动资产中配15%~30%的黄金

老人可在家庭流动资产中配置15%~30%的黄金。从广州市场来看,黄金公司投资者中,老年人能占到金条投资者数量中30%的比例,而在银行黄金业务中,20%的投资者年龄也超过了50岁。

老人投资白银、黄金,应优先购买实物产品,投资型金条、银条是首选,其次才是纪念型产品与金币、银币,后者比较适用于有收藏爱好的老人。而对于市场上流行的黄金期货、黄金T+D等放大功能产品,风险过大,老人最好不要碰。纸黄金需要在网上完成操作,比较适合于通晓电脑知识的老人。

投资门槛:

目前广州市内,虽然有1克、3克、5克的小规格金条,但对于老人来说,建议投资50克以上的金条,投资起点为18000元以上。而白银投资便宜很多,1公斤产品仅7000多元,但商家要收取较高的手续费,不如投资黄金划算。

风险提示:

比国债、货币基金、存款等较保守,黄金的优势在于避险能力小,投资风险小。

但国际金银价格均随着市场信息而变化,投资未必就能有收益,短期仍存在“被套”风险,老人需要坚持长线投资的原则。

入门技巧:

老人购买金银时,需要从报纸、电视上了解一下行情,逢低买入才好,追高并不可行。

3.固定收益理财产品:

需求旺盛但不能盲目

据不完全统计,在银行的个人贵宾客户里面,老年人占比在35%以上。据介绍,由于多年来的积蓄,广州市的城市居民里面老年人普遍都有50万元以上的资金。某商业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说,老年人一般倾向于在银行理财。

但是与这种情况不相配套的是,目前国内银行专供老年人的理财产品却很少,据普益财富统计,截至今年9月27日,华夏银行、上海银行、招商银行共发行29款养老理财产品,资金大多投向债券和货币市场,以稳健为主。

投资门槛:

各家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门槛不一,但多数产品的起点都在5万元以上,少数产品在2万元—5万元之间,对于收入有限的老年家庭,购买一只产品已经足够,不必挑太多。

风险提示:

银行理财产品也有投资风险,如果没有被“保底”,也将被套。建议老年人购买大型商业银行稳健风格、保底功能的理财产品。

入门技巧:

此投资难在如何挑选,去了银行之后,理财经理势必要向不懂行的老人兜售他们难卖的产品。建议老人多读报纸、要有主见,购买那些期限在半年以上的稳健型产品,不要被银行理财人士的观念左右。

4.股票、外汇投资:

老人不可迷恋

第2篇

1、负利率、低利率预期下人们选择尽早买入国债来保障财富稳健增值。这个时候的国债利率最高。

2、国债逆回购相当于短期借贷,是很好的现金管理工具,资金要求是10万元及其整数倍,收益远高于活期利率且更容易达到优秀货币基金水平,还免去了研究货币基金管理能力的麻烦。

3、电子式储蓄国债比凭证式方便,这两者主要的难题在于能否买得上,需关注发售信息。

4、记账式国债的优势是保证了流动性,普通投资者可通过中长期持有的战略,低吸高抛。

5、国债正回购和国债期货风险更高,更适合成熟投资者。

2012年最稳健的投资是国债吗?目前看来是这么回事。相比于低迷盘整的上证指数,国债指数一直在上涨。债券型基金更是成了理想的投资品,有的收益高达30%。

国债的收益自然不能和债券型基金相比,但上半年的降息预期仍明显推升了国债的收益率,其收益总体都高过同期定存和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例如2012年首期凭证式国债4 月份发行时,3年期收益率已达到5.58%,5年期收益则高达 6.15%,而当时3年定存利率为5%,5年为5.5%,且经过其后的两次降息现已分别变成4.25%、4.75%。购买国债利率固定的好处显现出来,不跟随央行调息变化也就锁定了较高的利息,加之买国债还不用交利息税,于是银行门口也出现半夜排队、抢购国债的景象。

当然债券收益和价格遵循着自有规律,基本规则是与市场利率成反比。利率降低,则债券价格上升;利率上升,则债券价格下跌。而在7月份第二次降息之后,受市场流动性收紧以及债市供给加大等因素的影响,债券市场短期承压,出现了调整。新发行的国债产品利率跟着下调,但仍高于定存。富国基金研报表示,未来3年内国内债券市场将呈现长期慢牛的格局。

大的降息周期或负利率时期许多人选择购买国债以保证自己的个人财富能够持续升值。

当经济发展较快,出现通胀的迹象时,市场预计利率将上升,可卖出债券;若经济发展出现衰退的迹象,市场预计利率将降低时,买入债券。对于那些完全保守的投资者来说,储蓄和国债恐怕就是他们的最爱。

我们常常说去买国债,但你真的搞懂了这些国债的类别与参与技巧吗?

我们把国债投资方式按照风险大小、投资难度排序,首选策略是最简单的国债逆回购;其次是买储蓄型国债,长期持有到期;第三是买卖长期国债,获取差价;第四层就是高难度、高杠杆投资—长期持有期间适当做正回购交易套取资金投资于其他短期品种,或参与国债期货。

1、现金替代品:国债逆回购

首先要说入门级的情况——买不上国债或者压根儿就没买过国债产品的投资者该怎么做?

国债品种都有较长期限限制,本身就比较适宜拥有长期限制资金或者追求稳健投资的投资者,所以印象中买国债就意味着要挤在中老年人队伍中。年轻投资者资金占用率高而且追求更高收益、更高流动性,极少关注国债的发售。

还有一个流动性更高的投资方式可以让你也参与国债投资,那就是国债逆回购。所谓回购,即买卖双方在成交的同时约定要在未来某一时间以某一价格再反向成交。国债持有者(融资方)与资金持有者(融券方)在合约中约定,前者在卖出该笔国债后须在商定的时间以原来价格再买回该笔国债,并支付原来商定的利息。国债逆回购,即指从资金持有者角度,作为融券方来说的,所以下单要选择“ 卖出”。

更简单地理解,其实就是一种短期贷款—把钱借给对方,对方用国债作抵押,到期拿回本金并收获利息。也就是说我们用手里的资金限时交换到了一笔被交易系统冻结的国债,持有到期还回,收到利息,也算间接短暂持有国债了。

逆回购就安全性来说,基本等同于国债。只是需要通过证券交易所系统交易,类似股票交易下单,我们填写的“价格”就是资金的利率收益,参与竞价;虽然一天的报价也会像股价一样起伏,可一旦成交收益就确定下来,到期交易所就自动把本金和利息收益划回账上。不会有本金损失的风险。影响收益波动的主要因素是利率,利率下跌,收益率下跌;不过股市活跃、新股发行或是年末资金紧张时,融资方需求提高,收益率一般都会升高。

目前上交所有1天、2天、3天、4天、7天、14天、28天、91 天、183天期的国债逆回购品种。交易1手=10张=1000元,但门槛设置为每100手起,也就是最低10万元资金起,且只能整数倍递增。交易费用方面,1天期的逆回购费用仅1元,折算为年化费用率即0.36%。闲置资金大部分人会放在活期账户或者购买货币基金,但其实还可以参与国债逆回购。

操作方式:类似股票交易,首先需要到证券公司营业部去开立资金和股东账户,如果已有账户,即可带身份证与股东卡直接签署回购协议。最便捷的是还可以在证券公司网站直接申请完成。

交易方式可通过网上交易、电话交易及手机交易。只需登录交易系统,选择交易方向为“卖出”,输入相应回购代码,价格填写你觉得合适的年化收益率数字。当然这也不是随心填写、越高越好,而是像买股票一样要考虑能否成交。剩下只需等到期后,资金和利息由系统自动返还。

以一笔10万元期限为1天的交易为例,某投资者当日在交易系统中看到利率变化走势,即可在交易软件中选择卖出 204001品种,数量为100手,价格为即时利率9%。交易成功后账户上被扣除10万和1元的手续费。而第二日到期时,按照回购利息=回购数量×(回购价格×回购天数×100/360 ),扣掉1元手续费,账户上有24元利息收益。在交易时间上需要注意的是:

第3篇

我国国债发行始于1950年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1954年—1958年又相继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其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终止了政府举债融资,我国成为世界上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国家。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从1981年开始恢复发行国债,国债的发行主要用于筹集建设资金,弥补财政赤字。由于当时弥补财政赤字可以向银行透支,因此,国债发行规模较小,增长较慢。从1994年起,国家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出台了《预算法》,规定财政赤字不允许向银行透支,使得国债发行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并在以后逐年增加发行量,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1998年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通过大量发行国债筹集建设资金以投入基础设施等建设,为此,1998年国债规模达3310.09亿元。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债发行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至2006年发行量达44556.4亿元(详见下表)。我国国债对支持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发展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保持一定规模的国债发行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

2000年至2006年国债发行统计表单位:亿元

年度

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

合计

发行量4657488459346280.1687670428883.344556.4

二、保持国债发行必要规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国债是我国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我国国债的发行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杠杆作用。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特别是在当今金融市场异常活跃,投资理财渠道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国债发行规模引起各方高度关注。笔者认为,在当前及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国债发行必要的规模,仍是政府长期筹集国家建设资金的需要;仍是维护国债市场稳定与繁荣的需要;仍是保持政府债务政策的灵活性、延续性的需要。

1、国债仍是促进经济建设的“助推器”

生产建设性是我国国债的特征。国家通过发行国债筹集建设资金,这也是国际通行做法。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有效运行,需要有资金的支撑。政府发行国债,可以将社会各方闲置资金有效地聚集,形成集中性的财政资金,用于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据统计,1998年以来,国债项目投资带动经济增长成效显著,1998年到2002年国债投资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5%、2.0%、1.7%、1.8%、1.8%。与此同时,还带动了地方、部门、企业投入配套资金支持经济建设。国债投资集中力量建成了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国债投资在促进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建设中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使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更为扎实,如水利建设、大江大河治理、西部开发都有国债投资的支撑。我国改革开放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国债在支持国家重点建设,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功不可没。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仍将存在,在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持高科技项目的开发,加快经济结构步伐调整的同时,利用国债筹集资金仍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保持国债发行一定的规模,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仍具有重大的积极的作用。

2、国债仍是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

国内外财政运行的实践已充分证明,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债的存在和适度规模对经济非均衡运行是一种有效的校正力量。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国债发行对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调节,对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所起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虽然经济结构调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但在宏观经济特别是结构性调整中的作用还很不够,而通过国债形式,对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尤为突出,可以说国债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实现宏观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引导宏观调控总任务的实现,改善投资环境等作用是其他众多经济杠杆所不及的。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市场化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促进经济稳定发展,避免经济周期波动,仍是政府宏观调控面临的重要任务。为此,仍有必要将国债政策作为政府调节经济运行、调控供需平衡的重要工具。因此,保持必要的国债发行规模,符合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客观要求。

3、国债仍是促进金融市场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手段

国债作为一种有价证券,其生存和发展,对繁荣市场经济,推动资金市场发育,加快证券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债是推动证券市场、金融市场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近几年国债发行市场的不断改革,有效地配合了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金融证券业的改革。因为证券市场上交易量最大的是国债,因此,国债市场的发展壮大为金融市场的长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当前发展和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的同时,中央银行可以把国债作为平衡市场货币量的筹码,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以适应国家经济政策和调节银根的需要,从而有效地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三、在投资理财渠道多样化的同时,国债发行仍有较大的空间与潜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投资理财的渠道不断得以拓展,从“有钱存银行”到投资债劵、保险、基金、信托、外汇、房地产、黄金,理财方式日渐多样化,这对国债发行或多或少会带来一定影响。因为投资理财渠道增多,投资者投资选择的余地加大,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资金的投资格局,使一部分资金从国债市场切出,引起社会资金的重新分配与调剂。尽管如此,但由于国债有其自身的优势:一方面,国债以国家信用为支撑,信用等级高,无认购和赎回风险,具备了其他同类产品所无法比拟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国债投资方式简单、灵活、方便,无需具备较高专业操作技巧,并且收益稳定,到期还本付息,作为这样一大众化投资理财产品,易被普通投资者接受。同时,国债市场发展几十年来被证明是最安全、有效的,即使其他一些新的理财产品有较高的收益率,但基于投资惯性使然,投资者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自己有把握的产品上去。由此所决定,国债理财必将仍是时下理财领域的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保持一定规模的国债发行仍将具有较大的潜力与空间。

1、从投资需求来看,保持国债适度发行规模有其潜力

2006年3月我国央行统计数字显示,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5.12万亿元的情况下,国债发行额占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比例还是较低的。同时,随着国债发行的不断改革,国债品种不断增多,国债期限结构设计日趋合理,国债流动性进一步增强,再加上国债是政府发行的,被誉为“金边债券”,它以其安全性高、收益性高、信誉性高等特点,颇受广大投资者的青睐,成为广大投资者所普遍接受和认同的投资选择对象,既为投资者投资理财提供了便捷的投资手段,又为投资者提供了最安全、可靠的投资保障。尽管目前投资理财渠道不断增加,但相当部分投资者,特别是中老年投资者仍将把目光盯住国债市场,国债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仍将是众多投资者理想的投资选择。因此,国债发行保持适度规模仍有较大的潜力,这也给国债市场的扩展奠定了基础。

2、从国债负担率来看,保持国债发行适度规模有其空间

国债作为一种特殊的政府借贷行为,作为财政收入的特殊形式,无论是从社会应债能力角度,还是从偿还能力角度来看,都需要有一个适度规模。国债规模及其增长速度与国家、中央的财政收支状况密切相关。因此,在制定国债发行规模时,要考虑中央财政收支状况,在确定国债发行规模增长速度时,要考虑国债对财政本身的依赖程度状况和国债的负担率。从我国国债的依存度来看,虽然从1994年以来,国债的依存度迅速提高,超过了国际警戒线,但这与很多因素有关。但从我国国债的负担率来看,我国目前还是较低的,国外经济学家大多认为,一般应控制在当年GDP的45%为宜,经济发达国家大都在30%—40%的水平。我国2004年国债的相对规模仅为21.6%,赤字率为2.34%,与欧盟、美国平均60%的国债相对规模相比,以及英、美、法等发达国家平均5%赤字相比,我国中央财政发行的国债水平还是较低的。因此,从静态的国民经济承受能力看,国民经济总体应债能力还是比较宽松的,我国国债发行一定时期内保持必要规模仍有空间。

四、保持国债发行必要规模的政策选择

保持国债发行必要规模,有利充分发挥国债的重要功能。而影响和制约国债规模的因素是多方面。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优化国债结构,实现国债结构合理化

合理的国债结构既有利于充分挖掘社会资金的潜力,满足不同偏好的投资者的投资需求,也有利于降低国家筹资成本,减轻财政未来负担。保持国债发行一定规模必须建立在国债结构不断优化的基础上。因此,首先,调整国债期限结构。针对目前国债大多集中在3-5年期限的中期品种的现状,应遵循“发展短、长期,控制中期”的原则,可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1年以内的短期国债,增强央行对市场的调控能力,并适时推出长期国债,增加国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从而实现长、中、短期国债的规律化发行,扩大国债投资队伍,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空间。其次,优化国债品种结构,实现品种多样化,满足投资者对不同品种国债的不同需求。品种不足,既满足不了投资者投资需求,也制约了国债规模发行空间的扩展。针对我国长期以来的不可流通的凭证式国债占主导地位的现状,应尽快推陈出新,适时推出如财政债券、社会保障债券、建设债券、可转换债券、储蓄债券,实现国债品种不断创新,扩大投资者投资选择余地,以适应不同收入、不同投资偏好的购买者的需求,以充分挖掘国债的经济功能。

再次,调整国债持有者结构。针对目前我国国债个人持有比例较高的现状,应采取相应措施,尽快调整国债持有者结构。国债持有者应包括商业银行、机构投资者、企事业单位、居民个人和外国投资者等。在国债市场发达的国家,国债持有者通常以专业机构、政府为主。因此,我们应取消商业银行购买国债的某些限制,培育国债机构投资者,考虑允许国外投资者持有一定比例的国债。通过调整国债持有者结构,改变国债持有者原有的持有格局,为国债发行保持必要规模创造一个发行空间。

2、合理选择投资方向,提高国债资金使用效益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为了强化政府运用国债更好地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客观上要求政府选准国债资金投资方向。国债的使用应尽可能地带动更多产业的发展,国债资金的投资方向应符合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特别是目前,国债资金应重点用于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推动和支撑经济快速增长,使国债资金使用的拉动作用得到更充分有效的发挥,并为以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条件。与此同时,在选择国债资金的投向时,兼顾经济性与社会性原则,坚持市场导向、结构优化、效益优先的原则,把有限的资金投入最需要发展的产业和项目中去,并做好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和市场分析。力求国债资金投资项目效益最大化,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国债资金使用效率提高,有利促进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力维护政府的良好信誉,这样为后续国债发行规模适度扩大创造一个新的空间。

3、加快国债市场的建设和完善,规范国债市场

一个稳定繁荣的国债市场,可为国家提供较为固定的融资场所,及时筹集所需资金,满足政府支出的需要,同时,也为投资者投资理财提供便利。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加快国债市场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规范国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形成较为科学、严密、高效的市场运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允许所有债券开展贴现业务,禁止交易所囤积债券,方便持有人随时交易融资,降低交易成本,使国债市场不断完善、活跃,逐步形成一个高效率、低成本、规范有序的全国性的国债市场,提高市场运作效率,促使国债市场走向繁荣,消除投资者的后顾之忧,挖掘投资者的投资潜力。

4、完善国债监管机制

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国债登记托管结算体系,在实现全国国债实物

券的统一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全国国债市场的初步统一托管和结算,争取所有的商业银行的自营和委托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自营国债均在中央登记结算公司托管结算,从而最后过渡到实现国债的全额托管和统一结算,并实现与全国支付系统和国家债券托管系统的联网。以维护国债市场秩序,杜绝“卖空”和回购结算的积久问题,促使国债监管机制不断趋于完善,为国债发行保持适度规模创造条件,为实现国债的有效管理创建一个平台。

第4篇

作为50岁的人,他们比常人都能想得开,也愿意想开。他们愿意活得舒服。退休倒是他们一直的梦想。他们还曾规划,没事做了,就外出旅游,今儿看桂林山水,明儿游异域风情。可如今,没了保障的“退休”是他们没想到的。还好,他们还有套值钱的老房子,如今也卖了,兜里多了20万现金,又买了套24万的房子。付了首付,口袋里只剩10万了。他们有个儿子也已成家。

如今,他们捏着这10万,有些左右为难,想潇洒,可一没保险,二没保障,今后那多病多难的身体该怎么办;10万元作投资吧,又不知道做什么好。股票是不敢投,买保险吧,也不知道买什么好,再说增值也不快。都用做投资了,梦想也给卖了,他们还是不甘心。他们很想知道,他们的困惑是该找心理医生呢,还是找理财专家呢。

(海 豚)

明天会更好

李辉夫妇目前都已处于退休状态,夫妇二人“发挥余热”每月收入3500元,外加退休前单位的退休工资,因而夫妇二人仍具有相当的消费能力。由于儿子业已成家,李辉夫妇的家庭支出可降低不少,因此除去夫妇二人每月的基本生活开销,还应有一定的积累能力,即家庭的财务基础较好。

此外,从家庭成员所处的人生阶段来看,李辉、胡华夫妇已过中年,正逐渐进入老年期。这是一个悠闲的时段,在完成了诸多家庭义务之后,休闲娱乐将是今后生活的主旋律。游山玩水、领略异域风情,是夫妇二人的近期计划之一。

然而,考虑到李辉夫妇二人真正退休之后收入将会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并且夫妇二人还需要一定的保障,为此,我们建议夫妇二人宜做一相应理财规划。即在现有的家庭收支、家庭积蓄的基础上,将短期内、长期内的各项生活安排(休闲、保障、养老等)做一财务上的规划,从而使日后各阶段的家庭安排有条不紊。

我们的相关理财建议

在当前时期的生活安排上,我们建议当前的治家之道应以稳健为首要原则,倡导多积累、无风险理财。

1.人身保障

自去年以来,本市已普遍实施了企事业单位职工社会医疗制度改革,李辉、胡华夫妇作为企业退休职工应享有一定的医疗福利待遇。然而社会医疗保障所提供医疗范围是相当有限的,仅限于最基本的部分领域,好在目前本市的各大商业保险公司均能提供与社保医疗互为补充的人身保障保险品种。为此我们建议李辉夫妇可适当从中选择若干,以充实、完善自保障范围。

在具体的保险品种上,我们建议李辉夫妇可考虑选择重大疾病类终身保险、终身住院津贴类保险,以及住院费用类保险,以补充社保医的不充分之处。此外,考虑到夫李辉夫妇已逐渐步入老龄阶段,年事渐高,我们建议李辉夫妇可考虑选择意外伤害类保险和意外伤害医疗类保险,从而扩大个人保障的范围与保障深度。

2.投资理财

投资理财的目的有二,一是为满足近期内李辉夫妇二的休闲娱乐之需;二是为李辉夫妇积累未来的养老生活基金。为此,当前阶段应以无风险为首要理财原则,在此前提下实现现有资产的稳步增值。以下我们推荐存款和国债两种方式供李辉夫妇理财时参考:

(a)、存款投资

目前我国的利率水平较低,并且还存在着两次降息的可能性。从远期来看,利率上升的趋势是必然的。因此我们建议李女士在作存款投资时,应选择短期存款,以避免远期利息损失,并且还要选择自动转存功能。具体建议如下:

李辉夫妇的10万元存款中,2万元存活期,以备不时之需;3万元存一年定期,并约定自动转存(剩余的5万元可考虑做记账国债投资)。

李辉夫妇每个月存2000元的三个月定期(实际利率约1.584%),并也约定自动转存。

自动转存是一个很有用但却常常被忽视的小技巧。约定了自动转存功能后,定期存款到期后银行会自动按照即期的利率再加存一个等同的存期。这样,可以避免到期后因未作人工存款处理,而可能导致续期存款仍按低利率利息续存的利差损失。

(b)国债投资

国债的回报率远大于银行存款利率,而且相当收益稳定,一种稳健的投资工具(例如1996年发行的一些券种的票面利率高达10%左右)。此外,考虑到世界各国前期降息频频,人民银行更是将国内美元存款利率下调至人民币同期利率水平之下,因此最近国内市场对本币利率下调的预测期望相当大。这对于国债投资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标志,因而短期内国债将还有一定的投机空间。由此来看,现在投资国债,是一种明智之举。

我们建议李辉夫妇今后还应视家庭资产的积累状况、家庭成员的收入等因素的综合状况而定,据此对家庭的理财目标作适当的修正。相信通过精心的安排,李辉夫妇将既能有充裕的资金使自己的梦想成真,又能给未来的日子准备更多的保障,达到较高的生活品质。

第5篇

投资理财渐成时尚

老年人由于子女已经成家,各项生活费用支出减少,有了一定的累积,家庭理财是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对退休老人来说,投资理财既是一种需求也是一种时尚。

但现实生活中,由于受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许多老年人在理财的认识上存在误区:有的人认为理财就是节衣缩食;有的则认为理财就是存钱拿利息。一项调查中发现,储蓄仍是退休老人的首选,但由于利率较低,往往收益也不高,所以说,长时间的大额储蓄并不是一种最好的理财方式,常常丧失更好的投资机会。

自2006年以来,中国A股市场以及开放式基金的涨幅普遍达到100%以上,因此很多老年人禁不住赚钱的诱惑,纷纷加入到了买股票和买基金行列。其实,投资理财的规则是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并且高风险需要较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而老年人由于受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风险承受能力一般偏弱。因此,老年人在进行投资理财时应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即赢得起,也输得起。

投资理财时需注意的5大心态

1 不能太保守 许多老年人平时生活需要用钱时,就从工资卡、退休金卡中支取,对卡内资金也不闻不问,最多把余钱从活期转定期。

许先生原先是一家国有企业办公室的干部,工资不是很高,每月也就1600多元,但这在厂子里已属比较高的了,因而他非常知足,退休后倒也有了8万多元的积蓄。近年来,社会兴起了投资理财热,许先生的爱人也经常听到别人有意无意地谈起,买理财产品、基金或股票挣了不少……也许说者无意,听者有意。于是许先生爱人就跟他商量,我们是否也投资一下,让那8万元也生点小钱出来,好留着养老。哪知话音刚落,就被许先生呵斥了一通,咱攒点钱不容易,不能乱花,万一炒股把几十年的辛苦钱给赔进去了,该怎么办?钱还是存在银行里,既方便又安全,再说了,咱养老还有儿子呢!

据了解,目前靠养老金和子女赡养仍是我国绝大多数人养老的两种主要方式。因此,许多老年人不愿意参与投资理财,将全部积蓄均放在银行。一项调查显示,仅有10%左右的老年人进行了一些投资如国债、股票、基金、房产。老年人应在对投资市场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适当投资一些国债、银行理财产品、基金甚至股票,以获得较高的收益。

2 不应把理财当发财 应当树立正确的理财观,而不要被某只股票、基金某段时间的丰厚收益冲昏了头脑。所谓理财,是合理地安排投资,以钱生钱并不是理财的全部含义。而老年人退休后收入有限,抱着发财的观念把已有的积蓄投资于股票或基金,很难承受市场波动的心理压力。

63岁的赵女士是一名退休多年的中学教师。2006年5月,操持完小儿子的婚事后,一下子陷入到了“空巢”的寂寞之中。恰巧那时我国股市经历了5年熊市后发生了明显转折,常听到周围一些人大谈股票、基金,而且赚了很多钱等等。股票、基金真那么好赚钱?这事触动了她。于是,她开设了账户,倾向于炒股票。由于她对股市一点也不懂,人云亦云,加之心态不稳,频繁操作,因此资产收益总是负值。

3 不能孤注一掷 股票和基金的高收益是与高风险相关联的,切忌押上毕生积蓄投资股票或基金。因为相比起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股票和基金理财总是存在风险的。中老年人必须准备好养老钱,在资金还有富余的情况下再适当投资股票或基金,一来具有获利的希望,二来也可以充实一下退休后的生活,寻求一些乐趣。

马先生是1999年入市的老股民,他退休后便专心研究股市,对国家经济政策、方针的分析颇有见解,市场感觉很敏锐,久经股市的磨砺,已成为老练的投资者。马先生炒股的心态很好,他说:“我投入股市的都是闲钱,赔赚很正常,也不是特别看重收益率。对我来说,天天要到股市来,就是寻求一种乐趣,这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4 不能过于冲动 基金或股票随时都在波动,不要在一时冲动下短期内频繁进行买卖交易,特别是对于基金类产品,由于其购买和赎回费率均较高,故频繁交易并不会获得较好收益。

62岁的葛先生退休后和几个朋友均成了“养基”专业户,但半年后的收益却让他很是不明白,一直坚持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的他发现自己的收益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后来查询交易账单才明白,原来他大部分的收益都用来交纳了申购费和赎回费用了!

5 不能贪心不足 当自己持有的基金或股票不断上涨时,应根据自己制订的获利底限及时把握好时机抛出,不能贪心不足盼望着其永远涨下去,因为市场千变万化,股票或基金随时有可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将近半年的牛市,甄女士持有的几支股票持续飘红,收益均达到甚至超过了100%,而她并没有及时出仓,认为可能会继续上涨,但形势却急转直下,大盘迅速下跌,而自己的股票也跌回了原来的价钱甚至被套,后悔晚唉!

理财固然有必要,但身体健康更重要

虽然说老年人不太适合投资股市,但许多老年人却不甘寂寞,有调查研究发现,坐在证券公司认真看着行情讨论走势的人中,老年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老年人在进行投资理财时,除了要关注市场的情况外,还需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一定要遵循身体健康第一、财富第二的原则。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不应跑交易所过勤 虽然及时把握股市或基金市场的变化非常重要,但也不要频繁奔波于交易所与家之间。毕竟交易所人多环境不好,空气污染及噪声污染较重,不利于身体健康,且易感染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同时往返的舟车劳顿也会让身体吃不消,由此导致的身体不适甚至生病是得不偿失的!

马先生自从加入股民行列后便成了进出交易所最多的人之一,交易日每天两次准时到交易所报到,一呆就是将近一天,最近明显感觉下肢不适,到医院一查原来是得了下肢静脉曲张。

不要看电脑时间过长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在家中电脑上观察股市的实时变化比到交易所方便了许多,在网上炒股的老年人也越来越多,但长时间地面对电脑不但令人易得肌肉劳损,长时间短距离专注电脑荧光屏,更会令眼部肌肉劳损,引致眼睛疲劳、困倦、眼疼,严重者甚至出现视力模糊及头痛。老年人的颈椎、腰椎退变多较严重,而长时间端坐在电脑前就容易导致颈椎病或腰痛。因此,应注意不要盯电脑时间过长,一般来说每30分钟应离开电脑屏幕5~10分钟,活动活动筋骨,闭目休息或远眺,以缓解眼部疲劳,同时每天不宜长时间坐在电脑旁,应安排一些户外活动时间,以延缓颈椎、腰椎退行性改变。

要保证充足的、高质量的睡眠 投资理财(特别是购买股票或基金时)是一件费时费脑的活动,但不能让其影响到正常的睡眠。随着年龄的增高,老年人的脑动脉逐渐硬化,血管壁弹性降低,管腔变窄,脑血流量相对减少,使得脑组织呈慢性缺血、缺氧状态。一旦疲劳或睡眠不足,就极易出现打呵欠、爱瞌睡现象,这是人体衰老的一种表现。因此,充分合理的睡眠不但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十分重要,也有利于保持头脑清醒。

要控制好慢性病 老年人常伴有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硬化等。原则上患有这些慢性病的老年人不建议投资股票、基金等风险较大的项目,即便是在投资其他种类理财产品时,也应控制好自己的慢性病,以免因所投资的产品发生波动而造成不必要的意外发生。

老年人投资理财招数多

银行储蓄

与基金、股票等理财方式相比,银行储蓄的收益率相对较低,但其方便、灵活、安全的特点早已深入人心,尤其是深得老年人的欢心。

目前,银行储蓄主要有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存本取息、整存零取、大额存款、积零成整、定活两便以及通知存款、教育储蓄等多种方式。同样是存款,掌握一定的技巧,选择不同的方式,获得的收益也就不一样。

若资金在一段时期内不用,不妨选择整存整取定期储蓄。但存款期限不宜过长,因为储蓄存款还有望升息,一年定期最佳;若属暂时闲置资金,不妨存“通知存款“(五万元起存),该存款取用方便,且收益高于“定活两便“及半年期以下的定期存款。对于不足五万元的应急钱,一般人往往选择存活期或定活两便,实际上这部分钱存三个月定期(并约定到期后自动转存)最合算。如果有子孙尚在接受教育的,可选用一部分教育储蓄,既有定期储蓄收益,又能享受利息免税待遇。

国债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风险低、流动性佳的国债也不失为理财的好选择。按券面形式,国债大致可分为无记名式(实物)国债、凭证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三种。三种国债相比,各有特点。在收益上,无记名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要略好于凭证式国债。在安全性上,凭证式国债要略好于无记名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后两者中,记账式国债安全性又略好些。在流动性上,记账式国债略好于无记名式国债,无记名式国债又略好于凭证式国债。

一般来说,无记名式国债更适合金融机构和投资意识较强的购买者。中老年人理财不建议投资无记名式国债,综合比较,具有一定收益、流通性强的记账式国债是不错的选择。

保险

合理购买一些保险也是一种风险较小的投资理财方式。目前,适合老年人选择的保险形式相对较少,一部分原因是保险公司针对老年人的险种少一些。另一方面是老年人对保险认识不足,认为老年人的保险费率相对较高,不划算。从保险的功用来看,在老年人生活中,保险不再是用来赢利的手段,而主要是资产管理及合理分配,保证在每一年都有合理的钱使用,不是最多,而是最合理。

从目前市场上的老年险产品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专为老年人设计的意外伤害保险,另一种则是一些保障年限相对比较长的长期寿险产品。

虽然老年人买保险难,但并非就失去了投保的意义。对于老年人来说,因为他们已经度过了人生中大部分风险阶段,而且也积蓄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对一般风险还是有相应承受能力的。这时候重要的是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样重要的是健康风险防范,所以健康险、意外险或医疗险是中老年人需要着重选择的保险。

保本型产品

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是指客户按约定把资金交给银行运作获取收益的理财方式。传统的人民币理财产品都是以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央行票据等银行间债券市场流通的高信用等级债券为投资渠道,收益稳定,到期能保证向客户返本付利。

承诺保底的人民币理财产品,门槛被限制在5万元以上。传统保本型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回报收益一般比同期存款实际利率要高出20%~40%,基本上没有风险,省心省力,适合没有理财专业知识、抗风险能力较弱的普通储户。

基金

按照投资目标的不同,基金可以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股债平衡型基金以及货币市场基金。

由中老年人年龄特点和承受风险特点来看,可以考虑货币市场基金,或以债券基金为主,以求取得比较高的资金变现性和近期收益。尤其是货币市场基金,“零认购费率”和“零赎回费率”进一步降低了投资的成本,提供了更多的短线收益空间及良好的流动性。

对股票型基金有特别爱好的中老年人,如果手中资金属长期资金,比如是3~5年的闲置资金,在对市场有较大把握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选择中长期增值潜力较高的股票型基金。

股票

股票是风险较高的一种投资理财方式,回报高,但风险大。一般来说老年人不适合炒股,即便要炒股,也应该保持平和心态,理性看待股市变化,同时应尽量选择业绩较好的股票(蓝筹股)较长时期持有。

老年人理财应该控制在2~3个产品之间,而且最好选择自己熟悉的产品。如老年人习惯投资国债,以国债为参照标准,还有债券型基金、保本型基金也可以列入考虑范围。对于有炒股经验的老年人,也可适当投资股票,对一些优质股票以较长期持有为好。老年人可以将自己的闲散资金分成几份,用30%投资基金(建议以债券基金、股债平衡型基金以及货币市场基金为主),作为满足较高收益的投资;用40%购买国债,作为晚年养老资金的储备;最后30%存入银行作为应急备用金。即如果投资者的全部资金为10万元,那么3万元可用来投资基金,4万元用来买国债,3万元存银行较适宜。这种组合既可满足老年人对收益的追求,又可有效降低投资风险,使资金渐渐增值,并有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不至于承担过多压力。

第6篇

一、入世后外资进入中国国债市场的前景

(一)WTO有关金融领域的协议条款。

国债市场作为整个金融市场的组成部分,其对外开放的程度与我国加入WTO后整个金融体系对外开放的总体进程密切相关。到目前为止,WTO协议中涉及金融领域的协议条款,主要有两个部分:《金融服务贸易协议》以及我国与美国和欧盟签署的有关协议。

1.世界贸易组织《金融服务协议》。

在WTO的22个协定中,与金融业有关的主要是《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有关条款及附件和1997年12月13日WTO在日内瓦签订的《金融服务贸易协议》(FSA),由此构成了WTO关于金融开放的法律规范体系。

《服务贸易总协定》中规定了以下几个重要原则:

(1)市场准入:要求各缔约方在条件待遇等方面,对国外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给予其承诺义务计划安排表中列明的同等待遇。

(2)国民待遇:按照乌拉圭回合最终协议,各成员方承诺义务协议的附件规定,每一参加方应该允许在其境内已设立机构的其他参与方的金融服务供应商,进入该国的由公共机构经营的支付和清算系统或部门,利用正常的商业途径参与官方的资金供给与再筹集。

(3)透明度: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要求,任何一谈判签字方都必须把影响服务贸易措施的有关法律、行政命令及其他决定、规则和习惯做法(无论是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作出的,还是由非政府的有权制定规章的机构作出的)在生效之前予以公布。

(4)最惠国待遇:细医务贸易总协定》提出:每一签约方给予另一签约方的服务或服务提供者的待遇,也应立即无条件地给予其他任何签约方的业务供应商。

(5)逐步自由化:此为发展中国家享有特殊待遇的保护性条款,即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业目前大都属于幼稚产业,缺乏与发达国家的竞争力,所以允许存在一定时间段的保护期。《金融服务贸易协议》于1997年12月签署,并在1999年初开始执行。102个WTO成员国作出了开放市场的承诺,全球95%的金融服务贸易随之纳入自由化进程。该协议的签署意味着WTO的管辖范围已经延伸到金融服务业。根据该协议,各国允许外国在国内建立金融公司并按竞争原则运行;外国公司享受同国内公司同等的进入市场的权利;取消跨边界服务限制;允许外国资本在投资项目中所占比例超过50%。70个国家(欧盟以15国计)和地区同意开放各自的银行、保险、证券、金融信息市场。

2.中国和美国、欧盟签署的双边协议中有关金融领域的条款。

1999年中国和美国、欧盟签定的WTO双边协议中,我国金融业开放的条件是:

(l)银行业。中国加入WTO两年后,外国银行将可以与中国企业进行人民币业务往来。在准入后五年,外国银行将可以与中国居民进行人民币业务往来。外国银行可与中国公司开展人民币业务,分支机构不受地域限制;五年后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外资银行进行人民币业务不受地域限制,可吸纳人民币存款,可从事零售银行业务。加入WTO后外国非银行金融机构可提供汽车消费信贷融资业务。

(2)保险业。允许外国财产和人寿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五年内取消地域限制并逐步扩大外国保险商的业务范围,使之包括人寿保险和养老保险;以审慎原则为基础对外资保险公司发放营业执照,取消数量限制;两年内,允许非人寿保险外国保险商在保险机构中持有51%的股权和建立独资附属机构;五年内,外资在保险公司中持股比例最多可达50%;第六年起,外资股份可超过50%。

(3)证券业。允许外商合作企业参与基金管理,外资证券公司可以承销国内证券,参与以外币计算的证券(债券或股票)的发行与交易。3年内,外资可持有基金管理公司33%的股份;3年后可增至49%。外资券商可持有证券公司33%的股份。

(二)外资进入中国国债市场的具体途径。

中国加入WTO后,国债市场自我封闭的状态将被打破,外资将以多种途径进入我国的国债市场。具体而言,我国的国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都将有外资机构进入。

1.国债一级市场。

目前,我国国债发行主要有两个品种:凭证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凭证式国债由商业银行承销后通过自身的营业网点向国内居民销售;记账式国债由国债一级自营商经过国债利率或国债价格竞标后,在证券交易所于场内挂牌分销。我国加入WTO后,国债一级市场将发生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外资机构将日益成为一级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从外资进入一级市场的具体途径分析,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中外合作基金:我国证券监管部门为发展机构投资者,从1999年开始陆续设立了十大基金管理公司,专门投资于股票、债券等证券资产。现在,中外合作基金的设立也已提上了议事日程。作为基金资产组合管理的一部分,国债无疑将成为中外合作基金的一大重要投资领域。

(2)外资参股证券公司:我国加入WTO以后,允许外资持有证券公司33%的股份。外资参股的证券公司和其他国内的证券公司一样,不仅可以参与国债的承销,还可以参与国债二级市场的交易。

(3)外资参股保险公司:境内保险公司吸收境外资本后,理应享有其他保险公司应当享有的权利。为确保保费收入的保值增值,其最主要的保费投资渠道将首选国债市场。

(4)外资银行:根据《金融服务贸易协议》以及我国与美国、欧盟签署的有关协议,外资银行在规定的保护期限以后,无须采取合资、合作的方式,就可以直接进入中国的金融市场。外资银行将运用国债作为调节资金头寸的灵活手段,直接参加国债一级市场的承销,并在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交易。

2.国债二级市场。

上述凡能够参与国债一级市场的国外参与者,自然能够参与国债的二级市场。除此之外,还有两类外资持有者将随着我国加入WTO,也能够逐步进人到国债二级市场的交易中来:

(1)三资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尚未向外资开放以前,一些三资企业由于没有合适的获取稳定收益的投资渠道,纷纷采取高进低出的办法将利润转移到境外,造成我国税收严重流失,也容易影响我国的外汇收支平衡。国债市场对三资企业的开放将有利于这一问题的缓解。

(2)外国投资者:我国国债二级市场的收益率要远远高于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对很多外国投资者有较大的吸引力。我国加入WT0后,随着我国相关政策的调整,外国投资者将可能有机会进入中国的国债市场,直接参与国债二级市场的交易。

外资进入中国国债市场一览表

注:*表示我国加入WTO后外资作为参与者能够进入的市场。

3.外资进入国债市场途径的进一步分析。

中外合作基金、外资参股证券公司、外资参股保险公司、外资银行、三资企业以及外国投资者等六类外资进入中国的国债市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人民币汇率体制仍然保持资本项目下不可兑换的情况下,这些投资者都需要将外汇进行结汇处理,兑换成为人民币,才可进行国债的承销或交易。

从六类外资对国债市场投资的资金来源分析,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中外合作基金、外资参股证券公司、外资参股保险公司都是通过外资投资入股形成资本后再取得人民币(利润,或兑换)进行国债市场的投资,另外其资金来源还包括机构在境内开展业务吸收的境内资金,如中外合作基金发行时筹集的资金,外资参股保障公司吸收的保费收入;外资银行由于必须遵守《巴塞尔协议》中关于资本充足率的规定,其投入国债市场的资金将主要来源于境内人民币存款;外国投资者投入到国债市场的资金则完全是自有的资金。

从六类外资在国债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中外合作基金、外资参股证券公司、外资参股保险公司以及外资银行等四类机构无论在国外资进入中国国信市场资金来源分析

债的一级市场,还是在国债二级市场,都将是外资机构的主力军;三资企业以及外国投资者投入国债市场的资金规模虽然不可与前四类机构同日而语,但也是外资参与国债二级市场的重要力量。

(三)外资进入国债市场的有关影响。

外资进入我国的国债市场,直接打破了“投资者”和“资金”两个要素全部在国内的封闭格局,我国的国债市场将产生重大变化,影响十分深远。

1.对国债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影响。

中国加入WTO,将大大促进我国国债市场的发育及其国际化。具体反映在国债价格上的表现就是,国债市场利率形成机制将日益趋向于国际化和市场化。国债市场利率的决定,将由国内资金供求决定逐步转向由国内资金和国外资金的供求共同决定,国际上利率和汇率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影响我国国债市场的利率价格水平。

2.对国债市场整体交易规模的影响。

外资进入国债市场,将显著扩大国债市场的容量和交易规模,国债市场交易额占整个证券市场交易额的比例将会逐步提高,国债的流动性要求也将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

3.对国债市场结构的影响。

(l)参与者结构。

外资进驻国债市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改变了投资者结构。投资者全部在境内的历史将宣告终结。外资的进入也将进一步提高机构投资者的比例,有利于国债市场的发展。

(2)市场结构。

外资进人将使国债利率日益市场化国际化的这一结果,无疑要求我国的国债市场结束分割状态,尽快建立统一的国债市场,以便形成统一的利率价格并和国际接轨。

(3)交易工具结构。

目前,我国的国债市场交易品种比较单调,只有国债现货和国债回购两种形式。外资的进入,交易规模的扩大,流通性的提高,国债市场的统一。都将为我国推出国债市场的衍生品种奠定基础。

(四)制约我国对外开放国债市场的现实因素。

如前所述,中国加入WTO后,外资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国债市场,既可以参与国债一级

市场(发行市场),又可以参与国债二级市场(流通市场)。但中国加入WTO后,到底在多大程度上、采取何种方式对外资开放国债市场,这是受许多现实因素制约的。

1.我国国债市场的现时发达程度。

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的经验证明,一国市场体系的发展状况是影响该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因素,特别是199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金融的自由化以及金融的对外开放,要求有一个健全、完善、发达的金融市场。国债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外开放同样要取决于国债市场的发达程度。国债市场越发达,就越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在较大程度上实行对外开放。但当前,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国债市场发展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我国国债的发行市场不完善。首先,我国发行的国债品种较为单一,种类少,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有关资料表明,澳大利亚国债品种达31种、加拿大为20种、英国为17种。瑞士为8种,而我国到目前为止可以上市流通的国债只有5种左右。品种单一的状况,十分不利于适应投资者不同类型的投资要求,也制约了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其次。我国国债的期限结构也不合理。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已20个年头,但国债期限大多以2—5年期的债券为主,l年期以内和6年期以上的国债所占比重均不到10%,而2-5年的中期国债则占到80%以上,而且多数不能上市流通。这种单一的期限结构容易由于适应性调节中弹性余地狭窄而导致偿还债务的高峰,加大偿债风险。同时,国债期限结构单一,缺乏可用于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多样化国债工具,使得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传导机制难以有效形成。第三,我国国债发行方式的市场化程度不高。1991年,我国第一次实行国债承购包销方式。但是在利率没有实现市场化以前,承购包销中关于价格的谈判只徒具一种形式,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承购包销。1994年和1995年,我国引入了国际通行的国债一级自营商制度,然而,除了国有商业银行以外,其他一级自营商自有资金的规模都不大,随着国债的发行规模越来越大,对这些自营商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便往往对国债一级自营商实行承购包销的发行方式,通过各级财政,层层下达承销计划。1996年,我国国债开始采用无纸化方式进行招标发行。这种发行方式引入了竞争机制,提高了国债发行的市场化程度。但由于无纸化国债通过交易所买卖,投资者必须开立一级证券账户,因此给个人投资者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由于我国国债承购往往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的,所以该种发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至今也未得到广泛推广。

(2)我国国债二级市场流动性不强,尤其是场外市场发展滞后。国债在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反映着市场的活跃程度,衡量二级市场流动性的标准,主要是市场的交易量,交易量越大,表明市场越活跃。当前我国发行的国债中,多数品

种不能上市流通,沪深两地国债市场可流通的国债存量规模只有不到1000亿元。此外,我国国债场外市场发展滞后。国债场外市场是国债市场的一个重要层次。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国债交易的绝大部分是在场外进行的。例如,美国国债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债市场,其二级市场交易量的99%是通过场外市场实现的。日本国债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1994年,日本场外市场交易额为3250万亿日元,占日本国内国债交易的99%。德国的国债市场规模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近几年来,其场外市场的成交额占全部成交额的85一91%。而我国国债的二级交易市场基本限于证券交易所中,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国债二级市场交易中居主导地位,占上市流通量的90%以上。当前,国债场外市场的交易量微不足道。

总之,我国国债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很不发达,这使外资进入中国国债市场受到制约。一方面,作为运作规范成熟的外资,其本身可能就不愿介入这种不完善的市场,形成外资自身的制约。另一方面,在国债市场不发达、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国家会对国债市场给予一定的保护。国债是国家的信用工具,是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与否涉及国家的信誉,关系到整个证券市场的稳定。因此,在对外资开放国债市场的过程中,国家必将考虑予以国债市场一定的保护。这也是外资进入国债市场的制约因素。

2.我国国债的持有者结构。

在国债市场较发达的国家,国债持有者通常以专业机构、政府部门为主,个人持有国债的比例较低。比如,美国个人持有国债的比例仅为10%左右,日本也不超过30%。而目前我国国债的持有者中,个人投资者的比例大约在60%以上。他们一般很少进入国债交易市场,其主要原因是,个人投资者一般都属于期满兑付型,而且个人进行国债交易很不方便。长期以来,我国中央银行不持有国债、专业银行很少承购国债。国外投资者基本不允许购买国债。这种极为单一的国债持有者结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在这种持有者格局下,规模庞大、实力雄厚的外资一旦准备积极进入,很可能造成我国国债市场动荡不安,进而很可能使我国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严格限制外资对我国国债市场的介入。

3.公开市场业务调控力度。

国债发展至今天,早已不再是单纯弥补财政赤字的工具。它对货币政策的实施及其他政府追求的经济目标有着重要的影响。近些年来,我国已经利用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卖出国债,不但可以调节货币供应量,还可影响市场利率的变化和整个金融市场的变化,以及总需求状况。但由于我国国债品种单一,流通盘子较小,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还受到很大限制。特别是场外市场发展滞后,严重制约着公开市场业务的进行。这是因为央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时,吞吐国债的数量相当大,仅通过交易所集中竞价、撮合成交不现实,而场外市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今后外国资本尤其是外国“游资”进入国债市场,必然伴随着相应的金融风险。如果公开市场业务发达,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上对国债的买卖平抑这种风险。而反观当前我国公开市场业务不发达,调控力度不足,因此对外资开放国债市场则必须采取谨慎态度。

(五)入市后外资进入我国国债市场的前景展望。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则是权利和义务要平衡,在加入WTO谈判的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两条基本原则:第一,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WTO。坚持这一原则的最根本利益在于享有发达国家单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的最惠国待遇,这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状况的。第二,要循序渐进,即享有开放市场的缓冲期,逐步地放开中国市场,这也是基于我国现实状况在WTO条款框架下作出的最优选择。当然,加入WTO后,总的趋向将是努力创造条件,开放国债市场。在向外资开放市场的过程中要遵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即《服务贸易总协定》中规定的最惠国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发展中国家更多地参与原则、市场准人原则、国民待遇原则。逐步自由化原则。其中,前三项原则为一般原则,各缔约方在所有服务贸易领域都必须遵守。而市场准入、国民待遇和逐步自由化原则则属于特定义务,需要各缔约方经过谈判达成具体承诺并加以执行。总之,我国对外资开放国债市场,必须以发展中国家为标准,充分考虑我国国债市场的现实情况和制约因素,进行总体战略规划和部署。

前已提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在遵循《服务贸易总协定》以及达成的有关协议基础上,有2-5年的缓冲期。国债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一部分,其对外资开放的前景可简要地作如下展望:

1.在入世后2—5年的时间段内,应向中外合作基金、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开放国债市场。

在我国金融业开放2—5年的政策保护期内,国债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一部分,也必须按照这一规定渐进有序地开放。在此期间,要尽快完善国债市场,提高市场化程度,加强其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如丰富国债品种、合理改进国债的期限结构,增强国债市场的流动性,扩展公开市场业务。随着政策保护期内国债市场逐步走向完善,可考虑向中外合作基金、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开放国债市场。这类机构投资者的进入,一方面可以为国债市场提供先进的运作经验,另一方面这类投资者比较稳定,可避免外资带来过高的市场风险。

2.从远期来看,在加强监管的基础上,应向境外投资者全面开放国债市场。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加入WTO后用2—5年的政策保护期加以过渡是合理的和必需的。但作为WTO的成员国,保护只是暂时的,最终要实现国内市场的全面开放,国债市场也不例外。从长远来看,我国通过建立一套从发行到流通的国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公开市场操作,国债市场将走向成熟,自动调整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将增强。当现实制约因素消除,国债市场将有能力承受外资的冲击,走向全面开放;同时我国作为WTO的成员国,本着国民待遇原则,也有义务履行向外资全面开放国债市场的承诺。从我国的受益来说,全国开放国债市场,不但可大量吸引外资,弥补国内资金的不足,同时也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借鉴国外金融市场的先进经验,推动我国国债市场的健全和规范。因此,从远期目标看,在国债市场加强监管的基础上,我国应向境外投资者,包括个人投资者全面开放国债市场。

二、外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中国

国债市场后的正面效应与压力、冲击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经济各个层面向国际经济的融合,将直接或间接地推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允许外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国债市场是大势所趋,并将随着加入WTO而指日可待。尽早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能够使我们更主动地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保持市场稳定的同时促进经济与社会的繁荣。

(一)外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国债市场所带来的正面效应。

1.使国债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

我国的国债市场主要包括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市场二大部分。加入WTO后,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外商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将逐渐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符合条件的外国证券公司和中外合作基金管理公司也将进人交易所参与国债的买卖。

市场参与者的增加,一方面,可以优化国债持有者结构。目前我国国债机构投资者比重偏低,虽记账式国债相当部分由银行持有,但由于各家银行的资金头寸状况相仿,限制了国债流通市场流动性的提高。外资的进入将显著改变这种情况。另一方面,有利于国内市场主体的发育和壮大。外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不仅内部管理制度健全,而且在金融市场上的运作经验丰富。他们的进入不仅为国内机构带来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也为国内机构提供了参照示范体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的市场主体也会抓紧时间“修炼内功”,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合资银行、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通过直接的交流合作,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国内金融机构的业务水平,并促进它们的规范化运作。自1995年开始的合资投资银行试点证明,合资金融机构的建立对整个市场的发展和各类市场主体都大有裨益。

2.提高国债市场的效率。

就国债发行市场来说,国外资金的流入将为国债市场提供大量资金来源,加之近年国内利率处于较低水平,财政部可以此为契机,增加长期国债的发行,同时推出短期国债品种,以优化国债品种和期限结构。一级承销商的增加,还有利于降低国债发行成本,缩短融资时间,使国债发行利率趋向合理与稳定。

市场容量的扩大,市场参与者的增多,市场主体结构的优化,都会提高国债流通市场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国债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利率水平会趋于统一,使国债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的地位逐渐凸现,国债市场运行对金融运行和整体经济运行的影响力也会大大加强。此外,随着外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所占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所对应的一级交易商更具市场性和广泛代表性,他们直接感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对央行的举措会作出更灵敏。更快捷的反应,从而增加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效果。国债、特别是短期国债的扩容,也将为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提供更加充足而合格的交易工具和交易手段。

3.推进国债市场的统一和国债衍生工具市场的形成。

1997年商业银行退出交易所市场后,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市场形成分割。两市场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不同子市场形成的利率存在相互背离的现象。1999年起农村信用联社、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相继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大大削减了这种背离。在放宽外国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条件后,必将进一步促进国债市场的一体化进程。因为这些外资金融机构多为混业经营或跨行业集团,直接连接两个市场,从而使国债市场上形成的利率更加真实地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也使证券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

外国投资者基于他们在业务能力、市场经验、风险管理和资金等方面的竞争优势,相应地会对国债市场的金融品种提出多样性的要求,因此我们势必要重新启动国债期货市场,并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可以分散、转移、回避各种市场风险的衍生工具及其市场。

4.有利于改变中资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在竞争中的不利地位。

(l)为国内商业银行和国内券商提供走出国门、拓展海外业务的机遇。目前我国政府在海外发行外币债券的承销业务基本被海外券商包揽,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国内券商没有海外分支机构有关。根据WTO的对等原则,在我国开放金融服务业的同时,国外的金融服务业也要对我国券商开放。我国券商可以到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并享有所在国的国民待遇。他们不仅可以为我国政府及企业的海外融资提供承销服务,还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操作技巧,加快我国证券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在国际市场争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改变目前中资银行在税负上的不利局面。为了吸引外资,我国一直对外资银行给予较多的税收减免和优惠政策。外资银行综合税率为30%,在经济特区为15%,而国内银行原所得税率高达55%,视征收营业税率也适用8%的高税率。加入WTO后,要求对外资金融机构实施与本国金融机构相同的政策,这不仅体现国民待遇原则,也符合公平竞争原则。可以预料,内外资银行的税负水平必将趋于统一。

(二)外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国债市场所带来的压力和冲击。

1.国内金融机构面临强大竞争对手的挑战。如果说从长期看,加入WTO有利于国内金融机构的发展和壮大,那么从中短期看,国内金融机构所面临的挑战则是巨大的。随着对外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限制逐步减少,外资机构的竞争力将日渐显露出来。他们实力雄厚,操作规范,管理先进,服务手段丰富,资产质量优良,人员素质较高,在竞争中更具优势。他们不仅可以凭借自身优势抢占市场份额,争夺优质客户,而且可以凭借优越的工资待遇、工作条件把中资机构的优秀人才吸引过去。总之,国内金融机构将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

2.国外投机资本的介入和国际金融市场为国债市场提供大量资金来源,加之近年国内利率处于较低水平,财政部可以此为契机,增加长期国债的发行,同时推出短期国债品种,以优化国债品种和期限结构。一级承销商的增加,还有利于降低国债发行成本,缩短融资时间,使国债发行利率趋向合理与稳定。

市场容量的扩大,市场参与者的增多,市场主体结构的优化,都会提高国债流通市场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国债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利率水平会趋于统一,使国债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的地位逐渐凸现,国债市场运行对金融运行和整体经济运行的影响力也会大大加强。

此外,随着外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所占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所对应的一级交易商更具市场性和广泛代表性,他们直接感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对央行的举措会作出更灵敏、更快捷的反应,从而增加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效果。国债、特别是短期国债的扩容,也将为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提供更加充足而合格的交易工具和交易手段。

3.推进国债市场的统一和国债衍生工具市场的形成。

1997年商业银行退出交易所市场后,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市场形成分割。两市场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不同于市场形成的利率存在相互背离的现象。1999年起农村信用联社、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相继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大大削减了这种背离。在放宽外国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条件后,必将进一步促进国债市场的一体化进程。因为这些外资金融机构多为混业经营或跨行业集团,直接连接两个市场,从而使国债市场上形成的利率更加真实地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也使证券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

外国投资者基于他们在业务能力、市场经验、风险管理和资金等方面的竞争优势,相应地会对国债市场的金融品种提出多样性的要求,因此我们势必要重新启动国债期货市场,并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可以分散、转移、回避各种市场风险的衍生工具及其市场。

4.有利于改变中资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在竞争中的不利地位。

(1)为国内商业银行和国内券商提供走出国门、拓展海外业务的机遇。目前我国政府在海外发行外币债券的承销业务基本被海外券商包揽,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国内券商没有海外分支

机构有关。根据WTO的对等原则,在我国开放金融服务业的同时,国外的金融服务业也要对我国券商开放。我国券商可以到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并享有所在国的国民待遇。他们不仅可以为我国政府及企业的海外融资提供承销服务,还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操作技巧,加快我国证券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在国际市场争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改变目前中资银行在税负上的不利局面。为了吸引外资,我国一直对外资银行给予较多的税收减免和优惠政策。外资银行综合税率为30%,在经济特区为15%,而国内银行原所得税率高达55%,现征收营业税率也适用8%的高税率。加入WTO后,要求对外资金融机构实施与本国金融机构相同的政策,这不仅体现国民待遇原则,也符合公平竞争原则。可以预料,内外资银行的税负水平必将趋于统一。

(二)外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国债市场所带来的压力和冲击。

1.国内金融机构面临强大竞争对手的挑战。

如果说从长期看,加入WTO有利于国内金融机构的发展和壮大,那么从中短期看,国内金融机构所面临的挑战则是巨大的。随着对外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限制逐步减少户十资机构的竞争力将日渐显露出来。他们实力雄厚,操作规范,管理先进,服务手段丰富,资产质量优良,人员素质较高,在竞争中更具优势。他们不仅可以凭借自身优势抢占市场份额,争夺优质客户,而且可以凭借优越的工资待遇、工作条件把中资机构的优秀人才吸引过去。总之,国内金融机构将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

2.国外投机资本的介入和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传入会增加市场风险。

入世后外国投资机构涌入,不可避免会有一些国外投机资金随之而来,在我国证券市场进行投机操作。一旦一些大机构联手出击,可能对我国证券市场造成破坏性影响。随着国际金融资本进出我国频率的加快,我国股市、债市和汇率市场的不稳定性将增加,同时也增加了对短期外债管理的难度。国际金融市场与我国市场之间的传导机制也会增强,进而可能更易将国际金融风潮传入我国,增加我国的市场风险。如何防范国际投机商的过度投机和蓄意破坏,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冲击,提高金融监管和外债管理水平,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3.对债券托管和结算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交易所对投资人持有的国债实行接券商席位托管,而不是按投资人实名账户托管的制度,以及国债的混合交收制度。券商可以很容易地挪用投资人的国债进行投机。入世后,如不改变这种状况,外国投资人也可能会由于对中国国债市场丧失信心而撤出资金,或者一些外国证券公司也可以利用这一漏洞,动用大量国际游资在国债市场兴风作浪,严重危害国债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交易所应与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的托管制度对接,实行实名账户制和钱券同时过户,保证国债市场处于低风险的运行状态。

银行间债券市场目前的结算服务系统也无法满足入世后的发展要求。现在该市场实行询价交易,结算和托管服务是两个分开的系统,因银行结算效率低下而制约了债券交易结算效率的提高。因此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必要象股票交易所那样,实行电脑撮合交易,以提高结算效率。

4.现存分业经营的管理模式受到冲击。

加入WTO后,进入国内的外国金融机构基本上是能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的全能型金融机构,他们在融资能力、赢利能力等各方面都比单纯的银行或证券公司强。国内金融机构若固守严格的分业格局,在竞争中必将处于明显的劣势;若也走混业经营的道路,则需先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必要的修改。同时,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的混业经营,也对金融监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央银行、证监会、保监会需加强联系和沟通;在进行决策时,不仅要考虑本行业的情况,还要充分考虑相关行业的状况;不仅要考虑国内金融市场,还要充分考虑国际金融市场。

5.削弱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加大宏观调控难度。

我国现行货币供应量中没有包括国内金融机构的外汇存款和外资金融机构存款两项。在金融业开放的情况下,这两部分是不容遗漏的,否则,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将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因此,应将它们增加到货币供应总量的统计中。同时,货币供应量与有关宏观经济指标的相关性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目前利率管理仍是强制性的货币政策措施。而国内利率政策对外资银行业和中资银行业是差别性的,随着外资银行业务量所占比重的增加,不受央行利率管制的金融业务量也越来越大,利率管制效率也会下降。

6.现行的资本项目管理政策受到挑战,并要求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

迄今为止,我国利率市场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996年在国债发行中正式引入了价格竞争的招标方式,发行利率由意中人决定;1996年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统一的同业拆借利率,并逐步取消了该利率的上限限制;1998年扩大了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1999年放开了对外资银行人民币贷款的利率;2000年放开了外币存款利率;等等。加入WTO后,必然会要求进一步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除了上面提到的利率管制效率下降的原因外,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关联度提高,中国利率变动与国际市场利率变化的趋同性增强,也需要尽快完善中国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

目前我国的资本项目尚未放开,本外币之间存在较严格的隔离,但进入WTO后,在华的外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低成本融资,而外资的服务对象也扩展到了中资企业,这就会出现大量中资企业从过去在中资银行融资转向在外资银行融资,从而加强本币与外币的融通和国际资本的流入流出,也加大了资本项目严格管理的技术难度。同时中资企业和银行重组将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外资银行和企业将持有中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股份,这都将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冲击,最终迫使将资本项目放开。许多国家金融部门改革的经验表明,放开利率、减少信用补贴。强化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是放松对资本账户管制的必要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讲,利率市场化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全开放是一个带有关键性意义的问题。

三、加入WTO后我国国债管理的应对方略

中国国债市场经过20年左右的培育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框架与基础,国际经验正在被创造性地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被应用于指导市场发展的实践中,国债市场对于支持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推进货币市场发展和追求全局性宏观调控目标,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从目前看,国债市场完全对外开放的时间表主要取决于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的时间安排,这可以给我们再留下数年宝贵的时间与机会作好开放的准备。基于前面关于外资进入前景及影响的分析和我国国债市场现状的考察,我们认为,我国国债管理应对“WTO挑战”,从指导思想上应坚持以下三条:

第一,利用有利的发展契机和正面影响,进一步从规模、效率、规范性、参与者素质及市场基础设施、法治建设等方面提升中国国债市场,使之更好地发挥功能,为我所用,为我所控。

第二,积极寻求以平滑、渐进方式推进国债市场对外开放的途径,使国债市场成为探索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及与国际接轨的试验田与缓冲带,为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市场管理、运作积累经验。

第三,恰当设计市场进入的非关税壁垒和附加条件,缓冲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国债市场带来的冲击,平衡其权利义务,为我方争取有关利益。

具体对策方面,我们认为在今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应实施以下五大方面的举措:

(一)持续、稳步地扩张国债一级市场规模。

近三年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各年都安排发行1000--1500亿元的建设国债,专项用于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投资和大型骨干企业技术改造,带动了大量银行资金和其它资金向这些领域投入,为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和“通货紧缩”的负面影响,拉动国民经济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我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和今后若干年发展的需要看,注重运用国债手段绝非权益之计。今后几年稳步扩大国债一级市场规模,势在必行。

——受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十五”和今后我国将进入一个持续时间长、力度大、影响深刻的结构调整时期,而“入世”则可能在相当程度上将结构调整中的某些矛盾进一步显现和激化。从理论上讲,“入世”后关税壁垒和其它贸易壁垒的消除或弱化,有利于所有贸易伙伴国各自要素、技术的比较优势的发挥。然而对我国而言,如果不采取必要的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措施,加入WTO,将会使我国产业结构更偏向于劳动密集型。这种贸易自由化的结果对我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地位的提升是不利的。即使是某些原本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如纺织工业),随着科技进步,其性质也正在发生变化,有可能发展成为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因而这些产业我们原来所具有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如果我们不能在今后5-10年内对纺织工业进行较为深刻的技术改造升级换代,我们就很可能失去很大部分的纺织品国际市场。国外经验和我国实际都表明,要提升我国产业结构,不能离开财政的支持,必须充分运用国债手段。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入世”后进口产品的冲击,国内一部分缺乏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企业和行业将被逐渐淘汰,失业、下岗和转岗职工人数势必呈上升趋势,做好这部分职工的安置工作,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并加强其财力支持,是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未来5-10年,政府应在两方面进一步发挥其职能作用:

一是再就业培训及职业介绍。仅靠民间市场化运作的培训和职介机构是不够的,政府应举办或补贴这项事业,使失业下岗人员都以尽可能少的支出获得能帮助其重新就业的本领和机会。二是提供失业救济,保证失业者可维持个人最低生活水平。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和社会保障运作,也必须得到国债手段的大力支持。

——进入WTO后,关税平均水平进一步降低,进口需求呈上升趋势,为了刺激出口维持贸易顺差或贸易平衡,可能要进一步加大出口退税力度;另外也不排除必要时采取人民币贬值的策略。上述两条都会带来财政增加支出因素,为了维护必要的收支对应关系,筹措增支财力,也必须充分运用国债手段。

基于以上考虑,财政除了应当继续扩大、培育新的税源和厉行节约之外,还应当进一步发挥国债市场的作用。第一,今后5-10年,国债发行规模可考虑与GDP增长保持同步。按我国目前国债发行余额1.5万亿计算,GDP年均增幅按7%计算,则国债发行余额规模可每年增加1000亿元左右。第二,利用近几年难得的低利率时机,适当扩大期限为10一20年的固定长期附息国债的发行量,以降低国债的平均发行成本。

(二)以提升市场流动性为中心,全面加强—级市场建设。

流动性是市场的灵魂,只有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一级市场的战略才能得以有效贯彻。国际上衡量流动性一般有两项指标,一是看换手率的高低,二是看大额交易是否会影响市场价格水平。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总体上还很不足,尤其是大宗场外交易市场尚处于培育阶段,换手率不高。2000年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量为1.67万亿元,可交易的债券存量为1.6万亿元,年换手率大体为100%,而国外成熟的市场这一指标基本在1000—3000%。我国交易所市场的换手率虽然比较高,但市场的大额成交量对市场价格的影响较大,因此也不能认为流动性很好。

今后5—10年,政府应通过健全游戏规则和市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围绕市场流动性的提升做好以下工作:

1.积极建立做市商制度和引入同业经纪人。做市商制度已被国际债券市场证明是提高市场流动性、尤其是促进现货交易的有效手段。近一两年来,我国已有少数商业银行尝试在市场上进行双边报价,积累了一些经验。规范与完善这项制度应当成为主管部门在市场建设方面的重要工作之一。为了促进大宗交易和适应部分市场参与者希望在交易达成前不暴露身份的商业经营要求,应当参照国际运作规则引入同业经纪人。同业经纪人一般都不是金融机构,没有必要用行政的办法去“官办”,应让市场去选择,政府的职责在于制定规则,实行监督。

2.完善资金清算与债券结算机制,尽快实现“券款对付”。较长时间以来,由于国家自动支付系统建设相对滞后,债券过户与资金清算一直未能同步进行,既增大了结算风险,也影响了市场运作的效率。进入WTO后且不论外资机构进入市场因结算条件不利可能会引致的风险,就连许多国内投资人也会因结算风险而裹足不前。因此,加紧支付系统的建设,并使债券结算系统与之相匹配,是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重要事项。

3.努力实现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国债市场债券的统一托管结算。目前,两市场的债券是分别登记托管、分别结算。实现统一托管结算,可以实现两个市场逻辑上和运作中的统一,不仅有利于合理的市场价格的形成,恰当发挥两个市场各自的优势,减少因体制原因造成的投机现象,而且可以使市场参与者获得以一个账户同时参与两个市场的便利,有利于提高市场效率。

4.在适当时候恢复国债期货交易,逐步引入衍生品种。国际经验表明,衍生品种的多少既是国债市场繁荣的标志,又是促进市场发展的重要催化剂。目前国债市场除了现货交易外,衍生品种只有“质押”式“回购”,但质押式回购项下的债券在回购期间内不能被再次使用,虽然有利于控制结算风险,但对市场流动性有一定消极影响。今后几年应在严格的风险管理和统一的托管系统的支持下,依次、逐步引入“开放式回购”(即回购首期与到期均按买断关系进行结算)、远期、掉期以及期货等衍生品种。我国期货交易几年前因“327”、“319”事件而暂停,但当时的相关条件(保值补贴率和贴息)如今已发生了根本变化,在风险可控性上今非昔比,应积极考虑在适当时机恢复国债期货交易。

(三)推进市场信息建设和法治建设。

1.加快市场的信息建设。提高市场信息集散与揭示的水平,是发展市场规范市场、提高监管水平的需要。随着市场参与者、交易品种等方面的扩展与深化,市场信息需求正逐渐增大,应充分重视,采取措施,建设专业的国债信息系统及报价系统,培育专业信息服务商。

2.加强法治建设,完善监督体系。要利用几年的时间,在充分吸取国际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比较严格、健全的市场法治规范体系。同时要积极发挥交易场所、托管结算机构的一线监督和信息报告职能,逐步形成高效、灵敏的监督体系。应争取在市场对外全面开放之前,做到市场规范体系和监督体系基本与国际接轨。

(四)培育机构投资者,提高人才素质,扩大中间业务份额和发展柜台交易。

目前,国内市场参与者的构成中,商业银行所占市场份额最大,其债券持有额与交易额大体占到80%左右,因为随着资产管理意识的加强和准备金管理方式的改革,它们需要在自身资产中保有更高比例的无风险(或低风险)、高流动性的国债、金融债等。在近两年的市场运作中,绝大多数的商业银行已将债券作为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手段加以应用。但是,仅仅出于自身资产管理和流动性管理的目的参与市场,商业银行是难以在市场发挥应有作用的,无法应对进入WTO后,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市场后迅速扩张其市场份额的挑战。事实上,如果商业银行能够在满足自身流动性管理需要的同时更多地从市场经营的角度积极参与市场,则不仅有利于市场的活跃和流动性的提高,而且能为自己培育新的中间业务生长点和赢利点。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目前还未真正以经营者的角度进入市场,因此在国债市场完全开放以前,促进国内市场参与者转变观念,练好内功,培育其优势业务,显得十分迫切。这其中,抓住了商业银行和国债市场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就抓住了关键和重点。

1.应加大对市场参与者的培训力度。加入WTO后的竞争,首先会突出表现在人才的竞争方面。我们应充分认识这一挑战的严峻性,大力加强人才培训,不仅要让市场交易人员熟悉操作要领和提高市场分析能力,更要针对目前高层管理人员市场意识和经营策略存在的不足,重点加强这部分人的进修和提高。

2.扩大金融机构在国债市场上的中间业务份额。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经过几年的培育,已基本吸纳了全国所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保险公司、财务公司、证券投资基金进入市场,部分证券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也已进入市场。将这一市场扩展为以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主体,各类机构投资人均可参与的批发性大额债券市场的时机,已渐趋成熟。从提高市场效率、减少市场交易结算风险的角度考虑,应当积极发展以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交易结算人或经纪人的中间业务,使企事业单位均可通过人或经纪人进入市场。

3.发展国债柜台交易。国内商业银行在网点数量上具有优势,在计算机处理系统的支持下,储蓄网络发行、登记并挂牌买卖记账式国债是一项一举数得的好事。既有利于化解因利率变动、凭证式国债可能大量提前赎回而给商业银行造成的压力和风险,也有利于扩展国债市场、方便公众投资人,并使柜台市场与银行间市场形成联动,同时还有利于商业银行扩展中间业务份额,发展自己在国债市场中的作用。这项工作应在做好风险防范的前提下积极试点,取得经验后尽快推开,使国内商业银行的优势得以发挥。

(五)在人民币自由兑换前,开办美元国债市场。

B股市场向中国国内投资人开放,是实现局部美元化(硬通货化)的一项有份量的举措,是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接轨的重大尝试和进展。考虑到我国债券市场已有相当的基础,在人民币自由兑换前,开办美元国债市场应是另一项值得研究和探索的举措。所谓美元国债市场,是指利用现有国内债券市场的基础设施,面向国内现有债券市场参与者和境外投资人发行以美元计价的政府债券,以及所有投资人之间进行上述债券交易的市场。从目前看,开办美元国债市场具有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第一,开办美元国债市场能更好地满足财政筹资的需要,更好地利用外资。我国目前政府外债余额大约为700亿美元,主要由美、日证券机构作承销商,在欧美金融市场或日本证券市场上发行,比较典型的有“扬基债”、“武士债”,发行工作复杂,发行费用较高,也较难实现连续发行和均衡发行。开办由我们自己管理的美元国债市场,建立稳定规范的承销体制,吸引国内外机构投资人参与市场,可为财政提供更为理想的筹资机制。

第二,B股市场开放后,B股投资者参与美元国债市场的需求增强。B股市场的开放意义重大,其规模在几年内将会迅速扩大。但是从长远计,如果投资人没有一个较为理想的美元债券市场作为资产管理和避险的手段,则B股市场也难以有稳健和长足的发展。

第三,开办美元国债市场有利于优化国际收支机制。目前我国居民、企业所持美元基本都存入了银行,形成了上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它们大都被用于购买美国政府债券,而我国财政所需要的美元债务资金则要从国际市场上筹措。如果国内有一个美元国债市场,必然能吸引大量国内投资人参与市场,这一市场不仅可支持我国财政,而且也有利于外汇储备的调控,使之保持合理的总量水平和结构。同时,我国经济地位的提高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将会使我国发行的美元国债在信用等级与收益水平方面的“收益信用比”保持一定的优势,对国外投资者会有相当的吸引力,尤其是会吸引海外华人社会的关注和投资。这些情况都将有利于建立新的、更为合理的国际收支机构。

第四,允许国外金融机构进入美元国债市场是一个很好的筹码,同时也不会招致汇率风险。允许和批准国外金融机构进入美元国债市场,可以在人民币资本项下自由兑换这个重要的资本市场约束条件未解之前,就做出金融市场有限开放的实质性动作和极为主动的姿态,有利于增加我方在WTO组织中的筹码。同时,将参与美元国债市场作为国外金融机构的“权利”后,可以相应地增加其在其它方面的“义务”和有关附加条件,使其希望尽快参与中国市场的积极性能更好地为我所用。由于美元国债市场是向世界敞开大门的市场,其交易也全部用美元进行支付和结算,因此有可能成为国际游资的蓄水池,但其资金的涌入、涌出对人民币汇率不会有太多的影响。这样既可实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向实现对世贸组织的承诺迈进一大步,又同时使金融管理层在现有条件和经验下保持对市场的控制。

第7篇

先思考一个问题:假设你回到100多年前(即1900年),拥有1万英镑,并且你可以一直活到2000年,可以在任何国家、任何市场投资,你将采取什么样的投资策略?

不妨给你一些小小的提示。在风起云涌的20世纪中,1900年可谓平淡无奇。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着世界上最大的帝国,美国的农业人口还占总人口的42%。欧洲沉浸在繁华和希望之中,日本、德国兵强马壮,如日初升。那一年,希姆莱、霍梅尼出生,尼采死了。那一年,美国GNP为187亿美元,人口7609万人,其中纽约州726万人,内华达州只有42335人。那一年,中国正在戊戌后的严冬,慈禧太后图谋废光绪立“大阿哥”,利用闹事,当作和洋人谈判的筹码,结果招来八国联军。那一年稍具成就的科技事件是傻瓜相机的问世和巴黎世界博览会。显然,站在一百年的任何一个天才,都不可能预测100年内的世事沧桑。今天我们在2007年的开端,同样无法预知未来100年。那么,有没有一种投资策略,可以在无法预测未来的情况下,仍然长期有效呢?

每当遇到难题,中国人的智慧就是去看历史。从过去的100年来看,确实存在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策略,它不需要复杂的技巧,只需要理性、谦虚和坚持。

千万别借钱给政府和银行

投资的头号天敌是通货膨胀,政府利用它的刀剑枪炮作后盾,用廉价的纸张油墨印刷货币,把老百姓口袋里的真金白银、真货实物弄走。如果你把钞票埋在后院的树下,那肯定是20世纪最大输家之一,因为那样根本无法对抗通货膨胀。简单地算笔账,假如你有1万元,假如通货膨胀率是5%,20年以后,其购买力只剩下35.84元;如果通货膨胀率是10%,那太不幸了,20年以后,你的1万元血汗钱,购买力只剩12.16元了。

如果把钱存在银行收利息,相当于把钱借给银行,这比埋在后院树下略强一点,不过,银行利率常常比长期国债的利率低,那么,不妨直接看一下投资国债(借钱给政府)在20世纪的收益率。

先以20世纪国运还算不错的英国为例。荷兰银行/伦敦商学院(ABN AMRO/LBS)长期债券指数,这个指数基本可代表英国长期国债。如果你在1900年初,以1万英镑投资于这个指数,到了2000年,它将变成188万英镑,按年折算,就是5.4%的年均增长率。听起来还不错,是吗?可是,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就远不是这么回事了。在20世纪的100年里,英国的零售物价年均增长率是4.1%,用这个物价涨幅去减国债收益,就令人颇为失望。这100年里的英国长期国债年均收益率,仅仅是每年1.3%。

长期国债赚得太少,短期国债就更不用讲了。如果你在1900年拿1万英镑投资,买入英国短期国债,100年后将会变成140万英镑,相当于每年5.1%的增长率,扣掉4.1%的通货膨胀率,仅仅为1%的年收益率。

20世纪英国的国债投资者,看来收益不佳。其他国家呢?有一项调查研究了12个国家,它们在今天看来,都算是20世纪残酷的国家间竞争的赢家: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法国、意大利、荷兰、瑞典、瑞士。如果投资这12个国家的长期国债,年收益率的前三名都是欧洲小国:丹麦2.7%、瑞典2.3%、瑞士2.1%。小国的百姓有时是幸运的,20世纪没经历过那些大国的动荡劫难,没有一统天下千秋万代的雄图壮志,也就逃过了德国、日本狂发货币盘剥百姓造成的灾难。

在这12个国家里,长期国债收益率最差的,就是三个野心勃勃的国家:德国-2.3%;意大利-2.3%;日本-1.5%,全都是负数。更可怕的是,德国的统计数据中,还剔除了1922年和1923年那灾难性的两年。1923年初,2万德国马克可以兑换1美元;10个月后,需要用6300亿马克才能兑换1美元。这种通货膨胀让所有的国内债务都一笔勾销,现金、银行存款、债权、国债都一文不值,几乎造成长期国债投资者100%的损失。这三个国家有个共同点,在20世纪都出过很多雄才大略的枭雄,可惜,枭雄辈出的国度,百姓往往不幸。

不过,话说回来,这学费也没白交。因为20世纪上半场吃的亏太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对通货膨胀视如洪水猛兽,至今仍未放松警惕。尤其是德国,它在20世纪上半场的通胀是最凶的,结果下半场却是这12个国家中最低的。物极必反的理论再次起了作用,20世纪下半叶,长期国债收益率最高的几个国家中,德国、日本均占前几名。

我们从20世纪的历史中,学到的第一句话就是:不要借钱给政府,尤其是别借钱给雄心勃勃枭雄辈出的政府,当然更不用借给利息更低的银行。不过,如果由于爱国感情借钱甚至捐赠给政府,不在我所讲的范围之内。既然是由于爱国,不是为了获利,当然不算是投资,他们将获得精神上的丰收。

享受股票的长期复利

上帝制造了通货膨胀这个恶魔,也创造了股票投资这个天使。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尝试了各种社会制度的试验,造成数以亿计人口的非正常死亡,体验了炫目的繁荣和恐怖的萧条。在这100年里经历了最好的和最坏的时代,风暴过去之后,我们发现,最“安全”的国债,其实是不足以依靠的陷阱;而“高风险”的股票,居然是最好的避难所。假设你在1900年初,将1万英镑投资于英国的整体股票(仍然以荷兰银行/伦敦商学院指数为标准),100年后它将变成1.6946亿英镑。强调一下,这里的股票是指“整体市场”的股票,而不是后文将提到的构成指数的成份股(它们的收益远远超过整体市场)。

要提醒一点,在刚才讲的股票投资里,你必须用每次分红得到的钱,再投资回股票中。拿红利进行再投资,是这种策略成功的秘密。假如你同样在1900年初,拿1万英镑投资英国股市,但是你把每次分红都消费掉,用来改善生活,那么,100年后,它仅仅增长为161万英镑,还不到1.6946亿英镑的1%,实在是天壤之别。你把钱投到上市公司里,牺牲你目前的消费,让它为社会多创造点价值,上帝会奖励自制而利他的你。

巴菲特曾经说,他的投资原则只有两条,“第一条,不要亏损;第二条,牢牢记住第一条。”事实上,巴菲特所说的,并不是百发百中的股票神箭,而是说,只要保住本金,去享受复利,哪怕是缓慢的复利,都会是最终的赢家。

即使是从1万到1.6946亿的惊人增长,也只是10.2%的年收益率。20世纪英国整体股票投资的名义收益率,是10.2%;英国长期债券、短期国债分别只有5.4%和5.1%的名义收益率。这项调查中12个国家的股票收益率排名中,前四名是瑞典8.2%、澳大利亚7.6%、美国6.9%、加拿大6.4%。殿后的四个国家,虽然在20世纪曾大起大落饱受摧残,但其股票收益率仍然超过其他工具,德国达到4.4%、日本4.2%、法国4%、意大利2.7%。这些数字看起来很平常,但是,把它们变得不平常的,是100年的长期复利。

当年欧洲金融的统治者罗思柴尔德曾说过,“我不知道世界七大奇迹是什么,但我知道第奇迹是复利。”如果你今年才25岁,一分钱也没有,但是,在看我这篇文章的读者,一般来说,只要稍微省点儿,每年存个1.8万元,也就是每月存个1500元,应该不算太难,第一年存1.8万,第二年再存1.8万,第三年再存1.8万……如此坚持不懈,存下来的钱全都用于投资。如果年收益率是10%,你25年后(50岁时)将拥有187万元,35年后(60岁时)将拥有492万元;如果年收益率是20%,50岁将拥有878万元,60岁将拥有5482万元。你退休时就不用担心养老金的不足了。

曾经有人算了笔账,1万元钱,30年算一代人,每年6%的回报,十代人之后(300年后)变成3900亿元。假如明朝末年的时候,你有一位曾曾祖爷爷存了1两银子,按照每年5%的回报率计算,现值是390亿。

可是,你也许会问,通货膨胀呢?如果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岂不是这些10%、20%的收益率变得微不足道?不用怕,即使发生这种情况,股票仍然是唯一的避风港。比如,德国1923年发生恶性通货膨胀,但德国股票市场也上涨了300亿倍。上帝庇佑了那些在灾难中持有股票的人们。

房地产呢?房地产是否比股票更牢靠呢?错了,房地产比股票更不“安全”。在中国人的印象中,似乎买房买楼总是不会亏的,但我们对房地产市场的经历实在太短,而且,这一二十年,既赶上了国内的特殊地产牛市,又正好碰上全球房地产的牛市,短期(一二十年仍然属于短期)的数据,如果拿来作样本得出所谓规律,是会害死人的。美国的房地产,曾经在100年的时间里原地踏步,而那段时间美国经济同样是在迅速发展。退一步讲,即使在房地产的牛市中,地产公司股票的增长,仍然可以分享房地产的繁荣。

忘记时机,忘记选股

知道要投资股票只是第一步,如何投资才能成为100年的赢家,又是另一个难题。这个问题的答案,比绝大多数人想象的简单得多。

一般人通常错误地认为,股票投资无非两种策略,一种是聪明地选择时机,另一种是聪明地选择股票。其实,这两条都是歧路,都不能确保你成为100年后的赢家。非常遗憾,目前市面上出售的几乎所有投资书籍,都在教大家怎么选择时机、怎么选择股票。要想练真功,就得先废掉原来的武功,把这些邪门歪道的内力散去,你应该把这些书籍卖给废纸回收站,也算对循环经济作点小贡献。

妄想发现股票波动的规律、从而判断买卖时机,这是不可能的。认为自己能够预测涨跌的人,如果给予他100年的时间,去做这种实验,唯一的结局就是失败。在这个混沌的市场,哪怕是绝顶的天才,他们寻求涨跌确定性规律的努力,都以惨败而告终。对这种时机选择的努力,马克・吐温在《傻瓜尔逊》中写道,“十月,是投机股市最危险的月份之一,其他危险月份依次是:七月、一月、九月、四月、十一月、五月、三月、六月、十二月、八月和二月。”1720年3月至6月,英国南海公司股价从每股330英镑涨到1000英镑以上,但3个月之后,便暴跌至每股175英镑。在南海泡沫中亏损严重的牛顿哀叹:“我能够计算天体的运行,却无法想象人类的疯狂。”统计数据表明,你只有大约10%的机会,猜中市场处于波峰还是波谷,而一次成功的买卖,就需要连续两次猜中,成功的概率是10%×10%=1%。如果靠这个进行投资,则需要至少十次的成功买卖(在一生中只进行十次买卖,对于很多国内投资者来说已经极少),十次买卖的时机选择正确率,已经在亿分之一以下。我在此张榜通告,如果你真的发现有人能预测股价涨跌,请马上告诉我,我叫我家娘子一同出来看上帝。

我的张榜想必无人理睬,大师们哪有时间理这种“无聊事情”,都忙着贩卖他们的膏药呢。现在倒是有很多人真诚地相信,虽然股价涨跌不可预测,但产业和公司的兴衰周期,总是可以把握的。其实这也未必。

1900年,英国的100强股票里,铁路业是绝对的老大,占49%的市值。100年以后,铁路业股票只占0.34%的比重;纺织业当时占5%,百年后变成0%;当时电报电话业只占2.5%,百年后占18.4%。而在2000年的100强股票里,市值占12.3%的石油天然气业,1900年仅占可怜的0.2%。2000年占市值11%的制药业、占5%的信息技术业,在1900年更是为零。100年的时间,改变了多少王国、英雄,更何况产业、公司,就算比猜测股价涨跌的胜算略高,但仍远远不足以支撑必胜的交易系统,更何况我们谈的是“跨越100年的投资策略”。还是那句话,在这个混沌的世界里,追求确定性的预测,仍然超出了人类理智的极限。任何天才只要作判断的次数足够多,一定会向平均数回归。哪怕是巴菲特,他已经一再地突破这个“回归平均数”的定律。他现在仅仅做了五十年,如果再给他五十年,我相信也难免要向平均数回归。如果头脑继续保持清醒不出昏招,他的长期业绩表现,我觉得会日益接近于指数基金。彼得・林奇的例子更典型,这个七八十年代的偶像级基金经理,在90年代大牛市的开端离开了市场,并且据他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中所讲,在2000年左右的大顶峰,开始看好并买入网络股……

神奇的指数基金

我们得承认,在保持谦虚的前提下,人类的理智仍然是伟大的。虽然没有完美的答案,但我们有了次优的选择:指数基金。你应该忘记时机、忘记选股,埋头持有指数基金(对指数进行跟踪的基金),然后根本不理会市场如何波动、不理会行业、公司如何变化。

很多人喜欢把一些概念混淆起来:道琼斯指数与美国整体股市、恒生指数和香港整体股市、国企指数和H股整体、日经指数和日本股市、金融时报指数和英国股市。弄不清这些指数和市场的本质区别,也是他们找不到正途的原因之一。

这些指数和各自所在市场的区别,就在于指数有所谓的“适者偏差”和“胜者偏差”。先讲“适者偏差”。用通俗的话来讲,区别就出在指数的编制方法上面。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指数,从道琼斯到恒生指数,从金融时报到日经指数,其中的成份股,全都是多年残酷血拼的幸存者,那些被踢出局的公司,早就已经被剔除出指数。也就是说,指数永远给你展示市场较为美好的一面。

“胜者偏差”加重了“适者偏差”的影响,进一步造成指数的“强者恒强”效应。经营管理越好、运势景气越好的公司,在指数中的权重就越大。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指责现在的指数,认为大公司股票所占的权重太大,导致指数的作用“失真”,这种指责并不对。以英国的金融时报指数为例,1900年最大的5家公司所占比重,高达30%左右,最大的10家公司所占比重超过50%。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大公司所占的比重一直在下降,直到90年代才开始反弹,不过,仍然赶不上1900年所占的比重。无论大公司的权重下降还是上升,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由于“胜者偏差”和“适者偏差”,指数总是强于整个市场。比如,前文曾讲过,假设你在1900年初,将1万英镑投资于英国的整体股票(以荷兰银行/伦敦商学院指数为标的),100年后它将变成1.6946亿英镑。但如果你投资的不是整体股票,而是持续投资于金融时报100之类的指数,收益将比这个数字大很多很多。

所以说,现在很多人所抱怨的“赚了指数不赚钱”、“跑不赢指数”,根本就是一个必然现象。指数不等于市场,从长远来看,指数一定会强于市场整体。随着基金在市场中的比重增加,当它们本身成为市场时,就会被自己所击败。假如有1000家基金构成市场主体,其中一定只有少数基金能够超越平均数,理解这点并不需要太多的数学知识。而指数基金则不同,由于指数从长期来看必定超越市场,所以,大多数进行“选择时机、选择股票”的积极型基金,在长达100年的竞争里,必定会败于“无为而治”的指数基金。

你也许会问,为什么那些投资书籍、投资学教授、证券分析师、基金经理、理财专家,都没这样说呢?老兄,巴菲特不是早就说过了吗?“永远不要问你的理发师需不需要理发”,人家要是告诉你这一套,岂不是把自己的饭碗全都砸掉了?

第8篇

关键词:社保基金;资格认定;决策监督;指标设计;清收监督

在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如何在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最佳增值,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思考。政府管理的投资于政府债券的基金,由于过于强调安全性而使得实际投资收益率过低(在物价指数较高时甚至是负数);而社会保险基金对经济增长有独特的作用,即如果投资的体制与方向能有效地利用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现代金融手段,并适应市场经济原则,则能有效地配置资本资源,促进有效资本形成,拉动经济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要求已上升到对国家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较高层次,这是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趋势的,社会保险基金进行多样化投资已是大势所趋。因此,如何规避风险,尽快建立规范的社会保险基金营运监督体系,是我们当前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社保基金营运监督体系应包括营运机构资格认定、投资决策监督、营运监督主要指标设计、不良资产的清收监督等四大内容。

一、对营运机构资格的认定

我们认为,社会保险基金为了实现有效、安全增值,可以利用金融机构的行业优势、人才优势和管理优势来实现;而对营运机构的选择和资格认定(实行准入制度),就成了社会保险基金营运监督的首要问题。

1.托管金融机构的资格认定。承担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营运的机构应符合以下条件:(1)必须是法定的金融机构;(2)必须是连续三年来遵守国家制定的各项经济法律和政策,无违法、违纪等不良记录,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的金融机构;(3)必须有连续三年来团结、廉洁、守法、奉公,能力强、富于开拓进取精神,深得群众信赖的领导班子;(4)总资产、净资产的规模必须连续三年来位居同类金融机构的前五名;(5)流动比率应连续三年来位居同类金融机构的前五名;(6)净资产收益率应连续三年来位居同类金融机构的前五名;(7)在金融机构资信等级中为AAA水平。

对全部符合上述条件的金融机构,确认其社会保险基金营运资格。准入后,可以设计将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基金委托其经营,单独建帐,单独核算,并要求其盈利水平要高于该托管机构前三年平均净资产盈利水平;在此基础上允许该托管机构按盈利总额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比如说5-8%),对社保基金营运增值部分实行免税优惠政策。同时,社会保险监督机构应对营运机构密切跟踪,一旦发现其有违反金融法规行为,或有关准入指标下降至不合理程度,又没有合理解释时,应取消其营运资格。

2.按国际惯例组建社保基金公司。将社保基金的监管和营运分离,社会保险管理机构专司社保基金的监管;社会保险基金公司专司社保基金的营运,承担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职能。社保基金按照国际惯例,结合中国实际,进行规范性的组建和运作,将所托管的社保基金,在国债市场,甚至资本市场上选择风险小且收益好的资产进行投资组合。这种方式可以使社保基金的运作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法制化、规范化、市场化的监管和运作,使社保基金的管理运作体系更趋完善,更好地实现社保基金的运作目的,更大地发挥其社会保障的职能和效应。

二、投资决策监督

营运机构获准营运资格或社保基金公司组成后(可称为社会保险基金托管机构),必须运用现资组合理论,结合实际情况,规范营运。在投资决策监督体制上,可考虑采取社保基金托管机构内部控制监督社保行政监管机构监督社保监督委员会监督的三个层次的决策监督模式。

三个层次的投资决策监督既密切联系又各自分工,从监管的角度看,一个层次高于一个层次,这样构成确保社会保险基金投资决策科学、规范的有机整体。

(一)社会保险基金托管机构的内部控制监督。在受托的金融机构或社保基金公司内,应建立风险控制决策系统:(1)建立以一级法人制为核心的授权分责制度,变分散、失控的决策系统为统一管理、集中控制、分级负责的决策系统;(2)建立与个人责任密切联系的集体决策制度,由个人专断或无人负责、推诿拖沓的决策系统,转向集中集体智慧、明确决策人责任的决策系统;(3)建立专家论证制度,对重大投资项目,组织有关专家论证,作出可行性分析。

(二)社会保险基金行政机构的监督。在社保行政主管机关内部,可成立基金投资决策监督管理机构,集中机构内有关专业的高级管理人员,研究制定投资决策的监督办法和策略,按国家社保基金管理的政策和社保基金监督委员会规定的投资方向以及审定的托管数额,协调各方因素,防范与控制各种风险因素,确保投资营运稳健。要注意,不同险种的保险基金应分开运作,因为险种不同,偿付准备亦不同,从而对时间的要求、操作周期以及相应的投资手段亦有所不同。

(三)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委员会的监督。社保基金监督委员会不仅行使对基金日常收支管理的监督,而且还要行使对基金营运投资决策的监督,因而是最高层次的投资决策的监督。概括地说,应着眼于从宏观经济、产业调整、改革趋势等大的方面去研究投资战略问题,要有大思想、大预见、大决策;应从经济运行的周期和趋势方面,从政策优势方面,从整体上去把握投资营运的方向。特别是要研究我国加入WTO之后投资环境变化的趋势,作短、中、长不同时期的综合各方面要求及变化的投资分析。基金监督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可以设计为:

1.确定投资方向。应根据国家有关社会保险基金的政策和国际、国内宏观经济趋势以及基金的积累量等情况来决定。笔者主张投资的重点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存入商业银行。这是最常见、最简单的投资手段,可以根据存期长短、利率高低来选择最佳的存款组合。在币值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做到保值增值。但随着银行风险相对集中,以及各家银行风险情况的不同,可以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评级情况来进行选择。如果通货膨胀、币值不稳定,这个投资手段则很难使基金保值增值。

(2)购买债券。重点购买本国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如公债、国库券等。此项投资有国家信誉作保证,风险度为零,而且收益率往往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其次可以考虑购买副省级城市以上的地方政府债券,如地方重点建设项目债券等。此项投资有副省级以上的地方政府信誉作保证,风险度较低,但比国债略有风险,而且收益率一般也都与国债接近,亦高于同期银行存款。但是,对购买企业债券则要慎之又慎,因为在转轨时期,企业具备在市场经济中的适应能力有一个过程,经营的压力较大,风险也较大。笔者主张,近期可以不予考虑,但从长远来看,待条件成熟后,可慎重选择、适当考虑、严格控制。

(3)进入国内资本市场。也就是说主要进入深沪股票市场。这是风险最大,而且回报也可能最多的投资领域。由于上海、深圳股票市场上市公司已接近1000家,各个上市公司总资产规模、净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率、资本结构、市盈率差异很大,因此,如何确定投资方向和股票市场的投资组合,成为对投资者的管理水平、分析判断能力和金融技巧应用能力的考验。受托营运社保基金的金融机构能否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较大程度上要看他们在资本市场中的运作情况。如果运作情况达不到良好状态,则可能被取消受托资格,不再允许其营运社保基金。

(4)投资国家基础设施项目。国家基础设施项目风险较小,有稳定的未来收入现金流,而且项目运行时间长,一般情况下回报率也较高。新加坡的公积金就大量投资机场、港口、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日本的国民年金和厚生年金也被委托投资于高速公路、住宅和农业等基础设施。

(5)其它方式的投资。除以上几类投资之外,如果有风险小、且收益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的投资方式亦可考虑。比如说委托国有商业银行发放安居房按揭贷款。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安全度与银行定期存款相同;二是有利于促进消费信贷,扩大内需;三是有利于增加百姓的社会福利保障,加强社会稳定;四是由于安居房按揭贷款质量很好,有利于银行资产质量的优化,增加银行的收益和派生存款。又如,在经济稳定时期,亦可适当考虑不动产投资。由于不动产投资风险较大,周期较长,必须对宏观经济的长期走势作出准确判断,在不动产价格远低于其价值时,运用少部分可长期积累的保险基金予以购入,立足长远投资。

2.根据社保基金行政监督机关调查了解的情况,审批有关金融机构申请托管社保基金的营运资格和托管社保基金的总量。

3.对受托管理社保基金的金融机构实行最高层次的监督,并对违规营运的单位和个人作出处罚决定。

三、社会保险基金营运监督主要指标的设计

社保基金具有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我们在监督指标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社保基金偿付的需要,同时考虑基金保值增值的要求。对基金营运监督指标的设计,没有先例可循,可按照考核资产状况的惯例,从安全性、流动性与盈利性三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笔者提出以下设想,供同仁探讨:

1.备付金指标。备付金是指存于国有商业银行用于预备未来短期内支付需求的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险种基金之和的备付金指标,可设计为不低于前两个月的偿付额,用公式表述为:某险种备付金大于等于前第一个月偿付总额+前第二个月偿付总额。当然,银行存款的存期要科学安排。

2.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营运方向的监管指标。社保基金结存总额扣除各险种备付金之后,可以考虑参与投资营运。这里提到的几个概念可以用公式表述如下:

社会保险基金结存总额=历年各险种基金滚存结余额+当年征集收入-当年偿付支出+基金当年各项收益(当前主要是国债、存款等利息收入)。

可参与投资营运的社会保险基金数额=社会保险基金结存总额-各险种备付金。

对可参与投资营运的社保基金,可根据西方国家近百年的经验和我国目前经济走势、经济结构和金融风险的分布,来设计监管指标。建议考虑以下因素:

(1)债券比例。前面论述到,国债、副省级以上的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较小,特别是国债,风险度为零,其流通性仅次于银行存款,并随时可以到国债市场交易变现,且收益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笔者主张,可参与投资营运的社保基金购买债券的比例不应低于40%,而且绝大部分尽可能购买国债;在基金购买力超过国债供应量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适量购买副省级以上的地方政府债券。

(2)资本市场比例。购买股票有可能收益最高,如果决策准确,又赶上上涨行情,年盈利率翻番的情况也确实在中国股票市场出现过。但常言道“高风险、高回报”,这种可能出现的高回报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原投资总额市值损失80%以上的情况也同样在中国股票市场发生过。因此,根据保值、增值的原则,不可不为,亦不可胆大妄为;应贯彻审慎的原则,不管托管机构的金融技巧应用能力有多高,研究判断能力有多强,笔者主张在这方面的最高投资比例不宜超过30%。

(3)投资国家基础设施项目的比例。前面对此进行了论述,但此类投资最大的问题是流通性较前类投资相对差一些。一旦遭遇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基金的保值、增值则有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建议在这方面的投资应控制在20%以内。

(4)其它方向的投资比例,建议按不超过10%的比例控制。

3.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监管指标。对社会保险基金备付金选择存放的商业银行以及基金投资营运的各类投资方向的风险监管,可以参考、借鉴、吸取《巴塞尔协议》中有关对世界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经验的做法。因为《巴塞尔协议》是人类对银行诞生几百年来风险监管经验教训划时代的高度总结,并从此制定了今后全球各国银行通用的风险监管标准;它不仅对银行本身,也对各行各业的风险监管极具启发性。其重点之一是资产风险的评级经验。我们可根据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组合,分类建立风险等级制度,具体指标分述如下:

(1)银行存款资产风险度,建议按10%控制。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其注册资本金属于全资国有,国务院授权经营,因此,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存款风险,在这种意义上暂时可视同趋近于零。对其它商业银行风险的测评则可以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评级,并结合授信权重风险的比例来计算。

商业银行存款风险度=

其中:权重风险资产额为某类资产数额与该项资产的权重风险之乘积(下同)。

(2)债券资产风险度,建议按5%控制。其中,国债风险度为零,副省级以上地方政府债券风险度可以参照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办法,即按20%来设计。

债券投资资产风险度=

(3)资本市场中股票资产风险度,这是最难计算准确的一项风险度。股票市场情况复杂,变化迅速,不仅受上市公司自身的总资产、净资产、资产负债率、产业结构、盈利水平、股票市值、市盈率等指标的影响,同时亦受国际、国内客观社会经济环境及经济政策的影响。但是,经济运行总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只要认真探讨、科学分析,就有可能科学地设计出不同上市公司的风险权重。建议此类资产风险度控制在36%以下。

股票投资资产风险度=

(4)基础设施投资资产风险度,建议控制在20%以下。对此类投资的每个项目,按照收益与风险相比较,收益大而风险小就多投资的原则,科学计算其投资,确定每个项目的风险权重。

基础设施投资资产风险度=

(5)其它投资资产风险度,建议控制在25%以下。

其它投资资产风险度=

(6)社会保险基金总资产风险度。如果以上五项风险监管指标能够得以落实,此项总资产风险度则可以控制在16%以内,也就是控制在较低水平之内,较好地维护了社保基金的安全性。计算公式为:

社会保险基金总资产风险度=

4.社会保险基金资产收益率。原则上,社保基金通过投资运作,其资产收益率最低要达到3年期银行存款利率水平或者3年期国债利率水平,使社保基金整体有效增值,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保障的需要。否则,就失去了营运增值的最初意义。当然,国家对银行存款利率和国债利率也会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而调整,而我们设计的这项监管指标则亦应随之调整。

四、不良资产清收监督

社保基金投资营运,必然会受到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不可避免地会形成少量不良资产。因此,对风险资产实行清收监督,就成了社会保险基金化解风险因素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1.社保基金托管金融机构的清收工作

(1)建立统一协调、相互配套的不良资产清收体系。该体系由风险资产清收小组负责,聘请法律顾问及有关职能部门组成,对不良资产统一管理,具体组织协调和清收。

(2)建立严格、完善的诉讼时效管理制度。要将所有不良资产在一发生逾期时,就纳入诉讼管理中,建立诉讼时效管理台帐和档案,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上报关于不良资产追踪情况的报告。在准备转入法律程序时,要建立完整的诉讼档案,直到依法清收完毕后,再统一归档存放。

(3)建立清收岗位责任制。要将清收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明确责权,以此为据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2.社保基金行政主管部门的清收监督

1建立对托管机构社保基金不良资产量化考核的清收监管指标体系。包括不良资产清收率、已结案诉讼执行率、资金回收率等指标。

(2)对不良资产居高不下,给基金安全造成一定危害的社保基金受托机构,要取消其受托资格。

(3)对形成坏帐的不良资产,应按一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及时核销。

参考文献:

1邓大松.社会保险比较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

2邓大松.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3李珍.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第9篇

今年有近百种分红产品推向市场,面对红红火火的分红险,人们不禁会问,这种现象会不会长期持续呢?

分红险为何如此火爆

我们首先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让分红险如此火爆。

分红险兼具养老和抗通胀功能,而且又具备万能险和投连险所不具备的稳定性。资本市场跌宕起伏,投连险、万能险等与资本市场挂钩紧密的险种纷纷淡出,经历了金融危机,百姓的投资意识更趋于保守和稳健,分红险以稳定的收益逐渐受到认可。它的保障功能实现得彻底,投连险和万能险虽然也具有保障功能,但从长期持续和保障成本确定的角度看,都无法与分红险相比。据此看来,分红险的持续性是能得到保障的,绝不是那类阶段性走强的产品,从数据上也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即便是资本市场表现良好、投连险走俏市场的2007、2008年,分红类保险的市场占比也不曾低于40%。

产品虽好并非唯一

如同凡事过热势必带来问题一样,分红险虽好,并不一定是此时唯一最佳的选择。比如,在投资过程中,我们需关注的因素除了收益性、安全性之外还需关注资金的灵活性,而在前两个方面表现良好的分红险,在灵活性上尽显不足,一旦急需资金,投资者需提前终止合同,只能以退保的方式撤消保单,由此将带来较大的损失。

从分红险的年度收益看,目前保险业整体的分红收益水平仍然保持在3.5%―5%,较之目前银行5年期定期存款3.6%的利率,已经是与之持平甚至略高水平。多数优秀的内外资公司,如国寿、平安、中美大都会的分红收益水平为3.5%―5%;而主推“保额分红”模式的新华人寿其分红收益水平仍基本与去年持平,这也意味着不论牛市还是熊市,投保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相同的相对高的回报率。

选择技巧

投资者应如何正确选择分红险呢?大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看保险公司的收益水平。分红险的红利是来自于保险公司的总盈余,所以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分红产品的分红状况至关重要。

购买分红保险后能获得多少公司经营利益,与保险公司的分配体系关系密切。保险公司可分配盈余一般作为年度红利的分配基础,但总盈余中的剩余部分即未分配盈余的处理,却因公司的不同而不同。有些分红产品只有年度红利的分配,但有些产品还将未分配盈余拿出来,以终了红利、抚恤金的形式在客户发生满期、退保、身故时付给客户。

关注红利分配方式。红利分配的方式有现金分红方式和保额分红方式两种。现金分红是将派送的红利以现金形式给客户;保额分红方式是指保险公司的红利以客户持有保单的保险金额为基数,把年度红利增加到保额上。

了解了分红险的价值、收益和选择方式是否就可以马上出手购买呢?实则不然,投资者一定要清晰一些重要信息才可以安全投资。

信息一:分红险不能代替储蓄。

一些投资者把分红险可作为国债、定期存款的替代品。但事实上,分红险与定期存款、国债不能混为一谈,因为它们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分红险有着生存保险、重大疾病保险等险种的保障功能。与定期存款以及国债相比,分红险最大的不同是投资收益的不确定,如果保险公司经营状况不好,投资收益率可能会低于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虽然红利返还的间隔时间在这两年有缩短的趋势,但分红险的变现能力仍然较差,不适合短期内缺钱用的人。

信息二:对分红险的投资和保障功能要正确区分。

分红保险一般分为投资和保障两类,投资型分红险的保障功能相对较弱,多数只提供人身死亡或者全残保障,不能附加各种健康险或重大疾病保障。保障型分红险产品与传统保险产品功能一致,侧重给予投保人提供灾害保障,分红只是附带功能。侧重保障需求的人可选择一些保险期较长、保障功能较强的保障型分红险产品,而不应对短期的收益率看得过重。

信息三:分红险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可能有较大差距。

分红险的收益主要来自两部分:一是保底收益。按照分红险合同的规定,保险公司须每隔若干年返还投保人部分现金,只要投保人一直存活,且未触发相关的人寿保障条款,那么这部分的回报是固定的,相关的现金流是可预期的;二是分红回报。分红险之所以被称之为分红险,就在于其除了保底收益之外,还会将保险公司运营中的利差益、死差益、费差益之和的至少70%派发给投保人。

根据中国保监会2009年年初的《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除向投保人提供红利通知书外,保险公司不得向公众披露或宣传分红保险的经营成果或者分红水平”。这就意味着在投保之前,投保人根本无从得知保险公司分红险的经营状况如何。一些投保人对分红险的非议就在于分红未达到预期,但这并不是分红产品本身不好,红利低的主要原因是分红险主要投资于基金而造成严重折价,如果投资国债、企业债和银行间市场,情况应该要好得多。极端情况下,分红为零,但保单持有人还是能获得稳定的保底收益。

信息四:不是所有家庭都适合购买分红险。

其实,并非所有家庭都适合购买分红险,由于其变现能力较差,短期内有大笔开支的家庭应慎购分红险;如果中途退保,投保人只能按保单的“现金价值”退钱,可能连本金都难保。另外,收入不稳定的家庭,也不宜购买分红保险,因为该类产品都有一定的交费期限。

信息五:区分红利演示中的单利和复利。

在表述收益率时,有单利和复利两种方式,复利存在利滚利的特性,所以在数字相同的前提下,复利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反过来说,在区间收益相同的情况下,年化的单利数字要高于复利数字。为了使分红险的收益率看起来更高些,有些保险公司会使用单利来描述收益率,所以,投资者应清晰地区分分红演示中是单利还是复利。

第10篇

技巧一:设立儿童理财账户

目前,很多商业银行都开设了儿童理财账户,不少家长用孩子的名字给孩子单独设立一个账户,将压岁钱存

到孩子自己的银行账户内,让孩子持有附卡并设置自己的密码,使孩子感受到一定的自由。家长们持有主卡来遥控附卡,通过主卡对孩子日常花费有所了解。平时在父母给予的上限金额内,孩子可以自由支配银行卡中的金额。孩子外出上学,父母也可以同银行约定,每月按时由主卡向附卡中自动转账,这样家长就可以通过银行卡来控制子女在校的消费情况,实现远程遥控。由于孩子们对于金钱还没有完全的掌控能力,家长们又要给他们一定的理财自由,所以选择这种方式的好处显而易见:家长们能够很容易地了解到孩子日常花费情况,并且可以借机教孩子一些理财小常识,比如,定期储蓄比活期储蓄利率高,活期储蓄比定期储蓄取款方便等等。

技巧二:为孩子建立账本

如果孩子收到的压岁钱不是很多,也可以选择建立压岁钱账本。“把钱给孩子,担心孩子拿着这些百元钞随手就花掉了,买些不必要的东西,很是浪费,百元钞装在孩子兜里也不放心,怕他们弄丢了。”一个8岁孩子的妈妈向记者表达了这样的担忧。其实,家长完全可以为孩子建立一个压岁钱账本,压岁钱由家长代管,孩子需要花钱时,就从这个账本上支取。账本让孩子自己管理,把每笔费用的支出额度、用途都清楚地记录下来。家长可依这份资金流量表,看看孩子的消费倾向,而孩子可通过记账培养出良好的理财习惯。如果孩子年龄稍大,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用压岁钱购买一些耐用的大额消费品。比如电脑、乐器、运动器材。如果钱不够,家长可以“赞助”,这样孩子在使用这些东西时,会有相当的成就感。

技巧三:建立储蓄教育金

现在各家银行都推出人民币理财金融产品,收益相对比较高,风险比较低,家长可以帮助孩子选择教育类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教育储蓄或者基金、国债之类的理财产品。今年过年,读初中三年级的乐乐收到的压岁钱比往年翻了几倍,因为9月份就要升高中了,叔叔姑姑每人多给了她2000块钱做为高中教育资金。于是乐乐的爸爸拿这笔压岁钱帮她选择了教育储蓄。教育储蓄是一种专项储蓄,主要是为孩子将来接受非义务教育积蓄资金,期限分1年、3年、5年,最高限额2万元。利息收益高于一般的定期储蓄,而且免利息税。乐乐的爸爸选择这种储蓄正是为了孩子马上就要接受非义务教育而积蓄资金。

春节过后,是各家保险公司少儿险的销售旺季,有的保险公司还会推出一些新产品。家长可以为孩子投保,用孩子的压岁钱购买“教育保险“、“医疗保险”、“意外保险”等,这既与银行储蓄一样有保证、有分红收益,还可以起到保障功能,家长可以趁机让孩子学习一些保险知识。

技巧四:学会收藏投资

作为常规的理财方法,收藏也是其中之一,如果孩子年纪比较大,上了初中或高中,同时他对集邮、集纪念币等比较感兴趣,就可以让孩子用压岁钱购买。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对收藏艺术的兴趣,还可以陶冶情操,等以后这些收藏变现时,收益可能会高于普通的投资。市民王女士说:“邮票、纪念品之类的投资也花费不大,而且也是风险最小的投资理财方式。”去年底她就为儿子预订了一套2009年邮票。

技巧五:投资基金股票

第11篇

一、金融学专业旨在培养和锻造既有金融经济理论知识和能力,又精通外语的国际型、复合型人才,以实施金融专业与外语专业合二为一的教学模式,走开放式发展的办学道路,为中外各类金融和非金融机构培养出能用英语进行业务交流的实用型、复合型的金融专门人才。

1、金融学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金融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金融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保险业务技术,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险活动、处理金融保险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公司、集团财务公司、投资基金公司及金融教育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金融学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方向有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证券投资、投资项目评估、投资银行业务、公司金融等。

二、投资学专业研究如何把个人、机构的有限资源分配到诸如股票、国债、不动产等资产上,以获得合理的现金流量、风险和收益率。其核心就是以效用最大化准则为指导,获得个人财富配置的最优均衡解。

1、投资学就是对投资进行系统研究,从而更科学地进行投资活动。投资学主要包括 证券投资、 国际投资、 企业投资等几个研究领域。投资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当代世界政治、 经济视野,了解中国 投资政策,能够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公司、 投资咨询公司、 资产管理公司、 基金管理公司及 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投资管理、投资咨询工作的高素质的投资专门人才,以及到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以及教学科研单位从事投资管理及相关业务的应用性人才。

2、投资学不仅要学习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更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做后盾。既要熟悉宏观的投资政策背景,又要精通各种投资的微观技巧。学生在学校除了要学经济学的基础课程,还将学习证券投资、风险投资等课程。

(来源:文章屋网 )

第12篇

利率水平可能是对个人理财影响最为直接的一个指标。因此要做好理财,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的变动趋势有一个科学的判断和分析就格外重要。

我们认为对个人理财影响最大的经济金融方面的指标,可以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经济景气指标、通货膨胀指标、税务制度、汇率水平和利率水平。其中利率水平可能是对个人理财影响最为直接的一个指标。因此要做好理财,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的变动趋势有一个科学的判断和分析就格外重要。

利率反映的是使用货币的成本。在理财过程中,我们分析利率主要应当从利率水平的绝对高低以及利率未来走势的角度来分析。其中对利率走势的分析和判断尤其重要。很多理财的策略选择直接取决于对利率变动趋势的判断。

比如,去年多家银行推出固定利率贷款,各方面专家纷纷叫好,认为是非常不错的金融创新,对贷款人的现金流的安排和风险的控制非常有利,在加息的预期下,甚至还很“划算”。笔者也在媒体上建议购房者应当首先考虑选择该类贷款方式。但结果该类产品最初的市场反应却非常冷淡,选择该类贷款方式的人寥寥无几。事实上从今天来看,当初如果选择固定利率贷款方式的贷款人就已经“赚了”,更不要说以后还有进一步的升息可能,从而使该类贷款方式更加的划算。普通消费者之所以不选择该类贷款方式,就是只考虑了眼前情况而忽视了未来的变动趋势。老百姓往往只是在利息升了以后才想到要改变,而这时常常就已经迟了。住房按揭贷款是一个长期的财务安排,在安排设置的时候当然要有一个长期的考虑,包括未来利率的可能变化。

还有,在数年前,一年期存款利率还在1.98%的水平上的时候,利率将进入上升通道就已经非常明显。许多金融机构利用普通金融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事实,推出一些比当时利率水平稍高但需要长期锁定的投资理财产品,结果当时购买该类产品的消费者现在看来明显是“吃亏”了。如果当时他们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财技巧和对经济趋势的基本判断就可以规避该类损失。

因此普通百姓在理财的时候要学习以长期的眼光看待金融市场和各种经济指标的变动,对未来的走势有一个科学的判断才能够在风云变幻的金融市场上把握好大方向。

5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我国的利率水平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经过5次调升。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已经达到了3.06%。3.06%意味着什么?这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今后还会继续上升吗?如果升会升到多少?

最近在资本市场上有一件被市场普遍忽视的事情是:时隔5年之后,财政部再次发行30年期国债。而30年国债的中标利率反映的恰是市场对长期利率水平的判断。最终4.27%的中标利率,超过了2006年10月底发行的06国开24的票面利率47个基点。我们可以将4.27%的中标利率认为是市场对未来长期利率走势的一个预期。如果以这个数据为参考基准,目前最新的3.06%的一年期存款利率今后的趋势就比较明朗了,我们有理由相信利率上升的通道还没有结束。

利率的变动对固定收益的投资价值比较容易判断,也容易做出选择。在利率上升的期问,对于固定收益的投资产品,特别是长期、超长期的固定收益的投资理财产品,在选择上要格外注意。当然,超长债券市值在利率的变动下价格的大幅波动也意味着极佳的交易机会。在国外高流动性的债券市场,超长债券始终是重要的交易品种。

利率的变动趋势对非固定收益投资品种也有很大的影响,但具体的影响方向比较复杂。理论上说,利率上升对几乎所有的投资渠道和品种的影响都是负面的。比如对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等。但最终实际的结果往往并非如此,因为经济的体系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而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综合体系。比如利率的调整往往和经济的景气度以及通货膨胀水平的变化有关。反过来利率的变化又会对经济景气水平、汇率等方面产生影响。而这些指标的变动对资本市场和各类投资市场都会有影响,这就需要作综合的分析和研判,而不能够简单地说升息了股票一定就会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