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社交媒体广告的优势

社交媒体广告的优势

时间:2023-07-12 17:07: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社交媒体广告的优势,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社交媒体广告的优势

第1篇

作为中国最早的富媒体广告产品iCast的开发者,互动通控股集团CEO郑斌向记者表示,只有在纷乱繁杂的网络世界里成功抓住目标用户眼球,找准网络用户越来越稀缺的注意力,才能真正保证未来数字营销的效果。广告不仅仅是要新颖、具有创造力,同样也要有打破传统的丰富表现形式。

以其独有的可见性、互动性、分享性,富媒体广告近年来受到广告主的普遍青睐,发展迅猛市场规模在逐渐扩大。根据eMarketer的数据,2012年美国富媒体广告市场规模为18.2亿美元,高于2011年的16.5亿美元,2013年美国富媒体广告的规模更是有望突破20亿美元。据记者了解,目前中国40%以上的网络广告都是采用富媒体形式。

碎片化创造平台机遇

富媒体广告在形式和效果上有着独特优势,但对于广告主来说,面对碎片化的信息渠道,如何轻松灵活选择最优的广告投放组合、达到最佳的投放效果,也成为不可忽视的难题。

互动通控股集团CEO郑斌向记者表示,网络应用碎片化是互联网必然呈现出的特性,这同时给了第三方广告平台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通过把碎片化媒体集中在广告平台上投放、运营、评估营销效果,帮助广告主实现有效的媒体覆盖。

iCast是互动通2002年在国内最早推出的富媒体广告产品——互动通原来也仅仅作为门户技术供应商和免费创意制作商,但随着更多优秀新媒体平台的出现和网络广告市场的不断成熟,广告主对于网络广告投放效果有了更高的要求,2007年互动通开发了iFocus网络用户定向广告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契合品牌广告主的互联网广告投放需求,提供互联网广告解决方案。根据广告诉求,有效结合客户预算,采用优质媒体资源,整合定向技术解决方案,找到目标受众,达到广告投放的高回报,从而实现广告的有效传播。

互动通2009年推出的数字广告平台hdtMEDIA,则致力于跨越PC、智能手机、平板等不同终端领域的数字媒体平台,打造三屏合一的富媒体整合营销方案。

在服务内容和形式上的不断尝试,促使互动通2012年推出真正意义上的成熟平台产品iCast+,涵盖了富媒体广告的创意、制作和跨平台投放,为广告主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在广告形式、业务模式、整体运营服务等方面实现突破性创新。

据悉,iCast+包含iCast Ad Serving与iCast Social Media两个主要产品,其中,iCast Ad Serving能为广告主提供素材投放、超规格富媒体投放、定制化的全案创意和技术支持、素材托管、流量加速、客户数据接口增值功能服务、针对富媒体的复杂数据监测服务、更及时更准确的数据报表和分析、全程客户服务等;iCast Social Media则主要是针对微博等社会化媒体,致力于在传统广告形式的基础上,增加社交特性。比如鼓励用户分享广告、对广告进行二次传播;用户可以评论、发表观点、投票,充分参与营销的过程;最终还能提供多维度的投放数据报表分析。

目前,互动通已经覆盖中国各大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和超过千家的垂直网站,同时跨越互联网、手机、电脑终端、游戏软件等数字领域的媒体平台,每天产生2.5亿实时投得的曝光量,受众覆盖近95%的中国网民,可使用的日流量达34亿次。

另一方面,在国际领域,RTB实时竞价正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和广告主的选择——媒体供应方希望最大化的提高某一广告位、某一时段的价值,更有效利用自己的资源;需求方广告主则希望用最少的钱取得最大的广告效果,提高了投资回报率,对网络广告的购买行为也从单纯的注重流量和点击的“购买媒体”向注重有效客户的“购买受众”转变。

而随着iCast、iFocus这些核心产品的成功,互动通开始研发自己的数字广告交易平台hdtDXP,包括广告交易平台(Ad Exchange)、DSP、SSP和DMP,这也也是继数字广告平台hdtMEDIA、移动数字广告平台hdtMobile之后的又一广告平台,这也真正意味着互动通不再仅仅是一个富媒体产品提供商,而更多地像证券交易所一样扮演着广告领域的交易服务平台的作用。

不过,互动通控股集团CEO郑斌向记者表示,RTB在中国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国内有些公司为了宣传自己的技术优势、向客户推广产品,纷纷拿各种夸大的数据做文章,值得业界反思。比如越是成立时间短的公司,对外公布的Cookie数似乎反而越多?郑斌认为,这个行业,未来需要更多的务实和自律,才能健康发展下去——毕竟,能长久生存的公司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公司。

新的发展方向

总的来看,富媒体广告正逐步走向平台交易化,而从具体的发展趋势来看,一些新的发展空间也正在显现。一个趋势是,图片相关网络应用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图片内嵌广告模式受到越来越多品牌广告主的青睐。2012年Facebook以10亿美元收购在线照片共享服务商Instagram;创办于2011年的图片视觉社交网站Pinterest也是成长速度惊人。在国内社交网站人人网,在新浪微博、微信等应用上,图片分享也是最重要的活动内容之一。

互动通控股集团CEO郑斌告诉记者,国外比较有名的图片营销广告商GumGum通过在图片的表面添加悬浮文字、横幅标语或Flash等互交形式来呈现广告内容,对于广告商而言,特有的图片识别与定位技术能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定位消费人群。

相关数据显示,图片内嵌广告在品牌商和相关图片中建立连接关系,令其广告点击率要比传统广告网络高出20倍。

另一个大的趋势是,基于html5的web应用平台广告价值开始显现,Flash相关的富媒体广告产品,正在逐渐被html5架构取代。

第2篇

关键词:广播广告 精准营销 互动营销 广告主需求着力点 甲方数据营销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双赢

在新媒体竞争环境下,汽车的普及,为广播广告带来接近连续三年的高速增长。然而作为传统大众媒体,今天的广播与其他传统媒体一样,在广告市场上也正在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挑战:新媒体带来的精准和互动营销。

互联网、手机终端和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在使用中都会留下可追踪的用户行为和相对真实的用户资料等痕迹,利用这样的痕迹可以轻而易举地创建各种精准和互动的广告营销模式,效果清晰、成本低、效率高是新媒体营销的突出特征。如今的广告主更加注重广告投放的精准性以及与目标消费者的互动性,新媒体的价值越来越被广告主认可。

目前在企业广告宣传过程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营销常常被认为是格格不入的,体现大众特征的“规模”和细分市场、社区特性的“精准互动”一直是一对矛盾体。呆板地采用传统大众媒体的规模投放,就会失去精准和互动;纯粹追求新媒体的精准互动却又很难形成规模,造成广告的冲击力和扩散力不足,规模化效益差。“规模”与“精准”真是令广告主在广告投放时难以取舍。

作为传统大众媒体的广播,若能破解规模和精准的矛盾,实现规模和精准的兼得,那必将成为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媒体,继续保持广告收入的高速增长。在企业广告宣传要求更加差异化的今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告经营者正在结合广播不同于其他大众媒体的个性化特点,在实践中探索着如何利用新媒体的特性逐步建立完善规模中的精准营销和整合营销的创新模式,从而提升媒体营销力和市场竞争力。

一、广播广告与新媒体广告的市场特征

要想让规模和精准兼而得之,首先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广告传播在广播的规模化与新媒体的精准性上各自的市场表现特征是什么。我们概括总结的两者特性是:

1.传统媒体广告营销的规模化特点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传统媒体历史悠久,电视的发展超过80年,广播的历程已经有百多年,报纸甚至超过了五百年的历史;二是作为国家喉舌的传统媒体及严格的监管确保了传统媒体的公信力;三是传统媒体广大的覆盖优势,国家级媒体基本上实现了全国覆盖,中央电台中国之声更是实现了领土覆盖;四是传统媒体的接收设备和传输技术较为成熟,并且已经得到全面普及。

2.新媒体广告营销的精准性特点也有四个方面的表现:一是虽然发展时间短,但是技术非常先进,其通过交互式技术、点对点的信息传递技术、Apps应用程序和二维码(QR Code)等运用,能够准确记录受众的浏览信息;二是受众参与性高,信息量大。由于先进的技术运用,任何人可以使用新媒体进行沟通及发表信息,但是存在海量信息无法进行准确核实的缺陷;三是覆盖广,但是使用有门槛。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覆盖也可以全国甚至全球无缝覆盖,但是对终端设备的使用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四是技术更新快,受众细分化。由于终端设备和运用软件的无限升级,能够满足各类受众的需求。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如果说大众媒体广告的影响力具有规模化特征,那么新媒体广告体现的就是精准性和互动性特征。如何通过大众媒体的优势弥补新媒体营销冲击力和扩散力的不足,把散在的真实需求聚合起来,嫁接精准和互动以提升规模传播的核心优势,是传统大众媒体的突围之路。

二、广播广告可实现精准和互动

广告精准和互动投放的实质是:对广告主和受众需求及产品利益点能够做到精准把握和细分,同时准确、及时、高效地应对这些需求。这里体现两个维度:一是在需求维度上对需求的细分;二是在时间维度上反应及时,把握时机,与时俱进。

中央电台广播广告的低成本制作和发播迅速特征可以很好地达到这样的目的:一是低成本制作可以实现多版本发播,使广告在更多的着力点发力,应对不同细分的精准需求;二是发播迅速可以针对事件和时机进行即时营销;三是可根据广告播出效果反馈及时调整广告内容,做到内容与需求的实时互动。

与电视媒体一版广告几十万的制作经费和几个月的制作周期相比,和平面媒体定时周期性刊发的特点相比,广播媒体全天多版本广告的滚动更新最为容易实现新媒体的精准和互动效果。接下来我们从两个维度具体分析广播广告是如何实现精准和互动的问题的。

1. 广播广告在需求维度的精准着力

大众媒体的传统广告通常只在一个定位点上进行创意并发挥作用,新媒体广告则根据细分市场的受众需求在产品多个利益点上铺排。而事实上,广播的低成本制作和发播迅速特征给我们带来了与新媒体相同的优势条件。

根据CTR市场研究调查,广告主对广告的作用需求是多元化的,除了常见的品牌或产品利益点的宣传外,还有渠道建设、公关、融资、帮助自身团队建设等等多方面的需求,而且每个广告主在不同时期各类需求的比重分布又有很大不同。

图1 广告主对广告的需求分布

第3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广告策划、蓝海战略、新媒体整合营销

一、 新媒体——中小企业的最佳选择

(一)去大众化时代,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信息的碎片化

大众媒介的地位衰落,小众媒体和个性化媒体地位的提升。消费者的碎片化为广告主找寻目标消费者带来巨大困难。传统意义上大众媒体的覆盖率优势对消费者的作用越来越弱、所谓的小众媒体和个性化媒体则能够快速准确地针对目标消费者进行宣传。因此大众媒体地位衰落、小众媒体和个性化媒体地位提升成为必然。

近年来,中国广告市场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全球广告业关注的热点,就如同稳步快速提升的中国经济,为整体陷入低迷的世界广告市场注入活力。2009年,中国移动电视广告市场收入规模为19.01亿元人民币,比上年上涨13%。商业楼宇电子屏广告市场方面,2009年的市场收入规模达16.86亿元人民币,中国航空电子屏广告市场在2009年的收入规模达5.28亿元,2009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先抑后扬,全年市场规模达207.3亿元,同比增长21.9%。预计2010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将加速增长,预计突破300亿元。

面对新媒体蓬勃发展的现状,媒体市场中出现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并存、融合、竞争的格局,诸如电视、报纸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地位受到了新媒体的冲击与挑战,新媒体主流化成为媒体市场的发展趋势。web2.0时代的来临导致广告营销环境出现两个深刻变化:一是受众接触信息的行为发生了变化;二是广告媒体的商业模式也在悄然变动。从广告主的角度,运用新媒体纳入其广告媒介组合已是大势所趋,中小企业则更为重视。同时,新媒体所拥有的分众传播的特性,使得中小企业广告主在受众的选择上有了更强的针对性,定位于其特有的目标消费群更为容易,使广告投放更具准确性。

(二)传统媒介的广告投放竞争,新媒体媒介组合的蓝海战略

“蓝海战略要求企业突破传统的血腥竞争所形成的红海,拓展新的非竞争性的市场空间,蓝海战略考虑的是如何创造需求突破竞争,实现机会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作为中小企业,在营销领域不应过度冒险,在广告投放的媒介选择上,与大企业在传统媒体投放领域的竞争无异于传统血腥竞争的红海,而新媒体的媒介选择,由于媒体形态多样化,创新性强,有符合于中小企业的独到优势,新媒体广告投放可以称得上是中小企业在广告方面创新发展,规避与突破竞争,降低风险的蓝色海洋。新媒体纳入中小企业广告投放的媒介组合策略相比于传统媒介,从竞争角度来看,优势有五点:

1)形态多样性;2)点对点的传播;3)互动性与竞争性;4)费用低廉;5)效果可测性

因而,中小企业采用新媒体广告媒介组合,整合新媒体资源,并加以创新的组合与配置,完全能够达到企业预想的整合营销的目的,使广告投入不会承担过多风险,甚至被浪费。但中小企业广告主应注意的是:随着新媒体不断发展膨胀,呈现两极分化趋势,一些广为人知的具有代表性的新媒介企业,如百度、分众等,它们的广告费用与传统电视媒体不相上下;其次,广告主在面对众多新媒体,选择性更强,媒介组合更加灵活,需要更为注重其相互间整合效果,即把新媒体的媒介策略放于首位;最后,新媒体广告还是在目前发展阶段有其固有的缺陷,如可信度不够强、受众单一等等。

二、 广告媒介组合方案分析—中小企业最优选择

(一)两种典型的新媒介广告方式的分析

1、网络广告

网络广告相比于其它的新媒介广告起源较早,在WEB2.0时代到来以后,网络广告呈现爆炸式增长,形态也丰富了起来,富媒体广告开始大行其道,市场份额不断增加,已进入到主流媒体行列。网络广告本身具有新媒介广告与传统媒体相比的优势,同时也有如广告效果不佳、缺乏规范、环境不成熟等等不足。

目前常见的网络广告形态,有早期的网页广告、BBS广告、邮件广告等,还有后来的社区广告、搜索引擎广告、博客及微博广告等等。

2、手机广告

手机广告是目前兴起的无线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3G时代的到来给手机广告以极大地发展空间。手机广告最重要的特点是定点传播,尤以短信广告为典型。随着带宽的增加,手机各项资费的下降,手机广告的呈现方式也比以往要丰富得多,并且手机电视等多媒体出现,手机作为媒体的属性更强,尽管手机作为媒体目前仍为高认知低使用的状况,但不可否认手机广告的潜力巨大。

3、微博营销

微博营销在世界许多国家已经成为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重要工具,人们已经意识到其潜在的巨大商业价值。在中国,尽管微博作为一种基于网络的新型社交媒体刚刚起步,但截至2011 年3 月,中国微博用户数量已从一年前的5300 万猛增至2.3 亿,在这种背景下,微博营销对企业品牌形象的树立以及产品服务信息的推广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戴尔的董事长Michael Dell 在Twitter 上注册微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仅可以通过个人魅力直接对外宣传公司的一切,同时对公司内部员工也起到一个表率作用。国内知名的互联网公司凡客诚品曾举办过秒杀活动,用户花1 元钱就有机会获得1000 元的服装,这对用户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二)整合营销传播背景下几种新媒介组合方案

第4篇

丁俊杰院长首先了中美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和偏好的十大相同点和九大点差异点。十大相同点包括:

1.移动智能终端的使用率都很高,并且智能手机比平板电脑的伴随性更强。

2.70%以上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会对智能手机有依赖性。普遍认为智能终端是娱乐工具。

3.两国智能终端用户在家使用移动设备最经常的行为都包括: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玩游戏、社交、使用本地服务、购物等。

4.40%左右的中美移动互联网用户在观看电视的时候会使用智能终端。

5.两国用户在智能终端上的广告互动频率是比较高的,且中国用户对广告回应更为积极。

6.41%的用户会在休息或者闲暇时间访问移动媒体,58%的用户会在碎片时间里访问移动媒体,这是轻松、娱乐等亚文化内容的机会。

7.最可能得到智能终端用户回应的广告内容为:(1)与用户要购买物品相关的广告(2)与要购买物品相关的优惠券(3)搞笑的广告(4)与用户最喜爱品牌相关的广告(5)与用户在线上访问过网站或使用过的应用相关的广告(6)与最近线上购物相关的广告(7)与用户所在场所相关的广告(8)与最近收听、收看的广播/电视相关的广告。(占比>=20%)

8.90%的中国用户曾经在移动设备上观看过全集电视节目,并且观看频率较高。但美国用户在移动设备上观看的频率较小,且1/2的美国用户不会在智能手机上观看。

9.中美用户在移动设备上观看视频短片的频率明显高于全集电视节目。

10.对于平板电脑而言,无线网络在中美两国都占据优势地位,且网络满意度都较高,中国更高一些,达到90%。

中美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和偏好的九大差异点包括:

1.72%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会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使用智能手机,而美国用户这一比例较少。

2.中国和美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在对智能终端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上的看法差别较大,中国用户对智能终端的态度更为积极。

3.中国智能终端用户的社交、购物需求要强于美国用户。

4.中美移动设备用户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广告内容的回应方面,差别较大。中国移动设备用户表现出更大兴趣。

5.中美移动设备用户在点击广告后44%左右的人会观看视频或获取优惠。

大约56%中国用户会对广告中涉及的产品和服务产生兴趣。

6.中国的用户更乐于通过社交媒体/网络分享广告,购买行动会更多,也更

乐于到访本地商业机构。而注册邮件订阅会对美国用户更有作用。

7.中美用户都喜欢在等候期间、下班后、放松时、睡觉前使用社会化媒体。

但美国用户在早上刚起床时、看电视时也会更多的使用社会化媒体。而中国用户会更多在通勤期间、中间休息时间使用。

8.美国智能手机用户最常用的是WIFI和4G网络,网络满意度较高。较少用3G网络。而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最常使用WIFI和3G网络,网络满意度较高,4G网络使用者很少。

9.在中美智能手机用户中,安卓系统都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尤其在中国达

到75%。其次是苹果系统。美国平板电脑用户仍然以安卓系统为主,其次是苹果系统。在美国,谷歌的市场份额更大,而中国使用苹果系统的用户达到75%,其次是安卓系统。

丁俊杰院长结合当前中国营销广告市场的现状,对移动智能终端的广告传播活动在广告内容、广告形式和广告推广三大方面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一、广告内容

具备娱乐性、视频广告时长要短,注重创意。要根据受众群体因地制宜。

二、广告形式

互动性要强,加强与社交媒体合作,满足用户分享的需求。

三、广告推广

1、“场景”是移动媒体的关键,“伴随”成为新情景。

2、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消费群体的广告产品,应该制定不同的营销、推广策略。要注意营销推广的组合优势、全面性。

3、用户对移动应用的需求趋于多样化,涵盖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这使得个性化信息服务成为新媒体广告的引爆点。

4、注重广告投放的优化组合。

5、注重短视频的广告投放力度。

6、广告主在进行产品推广时,采用O2O的形式会让广告效果最大化。

第5篇

讯:艾瑞咨询近期推出《2011-2012年网络广告调研受访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根据报告数据显示,在各类媒体中,用户对于网络广告态度最为友好,但差异不大。同时,网络广告在受访用户的消费过程中有着重要决策价值。

用户对网络广告态度最为友好,并认为购物网站和搜索引擎广告价值更高2011年网络广告调研受访用户中,认为能从互联网广告获取有用信息的比例最高,为47.2%。用户对于各类媒体广告的态度差异并不太大。而分别有35.8%和34.1%的用户认为购物类网站和搜索引擎上的广告很多是有用的和其感兴趣的,高于其他类型网络服务的比例。

互联网广告更具互动性与精准性,能将广告更多地投向相关用户并产生良好互动。而购物类网站和搜索引擎实质上都能与用户进行信息互动,所以用户对这两类服务上的广告态度更为积极。

网络广告在用户消费过程中有着重要决策价值

2011年网络广告调研受访用户中,50%的用户认为网络广告提供的信息对其进行选择有很大参考作用,而24%的用户表示网络广告经常能直接影响其消费决策。

网络广告对于用户的消费决策有着重要价值。

首先,互联网在产品信息量、产品比较以及购买后评价方面的优势明显大于其他类型媒体。

其次,一些支持强关系的社交网站上投放的广告能快速传播产品口碑,进而影响网民的消费决策。

最后,网络广告的精准性和用户匹配性更高,能将用户希望看到的信息推送至用户。

(来源:199IT)

第6篇

我国的网民人数在2008年就超过了美国,目前上网人数已达4.2亿,但我国网络广告无论从市场规模还是发展水平上,与美国相比都有较大差距。本文从关乎美国网络广告市场发展的产品创新、专业化服务和社会生态等几个方面剖析其迅猛发展背后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网络广告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借鉴。

产品形式更趋人性化和互动性

1.传统网络产品形式优胜劣汰。最初的美国网络广告形式,包括关键字检索广告、幅式广告、分类广告、富媒体广告、赞助式广告、推荐式广告、网站上架费和电子邮件广告??。几年间,美国网络广告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幅式广告、赞助式广告因为不受网民欢迎,网络服务提供商使用比例大大下降以外,页式广告和弹出广告等强制收视类的广告更遭遇近乎被淘汰的命运。

而另一方面,以视频、音频等同步组合起来的、以动态图像为特征的富媒体Rich Media)广告,区别于传统的gif图片和简单的Flash动画,它结合了声音、视频及动态脚本技术,能够通过定制实现个性化的创意和页面效果。它们可以在屏幕上变形或移动,可以弹出一个窗口播放视频,或以一个快捷简单的游戏形式呈现,这些形式都非常受网民青睐,如今成为网络广告最主要的形式。

在富媒体广告中,视频广告是最主流也是最有效的。2009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重新设计网站,加强了网站视频节目的效果和广告设计。这些视频广告的特点更加鲜明,它不再照搬传统的电视广告,而会根据网络环境调整长度,还具有互动性。CNN对时下流行的社交网站尤为热衷,它的身影遍布推特(Twitter)和脸谱(Facebook)等社交网站,并尝试通过大型的社交网站活动出售赞助广告。比如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典礼时,CNN和脸谱网共同推出视频直播,创造了2000万人观看的纪录。

2.新闻网站开发嫁接推陈出新。理想的网络广告既要有高水平的吸引力,但又不能很唐突,影响网民浏览的感受,这就需要网络服务商不断创新其广告形式。

2009年微软搜索引擎“必应”(bing)上市,纽约时报网站为了让读者不仅听说“必应”,还愿意主动了解它,就设计了一种全屏广告。当网民进入主页时,广告每隔几秒就会叠加在网页内容之上,里面有“必应”搜索,鼓励读者尝试。这个广告相当成功,给“必应”带来了足够的访问量和关注度。

在芝加哥,论坛报业集团的Metromix网站利用长尾理论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这个网站关注当地的娱乐事件,并据此推出搜索广告。比如,使用者在网站上搜索芝加哥周六晚有什么休闲娱乐活动时,就会有兜售音乐会门票以及饮品等广告突然出现在屏幕上。

还有一种现象值得关注,目前在美国的新闻网站上如苹果公司Apple、美国电信运营商Verizon、汽车商等的品牌广告日益流行。这些品牌并不指望通过网上交易获利,所以网站为他们量身定做,创造出一种“下拉式、简介式以及互动横幅式”等广告形式,利用这些有吸引力和互动性的网络广告给实体营销带来更多机会。

研究表明,目前美国一些网站开发的让消费者和网络里的模拟产品互动,通过动画试用产品功能的“三维全景广告”、根据消费者所在的地理位置(特定时刻的活动)而有针对性地投放的“地理定位广告”以及“定制广告”等新型网络广告产品形式都在过去两年里有了较快的增长。

3.关键字广告引爆移动网络广告市场。关键字检索向来是Google(谷歌)、Yahoo(雅虎)等美国门户网站的主要收入来源。广告主在搜索网站选择一个或几个与其业务相关的单词或词组,与其网站的链接会出现在搜索结果页面的指定区域。

网络市场的两大巨头谷歌和雅虎都在推动关键字广告不断走向成熟方面不遗余力,希望能藉此提升广告业务量,增加营业收入来源,但继微软推出Bing搜索引擎,使得争关键字广告市场进入了“三国”时代,尤其是自2010年7月起,苹果也开始了和谷歌的针锋相对,不过,苹果的加入引爆的是另一个战场,虽然Android与iPhone在手机市场占有率只有13%,但移动搜索使用量已达Google移动搜索量的一半??。

苹果iAd与谷歌、AdMob等在线广告巨头的最大不同,是iAd平台上的广告内嵌在应用程序中,而后两者则较着重在移动网页上提供广告。苹果公司掌门人乔布斯称,如果iPhone和iPodTouch用户每天使用平均时间达到30分钟,那么iAd每天所展示的广告将达到10亿次。这确实对广告主有巨大的吸引力。

iAd最初的客户包括日产汽车、Unilever NV、JC Penney Co、百思买和AT&T,日产汽车、西尔斯和花旗集团等大公司已承诺今年在苹果的iAd上投入6000万美元的广告。按照苹果的计划,在负责出售和运营广告之后,它将会拿到广告收入的四成分成。美国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称,今年美国移动广告支出将增长43%,达5.93亿美元,到2013年美国移动广告市场规模将扩大近两倍,达15.6亿美元。

成熟规范的市场秩序造就网络广告迅猛发展

1.严格行业管制,规范市场秩序。笔者研究发现,自1994年美国“连线”网(www.wired.com)登出全球第一条网络广告开始,美国就着手制定网络广告的尺寸标准和标准,后来富媒体流行起来又补充了一些大尺寸的规格。2004年,美国互联网广告局为改善富媒体广告的发展环境,公布了一整套富媒体广告规格指南,并随着市场上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出台专项法规,逐步形成一套可供业界遵循的惯例和行业标准。同时,美国网络广告监管当局和业界正在研究如何从网民角度考虑,淡化广告的宣传色彩,降低用户排斥心理,采取礼貌播放等多种手段,变“侵入”为“融入”,使广告平滑地与网民上网行为相结合。

2.全链条的专业化营销体系,保证了网民、网络服务商和广告主三方各自利益的最大化。正是有了严格的行业管制和法律法规,使得参与网络广告营销的各方都必须做好充分的专业准备,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尤其是作为中间商的公司不能够浑水摸鱼。同时也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并在充分竞争、避免垄断的前提下,形成了一种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实力强的专业公司提供专业诚信服务的局面,使整个行业发展健康有序、可持续。如在美国较大的网络广告公司DOUBLI CLICK、Web Ad.vantage、ValueClick Media等都是集市场调研、媒体谈判、保护买者权益和贩卖及追踪的综合性中间商,这是由于他们的专业和职业赢得了压倒性的市场份额。

3.独立的第三方调查机构评估,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了网络广告效果的可测评性。在美国网络广告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如从事在线测量的Nielsen公司、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comScore、美国市场研究公司Borrell Associates和第三方研究机构eMarketer等独立于任何网络服务商的第三方机构,他们以定期一些业内权威调查信息、售卖专业调查研究成果为生,在美国注重商业诚信的社会中,这类机构视诚信为自己的“眼珠”,每家机构都以能为客户提供高智力和高质量的产品而竭尽所能,因此他们的报告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减少了广告主和网络提供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保证了网络广告效果测量和评价的真实性。从而成为双方展开合作的依据,提高了交易效率,规避了交易风险,从而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有研究表明,网络广告下一步发展的趋势是引入独立于企业、消费者和广告人角色的信任人,如运营商或第三方机构。网络广告界,必须向广告与信任认证业态分离方向转型,或分化出独立的信任,比如,美国在线(AOL)已经重组了广告业务,其内容出版业务MediaGlow向公司之外的广告网络开放,抢得了市场先机。

我国网络广告科学发展的对策探讨

1.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有学者指出,互联网广告也存在着虚假广告盛行,缺乏广告效果评价体系统一标准,互动性优势未能充分利用等问题。腾讯和奇虎360的混战更突显了互联网媒介文化和基本商业伦理道德的缺乏。总的来说,互联网广告的发展除了靠行业自律,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的出台显得更紧迫??。

业界人士痛陈,现在网络广告公司多如牛毛,门槛也比较低,从业人员普遍相对年轻,只要有一些客户资源,就可以做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低水平的价格竞争在所难免。目前,国内网络广告行业同质竞争和恶意竞争比较严重。同时研究表明,国内的第三方数据方面整体仍存在技术水平不足、行业标准缺失以及数据真实性难以验证的问题。这将导致广告主对互联网媒体的不信任,增加与公司之间的沟通成本。

2.应该尽快采取的相应对策

第一,建立行业标准和评估体系促进产业发展。应该尽快成立专门的网络广告管理机构从事标准的制定,对网络广告形式和内容的审查、监测和管理工作,杜绝不规范现象发生,也可尝试行业联盟的形式推动行业自律,同时加大处罚力度,增加违法成本,为网络广告行业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宏观环境。

第二,尽快建立第三方广告监测系统,公正准确反映投放效果。从制度设计上避免目前我国一些网络服务商自我标榜,误导广告主上当,从而远离网络广告,以免造成恶性循环。要在相关主管部门的严格把关下,对有条件的数据调查公司,发放经营许可执照,严格监管。使之提供公正准确、查询适时便捷、报告全面系统的第三方数据,避免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恶果,并能解决买家和卖家之间的沟通问题。避免网络广告公司也遭遇逆向选择的威胁。

第三,网络服务商要做好互联网技术跟踪,未来技术水平的高低一定是网络广告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一,是网络广告公司不一定拥有技术,但是却一定是对技术纯熟而灵活的使用,比如说当下的搜索技术、社会化媒体管理技术、用户定向技术等等。网络广告是互动的,互动来自互联网由互联而融合的特殊本性,所以要利用我国“三网融合”之机,跟踪国际先进技术为广告主和广大网民提供互动、精准与定位的优秀网络广告。

注释:

??2005年的美国互动广告协会只对这8种网络广告形式的业绩进行评估。

??http://telecom.chinabyte.com/243/8881243.shtml。

第7篇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中就指出:职业教育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因此,专业课程内容必须与职业工作岗位要求进行有效对接。

 

广告设计专业是我国职业教育中开设时间较长的专业之一。目前,在移动互联网爆发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广告业受到的冲击十分巨大。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等逐渐萎缩,取而代之的是新型数字媒体传播的不断涌现。而广告本质就是一种传播,它与媒体息息相关。因此,在广告媒体发生了改变的同时,从事广告设计相关行业的工作岗位与岗位需求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本文就从广告行业趋势及工作岗位需求的变化出发,为实现高职广告设计专业课程与工作岗位进行无缝对接,在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设置及教学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一、广告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我国广告行业稳步发展。根据中国产业调研网的《中国广告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16-2022年)》中指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广告市场。虽然目前增长速度放缓,但广告总量还不及美国广告市场40%,可以说潜力巨大。得益于中国稳步发展的经济形势,因此,中国广告行业仍将继续成长与扩大。

 

2.新媒体广告增长迅速。新媒体时代,传统四大媒体: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的广告市场出现了大幅度的下滑。相反,基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新媒体广告却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状态。由于移动网络的覆盖率越来越广,连接速度越来越快,数字化营销方式包括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营销受广告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未来将成为广告行业的主力军。

 

3.广告从业机构发生变化。以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移动APP、搜索引擎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方式,使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广告服务不仅仅限于传统业务,还需要整合多种新媒体渠道。社交广告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或微博中转发而得到快速而广泛的传播。因此,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型“广告公司”,使传统广告公司受到极大挑战。如专门针对新媒体广告运营和推广的互动营销公司和“无线4A”公司,逐渐走上广告舞台。

 

二、广告设计专业工作岗位及能力需求分析

 

1.广告设计专业定位。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 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职广告设计专业培养的是能适应当前或未来广告设计领域需要的创新型高技术技能人才,是“创造性+技能型”的专业设计师。

 

2.广告设计专业工作岗位。广告设计行业涵盖的领域较广,不仅限制在传统领域,由于新媒体行业的蓬勃发展,专业领域之间又不断交叉,促使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的就业范围进一步扩大,就业也更加灵活。通过调研广告行业机构及招聘平台,我们整理出广告专业就业的工作岗位主要有:①广告设计师(设计助理、设计制作员)。主要面向的就业单位是广告公司、设计公司、整合营销传播机构、策划机构、互动营销机构、企业广告部等等;②平面设计师(印刷品设计师、品牌设计师)。就业的主要单位包括平面设计公司、品牌设计机构、文化传播公司、设计工作室、企业设计部、印刷厂、图文快印公司、婚纱摄影机构等等;③UI设计(软件界面设计)。就业单位主要是设计公司、信息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等。此岗位是受益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对移动应用类软件及可穿戴设备界面设计人才的需求增大,而且目前是最为火爆的岗位之一;④网页设计师。面向的就业单位包括信息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设计公司、淘宝网店等。⑤其他。包括自主创业,成立设计工作室,可根据自身的专业能力、水平大小承接相关业务。

 

3.岗位能力要求。通过对多家广告设计行业从业机构所进行的市场调研分析总结,对于初级广告设计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不外乎以下五个方面:①策划分析能力;是指对设计项目进行的前期调研分析,包括市场分析、产品分析、竞争对手分析,进而归纳出该项目的设计策略、设计定位,是进行设计工作前必要的准备工作;②创意设计能力;是指在设计策略的指导下进行的设计构思,创意思路的表现,要求岗位人员思维开阔,思路敏捷;③执行制作能力;是指设计方案的具体执行能力,包括字体排版、图形色彩、软件应用技术、各种设计技能的熟练运用,另外还需要了解后期成品制作所需的各种工艺及技术表现手段;④沟通协作能力;是指岗位人员与公司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能力,还包括提案能力,设计表达及良好的沟通技巧;⑤职业道德。主要体现在对工作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工作认真负责,热爱本职工作,对企业的忠诚度等方面。

 

三、基于工作岗位对接的高职广告设计专业课程设置

 

1.基于工作岗位需求重构课程体系。现代科学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是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技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课程综合化是现代教育的趋势。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主干课程,因此,需要与工作岗位进行直接对接。专业基础课程是对专业核心课程的辅助课程,为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广告设计专业的工作岗位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就需要将该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整合到该课程当中。因此,需要调整和精简课程的门类,并将相关的课程进行有机综合。将从事工作岗位所必备的职业素养整合成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拓展课程。而顶岗实习课程就是实现与工作岗位的零对接,检验职业能力的窗口。

 

2.与工作岗位对接的专业课程设置。根据目前的广告设计工作岗位分类,改革原有的课程结构,将专业核心课程整合为四大核心课程,分别是①广告设计课程——对应广告设计师岗位;②印刷设计(印刷品)课程——对应平面设计师岗位;③企业形象设计——对应品牌(平面)设计师岗位;④互动新媒体设计课程——对应UI设计师、网页设计师岗位。

 

按照广告设计工作岗位技能需要,将专业基础课调整为:美术基础课程(素描色彩)、设计基础课程(构成设计)、设计软件课程(PS,AI等)、字体与版式设计课程、图形图案课程等,通过这些基础课程,夯实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基本功。

 

广告设计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基础课(一年级) 专业核心课(二年级) 专业拓展课(三年级) 选修课程

 

专业课程体系 美术基础(素描、色彩) 广告设计 顶岗实习 思政

 

设计基础(构成) 印刷设计(印刷品) 毕业设计 英语

 

设计软件(PS,CD,AI) 企业形象设计(品牌) 就业辅导

 

字体与版式设计 互动新媒体设计 心理学

 

图形图案设计(插画)

 

3.根据岗位能力需求整合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模块。把原本零碎的知识和技能课程转换成课程模块,将它们整合到专业核心课程当中,调配课时分配,使专业核心课程成为一门“大课”。一门“大课”之中含有众多“小课”,而每一门“小课”就是每一项岗位技能。根据岗位需要适当加入新的课程模块,以适应不同的岗位需求。以“广告设计”课程为例,其课程模块融入了课程导入、市场调研及分析、广告策划、广告文案、广告摄影/摄影、广告创意与表现、新媒体广告、方案汇报、作品展览,并加入了外聘专家讲座和外出考察内容,增加了学生的视野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课程模块基本上涵盖了从事广告设计师岗位所有的专业核心能力。而课程模块的顺序安排也是按照广告设计项目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从市场调研,到策略策划,再到设计表现,最后到方案评审,作品展览,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涵盖了广告设计项目的全过程。

 

4.实行专业核心课程主持人制度,打造课程教学团队。以擅长该领域的教师作为课程主持人,并且实行多位教师同时授课的机制,每个教学模块以最擅长的教师来担任,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教师的专长,打造课程教学团队,不断改进教学内容,达到课程目标。

 

四、结语

 

基于工作岗位对接的广告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满足了工作岗位对于岗位技能的需求。鉴于这样的课程设计在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还是首例,而且在教学场地、教学设备、主讲教师管理、教学内容的协调上、教材以及学时分配上还存在诸多问题,还有不成熟和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

第8篇

关键词:“户外媒体+”;智能移动端;大数据;互动体验

0 引言

在生活中,无论我们扮演什么角色,我们都被一个无形的媒介大环境所笼罩着,它改变了我们与信息的交流方式和生活态度,而这个大环境指的就是“移动互联”。属于传统媒体领域的户外,正不可避免地被移动互联所影响。传统的户外媒体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移动互联时代的户外媒体面临着更新升级,于是“户外媒体+”,户外媒体的新时代来临了。

1 “户外媒体+”的概念

所谓“户外媒体+”,指户外媒体+各种资源,但这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是户外媒体与各种资源的深度融合,衍生出一种新的广告形态。“户外媒体+”能很好地吸引受众参与,强化对品牌的认知并促进购买行为。

2 “户外媒体+”的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2.1 户外媒体+大数据

户外媒体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获得消费者个人化的信息,如个人特征、媒介接触、消费行为等,从而更加精准的进行户外广告的定向投放。

去年,在英国的伦敦街头主要路口,原有的户外广告大牌被Google承包下来,变成了一块块巨大的“手机屏幕”。这些“巨型手机屏幕”可以通过自带摄像头,识别前方路况是否拥堵进行友情提示,还即时的结合Google的大数据,最新体育赛事赛况等,甚至还有附近店铺的促销信息。户外主借助于大数据,依托于大数据,更加精准的识别广告受众,并提供针对性的产品广告,有效的提升户外广告的传播效果以及受众对户外广告的感知与评价。

2.2 户外媒体+先进技术

今天,科技已成为户外媒体不停变换的外衣,科技的创新与大量应用为户外媒体增添了生机与活力。随着各类先进技术的不断创新,以触摸屏,QR码,LBS技术,AR增强实境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眼球追踪技术,ibeacon的技术,体感技术,Kinect技术等先进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加上独特的创意,提升了户外媒体与人们之间的交流。通过户外广告和移动端的链接,如扫码、微信、支付宝等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户外媒体的发展。

2.3 户外媒体+新颖创意

创意过程是一连串的分割重组,改变原有事物,从一个新颖的角度,脱离理智、逻辑、常规的思考,再生组合。在进行创意思考时,始终以受众需求为出发点,创造出有效的广告,促成购买行为。新颖独特、好玩有趣的户外广告能吸引公众的眼球,让他们过目不忘。精彩的创意,能够在社交媒体中形成病毒传播和口碑效应,扩大户外媒体的影响范围。

2.4 户外媒体+媒体融合

媒体融合,简单地说,就是将报纸、电视台、电台和互联网等有效的融合起来,实施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适合媒体形态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同样的信息,通过不同的输出,包装成适合媒体形态的产品,综合利用,不仅扩大了市场,以最低成本获取最大利益,还强化了品牌效应;在互联网的大潮下,广告的策划不在单一局限于单个类型的媒体,而是多方面的资源整合来多渠道与受众接触。

2.5 户外媒体+互动体验

将视觉与体验完美结合,带给受众享受极具趣味性的线下互动体验,传播方式获得了大量受众的推崇与喜爱。将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因素结合在一起,吸引受众去参与其中,与广告信息进行互动,增强受众的品牌记忆,加强品牌效应。体验通常是由直接参与或观察所得,通常会涉及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情绪等因素,同时也有消费者的知识、智力、思考的介入。可以从感官、情感、思考、关联、行动等五个角度进行引导。户外广告的互动体验方式可以概括为四种模式,即产品融入式、个性定制式、活动参与式和媒体整合式的互动体验。

2.6 户外媒体+场景塑造

在消费者日常生活空间中的场景以及基于移动化的生活轨迹中的场景,如上班、下班、娱乐、购物等场景,场景=空间+ 时间+ 人。过去,广告主在做户外媒体时,都集中在空间概念上,后来,广告主慢慢意识到了人的概念,把受众的特征也融入进来。

例如,巴西咖啡品牌Café Pelé的广告。在圣保罗人流涌动的Fradique Coutinho地铁站里放了打哈欠人互动广告牌。打哈欠广告牌就像被注入了魔力,带动着整个地铁站都跟着呵欠连连犯瞌睡,形成了好的互动体验。将创意与受众以及受众所在的环境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一种极为有力的方式影响目标受众,让品牌与受众产生更深层次的活动交流,带来交互式营销体验。

2.7 户外媒体+移动智能终端

移动智能终端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智能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从目前的市场分析来看,智能手机的出货量远远超于其他移动智能设备,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6.56亿(手机上网和宽带上网等方式存在重叠),使用手机上网所占比由去年的90.1%增加至92.5%,仅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所占比已达到24.5%。显而易见,在未来,智能手机将在移动智能终端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据调查显示,通过户外媒体与智能移动端的联合,消费者更容易参与在移动端出现的关联性较高的广告并产生后续互动。 同时,手机拥有支付宝、微信、APPLEPAL等众多支付平台,线上支付功能的大规模普及已经让“所见即所得,看到就能买”变得非常容易。户外媒体是物联网时代客户流量的窗口,直接精准的引导用户线上线下LBS服务及消费。未来,每一块屏幕等同于一个线上购物平台。

3 “户外媒体+”的营销方法

基于特定的一些主题、节日、热点,策划相应的创意活动,利用时空优势,提升受众参与感,并与社交媒体话题分享结合起来,放大品牌效应。从广告创意上进行思考,赋予广告本身一定的体验性。融合互动技术、场景与氛围和媒介,呈现出可供受众分享的内容。

户外的创意和内容要从互联网语境的角度来思考,让户外媒体成为话题的源头;这也就亟须设计师想出能够成为话题的创意,从而打破传统广告单一的传播方式,引发用户在社交媒体及互联网上的分享。户外媒体借助创意的力量,将会成为互联网时代的话题源头,以及成为移动社交分享的载体。

4 结语

移动互联时代的“户外媒体+”不单单是“户外”,它已经陆续与各种数据、技术、创意、场景、移动端等相连,组成了一个相互融合的整体。户外广告行业拥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发展前景。只要户外媒体结合自身优势,与时俱进,快速转型蜕变,就一定会迎来户外行业的再度繁荣。

“户外媒体+”是户外媒体广告营销发展的新走势,也必将提升户外媒体的影响力和媒体价值,为户外媒体发展开扩了新的发展思路。“户外媒体+”的发展是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媒体升级,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传统户外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户外媒体+”的实现需要技术和网络的支持,交互效果的实现也需要受众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配合,所以传统户外媒体仍有非常大的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第9篇

近期,来自全球经济最发达、传播市场最活跃的美国传来两条重要消息:一条是,美国媒体广告投放标准,从原来单一的覆盖率和收视率转变为现在的收视率和社交数据并重,这是美国2013年4月媒体营销传播和广告投放的新尝试。另一条是,全球最领先媒体广告集团——法国阳狮集团(Publicis Group)旗下的星传媒体公司,微软、宝洁、沃尔玛等世界顶级企业,将几亿美金投到了facebook社交媒体网站,这代表了全球范围内媒体和广告传播的跨屏、多屏、大视频时代的趋势和潮流。

如今在广电总局相关政策的监管下,传统广告品类的经营局面受到一些冲击和影响,仅仅关注传统的家庭客厅用户是不够的。在互联网上,有6亿新兴、活跃、充满消费力和影响力的新锐受众,作为目前中国的人口红利、观众红利和规模红利,带给我们的又一大新的亮点是:两个媒体市场之间有强烈的相关和互动协同关系。从近两年中国最火爆的电视综艺栏目和剧目来看,同时启动家庭客厅受众市场和互联网络市场是不二的成功法门。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甄嬛传》和今年的《我是歌手》,无一不是同时启动了6亿网民的注意力和近13亿家庭客厅观众的巨大人口能量。家庭客厅受众市场和互联网络市场,它们之间不再仅仅是单纯的分化、分流和竞争的关系,而是协同互动为主的关系。全世界相关权威调查都显示,年轻的互联网网民,不仅在使用网络时会影响对电视媒体的接受,甚至在周末、节假日和重大赛事活动时,也会更多、更集中、连续地使用电视媒体。因为电视媒体在内容制造、大片制作、大剧创新方面是互联网络难以比拟的。因此,在今天,探讨电视媒体传播双受众市场之间协同互动话题,也相当及时且重要。

当然,如果从更细分的角度来说,可能有N个市场,但就本质而言,媒体传播的家庭渠道和网络渠道双受众市场是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可以支撑和助力的运作思路、管理模式和测量手段。规模优势再一次在互联网显示,中国的人口红利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法宝,也成为媒体传播和广告营销的一种巨大财富。电视媒体不仅在传统家庭客厅,在13亿传统观众中,存在持续、强大的传播能力,在互联网上也有强大的再传播和延伸传播价值。这样的媒体受众接受形态决定了我们的研究视角和运营管理角度,一定不能仅看原有的家庭覆盖、到达、收视和份额,而是基于家庭市场、网络市场,包括移动化、社交化平台的综合应用和管理评估。双受众市场对于媒体同行的覆盖运营传播管理、节目收视管理、广告营销管理、品牌建设管理而言,都是一个新的契机。凤凰卫视尽管在全国很多地方都不能公开进入大众传播渠道,但在高端渠道,比如像五洲宾馆这样高星级宾馆的覆盖传播收视,包括互联网上,都有巨大的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内容和渠道之间不是矛盾的,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相互成就,好内容要选择优质的渠道和终端,优质的内容也会锁定适己的通路,以触达优质消费者。“内容为王、多屏制胜”,终端成为最宝贵的传播资源和消费资源,它们之间存在强烈的正相关以及互相促成、支撑和成就的关系。

从微博和微信所代表的自媒体的关系模式来看,微博主要是一个公共舆论广场,是内容主导关系;而微信更像一个社交分享圈子,是关系主导内容。在今天,传统的线性单向传播模式逐渐被社交化互动化的传播形态所取代,移动终端不断更新,也不停地改变我们的视角,牵动我们的视线。在多媒体环境下,观众因为多渠道而分散,因为互联网络连接而聚集。伴随性构成了多渠道、多终端、多样态的传播格局。国外相关研究聚焦社交化,将收视率与社交数据等同看待,来评估媒体传播和广告投放价值,国外同行给了我们很多启发。2012年,美兰德公司通过公开招标、竞标,获得了中央电视台委托的电视媒体网络传播价值方面的研究合作项目。2013年5月22日在云南昆明召开的中国电视发展年会上,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新媒体与产业研究部黎斌主任了电视媒体网络传播价值的研究成果,成为行业和客户关注的焦点。2013年的研究将会有更多创新,会有更多精彩实用的分享和建设。

最后,和各位简要分享三个趋势:

趋势一:强势电视频道之争已延伸至网络传播话语权阵地。就2012年相关数据来看,省级卫视网媒关注度主要是指在互联网络传播方面,网媒关注哪些内容,关注哪些栏目,由此可看出,它和家庭收视有高度的关联性。换言之,要成就优秀出色的家庭收视和传播,必须认真考虑在互联网上进行积极、及时、有力地传播、预热和推广,让它一播就红,一播再红,形成“电视频道热播、网络热议、商场热卖”的营销传播局面。这也是近一两年国内优秀同行带给我们的新启示和营销传播新模式。今天看来,事件可能是媒体推广的一个抓手,会引发网络媒体高度关注,近一两年火热的节目和剧基本上都成为话题焦点和来源。事件、话题加营销是推动网媒关注的法宝,此优秀的栏目、剧以及大型活动,具有强大的扩散能力和倍增能力,对于整个频道的贡献十分巨大,甚至难以估计。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和今年的《我是歌手》在这方面的推广管理都比较成功、作为经典案例可供我们分享:看中家庭覆盖传播收视同时,还得看中互联网播出平台和受众群体。

趋势二:电视节目网播时代已然到来。2012年,省级卫视的视频点击量大约有33亿人次,这相当于全中国电视观众每人都看了两到三次,如果换算成GRP、点成本,那将是一个巨大的价值。当我们有来自美国的营销模式的支撑和参照,有专业数据支持的时候,广告营销和定价,包括议价空间将会有不同,也不再是附加值、赠送等模糊的办法。台网互动是趋势,新兴网络市场是媒体传播价值及影响力的延伸和扩展。综艺栏目是突破点,好的综艺栏目拥有大片化、先进的制作推广运作方式,从而会成为市场焦点,能使观众主动搜寻,而非传统的推送、推广。从《我是歌手》的网络视频点击情况来看,有数以亿次的规模和能量的呈现,这可以换算成点成本、人成本进行价值的推广营销,包括和传统收视率、到达率、GRP进行协同测算、营销和推广使用。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电视屏和网络屏之间有很强的协同互动关系,有助于提高广告投放的投资回报率。

趋势三:微博成推广互动主阵地,电视的社交化趋势凸显。微博、微信作为现今自媒体的代表,在构筑媒体关系革命和受众的传受关系之间展开了一个新模式。微博和微信的巨大贡献是改变了原来单向、线性、不对等的传播关系和传播格局,传统受众成为拥有选择权、参与权的信息分享者、参与者和者。电视社交化的传播和营销,多屏化使用构成了今天频道推广和运营管理创新的新空间和思路。目前为止,微博数据抓取相对较成熟,微信数据因其数据源较为封闭,获取目前还很困难,微博的热相关和微信的强相关一旦对接和打通,将会释放出更强大的传播力量。综艺栏目、大片、大剧构成了微博、微信具有强大扩散能力和辐射能力的优质稀缺资源。事实证明,互联网上的关注和家庭客厅的收视表现有显著的正相关。此外,微博和微信以纪实性、裂变性的传播特质成为电视剧播出反映的晴雨表,优秀的电视剧成为微博和微信的传播焦点。

美兰德“电视电视媒体网络传播监测与研究”项目了参考国外相关成熟的经验和成果,自2009年开始筹备,历时几年,广泛学习、借鉴、请教业内专家同行的研究成果,和中央电视台相关领导同仁积极探索,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国际标准的网络传播研究体系。目前的指标体系有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相关监测源基本包括了互联网的全部数据,大数据时代的数据获取和分析手段的特点是海量化和非结构化。美兰德公司的项目借助于美国硅谷最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数据抓取技术,即时连续获取数据,对中国媒体和相关广告传播进行了连续的数据监测、抓取和分析,支撑相关研究。

(作者系北京美兰德媒体传播策略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第10篇

广告对于期刊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期刊发展的关键要素,农业期刊的广告营销具有特殊性[1]。

农业科技的传播和应用在农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经济市场条件下,更需要准确的先进的科技信息技术指导农业改革,大众传媒已加入这个大环境,对农业增产增收起到较好的作用。学术期刊与其链接的学者、学术信息、成果评价者、受众构成了整个?W术信息传播过程的主要环节,在整个学术信息传播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2]。

农业期刊在农业信息技术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体现在期刊的文章上,新技术、新品种和新工具等都可以广告的形式针对性发表在农业类期刊上,是农业传播的另一种形式。

笔者从农业广告期刊经营现状、新媒体时代农业期刊广告优势和经营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日后农业期刊广告的发展提供参考。

1 农业期刊广告经营现状

从市场份额来看,我国的广告媒体目前主要有电视、报纸、电台和期刊[1]。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资源过剩是不争的事实,找寻新契机,寻求新服务才是出路[3]。

期刊是传播广告的主要媒体之一,其对广告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同时,广告也是期刊发展的经济支柱。科技期刊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让部分期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要想在实现自负盈亏的同时保证办刊质量,广告经营起着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有经费才能将纸媒与新媒体接轨,才能更好地传播。新媒体行业的发展愈加强势,相应的传统媒体也遭受空前的危机[4]。

科技期刊主要是刊登专业性论文,受众面窄,广告阅读相对较少。目前,阅读农业类期刊的读者较少,广告传播力度小,农业期刊相对于医学等行业期刊的广告更少,甚至个别期刊无广告,不足以独立支撑期刊的发展运行。

农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这一过程产生的新技术、新工具和新品种需要传播,但如今的农业期刊并未完全抓住这一机遇。农业期刊也开始尝试新媒体,多数农业期刊已有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内容,但并利用这些新技术开展广告业务的为数不多,导致农业广告流失至其他媒体。

2 新媒体时代农业期刊广告优势

2.1 可信度高

农业期刊是传播农业科技信息技术的载体,主要传播农业科学技术,刊载以论文为主,期刊严谨正规,周期固定,读者、编者均为与农业相关的知识分子,值得广告商信赖;农业期刊刊载的广告一般与农业相关,有专业的农业知识储备较多的高级知识分子对其广告进行审核,对于广告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有甄别能力,值得读者信赖。

2.2 针对性强

随着市场分化越来越细,专业期刊是市场的新宠,读者非常明确。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改革,农业和农村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农业期刊定位标准,目标读者相对固定,均为从事农业的专业人士及相关人士,刊载广告的针对性强,广告效果收益较好。广告商将农业相关产品的广告在农业期刊上是精准投放,极大程度上减少了推广费用,达到高效、低价、性价比显著。

2.3 费用低

农业类期刊发行量相对小,广告量也较小,运行费用低,收取广告费用较电视、报纸、等媒体低,但针对性强,广告商能用较小投入换取较大收益,相比之下性价比较高。另外农业产品收益相对低,广告商自会选择费用低的媒体进行产品宣传,农业期刊是优质选择,若农业期刊自身影响力大,更是优质选择。

2.4 新媒体化

新媒体时代网络发达,期刊出版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开放式,为读者提供了新的阅读方式[5],迎合新时代读者的需求,广告立体感和实物感增强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产品,广告效果好。

农业期刊也基本开发了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在纸媒广告的同时,再次刊登在新媒体上广告,新媒体广告传播范围广、信息量大,形势多样,互动性强,可随时更新,增加了广告的阅读量。广告商适当增加小部分费用刊登在有新媒体的农业期刊上,也有利于缓解期刊的日常运行费用支出压力,达到双赢效果。

3 新媒体时代农业期刊经营策略

3.1 利用好新媒体

新媒体的冲击,世界各个角落均受影响,传统媒体走下坡路,《纽约时报》《华盛顿时报》等传统媒体受众份额也纷纷下降,而《赫芬顿邮报》一类的网络媒体异军突起迅速占领市场份额[6]。因此,新媒体时代,农业期刊利用好自身优势,与新媒体配合,提高质量满足广泛读者的需求,增加受众市场份额,影响力随之上升,广告的效果提高,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环境。

新媒体对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在作用,以及农村现网络普及的基础条件,新媒体走进农民生活是必然。农业期刊新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页面适当添加吸引农业科研工作者或农民的农业类广告。

3.2 提高农业期刊的影响力

1)期刊有好的文章是必要条件,但有一个精干的编辑团体更是充分条件。新媒体时代,编辑要走在时代的前列,对新媒体和经济市场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发展好期刊。期刊应该增加或培训能设计或者了解新媒体广告的人员,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农业期刊的更应该积极响应市场需求,培养兼农业和新媒体知识的多面人才。同时还要懂得营销知识,熟悉新闻传播规律,取得广告商的信赖,把握住广告质量。

2)市场经济要求一切生产活动必须适应市场要求,农业期刊也是精神产品,虽有特殊一面但就其商品属性难免与其他商品一样,需要适应市场需求[7]。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新时期,新型农民注重农业信息技术,农业期刊应该抓住这一机会,调整结构,推陈出新,开辟针对性栏目,满足新形势发展需要,让农业相关人员能从此得到寻求的信息,从而增加被关注度,提高影响力,吸引广告商和读者。

3)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发展,受众青睐和选择使用网络媒介,知识传统媒体受众下降,载体从纸媒到新媒体,其形式要适当变化,因此期刊要紧跟新媒体步伐,自觉列入新媒体队伍,将期刊的电子版、数字化等业务做精做细,走多元化、多层次、多变量发展的路,提高期刊的新媒体档次,吸引广告商的关注。

第11篇

一、微电影的界定

目前对微电影的定义没有一个统一标准,按照百度百科的定义,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万元每部-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微电影与传统电影最大的不同在于“微”:微时、微周期制作、微小规模投资。由于微电影的微时长,适合于在各种新媒体播放。

2010年底,号称全球首部微电影的《一触即发》,由凯迪拉克携手当红影星吴彦祖拍摄制作。《一触即发》故事情节紧张、画面惊险刺激,在叙述故事的同时又展现了凯迪拉克的特性。也许《一触即发》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微电影,但是它却是第一个提出微电影概念的。《一触即发》上映后大获成功,吸引了广告人对微电影的关注。

二、微电影营销流行的原因

微电影这种营销模式正受到企业的追捧,并将成为网络视频广告的主流。2011年,有2000部微电影产生,有人预测,商业化的微电影,到2014年将达到10倍的增长空间。目前很多行业都已使用微电影营销,如汽车、手机、服装、化妆品等等。微电影之所以如此盛行,主要原因基于以下几点。

1.传统广告时间有限

传统的电视广告,受限于高昂的播放费用,5秒-30秒左右的时长,无法阐述品牌故事,往往采取平铺直叙的方式,介绍产品或服务的优势,吸引消费者产生购买。而微电影的时长,则可以将一个品牌故事巧妙地包装起来,以短片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实现与消费者多层面、深层次的沟通。

2.快餐时代,时间碎片化

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休闲娱乐时间有限,很难抽出大量时间观看长篇影视作品。同时,由于每天受到大量信息的冲击,使得人们的注意力分散。这种时代背景下,一些快餐文化受到人们普遍欢迎。微电影的特点正符合人们的这一需求,很好地利用人们的碎片时间,三分钟的时长,完整的故事情节,精良的制作,甚至还有明星的参演,使得观众有观看电影的体验。

3.移动终端迅速发展

随着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的快速发展,微电影成了人们的一种消遣方式,其播放平台主要是新媒体,使得人们观看更加便捷,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上下班途中、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上都能播放。移动终端的普及也让更多受众都能接触到网络媒体,增加了微电影的传播覆盖面。

4.主流消费群体社交特征明显,交互性主动传播

截至2012年4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超过3亿,其中具有很强购买力的年轻网民居多,他们年轻,网络化程度很高,愿意分享、转发网络上有趣的东西。微电影凭借其创意一下就吸引了这些人的注意,如果情节较好,甚至可能产生网友的自发传播,通过微博、视频网站、社交网站等社会化媒体进行传播,观众在欣赏观看的同时进行转发和分享,实现快速扩散的病毒营销效果。相比较于传统的广告形式,通过微电影进行品牌营销不容易被消费者抵触。这也是微电影营销受到追捧的一大原因。

三、微电影营销策略

微电影是电影和广告的结合,自2011年起热度不断上升,商家也纷纷以此为营销手段。市面上的微电影广告层出不穷,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只是昙花一现,知者甚少,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如姜文拍摄的《看球记》反应平平。纵观成功的微电影营销,其成功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优质故事

随着微电影的火爆,微电影的营销手法已逐渐被人们熟识,要使短片从众多视频中脱颖而出,只有更好的创意才能吸引人们的注意。

一个成熟的微电影项目往往是一次完整的内容整合营销。既然是以故事取胜,就不能停留在过去传统电视广告和影视剧层面,而是要关注消费者内心需求,引起观众的共鸣,与之进行情感的沟通。微电影的作用是在于向消费者传递品牌的精神、价值,因此企业应该从产品LOGO显露次数转向传递品牌核心价值。

如台湾大众银行的《梦骑士》到《母亲的勇气》,都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的都是普通平凡大众为了达成自己的心愿,在困难面前表现出的坚韧、勇敢的精神。这的确是一部部可以打动人心的广告片。相信很多人在看过它们之后,都会被片子中主人翁的那种精神所感动、震撼,正好契合了大众银行 “不平凡的平凡大众”的品牌精神。

2.精准营销

交通、报刊、杂志等媒体广告投放只是对接受群体进行了一个大致的分类,很难做到更细的划分,当需要针对某个特定人群推出广告时,往往难以迅速奏效,也会产生一定的无效投入。数字化营销的常用方式如E-mail广告、网络广告、浮动广告多为漫天撒网型,针对性不强,广告效果也较差,还可能招致消费者的不满,影响企业形象。与此相比微电影广告的网络投放更具针对性与选择性。

在广告投放上,根据网络传播的特性,分析观众使用网络的习惯和偏好,选择特定区域、特定人群、特定时间进行和传播,更具有针对性、选择性,从而实现精准营销。还可以选择在特定区域和特定人群中进行重点推介,进一步提升客户形象宣传的有效和精准程度。

3.各种新媒体传播

微电影的传播方主要是互联网即数字媒体。首先是在各大视频网站的传播。微电影具有较强的故事性,通过各大视频网站进行传播,通过点击率提升人气,有兴趣的观众还能留下自己的评论。

社会化媒体兴起之后,会对微电影进行二轮甚至多轮传播,形成口碑。微电影通过微博、社交网站等社会化媒体进行传播。只要微电影的内容能够充分调动起网民的参与热情,使全民参与收藏、分享、讨论甚至是二次创作,就可以充分释放微电影的影响力,实现快速扩散的病毒营销效果。

随着微电影传播的升级,品牌和消费者的沟通会愈加密切,甚至可以和消费者形成互动,让消费者决定故事情节的走向。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微电影十分重视在社交媒体上传播的原因。

因此企业要很好地利用社交媒体,微博和SNS,论坛和IM,进行成熟的策划和执行,推动微电影的快速传播。有数据显示,当网民看到感兴趣的视频内容时,66%的人会分享到博客或微博,而71%会通过QQ或MSN发送给好友。而通过口头告知他人的也占了35%。

四、结语

我们开始进入营销3.0时代,现在的营销者必须同时关注消费者的内心需求,通过情感打动消费者内心、引发其购买决策的理性思考、最终在理性和感性的同时作用下,做出购买决定。这也正是微电影希望和能够做到的。

微电影自身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但这种营销手段已经成为传统营销的一种补充,给企业的营销带来了多样化的发展,也将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view/4342291.htm

[2]边

明,韩亚飞.电影广告发展探析[J].新闻世界,2011(03):121

第12篇

这就是,苹果居然也来微博投广告了!我还以为看多了电脑眼睛花了,把信息流上的内容看成广告了,揉了一下眼睛----是的,就是苹果。苹果都来投广告你还怀疑微博营销价值?

需要强调的是,这是牛逼闪闪的世界第一品牌苹果在中国的首个社交网络广告!这个第一次,苹果没有给微信,而是给了微博。这无疑又小小打脸了那些唱衰微博的“专家”们。本期深受读者欢迎的《打脸列传》专栏就来简单八一下。

【世界第一品牌的中国第一次】

众所周知,苹果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手机品牌。让我说,苹果其实是世界第一品牌!

这不是我在信口开河,而是一个事实。先不说苹果公司市值完爆所有行业的所有企业,高居世界第一。也不说苹果拥有来自全世界不同国家的最多粉丝。我就拿品牌的最高境界说事儿----忠诚度。

出来混的,总是要卖的。不管啥公司都要卖东西,忽悠用户买一次容易,持续购买则很难,更不用说用户无条件的持续购买。这就是传说中的忠诚度!放眼全球,没几个品牌能做到这一点,耐克Nike很牛逼,也不是每一款鞋都让粉丝疯魔、排队购买。宝马BMW很牛逼,也不是每一款汽车都让媒体追捧。

但是,苹果就可以。苹果的每一个品类(从播放器、手机、平板、笔记本)的每一个产品,都激发了媒体持久的探讨。粉丝排队、海外代购那只是家常便饭!甚至动辄爆出“少年卖肾买iPhone”的新闻。

因此,苹果公司其实是最高冷的----价格最高、态度最冷,除了新品上市前后少量的广告,苹果几乎很少打广告,特别是社交网络。因为几乎所有人都在讨论它,这一点真是让所有企业都羡慕、嫉妒、恨。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世界第一品牌,苹果公司为毛首次在中国投放社交媒体广告,而且给了微博?

【因为微博有势能、参与感最强】

答案很简单,因为微博有着无与伦比的营销势能,用户的参与感最强。

势能,是我在“重创新--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第一堂课”中提出来的,它和入口级产品、重度垂直战略、生态组织构成了四大模块。现在许多企业都在实践“势能营销”。

举两个简单的例子:你把石头放在山上,滚下来,它将会产生巨大的力量。飞机高速飞行中,不巧碰到一只鸟,结果机毁人亡。这是因为飞机飞得足够高,足够快,相对力度足够大,我们称这个就是势能。

中国的成语中有“势不可挡”、“势如破竹”用来形容能量之大,效果之强,而我们所了解的光环效应、口碑效应、羊群效应,其实都是势能的结果。势能的本质是一种用户重度参与的营销!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强调势能?势能为什么会变得这样重要?因为这是一个互联网时代,这是一个连接的时代。个体的消费者因为互联网的加持,能量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你的力量因为互联网的连接瞬间可以呈现上万倍的放大。

而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微博的开放性、讨论深度、自净机制都是其他社交产品难以比拟的----包括号称“改变一切”的微信。因此,微博的势能和用户参与感最强。其实这几年做得最好的品牌,都在微博上花了很大精力,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譬如,小米、杜蕾斯、可口可乐等等。

聪明的营销界当然心知肚明。以日前揭晓的“第二届TMA移动营销大奖”为例,今年TMA入围案例185个,其中微博使用率为33%。在创意类案例中,微博使用率达到64%,互动体验类中达到77%;而在效果类案例中,获奖率居然高达100%。

作为移动营销风向标的TMA,其任何评奖结果都会成为未来的重要参考。而微博营销在这次TMA奖项中展现出来的平台优势,有望在未来得到进一步发挥和扩大。

【微博对品牌客户的吸引力持续飙升】

从另一个角度看,最高傲的苹果都跑来微博投广告,说明微博对品牌客户的吸引力持续飙升,是企业主移动营销的重要阵地。

数据显示,今年3季度,微博中小企业和自助广告收入同比增幅达到189%,广告主数量达到近50万个。在品牌广告层面,得益于与各大电视台、综艺节目合作的持续深入,微博进一步增强了对于品牌客户的吸引力,成为广告主活动营销的首选平台,三季度微博来自品牌客户的收入同比增长28%,与前两个季度相比增幅明显加快。

苹果成为最新广告客户,是微博对品牌客户吸引力提升的重磅证明。现在中国互联网的风气很不好,都在猛做PR猛吹牛。吹谁不会啊,最后还是不看广告看疗效。

品牌客户的青睐,在微博财报中也得到了印证。微博商业化正式起步,随着收入结构的优化,明年将迎来更大的爆发。三季度微博营收达到1.247亿,同比增长48%,广告收入达到1.059亿美金,同比增长高达62%,移动端广告收入占比也达到64%,均创下今年新高。当季微博盈利2210万美元,连续四个季度实现盈利。

西方商业理论中有一句著名的谚语:Numbers never lie.意思是数据不会撒谎。枯燥的数据里面往往简单直白地展示了趋势,胜于一切诡辩。

现在,行业已经有一个共识。微博,则越来越像Twitter,无与伦比的社交媒体。微信则越来越像Facebook,比如朋友圈,其实就是Instgram;比如即时通信,其实就是WhatsApp。Facebook正是先后斥巨资吃下了这两个产品!

虽然微信红得发紫,但微博仍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企业客户的普遍看法是,“微博拉新、微信留旧”,都有用,一个都不能少。为了夸大其中一个而无视另一个,只能说不懂。

【结束语】

我认为,微博在一片看衰中异军突起,在于知道自己要什么,做减法、下沉、搭建体系,强化了入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