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传统文化的特色

传统文化的特色

时间:2023-07-12 17:07: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传统文化的特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传统文化的特色

第1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体验;特色街区;业态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8087

在我国城市林立的街区中,传统文化体验型特色街区无疑是其中引人注目的部分,也是人们到访一个城市、了解一个城市本土文化的最直观的窗口。

一、传统文化体验型特色街区的基本特征传统文化体验型特色街区俗称城市老街,是具有文化体验价值、有历史感的城市传统街区。通常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一)承载城市历史文化

传统文化体验型特色街区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往往富含深厚的人文底蕴。如北京琉璃厂肇始于辽金时期的海王村,元、明时因曾在此开设官窑烧制御用琉璃瓦件,故得名“琉璃厂”。清康乾年间,逐渐形成了“京都雅游之所”,更以编修四库全书为契机,成就了老北京第一文化街。成都锦里再现古巴蜀民风民俗和三国蜀汉文化,被誉为“成都版清明上河图”。从承载城市历史文化的角度看,传统文化体验型特色街区可以说是一个城市传统的文化地标。

(二)遗存历史文化风貌

传统文化体验型特色街区通常有明显的城市建筑文化遗存,展示了浓厚的城市文化肌理。北方的胡同和四合院、南方的里弄与青砖黛瓦粉墙、江南小镇的前街后河与G乃声声,以及中华古建筑的组群布局、九曲回廊、飞檐斗拱、砖雕泥塑等,都凝固在传统文化体验型特色街区中,形成城市历史文化风貌的一部分。如成都的宽窄巷,既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遗存,也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北京的烟袋斜街,其地形就宛如一只烟袋,东头入口像烟袋嘴儿,西头入口折向南通往银锭桥,活像烟袋锅儿,而斜街细长的街道则是挑起烟袋的烟袋杆儿。

(三)具有原生商业文化

传统文化体验型特色街区通常具有原生商业文化。历史上传统的商业文化不是生硬营造出来的,而是因需而生,顺势而为,逐渐“生长”起来的,城市原生商业文化往往传承数百年,集聚了老字号、老特产、老口味等城市商业文化的精华,造就了城市街区中不可替代的传统文化体验型特色街区。以北京前门大街为例,历史上这条商业街至少面临三次发展契机,随之促进其繁荣兴旺:一是明嘉靖以后,为了解决进京应试举子的住宿问题,在前门大街两厢建立了各地会馆,大量举人消费促使前门大街趋于繁华;二是受益于清初“旗民分城居住”的政策,汉族官员后商民皆住于京师外城,客观上促进外城商业兴旺,而与皇城毗邻的前门大街成为外城商业繁荣的标志;三是清末前门火车站的建设,使前门大街成为北京与各省联系的交通枢纽,也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城市商业中心的地位。

(四)商、旅、文融合发展

当前我国各地的传统文化体验型特色街区普遍具有商、旅、文融合发展的特征,商业在旅游中,旅游在文化中,以文兴商,以旅游促消费。以北京南锣鼓巷为例,据我们2015年对该街区的调研,游客是南锣鼓巷消费的主力,该街区外地游客占到访者比例的80%,人们到访南锣鼓巷目的排位前三项分别是观光旅游(429%)、休闲度假(344%)和人文体验(251%)。如图1所示。

图1消费者到访南锣鼓巷的目的

二、部分传统文化体验型特色街区业态结构不够合理由上所述,传统文化体验型特色街区作为城市街区色鲜明、不可替代的部分,尽管富含大量商业内容,但其发展的灵魂是“文化”。若偏废其文化内涵而一味执念于商业消费,就偏离了文化体验的主题,这也是近年人们对此类街区过度商业化质疑之所在。

根据我们对此类街区的调研显示,街区发展中普遍存在业态结构不尽合理的状况。仍以南锣鼓巷为例,对该街区店铺业态结构的调研显示,其现有业态结构存在两方面明显的不合理性。

一是购物类业态比例过大,购物、餐饮、休闲类业态比例结构不合理。南锣鼓巷现有店铺中购物类业态占比最高,约占63%;其次是餐饮类业态,约占31%;休闲娱乐类业态比例不足6%。显然购物比例过大而休闲娱乐比例严重不足,与游客希望实现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及人文体验的到访目的相距甚远。如图2所示。

二是非体验类业态比例过高,现有业态店铺的文化体验度明显不足。调研显示,南锣鼓巷现有购物业态经营包括服装服饰、食品、日用品等8类,其中服装服饰类店铺比例最高,达39%;其次是工艺品类店铺,占比35%,两类总和达74%。尽管在购物类业态中也有部分具有较突出的文化元素,受到游客的喜爱,如“创可贴8”“京扇子”“TEAHOUSE茶屋”等,但总体上存在同质化现象,文化体验度不高。现有餐饮类业态中,小吃业态呈独大局面。对南锣鼓巷72家餐饮类店铺的分析显示,小吃类店铺比例最高,占比62%(45家);其次是酒吧类店铺,占比17%(12家);再次是特色餐厅,17%(12家),另有3家咖啡馆,占比4%。根据《南锣鼓巷文化休闲街》标准(北京市东城区地方标准),该街区定位为“以胡同四合院为肌理、历史文化为底蕴、安怡静雅环境为特色的文化休闲街”,显然,同质化业态及店铺的存在,与文化休闲街的定位不符,而大量小吃类店铺丛生,对街区环境存在干扰,“安怡静雅”无从谈起。如图3所示。

图2南锣鼓巷店铺经营行业占比情况

图3南锣鼓巷餐饮类店铺业态分布情况

三、业态转型与优化是传统文化体验型特色街区发展升级的基础本部分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加以介绍。

(一)案例借鉴

在我国各城市传统文化体验型特色街区发展中不乏成功案例,如成都宽窄巷、上海新天地、南京1912、北京南新仓等。其中南京1912定位为“昔日总统府邸,今朝城市客厅”,以集中式的休闲娱乐业态搭载民国风格建筑,其业态结构以休闲娱乐为主(占比4898%),以餐饮(咖啡店、主题餐厅)为辅(占比3265%),其次是服务(含商务办公,占比1224%),零售比例压缩至612%,更多的体验类业态使这个街区文化体验度更高,使文化体验得以穿行在历史中,也使该街区本身成为南京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如图4所示。图4南京1912业态比例结构

资料来源:苏纶场,吴门印象商业研究

成都宽窄巷以“成都生活精神”为线索,通过业态规划、业种配比、功能分区等,将特色餐饮、宅门酒店、展览展示、茶馆戏馆等体验性业态,蜀锦、蜀绣、竹编、漆器等具有四川地域风情的艺术和技艺与老成都的民俗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并结合“宽”“窄”“井”三条老街及建筑群落,形成“成都城市怀旧旅游的人文游憩中心”,实现了“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厅”的发展定位。如下表所示。

成都宽窄巷功能定位及业态结构街道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功能定位“闲生活”区

以旅游休闲为主题“慢生活”区

以品牌商业为主题“新生活”区

以年轻时尚为主题业态类别以精品酒店、私房餐饮、特色民俗餐饮、特色休闲茶馆、特色休闲酒馆、特色客栈、特色会所、SPA为主题的情景消费游憩区打造成以各国西餐、各地品牌餐饮、轻便餐饮、精品饰品、艺术休闲、特色文化主题店为主的精致生活品位区以酒吧、夜店、甜品店、婚庆、小型特色零售、轻便餐饮、创意时尚为主题的时尚动感娱乐区

北京南新仓文化休闲街的兴起,不仅因其将600年皇家粮仓改造为现代文化休闲街区的特色,也得益于其在白先勇先生主导下,自2007年以来,将厅堂版昆曲《牡丹亭》引入南新仓,在皇家粮仓的古拙空间唱响明代传奇名剧的悲欢离合。名人、名曲、名剧与古仓文化相依存,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体验业态,成为南新仓的一大文化品牌,也体现了特色街区的发展主题:“新的在旧的中,时尚在历史中。”

上海新天地占地三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六万平方米,以中西合璧、新旧结合的海派文化为基调,将上海特有的传统石库门旧里弄与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群融为一体,创建既具传统风貌,又具现代化功能设施的聚会场所,提供餐饮、零售、娱乐、文化及服务式公寓等设施,露天茶座及酒吧、广场表演和步行街等特色,令项目倍添新意。

从各成功案例可见,在传统文化体验型特色街区发展中,文化是灵魂和精髓所在,特色街区的文化既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传承立基,创新出彩,传承+创新,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体验文化、感知文化,以文化带动消费,此类街区才有恒久的发展生命力。

(二)发展路径

对于当前业态结构存在明显不合理的传统文化街区,建议其以文化为魂,实现业态结构的转型与优化。我们认为,业态转型与优化是传统文化体验型特色街区发展升级的基础。业态转型与优化,首要任务是要破除特色街就是购物街或餐饮街的概念,要打破商业概念,将街区业态格局由以商业为主向文化主题转型,强化文化主题类业态占比。所谓文化主题类业态,指具有文化概念、主题化方向、休闲体验度高的业态,它可能是茶馆、酒店、作坊、画廊,也可能是私家会所、实验剧场,可能是一家以黑胶唱片为销售内容的音像店,也可能是一家出售后现代风格产品的概念店。主要包括三种类型。

1文化创意类主题业态

文化创意强调文化生成的原创性,此类业态包括艺术家设计室、手工作坊、传媒工作室、广告艺术工作室、视觉艺术开发工作室、旅游纪念品及商务礼品定制、设计室等。

2文化体验类主题业态

文化体验强调文化消费过程的体验性,此类业态包括有主题概念的精品酒店、咖啡馆、茶吧、休闲书吧、酒吧、精品客栈、个性民宿、名人名家艺术馆、画廊、古玩艺术品鉴赏与交易中心、艺术表演场所、博物馆、艺术品鉴赏讲习与推广场所等。我国部分特色街利用街区资源进行区域经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与活态展示,如杨柳青的年画制作室,就是一种典型的文化体验类主题业态。

3文化消费类主题业态

其外延较前两类更广,通常具有特色文化元素,能以文化带动消费的业态都可作为文化消费类主题业态。如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老字号餐饮店、地域名优特产店,具有文化魅力的特色餐厅,独特创意的自有品牌店铺,艺术品、创意礼品、旅游纪念品店铺等。

如前所述南锣鼓巷,针对其现有业态结构,建议其可考虑从以下角度加以调整:一是可采取置换、替代、退出等方式降低非文化主题类业态比例,特别是对于产权不清、无照经营、违规经营的店铺应坚决调整,置换出的面积用以优先引进文化主题类业态;二是大幅降低购物比例,逐步调整现有购物业态中缺乏文化主题元素的同质化部分,购物类业态比例不应超过街区业态比例的40%,且存留的购物消费相关业态也应该是具有多种文化元素、特色鲜明、错位发展的;三是大幅降低小吃类业态比例,调整出的面积可以考虑引进原生地老字号餐饮店,特色轻奢休闲餐饮店,风格各异的咖啡厅、茶吧等休闲餐饮店;四是鼓励发展文化创意类主题业态,可考虑将艺术家原创工作室、非遗大师工作室等文化创意类业态移入街区两侧胡同中,使主街与两侧胡同形成动、静互补,让街区文化能够沉淀下来;五是积极发展文化体验类业态,南锣鼓巷街区原生的官府文化、名人名家文化、市井民俗文化等均可作为文化体验的基础。如中央戏剧学院位于南锣鼓巷街区东棉花胡同39号,南锣鼓巷文化体验类主题业态的发展完全可以搭载中戏浓厚的戏剧文化氛围,将戏剧文化渗入街区文化肌理,创造新的业态体验。

参考文献:

[1]韩凝春,胡昕北京特色商业街发展述论[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3(6)

[2]吕怡琦历史街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及驱动力――以北京南锣鼓巷为例[J].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14(24)

第2篇

关键词:挖掘 环境 民族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231-01

民族传统文化对幼儿群体发展和个体成长具有重要的价值。由于多种原因,许多民族传统文化正濒临失传的危机,幼儿园更是对这种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不够。所以,笔者认为,应该让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走进幼儿园,将民族传统文化加以挖掘和传承,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1 挖掘合适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

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它反应了历史足迹、体现了中国人们的智慧结晶。学习民族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孩子民族自豪感,更能通过祖国的下一代来传承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但是,面对这些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到底哪些是适合我们幼儿园的呢?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

1.1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内容广博,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色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民族传统文化都适合幼儿园的活动。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如民间游戏、传统节日、传统艺术(剪纸、捏泥人……)等。

1.2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园要实施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同样要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如小班幼儿对游戏的兴趣浓厚,那么教师可以以民间游戏为主要资源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中班幼儿对动手操作活动的兴趣浓厚,那么教师可以以剪纸、印染、编制等传统艺术为主要资源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大班幼儿对阅读的兴趣浓厚,那么教师可以以古诗欣赏、寓言故事、绕口令等传统文学为主要资源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2 创设合理的民族传统文化环境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幼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幼儿的大部分学习活动,是通过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和影响。幼儿园实施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也离不开环境的熏陶。

2.1创设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幼儿园环境

将民族传统文化内容融入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有助于增强幼儿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民族传统文化对幼儿的吸引力。幼儿园应以本土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为主,融合其他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源,合理巧妙地利用幼儿园大厅、走廊、楼梯等空间,分阶段分层次进行环境创设, 赋予它们浓郁的民族传统文化气息。如大厅可以进行民族传统节日的介绍,让幼儿了解我国各个传统节日的名称、由来以及传统习俗;走廊可以以不同的民族传统艺术作品进行装饰,如剪纸作品、扎染作品和编织类作品等。通过这样的环境创设,让幼儿感受到民间文化的魅力和创作的乐趣,时时处处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

2.2创设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班级特色环境

由于环境在教育中所具有的特殊作用,因此,对幼儿实施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就可以通过环境创设这个教育的载体,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民族传统文化环境,把那些显形的和隐性的环境教育因素系统化、具体化,帮助幼儿适应环境、参与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身心素质获得发展。除了创设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幼儿园环境外,我们还鼓励教师创设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班级特色环境。如小班根据民族传统游戏这一主题,各班创设了如民间音乐游戏特色环境、民间益智游戏特色环境等不同的班级特色环境;中班根据民族传统艺术这一主题,各班创设了民族手工活动特色环境、民族音乐表演特色环境等不同的班级特色环境;大班根据民族传统文学这一主题,各班创设了寓言故事阅读区、古诗朗诵区等不同的班级特色环境。

2.3创设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特色活动室环境

幼儿园的特色活动时也是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有利阵地,创设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特色活动室环境可以充分体现这一特色。如在特色活动室内,我们为幼儿搭建小舞台,创设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墙饰和挂饰,提供相应的头饰、道具和其他操作材料,激发幼儿了解、模仿戏曲、皮影戏和木偶剧等传统文化的欲望,当幼儿参与表演时,整个过程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对民族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印象,体会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乐趣。

3 开展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活动

3.1在主题活动中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活动

主题活动能激发幼儿深层的求知欲,对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有独特的价值。我们要充分抓住教育契机,根据幼儿园教育主题内容的特点将适合的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在其中,使幼儿潜移默化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在大班主题活动《中国娃》中,我们围绕这一主题,同时结合民族传统文化,开展了美术活动《红红的中国印》、《我喜欢的民族服饰》、《京剧脸谱》,社会活动《京剧》等一系列活动,这既增加了幼儿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又加深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2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活动

一日生活皆教育,幼儿园的各个生活环节也是实施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使幼儿从点滴生活中感受民族传统文化的多彩。如早上来园时,幼儿可以玩“纸牌接龙”、“剪窗花”等游戏;晨间活动时,幼儿可以玩“丢沙包”、“舞龙灯”、“抬花轿”等游戏;饭前饭后,幼儿可以玩安静的手指游戏或者念念童谣,讲讲寓言,说说绕口令等。

3.3在游戏活动中融入民族传统文化活动

第3篇

摘要:本文要讨论的是消费文化视阈下以地域性传统文化传播为特色的动画艺术生产。通过动画生产与传播中“本真性”与“市场化”之间隐关系的分析,指出消费时代基于地域性传统文化传播为特色的动画创作应该在社会意识形态的复杂关系中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文化运作方式和表达方式,使之成为一个具有包容性和对话性的文化实践。

关键词:地域性传统文化;动画传播;“本真性”;“市场化”

全球化的今天,地域性传统文化对于保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活力的重要性日益被世人所认同,各国、各地区都在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为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而努力。尽管所选择的路径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成为共识:那就是要将传统文化保护活动的触角,延伸到普通大众和青少年儿童之中,让大众能够经常接触、感知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自身所拥有的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保护意识,营造一种良好的保护氛围。因此,对于地域性传统文化而言,最大的保护不是将其收藏在博物馆,为世人留下一份可供观赏的标本,而是要培养更广泛、更大众化的欣赏群体。

一、地域性传统文化的动画传播与困境

起源于20世纪西方工业社会的动画影像,通过工业化大生产和多种大众媒介,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其中。作为一种与现代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文化实践活动,动画是艺术,是商业,也是文化和价值的载体。通过对于地域性传统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与精密加工,动画媒介及其传播方式不仅能够大大拓宽文化的传播空间和渠道,同时,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及其艺术样态上的差异,也孕育出更为多元的美学特质。纵观近20年以来国内外各逞风采的动画作品,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地域性传统文化元素介入到动画的艺术生产中。诸如改编自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的《狮子王》,取材于《圣经・旧约》的《埃及王子》以及由迪斯尼公司根据我国南北朝诗歌《木兰诗》改编而成的“花木兰”,等等,各具特色的地域性传统文化经由动画作品的二度演绎,被转换为易于为现代人接受和喜欢的艺术形式,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播种到大众的心田。一些动画作品也因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独特魅力获得商业成功,一个基于以地域性传统文化传播为特色的动画创作热潮似乎已然到来。

然而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当《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动画片以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最大卖点风靡全球的同时,有学者认为作品所呈现的东方文化元素只不过是个噱头,是东方外衣下的西方文化价值观,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精神和思想内涵的亵渎,而商业化的手段才是吸引大众的根本核心。从认知角度上说,地域性传统文化作为曾经的人类思维、情感与行为的载体,凝聚着人类文化记忆的点点滴滴。地域性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体现出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同时亦能展示出“我们从哪里来?”与“我们往哪里去?”的深层意义。因此,地域性传统文化保护的实质和终极目的都应归结为“本体真实”的保护。在这个意义上说,原汁原味的“本真性”原则乃是以传统文化传承为特色的动画作品的核心价值。然而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动画媒介作为现代消费文化存在的物质性基础之一,早已形成了巨大的文化产业。尽管在以文化传承为特色的动画作品中,形式各异的传统文化资源构成了创作的重要元素,但是,现代社会市场逻辑的巨大影响力和渗透性,使动画创作本能地受到大众趣味的潜在制约,传统文化的“本真”属性在与动画产业“商品”属性的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显然,在以地域性传统文化传播为目标的动画创作实践中,文化传承“本真性”所体现的精英意识形态与动画传媒相互借重的初衷在这里出现深刻的分裂,以地域性传统文化传承为特色的动画艺术生产受到了“本真性”与“市场化”的双重制约。理清文化传承中“本真性”与“市场化”的关系,是本文探究的重点。

二、地域性传统文化动画传承中的“本真性”与“市场化”

(一)文化资源的“本真性”与动画作品的“本真性”

所谓文化的“本真性”,意指文化发展和展示中的真实性和自然性。在笔者看来,“本真性”在动画创作中可分为文化资源的“本真性”和动画作品的“本真性”,以地域性传统文化传播为特色的动画作品的文化价值存在于其资源的“本真性”之中,文化资源的“本真性”是动画创作真实性的重要保证。但是,两者在程度上是不同的。前者追求的是文化传统的保存和文化环境的本体真实,而后者追求的则是观众在动画体验中所获得的真实感受,是一种观看主体感受上的真实。观众感受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往往使动画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因素拥有不同的真实度。从这一意义上说,我们对于地域性传统文化动画传播中的“本真性”问题可以产生这样认识,首先,传统文化并不等同于传统文化动画作品。也就是说,不管动画的艺术生产如何追求作品的真实性,由于观看主体对“本真性”的体会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和场景内进行的,他们不可能体会到绝对本真的传统文化,所以,“真实的传统文化再现”并不等于传统文化本身。其次,观众的观看动机虽然是追求文化的“本真性”,但是作为传统文化的旁观者,他们固有的文化背景会不同程度地制约他们对传统文化的领略程度,因而最真实的传统文化未必是最好的动画作品。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享受到的乃是创作者从传统文化这个庞大而复杂的文化体系中根据观众的构成特征从传统文化资源中精心提炼、加工、组合和包装的,是最易于被观看主体接受的外显性文化因素,而不是这个文化的全盘托出。央视《快乐驿站》栏目是在挖掘传统文化素材基础上取得高额回报的代表作品。该节目以传统文化传承为切入点,将FLAsH动画和传统艺术形式相结合,全新演绎传统曲艺节目。作品造型采用抽象与写实结合的手法,追求神似,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本真,观众在获得欢乐的同时,对传统文化产生了一种久违了的熟知感和亲近感。显然,作品中的“本真性”只是一个相对的标准,对它的理解还存在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可能性,单纯的文化“本真性”传承视角恰恰不能解释文化的本质。

(二)文化资源的“本真性”与动画产业的“市场化”逻辑

对于当下地域性传统文化传承所面对的文化语境的描述,“消费社会”应该是一个最为普遍有效的把握。动画媒介作为现代消费文化存在的物质性基础之一,能够使地域性传统文化在文化产业的规模上生产并进行传播,使文化的共享领域得到明显扩大。因此,相对于渐行渐远的地域性传统文化,动画媒介的介入使大多数人接近传统文化成为可能,地域性传统文化的动画传播方式在本质上乃是一种文化的民主参与途径,大众是通过对于特定动画作品的视觉体验自发地介入传统文化之中。这就意味着,要使传统文化的共享领域得到明显扩大,“叫好又叫座”必然成为消费时代传统文化传播动画实践的第一要义。在现代市场创意的策动下,动画媒介对于地域性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从其启动之初,就已进入各方利益群体的产业链之中。在这种传统文化资源化开发与艺术形式的转化过程中,地域性传统文化仅仅作为产业资源而存在,它的市场价值,在

第4篇

关键词:高职图书馆 传统文化 信息技术 信息服务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国家非常重视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图书馆具有文化传播功能,作为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承担着弘扬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责任,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和传统文化内容,提供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传统文化资源,为读者更为快捷地获取传统文化提供便利。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现状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工作重心定位于为教学、科研服务,认为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是公共图书馆的任务,忽视了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搜集、整理,馆藏传统文化书籍偏少。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提倡,不少高职院校图书馆增加了传统文化特色馆藏,然而,“重藏轻用”的服务方式尤为明显,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受技术影响并不畅通,借阅量偏少。高职院校图书馆在读者荐书、借阅、咨询等服务方面,信息技术相对滞后,使得馆藏资源被束之高阁,得不到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加大信息技术的资金、人力投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再生产及深度开发,使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相融合。

二、解决高职院校图书馆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

1.建设传统文化特色馆藏,打破“重藏轻用”的弊端

高职院校图书馆在建设传统文化特色馆藏方面,应在“特”字上下工夫,结合地域文化和读者的需求,有选择地丰富传统文化特色资源,例如,立足于齐鲁文化,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对于已经初步形成的原有特色馆藏,将传统文化资源融入其中,利用自建或购买传统文化特色数据库,打破“重藏轻用”的弊端,使馆藏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打破校外访问壁垒,使社会读者也能访问、使用这一网络资源,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2.利用校园网平台,借助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辅助传统文化传播

高职院校图书馆可利用校园网平台传播传统文化,建设传统文化网站,拓展读者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渠道,开辟传统文化专题,设计宣传传统文化的栏目内容。例如,在网站上开设《诵读经典》栏目,使读者在阅览页面的同时,记住被诵读的佳篇名句。高职院校图书馆还可以开通传统文化的微信公众平台,借助移动互联技术,开发移动端APP程序,改善和优化传统文化电子资源,移动设备的运用将带给读者更多的阅读体验,使读者能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参与传统文化的互动。

3.开展线上、线下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利用传统节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通过线上平台,例如,校园网、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宣传渠道,加以引导,举办各种线下传统文化活动,例如,茶道、礼仪、服饰、手工等活动。线上平台通过引导读者参与线下活动,可以使平台获得稳定的读者群。读者通过参加线下活动,能更深入地切身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通过活动结识志同道合的伙伴,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高职院校图书馆还可以利用传统节日对读者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例如,端午节举办纪念屈原、划龙舟、包粽子等节日活动,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在教师节,引导学生树立尊师重教的观念,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图书馆借助丰富的信息资源及信息技术优势,还可以协助教师开发优秀传统文化教材,辅助教师做好传统文化课题研究的文献查询、利用工作。在服务于专业教师教学、科研的同时,还可以使图书馆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中扮演重要角色,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第5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动画教学;民族文化

中国动画集中国绘画、戏剧、音乐之精华,是在特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下形成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散发着浓郁的中国特色。特别是在当今的动画教学中,更要注重各种传统文化元素与当前动画教学的融合,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元素、民族元素相结合,才能创造出具有东方艺术魅力的动画作品。

一、传统文化元素在中国动画中的体现

每一部动画作品,无论什么题材、风格,都会受到创作者的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设定角色性格、思想、动作、言语、场景、道具、甚至主题思想等各方面都会体现出本民族特征。特别是中国动画,会带有强烈的传统文化风格和民族化故事。而传统文化的视觉元素是体现传统文化风格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做深层的挖掘,才能更好地体现传统文化元素的内涵。

1.中国动画中的取材来源

在中国动画内容题材上,大部分出自于中国神话、寓言故事、民间传说等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我国第一部由万氏三兄弟创作的动画片《铁扇公主》取材于古典名著《西游记》,动画影片《天书奇谭》是根据明代小说《平妖传》部分章节改编而成,取材于中国民间文学作品和民间故事的有《金色的海螺》《牧笛》等。这些中国动画的代表作品,在内容题材的选取上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体现出了东方艺术特有的艺术表现。

2.中国动画中的造型设计

在中国动画中,大量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水墨画、京剧脸谱、皮影、木偶、年画等表现手法,具有强烈的中国传统文化特点。如响誉世界的中国动画片《大闹天宫》,在角色和背景设计、动作、音乐中都充分吸取民族传统造型和戏曲的独特风格,无论是孙悟空还是玉皇大帝或是四大天王的造型,无不取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敦煌壁画到中国戏曲造型,甚至到中国的门神,都是《大闹天宫》中人物造型的来源。《骄傲的将军》借鉴了京剧脸谱与绣像人物,背景设计运用了工笔重彩的技巧。《哪吒闹海》中的人物造型吸取了中国门神画的精粹,简约的线条配上民间常用的青、绿、红、白等色彩,充满了中国韵味。《神笔马良》中对民间木偶戏造型的挖掘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上这些作品在角色造型设计的表现形式,都体现出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元素,为动画片注入了更强的生命力。

3.中国动画中的意境营造

在中国动画中,对于意境营造也体现出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元素。如水墨动画片,运用齐白石墨趣而制作的《小蝌蚪找妈妈》、李可染笔法的《牧笛》《山水情》等。在这些水墨动画片中,观众不仅能欣赏到精彩的动画故事,还能感受到水墨淋漓、诗画无穷的动画场面。这些动画影片以景抒情,情景交融,以虚带实,实中有虚,虚实相合,使动画影片的背景犹如一幅会运动的中国水墨画,显示出中国动画特有的传统文化元素。

在当今的动画创作中,国外动画影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美国迪士尼公司根据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木兰从军》改编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就是将本土文化与中国文化融合的经典作品。影片尊重中国传统的文化习俗,将中国传统孝女故事进行演绎,既具有现代特色,又使影片散发出浓郁的东方情调。

以上这些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优秀动画影片,结合现代的制作动画效果,让我们对于中国动画电影,走出一条既属于中国特色,又能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道路充满了信心。

二、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教学中的渗透

传统文化元素作为中国动画产业中的“精髓”,它所代表的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对于我国当前的动画来说,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以动画的形式加以创作,从题材内容和表现形式,在传统文化资源中汲取营养,走民族化之路,才能创作出符合市场需求、具有中国特色价值的动画作品。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将民族文化的精髓渗透到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融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和人文精神,创作出具有灵魂、生命力和传统文化元素的动画作品。

1.在教学中,渗透学生对传统文化元素的了解,并运用在自己的动画创作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带领学生认识和熟悉传统文化中的视觉元素,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提高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审美意识,用独特的眼光重新看待这些文化精髓,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比如中国书法、皮影、祥云图案、国画、敦煌壁画等,这些传统民族文化里有很多可以挖掘和利用的创作元素。目前正在学动画的学生,大多是注重艺术表现和软件技术的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创作的作品要想走向世界,必须植根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又吸收外来的理念。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中国古老的文化根系里一定能够发掘出适合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延伸出来,发展成符合当代审美要求的动画设计,让作品具有时代感的同时拥有文化内涵。只有立足于民族、立足于传统,摆脱盲目的跟从,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才具有个性。所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应该贯穿于整个动画教学的过程中。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鼓励学生多看、多学,把握更多的设计风格和形式。

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绝不是孤立和片面地把传统的风格样式完全照搬地继承下来的。传统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的更新,文明程度的提高,传统不断保持着改变与发展。在文化元素的吸收上,传统文化元素因现代文化的冲击与地域的减少,正在逐步走向衰弱。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入一些中国动画赏析的课程,并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生活观察的能力,通过对动画作品的解读,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搜寻各种民族文化信息,了解各地域之间的不同民族文化信息,各个地区的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等等,并运用到动画创作中去。

3.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在动画创作中进行民族文化的体现。

在动画创作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设计出具有个性、民族性、时代性和国际性的动画设计作品。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元素,要求学生的动画创作与规划生活、社会、学习有关联,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逐步挖掘、运用传统文化元素,让传统艺术成为学生动画创作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并结合学生个性特点,从而设计出富有生命力的中国特色动画作品,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在动画专业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只有在教学方法上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渗透到动画的教学中,并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在民族文化特色上多思考,更好地发扬民族文化,将中国民族艺术特色融入动画作品的创作中,就一定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力、时代感和民族特性的动画作品。

参考文献:

[1]孙立军主编,《动画艺术辞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北京,2003年

第6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景观设计;诉求;运用

1 传统文化

文化有广义与侠义之风,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而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物质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及文化意识,是相对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属于狭义的文化范畴。中国传统文化在思想、道德、风俗、心志、文化、艺术、制度、技术等方面都别具一格,特别是它自然淳朴,宁静淡雅的审美观,自然顺畅,和谐共存的自然观,真善平和、自尊自爱的思想观,以及造型多样、充满活力的艺术形象,都值得我们进行了解及传承。

2 景观设计的传统文化诉求

景观设计是指对还包括庭院、街道、公园、广场、道路、桥梁、河边、绿地等所有生活区、工商业区、娱乐区等室外空间和一些独立性室外空间等所有建筑外部空间进行的环境设计以及园林设计,由景观文化的意义可以看出,景观是人与自然的调和者,景观设计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景观设计需考虑视觉形象、大众行为心理、生态绿化环境3方面的要求,其中大众行为心理的需求包含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文化需求是精神需求之一,是提升景观层次的重要方面。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将传统文化运用于景观设计中,再现历史的光辉,能够唤起人们美好回忆,能充分体现景观的独特性与唯一性,提升景观档次,使城市景观拥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3 如何在景观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元素

3.1 地域性文化传承

正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景观设计应立足本民族文化,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并进行创造性地设计,才能满足观赏者的愿望,实现景观的个性及特色。比方西安的大雁塔广场的景观设计,在由花草树木、林荫小道、亭台楼阁环绕中,点缀一系列戏曲脸谱、中国结、剪纸、及一些反映当地生活的雕塑,那种朴实和特色充分体现了陕西当地浓厚的风土民情。 又如,安徽滁州市文化广场上再现了当地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凤阳花鼓及范进中举的情景雕塑,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民间表演艺术,主要分布于滁州市辖县凤阳县一带。

3.2 传统图案、色彩元素的运用

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象征着中国民族特色的图案,例如:龙凤纹样、中国结、窗花、剪纸、生肖、祥云、日、月、山、火、云、水、太极、金乌等,将这些传统图案运用到景观设计中,不仅寓意深刻,体现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将本土文化进行自我延续,还能树立起独特的景观形象,推动我国与世界的进一步交流。例如,在道路,栏杆,墙壁等处采用石刻或手绘的手法用上龙凤纹样和祥云图案,能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祝福、祈盼,或者用植物拼出十二生肖的图案,使人们喜闻乐见,烙上深深的文化印迹,能很好地沿袭我国的传统文化。

景观的色彩是景观表情定位的首要元素,最能代表华夏文明的色彩有:中国红、琉璃黄、长城灰、玉脂白、国槐绿等。将传统色彩运用到景观设计中,能有效地营造景观的表情。中国红和琉璃黄能突显崇高、喜庆、祥和的氛围。例如,在路灯设计中运用大红灯笼,在节日的氛围下可彰显中华民族的光辉。长城灰可运用于景观建筑、座椅等,能突显景观宁静、典雅的氛围。各种雕塑可用玉脂白色,营造纯洁、吉祥如意的景观氛围。

3.3 传统意境的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天人合一的的和谐思想,以及有法无式的理念。在景观设计中,可使用风景开合、空间对比、引导与暗示、藏与露、渗透与层次、叠石观水等艺术手法,创造一步一景、一景一情的景观空间意韵。还可遵循“中和”的传统理念,从山水诗词、山水绘画及其理论中获取启迪,将其融入景观设计中,将空间创造同人与自然的关系巧妙地结合起来,实现写意与写实、自由与规整和谐统一的效果。例如,八卦图为中国典型的太极图形,将八卦图运用在景观设计中,将对称和动静完美结合起来,尽显八卦图的神韵。又如,安徽某市以传统的“金玉满堂”为主题种植相关的植物,金:桂花;玉:玉兰;满: 榆树,是个招财树,其别名是摇钱树。秋天,满树为状如铜钱的榆树果――榆钱。堂:海棠。寓意“金玉满堂”,给商家与住户带来财运。不仅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还能彰显我国传统文化博大与精深。

总之,我们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景观设计中探寻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精髓,弘扬传统文化,做到古为今用,发扬光大,同时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努力推陈出新,是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师所必备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第7篇

设计自诞生伊始就是人类最为基本的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审美文化的创造,它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紧密相联。设计作为经济的载体,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已成为一个国家、机构或企业发展自身的有力手段,因此艺术设计观念的变革与发展应该受到整个社会共同的关注。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营造了巨大的经济市场,给中国的建筑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带来了无限的商机。舞台越大,对人才的需求就越多,于是。报考设计类学科的考生逐年激增,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得到很大发展。

艺术设计虽然是应用学科,具有较强的技艺性和实践性,但理论上的支持和创新是整个学科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人文教育方面的内容要有明确的主导性。长期以来,我们普遍存在着轻学科理论,重设计实践,与传统文化方面相关的课程不足,地方性传统文化的课程更是缺乏。我们强调与目标接轨,在某些方面造成了艺术设计教育模式的一致性,形成了人才培养的相似性,如何能适应新经济时代多元化发展的目标。多元化发展与以往教育体系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它没有一个统一的教育模式,这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过分强调一致性,将缺乏创造的个性和激情。

要使艺术设计学科特色明显,更趋成熟,除了专业课程的区别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艺术设计理论的框架,重视对理论的教育并非仅指专业方面的理论。从实际出发,明确定位与方向,不必都来模仿国内外名牌大学的办学模式,硬搬别人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我们应充分发挥本国、本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及人才优势,以本地区和本校学科的优势来制订学科方向,办出自己的特色。因此。院校之间应该按照不同的艺术设计教育思想办学,形成以传统文化地方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为目标,按市场需求而发展,因市场变化和需求而改变。艺术设计的发展终将不能脱离传统文化和国情特色,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市场需要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应成为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内容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交融、开放和资源共享的世界,各种媒体时刻提供着全方位的信息。设计在符合“通用”原则的基础上要体现独特个性的话,就设计师具有基于深厚文化功底与修养的独特、敏锐目光。中国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数千年来多元民族文化历史中的丰富艺术造型和博大的哲学、美学内容,是艺术设计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日本和丹麦的设计之所以享誉全球,除了重视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吸收,最重要的是发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而欧洲悠久的历史使其各国的设计教育更具古典传统风貌。中国古典文学与艺术的思想和方法,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意境美、语言美、形式美,这些都可以为我们打下坚实的创造基础。设计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从民族文化与艺术中引发出创造的灵感。文化传统有其连续性,把传统文化与艺术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就有丰富的文化精神作为养料,进行富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创作。

二、构筑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设计教学体系

在艺术设计教育方面,不必总是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向发达国家学习,应采用具体分析和借鉴的思维方式,既不盲目地认为西方的所有设计都是先进的,也不过分夸大我们民族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一位国外设计师曾说“世界上最美的东西其实在中国。自古中国就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教育体系。只要赋予它们新的时代内容与形式。”因此,我们要细心剖析我们独特而丰富的设计语言,要珍视传统,善待传统。也只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才能培养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设计师。

目前我们许多院校都逐步认识到文化内涵对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并已着手对地方传统文化的研究。把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地方传统文化转换成现代的形式语言,如齐鲁文化、藏文化等地方文化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化特色,在一些院校的设计作品中已有所反映。因而我们应把各省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作为设计的背景与素材,在充分了解本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展开,形成具有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

我们应将已有的地方文化研究成果,进行内容归纳、整合纳入我们的课程体系,开设以地方民族民间文化为基础的理论文化课程,加强地方的传统习俗、生活环境、民间的装饰纹样等实践课程的内容安排。对民居建筑、传统图案、雕刻的渊源深入了解,在继承中进行创新变化。引导学生去认识和了解传统图形,学会逐步挖掘、变化和改造传统图形,让传统成为设计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优秀的设计作品大多具有简单的外在形式,深层的文化内涵。强调地方文化内容的教学,不仅把设计观念和创新意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能达到培养具有思想文化境界、民族精神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

三、在设计教育中强调传统文化需注意的问题

必须说明的是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决不能是简单拼接,否则传统文化将会成为设计创新、求异的桎梏。对于传统文化的简单拼接而导致的文化异化现象不容忽视,这种现象的恶果致使人们频频发出“救救文化”的呼吁。对传统文化的不加取舍的利用,造成文化糟粕沉渣泛起,创意文化品位低下,这些不和谐音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

第8篇

关键词:传统;现代;服饰元素;服装设计

我国传统服饰是丰富的元素宝库,现代的服装追求时尚但并不代表将传统服饰元素融入到现代的服装设计中是不可取的,相反,将传统服饰元素与时代特色和西方风格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将会形成惊艳世界的独特服装美感。只有将自身的传统文化坚持到底才不会将自身的民族文化在时代的潮流下遗失。近年来,可看到富含我国传统服饰元素融合到现代服装设计中,但是这方面仍然存在着不足,需要不断完善。

一、我国传统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状况

1、传统服饰设计理念淡化

现代服饰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受到世界文化的冲击,服装设计中传统元素在现代服装中越来越淡化出人们的视线。相对于亚洲周边国家对传统文化的利用效率,我国还存在一定差距,例如日本、韩国在服装中传统元素的利用效果都高于我国,现代我国传统服饰元素利用率较高的基本局限于旗袍、汉服、唐装类,然而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服饰文化却没有充分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传统服饰元素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更多的是在人们的传统文化观念上,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不够重视,传统服装设计理念也将不断淡化。对传统服饰元素的重视在另一方面来看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尊重,对传统服饰元素的赞同也是体现人民的名族精神认同感。

2、现代服装设计创新能力缺乏

我国服装行业在改革开放后飞速发展,许多知名品牌应运而生,设计人才不断涌现,服装设计也在不断与世界接轨。我国在紧跟时代步伐的同时民族特色在不断消失,盲目的追求“西方化”使得我国特色文化在不断淡化,忽视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设计师跟风世界设计风格,对本民族的传统服饰文化了解不足导致国内属于我国自身的设计大师的缺失,设计能力的缺乏。更多的设计师对我国历史和文化认识不到位局限于近代历史,造成了设计元素不能充分成为设计师的专业能力,设计生搬硬套,缺乏新意难以吸引消费者视线。

3、传统文化元素融合不足

现代社会中不断涌现出一些富有创造力的服装设计师,将我国传统服装设计元素融和到现代服饰中,但是大多数的服装设计中对传统文化元素融合不足,停留在表面,没有将传统服饰文化精神很好的体现出来同时也没有将本民族的的文化特色凸显。往往将传统的服饰元素运用不到位,现代时尚相结合时没有很好融合,显得服装僵硬无法体现传统精髓。我国服饰行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有着广阔的前景,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传统服饰元素有效地融合到现代潮流中形成有我国特色的服装是现代我国文化向世界传播的一大有效途径。

二、传统服饰元素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的意义

将传统服饰元素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是文化传播的必然途径之一,应该将传统服饰文化的探究更加深入,在我国较大的社会背景下结合时代特色,发展有我国特色的服装设计。传统服饰元素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有利于我国服装特色化,形成民族特色同时传播我国文化,人民也对祖国文化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有利于我国新一代的设计设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

三、我国传统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1、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营造文化氛围

在现代服装学院的教学中已经将传统服饰元素的学习加以相当的重视,加强学生对传统服饰文化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在学生步入社会之前就有一定的传统服饰知识储备,同时让学生参与一些规模性的传统服装设计大赛,可以让学生在比赛中进步,同时相互交流传统文化元素的利用可以有效加强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力。学生可以将传统服饰元素精髓提取出来,深入了解我国历史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现在的艺术院校相对于其他院校在历史文化知识上的相对薄弱,这就需要学校对服装设计的学生加强历史文化的系统性学习,促进学生对基础性知识和内涵的理解的掌握,培养学生的文化涵养和文化感情。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和传统服饰重视,注重学生对传统服饰工艺的学习,对汉族服饰特色了解和少数民族服饰的认识。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内容,例如《我国文化史》、《我国服装史》、《我国艺术史》等相关科目,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2、提高设计师专业素养

设计师本身掌握的文化知识是设计师设计创新能力的基础,文化内涵越深厚,了解种类越丰富越有利于设计师服装的设计能力的提高,文化涵养提升的同时设计师的素养也要不断增强。服装设计不仅是文化与精神的融合也是服装语言的阐述,设计师在服装设计的同时不能很好地调动自身文化储备将会是设计师致命的缺陷,服装设计也并不是简单地将色彩,图案与材料的简单叠加,而是要将传统文化精神与设计师的血液灵魂相融合,在设计时将自身对传统文化和服饰的感悟体会结合到设计中去,让世人看到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冲击下,设计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对文化知识的理解,静心探索,努力学习我国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服装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3、融合设计风格提高品牌意识

现代化的服装设计多种多样的服装出现在人们眼前,想要在世界潮流中立稳脚跟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和独特的设计风格。品牌的重要性在这个鱼目混杂的社会中是不言而喻的,有品牌才会有消费者信赖。我国服饰要想向世界发展就必须做出世界级的品牌服装,将服装文化与我国精神相结合形成具有我国风格的服装,在增强我国服装行业竞争力的同时将“我国风”刮向世界。

四、结语

对传统服装元素和传统文化的学习把握是现代服装设计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只有设计有我国特色的服装才会在全球化经济的今天有足够的竞争力。我国的服装要想走向世界也必须将传统服饰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在西方化的服饰中保留本民族的精神文化同时将其发扬光大。

作者:杨冠南 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国际)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元风,李迎军编著.现代服装艺术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7.

[2]李玉婷.现代服装设计中传统服饰元素的应用[D].清华大学,2007.

第9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平面设计;彰显与体现

我国传统文化是经过历史长河洗礼而流传下来的,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海纳百川之心胸,蕴含了各具特色的艺术文化元素。平面设计是一种依据现代技术和艺术而发展的新兴行业,在现代平面设计中注入传统文化艺术元素,为设计提供了源源不尽的设计资源和灵感,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但是在平面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并不是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照搬,而是要经过筛选和加工,选择合适的元素,与现代设计进行融会贯通,使平面设计拥有自己的灵魂。[1]

1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已经不再局限于经济的交流,文化交流也出现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各国的文化元素在世界中都有了新的发展和应用。我国文化在当今开放的世界格局中传播的范围更加广阔,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在世界艺术舞台上也不断刮起阵阵中国风,中国元素逐渐得到世界艺术的认可和应用。我国的平面设计较世界其他各国相比起步是比较晚的,缺乏一定的文化底蕴,在设计中虽然尝试运用我国传统艺术元素,但是始终把握不住艺术的核心因素,不能彰显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磅礴和精深。主要原因还在于设计者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缺乏深入的了解,没有到达艺术的核心,一味地顺应潮流,只会被潮流所抛弃。[2]因此,设计出的作品并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响,也不具有太高的审美价值。在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的碰撞中,设计师也逐渐探索出了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设计相融合的有效渠道,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更好更深刻的理解,掌握现代文化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融合,从而是设计出的作品具有更高深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色。

2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彰显和体现

2.1中国传统文化色彩艺术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彰显和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与平面设计是一种内在交融,帮助作品体现出其设计理念和内涵。现代平面设计中,不同的色彩运用是不同时代的标志和象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色彩艺术经过千年的发展,依然能够在当今时代得到应用和体现。例如中国红这一色彩元素,已经成为我国色彩的象征。中国人对大红色无比推崇,这与大红色本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红色代表喜庆、丰收、热情,而又不缺庄严和大气,与黄色同为我国古代色彩的主调,黄色也成为封建社会皇家专用颜色,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历史感和时代感。中国红代表的还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情,对生命的尊重,经过时代的沉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凝结了炎黄子孙的民族情结和爱国情感。将我国传统艺术色彩与现代平面设计相结合,更能够凸显设计的理念和内涵。

2.2中国传统文化绘画艺术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彰显和体现

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使用的水墨元素,是点与线的构成。传统绘画具有很高的绘画技巧,同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与我国传统诗词文化相辅相成。例如,阿里巴巴公司的标志,是一个飞舞的小写a,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水墨绘画艺术,还运用了传统绘画工具毛笔的行迹,同时与现念相结合,结构新颖。在颜色选择上应用的是黄色,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感。平面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艺术元素,拓宽了设计渠道,提供了丰富的设计资源。中国传统水墨画意境深远,注重写意,通过点与线的使用,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的意境,同时注重留白,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现代平面设计中广泛的运用传统绘画艺术元素。例如在一些现代平面广告中,通过使用传统水墨艺术元素,表达现念,能够激起国人的文化认同感,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传统绘画还具有简练的特点,通过简洁大方的构图,表现“言有尽而意无穷”,现代平面设计中运用传统绘画的这一特点,能够增加作品的内涵,提高作品的审美层次。

2.3中国传统文化书法艺术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彰显和体现

传统书法艺术是一种个性鲜明的艺术形式,凝结了我国的文字特色,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因素。我国的人民不管在任何时期从未停止过对书法艺术的探索,古有王羲之、颜真卿,今有庞中华、田英章,他们都是我国书法艺术的集大成者,引领者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近几年来书法艺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得到的广泛应用,赋予了现代平面设计文化的神韵。通过对一些使用现代字体所设计的作品观察可以发现,这些作品的字体棱角分明,虽然具有现代元素,但是却显得沉闷,没有灵魂。在设计作品中运用传统书法艺术,能够使作品富有灵动性和形象性,更能够打动人。传统书法艺术具有一种抽象美,蕴含了丰富的情感,随着作者情绪的变化具有千变万化的姿态。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运用传统书法艺术,丰富了作品的情感,使作品拥有活的灵魂,从而具有深远的意境和价值。现代很多城市在设计城市标志时,都会使用传统艺术字体,其中草书、隶书、小篆等运用的最为广泛。[3]

2.4中国传统文化民俗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彰显和体现

民俗艺术主要是一些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的艺术表现,现代平面设计中应用民族艺术元素一般是为了大型文化活动等设计的,主要是为了彰显民族特色。中华民族的民俗元素主要有中国结、龙凤等,在平面设计中应用民俗元素,传递了民族文化,能够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提高作品的影响力。[4]

3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能够丰富作品内涵,赋予作品活的灵魂。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的应用要把握文化的核心,能够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刻剖析,看到其能够和现代平面设计相通融的地方,并不断进行创新,不断丰富作品内涵和价值,以创作出具有非凡影响力的优秀作品。

参考文献:

[1]张来源.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包装工程,2008,29(8):156-158.

[2]赵炬宇,赵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平面设计[J].艺术探索,2006,20(4):84-85.

[3]徐云.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28):242-243.

第10篇

展示空间设计指的是提前做好计划,根据计划拟定某个主题,确定此次展示的目标,选定某个特定场所,对所选定的物品进行设计和摆放,达到具有某种特色的信息传递效果。其主要在室内或室外进行,可以在商店、广场等公共场所对某些物品进行陈列。在不同的环境、场所,会展示出不同的艺术文化特色。展示空间设计不仅渗透着文化气息,也体现着不同的专业特色。其旨在通过营造一个独具特色、拥有个性色彩的艺术文化空间场地,向公众传达设计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展示空间设计内容丰富,不仅蕴含深刻的文化色彩,也充满时代特色,采用各种新颖的方法和设计技巧,展现出丰富多样的空间样式。随着信息全球化的传递,展示空间设计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也充当着重要角色,发挥着文化交流与传播媒介的作用。

二、文化对展示空间设计的影响

随着历史的演变,博大精深的文化呈现出多维度、多视角的表现形式,文化在设计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当今的设计中,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化,在设计中都被设计师多次利用,虽然随着现代化技术水平的日益发达,设计的手法和工具都有很大的改变,但是在设计中文化理念和现代文化气息仍有着重要作用。展示空间设计讲究符号信息的表达,注重色彩的搭配、场景的适宜,既要有现代设计的艺术美,还要有传统文化特色,讲究一定的规律性、线条的美观性,力求空间展示既独特又不离奇。如,有的展示空间的设计讲究大气、稳重、祥和,体现出中国文化中的中庸思想;有的讲究线条对称、方圆有序,体现出中规中矩的文化气息,具有十足的中国风格;有的不拘泥于传统文化,结合现代科技,讲究意蕴和时尚,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中国文化。另外,不同的地域文化在展示空间设计中也体现出不同的特色,根据不同的民族特色、地理条件,设计师在展示空间设计中会结合当地或某一特色民族文化进行设计,在创新与传承中寻找两者的结合点,达到既有设计又有地域或民族文化特色。设计都是建立在一定文化基础之上的,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化,创新设计并不是简单的超凡脱俗、标新立异,只有充分结合文化元素才能更好地进行空间设计,获得美的效果。

三、展示空间设计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传承传统文化中的人文信息

展示空间设计传递的是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传递出社会、经济、科技、自然等综合信息。在展示空间设计中,不同领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展示空间设计师向人传递一种空间艺术信息,在展示空间设计中抓住人文符号信息的传递尤为重要。现实生活中,人文空间符号的形式反映着现实社会环境。只有在展示空间设计中注重人文信息的传递,才能在公众活动的场所营造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交流空间,在展示中使人获得愉悦和舒适的感受,形成精神的力量。在传递人文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帮助人们净化心灵,形成正能量,把传统文化的积极信息不断传承下去。

2.传承地域文化特色

目前,越来越多有地域、民族文化特色的展示空间出现,这不仅体现出展示空间设计风格的多样性,也表现出多样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在展示空间设计中,要注重结合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加以设计,在设计的手法、色彩、风格上要融入民族文化元素。除了注重从室内、室外建筑文化元素中提炼,也要注重从精神文化中吸收。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的展示空间设计,都要充分运用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元素,营造出具有地域文化色彩和民族特性的个性化的展示空间。这样既应用了不同的特色文化元素,也彰显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展示艺术效果。

3.展示空间设计中文化信息的创新

第11篇

1中国传统文化与室内设计教学概述

1.1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地位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中国文明演进而汇集成的民族文化,它是各种民族性的思想文化和风格的体现,是民族史的意识形态的总体特征,是由中国各民族人民及其祖先不断发展创造并一代代继承下来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悠久的历史、深厚内涵的优秀传统文化。简单地说,是所有名族的文明、风俗、民族精神的集合体。它通过不同的文化形式来表达,具备相对稳定的积累和传承机制文化情结。中国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华名族的历史、习俗、观念、道德、制度、人生价值和生活方式。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包含多层次的复杂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同时,这些文化的总和不只是局限在思想、风俗、道德意识形态层面,它是包括物质文化和知识的自然科学。通过它,历史文化才得以传承和飞跃,社会的内在精神特征才得以保存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民间音乐、舞蹈、礼仪、手工艺等。随着岁月的流逝,有的已经停滞,有的已濒临灭绝。有专家说:看唐代的中国,去日本。那里有完善的唐代建筑和歌舞,甚至日本天皇登基都是按照唐代礼仪而进行的。看明朝的中国,去韩国。那里保存着原汁原味的明代礼制。据说曲阜孔庙曾派专人赴韩国学习中国早已失传的“文庙祭礼乐”。要看民国时的中国,就去台湾。那里保存着传统的“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这可以看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方面,周边国家和地区已经走在我们的前列。甚至于在某些方面的传统文化正面临丢失,传统文化的缺失必将严重阻碍国家精神文明建设。

1.2中国传统文化融于室内设计教学中的意义2014年3月26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对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指导思想等方面给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室内设计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为总目标的,是在多学科综合的艺术教育活动中,通过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于与科学的连接,在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设计作品中使学生艺术能力、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和提高。课程明确指出,运用艺术感人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在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吸收西方优秀文化和知识的同时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内涵,使学生通过对民族艺术的学习懂得尊重地方民族文化传统,学会感受各民族艺术的风格和丰富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在室内设计教学中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以创新的思维方式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能提升自己设计作品的民族性和文化内涵

2中国传统文化融于室内设计教学中的方法

2.1明确室内设计主题、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目前,中国的高职教育存在着急功近利的色彩。但是作为室内设计的课程,我们不能丢弃我们国家的历史,不能丧失我们民族的传统,更不能让中国传统文化西方化。当今的室内设计要注重民族文化和历史的延续,要倡导赋予时代的民族特征和民族文化内涵的设计,古为今用,以今为主。作为课程开始,我们可以给出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设计主题,以此来约束学生去完成相关设计内容。例如:以汉代文化元素做餐饮空间设计。当学生获得设计的主题后,激发学生的主主观能动性,寻求汉代器物的造型美及其文化内涵,探索形式美的法则并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作品中。这个过程既是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通过研究和设计,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设计知识同时,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让学生把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提升其在这方面的使命感。学生会在深入学习中国古代思想文化重要典籍的同时,会自主的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无形中会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辩证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正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通过传统文化主题设计作品引导学生提高个人修养,关心国家的命运,自觉地把个人的理想和国家的梦想融为一体,坚定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

2.2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语言的运用符号学最早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Sauaauer)、美国哲学家和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皮尔斯(Pierce)提出的。在室内设计项目中,我们会采用许多设计方法来体现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烘托我们的设计作品的主题。设计从本质上讲就是利用平面媒体来传达信息为目的的,这决定了它必须是广意语言的一部分。因此,艺术设计本身就是符号的一种表达方式,对符号运用得是否合理与准确,成为设计作品成败的关键。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的标志性,是几千年的文明积淀。中国传统文化符号集人文、民族、民俗于一体,其中包括:图腾图案、中国书法、绘画、剪纸、刺绣等。这些特殊的文化符号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物化形态和信息传播载体。传统文化符号是有形和无形的文化,其更是体现在无形的精神文化和民族内涵。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精神审美和人生价值观,并影响着每一代的中华儿女。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来传播中国文化,来诠释中国对承办奥运会的态度。该会徽整体结构就取自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章,运用书法艺术特有的写意手法,意到而笔未到地表现了一个人打太极拳的动感姿态,其简洁的动作线条蕴涵着优美和谐及力量,寓意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团结合作和交流,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对于室内设计而言,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整合空间,我们更多的任务是处理空间界面,在空间界面的处理上,我们可以结合主题,强调和运用传统文化语言符号进行界面装饰,以此来传播传统文化。

2.3中国传统色彩语言的使用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是不同寻常的,颜色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影响设计作品的整体风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颜色的使用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用色系统。所以,如果你想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室内设计作品,最重要的是在创作之前要深入了解和尊重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中国传统文化色彩语言的运用实践来达到设计的目标。色彩作为一种抒情和表意的元素,作为对美的一种追求,参与了一个民族的发展,也折射出一个国家的文明表现。中国传统文化色彩体系是古人在长期的生产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与西方的科学色彩体系有所区别的。中国传统的色彩体系并不是简单的色彩理论,而是集哲学思想“民间工艺”、“绘画艺术”封建等级观念等于一体的色彩体系。再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中,通过对传统文化中的色彩组合设计,营造出具有时尚气息的传统文化空间,是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最直接的途径。中国传统文化有的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体现了一种文化心理状态,影响着中国民族特色的室内设计的发展并为中国的室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视觉语言,脱离了对传统色彩的运用,那么室内设计的民族性将会黯然失色。

3结论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首先建立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中国元素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传古不泥古,创新的去传承。在我们室内设计的教学中不能简单地奉行“拿来主义”,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会导致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的停滞,最终留下的只是我们复制出的大量古董,毫无时代性的设计可言。继承和发展一切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设计创新的前提。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它无不渗透在各个领域,影响和推动着整个世界的发展与进步。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就要我们结合教学,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室内设计紧密结合起来,我们必须深刻审视华夏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的民族文化底蕴,深刻理解传统文化并用现代的设计的理念进行提炼,形成现代与传统结合的室内设计风格。

作者:张清单位: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第12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旅游管理;问题;对策

一、目前状况下我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旅游管理的影响

(一)传统文化中“以人为本”与现代旅游管理中的“人本”管理理念。孔子讲“礼之用,和为贵”。强调“和”就是强调对人际关系的调整。[2] “以人为本”思想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从亚圣孟子的“民本”思想到“民贵”思想,无不体现了人的重要性。由此看来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促进事物不断的朝正向发展,近年来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旅游业中“人”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逐渐形成为“人本”管理的先进管理理念。

(二)传统文化中的“德治”发展成为现代旅游管理中“以德服人”理念。在现代旅游管理理念中,不少企业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发展成为充分体现以德治企的“德治”理念,他们以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通过树立榜样,身体力行等方法进行管理,切实为员工的利益着想,尊重员工,形成了由内而外的优秀服务模式,使旅游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三)传统文化中提倡“以和为贵”,现代旅游管理中呼吁“阳光服务”。近年来随着现代旅游业发展,管理模式也在发生改变,传统的旅游管理模式往往是条规管理,而渐渐地转变为“无为而治”的管理方法,这是现代旅游管理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在服务业发展中“以和为贵”思想的影响越来越大,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宽,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旅游企业,特别是在旅游企业文化的构建上,极其重视“人和”,强调微笑服务、阳光服务,这是对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二、现代旅游管理在中国传统文化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企业的文化定位不够科学。(1)定位雷同,缺乏特色。特色是旅游产品营销取胜的关键因素,如果一个企业创立的旅游形象没能切实有效地在旅游者心目当中激起独特的感知和印象,那么它就失去了形象定位的实际意义。(2)文化定位脱离当地旅游发展现状,语句夸张,名不符实。有些旅游地在文化定位的时候脱离了当地旅游现实中的发展状况,为了达到宣传效果,不择手段,过分渲染目的地,使最终形成的文化定位与本地的实际情况相差很远,造成盲目夸大的现象。(3)一应俱全,重心难找。每个旅游地都有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地域特色,应该是把本地最具有特色,最能吸引游客的资源作为定位的主要内容。旅游地的宣传口号也尤为重要,作为宣传载体,口号自然也该是简洁易懂的。然而许多旅游地却在口号制定的时候想方设法把本地所有的旅游资源展现给旅游者,这未免就造成了面面俱到,毫无重点的状况,无法将当地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展现给旅游者。

(二)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基础设施有待改善,科学规划有待加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倾向由过去的重物质消费逐渐转变成精神消费。许多企业在发展文化旅游的时候却忽略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忽略了发展文化旅游也需要基础配套的问题。一些景区在文化硬件设施及软件项目等基础方面有待加强。而且许多景区没有统一的发展总体规划,这样势必会引起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功能完善的过程中缺乏指导和科学性的纲领。从而造成盲目、重复建设,既浪费了资金也破坏了旅游地的整体文化形象。

(三)对传统文化的应用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创新。许多旅游企业认为对传统文化的应用就是让旅游从业人员穿一穿传统的服饰,在景区内设置一些传统的物件。一些企业在传统文化应用过程中只是简单的生搬硬套,很少有出新意的地方。

三、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在旅游管理中的应用发展对策

(一)科学合理定位旅游区域的企业文化。(1)努力提高企业文化形象的区分度。要提出具有特色的地域传统文。所以一个旅游地要想发展传统文化旅游项目必须突出自己的特色项目,这样才能产生独有的吸引力,达到文化形象定位的最终目的。(2)将当地传统文化资源和产品作为企业文化定位的物质基础。在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方面,旅游目的地做为一个大集合,其中既包含了具有实际经济意义的人文旅游资源也包含了自然的旅游产品和资源。管理者应该充分挖掘当地旅游资源和产品中最具特色和吸引力的核心内容作为当地的旅游形象定位。(3)规范旅游规划的开发程序,重视文化定位。应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旅游管理当中的关键所在是科学有序地规划旅游区的文化。在现代旅游管理中,我国的旅游资源因地域差异而不同,许多旅游地的传统文化资源极具开发潜力,如在黑龙江特有的少数名族赫哲族聚居的区域现在已建成全面一体的赫哲文化游览观光园,园区发展势头良好。由此可见各地如果吸收赫哲文化园的开发经验,合理开发当地传统文化资源,按照科学、合理、有序的原则做好旅游地区的规划工作,就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完善开展传统文化旅游的基础性工作。广义的理解认为旅游开发就是根据当地条件,运用适当的资金、技术手段,通过科学的调查、评价、规划、建设、经营等,使未被利用的资源得以利用,己被利用资源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加强。所以对一个旅游地的资源、市场、产品、商品、人才等进行全方位研究,确定其有利的发展方向,做好相应的配套设施才能使旅游景点在区域内得以完善、发展和提高,从而创更佳的企业益。

要想实施化旅游理念,就应该大力完善旅游地的基础性工作,这是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旅游管理中的前提条件。应该重视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现代旅游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传统文化意识,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现代意义。

(三) 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旅游活动形式。现代旅游业要想充分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就要不断开展现代化与民族性相结合的多样化的现代旅游方式,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旅游表现形式,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现代旅游的精神需求。在旅游管理的过程中,通过亲身参与法、情感体验法等多种方式,以实现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后的现代旅游管理实现质的发展。近些年来红色旅游异军突起,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追求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的结果, 它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产品, 其具有独特的精神价值, 如抗战精神、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早已形成具有世界文化遗产意义的“红色精神”。 这些精神经世世代代激励我们中华儿女不断地走在历史的前列,牢记历史,和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伟人的怀念与敬仰之情。

(四)充分挖掘旅游资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旅游地在开发过程中如果离开了传统的文化元素,就会变得空虚而缺乏内在的吸引力,旅游管理如果不能和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就会变得僵化而缺乏亲和力,这对现代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旅游企业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丰富,更好地把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应用到旅游管理当中,开发出更具有民族性和代表性的特色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和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只有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传统文化内涵,才能创造出本地旅游资源的特色,才能使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拥有持久向上的生命力。

小结:我国现代旅游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传统文化对旅游管理产生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广泛,必须引起旅游企业的高度重视。在科学定位旅游区域的企业文化,完善开展传统文化旅游的基础性工作,丰富传统文化旅游活动形式的同时,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传统文化内涵、积极探索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策略,从而促进旅游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以保障旅游业的繁荣、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