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智慧医疗的现状

智慧医疗的现状

时间:2023-07-12 17:07: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慧医疗的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智慧医疗的现状

第1篇

关键词:智慧医疗;物联网;物联健康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health applications is still predominately in the government domain and is limited by skills shortage and a lack of standards. As smart health applications become more commonplace, demand for terminals will increase and comprehensive interconnection will be necessary. In this paper, we suggest that the goal of such applications is to allow every user to benefit from collaborative, coordinated, and intelligent health services. A smart health industry will include governments, medical service providers,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and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Key words:smart health; Internet of things; interactive health

智慧医疗作为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交叉学科,为用户提供了医疗健康互动服务保障,逐渐成为未来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近年的智慧医疗的应用推广中突显出政府主导性、规模有限性、标准性缺乏等特点,同时也展现出巨大市场潜力和未来应用推广的发展趋势。

1 智慧医疗概念及业务形式

智慧医疗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一门交叉学科,融合了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智慧医疗的关键技术是现代医学和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医疗通过打造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物联网相关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全面信息化。

目前,类似概念很多,诸如无线医疗、移动医疗、物联健康等说法,然而从以上概念的核心特征看均属于智慧医疗范畴。根据信息互动主体不同,智慧医疗的业务范围大体分为智慧医院服务、区域医疗交互服务、社区/家庭自助健康监护服务、智能远程急救服务。

1.1 智慧医院服务

智慧医院服务主要指在医院范围内部展开的智能化业务,一方面有方便患者的智能化服务,如患者无线定位、患者智能输液、智能导医等(如图1所示为患者智能输液的业务流程,在药品配发、输液耗材配发、人药匹配上均自动化实现);另一方面有方便医护人员的智能化服务,如防盗、视频监控、一卡通、无线巡更、手术示教、护理呼叫等。此外,医院之间的远程会诊也是智慧医疗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智慧医院内部信息化平台方面,各医院正在加速实施基于信息化平台、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整体建设。建立以患者为中心,以优化流程为导向,以电子病历为信息单元的医疗临床信息标准化、电子化、语义化处理平台,在实现临床信息采集与存储的基础上,实现临床信息的深入利用。同时,在有资源有实力的医院逐步整合HIS,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R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会诊系统,实现临床科研一体化以及医疗信息集成和共享交换,实现医疗临床信息的深层次利用。

在智慧医院医生所持终端方面,逐渐向智能化、便捷化发展。据Manhattan研究所预言,到2012年,81%的医生将拥有一部智能手机。然而在Manhattan研究所2011年5月的报告中展现,这一数字已经在2011年得以实现。随着终端产品的小型化及屏幕分辨率提高,移动护士站、医用Pad终端已开始在部分医院中应用[1]。

1.2 区域医疗服务

区域医疗服务信息化是以用户为中心,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疾病控制甚至包括社区自助健康服务的内容相互联系起来。该信息化服务以健康档案信息的采集、存储为基础,自动产生、分发、推送工作任务清单,为区域内各类卫生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活动提供支撑。该服务作为“十二五”卫生信息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将在“十二五”医疗卫生规范中成为医疗信息化建设重点内容之一。

区域医疗服务平台是连接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基本业务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平台,是不同系统间进行信息整合的基础和载体。图2展示的是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基本架构。通过该平台,将实现以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的中心的妇幼保健、疾控、医疗服务等各系统的信息进行协同和共享。从业务角度看,平台可支撑多种业务,而非仅服务于特定应用层面。

1.3 家庭自助健康监护服务

健康监护业务主要直接针对个人类或家庭类客户,主要实现方式为通过手机、家庭网关或专用的通信设备,将用户使用各种健康监护仪器采集到的体征信息实时(或准实时)传输至中心监护平台,同时可与专业医师团队进行互动、交流,获取专业健康指导。实现形式多种多样,也可结合区域医疗服务信息化平台,开展全民建档及电子健康档案信息更新;也可与应急指挥联动平台结合,结合定制化手机或定位网关提供一键呼、预报警等功能。

健康监护业务根据应用场景不同可分为家庭健康监护业务、个人健康监护业务和车载急救监护业务几类,各场景对平台、网络及终端的关键技术、实现形式均有不同需求。

图3展现了健康监护业务架构,其中涵盖健康监护终端、数据传送网关、信息展现平台等终端实现环节。

2 智慧医疗应用技术特点

智慧医疗需要新一代的生命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作为支撑,才能实现全面、透彻、精准、便捷的服务。智慧医疗体系架构图如图4所示。智慧医疗在整个泛在网、物联网体系中所涉及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的各种关键技术。

(1)技术范围广

在智慧医疗相关技术领域涉及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的关键技术,针对以上介绍的几类业务场景所相关的技术包括:

・智能感知类技术,如射频标识(RFID)技术、定位技术、体征感知技术、视频识别技术等。智慧医疗中的相关数据主要从医院和用户家中各系统传出信息的传感器获取的,实现被检测对象准确的数据采集、检测、识别、控制和定位。

・信息互通类技术,如上下文感知中间件技术、电磁干扰技术、高能效传输技术等。实现用户与医疗机构、服务机构之间健康信息网络协作的数字沟通渠道,为整个医疗系统海量信息的分析挖掘提供通道基础。

・信息处理技术,如分布式计算技术、网络计算技术等,完成对各类传感器原始测报或经过预处理的数据进行综合和分析,更高层次的信息融合实现对原始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再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

(2)技术需求个性化强

针对几类医疗健康场景采用的关键技术也各有不同特点,具有一定复杂性。

・针对智慧医院场景下环境复杂、多种终端共存、医用设备防干扰要求高等特点,医疗健康环境电磁干扰技术要求成为智慧医院场景下一个重点要求。包括临床场景下多径环境下多个移动用户及射频干扰源时对医疗设备的电磁干扰影响,目前中国联通研究院与北京邮电大学开展合作“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拟与加拿大合作针对室内电磁辐射级别的室内现场预测模型进行建模,用于蒙特利尔医院无线局域网(WLAN)环境下的电磁干扰及覆盖研究。

・无线定位技术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的重要技术之一,根据医院、家庭、野战环境下实时监护需求,提出三维空间的精确定位的要求,目前业内已提出了许多室内定位技术解决方案,如ZigBee定位技术、超声波定位技术、蓝牙技术、红外线技术、射频识别技术、超宽带技术、光跟踪定位技术,以及图像分析、信标定位、计算机视觉定位技术等,以实现医护人员、病人、医疗设备等目标移动条件下的精确定位。

・高效传输技术是指充分利用不同信道的传输能力构成一个完整的传输系统,使信息得以可靠传输的技术。针对医疗健康信息传输的需要,针对医学信号处理技术,研究能够有效压缩医疗传感器数据流、医疗影像数据的新的压缩算法;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高能效传输技术研究,涵盖传感器网络分布式协作分集传输算法,从而提高传感器节点及整个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效。

(3)技术门槛高

智慧医疗属新兴行业,但其涉及技术和研发成本偏高,在为传统医疗信息系统和设备厂商带来商机的同时,也将一些研发实力薄弱、投入资金有限的企业逐渐排挤出智慧医疗主流产品供应商。

基于以上技术分析,面向智慧医疗的一些关键技术仍不成熟,还待继续完善、研发、产品化。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布局仍需投入较大研发成本,因此对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技术基础和产品沉淀有较高的要求。

3 智慧医疗应用发展现状

智慧医疗领域在电信运营商眼中的位置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无论是中国运营商还是国际运营商,都在积极向这一领域扩张。运营商不仅将提供医疗信息化服务作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举措,而且也将其视为新的盈利增长点。在组织结构上,全球重要电信运营商纷纷成立了专门的部门以负责医疗信息化的运营,并且还大量聘请来自医疗机构负责信息技术的高管组成咨询委员会。这对于运营商了解医疗行业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运营商还非常重视与产业链重点环节建立伙伴关系。在服务方面,运营商非常重视网络及安全设施的部署,这是提供医疗信息化服务的基础[2]。

2010年,运营商西班牙电信强势进军医疗信息领域,专门成立了智慧医疗业务部门。西班牙电信采取了进军电子医疗业务领域的做法。提供开发并销售基于ICT的医疗业务,包括通过移动方式提醒患者就医、适用于慢性病患者的远程监控、远程修改病历以及基于视频会议的病患咨询等。

AT&T公司最近在管理层架构中新设了一个全新的高层职位――首席医疗信息官。该举措标志着该公司已经将智慧医疗行业作为一大潜力领域进行系统开发。AT&T公司针对行业中医院、医生、公共卫生人员、纳税人等不同的主体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AT&T提供了包括医疗信息交换、远程医疗、安全服务、灾后恢复、统一通信、远程医疗等解决方案。

Vodafone在智慧医疗服务领域重点关注三类主体,制药公司、医疗服务机构和医疗保险提供者。Vodafone研发团队提供应用服务系统作为重点产业。医疗机构员工可通过移动终端以远程方式方便接入其应用系统,使其能够实时接入最新医疗健康数据并使用其他资源,以方便服务客户、判断产品效能、指导安全用药、提高产品和服务效率。

此外,国际几家主要的平台研发企业和服务提供商也高调介入智慧医疗行业领域。

高通公司宣布组建全资子公司――高通生命公司,将运营此前的高通无线医疗部门业务。同时还将设立规模为1亿美元的高通生命基金,由高通公司的投资集团――高通风险投资管理。高通生命公司的首项产品――无线医疗终端的2net™平台,目前已上市。旨在通过基于云的解决方案将无线医疗终端互连,以方便终端用户、他们的医疗保健服务提供者和护理者访问生物计量信息。谷歌和IBM公司在2009年即宣布,患者可以使用IBM的软件从他们的医疗设备,如血压和血糖监测的接口来传输各自的数据,并通过谷歌在线录入个人健康记录库中。

英特尔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也早在2009年建立合作关系,在智慧医疗业务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他们发起成立了康体佳健康联盟,旨在实现医疗设备和系统之间交换信息标准化。

然而,在过去的3~5年内,中国运营商的智慧医疗业务与国际方向不同,大多数地方运营商目前主要提供的是一些保健、健康提醒类信息服务,多是为用户提供疾病预防和饮食调养之类的信息推送服务或预约类服务。该类普适性的信息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络免费获得,缺乏针对性,并且在服务链中多以“哑管道”提供者角色出现,介入服务深入有限,对用户的吸引力有限,仍未在医疗健康信息服务本身中产生价值。令人鼓舞的是,近来中国智慧医疗应用发展,其多数发展模式是在延承国际健康服务先进理念的同时兼顾具体国情,其经验具有借鉴价值。如何突破价格竞争“瓶颈”,积累充足且合格的专业人才,梳理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智慧医疗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决定智慧医疗产业未来命运的主要因素。

综上,目前全球智慧医疗业务发展均突显出以下共同特点:

・传统通信行业多以ICT基础业务作为智慧医疗业务切入点和业务开展基础。

・智慧医疗作为行业信息化的一种典型应用,具有行业特点强、个性化要求高特点。

・智慧医疗作为新兴行业,目前仍未形成成熟产业链,各合作伙伴正在探索未来发展模式。

4 智慧医疗应用发展趋势

通过对全球智慧医疗技术特点分析及业务现状梳理,可见智慧医疗将成为健康管理最有效的适宜技术。智慧医疗将覆盖影响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因素全生命周期的过程,实现有效地利用以用户为中心的健康信息及各类医疗资源来达到最大健康效果。中国的智慧医疗产业是在中国特定的制度环境下新兴的医疗服务业态,目前仍没有形成成熟的模式可供比较和参考,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政府参与度加强、应用范围广、物联健康终端需求猛增、互联互通更加全面等特点。

(1)政府参与加强

智慧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服务业态,没有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可供参考,目前中国还缺乏与之相匹配的法律、政策及规范,现行政策按医院审批和监管模式进行,为医疗服务机构发展带来了一些困难,对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信息法律保护缺失。随着中国医疗卫生“十二五”规划出台,明确医疗信息化建设作为“四梁八柱”之一,要求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百姓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卫生服务,并进一步明确“3521”工程建设要求,即建设国家、省和市州3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5项业务应用,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可以预见在未来3年内,医疗主管机关将逐渐针对人群、服务范围、标准,出台相关政府监管、法律、规范,解决健康体检与健康诊疗、健康保险的结合问题[3]。

据谷歌宣布将从2012年1月1日起永久关闭个人医疗信息聚合服务Google Health,该服务的关闭反映出公共云服务的现状,也表明公众对于将个人信息存放于免费服务的意愿仍不够强烈,用户更期望政府监管下的健康信息服务。

(2)应用范围更广

随着应用系统和终端产品的逐渐成熟完善,智慧医疗的应用范围也将逐渐拓广,智慧医疗的应用范围逐渐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从新生儿出生、新生儿家庭访视、儿童健康检查、预防接种、健康体检、高血压患者随访、糖尿病患者随访、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老年人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在国际上,IDC研究公司2011年数据显示,大约14%的美国成年人使用智慧医疗的移动医疗程序管理保健、健康和慢性病问题。中国卫生部“3521”工程明确提出重点业务系统中包括药物管理、公共卫生信息管理、新农合监管、城镇医疗保障、药品器械信息化监管、远程医疗服务、共享协作服务等,智慧医疗也将覆盖以上范围。

(3)物联健康终端需求猛增

据ABI研究公司2011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预测,2016年可佩带设备的市场需求将超过1亿台,未来将有8 000万该类设备成为健身感测器。ABI预测,在未来5年中,消费者在体育、健身以及临床上使用的心率监测器和可佩带血压计等设备将促进无线感测器的应用。蓝牙4.0等新型低功率无线技术也将与社交网络和智能手机相结合促进无线感测器的应用[4]。根据InMedica公司2010年报道,在世界范围内,远程医疗使用的家庭血糖仪、血压计、体重秤、脉动血氧计和峰值流量计等联合装置的发运量将增长到160多万台。

可见物联健康终端产品,将在未来3~5年里成为广大市民主要健康业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对于管理慢性病,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充血性心力衰竭(CHF)、高血压和糖尿病[5-6]。

以便捷化、低成本化、移动化为特征的物联网健康终端也将随着智慧医疗应用范围拓广急剧增加。

(4)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将普遍

随着中国区域医疗服务平台分阶段开始部署、搭建,未来的智慧医疗将真正实现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而且,预计智慧医疗将成为一个多级、多层面的数据处理平台,完成多个信息源的数据进行关联、估计和组合,实现各系统及物联网多元数据相关信息的全面加工和协同利用,最终实现医疗信息的融合。

5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智慧医疗将成为未来医疗卫生信息化的主要发展趋势,其核心目标是使得每一个用户享受到协同的、协调的、智能化的医疗系统所提供的服务。从产业角度看,未来将创建一个以患者为中心、价值为基础的医疗产业链,包括政府角色,医疗服务提供机构角色,社区、药品和设备制造商角色。智慧医疗产业链如图5所示。

目前产业链各角色面向智慧医疗均有所动作,或研发平台产品,或研发芯片、或提供系统集成,或提供网络,然而远未实现针对智慧医疗信息为中心的有机产业链上下游互动,只有实现各角色协同合作,才能真正打通面向智慧医疗的智能管道,提供协同化健康服务,用户才能享受到最便捷、最放心的智慧医疗业务。

6 参考文献

[1] “感知健康 智慧医疗”战略规划报告 [R]. 2010.

[2] 郭庆婧. 运营商剑指医疗信息化 [N]. 人民邮电报, 2011-10-12.

[3]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 [S]. 北京: 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2009.

[4] 李建功, 赵文东,王宁, 等. 移动医疗终端呈现四大发展趋势 [J]. 通信世界, 2011(30).

[5] 贾雪琴, 包建军, 李建功. 物联网在智能心电监护上的应用 [J]. 信息通信技术, 2010(4):24-28.

[6] 李建功. 物联网环境下移动终端的发展趋势思考 [J]. 信息通信技术, 2011(5): 75-78.

收稿日期:2012-01-12

作者简介

第2篇

关键词:智慧医疗;数据挖掘;信息管理;合理用药

从IBM的广告词说起:IBM在中国2012年前的智慧地球广告中大致提到:"我们让新加坡机场几千万行李准确无误地发放,我们来自IBM,我们共建智慧的地球"。这句广告词很容易让人误解为智慧的系统就是准确无误地处理信息。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现在的医院都已经是所谓的"智慧医院"了,因为大部分医院的药房也借助我们的HIS系统准确无误地发放数以万计的药品药剂。

在2012年以后,IBM的智慧地球广告词才有了调整,改用提高城市交通效率等作为"智慧地球"理念的支持。随着信息化的进程,各种软件系统甚至是硬件产品都使用"智慧"、"智能",到底何为"智慧医疗"?什么才可以称为是"智慧"和"智能"的系统?

1我们需要区分几个概念:数据、信息、知识。

数据是未整理未处理的事实,:数据是一系列的有关社会活动事实记录,对于医院就是患者在就医的过程中,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中产生的事实记录。如:"6"、"患者姓名"、"诊断"。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时性为医院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基础,尽管海量的数据为业务操作人员提供很好的帮助,但并不能为管理人员提供对医院现状的判断依据,不能提供管理行为的指导,它没有告诉管理人员我们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信息是有意义的数据:信息的英文是Information, 它的词根是Inform解释为"To Give Shape to"。信息就是将数据通过一种模型和方式展现成人能够理解的形态。信息就是通过对数据按照一定规律或规则汇总,把它变成有意义的事实。例如:医院的成本核算报表为医院的管理者提供了详细的成本信息。与数据不同,信息是为某种目的而组织的,是有意义有关联的。医院需要对HIS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清洗(纠正错误数据、填补空缺数据)重新加载,并进行综合分析后,将其得到的信息添加在报告中。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先进的HIS系统和先进的IT技术是否可以提供出有效的、高质量的信息? 据我调查,我们国内的HIS系统除了满足基本的业务需求外,很难提供有效的信息。尽管很多医院已经积累了10年以上的数据,但可以用来分析的价值很低。总结其原因在于,我们单单有信息技术和业务系统去记录数据,并没有好的管理制度作为依据和智慧系统作为手段去监管数据质量。这样只注重IT技术投入的方式只会导致大量资金浪费。

知识是以人为载体的经验与洞察力,是可执行的信息:知识是人类发展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祖先用大量的实践积累知识完成了各种形状的石器。到近代,发明机器、实现登月计划。知识是人的意识中更为抽象的概念。它比数据和信息更为广泛、丰富、难以定义。Dixon把知识定义为:信息和信息在特定情况下的应用,在人的意识中的有意义的链接(Dixon 2000)。Applehans把知识定义为:人把数据和信息转化为有效行动的能力(Applehans 1999)。我们谈的知识也就是智慧的核心。

2到底何为"智慧医疗"

IBM的广告中"智慧地球"的概念应该是通过智慧的系统平台辅助,使管理及统计人员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环境事实的变化规律,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可以采取的行动。所以才有了提高城市交通效率的提法。

我们可以说传统的仅以数据库技术为核心的业务管理系统(HIS,LIS,PACS)在三甲医院中已经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然而中国绝大多数医院只停留在对数据简单整理,执着于大数据量的整合。我认为中国医院的信息化发展应该是与统计方法论和医院管理制度相结合,以智慧医疗平台系统为辅助,用现有数据建立统计模型从而完善管理制度。 在医院与时俱进地产生管理制度的机制就是我们医院的"知识"和"智慧",而这种机制的核心是我们团队的懂统计技术、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人员。所以"智慧"的系统不是简单的信息技术软件硬件,而是以医院的管理人员为核心,"智慧"系统平台为技术辅助手段,以PDCA质量监管流程为指导的管理方法。

药费比监控应用实例:我们利用聚纳式数据挖掘及OLAP钻取方式从两个方面入手解决医院药品费用过高问题。

2.1合理用药及诊断 实例说明,瑞德智慧医疗平台界面,见图1。

根据图1,左侧为全院的疾病诊断排名,瑞德智慧医疗平台支持用户通过点击诊断控制右侧所有图表,展示出针对此诊断的全院药费比和收入趋势。同时通过OLAP的钻取,我们管理人员可以方便的从图表上得到具体的药品名称、医生姓名、患者姓名和药品厂家等约32项度量信息。这样根据医疗知识我们可以从总体上判断针对每一种诊断的用药是否合理,是否可以进行总体结构性调整。

2.2医生综合分析层面 瑞德智慧医疗平台通过聚纳式点图分析:每一个点代表一个医生,他们的坐标XY轴分别代表:门诊量和药费比%,点的大小是代表门诊收入的大小。一种颜色代表一个科室。这样医生的位置越靠上代表药费比越高,位置越靠右侧代表门诊量越大。我们就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只要控制好第一象限中右上侧的约10名医生的药费比例(并非药费比前10名),就可以很快的降低全院的药费比例。

同时瑞德智慧医疗平台允许我们在医生点上进行数据钻取,使我们能够进一步发现这10名医生药费比居高的根本原因。

以上仅仅是通过智慧医疗平台展现的上亿图表中的两个切入点,我们的医院管理人员需要利用智慧平台工具接合统计与管理知识在数以亿计的图表中发掘出有效地信息,并提出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Dixon, Nancy M Common Knowledge.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0:12-13,17-32.

第3篇

关键词:医患关系;和谐;信息化建设现状;信息化建设思路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4-0005-02

1概述

近年来,医患冲突不断发生,我国每所医院平均每年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高达27次,有96%的医护人员曾遭谩骂、威胁。公众普遍认为,如不改善,有可能出F“医者不敢行医,患者不敢就医”的情形。本研究自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开展了“医院信息化对医患关系的影响”的调查和研究。研究表明,信息化建设在减少医疗差错、改善患者看病体验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医患关系走向和谐。

2医院信息化建设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2.1规范医院管理和医疗行为,减少医疗差错

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主体框架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规范了工作流程,对财务、药品、人事等方面的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临床信息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诊疗质量,如医生工作站和电子病历系统的使用,规范了病历的书写和过程监控,保证了病历的真实性和严肃性,杜绝了个别医生的随意性,极大地减少了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

2.2提升医疗体系效率,改善患者看病体验

目前,患者可以通过自助预约机、微信等多种渠道进行预约,尤其是微信预约挂号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截止到2016年8月,微医已经深度连接了全国27个省市的1900多家医院,服务总人次超过了5亿。这些资源为微信用户提供了精准预约、在线诊疗、家庭医生签约、诊间支付等多项服务,提高了诊疗效率,大大改善了患者“三长一短”的看病体验。

2.3减少患者就医支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好大夫”、“微医”,“北大医信”、“丁香园”等知名互联网医疗企业快速兴起,使智慧互联网医院成为现实。据有关报道,综合公立医院门诊病人单次诊疗费用在200-300元之间,其中近一半是药费,而互联网医院单次平均诊疗费用不足100元。患者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价廉而优质的诊疗服务。

2.4增加医患沟通渠道和交流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临床信息系统的使用将医护人员从繁琐重复的病历文书书写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医护人员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交流。另外,部分医院采用微信、QQ等多种渠道与患者进行互动,从而使医患沟通更畅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2.5减少诊疗过程的信息不对称,增进医患互信

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安装有叫号系统、药品价格公示电子显示屏、费用详单查询等设备,基本实现了诊疗过程的公开透明。尤其引入临床路径管理系统后,使得诊疗过程更加流程化、透明化。从而增进医患互信,减少了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医患纠纷。

3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

随着医院信息化越来越普及、深入,医院各信息系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其中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已成为常态,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应用系统相关标准规范已基本制定完成。云计算、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已形成一定规模。但由于受资金、信息化人才、顶层设计等多种因素影响,其发展并不均衡,因医院级别不同、地区不同而差异明显。

4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视角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思路

4.1制定医院信息化建设长期发展规划,提升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水平

医院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长期发展规划:做好顶层设计,降低院内各业务系统的耦合度,为后续院内医联体、区域医疗业务等新增业务系统提供规范统一的接入方式。同时,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软件工程类、医学信息类人才的引进力度,为开展医疗大数据辅助诊断、精准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条件,以此从整体上提升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水平。

4.2加快协同智慧医疗信息平台建设,共享优质医疗资源

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医疗联合体统一开发,建立能实现各系统间的医疗信息传输及共享的协同智慧医疗信息平台,这是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有效措施之一。在此过程中,由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则提供患者的诊疗、检验、检查信息。在该平台上,患者可以进行挂号、预约和检验结果查询,医院可以进行双向转诊和远程医学影像会诊,这样城乡患者便可共享优质的医疗资源。

4.3完善临床信息系统建设,防范医患纠纷

在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加入部分专业术语的详细解读,可减少患者因为不理解其诊断结果或费用来源导致的医患纠纷。还可以在电子病历中集成合理用药管理系统,利用该系统的医嘱、药品配伍和剂量审查等功能的同时,增加药品费用控制功能,防止医生开大处方,当药品费用高出与系统设置的该疾病所需药品平均值时则出现警示信息。以此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用药管理水平,及时避免可能的用药错误和医疗纠纷。

4.4丰富智慧医院体系功能,提供便民医疗服务

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丰富智慧医院体系功能,如增加智能问诊功能。这样对于不具备医学专业知识的普通大众,只需输入性别、年龄和症状等信息,即可知晓可能得的疾病,并精准推送与该疾病相关医学知识,增强患者自身对医学的理性认识,降低对医学的过高期望,减少因医学知识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医患矛盾。随着物联网在医学领域的深度应用,医院还可以通过患者穿戴医疗设备远程监测其生理体征,实现智能化的慢病管理,为患者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

4.5引入先进的辅助诊疗系统,减少医疗差错

在目前的诊疗过程中,更多的是依靠医生的经验做出诊断,影像报告诊断尤其如此。研究表明,人眼判断影像报告可能会产生30%左右的漏诊、误诊率,如果引入人工智能的辅助诊疗系统,能把肉眼直观看到的影像数字化,再与参照组数据进行比对,进行定量分析,无疑能有效辅助医生决策,大大增加诊断的准确率,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

第4篇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山东 烟台 264670)

【摘要】智慧城市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一个通过智能信息技术,可进行深度分析、精细控制的城市。将在城市公共安全、生产制造、环境监控、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公共卫生、金融贸易等多个领域,使社会各种资源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化。

关键词 智慧城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

智慧城市(smarter city)是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方向。其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本质是融合,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等智能信息技术的运用。将城市里分散的、各自为政的信息化系统整合起来,使各系统之间交融协作,构建政府、企业、市民三大城市主体的数字网络化交互、共享平台。使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更加便捷、高效、灵活[1]。使社会各种资源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化。

1 智慧城市的主要智能信息技术

智慧城市将城市的基础设施、基础环境、生产生活相关产业和设施进行多方位的数字化、信息化实时处理与利用,为城市公共管理服务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灵活的应用与服务模式。是城市公共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与数字城市相比,智慧城市更加智能,它突出强调几项关键的新一代智能信息技术的应用,最典型的就是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2]

物联网技术。在信息感知技术如传感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卫星定位、电子标签等经历多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具备了将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智能化物体的联网技术,通过信息感知技术感知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信息并通过网络传递给城市数据中心,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控制。这将建立城市的神经网络

云计算技术。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计算资源和能力被隐藏在云层后面,用户无需了解、也不用担心应用运行的具置。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个手机,提出自己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云后面,是虚拟化的城市数据中心,大量异构的服务器、存储和平台被虚拟化成统一的服务资源,信息资源被最大程度地统筹和共享。将建立城市的中枢系统。

大数据技术。是从海量的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技术能力,利用流处理、并行性、摘要索引和可视化等技术,建立起城市的海量数据库。海量的各类数据,如大量博客信息、物联网数据、空间数据、3D数据等等,被采集、存储、分类、挖掘和分析,对复杂事件做出智慧地决策。

其他技术。影响智慧城市发展的技术还有很多,如3S技术(GIS,gps,RS)、将遥感、卫星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对各种空间信息和环境信息的快速、机动、准确、可靠的收集、处理与更新;HTML5发展使原有的基于FLEX和SilverLigt的RIA(富互联网应用)统一到HTML5环境;数据和软件一体化的应用开发平台技术和Web API技术,使组织机构的服务API化,带动API经济的发展;最终用户开发(Enduser Development)促进开发前移,推动用户参与开发;室内定位技术将是活动的定位更加微观和精准等。网络通信技术、建模仿真技术、元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安全问题等也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技术。

2 智慧城市的信息技术应用领域

国外的智慧城市发展,将建设的重点集中在六大领域:公共安全、电力、医疗卫生、水资源管理、交通和服务型政府。我国地域差别较大,城市特点各不相同,综合众多专家观点和厂家的报告,涉及到的智慧城市领域主要包括以下领域。

2.1 智能城市综合管理

通过 “智慧城市”的智能运营中心平台,对获得大量的有效信息,实时分析、沟通、协作,对城市管理业务对象和事件进行精细化控制,实施对城市部件的检查、报警、紧急事件处理、指挥调度、督察督办等功能。确保公共安全并提供水、电、气、热等服务正常运行,如:重要对象(巡检人员、车辆等)跟踪、实时事件上报,食品安全追溯、危险品安全处置、灾害预警与处理等。

在此方面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如食品安全追溯方面的条形码或二维码的识别技术、多原料产品的问题追溯问题、条形码信息输入侧的安全追踪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香港政府实施的“tellme@1823”项目已比较成熟,市民可利用智能手机拍照、录像或录音的方式,结合手机的定位系统,将突发事件实时举报。可借鉴其模式,突出城市特色,使智能城市综合管理系统更加便民和人性化。

2.2 智慧电网系统

智慧电网系统是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具有响应迅速、计量准确、数据实时采集、服务高效便捷等特点,构建了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实时互动的新型智能供用电关系。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环保约束,充分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和优化资源配置,适应电力市场化发展的要求。

我国的智能电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电压等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系统,相对于其他行业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国家电网正在进行社区智能用电管理方面的课题研究,属于电力BI行业的延伸,其内容和性质均属于智慧电网系统的范畴。说明该我国在该领域已有相关研究和应用。

2.3 智能交通系统

该系统类示与城市交通指挥中心的含义,通过道路收费系统、多功能智能交通卡系统、数字化交通智能信息管理系统等多种模式的数据整合,提供基于交通预测的智能交通灯控制、交通疏导、出行提示、应急事件处理管理平台。

功能包括:电子收费、车辆监督、停车服务、交通检测、交通流检测、交通违法监测。帮助进行城市路网优化分析;为城市规划决策提供支持。[3]

2.4 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是指利用先进的智能信息技术,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通常由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系统以及家庭健康系统三部分组成 。可使医疗信息、医疗服务、医疗资源延伸至城市各个角落,实现医疗服务的最优化解决。

我国乃至全球的公共医疗水平还远未达到人们的预期,医疗卫生资源不断集中到大医院,出现医疗服务质量欠佳、看病难且贵的就医现状。智慧医疗将个体、器械、机构整合为一个整体,将病患人员、医务人员、保险公司、研究人员等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缓解就医难的问题。鉴于我国的医疗体系,智慧医疗在国内的推广相对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如需要克服非技术层面的问题。

2.5 智能公园管理

具体功能包括:提供综合信息显示、无线上网等服务;建立人流实时检测机制,精确统计入园人量;发送社区短信提醒游客注意安全。用于提高公园服务质量,避免突发事故生。

2.6 城市环境管理

功能主要包含环境质量在线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测、机动车绿标发放与识别、移动环境监察执法等。

2.7 电子政务应用

用于和公开处理政务,提供政务查询公共服务,建立政府与人民直接沟通的渠道,增加办事执法的透明度。也用于向城市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提供办公、办事、考核和即时通知功能,提高工作人员履职能力和效率。具体应用包括:综合办公、事务办理、政务查询、绩效考核和公共政务应用等功能。

2.8 智能城市照明管理

具体功能应包括:定时检测路灯工作参数(电压、流等);建立自动控制和人工远程两种开闭模式,实现回路节能或单个灯具智能化控制;建立故障报警与防盗机制。用于节约城市照明能耗,提高设施管养效率。

2.9 其他领域

智慧城市还包括智慧建筑系统、水务领域(水文监测、水质监测、供用水监测、灾情监测、水工设施监控、视频监控等)等领域。

3 总言

综上所述,智慧城市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一个通过智能信息技术,可进行深度分析、精细控制的城市。将在城市公共安全、制造生产、环境监控、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公共卫生、健康监测、金融贸易等多个领域,使社会各种资源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化,给我们带来全新的生活感受。[4]

参考文献

[1]张永民.智慧城市总体方案[J].中国信息界,2011(3):12-21.

[2]深圳市城市管理局.广东省“智慧城市管理”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S].2011,5.

[3]孙怀义,王东强,刘斌.智慧交通的体系架构与发展思考[J].自动化博览,2011(10):28-35.

第5篇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工作,紧紧围绕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建设,统筹资源,创新融合,狠抓医疗机构老年友善文化、管理、服务、环境打造,持续深化医疗机构全面落实老年人医疗服务优待政策,有效推动建设老年友好社会。

一、彰显老年友善文化,着力完善老年人医疗服务优待政策支撑体系。区卫健局把“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工作纳入卫健系统重点工作,统筹推进,严格要求辖区内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各综合性医院、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在机构愿景或文化中必须有关心、关爱老年人,保障老年人权益,维护老年人尊严等内容;职工手册、行为守则等规范中有对老年人态度、行为和用语等。同时,积极协调财政、医保、民政等部门,根据老年人对疾病诊治、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医养结合等服务的需求,在人员和设备配备等方面争取支持。区财政每年投入5亿元补贴城乡居民医保及智慧化医养结合服务工作,投资近2亿元高标准建成智能化社会福利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全力提供老年友善服务,解决老年人就医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困难,积极营造老年友好社会浓厚氛围。

二、融合老年友善管理先进理念,打造智慧化机构养老品牌。面向老年人专业化养老需求,XX医院对接XX旅居养老十大品牌--XX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在医院内合作举办XX养护院,建立老年患者的双向转诊机制,形成医联体的协作管理模式。养护院建筑面积7500平米,设有床位210张,有机融合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实行日巡诊制度并开通就医绿色通道,建立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的运行机制,实现“重症快速进医院、康复立即回机构”。引入“慧济国际”养老管理团队和智慧化管理运营模式,建立具有老年医学服务特点的技术规范和持续改进机制,严格按照国家最新的适老化建设规范,配备最先进的智慧化养老管理系统,从基本自理、部分自理、无法自理直至安宁疗护逐级设定11类护理标准等级,大力发展专业化的深度照护服务,失能、失智老人占比达到90%以上。同时,建立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知识、技能等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推出慧济舒适照护、慧济食坊、时间银行、志愿者之家、老幼同乐、宠物疗法多种特色智慧化服务,成为兖州机构养老的优质品牌。

三、推进老年友善服务,探索“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针对大部分老人习惯居家养老的现状,在区中医院建设医院、机构、居家“三位一体”的智慧化居家医养服务平台,提供多渠道挂号服务,并将电子病历系统与全科医生助诊系统融合对接,打造了线上线下联动、院内院外协同、机构居家融合的信息化居家医养服务模式。通过组建以医师、专业护士、康复治疗师、专业照护师为主的居家医养服务团队,建立多学科诊疗体系,自主研发实现十多项常规检查的便携式“全科医生助诊包”,让移动巡诊、移动护理、药品配送等入社区、进家庭、到床前,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建立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为居家老人提供健康查体、疾病治疗、健康管理、功能康复、预防保健、生活照护等连续性医养服务。

同时,积极引导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XX医院合作、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XX老年公寓合作,联合推行街道社区医养模式,打造医疗养老联合体,将智慧居家医养信息平台与基本公共卫生平台进行对接,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病老年人,开展老年综合评估服务,进行定期回访、科学管理,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生活照护、身体指标监管、紧急救助及慢病管理等个和远程诊疗服务,形成“居家体检医疗-健康数据上传-异常信息预警-专业团队跟踪服务”智慧型养老医疗服务链条,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各类养老服务,全时段保障居家老人生命健康安全,切实增强医疗服务精准性、及时性、专业性。

四、聚焦老年友善环境,创新智能养老综合体。针对规模较大的新建城市社区,以“XX依养家”高端养老公寓为试点,打造“XX依养家”智能养老综合体。项目总投资6.2亿元,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其中,XX依养家老年颐养中心项目,作为XX市政府工作报告涉及我区重点工作,项目建筑和内部装修全部采用适老化设计,设置有依养家医院、休闲活动中心、长者生活起居照护区、健身服务中心等功能分区,集优质机构养老、社区日间照料、智能居家养老为一体,现已入住50余人,二、四、五层入住率达到90%。中心在老人生活照护区配备无障碍通行、低位开关、一键急救按钮,房间内通过物联网技术连接心电、血糖等健康监测设备,以及灯光、空调、电视等生活电器,实时监测老人睡眠情况、生命体征以及离床时间,方便老人生活起居,一旦发生异常系统自动报警,工作人员即刻到位处置,全天候保障老人生命健康安全。

同时,综合体配套新百汇商圈,为老年人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服务,并建设“5G+量体化养老”模块,布设智能养老设施设备,配合高效5G网络、智能管理平台和专业的服务团队,实现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实时监测、健康预警精准反馈,打造智能、高效、安全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综合体周边整体规划一、二、三期大型养老社区,能够满足1.6万老年人养老需求,将成为XX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基地。

下步,我们将进一步巩固深化我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和市级安宁疗护试点区创建成果,持续完善“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工作政策保障,加速推进医养服务衔接,建设覆盖区、镇、村,公立与民营相结合的“三级两元化”服务体系,实现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全覆盖。同时依托智慧居家医养信息平台,利用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下沉社区,着力改善老年患者就医环境,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老年患者看病就医满意度。

第6篇

[关键词]智慧城市;发展状况;评价体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3083

1引言

由于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在全球实践应用的逐渐深入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拓宽,信息化的应用正在进行着深刻的变革。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1]IBM提出“智慧地球”的发展趋势后各国相继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例如新加坡“智慧国建设”,中科院“感知中国”,使城市信息化得到深层次发展。作为省会城市的济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中心辐射的作用,智慧化的程度不仅是该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还对周边省区发挥经济社会效应辐射。

2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是在智慧化的新兴理念下,将信息化、生态化、人文化等因素融合而成,对城市智慧化程度发展阶段与发展水平能够进行准确分析的评价体系,为智能化城市的建设与规划提供了合理依据。本文选取了《智慧城市评价指标20》的四个维度――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软环境建设,对目前济南市智慧城市建设状况进行分析。

2.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各项功能通畅、安全、协同运作的重要保障[2],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大数据物联网的迅速崛起为智能化城市规划打造了坚实的后盾。2014年数据显示,济南市宽带网用户2027万户,增长153%,与国内外其他智慧城市(佛山宽带无线网络覆盖率为98%、杭州无线网络全面覆盖、美国高速无线覆盖率为98%)相比网络数字建设相比,济南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完善。在当前“互联网+”时代标榜盛世,创新30时代即将到来的信息社会,智慧城市的价值应定位于让信息服务深入千家万户,惠及民生,实现社会的全连接。

2.2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

智慧城市通过搭建全连接的构架模式,智能高效的满足公共管理和公众服务的需求,解决城市病的困局。具体来说就是对内为政府城市管理和决策支持提供依据,提供便捷的、泛在的、高品质的城市服务;对外为作为城市主体的公众享受便捷的、泛在的、高品质的城市服务,同时能够便捷的、低成本的参与城市建设,让公众感受到智慧给生活带来的便利。[3]对于政府而言,济南智慧城市建设中在政务方面推出政务智能化比较完善,与浪潮推出的“爱城市・济南”能够将各类行政及服务信息开放协同,高效互动基本形成,优化方便市民生活,但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完善。对于市民而言,在交通方面作为全国拥堵第一的济南市在智能化交通管理方面建设不足,智能公交站牌虽投入使用但是所占全部站牌的比重较低,在改善车辆通行效率、提高交通流畅度、优化市民出行体验方面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在医疗方面,济南市市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高达百分之776%,使市民便捷准确地获得医疗卫生服务,但是健康档案的规范性有待提高;在医疗组织管理方面,个别县(市)区和机构的组织管理文件格式不规范、档案整理不条理、实施方案内容不全面。同时,在环境质量自动化监测及社区综合信息服务能力等方面济南未发展起来。

2.3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

“集约”能够提高城市资源利用和城市的运行效率。[4]企业规模的适当聚集,能够减少一系列成本的消耗,带来产业的规模经济,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全面提升社会经济效益。智慧城市利用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有效地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将城市建设与信息服务有效的结合,打造“智能、高效、便捷”的城市化体系。济南市信息服务业主要集中于高新区,在信息传输服务业上多为分散小企业,难以发挥规模经济,实现信息资源的集约利用,较北京、上海等地高新技术人才储备较少;IT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在高新技术区较快发展,实力较强,但是效益好的知名企业数目较少。

2.4智慧城市软环境建设

软环境的营造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5]推进以济南为核心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发挥省会中心辐射,带动“1+6”都市圈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山东省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推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为城市智慧度的提高营造良好的氛围。自提出建设“智慧泉城”后,市政府积极组织开展设计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各项事务,将“互联网+”技术扩散到发展的方方面面,以期大力提高城市智慧度。同时,在济南市多次举行的智慧城市建设培训会及相关创新大会,无不彰显济南对软环境建设的注重。在“智慧”的氛围中,济南对城市建设的规划应更贴近民生,贴近城市实际,结合济南的古城韵息、文化底蕴进行合理布局规划,切实解决城市问题。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居于省内中部地区,容易形成增长极模式的增长,它的发展以其独有的优势,带动着周边区域的协同飞跃。

3对策建议

在当前“互联网+”逐步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城市的智能化水平,提高无线覆盖率,力求在城市上+“互联网”,达到“互联网+城市”。探索新型流通模式,将新型互联网理念与智慧发展理念相结合,将本地化特色与公众服务相融合,打造智能化的服务体系;完善信息建立互通网,提升服务机构服务质量,依据自身特点大力发展智慧旅游建设,加强行业管理智慧化。同时,由专业人士全面掌握生态系统状况,协调各方面的力量,研究城市发展趋势,选择战略,部署“智慧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各项战略任务,全方位地提升地区竞争力。

4结论

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的分析下,济南虽已走在城市智慧化建设的路途中,但仍存在着不足。21世纪的智慧城市建设,不单单是城市规划、信息智能,更多的是融合社会、经济、产业、生态等多方面的因素,济南要想充分彰显其辐射作用,全面促进省会城市圈的经济跃动,必须正视这些问题,结合自身特色,创造出更高的效益。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多方协调,构建“智能、便捷、高效”的新一代城市,实现社会的智能信息化,便捷城市人群的生活,打造高效的城市环境,这也是城市建设未来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张永民,杜忠潮.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信息界,2011(2):28-32.

[2]巫细波,杨再高.智慧城市理念与未来城市发展[J].城市管理,2010(11):56-60.

[3]徐静,陈秀万.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4(7):24-26.

第7篇

浙江丽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国内专业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成立15年来,其始终致力于物联网技术的研发,为智能家居、智慧养老、智慧医疗等领域提供软硬件产品及云平台服务。“丽威为老服务信息系统”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和精确度,能更加及时地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安全保障。

“妈,您老注意身体啊,平时少干点活,多休息,这月的血压又升了”。在上海某外企上班的刘先生通过手机查看了母亲近期的饮食起居和健康状况,向远在陕西老家的母亲不停地嘱咐。自从安装了丽威为老服务信息系统后,他就能随时了解母亲的生活及健康情况,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养儿防老”是中国的古训,然而,当“防老”与子女的前途放到一起时,更多的老人更愿让儿女去更适合发展的地方。当下中国主流养老方式依然是居家养老,但面对“421”家庭结构、跨地域职业流动的加速、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国人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等现状,传统养老方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保障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实现老有所养已成为政府和百姓共同关注的问题。

浙江丽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国内专业的IT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成立15年来公司始终致力于物联网技术研发,为智能家居、智慧养老、智慧医疗等领域提供软硬件产品及云平台服务。

公司采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社区资源、社会资源,通过集中式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搭建一个满足老年人信息、设施、服务、交流、健康等需求的智慧物联与云平台结合的养老系统,简称“丽威为老服务信息系统”。

“丽威为老服务信息系统”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和精确度,能更加及时地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安全保障。系统可提供24小时全天候的健康监测和生活服务保障;具备完善的云健康/医疗档案,支持随时随地查阅;采用智能化云计算系统,可提供实时异常数据预/报警;支持随时随地升级更新;紧急救援时可协调指挥,在被救助人员发出求救信息之前,根据健康探测器的智能分析预警信息下达救助指令,救助人员可在赶往目的地的过程中查看老人的完整的医疗记录和健康档案,制定完善的救助方案。

“丽威为老服务信息系统”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基础数据收集——基础层主要包括全部硬件环境,通过各类传感器采集身体健康、空气质量、视频监控及安全定位等数据,并自动上传至云数据库。云数据库——云数据库将前端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智能筛选汇总,并统一储存管理,支持随时随地查阅。数据分析——云计算主要负责从海量的采集数据中分析出异常信息,对丽威为老服务信息系统进行预警提醒,并将信息发送至呼叫指挥中心,由人工对数据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确认,实现各种异构网络的数据交换和计算,提供实时异常数据预/报警,从而提供更快捷、更准确的应急服务。呼叫指挥中心——涵括个人信息管理、主动关怀服务、应急呼叫系统、远程视频监测系统、健康档案系统、社区服务系统和自助医疗诊断系统等。保障体系——包括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管理保障体系三个方面,从技术、运行及管理三方面构建安全保障体系。

第8篇

【关键词】智慧蚌埠;城市化;信息化;业务协同;城市管理和服务;智能化

1.引言

近年来,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突飞猛进。第三方应用程序-APP,也因为智能手机的流行,而风靡全国。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网络化,网上预约,网上购物,网上订餐等。经调查这几年的发展,人们出行,购物等都会依赖对应的手机APP,但是由于娱乐,生活等服务项目太多,对应的APP也鱼龙混杂,目前各个手机应用只是针对某项服务。然而智慧城市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单一的现状,使得人们生活更加一体化。随着智慧城市在小范围内的试运营,用户和客户不断增多,客户端的管理也变得复杂,容易出现错误,如何更好的将信息化和城市化巧妙的结合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系统需求

智慧蚌埠APP运营平台管理的目的是解决智慧蚌埠建设中出现的各种不足。根据试运行的效果反应,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管理效率低下、信息采集重复,规划设计缺少管理和运营设计考虑,缺乏整合考虑,缺少标准化和开放协同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建设一个信息平台-智慧蚌埠APP运营平台,它是是支撑智慧蚌埠运营的基础平台,可以促进各项智慧应用的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各个系统间的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各个行业进行资源共享、合作协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3.系统功能结构分析

通过对试运行效果分析,将系统不断的完善,分为客户管理,用户管理,业务管理和系统管理四大模块。

客户管理主要针对我们的合作商,合作商可以拥有部分权限来实现对自己部门的管理,消息和个性化设计等功能。

图1 系统功能结构图

图2 具体模块图

业务管理只要针对商家入住平台,审批真实性以及最终获得权限上线等功能。系统管理只要是技术人员通过后台对商家,用户等进行监督,及时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等。用户管理主要针对用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喜好来制定自己喜欢的模块,使得操作起来更加人性化。同时行为记录可以监督用户的操作,保用户信息财产等安全,防止出现违法的行为。具体模块图,如图2所示。

4.结束语

智慧蚌埠是一项集教育,医疗和交通等一体化的手机应用。它的建设是每个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蚌埠城市运行服务水平提升的现实要求,是蚌埠城市经济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是蚌埠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迫切要求。

该系统整合和利用城市信息技术和资源,建立城市信息资源数据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城市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体系。有助于全面增强信息共享和良性互动,协调、和谐人与环境的关系,增强城市运营管理能力,完善提升城市服务能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姚尚朗,靳岩.Google Android开发入门与实战[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6).

[2]王世江,佘志龙,陈昱勋等.Google Android SDK开发范例大全(第3版)[M].人民邮电出版社(第3版),2011(11).

[3]新华信息化.智慧城市综合运营管理系统建设思路[R/OL].新华网:2013-10-23.

[4]东蓝.智慧城市运营平台[EB/OL].2014-8-11.

第9篇

主论坛上,NEC全球总裁远藤信博发表了题为“为实现对人与地球友爱的信息社会――大数据创造新价值”的主题演讲。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刘健、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分别做了演讲,来自政府、机构、企业等各界嘉宾近300人出席了主论坛。

NEC是较早倡导智慧城市建设的企业之一,拥有下到海底光缆、海底地震仪,上到宇宙卫星开发的全方位业务经验,特别是在防灾、消防、交通、物流、水资源管理、能源管理、养老、医疗等领域,通过ICT技术支撑着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远藤信博认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是要实现安心舒适的居民生活,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共存、共生,以及整个社会安全、高效、可持续的发展。NEC选定中国作为智慧城市业务的战略重点区域后,将不断投入优势资源,依托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方面的技术实力和多年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一定能够为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NEC在参与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一直坚持“统筹规划、绿色环保、协同开发”的建设理念。首先,考虑到各个城市发展现状不一,NEC认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一步应该是因地制宜地进行总体架构的规划设计,综合考虑人文社会体系和经济产业规划,包括新兴智慧产业的选择培育和传统产业的智慧改造,提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管理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人文体系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建设方案,然后再分步实施。

NEC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开放性与协同性,认为要实现社会管理各要素间的整合转型,应以信息集群为基础,实现跨系统应用集成、跨部门信息共享、跨网络融合互通,体现城市反应的即时性和适时性,消除信息孤岛以及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城市管理的灵活性和运营效率。

在2013NEC创新解决方案展现场,“城市管理”、“企业运营”、“民生服务”三大智慧城市展区以及“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的下一代C&C技术”展区吸引了不少观众。

主要亮点产品有:

1.智慧教育“睿课堂”

“睿课堂”是一款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云平台的智慧教育产品,老师和学生人手一个平板电脑,通过无线热点连接,提前制作好的课件可以显示在每个学生的屏幕上,课程进度由老师主导,老师在自己的平板电脑上能看到每一个学生是否在线。“睿课堂”的智能作业系统还会自动批改学生作业,并对正确率进行统计,也可以对课堂的表现情况进行分析。目前“睿课堂”已在北京、深圳、南通、广州等地的一些中小学落地,老师、学生反响良好,普遍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新颖有趣。北京市大兴区一所学校的老师还表示,使用“睿课堂”半年时间,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2.下一代网络技术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OpenFlow

第10篇

[关键词] 智慧城市;信息化;智慧校园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087

[中图分类号] TP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1- 0169- 02

随着科技发展和教育国家化进程,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了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一大发展目标,智慧校园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应运而生。智慧校园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智慧城市建设也促进者智慧校园发展。

1 智慧城市的提出

美国加州旧金山1990年召开了以“智慧城市(smart city)、快速系统(fast systems)、全球网络(global works)”为主题的城市竞争力可持续发展会议。美国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简称IBM)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于2008年11月提出了“智慧地球”。随着“智慧地球”的落地,“智慧城市”开始发展,2009年IBM公司了《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并在中国连续召开了22场智慧城市的讨论会,智慧城市在中国开始建设,目前,智慧双流,智慧上海,智慧深圳已逐渐发展起来。

2 智慧城市的概念和功能

虽然智慧城市提出近十年,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IMB将智慧城市定义为: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感知、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智慧城市的建设犹如一个生态系统,其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围绕大数据平台,利用模式识别、云计算、移动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从而为政府、个人、企业提供更高效的决策依据。

智慧城市建设的八个方面功能有:智慧建筑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智慧电网系统、城市指挥中心、城市公共安全、城市环境管理、智慧医疗、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内容是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构建覆盖整个城市的信息共享网络平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传统产业的创新变革,推动电子商务的变革;建立多层次电子政务系统,完善公共服务信息网络;建设智慧城市人才队伍,提高全社会的信息化技术能力;开发重点领域的应用系统;整合社会资源,发展智慧城市的技术支撑平台;建设信息化标准和法律法规,有效管理信息资源。

3 智慧校园的概念与表现形式

智慧校园指的是将智能化传感器嵌入或安装到教室、图书挂、餐厅、实验室、会议室、宿舍楼等学习、活动、生活区域的各个地方作为终端设备,对这些终端设备用一定的方式连接,形成“物联网”,利用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服务中心将“物联网”和“软件应用平台”整合在一起,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的信息资源全面数字化,加以科学规范的管理方式对这些信息资源集成处理,工程统一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系统。

建立网络科研,根据创新人才培养要求实行教师教学研究积分管理,共享科研类应用软件及其主题科研网站实现资源共享。

建立校园文化板块,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随时查询社团活动安排、各类竞赛情况,同时利用查询页面推送信息宣传,提供优秀资源共享。

建立一站式校园生活平台,通过电子钱包、电子饭卡、自主缴费组建一卡通一站式缴费平台,并在移动终端与文化板块相连接,增加洗衣机、运动场馆等的预约模块,形成校园文化建设与生活共促互建。

4 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校园发展的关系

智慧城市作为数字化城市和智能城市建设后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式,是信息化、城镇化、工业化的融合。智慧城市概念提出后,我国先后有南京、北京、上海、重庆、西安、深圳等20多个地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是无线通信和物联网的发展,涉及到交通、医疗、政务、商业、教育等各方面领域。智慧城市建设基础在于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核心在于对信息的有效获取、整合、管理,故必须要有相应的知识体系和人才需求与之相配套。

高校是知识聚集、人才培养、信息科技发展之地,是国家创新发展中知识传播和利用的主要阵地。高校拥有智慧城市建设所需的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人才资源,高校的信息服务也逐渐朝着知识化、创新化、个性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211工程”建立了与部分高校图书馆、重点学科、重点院系联合资源共享的地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为高校相对集中、信息资源较为丰富、网络化水平较高的地区配备一批具区域特色的重点文献信息库,专人管理,共同享用,避免了资源重复购置的浪费。智慧城市建设为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新思路,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智慧图书馆”,其作为智慧校园的建设部分,为智慧校园和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更纯净高校的公共文化环境和信息共享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永民,杜忠潮.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思考[J].实践与应用,2011(2).

第11篇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5)09-00-03

0 引 言

随着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城市信息化向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自1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数字地球概念以来,世界各国主要城市纷纷启动智慧城市战略。伦敦、纽约、东京、巴黎等城市都希望通过信息化发展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美国、瑞典、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智慧城市建设纷纷起步。

我国自“十二五”规划以来,各大城市都认识到智慧城市建设对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优化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管理、提升居民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纷纷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截至2014年,有300余城市提出智慧城市发展规划。

与此同时,学术界也对智慧城市的内涵有一定共识:其一,智慧城市的基础是实体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的相互融合;其二,智慧城市的主线是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运用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其三,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以开发、整合和利用城市信息资源为居民、企业提供信息服务为手段,从而实现城市规划发展能力、城市公共设施水平、城市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使城市达到“智慧”状态。

1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情况

1.1 政策支持

政府是城市建设的管理者、引导者、推动者,智慧城市作为信息技术应用在上层建筑层面的延伸产物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促进政府与城市管理的协调发展,对城市的转型起着关键作用。从2010年开始,国家及地方“十二五”发展规划陆续出台,其中,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很多城市未来建设的重点。在国家的政策文件中,智慧城市经历被包含到独立的过程,政策涵盖的内容也从总体架构到具体应用,并在鼓励政策方面日趋明确和具体,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化,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红利”仍将延续。表1列举了部分国家智慧城市相关政策。

1.2智慧城市内容与规模

一般来说,智慧城市的总体架构概括为四层架构,两类保障体系。四层架构包括网络基础层、基于感知设备采集数据、网络传输数据的数据整合、共享、处理中心和公共云支撑平台。在基础平台的基础上,构建面向公众、企业、政府提供智慧化的一站式应用。公众服务平台涵盖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保和智慧社区建设等;企业服务平台涵盖智慧产业发展、智慧企业服务、电子商务提升及智慧园区建设等;城市运行管理平台涵盖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公共安全、智慧环保建设等。保障体系指政策标准保障体系和制度安全保障体系。政策标准保障体系包括组织领导、项目管理、投融资、创新交流等机制建设。制度安全保障体系包括信息安全监管、测评、应急处置等体系建设。图1所示是智慧城市的基本构架。

图1 智慧城市的基本架构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自2010年开始推进,至2012年底,全国有超过180 个城市投入智慧城市建设,通信网络和数据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接近5 000亿元。2013年初,国家住建部公布了90个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配套了包括国开行、商业银行在内的4 400亿授信额度。从整体投资规模来看,“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IT投资规模近1万亿元,十三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有望超过4万亿元。图2所示为中国智慧城市投资规模及同比增速柱状图。

图2 中国智慧城市投资规模及同比增速柱状图

1.3 商业模式

目前,智慧城市投融资和商业运作的模式主要有表2所列的7种常见商业模式,包括:政府独立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府运营商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府投资委托运营商或第三方建设和运营、政府牵头BOT 模式、运营商/第三方独立投资建设运营、联合建设运营和公司化运营等。由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公共属性较强,政府对于项目的所有权较为看重,国内投资通常呈现为政府直接投资和运营(BT 或者直接支付),或者政府投资,由运营商进行建设运营(BOT)的商业模式。

具体来说,前四种模式中政府主导或参与,但差异之处在于参与程度的不同。相比较而言,政府主导或参与,在融资、建设、共享等方面更容易推进,运营商/第三方专业建设和运营便于实现专业化运作。后三种模式政府参与程度较少,更多的是由一家或者几家通过联合或公司化运作模式承接智慧城市的建设任务。智慧城市建设本身是浩大且长期持续的工程,不仅仅需要政府的牵头和参与,更需要动员产业链上的成员共同参与。从目前来看,越来越多的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模式逐步从政府主导单一模式向社会共同参与、联合建设运营的多元化模式转变。

2 智慧城市的未来趋势

(1)云计算大数据中心逐步成为智慧城市基础信息平台。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2014年5月的《云计算白皮书(2014)》估计,2013年我国公共云服务市场规模约为47.6亿元,增速较2012年有所放缓,但仍达到36%,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云计算模式将成为电子政务与智慧城市的基础信息平台,同时也成为城市大数据汇聚、交换和共享的平台。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涵盖基础设施云、平台云、数据云和应用云的建设。城市基础数据库、视频数据库、语音数据库等采集的数据传输到城市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形成基础设施云;通过城市大数据中心数据云实现数据资源统一交换平台,整合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等,实现了基础数据库的互联互通以及专题数据库的互联互通,形成数据云;通过提供政府治理、民生服务、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应用,形成应用云。

(2)大数据成为城市运营与管理的新资源。

根据EnfoDesk易观智库《中国大数据整体市场趋势预测报告2014-2017》显示,中国大陆2014年进入大数据应用市场的快速增长期,增长速度将接近30%;预计2016年大数据市场规模总量将突破100亿人民币。大数据驱动行业成长,需求持续增强,应用逐步落实成为软件产业链的核心,企业着力培育自身的数据资产。在互联网上的数据、移动互联网上的数据、社交网络的数据和物联网的RFID、传感器等数据,这些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进行汇聚,并与城市基础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实现了连接,并建立起政府数据的交换与共享,实现政府数据开放,进行城市大数据分析,深化大数据行业应用,繁荣大数据交易市场,数据将成为城市的养料和血液,城市运营和管理的新资源。这些大数据资源,深化应用到电子政务、健康、党建、城管、信用环保、交通、舆情等领域,将形成大数据政务、大数据健康、大数据党建、大数据城管、大数据信用、大数据环保、大数据交通以及大数据舆情等新模式和新手段,更好的实现城市的精确化运营、管理与决策。

(3)民生云、互联网经济将改变智慧城市应用结构。

在往年平安城市、应急管理、数字城管等建设的基础上,智慧城市的应用结构将围绕“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进行调整,民生、经济转型、依法治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将成为应用重点,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民生应用、互联网金融、智能工业等经济应用、简政放权的智慧工商、智慧政府、智慧党建等将成为应用热点。

(4)互联网、物联网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

应用物联网装置于2015年可达29亿元,而2020年更可达到132亿元,将成为带动未来智慧城市衍生出来的新商机的主要力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将改变传统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现阶段,智慧产业的核心是互联网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链的上下游将围绕互联网应用进行产品升级和转型,如分布式计算、内存计算、非结构化数据库等技术和产品的升级。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业态逐步成形,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主流。互联网传统行业加速形成新型产业业态,如互联网金融、智能工业等。

(5)智慧城市投资建设与运营模式不断创新。

随着智慧城市平台的建设,智慧城市的商业模式日渐清晰,围绕智慧城市的投资和建设模式也在不断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产业投资平台,成立合资的智慧城市平台运营公司,进行智慧城市顶层涉及和运营,整合上下游资源,建立智慧城市平台的生态环境,各种增值应用以商业模式实现对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服务。这将成为一个阶段主流的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模式。

3 结 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商业模式等技术和商业应用的不断成熟,智慧城市的建设落地速度不断加速。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空间、前景和影响力将成为我国城市建设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徐静,陈秀万.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4(7):23-26.

[2]杨礼茂,李文静.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风险与对策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4(6):2-6.

[3]张振刚,张小娟.智慧城市系统构成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7):88-93.

[4]罗尚忠.大数据点睛智慧城市发展[J].中国科技论坛,2014(8):1.

[5]胡佳艳.智慧城市研究进展与展望[J].科技管理研究,2014(17):155-159,170.

[6]陈博.我国智慧城市群的系统架构、建设战略与路径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4(4):29-31.

[7]张振刚,张小娟.智慧城市的五维度模型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11):41-45,75.

[8]李健.新城发展中的智慧城市建设战略与框架[J].南京社会科学,2013(11):66-71.

第12篇

[关键词]新时期 中小城市 智慧城市 建设

[中图分类号] F291.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165-1

0前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各类城市病日渐增多,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积极将信息等技术运用到城市建设当中,建设智慧城市十分必要,不仅能够整合、优化城市资源,还能够实现智能化目标。因此,加强对中小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智慧城市概念

智慧城市主要是指将信息、通信等技术作为基础,感测、分析及整合城市各类关键资源,并针对城市民生、环保等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实现智慧式管理和运行,从而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2新时期下,中小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桎梏

中小城市作为我国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工程的重中之重,中小城市由于受到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缺乏科学规划,党和国家在提出“智慧城市”后,大量中小城市迅速涌入到这股热潮当中,但是,一些城市并没有对实际情况作出详细调查,缺乏科学规划,随意性较强,且智慧城市建设并非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极易出现不了了之的情况[1]。

其次,缺乏创新性,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创造性、新型城市建设理念,并没有相对成熟的模式,尤其是中小城市自身发展还难以承担智慧城市建设重任,在盲目建设过程中,照抄照搬其他城市,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城市软实力的提升。

最后,实践能力不足,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是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但是,中小城市自足研发能力相对较弱,仅能够依靠外界技术支持,而这些核心技术一般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且财政资金不足,不能够将资金投放到技术研发中,另外,“信息孤岛”问题也是影响中小城市发展智慧城市的主要因素之一。

3新时期下,中小城市摆脱桎梏的有效途径

3.1立足比较优势,突出自身特色

智慧城市建设并不是盲目进行,中小城市应立足于城市发展历史、特点等因素,不能够摒弃传统文化,制定长远发展战略,明确目标,为城市建设提供方向和指导,发现城市的比较优势,并强化公众认同感,并与相邻城市进行合理分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不仅如此,还可以积极学习智慧城市建设成功经验,如:上海、沈阳等,通过发挥城市优势,解决阻碍城市发展的困难,实现点、线、面持续发展。

3.2明确市场需求,完善细节建设

市场需求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通过依附市场发挥杠杆作用等,创造出更多智慧市场发展新态势,从而实现智慧增长。因此,中小城市要立足于本地市场需求,协调地方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客观环境,积极建设惠民工程等。

另外,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完善城市发展各个细节,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为公民提供更加完善、优质的服务。

不仅如此,中小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目标最终是要服务于公民。基于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充分了解公民的感受,增加人性化建设目标,从而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3.3注重创新,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同样适用于智慧城市建设,信息技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只有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2]。

因此,中小城市要树立创新理念,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力度,建立信息技术研发等服务平台,积极与当地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创造并优化智慧城市技术创新的软硬件环境。

另外,还可以利用技术发展新型产业形态,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技术人才是技术研发的基础,要培养并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人才队伍,并适当提高人才福利待遇,保障人才不会流失,从而为中小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保驾护航。

3.4实现信息交流,打破孤岛信息

首先,统一技术标准,建立统一信息化框架标准,为信息共享提供支持,政府要积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严格落实统一标准,避免信息孤岛现象的发生,并加强与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在国际上争取更多主动权。

其次,中小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关注前期规划,确保规划合理性,才能够指导建设工作,并落实责任制,分工协作,确保每一个环节有序进行,并及时获取智慧城市建设实际情况,最大程度整合、优化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最后,加强管理,建立并完善城市综合管理体系,实现城市部门之间横向、纵向之间的有效合作,确保业务上传下达,以此来提高智慧建设有效性[3]。

4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复杂性工程,涉及工作内容较广,难度较大。因此,新时期下,中小城市要立足于城市发展现状,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明确自身桎梏,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找到比较优势,了解市场需求,加强技术研发,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管理水平,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基础,从而推动城市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赵俊(1980~),女,200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测绘与地理信息。

参考文献

[1]明,许春雯,黄容.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七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综述[J].电子政务,2010,18(03):25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