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性

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性

时间:2023-07-12 17:07: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性

第1篇

1 农技推广的含义及重要性

1.1 农业技术推广的含义

农业技术推广的含义就是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示范和指导等形式,将农业技术普及到农业生产的过程当中。农业技术推广适用于很多方面,例如农、林、牧、渔等行业。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包括提高种植产量、合理使用肥料、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等,除此之外还包括农副产品的加工和运输。由此可见农业技术的使用范畴还是很广泛的,通过对农业科技技术的推广,使得农村经济以较快的速度进行着发展。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人们也逐渐对能源的使用加以重视,同时也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因此新型的农业环境保护、农业能源合理使用等技术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更好、更快地实现农业技术推广,各级政府与基层管理人员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1.2 农技推广的重要性

农技推广对于农业、农村地区以及农民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积极的农业技术对于农业的长远发展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而我国政府也逐渐意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并以积极的政策进行鼓励。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的水平,并且加快农业行业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给农民创造更多的财富,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意义深刻。但是目前我国农业经济中农技推广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与不足,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做好农村经济中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才能够保证农村农业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同时也可以帮助农民实现小康的目标。

2 农技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外农业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也是屡屡受挫,这主要是因为其还存在着一些不成熟和不完善的问题。为了寻求解决农技推广问题的措施,本文针对农业技术推广进行了探讨,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业技术推广投入和基础设施以及农民文化水平等方面的不足给予了科学的分析,希望从中找出问题的关键,从而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措施。

2.1 农技推广体系不够健全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现代化的农村社会,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更是支撑着农业经济继续前进。但是由于政府未能充分认识到农技推广对于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因此农村经济中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一直未能得到健全。当前我县、镇农技推广机构30个,基本涵盖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林业、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再加上技术部门与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很多科研结果都付之一炬,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应用。很多先进的科研成果由于缺乏完善和严谨的推广体系,而不得不被搁置。农民缺少好的技术,农村资源得不到很好地开发,农民也无法获得真正的效益,这就阻滞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2.2 农技推广人才较稀缺

除了以上叙述的几点原因以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稀缺成为限制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原因。究其根本这主要是由于许多高素质人员选择了待遇好、环境好的职位,而避开了技术推广人员这一行业。例如:我县核定编制数为260人,但实际在编在岗只有194人,受现行人才招聘机制限制,缺编名额短期内难以得到较大补充,导致农技推广部门长期缺编。而且科技人才年龄结构老化,呈现学历高、职称高、年龄高的态势,后备力量不足,难以形成梯队,呈现“头重脚轻”现象。

2.3 投资较少、基础设施差

资金的投入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很多基础设施的配备都还欠缺。但是现实情况确实不尽人意。由于资金的缺乏,很多农村地区没有能力配备先进的设备,也没有足够的资金可以进行科研和开发,自然而然农业技术推广受到限制。除此之外现代化信息设备的购买,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而被搁置,农村技术推广的热情严重受到挫败。

2.4 农民文化水平较低

农民文化水平较低也是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因为很多农村地区的人民思想不够进步,总是安于现状并且习惯于传统的“男耕女织”的生活,对农业技术的兴趣不是很大,这就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进行。

3 农业技术推广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发展,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以上提出的几点问题给出了合理化的解决措施,首先各级政府和基础工作人员要充分重视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其次农机推广的宣传也是十分重要的,有关部门应做好对农业技术基础理论的推广;然后资金的投入也是十分关键,尽管将基础设施配备齐全;最后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也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

3.1 提高对农技推广的重视程度

政府是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的主导力量,因此在这期间政府应给予农业技术推广以充分的支持和鼓励,不但稳固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进程。同时为了扩大农业技术的推广范围,基层管理人员也应该充分提高责任感,同时也要树立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只有充分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才能够真正意义为农民谋福利。

3.2 加大对农技推广的宣传

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宣传工作,要从方方面面进行着手。首先有关部门应印发专门的宣传手册供农民去学习,其次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经常组织下乡“手把手”教学工作。这样一来就能够提供给农民群众更多学习的机会,也能够帮助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更好地实施。最后媒体也应该对此类加以重视,多做宣传从而帮助农民群众认识到农技推广的重要性。

3.3 加大资金的投入、做好基础设施建设

资金的投入对于农业技术推广来说是十分关键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也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政府要给予充分的重视。现代化的信息设备、先进的机器设备以及其他与之配套的设备,都应该进行生产和引进。同时政府也应该拨出一部门的资金,专门用于支持科研开发,从而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积极性。

3.4 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加强对农民素质的提高,不仅要从文化着手,其次还要考虑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因此首先国家和政府应对农村的素质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其次要想帮助农民群众了解农业科技,技术推广部门可以组织专门的人员进行下乡指导,帮助农民群众学习科技文化。

第2篇

关键词: 农业循环经济; 新农村建设; 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4-0046-02

1 引言

发展和保护之间有矛盾,也有统一。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期,如何利用农业循环经济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农村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找一条新路子,既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的繁荣,也保护好农村的青山绿水。通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既改变了农村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同时也实现了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这对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小康社会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2 发展好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的就是为农民朋友们提供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以期逐步综合农村与城镇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是生活水平,也包含了居住环境。而我们提倡的农业循环经济恰是以农业资源的再生循环,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甚至不污染来保护环境,将农村农作生产时留下的秸秆、动物粪便转换成再生资源,将本来可能视为污染物的东西转变成宝贵的生物资源,使得农业生产物每个阶段的生产物都进入了循环系统,从而实现了“生产资源―农作物产品―废弃物―资源”的绿色农业系统。通过这样的生态循环,既节约了能源,又美化了农村环境,这样的农业循环体统将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充分体现它的重要性,也将会成为建好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2.1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有利于从外部环境改善农村的村容村貌。在农业循环经济大力发展的同时,农业产品也会相应的升级换代,农民收入也会相应的增加,农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也会提高,这一系列过程的实现都符合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初衷,达到了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来促进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来增加农民收入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生活状态。

2.2 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它增加了农业生产的过程,增多了产业化的节点,从而增加了用工的需求,扩大了农村的就业需求,这样可以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问题,让农民不用离开家就可以就业,从另一层面解决了农村空巢老人的赡养问题,解决了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突出的问题。综合来讲,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仅扩大了农村人口就业难的问题,也解决了农民外出务工而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2.3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业资源有效保护和利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它是遵循“零污染、零排放”的原则,一是农业资源得到了最大休的利用,节约了资源,二是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零污染、零排放”,从而对农村环境不会造成破坏,保护了环境,保护了业资源,实现了农村环境的美化目标,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使农村环境更加美化得到了有力的支持。

3 循环农业产业化与传统农业产业化的区别

3.1符合生态农业的要求是循环农业产业化的一大基本特征。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增加科技投入,促进农业的专门化生产和规模化运作,为赢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结果创造条件。

3.2循环农业产业化提倡产业集群化、多样化,主导产业要和其他产业共同发展,它强调了进一步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特别是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来降低生态环境的外在风险。

3.3循环农业产业化是以实现社会资源环境协同发展为基本切入点。

3.4循环农业产业化生产环节必然要经历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良性互动过程,生产的末端尽可能地减少形成废弃物的可能性,而仅有的废弃物也要通过多级利用实现再一次减量化,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4 循环农业产业化新模式的构建路径与实施途径

循环农业产业化新模式,即市场主导、要素优化组合和资源保护型的三种实施途径。循环农业产业生产可以充分利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将其每个生产节点的产生物进行消化,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再利用。目前在农业循环经济产业中主要有以下这些模式:

4.1 绿色的种植业工程。通过种植绿色果蔬,可将生产出来的绿色无污染产品直接投放市场;可将生产出来的绿色无污染产品制成动物饲料;可将种植业进行科学规划,结合目前观光农业的发展,以种植业带动农业观光旅游业的发展。

4.2 养殖业工程。通过种植业生产出来的绿色饲料,规模化地进行养殖业的开发,在充分消化种植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时,可以生产出绿色的养殖业产品,这也正好顺应现代生活对绿色养殖业产品的需求。

4.3 沼气开发工程。种植业和养殖业必将产生出一定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恰好是沼气生产最好的资源。将种植业的废弃物和养植业所产生的动物粪便转化成沼气,一是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能源问题,也为这些废弃物的处理找到了去处,也为新农村的建设带来了一个洁净的环境。

4.4 循环模式的建立。在沼气生产中产生的沼液和养殖业中的动物粪便,这可是种植业所需的养份。通过这样的“种植业―养殖业―沼气生产―种植业”的产业循环,不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同时发展无污染、无公害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

5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建设新农村重要性

5.1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注重循环体系的建立,通过建立循环农业体系来提升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发展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的经济体系。

5.2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农业生产各个节点的技术措施完善,可实现农业生产规范化、长远化和资源再生化。

6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面临的困难

发展农业循环型经济,实现农业生产的循环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村容村貌的改观,从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解决。

6.1 思想观念的改变。只有从思想上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有了一个长远的认识,从根本上接受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理解了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认同了这样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先进理念,循环农业经济体系才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顺利的进行推广利用。

6.2 从教育培训上进行加强。要真正实现循环农业经济的实施应用,没有一支过硬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是不行的,只有从教育培训上找突破口,通过一定的示范带动,才能打消农民的顾虑,能通过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来实现农民脱贫,实现农村全面小康。

6.3 加强政府资金投入力度。因农业循环经济是一个周期比较长,见效慢的产业链,在短期内老百姓很难看到收益。这就要求地方政府要加大财政扶持的力度,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支持,并且要完善相信的政策法规,建立系列的长效机制,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上给予政策引导。政府也可通过出台政策的办法,落实试行农业产业化大型龙头企业专项贷款制度的新举措,并且通过放宽和规范农业龙头企业的贷款条件和年限,扩大信贷的规模,努力采取“封闭运行与专项放贷并行”的办法,确保农业循环体系运行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

农业循环经济是一个周期长、见效慢的系统工程,我们政府只有从思想上给予引导,从政策上给予倾斜,从资金上给予支持,这条路子能能够走下去,也才能很好的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彩云,龙和,王小慈.发展循环经济优化新农村资源环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5).

[2] 任平,周介铭,曾永明,张果.基础于新农村建设视角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

[3] 永耀辉.论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1).

第3篇

关键词:农业 机械化 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农村从总体上已经进入小康水平。但相对于全社会的发展,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还相当滞后,传统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很大一部分农村仍然使用传统的生产资料,生产力没有得到根本的解放。由于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农民的收入水平难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村的社会事业就难以得到较快地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素是发展,要加快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大幅度提高农机装备水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一、加强农业机械化要进一步认识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

农业机械化是生产发展的主要物资装备。没有农业机械化就不可能有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其主要表现在:第一,农业机械化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第二,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科学发展的保证。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在农业、农村中,具体表现为农民收入增长、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以及实现农业与工业、第三产业共同发展,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进一步缩小,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切实现的基础必须是农村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第三,农业机械化是节约型农业发展的基础。节约型农业发展主要表现于劳动力的节约,农业用耕地、能源、水的节约,以及种子、化肥、农药的综合节约等方面。如何发展节约型农业呢?农业机械化是关键。

二、促进农业机械化必须和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技术结合起来

中国的农业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社会大背景下,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并逐步建成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农业的过程。把项目的资金、人才优势用于农机科技教育培训,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的,具有农机技能的新型农民。参与农机技术的应用与农业的深层次开发,鼓励农村中的各类农机示范户和经营大户通过培训,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建立一批示范基地,并充分发挥农村基地的龙头带动和农机专业户示范窗口的作用,做到“办好一个基地,振兴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能有效的推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加强农业机械化要强化农机技术推广和教育工作

各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当农业生物工程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增加农业生产者的收入,必须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有两个:一方面是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素质,使其能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技能;另一方面是直接运用先进的农业劳动工具――先进的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但这两个因素都离不开农机技术推广和科技教育培训工作。

四、促进农业机构化必须加强农业机械安全管理

农机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事关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第4篇

关键词:地区循环农业;政策性金融;法律问题;金融创新

农业是每个国家的基础产业,农业提供了国民生活所必须的粮食、蔬菜等等,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必须要注重发展农业[1]。当今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尤为重要,主要包括建设城市和乡村两个方面。那么,发展地区循环农业是建设生态文明乡村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方面,发展地区循环农业可以有效地提升农村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农村固废等排放量降低,从而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发展地区循环经济是发展农村金融的一种创新举措,可以加快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发展。在发展地区循环农业方面,应该得到国家以及政府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只有发展得到相应的政策支持以拥有发展的依据和大体的方向,并且,相应的法律也应该完善,使得农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有法可依、有相应的政策给予支撑。但到目前为止,有关农业发展的相关法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包括法律不完善、法律约束范围狭窄等等[2]。本文就地区循环经济的概念以及重要性、政策性金融的概念以及必要性、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地区循环农业经济的重要性

(一)循环农业的概念

循环农业是使用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将物质循环再生,使产出废弃物减少,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3]。循环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型,环境友好型的农作方式。

(二)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农业基础设施、制度配备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发展农村经济的制度规章,发展循环农业,提升农村资源的利用效率,建设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农村。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可以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较少废弃物的排放。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促进农业的发展壮大。

二、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必要性

(一)政策性金融的概念

所谓政策性金融,意为处于国家政府部门保障下,国家信用作为根本,采取多样化不寻常的融资方式,依法遵循国家律法允许的业务范围、经营对象,以优惠性存贷利率,直接或间接的落实政府颁布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办法,采取的区别于一般性资金融通的手段。一般的说,实施政策性金融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国家贫困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保证地区多种产业经济的平稳发展,最终推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4]。

(二)对农村进行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必要性

我国的农业发展长期处于落后地位。因此,对于发展比较落后的农业以及农村,必须给予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以政策支持,根据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对农村金融进行指导和鼓励,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和落后性,国家必须根据相应的经济政策,也制定农业方面的相关政策,特别是农村金融方面的政策,加快农村地区的建设[5]。制定相关的政策对农村金融给予扶持,为农村反贫困提供有利资金支持,引导更多资金走向农村,大力激发农村的活力,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

三、地区循环农业的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问题探讨

(一)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方面存在的问题

政策性金融是国家加快资金融通的重要举措,对农村采取政策性金融扶持是促进农村地区发展、加快农村地区建设的重要举措。为了贯彻落实政策性金融支持策略,国家和政府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建立了有关的法律制度对农村的发展进行约束和指引。但是,由于政府职能的失灵、对相关的发展现状考察不完善、财政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原因,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相关法律制度的欠缺以及不完善

政策性金融是国家用来保障弱势群体金融发展权和金融平等权的[6],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能力远远地落后于城市地区,因此,国家相关部门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会制定相应的制度,颁布相应的法律以实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虽然国家相关部门注重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建设,但是在实际制定相应的制度以及政策的时候,却忽视了多角度的发展农村经济,再加上对相关地区农村发展的现状缺乏考察和实地的研究,对相关地区的现状并没有实际把握。所以,相应的政策制度不健全,没有对发展的方方面面进行规定和扶持,导致农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单一化发展的问题。

2.法律约束的范围狭窄

农村地区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关的法律约束,相应的法律制度约束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保障,因此,在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以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但是,由于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并没有经验可循,再加上农村资源数量和质量的不可预测性,相应的法律制度就不能进行全面的约束。相关的制度政策对农村政策性金融支持的约束范围狭窄,并不是农村金融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制度可循。另一方面,法律在指引农村金融发展方面,也存在着法律制度体现不充分的问题,即没有明确规定相关的发展政策和发展方向,法律政策模糊,并没有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3.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部分方面不合理

国家和政府通过进行政策性金融支持来扶持贫困农村和个体的发展,国家和政府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的发展特点制定不同的扶持政策[7]。但是,并不是制定的所有政策都是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点制定的,也并不是所有的政策都是合理有效的,也就是存在着部分法律不合理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还体现在相应的政策制度没有考虑当前的局势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政府盲目根据其它的发展经验制定的策略未必适合当地的发展,这就导致了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部分方面出现了不适宜的政策问题。

4.政府职能失灵

政府在促进一方地区发展的过程中,起到指引、鼓励、监督的作用,政府应该对相应的管辖地区的经济进行干预,但不能过分干预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在建设现代化农村、发展农村金融方面,政府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划者,对农村的发展方向以及相应的发展策略进行规划。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要求政府必须履行好自己的职能,不能过分的干预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考察相应地区的发展现状,根据相应地区的发展特点和现状来制定整体的发展规划策略。但是,在实际的规划发展中,存在着政府职能失灵的问题,政府过度的干预农村经济的发展,反而限制了农村地区的发展[8]。

5.财政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在促进农村金融发展方面,国家的财政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财政收入依然很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效果也不明显,相关政府部门财力不足,并且,相应项目的审批程序比较复杂,政府的财政支持并没有及时的落实到农村相关领域的发展以及相关设置的建设方面。因此,要想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国家、政府的财政支持,保证财政支农投入优先增长、稳定财政支农政策,使得稳定增长的财政支农政策落实到位。促进农业的发展,一定要加强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大政府对农业财政拨款力度,以促进地区循环农业的发展[9]。

(二)改善政策性金融支持方面相应法律问题的建议

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长时间存在着问题必将制约农村地区的发展,解决这些问题是促进农村地区发展的关键。那么,如何解决政策性金融支持法律方面的问题?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给出了以下解决措施。

1.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

要想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必须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加强农村发展的法律制度建设。完善农村政策性金融的法律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首先了解相关地区农村发展的特点和发展现状,通过对当地的村民进行询问或者是进行实地考察、查询历年的发展现状记录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之后,制定符合当地农村发展实际情况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支持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相应体制的建设。二是,相应的法律制度约束必须全面,即体现在法律制度渗透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针对当地发展的各种产业进行制度的制定和政策的扶持。

2.以立法形式创新银行的治理结构

当前我国的法人治理结构亟待升级。银行的治理结构必须对应现代企业结构,面对当前商业银行的状况,理应制定如下两个方面的措施。首先,健全各类有效机制,保证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分散化,并且适当吸引机构投资者,控制流入适量的产业资本,进一步提高农业银行水平,丰富多元化的投资主题,确保农业发展银行的管理责任清晰,控制流入适量的产业资本能够确保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充足,还能够降低风险,同时能够借鉴其他行业的整治经验,进一步不断提高。时下最要紧的是产权实现多元化,中央财政起主要作用,配套地方政府的财政,充分把中央和地方结合起来,提高整体积极性。其次,实施组织架构,不断完善监管监督机制,克服多重的委托矛盾,完善权力制约手段。实施股份制改革时,必须建立董事会、监事会,与此同时,要使得定位股东、董事会和经理的相互权利和义务层次分明,最终构建出平衡制约的关系。经营管理层应该有充分的自主决策权自主决策。核心内容是完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动性,特别是针对经理层,确保经理阶层可以给农业发展注入全新的动力,同时使农业发展银行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3.科学构建农业政策性保险法律制度

国家应该重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立法,立法能够保证农业保险的长期有效运行,还关系着农业保险的合理发展与长久利益。世界各国通常会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单独立法,而且会在其刚开始建成的时候就逐渐实施,立法不仅能够使农业政策性保险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确保农业保险正常有序的运营,而且还是一种政策性优惠。首先,从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内容的视角出发,它不仅是机构组织法,而且还是业务活动法,进一步规范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宗旨、性质任务、职能、机构设置、法律责任,而且提出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业务活动原则、资金来源渠道和财政援助办法,进一步保证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依法开展,全方位增强了资产管理水平,还有利于国家部门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有效管理。

4.对农业政策性银行进行法律定位

根据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责就是提供特殊的金融服务,其特殊性体现为农业发展银行宗旨和特征有别于一般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的宗旨是进一步健全农业金融服务体系,确保政府部门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能够有效实施,合理促进农业和农业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因此,农业发展银行与普通商业银行不存在竞争关系,其主要区别在于农业发展银行的成立不以盈利为目的,这一特征不同于商业银行。眼下,农发行的市场化经营表现在:对资本融通的环境进行进一步改进,特别是出现市场调节失效情况时,坚决实施政府部门的经济调控政策,在国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调节市场活动,降低市场风险,切实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第5篇

[关键词] 农机推广 农业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S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212-0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我国的农业也正处在向现代化迈进的关键阶段,那么怎样才能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呢?在农业中推广农机的使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因为农机推广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更好地建设现代化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农机推广的概念

农机推广是指把关于农业科学研究的成果应用到实际农业生产当中,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区采用不同的农机进行耕作,不同的农作物采用不同的农机进行农业生产,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而且减少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改善农民的生产方式和条件,从而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在农机不断的推广中,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2 当前农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提高农业的生产率,不少地区已经开始采用农机进行农业生产,但是在农机的推广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农业的发展。不同地区农机推广程度不同,而且农机类型也比较单一,不适合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当前农机推广中显露出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户的土地比较分散,而且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使用率不高,不利于农机的推广

自改革开放以来,土地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土地逐渐分散化,是由于土地的好坏差异较大,土地分配与调整过程中的问题较多。各乡村为了减少矛盾纠纷,将产量高的田地和产量低的田地按照一定比例搭配进行了调整,绝大多数农民的耕地被分散于不同地段。新形势下,这种土地分散不利于大规模集中耕种。为了取得相对集中的土地,需要与不同的农户进行协商,即使大多数农户同意租出,但个别农户如果不愿意转出的话,造成的结果必然是成片土地得不到有效流转,使土地的流转率降低。不利于在分散的土地中进行农机的推广。

2.2 基层农机推广中,缺乏财政的支持

在基层农机推广中,由于大部分基层单位都比较贫困,拿不出较多的钱来支持农机的推广,而且农民也拿不出足够的钱来购买农机。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这就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持,加大农机购买的补贴。政府财政补贴的农机类型有: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收获后处理机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排灌机械、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动力机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设施农业设备和其他机械等。

2.3 农机推广人员素质低,职能履行程度低

由于农机推广这种岗位不仅比较辛苦而且工资较低,高素质人才都不愿意从事,所以在农机推广中缺乏先进的技术人才、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合格的宣传人员。由于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受基础设施、技术力量、物质条件等因素的限制,难以独立履行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等公益性职能。

2.4 在基层农机推广工作中存在着推广手段落后、缺乏专业指导等问题

基层农机推广中采取的推广方法大部分都是在村镇建立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但是推广人员没有向广大农民进行宣传,使农民认识到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很少有农民去主动了解,所以推广效果不是很好。

3 农机推广对农业的重要性

在新形势下,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科学技术转化到生产中是生产力进步的主要动力。在农业生产中,农机科技成果向生产的不断转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而且农业发展对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机科技发展的依赖也逐步增强。为了更好地将科研成果应运到实际生产中,我们必须提高农民的素质,使其掌握这些生产手段。

3.1 农机推广可以提高农业产量,养活更多的人口,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

我国有着广袤的耕地,但是人口也十分庞大,那么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呢?这就必须提高耕地的单位产量,达到“尽地力之效”的目标。农机的推广可以提高产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机械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实施先进农业科技的载体,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具有促进现代农业文明,促进农民全面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农机的使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体现。

3.2 农机推广减少农民的劳动强度,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机得到有效的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中的机械化水平,使得土地上人力的劳动减少,这部分人可以从事其他行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可以促使我国农业结构得到更好的调整,实现农业现代化。

在一些偏远的地区,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都外出打工,农村只剩下“三八六一九九部队”,所以大量农田都被荒废。如果在这些地区实行农机推广,减少劳动力地需求,可以更好地促进农业的发展。

3.3 农机推广可以提升农业生产力,巩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稳定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农业生产中大量推广农机的使用,有利于解放农业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必备物质条件,而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适时推广是促进科技成果更好更快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手段。

第6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经济;促进作用;策略建议

在近些年中,国内农村经济取得了长时间的发展,农村行政管理将会发挥重要性作用。伴随着经济改革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现有的产业结构也会显著发生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与背景下,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特点。为了能够确保农村经济更为健康稳定增长,非常有必要运用一些必要的管理方法,来有效的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同时解决经济纠纷与利益纠纷,使得改革工作更为顺利,彻底的展开,以此来使得乡村经济发展质量得到提升。

1有关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在进一步展开本文主题内容分析之前,需要对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有一个相对清楚的认识。具体的作用表现为以下方面:

1.1大大提升农村资源配置效率

通过加强农业经济管理,能够使得农村范围内的生产资源,来展开统筹规划,从而依据农业生产目标,来优化配置各项资源,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问题,从而大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切实实现增产增收目标,最终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得现有乡村步入到振兴之路[1]。与此同时,农村经济要想使得转型发展目标得到实现,寻找全新的经济增长要点,也就需要依靠农业经济管理的手段,来对可利用的资源展开规划,整合利用农村资源,来使得全新的经济项目得到实现,提升农村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切实的实现农村资源不断增值的目标。因此,农业经济管理的实施,必定能够使得农村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升。

1.2使得农村经济活动的行为得到规范

在农村经济发展之中,大大加强农业经济管理,构建更为全面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来确保现有体系,能够有助于农村经济活动行为,来形成最为有力的规范,避免盲目主导农村经济发展决策,在根本上使得农村经济风险问题得到降低。从目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状态可知,因为缺少更为统一管理机制,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也就存在较多的问题与情况,难以科学有效的加以解决。然而通过加强农业经济管理,能够进一步的提升经济管理专业水平,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解决方案以及技术保障,调动农民参与农业经济建设的积极性,为农村经济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帮助。

1.3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首先,农业经济管理的持续发展,能够更为直观的获取到农业经济发展的首要信息。借助对信息的对比研究,将会获得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为农业经济管理体系的构建,奠定更好的基础。其次,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还能够科学实行管理制度,将会更为理想的规范现有农业人口的行为,进而使得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与领域处于日渐优化的状态。与此同时,还需要严格的执行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能够实现农业资源的科学合理分配,以此农业人口的农业经济效益,进而促使农业经济的发展。最后,还需要实施农业经济管理体制,能够有效改变农村人口的传统观念,进而持续的优化农村人口的工作模式,确保农村经济的发展进步目标真正得到实现。通过这些方面的内容研究可知,农村经济必定会得到更好保障[2]。

2有关农村经济发展中现存的相应问题分析

依据国内农村经济长时间发展能够了解到,在发展过程中常常还存在这些方面的问题,需要对这些问题能够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这些方面的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需要予以明确:

2.1农村居民的文化素养显然不足

从城市居民来看,农村整体教育工作开展明显较为滞后,出现这样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两个方面,首先是农村自身的经济条件的确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其次是农村没有认识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直接忽视了教育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农村区域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往往都会因为生活的原因,前往到城市安家,进而也就导致了农村年轻人员出现匮乏,农村留下的人群都是年纪较大的人,外加农村知识人才缺乏断层的问题日渐突出,假如长时间的积累下去,那么必定会大大阻碍农村经济的稳定化发展,在这样的背景,城市经济又在持续发展,最终城乡之间的差距必定难以挽回,也就不得不对此予以高度重视。从这些方面的研究可知,农村居民的文化素养明显不足,所以需要对此高度化的重视[3]。

2.2有关农村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

虽然在国内社会持续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常常也会表现得更为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但是对于农村发展的过程中,必定会带来明显显著的问题。具体展现为:其一,农业生产灌溉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进而使得水资源遭受到浪费,并不利于国内淡水资源的长时间运用。其二,农业生产种植也会不可避免的运用化学药剂,但是由于农业人员尚未把握好化学药剂的运用数量以及模式,因此大大损害了土壤的结构,必定会污染现有的空间,这些方面的内容都会为国内资源环境造成极大的隐患问题。再次,农产品的加工常常也会形成较多的废弃物,产生的废弃物并不利于清理,因此累积起来的问题,还会造成环境的问题。最后,相关人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直接发现了土壤荒漠化问题渐渐明显,同时因为生产用药的不科学性,还会大大影响国内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及时处理,最终对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必定造成影响。所以,农村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的确需要投入更多的重视,确保这些现有的问题将会得到最为全面的解决。

2.3国内有关政府部门投入力度还应当全面加强

虽然从长期发展来看,国内政府部门极为重视农村经济的长效化发展,但是,由于我国自身的人口基础极大,农业面积极为广阔等客观性的问题存在,也会直接导致政府部门的具体投入量,还不能很好的满足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在最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其中表现出来的不足还越来越明显,如果长时间以往后续的隐患问题,将会直接的表现出来。将国内当前的农村基础经济情况研究分析得知,国内政府部门投入,应当大大注重人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的重要内容,并且还需要制定出台同政策措施切实有关的条例,将这些方面的基础要点结合在一起,当这些方面的要点得到落实之后,那么才能确保当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不断提升,真正有效的满足农村经济工作开展的根本要求。通过这些方面的内容分析可知,能够清楚的了解到政府部门投入,需要得到更为深层次的加强,进而才能使得农业经济效益得到实现,缩短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之间的发展差异。

3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根据有关人员的持续研究可知,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具体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信息化的水平明显不高

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转型状态,农业生产设备以及生产模式、生产管理,都在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然而从总体发展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管理,所含有的信息化水平不够高,信息化管理工作处于一种起步的阶段,管理的模式也落后于时展的需求,部分偏远地区更有甚者极少的运用现代化的农业作用模式,所以经济管理信息水平明显滞后,这样不仅不能更好的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还会直接给农村信息化发展带来极大阻碍。因此,农村信息化水平的显著提高,需要得到有关人员的全面重视,力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2政府经济管理模式的更新还相对缓慢

农业始终都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直都是国内党以及政府需要重视的方面,尽管有关政府部门应当要实现对农村地区多项帮扶政策的制定,但是因为国内农村占据着较多的经济来源,这样就导致了出台的政策依旧很难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还需要注意的是,政府部门需要农村发展实际着手,具有针对性的增加物力、人力以及财力的投入,更好的制定出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情况与优惠政策制度,将发展的方向制定为农产品深加工,进而必定能够使得农村经济稳步持续化发展。

4有关农业经济管理措施的分析

根据前三个方面的内容分析可知,农业经济管理的一些内容,在了解这些前提内容之后,接下来也就需要对科学的管理措施加以研究。具体措施可以参考以下要点:

4.1大大加快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切实的打造现代化农业体系,加快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有效的消除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大大实现农业资源信息高度共享,为合理配置农谷才能资源提供最为理想的技术支撑。具体可以参考以下内容:首先,建设信息化网络。地方政府需要在农村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在农村与农村之间、乡村与企业之间的机构,需要切实构建沟通桥梁,避免出现信息闭塞的问题。农村地区需要构建农业网站,对外宣传当地的农业种植模式、农产品品质情况,农业资源运用的情况等,进一步的使得农产品销售市场得到扩大。其次,应当购置信息化设备。地方政府还需要给予财政资金以及优惠政策支持,调动所在地农民与企业认识购买信息化设备的积极性,为实现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提供根本的物质保障。所以把握好此项技术要点,需要得到人们的重视。

4.2构建完善科学适当的规章制度

国内农村地区的经营管理工作,应当要切实的遵守有关法律制度,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需要得到提升。但是,在具体的工作开展中,管理人员不应当与现实分开。它需要符合农村经济特点,管理也就需要更为专业。只有在满足时代要求的基础上,构建可靠、科学合理的监管体系,才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贡献。首先,需要制定执行农业以及管理责任的制度,以此来将每项决定和所有的事情予以分配,并且还需要明确职业以及工作的职责。其次,则需要不断的完善和优化农业管理规章制度,有效减轻农民负担,将财务工作效率的提升作为工作重点,同时确定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与程序,以此来完成各个项目的任务。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都是重点核心,需要对此予以高度重视,进而才能使得规章制度的制定,能够为实际工作开展所服务。

4.3大大加强农业财务管理要点

财务管理工作始终都是农业经济管理的关键内容,在农业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彻底治理账务混乱问题,严格的执行收支两条线路,推进财务管理工作,进入到规范化的运行轨道当中。具体措施要点:其一,完善制度建设。农业农村部门需要构建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对非生产性开支展开严格化把控,杜绝出现挪用公款行为,及时的结算各类账目,理顺农业经济运行秩序。其二,实施财务公开。农业农村部门需要对公开有关账务展开研究,主动接受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农民群众的监督,做到账务透明化,确保各个项目的经费都得到专用。其三,控制集体债务,农业农村部门需要加强农村集体债务的控制规模,使得村级债务得到化解,使得乡村资金压力得到缓解,最终真正有效的维护农村的经济秩序。因此,加强农业财务管理的水平,需要得到全面重视。

4.4切实注重农民群众的基础环保意识

在当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国内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性也在持续提升,然而农业领域的环保工作,对于国内农业经济的持续化发展将会产生最为重要的影响,这也就需要不断的强化民众的环保意识,尽可能的减少农业生活当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具体操作上,第一,应当对工业用地与农业用地展开合理的规划,尽可能的扩大两者之间的距离,降低工业生产对于农业环境的影响,进而使得农业生产的活动能够在更为健康与稳定的环境下发展。第二,还需要大大强化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依照有关标准来对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展开处置,防止出现燃烧秸秆的问题。第三,还需要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环节中,尽可能的投入足够的资金成本,及时的应对处理已经发生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营造出更为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使得我国农作物的生产数量真正得到有效提升,为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最为有利的支持。

4.5积极学习更为先进的农业经济管理经验

除了上述几个要点之外,接下来还需要切实对农业经济发展经验予以把握,因为掌握科学先进的农业经济发展经验,将会使得自身所在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上升的稳定性更为良好,同时还能够使得农业经济的效益得到根本性的实现,促进农业人员能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学习先进的经验的时候,不能一味的学习与照搬先进经验,而是要对经验展开科学甄别,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做出科学有效的改变,这样才能使得经验的作用得到体现。因此,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需要得到研究。

5结束语

通过以上文字的分析研究,相信随着专业人士的把握与实践,必定能够使得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促进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在实践中,就要把握到相关要点,对相关措施有效落实,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巴格那,米志蓉,张悦.基于农村经济管理机制健全的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研究[J].山西农经,2022(4):55-57.

[2]刘伟敏.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经济管理的新举措[J].智慧中国,2022(02):87-88.

第7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背景;农业经济;管理措施;管理内涵;现状

农业是农村得以发展的根本,提高对农业经济的重视程度,有利于农业的合理发展。农业经济既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对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内涵

农业经济管理,就是在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的同时,充分利用当地市场经济、劳动力资源等多种条件,对市场资源进行再分配,使农业经济发展逐步步入正轨,积极健康发展的管理活动。农业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相联,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为了农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持续性与科学性,农业经济管理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调节手段之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要求农业经济向现代化、信息化与持续化发展。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

2.1农民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认识不足

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要求农业经济向现代化发展,实现农业经济产业化,将目光放长远,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中央政府对此十分重视,为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中央相继出台了多部文件,然而,由于部分农民素质不高,对新农村背景下管理农业经济的意义认识不足,不能很好的响应和配合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很多中央文件得不到很好的贯彻与落实,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执行力较差,部分农业经济发展仍处于家庭作坊模式,相互竞争激烈,不懂得合作共赢,无法团结在一起共同发展进步,无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贡献最大的一份力量,一定意义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2.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的农村经济管理尚未形成与我国市场经济相配套的管理体制。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不能最大化的发挥农业经济的优势,不能很好地将农业经济管理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不能完全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与发展方向,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新农村的更好建设。为此,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亟待完善与健全。

2.3农业经济管理人员执行力较差

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较低,对农业经济管理的意义认识不足,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与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这就必然导致了他们执行力较差。农业经济得不到有效管理,单纯依靠农民自己薄弱的力量难以形成较强的凝聚力,不利于我国农业经济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发展,对建设新农村贡献的力量也是微乎其微。

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措施

3.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转变农业经济管理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农业经济也逐渐转型,农业经济管理已经渗入到新农村农业经济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开始注重食品生产是否安全、是否健康。对此,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是不能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农业经济的发展更是商家良心的体现。转变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基本要求。

3.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

随着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信息的现代化也应用到农业经济管理之中。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即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农业经济实行科学管理,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农业经济的生产与管理中运用现代化技术,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现代化、产业化与可持续性发展。

3.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提高农民农业经济管理素质

农民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体,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性。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农业经济也已不是闭门造车,需要与时代同步,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农民素质,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可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基本问题,减少走弯路,减少资源的浪费,有利于新农村建设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4总结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仍存在许多问题,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利用现代化科技水平,都有利于弥补与完善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中的缺陷。

作者:张晶 单位: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石人镇政府农经站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农村小型水利;特点;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3033

1 农村小型水利的特点

1.1 农村小型水利具有多、广等特点

农村小型水利的建设除了需要政府提倡,还需要当地农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农村小型水利的建设因为具有项目点多、需要覆盖的面积广、拉出的战线也十分的长等方面的特点,所以施工的地点十分分散,具有一定的难度。加上进行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建设人才在建设方面的能力参差不齐,缺乏专业能力强的人才,且技术落后,导致农村小型水利的建设和管理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建设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资金浪费,施工质量和工程质量低等现象。

1.2 农村小型水利的公益性

农村小型水利所具有的公益性远远超过其营利性。近几年,政府对于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地加大,但投入的力度仍旧跟不上现代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脚步。政府扶持兴建的农村小型水利,往往是既具备水产养殖、农田灌溉和生活供水等兴利功能,又具备除涝、防洪、治碱、降渍、防治地方病害等除害减灾功能,还服务于果园、蔬菜、花卉、养鱼等高附加值产业,同时农田的灌溉排水任务也由它来承担,为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提供保障。兴利工程往往是既具备经营性有具备公益性,但是防洪除涝等工程则完全是公益性质的。因此,从总体上看,农村小型水利的建设虽具备一定的经营性,但投资回报率较低,其公益性是大大超过其营利性的。因此,农村小型水利的建设和配套设置的完善还需要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

1.3 农村小型水利的管理

家庭联系责任承包制出台后,集体经济组织渐渐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淡出了,这时,农田水利工程的归属问题就凸显出来,归属的不明确,也直接导致了管理责任的落实出现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农民的分散经营和农田水利设施集体收益之间的矛盾,农民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没有水是商品的意识,对于农业水资源都是只利用不管理,水管部门也只负责渠口以上的管理,这样就导致了农村水利工程最终无人管理。

2 农村小型水利的重要性

2.1 农村小型水利建设的意义

农村小型水利的建设一方面满足广大农民的生活需要,提高了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是国家近几年深入贯彻“三农问题”的重要体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需要通过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来支持,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直接影响着农村粮食生产和粮食加工,也就直接关系着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因此,农村小型水利的建设和管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其建设也需要广大的农民的积极支持。

2.2 农村小型水利建设可促进农业发展

水库、机井、小型沟、渠、坝、桥、涵、排灌站等都属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这些农村水利工程又被分为农村蓄水设施、输水配水设施、引水设施。这些水利设置的全面建成,能够从很大程度上保障农村农作物的生产安全和产量的稳定,进而进一步提升农业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保障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进一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目的。无疑,农村小型水利建设可很好的促进农业的发展。农村小型水利的建设,深入实践着科学发展观,促进者经济社会的快速稳步发展;农村小型水利的建设,也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进程;农村小型水利的建设,对于拉动内需,实现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增长也大有助益。

2.3 农村小型水利建设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全世界的气候都在急剧变化着,我国许多粮食产区也面临着干旱、水资源短缺的严重威胁。水资源的缺少一方面给粮食生产带来极恶劣的影响,另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也带来了诸多的困扰,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故而,必须要加快农村小型水利的建设,以提高我国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3 结 语

农村小型水利的建设对于农村的发展乃至我国整个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有很大的影响,在重视农村小型水利的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快落实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

第9篇

关键词:三农问题;农村经济;发展

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我国的农村环境逐渐得到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促进了农村生活逐渐向小康社会发展。虽然从整体上看,农村的经济形势呈均匀向上状态,但是从细节上看,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受人为因素及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的经济体制依然存在着多种问题,农业发展环境中隐藏着多种隐患,给农民更好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不利。因此,如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并发展农村经济成为有关部门面临的重大问题。

1三农问题概要

农业是我国重要的生产模式,对满足人们的饮食需求有着重要作用,也是民生事业中的关键内容。在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三农问题既是重要内容,也是关键影响因素,因此,将三农问题置于我国主要发展内容的关键环节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三农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并不注重三农问题,认为满足人们基本需求即可,这种认知度不仅忽视了三农问题的本质,而且缺乏远见,难以满足农村事业发展的需求。我国农民的整体地位虽然得到了较大提高,但是与城市居民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农民在很多事情的操作过程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包括农村户口问题、农村政策问题等,这不仅给农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较大不利,而且难以保障农民的各种权益。因此,我国有关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更好发展,这样才能更好促进国民经济更快进步。

2解决三农问题并发展农村经济的方法

2.1重视三农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虽然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很多人并不注重三农问题,也没有意识到三农问题得不到解决所带来的后果。因此,为了更好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关部门必须重视三农问题,将其置于主要工作内容的关键环节,这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国民经济进步的需要。随着人口基数越来越大,各行业不断进步,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也逐渐突出,解决三农问题不仅能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有效改革,而且能够促进农村环境全面改善,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民在我国总人口中占有较大比重,农业是我国经济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只有保障农民生活、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村改革,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才能实现我国市场经济持续繁荣,更好促进社会稳定。有关部门必须从多方面提高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度,包括农村经济体制、农业结构、农民权益等内容,由于每种问题的涉及范围较广,而且隐患较多,所以有关部门必须树立长期的解决意识,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内患,这样才能更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2.2落实三农政策

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虽然逐渐凸显,但是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给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而且给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不利。我国虽然制定了多项政策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有关部门并没有意识到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也没有对相关政策严格执行,致使在农民层面,依然存在着乱收费以及乱罚款等问题,侵犯了农民的正常权益。因此,基于三农政策的实施情况,我国政府部门必须对三农政策进行完善,细化相关条例,加强对有关人员执行过程的监督,对各类收费问题进行明确,并对三农政策的实施结果进行定期审核,及时处理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确保三农政策能够落实到位,这样才能更好保障农民权益、推动农业进步、促进农村的更好发展。

2.3提高农民地位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农民地位有了显著提高,各种权益也不断增多,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依然存在着较多问题,农民依旧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因此,我国有关部门必须取消某些歧视性政策,清除一些不合理的收费现象,大力扶持农村产业,并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对农民权益的保障,这样才能更好提高农民地位,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从而促进农村经济更好发展。

3结束语

三农问题是我国民生问题中的关键部分,也是维持我国国民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其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对农民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有关部门必须重视三农问题,完善相关三农政策,从长远的角度积极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的整体的地位,保障农民的各项权益,这样才能更好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农机化;技术推广;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4-44-1

农机化就是将现代新型科学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从而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增加农业生产总值和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农业机械是应用于农业的先进生产工具,对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农机化技术推广形式

农机化推广是将农业生产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活动中,改变农业发展落后现象,促进农业发展,因此农业生产现代化推广工作势在必行。目前农村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农村留守的都是老人和小孩,农业生产缺乏劳动力,劳动生产效率不高,生产总值无法得到提升,进行农机化推广工作能很好的改善这种现状。农机化推广能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同时符合社会科技发展和时代要求。

农机化推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阻力,农民知识水平有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限,对新科技的推广很难快速接受和学习,所以农机化推广工作有一定难度,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实现。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农业机械化生产方式能更好的实现集约型经济发展。农机化作为农业生产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必须得到推广。

2 推广工作的重要性

(1)我国推广农业生产机械化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农机化推广能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增长指数,有利于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农机化推广工作的开展会对农业机械设备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农机化推广要求不断引进新技术和设备,间接的促进了科研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取得宝贵的科研成果。

(3)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科技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将农业科技成果投入到实践中,接受实践的检验,然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技术,使农业科技得到充分利用。

(4)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生产有助于提高粮食产量,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农业机械化能节省劳动力,为社会劳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做贡献,使国家劳动力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促进了社会进步和人类和谐发展。

(5)农机化推广工作符合现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发展观,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生产的第一生产力。

(6)农机化推广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价值的表现形式,农业科技成果就是为农业生产服务,只有将农业科技成果投入使用,才能体现国家农业科技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

3 农机化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1 农机化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机化推广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农机化推广工作的难度大,农业科技成果很难快速的投入到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不高,而农民又是农机化推广工作服务的主要对象,所以要先从农民抓起,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改变推广过程中单一的推广方式。

农机化推广过程的经费不足直接限制着农机化推广工作的开展,在农机化推广工作中,农机化设施还不够完善,农机化推广体系还不够健全,推广方式还不够多样化等问题,都会影响农机化推广工作的进度。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一直深受经济体制的影响,农机化推广体系还不成熟,推广工作流程还不够明确,没有充分发挥人员的积极性。

3.2 解决措施

虽然农机化推广工作存在很多难题,但农机化推广工作拥有大好的前景,坚信农机化推广目标最终会实现。

国家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要自觉推广农业机械技术,高度重视农机化工作,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农机化技术知识,从实际行动上证明农机化工作推广的重要性。

农机化推广工作人员要不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总结出最有效的推广方案,并在实践中慢慢探索建立农机化推广工作的推广体系,采用特殊到一般的推广方式,优先培养有天分的农民,扶持农业大户的发展,由大户带动小户,最终实现全面推广。

农机化推广要做到推广与开发并举,农机化技术时时在更新改进,因此在推广过程中要注意新技术的学习和推广。永远走在时代的最前面,为农业生产做好服务。

4 结语

为了更好的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管理,促进农业快速发展,我国必须抓好农机化推广工作。技术推广人员要高度重视农机化推广,并且要意识到农机化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做好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农民互相学习和进步,将农业科技运用到实际中,充分展现农业科技成果。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脚步,促进农业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实现社会主义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刘丽君.当前农机化技术推广实践研究[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10).

[2]何开诚.对新时期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16).

第11篇

【关键词】农业统计;农村发展;农业问题

农业统计可真实反映农村发展状况,发现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因此,强化农业统计非常有必要。当前,我国农业统计工作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农业统计部门要认清形势,求真务实,抓住主要矛盾,不断开拓创新,为新农村经济建设做好服务工作。

一、农业统计的重要性

1.强化农业统计,便于了解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制定科学的农村经济政策

对农业发展信息进行统计,可一目了然地反映出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为各级农业管理部门就农业发展问题进行研究与判断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如,对农民负担问题进行统计,可准确地反映出农民的负担构成、水平及趋势,为国家制定农民减负等惠农政策提供第一手数据。

2.强化农业统计,便于发现农业发展问题

通过对农业信息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既能了解农业发展成效,又能发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如,通过对耕地数量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某一地区的耕地数量增减状况,并就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看是否是政策导向有问题。

3.是国家统计工作的补充

农业数据统计是国家统计局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但是国家统计局的工作范围并不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等问题,而这部分数据恰恰是反映农业发展问题的重要信息。因此,加强农业统计,能有效补充国家统计工作的不足。

二、当前农业统计存在的不足

1.统计机构、队伍不稳定

很多地区的农村基层政府部门的机构设置不健全,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统计机构,即使有人开展农业统计工作,往往也是身兼数职,时间及精力都有限,难以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也没有时间进行专业的业务知识培训。统计工作本身专业性较强,如果统计机构不健全、统计人员不稳定,就难以保证农业统计工作的质量。

2.统计信息化有待完善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农业统计已经实现了初步的信息化转变,形成了联网直报体系,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统计的传达效率。但是,当前部分基层单位对统计工作的支持力度不够,没有配备专门用于统计报表的电脑,往往是和其他办公人员共用电脑,例如,由于其他人员操作失误,会对报表平台证书造成丢失,从而对统计联网直报工作造成影响。

3.专题调研深度不够

各级农业管理部门及统计部门会根据国家政策导向或者业务需要开展关于“三农”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题调研,以及时反馈基层状况及基本数据资料。但是,实践中很多地区的农业统计部门在开展专题调研的过程中没能真正深入到基层中去,甚至个别地区在开展调研后拿不出深刻的数据资料,调研没能反映出基层的真实情况,只是为了应付工作而开展调研。

4.缺少工作经费

农业统计工作繁杂,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如果没有一定的经费支持,很难有效开展。但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用于农业统计方面的经费严重不足,甚至连召开相关会议的经费都不能保证。有的地区的基层统计单位形同虚设,提供的报表严重失实。

三、农业统计的强化对策

1.加强统计队伍建设

应定期对农村基层农业统计人员开展计算机应用及统计报表能力相关专业培训,吸纳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基层统计队伍中去,充分发挥其专业能力,提高农业统计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同时,统计人员应树立服务意识,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2.改进统计方法

农业统计工作要不断深化报表制度改革,优化统计指标体系、改进统计方法,加强统计工作的针对性。可借助计算机技术等对统计数据进行有效分析。所有统计数据应由各级农业管理部门进行专业把关,以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3.增强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

各级农业统计部门工作人员应对搜集的数据进行严谨识别、严格把关,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村镇等基层统计人员更要树立质量意识,所有统计报表的数据来源都必须是真实的基层统计数据,一旦基层数据失真,经过层层把关处理的高层数据就毫无意义。因此,统计人员在开展农业统计工作时一定要增强质量意识,严把工作程序,排除人为干扰,增强责任意识,为农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统计数据。

农业统计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相关部门进行农村经济发展决策提供依据,指导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统计人员应依据服务对象、统计内容的变化准确进行统计工作定位,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善于与业务部门开展沟通与交流,杜绝统计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应充分了解业务工作之需要,充分听取业务部门的意见与要求,进行数据的整理、分析、汇总,提供真实有效的统计数据。

随着农村发展步伐的加快,“三农”工作涉及面越来越宽,需要农业管理部门分析与研究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适应农业发展新情况、新变化是统计部门需要面临的问题。因此,农业统计部门要具备创新意识,不断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4.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

首先,要完善联网直报平台建设,提高其运行速度,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其次,要搞好对基层单位的服务和技术指导工作,帮助其顺利进行直报数据的采集、录入、审核和上报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强化农业统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在农业统计领域还有很多不足,需要通过强化团队建设、改进统计方法、增强意识及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措施进行不断完善,以充分发挥出农业统计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12篇

本文对涉农企业融资现状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涉农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性;然后对涉农企业融资研究的文献综述进行了梳理,综合了各位学者的意见。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涉农企业;融资;金融机构

1.农业产业化发展介绍

1993年潍坊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并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随后在全国开展。2011年,国务院出台的《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进一步针对性的完善巩固农业产业化成果。

2.涉农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2.1我国涉农企业融资现状

汪金敖(2003)通过调查发现:在我国,通过民间融资的企业仅占20%;通过银行类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依然是60%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融资的首选;农业企业几乎无法从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获得资金。

2.2涉农企业融资难成因分析

2.2.1国外相关研究

(1)财政资金方面

Milkove D(1990)在研究财政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中认为,财政资金支持是农业经济发展初始阶段最重要的资金来源。

(2)金融体系方面

UlrichKoster、Jensen (2000)等认为处于经济转型中的国家,财政资金不再是导致农村经济缺乏资金的最主要原因,缺乏有效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才是关键因素。Hieu,N.T.等(2010)认为民间金融支持在越南农业发展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应重视民间金融体系的建设。

(3)融资渠道方面

Myers(1984)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会遵循先内源后外源的规则。而在外源融资选择中,一般会先考虑债权融资,其次才是股权融资。金融投资公司与商业银行贷款逐步成为美国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来源。

2.2.2国内相关研究

(1)财政资金方面

吴群、冯青松(2004)认为虽然财政支农资金绝对量逐年递增,但其占社会投资总额的比重却有下降的趋势;陈澍,韩俊(2003)认为财政资金投资结构存不合理,导致资金使用效益低。

(2)金融体系方面

赵明杨等(2006)认为银行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贷款准入门槛过高,审批权限上收过度,贷款发放人员“惧贷”心理增加等。齐成喜、陈柳钦(2005)认为我国金融支持体系中的信用担保体系十分薄弱,间接阻碍了中小企业融资。

(3)融资渠道方面

融资渠道狭窄,没有建立起适合农业企业的资本市场。汪金敖(2003)强调道:农业类上市公司数量少、规模小,公司数量、市价总值、流通市值和筹资额在总量中所占比例仍然是极低的,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极不相符。

(4)农业企业方面

叶堂林(2006)指出:涉农贷款总体风险较大,导致了金融机构在开展农村金融业务中偏于谨慎、积极性不高。张永生、程晓娟(2008)通过实证调查发现:50%以上的农村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60%以上其信用等级都是3B或3B以下。

3.总结与启示

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农业企业的研究都比较多,由于体制不同,国外资本主义国家越来越倾向于金融体系作为解决融资难的解决途径,而国内学者则更多的兼顾财政支持和金融体系的重要性。但是其存在的问题有:(1)关于涉农企业融资问题实证研究比较少;(2)研究分类不够细化。涉农企业包括了农、林、牧、副、渔、菜、茶、烟等行业企业,其在产业化程度、进入门槛、财政优惠政策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更细化的分类研究是必然趋势。

所以,本文建议以省或市为单位,对区域内蔬菜企业进行实证研究,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也为区域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Hieu,N.T.;Akiyama,K.Hieu,N.T.;Akiyama,K.Rural financial situation and the problems in vitenam.Bulletin of the Faculty of Agriculture,Kagoshima University (Japan),(no.60)p.43-54.Mar,2010

[2]Milkove D.The changing nature of the rural financial system.U.S.Dept.of Agriculture,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y Div.Financial market intervention as a rural development strategy.Washington,DC (USA).The Service,1990.p.21-37

[3]Koester,Ulrich:CA P is Something ng We Can be Pround of,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Kiel,2000

[4]中国社科院农村金融研究课题组.农民金融需求及金融服务供给[J].中国农村经济,2000(7)

[5]王桂堂.资本市场:解决中国农业产业化瓶颈约束的突破口[J].经济评论,2001(4)

[6]林宝清.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金融支持[J].农业经济导刊,2002(1)

[7]刘希宋,王姮,赵德海.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J].农业经济导刊,2002(10)

[8]齐成喜,陈柳钦.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5(8)

[9]姜长云.农业结构调整的金融支持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4(3)

[10]谭静,郭燕枝.农业产业化资本运营研究.农业产业化[J].农场经济管理,2005(2)

[11]赵明杨,朱鸿轩.融资难:制约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瓶颈”[J].农村金融,2006(07)

[12]张永生,程晓娟.农村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19)

[13]叶堂林.论我国农业弱质性及其弥补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06(4)

[14]陈澍,韩俊.在中国农村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现状和前景[J].农业经济问题,2003(9)

[15]汪金敖.论加大农业金融资本投入的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