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12 17:07: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体育教学和体育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它包括:培养愉快的生活态度,较强的身心适应能力,个性的发展,个人行为的规范化、责任感,与同伴的合作精神,公正的看待问题,遵守规则和规定的能力。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尽管其技术手段、比赛方法、胜负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其基本的体育精神却是相同的。中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就已经开始接受体育精神的影响和教育,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改变和塑造着自己的人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树立体育精神的意识,认识到体育精神对学生人格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把体育精神的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时时刻刻充分利用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格;其次,细读精研教材,挖掘、提炼教学内容之间的体育精神;再次,教学过程中,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注意教学细节对学生体育精神的教育。在深化教学改革的时代,体育精神的培养,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高层次的战略目标,所有的体育教师都应在体育精神的挖掘、提炼上,在体育精神教育的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上狠下一番功夫。
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培养,是把人的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成日趋健全、完善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过程。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精神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交际能力和集体主义荣誉感。人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去认识社会,理解社会。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具有独特的社会交往特性,是人生、社会的一个缩影,在教学过程中应教育学生认识体育的实质,从而促使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和相互尊重,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荣誉感。这种健康的人格品质,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动力。
二、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积极参与意识,发展其个性。在体育活动中无论是个人项目或集体项目,都必须学会尊重别人和尊重自己,讲究个人行为的规范性和道德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行为和道德风尚,并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发展个性,培养自主精神和独立的人格。
三、培养学生的是非感、正义感。体育运动是在严格的规则约束下进行的健康文明的活动,应教育学生遵守规则、遵守纪律、辨别是非、尊重事实。对的、好的就支持;错的、坏的就批评摒弃,从而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人格精神。
四、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人生观是看待、了解自然社会和社会现象的基本观点,是个体进行行为调节和控制的参照系。通过教学实践和教学比赛,培养学生辨证公正的观察、分析问题,遵从事物的客观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靠智慧、技巧、靠实力、靠人格的精神战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不断取得进步。
五、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顽强意志品质。体育教学要求参加者身体力行,全身心的投入。日常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运动中吃苦耐劳,疲劳时要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困难时坚忍不拔,持之以恒,失败时不气馁,顽强拼搏,胜利时不骄傲自满,冷静待之的意志品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自身的人格精神对学生的示范作用很重要,因此,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身的人格精神。注重体育精神对人格教育的影响,丰富和发展体育精神以及人格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注重“两全”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教材有相对枯燥和相对趣味之分,相对枯燥教材教学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使学生的情绪不断变化。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教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如耐久跑是体育课中比较难教的内容。学生感到枯燥、艰苦、不愿学。我们教学时,前几次课采用与球类活动相结合的教法,让学生在跑动中左右手运篮球,或跑动中运带足球8分钟和12分钟跑。最后采用目标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制订努力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目标,分成几个组进行相互竞争,相互鼓励。这样的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好。
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因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如以高中足球为例,我们用少量课时进行足球的基本技术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教学比赛。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比赛中,自我锻炼提高,从比赛中感觉到技术的不足,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教学比赛中产生对足球的浓厚兴趣,把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锻炼中。完成“要我健身”“我会健身”“我要健身”过程的转变。又如,我们在耐久跑教学时,除了教学生跑的技术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控制跑的速度,掌握间歇时间,如何缓解“极点”,以及跑后如何消除疲劳补充营养等。使学生既锻炼身体又学知识,并且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形成他们自己的锻炼能力。
改革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指示、辅导、总结。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式。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打破原来的班级分组,实施年级分组开放和实施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采用单项俱乐部制。各俱乐部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负责,为学生提供选择的自己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创设自主练习的氛围。聘请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课教师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课外体育竞赛。这种体育竞赛,变以前的“选手竞赛”为现在的群体竞赛,扩大竞赛参赛人员,让所有俱乐部成员都能参加。选择有组织才能、活动能力和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同学担任竞赛的组织工作,由学生自己担任裁判工作,对待学生裁判应先培训后上岗。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实施目前还处于起始阶段,许多理论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探讨。
论文摘要: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已列入国培计划,正被广泛推广。而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特殊学科,教育技术是否也应用到体育教学之中呢?下面是本人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体育教学的利弊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优越性
1、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是最优秀的体育教师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动作示范做的十分到位。因此.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体育教学课件.把优秀运动员的规范技术动作介绍给学生.能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完整的技术概念。较好地掌握技术动作另外。多媒体课件所产生的效果能引起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从而也就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2、能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
多媒体教学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带给学生生动、真实的形象。由于一些体育动作转瞬即失。难度较大,教师的完整示范动作不能给学生建立正确的运动概念.分解动作示范又容易产生动作脱节现象,这势必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如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采用慢放、停顿、重放等教学手段,结合示范讲解,就能帮助学生看清每一瞬间的技术动作。了解动作要领。进而抓住动作的关键部分,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从而近快地掌握动作。
二、制约性
1、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受场地、设施、环境的制约
现代教育技术要实现在室外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必将增加学校硬件设施的投入。受地方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绝大多数学校达不到这个条件。再者。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体育教学,课前授课者需花费较长的时间去准备相关的媒体设备,课中要派专人或多人辅助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课后还得花时间整理收还器材,这些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无力和财力。这些都是现代教育技术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应用的障碍。
2、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受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制约
伴随着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但是由于体育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程度不同.有些教师是真不能熟练操作这些多媒体软件,不愿也不能制作较好的课件。因此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也成为制约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的因素之一。
3、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受多媒体教学模式制约
利用现代息教育技术进行体育教学.学生的注意力多数都转移到多媒体技术上.改变的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变“教师主导”为“计算机主导”:其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使得教学信息量过大,但练习不足,使教学本末倒置。再者,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使得教师只能根据事先安排的教学内容和制作好的课件进行教学.无法实现在传统教学中,根据课堂的实际需要及时、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
要解决这些制约问题.首先要加大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其次要解放思想,开阔思路,真正从思想和意识上重视起来.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我们体育教师也要积极行动起来,配合围培计划.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从而应用到体育教学中来。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由于人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不同.课堂教学很难满足众多学生的爱好和需求。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让学生自由自在地获取他想要的东西.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与锻炼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加强学生道德品质修养
现代现代教育技术集音、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如奥运会、世界杯、等大型体育项目的比赛课件或录像体育教师在讲授规则的同时,特别向学生强调集体项目的互相配合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另外.当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取得胜利,五星红旗在赛场冉冉升起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五、促进现代体育教学的管理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心理教育 特点 途径
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项重要目标。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充分利用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并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积极渗透心理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1 体育教学中心理教育的特点
1.1 基础性。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包括兴趣、需要、动机、态度、意志等,没有学生必要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没有必要的个性因素的参与,体育学习就失去了基础的中介。特别是学生创新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必须以心理为先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心理教育的渗透,重视学生健康人格和学力的形成,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广泛性。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教育不同于心理咨询,后者仅着眼于心理健康或针对学生的某种心理缺失来进行辅导或训练。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教育,是针对学生的整个心理世界而言的,在内容上更具广泛性,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气质及智力教育等。通过情景体验、身体练习、讨论分析、互助合作、教师和同学的激励引导、自我调节等多种形式,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得到发展。
1.3 整体性。课堂教学活动是人的整体活动,体育教师总是把自己的知识技能、兴趣、需要、动机、态度、意志等联系在一起,以整体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的不仅有技能知识,而且还有情感、意志、性格来选择和把握呈现在他们面前的各种信息,心理也产生着变化,这种变化在未受控制的情况下,既可向积极的方面变化,也可向消极的方面变化。不利于心理素质教育发展的教学方式,会使受教育者的心理品质劣化。由此,体育教师要具有心理教育的意识,在教育教学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以高尚的师德风范,积极乐观的态度,丰富的情感和健康的情绪,投入到体育教学工作中去,让学生接受到教师整体的良好教育。
1.4 渗透性。体育课堂是师生交往的场所,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作为教育载体的教材,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结合,而且还包括了各种心理信息,如球类项目富有集体对抗性,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团结协作、互帮互学的心理品质。
2 体育教学中心理教育的途径
2.1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核心在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爱是学生基本的心理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真诚地关心、爱护、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以此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师生情感相容、友好互谅、亲近依赖的心理关系,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心理环境。在这种心理环境中,师生双方都能敞开心扉,无拘无束地进行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接纳,这样可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2.2 创设愉悦的乐学环境。教师的心理状态和情趣影响着整个课堂气氛,教师若能用真诚的微笑、友善的目光、亲切的赞语,来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就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共鸣,激发起学生愉悦、兴奋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场地器材的合理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难易适度,目标设置要有层次,教法运用要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能力的水平上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保持对学习浓厚的兴趣。
2.3 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激发学习的潜能,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感受、认识、丰富内心世界,发展心理素质。主要的方法有:①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即确立目标后,由学生自主控制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尝试中认识自己的心智潜能,形成我能学好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②组织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可加强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理解、分享,学会尊重他人、帮助他人、与人合作,提高交往交流能力,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发展;③恰当安排游戏,合理组织竞赛,通过公平竞争,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耐挫能力。
2.4 运用积极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经常性的评价(特别是即时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能促进和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应力求通过客观公正而又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准确地认识自己的潜能和不足。另外,还应给予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权利,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感,激起积极进取的动力,以营造互学互助、相互鼓励、追求进步的教学氛围。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心理教育,是从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出发,整合课堂教育中的各个要素,使教学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理智碰撞、人格感染的过程,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形成。
参考文献
1 张仁贵.体育教学与心理教育[J].中国学校体育,2001(6)
摘 要 从目前高校体育教育的开展来看,要想提高体育教育质量,就要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充分吸收体育教育学内容,并积极开展体育教育学的推广和应用,使体育教育学能够在高校中得到全面应用,提高体育教育学对高校教学的促进作用,满足高校体育教学需要,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取得积极效果。基于这一认识,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应对体育教育学的作用引起足够的重视,提高体育教育学的应用范围,发挥体育教育学的作用,提升体育教育学水平,为高校体育教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 体育教育学 高校 应用 探讨
一、前言
在目前高校教育中,体育教育学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成为了体育教育的重要指导。结合高校体育教育的开展实际,我们应对体育教育学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对体育教育学在高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发挥体育教育学的重要作用,提升体育教育学的整体应用效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由此可见,对体育教育学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对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应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积极应用体育教育学内容,促进体育高校体育发展取得积极效果。
二、体育教育学内容分析
体育教育首先以哲学为基础,只有以哲学的认识论、方法论作指导,才能准确地观察分析问题;与心理学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体育教育学还必须以生物科学和人体科学理论作为坚实基础。体育教学法亦称教授法,主要研究教学理论和实践及其过程、原则、内容、组织、方法和评价。体育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教育学是体育教育学的理论支柱。教育学研究一般教育规律和一般教育原则、方针、方法,构成体育教育学理论前提。体育教育学是体育教育的特殊规律及其理论、原则、方法,两者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体育教育学具有应用性学科特征。体育教育学与学校体育学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学校体育学是研究学校体育工作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学科,内容包括学校体育管理、学校课外体育、学校体育科研等,其中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可以说,学校体育学涉及学校体育总体,而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学的局部,同时是该部分的扩展和延伸,是学校体育学在个体体育教育中的应用、落实和发展。
三、体育教育学在高校中的作用及应用
从体育教育学的内容来看,体育教育学与实际体育教学联系十分紧密,对体育教学形成了有力的支撑,满足了体育教学的实际需求。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来看,应对体育教育学有足够的认识,应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将体育教育学作为主要指导。目前来看,体育教育学在高校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育教育学对高校体育教学产生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由于体育教育学在内容和方法上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体育教育学对高校体育教学形成了有效的指导,保证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过程来看,体育教育学内容得到了贯彻和落实,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得到了有力的指导,满足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需求。
(二)体育教育学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学科
考虑到体育教育学的重要作用,目前体育教学已经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关系到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来看,要想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就要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应用体育教育学,并将体育教育学作为主要学科来看待,满足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为此,我们要清楚体育教育学的主体地位。
(三)体育教育学形成了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有力促进
由于体育教育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在高校中要想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就要积极利用体育教育学,提高体育教育学的应用范围,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教育学能够形成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有力促进,我们应认识到体育教育学的重要作用,提升体育教育学的应用效果。
(四)体育教育学对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从体育教育学的内容来看,体育教育学对高校体育教学形成了有效的促进,对高校体育教学开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们要认识到体育教育学的重要性,推动体育教育学在高校中的应用,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全面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由此可见,我们要认识到体育教育学对高校体育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意义。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高校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应对体育教育学的内容和重要性进行深入分析,并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应用体育教育学,发挥体育教育学的指导作用,积极贯彻落实体育教育学内容,提升体育教育学的整体质量和发展水平,充分满足高校体育教学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刘献君.中国院校研究将从初步形成走向规范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11(07).
[2] 邹循豪.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契约与工作状态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11.
[3] 刘芬.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应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07).
[4] 李少华,龚耀.浅谈建构主义理论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启示[J].体育博览.2011(07).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术;教学;价值
1体育教学学术的诠释
什么是体育教学学术呢?体育教学学术主要是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中期目标、体育科研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学习欲望等形成体育教学计划的能力;教师选用适当的体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不断地将自身的体育教学活动作为被教学的对象,进行反思、调控、对体育教学中的出现临场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其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与体育教学研究中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体现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科研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教学反思、同行之间的相互学习。我们要切实领会以上四点,才能从本质上理解体育教学学术的本质意义。
2体育教学学术的内容
体育教学学术是一项由体育教学内容知识表述的学术活动,它要求体育教师具备多元化的知识与能力,在此基础上产生对体育教学真实的见解。体育教学学术要求教师将“有效的”体育学科知识,把不同体育领域的知识有条有理地衔接起来。笔者在进行体育教学学术研究时,将从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能力、体育教学形式、体育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和理性的提升。
2.1体育教学内容:提升体育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有效教学研究
体育教师要从体育教学本质出发,深刻地认识体育教学活动的不确定性、探究性、创新性,有目的地提高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的信心和有效地培养学生,全面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研究体育教学学术时,如果不具备扎实的体育教育教学理论功底及系统接收体育教育理论知识学习和体育教学技能训练,就会造成对体育教育的思想、体育教育的理论、体育教育的价值观产生狭隘的理解,则很难进行体育教学,更谈不上体育教学学术研究。体育教师要注重体育前沿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它要求体育教师具备多元化的体育知识与教学能力。学系统性的思维。体育教师加强体育教学技巧的提升,将在体育教学形式上、体育教学风格上、体育教学内容上以产生示范作用和影响力。以体育运动项目为媒介、鼓励学生在体育科学研究中学习,将体育教师的科研项目教学研究成果进行。
2.2体育教学能力:加强体育教师对教学实践与理性反思能力的研究;诱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由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体育教学活动实施过程,应当把促进体育教学效果的研究都纳入到体育学术研究中,每个体育教师自主地进行教学研究。体育教学学术不仅要求体育教师从自身体育教学视野范围来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也要从学生对认识活动主体的角度和研究学习过程出发,寻找学生的学习动机与需求是什么,学生对什么体育知识点感兴趣,学生对体育运动实践后的反馈等。
2.3体育教学形式:体育教学研究型的理念生成和学生批判性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师把体育教学看作是一种学术实践时,就意味着体育教学形式已经在本质上发生了质的飞跃,体育教师的角色由过去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指挥者。体育教学要求教师通过自身的学习及和学生们的合作式学习,不断改进体育教学方式并反思自己的体育教学行为,来补充自身的知识局限性。由于学生在启发互动中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和反思的能力,在体育教师的诱导下,给学生提供运动学习素材,他们会发现运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问题假设、找到最佳解决问题的体育教学过程。
2.4体育教学方法:加强体育理论对教学方法指导性作用
体育教师对其教学方法要进行策略研究改革及深刻的反思。一是体育教师通过现场观摩、自我评议以及多媒体等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评议,提高体育教师运用先进教学方法的能力。二是体育教师既可选择体育教学作为重点领域,也可选择体育研究作为重点领域。教师的时间不仅可以自由支配,也可根据自己情况安排体育研究和体育教学工作比重。总之,加强体育教学学术研究,就要提高对体育教学学术价值的认识,促进新型体育教学观的形成,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体育教师教学的创造性,提升教师的体育教学学术水平,构建新的师生关系,营造师生和谐互动的体育教学氛围。
3体育教学学术的价值认识
体育教学学术型体育教师可以从体育教学行为和体育教学成就两方面进行甄别,体育教学行为是体育教学成就产生的先决条件,体育教学行为主要体现在富有体育教育文化知识、充满解决问题的意识、展现体育教学机智和进行有效交往。体育教师学习体育文化知识,不仅能让体育教师形成教学实践智慧,也能帮助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及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调查和文献资料显示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学术的价值认识表现在: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学术的范围得到延伸、监督和引导体育教师正确认识体育教学和其自身的地位、坚信体育教学的中心地位不能动摇、加强体育教师不断研究体育教学、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指引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实践。
3.1体育教师的教学学术的范围不断延伸
自从博耶对“学术”提出了全新的概念界定后,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学术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只是体育科研才可以称为体育学术,事实上体育学术可以作广义理解导入体育教学学术概念的,从本质上改变体育教师对教学学术的理解误区,保守思维得到解放。体育教学学术与体育探究学术、体育整合学术和体育应用学术一起构成新的体育学术范畴,因而扩大和延伸了学术的范围。
3.2监督和引导体育教师正确认识体育教学和其自身的地位
体育教师在认识体育教学的时候,有时会因为学校条件和环境以及自身对教学学术认知水平而受到各种因素限制。体育教学学术理念的介入,使我们重新对体育教师注入新的元素,体育教师的教学表现出较强的创造性和学术性,一句“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成语,深刻地揭示体育教师教育学生的本质要求,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要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所以体育教学学术可以促使体育教师从学术的角度正确地认识体育教师和体育教学。
3.3坚信体育教学的中心地位不能动摇
体育学术评价其完整性的标准是体育思维、体育交流和体育研究的能力,我们可以理解为只有体育专业的研究才是体育学术,即大学的学术等同于科研,所以在某种程度上高校重视学术,科研是压倒一切的先决条件。体育教学学术的理论被体育教师接受后,并不断承认、认可。体育教学学术、传统的体育学术观念有了实质性的转变,体育教学是一种学术活动,对体育教学的研究也是学术。体育教学在体育学术中地位不可取代,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教学学术,恢复了体育教学在大学中的中心地位,体育教学可能成为体育教师的首要任务,体育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探讨教学学术,才能确立自己的教学目标,自觉地履行体育教学的义务。
3.4促使体育教师努力地研究体育教学
诚如舒尔曼指出:“将教学视为学术的一种,就要不仅将教学作为一种活动,而且要作为一个探索的过程”。体育教师过去认为体育教学是一种重复性的体力活动,对教学的要求不高,只要掌握了体育专业知识就等同学会了体育教学,没有教师把体育教学当作一门艺术、享受自己实施过程中带来的愉悦,更不会把体育教学认定是一种学术性活动。博耶对学术观念提出:“教学是一种学术活动,具有学术性。”由此可见体育教师要提高教学学术水平,就要改进体育教学,研究和探索体育教学学术、提高体育教学学术水平不仅是促进体育教师教学专业的发展,同时也是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维度,体育教师的专业化的深度离不开其对体育教学本身的研究和体育教学学术水平的提升。
3.5引导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实践
体育教学学术引导体育教师的教学实践。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的形式、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能力等教学学术的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体育教师开展教学的因素较多,涉及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责任意识、教学效能感等,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避免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一些不利要素,针对体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教学反思,及时做出有针对性的、有效的调整来改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学学术可以引导体育教师吸取教训,避免体育教学失误,甚至还可以使教师及时调整或改进体育教学。
4结语
体育教学学术的内容为体育教师的教学提供指导思想,教师因从内容构成中去发现自己,改进体育教学,转变教学观念,以体育教学学术的要求规范和约束自己。体育管理部门应该重视体育教学学术,体育教师应该研究体育教学学术,提升教学学术水平,进而有效进行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作者:谷茂恒 单位: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体育组
参考文献:
[1]杜惠洁,等.大学教学方法改革向度的反思与展望[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66-71.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问题。文章首先简要分析了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和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现存的问题,然后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有效渗透的几点对策与建议,希望能够借此为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体育教学 高校体育 人文素质教育
体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形式,其最终是为人服务的,关注和重视的是人的发展。如今,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已经在体育教育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此相对应的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素质教育问题,也逐渐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鉴于此,本文就针对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希望能够借此为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一、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
首先,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是落实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高水平的专业技能以及良好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开展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学,同时还必须要重视和关注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这一点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来说也不例外。只有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现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合理渗透,才能够真正的促进学生身心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与综合提升,才能够确保素质教育的切实落实。
其次,人文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教学育人功能的必然要求。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由于体育任课教师对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的过分关注,使得所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失去了以审美性和人文性为特征的德育功能。然而,实际上,体育作为一门科学性与人文性兼具的学科,人文精神是其重要的思想基础。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体育运动成绩和体质健康水平,同时也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塑造与培养,只有在所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中,融入自由平等、公平竞争以及博爱宽容等人文情怀,真正的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才能够确保高校体育教学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现存的问题
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发现,由于长期受传统的技术主义价值取向和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的影响,很多高校在开展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一味的强调学生体育知识的获得和体育技能的培养,将学校体育教学的重点始终放在让学生获得从事体育运动相关的实际知识和技能上,而却忽略了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得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被边缘化,并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教学内容体系中人文素质教育内容的欠缺、人文素质教育形式化、学生人文素质水平普遍偏低、缺乏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缺乏纪律意识和规则意识等等。针对上述问题,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如果不能够及时的做出引导,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和完善,不但会影响到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学生人文素养的顺利提升,严重的还会在学生毕业进入社会以后继续对学生的生活和工作造成消极负面的影响。由此可见,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关注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的改变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三、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树立人文主义的教学观
树立人文主义的教学观是确保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前提。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只有树立了人文主义的教学观,才能够在教学中始终坚持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三者之间的协调一致,才能够真正在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中渗透落实人文素质教育的思想与要求。因此,高校体育任课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割裂的教育观念,树立人文主义的教学观,积极的探索专业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之间的平衡之道。
(二)积极组织与人文素质教育相关的教学内容
积极的组织与人文素质教育相关的教学内容,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扩大学生的人文视野的有效途径。在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应在综合考虑教学目标、学生现有的体育水平、体育兴趣和个人爱好与特长的基础上,根据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和选择合理的人文素质教育内容。例如: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增加一些体育人文知识的课程;还可以性的体育活动,利用集体性的体育运动项目来引导学生发现团队合作和责任意识的重要性等等。
(三)注意提升高校体育任课教师的人文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人文素养的体育任课教师,才能够真正的在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中有效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因此,为了确保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学校一定要积极的通过在职培训、开展教学和科研交流活动、优化体育师资队伍结构等多种方式来提高高校体育教学师资队伍的人文素养水平,培养一支符合人文素质教育要求的、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 唐英等.人文科学与人文素质导论[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 体育教学模式 现状 未来发展方向
0前言
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是目前教育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传统的体育教学来看,是我国教育当中的薄弱环节,由于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对象的理解程度不够全面系统,在这样的情况下,直接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随着体育教学观念的不断改变,需要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以此来从整体上提高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
1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
1.1首先是理论高于实践
体育教学是一种重视实践的教育课程,在对基础体育知识和理念进行了解的情况下,通过相应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由于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类型正在不断的增多,这就需要在际的体育教学当中增加实践活动所占的比例,以此来提升整体的体育教学效果,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无法满足实际的体育教学,具体表现在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理论越来越多,种类也在不断丰富,但是在实际的实践训练当中,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使两者之间发展的距离相差较大,也就是所谓的理论高于实践的现状。
1.2缺少规范化的体育教学模式概念
对于我国的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来说,目前还没有较为明确的定义,对于其中的研究标准也没有得到统一,教育人士在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由于研究的出发点和所选角度的不同,使研究的最终结果也各不相同,在体育教学模式研究多样化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形成概念上的共识,同时由于缺少统一的定位和理解,在对其进行实际指导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一定的偏差,导致体育教学质量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1.3缺少规范性的体育实践
体育实践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体育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践的主要特点,来和相应的理论进行结合,这样才能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结合具体的实践内容来课堂设计进行优化,目前在高校的体育教学当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对教学实践进行自由安排,而不是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体育教学模式理论研究的主要意义将得不到体现。另外是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发现教学模式当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限制作用。
2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未来发展方面
针对上述体育教学模式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目前随着人们对体育教学模式研究重视程度的提高,虽然其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其发展方向较为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首先是素质教育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
从广义上来说,素质教育主要指的是生理和心理的共同发展,就目前体育教学当中的素质教育来说,主要指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下,教育部门逐渐提高了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应的体育教师也通过对课程的优化设计和对体育的进一步理解,提高了学生心理和身体的综合素质。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的职业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能够结合目前素质教育的主要特点,将实践与理论相互结合,创新出适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2.2体育教学中实践活动所占比例逐渐增多
在体育课程得到相关重视之后,在目前的体育教学当中,其实践活动所占的比例在逐渐增多,学校较大对体育的资金投入力度,引进了各种体育设施,来满足体育教学中实践活动场所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体育教师也能够对各种教育模式进行研究和实践,并且结合目前体育教学的实际要求,合理的掌握过程结构教学,完善教学方法,改善教学体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目前的体育模式进行创新,实现了理想的体育教学效果。
2.3重视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和评价
在体育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性得以体现,在目前的体育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已经掌握了相对较为合理完善的教学评价手段,并且结合相应的体育教学模式,来对学生的整体成绩进行评价。在这样的过程中,传统的重视考试成绩的现象已经得到较大的改善,学生学历的动力和兴趣有所增加,另外,随着教学评价模式的不断研究和发展,目前教学评价的重点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增加了学生实时评价和自我评价等模块,这些评价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发展,使体育教学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得到了体现。
3结语
体育教学与我国的综合实力息息相关,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综合国民素质,就需要结合目前体育教学的发展特点,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在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全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通过对教学的培训,也可以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实现对体育教学课程的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发展将会进一步提高。
作者简介:蒋聪(1980-),男,河南夏邑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森.论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J].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4(10):52.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建议
高职体育教学应适应社会的需要,把健康体育的理念传播给学生,注重体育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形成高职体育的特有风格,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但今天的高职体育教学却存在着许多共性的问题,如何克服这些问题,真正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实施加快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新课程设置的步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系统总目标是由新时期对人才的新要求而决定的。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较强的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1、高职院校健康教育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
高职院校健康教育应针对各年龄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等特点提出不同的健康教育要求,并由此而形成一套完整意义的健康教育理论体系,并运用于体育教学实践,又通过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才能形成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新思维。但现阶段由于对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实施健康教育体育科研存在不同的理论观点,不同的研究角度,不同的研究方法或偏重某一领域中某个问题的研究。
2、实施健康教育的教学模式各异,体育教师的认识和能力有待提高
各高职院校不同程度地认识到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并着手进行改革。有的学校以转变观念为重,即把以教师为主,技术为主,以培养健康能力为中心;有些学校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重视终身教育,用体育俱乐部的形式实施体育教育;有些学校则侧重于身体锻炼知识、方法、运动处方原理、运动生理原理等内容的教学。可见,健康教育的实施因体育教师对健康教育认识的深度,广度的不同各有侧重,各成体系,使在体育教学时间中实施健康教育呈现出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3、体育教学观念陈旧,体育意识不强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和指导思想――只注重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教育、身体锻炼及其效果,忽视了当今体育教育最为重要的指导思想――终身“体育”思想,缩小了体育教学的时间空间,致使体育教学不能发挥其更大的效能。据调查分析,有些高职院校的领导、教师以及一部分学生都存在着对体育认识上的偏差,领导、教师只重视专业技术技能课的教学,却忽视了体育教育自身的功能,使体育成为他们无暇顾及的学科。
4、体育教学目的与社会需求不协调
从体育教学观念来看,职业院校也应该遵循“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但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偏差。在课程的设置、考核上,大都不能适应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实际,学生的体育成绩评价形式单一,不能全面的、完整的体现出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对高职院校学生走出学校后是否具有独立的能力进行科学地体育锻炼没有过多的考虑。
5、体育经费投入不足,体育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场地和器材的原因,一些体育教学内容根本没有办法按计划实施。虽然《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体育法》等法规对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有严格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体育经费的保证已成为问题。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因场地器材的局限,使得进行实际操作的老师非常为难,有创意的教学方法不能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更无从谈起。
三、对完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建议
1、建立完整、统一的健康教育理论体系及由这个理论指导下的课程体系
健康教育所包括的三个层面:第一、高职院校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对社会的适应性。第二、健康教育是一个关于健康的知识、理论方法的传授过程,它有自己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第三、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体育教育是实现健康教育的途径。因此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个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且还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地教育实践过程。
2、造就高职院校合格的复合型体育老师
实施培养复合型高职院校体育教师,首先要以提高体育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专业思想素质的教育水平为目标,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培训,达到适应高职院校教育的思想层次。二是从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管理人手,建立考核、评职晋升等计划,优先在职教师的知识结构。三是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优势,合理利用资源进行自学,掌握英语和计算机操作,逐步达到复合型教师的要求。
3、体育教学任务应围绕高职教育的任务来制定
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运动竞赛活动组织的方法,使之在日后的工作中有能力积极参与企业的体育文化活动,从而更能体现自身的价值。通过良好的学校体育教学,学校一方面培养学生进行自我体育锻炼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体育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的改进,使其和学生所从事的专业工作之间更具相关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能,增强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4、重新确定体育教学的内容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体育需求;干预对策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适当的体育教学,满足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需求,提升特殊群体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特殊群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很多的特殊群体学生都是具有体育锻炼和体育学习的需求,体育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了解到学生的体育需求,建立起符合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教学体系,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特殊群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比如经济条件,师资力量,体育场地等方面的因素,需要进行全方位考虑,提高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
1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过程现状分析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对体育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外教学过程两种。其中,课堂教学现状是国家给特殊教育学校投入大量教学资金,扶持特殊教育学校,在原有的特殊教育学校的基础上进行扩建,为特殊教育学校提供更加完备的硬件设备和体育运动场地,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的重视。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将九年义务教育普遍进行推广和实施,扩大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规模,在校学生人数也在不断上升,推动特殊教育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样根据国家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培养教育,重视特殊群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推动特殊群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是完成体育教学的关键,也是保证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教师团队的力量也是决定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教师队伍,提升教师团队的综合素养,推动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2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体育需求现状
在实际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特殊群体学生在身体或生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对于学习到的体育知识和体育实践能力有一定的限制,特殊群体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差,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效。因此,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发展特点,安排教学内容,将体育教学内容具体化,加深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推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顺利开展。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特殊群体学生在身体特点、生理等方面存在缺陷,但他们同要具备体育学习需求。因此,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群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心理发展特点等方面的因素,学生所呈现出来的体育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教师要能知道这一特点,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相应的基础和条件。由于特殊群体学生自身身体条件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学生在学习知识,接受知识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体育教学所呈现出来的教学成效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团体的专业能力,满足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推动特殊教育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3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体育干预对策
在实际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干预:第一,要先从家庭开始干预,作为特殊群体学生的家长,要保持积极、客观的教育态度,对特殊群体儿童要具备一定的耐心和毅力,同时,还要拥有正确的特殊儿童教育观念,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引导,帮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第二,从学校的角度进行干预,在特殊群体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从学校开始进行的,因此,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引导和培养,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从社会角度进行干预,社会可以在发展的过程中,为特殊群体学生提供一些专门性的康复医院,设置相应的特殊教育研究机构,做好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工作,推动特殊教育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特殊教育学校应运而生,为特殊群体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平台,促进特殊群体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在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特殊群体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学习需求,教师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需求,为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提供机会和条件,满足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需求,促进特殊群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干扰因素,会影响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效,因此,需要深入分析各种干扰因素,并进行相应的干预,提高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学习效率,推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景军,王悦.丹东地区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学生体育需求及干预措施[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1).
[2]韩景军.特教学校视力残疾学生体育需求及干预策略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01).
体育教育是当下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一门十分重要地学科,中学开展体育教学不仅可为国家发掘和培养优秀地体育人才,同时更重要地是可以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提高全体学生对体育知识的了解,强壮学生体魄,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探讨分析如何在中职院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式,笔者收集了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专业报道进行了学习和总结,并结合笔者多年体育教学经验,综合分析在以职业教育为先导的中职学校中如何创新教学模式。
[关键词]
职业教育;中职;体育教育;创新
前言:
职业教育是针对学生的特长,对其进行有组织、有规律、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主要是为某一专业培养专业性强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是当下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来越细的必然产物,是满足社会生产力与劳动需求的重要措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和具有与初中同等学历的人员,它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当下仍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主体。中职是以职业教育为主导的,但近年来为提高我国国民综合素质,素质教育在中职教育中也得到了全面落实。体育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其教育方式也必须得到全面的改革和创新。
一、当前中职体育教育现状
首先,当下各中职学校中,体育教学观念较为落后。当下大多数体育教师还是从事多年体育教学的老教师,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始终停留在“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上。体育教学中,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相关体育项目的训练方法与技巧。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感受和自身条件,也没有真正领悟到发展体育教学的真谛。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和训练级积极性不高,教学成果反而不明显。同时,当下中职体育教育的教育项目较为单一,应试教育成分较重。当下,各中职学校的体育教育项目开展主要根据应试项目而开展。体育老师通常是为了提高学生在考试中的应试成绩,而日常训练方面只对相关项目加强训练,对于其他体育项目几乎没有进行开展。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和训练科目单一化,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训练负担,以至于学生对相关训练项目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恐惧感、抗拒心理,不利于教学。另外,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经常出现过分强化某一科目的训练,而忽视其他体育技能的全面教学,在体育教学课程安排中很多教学方式并不适合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无法有效体现出“体育强身”、“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3]。当然也有部分学校并不重视中职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体育课程安排较少,体育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导致学生体育教学课基本成为了“自由活动时间”,学生在体育教学课程中并未学习到任何有价值地体育知识,也未掌握到相关地体育运动技巧。
二、中职体育教育的创新方法
(一)明确教学目的
任何教学活动,如果其教学目的不明确,其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就会偏离,当然其最终地教学效果也不能让大家满意。中职体育教学更是如此,当下很多中职体育教学主要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殊不知,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培养专业型人才。体育教学考核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检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对相关体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中职体育教学应该把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和基本运动能力作为教学的第一目标。如果体育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必然会导致体育教育方向的偏离,影响教育效果,达不到教育目的。
(二)规范教学内容
在明确中职体育教学目标后,应该确定好教学内容。体育学科内容丰富,学校可根据学生的相关特长和学校条件的限制,结合学生意愿,确定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内容应该是多元化、全面性的,而不是学校和体育老师的一面之词。同时为了提高体育教育活动中学生地学习兴趣,在体育教学内容方面可适当加入一些大众健身娱乐型的内容。同时也应该考虑如何让学生养成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这就要考虑加入一些方便适用、不受场地、时间、团队等因素限制的体育运动项目。同时也可以开展一些现代时髦的塑身形、促健康的运动项目,以提高体育教育的实用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新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对体育教学要求的提高,传统地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足以达到很好地教学效果。老师要逐渐改变传统地教学观念,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在体育课堂上应该采取不同形式、灵活多变地教学方式进行体育教学。可根据学生的特长,组织不同项目的团队,并通过对抗比赛的方式进行学习和训练。老师可在比赛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指导和纠正,从而传授相关的体育运动知识,提高学生的各项体育运动能力。中职体育教学应该立足于中职学生的特点与体育教学的目标,从而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不同项目的安排和学习。中职体育教师应该学会如何根据学生需求进行指导,通过常规比赛或运动会等形式检验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提升效果。从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习惯入手,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三、讨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体育教育作为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其影响广泛而深远。中职体育教学也应该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革、创新,从而提高其教学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业人才,为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作出贡献[5]。但中职体育教育同时也应该遵循中职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需求进行开展。中职体育教学老师,也要舍得放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寻找新的、更加有效地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条件、特长、兴趣等,因材施教,分别对不同学生培养不同地体育项目,来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提升体育运动技能,养成长期坚持的体育运动习惯,弘扬坚持、拼搏的体育运动精神。
作者:李卫兵 单位:山西省晋城市体校
参考文献:
[1]肖秀显,周文军.高水平运动员退役后职业教育模式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1).
[2]石龙,刘晶.德国体育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9).
关键词:学校体育 体育教学环境 内涵 特点 功能 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c)-0200-02
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的深入,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理念正发生深刻着变革。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教育,不再仅是向学生传授固定性的知识,而且需要按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和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为了实现学科教育的继承和发展的双重功效,学校体育教学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科学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切实提高。要达到这一目的,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对其具有不可轻视的作用。因此,体育教学中为了塑造学生身心和谐的发展和健康,创造和优化体育教学环境将成为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1 体育教学环境的内涵
体育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人类自身改造和改造环境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也在影响和改造着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教育需要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作为前提和支撑。换而言之,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有赖于一定的情景和条件才能开展,而这些情景和条件被称作为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教学环境不仅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影响因素,其本身也是教育的因素。体育教学环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教学环境是指影响教学的所有社会制度、科学技术、家庭和社区条件等;狭义的体育教学环境主要是指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制度与心理环境,比如校园、校舍、各种教学设施、各种规章制度、校风、班风、课堂教学气氛及师生人际关系等。本文体育教学环境主要是指狭义的体育教学环境。
2 体育教学环境的特点和功能
2.1 体育教学环境的特点
第一,教育性和系统性。体育教学环境构成的各种因素本身具有教育意义。这是体育教学环境不同于其他环境的另一特征。从系统论的角度而言,体育教学环境构成要素有自然的、社会的和心理的。第二,群体性和可控性。教师和学生形成了体育教学的群体,这一群体结成一定的人际关系,推动着体育活动的开展,如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所谓体育教学环境的可控性是指,师生可以根据体育教学活动的目的和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调节和控制,优化体育教学环境,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第三,体育教学环境对学生影响具有自发性和潜在性。体育教学环境隐蔽于学习活动的各种过程、细节、状态之中,它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体育教学环境具有一定的暗示性,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各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第四,体育教学环境具有科学性和复合性。体育教学环境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和需要专门设计和组织起来的一种特殊环境,是经过一定的论证、选择、加工、提炼,因此它可以体育教学中有效地发挥作用。同时,体育教学环境不仅需要一般的教学设施(如教室、图书馆等),而且还需要运动设施和器材,如体育场馆、各类体育器材等,除此之外,还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这些紧密交织在一起,决定了体育教学环境的复合性。
2.2 体育教学环境的功能
首先,具有导向功能。体育教学环境是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而组织和设计的育人环境,体现了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一种期望。它可以通过自身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对学生充分发挥正面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通过体育实践,形成文明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其次,具有健康功能。体育教学环境是师生工作和学习的场所,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师生的身形健康。实践证明,积极的教学环境能有效促进学生正常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再次,具有激励功能。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不仅可以激励教师的教学热情,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为激励他们勤奋学习的内在动力。除此之外,体育教学环境还具有陶冶功能。和谐的体育教学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可以促进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3 体育教学环境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3.1 体育教学环境的分类
体育教学环境是一种特殊的人类生存环境,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它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总的来说,大致分为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大类。其中,物理环境是体育教学活动必要的物质条件,主要包括体育教学的场所和设备、自然环境(校园内外的地形、森林、湖泊、草地及阳光、空气、温度等)、体育教学信息(体育学科知识信息和管理维持体育教学秩序的信息、本体信息、反馈信息、有效信息、干扰信息等)、班级规模、队列队形等。而体育教学的心理环境主要是指体育教学中无形的、动态的软环境部分,包括校风与班风、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体育课堂常规、体育课堂心理气氛、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等。总之,体育教学环境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各系统、各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和制约。
3.2 体育教学环境的影响因素
第一,系统内部影响因素。良好的环境因素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环境是为发展学生的身心这种特殊需要而组织起来的环境,这是区别其他环境的标志。因此,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出发点。同时,体育教学情境具有即时多变的特点。体育教师随时注意体育课教学情境的变化,根据变化调节教学环境相关的因素。第二,外部影响因素。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大环境的影响、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影响以及学校实际情况的影响。其中,大环境一是指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体育教学环境的设计要根据大环境变化进行优化和调控,既要充分利用大环境的有利因素,又要预防大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其次,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它是学校体育目标的具体体现,优化调控体育教学环境就要体现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再次,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是一种相对意义的最佳状态,不同学校要根据学校的自身实际情况来确定,创立有自己特色的,适合学生特点的体育教学环境。
4 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基本原则
要优化和创设体育教学环境,必须坚持遵循一定的原则。所谓体育教学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就是指在设计教学环境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创建体育教学环境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整体协调性原则、个性化原则、简便优化的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以及主体性原则等。第一,整体协调性原则。整体协调原则要求从整体联系的角度考察体育教学环境,用系统的的观点来创设和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第二,个性化原则。体育教育是通过学生自身的身心活动来发展其个性,健全人格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就是人对自己身心的自我培养,而个体化人格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立性的人的类型特征。第三,简便优化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优化体育教学环境必须简便、优化。第四,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气象、气候条件时刻制约着体育运动的开展和内容。体育运动的发展与气象、气候条件、民族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这种特定的体育教学环境中,要体现课程资源的独特性和区域性,如少数民族的摔跤、民族舞蹈,东北地区的滑雪等。除此之外,还应遵循主体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在创设体育教学环境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主体的作用,培养学生自己学会控制与管理教学环境。体育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对体育教学环境的责任感和管理环境的能力。
5 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主要策略
5.1 优化物质环境要素
首先,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体育运动依赖的地域环境,它是人类体育活动的物质前提,影响着开展体育运动的形式和内容,也影响着参与者的情绪、行为和健康。因此,体育教师应以“乡土性”原则为出发点,科学合理的开发生态环境,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不同体育文化的体验,能更加有效的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其次,合理配置教学设施。教学设施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合理的场地,器材资源的配置,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动力欲望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设施的功能,尽量丰富体育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加强教学环境中信息传导对心理行为的影响。体育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这种信息的有效传导要通过一定的因素、方法、手段、器材等。良好的信息传导(教学信息、科学锻炼处方、心理指导等)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体育观和健康观。同时,加强班级规模建设。班级规模不仅影响学生的课堂行为与表现,还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纪律表现。因此,应充分认识并很好的把握这一环境因素,以使学生更愉快、活跃地参与活动和学习。
5.2 优化心理环境要素
首先,优化课堂教学情境。课堂教学情境包括了师生心境、精神体验和情绪波动及师生间关系等。因此,建立积极的教学气氛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教师及时得到教学反馈信息,从而有利地开展体育锻炼处方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可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有效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的关键。其次,构建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师生之间之间的和谐关系是体育教学“社会心理环境”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利学生消除恐惧心理,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再次,建设班级体育文化。学校必须对学生加强引导,将体育教育的视野扩展到学生的校园体育文化中去,营造出良好的校风班风。建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对激发学生体育参与的动机具有重要意义。
5.3 创设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育人环境
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设置体育教学环境,使之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产生学习动机。同时,体育教学环境的创设要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应服务于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有利于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终生体育意识的养成。因此,在创设体育环境的过程中,要发掘体育教学环境的教育功能,发挥多媒体组合优势优化课堂教学环境,进而从而全方位、多视角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4 构建体育教学环境的整体布局
构建优化的体育教学环境,首先要考虑整体的布局,把体育场馆的建设、周边环境的绿化、场内场外的布置,图书资料的购置,各类器材的设置等,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全面考虑,注意体育教学环境的硬件建设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科学的调控和布局,使体育教学环境真正成为塑造健全人格的统一体。
参考文献
[1] 张志勇.体育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