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疗信息化市场现状

医疗信息化市场现状

时间:2023-07-12 17:07: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疗信息化市场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疗信息化市场现状

第1篇

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每年的医疗IT年花费约为150亿元左右,预计2015将达到290亿元。近几年中国医疗IT市场的增长速度都在25%以上。其中,IT解决方案(软件和IT服务)市场大约30亿元左右。中国医疗IT占全部IT行业的比重约为2.2%,远低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具备极强的发展潜力。业内人士预测,2011-2015年中国医疗IT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9%,增长速度在所有IT子行业中仅次于消费用IT产品。

中国医疗IT市场现状

按发展阶段的先后以及普及程度由高到低,中国的医疗信息化主要分为三类: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MIS)、医院临床信息系统(HCIS)和区域医疗卫生服务系统(GMIS)。其中,HMIS以财务收费系统为核心,HCIS涉及整合电子病历和身体检查资料等临床功能,GMIS则涉及医院之间、中小城市之间或者大城市各城区之间的信息共享。

HMIS在国内的建设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较为普及。目前,医疗信息化正在向HCIS支持为主的第二阶段过渡,下一步的重点是推广电子病历EMR(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实现区域内的联网使用,而未来5年,GMIS将成为医疗信息化产业新的增长点。

近几年,随着医患纠纷成为困扰医疗机构的难题,群众对医疗服务效果普遍不满,效率低下、质量差、成本高等问题突出。数字显示,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卫生费用支出达2545元,占其全年可支配收入的13.3%;农村居民人均卫生费用支出达694元,占全年纯收入的11.7%。这种情况之下,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有效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HMIS的应用大大简化了挂号、划价、收费、报销等流程,缓解了排队问题。以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可以实现患者在不同医院之间的自由转换,减少重复检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与此同时,医疗服务开始向家庭延伸。老年人作为突发病的高发人群,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病情进行跟踪监测。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带有感应、检测装置、报警和求助系统的便携性医疗设备进入家庭,医院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对患者病情的实时监控。例如东软推出的健康管理平台“熙康”,通过构建全方位的个人健康信息系统,能有效实现远程健康监护的家庭、社区和医院的无缝对接。

面对这一块快速增长的市场,中国企业在医院管理信息化市场虽有优势,但市场整合能力不强。由于中国医院管理体制的特殊性,相比外资企业,中国企业在医院信息化阶段更有竞争力。据统计,在HMIS阶段,外商企业市场份额仅占25%,而中国本土企业达到75%。但由于中国医院管理信息化市场集中度不高,尚未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目前的中国医疗软件市场中,排名前6名的公司只占40%的市场份额。

在软件及服务方面,中国企业实力也稍显不足。据华通医疗研究统计,2007年中国医疗信息化硬件市场份额达70%,软件和服务市场份额仅为30%。预计2012年,硬件市场份额将达45%,软件和服务达55%。因此,软件与服务将成为本土企业未来发展的重点。而国内一些看好医疗信息化市场的大企业,已经将业务重点放在了软件及服务上。这其中的典型事件包括,金蝶医疗斥资1.2亿并购有14年医疗卫生信息化经验的广州慧通、华为“医疗云”战略,为医院提供以云管端为基础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等。

三足鼎立格局

从实力上看,中国的医疗信息业已形成本土企业与欧美、日本企业三足鼎立的格局。

东软是本土企业中最典型的代表。其医疗信息化业务比较全面,涉及医疗IT业务、卫生行政、医院信息管理、医保、个人健康服务等多个环节。东软在医疗IT领域的业务包括HMIS、L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HCIS、EMR、PACS等软件解决方案和产品。东软偏重于行业解决方案和嵌入式软件,目前全国3000多家大中型医院都运行着东软的系统,近几年还加大了卫生行政业务的发展力度。

目前东软业务中软件外包占35%,医疗设备占15%-18%,行业解决方案占47%-50%。近来,东软加大数据中心建设力度,旨在构建云计算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建立可扩展的应用架构。目前东软在全国三甲医院中市场占有率达到40%左右,在社保和医保领域的市场份额亦稳居第一。现在备受欢迎的熙康行表和熙康益体机,整合了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技术以及医疗领域的专业资源,可以动态收集和管理个人健康信息,实现家庭实时跟踪与监测,是东软医疗电子商务由B2B向B2C转型的开始。借助本土化优势,东软还为唐山、郑州、无锡、沈阳、都江堰、海南省澄迈县等20多个城市提供健康城市解决方案,构建起了区域医疗卫生平台和区域的以物联网、互联网为核心的健康服务平台。此外,东软还积极与大型医院和医疗机构合作,向家庭和个人推广健康管理解决方案。

通过并购与战略合作,东软不断拓展新的产品线。例如,与圆刚科技携手开发医疗影像设备的软件和硬件。2011年初,东软斥资1.141亿元收购最好的ERP提供商望海康信73.14%的股份,正式进军ERP市场,创下了医疗信息化行业的最大规模并购纪录。

除了东软,本土医院信息管理软件供应商卫宁软件,势头同样强劲。卫宁软件主要从事医疗及技术服务业务,在HMIS市场占有优势。在其软件系统收入中,医院信息系统的占比超过70%。随着医改的深入,卫宁也逐步进入整体医疗信息解决方案、电子病历等领域。尤其是在2011年7月上市之后,其专业医疗信息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定位更加清晰,目前在卫生部两批电子病历试点医院中,卫宁软件的电子病历产品市场占有率已达到10%。针对中国基层医疗市场,卫宁软件开发出了SAAS“软件即服务”的新的业务模式。

立足自身优势,卫宁软件通过加大投资、加强合作等方式推进医疗信息化力度,与微软、IBM、HP、华三等国内外知名厂商建立了长期核心合作伙伴关系。截至2009年末,卫宁软件已拥有55家三甲医院客户,在全国722家三甲医院中占7.62%。2010年,业务区域扩展至28个省、市、自治区,2011年营业收入达到1.59亿元,预计接下来几年,增速都将超过30%。

本土企业之外,受中国医改政策利好驱动,外资企业也纷纷进军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且多以与本土企业合作的方式进入。总体而言,欧美和日本企业在中国医疗信息市场具有优势,与中国本土企业形成竞争三大阵营。

欧美企业在IT系统架构、医疗器械领域方面具备技术优势,在大型数据存储分析、数字医院整体解决方案方面亦基础深厚,借助其在高端市场优势,发力中国基层医疗市场。现在,英特尔、IBM、甲骨文、思科等都在中国成立了专门的医疗行业部门。IBM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投入1亿美元专项资金,整合IBM在系统集成、云计算、分析和新兴科技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实现高品质、循证式的医疗护理服务。在巩固其在高端医院优势地位的同时,欧美企业另一方面也加紧进军中国的基层医疗市场。例如,西门子与浙大中控合作研发针对中国基层医院的全方位的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GE2011年提出的针对中国农村医疗市场的“春风行动”等。

日本进军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较早,业务集中在以医学影像等临床信息领域,整体影响有限。富士胶片较早进入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重点推出数字医疗影像业务,NEC主要瞄准高端医院的医疗解决方案市场,日立数据中国(HDS)则致力于为医院提供数据存储解决方案,还协助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解决了医院大规模信息、图像信息搜索和动态归档问题。

韩国医疗企业和IT企业在韩国国内医疗信息化领域具有实力,但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韩国首尔三星医院等医院在医疗信息化领域有优势,但目前未进入中国。以SK集团为首的韩国企业尝试进军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但商业化应用不多。2011年,哈工大与SK集团合作成立医疗信息技术联合研究实验室,至今尚未产业化。

信息共享和系统整合成趋势

尽管中国医疗信息化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下一步,需要政府整体推动,特别是加强整体规划和标准制定,避免项目成为孤岛。

例如,一个完整的HMIS系统,至少需要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投资,国家拨款只占卫生事业支出的10%左右,投入主要靠医院,受赢利影响,医院热情不高。医疗信息化是系统工程,但目前,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等都是分开推进,项目间缺乏联系,政府需要制定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制定全国统一的标准。

HCIS和GMIS作为“十二五”期间发展重点,信息系统集成至关重要。而HMIS作为内部临床医疗信息系统和区域信息系统的基础,将进一步向集成系统发展,因此必须保持高度的开放性、超高稳定性、可靠性和强大的数据管理能力。随着HMIS与社保、医保甚至银行系统的业务及数据交互越来越频繁,区域医疗信息系统需要解决好医院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移动医疗和家庭医疗是未来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但都需要与区域医疗信息系统紧密结合。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互联网日益强大和3G移动时代的来临,远程医疗会诊已经成为各级医疗单位的强烈需求。

相比外资企业,中国企业在医院管理信息系统领域仍有优势。中国企业在医院管理信息化领域有技术和客户基础,下一步,由临床医疗信息系统模块整合带来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升级,给国内企业带来市场机会。政策向基层医疗信息化倾斜,中国企业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中国企业业务整合能力不足,未来在技术和软件方面有待提升。临床医疗信息化和区域医疗信息化对企业的系统整体架构设计和业务块整合能力提出了挑战。目前中国企业市场集中度不高,需要加大协同合作力度,以应对强势外资巨头的竞争。

大规模数据集成、整体架构搭建是一些外资企业的强项,是外资企业的市场机会,但由于中国医疗体制的特殊性,外资企业未来需要选择更加本土化的路径。基层医疗信息化是“十二五”建设重点,市场潜力大,但地方政府是其发展的重要推手,因此,寻求与政府合作是切入医疗信息化领域的重要途径。中国的大型医院在整个医疗系统中处于强势地位,外资企业拥有较多的高端客户,需要把握好医院的需求,并通过其向基层医疗机构渗透。(作者系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技术产业组研究员)

图表一:

中国医疗IT市场规模(IT花费)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肖宏亮(2011) “中国医疗行业IT解决方案2011-2015预测与分析”(CH8037309T) IDC中国

主要国家医疗IT市场比较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IDC公司、BMI(Business Monitor International)、UK Trade & Investment

图表二:

第2篇

【关键词】 信息系统;人才结构;信息渠道

【中国分类号】 R197.32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303-01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gital technology has penetrated into all walks of life in our country. China Hospital Management also entered the digital and information age.To mee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hospital's management should use a variety of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care, efficiency, and promote the management level in order to serve the patients and medical personnel better.Thus,the construciton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improving hospital management, research and technological level .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alent structure; Information channel

一、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广泛运用和现代医院管理科学的飞速发展,医院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已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同时,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已成为判定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国是一个人口农业大国,为了解决人们治病难、医药费昂贵、求医难的现状,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我国进一步加大了医院的建设力度,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1]。在现代高速发展的医疗卫生建设体系中,如何高效合理地管理医院这个庞大的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过去,单纯的人工挂号,收费,住院登记、出院现金结算等方式,已远远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现代化信息时代。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医院管理的质量和医疗水平,在医院管理中,大力推广信息化建设是势在必行的举措。

二、医院信息化体统的含义及重要性

医院信息系统(HIS)是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通信设备和技术,对医院内外的相关信息进行自动收集、处理、存储、传输和利用,为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的应用信息系统,主要由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信息系统(CIS)、以医院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HMIS)和以知识为中心的医学文献服务信息系统组成的现代化医疗卫生系统[2]。

中国加入WTO之后,为了与经济全球化的形式相适应,我国的社会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在新医疗改革的大潮下,是否拥有功能完整的HIS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如何使HIS真正为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挖掘影响我国HIS发展的原因 ,已成为医院和医学信息学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优化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医院管理过程中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 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医院管理中应用的具体分析

(一)优化信息人材的结构,提高医院管理的软件水平:在现代化医院管理体系中,虽然医院引进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医院的服务设施,人员配置,资源使用,病人档案等方面进行管理。但是,医院的信息系统能否合理有效的运行,如何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服务于医院管理体制,归根到底是高素质的医务人才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提倡在医院的人才管理方面,我们本着"引进高素质信息化新型人才"与"加强培养在岗医务人员的信息化业务素质"两方面相结合的措施,进一步发挥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在医疗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为了使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更好的为医院的管理服务。医院的各项信息设备都要紧跟时展的潮流。因此,医院各项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的频率和速度也比较快。引进高素质信息化新型人才,相当于为医院注入了新鲜的血液[3]。医院可以将新人安排到新型技术岗位,使新人将所学的新型信息知识跟技术运用到最新的医院管理的实践中去。从而使医院新型的信息化系统得到有效地利用和维护,从而实现了有效的进行医院管理的目的。而对于在岗医务人员加强其培训,也是在提高医务人员素质的同时,让老一代员工尽快适应,医院管理中采用信息化技术的重要举措。

(二)拓宽信息来源渠道,提高医院资源利用率: 医院的管理,既需要控制大的环节,这是工作的主题,但也离不开对细节的管理,细节决定成败。 医院系统的管理的方面和层次纷繁复杂,为了在较短的工作时间内,合理有效地管理庞大的医院体系,运用信息化技术是一条有效地途径。因此,在医院的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引进和更新网络设施 ,拓宽信息来源渠道。从而使医使院的管理真正的进入网络化时代。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医院间的竞争机制逐步形成。各医院为开拓医疗市场,为了更好的吸引病员 ,竞相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更新网络体系,以更加全面的医治全国范围内的病人,在与其他医院联网的过程中,医院也可以做到各种医院医疗信息的共享,从而进一步实现提高医疗水平的目的。这样一来,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优化了医院内部的管理体制,也给给病人带来了方便,使他们可以在高技术装备下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反过来,也为医院带来了经济效益。早期我国试行计算机联网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病人就医和医院收费的需要。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各大中型医院均已建立起以病人就诊为主要核心,内部人员管理,医院内各种设施资源的充分利用为辅的综合信息体系网,这种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了医院的内部管理,使得医院的管理更加条例性,检索问题时,更加的方便快捷。

(三)改变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效率,提高医院运转速度: 近年来,尤其是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后,为在最短时间内合理有效地应对突发医疗事件,提高医院的运转速度,我国的医疗卫生系统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到了长远迅速的发展。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网络系统。相对应的,地方性医院都应用了H IS系统,并且做到了医院信息建设系统与医保、物价等机构进行了联网。 与医保、市场物件等的市场经济型机构联网,利于我国医院机构更好地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根据市场的变动,及时合理的调整医院各项收费指标,从而,做到在为病人服好务的同时,保证稳步提高医院的效益。由此可见,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改变医院与医院之间,医院与市场之间,以及医院与病人之间的信息沟通速度,促进和优化了医院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效率,进而提高了医院的运转速度。

在当今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将循序渐进地借鉴欧美等国家的做法,逐渐实现全国医疗机构之间的联网,从而达到合理有效地利用全国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系统,实现医疗信息共享和互操作。这就对我国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战略目标[4]。因此,我们在加快数字化建设步伐的同时,更应该加强网络基础建设和软件系统应用,扩大各医院之间信息交流的平台和渠道,从而提高医院之间信息交流的速度。否则医院事业的发展就跟不上时展的潮流,就不能与国家卫生信息化建设接轨,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步伐和速度。因此,我们在完善医院的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也改变了医院信息传递的方式和效率,提高了医院的运转速度,进而间接地优化了医院的管理体系[5]。

我国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信息的渠道广、运转速度快、交流平台大的特点,合理有效地优化了我国医院管理的内部体系,从而提高了医院的办事效率和运转速度,做到了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 何坤,高新云,罗晓明,等.医院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现代医院,2011,(1)140-141.

[2] 俞淼. 医院的信息化建设[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3):49-50.

[3] 董建成. 我国医院信息系统现状及原因分析[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3,19(04):228-230.

第3篇

2013年度中国医疗信息化

优秀解决方案奖

米索创立于2013年1月,注册资本2000万元,位于天津市高新区软件园,是一家以研发、生产医疗信息化相关产品为主的高端软件企业,被天津市科委评定为“天津市中小型科技企业”。

医疗信息化即医疗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通过计算机科学、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及数据库技术,为各医院之间以及医院所属各部门之间提供病人信息并实现对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疗机构的诊疗工作越来越多依赖医学影像的检查,如X线、CT、MR等。传统的医学影像管理方法如胶片、图片、资料的事情等已无法适应现代医院中对如此大量和大范围医学影像的管理要求,丢失影片和资料时有发生。采用数字化影像管理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已经得到公认。

自创立以来,天津米索软件有限公司(简称米索)以区域医学影像诊断传输与教学系统(MISOL PACS)的研发和应用推广为中心,推出了包括医疗数据云存储、特设远程诊断工作站、自动异地备份以及相关的一系列解决方案。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技术沉淀创新,米索还将提供智能人性化的操作体验和高可靠性的安全保障、无限的设备连接,以及多厂商的设备兼容能力。

MISOL PACS是由来自于美国硅谷技术团队和国内首批PACS研发团队共同打造的具有本地特色又有国际前瞻性的软件系统。本系统旨在实现医院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提高医生的诊断水平,同时还可以协助其他医院提高诊断水平。MISOL PACS不仅实现常规的RIS/PACS功能及院内信息共享,还提供教学和远程会诊等功能,采用纯网络编程技术及最新的云计算技术,包括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网络存储、负载平衡、网络传输及安全算法等高效安全的技术,帮助医院真正的实现医疗信息化,实现在家办公和移动办公。

目前大多数PACS系统都采用C/S架构,在网络传输方面受到相当大的限制,MISOL PACS采用纯B/S架构,将公司产品整合在统一的、高度模块化的平台上,保证不同模块间界面的一致性。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并降低学习成本。

米索以Java为主题,主要开发实现平板手机等智能终端的可靠、安全、可移植、高性能、多线程、动态性等特点。其中平台无关、分布式、多线程和安全可靠是米索结合当前医疗软件行业现状选择Java的理由。平台无关使程序可在任何终端(PC、手机、平板电脑)上运行;分布式使程序可不受地域限制的访问,同时也使软件升级改造变得简单;多线程可使程序高效运行;安全可靠是医疗软件主要的特性,这使客户可以放心使用米索的产品。

此外,公司还完成了电子病历管理系统、电子健康信息系统、显微镜图像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为区域医疗、医院信息化的扩容和并蓄提供了可持续提升的广阔平台,标志着公司在规范化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并为做大企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战略化经营奠定了良好基础。

公司以“科技引领健康,新思路、心服务”为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为指导原则,坚持以服务为导向,积极拓展目标区域市场,稳定和扩大市场占有率,逐步形成以医疗信息系统软件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的“四位一体”式经营格局。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提升员工素质,增强客户的满意度,米索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价值。

第4篇

【关键词】信息化 发展趋势

1 国内外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1.1 国内外医疗行业信息系统发展现状、水平

根据目前的医疗系统信息化水平,在信息化发展普遍要经历方面,国际上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

1.1.1 HIS阶段―医院管理信息化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一般称为HIS系统,是将医院如门急诊的挂号、划价、收费、配药和住院病人的医嘱、配药、记账等相关基础业务串联起来,整个系统以财务收费系统为核心,配套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能够实现将各信息点采集的信息提供给管理人员查询、管理和决策。一般来说,大型医院基本都已经建立了成熟的HIS 系统,并不断进行相关应用扩展;中小型医院也已经开始部署HIS 系统;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也都意识建立HIS 系统的益处。

1.1.2 CIS阶段-临床管理信息化

临床管理信息系统(CIS)是以病人为中心,涉及整合电子病历和身体检查资料等临床功能,为提高诊治的自动化,从而实现医疗文件“无纸化”,并为区域医疗的开展打下基础。现阶段,我国的大中型医院正处于CIS 系统建设的高峰期,各个相关系统的应用正逐渐成熟。

1.1.3 GMIS阶段-局域医疗卫生服务

局域医疗卫生服务(GMIS)则涉及医院之间、中小城市之间或者大城市各城区之间的信息共享。主要是服务于社会医疗保健资源和服务,例如医疗保险、社区医疗、远程医疗、卫生行政机关、药品供应商、设备供应商、银行等,可以讲各种医疗资源连接起来整合为一个系统,从而实现局域医疗卫生服务。

除上述三个信息化阶段之外,MIS系统,即医院和公共卫生管理中的基本管理信息系统也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逐渐建立起来。基本管理信息系统(MIS)主要涉及对医院和医疗管理部门的相关基础业务的管理。随着信息化应用的发展越来越快,医疗机构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目前,很多的医院成本核算管理和OA 变成了主要的管理信息系统。

1.2 国内外医疗行业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近几年发展较快,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每年的医疗IT年花费约为150亿元左右,预计2015将达到290亿元,虽然医疗卫生信息技术产业起步较晚,但正因次,我国医疗卫生信息技术产业市场潜力巨大。概括来说国内医卫信息化发展趋势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1.2.1 医疗行业信息化的建设重点集中在信息集成平台

随着医疗机构间的协同和信息交换、医院内部科室间的信息交换、医院和病人的信息交换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整体医院信息化整合与有效利用的需求也成为了每个医院的关注重点。信息集成平台整合往往涉及不同厂商的HIS、LIS、RIS、CIS、ERP等的数据的交互,因此,综合平台需要能够实现信息共享、流程协同,并同步推进临床信息化建设,并最终能够通过电子病历浏览器和医生门户实现全流程患者信息实时同步浏览。

1.2.2 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将会在移动医疗方面加强

移动医疗最近出现的新的医疗方式,它是结合信息通信技术而生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它从实现模式上更加贴近了用户的试用习惯,也在公共卫生服务与健康管理服务的创新与发展方面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移动应用领域的关键应用还只是主要集中在医疗教育与通知、远程的数据采集、远程医疗现场监控、针对医疗工作者的日常交流与培训、传播性疾病的跟踪及诊断与治疗支持上,在其他方面也正积极的进行探索和发展。

1.2.3 医疗行业信息化增长最快的领域是电子病历系统

现阶段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工作重要任务就是要建立和完善以电子病历,并推动以其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实现医院病历系统与社区建立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能够进行有效对接。目前,电子病历已经在大型医院深入到了各种应用,而中小医院也纷纷启动了相关建设。

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近些年,群众对医疗服务效果普遍不满,医患纠纷也逐渐成为困扰医疗机构的难题,综合医疗水平效率低下、质量差、成本高等问题也突现出来。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可以有效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同时急需一套合理、有效的关怀解决方案帮助医院真正的以病人为中心,及时了解病人的实际情况。 主要实现目标为:

(1)建立通畅、易于操作的患者同医院的信息沟通渠道。

(2)切实解决客户投诉,完善医院内部奖惩措施。

(3)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院前、院中、院后信息导航全覆盖。

(4)实现透明信息、透明就诊、透明用药、透明收费。

(5)实现智能体检、智能幼儿疫苗和电话预约挂号。

(6)简化就医流程,完善随访机制:院中探访、出院随访、三级随访。

(7)为就医人员以及住院病人提供优质无线网络服务。

通过有效的信息化手段支撑客户服务工作,可以快速了解广大病院及人民群众对医疗过程中的各方面意见和问题。同时依托信息化手段,依据每位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医院在行医过程中的行为做到效的监管。很大程度上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态度,从而较大程度的缓解了医患矛盾并有效减少了医疗纠纷。

3 研究技术创新点

3.1 开拓思维模式创新,关注医患关系,以病人根本利益出发

市面上主流的医疗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主要针对于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导医系统、综合服务系统等相关医疗业务的开发,本项目区别于其他医疗行业解决方案,从病人的实际需求和根本利益出发,开拓创新,通过实时关注病人动态来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有效的改善医患关系,有助于提升医院服务形象。

3.2 搭建完善的关怀服务平台,整合相关资源

通过对目前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分析,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开发适用于不同版本的HIS 系统的统一接口,整合电信运营商所提供的相关服务,搭建一套完善的医疗行业关怀服务平台。

3.3 紧抓医疗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打造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

紧随目前医疗行业发展趋势,以智慧医疗理念为依托,结合高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医护人员以及就医患者提供便捷、快速的无线上网服务。本项目的关怀平台同时具有很好的扩展性能,通过后续的研究,可以整合针对医疗行业移动支付、移动办公等业务应用,为一种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5篇

【关键词】 医院; 信息系统; 建设; 完善

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是医院管理和医疗活动中进行信息管理和联机操作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是覆盖医院所有业务的信息管理系统。其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患者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并满足所有用户的功能需求的平台。一个现代化医院的综合管理是否先进是直接通过其信息化水平来体现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是国内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包含住院登记、病房护士站、医生站、价格管理、成本核算、药库管理等40多个子系统,可以满足各个部门的业务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1]。

1 HIS的主要目标及特点

HIS的主要目标是支持医院的行政管理与事务处理业务,减轻事务处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辅助医院管理,辅助高层领导决策,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从而使医院能够以少的投入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如医院的财务系统、人事系统、住院患者的管理系统、药品库存管理系统等[2]。

医院信息化的总体目标为改变医院的管理模式,以数字化管理、信息化管理为核心,形成先进的医院管理理论和医院管理模式。建立医院内部完善的医院信息处理系统,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患者和医护人员。建立医院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高度信息化的医疗研究与教学系统。建立完善的医学交流体系,通过现代的通讯、信息手段,达到随心所欲的医学交流,可极大地推动医学的发展。建立全面的信息化的医学咨询系统、健康咨询系统。通过信息技术、现代化的设备,提供众多的特殊服务。如:远程医疗服务,远程医疗监控等。进行智能化研究,提供医疗的智能化服务。制定及完善医药信息学标准[3]。

HIS覆盖整个医院的所有业务,包涵各个科室的诊断治疗信息,其反应的信息为动态化的,所有信息都在实时变化着。HIS以数据库为核心、以网络为技术支撑。因为此系统信息量庞大,系统流程复杂,其为现今企业信息系统中比较复杂的一种[4]。

2 促进医院管理模式现代化

医院的信息化与管理模式的改革是相辅相成的。HIS系统可以促进医院管理模式的改革,其可以让机构人员得到精简,可以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另外HIS系统还可以为医务人员提供很多便利,如远程会诊、疾病诊断、整理资料、电子病历、电子医嘱等。医务人员以计算机来代替手工,节省了人员配置,且提高了工作效率[5]。

3 HIS系统可强化规章制度的执行

医院应用HIS系统让各个部门的数据可以进行实时传输,避免了信息在交接过程中出现的丢失、错误等。且可以分清责任,强化规章制度的执行,规范医院的工作流程。在医疗过程中经常会有医疗纠纷,HIS系统明确地记录着患者的整个医疗诊治过程,为医疗纠纷提供证据。

4 HIS系统可让医院服务的一体化

医院的原则是以患者为中心,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可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可以让患者对各项治疗费用更了解,患者的每项治疗和医药费用都公开在单据上。还可以让患者了解门诊医生出诊信息,以便及时得到就诊。HIS还可开发制作触摸屏,以供患者了解医院信息,查找专家资料,方便查询各种费用收取情况。该系统还能为住院患者提供每日住院清单,使患者明白、放心治疗[3]。用计算机来实现实时监控医疗行为,不但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还可增加了医疗服务收费的透明性,达到用信息化来促进医院管理的目的。

5 HIS系统可以保证医院信息的安全性

HIS系统的建立将为医院统计工作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智能化的技术处理可将信息转化为可度量的数字数据。在HIS系统环境下医院统计信息的采集与过去手工不同,不需要统计人员亲临现场,而是通过网络平台从网上获取。从网上得到的数据不仅来自本科室还来自出入院处、护士站等各个工作站点,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种因素的问题都会影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6]。医院信息化的建设可让各个科室的数据进行整合,并统一进行存储,保证了信息的安全,又方便了各科室提取信息数据,且时间快速、安全有效。

6 HIS系统可为患者提供远程会诊,为边远地区患者提供便利

我国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边远地区的医疗资源很不丰富,而HIS系统可提供远程会诊服务,为患者提供了便利。现今我国远程会诊系统还在不断完善,HIS系统应建立起一个多医院、多专家的联合远程会诊。远程会诊及远程医疗是未来医疗发展的趋势,在我国尤其适用。

7 HIS系统应定期进行维护工作

HIS系统并不是简单的硬件和软件的组合,其在后期还应该进行不断的维护、更新、升级等工作。为了系统长时间稳定的工作,需要信息科人员定期对系统进行检查维护,出现问题时及时进行修理。并要经常清理垃圾信息、防毒杀毒、控制黑客的入侵和破坏、升级相关软件。维护人员应定期进行培训,提高维护方面的专业知识。操作人员也应给予培训,以避免人为操作错误而给系统带来不必要的损害[7]。

8 HIS系统存在的问题

HIS系统现今使用的软件及其数据库设计功能尚不完善,且也不具备向临床信息系统发展的基础。现今系统还不支持医院的全成本核算,功能扩充缓慢,且有些软件商退出了医疗软件市场,致使软件无法更新。故应该规划医疗软件市场,保证正版软件的应用,为医疗软件开发商提供研究的资金,以便进行软件开发。信息化建设需要医院投入很多的资金,三甲级医院或盈利的医院还可以负担,但一些基层医院却无法实现。且信息化建设并不能为医院提供经济效益,医院各科室的人员对信息化系统缺乏了解,故大部分的医院对此缺少兴趣。国家应给予基层医院资金来开展信息化建设,鼓励各科室的工作人员学习计算机知识,全面了解信息化的优点,这样才可以大力推进信息化系统的建立。

综上所述,医院信息系统为各个科室提供信息资源,且能够促进医院管理模式的改进,提供医院的工作效率,规范管理制度,从而有效地提高整个医院的服务质量,故应该给予支持,大力推进其建设和完善。

参 考 文 献

[1] 朱旭东,迟彦.高晨光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医院信息化现状调查与分析.中国医院管理,2010,24(8):35-37.

[2] 张元,李久琳,胡锦梁.数字证书在医院信息化中应用现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16(7):57-59.

[3] 蒋宏伟.医院信息化规划实施.中国数字医学,2008,45(11):19-21.

[4] 苗元青,刘鲲.辛海燕医院信息化网络工作站的安全管理.中国医疗设备,2008,21(11):88-89.

[5] 刘珉,殷亦超.医院信息化内涵建设研究.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12(11):45-47.

[6] 王行高,王玉珍.程君医院信息化在医院整体建设中的作用和发展方向.中国医疗设备,2009,28(2):32-34.

第6篇

移动医疗是电子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被认为是医疗领域21世纪最具潜力的创新性技术。移动医疗应用主要由数据采集及展示层、传输层及平台层组成。 移动医疗的应用特点

需求潜力大。我国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需求潜力大。

一是国家卫生管理,信息采集与发放需求大。随着国家卫生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为实现医疗信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卫生部将加快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对信息采集与发放的建设,进而推动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发展。

二是医疗行业发展,远程医疗发展需求大。随着医疗行业发展,远程医疗作为临床的重要补充有巨大需求,将促进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发展。

三是保健与养老,家庭医疗与救助需求大。随着老龄化及慢性疾病的发展,老人和慢性疾病人群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这些人群通常需要频繁的检查生命体征(如心率、温度、脉搏、血压等),以确保他们的健康状况,而移动领域移动应用可以有效且低成本解决长期监护问题,实现随时随地监测、分析、指导。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的需求巨大,进而推动行业应用高速增长。

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严重不足,且分布极不均衡,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突破医疗的地域约束,能有效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移动医疗将信息技术、无线设备与医疗技术相结合,让地处偏远地区的患者接受及时诊治,将疾病进行有效筛查,促进医疗资源有效分配,解决医疗资源不足、分布不均等问题。

保障医疗安全。医疗机构在对病人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护理人员交接环节的失误,以及在发药、药品有效期管理、标本采集等执行环节的失误。移动医疗借助无线网络可以更好地进行医疗质量管理,终末质量管理,环节质量管理,有效监控完整的医疗过程。

提高工作效率。 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使医院信息系统向病房、床旁的扩展和延伸成为可能,可以实现医院信息化的科学管理,优化临床医疗、护理任务的过程控制,使医疗资源得到合理运用,帮助解决高素质医护人员短缺的状况,提升医疗工作效率及医疗管理的水平。如医护人员利用移动智能终端直接调阅患者的化验报告和相关资料,从而掌握最新病情,并在病人床边记录患者动态信息,减少了在病房和工作站之间来回行走的时间,增加了诊断、治疗病人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移动互联网应用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个性化服务理念和运作模式,它所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影响了医疗信息化的多维度应用,基于移动技术与网络技术融合的医疗信息化系统,突破了传统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基于单一互联网应用的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把锁定在一个个固定站点中的信息释放出来,每一个活动的个体都成了移动的网络节点,充分发挥了无线互联网的优势,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实现了医疗信息化的现代化管理和公共服务。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具有多方面优势,有利于多层面、多专业集成,通过整合协调,发挥它们的整体效能;有利于医疗主体与客体之间双向沟通,促成良性互动的要求。由于医疗领域移动应用的众多优点,国际上有很多国家已经在开发移动医疗的业务,在商业模式、通信技术、生理信息采集器等方面都有相关的研究。目前,全球已有近130项移动医疗应用,覆盖了基础护理、公共卫生研究、急救护理、慢性疾病管理、自助医疗服务等多个领域。 我国医疗领域移动应用通常与物联网、RFID等技术相结合部署。国内目前已有20%的医院在移动医疗应用上有所尝试,不同程度地使用了PDA及RFID技术,但是已有的移动医疗应用,涉及应用的范围窄,只能在局限的方面发挥作用。

移动医疗发展现状与趋势

目前,我国医疗领域移动应用主要有医疗信息传输、疾病控制、医生护士病区移动查房、院外移动医疗及办公应用、医务人员VOIP、IVPN通讯、母婴管理、病患管理、医院特殊重地管理、医疗设备管理等。如江苏苏州市推出智慧医疗市民健康管理服务系统。该系统以手机为载体,集实时挂号、预约体检、个人健康档案查询、远程治疗等于一身。市民通过手机短信、WAP软件等登录该系统后,可点选自己欲前往的医院,在网上挂号。各大医院每天会将病人的病史记录、用药信息等作为病人的健康档案,上传到由苏州市卫生部门监控的数据库内,市民通过手机登录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就可查到个人就诊信息、体检报告等。同时,该系统还能实现远程治疗,病人通过特制身体检测装置测出健康状况数据后,可通过手机经系统传递给医生,医生就可据此进行诊断。部分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领域还未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且面临收费困难问题。目前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仅存在硬件销售、解决方案售卖、软件应用下载收费、电话咨询服务收费、网络运营商流量收费等商业模式,其中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商业模式运营较成功,但法律规范的不健全,移动医疗运维盈利模式面向用户收取问医费用涉及网络行医执照问题不清晰。

由于我国医疗机构市场化程度较低,医疗机构开放度不够。众多IT厂商难以切入医疗系统,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发展受限。在应用领域方面,目前IT厂商与医疗机构展开合作还仅仅限于地方卫生局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等层面,将移动医疗应用于移动医疗医护、医疗物联网应用的较少。在应用主体方面,目前医疗领域移动应用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在中小城市、特别是县、乡镇医院应用较少。

由于移动医疗标准缺失,使得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规模化发展困难。只有实行设备标准化生产才能保证医疗结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才能满足医疗服务的日常医疗需要,才能实现医疗领域移动应用规范化发展。

由于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起步较晚,在设计理念和发展环境上的不足,造成移动医疗领域技术研发能力较弱,移动医疗行业软件和硬件的核心技术均被国外垄断,以至于移动医疗产业国内厂商短期内难以与国外厂商抗衡,阻碍我国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发展。

我国医疗领域移动应用需求增长迅速。一方面我国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以移动医疗为代表的信息采集与发放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医疗行业发展,临床医疗医护与远程医疗结合速度加快;最后我国老龄化及慢性疾病步伐加快,老人、慢性病患者的激增,对家庭医疗与救助需求旺盛。

我国医疗领域移动应用基础牢固。随着低成本的手机及全球性移动通信网络的普及,数千万无法接入固定电话或者计算机网络的人们也可以使用移动设备作为日常通信与数据传输的工具,移动电话的普及,为使用移动技术支持医疗服务提供了关键的基础。

随着政府、医疗机构、IT厂商的通力合作,我国医疗领域移动应用的规模将不断扩大。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预计2017年到欧洲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医疗市场,营收将达69亿美元。亚太地区和北美紧随其后,营收分别为68亿美元和65亿美元。中国的营收将达到25亿美元。从医疗领域移动应用的主要构成来看,GSM以及慢性病管理等监控服务将占整个市场的65%,市场规模将达到150 亿美元左右。诊断服务将成为第二大细分市场,占全球移动医疗市场的15%,市场规模达到34亿美元,包括能使隔离区的患者与医疗专业人士沟通的移动远距离医学与健康呼叫中心。治疗服务将成为第三大细分市场,收入将占整个市场的10%,市场规模达到23 亿美元,当前的应用主要是确保患者遵守治疗安排的服务,如通过短信提醒用户吃药时间。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网络的延伸,使移动医疗的应用成为可能。在过去40年时间里,移动通信设备始终坚持小型化、快速化及低成本化发展,并在硬件、软件、网络访问、标准及服务等诸多方面都有所提高。现在,大量的服务都可以通过更加统一、快速且便宜的宽带接入实现。另外,网络技术的无线化发展,也推动移动医疗应用的持续发展,并为双向数据服务服务模式提供了发展条件。

目前,我国医疗领域移动应用有:移动医疗医护,基于物联网的身份识别、位置服务,以及基于三网融合的病房内多媒体信息自助服务。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我国医疗领域移动应用范围将会进一步的增多。

移动医疗重点环节分析

产业链环节。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主要由软件环节、硬件环节、网络传输环节及终端应用环节组成。

软件环节主要由应用软件开发商及系统方案商组成。应用软件开发商主要开发移动医疗的应用软件,系统方案商主要进行医疗信息系统开发。目前众多软件厂商开展了移动医疗软

件及医疗信息系统开发工作,提供了基于移动通信的解决方案来扩大他们为医院和消费者提供的现有产品组合,并加大对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的部署力度。Intel2005年成立“数字医疗保健事业部”部署医疗移动软件开发。微软开发了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加速器Accelerator for HL7,Oracle开发基于HL7的医学信息化平台工具HTB,IBM提出智慧医疗方案。除知名跨国IT企业在移动医疗应用方面投入大力进行软件开发外,我国本土软件厂商也积极部署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现有独立软件商(ISV)300多家进行移动医疗软件开发,其中有1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如东软、天健、东华合创、创业等。

医疗设备厂商也在积极部署移动医疗应用,医疗器械生产厂商制造了具有移动通信功能的家用医疗设备,实现设备向中心信息系统平台发送信息以供监护。迈瑞在2011年宣布与中国联通合作,从而使迈瑞的测试和诊断设备通过中国联通的3G网络来实现社区护理。

移动网络运营商将移动医疗作为其为医疗机构服务产品的重要部分。我国三大运营商分别与医院合作,建立了一个基于电子病例系统和医疗信息系统的医患沟通平台,推出相关移动医疗相关项目。同时,运营商把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移动各行业运用,如基于云计算以私有云和公有云形式向大型和中小医院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基于物联网为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提供身份识别、位置服务。

全球重要电信运营商纷纷成立了专门的部门以负责医疗信息化的运营。其中Vodafone在该公司的全球事业部下建立了医疗卫生专门团队,2009年又组建了新的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部门。法国电信旗下Orange 集团以及Verizon无线也已组建了专门的医疗健康部门,负责医疗健康相关的研发及合作管理工作。除此之外,一些运营商还聘请外部专家组成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的成员主要是来自各大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的高级管理人才,其中很多是首席信息官或首席技术官,组成强大的智囊团队开发医疗领域移动行业应用产品。在我国,中国移动已与剑桥大学联合开展移动医疗信息化应用研究,其通信研究院成立了专注移动医疗的项目小组,目前在超过20 省通过12580、手机WAP、无限城市门户等开展预约挂号。中国联通建立了“云存储”服务平台,用于医疗健康数据采集、传输和检索,以及移动医疗救护定位、生命体征信号实时传递;中国电信则在国内200 多个医院展开移动医疗试点,并得到大中型医院高度肯定。

医疗领域移动应用主要有移动医护应用、基于物联网的身份识别、位置服务、基于三网融合的病房内多媒体应用。这三类通过运用移动智能终端采集信息后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医院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分析完毕后再通过无线网络传输最终显示在移动智能终端上。

应用环节。移动医疗医护利用移动智能终端随时随地进行生命体征数据、医护数据的查询与录入,医生查房、床边护理、呼叫通信、护理监控、药物配送和病人标识码识别、WLAN手机应用等等。

通过智能移动终端的短信服务功能,将测试与治疗方法、医疗服务和疾病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发送到用户端。在我国,SMS对于那些偏远地区,缺乏医院、缺少医疗工作者、对医疗相关信息了解较少的人们而言,尤其有效。另外,SMS不仅可以作为单向的通知工具,还能够成为双向的交流工具。

传染病通常是在小范围内爆发,但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则可能会发展为流行病。运用移动智能终端,将疾病信息进行跟踪及反馈,实现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目前,很多国家已经建立了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疾病报告机制。

通过无线网络的覆盖,医生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实行病人床边医疗服务,包括病历查看、书写、查看检验检查报告、医嘱录入等。

护士进行床边医嘱执行时,运用移动终端扫描病人RFID 腕带确认病人身份,然后再扫描病人药物条码,核对医嘱,给药流程结束,所有流程信息均被记录在HIS 中,便于医院管理查询以及事后的追踪。护士也可通过移动终端直接在患者床边采集和录入病人体征数据等关键信息,提高医护工作效率。

院外移动医疗及办公应用包括远程医疗、危机值协同管理、计划任务管理、会诊管理、危重病人管理、药品使用管理、医疗业务查询等。远程医疗应用中,医生可使用移动智能终端进行远程医疗会诊,使病人在原地、原医院即可接受远地专家的会诊并在其指导下进行治疗和护理,可以节约医生和病人大量时间和金钱。

第7篇

【关键词】医疗器械;现状;发展对策

1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现状

我国的医疗器械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到2015年底,全国医疗器械行业产值已突破1000亿元,医疗器械工业企业近1万多家,生产品种达8 000多个,已能够生产部分高科技产品如CT、核磁共振、彩超、γ刀等。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器械技术含量不高,不少核心技术仍被发达国家大公司垄断,而且所占国际市场份额不足2%。

由于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政府的积极支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极为广阔,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①经济发展加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逐步老龄化,医疗服务需求升级,促进了医疗消费的增长和医疗器械的需求; ②医院信息化引发了医疗器械需求增长。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引发了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③国家政策变化带动医疗器械需求增长。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逐步降低了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程度,提高医疗服务收入是医院减少对药品收入依赖程度的重要途径,由此产生的对中高档医疗设备的需求将构成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一个持续动力;④加入WTO 后,我国医疗器械出口的外向度加大,加入国际市场的空间更为广阔;⑤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将促进医疗器械消费的增加,我国现有医疗机构总数达20万家,其中县级以上的医院只有2万家,医疗仪器设备的水平较差,亟待提高,这给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虽然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在不断扩大,但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还保留着传统的生产模式,技术水平仅处于中、低档,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严重,竞争能力较差。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销售收入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外资、合资企业就有7家;前50名企业中,合资、外资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都在50%以上,外资和合资企业成为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主力军。我国除了超声聚焦等少数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外,技术总体水平和国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这种状况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2 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因素

2.1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制约了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速度和方向。社会医疗卫生总费用的水平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例来估计。我国在20世纪末社会卫生费用约占GNP的5%左右,远低于美国(早在1993年美国已经达到了19%)。现阶段,一方面由于人民消费水平有限,医院经济实力较差,大多数中、下层医院买不起也用不起昂贵的现代化医疗设备;另一方面受国家和企业财力的限制,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医疗器械开发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2.2 技术因素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这是影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资料显示,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总体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15年,主要医疗器械产品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不到5%,产品可靠性差、性能落后,市场竞争力弱。即使是中低档医疗器械产品,我们也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以呼吸机为例,产品平均无故障时间仅200h左右,而国外产品高达3 000h。另外,当今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产品被仿制的可能性大为减小,竞争壁垒大大提高。总之,相对低下的技术水平,削弱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力,极大影响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

2.3 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涵盖诸多方面的内容,比较复杂。诸如: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转换;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医疗保健体制的变革;国家政策的扶持等等,这些都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随着改革的深入,制约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将逐步得到解决。

3 提高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3.1 国家政策扶持和保护

产业的快速发展,有赖于产业政策的助推器作用,而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政策中还存在着制约因素,需要进一步进行改革:①国家制定一些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欧洲和日本的医疗器械行业是作为福利行业进行扶持的,我国可以借鉴参考;②要在政府采购政策上给予相应的扶持。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采购国内医疗器械产品;③建立和健全医疗器械方面的标准认证体系,加强认证力度,争取早日与国际标准接轨;④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把面广量大的医疗器械作为发展重点,通过调整医疗器械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鼓励企业联合兼并,实现规模经济,以提高生产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⑤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目前状况下,单个企业无论是资金上还是技术上都难以完成大规模的研发,政府需要在科研基金上倾斜。

3.2 企业自身竞争实力的提高

企业要在强化研发能力、提高营销水平、调整产品结构、重视质量管理以及加强交流合作等方面多作努力,增强自身实力。这是提高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1)强化研发能力。医疗器械产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涉及到医药、机械、电子、塑料等多个行业,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严重缺乏研发和规模生产实力。因此,强化研发能力,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是当前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当务之急。

(2)提高营销水平。在与国际龙头企业的竞争中,本土化的直销将成为国内企业的优势,而诚信度低、网络脆弱的模式则是进口产品市场营销的软肋。因此,发挥直销优势,重视名牌效应,提高营销水平,是国内企业赢得竞争的有力武器。

(3)调整产品结构。优先发展经济实用的、高质量的中低档产品,不能片面强调高、精、尖产品,而应综合考虑疗效好、质量可靠、成本低的产品。要开展市场分析和需求预测,生产适销对路产品,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重视质量管理。我国的医疗设备较国外产品在质量和售后服务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重视产品质量管理,加强售后服务,是我国医疗器械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长远大计。

第8篇

关键词:医疗保险信息化管理问题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医疗保健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医院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引起业内外人士的关注和重视。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指医疗保险的管理通过建立内部及外部的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管理和运作自动化、智能化?从而达到共享信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服务的目的。

1实现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的积极意义

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不仅是医疗保险发展和生存的需要?而且对实现医疗保险的管理信息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促进宏观调控?增强竞争力

由于原始的管理体制?无法做到及时跟踪掌握?导致医疗保险的管理繁杂?效率低下。实现医疗保险的管理信息化?将会大幅度降低医疗保险的管理成本?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有利于社会进行宏观调控。实现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将带动医疗保险管理系统的自动化作业?管理者能动态收集全社会的医疗情况和信息?变医疗保险的终端管理为医疗保险过程环节的控制管理?及时发现医疗保险中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将事后管理变成事前管理。

1.2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的完善成为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医疗保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安全网和稳定器。由医疗保险体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特别是我国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着地区差异大和发展极不平衡等问题?从总本来看?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全国除了为数不多的城市建设相对比较好的以外?大多数城市权得的效果并不理想。

2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虽然我国信息化管理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信息技术水平足以满足信息管理的需求。目前我国医疗信息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国内各地区中的发展极不平衡?主管领导医疗信息管理知识不足和重视程度不高?信息管理人员水平提高缓慢?流程规范化管理及监督力度不强。规范化管理欠缺及对其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医医疗保险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医疗保险改革的中心思想是用低廉的费用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我们医疗卫生费用增长超过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这对于医院和医疗保险系统都是个很大的挑战。

2.2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肠

首先,对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够。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数据交换频繁?它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狭义上的社会保障至少包括医疗、养老、工伤、失业和生育五个险种、劳动力市场和其它综合业务。广义上的社会保障则是涵盖卫生、民政?社区服务和公安户籍管理等在内的一条龙服务的现代化社会保障体系?从整个系统建设参与单位来看?在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协调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劳动局、卫生局、民政局、药监局、技术监督局、财政局以及金融部门等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

其次,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过多依赖于信息化管理系统。医疗保险信息系统涉及面广、金额大、业务量大、政策性强?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只有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才能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才能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由于应用系统过干复杂使得系统实用性很差?最终也会严重影响社保改革的进程。

另外,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盲目追求快速到位的思想。信息化是潮流?但信息化绝对不是一毗而就、一劳永逸的事情。由于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业务纷繁复杂?在数据上既包括参保人员的数据、参保企业的数据?又包括各险种业务和财务的数据?在应用流程上既有横向并联又有纵向串联?同时系统和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3完善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加快对医疗保险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培养。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构?经考核选拔出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各级信息主管及管理人员。在医学院校设立医疗保险信息管理专业?在职人员要增加信息管理的继续教育?结合新时期特点尽快完善专业学习内容和继续教育大纲。信息管理人员除专业教育外?还要加强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及团队精神等素质教育。应该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险相关信息的标准化管理。在制作方面一定要遵循国际的信息交换标准?以保证信息统一和共享。

尽快使医疗保险信息形成合理化流程。医生护士在患者住院期间应按时完成病案的每一个环节?在严格把关后?将完整病案及时提交病耗室。检验和检查科室应在规定时间内将患者的报及时送往有关科室。完善医疗保险管理信息化应该更新领导者的管理观念?更加注重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发展。领导者应具备现代管理者的素质?树立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加强医疗保险信息化、规范化和标谁化建设?以医疗信息管理为核心。

注重医疗保险信息管理的法制化建设。

我国医疗保险信息化管理从人工操作正逐步被计算机操作所代替。进行信息处理的法律依据不足?出现信息技术超前、相应的法律法规滞后的现象?从某种意义上影响了医疗信急管理科学化向纵深发展。充分体现我国医疗保险信息内容的特色。随着社会的变迁?疾病种类繁多?抗病耐药繁杂?使得中医药的辩论治脱颖而出。因其对一些疾病的治疗有独到的效果?故这些信息值得保存和研究。因此?可根据中医药诊治疾病的特点制定一套我国特有的中医药编码系统这对发展相国医学有重要的作用。

第9篇

关键词: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器械管理

在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今天,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兴起,已广泛的用于社会的医疗器械管理领域中去。医疗器械管理在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医疗器械的种类不断增加,开始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更好的用于实际管理中。对于医疗器械来说,精心的管理是必要的,如对超声、CT等大型器械的管理过程中,较好的应用到了数字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了器械的管理效率。通过对医疗器械的信息管理的研究,从而探索新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促进医疗器械管理的发展。

一、医疗器械的信化管理现状

(一)信息化管理的概念

一般来说,信息化管理指的是利用现代通信网络手段基于数据库技术,收集医疗器械的研究对象,在数据库中记录各种信息要素,系统结合不同的医疗器械特征,选择不同的类目记录,大大提高了器械管理工作效率和器械信息的收集进步。要求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的获取、传递、处理、再生等方法,更好的开发系统管理功能。信息化管理作为一种新的智能工具,也被称为新的生产力,是智能与信息相结合的生产力。生产力作为重要的生产工具,具有网络信息自上而下的强大管理功能。可以大大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

(二)信息特征的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也受到很多行业的欢迎,实现了产业的创新与变革。可以说,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这是广泛使用的原因之一,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易于医疗器械的管理、软件操作简单,可以使员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压力。第二,该软件具有很好的实用性。能够支持大数据量的记录,使用寿命长,且无磨损。对于医疗器械的管理软件,软件的安全是必要的,可较好的保证医疗器械数据管理系统的安全。

二、医疗器械信息管理问题

(一)信息管理意识比较薄弱

目前大型医疗器械信息管理系统、较多的用于企业和机构资产管理。对不同医疗器械管理机构,其管理重点是不同的。医疗体系的医疗器械管理是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医疗器械的信息管理意识薄弱,信息管理的应用还不够完善。除了医疗体系的医疗器械信息管理,在不同企业所实施医疗器械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各机构之间的医疗器械信息管理中仍然存在差异。还有,国内缺乏医疗器械信息管理规划。相应的信息管理指导很少,医疗器械信息管理的指导是非常不够的。

(二)信息系统的不完善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建设促进医疗器械管理的信息化,在信息的共享过程中,对医疗器械进行有效的信息管理。医疗器械不同的生产应用机构,使得医疗器械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难以实现信息共享,阻碍了不同时期的医疗器械管理。医疗体系信息管理系统,应该包括医疗器械的采购信息,以提高信息管理效率。

(三)缺乏信息人才

医疗器械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需要专业的信息化人才,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医疗器械的信息化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要合理分配管理人员,医疗器械信息管理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从事医疗器械管理人员无法及时处理相关的系统信息,大大降低了医疗器械的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很多医疗体系没有设立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因为没有完善的信息管理,而只是简单的记录医疗器械信息,没有展开信息深入的分析工作,不符合标准的医疗器械中的数据不完整,大大的阻碍了医疗体系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也不符合医疗体系医疗器械的管理需求。

三、医疗器械信息管理的建议

(一)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的建设,需要注意的两个方面,首先是,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其次是建立医疗器械的数据库。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不仅要满足日常管理的要求,而且还需要具备其他的功能,例如,医疗器械要监测药物不良反应,进一步的提高数据库的相关信息,找出药物存在的副作用,并报告给主治医生。医疗器械的信息化管理是新的发展方向,需要进一步明确信息管理的内容,如在医疗机械的信息化管理,要进行不同层次的管理,包括医疗器械管理,器械库存管理,确保医疗器械良好的使用,提高使用效率。

(二)完善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满足医疗器械信息管理的需要,必须完善医疗管理相关的管理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错误,而且可以更好地改善医疗体系的管理现状,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精湛的医疗器械管理过程中,必须吸取国外的管理经验,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调控,建立完备信息管理系统,满足信息化管理的标准要求。此外,相关工作人员也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遵守相关的信息管理规定,严格按照工作的要求与标准进行医疗器械的使用与保养,延长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加强质量信息管理

加强医疗器械的信息管理,必须发展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和人才的培养机制。首先,医疗器械的信息管理不仅需要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但也需要高素质的人才管理。所以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专业的器械管理人才。管理过程中,使用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管理规定,负责医疗器械的信息收集。其次,要进行人才的培养,以提高人员素质。信息系统建设和使用,需要具备专业的数据库管理知识人才,通过专业技能的培训,才能满足医疗器械信息管理需要。

四、结语

医疗器械的种类和数量是衡量了医疗体系的医疗水平。如此的重要指标,必须在工作中,优化器械信息化管理。医疗器械信息管理过程中,要提高医疗器械的使用率,以避免器械闲置,加强相关信息的管理,提高员工的素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会计工作;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一、引言

作为医院经济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财务管理的作用至关重要,而财务管理的核心――医院会计工作的管理工作也就显得尤为突出。当今医疗市场开始走向大众化的趋势,在市场竞争的新形势下,如何改变传统的弊端多多的会计工作管理方法和模式,引进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新管理模式,对于解决当今医院会计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促进医院会计工作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修正作用。同时,财务管理自身具有的科学理念也能使医院会计工作朝着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道路发展。

二、精细化管理概述

(一)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精细化管理的深层次含义可以大概理解为:各行业、各单位以及企业内部各生产系统、内部各部门、各班组等通过市场用户的关系建立密切的联系,从而使这些企业、系统以及每道工序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都能转化为可用内部价格所衡量的价值,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

(二)精细化管理的特征

第一,严格财务管理。注重对财务的管理是精细化管理模式特别重要的一环。总的来说,企业财务管理方法、分析和核算方法以及考核方法等都对企业精细化管理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突出完善业务流程的中心地位。当今市场的需求受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供求关系的变化决定着一切。在这种新形势下,精细化管理模式以建设完善的工作流程为中心,认为企业应该能随时根据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自身合理的战略调整,最大限度地降低外部市场带来的风险,这与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不谋而合。

第三,强调可靠性与精确性。之所以强调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可靠性和精确性,是因为精细化管理理念是以绝对的科学性为前提的,所以管理者的任何判断和决策都必须有大量的材料和事实做依据,要对材料做最精准的分析研究,使自己的判断科学且合理。

三、医院会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的措施与途径

(一)促进会计信息的系统化管理

在信息化社会的现代社会,信息成为社会存在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渗透在社会的各行各业,是决策者做出判断和决策的重要依据。作为医院的会计工作者,他们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职责就是为决策者提供真实、准确、充分的信息资料,简单的说也就是为决策者的决策提供丰富的来源。我国医院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发展是随着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高而发展起来的,也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加强医院会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医院应构建一个相应的信息化会计管理系统,主要应包括固定资产、应收账款以及流动资产等管理项目。目前国内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多是由市场上一些专业的科技公司来提供相应的软件或系统,国内不少医院都逐渐形成了HIS系统,极大提升了医院会计工作的电算化程度,在信息化会计管理系统构建中迈出重要一步。

(二)加强对医院药品会计的精细化管理

严格的来说,精细化管理并不纯粹是一种管理标准,更多的是一种科学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之所以要加强对医院药品会计的精细化管理,是因为药品部是医院里一个相对独立且非常重要的部门。药品会计的工作看似乏味,但其在具体的工作中对各种指标所做的统计,却能够非常客观地反映出整个医院的管理、诊疗和运作状况。对医院药品会计实施精细化管理,首先要从药品的采购源头抓起,强化药品采购监督,同时对药品会计的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杜绝、收受贿赂以及盗窃等行为;其次是每天要对药品的库存(药品品种、数量、日销量、日存量等)进行详细的统计和监督管理。

(三)严格执行定期成本分析的制度

针对医院会计的精细化管理,必须要求会计人员既要善于运用医学领域的各种专业的技术与方法,又能坚持执行自己工作职责中包涵的定期成本分析制度,重点包括定期进行比较分析表和损益表的编制,这有利于加强对成本核算过程的全方位监管,合理控制医院的收支,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医院当前阶段的经济活动现状,并对医院未来科学合理的会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对应收医疗款项的管理

目前,国内医院大多存在着流动资金运转不畅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医疗款项未能及时收取而造成的,严重阻碍了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医疗研究的开展。加强医院应收医疗款项的管理,会计人员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1)针对不少患者拖欠医院住院费以及逃费的现象,医院应根据相关规定和患者的病情,合理收取一定的住院抵押金,患者每天的医疗费用应电脑记录存档,由会计人员对于费用的使用情况进行全程地跟踪,对于预存款使用到期的患者,会计人员应及时将情况下达给各相关科室,再由各科室向患者下达催款通知。同时,医药会计要与住院部的护士科保持密切的联系,方便各项应收医疗款项催收工作的展开。

(2)针对那些急需进行诊治的重病患者,如果没有能力及时缴纳相应的费用,会计人员应根据医院的规章制度,必须请患者家属或担保人员提交本人身份证、工作证等进行抵押,直到患者家庭缴纳全部医疗款项后,便可归还其证件。

(3)针对医疗费用额较大,住院期较长,且患者无力全部支付的问题,医院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在帮助减轻患者负担的同时也能减少医院的经济损失。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下,针对国内医院现阶段普遍存在的一些会计管理漏洞问题,医院一定要从有效组建科学的会计管理机构和积极推进医院会计电算化工作入手,对现行的会计管理制度进行革新与完善,为建立一支精细化管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总的来说,就是通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实现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吴娟.试析医院会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08).

[2]薛晓.社区供热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应用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11).

[3]小光,小燕,刘益良.规模化扩张精细化管理[J].城市开发,2005(05).

[4]张伟.企业会计监督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3).

第11篇

(1.天津市医疗保险研究会,天津300040;2.天津医科大学,天津300070;3.天津市海洋局,天津300480)

[摘要]天津市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自2001年11月开始全面实施以来,令广大参保人的医疗保障权益得到了切实维护。但是从长远来看,由于医疗保险社会化服务程度较低,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本文将结合调研数据,归纳出天津市医疗保险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深入分析,进而针对问题现状,提出相关对策及具体解决方案,加快制定我市医疗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切实推动便捷、高效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的建立。

[

关键词 ]医疗保险;社会化;服务体系;体系建设

1引言

自2001年起,天津市医疗保险改革已从城镇职工开始起步,经过不断地努力,实现了低水平、广覆盖、有保障的基本医疗需求目标,确立了以大病保障为主、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为特征的现代保险体系以及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与此同时,城乡居民医保已基本做到全面覆盖,整合成为城乡统一的制度体系,于2009年建立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均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将市和区县两级统筹改为市级统筹,形成全市统一以及省级统筹的医疗保险制度。

2天津市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2.1医保制度改革矛盾滋生,服务机制尚未完善

天津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采取的是渐进方式,从部分人群开始设计制度,逐步推进,本身带有很强的阶段性和试验性,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局限和矛盾。如医疗卫生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相矛盾,医疗保险与医学科学发展相矛盾。然而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医疗保险与病人对医疗服务的高要求相矛盾以及医疗保险与医疗卫生服务的高投入相矛盾。

2.2信息服务体系缺乏管理,服务平台亟需优化

在国家区级医疗网络信息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下,我市对各区县的医疗卫生网络信息平台做了一些要求。但是,医疗保险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首先,信息系统间存在彼此独立,无法互连互通,影响了数据信息的流通与使用。另外,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基层医疗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存在不足,并且缺乏系统科学的管理办法。

2.3基金持续机制无法长久,保障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工作种类变更频率提高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医保基金面临着不可靠的风险逐渐显现。居民医保资金崩盘将导致符合住院治疗的病人将得不到报销或影响卫生民调指标的严重后果。

2.4经办体系流程存在漏洞,运行环境整顿不足

在经办体系中,全市各个经办单位之间的衔接仍然存在漏洞,交流口径不一、评价指标缺失、基金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我市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工作的良好运行离不开其运行环境,即大的医疗卫生体制。在卫生体制改革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缓慢的阶段,医保工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3天津市医疗保险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建议

3.1实施医疗保险社会化服务应具备的条件

3.1.1构建社会保障组织系统,具体落实各级机构职能

目前,社会保障组织系统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管理和社会工作系统。医疗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明确规定医疗保险制度应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具体执行,规定“基本医疗保险应当以地级以上行政区作为统筹管理部门”。[1]并且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切实加强管控力度、严格按照以上原则开展相关工作,制定医保改革的总体规划方案,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资金筹集、管理和支付工作,归口劳动部门管理的社会保险机构,属于非营利性质的机构,负责具体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相关工作。可见,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中,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组织机构,天津市在这方面尤其比较突出。这为医保服务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3.1.2搭建覆盖城乡网络平台,满足不同群体多种需求

天津市社会保障管理信息化基础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打造了以完整安全为主要规范的覆盖面极广、涉及城乡两方面的硬件网络平台容灾系统。其次是打造了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以互联网为载体,以社会保障体系、业务专网等资源为依托,组织搭建一体化劳动保障信息门户。然后是大大推进办理模式的创新。各相关部门也逐步形成了完善的办理模式,具体开展来为“基金一级结算、业务两级经办,管理三个层面,网络四级平台、经办五险合一”。这种模式得到了各省市相关部门的广泛认可。第四是基金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基金财务账套系统实现了全面的电算化管理。最后是公共服务效率显著提升。并且呈现渠道、选择的多样化拓展,满足各阶层群体的广泛需求,查询方便。[2]

3.1.3拓宽资金筹集相关渠道,保证运行效率基金安全

天津市实行社会医疗保险费为主,税收支出、个人自付为辅的混合筹资体系,不断拓宽资金渠道、激发资金活力,用以进一步补充完善社保基金,以满足社会对保险需求的链式增长,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从实际运营效果来看,目前的资金筹集能力基本能够满足现阶段的社会需求。随着医疗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大幅释放,资金的支付压力与日俱增。天津市政府也据此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首先,实行多基金组合形式。鼓励除基本医疗保险外,其他的医疗保险资金可由个人与企业,按全部或部分的方式予以出资。与此同时,为个人、家庭及企业建立专门的专项基金。此外,政府在税收、信贷等领域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民营资本等资本的投资积极性,努力拓展资金来源。另外,建立高效、完善的资金筹资体系,大幅降低筹资成本。通过立法方式,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体系,将社保基金由集中管理转为分散管理,将政府职能与具体资金管理实操业务拆分,主要作用于监督工作,大大提高了机构运行效率,确保资金安全。[3]

3.1.4创新研究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

近年来,天津市政府非常关注医疗保险制度的创新研究,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旨在奠定医保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创新基础。第一,全民补贴与全民筹资相结合以保障筹资公平性。第二,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基金。第三,改革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供需双方的支付方式。第四,商业保险公司的介入,增强了医疗保险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活力。

3.2对天津市医疗保险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建议

3.2.1优化服务中心设施配置,着眼参保人员技能培训

建议政府将社区服务机构的建筑用面积列入基建计划,进行统筹考虑,确保房屋来源及租金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此举将大大有利于相关工作的具体开展,并且能够探索出一条符合现代社区服务机构目标定位的,能够自主运行的有效机制。[4]

各级主管卫生工作的行政部门要严格界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定位,明确规定适宜的技术及设备。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快仪器设备的更新完善工作,确保功能需求,确保质量安全。与此同时,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设备共享力度,鼓励共享,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5]

加强人员培训工作,将医护资源由医院服务的模式逐步转入社区服务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实效服务。

3.2.2加强医保基金支出管理,建立医保基本信息系统

资金应配置完善的预算制度,并且应该建立在客观中立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在资金预算的正式支出前,应仔细调查人群需求,尽量贴近参保人员的实际需求,满足全体参保人基本医疗需求的时效性。

加强医疗系统内部控制,协调医疗系统各部门间的关系,在日常的医疗会诊运作过程中,要明确制定资金安全维护及降低资金浪费率的工作目标;培养内部专业人士的费控意识,提升医疗资金运作效率;建立严格规范的审核及监督机制,通过制度的不断完善,进一步优化规范医疗机构系统的各种行为,减少资金浪费;对医疗机构进行有效监管监督。

医疗保险的具体办理机构应通过系统将参保人员的各项信息录入档案,并且明确信息化管理的具体流程,明确经办机构及定点机构、加大定点零售药店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共享办理人相关信息,便于审核人员对相关进度进行实时监管,杜绝资金的不规范使用现象。

3.2.3狠抓医疗保险网络建设,各类平台全面实施运行

结合天津市医疗信息技术服务建设的实际现状,计划在3年时间内,将11个区5个县有机规划成不同的整改区域,使用同一标准及系统,避免人力物力的过度浪费。打造医疗信息平台、政务管理共享平台、业务智能化管理平台等一系列特色平台,进一步完善信息综合服务功能,实现电子档案的数据收集、存储和共享工作,实现卫生局与各基层业务归口部门的业务指导和业务交流,在技术及资源等各方面实现高效共享。

3.2.4合理发挥政府专项职能,善于利用市场经济调节

医保事业是社会公益性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构成,结合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应在财政上给予一定的支持。目前,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健全,与市场经济的经济形势未能良好结合,因此政府在医保改革中的过程中,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政府对于解决医保市场中的种种弊端及问题将能够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借助政府的干预调节职能,可基本保证全体社会成员享受到平等的权利,确保卫生资源的公平分配,大大降低社会矛盾点。与此同时,在管控私人医疗保险等方面,能够保障医保覆盖面,并且对费用上涨进行合理管控。

医疗保险工作艰巨而复杂,其具体工作均是涉及民生的社会性工程,是一项具有准公共性质的社会产品,并且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具有一定的市场性,因此遵循市场的一般规律及普遍法则。在如今的市场体制下,医疗保险体制不能脱离经济体制的轨道脉络。因此,医疗保险工作的推进应严格遵守市场规律,重视市场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市场、政府两方面作用,确保市场在医疗资源配置进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构建医疗保险社会服务体系,既应该考虑市场经济的特殊环境,也要结合医疗卫生领域的实际情况,以经济体制改革带动医保改革工作,引入市场机制的轨道发展中去。

参考文献:

[1]孙辉,钱东福,屠慧,等.国外医疗服务体系及其内部协作的比较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6-27.

[2]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天津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项目 概况[Z].内部资料,2006.

[3]孔长起.记忆:天津医保十年[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32.

[4]赵琨,张艳春,姚红霞.不同举办主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提供比较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2):2430-2432.

[5]李海红,王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设备的效益管理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31.

[6]根据统计,2009年的2620个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地中,大约有85%是区级统筹地区。

第12篇

【关键词】移动医疗 电信运营商 产业链整合者 医疗社交化

中图分类号:F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3)-15-0077-05

1 引言

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HIMSS对移动医疗给出的英文名称为mHealth(mobile Health),即通过使用移动通信和信息技术来提供医疗和相关信息的服务,具体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则为基于移动终端系统的各类医疗健康应用。

移动医疗使用移动通信和信息技术来加强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能大大提升医疗卫生系统运行效率,在全球已广泛应用,发展空间巨大。由于医疗卫生与人民健康和国民经济息息相关,不少国家已将移动医疗打造成战略级“跨界”产业,以改变传统医疗行业发展模式。移动医疗也为我国医疗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潜力,在改善医疗环境、医护质量及紧急救护和健康监护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移动医疗的发展需要移动运营商、信息平台系统提供商、医疗设备制造商、应用开发商和医疗机构等的共同努力,以多样化的需求推动移动医疗多维度发展。对电信运营商来说,以远程医疗、个人健康监护等为主的应用是移动医疗的重要切入点。运营商可以整合产业链各个环节、各种技术和设备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2 移动医疗产业链及其特点

研究移动医疗产业链,无疑能全面地把握行业发展的脉搏。移动医疗是一个特殊的产业链,参与者众多、合作和竞争关系异常复杂。运营商想要取得成功,关键是正确进行市场定位,并制定合理的商业模式。

2.1 移动医疗产业链描述

图1所示为围绕移动医疗的产业链。位于中间的手机符号代表移动医疗的感知终端(更确切地说是佩戴它的用户),围绕这部手机给用户提供一系列健康关爱服务,需要合作伙伴门的共同努力(当然,有些合作伙伴可能会身兼几重角色),包括移动网络运营商、网络设备制造商、终端生产商、IT公司(硬件、软件、集成商)、金融投资机构、医疗保险公司、医院和公共医疗机构、私人医疗机构、银行和支付公司等。其中电信运营商为产业链提供2G、3G、4G以及WLAN的通信网络服务。未来的移动医疗发展中,将在构建移动医疗平台、开发产品和提供服务方面展开全方位竞争,同时也承担着企业的社会责任。

2.2 产业链特点

(1)跨界:移动医疗是原来互不沾边的医疗服务和信息通信技术的结合,由临床医学、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多个专业学科发展、融合而生,通过无所不在的泛在通信网络,使用各种智能终端来提供医疗和公共健康服务的产业。所以跨界是该产业链的最大特点。

(2)政策和监管风险:医疗一直是国家重点监管的行业,也是敏感的领域,医疗安全事关重要。所以进入医疗尤其是新兴的移动医疗领域政策风险和监管风险较大。严格加强对医药行业的监管是必要的,但如何在管理和发展活力之间找到一种合理的平衡,需要监管者和行业参与者的共同智慧。

3 运营商在移动医疗产业链的定位

移动医疗是多链条并列交叉、竞争与替代错综复杂的产业价值网,没有注定的领导者。谁对市场规律理解得更透彻,谁对产业链的变化理解更深刻,谁的资源更稀缺,谁就有可能利用市场转型期创造的机会,在产业链中占据有利位置。在移动医疗产业,运营商先要做好定位,这主要基于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1 面临的机遇

(1)移动医疗面临重大的市场机遇

在卫生部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中,在医疗信息化方面,卫生部将推出全民电子健康系统工程,预算达到611亿元,是历年来政府在医疗信息化试点工作中预算最多的一个工程。考虑到地方配套资金,全民电子健康系统工程总投资规模有望超过1 000亿元。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强劲发展,医疗卫生行业必将迎来移动医疗的浪潮,移动医疗领域的投资未来也会迅速增加。

(2)医疗卫生机构和个人用户的需求

当前国内医疗资源不足、配置不合理、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突出,急需移动医疗等平台和应用提高运作效率。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随时随地更便捷地获取和传递信息,移动医疗应用正好满足了医生、患者之间的沟通需求。

3.2 面临的挑战

(1)运营商面临哑管道的威胁和转型的需要

处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技术以及TMT(Telecom/Media/Technology)产业融合和互相渗透的时代,电信运营商原有的商业模式和以话音为代表的主营业务都受到了来自多方面(例如VoIP、即时通信等)的极大冲击,产业价值正逐步从管道向内容、从通信网向互联网、从话音服务向信息服务转移,运营商沦为“哑管道”的风险正在积聚。因此运营商必须进行战略转型,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开拓并进入新的市场,以期能够扩大收入来源,向价值链上方攀升,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商业回报,同时给用户带来更丰富更便捷的服务。

(2)产业链内的竞争

移动医疗产业链上的参与者,都视其为一个巨大的商业增长契机和潜在盈利蓝海。现阶段传统医用传感器、医疗保健设备和仪器制造方面的厂商,将“移动医疗”视为其核心业务的自然延伸,因此尤其活跃,并同时也在努力进行技术创新和业务转型;各运营商也在各自开展相关技术合作和尝试。产业发展一旦进入快车道,产业链内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

3.3 运营商的定位

基于运营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运营商在移动医疗产业链中,应重新定位,努力扮演好三个角色:

(1)产业链整合者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运营商应向追求客户价值最大化的合作方式转变。为实现产业链的良性发展,运营商应担起整合产业链的重任,控制产业链的核心资源,协调产业链的关系,引导产业链的发展。

(2)合作的倡导者

一个新的产业链的形成意味着新的“利益共享联盟”的形成,对于运营商来讲拥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就拥有更多的资源。运营商可以构建适合自身定位的合作伙伴网络,与合作伙伴共赢,打造共赢的生态链。在产业链中,电信运营商提供网络和信息通道,可以牢牢把控对用户网络和信息的使用等收费环节。运营商与合作方可以采取内容、服务、开发平台合作等模式。

(3)平台的提供者

打造有价值的移动医疗平台是转型期运营商的战略选择。搭建移动医疗平台,可以凝聚合作伙伴,聚合医疗健康产业价值,丰富业务和拓展盈利模式。

4 运营商的商业模式探索

在移动医疗领域很多国外运营商做了先行实践,并对其商业模式进行了探索,以下举几个典型案例。

几年前日本NTT DoCoMo就开发和部署了所谓的“大众健康支撑平台”,用户使用的是大家熟知的各种便携式生命体征感知终端,包括体重、血氧、血压监测器等,可由不同的医疗器械厂家生产,并配置符合NTT DoCoMo规范要求的接口,通过用户手机上的应用和控制程序经由3G网络来把血压、体重等数据传输到电信运营商的服务器上。以往电信运营商仅仅扮演一个传输管道的角色,如今运营商变成这一重要数据资源的管家,并根据需要为各种专业移动健康服务机构提供安全可靠的适配的数据格式转换和分发服务。

北美运营商AT&T选择与系统/平台设备提供商(如Cisco等)和专业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AMD Global Medicine)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包括硬件、软件和网络基础设施的远程健康解决方案来促进各种应用和服务开发及部署。

Vodafone所实施的移动健康解决方案是充分利用最新移动通信技术,提供一个易于灵活通信、医疗数据交换、传输、存储和检索的工具,使得远距离的病人和医生之间的沟通成为可能,从而实现远程诊断。

可见运营商在开拓或进入市场的手段和策略上各有特点,AT&T和NTT DoCoMo等采取了“智能管道+平台+应用”方式,而Vodafone采取了提供“基础通信设施”的服务模式,而且起步的时间、发展的进度和规模也不一样。相关研究和应用的进展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市场发展的成熟度及差异性、民众医疗和保健服务的整体水平,以及相关基础技术产业的发展程度和竞争性等,目前还没有一个可普遍适用的产品和服务模式。

相比国外,由于国内独特的体制和国情,不同区域的发展基本上就是全球发展的缩影,运营商应采取多元化的市场细分策略,开发多种形式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地区与客户群的医疗、健康、保健需求。例如欠发达地区可以采用“基础通信设施”的服务模式,而发达地区可以采用“智能管道+平台+应用”模式。

5 移动医疗的现实困难和发展趋势

5.1 应用现状

无线查房无疑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移动医疗应用。医院的移动医疗平台依托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条码、Wi-Fi、RFID等信息化技术辅助临床医疗。医院大楼内设有Wi-Fi,医生查房时手持平板电脑,通过个人账号登录后,自己所管理的住院病人信息一目了然。医生、护士可以非常自由地随时随处采集和记录数据,不再局限在办公室。打针、服药、体温、医嘱等具体信息都同步更新与显示,病人名下的检查报告、影像资料可即时点击查阅,不用像以前那样来回折腾找资料。

新的移动医疗终端设备和应用程序的不断推出使得移动医疗应用越来越多: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医患双方可以查看电子病历及医学数字影像、监测各项生理健康指标、查询药物、查看自救程序及其他医疗信息在线数据库;将移动超声探头插入智能手机可以实现手持式超声显像;使用物联网(M2M)技术可以实现多种移动医疗监测,例如跌倒探测器、电子床单、癫痫报警器等设备一旦被触发就会立即把报警信息发送给医院。

移动医疗的使用并非仅限于医疗,对于个体健康监控,例如对独立生活的老人看护和救助,对怀孕妇女和婴幼儿看护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5.2 现实困难

(1)移动医疗面临着诸多的实际困难。移动医疗是整个国家社会医疗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制于社会医疗体系的现状。我国医改尚未深化到位,医疗资源不足、配置不合理、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突出。医疗体制不改革到位,整个移动医疗发展起来将会困难重重。在国外,让政府、保险公司购买相应的医疗服务都已经相当普遍,但在国内让用户付费却困难重重。

(2)用户的观念错位。用户数量少且活跃度有限,也是制约国内移动医疗发展的壁垒。在美国只有10%的成年手机用户下载过医疗应用,而且很少使用;美国尚且如此,国内民众的观念就更难接受移动医疗。

(3)医生不愿意使用。PWC最近的研究指出,即便是患者乐于尝试移动医疗,医生及其体系对此类医疗创新也并不用心。医生们把移动医疗看作是对他们工作习惯的改变和颠覆,他们并不情愿拥抱移动医疗。

(4)医疗是个敏感的领域,也是国家重点监管的行业,进入医疗尤其是新兴的移动医疗领域政策风险和监管风险较大。而很多移动医疗的应用是让患者自己诊断疾病,这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一旦误诊后果极为严重,因此国家也势必会加强对移动医疗的管理力度。

(5)医疗机构的信息系统需要稳定和安全,而当前移动医疗技术上仍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卫生医疗机构对引入移动医疗系统顾虑重重,仍处于观望状态。移动医疗要想大规模地应用于临床一线,还需要增强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5.3 发展趋势

移动医疗虽然面临很多现实的困难,但其向前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将呈现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1)医疗越来越移动化。移动互联网让信息随时随地随手可得,这必将改变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方式。智能手机将发挥如显微镜、听诊器一般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在医疗过程中使用各种新技术,在“移动”中工作。医院信息系统(HIS)会越来越“移动”。借助移动医疗,医务工作者不仅可以提升内部沟通效率,而且能促进医患互动,为患者提供更便利的服务。

(2)移动医疗功能将成为手机的标配。健康是最基本的需求,随着传感器技术的成熟及成本的降低,手机上必将集成医疗功能,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手机上的传感器可以时刻记录我们的运动、心跳、体温、睡眠甚至情绪的信息,基因技术可以检测出每个人的“初始设置”。目前一些手机已经具备了监测脉搏和心跳的功能,国家政策放开及监管机制健全后可以使用。

(3)医疗社交化。微信等移动社交产品发展迅速,那些善于经营自己品牌的医生和民营医院,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社交工具,通过推出“关注医院的微信看病挂号费、诊疗费打折”或“关注医生的微信会及时提醒患者疾病的治疗和随诊”等措施来吸引患者。

6 结束语

如今,我国医疗信息化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移动医疗的各项基础条件越来越成熟。移动医疗将引领医疗模式“颠覆式的变革”,使之向更为个性化、以用户为导向的模式转变。以医改为核心的政策推动和以移动终端设备大普及为背景的市场环境,将助力移动医疗的创新。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向医疗领域延伸,尤其是移动宽带、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兴起与发展,推动了移动医疗市场高速发展。移动医疗的普及将大大提升医疗服务现代化水平,促进医疗信息在相关主体间共享互通,缓解医疗资源紧缺的压力,降低医疗成本,实现医疗服务的无线化、便捷化、个性化、共享化、智能化和感知化。电信运营商凭着庞大的用户资源、先进成熟的网络技术和能力,将在移动医疗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世良,钮钢. 谷海颖移动互联网:赢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2] 王爱宝,崔勇. 移动互联网技术基础与开发案例[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2.

[3] 宋杰,张敏. 移动互联网成功之道 关键要素与商业模式[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