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茶艺礼仪的基本要求

茶艺礼仪的基本要求

时间:2023-07-12 17:07: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茶艺礼仪的基本要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茶艺礼仪的基本要求

第1篇

庐山云雾茶因其品质优良广受国内外消费者赞誉,凡庐山之游客大多都会带些回去自品或馈赠。庐山云雾作为庐山最主要的旅游产品,在庐山旅游产业链中举足轻重。如何打好庐山云雾茶这张牌,弘扬庐山云雾茶文化,树立庐山云雾品牌,使之成为庐山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庐山云雾茶简介

庐山植茶始于东汉,跟据史料记载,唐朝时众多文人雅士云集庐山,茶叶生产得以发展。相传诗人白居易也曾结茅于庐山香炉峰下,种茶自饮。至于庐山云雾之名据传是从明代起始启用。到宋代,庐山云雾茶已位列“贡茶”名目。1959年,司令品尝此茶后,欣然赞许以:“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

庐山云雾茶之所以能成为“中华十大名茶”之一,首先得利天时,庐山海拔较高,各季节间的温差大,再配以紫外线的照射,促进了茶树体内芳香物质形成,从而确立了庐山云雾那独特的品质 。其次依托地利,庐山各山峰间(特别是五老峰与汉阳峰)终日云雾不散,茶树沐浴在甘露之中,自然所产之茶极佳;再配以陆羽所点之几处极品山泉,更是妙处无穷。再者借势人和,庐山自古人气鼎盛,是十足的“人文圣山”,禅有名僧慧远,道有“茶圣”陆羽,文有白居易、朱熹、周敦颐,武有岳飞、。正是这些人文文化赋予了庐山云雾茶深厚的内涵和底蕴。

二、庐山云雾茶开发现状

(一)茶品生产

庐山云雾茶种植区域有限,已申报通过原产地区域认证保护,环庐山的十二个乡镇所产之茶才属庐山云雾茶。正宗的庐山云雾茶生产因其生产条件苛刻,一般只有产自海拔800米以上的汉阳峰、含鄱口、花径、小天池、青莲寺等处所产的庐山云雾茶视为佳品。除种植的环境要求苛刻外,庐山云雾的采制更有讲究。茶片采回后,需经过杀青、抖散、揉捻、初干、理条、搓条、拣剔、做毫、再干燥等多道工序方成茶品。现阶段,茶品生产企业良莠不齐,严格按照生产标准开展生产的企业并不多。更有甚者为追求暴利粗制滥造、以次充好,大大影响了庐山云雾的良好形象。

(二)市场销售

庐山云雾茶产量有限,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随着庐山旅游业的发展,庐山云雾茶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不良商家为求暴利以次品、仿冒品充斥市场,造成目前茶叶经营较为散乱。好在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整合庐山云雾茶资源及规范其产销行为的重要性,正努力做好云雾茶资源整合工作,实现茶叶生产标准化管理,维护好庐山云雾品牌。

(三)茶文化开发

所谓茶文化是指包括茶园林、茶制作工艺、茶艺、茶道、茶礼仪等与茶有关的文化现象的复合体,作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文化景观、联合国优秀生态旅游景区、国家首批5A级景区之一的庐山自古就不乏文化资源,但世人对庐山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却不甚了解。现阶段,庐山的茶文化旅游尚处起步期,开发力度小,与其它旅游项目整合度不高,文化内涵不够,特色不突出。

三、对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几点建议

(一)大力整顿市场,打造金字招牌

近年来庐山云雾茶饱受外地假冒茶叶的侵袭困扰,本地茶产品质量也良莠不齐,且无有效的定价机制,报价混乱。整个庐山云雾茶市场商誉不高,未能充分发挥其品牌优势。建议有关部门适时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庐山云雾茶产销规范化管理行动,出重拳打击不良厂商;制定一套有约束力的定价体制,稳定庐山云雾茶价格;建立起庐山云雾茶销售售后保障制度,为购买正品者提供查询渠道,也为不幸购买了次品、假货者提供一个举报、申诉平台。最大程度地保障广大游客利益,树立良好的庐山云雾茶品牌形象,促进庐山旅游业健康发展。

注重完善庐山云雾茶产品体系研发,建立多系列、多层次的产品生产销售模式,对高、中、低层次的消费者都应有对应的产品生产、供应,从而杜绝恶性“炒作”事件的发生。

(二)规划旅游项目,发掘茶艺文化

规范开发以茶园观光、传统技艺采制茶体验、传统茶风、茶俗体验、茶文化节庆等多种茶文化旅游项目,可以举办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节的形式,配以品茶活动,茶艺表演,游园活动、茶文化歌舞表演,茶保健知识讲座,学术讲座、茶产品推介等多项内容以最大程度地发掘庐山茶文化资源。

(三)整合旅游资源,实现互促互补

庐山旅游资源可以集名山、名水、名人、名茶、名泉、名寺为一体来形容,自古多有与茶相关的诗、书、画、故事。桃花源康王谷帘泉作为陆羽品定的“天下第一泉”一直是茶客向往之处。香炉峰作为诗人白居易种茶、饮茶、做诗之处也是茶客来庐山必访之地。作为佛教“净土宗”发源地之一,庐山禅茶文化历史久远,高僧都与茶结缘。开发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应该整合庐山几千年中儒、佛、道等众家之文化积淀,采众家之所长,为茶所用。

(四)加大宣传力度,拓展旅游客源

旅游业要想发展,最关键的是客源市场的开发,茶文化旅游更是如此。为不使庐山云雾茶这一人间极品“香酒藏深巷”,宣传必不可少,促进庐山茶文化的旅游发展应大力进行形象包装和营销宣传。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平面媒体等传媒,积极宣传以吸引游客;可与相关旅游业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开发高质量的茶文化旅游路线和项目;可积极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茶文化论坛、茶知识讲座、茶产品展览等活动,努力提高庐山云雾茶得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培养茶艺人才,完善人才队伍

培养一批高技能、高素质的科技开发、生产加工、市场营销、导游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是促进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必要任务,人才的保障是建立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产业链的基本要求。可依托九江市现有的茶叶研究机构和中等、高等学校开展人才培训和队伍建设工作,也可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外出进修或是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山传道、讲学。

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

一、前言

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方向性问题,更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节点。在校企合作中,不同的专业其合作也各有不同的特点。就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而言,校企合作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走之路。作为培养掌握现代酒店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的酒店管理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最契合了酒店行业对人才的语言、技能、素质、形象等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它能够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校以及社会提供优质实践性人才。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作为新建高职院校,以国家级示范高职建设为发展目标,学院大力支持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通过各种渠道开展校企合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人文财经系的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最早是在2006年应用英语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而开设,2011年才专门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在人才的培养与建设中,人文财经系在2006年就尝试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相关酒店合作,开展了顶岗实习,在8年的发展历程中,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比如:建立了相应的酒店实习基地,开展了学生到酒店为期4个多月的顶岗实习等等。

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历程

酒店管理专业自2006年作为应用英语专业的一个方向开办开办后,校企合作的模式就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校企合作的初级运行阶段。2006年人文财经系成立后,系部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提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及《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10)指出的:“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等要求,系部极力倡导各专业开展校企合作,不断推进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但是,由于系部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应届毕业生,对于高职的人才培养要求还没完全理解,各专业虽然都在通过人脉关系联系企业进行合作,但是还处于非常表面化,限于完成任务阶段。就酒店管理方向来说,由于该方向属于应用英语专业,基本上所有的教师都是英语专业教师,所开设的课程向酒店服务英语、饭店英语等课程本专业教师来教授,其他的酒店行业认知、酒店营销、酒店服务礼仪等核心课程基本上都是靠外聘教师来完成,本系教师对于酒店管理认知非常有限,因此当时的校企合作一方面是为了完成专业发展任务,认为有实习基地即可,如何有效利用则没全面考虑,另一方面,当时签署的酒店基地虽然也比较多,但是如何运作却没有明文规定,基本上仅限于解决酒店的旺季用工问题。以兰亭大酒店为例,该酒店位于郑州CBD附近,如果CBD没有什么大型活动,酒店一般也不与系部联系,如有大型活动,酒店就会与系部联系,要求安排数量不等的学生去酒店实习,但一般时间也较短,有时半天或者一、两天,学生的实习实训非常表面,得到锻炼的机会也很少。

(二)校企合作的改革探索阶段。该阶段是实施“2.5+0.5”的模式,学生在校学习五个学期,这五个学期的专业核心课程譬如餐饮、客房、前厅、营销等都有相应的实训室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学习,但是学生缺少实战经验,因此系部安排最后一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而且在该学期就基本实现了学生的就业。虽然企业非常愿意接受这种相对较为稳定的实习模式,可是系部培养学生时缺乏对市场的把握,再加上社会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和酒店本身的环境原因,以及学校对学生职业认同感教育的不完善和学生个人的原因等,实习期满后学生留职于酒店的很少,以2010届酒店管理方向的学生的就业跟踪调查来看,该专业116名毕业生,只有2名毕业生从事了酒店行业。

(三)校企合作的实践创新阶段。2013年9月,人文财经系酒店管理专业开始实行2+1模式,这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改革,学生要利用在校的前2年时间完成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部分实习实训课任务,最后一年的时间让学生参加顶岗实习、专业技能培训和社会实践。这种模式是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胆创新,一是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及企业参与力度。二是尝试将部分课程如《酒店康乐服务与管理》授课模式的场景由校园内授课转化为企业内授课,授课方由高校教师转化为企业专家,教学资源由教材转化为企业资源,针对性更强。在这一模式的引领下,系部深系了郑州本地及外省高星级酒店,与杭州维景酒店、澳大利亚雅阁酒店管理集团、上海中油酒店、北京建国饭店等取得了联系,并达成了加强双方人力资源互换、企业资源引入学校,并进行深化合作的意向;专兼职教师的管理步入了正轨,企业兼职教师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训练进行主要指导,共同推进学院实训室的建设;最后,强化监管评价制度,从校企两方面分别对学生的实习和专兼职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监管,将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三、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与其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相比,人文财经系的2+1模式实施较晚。在前一阶段的2.5+0.5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如学生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具备了一定的就业竞争力,但是,在最后半年有些学生需要参加专升本,有的学生需要参加毕业清考、还有全体学生于5月份办理毕业手续等各类事情,导致半年时间保证下来有一定难度,有的学生3个月都离职了。由于实习的时间较短,合作的酒店想要发现一些好的培养对象都比较困难,而且对实习生实习轮岗,全面发展基本能力,时间短也难以保证。基于这些原因,系部于2011年开始对人才市场需求进行深入调研,根据学生的就业跟踪调查、企业的用人情况调查以及其他兄弟院校的交流,在2013年上半年才开始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制定了“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加大实习实训的比例,下半年开始施行“2+1”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收到了明显成效。具体来说,其实践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修改教学计划,整合课程。根据新的培养模式,教研室将原来两年半的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整合,针对性更强;在教学内容上,合理选择和使用教材,注重“实用”与“够用”;在“2”的教学安排上,不仅仅是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学习,还增加了实“模块”课程内容是针对某一职业岗位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以技能为主,解决专业的针对性;在教学改革方面,尝试改革部分课程的授课方式,如《酒店康乐服务与管理》授课模式,场景由校园内授课转化为企业内授课,授课方由高校教师转化为企业专家,教学资源由教材转化为企业资源。

(二)系部以职业资格为导向,实行了多证书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同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的岗位证书。学生通过学习该模块课程,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就业上岗能力,满足当前就业的需要,并且有利于组织个性化的学习,灵活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几年来,人文财经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引进、建设国家(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点、考点或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点,适合酒店管理专业参加的主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餐厅服务员资格证(中级工)、国家助理营销师资格证等,使学生在就业时更有竞争力。

(三)充分利用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2013年酒店管理专业的茶艺实训室、餐饮实训室的设备进行了补充和更新,2015年计划建立一个客房实训室,已购置部分设备,为充分利用校内建设的实训室,在课程安排上提高了实训课时比例。针对我们已建好的校外实训基地,系部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或者是短期的实习。如2013年5月组织11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至CBD进行酒店相关企业的综合会展参观,包括酒店艺术品展览、茶艺文化展等。提升行业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审美及专业学习素养;利用我系的一些星级酒店合作基地永和铂爵酒店、索菲特酒店、北京金隅凤山温泉度假村等,在每年寒暑假集中组织该专业学生到酒店进行为期一月或两月的实习,不仅使他们的专业技能得到锻炼,口语能力得到提高,还使他们提前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了职业素质,磨炼了意志,增强了吃苦精神。

(四)建立了一批“对口高效”的合作单位。系部利用一切尽可能的关系或渠道寻找与企业合作的机会,利用企业资源建立的用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实践教学场所。近些年来,人文财经系实习的单位有国家旅游局北戴河培训中心、南戴河蓝色海岸、南戴河鹤岗疗养院、北京中家鑫园温泉度假酒店、上海中油阳光大酒店、工大建国酒店、禅武大酒店、北京文锦世博园大酒店、北京凯美佳国际会议中心、北京金隅集团度假村、北京大学中关新园等,其中值得提出的是,有不少的星级酒店的合作是通过第三方实现的,如我系长期合作的同心圆教育咨询公司,是一家专门作大学生酒店管理对口实习的公司,他们通过收取酒店佣金,为酒店寻找合适的合作对象。这给我们也带来了很多便利,毕竟,点对点的校企合作成本较高、效益低,而且一个高星级酒店也许会与多家学校合作,通过第三方的协调、监督与服务,保障了双方合作的顺利进行。

(五)完善实习的相关制度与细则,加强了实习期间的管理。人文财经系在顶岗实习中制定的《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考核办法》、《安全自律承诺书》等,坚持做到以科学的态度制定制度,并以灵活的管理方式执行制度,学生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提供《顶岗实习鉴定表》、《时间评审表》、《实习周志》等材料。通过建立由企业相关人员和学院教师参加的学生管理,制定管理工作规范,达到学生在实习期间实现评价、考评,加强了对在企业实习学生的管理,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林润惠.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方法、策略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余祖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4).

第3篇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双语教学;课程设置;境外酒店;国际化

一、引言

随着全民旅游时代的到来,酒店业正在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出境游、入境游人数的不断增加也给酒店的国际化运营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国际化酒店运营成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高校承担着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的重任,与本科专业相比较,高职学校由于生源受限,教师双语能力不足等原因,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学生普通英文水平不高建设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和酒店客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是基本能力,也是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建设的基本要求。高职学生大部分文化分数不高,英语水平偏低,英语语言基础薄弱。以贵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自2017年启动实施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以来,从2017年、2018年、2019年酒店管理专业分类招生面试表现情况来看,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自我介绍的考生屈指可数。

(二)教师双语教学能力不足教师是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建设的核心要素,要想培养酒店专业国际化人才,教师的国际化素养就首先体现在双语教学能力上。酒店管理专业真正能够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很少。双语教学中的外语教学主要指用英语教学,而能够用法语、西班牙语、泰语、韩语等教学的老师就更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毕业于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管理等管理学专业,并不是外语专业毕业,所以要实现双语教学的任务需要长时间的自我学习和提高。

(三)课程设置国际化程度不够课程设置是否能与国际接轨,是衡量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的重要指标,也是实现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的重要途径。酒店管理专业传统的课程设置大致分为三个板块。第一个板块为通识学习模块,由基础课程组成。例如《实用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语文》等课程;第二个板块为专业学习模块,由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组成。例如《餐饮服务与管理》《酒店英语》《酒店服务礼仪》等课程;第三个板块为专业拓展模块,主要为学生提供选修课程。例如《职业情商》《咖啡制作》《茶艺基础》等。总体来说,课程设置能够做到模块化分类,也提高了英语课程的占比,但极少有与国际化人才培养接轨的课程。例如《跨文化沟通》等这类国际化基础课程还未开设。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在制定课程方案的过程中没有全面了解国际酒店人才需要具备的要素。

(四)境外合作酒店不多境外实习合作单位的数量及质量是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建设的有力支持,是国际化教学理实一体的载体,是学生国际化实践的有效场所。高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境外合作企业不多,有些高职学校甚至没有境外合作企业。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境外实习的涉外性质,合作实习程序繁多,手续复杂,受理时间长,办理难度大;二是因为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家庭经济情况欠佳,无法支付在境外实习的生活费用;三是因为与境外酒店沟通渠道少,难以建立合作关系。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建设措施及建议

(一)全面提高学生英文水平1.把控招生环节在招生面试过程中,着重考查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不仅英语文化成绩要达到一定要求,教师更要注重对于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英语听力能力运用的考查。在国际化酒店服务过程中,除了具备基础的英语读、写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自如流畅的与客人交流和沟通。2.举行英语角定期组织学生举行英语角等英语兴趣小组活动,至少每个星期1次,每次;两个小时,主题让学生拟定,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话题讨论,既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和口语对话能力,也加强了学生的组织能力。此外,教师也要全程参与英语角活动,起到指导与监督的作用。3.分层教学活动教师可根据学生英语水平,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教学活动。课程授课语言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英语提高进度,按照“多中文、少英文”——“半中文、半英文”——“少中文、多英文”——“全英文”的教学过程循序渐进的推动。4.利用手机APP“00后”学生的特征是手机不离手,教师可引导学生让手机成为“随时随地”的学习工具。英语学习的基础是单词,可以推荐学生下载英语学习软件APP,例如沪江学习、百词斩等,并强制制定学习任务。

(二)全面提升教师双语教学能力1.教师自我英语学习教师要做好工作和学习规划,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规划自己的英语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应循序渐进:记忆单词——分析句子——看懂文章——“听、说、读、写”全面运用。英语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多年的坚持才可取得进步,所以教师们要有学习英语的恒心和毅力。2.争取学校培训机会教师英语水平的提高,除了自己的努力也需要学校的支持。任何语言的学习都需要语境,教师们可争取学校派出的学习机会进行自我提升,包括国外学习、国内英语学习、校内英语培训学习班等。有外教资源的学校还应邀请外籍教师一起组织教师英语角等有助于教师提高英语水平的活动。3.争取合作酒店资源加强与国际合作酒店的联系,争取加入酒店顶岗实践计划,在日常工作中加强自己英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在国际化酒店管理中,每天早上各个部门经理会议全程全英文进行,每个部门的所有资料都是全英文文件,上级与下级,平级之间的日常书面沟通也用的是全英文邮件,教师要争取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三)课程设置方案国际化课程设置方案一定要和国际接轨,方能保证培养人才的国际化。国际化课程设置方案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材;三是教法。第一,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国际化酒店管理认为员工的一线技能,诸如餐饮摆台,斟酒技能等都是作为一名酒店员工最基础的服务能力,现在的国际酒店更看重员工的其他能力和技巧。笔者经过与多家国际酒店管理层交谈后,整理出现在国际酒店员工所需具备的核心能力与素质,并列出了与其能力相对应可开设的课程。如表1所示。第二,从使用教材来看,教师们要大胆尝试教材改革,摒弃那些已经脱离酒店行业实际的教材。鉴于国内出版社基本少有关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双语教材,学校可以和国际酒店共同开发双语教材,也可以引进国外原版的酒店管理英文教材,更可以鼓励酒店管理专业的老师自编双语教材。第三,从教师教法来看,改变传统“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全方位多角度鼓励学生以双语方式参与到课堂讨论,小组展示,情景模拟中来。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完全可以将酒店管理运营教学整体情景化,即老师上课的身份可以既是课堂教师又是酒店经理,以教师为身份时,传授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以经理为身份时,指导学生进行酒店管理工作,培养学生管理思维能力。

(四)加强境外酒店合作1.学校全面支持酒店管理专业与境外酒店的合作首先要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通过外事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了解办理境外酒店实习合作事宜的相关流程和具体程序,加快办理步伐。同时,在经济方面,针对学习成绩好,综合素质高,英语能力强,但家境困难的学生,学校可实施境外酒店合作奖学金制度,给予一定的国际交通费补助和生活补贴,避免优秀的学生因贫困失去境外酒店实习的机会。2.国际酒店集团支持酒店管理专业应通过现在已经建立合作关系的外资酒店进行境外酒店的合作探索。例如万豪酒店、凯悦酒店等国际性酒店管理集团在全球各地都有酒店运营,所以可以通过该方式联系东南亚、欧洲、美洲等境外国际酒店,定期邀请国际酒店的管理人员到学校做讲座,或者通过线上的方式召开教学研讨会等,促进沟通并最终与境外酒店建立合作关系。3.合作范围拓宽现在很多高职学校在与境外酒店合作的内容方面,大部分是关于如何建立境外实习基地并长期合作,多数院校忽略了另外一个可合作领域,即学生境外就业。这个领域是比建立实习合作基地更易于实施的方案。从境外酒店的角度来看,企业更愿意给能够长期在该酒店上班的员工提供工作机会,因此国内学生更易获得工作签证,大大增加了与境外国际酒店合作的可行性。同时,境外就业学生也极大的提高了该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结语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建设既必要又可行,虽然在建设的道路上还有很多挑战,但是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难得的机遇。相信在学校政策的支持下,教师艰苦奋斗的征程里,学生勤恳刻苦的学习中,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的建设将会盛开出怒放的花朵。

【参考文献】

[1]全鑫.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J].广东蚕业,2018(5):100-101.

[2]李震清.“一带一路”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国际化战略探析[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7(3):91-94.

[3]孙嫘.旅游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探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6):153-155.

[4]曹艳芬.探讨世界技能大赛引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知识经济,2019(5):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