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茶道手法与茶道礼仪

茶道手法与茶道礼仪

时间:2023-07-12 17:08: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茶道手法与茶道礼仪,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茶道手法与茶道礼仪

第1篇

关键词:日本茶道 文化内涵 文化元素 文化礼仪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2-0111-02

茶原产自于中国,茶已经成为了世界三大饮料植物之一,在我国古代时期,茶经由丝绸之路,经过大海,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为世界各个民族以及各个国家所接受,并且形成了自身独特饮茶的文化。比如英国的午后红茶、土耳其的浴室饮茶等等,这些方式方法都独具一格,然而,在各种演变饮茶的文化领域中,日本茶道因为其具有繁复形式手法,具有神秘深奥精神文化内涵,而被世人所尊崇和瞩目。我国的茶文化十分悠久,我国具有礼仪之邦之称,对于日本的茶道文化进行研究,明确其人生哲学的文化体系,对于发扬我国传统的茶文化,构建独特品位文化以及独特境界的文化十分重要,下面,笔者就对日本茶道及其茶文化内涵进行探析。

一、日本茶道文化的起源和发展

日本相关文献已经明确记载,日本天平元年四月时,朝廷召集了百僧到禁廷讲传《般若经》的时候,曾经经历了赐茶之事,纵观日本茶历史,日本人饮茶始于奈良时代的初期,弘仁年间已经成为了日本古代茶文化黄金的时代,学术界将其称为弘仁茶风,弘仁年间这一个阶段已经成为了日本茶道发展起源的阶段。在室町时代中,日本出现了具有游艺性斗茶活动,斗茶活动成为了日本茶文化主流的活动,这一个时期日本出现了三大茶师,对于茶道发展以及茶道完善起到了具有决定性作用。这一个阶段出现了古朴茶室,对茶具进行制作,并且对茶艺进行了规范,为日本茶道礼仪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15世纪末期,茶道已经完全脱离了宗教进行发展,成为了独立礼法,由此,日本正式确立了茶道。

经过一千多年漫长的历程,日本茶道始终伴随着日本人文文化发展以及日本社会文化发展而逐渐得到了完善,进而形成了具有独特特色的茶道内容、茶道理念、茶道流派以及茶道精髓等茶道的文化体系,从弘仁茶风、书院茶以及斗茶等等历史现象产生,到真正意义上的日本茶道形成,都反映出了日本茶道的发展,日本茶道已经从一种饮茶娱乐的形式提升成为了一种伦理道德、一种宗教、一种哲学以及一种艺术。日本茶道所倡导的典雅、纯净、朴素精神,将日本的茶文化提升到了道这一个境地,最终成为了日本民国生活中重要 的内容以及日本传统文化代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茶道发展对于推动日本民族文化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影响。

二、日本茶道文化的精神实质

日本的茶道文化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其中,最为突出的内涵就是日本的茶道精神,日本茶道精神的实质主要包括寂、清、敬以及和这四个字,从本质上说,从事日本茶道的人士毕生所追求的目标就是这四个字,日本茶道文化倡导人们通过净化心灵、提高品行、磨练意志、学茶上茶,将人们克服困难信心以及道义感进行增强,进而达到升华思想境界这一最终目标。

“寂“就是指不贪图奢侈生活、谦恭以及朴素,倡导人们不管世俗有多纷乱,都要具有一颗平常心,做到谦虚做人,拥有无私和坦荡的内心。在做茶事的时候,必须要做到心静如水,如果心怀杂念,茶事就不会圆满,境界也不能够达到闲寂。

所谓的清就是要求和茶事相关的人和物必须要洁净,清对于身体以及其周围一切的事物都有美好以及洁净的渴求,当每个人都具有清澈透明的心以及纯洁无暇的内心时候,才能够享受以及领略到大自然之美,进而能够愉快和轻松地进行生活。达到这样一种境界的时候才是日本茶道“清“实质的含义,也就是日本茶道本来的面目。茶庭院、茶具以及茶室等等也要将洁净作为标准,注重保持茶室以及其周围环境洁净的过程中,更加要注重心灵之美,只有这样,才能够称为作茶的心境。

所谓的敬就是指相互尊敬,主要建立在“和”这一基础之上,共同实施茶事的人士并不分身份的高低和贵贱,全都聚集在窄小茶室里面,沟通感情和品茶畅饮。虽然茶席上面设有末席、次座以及上座等等席位,但是,这并不是身份象征,仅仅是茶室里面设定座位而已。由此在平等之中产生了差别,在差别之中又包含了平等,只有保证“和”这一个心态,人和人之间才能够相互尊敬。

“和”是指和谐、和气以及柔和的意思,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相互谦让,永远保持和的状态,茶事中茶庭院、茶室以及茶具等等,其色彩、形状、宽窄、长短以及大小都应该保持协调和完整,这一种统一和协调之美,将人们紧紧联系到了一起,这也就是茶事和茶会魅力之处。换而言之,其具备了物质和人协调的条件,正因为如此,茶主人对客人进行精心招待,客人也能够对主人用意进行真心体会,客人和主人之间彼此不分你我,十分和睦,在周到、热情的茶室活动之中,以心感心,由此产生来了十分和谐的气氛,这就是日本茶道文化“和”的用意。

三、日本茶道及其文化的特点

日本茶道突出强调茶环境所具有的艺术特性,在进行茶事的过程中,要求茶具、茶室以及茶庭院等等布置必须要具有一定的特色,与此同时,还要讲庄重、优雅以及朴实等等突出出来,进而烘托出温馨、和谐的氛围,天然水井池、别致休息亭以及幽深的茶庭院小路,都分别营造出了无尽环境文化韵味。日本茶室自身的精心布置,每一个环节都和茶主人自身细心周到的服务结合在一起,进而形成了人和物之间最佳的组合,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

日本茶道具有人文文化,其人文文化主要体现在茶道感悟性方面,感悟性又体现到了品茶的过程之中。当茶主人进行送茶的时候,要求客人要回敬给茶主人四礼,这四礼主要包括对茶主人的热情款待感谢、对自己得到饮茶机会进行感谢、对同伴和长辈进行致谢以及对端茶人进行感谢。日本茶道自身就是使客人能够在礼仪规范之中体会到人间所存在的关爱,享受到人世间的美好,这已经成为了感悟性主要的内涵。茶事从始至终都洋溢着十分浓烈的人文文化气息,人们在幽静恬静以及和睦的气氛之中,增加友情,提升自身文化的品味,同样为社会安定,家庭和睦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

对于任何国家来说,注重对自身民族传统文化进行发扬和保护,都是十分重要的国策,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对于发展国家经济,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巩固政权以及塑造良好素质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中,笔者主要从日本茶道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日本茶道文化的精神实质以及日本茶道及其文化的特点这三个方面对日本茶道及其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日]千宗 室.茶 经于 日 本 茶 道 史 上 的 意 义[M].日 本淡交社,1983.

[2]汤浅泰雄:日本思想N深层日本思想26[M].东京:岩波书店,1989.

第2篇

一、台湾茶艺文化与大陆茶艺文化概述

(一)台湾茶艺文化源于闽粤工夫茶之好客随俗风尚,又融入江南文人茶之风雅,形成独特的台湾茶艺文化

1.追溯台湾茶艺的由来,最早应发源自中国广东潮洲的工夫茶小壶泡。据史料记载1662年郑成功,当时郑氏的官员、部将以及来台的垦荒农民,多为闽粤人及江浙人,都有饮茶之俗,如明郑时期沈光文,是位爱饮茶的浙江文人,在台湾创立“东吟社”,写过茶诗:“秋到加餐凭素字,更深吸露饱空华,明朝待汲溪头水,扫叶烹来且吃茶”;乾隆年间周澍从台湾返回内地后,写了:“寒榕垂荫日初晴,自泻供春蟹眼生,疑是闭门风雨候,竹梢雾重瓦沟鸣”,并注解到:“台湾郡人茗皆自煮,必先手嗅其香,最重供春小壶”,可见当时闽粤工夫茶已在台湾流传。

2.台湾自70年代末起,经由无数本地茶人、茶会、茶馆的专注钻研传习延展,点点滴滴融入了佛教禅宗观照、台湾现代生活氛围、以日本茶道模式为主体;到现在,已然转化演绎成与本来源头全然互异的一套包容极广的饮茶与生活学问,形成了独特的台湾茶艺文化。

(二)大陆茶艺文化源于唐前茶饮,兴于唐烹宋点、创新于明清瀹饮,伴随台湾茶艺概念的出现,形成了以泡茶技艺和品茶艺术为主的茶艺文化

1.《茶经・六之饮》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说明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开始采摘并利用茶叶了;西汉王褒《僮约》中记载:“烹茶尽具、武阳买茶”,反映了西汉饮茶成风,而且还有专门的用具。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晋代文人杜育写了《F赋》:“灵山惟岳,奇产所钟。蕨生F草,弥谷被岗”这是一首专门写茶的诗赋,涉及茶之性灵、用水、择器、观汤色等各方面。可以看出,茶已不是简单的用于解渴、提神、保健需要,还具备了冲泡、品饮要求,标志着中国大陆茶艺形成。

2.《封氏闻见记》卷六记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博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至临淮县馆。”可见唐人饮茶就有一定的观赏性了;到了宋代更是流行点茶、斗茶,南宋诗人杨万里在《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诗中形象描绘了分茶表演:“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二者相遭兔瓯面,奇奇怪怪真善幻。”因此中国大陆茶艺文化达到鼎盛时期。

3.明太祖朱元璋下诏“罢造龙团,唯采茶芽以进。”饮用散茶后,逐步形成了瀹饮法。这是我国茶艺文化上的一次创新,同时明清时期在茶叶品饮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工夫茶艺的完善,它是经过文人雅士的加工提炼而形成的品茶技艺,一直流传至今。

4.当20世纪70年代台湾出现茶文化复兴浪潮后,台湾民俗学会理事长娄子匡教授提出“茶艺”一词,并被广泛接受,同时传至香港和大陆。

二、台湾茶艺文化与大陆茶艺文化的关联

(一)茶种、制茶方式的关联

据文献记载,台湾栽培茶树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台湾现在供制造“包种茶”“乌龙茶”等的优良地方品种,是先民由福建带来的闽茶品种,被称为“唐山”茶种过台湾。连横所著《台湾通史》中也提及“台北产茶约近百年。嘉庆时,有柯朝者,归自福建,始以武夷之茶,植于植于鱼坑,发育甚佳。既以茶子二斗播之,收成亦丰,遂相传植。”

(二)冲泡器皿的关联

以台湾陆羽茶艺中心“茶道教室”所配备的茶具为例,多人用泡茶器具包括:茶壶、壶垫、茶船、茶杯、杯托、茶盅、茶荷、渣匙、茶勺、计时器、奉茶盘、茶巾、茶拂、备水器、茶罐、品茗杯、闻香杯等,大陆在80年代开始兴起茶艺文化时,还未涉及闻香杯,后来随着台湾茶艺文化在大陆的传播,现代茶楼为了更好的体现茶香,也纷纷使用闻香杯。尤其是台湾早期流传的工夫茶的茶艺表演对大陆茶艺表演程序的创作起着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

(三)茶道精神的关联

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台湾中华茶艺协会第二届大会通过的茶艺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台湾教授吴振铎解释:“清”是指“清洁”、“清廉”、“清静”、“清寂”。茶艺的真谛不仅要求事物外表之清,更需要心境清寂、宁静、明廉、知耻。“敬”是万物之本,敬乃尊重他人,对己谨慎。“怡”是欢乐怡悦。“真”是真理之真,真知之真。我国大陆学者对茶道的基本精神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茶业界泰斗庄晚芳教授提出的“廉、美、和、敬”。庄老解释为:“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但无论两岸茶艺届如何定义茶道精神,最终都是指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

三、台湾茶艺文化与大陆茶艺文化的区别

第3篇

斑驳参差的百年船木

走进罗浮宫匠新装修的酒窖,恍然间仿若穿越了时空的夹缝,来到了18世纪的英国古堡,古朴的实木长条桌,两旁整齐的排列着高背木椅,桌上的餐具整齐排列,银制的烛台熠熠闪闪。旁边墙上的红酒架上陈列着一排排整齐的红酒,穹顶下古朴的铁艺吊灯里灯火散发着点点温暖的光,壁炉里仿若燃烧着历史的尘埃,星星点点。然而,让人诧异是,那实木桌、实木椅子、实木酒架以及实木壁炉上大小不一的黑色圆洞是怎么回事,这样“有残次”的木材为什么还能做成家具呢,而更让人感到奇怪的是这样的“千疮百孔”却给人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与和谐。仔细询问之下才知道,这是船木家具。顾名思义,所有家具的原材料都来自于古老木船的木板,经过特殊的烘干、打磨等工艺制作而成,因为古船木板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材料,而且世界上也找不到任何两块一模一样的船板,因而每一件船木家具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通常用于做家具的这类船本身年代比较久远,船龄一般在60年以上,上百年的更是常见。旧船的船木是不可再生资源,取料又极其不易,好的旧船木是可遇不可求的,所以它注定不能实现批量化生产。近年来随着市场渐渐认识到船木家具的价值,船木家具的收藏价值渐渐的也体现出来。更是作为实木家具领域的工艺品被眼光独到的收藏家所喜爱和追捧。

古船木在材质上一般选用优良的硬木,主要有铁力木、石椎木、楸木、昆甸木、等等.经过海水几十年的浸泡,海浪无数次的冲刷,这样木材打造出来的实木家具,被赋予辟邪与吉祥的含义。另外,海船自身体积大,所以一般都是生长百年以上的原木,其平均直径达到6米,高度超过50多米。经过长时间风雨洗礼和海水浸泡过后的船木,获得了更多普通木材所不具备的功能。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比一般木材沉重很多。这些船木家具普遍具有防水、防虫、耐高温、抗腐蚀等功能,质地更加坚硬、不易开裂和变形。

很多时候,从旧船拆卸下来的船木木板块经过海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浸泡,早已面目全非,惨不忍睹,上面满是斑驳的锈斑。岁月在它上面走过的痕迹清晰可见。只能说,它,只是一块扔在大街上都没人愿意捡起来的烂木,一块朽木。但是朽木经过技艺巧妙的师傅之手,去其糟粕,手工打磨修饰之后,再由独到的设计师设计开发就实现了它的华丽转身,它是实木家具界的特立独行的代表,只能用“神奇”两个字来阐释一件工艺品的诞生,船木家具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和精力。船木家具饰面不用油漆涂饰实木家具表面。这样既维护了原素材在自然纹理、质感方面的发挥和彰显,又保持了产品的绿色环保性和人木沟通的亲和力。

人们喜爱船木拥有特别的纹理与颜色,例如那些有着像被火烧过的黑色块,及分布不规则的大大小小钻孔,因为它们是自然形成的。船钉经过海水长期浸泡发生氧化反应后,形成的锈斑就会不断渗透到木材中,日积月累就形成了自然而又美丽的黑色纹理。

罗浮宫匠所经销的淳霖轩船木工艺家具线条粗犷厚重,呈现出一种返朴、厚重、低调、奢华。大量作品中尽显船木原貌中的伤痕、孔洞、沟壑和沧桑,体现出了一种不对称的原生态风格。质朴归真,超凡脱俗,与明清实木家具标榜的中式传统风格不同,没有那种高堂明镜或士大夫的庄重、凝练,不追求等级森严、光洁精致的礼治秩序;所营造的氛围也不同与“欧陆风情”,与意大利、西班牙或维多利亚风格相比,谢绝了洛可可式的繁复堆砌与雕琢粉饰,不与古典宫廷的金碧辉煌、华丽典雅的贵族气为伍。这次他们主推的红酒酒窖经典家具,更是能够将自然与人很好的融合其中,在安静的氛围中感受岁月的沉积与历史的沧桑。

如果说,红木是高贵大气,那么船木无疑就是低调奢华。让人在沉静中感受它的温润与美,每一块船板从木材生长到最后成为家具,都大概要经历两百多年的历史,而这两百多年的岁月变迁,才是船木最宝贵的价值!因而一直以来,船木家具都是一种品味与个性的现,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解船木产品。据传说,当今美国总统和英国女皇办公室的桌子,就是用老船木制作而成。拥有了船木也就相当于拥有了总统和女皇般的感受!何妨一试!

高端大气浑然天成

纯木质茶台返璞归真

与红酒酒窖相呼应的就是罗浮宫匠的茶艺系列,采用原生整块木料进行加工,保留木料最真实的文理,细腻的木雕手法,浑然天成的设计创意都使得罗浮宫匠的茶艺家具高人一头。一进入茶艺家具展厅,就仿若走进了森林,坚实粗壮的家具上精心雕琢的工艺就像一朵朵正在盛放的话,让人觉得放佛声音大些就会惊了这难得的艺术品似的。门口摆放着国家工艺大师张木芳的花梨根雕作品八马奔腾的根雕作品,对面则是用紫罗兰木雕刻的龙凤呈祥,每一个细节,每一细节都生动无比,活灵活现。仿若随时都可以突破形质的拘束,变成真的!里面一个一个的茶艺展间各有特色。朴实厚重的木质茶台如玉似石,敲击之下,依稀有的金石之声。

随着人们对于茶文化的认识逐渐深入,对于茶道的喜爱也日益增长。茶道是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中国茶道吸收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精华。佛教强调“禅茶一味”以茶助禅,以茶礼佛,在从茶中体味苦寂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这对茶人以茶道为修身养性的途径,借以达到明心见性的目的有好处。同时,还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真的美学理念和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因而中国的茶台茶摆吸收了儒释道的各种元素,崇尚自然、淡雅、宁静与和谐。自古中国人对于茶道的享受更多的是欣赏环境、礼法与茶艺的有机结合。罗浮宫匠也正是要将这悠久的茶道文化引进到自己的产品中来,赋予茶台茶摆以新的灵魂。对茶道与茶室设计进行一次全新的理解与阐释。而一个好的茶台往往能够给人们一种即使身处斗室,也仿若回归自然之感。

罗浮宫匠的茶台多是整块的木料或者根雕制成,,原料大都是百年以上的树龄的木材整体切割加工而成,长短不一,却无一不是精品。既有仿古的明清样式,也有深居现代设计之感的潮流产品,材质更是丰富多种,有花梨木、黑檀木、巴西花梨木、缅甸花梨木、黄金樟木、紫罗兰木等高档木材。

花梨木是红豆树的一种,荚果9月成熟,种子鲜红色,也可称为“红豆”。木材坚硬,是制上等家具和细木工用材。明代《东瀛朝贡典录》记载:花梨木有两种,一为花榈木,产于中国南方各地;一为海南檀,产于南海诸地。花梨木具有止痛、抗沮丧、、杀菌、杀虫、激励、补身等功效。

黑檀木则是印尼国宝木,生长在印尼赤道旁的苏拉威西石头岛上,地处热带地区。终年干旱,树木生态环境极为恶劣,成材缓慢,需数百年以上。入水即沉,木材结构极致密,材质硬重且均匀,木材黑色夹有灰褐至浅红的浅色条纹,耐磨及干燥后不变形,含油性高,遇高温后有明显的出油现象,精细抛光后略有透明感,不易开裂。质地硬度极高,不易磨损,新木颜色呈紫黑色,略显山状走向木纹,老木呈纯黑色,基本无木纹。木料纤维细腻,无毛孔,耐潮湿,即使遇水后用干布擦拭也可恢复其光泽。印尼黑檀木、印度紫檀木、海南黄花梨木,三者被公认为红木之首,极具有收藏价值。

缅甸黄金樟从生长到成材最少经50年,生长期缓慢,硬度较高,不易磨损。同时,它还含有极重的油质和铁质,这种油质和铁质使之保持不变型、防酸碱,而且特别防潮耐腐,更为神奇的是它刨光后的板面颜色,经过光合作用而氧化成金黄色,且颜色随时间流长而越加高贵。正因缅甸黄金樟具有如此优良特性,形成了它是高档木材中的首选极品,它是缅甸三大国宝(玉石、黄金樟、柚木)之一。在欧洲,缅甸黄金樟用来制造最豪华的游艇、住宅;著名的泰坦尼克号的甲板就是缅甸黄金樟辅设的,虽受海水百年腐蚀,至今仍然很好;上百年的大教堂和古建筑亦都是缅甸黄金樟做地板。上海滩那久远漂亮的建筑物(如汇丰银行、海关大楼、和平饭店等)几乎都是用缅甸黄金樟做柱、扶手、地板,虽经历百年沧桑,却依然完好如初、亮丽如新。

紫芯苏木,俗称紫罗兰。木材强度高,质重硬,干缩小。加工略难,刨、切、着色、胶黏、抛光、油漆等性能良好;干燥慢,略开裂和翘曲。结构细致,材人,有光泽,无特殊气味,纹理通常直,有波状或交错,木材重至甚重、强度高,甚耐腐,抗酸、抗白蚁和蠹虫危害。心材新切面为浅褐色,以后会逐渐氧化转为紫红,深紫色至紫褐色。因其天然而特有的紫色,极为少有,而深受人们的青睐,就如黑色的郁金香与紫色的玫瑰一般非常难得,被称为“木中紫罗兰”。为了获得这些珍贵的木材,罗浮宫匠有专门的采购团队长年在国内外各地进行专业采购挑选,他们的原则是:“只做最好!”

他们将最好的家具以及最优质的服务提供给每一位来到罗浮宫匠的顾客。同时他们还有众多高档欧洲风格、东南亚风情、中国风味、美洲风土气息的产品,同时他们每件家具都是按照中国古代鲁班尺的方式打造的,因而有着深厚的吉祥寓意。为了把每一种家具的风格体现的尽善尽美,罗浮宫匠家居会免费为每一位顾客提供专业的软装设计方案,从家具到墙纸,从窗帘到花草摆设,让顾客真正体会到贵族式的享受!同时,对于罗浮宫匠售出的每一件家具,都有专业的售后服务团队为顾客提供免费的优质的服务。包括进户安装即将家具完好的送到客户的家中,并按照专业的方法进行安装摆放。然后还定期给客户家中的家具进行保养维护。

罗浮宫匠家具在东三省发展五年多,受到的各方赞誉无数,他们的产品和服务都堪称行业内的佼佼者。

相信您只要选择,就绝不后悔!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四通路东大桥吉盛伟邦B座二楼

第4篇

关键词:茶文化;咖啡文化;差异

众所周知,茶和咖啡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主要饮品。茶的清香让人心静神怡,喝茶时清新而淡雅的意境更是让人陶醉;咖啡的香醇令人痴迷,它的滋味更是让人在舌尖回味无穷。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这是铁一般的事实,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渗入到人们的思想精神领域。同样,咖啡对西方人的重要性也正如茶对中国人一样,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今,茶和咖啡已经被衍生为茶文化和咖啡文化,它们都象征着追求优雅、放松、静心享受生活,注重品味的一种生活文化。然而茶与咖啡除了具有这些共性外,还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这些差异更透析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值得我们一探究竟。

一、茶与咖啡的起源说

1、茶的起源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这是大家没有疑义的。在中国的饮食中,茶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在这其中,茶就有着自己独立的领域。同时,在我国历史上,有一种说法在谈到富人的生活情境时用“茶来伸手,饭来张口”形容,普通人家则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从中我们可以晓知,不管是富贵还是贫穷,人们都离不开茶,茶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茶究竟来源于何时呢?

中国历史上对于茶的起源有多种传说,包括神农说,西周说,秦汉说,六朝说等,其中最为我们所熟知的则为神农说。在《史记》、《淮南子》、《本草衍义》、《神农本草经》等古籍中均有“神农尝百草而得茶”的相关记载,唐代茶学专家陆羽也曾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1]相传神农在采药时偶然发现一种植物,后来便将其定名为“茶”。此后茶树渐被发掘、采集和引种,被人们用作药物,供作祭品,当作菜食和饮料。 由此,这一偶然的发现使得后人将茶这种饮品不断发展,并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喜爱,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后来茶不仅是举国之饮,更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

2、咖啡的起源

咖啡是西方最受欢迎的饮品,其得到人们接受的程度并不亚于茶在中国的畅行。咖啡的起源也有种种不同的传说故事。其中之一是根据罗马一位语言学家罗士德.奈洛的记载:大约公元六世纪时,有位阿拉伯牧羊人卡尔代某日赶羊到伊索比亚草原放牧时,发现羊群吃了某种红色果实后兴奋不已,卡尔好奇地尝了一些,食后自己确实也觉得精神十分爽朗,从此他就时常赶着羊群一同去吃这种美味果实。后来,一位回教徒经过这里,便顺手将这种不常见的红色果实摘回家,并分给其牡慕逃衙浅裕他们发现这种果子能令他们在祈祷时保持清醒,此后这种具有神奇效力的浆果便广泛地流传开来。据后来研究证实,这些浆果就是咖啡的种子。随着人们越来越多的食用,这种苦中带甜,又极为醇香的饮品被西方人所欲罢不能,成为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关于起源之说,两者都带有扑朔迷离的传奇故事和神话色彩,为茶与咖啡的文化发展带来了精彩的故事背景,同时在传播过程中也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得到众人的普遍认可。

二、 简述茶与咖啡特征之差异

中国人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而且茶叶被分为多种类型,不同场合还有不同的泡法。喝茶时,需要注意茶叶适当拼配,要随喝随添,水温适宜。同时,配着点心、干果等一起饮用,味道更加。茶有健身,治病等药物疗效,还具有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功效。

现在比较流行的咖啡种类主要是意式咖啡和美式咖啡。其中意式咖啡,即意式浓缩咖啡,是一种口感强烈的咖啡类型。用意式咖啡作为基底,熟练的咖啡师可以巧妙的利用其与牛奶的交融形成各种精美的拉花图案,使之成为一种拉花审美艺术。同时饮用咖啡还可以振作精神、增强思考能力,恢复肌肉的疲劳,还能帮助消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胆结石等疾病。

茶与咖啡有着各自特定的制作方法和品尝方式,它们带给人们不同的文化享受,同时,人们也可根据二者不同的种类和功效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使其疲惫的身心得到有效的舒缓。

三、茶文化与咖啡文化

1、中国茶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茶最开始是其药用价值在民间流传,随着历史的进展,逐渐转为人们生活中的饮料,后更是成为一种文化。秦汉时期,巴蜀地区的人们已开始饮茶,文人已与茶结缘。有文字记载曰“吴主礼贤,方闻置茗;晋臣爱客,才有分茶”,即认为在社交活动中以茶待客始于三国时代,而礼仪化、程式化的饮茶一分茶确立于晋代。在晋代茶己成为人们的日常饮料,人们在饮用过程中开始赋予茶叶超出物质意义以外的品性。

“茶”蜕变为“茶文化”,就不得不提“茶道”。我国素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称谓,其中“客来敬茶”自古就被尊奉为一则礼仪信条,不言自明,妇孺皆知。 “茶道”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其中云南白族“三道茶”就较为有名,它以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早在明朝时被白家用来敬待客交友之道,并逐渐成为一种礼仪。至于后来斗茶品茗过程中娴熟的手法,典雅的姿态,精美的茶具,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名扬四海,为各国所效仿。 除了上述显在的文化礼仪蕴意外,还不得不提的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源头―――儒、释、道。 儒家向来强调一个“和”字,即天、地、人的中庸之道,而茶文化正是主张在饮茶中沟通思想,和谐气氛,增进友情等等。 说到佛家,就必须要说禅与茶之间的奇妙关联。 茶之味苦,饮后若甘,而参禅打坐,自明心性,最终也得出了“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结论。 也就是说,禅和茶都是一个先苦后甜的过程,都是在苦涩中蕴藏着真谛的古朴文明;而老庄的道家思想,其核心是返璞归真,道法自然,超凡脱俗,清静无为,喝茶能使心境变得恬淡自然,仿佛和宇宙万物合为一体,达到忘我、与世无争的境界。[2]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茶文化是儒、释、道三家的合一,同时也是天地人的统一,物质与精神的统一,高雅与通俗的统一。

而茶文化的兴起则是在盛世唐朝,茶史专家朱自振说道:“在唐代,荼去一划,才有茶字;陆羽作经,才出茶学;茶始收税,才建茶政;茶始边销,才有茶的贸易”,总之,是在唐代,茶叶生产才发展壮大,茶文化才真正形成。

在唐代,刘贞亮概括出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驱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精辟地道出了物质及精神文化,使我们充分了解了茶的功用及其所反映出的精神内涵。[3]之后,人们又赋予了茶更多的人文情怀,将茶品与人品,茶德与人德联系起来,以茶的“君子性”来使茶文化与道德文化相联系,用茶和饮茶的礼仪程式来达到使人修身养性的目的。此外,在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还逐渐形成了茶的品饮艺术,使饮茶向艺术化、审美化的方向演进,对茶树、茶叶、茶具及品饮过程都赋予美的意义和形式,使茶文化成为了一种“怡情”文化。

真正使茶文化达到鼎盛的是在宋代,由于茶叶生产技术的进一步提高、茶区的不断扩大、茶的种类也逐渐增多,在宋朝名茶的数量就达到200种左右。饮茶风俗在宫廷贵族和文人之间更为流行,而且也深入地传到平民百姓的生活当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王安石《议茶法》记载:“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茶因此成为宋代社会普遍接受的饮品,由此茶肆、茶坊与茶馆也渐渐兴起。茶与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产生了联系,出现了很多与茶有关的社会现象、习俗或观念,使茶文化的内容更为丰满。

茶文化的发展不仅提高了饮食文化的品位,而且渗透到社会各阶层并渐渐形成颇具特色的制度、道德、伦理、风俗习惯、仪式礼节、修身养性等相对规范的茶文化,进而发展成为人们社会交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成为精神文化的载体。

2、 咖啡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咖啡被认为是消费最多的饮料。至21世纪以来,咖啡在中国也得到了人们普遍的接受。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人们的生活也日益富足,在这片以饮茶为主的土地上兴然而起了对咖啡的热爱,尤其得到了年轻一代的认可,逐渐而兴的便是一股“咖啡文化”之风。在各个城市咖啡馆、咖啡书店成为了人们看书、休息等悠闲生活的好去处。而这种最初只流行于西方国家追求自由、舒适、新颖、实效内涵的咖啡文化是怎样逐渐形成的呢?这值得我们的深入了解,以便将这种文化更好的传递丰富起来。

产生于非洲埃塞尔比亚的咖啡,随着全球交通的发展,信息交流的畅通,逐渐被世人所认识。目前,咖啡的出产地涵盖了中西非、中东、东南亚、印度和太平洋地区等50多个国家。咖啡逐渐流行于整个西方国家,从上流社会的装饰演变成百姓日常的必需品。[4]

而真正开始传播咖啡“力量与热情”文化内涵的则为法国,据说法兰西民族中那种自由、浪漫的气质与咖啡品质中的香甜十分吻合。后又在法国咖啡文化基础上,演变出了定位为“您的邻居”的为我们所熟知的美国星巴克咖啡文化,和在日本兴然而起的“真锅咖啡文化”。这里以美国为例,由于美国咖啡文化追求的是亲切、轻松、休闲和大众化,所以美国人的这种咖啡文化,使其著名品牌星巴克所到之处无不掀起一股咖啡热浪。[5]美国人喝咖啡像进行一场无规则的游戏,随性放任,百无禁忌,咖啡同时也深入到他们的生活而难以分离,影响之深甚至达到没有咖啡就不算生活的地步,常常形成“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的情景。

现今,咖啡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快速的传播,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更适应了咖啡的味道和感觉,更把其看成是时尚的标志,这使得咖啡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让咖啡畅行于世界。

结束语

茶文化有着含蓄内敛又不失高贵的品性,咖啡文化则象征着一种随性浪漫又不失理性的内涵。本文仅从粗略的层面将茶文化与咖啡文化进行了比较,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咖啡文化的无限魅力都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这两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相信会随着世界各国人民的不断交流和文化的相互影响,擦出更为美妙的火花。(作者单位:西华大学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1]徐晓树.中国茶文化[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2]王建萍.浅析茶文化和西方咖啡文化的差异[J].上海:科技世界,2014(30).

[3]黄晓琴.茶文化的兴盛及其社会生活的影响[D].杭州:浙江大学,2003.

第5篇

关键词:禅茶;田园风情;传承文脉;有机更新

中图分类号:F5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4009602

1 引言

禅茶商业街改造项目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距杭州城区约42km。径山镇自古具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其中陆羽泉和径山寺禅茶文化最为著名。陆羽泉是唐朝时期陆羽隐居在此煮茶、品茶、著茶经的地方。径山寺禅茶文化可追溯至唐,僧人举行茶宴,礼佛参禅,并制定了独特礼仪,到了宋朝,其影响覆盖江南,被誉为“东南第一禅林茶宴。径山茶宴在宋朝时期被到此学习佛法的日本僧人带到日本,从而形成日本的茶道,径山茶宴是日本茶道之源。

因此余杭区规划的径山旅游综合体包含4大主题,其禅茶商业街步行街、禅茶探索区、茶山竹海度假区、娱乐休闲体验区都是与禅、茶文化紧密相连。商业街的改造作为整个综合体的一期工程是打响余杭西部旅游的第一步。

茶・禅商业步行街区作为一期工程,是作为双溪综合休闲游乐区中的配套,是集吃、住、、品茗、购物为一体的雅俗共赏的具有径山特色的风情步行街。品牌定位为以茶人界流行说法“吃茶去”为品牌,以“茶”为品牌核心,以“禅茶”为品牌特色,以“茶・禅”为品牌延伸。

2 现状分析

2.1 景观现状

商业街周边依山傍水、环境优美,自然而富有野趣。有双溪竹海漂流景区、陆羽泉、径山寺等。但街道路幅较宽,除行道树外无其他绿化,缺乏公共绿地以及休闲景观公园,绿化层次单一、乏味,难以形成连续的景观效果。

2.2 建筑现状

建筑整治范围内以农居为主,少量公建以及配套商铺。房屋色彩无序无章法,风格混搭不鲜明,简易农居房保温节能效果差,并且存在部分老墙面、面砖剥落、屋面漏水等问题。沿街商业业态组织无序,连续性较弱,缺乏统一和谐的商业的商业氛围过于衰败冷清,难以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同时沿街广告牌凌乱档次较低,难以形成优质的商业街形象。

3 设计原则与理念

3.1 设计原则

(1)和而不同。均好性是每幢房屋改造的前提,江南黑白笔墨与自然山水中野趣的意境形态相结合。

(2)有机融合。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景观,同时探求丰富的人文景观,力求做到自然、人文景观与商业街相互融合、相互衬托。

3.2 设计理念

中国禅茶文化精神概括为“正、清、雅、和”,包含深远的佛法。“禅茶一味”的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

根据周边的人文自然环境,设计一条以茶为主题,禅为意境的具有田园风情的禅・茶商业步行街。

4 商业街改造设计

4.1 设计目标

提升业态,完善配套,传承文脉,商业文化街区更新的实践过程中始终贯彻“做细,做精,做深,做透”的指导方针,力争将羽泉路打造成为浙江风景街区更新的一流典范。

4.2 景观设计手法

把整条商业街分为“正、清、雅、和”,不同主题的4个区块给游客带来不同的游览感受。

茗香溪为景观主轴,总体走向保持在道路中轴线上,在局部环境空间较为宽敞的部分适当打开水面,使整条水系形成收放的关系,并且通过适当的曲折围合出多个休闲品茗和亲水嬉戏的空间。也适当打破道路空间的笔直。

茗香溪的水岸处理主要体现田园风,硬质的折线驳岸结合溪滩石并且一直延续到池底,凹凸的石块使水的流动更为明显。水生植物的配植是驳岸更为柔和水景更为野趣。

4.3 建筑改造手法

屋面处理包括清理废物与垃圾,修缮破损屋面及瓦片,优质改色漆将殷洪红瓦改成黑灰色;墙面处理包括保温砂浆处理,疏理墙面管线pvc线槽加以固定,铸铁雨水管,仔细排查空鼓墙面,优质高档涂料要求作旧质感,耐久性;装饰物件处理包括传统造型的排扇,花窗,空调等,花架二次造型并且考究设计,一处装饰防腐木板,铝塑板规格,尺度均满足国家处装饰规范;门窗处理包括玻璃更换为钢化镀膜玻璃,门窗建议采用高质量的铝木复合窗外装饰花格窗二次造型考究设计。

4.4 建筑与水的关系

建筑总体风格为江南水乡茶文化乡村风,通过适当增加一层、二层具有唐风的挑廊和门头,使原有建筑形成局部的进退关系,因此景观设计中的部分水系围绕建筑形成公共围合空间,景观中的构筑小品茶亭、木质小桥、双层挑檐牌坊等与建筑的材料语言形成呼应。

4.5 景观区设计

4.5.1 “正”区块-主入口广场

考虑到周边有双溪漂流景区、陆羽公园和径山寺景区,人流量较大,所以商业街的南端入口设计为广场,为游客的集中和疏散提供场地空间。广场中心设置陆羽雕塑,成为主要景观观赏点。为了充分体现商业的古朴韵味,在入口处设置了多片式牌坊,它的设计构思来源于粉墙黛瓦的马头墙。片墙的多重设计和木质双层挑檐,使牌坊更为轻巧通透,打破原有牌坊的呆板和厚重,再现江南水乡田园风貌。

4.5.2 “清”区块-禅茶广场

禅茶广场是商业街中唯一自然条件最佳的区块。因此设计开阔的茶地空间,一陇陇的茶树和点缀在其间的古色古香的石灯体现了禅、茶的清与净。茶地上茅草亭的设计为茶道、茶宴的表演提供了舞台,吸引着游客停下脚步,在绿意盎然中观赏舞者的精彩表演,细细品味深厚的文化内涵。茶地背后种植的翠竹遮挡了不远处的农居建筑,好似把远处云雾缭绕的群山的绿意延续到此,与茶园、草亭、一同营造清新、安逸的禅、茶意境。

4.5.3 “雅”区块-茗雅广场

通过对流经此地的水面做适当打开,在茗雅广场形成较为宽敞的水面,从而使整条茗香溪富有变化。水边设计的3组“竹”泉,仿竹节的设计构思来源于径山的自然环境。间歇跳动的泉水为整条缓缓流动的溪水增添的灵动之感。在广场地面设计诗词地刻,诗词都是以各朝代名人名家描绘径山、径山寺、径山茶、径山寺茶宴等等的诗词佳作,使到此旅游的人们能从这些诗句中对径山有了深入的认识,竹泉与诗词共同映衬出径山的人文特质。

4.5.4 “和”区块―以茶为主的步行街

该区块的两侧商业将以茶为主要经营内容,因此茗香溪的曲折设计,和迂回的廊亭形成多处开放、半开放的室外饮茶空间,为商业街营造热闹的环境氛围。溪流两侧的水生植物的栽种,雕塑小品的设置使步行街更具田园气质。游客累了,亦可以在此坐坐、喝杯上好的径山茶,感受着清风拂面、和煦阳光和鸟语花香,真是无比的休闲、自在。

4.6 细节设计

4.6.1 游廊店招

概念性方案的基础上,与业态,定位为“一店一招一方案”的原则。店-logo设计放进去唐宋元素。将军路以西民俗为主,游廊门头,高低错落风格多样化。将军路以东以文人雅士的清幽野趣为主,游廊门头风格古朴,材料建议采用稻草卵石,竹子。“一店一招一方案”的原则。

4.6.2 灯光设计

商业街灯光主色调为暖色,局部点缀冷光源,在对建筑、景石,植物、水景的光线投射能更好的来烘托商业氛围,提高夜游品质。

(1)草坪灯。对漫步的人们提供安全的保障,其次是灯光勾勒出良好的夜景轮廓线,同时又是白天重要的装饰小品。灯具的外形根据不同的环境场所而定,灯具选型,色彩应保持同一系列的整体风格。

(2)植物夜景灯光。植物景观照明是夜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利用灯光照出植物的轮廓和部分草坪,为夜晚增添异样的情趣。

(3)其他设置高杆路灯,草坪灯及其它装饰灯具。道路灯沿道路每20m左右布置一个,草坪灯则应以较弱的光线,人性化布置,有效的组织和串接几个景点,形成几处夜景亮点。

(4)水下灯。能展现水光交织精彩演绎,给水景增添生动元素。

4.6.3 城市家具

城市家具以“竹”为设计主题,结合竹、金属、玻璃、砖构成具有径山特色,体现简洁古朴的田园气息。

4.6.4 铺装设计

商业街的整体铺装以暖色系的石材和青砖为主,在局部地方如,水岸边设计木铺装,围合小空间设计石材、卵石拼花。使铺装与商业街的江南水乡、田园的总体风格相协调。

4.7 植物配置与选择

该商业街的植物设计以竹类为基调树种,结合大乔木,香樟、银杏、三角枫等(原有行道树香樟可用在成片种植区),点缀种植具有季相型的开花、色叶小乔木,如樱花(早樱和晚樱)、梅花、红枫、紫荆等。灌木以茶树为基调,培植其他色叶开花灌木,如红花继木、六道木、地中海荚迷等。

水生植物设计则以将军路为界南侧“正、清、雅”区块以芦竹、芦苇为主配植荷花、水葱、旱伞草、茭白等打造野趣田园之感。北侧”和“区块以鸢尾、再力花、菖蒲、千屈菜等开花植物为主,体现清新典雅之感。

第6篇

日本是传统文化色彩很浓的国家,茶道、花道、相扑都蜚声海外,而独特的“艺妓”,更堪称日本艺术史上的奇迹。现在,日本已将艺妓视为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和民族文化的精髓之一,与富士山和金阁寺并称为日本的“三大名片”。

日本艺妓的世界一直是神秘的,一脸浓妆掩盖了她们的喜怒哀乐

由八坂神社发展起来的祗园是日本规格最高的繁华地区,也是京都代表性的地区。而花见小路是祗园街正中南北走向的一条保持了京都历史古老风貌的著名街道。古香古色、竹篱红墙的茶屋、高级餐馆料亭鳞次栉比,店头悬挂标有“舞妓”的小红灯笼示意店内的歌舞陪客服务,在道路的两旁是纵横方向能通风的用细细的方材建成的格子窗,大街的格调与舞妓的风采十分相称,整条街充满了浓郁的花街柳巷情趣。每到薄暮华灯初上时是最美丽也最热闹的时刻,白川和花见小路两旁的木造房屋纷纷亮起迎客的灯火,低垂的竹帘下传来酒客的谈笑声,妆扮华丽的艺妓带着年轻的舞妓穿梭在祇园街头,忙着赶赴一场又一场的宴席,宛若夜影中艳丽的蝴蝶。

在昂贵的餐厅和茶舍里,那些非富则贵的男人们喜欢请一位艺妓相伴,为他们斟酒、上菜、砌茶,而艺妓伸过来的温婉手臂一折一回,让男人们心神摇荡。这些艺妓都有受过说话训练,因此健谈者不少,表演之余亦会陪客人谈天说地,调节气氛,而这最少也要花费1千美元。顾客给予艺妓的演出费用称为“线香代”或“玉代”,京都一地特称“花代”。

通常与艺妓交易的,大都是上层社会有钱有势的男人。由于其服务对象地位特殊,她们平日深居简出,很少在大庭广众之中抛头露面。一脸浓妆掩盖了她们的喜怒哀乐,她们在客人面前也保持着委婉和矜持,使艺妓的世界更加充满了神秘。

有些水茶屋老板对旗下的茶汲女开始有计划的训练这就是艺妓文化的雏形

京都被誉为艺妓文化的发源地,而京都艺妓起源于约17世纪的京都八坂神社所在的东山。八坂神社是京都众多神社及寺庙中一个非常著名的神社,且历史悠久。据说,当时参谒八坂神社的人很多,附近聚集了很多商店,形成了一个商业圈。其中有许多让各地信徒暂时休憩的“水茶屋”,在“水茶屋”工作的女服务生称为“茶汲女”,有些茶汲女用歌曲、舞蹈来吸引客人,久而久之,这种商业手法不断推陈出新。在这种良性循环下,有的水茶屋生意越来越好,规模开始扩充,服务范围也不断扩大,水茶屋开始供应酒、高级料理等。茶汲女的表演成为重要的商业手段,有些水茶屋老板对旗下的茶汲女开始有计划的训练,这就是艺妓文化的雏形。但是由于成本的原因,与其每家店都自己供养及训练艺伎,倒不如集中培训,有需要时再请来表演,更能发挥经济效益,随之被称为“置屋”的专业培训中心及从业者应运而生,从此艺妓开始以艺人身份待客作艺。

到了18世纪中叶,艺妓作为一种职业被合法化,其职业规范和习俗也随之确立,只卖艺不卖身的行规被广泛接受,表演项目也逐渐增多。

日本舞伎与艺伎闻名世界,到访日本的外国人自然都想看看舞伎或艺伎的表演,然而京都很多茶屋有一个“不招待生客”的规矩,没有常客介绍不会接待首次光顾的客人。不过,请不要丧气,如果仅想观赏作为传统艺术的日本舞蹈表演,可以像我们那样,观看舞台公演。舞台公演一般在茶屋集中的祇园甲部、祗园东、宫川町、先斗町和上七轩等地的花街进行。每条花街都拥有自己的艺妓培养学校和歌舞表演场,表演的舞蹈流派各不相同。

祇园的代表性建筑是祗园甲部歌舞练场,这里有一个用来介绍日本古典文艺传统剧目的小型祗园剧场。每年4月,艺妓在这里表演“京都舞”,展现艺妓风采和日本古典歌舞艺术。游客可在这里一次性集中地观赏到古琴、雅乐、狂言、舞妓的京舞、文乐等各种日本古典文化艺术的代表节目,身着蓝地和服的20名艺妓和舞妓一登场,全场立刻被华丽的氛围笼罩,演出分别描绘京都的四季之美。最后一幕以樱花盛开的清水寺为背景,舞妓们献上优美舞姿,博得满堂喝彩。演出时间大约为1小时。

在日本,想做艺妓要求很高,条件苛刻,学费昂贵,并非一般家庭可以承担的。而且学艺历程艰辛且漫长,学习的内容繁多,其中包括日本文化、礼仪、语言、装饰、诗书、古琴,鞠躬、斟酒等,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严格的要求,就连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如坐立行走斟酒倒茶也都经过细细斟酌推敲,处处使自己显得优美雅致、风度翩翩。艺妓天生丽质、气质脱俗,通过了重重严格训练,其悟性和毅力也绝非常人所及,并有非凡的修养。在日本人的观念中,女孩子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艺妓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艺妓的服装也属和服,但却与普通和服有一定的区别。普通和服后领很高,通常能把妇女的脖颈遮盖得严严实实,而艺妓所穿着的和服的衣领却开得很大,并且特意向后倾斜,让艺妓的脖颈全部外露。因为女子的脖子后背脊椎被日本男人认为是性感的标志,而艺妓通常都会在脖子后面画"三足",刻意露出一些没涂白,让人有无限遐想。艺妓的和服华丽,做工、质地和装饰都十分讲究,异常昂贵,一套服装也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日元。

第7篇

关键词:民间美术元素;茶包装;图案;创新设计;实例分析

茶叶,清热解渴、安神养性,成为人们健康养生目标下的最佳饮品,故而茶叶的社会需求量逐渐上升到新的高度。与此同时,许多商家发现了茶叶销售的广阔市场,因此,大批茶叶生产及销售企业拔地而起。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制造出竞争优势,在茶叶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茶叶包装是一个重要的突破点。企业从茶叶的外包装入手,打造独特的茶叶包装特色及品牌,提高产品认知度,从而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稳步上升。

1中国民间美术元素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散发着浓厚艺术和文化气息的文明古国,充满魅力的中国传统文化分为“雅文化”和“俗文化”两类。雅文化盛行于官僚阶级,其形式古板刻薄,受到等级制度的严重限制,而俗文化不同,其产生灵感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没有太多的讲究,相对于大雅文化对形式、礼仪的追求,俗文化更注重舒适和随意的感觉。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俗文化的重要组成,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优势,民间美术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形式,成为一门种类繁多、特色鲜明的民间艺术。

1.1中国民间美术元素的构成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形成于普通人们群众的日常生活,其产生目的是为了丰富民间风俗文化,美化生活环境和增添生活情趣。与工艺美术不同的是,民间美术更贴近人们的生活,更有亲切感,不需要具备一定的美术专业基础和文化素质,是任何人都可以驾驭和享受的艺术。因此,民间美术元素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各方面的应用都较为广泛。中国悠久的历史演变历程及丰富的民族风俗习惯,为民间美术的产生及多样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决定了民间美术地域性、多变性的特点。中国民间美术元素形式丰富,绘画类有年画、版画、壁画、扇面花等,雕刻美术中又包括木雕、石雕、彩雕和面雕等。戏剧中用的面具、皮影和木偶也属于民间美术元素的重要构成。除此之外,人们日常起居生活中到处都有民间美术元素的影子,譬如:农村过年时,家家户户贴在门窗上的剪纸和窗花,人们衣服上的刺绣花样,银饰的设计造型,甚至是面食面点的花样形式上都是民间美术元素的缩影,由此也可以看出人们对民间美术的喜爱和重视。

1.2民间美术元素的广泛传承

中国的民间美术凝聚了多民族的风俗文化和智慧,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和锤炼而最终形成的,它是人们最朴实文化生活和审美的真实写照,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值得我们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

1.2.1民间美术元素在艺术设计领域的传承

在现代社会的艺术设计领域,设计师都力求大胆创新、新颖独特的设计思路,当然这种想法并没有错,有创造力及开发力的人才的确是设计行业的紧缺资源。然而,纵观现今社会的艺术产品,设计师虽然在造型上满足奇特、在灵感上达到新颖的要求,但是却出现了太过注重艺术的表象形式,而缺少实际思想内容的尴尬现象。民间美术元素的兼容性可以很好地化解这种尴尬,把民间美术元素融入产品的包装设计及造型设计上,既可以达到新颖独特的标准,又有利于增添产品及艺术品的文化内涵,两全其美。同时也算是对民间美术的一种传承方式。

1.2.2民间美术元素在文化建筑行业的传承

民间美术作为中华民族的本土文化,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积淀了足够坚实的文化基础。因此,民间美术元素在文化建筑领域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民间美术博物馆、民间美术生态园的兴起,给人们提供了与传统民间艺术文化接触的机会和场所,有利于丰富人们的文化内涵,增加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情趣。另外,民间美术元素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对其广泛传播和传承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1.2.3民间美术元素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受时代更迭的影响,对年轻的孩子们来说,与传统文化接触和交流的机会就更少了。但是为防止传统文化的流失,实现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对孩子们的思想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民间美术元素可以以课堂教育的形式走进学生的生活,丰富学生们的艺术内涵,激起学生们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及关注度,从而弥补了新时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了解不深的缺陷。

2茶叶包装中民间美术元素的创新应用

民间美术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及传统文化,在产品的包装设计中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茶叶产品的包装。茶叶,本身就带有中国的传统韵味,古香古色,配以民间美术元素的包装。一则起到修饰茶叶的效果,提升茶叶艺术品质,发挥民间美术的商用价值;二则借助茶叶的国际化销售,推动中国传统民间美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下面将从民间美术材料、色彩及图案三方面具体研究民间美术元素在茶叶包装中的创新应用。

2.1民间美术材料在茶叶包装中的应用

由于民间美术产自民间,因此其构成材料也较为常见,民间美术所用的材料大都具有简单易得的特点,例如竹子、树枝等,这些民间美术材料在茶叶产品包装上的使用,受到了茶包装设计师及消费者的一致好评。民间美术材料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比较典型的例子有江南特有的竹茶,其包装就采用了天然竹节;再如金骏眉的陶瓷包装,这种茶叶包装形式既新颖独特,又生态环保,符合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除了做茶叶包装盒外,还可作为工艺品以供欣赏,一物两用,是个不错的思路。

2.2民间美术色彩在茶叶包装中的应用

俗话说“好茶不怕细品”,确实是这样,但是在如今的茶叶销售市场上,华美而密封的包装将茶叶层层包裹,消费者没有机会亲身品尝茶叶的味道,只能以茶叶的外包装,作为评判茶叶质量好坏的标准,进而决定是否要购买该品牌茶叶,这也向茶企业提示了茶叶包装的重要性。民间美术在色彩上的大胆使用为茶叶的包装设计提供了思路,鲜艳的红色、富丽堂皇的金色、引人注目的绿色,都是民间美术常用的色彩手法,将民间美术直接夸张的色彩技巧,应用在茶叶的包装设计上,足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起到促进茶叶销售的效果。

3民间美术元素在茶包装中的图案创新设计

3.1茶包装中民间美术元素的应用价值分析

3.1.1文化传播价值

民间美术是传统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中融合了中华儿女多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及艺术思想,是千年来中国人们群众智慧的结晶。与此同时中国茶文化也具有悠久的历史,茶道、茶艺、茶思想、茶哲学等文化一直是中国人的骄傲,享誉全球。茶包装中民间美术元素的应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兼容思想,促使两种文化实现融合,以茶叶产品作为媒介,实现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传播。

3.1.2艺术欣赏价值

民间美术元素具有浓浓的艺术欣赏价值,以民间美术作为题材的艺术品不计其数,如中国结、风筝、泥人、屏风等,作为工艺品深受大家的喜爱。民间美术元素在茶叶包装中的尝试应用,可以从视觉效果上打动消费者,让消费者从茶叶的外包装上品味出其浓厚的艺术内涵。另外,像陶瓷茶罐、绣有民俗文化的特色茶包等,不仅可以作为储存茶叶的容器和包装,还可以同时扮演艺术欣赏品的角色,充分发挥出其艺术欣赏价值。

3.1.3商业促销价值

民间美术元素在茶叶包装图案设计上的创新应用,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促进茶叶的销售,拉动茶叶消费内需,扩大茶叶市场,为茶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民间美术元素的大胆尝试,开启了茶叶包装图案设计的新领域,借其良好的艺术欣赏性和浓厚的文化内涵,实现茶叶产品的促销,也是一种合理有效的商业营销手段。

3.2民间美术元素在茶包装中的图案创新设计实例

民间美术元素在茶叶包装中的创新设计实例,有利用景德镇青花瓷图案的、有利用民族风灯笼造型的、还有采用编制风格的。民间美术中的造型多变,图案丰富多彩,且暗含有特殊的寓意,例如象征大富大贵的牡丹、祝福长寿的仙鹤和松树、代表高贵冷艳的龙凤图腾等,把这些民间美术图案引入茶叶产品的包装设计中,尤其是在茶叶礼盒的图案设计上,民间美术图案的应用大方得体,赋予了茶叶丰富的文化内涵,足以表达人们之间的永恒情意和满满的祝福。由此可见,民间美术色彩在茶叶包装上的创新应用,既可以借助民间美术图案的美好寓意,又能实现中国传统茶文化与民间美术文化的交流融合,将非常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4结论

茶叶企业目前正处于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的状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之道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但并不是指盲目、无厘头的创新。本文中以茶叶包装的图案设计为例,结合我国的传统民间美术文化,全面阐述了民间美术元素在茶叶包装图案设计上的创新应用,为茶企业的竞争发展提供了一条特色道路。

参考文献

[1]赵继荣.传统元素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及影响[J].绿色包装,2016(11):103-104.

[2]郝熙凯.古典茶文化在现代茶包装上的设计应用[J].福建茶叶,2015(6):62-64.

第8篇

【关键词】日本;禅宗;绘画

中图分类号:J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1-007-02

一、前言

禅宗兴起于唐朝,宋朝时期发展到最高峰。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流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并且对当地的文化,礼仪,社会风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些国家中对日本的影响最大。僧人荣西和道元最早把禅宗传入日本。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禅宗影响到日本生活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天文、地理、书道、社会风气、正义、儒道、绘画、文章等。日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原则是建立在禅宗的基础上的。也可以说是“禅造就了日本的性格,禅也表现了日本的性格。”

而室町时代在日本被称之为“战国时代”,由于天皇复辟和幕府将军反复辟斗争的常年战乱,使得镰仓时代确立起来的佛教各派纷纷走向衰落。只有禅宗一派继续盛行,加上禅宗的世俗化、平民化的特点,无疑都为禅宗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本文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对日本与禅宗思想的起源以及日本绘画与禅宗思想的互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分别从自然之美以及意境之美对日本禅宗对日本绘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日本绘画与禅宗思想

(一)日本禅宗的起源

佛教传入日本的时间大约是在6世纪初期,但当时并没有真正流传开来,由于受到日本当地的“神道教”的阻碍以致佛教在日本的发展较为缓慢。一直到8至12世纪,佛教才开始真正盛行,并且衍生出天台宗和真言宗两大流派,佛教真正发展到顶峰是在镰仓时代(1185-1333)和室町时代(1334-1572)。随着佛教的进一步世俗化,一些佛教徒开始遵循自己内心情绪的变化来自我反省,并且发展成禅宗形式,被人们称为临济宗,他们把“即心是佛”当做他们的活动的原则,认为世间万物的一切都是来自于自己的内心,他们认为自然界存在的声音就是自己的声音,自然界的颜色就是自己的色彩。禅宗认为要破除经文教条,拘于教条只会让自己陷入禁锢的思想中。禅宗凭借自身的特征赢得了当时很多贵族和武士的青睐,因为这些人都厌倦了宫廷礼节。禅宗的重要思想还表现在它要求人们追求自身的目标,鼓励人们努力前。在禅宗里,战胜自我才是战胜最大的敌人。禅宗认为与自己相关的一切都是出自于自己的内心,日本的绘画艺术也深受禅宗的影响。在佛教传入初期,日本的佛教艺术基本上都是效仿中国的艺术形式,人物形态端庄高雅,举止稳重。但随着禅宗的影响,人物肖像开始注重个人的生理特征,不仅如此,还特别强调禅风。例如《寒山图》,采用粗狂的笔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其中也有很多作品赋予了浓厚的民族精神,如把人物描绘的肥胖臃肿的《大灯国师像》,以及《梦窗国师像》。

(二)日本绘画与禅宗思想的互动

禅从字面的意义上追究是一种修行方法。中国人理解的禅的意思是静下心,冷静思考。禅梵文Dhyana翻译过来的,音译为禅那,简称为禅。

禅宗深刻影响了日本绘画的发展,世界上几乎没有国家能像日本那样对禅宗如此热爱。并不仅仅是对中国文化的借鉴和学习,更是日本内部的民族精神决定的。

日本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日本的文化特点。从地理位置上看,日本是一个远离陆地,并且常年伴有自然灾害的岛国。很多美好的事物都因为自然灾害瞬间毁灭,所以日本人常常存在一种不安全感,因为他们知道美好的事物不会长久。日的国花是樱花,因为樱花的花期只有七天,花期一过,就会让人感叹伤怀,给人凄凉的感觉。日本人认为自然界存在的事物是不可征服的,所以他们更加崇拜大自然,正是因为对大自然的崇拜造就了日本人的审美意识,并且这种审美意识和和禅宗的美学正好相一致。

日本本土的神道教认为崇拜自然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基础。禅宗也认为要敬畏自然,只有尊重自然界的发展才能获得人类的进步,而这也是禅宗容易被日本人接受的客观原因。随着禅宗和神道教的融合,让双方的信仰互相借鉴,在《日本文明》一书中写道禅宗的发展了改变了日本的“空寂”的审美倾向,并且随着禅宗的被人们所接受,日本的绘画开始出现了禅宗的特色。

三、日本室町时代禅宗对绘画的影响分析

(一)重视禅宗的自然之美

禅宗认为世间存在的事物是和人和谐统一的,都是佛性的具体表现,当禅宗在日本受到青睐时,日本人开始关注自然界,并且认为把自身投入到自然界可以提高自己的感悟,自然界存在的事物,如皑皑白雪,涓涓流水,鸟儿自由的歌唱都是最好的禅境。因此,在室町时代,临济宗的信徒(上接第7页)开始把重心放在人们先前不重视的事物上面,他们用木、石、纸、布等材料将心中的佛性跃然纸上。所以,在室町时代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可谓是如火如荼,人们把佛祖和大自然联系在一起,真正让佛性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水月观音图》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作品描述的是观音在景色美丽的溪水河畔,把观音形体和自然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呈现出自然和佛性和谐统一的画面,观音水中的倒影更加妙曼多姿,能够让人产生安静和谐的心情。

在《残照》中,作品注重思想的表达。作品描绘的不是他看到的自然,而是用心感受到的自然。“作品传递着一种空寂思想,当自己坐在一望无际的草地上,可以看到远方的高山,并且把自己可以融入到天与地间,可以感受到那一刻人和天地间万物的融合。

(二)强调意境的营造

禅宗对日本绘画受禅宗影响的最深的是水墨山水画。早在12世纪,山水画传入日本,给日本的绘画类别增添了色彩。日本人用山水画来表达自己内心情绪的变化,随着绘画阶层的逐渐扩大,绘画题材也随着扩展到自然界存在的万物,随着各方面的不断完善,造就了很多知名的山水画家如真芸、周文、雪舟等杨。

日本的水墨画重视作品的意境,利用线条来展现人物的张力。画家可以按照事物本来的形状和外貌来组织色彩,调节光线,用不同的构图原则来表达画家内心情绪的变化。如周文的《竹斋读书图》、雪舟等扬的《破墨山水图》,两位画家都是用简单的线条来让画面具有充实感,同时,笔法严谨统一,具有宏大的气势。画家们追求空灵的艺术感觉,在自然界寻找禅意,变形成了狂禅艺术。在禅宗中,一休禅师是最早被人熟知的,他热爱自然并且摒弃那些中庸的常识,热爱自然的程度几乎接近疯狂的程度。这种狂禅精神通常用漫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让人民鉴赏。如《福富长者物语绘卷》描绘的是一个老翁竟然靠随时随地放屁的习惯发家致富,另一个老翁东施效颦,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这里面所传达的是个性自由是不可仿效的,要有狂独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