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

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

时间:2023-07-12 17:08: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

第1篇

本届禅茶大会所倡导的“心茶之路”让人们更加了解茶与禅所共有的宁静欢乐。此次大会以“传灯茗心”茶会、108位高僧共同为大红袍母树祭茶、天心永乐禅寺茶祖殿落成开光、茶文化陆羽奖颁奖等生动的形式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更以禅茶论坛上的众嘉宾品茗论道,使闽茶文化得到弘扬。

适逢禅茶大会作为第二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的专项活动,使得世界各地的茶界嘉宾更加关注并亲自参与此次在大红袍祖庭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所召开的禅茶大会。

活动之一:禅茶文化节开幕式暨授牌仪式

在11月16日下午举行的开幕式上,各种精彩的表演为盛会增添了亮点。

天心永乐禅寺是大红袍的祖庭,也是禅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当天,在这里举行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武夷茶研究中心”的授牌仪式。随后,国家茶叶检测中心主任骆少君,亲自将一捆已经珍藏30年的湖南“千两茶”赠给天心永乐禅寺。最后,“武夷文化研究院禅茶文化研究所”在这里授牌成立。

禅茶文化发源于汉代,2000多年来凝结了古圣先贤的哲思智慧,饱含“感恩、包容、分享、结缘”的社会功能,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在人生日用的落实与升华,倡导人们感恩自然,和实生物;包容他人,和平共处;分享成果,和衷共济;广结善缘。和气生财。禅茶文化早在宋代就被尊为日本、韩国茶道的源头,更是中国茶道、茶文化的一渠活水。

此次,来自韩国、日本以及海峡两岸的佛教界、茶学界、文化界嘉宾云集武夷山,以“缘结武夷,茶和天下”的和谐理念,为人们谱写了一曲新歌。

禅茶文化肩负着“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世界”的重任。以茶净心,心净则国土净;以禅安心,心安则众生安。

活动之二:国际茶席交流暨“传灯茗心”茶会

开幕式结束之后,于九曲溪畔、柳永纪念馆草坪前,开始了一场美不胜收、精彩迭出的茶席设计交流大会。

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与现场的游客,都得到了一个漂亮的白瓷杯,并与分布在草坪各处的茶席的设计者与泡茶师们进行现场的品茗交流。

现场上演了抹茶道、禅茶道、文士茶、仙茶道等多种形式的国际茶道表演,令人目不暇接。精致的18个茶席,来自世界各地,他们都把第一道茶汤聚集在大茶钵里,再把这道茶汤普分给大众,体现了和谐与分享的精神。

此次茶席设计交流,传统文化的内容在茶席这一方小小的空间里得到了充分表达。一段枯枝,一垅石墙,几瓣落花,几束芦苇,都可以成为设计的重要元素。人们各自取景,利用洞箫、国画、美丽的插花以及各式传统盛装,利用武夷山水天然秀气之美,演出了一场美丽的大剧。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名家,在现场挥毫作画,于天然山水中书写心中山水画轴。

活动之重,是极蕴意义的“传灯茗心”活动,美丽的莲花灯,更加表达了一种祥和安宁与祝福的色彩。

活动之三:“佛佑中华・茶和天下”大红袍祭茶祈福大典

11月17日上午,祈福法会在大红袍母树下举行。此次108位来自世界各地的高僧相聚共同为大红袍母树举行祭茶活动,为几十年来的首次。

“得天独厚大红袍,味到岩茶意气豪。”6株历史悠久的母树,头顶是湛蓝无垠的天空,背后延伸到崖顶的泉罅,山腰中一抹血霞若隐若现,留给世人的,是无形无色却又无穷无尽的馥郁与芬芳。

来自茶学界、文化界、企业界的众多宾客和高僧于仙境氤氩中为神圣的大红袍母树祭祀祈福、开光加持,最后,一位身材魁梧的印度高僧做狮子吼,将现场气氛推向。

据介绍,此后,禅茶祭茶祈福法会将每年举办一次,并沿袭这些禅茶仪轨,为禅茶开光洒净、诵经加持。

正、清、和、雅的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茶文化融合之产物。“疏狂素洁只争霞,固守深山待风雅。”儒、释、道“三教”与文化产业、茶业、旅游业“三业”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无疑将很好地弘扬禅茶文化,构建和谐世界。

活动之四:大红袍祖庭茶祖殿开光仪式

11月17日上午,在天心寺,一场纪念乌龙茶祖释超全的活动在这里举行。

天心永乐禅寺是大红袍祖庭,也是武夷岩茶的发源地、乌龙茶的发源地、工夫茶的发祥地,自古有茶鼓、茶寮的设置,配备制茶、施茶的茶僧,还有普茶、施茶的仪轨,有祭茶祈福、以茶浴佛的法会。

此次,在祭祖的盛大仪式中,主持人大声宣布茶祖殿落成暨乌龙茶祖(释超全)像开光法会开始,在祥和肃穆的气氛中,红布缓缓拉开,樟木雕制的乌龙茶祖像出现在人们眼前。此时人们共同分享大红袍祖庭普茶的吉祥与欢悦。

天心寺住持释泽道法师在《祭乌龙茶祖辞》中唱颂道: “世事人为本,人性尚自然,万众崇乌龙茶祖,八方礼茶王。年年献歌舞,岁岁香火燃,活水润灵根,生机万年长。祈国泰民安,求百业兴旺,朝吉祥如意,望福禄安康。”活动之五:品茗论道――国际禅茶文化论坛

由武夷山国际禅茶文化研究会发起,来自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以及国内10余家茶文化组织积极响应而共同成立“国际禅茶文化论坛”,作为禅茶文化国际交流的平台。

11月17日下午,国际禅茶文化论坛在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的祥学苑举行。距离第一届国际禅茶论坛已经一年,再次在武夷山举办这样的盛会,让人们感觉在秋日茶香之中,更透着浓浓的禅机。

在略显严肃而不乏精彩的论坛现场,与会前来的发言嘉宾有“中日韩三国茶道联合会顾问、韩国中华茶文化研究会名誉副会长”寇丹先生,台湾著名茶文化专家、“中华茶文化学会”的创会理事长范增平先生,日本著名的茶师山口纪子女士等10人,他们对禅茶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在简短的一个半小时时间里,把最直接的禅茶体悟以及与武夷茶结缘的心路与人们分享。他们分别在论坛上作了精彩的讲演。认为茶更多在生活之中,而对于茶禅的认识,也应该用一颗平常心、清净心去体验。

活动之六:茶文化陆羽奖

11月17日下午,在武夷山华夏民族城开始了一场令人关注的茶文化陆羽奖颁奖盛会。颁奖及闭幕式的晚会在精彩的武夷文化歌舞、飞天舞蹈、少儿禅茶艺、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的歌舞声中举行,令人置身于茶文化美丽的大海之中。

第2篇

我国历史上的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一个十分强盛的朝代,著名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使其成为封建社会的极鼎。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使茶业和茶文化也达到成熟和兴盛期。探寻唐时的茶文化,对我们今天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颇有意义。

我国是茶的故乡,栽培茶树早在商代就已开始,汉时,茶叶已成为商品,巴蜀是当时全国茶业中心,饮茶之风开始兴起。魏晋南北朝,我国的茶业获得发展。到了唐代,茶叶产地大大增加,遍及今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等地(州郡),其地理位置多为气候温湿的秦岭、淮河以南,这些地区的许多丘陵山坡上都种植了茶树。历史记载:“江南百姓营生,多以种茶为业”,江淮人家也“什二三以茶为业”。除了农民自己种植茶园外,地主和官府也经营茶园。史载:“长城县(今浙江长兴县)、顾山县西北21 km,贞元以后,每岁以进奉顾山紫笋茶,役工3万人,累月方毕”。由此可见茶园的规模之大。唐代茶业已相当发达,当时的茶叶分为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四类,出现了几十种名茶。

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使唐代的茶文化日渐形成并逐步繁荣。当时,下官向朝廷进贡茶口已成风气。在皇宫里,饮茶成为必不可少的娱乐消闲。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都爱饮著名的“顾渚紫笋”茶,武则天爱饮“仙崖石花”茶,杨贵妃爱饮“阳羡”茶和“香雨”茶等等。这充分反映出饮茶已成为时尚。宫廷如此,百官效仿,文人雅士更是以饮茶为高雅之举。读《全唐诗》你会发现与饮茶有关的诗章随处可见,这充分说明茶文化在唐代的位置。百姓种茶更会饮茶,使饮茶成为社会现象,出现了“比屋皆饮、举国之饮”的盛况。茶文化由此方兴未艾,出现了“茶圣”陆羽和世界上最早的饮茶经典之作――《茶经》。

我国是饮茶的发源地,唐代是茶文化的兴旺期。现今世界上产茶国家的茶,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我国传入的。在种植茶树上,我国唐代也有重要著述,《四时纂要》中已记载得较为详细,后世此类记载均未超出《四时纂要》中所载,可见唐代茶业和茶文化对后世的影响之深。

第3篇

第一站:蒙顶山—中峰万亩生态观光茶园—茶马司

位于雅安市名山县的国家4A级景区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和世界茶文化圣山,是世界茶人“寻根”和“朝圣”的圣地。蒙顶山上的皇茶园、皇茶大道旁两千多年历史的甘露井、景区内的茶文化博物馆定会让你不负此行。

第二站: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从四川雅安出发,经天全、康定到昌都的左贡同云南的茶道相汇。行走在雅安天全县茶马古道,两旁酒肆林立、客栈密集,漫步其间,你可以重新体验当年“自古行商要道,背夫往来不绝”的场景。

第三站:茶文化主题酒店

西康大酒店是中国首家茶文化主题酒店。100多幅画面构建的“茶语廊”向你讲述雅安茶文化的历史;大厅的“茶之道”根雕,再现着西汉以来茶马盛市情景和茶马古道的艰辛;琳琅满目的藏茶工艺品堆满“物语屋”,砖茶建成的“茶语屋”等定会让你称绝。

周末两日游:

第1天

蒙顶山旅游区:蒙顶山最高峰上清峰,海拔1456米。离雅安市15千米,318国道纵贯景区,成都-雅安高速公路两条引道与蒙山和百丈湖直接相连,交通十分方便。贡茶源地的千年茶文化值得我们用心感受、细细品味。

第2天

荥经龙苍沟:龙苍沟国家级森林公园以森林植物多样性和水景为主,占地11.36万亩,最高海拔2950米,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每年4、5月的杜鹃花、鸽子花盛开景象颇为壮观,世界最大的野生珙桐林也让人拍手称奇。你还可以在回程时逛逛荥经砂锅一条街,说不定能在被称为“中华砂器第一乡”的荥经淘到一些喜欢的宝贝。

经典景区游:

第一站:蒙顶山

蒙顶山集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祭祀文化、文化于一体的景区,与峨眉山、青城山齐名,并称为蜀中三大历史文化名山。你可以观赏景区优美的自然风景,享受导游为大家讲解悠久的茶文化,也可在天盖寺旁的仙茶楼处亲自品喝蒙顶山茶。此地特产有蒙顶山六珍,即美味玉带空心果、蒙顶梆梆鱼、蒙茶菜、贡茶酒、蒙顶跳舞菇、蒙顶方竹笋。

第二站:碧峰峡

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北部的碧峰峡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大熊猫基地所在地,距成都市136千米,距成雅高速公路口15千米,距雅安市城区16千米,属砂岩、砾岩、泥岩构成的峡谷型自然风景区,“素有天府之肺”的美称。你不但可以在生态风景区、生态动物园欣赏动植物美景,还可以在极限运动中心、生态别墅、森林探险地尽情玩乐。

第三站:上里古镇

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北部的上里古镇是四川省十大古镇之一,距成都市147千米,距成雅高速公路口26千米,距雅安市城区27千米。古镇二水环绕,背面靠山,镇内茂林、古树、溪水、古桥、老街与明清古建筑相映成趣,其中,二仙桥、双节孝牌坊、九世同居坊、韩家大院为代表的古院落建筑群,木质浮雕工艺精湛、惟妙惟肖。

第四站:东拉山大峡谷

东拉山大峡谷位于雅安市宝兴县西北部。距离成都市 240千米,是集高山峡谷、原始生态、海子、红叶为一体的休闲度假、科考的综合性风景区。东拉山大峡谷景区的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包括大熊猫、牛羚、金丝猴等在内的近300余种动物,还有以珙桐、连香树等珍稀树种为代表的上千种植物,因此你在这儿能感受到猿啼空谷、鸟鸣山涧的原始野趣。而近千公顷原始野生桂花群落,时至春末夏初便花绽枝头,从山岭到沟谷,一定也沁你心脾。

第4篇

摘要: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休闲旅游的需求也就逐渐发展起来。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以来,我国的旅游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笔者从休闲体验式的视角下,结合我国茶文化的特点研究开展茶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的策略,以期能够为今后的茶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休闲;茶文化;生态旅游;研究

体验式生态旅游的发展给传统的旅游业带来了更多地挑战,从当前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旅游产业朝着休闲、体验、生态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旅游消费者的认可。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同时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和传播地,中国人有着悠久的茶叶历史文化,对于茶文化也有着自身独特的见解,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地创新和完善休闲体验式的茶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将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需求。

1茶文化与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相结合的分析

作为世界上饮茶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在我国茶叶文化已经根植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从隋唐时期到近代,茶叶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的茶叶伴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已经成为影响世界文化的一支重要的力量。从中国茶叶文化的发展脉络来看,中国茶叶不仅仅在经济领域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在传播中国文化影响世界其他各国的文化层面上也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茶叶的需求或者说是对于茶文化的需求力度也在逐渐地增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这不单纯是对茶叶的需求,这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后人们对于自身消费需求的一种转变,这种转变就是从简单的物质需求到精神需求的转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从茶叶的单纯物质需求到欣赏茶文化的更深层次的转变,同时还是对于茶叶生态旅游需求的一种转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改变人们生活是对于自身健康状况的重视,茶文化生态旅游不仅仅能够满足人们对于饮茶的需求,还能够满足人们欣赏生态茶叶园区、品味茶叶生态发展的过程。可以说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提出,对于人们更好地改进对于茶文化的认识,更有效地促进茶文化的发展和传播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还应该看到的是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又促进了人们对于茶叶消费的需求,从而也促进了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茶文化与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这项系统性的工程不仅仅涉及到茶叶的种植,还涉及到茶叶种植区域的相关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同时还有就是茶农对于茶叶生态旅游开发的思想观念的转变等与旅游息息相关的内容,可以说,只有不断地提升和改进茶文化生态旅游基地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才能够更进一步促进和强化地方相关部门对于茶文化和茶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视程度,从而做好一项既能够有利于茶叶文化的推广和传播,也有利于地方生态旅游业发展的一项民生工程。

2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的体验式构建

2.1重视茶文化生态旅游游客的体验式感受

对于进入到茶文化生态旅游基地的游客来说,他们能够选择来到这里进行旅游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亲身体验茶文化生态旅游的现场感觉。B.JosephPine11与JamesH.Gilmore于1999年在美国《体验经济》中指出:“所谓的体验经济是以服务为重心,以商品为素材,为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感受的经济”[1]从这一点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建设茶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的内容就是游客进入到这个生态旅游基地的时候的切身感觉和体验式的感受。只有让游客在体验到茶文化旅游基地中身心的愉悦感,才能够让他们的消费变得是一种享受。[2]同时我们还应该从茶文化生态旅游服务的角度来重视旅游基地的软件设施的建设,让这些来旅游的游客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每当想起这一段茶文化生态旅游的时候而感到兴奋和新奇,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完善和改进茶文化生态旅游项目的现实要求。

2.2重视茶文化生态旅游游客的场景化体验

场景化的体验一直都是茶文化生态旅游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当前的茶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来看,可以看到这些游客来到现场不仅仅是为了品茶,而更多地是希望能够进入到这个真实的生活环境当中,将自身置于大自然当中,真正地融入到这个现实的生活当中,与茶农一起体验一天采茶、制茶、喝茶的全部过程。[3]对于游客来说茶文化旅游的场景化的体验,往往高于了他们对于茶叶本身的物质需求上面,对于这样的一种现实需求,茶文化生态旅游基地应该在建设这些旅游的项目的时候,要真实的再现茶文化历史的原来的面貌,同时还需要将茶农的真实的现实生活展现到这样的场景当中,同时还需要从历史的角度来挖掘出茶叶文化的历史原来的面貌,找出那些能够和当地的文化特色相互融合的内容,应用到茶文化生态旅游基地的建设中来,让游客能够在欣赏茶园风景的时候,还能够感受到茶文化的历史底蕴,同时强化了自身置于现场的一种体验感觉,这将更有效地促进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

2.3重视茶文化生态旅游游客的多样化体验

对于游客来说,他们外出旅游的需求往往是多样化的,如何满足游客这种多样化的需求,是摆在旅游项目开发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茶文化生态旅游尽管是依靠茶文化的内容开展的体验式生态旅游项目,但是鉴于游客的多样性需求,也应该从多方面来完善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完善,这里的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首先就是要重点开发体验式的采茶项目,让游客能够感受到采茶的乐趣所在,同时还需要做的就是要将富有当地特色的美食、传统建筑、歌舞表演、疗养康体等项目和茶叶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策划出具有独特性和多样性的体验式旅游胜地。

3休闲视角下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基本策略

3.1强化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对外宣传

对外宣传作为旅游开发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措施,一直以来都受到旅游开发者的重视。特别是从事茶文化生态旅游项目。由于茶文化生态旅游项目给人们的理解和认识往往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的产生往往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茶叶的认知有着一定的关联,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要从消费者的角度来引导客户进入到茶文化生态旅游的目标客户群体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促进他们的消费需求,从而更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人们的消费观念的转变。[4]在对外宣传的过程中不仅要利用好传统媒体的优势作用,同时还需要利用好全媒体时代的传播途径,从多角度、多方位、多视角进行宣传茶叶生态旅游项目,其次就是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旅游节的开展,不断地扩大茶文化生态旅游基地的名声,第三就是要借助一些名人利用名人效应,来提升茶文化生态旅游项目基地的知名度,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促进茶文化生态旅游项目的知名度,让越来越多的游客能够熟悉这样的旅游目的地。

3.2茶文化与休闲养生项目相互结合

从茶文化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来看,可以看到如果单纯就茶文化进行旅游开发的话,那么很容易导致的就是游客的厌倦感的产生,鉴于这样的一种现实情况,这里应该做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将茶文化与休闲养生项目的建设结合起来,由于这些茶文化生态旅游基地大多数处于风景秀丽、生态环境良好、空气质量比较新鲜的区域。[5]在这些区域中建设一些休闲康体、疗养治疗的一些项目将会大大提升目标旅游客户群体的消费动力,让他们在选择旅游项目的时候,将自己的消费需求向着健康旅游的角度发展,从而更有效地提升和促进茶文化生态旅游项目发展的多样化,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茶文化与休闲养生项目相互结合的力度,将有利于促进休闲旅游项目朝着更加健康发展的角度开展。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将茶文化与休闲养生项目相互结合起来,将会促进茶文化生态旅游项目发展的多样化,从而不断地拓展茶文化生态旅游收入的增加。

3.3完善茶文化生态旅游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茶文化生态旅游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旅游开发中的最重要的工程,同时也是最耗费资金的一个项目,从茶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只有将这种基础设施的建设放到最重要的位置上来进行思考,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和改进茶文化生态旅游向着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发展。[6]对于旅游消费者来说,他们进入到茶文化生态旅游基地最重要的是休闲,休闲就需要有一个好的心情,好的心情的建立就是要来自于周边旅游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建设,只有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都完备起来,才能够让游客有一个较为轻松、愉悦的心情,才能够换起游客对于茶文化生态旅游基地的赞美,赢得赞美的同时也就是对于茶文化生态旅游基地的再一次宣传的开始,从这个角度来看,强化茶文化生态旅游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尽管是一项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的系统工程,但是从休闲生态旅游发展的趋势来看,势必会成为今后旅游开发项目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7]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加强茶文化生态旅游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就可以显现出来。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不仅需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地方政府和旅游开发者站在游客的角度来进行换位思考,找准在茶文化生态旅游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同时不断地创新和发展生态旅游项目的具体内容,从消费者的角度来思考茶文化生态旅游和健康休闲旅游开发的现实意义,才能够真正为茶文化生态旅游项目建设的更具有文化意蕴,也才能够真正地促进休闲旅游项目的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从而为宣传和推广我国的茶叶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B•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体验经济》夏业良,鲁炜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8-19

[2]周坤,王进.从休闲学视角审视我国茶文化旅游开发与发展———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J].中国商贸,2010(16):152-153

[3]殷西亮.国内茶文化旅游研究综述[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2(4):12-17.

[4]熊庆蓉.茶文化旅游模式研究及开发策略[J].福建茶叶,2016(2):125-126.

[5]夏明.温州茶文化旅游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6]杨杰宏.关于西畴县发展文化旅游的几点思考[J].文山学院学报,2015(S1):123-128.

第5篇

记者:迟先生,请您介绍一下第二届“赢和少儿茶艺大赛”的有关情况吧。

迟:“赢和少儿茶艺大赛”是由河南省茶艺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一项少儿艺术大赛。我们协会邀请顶尖团队全程助阵,立志打造最具影响力的少儿艺术赛事品牌,担负起守护、传播和弘扬中华传统茶文化的职责。去年我们尝试性做了首届少儿茶艺大赛,效果非常好。东方今报等主流媒体做了深度报道。今年,我们要把第二届大赛搞得更好、更精彩。

记者:河南省茶艺文化交流协会是什么性质的机构?

迟:河南省茶艺文化交流协会是经河南省民政厅审批成立的民间社团机构,是河南唯一一家具有茶艺文化交流、技术推广、业务培训资质的省级协会,肩负着发展茶艺、推广茶艺、研发和培训茶艺技术的使命。

记者:举办少儿茶艺大赛的初衷是什么?

迟: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大赛,把中少儿茶艺国学带动起来。就像可口可乐代表着美国文化一样,茶文化也代表着中国文化。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但现实生活中真正懂茶、喝茶、爱茶的人并不多,传统的茶文化更是远未普及。我们想做一个尝试,把少儿茶艺作为一个突破口,让从孩子从小养成喝茶的好习惯,从茶艺中感受到国学文化的魅力,进而传承和推广茶文化。比如,大赛中设置了给家长敬茶这样的环节,其实融入了中国孝道理念;在教学中,我们还设立了“茶礼词”这样的环节,融入了中国儒家的思想。通过孩子的学习,我们也希望中国的茶文化能够走进家庭中去,影响到全家。

中国经济已经到了一个转型时期,正在向服务业、文化产业转型,这也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国学教育就属于这样的文化项目,既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又便于输出,影响他人,进而把茶艺传播到世界各地去。在项目运作中,我们采取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专门成立了河南赢和茶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来负责市场化运作,希望能够把少儿茶艺国学项目的研发、市场推广和运营做好。

记者:此次大赛的主题是什么?

迟:此次大赛的主题是“少儿茶艺国学・共筑中国梦”。“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核心的根,茶艺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就定了这样一个主题,也是我们的理念。

第6篇

我父亲是做房地产的,之前我也是从事房地产行业。不过,一次与茶的偶然相遇,改变了我的职业生涯。五年前,我受福建省相关部门的邀请参加了一场光彩事业扶贫活动,深入坦洋工夫茶的发源地――福安。在福安坦洋工夫红茶茶场,我从制茶师那里得知了坦洋工夫红茶的辉煌历史以及独特的制作技艺,并被深深吸引。然而,眼看着曾经名震天下的坦洋工夫红茶辉煌不再,正面临着“红”改“绿”的问题,产量大幅减少。红茶在自己的故乡没有发展起来,我很震惊,也感到作为归国华侨有能力也有责任为红茶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力。国家兴盛,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我相信红茶走上复兴的道路完全是有可能的。于是,复兴中国红茶产业的理念在脑中根深蒂固,从承包面临生存危机的坦洋工夫茶场开始,我们又发现及推广正山小种、白琳工夫等18种中国经典红茶。

2

“红茶已是世界性饮料,要借鉴国际推广经验。”

2006年11月开始,我们在福建福州开设了“红茶世界”,面向国际、国内的红茶界专业人士。2007年,我们在福建省会城市福州设立首家红茶屋Tea House,这是中国首家以经营红茶产品为主题、融中国传统文化、英式红茶馆及意大利咖啡馆文化于一体的红茶屋。开设这样一家红茶屋,一方面是想借助西方咖啡文化来推广中国的红茶文化,另一方面,考虑中国的红茶在国外流行了四百多年,已是世界性饮料,要借鉴国际推广经验。红茶屋推出后受到了茶客的普遍欢迎,目前我们在福州已有4家这样的红茶屋,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朋友,都可在红茶屋中以茶会友、以茶谈商、以茶休闲。

3

如果说开始做茶是出于一片爱国心,那么如今做茶则是因为喜欢中国茶文化,而红茶的复兴离不开红茶文化的推广。从2007年开始,我们举办“元泰杯”红茶世界征文比赛,到今年已连续举办四届,第五届征文比赛又启动在即,希望届时会有更多的中国红茶爱好者参与其中;我们每年还都会推出“元泰中国红茶节”活动,活动中的“茶通擂台赛”环节总是能让消费者免费品尝来自全国各地的红茶,并从中获取对中国红茶的进一步认识;2009年至2010年期间,我们将每月28日定为“盛典红茶日”,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红茶主产区的专家来为红茶爱好者讲授红茶知识,截至目前,基本上已经为广大红茶爱好者呈现了18种中国经典红茶,让广大红茶爱好者对红茶有了更理性的认识……2010年,企业董事长陈安妮继2009年《话说福建红茶》之后,又推出了《中国红茶经典》,将元泰茶业于2008~2009年举行的“盛典红茶日”红茶知识讲座授课老师的讲稿内容统一编整成书,系统地介绍了正山小种、祁门红茶、苏红工夫等18种具有代表性和特色的中国红茶。除此之外,我们还不断开拓红茶休闲文化的探索之路,提出“让中国红茶成为休闲文化的载体”之理念,从中国红茶的时尚、美丽、浪漫与健康阐述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茶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精彩的休闲观。

相关链接:

1914年由魏氏兄弟在日本九州创立元泰洋行。20世纪70-80年代期间,从事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日本土特产、传统工艺品贸易。1993年7月,在中国成立福州东英商贸有限公司,从事国内贸易业务。2006年9月,公司更名为福建元泰茶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6100000元整,寓意红茶走出国门年份(公元1610年),继续沿用元泰商号至今。

公司以经营红茶为主,拥有“元泰红茶屋”等品牌,在中国福州、北京、上海、广州设立元泰茶业分公司,并在香港和日本分别设立元泰茶业办事处。

第7篇

在政和采访的日子里,我们有幸结识了一位新的朋友—叶功园。这条山沟沟里的历史古迹、一草一木在叶功园眼里都是故事。他是遂应叶氏的后人,祖先世代都住在这里,制茶、贩茶曾是叶氏的主要营生。而今,叶功园则是遂应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

遂应人的使命就是做茶

走进他的专卖店,我们立刻就被一面面奖牌吸引住了。遂应的红茶参加通仙杯的斗茶赛,获得了状元;遂应小种在2011年澳大利亚茶产业博览会获得金奖……大大小小的奖牌比比皆是,足见叶总和他的遂应茶叶专业合作社这几年一步步走来,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您的专业合作社是怎样的一种合作模式呢?”我问。

“遂应茶叶专业合作社是2008年成立的。采用的是企业加农户的形式,到现在已经发展了200多社员,这些社员不仅提供茶叶的原料,还将资金投入进来,以入股的形式参与经营,共同打造遂应品牌。我做茶十几年了,品质上让社员们很放心,所以大家愿意一起凑钱,支持我做遂应品牌的茶叶。”叶总接着意味深长地说,“政和工夫红茶的母树就在我们遂应的山沟沟里,每一个遂应人其实都怀揣着复兴遂应茶的使命,而这也是推动合作社经营、发展的原动力。”

叶总说,做茶要精益求精,从原料的形状就开始分类,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两叶,每一款都非常的纯正,绝不拼配。也不采用烟熏、熏花等工艺,只做最原汁原味的遂应红茶。消费者可以真正品尝到来自大自然的香味,也是最接近历史的味道。这对得起良心,也对得起消费者和此地茶叶的美名。

除了茶叶本身,在包装和推广上,叶总也下了很大的工夫。每一款茶叶都有一个颇有历史渊源的名字。如“遂人愿”、“遂应红”,还有正在开发的新品“红脉”,取意源自遂应的古茶路,当年就是通过这条古老的脉络,政和工夫走出深山,走向世界。

而今,叶总依然沿着这条漫漫茶脉稳步地拓展自己的销售渠道。“百年前,每年福州茶叶市场开市,都是以遂应的红茶的定价作为茶叶市场的基准参考价的。有遂应红茶不到,不能开市的传统。”2010年,叶总在福州的福建茗茶文化城开了一家直营店。或许,几年以后,叶总还会依着这条古老的脉络,将遂应的政和工夫销往世界各地。

旅游是快速提高知名度极好的途径

“遂应这条山沟沟里不仅有政和工夫的母树,还有很多参天的古树和闽北的特色建筑,古茶楼、古村落、古廊桥等星罗棋布,人文、历史、自然景观很多。我们把我们的愿景和政府做了相应的汇报,非常希望把这里的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起来。通过旅游,真正让世人了解福建红茶的历史文化。”

这个点子源于一次偶然。“几年前,有一个朋友慕名而来买茶。聊天的时候我就说,你想知道为什么这里的茶这么好吗?既然来了一次,不妨也去看看遂应的山山水水,都说好山好水出好茶,不去看一眼岂不可惜了。于是,我们驱车上山。只这一趟,他的心就收不住了。回到福州以后,又组织了个车友会,一下子来了十几辆车。那一次,我做向导,带他们到遂应游览,当地政府免费接待,居然在村里摆了6大桌,连当地的领导都没地方坐了,只能让客人先吃,好不热闹。”

遂应茶好,山水也佳。因为地处福建与浙江的边界,古时就往来不断。仅翻过一座山就到了浙江。两边人生活方式相同,口音相近,也经常会有人游览完浙江再驱车翻山来遂应这个政和红茶发源地游览。这样不仅提高了政和红茶的知名度,也使得当地农户增加了收入。这是叶总正在着重打造的茶旅一体的红茶推广方式。

采访结束时,我们在叶总办公室的墙上看见了一首诗,那是1926年,政和红茶英文版包装上的一首诗:

永驻深山成秀丽,

长居高宇得精灵。

仙姿难隐风流质,

第8篇

关键词 茶叶资源;开发利用;新领域;四川雅安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321-01

雅安市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境内山地多,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除高寒山地外,一般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雨丰富,具有适宜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据记载,雅安是世界上最早拥有人工栽培茶树的地区,被誉为世界茶文化、茶树栽培的发源地。自古以来,雅安市积淀了丰富的茶叶资源,并不断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推动了茶产业的持续发展。

1 丰富的茶文化资源

1.1 世界茶文化圣山――蒙顶山

相传在公元前53年,茶祖吴理真在今雅安市名山区境内的蒙顶山上种下7株茶树,开创了人工种茶之先河[1],之后茶树栽培才传至全国,传遍世界。蒙顶山之巅的天盖寺,有吴理真结庐种茶遗址。寺内大殿塑有吴理真大师全身座像,周围有展示蒙顶茶史的图文及实物。蒙顶山主峰有皇茶园。此地在唐代即产贡茶,白居易曾经诗赞“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到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被正式命名为“皇茶园”。皇茶园旁有“甘露井”,相传吴理真于此汲水种茶,并用此井水烹茶,异香诱人。蒙顶山天梯古道起点处有茶史博物馆。馆藏丰富,比如有关蒙顶茶的文献、诗词,各类名茶、边茶的实物,记载蒙顶茶的碑碣、历代形态各异的茶具等。蒙顶山茶文化遗存数量颇多,特色明显,影响力大,而且蒙顶山又是四川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尤其适宜发展茶文化旅游业。

1.2 民族茶文化交流纽带――川藏茶马古道

雅安与藏区接壤,两地交流由来已久。自从唐代起,雅安茶叶就传播到,成为藏族人民喜爱的饮料。后来由于大规模茶马贸易的发展,雅安成为中国南路边茶的茶马古道起始地[2]。从四川雅安到拉萨之间形成一条举足轻重的古代商道,即川藏茶马古道,这是汉族同藏族、羌族等民族茶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茶马古道是各族人民交流融合的光辉见证,如今茶文化旅游热正兴,茶马古道旅游也深受欢迎,可进一步挖掘资源,修复、开发、创新,发挥其历史文化价值,加强民族大团结,促进西部经济发展。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茶叶加工与表演技艺

雅安南路边茶制作工艺是第2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有些工艺得到了完整的保留,并且有所改良。但是,手工操作的工具和用具在逐渐消失,而且懂得使用的人也在逐渐减少。蒙顶茶传统制作技艺是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用于制作蒙顶茶的传统器具,如柴火灶、炒锅、烘锅、树枝、背篼、篾簸、白蜡、木炭、草纸、麻绳等,都具有自身的特色。蒙顶山掺茶技艺是中国茶文化的一道独特景观。江苏卫视、贵州卫视、卫视、四川卫视、凤凰卫视、中央电视台等多个频道及国外多家电视台都曾做过相关报道。其中“龙行十八式”长嘴铜壶掺茶技艺将禅学、易理、茶道、武术、舞蹈等元素融于一体,富有很强的艺术性、观赏性和启发性。雅安茶叶资源丰富,包括茶叶制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茶文化艺术[3]。在此背景下,加强蒙顶山黄芽、雅安藏茶等名优茶的研制开发,提升长嘴铜壶茶艺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无疑有助于促进雅安茶叶经济的良性发展。

2 待开发的茶叶资源新领域

雅安市的以上茶叶资源,已经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处于开发利用过程中。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改进、创新、提高、完善,力争再上新台阶,再创新成绩。但在雅安市悠久的茶叶历史发展长河中,还有一些资源藏于深闺,有待于进一步发掘利用。

2.1 保健茶的开发利用

据《天中记》记载,雅安境内有枳壳芽、笋杷芽、枇杷芽,具有治疗风疾的效果。还有皂荚芽也可入药,都在初春采摘,“和茶作之”。《雅安县志》对此加以按语:“蒙山芽茶,于春分前后早撷者,泡作纯绿色,而香味最胜,诸芽盖取其似而名,非以之和茶也”。在《名山县志》中,更进一步拓展为“有枳壳芽、枸杞芽、枇杷芽者,皆能治风气病。又有皂角芽、槐柳芽,皆上春摘,摘其芽,和茶作之”[4]。这几则记载,看似有分歧,实则有统一性。因为现代人所说的茶,分为茶叶和非茶之茶2类。茶叶以茶树鲜叶制作而成,非茶之茶是由其他植物原料加工而来的,而茶树鲜叶也可以掺进其他植物原料加工出保健茶。枳壳芽、笋杷芽、枸杞芽、枇杷芽、皂荚芽、槐柳芽均可以入药,而茶叶本身也可以入药。古时人们利用茶叶有食用、药用、饮用等多种方式,而且这些利用方式到如今依然存在,只不过饮用较为普遍而已。因此,以上《天中记》《雅安县志》《名山县志》中的记载,启示人们拓宽思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试验研究,开发各种保健茶。

2.2 宜茶之水的开发利用

《名山县志》记载,县城南边的紫霞山上有紫霞井,井水“甘冽宜茶”。《名山县新志》记载,百丈场后山的栖霞寺附近,有“玉液泉,烹茶芳冽,夙号名胜”[4]。可见紫霞井之水,玉液泉之水,还有蒙顶山的甘露井之水,都是宜茶之水。明代张大复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水十分,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八分耳”[5],可见水对茶汤的重要性。自古以来,人们都讲究好茶需要好水泡,不仅注重茶叶的品质,也注重水的品质。因此,也可以对雅安宜茶之水进行开发利用,将雅安的茶叶与水同时打造成知名品牌。雅安的茶叶历史悠久,蕴含了丰富的资源,深入发掘,有助于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6-7]。

3 参考文献

[1] 许娟,李永.论雅安茶文化生态旅游发展[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1-3.

[2] 陈书谦.川藏茶马古道研究的重大现实意义[J].茶叶经济信息,2006(3):23-24.

[3] 谭继和,唐永进.四川文化资源与文化强省建设[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155-172.

[4] 吴觉农.中国地方志茶叶历史资料选辑[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5] 陈彬藩,余悦,关博文.中国茶文化经典[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437-438.

第9篇

庐山云雾茶因其品质优良广受国内外消费者赞誉,凡庐山之游客大多都会带些回去自品或馈赠。庐山云雾作为庐山最主要的旅游产品,在庐山旅游产业链中举足轻重。如何打好庐山云雾茶这张牌,弘扬庐山云雾茶文化,树立庐山云雾品牌,使之成为庐山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庐山云雾茶简介

庐山植茶始于东汉,跟据史料记载,唐朝时众多文人雅士云集庐山,茶叶生产得以发展。相传诗人白居易也曾结茅于庐山香炉峰下,种茶自饮。至于庐山云雾之名据传是从明代起始启用。到宋代,庐山云雾茶已位列“贡茶”名目。1959年,司令品尝此茶后,欣然赞许以:“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

庐山云雾茶之所以能成为“中华十大名茶”之一,首先得利天时,庐山海拔较高,各季节间的温差大,再配以紫外线的照射,促进了茶树体内芳香物质形成,从而确立了庐山云雾那独特的品质 。其次依托地利,庐山各山峰间(特别是五老峰与汉阳峰)终日云雾不散,茶树沐浴在甘露之中,自然所产之茶极佳;再配以陆羽所点之几处极品山泉,更是妙处无穷。再者借势人和,庐山自古人气鼎盛,是十足的“人文圣山”,禅有名僧慧远,道有“茶圣”陆羽,文有白居易、朱熹、周敦颐,武有岳飞、。正是这些人文文化赋予了庐山云雾茶深厚的内涵和底蕴。

二、庐山云雾茶开发现状

(一)茶品生产

庐山云雾茶种植区域有限,已申报通过原产地区域认证保护,环庐山的十二个乡镇所产之茶才属庐山云雾茶。正宗的庐山云雾茶生产因其生产条件苛刻,一般只有产自海拔800米以上的汉阳峰、含鄱口、花径、小天池、青莲寺等处所产的庐山云雾茶视为佳品。除种植的环境要求苛刻外,庐山云雾的采制更有讲究。茶片采回后,需经过杀青、抖散、揉捻、初干、理条、搓条、拣剔、做毫、再干燥等多道工序方成茶品。现阶段,茶品生产企业良莠不齐,严格按照生产标准开展生产的企业并不多。更有甚者为追求暴利粗制滥造、以次充好,大大影响了庐山云雾的良好形象。

(二)市场销售

庐山云雾茶产量有限,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随着庐山旅游业的发展,庐山云雾茶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不良商家为求暴利以次品、仿冒品充斥市场,造成目前茶叶经营较为散乱。好在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整合庐山云雾茶资源及规范其产销行为的重要性,正努力做好云雾茶资源整合工作,实现茶叶生产标准化管理,维护好庐山云雾品牌。

(三)茶文化开发

所谓茶文化是指包括茶园林、茶制作工艺、茶艺、茶道、茶礼仪等与茶有关的文化现象的复合体,作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文化景观、联合国优秀生态旅游景区、国家首批5A级景区之一的庐山自古就不乏文化资源,但世人对庐山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却不甚了解。现阶段,庐山的茶文化旅游尚处起步期,开发力度小,与其它旅游项目整合度不高,文化内涵不够,特色不突出。

三、对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几点建议

(一)大力整顿市场,打造金字招牌

近年来庐山云雾茶饱受外地假冒茶叶的侵袭困扰,本地茶产品质量也良莠不齐,且无有效的定价机制,报价混乱。整个庐山云雾茶市场商誉不高,未能充分发挥其品牌优势。建议有关部门适时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庐山云雾茶产销规范化管理行动,出重拳打击不良厂商;制定一套有约束力的定价体制,稳定庐山云雾茶价格;建立起庐山云雾茶销售售后保障制度,为购买正品者提供查询渠道,也为不幸购买了次品、假货者提供一个举报、申诉平台。最大程度地保障广大游客利益,树立良好的庐山云雾茶品牌形象,促进庐山旅游业健康发展。

注重完善庐山云雾茶产品体系研发,建立多系列、多层次的产品生产销售模式,对高、中、低层次的消费者都应有对应的产品生产、供应,从而杜绝恶性“炒作”事件的发生。

(二)规划旅游项目,发掘茶艺文化

规范开发以茶园观光、传统技艺采制茶体验、传统茶风、茶俗体验、茶文化节庆等多种茶文化旅游项目,可以举办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节的形式,配以品茶活动,茶艺表演,游园活动、茶文化歌舞表演,茶保健知识讲座,学术讲座、茶产品推介等多项内容以最大程度地发掘庐山茶文化资源。

(三)整合旅游资源,实现互促互补

庐山旅游资源可以集名山、名水、名人、名茶、名泉、名寺为一体来形容,自古多有与茶相关的诗、书、画、故事。桃花源康王谷帘泉作为陆羽品定的“天下第一泉”一直是茶客向往之处。香炉峰作为诗人白居易种茶、饮茶、做诗之处也是茶客来庐山必访之地。作为佛教“净土宗”发源地之一,庐山禅茶文化历史久远,高僧都与茶结缘。开发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应该整合庐山几千年中儒、佛、道等众家之文化积淀,采众家之所长,为茶所用。

(四)加大宣传力度,拓展旅游客源

旅游业要想发展,最关键的是客源市场的开发,茶文化旅游更是如此。为不使庐山云雾茶这一人间极品“香酒藏深巷”,宣传必不可少,促进庐山茶文化的旅游发展应大力进行形象包装和营销宣传。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平面媒体等传媒,积极宣传以吸引游客;可与相关旅游业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开发高质量的茶文化旅游路线和项目;可积极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茶文化论坛、茶知识讲座、茶产品展览等活动,努力提高庐山云雾茶得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培养茶艺人才,完善人才队伍

培养一批高技能、高素质的科技开发、生产加工、市场营销、导游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是促进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必要任务,人才的保障是建立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产业链的基本要求。可依托九江市现有的茶叶研究机构和中等、高等学校开展人才培训和队伍建设工作,也可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业人员外出进修或是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山传道、讲学。

第10篇

关键词:SWOT;蒙顶山;茶文化旅游;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3-0123-02

引言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4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通过对被分析对象的内部资源优势和劣势及其面临的外部机遇和挑战的分析,从而在战略与战术两个层面调整方法、资源,以保障被分析对象达到所要实现的目标[1]。

SWOT分析法在旅游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国内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将其移植应用于旅游规划与开发建设中[2]。但是,直到2003年,学者才开始广泛地采用SWOT分析法对旅游行业进行研究。马耀峰(2004)[3]、苏红霞(2005)[4]、高振会(2008)[5]、郭妍菲等(2009)[6]、何峰(2010)[7]、周彬(2013)[8]等学者采用SWOT分析法,对旅游资源地的开发、资源整合与发展等进行了研究与探讨。蒙顶山是我国茶文化的发源地,具有两千多年的茶文化历史。经过几十年的旅游开发与建设,现如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初具规模。然而,在蒙顶山茶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瓶颈。本文正是结合近年来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采用SWOT分析法,对蒙顶山茶文化旅游发展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期为地方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借鉴与帮助。

一、蒙顶山发展现状

蒙顶山因“雨雾蒙沫”而得名。这里因常年雨量达2000毫米以上,古称“西蜀漏天”,有“雅安多雨,中心蒙山”之说。蒙顶山茶树生长良好,茶树的种植与茶叶的生产在该地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蒙顶山周边地区茶产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茶叶基地面积成倍扩大,茶叶加工技艺不断精进,科研水平不断提高,销售渠道不断拓展,“蒙顶山茶”品牌初具影响力,“世界茶源”的美称初步打响。作为四川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蒙顶山经过多年的规划开发,现已经形成了三条主要旅游线路:茶文化历史遗迹游道、历史文化游道和后山游道。

二、蒙顶山茶文化旅游发展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类型较为齐全,品种多样,档次高且组合较好。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茶马古道的起点,历史悠久的蒙顶茶被称为“仙茶”。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蒙顶山就已经形成了对女娲神、大禹神、茶神的信仰(名山县人民政府《名山县志》2001年),因此,蒙顶山被誉为“仙茶故乡”。蒙顶山以茶文化为主体的旅游资源众多,如天盖寺、皇茶园、甘露石室、蒙泉井、永兴寺、盘龙亭、天梯古道、茶史博物馆。天盖寺大殿塑有茶祖吴理真大师全身座像,周围有展示蒙顶茶史的图文、实物等。皇茶园坐落于蒙顶主峰的五个小山头之中,茶祖吴理真植“灵茗之种七株于此”,从唐代开始在此采摘贡茶,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正式命名为“皇茶园”。

2.地区生态环境良好

蒙顶山周边森林覆盖率全国领先,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充足,空气质量属上乘;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度左右,一月平均气温5度左右,七月平均气温23度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质上佳,实乃避暑休闲好去处。并且蒙顶山山势巍峨,峰峦挺秀,绝壑飞瀑,重云积雾;从蒙顶西眺可见峨眉山、瓦屋山、周公山等;向东俯视,茶园层叠,山峦起伏,溪涧纵横,风景如画。

3.地理位置优越

蒙顶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为青藏高原到川西平原的过渡地带。距成都110公里,离雅安市15公里,318国道纵贯景区,成都―雅安高速公路两条引道与蒙山和百丈湖直接相连,雅西高速把雅安与整个川西南地区联系在一起,交通非常方便。同时,蒙顶山所在雅安地区是四川通往西南各市州、云南地区的必经之地,具有优越地理位置,发展旅游业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

(二)劣势分析

1.市场弱小,接受度不高

大众观光旅游活动始终占据国内旅游市场的主流。文化旅游活动类型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茶文化旅游活动类型始终是主流旅游活动类型中的一个弱小市场,无论是茶文化旅游的人次还是游客消费的能力都不能在旅游市场占据一定的地位。可以说,茶文化旅游活动作为一种高端文化旅游活动类型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发展才能壮大。

2.资金不足,景区设施落后

雅安地处川西高原与平原的过度地带,工业基础薄弱,现代服务经济发展缓慢,财政收入不高,财力投入十分有限,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该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因素。同时,由于资金的短缺,难以建设和完善旅游区基础设施,导致景区住宿、餐饮等设施严重不足。

(三)机遇分析

1.政府高度重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从2004年以来,雅安连续举办了十多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茶文化旅游节是展示雅安灾后重建和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阶段性成果的平台,也是推进雅安茶产业、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特别是近年来,雅安市围绕“振兴雅茶产业,打造世界茶源”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产业三大基础优势,形成了良好的茶产业发展格局。雅安以茶文化旅游节的举办为契机,全面推进生态文化旅游内部融合、产业融合和区域融合发展,大力弘扬蒙顶山茶文化,进一步扩大“蒙顶山茶”和“雅安藏茶”品牌知名度。

2.生态文化融合,潜力发展巨大

茶文化旅游通过挖掘深层次的文化价值,结合当地生态景观,开展生态文化融合的旅游活动形式,为当地居民谋取福祉,改善其生活环境,提高其生活质量。蒙顶山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生态与文化融合的旅游开发模式,体现了一种全新而健康的消费理念和旅游发展观,能满足人类回归自然的愿望与追求文化价值的深层次需求。茶文化旅游与其他旅游方式相比较,更具有优势和发展潜力。

3.居民收入提高,出游兴趣增加

国内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人均GDP持续增长。快速的经济发展为茶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提高了人均出游率,扩大了茶文化旅游的客源市场。茶文化旅游符合现代旅游发展的趋势,有良好的发展前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与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游览观光、休闲娱乐、旅游购物等传统旅游项目,而对体验性、参与性、文化性较强的旅游活动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四)威胁分析

1.资源单体差异不大

茶文化旅游系列各景区景点内容相似、差异不大,这就决定了茶文化旅游区域间的可替代性,容易导致区域间同质旅游产品的竞争。随着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全国各地出现大量同质性的茶文化旅游景点,进一步加剧了茶文化旅游产品的竞争。同时,由于蒙顶山地处西南边陲,长期以来经济发展落后,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与一些开发较早的茶文化旅游景区相比竞争压力较大,蒙顶山茶文化旅游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2.地区旅游发展带动较弱

蒙顶山所在地区旅游虽然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文景区与景点,但是资源价值的优势不够突出,并且被雅安周边一些市州著名景区景点的形象遮蔽,导致前来该地区旅游的游客数量不多,游客消费能力有限,整体旅游行业发展缓慢。由于行业大环境的影响,难以给蒙顶山地区茶文化旅游输送大量游客。

三、蒙顶山茶文化旅游发展对策

(一)整合旅游资源,实施品牌战略

蒙顶山有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且与其他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组合分布。蒙顶山茶品牌数量众多,有特色的不少,但是整体知名度不高,外界接受较低,在广泛接受的茶叶品牌中,鲜有蒙顶山茶。因此,在发展茶文化旅游的过程中,要把茶文化旅游与自然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立体开发,科学合理地规划旅游景点,提升蒙顶山茶品牌的知名度与接受度,创建蒙顶山茶文化旅游品牌,使茶文化旅游与其他旅游交相辉映、互相带动、共同发展。

(二)挖掘文化内涵,提升产品层次

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吸引力绝不仅限于各种类型的实体化的景观。茶文化蕴藏的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博大的民族精神,使茶文化旅游产品增加文化的底蕴与厚度。因此,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深入挖掘茶文化的历史文化背景及民族精神,是激活茶文化旅游资源,增加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广度和深度,提升茶文化吸引力的重要途径。

(三)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茶文化因其深厚的内涵,讲解服务人员在游客游览过程中的作用要比一般旅游更为重要。但目前在蒙顶山茶文化旅游景区中,综合素质较高的导游讲解员还比较缺乏,能够凸显茶文化底蕴的服务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因此,应该采取各种途径与措施培养一批专业知识丰富、讲解技巧和综合素质较高的服务人员和导游队伍。同时,要加强与地方院校的合作,不断吸引新鲜血液加入行业队伍,实现旅游服务工作向高质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 刘佳峰,孙玉军.SWOT分析模型及其在森林旅游规划中的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2007,32(4):118-122.

[3] 马耀峰,陶丽莉.延安旅游开发的SWOT和CIS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4] 苏红霞,马耀峰.基于亲景度、SWOT方法的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以西安市的英国客源市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5).

[5] 高振会,黄宏,石强,邓婕,杨东方.SWOT模型在生态旅游分析中的应用[J].山地学报,2008,(S1).

[6] 郭妍菲,李晓东.新疆冰雪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开发策略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6).

第11篇

关键词:贵州;茶文化;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5-0163-01

众所周知,茶和咖啡、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人们一提到咖啡,就会想到法国巴黎浓郁的文化氛围,而可可更是美国文化的鲜明标志。饮料的民族性是这样的鲜明,以至于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在中国,有几千万茶农,几亿人喝茶;茶馆、茶艺业蓬勃兴起,盛况空前。茶作为中国人最喜欢的大众饮料,是一种赋予文化内涵的饮料。2004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提出《关于确定茶为“国饮”的建议》,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茶为国饮”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茶成为“国饮”不是以数量领先取胜,它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它所载负的文化含量。贵州是产茶大省,但不是产茶强省,道理很简单,因为文化未跟上,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在国内外茶叶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的品牌。我们在大力发展茶产业的同时,应着力发展利用茶文化优势,撬动、助推和引领茶产业。

一、茶文化的定义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各种理念、信仰、思想情感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称。茶文化包括茶的历史、茶的著作、茶的传说以及人们在饮茶、品茶中的学问,还包括茶在人际交流和文化交流中的特殊作用和意义。

茶文化的表现及存在形式,既有物质形态的。也有精神形态的。表现为物质形态的,诸如茶的历史文物、遗迹、茶书、茶画、各种名优茶、茶馆、茶具、茶歌舞和茶艺表演等等。表现为精神形态的,诸如茶德、茶道精神、以茶待客、以茶养廉、以茶养性等等

二、贵州茶文化亮点

(一)绝无仅有的茶籽化石。茶之源。是全球茶人最关注、最重要的话题。经中外学者上百年考证,现已确认茶树愿产于中国西南地区。贵州晴隆发现的距今100万年的稀世珍宝四球茶籽化石,世界上茶科化石甚罕见,茶科种子化石更是难得,是非常珍贵的化石资料。它对研究我国茶叶历史及茶科(植物)的发展演化提供了宝贵的证据,有力地佐证茶树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中心地带的贵州,这是贵州茶文化的宝贵财富,更是世界茶文化的宝贵财富。

(二)中国最早的荼市。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遣中将唐蒙通夷,发现夜郎市场有茶,两千多年前被唐蒙发现的“夜郎茶”就处在贵州地域。唐蒙记载的最早的“夜郎茶”茶市比王褒《僮约》的“武阳买茶”还早76年,可以说是迄今有文字记载的最早茶市,夜郎茶市证实了贵州是最早种茶、制茶、易茶、利用茶的地区,说明贵州是茶文化发源地的中心。

(三)贵州民族茶文化。贵州绿茶甲天下,贵州具有最佳的植茶生态环境和优异的茶叶品质,创造出丰富的地方历史名茶和贡茶,孕育了多姿多彩的原生态的民族茶饮、茶食和奇特茶俗文化,丰富和完善了中国茶文化宝库中的多样性、民族性和唯一性。如安顺的屯堡茶文化、贞丰布衣茶文化、威宁彝族罐茶文化、黎平侗乡茶文化、雷山苗茶文化、贵定云雾贡茶茶文化、都匀毛尖名人文化、三都水茶文化、德江土家茶文化、遵义茶文化和湄潭茶文化等等。

三、茶文化的作用

关于茶产业与茶文化的关系。有茶人这样描述:“茶文化是茶产业开发的翅膀。茶产业是茶文化的依托和载体。”可见,茶产业与茶文化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没有茶产业这个载体,茶文化就失去了依托,同时,茶产业的发展,离开了茶文化,就等于失去了腾飞的翅膀。可见,茶文化对引导茶叶消费、拓展茶叶市场、拉动茶叶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茶文化不仅是一种资源,更是一种潜在的巨大生产力。今后产业的角逐实际上是文化的角逐,商场的竞争实际上是文化的竞争,在未来的经济领域文化是最核心的竞争力。既然茶产业又是特殊的文化产业,没有21世纪的茶文化,就没有21世纪的茶产业;贵州要在十年内建成500万亩茶园大省,就必须从文化切入,在更大的范围内更深的层面上做足“茶文化”这篇大文章。

(二)茶文化有力地促进了茶产业的发展。以茶营生,促进经济的发展。茶文化与茶经济是相辅想成的,不仅表现在茶本身,它还推动茶产业向多元化发展,如名优茶的开发和利用,茶文化旅游的兴起,茶艺馆成为体闲和议事的场所,茶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产品的问世,茶具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等,就是最好的佐证。

(三)茶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以茶会友,有利和谐社会的构建。人民的身体健康与安居乐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饮茶有利于健康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因为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茶叶中含有茶多酚、茶氨酸、多种维生素等许多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营养成分与药效成分。茶衍生出的茶文化,已不是一杯普普通通的香茶,对社会进步起促进作用。

四、如何打造贵州的茶文化

(一)重视民族茶文化的弘扬,培养荼文化人才。收集整理现有的茶文化,挖掘埋藏的民族茶文化,编辑一些茶书,让爱茶的人看:编辑一些茶事,引导不爱茶的人来了解茶;编辑一些茶诗,让茶友们喝茶时吟诗作赋;编辑一些茶歌,让我们的侗族大歌、苗族飞歌把它唱响,向世人宣传,提升加强贵州茶文化的文化底蕴。通过正规的茶专业学校教育,培养大批的茶人,研究茶的特性、改善茶的品质、提升茶的内涵,来发展茶、宣传茶。通过茶艺培训班培养一大批了解茶、懂茶。能泡好一壶茶、并且讲好这壶茶,引导消费者充分享受品茶的专业人员,通过这些专业人员引导消费者通过“三看、三闻、三品、三回味”来感受茶、认识茶、最终爱上茶。

第12篇

与会代表来自世界各国,但其中大部分来自西方国家。参会者包括葡萄酒大师、葡萄酒大师候选人、酿酒商、酒庄庄主、记者、侍酒师、葡萄酒出口商、进口商、以及餐饮行业的从业人员。

我不想浪费任何人的时间,所以登上讲台之后我很快就直奔主题,这样介绍道:“我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要告诉大家。好消息是,中国人往红葡萄酒里掺可乐、白葡萄酒里掺雪碧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坏消息是,你们还在往茶里放糖和牛奶。”

哄堂大笑。

一个玩笑打破了沉闷的气氛,每个人看起来都放松了不少。不过更重要的是,这个玩笑让大家意识到,对别人说三道四之前,也应当客观地反省一下自己;我们满心以为别人的做法是错误的时候,往往只是五十步笑百步。

中国茶可能是与中国人联系最为紧密地饮品。当然,黄酒和白酒也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但中国茶被认为是中国最为普遍的传统饮料。其实,和中国漫长的文明和历史相比,茶成为大众化的饮品其实并没有那么长的时间。

众所周知,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但中国人开始饮茶的确切时间却很难界定。普遍的看法是4000多年以前,但那时茶的功用和如今却并不相同。

最开始(以及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茶一直被人们视作一种药剂,被沏泡给生病的人饮用。所以在那时,茶并不是一种供大家围坐一起,一边谈笑一边享用的饮品。

茶真正成为一种社会性的饮品是在唐朝(618-906)。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兴盛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最为自信、最为开明地接受外来新观点、新民族以及新制品的时期。

茶文化继续蓬勃发展,宋朝(960-1279)时已经更加普遍。

在这个时期,最受人们欢迎的茶盏产自福建建州。相传日本僧侣造访天目山(位于与福建相邻的浙江)的寺庙学习佛法时,第一次看到了这些精美的茶具。他们将这些茶盏带回日本后,人们激赏不已,奉为上品,纷纷出高价购买。日本人未以产地命名这些茶盏,而称它们为“天目茶碗(てんもくちゃわん)”,以示他们是在天目山第一次见到这种茶具的。

而最上好的建州瓷器,是釉面带有细如兔毛的结晶纹路的“兔毫盏”,以及带有细小斑点的“油滴盏”。这些斑纹组成的图案精美绝伦,即使是技巧高超的工匠,要烧制出如此杰作,也需要老天带来的好运相助。

世称“坡”的苏轼(1031-1101)就是钟爱建州瓷器的著名人士之一。他在《送南屏谦师》中这样写道:

“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

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这段诗可以大致解释为:“茶艺大师从南屏山前来拜访,为我点茶(唐、宋时的一种煮茶方法),看到他使用的是兔毫盏,我非常吃惊。大师沏出的茶水芬芳四溢,好似春天酿造的上等好酒一般。”

大江南北的中华饮食,似乎都能理所当然地与中国茶完美搭配。但不要忘了,在中国北方,尤其是最北部的大多数地区,却因气候寒冷而不能种植茶叶。

这些相对寒冷的地区——包括北京、辽宁及以北地区——就需要从南方地区购买茶叶。主要的茶叶产区包括福建武夷山、杭州龙井以及与缅甸、老挝和越南比邻的云南普洱市(省会昆明距离首都北京相距2100公里之远)。

因此,当茶文化刚刚传播开来的时候,对不少中国人而言,茶其实是一种外来的饮品,一种新鲜的菜肴伴侣。在唐朝,恐怕只有帝王、贵族、文人和富商才喝得起这种尊贵的饮料。

与此相比,中国人早在商朝(公元前1600-1050年)就开始饮用大米和其他谷物酿造的酒了。震撼考古界的3500年历史青铜酒杯的出土,就是这一点的明证。

所以,我究竟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你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