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疗产品市场需求

医疗产品市场需求

时间:2023-07-12 17:08: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疗产品市场需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疗产品市场需求

第1篇

1医院进行市场营销的必要性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医院面临医疗市场竞争,尤其在医疗资源相对过剩的城市,这种竞争日趋激烈。近年,一些民营企业开始把资金投向医疗卫生机构,初步形成了一个兴办民营医院的浪潮。国有大型医院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出色的人才团队、优势的地域条件、先进的医疗设备、响亮的医院品牌以及政府持续有力的支持而在良好的经营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但一部分中、小医院,尤其是处于倒闭边缘的企业医院,其经营出现种种困难,有的甚至连生存都发生危机,在这种“优胜劣汰”、“快鱼吃慢鱼”的竞争环境中,医院进行市场营销、争取病源是十分必要和现实的。

医院的业务开展离不开充足的病源,病人是医院的上帝,是医院的衣食父母。在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医院只有采取灵活多变的营销措施,才能不断吸引病源,才能使医院的医疗业务保持持续的发展态势。否则,便是无源之水,无事之本,最终导致医院的医疗业务枯竭,医院的发展举步维艰。

医院营销通过宣传医院而获得良好的营销效果,医院宣传又在医院营销中得到了推动和深化,使患者、使社会更深刻的认识医院,了解医院,发现医院的优势和特色,不断提高医院知名度,扩大医院业务量,推动医院的改革发展,使医院保持蓬勃生机和强劲的后劲。因此,医院进行市场营销对扩大医院的市场份额、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医院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2.1对医院营销理念认识不足

传统观念认为,营销是企业和商业部门生存和发展的手段,医院的主要任务是治病救人,应该将全部精力集中在医院的医疗质量上,认为“好酒不怕巷子深”,医疗服务只靠质量不需要技巧,只要医院提供的服务优质、高效,患者就会上门,不需要进行营销活动,更不能去搞“推销”,有的人甚至认为营销是在浪费钱财。事实上,提高医疗质量固然重要,但这种努力往往只能留住现有的老顾客。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医院要把市场份额做大、做强,吸引新顾客,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让公众了解医院,了解医院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2.2营销管理与市场脱节

许多医院没有认清随着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医院已逐步从单纯利公益性性质向福利性与经营性性质转变。医院内部管理还是沿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方法手段,这与现代营销开创市场,挖掘市场需求的观念不符。在这种老观念的引导下,医院的医疗服务产品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医疗服务产品单一化,导致医疗服务水平落后,病人满意度降低,最终结果是削弱医院的竞争能力和后劲发展。

2.3营销观念缺乏内部宣传

当前,虽然许多医院认识到了营销在医院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性,成立了专门的营销机构,负责医院营销活动的计划、组织和实施。医院投入很大,医院的营销人员也很努力,做了大量的对外营销工作,社会和公众对医院和医院的医疗服务也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但很多医院在加强对外营销活动的同时,忽视了客观上存在的内部员工市场,医务人员和其他部门的管理人员对营销活动不关心,参与营销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在医院形成全员营销的氛围,营销计划在员工身上没有得到落实。由于营销活动只注重外部宣传而忽视了内部发动,医院营销的整体效果不理想。

3医院市场营销的对策

医院营销是医院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医院声誉,扩大医院业务的重要途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医院营销必须引起医院人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把医院营销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3.1充分认识医院营销在医院发展中的作用

医院营销是宣传医院、提高医院知名度的重要途径,是医疗业务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密切医患关系的重要形式,是增强医院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举措。医院营销是医院在医疗市场竞争中不可缺少的手段,虽然医院营销尚未被医院和社会普遍认同,但已被那些高明的医院广泛地运用和高度重视,他们采取灵活多样的营销措施,拉开了医院营销之战的帷幕,以此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自己的病源。事实证明,医院营销在医院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充分认识到医院营销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地开展医院营销活动。

3.2树立全员营销意识和整合营销观念

由于医疗技术服务和其它服务流程都是由员工来完成的,只有全体员工具有市场营销意识,才会在工作中落实营销理念,把病人当顾客,把顾客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患者与医务人员的接触时间远远超过与营销部门的接触时间,所以营销不单是营销部门及其人员进行的营销活动,更需要医务人员树立营销意识,需要医院所有部门相互配合,全体职工共同参与。因此,医院既要进行外部营销,对社会和公众进行营销活动,又要进行内部营销,尽可能地激励员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而且,内部营销应先于外部营销。按照患者满意的内在逻辑理论,患者的满意度取决于医院提供服务的价值,医院提供服务价值取决于员工对医院的忠诚度,员工对医院的忠诚度又取决于员工满意度。因此,只有医院员工满意,才能提供让患者满意的医疗服务。

3.3采取符合市场需求的医院营销策略

(1)技术优势营销策略。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中心,而市场需求的满足只能通过提供某种产品或服务来实现,对于就医顾客来说,医疗技术是其追求的最主要的产品,以最能吸引顾客需求的产品——技术优势来进行医疗市场营销,是医院营销策略的必备条件。

(2)服务营销策略。服务营销的核心是患者,营销活动要“以病人为中心”。医院营销是一条服务价值链,医院要从各个环节去满足病人的要求,实施全程优质服务。因此,医院必须明确满足就医顾客的哪些需求,面向哪些就医顾客,知道顾客是谁,为就医顾客提供哪些医疗服务,依靠哪些医疗技术,要集中全力满足顾客,使顾客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

第2篇

关键词:MEMS;传感器;电子设计;消费

Wii的成功让任天堂一度成为日本最大市值企业,iPhone和iPad的成功则将苹果推上全球市值最大企业的神坛,而促成这三个划时代产品其中关键用户体验的有个共同的硬件就是传感器。

“传感器”就是电子信息时代的五官,借助传感器获得更多真实世界的信息并辅以信息处理系统,就为衍生出各种各样创新应用提供了便利条件、传感器是21世纪电子产品颠覆传统最好的伙伴。在此背景下,许多新兴市场需求涌现,客观上再次促进传感器技术的创新。

传感器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新型敏感材料的研发、用以提高精确度和响应速度。而通过新型敏感材料的研发,研制出新型传感器,主要是光电子、微电子、生物化学等新技术。第二,微型化的同时降低功耗。将会出现微米甚至纳米级别的微型器件,同时降低功耗。第三,集成化及智慧化趋势,即传感器与Ic的集成制造技术及多参量传感器的集成制造技术得到发展,以及在集成化基础上使得信号检测具有一定的智慧。

近年来,随着消费电子的兴起,传感器在各种消费电子产品中的应用集中爆发,特别是在娱乐和移动互联中的应用日渐广泛,而MEMS技术的加入则赋予传感器更大施展舞台。与传统的传感器技术相比,MEMS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能耗低、可靠性高、易于批量生产、智能化高。作为正处于高速发展前夕的技术,MEMS的广泛应用将在多领域给人类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如信息、航空航天、医学、生物学等方面。可以说随着MEMS传感器的普及,以更小尺寸,更高性能和智能的MEMS传感器为基础,又会催生那些改变世界的电子产品创意应用,我们只需期待新一场终端消赞电子产品的应用革命。

目前,MEMS传感器主要应用在汽车和消费电子两大领域。汽车工业是传感器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每辆汽车会有40到上百个传感器、而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也将促进汽车市场对传感器的需求。其应用方向和市场需求包括车辆的防抱死系统(ABs)、电子车身稳定程序(ESP)、电控悬挂(Ecs)、电动手刹(EPB)、斜坡起动辅助(HAS)、胎压监控(EPMS)、引擎防抖、车辆倾角计量和车内心跳检测等等。其中电子车身稳定程序ESP得到众MEMS厂商的高度关注。由于其主动防滑功能要求更多的传感器和先进的处理系统,因此将带动汽车电子MEMS传统应用市场的需求。

MEMS传感器在消费电子领域中主要应用于运动/坠落检测、导航数据补偿、游戏/人机界面、电源管理、GPs增强/盲区消除、速度/距离计数、其他体育和保健应用等等。这些MEMS技术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用户体验,并带来了全新的电子消费产品。其中加速度计是该市场中第一大应用产品。而近期陀螺仪增长迅速,已经成为继加速度计后的第二大应用产品。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中国医疗保健系统的健全,各种远距离监护和高精度治疗设备将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医疗保健市场逐渐成为MEMS传感器应用的又一大市场。MEMS具有微型的特点,可以代替器官植入、微量检测,主要的发展方向是血管内手术和颅内手术以及细胞手术。

除去这三个领域,在军事中,MEMS也有很大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手机的要求早已超越简单的通讯功能。要求手机更具有智能化、人性化及娱乐性。据分析师预测,随着智能手机实时的互联网访问和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将很快成为地球上最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因此,我们相信,图像传感器、指纹传感器、光传感器、加速传感器等典型的传感器,将会有更广阔的市场。同时,随着人们的需求不断地提升,其将驱动传感器技术不断地创新。我们也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新型传感器应用及技术涌现。

虽然传感器产品面临巨大的市场机会,然而也面临不小的挑战,主要包括:新兴MEMS应用给厂商带来的技术挑战,如情境感知(contextawareness)、定位和远程监视等新兴MEMS应用。

在便携市场,客户需求才是真正的市场需求。由于顾客渴望将越来越多语音技术应用在便携设备上(如视频会议和语音识别),这就需要更高性能的MEMS麦克风。特别是信噪比高、频率响应平坦、动态范围广、而又牢固的MEMS麦克风,才能录制各种类型的高质量音乐。加速度计在LBs服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性能加速度计,需要为磁强计校准(magnetometer calibration)提供精确的倾斜信息。

第3篇

关键词: 健康保险;风险特点;产品创新;风险控制机制;产品研发体制

一、健康保险的风险特征及发展现状

健康保险是人身保险三大业务系统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92条第2款明确规定:“人身保险业务,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业务”。《健康保险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本办法所称健康保险,是指保险公司通过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等方式对因健康原因导致的损失给付保险金的保险”。

(一)健康保险产品自身的风险特点

1.与普通人寿保险相比较,健康保险具有不确定性的风险特点。人寿保险包括生存保险、死亡保险和生存与死亡两全保险,其精算依据主要是生命周期表,一般几十年可以不变。而健康保险的精算依据是经验数据,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在实际生活当中,由于疾病是人的身体中的各种因素积累所致,呈现出复杂的过程,增加了疾病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

2.与意外伤害保险相比较,健康保险具有多发性的特点。人身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往往以千分之几计,疾病发生率则以百分之几甚至十分之几计。因此,健康风险发生的随机性十分明显。

(二)健康保险可能产生的外界风险

1.医疗、药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据统计数据显示,从1980年-2004年的25年内,人均收入增长10倍,医疗卫生费用支出增长35倍,年均增长24%,个人负担从21%上升至53.68%。由于健康保险承保周期的原因,医疗费用、药品价格的上涨,必然带来保险公司的费差损风险。

2.过度医疗的风险。医患利益不一致的过度医疗风险则最后转嫁给保险公司。

3.逆选择等道德风险。

4.人类自身抗疾病风险能力的降低。由于人们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等原因造成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老年性疾病的年轻化趋势,都给保险公司健康保险带来了新的风险。

(三)健康保险业务发展现状

1.业务总量很小。2006年保险业保费收入5 641.4亿元,健康保险保费仅占全国保费收入的6.68%,占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9.12%,显然与健康保险在整个保险业中的地位极不相称。

2.业务比重很低。健康保险在人身保险中所占比重: 2001年为4.32%,2002年为5.38%,2003年为8.03%,2004年为8.05%,2005年为8.4%,2006年为9.12%,而英、美等发达国家健康保险业务比重均在20%以上。

3.保险深度、保险密度极微。从保险深度来看,2005年全国健康保险保费收入312亿元,GDP为182 321亿元,仅占0.17%,2006年全国GDP为209 407亿元,健康保险也占 0.17%。从保险密度来看,2005年健康险人均保费24元;2006年健康险人均保费29元。

4.业务覆盖面极小。我国由商业医疗保险提供保障的人群仅占全国总人口的3%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一般都在60%左右。2005年我国卫生费用总支出7 590.3亿元,其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583元,个人支出313元,占 53.68%,人均商业健康保险消费支出仅占个人卫生费用支出的7.66%,而美国这一比例为50%以上。

健康保险业务发展中出现的几种现象更应该引起关注。一是“蛋糕分割效应”。“发展主要靠分割现有的市场蛋糕,而不是思考怎样把蛋糕做大”,这一形象比喻指出了健康险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的根源所在。全国健康保险产品数量有300多种,在数量上很丰富,但实际产品多数雷同,仅有医疗费用报销型、重大疾病、附加住院补贴型等少数几个产品较为畅销。二是三个“1/3”。从经营风险上来看,健康保险由于其自身的风险特点,尤其是逆选择、过度医疗等外界风险的大量存在,时时都在困扰着各个保险主体。业内人士对健康保险普遍有这样一种估计:有赢利或微利的占健康保险业务的1/3,收入与赔付基本持平的占1/3,基本上亏损或严重亏损的占1/3。三是“三年赔付定律”。健康保险业务就一些单险种核算来看,基本上是第一年小赔,第二年中赔,第三年大赔。四是“简单中的复杂”。在医疗服务中,门诊是最为简单的方式,住院次之,大病治疗最复杂。但通过调研却发现,门诊医疗的赔付率最高,经营风险最大,成为“跑、冒、滴、漏”最严重的地方。

二、健康保险产品创新的探索

(一)健康保险产品创新的管窥

国泰人寿推出了“国泰关怀一生终身医疗保险计划”,该产品除提供一般性的医疗保障外,重点突出防癌保障,是第一个专业防癌医疗险,填补了市场上同类产品的空白。中国人寿的“国寿康源团体医疗保险(B型)”,不仅提供了通常的住院津贴,还包括从被保险人急救医疗费用,到住院期间的住院津贴、外科手术津贴,以至遗体转运、安葬等一个完整的就医链条保障。从最低保障到最高保障有四种计划可供选择,适合不同经济条件和保障需求的团体客户。光大永明的“康顺无忧重大疾病保障计划”,涵盖了包括癌症、急性心肌梗塞、良性脑瘤、肢体瘫痪等40种重大疾病,不仅有重大疾病的全面保障,更提供癌症复发额外保障及保证费率。产品、服务和销售只要向贴近客户需求的方向走一步,就是创新。

(二)健康保险产品创新的导向选择

在产品创新导向选择上,应将健康保险自身规律与市场需求规律有机结合,摆在首要位置,至少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市场需求与经济效益。应注重解决好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还是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根本方向问题。

2.投入与产出。据统计数据显示,世界500强的保险企业,健康保险首年承保的经济效益为—8%,主要原因是疾病发生率、持续时间等风险标的具有不确定性,往往变动很大,管理成本高,以及医疗费用难以控制等问题的普遍存在。

3.防范风险与经营风险。健康保险风险具有经营层面风险和管理层面风险,容易忽视的是经营层面的最大风险是有效需求不足,一个保险产品承保人群越多,其分散风险的功能就越大,管理层面风险则与此相反。

第4篇

关键词:中国与南非贸易;CMS模型;增长因素

中图分类号:F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48X(2017)03-0078-08

南非是非洲最发达的经济体和重要的贸易市场,中国与南非恢复正常贸易关系以来双边经贸往来迅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南非最大的贸易伙伴,南非也成为中国在非洲投资最多的国家,研究影响中国与南非贸易增长的各项因素,并提出促进双边经贸关系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中国与南非双边贸易发展状况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若无特别说明)均来自联合国贸易数据库,并采用HS制度2位数编码来分析中国和南非贸易发展状况,将商品分为24类。

(一)双边贸易发展迅速,贸易商品逐年增加

从1993至今,南非一直是中国在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中国已经连续7年成为南非最大的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进口来源地。虽然双边贸易额1993年仅为66亿美元,但是却占中国与非洲贸易额的1/4。中国与南非从1998年正式建立贸易关系以来,双边贸易发展迅速。双边贸易额1998-2014年由1598亿美元增至60271亿美元,增长3673倍,年均增速2547%。其中,中方对南非出口由899亿美元增至157亿美元,年均增速1958%;中方自南非进口由699亿美元增至44571亿美元,年均增速 2966%,高于中国进口876%的增长速度。随着中方从南非进口的持续增加,中国一直处于逆差地位。就贸易涉及商品种类而言,从对HS编码所涉及商品的统计可以看出南非向中国出口的商品已经从1992年的11种增加到2014年的88种,中国出口到南非的商品从22种增加到了95种。目前,中国从南非进口以资源性产品为主,而出口到南非的主要是工业制成品、机电产品、鞋类及服装为主导。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双边产能合作的深入和南非基础设施的完善,双边贸易有望以更快的速度增长。

(二)贸易结构略有变化,集中度仍然较高

机电产品在中国对南非出口中占据首位,且增速很快。2014 年,前六类产品的出口占到总出口的787%(如表1所示),依次为机电产品(第16类)、纺织品及原料(第11类)、贱金属及制品(第15类)、鞋及 靴伞等轻工产品(第12类)、家具、玩具、杂项制品(第20类)、化工产品(第6类) 和运输设备(第17类)。其中,机电产品是中国出口到南非的主导产品,与1999年相比变化明显,但所占份额由2341%增加到了3245%;纺织品及原料占比则略有下降,1999年以来从2139%下降到了1697%;贱金属及制品由599%增加到870%。南非出口到中国的商品结构改变明显,2014 年前六类产品的出口占到总出口的9764%(如表2所示),依次为特殊交易品(第22类)、矿产品(第5类)、贵金属及制品(第14类)、贱金属及制品(第15类)、纤维素浆及纸张(第10类)和化工产品(第6类)。特殊交易商品是南非出口的主导产品,占当年总出口的5984%,与1999年相比较变化较明显;矿产品占比为 1683%,下降了1244%;F金属及制品变化不大,由133%增加到1551%;贱金属及制品下降幅度较多,从459%下降到403%。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中国与南非双边贸易中的比重有所下降,反映了劳动力成本优势在两国出口商品结构中的作用越来越弱化,但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较南非表现出更高级、更高技术和资本含量的特征,体现在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已成为其出口主导产品,而南非仍以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

(三)贸易不平衡,南非对中国的依赖性较强

亚洲是南非最大的贸易往来地区,2013年约占其贸易总量的40%,其次是欧洲(26%)、非洲(20%)、美洲(10%)和大洋洲(1%)地区。2009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南非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进口来源地。2015年(如表3所示),中国占南非出口总额的91%,其次是美国(76%)、德国(66%)、纳米比亚(51%)和博茨瓦纳(51%);中国占进口总额183%、其次是德国(113%)、美国(70%)、印度(5%)和日本(37%)。目前,南非仅是中国的第20大贸易伙伴,第12大进口来源地和第27大出口目的地。中国与南非贸易发展尚不平衡,相对来说南非对中国的依赖性大于中国对南非的依赖性。

二、中国与南非贸易增长分析模型的设定

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onstant Market Shares, 简称CMS)是国际贸易领域分析贸易增长因素的主要模型之一(Tyzsinski,1951),按照模型假设,双边贸易的增加可能由三种因素导致:一是进口国国内市场需求的增加直接带动出口国对该国出口的增加,即所谓市场需求效应;二是由于出口国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使得其与进口国国内商品需求结构的适应性更强,导致出口国出口贸易的增加,即市场结构效应;三是由于出口国国内产业升级、技术进步,使得出口商品价格降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带动对进口国出口的增加,即所谓市场竞争效应。借鉴CMS模型的基本思路,本文将中国与南非贸易的增长分解为市场需求效应、市场结构效应和市场竞争效应三部分,并假定中国为出口方,南非为进口方,以便进行中国对南非出口贸易增加因素的分解。其中,E表示中国对南非的出口贸易额;Ei表示中国第i类种产品出口额;Q0为基期的南非进口额;Qt为第t期南非进口额;r表示从基期到T期的南非进口贸易增长率,r=Qt-Q0/Q0;Qi0为基期的南非第i种产品的进口额;Qit为第t期南非第i种产品的进口额;ri表示南非第i种产品进口增长率,ri=Qit-Qi0/Qi0;rE表示南非国内需求增加所导致的中国对其出口贸易的增加;pi为第i种产品中国出口价格;Wpi为世界其他国家第i种产品的出口价格;Eqi为中国第i种产品出口到南非数量,则Ei=Eqi*pi;WEqi为世界其他国家第i种产品到南非的出口数量,则Qi=WEqi*Wpi+Eqi*pi。

考虑到中国所占南非市场份额可能发生变化,现将中国对南非出口贸易增长额分解成两个部分,分别为因南非国内商品需求增加而增加的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和一个剩余项。

对于中国出口到南非的任一类商品有:

中国对南非出口贸易增加额可以表示为:

中国对南非出口贸易的增加可以分解为三个部分,由于南非国内市场需求增加而导致的中国出口贸易的增加,r∑Ei(0),即市场需求效应,数值越大说明南非国内市场需求的扩张对中国对南非出口贸易的影响越大;由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和南非国内市场结构变化而导致的中国出口额的变化,∑(ri-r)Ei(0),即市场结构效应,该指标的正负反映了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与南非市场需求结构的适应状况;∑[Ei(t)-Ei(0)-riEi(0)], 为市场价格竞争效应,可以反映中国对南非出口商品的市场竞争力情况。

可用来表示与中国出口到南非的商品的相对价格有关的竞争效应,当中国出口价格的增长超过世界其他国家价格增长时,该式的取值会减少;当其取值为正时,表示由于中国市场竞争力增强而导致对南非出口额的增加。

三、中国和南非贸易增长因素的测算

(一)双边总体贸易增长因素的分解

如表4所示,1999-2014年,中国对南非出口增加14390亿美元,市场需求效应、结构效应和竞争力效应分别为3602亿美元、1123亿美元和9665亿美元,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503%、78%和6717%。其中,影响出口增长的首要因素是市场竞争效应、即在研究期间,随着中国国内生产结构的调整、产品质量的提高,其市场竞争力逐渐增强,使得市场竞争力效应成为中国对南非在此阶段出口增长的主导原因;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南非国内市场的规范化,其对进口需求逐年增加,并日益成为中国对其出口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从各时期各项增长因素的变化趋势来看,市场需求效应从4192%变化到5007%,市场结构效应从1074%变化到-196%,出口竞争力效应从4734%变化到5189%。目前,我国出口到南非的主要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或资源密集型产品,中国在这方面具有较高的成本优势,这是推动中国对南非出口贸易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出口结构效应从正变为负,说明我国对南非出口商品的结构与南非国内产品需求的结构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并在某种程度上拉低了我国对南非出口贸易额的增加。

如表5所示,南非对中国出口增加43605亿美元,市场需求效应、结构效应和竞争力效应分别为6882亿美元、10736亿美元和25987亿美元,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78%、2462%和5960%。其中,影响出口增长的首要因素是出口竞争效应,其次是市场结构效应,南非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主要是市场需求效应、市场结构效应、出口竞争力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南非贸易产品竞争力的增强是其对中国出口增长的直接动力。从各时期的变化可以看出南非对中国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市场需求效应占比4126%变化到2297%,市场结构效应从5117%变化到7476%,市场竞争力效应从757%变化到229%,随着双边贸易往来的加剧,可见南非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与我国国内需求结构变化的契合度也在逐渐增加。

(二)双边分商品种类贸易增长因素的分解

1.中国出口分商品种类分析

就分商品种类而言,2002-2014年,中国向南非出口增长量最大的依次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轻工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家具玩具等s项制品和化工产品,分别增加了4756亿美元、2366亿美元、1307亿美元、1101亿美元、1021亿美元和827亿美元,分别占同阶段出口贸易增长额的33%、1642%、907%、764%、708%和574%。就增长因素而言,市场需求效应贡献最大的依次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轻工产品、化工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矿产品。由于南非对相应商品进口需求的增加,而导致中国出口贸易分别增加933亿美元、821亿美元、321亿美元、279亿美元、2亿美元和133美元,分别占同阶段由于市场竞争效应所导致的中国对南非出口贸易增加额的2657%、2336%、915%、795%、568%和379%,对于市场结构效应贡献最大的依次为纺织品及原料、轻工产品、运输设备、矿产品及箱包等皮革制品。由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与南非商品需求结构相适应,而导致中国出口贸易分别增加774亿美元、145亿美元、124亿美元、114亿美元和065亿美元,分别占同期由于市场结构效应所引起的中国对南非出口贸易额增加的8224%、1541%、1317%、1213%和693%。但是,也应看到机电产品、化工产品、陶瓷制品、光学钟表和医学设备,以及植物产品等商品的出口结构效应为负,表明中国这些种类商品出口结构调整与南非国内相关产品市场需求结构的调整存在着不匹配性,中国对南非出口结构的调整应特别关注这几类商品。对市场竞争力效应贡献最大的依次为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家具玩具及杂项制品、纺织品及原料、橡胶塑料和轻工产品,由于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增加而增加的贸易额分别为4013亿美元、1106亿美元、874亿美元、772亿美元、709亿美元、635亿美元,分别占同时期中国对南非出口竞争力效应的4029%、1110%、878%、775%、712%和638%。

如表6所示,就各类商品自身的增长因素的构成而言,2002-2014年,植物产品、矿产品、活动物、光学钟表及医疗设备需求的引致效应贡献率最大,矿产品、活动物、食品饮料、纺织品及原料的市场结构效应的贡献率最大,特殊交易商品、纤维素浆、贵金属及制品的市场竞争力效应作用最大;2002-2008年,油脂、植物产品、皮革制品、轻工产品需求的引致效应作用最为明显,油脂、矿产品、活动物、食品饮料、皮革制品的市场结构效应作用最大,特殊交易商品、纤维素浆、贵金属及制品、木及制品的市场竞争力效应作用最大。2009-2014年,贵金属及制品、活动物、纺织品及原料、矿产品需求的引致效应作用最大,艺术品文物、贵金属及制品、植物产品、矿产品的市场结构效应作用最大,植物产品、特殊交易产品、油脂、纤维素浆的市场竞争力效应作用最大。

2.中国进口分商品种类分析

就分商品种类而言,2002-2014年,中国从南非进口的商品中,进口贸易额增长量最大的依次为特殊交易商品、矿产品、贵金属及制品、贱金属及制品、纤维素浆及纸张和化工产品,分别增加了26671亿美元、7175亿美元、6676亿美元、1564亿美元、368亿美元和202亿美元,分别占同期出口贸易增长额的6117%、1645%、1531%、359%、084%和046%。就增长因素而言,市场需求效应贡献最大的依次为矿产品、贵金属及制品、贱金属及制品、化工产品、塑料橡胶和纤维素浆及纸张。由于我国对相应商品进口需求的增加而导致南非出口贸易分别增加2311亿美元、1676亿美元、1641亿美元、341亿美元、167亿美元和156美元,分别占同期由于市场需求效应所导致的中国从南非进口贸易增加额的3358%、2436%、2384%、495%、243%和227%。矿产品及贵金属制品对市场结构效应的贡献最大,分别导致南非对中国出口增加6825亿美元和5484%亿美元;而纺织品及原料、化工产品和贱金属及制品的市场结构效应为负,分别导致南非对中国出口减少119亿美元、137亿美元以及988亿美元,这表明南非这些种类商品的出口结构与我国国内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存在不匹配问题。对市场竞争力效应贡献最大的依次为特殊交易商品、贱金属及制品、纤维素浆和纸张、纺织品及原料、箱包等皮革制品和植物产品,由于出口竞争力的增加而增加的贸易额分别为26671亿美元、913亿美元、3亿美元、181亿美元、155亿美元、138亿美元,而由于贵金属及制品和矿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下降导致南非对中国出口分别下降了485亿美元和1961亿美元。

如表7所示,就各类商品自身的增长因素构成而言,2002-2014年,油脂、木及制品、杂项制品、塑料橡胶、化工产品的需求的引致效应作用最大,艺术品及文物、矿产品、贵金属及制品、植物产品的市场结构效应作用最大,特殊交易商品、运输设备、皮革制品、纺织品及原料的市场结构效应作用最大。2002-2008年,活动物、化工产品、纤维素浆、植物产品、油脂需求的引致效应作用最大,木及制品、油脂、矿产品、贵金属及制品、光学仪表及医疗设备的市场结构效应作用最大,木及制品、特殊交易商品、皮革制品、纺织品及原料的市场竞争力效应作用最大。2009-2014年,油脂、轻工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官学钟表及医疗设备需求的引致效应作用最大,艺术品及文物、贵金属及制品、食品饮料及烟草、特殊交易商品的市场结构效应作用最大,塑料橡胶、贱金属及制品、木及制品、植物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效应作用最大。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结论

第一,1993-2014年,中国与南非贸易增长较快,贸易结构略有变化,但贸易集中度仍然较高,南非对中国贸易的依赖性大于中国对南非贸易的依赖性,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双边贸易发展潜力巨大。

第二,市场需求、市场结构和市场竞争力效应在双边贸易发展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其中市场需求效应是影响双边贸易发展的主导因素之一。就中国向南非的出口而言,市场竞争力是影响出口增长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市场需求效应,而市场结构效应的影响相对较小,并且在2009-2014变为负值。就中国从南非进口而言,南非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是市场需求效应、市场结构效应、出口竞争力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南非贸易产品竞争力的增强是其对中国出口增长的直接动力。

第三,双边分商品N类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在中国向南非出口的商品中,出口贸易额增长量最大的依次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轻工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家具玩具等杂项制品和化工产品,对市场需求效应贡献最大的依次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轻工产品、化工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矿产品,对于市场结构效应贡献最大的依次为纺织品及原料、轻工产品、运输设备、矿产品及箱包等皮革制品,对市场竞争力效应贡献最大的依次为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家具玩具及杂项制品、纺织品及原料、橡胶塑料和轻工产品。在中国从南非进口的商品中,进口贸易额增长量最大的依次为特殊交易商品、矿产品、贵金属及制品、贱金属及制品、纤维素浆及纸张和化工产品,矿产品及贵金属制品对市场结构效应的贡献最大,纺织品及原料、化工产品和贱金属及制品的市场结构效应为负,对市场竞争力效应贡献最大的依次为特殊交易商品、贱金属及制品、纤维素浆和纸张、纺织品及原料、箱包等皮革制品和植物产品。

(二)对策建议

首先,适时调整贸易结构,增强与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与南非商品竞争力的提高是双边贸易迅速增长的首要因素之一,尽管中国与南非出口贸易结构比较符合双边比较优势,但在各类商品上仍存在不相适应之处,这表明出口贸易结构与进口国的需求结构尚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因此,双方应在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基础之上,应以目标市场需求结构为导向,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应从着力提高企业自身软实力入手,培育投资和贸易领域的新优势,找准双方需求契合点;应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不断调整出口商品结构,采取多样化的贸易形式,加强双边经贸合作,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强企业软实力。中国企业要自觉规范出口,努力维护市场秩序,熟悉了解南非贸易相关的法规、商业惯例和当地人文特点。

其次,实现双方深度合作,实现互惠共赢。应进一步加强双边经贸合作,双方要继续进行优势互补,深化经贸、投融资、农业、能矿、基础设施、海洋经济等领域合作,促进双边贸易平衡增长。其中,中方应以促进非洲互联互通为目的,打造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区域航空三大网络,促进南非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能合作,将产能合作作为中南发展纽带中最有力的一环;中方要加强与南非贸易投资信息的交流,定期传达中南企业经贸投资的需求,进一步增强经贸活动互动、搭建中国与南非企业之间的交流平台。

参考文献:

[1]Tyzsinski H.World trade in manufactured commodities:1899-1950[J].The Manchester School,1951,19(3):272-304.

[2]王元斌,郑学党.中韩农产品贸易增长特质及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 2014(10):88-97.

[3]张东阳,郑学党.两岸环境产品贸易增长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S2):51-54.

[4]李晓钟,黄蓉.中国对美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效应分解和质量变化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16(1):74-78.

A Study of the Growth Factor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Africa

――An Analysis based on Market Demand, Market structure and Competitiveness

TONG Ji-ying1,2

(1. Economics Schoo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6, China;

2.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angshan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第5篇

虽然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民营医疗器械企业在经济发展的大浪潮中得以快速的发展,但是这其中还有种种问题的存在,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民营医疗器械企业的严重发展。在这里,我们重点对我国民营医疗器械企业营销现状中的问题展开详细的分析。 

(一)缺乏创新,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什么性质的企业,要想得以生存与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少不了创新。尤其是对于民营企业来讲,创新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灵魂和命脉。但是现如今我国民营医疗器械企业在营销战略以及营销额等方面都不尽如意,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企业缺乏创新。一个企业一旦缺乏创新的精神,就无法创造出新的产品来满足市场的需求。一个企业在创造出新产品之前,应该先去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真正的去挖掘和发现消费者需要的是什么,然后结合消费者的需要来进行创新,但是从目前来看,至少是在现阶段来讲,我国多数的民营医疗器械企业都缺乏创新,并没有去结合市场的需求来创造出消费者需要的新产品,而是在一味的去效仿大品牌来加工大企业已经创造出来的产品。这样缺乏创新的产品在质量上也没有做到优胜于大品牌,所以在市场竞争中自然是处于劣势。 

(二)资金相对比较缺乏,产品的质量有待提高 

除了创新外,对于民营医疗器械企业来讲,缺乏资金是他们发展受限的最重要的原因。因为资金的相对缺乏,造成了科研工作受限、产品质量不达标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许多民营企业的发展之初,都缺少国家对其的资金投入,都是由个人入股将企业组建而成。从目前这个阶段来看,我国多数的民营企业都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资金的短缺就造成了民营企业所制造出的产品与“高质量、高性能、高规格、高水平”的产品存在差距。因为资金的缺乏就会使民营企业投入到研发创新的资金和精力较少,创造不出好的、独树一帜的产品来,自然会使企业的发展受限。除了创新能力弱化外,还会造成产品质量的不达标。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现如今,经市场检测发现,多数不达标的医疗器械都是产自于民营企业中。这其中除了市场相关部门的监察不力外,最重要的就是这些民营企业的资金短缺,以此在产品的制造环节中偷工减料,造成了产品质量的不达标。当然,还是有许多民营企业中所制造出的医疗器械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要求的,但是与一些大品牌、大企业的产品相比,民营企业所制造出的医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并不占优势。一方面是因为质量真的不如大品牌的医疗企业更加有保障,另一方面是因为消费者对于大品牌在心理上的信赖和依赖。这些都会导致民营企业的发展受限,影响民营医疗器械企业的营销。 

二、解决现阶段我国民营医疗器械企业营销问题的对策 

(一)多做市场调研,结合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的创新 

在上述中我们已经提到了,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和命脉。尤其是对于民营企业来讲,创新尤为重要。如果民营企业不去创新,那就犹如一潭死水,永远都会无法得到发展。所以,本就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的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要加强创新。当然,创新并不是盲目的。如果企业任凭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了其他企业中没有的新产品,但是顾客却不需要,也是枉然。所以,民营医疗器械企业首先应该去做市场调研,结合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的创新。只有真正的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才会愿意购买企业的产品。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我们所讲的市场调研是要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进行的调研。对于调研的对象以及产品所使用的人群都要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以免盲目调研所造成的数据无效或者数据的不准确。 

(二)适当的增加产品研发以及制造经费,提高产品质量 

在一个民营企业中,资金和经费是非常有限的。那么在资金有限的前提下,企业要想得以发展,只能对资金进行合理的利用以及合理的分配。民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严格的在研发以及制造这两个环节中把关。“研发”决定了民营企业可以创造出什么样的产品,“制造”决定了民营企业创造出来的产品好不好。所以,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更加重要的环节是民营医疗器械企业取胜的关键。在产品的制造环节,民营企业绝对不能偷工减料,因为一旦在这个环节中偷工减料了,制造出来的产品就会存在质量差的缺陷,质量差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就会直接被淘汰掉。民营企业不仅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在制造环节以确保生产出质量更高的产品,而且还要设立内部质量检测体系,对于质量不达标的产品坚决不能出厂。同时,还要提高售后的服务质量,对于出现质量问题的产品要做好完善的售后工作。从多个环节来把握好产品的质量问题,使消费者更放心的去买民营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MBA、MPA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 姜鹏 浅谈我国民营医疗器械企业的营销策略[J]交流与探讨 2014 

第6篇

深圳市蓝韵网络有限公司前身为深圳市蓝韵实业有限公司医疗IT事业部,从2010年开始成立独立的运营子公司,专业从事医疗信息化产品开发并提供相关服务,到目前为止蓝韵网络已经发展为一个拥有300多名员工的企业。公司研发队伍集中了一批勇于开拓和创新的高科技人才,不断引进国际最先进的医学影像处理技术,应用于蓝韵网络有限公司的系列产品上。蓝韵网络有限公司因此成为全国医疗影像领域专业程度较深的公司之一。

近年来,蓝韵网络不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系列产品,包括医学数字影像信息系统(PACS)、电子病历(EMR)、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移动医疗平台等,形成区域卫生信息化与数字化医院建设相结合、基层医疗建设与城市高端医疗建设相结合、覆盖主流医疗信息化发展需求的完整产品体系,并据此提出科学、成熟的蓝韵网络医疗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蓝韵网络研发团队累计申请专利40余项,覆盖医学信息化各个领域,居同行业领先地位。

如今,蓝韵网络每天为超过3000家医疗机构提品和服务,从南到北,从西到东,数以千万计的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得到了蓝韵医疗信息系统默默给予的服务。

未来,蓝韵网络将继续以多系列医信产品为坚实基础,打造优秀、全面的医疗信息化综合服务能力,为中国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与行业发展同步前行

最近五年是HIT发展最为迅速的五年,不管是国家政策还是整个HIT市场需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新医改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从“以管理为中心”转变到“以患者为中心、以业务人员为主体,全面提升医疗决策、医院管理和诊疗水平”。基于这样的理念,2011年3月,原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了《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开始推行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国家级、省级、市县级区域卫生数据交换平台。

医疗行业相比其他行业更加严谨,因为更多的是“医疗”的业务,因此HIT的企业在IT创新的脚步上是相对较慢的。亟待完善医院信息化标准建设成为发展瓶颈。医疗行业面临国际化的竞争,能否进行医疗信息的交换,也是HIT发展的关键因素。此外,既懂医疗又懂信息化的人才紧缺也成为行业高速发展的制约因素。

对此,国家完善了电子病历、HI7、IHE-C、CDR、医疗集成平台等相关技术标准,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建设发展和培养计算机人才队伍,以形成梯队建设。

未来市场将更加细分

最近五年,是HIT发展最为迅速的五年,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整个HIT市场需求,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新医改对医院信息化建设要求:从“以管理为中心”转变到“以患者为中心、以业务人员为主体,全面提升医疗决策、医院管理和诊疗水平”上来。随着医改的推进,国家对公立医院的改革投入会深入,加上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医疗信息化也会发生迅猛的发展。

第7篇

关键词:一带一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上新丝路;出口增长;市场需求效应;商品结构效应;产品竞争力效应;出口商品结构

中图分类号:F752.62;F1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131(2017)01007610

一、引言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稳步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64国)贸易总额从2001年的83936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11 206.20亿美元,在中国外贸总额中的占比从16.47%增长到2603%。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快速发展也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分析贸易合作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朱显平 等,2006;侯晓莉,2014;白永秀,2014;胡鞍钢 等,2014;陈万灵 等,2014;朱瑞雪,2015),二是探究贸易增长的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黄静,2013;郑学党,2014;龚新蜀 等,2014;韩永辉 等,2014;高新才 等,2014;李慧玲 等,2016),三是探析基础设施建设与贸易便利化的关系(刘育红,2012;李忠民 等,2014;耿增涛,2016;黄光灿 等,2016;马翔 等,2016),四是探讨贸易发展路径及政策选择(冯宗宪,2014;霍建国,2014;陈伟光,2015;袁胜育 等,2015)。

纵观已有文献,虽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相关研究众多,但从严格意义上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几乎没有,而且主要集中于宏观战略构想层面的定性分析,鲜有针对其贸易关系、影响因素、增长潜力等的定量实证分析。有鉴于此,本文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海上新丝路”)沿线国家整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中国对其贸易出口增长的来源进行定量分解,以明确产品竞争力、市场规模和出口商品结构和对出口规模变动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与样本数据

1.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onstant Market Share Model,CMS)来分析中国对海上新丝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恒定市场份额(CMS)模型是用来反映一国或地区出口增长来源方向和影响程度的模型(Tyszynski,1951),其基本假设是:如果一国贸易竞争力保持不变,其在世界市场中的份额应保持不变。因此,可以将一国的出口贸易额波动分解为需求效应也称为贸易规模效应,反映由进口国贸易规模变化引起的出口额变化。、结构效应主要是指商品结构效应,一般来讲,如果出口国商品的供给主要集中在进口国需求增长较快的商品上,其出口就会出现较快增加。和反映竞争力效应竞争力效应反映一国的综合出口能力,其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价格因素以及产品质量、包装、服务等非价格因素),可以通过对一国的出口市场份额进行事后分析来研究其竞争力的变化情况。的残差三个部分。如果只考虑一个市场,不涉及市场结构调整,恒定市场份额模型的基本公式为:

其中,V2、V1分别为出口国在第2期和第1期对进口国的商品出口额;V2i、V1i分别为出口国在第2期和第1期对进口国i类商品的出口额;r、ri分别为进口国在两个时期内总进口增长率和i类某商品的进口增长率;rV1为需求效应,如果进口国进口增加则r为正,需求效应为正,反之为负;为商品结构效应,如果出口国的出口集中在进口国需求增长较快的商品上(即这些商品的进口增长率高于总体进口增长水平),则商品结构效应为正,反之为负;为竞争力效应,若为正,说明出口国的产品竞争力对其出口起促进作用,为负则产生阻碍作用。

2.研究样本

根据历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演变历史,选取海上新丝路沿线33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成三大区域进行研究,以使研究结果更具针对性(陈万灵 等,2015):一是南洋航段,包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柬埔寨和缅甸9个国家;二是南亚及波斯湾航段,包括孟加拉、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巴林、阿曼、伊拉克、马尔代夫和阿联酋13个国家;三是红海湾及印度洋西岸航段,包括也门、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马达加斯加、南非、苏丹、索马里、厄立特里亚和吉布提11个国家。

3.数据来源及选择

分析出口结构,需要对出口商品进行分类。商品的分类制度主要有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颁布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SITC)和国际海关合作理事会(CCC)颁布的《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The 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HS)两种。由于本研究需要各类商品较细致的分类,而HS分类比SITC更为详细,因此本文的商品分类采用HS1992的分类方法。

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国际贸易中心(ITC)建立的贸易数据库(ITC DATABASE)。对中国从海上新丝路沿线各个航段出口的商品进行初步处理,中国对各个航段出口量排前10位的商品主要有:机电产品(HS8485),纺织品及原料(HS5063),贱金属及制品(HS7283),运输设备(HS8689),化工产品(HS2838),家具、玩具、杂项制品(9496),塑料、橡胶(HS3940),鞋靴、伞等轻工产品(HS6467),陶瓷、玻璃(6870),矿产品(HS2527),光学、钟表、医疗设备(HS9092)等。

本文研究的时间区间为2001―2015年,同时,为了进一步考察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将样本期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1―2007年,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第二阶段为2008―2015年,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

三、CMS模型测算结果与分析

本文运用CMS模型对中国对海上新丝路沿线国家前十类商品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进行分航段(东南亚航段9国、南亚及波斯湾航段13国、红海湾及印度洋西岸航段11国)、分阶段(2001―2007年和2008―2015年)的分析。

1.东南亚航段9国

(1)第一A段(2001―2007年)

2001―2007年,中国对东南亚航段9国前十类商品的总出口增长714.266亿美元(见表1)。其中,666.466亿美元来自中国出口产品竞争力效应,贡献度达93.197%;市场需求效应引致的出口增量为63.548亿美元,贡献度为7.317%;而商品结构效应为负效应,贡献度为-0.514%,对出口有一定阻碍作用。具体来看:前十类商品中,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贱金属及制品的出口增量位居前三;所列商品的竞争力效应贡献度均在90%以上,其中塑料、橡胶的竞争力效应贡献度更是超过100%;市场需求效应对出口增长的贡献度在5.599%~9426%区间浮动;商品结构效应均为负效应,对出口产生阻碍作用,其中结构错位最显著的商品是运输设备,贡献度为-1.365%,最弱的是机电产品,贡献度为-0.001%。可见竞争力效应和需求效应是该阶段中国对东南亚航段9国出口增长的正向促进因素,且竞争力效应占主导。

(2)第二阶段(2008―2015年)

2008―2015年,中国对东南亚航段9国的出口总增量达1436.140亿美元,较第一阶段翻了近一番(见下页表2)。其中,产品竞争力效应的贡献度为91110%,市场需求效应的贡献度为9.177%,商品结构效应的贡献度为-0. 287%。具体来看:竞争力效应的贡献度都在89%以上,表明竞争力效应是出口增长的最主要贡献力量;需求效应贡献度较第一阶段略有提高,促进作用加强,其中矿产品、化工产品和机电产品的需求效应贡献度相对突出,分别为10982%、10.681%和10.452%;商品结构效应的贡献度均在-0.5%以下,贡献度虽小,但对出口的阻碍作用一直存在。

(3)两个阶段的比较分析

相比于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市场需求效应的贡献度增加1.860个百分点,商品结构效应的贡献度变动不大但对出口的抑制作用增强,产品竞争力效应的贡献度下降了2.086个百分点但仍是促进出口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在商品种类上,出口增量居前三的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贱金属及制品,三者出口增量之和占总出口增量的63%以上。在分解效应上,竞争力效应始终是促进出口增长的主导因素,需求效应次之,而商品结构效应则抑制出口增长。进一步观察贡献度变化发现(见表3)。

十类商品中有八类商品的需求效应贡献度增强,相应的竞争力效应贡献度趋于下降,其中塑料、橡胶、光学、钟表、医疗设备、贱金属及制品、运输设备产品的竞争力效应贡献度下降明显。此外,第二阶段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运输设备、化工产品以及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的需求效应和竞争力效应的贡献度较第一阶段有明显的升降;纺织品及原料、矿产品的需求效应和竞争力效应的贡献度也出现小幅上升和下降;而家具、玩具、杂项制品、陶瓷、玻璃等商品的需求效应贡献度下降,竞争力效应贡献度小幅增加。两个阶段中商品结构效应增减不一,贡献度变动不明显,机电产品、化工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陶瓷、玻璃的供需结构错位在缓慢加大,而其他六类商品的结构错位减弱,其中塑料、橡胶的结构错位改善尤为明显,由-8.973%下降至-0.499%。

2.南亚及波斯湾航段13国

(1)第一阶段(2001―2007年)

2001―2007年,中国对南亚及波斯湾航段13国的总出口增长了580.226亿美元(见表4)。其中,产品竞争力效应的贡献度为94.782%,市场需求效应的贡献度为5.491%,商品结构效应的贡献度为-0.273%。具体来看:该阶段出口规模居前三的商品是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贱金属及制品;所有商品的需求效应和竞争力效应均为正效应,且竞争力效应对出口的贡献力度(91%以上)远高于需求效应和商品结构效应;需求效应的贡献度介于3588%~8.543%区间,促进作用较小;商品结构效应对出口的影响最弱,对出口有阻碍作用但较小,其中贱金属及制品结构效应的贡献度绝对值最高(-0.600%)。

(2)第二阶段(2008―2015年)

2008―2015年,中国对南亚及波斯湾航段13国的总出口增加832.587亿美元,约为第一阶段1.5倍(见下页表5)。其中,竞争力效应的贡献度高达90266%,需求效应的贡献度为10.088%,而商品结构效应的贡献度为-0. 354 %。具体来看,相比于第一段,第二阶段所列商品竞争力效应的绝对值增加,但贡献度呈下降趋势;需求效应的绝对值和贡献度都有所增加,贡献度均升至7%以上,说明该区域的进口规模在扩大;商品结构效应的绝对值和贡献度仍为负值,其中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贱金属及制品的结构错位程度加深,特别是化工产品结构效应的贡献度增至-2.221%,对出口增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

(3)两个阶段的比较分析

较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产品竞争力效应的贡献度减小,降低了4.516个百分点,但对出口增长仍起到最强的促进作用;市场需求效应的贡献度增强,增长了4.597个百分点;商品结构效应的贡献度低且变化微弱,对出口增长的阻碍作用微弱。从商品及其效应看,两个阶段中,出口增量最多的是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贱金属及制品和化工产品,四者出口增量之和占总出口增量的67%以上;所列商品的需求效应和竞争力效应均为正效应,其中竞争力效应对出口增长促进作用最大,需求效应次之,商品结构效应始终为较弱的负效应。从贡献度变化看(见表6),十类商品中有九类商品的需求效应贡献度趋于增长,九类商品的竞争力效应贡献度出

现下降,其中贱金属制品、机电产品和化工产品的竞争力效应贡献度降幅较大。相比于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运输设备类商品的需求效应和竞争力效应贡献度的变化比较明显;纺织品及原料、塑料、橡胶、家具、玩具、杂项制品、陶瓷、玻璃以及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等商品的需求效应和竞争力效应贡献度出现小幅升降;贱金属及制品三种效应变动幅度最大,而鞋靴、伞等轻工产品的三种效应贡献度变化很小。

3.红海湾及印度洋西岸航段11国

(1)第一阶段(2001―2007年)

2001―2007年,中国对红海湾及印度洋西岸航段11国前十类商品的出口增量为138.517亿美元(见表7)。其中,产品竞争力效应的贡献度为94173%,市场需求效应的贡献度为6.119%,商品结构效应的贡献度为-0.292%。具体来看:在所列举的商品中,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贱金属及制品和运输设备的出口增长最显著;所有商品的需求效应和竞争力效应均对出口增长产生正向促进作用,竞争力效应的贡献度均在以上90%,而需求效应的贡献度低于10%,可见竞争力效应对出口增长发挥主导作用;商品结构效应的贡献度的绝对值均小于1%,供需结构错位对出口的阻碍作用较小,其中运输设备的阻碍作用最大(-0.702%),机电产品最小(-0.003%)。

(2)第二阶段(2008―2015年)

2008―2015年,中国对红海湾及印度洋西岸航段11国的出口增量翻了近一番,达257.493亿美元(见下页表8)。其中,需求效应和竞争力效应的绝对值较第一阶段都有增加,贡献度则轻微上涨和下滑;商品结构效应的绝对值和贡献度依然很小,对出口的阻碍作用有限。具体来看: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贱金属及制品出口占总出口增量的一半以上,是主要的出口商品;所有商品竞争力效应的贡献度均高达89%以上,需求效应的绝对值和贡献度都呈现增长趋势;商品结构效应的增减不一,但总体还是持续为负值。

(3)两个阶段的比较分析

较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市场需求效应贡献度增加了2.805个百分点;商品结构效应贡献度绝对值增加了0.149个百分点,对出口的抑制作用增强;竞争力效应贡献度下降2.656个百分点,但在出口增长中仍是主导因素。从商品及其效应看,出口增量最多的商品是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贱金属及制品,三者出口增量之和占总出口增量的50%以上;所有商品竞争力效应的贡献度超过89%,对出口增长起主导作用,需求效应次之,而商品结构效应始终抑制出口增长。从贡献度的变化看(见表9),十类商品中有八类商品的需求效应贡献度缓慢增加,九类商品的竞争力效应贡献度下降,其中机电产品、运输设备、纺织品及原料和塑料、橡胶的竞争力效应贡献度降幅较大。第二阶段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输设备、塑料、橡胶和化工产品的需求效应和竞争力效应贡献出现明显增减,贱金属及制品、家具、玩具、杂项制品、陶瓷、玻璃等的需求效应和竞争力效应贡献度有小幅升降;鞋靴、伞等轻工产品和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的需求效应贡献度下降,前者竞争力效应增长1.678个百分点,后者竞争力效应则下降0.208个百分点;两个阶段中前十类商品的结构效应绝对值和贡献度都很小,变动幅度也相对较小,对出口的抑制作用较弱。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运用CMS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对海上新丝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的来源,研究表明:(1)在出口规模不断扩大过程中,出口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其中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贱金属及制品、化工产品的出口增量之和占总出口增量一半以上,表明海上新丝路沿线国家对这些商品的进口需求规模在逐步扩大。(2)中国对海上新丝路沿线国家出口前十类商品的出口增长,产品竞争力效应占主导地位但贡献度出现下降,市场需求效应的促进作用较弱但有增强趋势,而商品结构效应阻碍出口但作用微弱。(3)比较国际金融危机前后两个阶段,不同航段对前十类商品的进口需求变化均较大。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各国需求总体上不断上升。但海上新丝路沿线国家需求规模变化对中国出口的贡献不大,说明中国的商品出口结构与进口国的需求结构不一致,不能及时适应这些国家进口需求的变化。同时,供需结构错位导致的商品结构负效应对中国出口增长的阻碍作用虽然微弱,但持续存在,也表明中国出口的商品结构并未与沿线国家进口市场的商品结构同步变化。因此,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需要注意的是,国际金融危机后供需结构错位对出口的阻碍程度整体在减弱,说明中国的经济转型对出口产品结构优化起了一定作用,但仍需加大优化力度。上述研究结论对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提供了重要启示:

第一,培育主要出口产品综合竞争优势。针对中国对海上新丝路沿线国家出口产品竞争力效应下降的趋势,必须大力维护和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为此,还应大力培育中国主要出口产品的综合竞争优势,提升出口商品质量和附加值,保持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持续提升。

第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中国出口商品必须符合海上新丝路沿线国家市场需求,根据其变化特征及时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其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相似,具有一定竞争性。中国的出口贸易应避免同质化竞争,要结合进口国的发展基础与地缘优势,优化贸易结构,拓宽贸易领域。

第三,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并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中国的出口增长,需要进口国的需求支撑,也需要畅通的贸易渠道。一方面,要加快“走出去”对外投资,通过产业合作带动出口贸易,并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有必要促进贸易通道的更加便捷,通过WTO、上海合组织、中东银行联合体等协调机制构建通关一体化制度,降低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贸易和投资壁垒,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总之,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大量机遇,中国必须积极挖掘沿线国家潜在市场,实时调整贸易商品结构,提升产品整体竞争实力,使得出口商品结构更加符合进口市场的需求结构。

参考文献:

白永秀,王颂吉.2014.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走向世界的战略走廊\[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3238.

陈万灵,何传添.2014.海上丝绸之路的各方博弈及其经贸定位\[J\].改革(3):7483.

陈万灵,吴旭梅.2015.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进口需求变化及其中国对策\[J\].国际经贸探索(4):87100.

陈伟光.2015.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机制的联动\[J\].国际经贸探索(3):7282.

冯宗宪.2014.中国向欧亚大陆延伸的战略动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线路划分和功能详解\[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4):7985.

高新才,朱泽钢.2014.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中国贸易之应对――基于引力模型的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18.

耿增涛.2016.“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及投资研究\[D\].外交学院.

龚新蜀,张晓倩.2014.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MS 模型\[J\].国际经贸探索(8):7787.

侯晓莉.2014.中国中亚经贸合作现状与前景展望\[D\].首都师范大学.

胡鞍钢,马伟,鄢一龙.2014.“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110.

韩永辉,邹建华.2014.“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与西亚国家贸易合作现状和前景展望\[J\].国际贸易 (8):2128.

霍建国.2014.“一路一带”战略构想意义深远\[J\].中国外资(19):2628.

黄静.2013.东盟进出口贸易的出口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固定市场份额模型(CMS)的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4650.

黄光灿,王珏.2016.中国对丝路国家直接投资便利化实施路径研究\[J\].财经理论研究(4):918.

李慧玲,马海霞,陈军.2016.“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印、中巴贸易增长因素研究――基于修正的CMS模型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3):127135.

李忠民,夏德水,姚宇.2014. 我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效率分析――基于DEA模型的Malmqusit指数方法\[J\].求索(2):97102.

刘育红.2012.“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1):6470.

马翔,李雪艳.2016.“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资金融通问题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1419.

王保忠,何炼成,李忠民.2013.“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体化战略路径与实施对策\[J\].经济纵横(11):6065.

袁胜育,汪伟民.2015.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国的中亚政策\[J\].世界经济与政治(5):2141.

亚斌,马莉莉.2015.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关系、影响因素与发展潜力――基于CMS模型与拓展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12):7285.

郑学党.2014.中印双边贸易增长因素研究――基于CMS模型的实证分析\[J\].东南亚南亚研究(2):4147.

朱瑞雪.2015.“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区域经贸合作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

朱显平,邹向阳.2006.中国―中亚新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构想\[J\].东北亚论坛(5):36.

TYZSINSKI H.1951.World trade in manufactured commodities \[J\].The Manchester School,19(3):272304.

收稿日期:20161102;修回日期:20161205

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6JZD018)

第8篇

这是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

这并非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

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新业务。

互联网金融包括第三方支付、P2P小额信贷、众筹融资、新型电子货币以及其他网络金融服务平台。

在未来,可能出现以下这三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1)移动支付替代传统支付业务

全球移动支付交易总金额2011年为1059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将以年均42%的速度增长,2016年将达到6169亿美元。

(2)P2P小额信贷替代传统存贷款业务

正规金融机构一直未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而现代信息技术大幅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使P2P小额信贷在商业上成为可行。

(3)众筹融资替代传统证券业务

众筹融资在近年成为热门。2012年4月,美国通过JOBS法案,允许小企业通过众筹融资获得股权资本,这使得众筹融资替代部分传统证券业务成为可能。

移动电商&O2O

中国互联网从PC端渐渐转入到移动端。

随着人们对移动数据业务的需求增加和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移动端的互联网网民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基于移动电子商务和线上线下(O2O)结合的商业模式会持久发力,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引爆点。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用户规模达到3.5亿人,庞大的移动用户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随着移动电子商务的服务领域越来越广泛,衍生出移动视频、游戏、阅读、位置服务等各种虚拟产品和服务,拥有了一定规模的消费群体,成为吸引网上用户赢利新模式。

并且,移动电子商务在公共交通、公共事业缴费、消费购物、一卡通、电子票务、旅游、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开展的多项试点应用。

云计算、大数据产业

国内云服务一般分为两个市场,一个是个人消费市场,一个是企业消费市场。

在个人消费市场,有腾讯、百度、阿里、奇虎等等,在企业的消费市场,有金蝶、用友、SAP、Oracle等等。

从国内和国际趋势来看,包括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在内的云计算正在逐步扩大整个IT产业份额,正在成为共识。

传统产业正在逐步与云计算结合,例如制造领域的云制造,教育领域的在线教育等。

大健康产业

它包括医疗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保健器具、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

中国科学技术战略研究院研究预测,至2020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将形成约8万亿元的支柱产业。按此估计,2020年整个大健康产业市场将突破10万亿元。

在医疗支出方面,我国医疗人均支出为139美元,日本是中国的22倍、英国是中国的30倍。中国大健康拥有巨大的市场。

环保行业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国内环保产业已初具规模。特别是“十五”以来,国家加强了对城镇污水、垃圾和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拉动环保产业的市场需求。

数据显示,国内城市环保行业以资源综合利用、洁净产品为主,这两类子行业的产值在国内城市环保行业产值中所占比重超过3/4。

有分析称,我国环保产业投资未来5-10年每年增长10%以上。其中,环保服务和环保产品在工业领域用于前端治理的发展空间会最为广阔,国内环保工程服务市场也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国内环保产业已初具规模。特别是“十五”以来,国家加强了对城镇污水、垃圾和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等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拉动环保产业的市场需求。

数据显示,国内城市环保行业以资源综合利用、洁净产品为主,这两类子行业的产值在国内城市环保行业产值中所占比重超过3/4。

有分析称,我国环保产业投资未来5-10年每年增长10%以上。其中,环保服务和环保产品在工业领域用于前端治理的发展空间会最为广阔,国内环保工程服务市场也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

这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

在未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高的生活理念和生活追求催生了生态农业的市场,人们越来越愿意为健康的生活理念付出相应的成本。

分析称,引领新技术、新理念、新生活的公司将催生出一大批的千亿级的公司。

第9篇

关键词:健康保险;风险特点;产品创新;风险控制机制;产品研发体制

一、健康保险的风险特征及发展现状

健康保险是人身保险三大业务系统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92条第2款明确规定:“人身保险业务,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保险业务”。《健康保险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本办法所称健康保险,是指保险公司通过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等方式对因健康原因导致的损失给付保险金的保险”。

(一)健康保险产品自身的风险特点

1.与普通人寿保险相比较,健康保险具有不确定性的风险特点。人寿保险包括生存保险、死亡保险和生存与死亡两全保险,其精算依据主要是生命周期表,一般几十年可以不变。而健康保险的精算依据是经验数据,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在实际生活当中,由于疾病是人的身体中的各种因素积累所致,呈现出复杂的过程,增加了疾病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

2.与意外伤害保险相比较,健康保险具有多发性的特点。人身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往往以千分之几计,疾病发生率则以百分之几甚至十分之几计。因此,健康风险发生的随机性十分明显。

(二)健康保险可能产生的外界风险

1.医疗、药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据统计数据显示,从1980年-2004年的25年内,人均收入增长10倍,医疗卫生费用支出增长35倍,年均增长24%,个人负担从21%上升至53.68%。由于健康保险承保周期的原因,医疗费用、药品价格的上涨,必然带来保险公司的费差损风险。

2.过度医疗的风险。医患利益不一致的过度医疗风险则最后转嫁给保险公司。

3.逆选择等道德风险。

4.人类自身抗疾病风险能力的降低。由于人们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等原因造成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老年性疾病的年轻化趋势,都给保险公司健康保险带来了新的风险。

(三)健康保险业务发展现状

1.业务总量很小。2006年保险业保费收入5641.4亿元,健康保险保费仅占全国保费收入的6.68%,占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9.12%,显然与健康保险在整个保险业中的地位极不相称。

2.业务比重很低。健康保险在人身保险中所占比重:2001年为4.32%,2002年为5.38%,2003年为8.03%,2004年为8.05%,2005年为8.4%,2006年为9.12%,而英、美等发达国家健康保险业务比重均在20%以上。

3.保险深度、保险密度极微。从保险深度来看,2005年全国健康保险保费收入312亿元,GDP为182321亿元,仅占0.17%,2006年全国GDP为209407亿元,健康保险也占0.17%。从保险密度来看,2005年健康险人均保费24元;2006年健康险人均保费29元。

4.业务覆盖面极小。我国由商业医疗保险提供保障的人群仅占全国总人口的3%左右。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一般都在60%左右。2005年我国卫生费用总支出7590.3亿元,其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583元,个人支出313元,占53.68%,人均商业健康保险消费支出仅占个人卫生费用支出的7.66%,而美国这一比例为50%以上。

健康保险业务发展中出现的几种现象更应该引起关注。一是“蛋糕分割效应”。“发展主要靠分割现有的市场蛋糕,而不是思考怎样把蛋糕做大”,这一形象比喻指出了健康险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的根源所在。全国健康保险产品数量有300多种,在数量上很丰富,但实际产品多数雷同,仅有医疗费用报销型、重大疾病、附加住院补贴型等少数几个产品较为畅销。二是三个“1/3”。从经营风险上来看,健康保险由于其自身的风险特点,尤其是逆选择、过度医疗等外界风险的大量存在,时时都在困扰着各个保险主体。业内人士对健康保险普遍有这样一种估计:有赢利或微利的占健康保险业务的1/3,收入与赔付基本持平的占1/3,基本上亏损或严重亏损的占1/3。三是“三年赔付定律”。健康保险业务就一些单险种核算来看,基本上是第一年小赔,第二年中赔,第三年大赔。四是“简单中的复杂”。在医疗服务中,门诊是最为简单的方式,住院次之,大病治疗最复杂。但通过调研却发现,门诊医疗的赔付率最高,经营风险最大,成为“跑、冒、滴、漏”最严重的地方。

二、健康保险产品创新的探索

(一)健康保险产品创新的管窥

国泰人寿推出了“国泰关怀一生终身医疗保险计划”,该产品除提供一般性的医疗保障外,重点突出防癌保障,是第一个专业防癌医疗险,填补了市场上同类产品的空白。中国人寿的“国寿康源团体医疗保险(B型)”,不仅提供了通常的住院津贴,还包括从被保险人急救医疗费用,到住院期间的住院津贴、外科手术津贴,以至遗体转运、安葬等一个完整的就医链条保障。从最低保障到最高保障有四种计划可供选择,适合不同经济条件和保障需求的团体客户。光大永明的“康顺无忧重大疾病保障计划”,涵盖了包括癌症、急性心肌梗塞、良性脑瘤、肢体瘫痪等40种重大疾病,不仅有重大疾病的全面保障,更提供癌症复发额外保障及保证费率。产品、服务和销售只要向贴近客户需求的方向走一步,就是创新。

(二)健康保险产品创新的导向选择

在产品创新导向选择上,应将健康保险自身规律与市场需求规律有机结合,摆在首要位置,至少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市场需求与经济效益。应注重解决好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还是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根本方向问题。

2.投入与产出。据统计数据显示,世界500强的保险企业,健康保险首年承保的经济效益为—8%,主要原因是疾病发生率、持续时间等风险标的具有不确定性,往往变动很大,管理成本高,以及医疗费用难以控制等问题的普遍存在。

3.防范风险与经营风险。健康保险风险具有经营层面风险和管理层面风险,容易忽视的是经营层面的最大风险是有效需求不足,一个保险产品承保人群越多,其分散风险的功能就越大,管理层面风险则与此相反。

4.稳健经营与长远发展。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围绕各种风险谋求经营与发展是唯一的正途,遵循发展规律和经营原则是经营保险的必要前提,稳健经营是经营保险的基础和关键。对处于初级阶段的我国保险业,更应当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将提高持续发展、永续发展能力问题作为现在乃至将来的永恒课题。

(三)健康保险产品创新的条件探索

1.要建立起以保险机构专业化经营管理为前提、以健康管理为基础、以保险机构与医疗机构有效合作为保证的健康保险风险控制机制。现有的健康保险医疗费用控制模式,最明显的弊端就是作为承担最终责任的保险机构,缺少中间(过程)控制手段,只是在医疗费用支出既成事实后,被动地承担经济补偿责任。其关键的环节就是保险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没有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管理式医疗是保险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利益联盟,其最大的亮点是双方共同控制医疗费用,能有效地发挥医疗机构的积极性,且在一定程度上对道德风险有抑制和监控作用。健康管理是控制发病率、小病拖成大病的有效手段,可以从源头上控制医疗费用,且可以促进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加之健康保险专业化经营管理,这一自身能力的增强,就能建立起保险机构、健康管理机构、医疗机构三方协同动作的健康保险医疗费用控制机制,为健康保险产品创新和发展创造内外结合的基础条件。

第10篇

【摘要】云南白药的成功证明了一个事实:老的品牌通过产品创新,重塑消费模式,并借助适当的传播方式,不仅可以适应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还能实现突破性增长。这是云南白药的案例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在当今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也是值得借鉴并复制的商业模式。

【关键词】云南白药;医院科技成果转化; 商业模式

The way to success of technology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the inspiration that the

successful case of Yunnan Baiyao brought us

Duan Miao Yang Han

【Abstract】 The success of Yunnan Baiyao proved the following fact: Through innovation, rebuilding of consumption pattern and utilizing proper propagation means, an old brand can not only adapt to the fierce modern market competition, but can also achieve remarkable growth. This is the greatest inspiration that the case of Yunnan Baiyao can give us. In the nowaday hospital technology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this is a commercial pattern that is worthy of reference and replication.

【Keyword】 Yunnan Baiyao;hospital technology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commercial pattern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478-02

1 引言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困难,据统计,我国科技成果每年取得3万余项中,仅20%成果被转化并批量生产,真正形成规模的也只有5%左右,85%医药生产面临产品剂型和发展路径老化,新品匮乏的局面,从而造成了一边是市场遍寻不到好的医药科研成果,另一边是科研人员抱着所谓的传统“金砖”无从转手,转化率十分低,科技成果与经济效益脱节问题长期存在,加强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迫在眉睫。老字号云南白药的成果科技成果转型经典案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它的成功之路正是解决当今科技成果转化困难的的一剂良药。

十年间,云南白药经历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走出了一度看似难以克服的困境,构建起全新的经营模式,凭借百年秘方的盛名和差异竞争,充分实践了老民族品牌与新营销理念的创新结合,营业收入从2.32亿元跃升至71.7亿元;净利润从0.34亿元增至6亿元;市值从21亿元跃升至323亿元,十年来一直保持30%以上的年增长率。

一直以来,云南白药专注于止血疗伤用药市场,但这个市场空间十分有限,即使白药产品100%占领市场,也无法实现销售收入的爆发式增长。因此,云南白药没有止步于传统领域,而是积极寻求突围的新方向。

2005年,企业决策层提出了“稳中央,突两翼”的长远战略规划,在保持白药散剂、胶囊、气雾剂和宫血宁四大中央药品业务稳步增长的前提下,企业将触角伸向了日化用品行业和材料科学领域, 作为企业的“两翼”辅助发展。配合企业战略布局,云南白药逐步形成三大事业部运作的格局,分别作为“中央”的药品事业部,和作为“两翼”的健康产品事业部、透皮产品事业部。依托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和内部产能硬件的升级、人才软件的更新,企业正以全新的面貌,蓄积民族医药品牌与国际医药巨头对话对峙的巨大能量。

2 云南白药成功转型之路

2.1 传统产品下运作新产品:云南白药产品在市场中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产品虽然好但是定位低端。卖了100年的云南,疗效有口皆碑,但散剂包装给消费者一种民间偏方的低端形象,导致市场价格与内在价值关联度不高;二是产品市场边界狭窄。消费者对于白药认识的人只局限在快速止血功能上,对于其他功效了解甚少,加之散剂包装在使用上不方便,相应的西药止血疗伤药物发展迅速,一般消费者对云南白药的关注度逐年降低;三是产品形象老化。沧桑百年,云南白药产品形象开始老化,30岁以下,知道云南白药的不超过50%;而在45岁以上者,情况完全不一样,对云南白药产品大加赞赏,还能讲出许多关于白药的故事和传说。如果不从产品形态上进行革新,“云南白药”这个响亮的名字只会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中,淡出人们的视线,走向衰亡。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云南白药的选择的切入点是口腔护理产品,从牙膏做起。云南白药牙膏2004年开始在云南市场内销售,2005年向全国范围拓展。独特的产品卖点和高端品质使得产品上市之初就展示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因为白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活血和美白是它的两大特色,从而又进军了药妆领域,与其他民间配方相结合,产品效果大大提升,从而开辟了国内国际市场。

2.2 改变传统剂型和材料科学相结合:透皮技术在国外比较成熟,但是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所谓“透皮”,是人体吸收药物的三大主要途径之一。白药起初产品只有云南白药膏和云南白药创可贴,当时膏药只有五片装的包装形式,创可贴只有便携型和经济型。随着产品拓展,白药运用“透皮”技术,使得膏药创可贴的材料,规格,型号都有了突破式发展,以“含药透皮吸收”作为制胜根本。

2.3 产品形态上创新:云南白药气雾剂和传统的气雾剂相比较,由一白一红两瓶组成,作用分别为止血和镇痛,特点鲜明,辨识度很高,其中白瓶为喷雾式白药散剂,红瓶是保 险液,这里的保险液是由传统的白药“保险子”衍生出来的,是产品的竞争堡垒所在。

2.4 慎重选择合作伙伴谋求更大发展:目前白药在商谈和运作的项目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由北京骨科专家发起,建立中医疗养和西医检测相结合的治疗平台――云南白药骨伤科医院;另一个邀请知名大学的营养学、中医治疗专家打造一个弘扬民族中医中药文化,养生疗养的健康平台。白药正在运作的项目就是提供一个系统的研发平台,把这些用药方式创新性地结合起来,通过这种方式挖掘中药的潜力,即占领了中药消费养生新领域的制高点,又将为中医药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我国中医中药事业的不断发展。

近几年有两家大的跨国制药企业正与白药在合作细节上做进一步沟通,共同开拓市场,使得更多科技成果得到成功转化。

3 借鉴云南白药成功案例转化本院科技成果

3.1 科研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科技成果转化最终要使产品变成商品,进入市场,因此,市场情况直接决定成果转化的成败,本院科研人员在考虑临床需要的同时多作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摸准市场脉搏,让成果具有前景,具有生命力。一是研究与医疗市场需求结合紧密。在科研课题立项时,由于对技术科学合理的评估,选题以应用为目的,开发应用研究较强,做真正具有市场应用前景的项目;二是成果与医疗市场需求结合。重视其临床应用价值,加快成果转化和推广,使其价值逐渐攀升,充分利用科研资源。几年来, 我院争得国家级一类项目4 项、全军一类项目9项、二类项目19项,使我院承办一类项目的总数居于全军总医院之首。今年全军仅批准了91个一类项目,我院仍取得4个项目,拟定了我院《项目可行性报告》,其中详细介绍了十个有待开发的科技项目的作用特性,以及项目市场情况,对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使科技开发主体更加明确,主推产品BAGH-1便携式牙科综合治疗机进入市场,参加八月份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口腔设备材料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并正式展出我院研制的这一设备。

3.2 加强与其他部门联合:企业对市场的敏感性远高于医院,医院与企业联合开发研制新产品,可以达到“双赢互惠”的目的。本院对一些创新性较强和良好军地两用前景的项目,一方面积极争取企业早期介入,有利于吸纳资金,促成企业资金与医院技术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是引导科研人员紧贴市场选题,促进成果尽快出炉,走向市场。通过转让、联合开发和折价入股等方式加强同具有经济实力的大型医药企业、风险投资机构、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的合作,把确有开发价值的技术成果全面推向市场。强化企业树立转化主体意识,建立合理的风险投资机制。建立风险投资的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制定科学的评估程序,在一定程度上识别风险和控制风险,建立多渠道的风险投资融资体系,灵活运用组合投资和联合投资的策略,以分散资金投放的风险,并以此来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本院科技开发办研究开发新项目以医疗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医院与企业的合作,密切科技与生产的联系,尽一切可能为应用新成果创造有利条件。特别是在新药和生物技术产品开发上,开发办积极与药剂科取得工作上的协同合作,尽可能创造最大收益。

3.3 科技成果创新:创新是医院科技发展的核心要素,只有自己创新的才是可靠的、扎实的、长久的。本院要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开展源头创新工作,给他们创造“创新”环境,努力提高研究起点,重视他们的创新,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学术、和人际环境,实现知识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重视基础医学研究注重与中、下游应用开发研究有机结合 ,使之形成足够的技术储备,为临床应用提供新思维、新理论、 新技术和新方法,对成熟的应用技术研究成果要加大投入,加速其转化的进程。突破传统的科研观念,树立科研开发应用,从实际需要,生活应用的角度,对科技成果进行改革创新,从剂型,包装,宣传方面都有所突破。本院相继成功地开展了,包括:自体骨髓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肝移植、心脏移植、肾移植、角膜移植、血管移植、甲状旁腺移植等。已开展的放射介入,肿瘤综合治疗,癫痫病的检测、监测、治疗,各类肝病的治疗,各类骨伤、骨病治疗,危重病人抢救、监护等等业务技术,均形成了本院医疗特色和优势。本院每年开展上百项新业务、新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4 结论

以云南白药的成功转型之路作为引导,通过调整产品中的要素与时俱进,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迅速突破重围,成为同行业的领军产品,它的成功经验对于,在21世纪新的市场环境下发展的医院科技成果如何转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而这些经验只是肥料,医院科技成果真正要跨越式的转化发展,迅速居于领先地位,必须在这些经验基础上创新,促使科技成果转化健康、稳步、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赵惠源,陆 恒,李建华,等。创新学[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130-131

[2] 沈毅等.制约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及对策[J].西南军医. 2004,6(2) 45-47

第11篇

(1)氧化锆结构陶瓷:氧化锆陶瓷轴承、氧化锆陶瓷阀门、氧化锆研磨材料等。

(2)氧化锆功能陶瓷:圆珠笔用氧化锆陶瓷球珠、氧化锆陶瓷刀具、氧化锆高温发热材料、氧化锆生物陶瓷材料、氧化锆涂层材料、氧化锆通讯材料、氧化锆氧传感器等。

(3)氧化锆装饰材料:氧化锆宝石材料、氧化锆陶瓷首饰。

(4)氧化锆的医疗用途:氧化锆陶瓷材料因其致密、美观、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化学稳定性,尤其是良好的断裂韧性,使其成为最有发展前景的新型义齿材料。

1.2精密工具氧化锆陶瓷这一新型材料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带来了广阔的加工工具的市场前景。为了获得高品质的产品,其加工工具的设计和生产就变得尤为重要。由于氧化锆陶瓷材料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对于切削加工来讲,这种工件材料为难加工材料,刀具极易磨损,且磨屑的积留则会影响磨头刃口的切削精度,从而影响到产品的加工精度。目前市场上对氧化锆加工的工具称之为氧化锆瓷块铣刀,这类铣刀其主要材质为钨钢合金。国内的氧化锆陶瓷切削刀具主要是依靠国外进口来满足国内各行业的加工需求。

2市场分析

2.1国内市场供应商现状目前我国市场上供应氧化锆瓷块铣刀的供应商主要分两种:其一是销售国外产品的公司,这些公司进口国外的先进产品在国内进行交易,从中获取贸易差价;其二是自主研发、生产、销售的公司,其主要是模仿国外产品进行大规模生产销售。第一种公司在国内主要占据高端市场,产品技术领先,质量上乘,虽然其市场需求量相对较少,但其产品价格高昂,一支铣刀的价格高达600多元,是国内生产的产品价格的10倍甚至更高。第二种公司其产品主要占据国内的低端市场,厂家主要依靠大批量采购获利,其产品研发费用较少,产品技术上缺乏独创性、专利权,质量和工艺较粗劣,一支铣刀的批发价在40元左右,最高不超过100元,最低可低至15元,超低的价格为其在市场中赢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2.2国内市场空缺结合上述市场现状可发现:第一,国内市场上缺少自主研发设计的专利性氧化锆瓷块铣刀,没有掌握核心数据,钨钢合金铣刀的设计参数就难以保证,生产出来的铣刀在加工一些精细的氧化锆陶瓷产品方面就不能保证其产品品质;第二,国内高端铣刀的供应主要依赖于国外进口,其产品进口的各项税收及运输费用无疑增加了产品的价格,其高昂的价格让很多使用商望而却步;第三,国内缺少专业的氧化锆瓷块铣刀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厂家,基于对市场的调查和统计发现,现有的厂家产品呈现多元化,氧化锆的切削打磨铣刀仅为其众多产品中的一种,并且厂商名称多以“五金”、“精密工具”,不利于新入购买者寻找相关产品。

2.3市场前景鉴于氧化锆陶瓷的广泛用途,对氧化锆切削工具的需求量也随着氧化锆陶瓷的使用量的增加而日益增大,而国内现有的供应量一方面不足以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供应的磨具的技术达不到加工要求。因而就需要一批针对切削氧化锆瓷块的专业研发设计团队以及生产商,针对国内市场对中高端市场的需求来进行产品研发设计以及产品的改良设计。近年来,牙科医学针对氧化锆陶瓷制作义齿的研究使氧化锆陶瓷在医用方面的使用量呈对数函数曲线上升。氧化锆陶瓷(ZrO2)属于生物惰性陶瓷类,由于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磨耗性接近牙釉质、不导电、化学性能稳定、不产生CT和MT的伪影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牙体缺损和牙列缺损固定修复、种植义齿的上部结构、前牙区美容的修复治疗等方面。我国目前设有口腔科的综合医院约1.8万家,专业口腔医院近300家,私人口腔医疗机构近5万家,这些机构口腔医疗产品的市场年销售规模超过160亿元人民币。但是我国的全瓷修复材料及CAD/CAM系统一直被国际大公司所垄断。随着氧化锆全瓷修复的出现,以及国内口腔CAD/CAM技术的成熟,为我国齿科材料及设备生产商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然而氧化锆铣削是氧化锆全瓷系统修复体CAD/CAM制作工艺的核心,医用氧化锆陶瓷铣刀专门用于医用氧化锆的成型铣削加工,加工医用氧化锆上的内槽、外槽和深沟,并能满足槽的形状、尺寸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国内医用氧化锆铣刀的空白为专业生产针对氧化锆瓷块切削的磨具研发生产商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3市场开发

在对市场供给和需求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采取“STP”市场营销,即采取市场细分(Segmenting)、目标市场选择(Targeting)和市场定位(Positioning)。市场目标定位是企业营销战略的核心,也是决定营销成功的关键。市场细分(Segmenting):五金工具(Tools&Hardware)是指铁、钢、铝等金属经过锻造、压延、切割等物理加工制造而成的各种金属器件的总称。根据产品用途其市场可划分工具五金、建筑五金、日用五金、厨卫五金、家居五金以及五金零部件等几类。目标市场(Targeting):氧化锆瓷块切削铣刀属于工具五金市场中的又一细分市场。基于现有磨具五金市场中缺少专门研发氧化锆切削刀具的生产商,为快速打入市场或占据一定市场份额,新进行业可将氧化锆瓷块切削刀具这一细分市场作为其目标市场。市场定位(Positioning):氧化锆陶瓷的医用价值在近年来被逐步发掘,而用于材料的切削工具主要依靠国外进口,国内供应商技术不足以满足其切削精度。国内市场上的空白,给新进厂商提供了契机,以义齿材料氧化锆陶瓷的切削打磨工具为市场进入产品,致力于以合理的价格、优质的品质服务于国内高中端义齿加工厂家及医疗机构。10工具技术

4基于SWOT分析的新进企业成长

战略SWOT分析从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四个方面来分析企业。因此,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SWOT分析法是一种最常用的企业内外部环境条件战略因素综合分析方法。

4.1优势氧化锆陶瓷的切割工具属于科技产品,其产品的设计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来获取适宜的产品参数,进入这一行业的商家是有一定的科技骨干的,企业拥有的研发团队或技术产权相比其他企业而言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甚至有机会成为行业领导者。

4.2劣势新进企业在市场中的知名度低,打入市场需要一个前期的市场推广阶段。前期为占有一定市场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资源较多,在利润、投资回报等方面跟老牌企业相比处于劣势。同时,产品针对氧化锆切削相对其他综合型五金企业而言呈现单一化,产品的购买方范围相对比较局限。

4.3机遇氧化锆瓷块切削铣刀在国内的高中端市场需求量日益增长,然而国内的企业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量,尤其是缺乏专门针对氧化锆切割刀具这一市场的生产商。这一市场空缺对于专营氧化锆切割刀具的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商机。同时,国家政策对科技产品的鼓励、技术创新的支持,都是新进入企业的机遇。

4.4威胁在市场经济下,任何产品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氧化锆陶瓷材料逐步被其他新型材料所替代,其市场的使用量下降带来的“多骨诺米牌”效应。同时,现有氧化锆陶瓷的切削刀具已在老牌工厂中投入使用,已有刀具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新产品迅速更换老产品的难度系数较大。生产加工氧化锆陶瓷的厂商现在使用的切削刀具未被完全淘汰或损坏的情况下,其采购新的技术产品的意愿未必高。其已购产品的库存处理问题将是影响新产品入驻其工厂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在抢占现有的市场占有率上,旧产品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威胁。结合上述优劣势、机遇和威胁的分析,新入企业可采取增长型战略发展。

5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国有企业;意义

市场营销包括教育机构、个人、当地居民、医疗机构、行政管理机构等在内的各种组织,基于与顾客、委托人、业务伙伴、个人、当地居民、雇员以及有关各方达成的相互理解,通过对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等领域的仔细观察,而对组织内外的调研、产品、价格、促销、分销、顾客关系、环境适应等进行整合、集成和协调的各种活动。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我国的国有企业的产品也从政府统购统销转变为企业走向市场,自谋销路,这促使国有企业不得不去研究市场营销。

一、市场营销对国有企业的重要意义

随着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市场营销作为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决策和经济活动,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完善,观念也深入快速地发展。而我国国有企业的营销工作还相当薄弱,营销观念落后,仍用老习惯进行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产品开发能力差,品牌意识薄弱,销售渠道不畅通,营销不规范,不能很好地适应和开拓市场,导致企业产销不能有效衔接,库存积压严重,经济效益急剧下滑等等。因此,改善营销观念,建立科学、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对国有企业是亟待且重要的任务,对国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有企业存在的几种营销管理模式

1 生产导向型模式。这种模式只考虑本企业的资源,注重企业内部的生产能力而不关注市场需求,没有考虑企业最后有效地提供出来的商品或者服务是否符合市场的需求。如果企业的产品正好是市场所需要的,或者竞争不激烈,供不应求,那么生产导向型的企业也你那个生存甚至经营的很好。但是,如果管理者不先了解顾客需求就只仅仅根据自身资源从事生产,在大多数情况下,产品是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2 销售导向型模式。这种营销模式认为企业只要采取积极的销售措施,人们就会购买更多的商品或者服务,而且只要多销售,就会有高额利润。它不仅注重对最终消费者的销售,而且还鼓励中间商尽力推销自己企业的产品。这种模式的不足之处和生产导向型模式比较相似,都是对市场需求缺乏深入了解。

3 市场导向型模式。这种营销模式认为,一个企业是否有存在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否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又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按照这种观念,销售活动靠的不是销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而是客户的购买决策,因此企业要想成功,不在于企业自己决定生产什么产品,而是在于客户想要什么样的产品。这种营销管理模式比较关注客户的需求,由此来区别本企业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并且合法的,积极的、负责任的满足客户的需求,努力使得本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优于竞争对手来赢得客户,此外还与客户建立并保持双赢的关系来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现如今,大部分成功的国有企业都在转向市场导向型模式。

4 社会导向型模式。这种营销模式认为,企业的存在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以及大的企业本身的目标,它还需要维护并提升个人和整个社会的长期利益,比如向市场提供的产品及其包装是无毒的、耐用的、可回收的、可再利用的、环保的等等。这种模式一般只存在于一些有良知的,而不仅仅是以牟利为目的的企业。

三、国有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需要重视的几个方面

1 重视及分析市场营销环境。市场营销环境是指影响企业与其目标市场进行有效交易能力的所有力量的总和,分为宏观市场营销环境和微观市场营销环境两部分。企业营销活动的核心就是顾客和需求,而顾客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生产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环境既影响顾客的需求和行为,也影响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环境力量的变化既可以给企业营销带来市场机会,也可以形成某种环境威胁。所以,是否能全面、及时、准确的监测、把握各种环境力量的变化,对于企业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地开展市场营销活动具有重要意义。